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人格塑造

2024-08-01

主体人格塑造(精选十篇)

主体人格塑造 篇1

一、身正为范

1. 以德育教材为范

常言道: “身教胜于言教”。在实施《德育》读本的过程中, 积极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建立以尊重学生为基础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加强自身道德素养和敬业精神, 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注重以德育人, 增强人格魅力影响。有一位伟人曾说过: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的发展。”在班主任工作和平日的教学中注重以身示范, 把握教育爱的契机, 因势利导, 以师爱温暖人, 用真心培养人, 以品行教育人, 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 授之以知,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导之以行。

2. 以班级管理为范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意志, 创造良好的整体学习气氛, 我坚持每天与学生同步入教室, 在同一个环境下进行卫生清扫、晨读, 共同进行疑难解析, 做好示范性工作。在心理学上讲, 这也是一种行为暗示, 这样时间久了, 使学生在锻炼中获得一种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逐步对事物产生正确的评判和认识, 再通过思想内部活动的启动, 达到“自治、自理、自律、自育”的境界, 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内化为自身素质。所谓“其身正, 不令也从”教师有顽强的意志品质, 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 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使学生受到“入幽兰之室的同化”。

3. 以实践教育为范

在现代教育中,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的视野开阔了, 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也千差万别, 在教育过程中, 要尊重学生, 重视学生的生命价值和自尊, 注意营造班级的民主和谐氛围,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合法权益, 尤其是对于学困生, 更应该让学生从被赏识的欢乐中寻找自己的价值, 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并予以肯定。初中《德育》读本中有这样一个课外篇《每天进步一点点》, 一步登天做不到, 但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到, 一鸣惊人不好做, 但一股劲做好一件事, 可以做到; 一下成为天才不可能, 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有可能。每天进步一点点, 使每一个今天充实而又饱满。每天进一步一点点, 终将使一生厚重而充实, 正是在这样的鼓励下, 也只有做到如此, 才能达到师生意义的真正平等, 才能在学生的心中填下博爱、诚信、公正的种子, 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二、环境育人

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体会被人爱的幸福, 增加学生爱的体验, 让学生学会付出爱, 学会宽容, 学会理解, 学会珍惜和把握。

1. 班级物质文化的建立

班级教育环境布置, 改变过去单调的传统布置, 尤其教室的自然环境, 教室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教室环境的布置, 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 一个文明、整洁、优美的环境, 无疑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室物质文化的创设, 包括教室的布置, 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在环境管理方面, 注意各种设施在色彩上的搭配, 把时下流行的, 受学生们欢迎的各种信息, 在班级揭示板上, 得以呈现。在雪白的墙壁上, 布置色彩亮丽的板报, 教室里摆放整洁, 有序的课桌, 醒目的班训, 格言, 颜色协调的窗帘, 洁净的地而, 使班级呈现出一种平静, 整洁, 一派温馨的气氛。显现一种和谐的自然美。学生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快乐的环境里, 身心受之熏陶, 受之感染, 身心愉悦, 人的思维也就活跃起来, 增强了环境育人的功能。

2. 班级制度化育人

在班级制度的各种条文中, 突出精神风貌, 价值观念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 给制度以灵魂, 使之真正实现具体规定与培养目标的和谐统一, 从而教育好学生, 注意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艰苦朴素教育, 遵纪守法教育, 基本道德教育, 坚持以“五爱”为基本要求, 对学生着重进行以基本道德, 文明习惯为内容的养成教育, 以及权利义务, 民主法制为中心的民主意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多渠道育人

人生各有自己的一份快乐, 鸿鹄可以低飞, 燕雀却无法高飞。在班级管理中注重有一个合理的人材观, 中小学的任务是基础教育, 而不是成材教育。我分层次区别对待每一个人, 对于有能力的学生、找家长, 协调科任, 高要求、严管理; 对于能力差的一些学生, 多些鼓励, 多些赏识。在春游活动中, 结合《德育》读本中的环境教育《让环境对大家说》, 教育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体会大自然的灵杰之美。在防治“非典”活动中增强学生的承受能力, 珍爱生活, 珍惜生命。在讲到《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这一篇时, 教会学生懂得“只有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爱中才能体现欢乐和幸福。”教会学生体验“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 紫罗兰却把香味留在了脚后跟上”的这种宽容。领会“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精髓。

四、民主治班

班级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 舆论风气, 价值取向, 审美观念等精神风貌, 是班级精神文化的反映, 而其主体是班风。良好班风的形成, 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 抑制和排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 不良风气的袭扰,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因此, 在班级管理中, 本着公正、公平的心态对待班级每一位学生, 从中让学生理解和尊重每一位教师, 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 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让他在你的关心和爱护下快乐成长。

五、线束语

班主任在工作中, 在生活中要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增强学生对社会, 对生活的认识; 在教育中要注重情感陶冶, 行为引导, 注重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把握知识技能的同时, 注重了开放性评价, 变传统的只注重认知的教育活动为现代素质教育要求, 尊重学生主体意识, 塑造学生完整人格。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 2008.

高校试读生人格缺陷与人格塑造 篇2

高校试读生人格缺陷与人格塑造

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人格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为了探讨试读生学习成绩与其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本文对一组试读生实施了人格特征调查,并将其与学习成绩相对比较好的.一组三好学生标兵人格特征进行比较,为图找出试读生人格缺陷,进面提出人格塑造的途径,以促进试读生提高学习成绩.

