思维训练理论

2024-08-16

思维训练理论(精选六篇)

思维训练理论 篇1

一、在概念教学中, 渗透思维的可逆性

1.逆用定义.数学定义中有的是可逆的, 学生在解题中往往习惯于正向使用定义, 而对定义的逆用却缺乏自觉性, 以致影响了解题质量.其实, 许多数学问题逆用定义来分析, 更加简捷明快, 干脆利索.同时, 在概念教学中渗透逆向思维, 也是深化概念、掌握技巧的重要途径.

例1 不等式ax2+abx+b>0的解是2

解 逆用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定义, 可知2和3是方程ax2+abx+b=0的两根, 由韦达定理知两根之积为undefined, 故undefined, 所以undefined

例2 首项系数不相等的两个二次方程 (a-1) x2- (a2+2) x+ (a2+2a) =0 (1) 及 (b-1) x2- (b2+2) x+ (b2+2b) =0 (2) (其中a, b为正整数) 有一个公共根, 求undefined的值.

分析 此题若逆用方程根的定义, 可以得到以下更简捷的解法.

解 由条件知a>1, b>1, a≠b.设x0是方程 (1) , (2) 的公共根, 显然x0≠1 (否则a=b) , 于是, 将x0代入方程 (1) , (2) , 并整理得

(1-x0) a2+ (xundefined+2) a- (xundefined+2x0) =0. (3)

(1-x0) b2+ (xundefined+2) b- (xundefined+2x0) =0. (4)

逆用方程根的定义可知, a, b是方程 (1-x0) y2+ (xundefined+2) y- (xundefined+2x0) =0的两个相异正整数根.

undefined

从而ab=2+a+b, 有 (a-1) (b-1) =3.

由a-1, b-1均是正整数, 得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故undefined

2.执果索因.从肯定结论入手进行推理, 推得符合条件或易证的命题, 而推理的每一步均可逆, 于是证得原命题成立, 这种“执果索因”的分析法便于找到解题的途径.

例3 设无穷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求所有的无穷等差数列{an}, 使得对于一切正整数k, 都有Sk2= (Sk) 2成立.

分析 按照一般恒成立问题来处理, 难以求出通项公式, 故假设结论成立, 逆向思维, 执果索因, 由特殊到一般进行探索.

解 设数列{an}的公差为d, 则在Sk2= (Sk) 2中分别取k=1, 2, 得

undefined

undefined

由 (1) , 得a1=0或a1=1.

若a1=0, 代入 (2) , 有d=0或d=6;

若a1=1, d=0, 则an=0, Sn=0, 从而Sk2= (Sk) 2成立;

若a1=1, d=6, 则an=6 (n-1) .

由S3=18, (S3) 2=324, 可知S9≠ (S3) 2,

故所得数列不合题意.

若a1=1, d=6, 代入 (2) , 有4+6d= (2+d) 2,

解得d=0或d=2;

若a1=1, d=0, 则a1=1, Sn=n, 从而Sk2= (Sk) 2成立;

若a1=1, d=2, 则an=2n-1.

Sn=1+3+…+ (2n-1) , 从而Sk2= (Sk) 2成立.

综合可得, 有3个满足条件的无穷等差数列:

①{an}:an=0, 即0, 0, 0…;②{an}:an=1, 即1, 1, 1…;③{an}:an=2n-1, 即1, 3, 5….

3.用性质、法则、公式、定理.有些数学问题所给的数式结构隐含着某些公式、法则、定理的特征.此时, 如能逆向联想, 借助这些法则、公式、定理进行调节、转化, 则可使问题获得简捷、直观、通俗的解法.

例4 已知α, β是方程x2+5x+2=20的两根, 求undefined的值.

分析 先求α, β再代入计算是十分繁杂的, 但如果能用二次根式的性质undefined, 顺用和逆用完全平方公式, 问题就变得简便了.

解 ∵α, β是方程x2+5x+2=20的两根,

undefined

二、转换思维角度, 反向举例

学生数学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维转换能力的强弱和转换速度的快慢.在遇到数学问题正向求解受阻时, 考虑逆向探求;直接求解繁琐时, 考虑间接求解.这样长期坚持训练, 不仅可提高思维转换的速度, 而且可培养思维的可逆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例5 从n个机场各起飞一架飞机, 都飞往最近的机场.证明:在任何一个机场降落的飞机都不超过6架.

分析 若直接去证明这个问题很困难, 如果我们能证明原命题结论的反面都是假的, 从而就能肯定原命题是真的.

证明 如图, A1, A2, A3, …, Am-1, Am表示m个机场, 假设机场O降落的飞机超过6架, 它们来自m (m≥7, m∈N) 个机场.

∵∠A1OA2+∠A2OA3+…+

∠Am-1OAm=360°,

∴其中必有一个角小于60°.

不妨设∠A1OA2<60°,

并设OA1≥OA2, 连接A1A2.

则∠A2≥∠A1, ∴∠A2>60°.

即∠A2>∠A1OA2, ∴OA1>A1A2.

于是机场A1的飞机应飞往机场A2, 这与上面的假设“机场A1的飞机飞往机场O”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 即原命题正确.

