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销售企业库存管理

2024-06-18

油品销售企业库存管理(精选十篇)

油品销售企业库存管理 篇1

本文所称库存商品是指所有权属于企业的全部油品,包括企业油库存油、企业船舶所存货油及自用油、外租库存油和其他依据合同条款与油品所有权相关的全部风险收益转移至企业的油品。

一、库存油品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燃油供应企业经营的油品包括柴油类、燃料油类、润滑油类等不同品种,油品流转涉及入库、储存、调和、出库等相关环节,各环节作业频繁、存放地点分散。目前大多数企业推行企业资源信息化管理存在较大难度,库存管理主要是业务部门指挥、油库船舶按指令操作,各作业环节手工填制并传递作业单据,人为调整因素较大,难以达到油品实物流转与财务数据实时一致的水平。目前在入库、储存、出库等相关环节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入库环节:存在着油品实物虽已入库,财务账面却没有记录;编制虚假入库单,即财务账面记录入库但实际货物没有到达;油品实物已入库,但由于采购发票未到,在暂估入库时人为调高或调低入库价格等问题。这些做法使企业的采购业务与财务信息处理脱节,财务数据不能形成对油品实物流转的有效监控,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

储存环节:存在对于油品存储地点的转移,缺乏相关记录或传递单据不及时,使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相关库存数据不一致,无法及时掌握准确的库存;对于油品调和业务,很多企业流程不清、凭证不齐全,只是凭相关业务人员的口头指令进行调和,无相关书面凭证,油品的调和只有业务部门和实际操作的油库、船舶掌握,使库存商品的实物与财务账面不符。

出库环节:存在着油品实物已销售发出,但财务账面无记录;油品实物未实际发出,财务账面却已做销售入账;油品实物已借出,财务账面却无记录;油品已作为自用油使用,财务账面却无记录等问题。

油品盘点:由于油品以液态形式存储,其数量和质量受温度、密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对其计量的专业性较强。企业应定期对库存油品计量盘点,真实反映库存油品的盘盈亏情况。然而目前许多企业正是在油品盘点环节管理混乱,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不进行定期盘点、盘盈亏油品不入账核算、人为调整盘盈亏结果等,将库存油品盘点作为调节企业利润、谋取个人利益的一个主要手段。

以上问题不仅造成企业油品实物流转与财务数据不一致,影响了企业资产损益的真实性,还容易产生管理漏洞,导致油品流失、坏账损失等,给企业造成损失。

二、加强燃油供应企业库存油品管理的措施

燃油供应企业的库内存油一般包括自有油、代销油、代储油、客存油。由于代销油、代储油和客存油的所有权不属于企业,不在企业财务核算的范围,因此下面主要就企业如何加强自有油品在实物流转各环节的管理,确保油品实物流转与财务数据一致进行探讨。

(一)划分管理职责、明确责任

由于油品是企业主要经营的资产,因此应明确总经理是企业油品业务实物流转与财务数据一致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此工作负主要责任。企业业务部门、油品储存部门(油库和船舶)、财务部门和安全技术部门是油品业务实物流转与财务数据一致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部门,各部门在管理工作中应做到权责明晰,确保油品业务实物流转与财务数据一致。

(二)调整相关流程

企业应按科学、有效、规范的原则调整油品的进、销、存以及调油、盘点等各环节的流程,完善相关单据并明确单据在各部门的传递时限,确保财务部门能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如在油品采购环节,业务部门应在油品采购业务发生后填制包含采购合同编号、供应商单位名称、油品规格型号、到货时间、数量、单价等信息的购货通知单,油库应在油品到货经计量后,与送货方签收油品交接确认单并填制油品采购盈亏报告。以上所有单据连同采购合同、采购发票应一并送交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在油品调和环节,油库或船舶根据业务部门开具的油品调和通知单进行油品调和操作,并根据调和结果填制油品调和作业单交业务部门审核,业务部门审核后将油品调和通知单和油品调和作业单一并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据此进行库存油品的账务处理。在油品销售环节,业务部门应在油品销售业务发生后填制包含客户单位名称、油品规格型号、数量、单价、销售合同编号等要素的销售通知单,有客户签字确认的提油通知单或船舶供油凭证连同销售发票等一并送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月末企业应定期组织业务部门、油库、船舶、安技部门、财务部门等共同进行库存商品的实物盘点,由责任部门编制油品盘盈亏报告,经领导审批后交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

