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图书馆

2024-07-26

自治区图书馆(精选十篇)

自治区图书馆 篇1

1 震前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的概况

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创建于1979年, 1991年搬迁到北川县城危家巷, 2003年新建一幢具有羌民族建筑风格、总面积为1250平方米的图书馆。全馆共有4名人员从事图书的管理工作。图书馆拥有藏书29334本, 古籍善本1300余册, 北川羌族地方特色的书籍近600余册, 反映北川羌族VCD歌碟和纪录片65张。

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开展的特色服务有: (1) 开展地方文献和古籍善本的收集工作。 (2) 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和读书活动。 (3) 指导北川各乡镇 (村社) 图书室。 (4) 督促10个试点乡镇 (村社) “易播宝”的播放和技术辅导工作。 (5) 建立网络分中心, 参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北川是中国唯一一个羌族自治县, 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所珍藏的古籍善本和羌族地方特色书籍具有极高的文化遗产价值。北川县图书馆利用文化“窗口”的宣传阵地, 充分发挥图书馆服务于百姓、传播科技文化知识的智能作用, 拥有数以万计的群众读者, 是北川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助推器。

2 震后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受损概况

在这次地震中, 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 损失惨重。地震过后, 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被垮塌的山体整体掩埋, 几乎辨认不出遗址, 馆藏书籍挖掘工作困难重重。具体说来, 损失体现在三个方面:

2.1 馆舍和基础文化设备损失殆尽

在“5·12”大地震中, 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馆舍倒塌, 并被垮塌的山体整体掩埋, 图书馆的所有基础文化设备损失殆尽。

2.2 图书馆工作者伤亡惨重

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临时工王明文罹难, 馆长李春被埋75小时后获救, 之后在南京医院住院治疗。

2.3 书籍资料损失巨大

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经过多年努力, 收集和整理成套的、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地方文献资料、禹羌文献资料、红色文献资料及包括五卷《石泉县志》在内的珍贵古籍共计3万余册, 无一幸免。

3 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灾后重建工作过程中典型问题分析

由于灾后图书馆重建不仅在硬件上的要求比普通公共图书馆要严格, 而且在服务内容上也要比其它馆广泛和特殊, 所以在重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比比皆是。

3.1 馆舍建筑设计问题

经历过这次地震, 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在馆舍设计上要把抗震和防震作为主要问题考虑。新馆正立面前面应有尽可能宽敞的人流通道, 绿化地带 (或花园) 和适当面积的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场所。正立面外部环境的设计应既富有地方特色, 又富有民族气息。在外部结构设计上, 遵照北川羌族自治县的总体规划要求, 新馆设计必须与周围的其它建筑交相辉映, 既要体现出羌族传统文化特色, 又要体现出新世纪现代科学文化设施的时代特色, 从而使重建后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成为于国内一流的县级图书馆。在内部结构设计上, 按照开放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化图书馆建筑模式的基本要求, 新馆的设计必须以实用、安全、高效、美观、舒适、灵活为基本原则, 尽量采用开放、连贯、通透的大空间, 以便于空间的灵活隔断和图书馆业务管理。

3.2 资金筹集问题

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恢复重建在资金筹集的问题上, 单靠政府买单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吸引社会力量的支援和帮助, 从而加快灾区图书馆的建设成为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重建工作中的典型问题之一。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在对口援建单位资助的基础上要注重多种筹集形式并存, 本着共建共享, 互惠互利原则, 与企业、学校、军队合作, 吸引社会力量从注目到注资。

3.3 人力资源缺乏问题

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震前员工就只有四个, 人力资源相当缺乏。地震中一人死亡, 李春馆长负重伤, 住院数月, 李春馆长出院后和唐成副馆长共同负责繁杂的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地震过后, 所有的工作都是一些棘手的问题, 都要重新开展, 工作量相当大。比如地震过后一周内, 他们要抢救废墟中的珍贵特种文献, 整理统计哪些文献被损害, 哪些文献还可以再利用, 而且从废墟中挖出来的文献还要经过消毒才能使用。统计被毁书籍, 向全国发出公开信, 征集流传在外的地方文献、禹羌资料、北川红色文化资料及地震资料, 这些事情都需要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完成。在建立临时图书馆时, 他们要对社会捐赠的图书进行整理分类加工并统计数据, 在面临着这么多事情要处理的情况下, 单靠副馆长唐成和一个馆员确实是忙不过来的。况且, 唐成副馆长还要参与策划关于新馆规划建设问题。虽然, 在临时图书室我们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 他们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由于他们缺乏专业图书馆的理论知识, 有些工作都无法开展。所以, 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仅仅靠两名工作人员来维持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加强人力资源方面的建设, 以便给读者提供更加专业和科学的服务。

3.4 特种珍贵文献资料保存问题

2008年5月22日, 温家宝总理到北川救灾时, 指出:北川是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 要保护好羌族特有的文化遗产, 即使县城迁建到新的地址, 也要做好这种保护工作。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是当地的文化窗口, 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综合性和群众性, 是做好羌族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的单位。根据社会需求, 拟在新县城新建图书馆一座, 旨在弘扬羌民族文化, 保护地方珍稀文献资料 (包括北川地震资料) 。在地震发生后, 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所有的馆藏文献几乎被毁, 其中有很多文献资料具有羌族特色的。收集和整理流传在外的地方文献、禹羌资料、北川红色文化资料及地震资料是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抢救历史文化第一时间要做的事情。为了使特种文献资料在重大灾难中保存下来, 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也应考虑制定应急预案, 异地保存, 加强特种文献电子资源建设等等。

3.5 开展特殊服务问题

北川县在地震中遭受的破坏是最为严重的, 全县大部分房屋几乎全被摧毁, 再加上次生灾害, 北川已经成为一座孤城。北川人员伤亡惨重, 有的家庭几乎全家人都遇难, 有些家庭遇难人数多达几个, 遇难人员当中有妻子, 有孩子, 也有父母。这次地震发生的时间正好是上课时间, 校园建筑的倒塌, 导致学生死亡人数比例较大, 对于一个独身子女家庭来说, 失去一个孩子, 那是一件多么痛心的事情。无论哪个家庭, 在一刹那之间, 失去了家园和自己的亲人, 都是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 心理上的阴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恢复。北川羌族自治县临时图书馆以及以后新建的图书馆在这方面应该发挥其作用, 应长期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 帮助灾民走出地震阴影。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在执行图书馆应有的职责时, 还要增加一项心理辅导功能, 这对他们的工作来说又增加了一个难题。另外, 在地震中致残的灾民也为数不少, 如何开展为残障灾民服务, 也是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要解决的问题。

4 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灾后重建对策研究

根据《四川文化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大纲》文件的指导思想, 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恢复重建工作中, 应该把握2个原则:一是图书馆公共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二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恢复重建。在重建过程中, 制定合理规划, 逐步实施, 自建与援建相结合的方法, 再造一个新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新馆建成后应该具有抗震功能, 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功能, 在整个灾区应该起到示范作用。