作 者:张存库 邢凯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刊 名:青年探索 英文刊名:YOUTH STUDIES 年,卷(期): “”(6) 分类号:B84 关键词:试读生:人格缺陷   人格塑造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主体人格 篇3

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一种“新型的完整的人”;人的一切潜能的最充分发展;人在身体和精神,脑力和体力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成为全面占有自己本质的主人——自由人”;个人全面发展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具有高度的创造才能,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从全面才能的自由发展中产生创造性的生活表现”。据此,主体人格应是完满的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和审美人格的内在统一,它应该具有创造性、自我实现、超越自我、充分发挥潜能等优秀品质,具有求真、求善、求美的本质要求。初中语文是各门学科中的一门主课,又是基础学科。初中语文内容最丰富,而且学科本身具有很多的人文因素。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审美教育、思维训练以及能力培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学生主体人格的培养与形成在初始阶段受外界影响较大,但当他们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判断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特别是自我意识觉醒后,就会自觉地选择、内化外来的人格信息,以社会普遍认同的人格标准作为参照系,审查自我人格的局限,发挥自我人格上的优点,克服自我人格上的缺点,进而在实践中运用主体人格的标准来指导、调节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制力、自我监督和自我激励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去感受作品,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不仅要教会学生读书作文,而且要教会学生从所读所写中了解自己、对照自己、分析自己,进而提高自己。

二、在写作教学中塑造学生主体人格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好文章大抵是在“物不平则鸣”和有感而发下写就的。对于一个练习写作的学生,我们常常忽略真实情感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这不能不说这是我们现行作文教学中最根本的失误。也只有反正这种错误的作文教学观念和行为,充分认识到丰富心灵的泽润培育、人生世相的深刻感悟、情感的真实展现是学生作文的基础,并贯穿于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使作文获得生命。因此,情感的极大丰盈,心灵的培育和充分泽润,人生世相的真切体验和深刻感悟,情感的自然裸露和心灵的诚挚呼唤,才会使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也就不会为作文而犯愁。更重要的是他们會积极主动地运用作文的形式来表达出自己感情。这时候,作文就是学生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心灵、真实的自己,也是他们真实的需要。

人格的教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人格的培养,无疑也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说在作文中,学生真实袒露情感,深刻体察人生世相,充分展示个性写作和自由作文,必将闪耀出作文生命的光辉。作为教师,应珍视这种在作文中反映出来的可贵的真实感情、真实心灵。因为这种真实心灵一旦展现在我们面前,那是对我们老师极大的信赖。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关注学生心理的成长、情感的丰润、意志的坚定、人格的完善。作文教学应更加关注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的渐次完美,以达到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境界。

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主体人格的培养,决不能搞“闭门修养”,不能搞封闭教育,我们要从社会存在、社会条件、社会需要出发,大胆将社会情况立体地展示给学生,加以必要的分析指导,让学生在善恶美丑的社会现实中接受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和锻炼,在各种社会生活、社会变革、社会交往中经风雨、见世面,培养主体人格,做生活的强者。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做生活的强者,必须学会创造,学会创造应是我们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最为基本的内容和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主体人格 篇4

美人格的内在统一, 它应该具有创造性、自我实现、超越自我、充分发挥潜能等优秀品质, 具有求真、求善、求美的本质要求。初中语文是各门学科中的一门主课, 又是基础学科。初中语文内容最丰富, 而且学科本身具有很多

的人文因素。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并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审美教育、思维训练以及能力培养。因此, 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 对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学生主体人格的培养与形成在初始阶段受外界影响较大, 但当他们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 判断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特别是自我意识觉醒后, 就会自觉地选择、内化外来的人格信息, 以社会普遍认同的人格标准作为参照系, 审查自我人格的局限, 发挥自我人格上的优点, 克服自我人格上的缺点, 进而在实践中运用主体人格的标准来指导、调节自己的行为, 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制力、自我监督和自我激励的能力。因此,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 相信每一个学生, 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激励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去感受作品, 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 不仅要教会学生读书作文, 而且要教会学生从所读所写中了解自己、对照自己、分析自己, 进而提高自己。此外, 充分利用课文的信息, 帮助学生选择认同的对象, 如可组织学生从课文中的作家、艺术家、科学家、民族英雄、革命领袖、杰出人士的成功中, 探讨其人格因素对事业成就所起的作用, 使学生从这些具体对象身上获得启迪, 帮助他们克服成长道路上的困难, 从而形成完善的主体人格。

二、在写作教学中塑造学生主体人格

“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好文章大抵是在“物不平则鸣”和有感而发下写就的。对于一个练习写作的学生, 我们常常忽略真实情感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这不能不说这是我们现行作文教学中最根本的失误。也只有反正这种错误的作文教学观念和行为, 充分认识到丰富心灵的泽润培育、人生世相的深刻感悟、情感的真实展现是学生作文的基础, 并贯穿于作文教学的过程中, 才能使作文的获得生命。因此, 情感的极大丰盈, 心灵的培育和充分泽润, 人生世相的真切体验和深刻感悟, 情感的自然裸露和心灵的诚挚呼唤, 才会使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 学生也就不会为作文而犯愁。更重要的是他们会积极主动地运用作文的形式来表达出自己感情。这时候, 作文就是学生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心灵、真实的自己, 也是他们真实的需要。

人格的教育, 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体人格的培养, 无疑也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说在作文中, 学生真实袒露情感, 深刻体察人生世相, 充分展示个性写作和自由作文, 必将闪耀出作文生命的光辉。作为教师, 应珍视这种在作文中反映出来的可贵的真实感情、真实心灵。因为这种真实心灵一旦展现在我们面前, 那是对我们老师极大的信赖。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关注学生心理的成长、情感的丰润、意志的坚定、人格的完善。作文教学应更加关注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的渐次完美, 以达到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境界。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 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主体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例如, 我在教学初二时, 课本上有一篇作文题目, 要求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我饱含深情地讲述一位老师和她女儿之间的故事:该老师回忆女儿小时侯的趣事;讲述女儿长成之时, 二人之间的“热吵冷战”;说现在对女儿的牵挂, 女儿去北方上大学了。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的。最后, 他拿出女儿上大学之后给他的一封信, 信中是一个长大的女儿对父亲的理解和思念之情。同学们沉浸在他们父女之间的深情当中, 不少同学还悄悄地拭泪。这位老师鼓励学生在信中与自己的亲人交流, 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该老师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路, 更深入触及到学生心灵深处。