三、反客为主, 培养逆向思维

受思维定式影响, 人们在解题时, 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地位比较醒目的主元素上, 这在很多情况下是正确的.但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 若能“反客为主”, 变换主元, 常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例6 已知曲线系Ck的方程为undefined, 试证明对坐标平面内任一点 (a, b) (a, b≠0) , 总存在Ck中的一椭圆和一双曲线通过该点.

分析 此题若是以x, y为主元, 则自然会从曲线系方程的角度去思考, 但这条路是很难走通的.若注意到当k<4, 4

解 将 (a, b) 代入Ck的方程, 并以k为主元整理, 得

k2+ (a2+b2-13) k+ (36-4a2-9b2) =0.

令f (k) = (a2+b2-13) k+ (36-4a2-9b2) , f (k) 表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ab≠0.

且f (4) =16+4 (a2+b2-13) + (36-4a2-9b2) =-5b2<0,

f (9) =16+9 (a2+b2-13) + (36-4a2-9b2) =-5b2>0.

结合f (k) 的图像可知:f (k) =0在 (-∞, 4) 和 (4, 9) 内分别有根, 从而原命题得证.

四、利用题组, 类比训练逆向思维

“题组”不同于“题海”.题组教学是将一组相近、相似或形同质异的问题放在一起, 进行辨析对比、分析综合, 达到强化“三基”、提高能力之功效.

例7 (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或单调区间:

y=log2 (x2+x+1) ;y=log2 (x2+x-2) , 并由此初步概括对数函数定义域为R、值域为R的条件;

(2) 已知函数f (x) =log2 (x2-ax+a) , 试求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

①f (x) 的定义域为R;②f (x) 的值域为R.

通过题 (1) 可以调整学生对题 (2) 中第②小题的错误认识, 并能发现更一般的规律, 即函数f (x) =logp (ax2+bx+c) (a≠0) 的定义域 (值域) 为R的等价条件是a>0且b2-4ac<0 (或a>0且b2-4ac≥0) , 从而增强处理逆问题的能力.

(3) 已知函数f (x) =log2 (x2-ax+a) 的定义域为R, 且在 (-∞, 1) 上递减,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2, 4])

(4) 已知函数f (x) =log2 (x2-ax+a) 的值域为R, 且在 (-∞, -1) 上递减, 求a的取值范围. (答:undefined

以上两题对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大有裨益.在深刻理解二次函数、对数函数及其有关复合函数性质的基础上, 通过自身的努力可完成求解工作.

五、揭示规律, 增强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能力也体现于处理逆问题的能力之中.函数中的逆问题, 有时若按常规方法不胜其烦, 如果能在对通法的深思中把握规律, 则可简化解题过程, 并有助于增强逆向思维.

例8 已知函数f (x) =ax2+ (2a-1) x+1在区间undefined上的最大值为3, 求实数a的值.

分析 这一逆最值问题的常规解法是分类讨论, 这样做既要通过a的符号讨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又要讨论对称轴与区间的关系, 并当开口向上且对称轴从区间穿过时, 还要看对称轴与区间端点的远近, 方可确定此时的最大值, 故需讨论七种情况, 求解时令人心烦意乱.但细心观察便不难发现: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必在区间端点或顶点取得.若依据这一规律, 采用“赋值验证法”, 分三种情况便可产生简解, 从而提高解决逆问题的能力.

六、数形转换, 提升逆向思维

许多逆问题的处理, 若能巧妙地利用数形结合思想, 由数构形、由形想数, 则可使逆问题求解更简捷、清晰, 并能在数形转换中提升逆向思维能力.

例9 若方程undefined有两相异实根, 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

分析 如从代数方程的角度上加以考虑, 转化为方程在定义域[p, +∞) 上有两相异实根, 借助二次函数求解尚可, 但要对二次函数根的分布较熟.如能利用基本函数图像, 画图分析, 动静结合, 活跃思维, 形象直观.

解 构造函数undefined和y=x, 并在同一坐标系内分别作出它们的图像 (如图所示) .现在让函数undefined的图像由左向右加以平移, 观察、分析易知:

当其图像过 (0, 0) 时, p取得临界最小值, 且为0;

当其图像与直线y=x相切时, p取得临界最大值.

将y=x代入undefined, 得x2-x+p=0.

令 (-1) 2-4p=0, 解得undefined, 从而p的临界最大值为undefined

故所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是undefined

综上所述,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不仅对提高解题能力有益, 更重要的是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激发学生的创新开拓精神,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性, 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兴趣, 提高思维能力和整体素质.当然,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必须具备丰富而扎实的“双基”知识, 量力而行, 适可而止, 切不可急于求成.只要教师在教学中, 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材内容和深广度要求以及学习过程的阶段性来选取典型的基础问题作为逆向对象, 就一定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培养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摘要:逆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载体.加强从正向思维转为逆向思维的培养,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以概念、公式逆用、定理等教学及习题中的逆向变式训练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学生数学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逆向思维,转换,训练,拓展,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桂英.例说数学解题中的逆向思维[J].福建中学数学, 2004 (01) .