4.1 制定合理的设防标准, 慎重考虑异地选址

无论震前属于抗震设防区与否, 震后恢复重建必须考虑抗震。因为图书馆是人员密集区, 一般为高层建筑, 一旦发生地震, 很难逃脱, 所以震后新建图书馆, 必须满足震后新的抗震要求, 达到一级设防标准。新馆为一类建筑, 抗震设计防裂度为8度, 耐火等级为一级, 建筑质量标准应为甲等。经过专家的几次实地考察、调研, 北川县异地重建选址在安县永安和安昌两镇东侧, 避开地震断裂带。图书馆紧挨县政府, 与文化馆、博物馆一起标志北川羌族文化。

4.2 科学规划, 逐步实施

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在恢复重建过程中通过科学规划, 分四个阶段逐步实施:首先自救, 抢救具有珍贵羌族文献;其次, 向社会发出公开信, 接受社会捐赠;再次, 建立临时图书馆, 开辟数字图书馆;最后, 设计新馆建设方案, 落实援建单位。

4.3 政府参与主导, 社会援助为辅

在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恢复重建过程中, 政府参与主导是关键, 政府的投入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援助是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第一类是基本基金, 建筑馆舍的资金, 主要是靠对口援建单位和政府的投入;第二类是社会捐助基金, 民间组织通过购买文献资源, 硬件设备捐赠给图书馆。第三类是投资资金, 投资基金则是商业性项目, 新馆建成后, 可以把资源与企业共享, 达到互惠互利原则。在重建过程中三种基金相互结合发挥作用。重建基金实质上是集国家财力、社会捐助及商业投资, 举全国之力来重建新馆。

4.4 保护羌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为抢救北川历史文化, 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在地震过后向全国收藏有北川史料的机构和个人发出公开信, 希望能够为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提供帮助。公开信求助发出之后, 得到了积极回应, 已收到捐赠的珍贵史料200余种, 另外, 口头承诺或意向性捐赠图书有10万余册。社会各界通过举办捐赠活动, 现场捐赠等方式尽献自己的力量。国家图书馆表示, 为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恢复重建捐书4000余册, 捐赠馆藏珍品《北川羌族自治志》和《石泉县志》影印文献二份。各地图书馆也相继捐赠了各种书籍给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 并在馆内通过查阅系统搜索, 希望能找到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所需要的书目。四川省政府办公厅提出要求, 今后对所有史料进行电子文档备份, 建立数据库, 在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的同时, 还将进行异地备份制度。电子文件、重要纸质档案的缩微件或数字化文本都将实施备份管理, 以防重大灾害对档案史料造成毁灭性损失。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今天严格执行备份管理制度, 对于重要的民族文化资料, 通过文字、录音、录像、多媒体等现代数字化技术手段, 按专业标准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 建立羌族文化电子数据库, 有利于妥善保存和管理。

4.5 抚慰灾区读者, 服务形式多样化

灾区读者的心理辅导工作是长期的一项任务, 新馆聘请专家定期为幸存者免费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学知识讲座, 缓解他们受伤的心灵。送书下乡活动, 安排生活援助员和老龄户生活援助员, 定期走访老龄人住宅等。设立图书、期刊报纸、工具书、电子阅览室;设立青少年、老人、残疾人等专门的活动室。在馆藏资源方面, 馆藏除注重地方特色文献、古籍善本外, 针对灾后重建, 还应增加相应的专业方面的图书, 比如:文史哲书籍, 工农业技术、医疗卫生、心理辅导、安全知识等方面的书籍。此外, 还应加强儿童类图书的收藏, 以丰富少年儿童的精神生活。

5 结语

重建后的北川羌族自治图书馆是一座具有浓郁羌族民俗特色的建筑, 又是社会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 为任何有需要的读者服务, 并且更加注重对残疾人的服务。新馆的建成对保护羌族文化资源, 传承羌族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于提升灾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广大灾区群众文化需求具有极端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盛佳, 郑笈, 卢晓霜.地震灾后羌族文化的修复与重建[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 (3) :50-53.

[2]高小琦.图书馆在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J].图书馆杂志, 2006 (7) :35-36.

自治区图书馆 篇2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文化部 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文财务发[2011]5号)的指示精神,切实做好我区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工作,规范公共图书馆服务行为和服务水平,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满足各族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根据文化部《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所涉及的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是指与公共图书馆职能相适应的基本文化服务,坚持公益性,所提供的各类服务均要坚持免费或优惠的原则。

第三条

本标准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公共图书馆。

二、服务范围和方式

第四条

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范围包括:一是指公共空间设施场地,二是指基本文化服务项目。

各级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和基本文化服务项目主要包括:

一般阅览室、少年儿童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报告厅(培训室、综合活动室)、自习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

文献资源借阅、检索与咨询、公益性讲座和展览、基层辅导、流动服务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性服务如办证、验证及存包等。第五条

公共图书馆为大众提供的服务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阵地服务、流动服务、拓展服务、数字化远程服务、个性化服务。

第六条 各级公共图书馆要在实现均等性公共服务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方式和手段,重点增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民工、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对象化服务。

第七条 公共图书馆应设立咨询服务窗口,免费小件暂存、失物招领等服务。

第八条

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收集专题信息、编写参考资料,代查、代译、复印书刊资料等服务,以及发现读者外借图书逾期不还或损坏图书等情况,可以适当收取费用和押金,收费标准须经物价部门核准。

三、服务设施与环境

第九条 公共图书馆事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公共图书馆建设属于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地点选择在交通便利、公众聚集的地段。

第十条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馆舍主要用于公益性服务,严禁挪作它用。其总建筑面积和阅览座席按以下指标执行:

大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人口400万以上,建筑面积应为38000~60000平方米,2400~3000个阅览座席;服务人口150万以上,建筑面积应为20000~38000平方米,1200~2400个阅览座席。

中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人口为100万以上,建筑面积为13500~20000平方米,900~1200个阅览座席;服务人口50万以上,建筑面积为7500~13500平方米,450~900个阅览座席;服务人口20万以上,建筑面积应为4500~7500平方米,240~450个阅览座席。

小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人口为10万以上,建筑面积应为2300~4500平方米,130~240个阅览座席;服务人口为3万以上,建筑面积为800~2300平方米,60~130个阅览座席。

第十一条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传统服务的同时,应积极大力发展现代数字图书馆建设,要建立一定规模的数字化资源,配置一定数量供读者在线阅读、上网的计算机设备。

自治区级:100台以上(用于读者使用的应在70台以上); 地州级:60台以上(用于读者使用的应在42台以上); 县市级:25台以上(用于读者使用的应在20台以上); 接入宽带自治区级不低于150M,地州级不低于20M,县市级不低于10M。

第十二条

公共图书馆服务区域布局应遵循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与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流线通畅、安全节能,朝向和通风良好。室内设有专为残疾人服务的设施、设备。

少儿阅览区与成人阅览区应遵循分开设立的原则,设置单独的出入口,有条件的地方可专门设置少年儿童活动场地。第十三条

公共图书馆在馆外须有醒目的馆名牌,馆内进厅明显处应有楼层设施分布图;设有阅览区域、活动区域、办公区域功能标识;设在阅览区、书库设置文献排架标识;在通道处要设有明确的导引标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公约、读者须知、办证方法、借阅规则、便民措施、服务承诺、收费标准等规章制度及各类服务信息应在显著位置向读者公示。