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 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 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主体人格的培养, 决不能搞“闭门修养”, 不能搞封闭教育, 我们要从社会存在、社会条件、社会需要出发, 大胆将社会情况立体地展示给学生, 加以必要的分析指导, 让学生在善恶美丑的社会现实中接受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和锻炼, 在各种社会生活、社会变革、社会交往中经风雨、见世面, 培养主体人格, 做生活的强者。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做生活的强者, 必须学会创造, 学会创造应是我们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最为基本的内容和目标。

塑造人格论文 篇5

1 医学生健全人格特点

不同职业或角色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质和行为模式,是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精神素养、理想情操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对医学生而言,在校期间和学医过程中,为适应未来从事的医疗卫生事业,满足医学伦理道德和医疗职业行为需求,所表现出来的尊严、责任、思维、价值及素质品格,称为医学生人格。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将左右个体的外显和内隐行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急剧变化以及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并有效地为社会、患者服务。

鉴于医学科学兼具社会与自然双重属性,医学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规范对医学生健全人格提出了非常高的标准和要求,既要具备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又应具有科学严谨、奋发进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符合时代发展的价值观、知识能力、思维方式和身心素质,基本特征表现为热爱医学事业,公正与公平地对待患者,廉洁奉公、文明行医;善于学习、思维敏捷、积极进取、努力钻研发展医学科技;意志坚强、乐观开朗、耐心细心,能够带给患者积极情绪等。

当前,大学生在面临激烈社会竞争、医学繁重学业以及复杂人际关系时,人格现状不容乐观,心理冲突和焦虑程度增加,表现为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自信心,有知难而退的倾向,事业心和进取精神相对减弱,自我中心倾向,自我关注过度,果断、独立的自主精神不够等状况,对医学生培养质量和医疗卫生事业有着不利影响。

2 对医学生开设积极心理学的课程设计

2.1 课程目标

人格的形成是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而改变和培养的。从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来看,主要包括积极情感体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以及各种积极人格特质的作用及形成过程,特别是人产生积极行为的能力和潜力是研究重点。通过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关注点落在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培养,特别是主观幸福感、自我决定性和乐观三种积极人格特质的关注,包括内在成长的积极动机、积极人际关系、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等,激发引导其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提升心理品质,开发潜能。

2.2 教学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大学一、二年级的医学生处于公共基础、基础医学课程阶段,与中学学习比较,需要记忆掌握的知识点较多,且课程间相互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学习压力较重,加之刚进入医学院校,学习方法和人际关系都未适应,这个时期的学生精神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降低,非常渴望有人能理解他们,能在学习生活方面给予指导,能在心理上适时进行疏导,帮助他们适应医学院校的生活和环境,因而,积极心理学主要针对大一、二年级医学生开设。

2.3 教学内容

本课程总计20学时,按照积极心理学研究中的积极情绪体验、主观幸福感和积极人格特质三个方面为重点内容,以实用性为主,针对低年级医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选择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学习乐观,构筑希望;学会感恩,制造幸福;播下积极情绪的种子,塑造阳光的心态;营造积极的关系,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培养心理弹性,积极应对生活挫折六个专题,既涵盖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展积极认知、积极情感、积极行为改变等方面的理论学习和行为训练,又关注了与医学生健全人格密切相关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积极的认知、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2.4 教学方法

六个专题内容主要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情景体验和行为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学,要求学生课前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真实案例,课中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后阅读材料和参考网站,促进学生自我学习。在每个专题结束前,都要安排行为训练活动,通过改变自身行为,激发自身的积极力量和内在的优秀品质。比如,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章节,采用测验法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引导真实认识自己,坦然接纳并勇敢改变自己。在“营造积极关系”章节,理论讲授积极关系的类型、影响因素和受欢迎的人的特质,通过课堂小测验,了解自己受欢迎的程度,现场讨论和体验营造积极人际关系和让自己受欢迎的方法。

总之,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专题研讨,深化理解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提升主观幸福感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引导体验式教学,内化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在不同的场景中采用积极的态度应对相应的问题;通过行为训练和角色体验,激发积极潜能,提升主观幸福感。

2.5 考核评价

积极心理学课程与传统学科课程不同,不以笔试或口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以及转变。因此,在课程考核评价上,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行为养成,学习成绩由幸福笔记、案例分析、心理问卷和体会论文四部分组成。

3 结语及讨论

医学生人格培养渠道多样,利用积极心理学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设计开设专业指导课程,开展人格教育和训练,是一个新的领域和探索,对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有积极的促进功能。但是,受教学课时和医学生培养方案限制,积极心理学目前多为选修课程,引导和教育作用发挥还不完全,需要更加重视和加强积极心理学等人格教育实践。从长远来看,尤其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将不断变化和更新,医学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将逐渐成为趋势和潮流。同时,需要从事基础教学、临床教学等专业教师,吸收积极心理学研究内涵,引入专业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生产实践,将对医学生从业质量和医疗服务行业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 企业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 论企业文化的核心论文