思维训练理论 篇2

创造性思维训练与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摘要:外国文学的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都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才能成功。在此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学意识、态度、知识和技能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善于探索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外国文学的教学真正为实现我们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学;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模式

外国文学是中文系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专业文学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内容上具有世界文化表征的特点,是学生在全球化时代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窗口。然而,长期因循的教学模式却束缚和禁锢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开放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与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既然科学研究表明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是可以通过训练进行培养的,那么如何利用外国文学的教学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无疑会是一项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而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实施思维训练的主要平台,因此,本文试图探索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主要方法

对思维进行创造性训练的方法有很多,针对外国文学的教学内容,下述训练方法的应用价值较高。

国内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www.wenfa.net

TEL:010-51915779

1.辩证思维训练法

辩证思维要求以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所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也应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就要训练学生全面地看问题,避免以偏概全的错误。适用进行此思维训练的教学内容有很多,如对《高老头》中的男主人公拉斯第涅的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即可进行此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一方面是一个没落的外省贵族青年,不择手段地追求成功,而另一方面还残存着善良、自尊等美好的品质。这个人物的性格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经历了表姐、伏脱冷和高老头给他上的“人生三课”后,他的野心逐渐膨胀,性格中的美好品质逐渐地消失,最终成为一个野心家。然而拉斯第涅并非是一个特例。在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乃是整个欧洲,有很多青年像他一样。于是,对该人物性格的分析又与时代和经济文化背景联系起来,进一步使学生养成以普遍联系的眼光看问题的思维习惯。

2.发散思维训练法

发散思维是一种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寻求不同解决方法和答案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重组信息的积极性,不拘泥于固定的理解,尽可能多地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如在分析《一个女士的画像》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伊莎贝尔在认清丈夫的邪恶面目并且已经摆脱他的控制后,还选择回到罗马,回到他的身边?”以此为契机诱发学生的发散思考,结果能得出许多新颖、深刻的观点,如:因为继女需要她的守护、因为当时在罗马天主教徒离婚是无法实现的、因为要对自己的爱情选择负责到底、因为她有受虐倾向、因为她要回到奥斯蒙德身边伺机报复、因为她是作者詹姆斯的保守思想的产国内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www.wenfa.net

TEL:010-51915779

物……。当然,回答者要陈述自己推导的过程,而这一思考过程恰好正是聚合思维训练法在发挥作用。

3.聚合思维训练法

聚合思维训练法实际上正是从诸多线索中寻找共同指向的一种思维方法。正所谓“综学在博,取事贵约”。运用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去占有材料,形成思路;但材料丰富、思路多了,就需要去粗存精,选择最佳材料和思路,这样才能言之凿凿,具有说服力。在实施该训练法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对文本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形成初步观点;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运用掌握的材料进行推理和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在上面的教学实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即是在进行聚合思维训练。

4.逆向思维训练法

逆向思维是“反其道而行之”,得出与通常评价或见解相反的观点或主张。逆向思维训练法旨在使受训者摆脱人云亦云的“羊群心理”,勇于挑战权威观点,敢于标新立异。如引导学生对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进行科学评价即是一例。由于马克思对其十分反感,曾经视其为“法国式虚荣”的典型化身,所以中国学界对其评价甚低,甚至有些外国文学教材将其忽略掉。在阅读其作品并参看国外资料后,学生自然会发现这位作家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从而形成与革命导师和权威教材相左的结论。教师对此要热情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观点,强调不盲从、不迷信、不轻信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进行逆向思维的能力。

二、外国文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举隅

国内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www.wenfa.net

TEL:010-51915779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进行上述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在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形成的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相应地改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下述教学模式值得推荐。

1.抛锚式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所使用的“锚”是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探索的有情节的影像故事。在教学时,这些故事可以作为“宏观背景”提供给学生,进而围绕“锚”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以及模拟探索学习。如在分析《威尼斯商人》中的“反面”人物夏洛克的人物形象时,就可以播发有关“巴比伦囚徒”和“英国排犹事件”的影像资料。设置问题:“夏洛克这个吝啬鬼为何执意放弃巨额赔款而索要一磅无甚价值的白肉?”以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在此基础上,联系文本提供的“微观背景”进行聚合思维训练,把聚焦点集中到他的犹太人身份上,进而结合影像故事提供的“宏观背景”,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维,不难对夏洛克这个人物形象得出全面的较为公允的评价:作为高利贷者,他吝啬贪婪、狠毒,几乎丧失了所有人之为人的基本元素;然而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又饱受摧残和歧视,值得同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善于抛开具体的“锚”,围绕学生自己生成的项目组织教学。如在上述教学实例中,学生可能会根据剧本中终成眷属的三对有情人进行分析,从而发现一些有趣的命题,如“身份和金钱在婚姻中的作用”、“莎士比亚为何安排善良仗义的安东尼奥是一个孤独的单身汉?”教师应该及时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2.探究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突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通过建设生动活泼、民主协调和主动探索的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国内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www.wenfa.net