第十四条 公共图书馆属人员密集型和消防重点单位,应当做好安全保卫,配备防火、防盗、防潮、防有害生物等必要设施,科学合理地建立和落实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馆内消防设施应健全,禁烟等标识明显,安全通道畅通,工作人员均能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

第十五条 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应当保持环境整洁,良好的采光照明和适宜的空气流通;冬季室内温度应不低于18℃。服务区域应定期消毒,保持卫生清洁。

四、服务对象和开放时间

第十六条 公共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除本区居民外,还应包括外地、境外的来疆人员。少儿服务部(室)除向少年儿童服务外,还应接待家长和少年儿童工作者。

第十七条 公共图书馆应逐步实行全年开放制,阅览、外借等对外服务窗口节假日期间应正常开放。自治区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应不少于70小时、地(州、市)图书馆不少于56小时、县(市、区)图书馆不少于49小时。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2小时以上。第十八条 公共图书馆应通过编制推荐书目、导读书目,举办书刊展评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对读者进行阅读辅导,不断提高其信息素质和利用图书馆的能力。

第十九条

公共图书馆因故变更开放时间或需要短期闭馆,须经上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至少应提前3天向读者公告。

五、服务管理与文献资源

第二十条 公共图书馆应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完善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调整作业流程,改变管理办法,制定业务工作规范,明确岗位职责,规定考核办法并保证贯彻执行。

第二十一条 公共图书馆应注重读者服务等方面工作数量、效果的统计和积累。在妥善做好各类统计数据、文件档案的整理、保存和向有关部门上报的同时,注意对统计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读者服务、文献资源建设等各项业务工作。

第二十二条 公共图书馆应科学合理地确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向。保持重要文献、特色资源和地方文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要有步骤地加大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第二十三条

各级图书馆每年的入藏量应以文化部颁布的《公共图书馆评估达标标准》为参照依据。

第二十四条

自治区、地(州、市)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中心图书馆的作用,积极开展馆际合作,组建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第二十五条

县(市、区)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对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和社区、村图书室的核心与辐射作用,促进基层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十六条 公共图书馆对采集的文献信息资源应及时进行科学的加工整序,并尽快发布,提供使用。

报纸须在到馆当天上架;期刊自收到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上架;新书到馆后,地(州、市)、县(市、区)图书馆在15个工作日内上架,自治区图书馆在25个工作日内上架;电子资源到馆15个工作日提供服务。闭架文献获取时间以读者提交申请时间计算,提供时间不超过2小时。

第二十七条

图书排架应按中图法分类号顺序排列整齐。自治区级图书馆开架图书错架率要低于2%,地(州、市)、县(市、区)图书馆要低于3%。开架书库内要有专人巡视,帮助读者尽快寻找到需要的书籍。

第二十八条 读者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各级图书馆要确保固定读者每年有不低于5%的增长;人均借阅量每年须有不低于1%的增长;外借流通率每年须有不低于3%的增加。

第二十九条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接受图书馆专业系统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工作人员须挂牌上岗,仪表端庄,得体大方,使用文明语言,热忱并努力为读者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工作人员要维持服务区域的环境清洁、整齐、安静。

六、服务与监督

第三十条

公共图书馆要在显著位置设立读者意见箱、向读者公开监督电话,建立馆长接待日,虚心接受读者批评和投诉,做到认真研究,及时回复。

第三十一条 公共图书馆每年要召开两次以上读者座谈会,倾听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对读者不满意的方面要及时整改,并努力寻求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第三十二条

每年开展不少于一次的读者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表发放数量为自治区、地州、县市不少于500、300、100份,回收率不少于80%;基本满意率要达到85%以上,要及时分析、总结、研究调查意见,落实整改措施,建立长期档案。

第三十三条 通过免费开放义务监督员了解免费开放工作开展情况。

七、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应对本级及所辖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标准执行情况开展督促、检查,并将结果纳入自治区和当地的评优选先及免费开放考评工作之中。

第三十五条

自治区图书馆 篇3

为更有效地管理闲置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自治区人民政府于4月25日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闲置土地处置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在2012年7月1日国土资源部新修订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基础上,结合自治区实际,对一些原则性规定进一步进行了具体化、程序化和本地化。

《实施办法》内容包括总则、调查和认定、处置和利用、预防和监督、附则共5章32条,办法中对于闲置土地的认定标准更加清晰,操作性更强,进一步完善了对闲置土地认定的环节和方式,强化了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监管措施。

《实施办法》的出台为规范土地市场行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有效处置和充分利用闲置国有土地提供了政策法律依据。

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政策法规处

呼和浩特市一季度城市地价涨幅回落

2014年一季度呼和浩特市地价动态监测面积仍保持为210.01平方公里,共布设标准宗地201个。一季度呼和浩特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042元/平方米,环比增长2.29%,与上一季度相比,下降了1.73%;商业用地地价总体水平为4,283元/平方米,环比增长1.88%,与上一季度相比,下降了2.83%;住宅用地地价总体水平为3,365元/平方米,环比增长2.25%,与上一季度相比,下降了1.70%;工业用地价格因标准宗地变更的原因,土地价格与上一季度相比略有上涨,环比增长6.16%,地价总体水平为534元/平方米。

一季度呼和浩特市地价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有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以及土地供给的有效增加。

文/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调查规划院 郝军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研究推进国土资源大事记编纂工作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王重明副巡视员主持召开会议,听取国土资源志编委会关于编纂《内蒙古自治区志·大事记(1996-2010)》——国土资源内容相关情况汇报,征求相关处室和单位的意见建议,安排下一步工作。

王重明副巡视员指出,按照自治区政府工作部署,厅里将该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组织专人开展工作。

会议强调,编纂人员要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从分析资料、史料鉴别、史实考证、文词字句的斟酌直至坐标、用地单位换算等多方面人手,同时要参考有关书刊中的文献资料和工具书,以及历史和其他学科的一些专著,全面、客观、公正地完成好该项工作,切实让自治区地方志反映出国土资源部门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特征。

会议指出,地方志中的大事记是记载一个地区有关地理历史方面的重要文献资料,能体现地方的特点和历史演变过程,是积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编纂好国土资源大事记方面而言,对于自治区疆域演变、历史沿革的考证,资源勘查、农业水利和产业发展等,均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自治区图书馆 篇4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严世明和副厅长韦力平陪同。

在广西城市规划建设展示馆和广西美术馆的施工现场, 高雄听取了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负责人的汇报后, 详细了解了项目的施工进展情况和下一步的施工计划, 并对项目的建设工作提出了要求。

在广西铜鼓博物馆, 高雄听取了项目业主和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的详细汇报, 他对经多次修改完善的设计方案以及项目业主、设计单位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并共同研究, 对进一步修改完善方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自治区图书馆 篇5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资料系列 研究馆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