★ 企业文化建立及发展策略论文

★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论文

★ 浅谈中国画造型与意境的塑造论文

★ 自我塑造学习法

★ 企业文化激励作用及实现策略论文

★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的融合论文

★ 企业文化方案

塑造个性,健全人格 篇6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个性  全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班主任,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而班级管理工作,事无巨细,来不得半点虚套,要从细小处着手,不遗漏任何一个学生,不放过任何一点机会,精细管理,全面培养,力争每位学生健康成长。

一、正班风,从养成教育入手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管理首先要从养成教育入手,才能形成一个学风浓厚、紧密团结的优秀班集体。

1.从小处着手。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关键在于严抓平时的细节,从穿着仪表开始,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对学生加以规范,遵照《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身行为。

2.必身体力行。班主任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升旗仪式时,必须肃立站好;非常注意自己衣着端庄,处处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教室、宿舍卫生打扫不干净时,我以身作则亲自拿起扫把示范……为巩固效果,还时常布置作业:自己穿衣洗衣,放学后做一两件家务事,给家人端饭递茶等等。

3.用制度规范。建立健全班规班纪,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行为标准。开学初及时制定规章制度,由副班长专管纪律,与其他班委会成员齐抓共管,严格规范养成教育。从一开始就不放松,以后的管理才能水到渠成。

二、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爱每一位学生,这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素质。当然,关爱学生要把好尺度:过分表扬会使学生盲目自大、骄傲自满;一味严厉,易使学生心理自卑、萎靡不振。真正的关爱是“严”“爱”相济,学习上严格要求,不偏不漏;生活上无微不至,时刻关心照顾。

1.走进去。走到学生当中去,才能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困难问题、思想动态等。食堂里,与学生一起吃早餐,课余时间和他们谈天交流,课外活动一起玩游戏……乐此不疲。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不知不觉拉近了距离,关系融洽了,师生和谐相处,为班内其他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蹲下来。班主任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要求学生,尽可能地蹲下身来,设身处地地以孩子的眼光、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要盲目粗糙地去处理,更不可武断行事,先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再仔细分析学生行为的性质,然后决定处理办法,事后还要及时疏导,及时矫正行为或思想。

3.睁大眼。无论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班主任都要睁大眼睛,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公开表扬并鼓励、帮助孩子保持好的习惯,发扬好的作风,培养自信,从而更好地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一味地鲜花包围,也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包容错误是耽误前程,万万使不得。小错必改,大错必惩,惩戒教育是让他们克服其缺点,一旦缺点改正了,就往往事半功倍,收效颇丰。

三、用助手,师生共同管理好班级

管理好班级,只靠班主任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选拔和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做班主任的得力助手。选拔班干部要从知识、能力、品行等多方面严格要求考核,在尊重大多数学生意见的基础上,选出一批有能力、能吃苦、以身作则的班干部来。在平时班级管理中,要尽量放手让班干部去开展工作,班主任随时观察班干部的表现,指导工作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对班干部工作既要热情鼓励,又要严格要求:处理班级问题得当时,给予鼓励、表扬;问题处理不当的,班主任及时纠正,以便他们积累经验,很快成长起来。班主任还要协调好班干部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只有团结一致、上下一心,才利于班级的可持续发展。

四、勤交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情感交流。后进生,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不求上进,更有甚者“破罐子破摔”。交流是师生沟通的桥梁,谈谈话,聊聊天,时时处处关注他们,给他们的心灵注入阳光,驱赶心里的阴影,让他们看到光明和希望。

2.讲究方法。班主任必须清楚认识到:后进生也是有思想、懂感情、独立的人。尊重他们,一视同仁,消除心理的不平衡感,这是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前提。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让他们认识到不足,又不能使其丧失信心,更不能触及他们心灵的脆弱处。

3.创造机会。希望别人的赏识和肯定,这是每位学生都要试图表现出来的强烈愿望,后进生也是如此。后进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有各自的优点和长处,只是我们缺少发现。作为班主任,应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在每一步成长中都能有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五、多沟通,家校共促学生发展

学校和家庭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是一致的:一切为了孩子。作为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积极主动地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校配合共同教育孩子,这也是“家长学校”的办学初衷和理念。家校联系的方式很多,如召开家长会、打电话访谈、家访、来校面谈、网校联系等。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作为牵线人,班主任首先得尊重家长,只有本着关爱学生的原则,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班主任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共同商讨促进孩子进步的对策。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直接关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作为班主任,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做到精细管理,以塑造有个性的、人格健全的新一代人才为己任,才能不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漫谈学生的人格塑造 篇7

一把握《生物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在《生物课程标准》中, 课程的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方面的阐述都凸显了人本特色。

首先, 《生物课程标准》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设计, 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 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与技能、能力, 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其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也是中学生物学教学重要的关注点。社会文明的进步要求公民素养全面提升, 课程改革关注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 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生物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作为教育者, 理应把这种观念渗透到教学中去, 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二培养爱心是教育的根本

1. 抓住契机, 培养学生的爱心

培养人格完善的孩子是人们的理想。当今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多地暴露在思想方面。现在的许多学生家庭富裕, 有的上下学有汽车接送。少数学生就嫌弃自己父母用摩托车或自行车来接送。针对这些现象, 笔者在讲人类生殖、发育相关内容过程中通过录像、数据等资料让他们明白母亲怀孕的艰辛及父母养育子女的辛劳。让学生明白父母对他们的爱是多方面的。同时, 让学生回家对父母道谢。让学生明白感受了爱, 也应回报爱。在动物行为中讲到乌鸦的反哺行为, 让学生明白乌鸦尚知反哺, 何况人乎?在教学中, 要善于抓住教学的契机, 加以有机的引导。