TEL:010-51915779

情和创造能力。教师以自己的知识、技能为条件为学习者提供合作和帮助,允许学习者提出自己的问题、假设,然后测试其有效性。学习者为了解决问题所必须获得的大量材料主要来自图书馆和互联网,这使得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如根据上述学生提出的有趣命题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将个体研究、小组研究与班级课堂讨论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是在进行对信息筛选、编码、归类、加工和重新构建的学习,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增强。在该模式的实际运用中,教师进行评价时应以学生的研究过程为依据,遵循“祛功利性”的原则;换言之,要允许和鼓励“无结果的调查”,这样才能让学生大胆进行探索,提出更多的可能性。如上述有关安东尼奥的问题,学生依据现有资料进行了研究,也难于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然而作为许多专家学者也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能够被本科学生发现并试图进行解答,这一过程本身足以证明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教师因此要给予较高的评价,以激发学生持续的自主学习和进行创造性思考的热情。

3.模拟游戏或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不仅和探究教学模式一样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是充分发展想象力的教学模式,在中小学的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在大学课堂却常常被忽略。实际上,根据波兰尼对知识体系的研究分类,外国文学教学传授的知识属于“缄默知识”。它具有表现性、技能性和自动化的特征,在创造、设计、表达、表演、制作、问题解决等学习活动中占据核心地位。因此,最适合学习者进行表现性学习,在具体任务的解决过程中反映学生知识理解的广度、深度和灵活度,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与建构能力的最有效方式。

国内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www.wenfa.net

TEL:010-51915779

在实施模拟游戏或角色扮演教学模式时,其戏剧性和激情使得学习活动带有十分突出的情感宽慰作用。学生在课堂的人为环境中再现课堂以外所能感受到的情感涌动,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极大的激发,会获得更为深刻的体验,从而形成更久的记忆。如在进行《红字》的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其自主推荐参与表演者,分配角色,由角色扮演者选择演出片断,对观看者进行培训,明确关注的问题,在布置简单的舞台背景后进行表演,然后进行讨论评价。如表演“奇灵沃斯探视海斯特”、“窥见牧师内心秘密”、“讲坛告白”等片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其情感高度介入,创造性的思维成果被充分展现。如扮演海斯特丈夫奇灵沃斯的几位同学超越了文本的局限,创造性地展示了这个老丈夫对年青美貌的妻子所怀有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从而引发了同学对不同爱情模式的思考。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肯定扮演同一角色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以不做评价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建议,注意了解学生的意见和感情,进行适时疏导。

对于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实施模拟授课的教学模式。首先征集志愿者,教师协助其确定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在具体的模拟授课中,教师要充分肯定每位参与者的努力,进行适时的点评,对出现的问题予以解答。如在外国文学一学期的授课结束前,由三名“学生教师”依据学过的内容,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希腊神话中的金苹果说开去、比较《俄狄浦斯王》与《麦克白》命运主题的异同、《哈姆雷特》与冯小刚的电影《夜宴》的比较分析。然后,向其他同学进行预告,以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学生教师”的探究学习,找到答案,写作教案、制作精彩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授课二十分钟;同学国内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www.wenfa.net

TEL:010-51915779

进行提问,“学生教师”进行解答;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不难看出,在该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无论是扮演教师角色的同学还是扮演学生角色的同学都需要进行沉浸式的自主学习。前者从授课内容的明确到整个模拟授课的实施,其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须要相伴始终,而教学实践技能也在此过程中得以锻炼和展示;后者在前者的示范作用下,既激发了解决问题的热情,进行了创造性思考又提升了持续学习的热度,有利于下一学期外国文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姜瑛俐.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2] 玛丽·埃伦韦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带来的五项关键变化[M].洪岗,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3] 潘庆玉.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M].广州:广州教育出版社,2009.[4] 斯蒂芬 D 布鲁克菲尔德.大学教师的技巧[M].周心红,洪宁,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5] 上官子木.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国内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www.wenfa.net

思维训练理论 篇3

关键词:非逻辑性思维想象力意象三体事物观认知结构元认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b)-0000-00

在今天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创新能力日益成为考量现代人才素质的重要指标,在国际上对人才综合素质评价的八种核心能力测评标准中,创新能力居于首位,而创新能力离不开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人们对创新思维研究的开展如火如荼、广泛而深入,因为世界范围内任何科技等综合实力的发展表明:创新思维的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