评定标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严格遵守工作规定;精通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解决和处理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及技术难题,工作业绩显著;公开发表、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专著;学术造诣高,较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获取本专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有组织、指导本专业业务工作和培养下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是本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

第一条 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事图书资料专业中外文书刊采编、借阅、参考咨询、文献开发、图书馆学研究与辅导、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工作,申报研究馆员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条 思想政治条件 之一的,不能申报:

一、从申报当年往前推算,在申报条件规定的资历年限内,有过考核不合格的;

二、申报过程中有伪造学历资历,或业绩成果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等严重违纪行为,从申报当年起5年内不得申报,累计两次的,终身不得申报;通过上述手段骗取专业技术资格的,撤销其专业技术资格并自撤销之日起五年内不得申报;

三、受到记过以上行政处分,在处分期内的。第三条 学历、资历条件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5年以上。第四条 外语条件

一、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达到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下列情形

组规定的要求;

二、免试条件按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规定执行。第五条 计算机应用能力

一、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达到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规定的成绩模块;

二、免试条件按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规定执行。第六条 继续教育条件

任现职以来,完成本部门、本行业及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

第七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任现职以来,在图书资料专业某一学术领域有显著的研究成果,每年必须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任务,有指导下级专业技术人员或到基层开展技术服务、人才支持工作的经历。

一、从事文献信息开发、研究专业技术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练运用中外文各类工具书及文献检索方法(含传统手工方法和机器检索方法)从事各类高难度参考咨询服务或用户辅导工作;

(二)能够准确分析判断文献信息的价值及其优劣,独立进行信息加工整理和研究;

(三)主持并参与大型书目索引编制工作,撰写高质量提要、文摘、注释和综述。

二、从事文献采访、编目专业技术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主持或主要参与制定、修订文献资料采访工作条例或规章,在确定文献类型结构、入藏品种及其比例、复本数量等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熟练运用分类法、主题法、编目法、排检法等方法,主持或主要参与自治区级以上的专业规范、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或主要参与组织、实施全国或地区性重大采编业务建设项目;

(三)精通图书采访、编目工作全过程,具备总审校能力。

三、从事读者服务专业技术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全面主持或指导读者服务工作;

(二)熟悉馆藏文献,能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推荐和阅读辅导,编制重要推荐书目和撰写书评等;

(三)主持2项以上重大服务项目,或指导过2名以上能胜任参考咨询工作的业务骨干。

四、从事技术开发与服务专业技术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主持数字资源建设、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应用等技术工作,承担大型系统可行性分析、总体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

(二)主持或主要参与制订省级或本地区图书资料部门的发展规划,对本专业技术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五、其他图书资料专业岗位人员,可比照上述四类人员的条件执行。第八条 业绩成果条件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以上的主要完成人;

二、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或专业工作项目的研究,独立或主持完成较高专业水平的工作项目或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项目1项以上,并经验收合格。参与名次规定为:国家级项目的前5名,子项目的前3名;省(部)级项目的前3名,子项目为主持人;市(厅)级项目的主持人;或主持完成本单位科研课题或专业工作项目3项以上。

三、具备下列条件之二项以上:

(一)主持完成技术开发、文献信息开发、读者服务项目3项,取得显著效益,经有关专家认可;

(二)主持或主要参与制定大、中型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业务工作标准、规范、规章及业务管理制度,其中5项付诸实施,效果显著;

(三)在业务改革、技术创新方面业绩显著,在图书馆界取得领先水平,经专家鉴定认可和省级业务主管部门推广应用;

(四)参加过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和成果的评审,或应邀出席过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讲学工作,对培养本专业研究人才起到重要作用;

(五)有重要的调研报告被区域主管部门和机构采纳,对区域和机构图书馆事业发展产生显著影响的。

四、论文入选全国、或国际性学术会议。第九条 论文、著作条件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公共图书馆

(一)公开出版独立或合作(排名前二位)撰写有较高学术水平、在业内有较大影响的专(译)著1部。

(二)在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独立或合作(第一作者)撰写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论文5篇,或学术论文4篇和专业调查报告1篇以上(其中独著不少于3篇)。

二、高校图书馆

(一)公开出版独立或合作(排名第一位)撰写图书情报或相关学科专业领域学术著作或专著1部(字数不少于20万字,其中,合作撰写的,本人撰写的部分不少于全书的2/3)。

(二)在图书情报及相关学科专业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独立或合作(排名第一位)撰写学术论文5篇以上,或学术论文4篇和专业调查报告1篇以上,有2篇以上在国内图书情报专业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或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第十条 破格条件

对具备规定的资历条件,但不具备规定的学历条件,或具备规定的学历条件,但未达到资历条件中规定的任职年限的,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

一、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

二、获全国性专业比赛个人一等奖1项;

三、获省级专业比赛个人一等奖3项;

四、获省(部)级以上荣誉或专家称号。第十一条 附则

一、凡是符合上述条件规定,可申报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并按人

事档案管理关系及规定的程序送评,否则,各级人事(职改)部门不予受理,评委会不予评审。

二、本条件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此前与本条件不一致的,以本条件为准。

三、本条件由自治区职改办、自治区文化厅职改办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四、与本条件相关的词(语)解释见附录。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资料系列 副研究馆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

评定标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严格遵守工作规定,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能处理本专业较复杂疑难问题,工作业绩突出;公开发表、出版较高水平学术论文或专著;学术造诣较高,能运用一门外语获取本专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有指导和培养下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

第一条 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事中外文书刊采编、借阅、参考咨询、文献开发、图书馆学研究与辅导、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图书资料工作,申报副研究馆员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条 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申报:

一、从申报当年往前推算,在申报条件规定的资历年限内,有过考核不合格的;

二、申报过程中有伪造学历资历,或业绩成果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等严重违纪行为,从申报当年起5年内不得申报,累计两次的,终身不得申报;通过上述手段骗取专业技术资格的,撤销其专业技术资格并自撤销之日起五年内不得申报;

三、受到记过以上行政处分,在处分期内的。第三条 学历、资历条件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有博士学位并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2年以上;硕士学位并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4年以上;大学本科学历,并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5年以上;大学专科学历,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7年以上。

二、从国家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尚无专业技术资格 的人员,按以下学历、资历要求申报:

博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硕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研究生班毕业或双学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9年以上;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1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

第四条 外语条件

一、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达到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规定的要求;

二、免试条件按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规定执行。第五条 计算机应用能力

一、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达到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规定的成绩模块;

二、免试条件按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规定执行。第六条 继续教育条件

完成本部门、本行业及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

第七条 专业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任现职以来,在图书资料专业某一学术领域有突出的研究成果,每年必须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任务,有指导下级专业技术人员或到基层开展技术服务、人才支持工作的经历。

一、从事文献信息开发、研究专业技术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较熟练运用中外文各类工具书及文献检索方法(含传统手工方法和机器检索方法)从事各类高难度参考咨询服务或用户辅导工作;

(二)较准确分析判断文献信息的价值及其优劣,独立进行信息加工整理和研究;