2. 换位思考, 关爱他人

一次笔者带领学生在室外上课, 正巧有一位家长来看望子女从我们身边经过。那位母亲身材矮小, 又有点鸡胸, 学生顿时哄堂大笑, 有的甚至脱口而出:“侏儒、呆小症……”笔者立即阻止他们的这种不礼貌行为。让他们换位思考, 假如对方是自己的亲人时怎样对待, 或者就是一位盲人呢?笔者学习英国一所学校的做法, 让一些学生扮演盲人, 在教室行走、取水、进行日常活动。让学生感受痛苦, 才能理解痛苦, 需要别人帮助, 才会乐于帮助别人。同时真正理解让别人快乐幸福, 自己才能感受幸福的道理。课堂上能把握实际, 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善于合作是教育的目标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学习应遵从生活的规律与规范, 以便和谐地与人相处。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工程, 生物教学更要提倡自主学习, 在自主中合作, 在合作中探索。

在教学中有许多调查、探究、讨论等的实施, 完成的质量好坏, 关键依赖小组每个成员的共同协作。笔者给学生讲了一则故事:一个人的家门口放着一堆石头, 主人想将它们全移开, 只剩下最后一块大石头时, 他将全身力气用尽了也没有移开, 主人丧气地准备回家, 这时站在一边的邻居笑了笑说:“你没有尽全力。”又说:“因为你还没有向别人求助!”在中国的俗语中就有“人心齐, 泰山移”“独脚难行, 孤掌难鸣”等经典诠释。在教学中也可以用科学家取得成就的相关知识感染激励学生。例如, 在讲到激素时介绍我国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事例, 这项巨大成就是我国许多科学工作者经过六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共同取得的。现代社会中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众人合作的结果。与人合作的过程是相互交流思想、交流智慧、交流感情, 互补行为的过程, 是融合多信息丰富自己、叠加众人力量壮大自己的过程。

在合作学习时, 首先分组要合理, 分工要明确, 各司其职。其次, 讨论探究调查等学习内容要选择好并共同讨论可操作的方案。同时, 让学生学会质疑。合作教学的课堂听起来应像一个蜂巢, 而不应像田径场 (斯莱文语) 。这样的声音是充实并忙碌的声音, 而不是喧嚣的自我表现的声音, 这样的情景才会让我们的生物课堂渐入佳境。

四关爱生命是教育的重要途径

基础教育是关注生命, 以人为本, 为每一位孩子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生命是教育的起点, 也是教育的终点。点化和润泽生命才是教育之核心, 是教育之本。学生学习应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以便有尊严立于天地之间。

在探究暴饮暴食对人体的危害时, 学生做的探究设计中更多地选用人体, 让一个人大量吃, 一个人适量, 过一段时间就可说明问题了。现在新课程中着重对生命关爱的教育。原教材中占很大篇幅的有关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及解剖实验的知识, 现在主要关注动物的形态、运动和呼吸等方面的内容, 一改中学生物课程中通过解剖实验了解动物的生理结构。过去的做法除了让学生学会对动物的残忍与麻木无情外, 又不能有效地在这些实验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诚然, 在生物教学中, 探究还可以培养学生自强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实验结果分析中, 可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严谨的态度;生物的观察、实验实践中, 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信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教师人格的内涵及其塑造 篇8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普遍性和重要性决定了“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从业人员要求的高标准和崇高性。与此相对应的是教师人格。良好的教师人格对教育和教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反之则害人害己, 误人子弟。教师劳动的特点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教师劳动的严肃性, 必然对教师素养、教师人格提出极高的要求。

一、教师人格的内涵

教师人格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心理发展、学业成绩提高的重要力量。当前培养学生的着力点研究已经由学生“智力开发”转向学生的“人格培养”, 并且把学生人格的成长作为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工作中, 一切都应当以教师人格力量为依据, 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 任何规章制度, 任何人为的机关, 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 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1]

人格是做人的根本,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这种特殊性, 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人格, 它关系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 关系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取向, 关系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因此, 教师人格就是人格在教师这一职业中的特殊要求的体现, 是教师为胜任其本质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良好性格特征、积极的心理倾向、创造性的认知方式、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质、规范的行为方式等人格特征的综合体。[2]现代教师人格特征是爱生如子、责任心强、自信心强、善待他人、博学笃行、情绪稳定、兴趣广泛、淡泊名利等等。

1.“德、才、学、识”构成教师人格

“德”即是师德。塑造他人灵魂的人, 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首先,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没有强烈的责任心, 甚至视教育教学活动为一种痛苦, 教师很难在工作中做到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其次, 热爱学生。所谓“爱兵如子”,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的教师绝不是一个好教师。

“才”, 是才能。教师必须具备的“才”可以由五个“一”来概括, “一口普通话、一手好板书、一副好口才、一笔好文章、一套好方法”。才华横溢, 朝气蓬勃的教师更易赢得学生, 为学生所接受, 教育教学效果尤其明显。如果教师在文艺、体育及劳动技术方面有某种特长, 就更有条件接近和深入学生, 获取更多的教育机会, 所谓春风化雨, “润物细无声”。

“学”, 是学问。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 而且要精通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 要不断调整、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是教师主要任务, 因而教师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必须大大超过教学大纲的要求。学识渊博, 才能深入浅出, 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 居高临下, 达“居高声自远”之境界, 觉“为有源头活水来”之妙语。

“识”, 是远见卓识。“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具有远见卓识的教师无疑对于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现代信息社会, 快节奏, 高竞争, 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 尤其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人的品质。“与时俱进君知否”, 概括地说, 教师个性品质现代化包含有开拓精神、独立意识、民主观念、团队观念以及惜时如金等等。只有吐故纳新, 才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不落时代。

二、教师人格的力量

教师劳动是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学生的一个感化过程, 其过程是其他方式所无法代替的, 其作用之巨大是难以估量的。