图形设计课程与创新思维训练的楔合点:1.有利于发展受训者的想象力和直觉。近几年来,连篇累牍的学术成果证明:凡思维皆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是对形象思维规律和法则的逻辑抽取,没有形象思维决不会有抽象思维,科技活动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研究发现向创新运用剧烈转变,创新发明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而创造力取决于非逻辑性思维的重要代表——想象力和直觉的发展,而图形设计是一门挖掘和培养人们视觉语言能力的学科,在拓展形象视觉语汇、发展语义表达技巧的过程中,无意不形的图形设计为受训者想象力和直觉的激发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巨大的动力环境,2.有助于探索和培养创新技巧。图形创意的过程中,受训者在择优、异常等标准的要求下,根据特定的创意点,在纵深、宏观、逆向、变异、解构、组合的心智操作中,运用综摄、组合、移植、仿拟、变形的手法对图形语言的素材进行巧妙地选择和组织,使设计臻于完善。就在组合、移植等技巧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暗示和启发的作用,这种设计技巧不自觉地被受训者潜移默化为创新方法,或在受训者经验的积累中被逐步类比、改造并吸纳,所以我们说,图形设计技巧训练的学习收效也延展为创新能力的开发和提高。3、有益于丰富和扩展形象信息量。创新思维赖以运作的先决条件是丰富的信息量,尤其是形象信息量,一件事物的信息经由感受器传达至脑中枢被知觉为表象和被加工的意象,而表象和意象只有在神经元网络的反复刺激脑中枢的情形下才会变得常在常新,甚至可以变得更为强烈、清晰和完善,图形作为一种视觉语言、一种信息媒介,它的主要效能就是将作为主题导向、思想体现、内涵诉求的信息载体的图形赋予不同的语义、形式和风格向受众传达,在图形被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通常以联想和的发散形式向记忆库搜索可利用事物的形象,即思维网络连接点,它们在训练的反复刺激下,被加工和再加工为意象群储存于脑皮层,这样也就具备了创意活动所需要的大量的、充裕的信息加工素材,同时,由于意象群的逐步庞大,受训者的思维网络也被逻辑认识、整梳为有着复杂关系的不同元次的思维系统,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广度与深度也不断得到拓展。4、有助于克服定式思维的弊病。定式思维是一种因一个人长期地因循按部就班、重蹈覆辙的行为方式而形成的惯性思维,它严重地阻碍着创造活动的进行,钳制着我们想象力、观察力、判断力的发挥和发展,而在图形设计所倡导并贯穿始终的万般无错、将错就错的精神及宽松氛围中,在独创性和新异性的要求下,设计思想主张以丰富的想象为先导,综合形象思维、直觉、灵感等非逻辑性思维因素,努力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同构点并进行巧妙地解构,這一设计思想对于创新思维的非常规视角、位置的观察、换元和逆反等创新法则的掌握及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挥自由度和突破空间。5、普及化程度高。美术学科直接关乎形象思维所代表的非逻辑性思维,在所有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中,美术课程的教学需要以较为系统、扎实的造型基本功为前提,这一基本功主要包括业已形成的观察和分析方法、源正、科学的表现技能及发展这一能力的深厚学养,诸如素描、色彩、雕塑之类的学科。运用这些学科进行思维训练是非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人员所无法望及的,而图形设计这门学科以其低起点、零距离、多趣味的优势使诉诸形象的美术学科为思维训练砺镞束甲成为可能。