(三)主要参与大型书目索引编制工作,撰写较高质量提要、文摘、注释和综述。

二、从事文献采访、编目专业技术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参与制定、修订文献资料采访工作条例或规章,在文献类型

结构、入藏品种及其比例、复本数量等工作中发挥主要作用;

(二)较熟练运用分类法、主题法、编目法、排检法等方法,做好本职工作;

(三)熟悉图书采访、编目工作全过程,协助总审校。

三、从事读者服务专业技术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全面主持或指导某项读者服务工作;

(二)较熟悉馆藏文献,能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推荐和阅读辅导,编制重要推荐书目和撰写书评等;

(三)主持1项以上重大服务项目,或指导过1名以上能胜任参考咨询工作的业务骨干。

四、从事技术开发与服务专业技术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参与数字资源建设、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应用等技术工作,承担较大系统可行性分析、总体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

(二)参与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各项规章制度、程序设计和系统维护等。

五、其他图书资料专业岗位人员,可比照上述四类人员的条件执行。第八条 业绩成果条件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以上;

二、获省级以上本专业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以上;

三、主要参与市(厅)级科研课题或专业工作项目研究3项,并经验收合格;或主要参与完成本单位科研课题或专业工作项目2项以上。

四、具备下列条件之二项以上:

(一)主持完成技术开发、文献信息开发、读者服务项目2项,取得明显效益,经有关专家认可;

(二)主持或主要参与制定大中型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业务工作标准、规范、规章及业务管理制度,其中3项付诸实施,效果良好;

(三)在业务改革、技术创新方面业绩显著,在同类图书馆中处于先进水平,经专家鉴定认可和省级业务主管部门推广应用;

(四)主要参与撰写的调研报告被区域主管部门和机构采纳,对区域和机构图书馆事业发展产生显著影响的。

五、论文入选全国、或国际性学术会议。第九条 论文、著作条件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公共图书馆

(一)公开出版独立或合作(排名前二位)撰写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专(译)著1部;

(二)在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独立或合作(第一作者)撰写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论文3篇,或学术论文2篇和专业调查报告1篇(其中独著2篇以上)。

二、高校图书馆

(一)公开出版独立或合作(排名前二位)撰写图书情报或相关学科专业学术著作或专著1部(字数不少于15万字,其中,合作撰写的,本人撰写的部分不少于全书的2/3);

(二)在图书情报及相关学科专业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独立或合作(排名第一位)撰写学术论文3篇以上,或学术论文2篇和专业调查报告1篇以上,有1篇以上在国内图书情报专业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或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第十条 破格条件

对具备规定的资历条件,但不具备规定的学历条件,或具备规定的学历条件,但未达到资历条件中规定的任职年限的,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

一、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以上奖1项;

二、获市(厅)级科研成果一等奖3项;

三、获全国性专业比赛个人二等奖以上奖1项;

四、获省级专业比赛个人一等奖2项,或二等奖4项。第十一条 附则

一、凡是符合上述条件规定,可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并按人事档案管理关系及规定的程序送评,否则,各级人事(职改)部门不予受

理,评委会不予评审。

二、本条件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此前与本条件不一致的,以本条件为准。

三、本条件由自治区职改办、自治区文化厅职改办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四、与本条件相关的词(语)解释见附录。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资料系列 馆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

评定标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守工作规定,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取得较好的工作业绩;具有指导下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可运用一门外语获取本专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

第一条 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事中外文书刊采编、借阅、参考咨询、文献开发、图书馆学研究与辅导、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图书资料工作,申报馆员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条 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申报:

一、从申报当年往前推算,在申报条件规定的资历年限内,有过考核不合格的;

二、申报过程中有伪造学历资历,或业绩成果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等严重违纪行为,从申报当年起5年内不得申报,累计两次的,终身不得申报;通过上述手段骗取专业技术资格的,撤销其专业技术资格并自撤销之日起五年内不得申报;

三、受到记过以上行政处分,在处分期内的。第三条 学历、资历条件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研究生班毕业或双学士学位,并取得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3年以上;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中专学历,并取得助理级专业资格4年以上。

二、从国家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尚无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按以下学历、资历要求申报:

硕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研究生班毕业或双学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6年以上;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中专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

三、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其专业技术年限超过所申报系列正常晋升年限2年以上,且符合所申报系列评审条件其他规定的,可无职称直接申报中级专业资格。无职称申报仅适用首次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无职称申报的专业技术年限,应按照申报人实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时间计算,需提供企业劳动合同及对应的社会保险缴费证明或事业单位(含支教、支农、支医、扶贫等)入编或聘任合同等证明材料。具体按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四条 外语条件

一、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达到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规定的要求;

二、免试条件按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规定执行。第五条 计算机应用能力

一、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达到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规定的成绩模块;

二、免试条件按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规定执行。第六条 继续教育条件

完成本部门、本行业及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

第七条 专业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任现职以来,掌握一定的专业工作技能,每年必须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任务,有指导下级专业技术人员或到基层开展技术服务、人才支持工作的经历。

一、从事文献信息开发、研究专业技术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参与文献信息开发选题、内容分析及实际开发,在一些重要专题开发中发挥骨干作用;

(二)参与文献信息编辑、研究工作,撰写提要、文摘、题录和一般性文献信息专题综述;

(三)熟悉信息产品营销,积极推广传播文献信息。

二、从事文献采访、编目专业技术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藏书和出版发行情况,参与制定、修订文献资料采访工作规章;

(二)了解分类法、主题法、编目法、排检法等方法,熟悉分编工作全过程,在文献形态描述和内容标引方面起骨干作用;

(三)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三、从事读者服务专业技术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主持借阅服务工作,胜任一般性参考咨询;

(二)承担读者调研任务,分析阅读倾向,提供优质服务;

(三)熟练运用主要中外文工具书及文献书目检索方法(含传统手工方法和机器检索方法),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读者服务工作。

四、从事技术开发与服务专业技术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参与制定或实施本部门技术工作总体方案;

(二)了解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应用等技术,并能熟练运用其中一种技能;

(三)解决有一定难度的技术问题,承担程序设计和系统维护等。

五、其他图书资料专业岗位人员,可比照上述四类人员的条件执行。第八条 业绩成果条件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市(厅)级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奖1项;

二、获县(处)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以上奖1项;

三、参与完成本单位组织的科研项目或文献信息开发课题2项以上,并经验收合格;

四、独立撰写本单位的业务制度、技术规章、工作细则,或提出业务发展的可行性建议2项以上,并被采纳应用;

五、论文入选全国、或国际性学术会议。

第九条 论文、著作条件

任现职以来,在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独立撰写论文1篇。第十条 破格条件

对具备规定的资历条件,但不具备规定的学历条件,或具备规定的学历条件,但未达到资历条件中规定的任职年限的,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

一、获全国性专业比赛个人三等奖以上奖1项;

二、获省级专业比赛个人二等奖以上奖1项,或三等奖2项;

三、获市(厅)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以上;

四、获县(处)级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以上。第十一条 附则

一、凡是符合上述条件规定,可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并按人事档案管理关系及规定的程序送评,否则,各级人事(职改)部门不予受理,评委会不予评审。