首先, 教师职业这种以人格感化人格的特点, 促使教师自身人格的提高。教师在以人格感化人格、塑造人格的过程中, 对自身的人格有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教师要点燃别人, 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只有具备了美好品德, 才有资格去塑造学生的品德。从事教师的职业, 就意味着在整个人生航程中, 将始终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 教师必须鼓足勇气, 义无返顾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就是教师在自身人格塑造上的落脚点。

其次, 教师以人格感化学生, 促使教师威信的确立。威信是威望和信誉, 是一种无穷的精神感召力。教师的威信是教育学生和搞好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有崇高的威信, 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当然, 教师在学生中威信的树立, 不是靠威吓、粗暴的手段来实现的。一个教师如果经常靠威严来逼迫学生服从, 就会使学生敬而远之,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造成不良后果。教师威信的树立, 靠的是教师精湛的业务能力和高尚的品德。教师威信的形成主要通过“言教”和“身教”表现出来, 而“身教”的作用往往大于“言教”。可见, 教师在提高教学专业水平的同时, 要不断塑造和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师威信一旦在学生中形成, 将会变成一种强烈的感召力, 使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事实告诉我们, 有威信的教师, 会使学生感到他值得尊敬, 可以信赖, 会使学生愿意亲近、乐意听从教诲。

再次, 教师的人格感化有利于对学生教育的实施。“身教重于言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格言都说明以身立教是强有力的教育手段。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 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而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长知识的时期, 他们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 他们对真假是非、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还不很强, 需要有正面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往往希望在自己所崇敬的老师身上看到应该做、学到如何做的榜样, 同此,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都会在学生心灵上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有的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教师, 在施教过程中, 不仅能增强德育的效果, 而且还能增强智育和体育的效果。教师的人格精神, 可以不需要教师的一句话, 而使学生受到感染, 产生影响。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久远的。

最后, 教师的人格感化还是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教师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既直接影响着学生, 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又通过学生影响到他的家庭成员, 影响到社会, 进而影响到整个民族及其将来。

三、教师人格塑造

一般说来, 人格由三个方面因素塑造而成:一是智力因素。它包括人们知识的水平、才智的高低和能力的大小。二是道德因素。主要指人们对自己、他人、社会的某种真诚的态度和倾向性。三是意志因素。主要指人们克服内心障碍的自制力和克服外部环境障碍的坚忍性。人格三因素的塑造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 它们共同的作用使人形成一种比较稳健的内在的精神结构。人格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形成人格的途径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一个人如果能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人, 做到自爱、自尊、自重, 并以创造性的劳动来履行对社会的义务, 用人道和崇高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言行, 那么, 就能塑造出高尚的人格。相反, 一个人如果奴颜媚骨、自暴自弃, 甚至出卖灵魂, 那么, 就会塑造出低下的人格, 甚至会最终使自己的人格沦丧, 失去做人的资格。

教师高尚人格的塑造, 同教师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一样, 需要从个人和社会两方面共同努力。塑造教师的完美人格, 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追求与努力, 在个体方面, 应选择健康的人格理想作为人格发展的价值参考系, 加强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磨练, 发挥教师主体对自身人格塑造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从点滴入手, 逐步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在社会方面, 也应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面为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 还应加强政治引导, 改善社会政治环境, 缓解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加强舆论引导, 用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来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康成长;加强美育引导, 以唤起崇高美好的思想情感;加强道德引导, 以提高道德实践主体的自律能力, 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我们只有不断地认识自我、充实自我、完善和超越自我, 才能塑造完美的教师人格, 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才能更好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杰普莉茨卡娃.教育史讲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58.

优化教育环境塑造健康人格 篇9

于是我查阅了很多资料, 开始了思考,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 是科技进步的源动力;是人才培养的源动力......慢慢的我似乎触摸到了“教育就是环境”的真谛, 思考我们的传统教育, 它似乎更注重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 而当今的教育除了延续传统教育之外, 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人的品德、思想、人格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样我们的“人才”才会既有知识修养、智慧聪达, 又有“君子之儒”、爱之情怀。进而能贡献社会, 服务人类, 改变环境。这样, 我们说“教育就是环境”理所当然!

教师更要根据每个生命的不同特点选择最佳的教育方式, 提供最佳的成长条件, 扬长避短, 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健康快乐地成长。从教十年来, 我一直都在探索如何将“育人”贯穿到自己的教学当中。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冰心曾说过:“爱在左, 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 随时播种, 随时开花, 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点点情融入我的教学, 滴滴爱渗到学生学习生活的角角落落。同学间闹矛盾了, 教他们背“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病了, 主动帮他补课, 耐心讲解;比赛中得了奖, 大家拥抱在一起, 放声欢笑。我想, 在这条路上我的同行者一定千千万万, 当我们用爱温暖孩子的心, 孩子们也把爱回报给社会。你看公交车上主动让座有小学生的身影;热情为人指路有小学生灿烂的笑容;美化城市环境清理白色垃圾有小学生不停的忙碌。这不正是小学教育这一径长途点缀起的花香弥漫吗?