图形设计课程之于创新思维训练原理的科学阐释:原理一、借助图形的事物指代作用,以想象的发散思维为主要手段,训练推演和延展出有关问题可行性创新方案的能力,关于图形,我们可将它分为形式要素和内容要素,形式要素一般指点、线、面、色彩、肌理、格调等等,是设计者直面事物或对象时,藉以表现对象的手段或主观态度、思想、观点、感觉物化后的痕迹,内容要素一般指客观事物的性状或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状态,无论是内容要素还是形式要素,它们都是主客观的事物的指代或事物性质、关系的具体描述和交待,这些指代事物的图形又同时是异于具体事物的艺术载体,在饶有趣味的形式及新异、独特的创意要求下,它使以想象为主的发散思维在表现的高度自由中被激活和拓展,就在情感与理智、逻辑与非逻辑、理性与非理性的高蹈中,这种被激活的发散思维可以帮助我们逾越具体事物规定、原则、常理、世故的限制,将意识深入至我们从未涉足的思维元次,将事物的属性、条件、特点进行大胆、另类地肢解、勾连、贯通、拼接、移植和重组,于是,创新便应运而生,破规弃则的创新思维呼唤着图形表现的独特、大胆和反叛,拓展发散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之于创新思维至关重要!原理二、借助图形设计中意象情景演示的功能,强化和深化受训者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质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这有助于创新思维的进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记忆表象进行主观、理性或审美的想象加工,使之成为意象,这种意象一旦形成通常会伴随着情感、感觉、理智隐身于行为经验中,并且随着我们的思想、认识、喜好的不断改变而发生变化,这种善变的意象被不断积累为意象群,在创新活动中,我们需要在意象群中提取出意象帮助进行创造活动,这种意象,无论是形象的抽象还是抽象的形象,都是概括化的形象,都具有演示、类比、模拟情境的功能,它总是以一种思维图式的样貌将各种实物形象、抽象形象和有关体系知识进行一种联想和想象的联结,在一番夹杂着记忆符号或记号的猜想、假设、判断、甄别、推理、取舍之后,我们不但对事物的规律性、状态、性质、关系谙熟于胸,还可以触类旁通地测评和探晓出未知事物的大体状况,意象就是以这种以象达意、演象强识的方式深化和强化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原理三、指导受训者借助图形设计中意象的理性完善功能,实现创造活动中效能的最大化。我们的创造活动是一种不必经由逻辑形式的、本能和直觉的对事物的理性认识、选择、概括和抽取,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未决问题的事物常被我们知觉为一种怪诞、荒唐、甚至是滑稽的表象粗坯,这种表象粗坯一经产生便由我们藏于行为经验中意象的意识假设、试探,再由它其中的理性判断、求证、质疑、篡改、添加、并被逐步导入一种合乎自然的正常情状,就在种种的悖常被理性逐一消解中,事物之间便产生了逻辑性的联系和贯通,于是创新点出现,问题解决,通常未决问题内部总与某个意象存在着某种解决机制的暗合,而只有可供搜索、比对的意象越丰富,问题解决地才会越快,因此积极发展意象于图形设计事半功倍,于创造活动尤以为甚。原理四、积极在图形设计意象抽取的技法中熟练和强化创新思维能力。我们知道,创新发明的主要技巧是将诸如原理、功能、结构、运行方式、发生条件等属性或要素中的若干点、某个系统或循环机制提取出来,并运用变通、扩展、移植、仿生、综摄、逆反、调整、还原、转移等创新手法重新进行设计、组合、调控,使事物或产品的功效、运作、影响更趋于科学、巧妙、合理,这种创新技巧与图形设计中抽取事物的形象特点及内涵、特质进行换置、添置、集结、共生、增殖的变化和重组如出一辙,有所不同的是创造发明是对事物机制特点的抽取,而图形设计是对形象特点的抽取,但无论被取的对象是什么,其抽取、综合、同构的技法程式是一样的,运用共性特点进行训练,可使受训者高效、轻松地掌握创新技巧。原理五、运用图形创意的反逻辑和悖常的特点,训练受训者大胆、敢想的品质,探寻和汲取潜意识中高效而直接地把握事物的心理活动方式、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对事物所持的消极态度往往来自于他在以往对同样或相似事物的不快体验及不信任而透露出的一种暖昧的抗拒,人们通常会避开这些被他们自己封禁的意识部分去认识和解决问题,而事实上,就在被他们禁阻的事物中隐藏着他们先天的、液态的、直接的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的方式,这种先天的心理活动方式源自于深藏于人们内心隐秘的欲望和内驱,在我们的行为中有一种被称为内驱实现的模式,这是指人们在内驱力的作用下或在险情突发时,具有排除一切杂念,激发和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潜能去实现即定目标的能力,一个国外四岁小孩在危急关头可以抬起整辆汽车救被压父亲的真实故事就是典型的例证。这一举动来自于明确的目标、强烈的实现意志和动力,来自于大胆、率性、勇敢、直接。在图形设计中,受训者可以在精神渲泄这种内驱力作用下,颠覆惯常的审视角度、审美习惯和理想、表现动机,努力寻找意与象的同构点,在创意形式技巧、语汇组织上以全新的、甚至是怪诞、突兀的手法去诠释事物别样的性状、形态和关系,在这里图形的组织和解构,挣脱了常理和规则的桎梏,实现了对传统的事物评判标准的最无情、最彻底的撕裂!而恰恰就是这种近乎狷介的大胆可以使受训者在图形的情趣召唤中,绕过他们的思想封禁,在不经意间深入潜意识并释放出强大的创造潜能!创新思维直至现在仍在寻觅惊天之想、窥梦之瞳。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从牛顿的万有引力论到魏格纳的大陆板块漂移说,几百年来的科技发展史表明了一个铁的事实:在人类的非逻辑性思维中蕴含着巨大的创造能量,它的发展决定着整个人类的创造水平和步向未来的动力,创新思维的图形训练理论尚处端倪,但就如同我们的思维,它必然可以层层穿越来自我们自身意识的禁阻而从容迎向灿烂的思想曙光!

参考书目

[1]《创新思维培养与训练研究》.肖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8年1月.

[2]《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余伟.航空工业出版地,2008年3月.

[3]《图形创意》.周琮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训练数学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篇4

2.思维能力体现在很多方面,教师对于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全程贯彻在教学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阶段,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知识回顾和联系,新旧知相结合,对具体问题进行探索和学习。

比如有一定教学资历的老师在对二十以内进位加减法进行复习探究的时候就会着力于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因为学生已经对这个知识点有了初步掌握,所以对知识的把握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要让学生能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错误的题目在能够找到正解的同时知道解题弱点。一道题目可以引导学生找到多个突破口,学会类推和比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灵敏度。

关注思维缺陷的思维训练 篇5

工作六年,总觉得写作是不可教的,即使教了,好像也难出效果。也曾听很多前辈说过类似的话,虽然不甘心就这样放弃语文的半壁江山,曾就写作做过一些探索,但到最后收效甚微,也就不了了之。如今,对写作教学既感苦恼,又不知所措,总感觉摸不着头脑,理不清思绪。前几天,有幸参加了浙江省写作学会年会,聆听了浙江省富阳中学的季丰老师为参会的教师上的一节作文指导示范课,课题为“如何审慎地确立观点”。看到这个课题时,我想这课可能也没什么可听的,无非就是告诉学生要仔细审读材料,注意从整体上把握题意,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一个适合自己写作的观点,然后再引入别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实践演练。我想课堂大体上是按照这样一种思路展开的。但是,季老师的课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一堂好课要努力做到“五实”,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扎实,即有意义,学生上完课后有所收获;充实,即有效率,课堂是有内容可言的;丰实,即是有生成,课堂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平实,即是常态,师生有真正意义上的碰撞;真实,即有待完善,课堂是值得反思、可以重建的。季老师的课就是这样一节好课。

季老师的课从一个古老而经典的故事开始:

某日,老师在课堂上问一学生:“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故事在这里暂停了,季老师让在座的学生给出他们的答案,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或答九只,或说一只都不剩。从学生的作答情况来看,他们习惯性地倾向于思考给出的问题答案是什么,重在对问题答案的结果性追寻,而实际上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要得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实属不易。请看季老师亮出的故事全文:

学生反问:“是无声手枪或别的无声的枪吗?”