二、本条件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此前与本条件不一致的,以本条件为准。

三、本条件由自治区职改办、自治区文化厅职改办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四、与本条件相关的词(语)解释见附录。

附录:

有关的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

一、凡注有“以上”或“以下”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如“大专以上”含大专,“5年以上”含5年。

二、学历:是指国家承认的学历。取得国(境)外的学历,须提供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学历认证材料。

三、课题、项目:指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项目,应提供立项证明材料。

四、专著:指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门课题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著作。

五、论文:指通过逻辑论述,阐明作者的学术观点,回答学科发展及实际工作问题的文章。它必须包括论题(研究对象)、论点(观点)、论据(根据)、结论、参考文献等。凡对事业或业务工作现象进行一般描述、介绍(报道)的文章(不含评介、综述),不能视为论文。

六、公开发行的专业刊物:指有CN、ISSN刊号的出版物。

七、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指以国务院各部委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名义颁发的科研成果奖。如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成果奖、优秀著作奖等。

八、市(厅)级科研成果奖:指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委、厅(局)及设区市政府名义颁发的科研成果奖。

九、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排名前五位。

自治区领导到集团经营二部调研 篇6

近日,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吉力力·纳斯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干部四处处长李荣年、自治区纪委驻经信委纪检组调研员李特黎、自治区国资委综合处调研员孙文辉等一行, 在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刘见明, 市委常委、国资委党委书记李光辉等领导陪同下, 来到集团经营二部进行调研。实地查看了基层党建、企业文化、职工教育基地等工作, 认真听取了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张平就公交企业党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同所属各基层单位书记进行了沟通交流, 集团党委班子成员参加了调研。

自治区农业机械化管理机构 篇7

广西农业机械局

1959年9月, 中央成立农业机械部, 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必须迅速抽调干部成立农业机械厅或局。1960年2月25日,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决定成立广西农业机械局 (位于南宁市民生路38号) , 并呈报国务院审批。任命黄荣为局长, 王杞桓、傅中兴为副局长。农业机械局设办公室、财务计划基建处、生产调度处、技术处、改良农具处、农具修配处和人事科, 核定行政编制为110名, 同年4月增设供销处, 增加行政编制10名、事业编制15名。1960年4月, 自治区编委同意, 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为农业机械局下属事业单位, 自治区农机研究所由农业厅领导改由农业机械局领导。广西农业机械局的主要任务是:协同农业部门研究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规划;组织和领导农业机械制造和修理;领导和督促检查专区、县、社农业机械和农具生产的管理工作, 领导和组织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的科学研究工作, 以及农业机械工业技术培训和规划工作;负责直接管理23个农业机械制造厂:即南宁电力发电设备厂、南宁农业机械厂、南宁轴承厂、南宁专区农械厂、南宁拖拉机配件厂、柳州机械厂、柳州动力机械厂、柳州通用机械厂、柳州拖拉机制造厂、柳州农业机械厂、柳州铸造厂、柳州专区红星农械厂、柳州宜山通用机械厂、金城江通用机械厂、桂林市机械厂、桂林专区农业机械厂、梧州专区农械厂、玉林动力机械厂、玉林通用机械厂、容县农械厂、百色林业机械厂、百色专区农械厂、百色右江农械厂。1961年8月, 农业机械局与机械局合并为机械工业厅, 对外仍保留两块牌子, 厅内设修配处、农排处, 继续负责农业机具修理和排灌机械生产管理工作。

广西农业厅农业机械管理局

1963年8月, 中共自治区党委决定:成立自治区农业厅农业机械管理局 (位于南宁市共和路174号, 1965年迁往南宁市七星路135号) , 由水电厅农排局, 机械厅农排处、修配处, 农业厅机械处, 机电公司机电科, 供销社配件科合并组成。农业机械管理局内设办公室和计划、财务、拖拉机管理、排灌机械管理、农具推广、修配、基建、供销、人事科, 编制72名, 其中行政编制35名。自治区农业机械管理局负责管理国营拖拉机站、大型排灌站和南宁、柳州、桂林等三个农械中心修配厂;对非直属的农排站和专、县农械厂进行督促检查、业务指导, 其具体任务是:1.根据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技术改造的要求, 综合制定农业机械、半机械化农具和新式农具的长期及短期规划;2.负责农业排灌站、拖拉机站和农用汽车经营管理工作, 提高机务人员技术水准和业务水平, 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 并搞好农业机械设备综合利用;3.负责农业机械维修工作, 划拨一批专、县农械厂归口农机部门管理, 负责农业机械修理工作。南宁、柳州、桂林三个中心修理厂的建设工作, 由机械厅负责, 所需设备及技术力量在机械系统内进行调整, 按大修的规模配备成套后移交农机局管理;4.负责机手和修理工的培训工作, 统一管理拖拉机、排灌机械设备的基建投资、事业费、补助费和流动资金的使用;5.提出农业机械设备、农机配件、油料、燃料的申请计划, 进行订货, 并安排分配供应。全国内燃机、拖拉机配件, 除去各系统自筹和中央直接供应外, 为节省人力, 避免机构重复, 由农业机械管理局统一订货供应;6.加强调查研究, 及时了解各地农机具使用中的问题和需缺情况, 及时改进农机具的用、管、修等工作并有责任向计划、生产部门提出农机具生产安排意见;7.负责直属单位人事管理和调动, 以及劳动工资、劳保福利等工作, 负责组织农业排灌机械的配套和农业机械排灌站的建筑安装工作。1969年末, 直属的企业单位有:40个拖拉机站 (邕宁、柳城、鹿寨、平乐、田阳、贵县、黎塘、来宾、柳江、平南、贺县、苍梧、临桂、南宁、宜山、富川、武鸣、德保、象州、武宣、柳州、钟山、横县、田东、桂平、全州、隆安、靖西、五塘 (邕宁县) 、玉林、融安、兴安、永福、崇左、灵川、北海、合浦、浦北、钦州、灵山等拖拉机站) 、三个中心修配厂 (南宁、柳州、桂林农械中心修配厂) 、6个农机配件供应站 (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百色、玉林农机配件供应站) 。直属事业单位:广西农业机械化学校。自治区农业机械管理局未任命局长、副局长, 由分管农机的农业厅副厅长傅中兴直接领导。1963年末实有人数76人, 其中正副处级5人, 正副科级6人, 专业技术人员42人。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冲击, 机关瘫痪。1969年11月, 自治区革委会决定将农业机械管理局与机械局、劳改局机械管理部分合并为机械工业公司, 1971年11月改名为机械工业局, 同年12月, 机械工业局内设农业机械组, 负责广西农业机械化规划、生产和管理工作, 编制12人。