花香弥漫中我的思考有了小小的转折, 我们现行教育的不尽人意之处:大学老师批评中学老师把学生教得失去了创新能力, 而中学老师又把责任推给小学老师, 以此类推, 最终幼儿园的老师把责任推到了家长身上, 因为最初的启蒙教育是来自家长……似乎让学校教育失去了它的教育勇气;我们的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思想情感教育, 忽视价值观的培养;我们的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所谓人才;我们的阳光体育1小时喊了多少年, 仍然是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悲情统计等等。

当然, 瑕不掩玉, 如果我们的教育部门和所有的教育者都能真正反思今天的教育对于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 反思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或者说我们希冀我们未来的环境是怎样的, 我们也就看到了希望, 教育以及从事教育的人拥有高远的价值追求和浓郁的人文关怀, 享受教育, 作为教师的我们思考教育, 追求、坚守、铸造学生的精神家园, 在光荣而平淡、艰巨而漫长的教育中静待美景出现。

记得在一次数学课中, 我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上来做。当学生写完最后一道题时, 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 她错了, 最后一题错了……我当时并没有马上帮助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 而说:“最后一题是错了, 可大家为什么只说她错的这题, 而不说她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 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了别人的正确, 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 更多要看其优点, 要宽容地对待别人, 当我们每个人都从内心欣赏自己、欣赏别人, 生命才会绽放最美。”优秀的孩子能够让老师优秀, 但是, 不够优秀的孩子能够让老师更加优秀。优秀的教师在于通过改造学生来改造世界, 而这个改造是什么呢?是用眼观察孩子们的习惯和心理, 用心记住孩子们的名字和特点, 用爱宽容孩子们的缺点和错误, 我会对挺拔茁壮、青翠葱绿的小苗疼爱有加, 也会对那些暂时“矮人半截”的小苗, 甚至一些“歪瓜裂枣”用放大镜来看它们的优点, 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长条件, 甚至“开点小灶”, 多浇点水多施点肥, 这样才能让每个生命都能感觉到自己是重要的, 是有尊严的, 是受到重视的。让每一个生命得以健康成长。

这些学海拾贝让我更加坚信了农民常挂嘴边的那句话“人勤地不懒”, 教育就是为生命的成长创造好的环境。教育的过程就是要像农人那样以生命为重, 用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不断满足人、顺应人、引导人和发展人, 让人从呀呀学语慢慢走向成熟, 去实现人生的最终价值。

同时教育是需要期待的, 它是一种固守、一种耐心, 是一份信任、一份宽容。一个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并不会凭空而生, 它取决于全体公民的整体素质, 需要我们每个人去用心创造和呵护。要从我做起, 从身边事情做起, 摈弃陋习, 讲诚信重礼仪, 有道德扬正气, 从言谈话语到行为举止, 从公共场所到社区邻里, 都应讲文明话、办文明事, 处处展示文明市民的崭新形象。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灿烂的笑容, 也许就会让人“宾客如归”;一次公交车上的让座、一次热情的指路, 也许就会让人感动不已……

我们用和谐课堂点燃了孩子的智慧;孩子们用他们的智慧点亮了教育的明天!他们可能是恪尽职守的工人力量, 可能是废寝忘食的科研人才、也可能是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将……

塑造学生良好人格的策略 篇10

为了让学生能求真、向善、爱美, 我们可谓煞费苦心、挖空心思:“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人”齐齐上阵;“浪子回头”“悬崖勒马”的故事, 被演绎了一遍又一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道理, 更是说了再说。可是, 这些都不一定有用———对于学生来说, 这些都太远了, 不仅有时空上的隔阂, 还有阅历带来的认知缺陷。我们的努力似乎都是徒劳。那何不换种方式呢?

一、种荆棘———让“优秀生”直面自身的缺点

若说学生是迎着朝阳含苞待放的花, 作为园丁的班主任, 你将给你的学生营造怎样的环境呢?是让它满园独芳吗?这样会不会导致它的孤芳自赏呢?

一群女生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正聊得热火朝天, 一个女生走了过去, 当她走到那群女生旁边时, 她们的声音戛然而止, 我甚至看到其中一个撇开了头, 还伴着不知谁发出的一声轻而明显的“哼!”。

这是我2011年接手的一个高三班级第一天看到的情形。就是这个明显被同学排挤的女生, 她的前任班主任是这样描述她的:学习刻苦, 成绩优秀, 每次考试总能保持在前5名;有一副好嗓子, 歌声美丽动人, 更兼有较强的文艺组织才能, 班会主持工作非她莫属;运动会的跑道上, 也总能见到她矫健的身影。她是班里的副班长, 老师们公认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在我随后的观察中证实了, 就是这么一个有着诸多优点的学生却有非常严重的缺点:她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同学关系非常紧张。

在深入了解后我发现,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她本人。其他同学普遍认为这位女同学有点自以为是, 又自私。于是我和她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 但收效甚微。最后, 我决定改变策略。

首先, 在开学的第二周, 我在班上宣布了一项规定:高三两个学期的先进个人评比主要由全班同学投票产生, 同时明确了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示范学生等荣誉称号的必备条件。接下来我又找她谈话, 提醒她应全面发展自己, 尤其要注意同学间关系, 这样才能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肯定。但她仍沉浸在以前先进人选由老师指定的模式中, 有着十足的信心和无比的优越感。到了期末评选先进时, 不出所料, 她的票数很少, 最终打破了她每学期都评上三好学生的惯例。落选后的那几天她心情很不好, 情绪十分低落。我故意过了几天, 然后再去找她谈话。开始, 她对结果还愤愤不平。我就对她说:“你在很多方面的确很优秀, 但你不妨先回去把自己和这次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同学做个比较, 想想同学们为什么选他不选你。”过了几天, 我又去找她。她说是因为同学们不喜欢她。然后, 我和她一起分析了同学们不喜欢她的原因;并把一张谈话记录给她看———这是我与其他同学谈话后整理出来的同学们对她的意见———有的反映她做事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有的觉得她作为班干部不能为其他同学服务;有的认为她太“不拘小节”, 如借了东西不还、经常向男同学提各种各样的要求等。从她涨红的脸上, 我看出来她终于被触动了;而从她的沉默中, 我知道她开始反思了。