“不是。”

“枪声有多大?”

“80—100分贝。”

“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

“是。”

“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

“不犯。”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

“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

“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

“没有。”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

“没有。”

“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鸟?”

“没有。”

“有没有残疾的或饿得飞不动的鸟?”

“没有。”

“算不算怀孕肚子里的小鸟?”

“不算。”

“打鸟的人眼有没有花?保证是十只?”

“没有花,就十只。”

老师已经满脑门是汗,且下课铃响,但那位学生继续问道,“有没有傻的不怕死的?”

“都怕死。”

“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

“不会。

“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

“完全可以。”

“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学生满怀信心地说,“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老师当即晕倒。

很明显故事中的学生重在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过程性和科学性分析,相比而言,我们的学生思维显得较为单一、固化。这是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思维缺陷,季老师用一个充满思维魅力的故事,不仅让学生暴露他们在思考问题时的思维漏洞,意识到自己在思考问题时存在的不足,也借此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此基础上,季老师根据故事有针对性地小结:观点的确立需要多种条件。这是议论文确立观点的重要知识,也可以说是重要的意识,针对的是学生常犯的虑事不周、思维不严密的问题。但仅有这样的意识是不够的,季老师非常清楚地知道考虑较多但仍然无法恰当地确立观点也是学生写作时的难点。于是,借助高考真题,课堂进入第二个环节。

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

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1991年高考题)

课上,季老师选择了“近墨者未必黑”这一观点,让学生先推敲确立这一观点需要哪些条件。学生自由发言,想法很多,但是有想法未必能写得出文章。对于学生来说,作文之所以难写,不在于没想法,主要问题是如何将想法紧紧围绕观点扩写成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因为学生的想法往往是零碎的、杂乱的,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怎样帮助学生“整理”脑中纷乱的想法,季老师给出的方法是分类讨论。他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观点,同桌合作对观点确立所需条件进行合理分类,由此指导学生克服碎片化的思考,将想法条理化、系统化。在季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整理出了依据内在条件、外在条件、概念等角度的条件分类。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重点和亮点。季老师着重帮助学生解决怎么想明白的问题,给想法分类实际上就是对文章思路的整理。在写作教学普遍关注结果的思维模式下,季老师将写作指导的重心放在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上,关注学生的写作难点,关注程序性知识的传授,关注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值得我们好好借鉴。这样的课堂是“扎实”的,学生至少习得了一种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思维方法,而且这种方法简单明朗,学生容易上手。反观自身,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大部分时候只将目光放在学生经过苦思冥想制作的“成品”上,立足学生的习作告诉他们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做法是有必要的,殊不知这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学生的思维如果得不到改进,哪怕他们意识到写作应该避免的一些问题,也难以确保在下次写作中不会重犯。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写作中的某些问题,学生“屡教不改”的根本原因。实际上不是他们不改,而是他们的思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他们改不了。语文老师应该在训练学生的思维方面有所作为,否则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季老师的课堂看似是给学生一种方法,但实际上是以此探索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路径。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结合高考范文,让学生还原文章的论证提纲或思维导图,并结合先前小组分类讨论的结果,拟出新的提纲或思维导图以论证观点。这是对方法的综合运用,因为有前面一些环节的铺垫,这个时候学生很容易就完成了季老师下达的任务。

临近结束,季老师给学生总结了本节课的三大要点:

1.养成考虑观点确立所需的各种条件的习惯。

2.学会分类讨论。

3.清晰地组织与展示你的思路,审慎地确立观点的过程一般就构成了论证过程的基础。

以上三点各有侧重,但环环相扣,每一点都有力地针对了学生确立观点时的思维漏洞。先是意识上的补正,针对的是学生思维片面化的问题;再是针对思维的杂乱无章,给出了具体方法的指导;最后强调审慎地确立观点的重要性,明晰确立观点的过程与论证过程间的密切关系,打开了一条认识论证过程的路径,有助于学生走出对论证过程的抽象认识。

季老师的课堂朴实无华,没有各种声光电的呈现,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对学生思维的有效训练,这得益于季老师对学生在议论文确立观点时存在问题的透彻把握。由此想到为什么很多优秀语文老师呼吁让学生写作文,最好老师自己也跟着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个中缘由,想必就是体验思维之旅,由此更为深入地了解学生。

当然,季老师的这节课也是有缺憾的。比如,课题未免太大。分类讨论是审慎地确立观点的方法之一,但是确立观点不止这一种方法。季老师的课堂严谨周密,但是在课题的拟定上却显得有些不周全。但“瑕”不掩“瑜”,立足学生思维的缺陷,关注思维的训练,努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季老师的课堂为我们提供了写作教学的新视角,也为我们开辟了有效写作教学的新路径,值得一线语文教师品鉴。