广西农业机械管理局

1973年8月, 自治区编制领导小组同意成立广西农业机械管理局, 为广西革命委员会工作机构, 行政一级局建制, 编制56人 (位于南宁市民主路17号) , 内设局长、副局长, 办公室、农机管理处、计财处。1974年1月, 农机管理处分为管理处、修配处, 撤销计财处, 增设培训处, 同年9月, 增设政治处, 增设科技科。自治区农业机械管理局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农业机械管理、供应、维修、培训和推广等五项工作。1973年8月, 自治区党委任命傅中兴、毕法熙、冯寿天为农业机械管理局副局长, 由傅中兴主持工作。1974年11月, 任霍俊峰为副局长, 1977年5月, 任命孙立海为局长, 1978年6月, 任命余连元为副局长, 1979年12月, 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改称自治区人民政府, 自治区农业机械管理局改为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机构, 直属自治区人民政府农业委员会领导。1980年1月, 任命柯德夫为副局长。1983年底, 实有人数77人, 其中干部76人, 正、副厅级4人, 正、副处级11人, 正副科级19人。干部职工中, 女职工5人, 少数民族12人, 大学学历13人、中专学历18人、高中13人、初中33人, 共产党员49人, 专业技术人员34人, 其中工程师13人, 年龄30岁以下1人、31~40岁8人、41~55岁53人、55岁以上15人。直属事业单位有:广西农业机械化学校、农机鉴定站、农机干训班。直属企业单位有:广西农机供应总公司, 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玉林、钦州、百色、河池农机供应分公司。1984年2月, 中共自治区党委决定:自治区农业机械管理局与机械工业局合并为机械工业厅, 原农业机械管理局领导班子成员职务同时免除。

广西农业机械化服务公司

1984年2月, 成立广西农业机械化服务公司, 为机械工业厅管理的副厅级事业单位, 同年6月, 中共自治区党委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同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公司同时挂自治区农机化管理局牌子。1984年10月,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任命覃群、陈康乐为农业机械化服务公司副经理。农业机械化服务公司仍担负原农业机械管理局的农机管理、供应、维修、培训和推广五项工作任务, 原农业机械管理局直属企、事业单位仍归农业机械化服务公司管理。改为农业机械化服务公司, 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受阻, 特别是一些地 (市) 、县改为经济实体性质的农业机械化服务公司后, 原来的经费渠道断流, 发不起工资, 人心不定, 难以正常开展农业机械化各项管理工作, 严重影响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 1985年3月, 中共自治区党委决定撤销广西农业机械化服务公司, 成立农业机械化管理局。

广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

1985年3月22日, 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将广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划归农委领导, 撤销农业机械化服务公司, 原属下事业企业单位仍归农业机械化管理局管理。在这一轮省、市、自治区机构改革中,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设农机局为其工作机构, 当时在全国尚属首例。广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农机化方针、政策和法规;按照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 管理农机安全监理和农用柴油分配、管理业务;负责指导地、市、县农机化业务。行政编制25人, 内设办公室、业务处。1986年11月, 内设机构调整为办公室、劳动人事处、管理处、科教处。1985年, 任命谭景华为局长, 覃群、陈康乐为副局长, 毕法熙为调研员。1995年, 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机关机构改革时, 自治区农业机械化管理局机构保留, 1995年6月5日, 自治区编委同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内设办公室、管理处、科教处、企业指导处、劳动人事处, 行政编制40名, 事业编制7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1~2名, 正、副处长15名。广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主要职责:1.负责制订全区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工程的发展战略、中长期指导性规划和年度计划, 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步骤, 组织项目库并协调组织规划、计划的实施;2.研究制订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工程方面的宏观调控政策, 组织拟订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法规, 制订农业机械化管理规章、制度、标准、办法, 并监督实施;3.负责农机产品和零部件质量认证和监督;负责组织农机产品适应性试验评估、推广许可证的发放审批和进口农机产品测试检验管理;审定农机产品试验方法和鉴定标准;4.负责拖拉机和其它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负责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 驾驶、操作人员考核、核发牌证、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和农机事故调查处理等项工作的监督实施;指导、协调农用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5.负责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农机服务组织的生产、服务、经营活动, 制订农机服务经营活动范围, 指导农机化生产;6.负责农机管理系统企业宏观管理;负责农机维修和维修配件质量监督;指导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做好农机企业发展政策的制订和协调;7.负责农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宏观管理。对农机使用的管理人员技术培训的岗位规范、教育计划、教学大纲进行审定;指导农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基地建设;指导直属农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业务工作;8.负责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管理和指导, 推进农机科技市场发展;9.指导农机管理系统信息网络建设;进行农机化统计汇总和分析;监督统计资料的使用, 收集、回馈农机化宏观调节政策实施情况, 发布农机管理、农机化科技、农机产品需求、质量及有关农机化的政策信息;指导农机化宣传工作;10.负责农机化科技、经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1.负责农业机械用油的需求预测;指导农机供油网络建设和经营活动, 指导农机节油工作;负责农机维修材料的计划分配协调工作;12.负责农机系统财务工作, 对重大农机化项目资金及其它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负责对局属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财务监督;13.负责归口管理直属农机企事业单位, 指导农机化方面的民间团体和学术团体活动。1995年12月, 自治区人事厅同意自治区农机局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列为实施公务员制度范围。农机局为副厅级, 局长副厅级, 副局长正处级, 各处室领导为正、副处级。1994年12月, 自治区人民政府任命覃群为局长。1995年2月任命谈爱和为副局长, 1998年5月, 谈爱和接任局长职务。2000年4月, 广西农机化管理局实有干部35人, 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5人、专业技术人员23人、少数民族7人、妇女6人。

广西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

2000年7月, 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将自治区农业机械化管理局改为自治区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 为农业厅管理的主管全区农业机械化的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为:1.贯彻落实国家农业机械化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提出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 起草地方性农机化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草案, 并依法监督实施;2.研究提出农机化重大技术措施;负责农机化重点科研项目的论证、申报和实施;负责新技术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引导农机产品结构调整与更新;提高农业机械化普及应用水平;3.拟订农业机械化作业规范和技术标准;负责农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机维修行业管理以及农机化统计、信息工作;指导农业机械投入农业生产、抗灾救灾和农村经济建设;4.负责实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车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产品质量检验、鉴定和认证管理;5.指导农机系统财务管理工作;对重大农机化项目资金和其它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6.预测农用柴油需要量, 参与农用柴油供应和价格政策的协调;负责农用救灾柴油指标及补贴资金的分配、使用与管理;7.指导农机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组织实施农机使用管理和驾驶操作等各类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8.承办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农业厅交办的其它事项。自治区农机化管理中心内设办公室、人事处、监督管理处、科教质量处。机关党委、纪检同人事处合署办公, 另设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和机关服务中心, 事业编制42人。在此次机构改革中, 办理退休和提前退休25人, 占原机关人数的52%;改革后定岗25人, 大学学历23人, 占92%, 比改革前提高18个百分点;平均年龄38.6岁, 比改革前平均年龄下降8.1岁;轮岗干部14人, 占总人数51%。改革后人员结构优化, 办事效率提高。直属事业单位有:广西农机安全监理总站、机电工程学校、农机鉴定站、农机推广总站。直属企业单位有:广西农机供应总公司, 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玉林、贵港、百色、钦州、河池农业机械公司。2005年末, 在编干部41人, 其中专业科技人员28人 (高级职称3人、中级23人) , 大学学历27人、中专1人。

广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 (广西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