最后我告诉她:虽然这次评选的结果已无法改变, 但老师希望你从中汲取教训, 你今后的路还很长, 遇见的人还会有很多, 真心希望今后能改变一些为人处事的方式, 多为他人考虑, 不仅要发挥自己的长处, 更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这样, 你的人生之路才会走得更远。

这次评选, 是这位女生几乎一帆风顺的高中生活中最大的挫折, 给她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但这一遗憾牢牢地记到了她的心里。在她进入大学之后, 她还不断向我汇报她的好消息, 告诉我她在人际关系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梅的傲骨, 是雪的成全。所以, 越是所谓“优秀”的学生, 越应让他们直面自己的缺点, 甚至不妨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种植一丛荆棘。这样, 他们才会知道:只有捉掉花下的虫, 才能更好地享受阳光雨露, 才能在百花中一枝独秀。

二、种花———让“问题生”学会自我管理

我们的学生并不都是一开始就是花的, 就像花园中总有那么一、两丛荆棘一样。这些学生总是错误不断, 又屡教不改, 但我们并不能像真正的园丁那样把他们除掉。我的办法就是:种花, 让荆棘看到花朵的美丽, 嗅到花的芬芳。因为我坚信, 每一株荆棘, 都有一颗“开花”的心。谁能说一株带刺的荆棘不会长成一株带刺的玫瑰呢?

2010年, 我接任了一个高三理科班的班主任, 男生占了三分之二。第一天走进教室, 一片喧哗声迎面扑来:一群身强力壮的男生正忘情地追逐打闹着, 中间还夹杂着女生的尖叫声、笑声。这哪里是教室, 已经近乎是个“疯人院”了。以至于, 没有一个老师愿意提前走进教室。教室不像教室, 还谈何学习?接下来, 我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这个“老大难”问题上。

批评、惩罚, 都已被原班主任证实是行不通的。我只好另辟蹊径:既然人为禁止无效, 何不设法让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打闹, 从而自我约束呢?有了想法就立刻行动。要让他们“不好意思”的关键在于环境, 于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步, 班级总动员, 美化教室。先开了个简短的动员会, 然后由班干部负责牵头, 让每个学生都为美化班级献上一策。由于以前没有这么“大规模”地布置过教室, 所以同学们都比较新鲜, 热情还是比较高的。有特长的发挥特长, 提供自己的书法、美术作品;没特长的出力, 清除教室卫生死角;还有的带来了漂亮的贴纸, 贴在门上、窗上……对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我给予了充分肯定。接下来的几天, 看得出来, 大家都很爱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但是, 教室后面那块空着的场地, 也就是同学们常常追逐打闹的地方, 仍然空着。而这才是我的重点。

第二步, 趁热打铁, 买盆景。几天之后, 趁着天气闷热、教室空气污浊的时候, 我向全班提议买盆景并放在教室后面空地上。多数同学表示赞同, 但个别担心盆景会被撞破。我趁机提出了要求:为了我们整个班级的环境着想, 每位同学都要爱惜教室里的花花草草;同时指定一位同学浇水并负责盆景的安全。然后我们买了两盆高度大约在50厘米左右的盆景。摆放好后, 同学和任课老师都觉得不错, 觉得看到鲜活的植物, 心情都好了不少。

接下来几天, 那些特别爱打闹的同学感到有些“束手束脚”了, 教室里总算安静了一些。我的策略初步有了效果。

但又过了几天, 一个中午, 那位班级花草的负责人气喘吁吁地跑进我的办公室, 气愤地告诉我, 一个唐姓同学在和其他同学嬉戏时把其中一个花盆打破了, 现在教室后面的地面堆满了泥土, 瓷花盆的碎片也撒满了一地。

第三步, 成效的巩固和提升。我来到教室, 教室状况果然一片狼藉, 但已有学生在忙着打扫, 唐某某惴惴不安, 明显看得出已经知错了, 拿着扫把低着头在扫地。我把他叫了出来, 他低着头似乎已经准备好接受批评了。我并没有批评他, 而是把他带到办公室, 那位负责人仍站在那里, 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我让他们两个人一起讨论, 最后拿出对这件事情和唐某某的处理方案。没过几分钟他们就讨论好了:有唐某某负责赔偿盆景的全部费用并负责在两天内恢复如初;唐某某在班上道歉并予以相应的班内处分;今后由唐某某主要负责教室秩序的维护, 保证教室秩序井然、安静。据说这些方案的大部分内容是由唐某某主动提出的。我基本同意了他们的方案, 但由于看到唐同学的认错态度已经很好, 就不给他相应处分了。他很感激, 同时表示以后一定要改掉在公众场合嬉闹的坏习惯。当天我们就举行了短短的班会, 同学们对盆景受到破坏感到很可惜, 再一次对在教室内打闹的现象进行了强烈的谴责, 唐某某对此认识深刻, 那些平时的“活跃分子”都低下了头。两天后, 教室后面两盆漂亮的盆景恢复如初, 教室里追逐打闹的现象渐渐销声匿迹, 任课老师也反映我们班的课间状态好多了。同学们自己也觉得, 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生活很舒适。

两个盆景, 让同学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在教室嬉闹的潜在危害;更重要的是, 让同学们直接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学习生活氛围。俗话说:水往低处流, 人往高处爬。只要让同学们切实体会到了安静、美的教室的好处, 他们也就不会轻易去破坏了, 反而会自觉去维护。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主体人格塑造】相关文章:

主体性道德人格07-07

人格塑造04-23

人格塑造07-09

塑造人格魅力06-08

师生人格塑造09-07

塑造健康人格教案04-20

人格魅力塑造分析05-11

人格塑造个性发展05-06

习惯养成与人格塑造08-30

良好习惯塑造健康人格01-13

上一篇:矛盾与合作下一篇: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