思维训练理论 篇6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朱绍禹先生也曾说“语文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着眼于思维活动,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思维从问题开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迪学生思维,是提问艺术最主要的功能。成功课堂的标志不是“行云流水”。如果一堂课上看不到学生思维的表情,看不到学生有那么一番“折腾”,甚至有那么一点“痛苦”,那么,这样的课堂是有缺憾的。有思维质量的教学活动才真正具有教学的力量,语文课堂呼唤要有思维的训练。

训练学生思维品质是构建思维型课堂七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之一。什么是思维品质呢?人的思维既有共同规律,又有个体差异,这些差异,我们通常叫思维品质。如何训练学生思维品质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发讨论兴趣

爱因斯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有动力,让学生化主动为被动。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借助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工具,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肤觉等感官,让它们都能活起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2、利用“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故那里人大都以捕捞沙丁鱼为生。由于活鱼卖价比死鱼高好几倍。如何保证其鲜活成了关键,一次偶然的机会,一渔民惊奇的发现将鲶鱼放进装沙丁鱼的鱼舱,由于鲶鱼的好动使沙丁鱼则受其影响,便加速游动。这样带动了水面的不断波动,从而使氧气充分,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便是“鲶鱼效应”。

更多的时候,我们总是抱怨课堂上学生积极性不高,精神不饱满,劲头不足,整天耷拉着脑袋,千金难买一举手,以致于学习的目标落不到实处。其实,任何一个班,无论整体素质如何总有那么几个思维敏捷、表现欲强的“活跃分子”,我想,为什么不好利用他们呢?不要总认为他们的存在影响了课堂纪律,我们完全可以学习一下聪明的渔夫,鼓励他们、发掘他们,让他们成为课堂的“鲶鱼”,以此刺激周围那些懒于动口、懒于动手的学生,从而形成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试想,一堂课上,学生们竞相举手、踊跃发言、对答如流、凝神静听、下笔成文……有了这样的学习状态,我们还愁上不好课,还愁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3、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主宰课堂,让学生读这段、读那段,然后我们提问、学生回答,我们讲、学生听成为一固定模式。我们为什么不“放放”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成为“讲”的主题,把感动的、领悟的统统讲出来,把不懂不会的,没把握的拿出来交流,努力解放学生的思维,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想说,敢说、大胆鼓励学生说。如此,老师也可以有的放矢。

4、答案求同存异

一千个“莎士比亚”就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的魅力就在于答案的不单一性,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成为答案。老师要根据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给他们以绝对的赞同,促使学生用积极的思维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情景中去,从而在这个过程汲取老师所要传达的知识。

做为老师,首先应吃透教材,掌握整体。然后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多求异,少求同,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天不都是蔚蓝的,小溪也不尽清澈,眼睛不必一定像两颗黑葡萄。正因为有了独特的观察角度,才会闪现出学生丰富的答案。语文的魅力本就在于其不可确定性与多样性,做为老师我们应该鼓励这种轻舞飞扬的思维,而不是将其扼杀在摇篮。

5、鼓励学生质疑

巴尔扎尔说,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是的问号。俗话说“学贵有疑”, 有疑才有问,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思维探索的火种。人类的发明也好,文明也罢,其演进源于思维,而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故想要舞动学生的思维,势必让学生学会质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为鱼只能供一日之食,而渔则是终身受用无穷。课堂上老师应用尽一切手段,促使学生有质疑的积极性。那么又如何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呢?老师应提有价值的问题,一个问题提出来的好与不好,不但能很好的展现课堂中的轻重疏密关系,更能让课堂气氛跌宕起伏,抑扬有序,从而扬起学生想象的风帆,搭起思维的跳板。课堂提问中要注意围绕一个目标,设置梯度、难易适中,抓住关键点、难点分散,可以从“以旧引新、先易后难、挖掘深度、启发思维”四个层次设计问题,在思维训练上做到层层递进。所以,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应当善于运用多样的设疑方法,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思想火花。

6、教学取境生活

教学源于生活,生活既是教学。生活是知识之源,感知之始,把教学和学生熟悉的整个生活,整个社会相联系以来,做到陶行知老人曾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相信一切都是事半功倍的。

课堂情景模拟添加生活:生活即教材,生活中的很多知识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源泉,老师在课堂中适时地引入生活情景,既可以解决学生由于地域、家境、经历等不同而带来对课文感知能力不同的问题,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情景模拟还原生活:课堂既是生活,在课堂教学中,从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把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做为材料恰当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如同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循序渐进的接受知识,领悟知识,把感性的书本知识上升为理性的自我知识,并可以用知识的思想增强自己实践意识。

如此,还学生一個开放的课堂,允许他们自由的畅谈自己的想法。让课堂动起来,让思维舞起来,师生水乳交融的课堂才是成功的教学,才真正能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汲取知识的“乐”园。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思维训练理论】相关文章:

思维训练论文05-24

思维训练教案04-14

思维训练《小偷》04-16

思维训练散文04-24

表象思维训练04-27

思维训练七05-06

拓展思维训练06-27

科学思维训练05-07

思维训练论文范文05-09

思维逻辑训练范文06-01

上一篇:库区生态下一篇: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