自治区图书馆 篇8

当日9时许, 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联合审批会议室一开门, 等候在外的项目业主们就迫不及待地一拥而入。他们高兴地看到, 他们要找的各相关部门——自治区发改委、经委、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林业局、水利厅、建设厅的业务办理柜台分两列排开, 衣着整齐的工作人员准备就绪, 带着微笑坐在柜台后。

各项目业主手持文件, 分散到一个个柜台, 现场立即忙碌起来。各部门并联式的联合审批大大缩短了工作流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约20多分钟后, 一些手续较简单的项目业主就办完了手续, 开始离场。

“比预想中的快多了。”梧州市发改委工作人员赞叹。当天, 他们带来需办理的项目18个, 到10时30分许, 最后一个项目——“梧州市河东防洪堤加固工程”相关手续就办理完毕。

据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统计, 各市各部门共提出对接项目144项, 所对接项目总投资约314.5112亿元, 其中当日现场办结56项, 现场承诺活动后办结20项, 现场答复咨询32项, 现场承诺活动后答复咨询36项。

据自治区发改委有关领导介绍, 此次联合审批活动, 旨在促进自治区和市级层面统筹推进新开工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提速, 确保完成上半年新项目开工数占全年目标总数的60%, 上半年完成的投资量占全年投资量的40%, 为顺利完成今年6000亿元投资目标任务夯筑坚实的基础。

自治区图书馆 篇9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区稳增长、调解构、惠民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截至目前,我区非公有制主体已经突破100万户,占全区市场主体总量的98% 以上;完成的增加值占到了全区总产值的60%;个体私营从业人员占全区城镇从业人员的51.7%,新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到新增就业人数95% 以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于推动全区调结构、促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我们的强区富民之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环境逐步改善

去年以来,我区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一)建立了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

为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自治区及各盟市、旗县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建立了各级党委政府共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体系。

(二)建立健全政策规划保障体系

自治区出台了《金融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若干规定》,为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市场准入、财政金融和税收支持、要素保障、政务服务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进一步增强了支持非公有制 企业发展的力度

自治区召开了非公有制经济表彰大会和招商引资大会,61个先进企业、38名优秀企业家和102名优秀个体工商户受到表彰,119个投资总额达6100多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成功签约。

(四)积极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简政放权,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03项, 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116项。各盟市均建立了本地区的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类行政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公共资源交易真正实现了公开、公正、透明的阳光服务,各类工作流程更加合理、高效。

二、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制约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市场准入不公平,存在体制 性和政策性障碍

主要是电信、石油、铁路等垄断行业民间资本难以进入,政府虽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企业,但民营企业进去后往往面临央企的冲击,无法发展,不敢进;中央企业即使愿意与民营企业合作,但由于民营企业实力相对较弱,难以参与企业决策、经营和管理,不愿进;部分垄断行业门槛过高,中央企业基本控制了市场,民营企业进不去。

(二)实施细则不具体,操作性不 强或门槛设置过高

国家和自治区出台了许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政策的执行部门没有及时制定具体的细化、实化措施,一些政策难以兑现。

(三)配套改革不到位,行政效率 偏低

去年以来,我区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但由于改革不配套,项目审批下放到盟市,用地、用水、环保等审批没有完全下放,整体效率难以提高。部分地区行政审批事项未全部进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审批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融资环境不宽松,企业发展 资金短缺

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是中小企业反映强烈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审批权过于集中,且适合中小企业贷款的产品少。股份制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信贷规模不足, 且贷款利率较高,不能满足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经济实力较弱,特别是从事服务行业的中小企业缺乏有效质押物,我区信用担保体系又不健全,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金融机构授信。

(五)问责机制不健全,宣传和监 督亟待加强

自治区尚未建立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政策监督落实不到位,非公有制企业诉求渠道不畅,对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缺乏有效问责。宣传力度不够, 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对国家和自治区政策缺乏了解。

三、几点建议

大力推动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需要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讲话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加强领导、强化监督,有效破解非公有制经济准入难、融资难等问题。

(一)是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全区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国家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进一步全面清理和修订有关民间投资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 规范性文件,尽快制定清晰透明、公平公正、操作性强的市场准入规则,多设“路标”、少设“路障”,为民间投资参与市场竞争“松绑开路”。

(二)是实现公开透明的政务服务

按照“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科室审核、一个机构审批、一个公章办结”的一站式办结服务运行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各盟市、旗县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加快建设自治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将全区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统一、集中到服务大厅,实现从自治区到旗县各层级政务服务公开化、透明化全覆盖。全面推行网上公开、网上办事、网上审批、网上服务和网上监督,提高政府服务和管理效率。

(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加快制定承接方案,做好国家、自治区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编制审批事项目录,公开行政审批事项清单,规范出台审批、核准、备案办法,接受社会监督。凡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事项,不再设定行政审批;凡可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不再前置审批;除公开的事项外,不得擅自新设行政许可事项。需要审批的, 要严格规定程序和时限,并向社会公布。积极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四)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适当减持国有股,允许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允许非公有资本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 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扩大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围绕自治区“五大基地”等优势特色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面向社会公布一批成熟的项目,鼓励和支持民间投入,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建立健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和服务目录,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公共交通、城市园林绿化等领域,以及通过受让产权或经营权方式积极参与国有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的改组改制。

(五)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公共服 务平台

加大非公有制企业技术、人才等社会化服务能力,重点培育一批在信息服务、融资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管理咨询、测绘评估、创业辅导、市场开拓、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中小企业服 务机构,不断满足中小企业需求,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六)改善融资环境

整合自治区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府资金,设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重点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信用担保、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资金补助、表彰奖励。成立由企业代表参与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定期对各地区信用担保机构政府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估。建立健全企业合法经营、纳税、合同履行、质量承诺、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追溯等制度 和“黑名单”制度,完善信用档案,促进企业合法经营、诚实守信。

(七)加大监督和宣传力度

自治区举行党政军领导义务植树活动 篇10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等自治区党政军领导,驻桂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直、区直单位以及南宁市有关部门人员共1500多人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

自治区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宋继东参加了启动仪式,并带领厅机关、厅属单位约30名干部职工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在启动仪式上,郭声琨书记肯定了自治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取得的成效,并代表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感谢社会各界对植树造林活动的支持。

他说,近几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部署,社会各界为绿化美化广西做了大量的工作。至2008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4.2%,居全国第四位,这是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要建成生态广西,还需要在各个方面做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植树造林方面。我们要通过植树造林,使山更绿,水更青,空气更清新。与发达省区,我们比生态、比空气质量、比森林覆盖率、比水质,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的优势。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护生态,把广西生态这张牌打响、打好。

郭声琨书记说,植树造林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广西知名度、营造广西形象、提升广西自身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是绿化美化广西、造福子孙后代及人民的大事、好事、善事。

郭声琨书记号召全区各市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双手绿化美化广西,使人民的生活质量更高,使广西的森林覆盖率、生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马飚主席主持启动仪式时号召大家为建设生态广西付出实际行动:我们一起种树去!

上一篇:全局模型下一篇:案例教学法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