(三)加强内部监督

企业在制定出完善的业务流程和相关制度后,各部门应严格执行。企业内部监督机构应定期到油库、船舶等实物保管单位进行检查,抽查有关单据,与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进行核对,确保油品实物流转各环节严格按照流程操作,确保企业油品实物流转与财务数据一致。

(四)完善基础工作,早日实行企业资源信息化管理

油品销售企业库存管理 篇2

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

(征求意见稿)

总则

1.1为进一步加强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企业加油站(包括加油站、水上加油站、加气站、加油加气混合站、自助加油站、售卡网点、便利店)站长(店长)(以下统称站长)队伍建设,完善站长管理体制、机制和办法,防控履职风险,激励站长忠诚企业、遵纪守法、勤勉尽责、持续改进绩效,实现个人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办法。

1.2 站长管理坚持以下原则:

1.2.1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 1.2.2公开、公平、公正; 1.2.3民主、竞争、择优;

1.2.4责任与权利统一,激励与约束并重; 1.2.5规范管理、动态调整、持续优化。1.3站长管理职责分工。

1.3.1省级公司负责指导、检查、监督地市公司站长队伍建设及日常管理工作。

1.3.2地市公司负责站长队伍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持续修订完善本单位站长管理体制、机制和办法。

1.3.2.1地市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站长队伍建设规划;审核站长选聘、考核、交流等方案;负责站长选聘相关资格审查;指导零售(非油品,下同)管理部门做好站长队伍建设及日常管理工作。

1.3.2.2地市公司零售管理部门负责站长培养、选拔、聘用(解聘)、考核、奖励、交流、回避、储备、退出等日常管理和向本单位人力资源、纪检监察部门的备案工作。

1.3.2.3地市公司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站长队伍建设及日常管理工作合规性的监督、检查;负责站长违规违纪行为的调查和惩处。

1.3.2.4县区公司负责对站长聘用(解聘)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站长日常管理。

1.4本办法适用于油品销售企业所属全资、控股、租赁及由我方经营的参股加油站。合资联营加油站参照执行。站长职权

2.1 站长职责。负责加油站经营管理和客户服务全面工作。具体负责组织和领导站内员工开展成品油、非油品、润滑油、加油卡的站内营销;改进和提升加油站客户服务;做好加油站HSE、数量质量、资金安全、站容站貌、实物资产等基础管理和规范化管理工作;做好加油站达标创星工作;做好加油站“家文化”建设和员工管理工作;做好公司和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2.2 站长权力。

2.2.1具有加油站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权。2.2.2具有加油站员工绩效考评权和奖金二次分配权。2.2.3具有加油站后备站长推荐权、员工岗位安排权和员工招聘人选建议权。

2.2.4在上级授权范围内,具有对站内费用的合理支配权。选拔与聘用

3.1 站长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3.1.1具有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加油站经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熟悉加油站经营管理业务。取得《计量证》、《安全资格证》和《站长资格证》等资质证书。

3.1.2 具有丰富的加油站经营管理经验,较强的市场竞争和服务意识,有胜任岗位职责所需要的经营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处理加油站纠纷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3.1.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忠诚石化,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履职尽责,遵纪守法,诚信友善,廉洁从业,作风形象和职业信誉良好。

3.1.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健康。

3.1.5 本办法实施后新选聘的站长,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3.1.5.1对年销售量在5000吨(含)以上加油站站长原则上应取得加油站操作员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对年销售量在5000吨以下加油站站长原则上应取得加油站操作员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对已在岗的站长尚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应在本办法实施后2年内取得。

3.1.5.2一般男45周岁以下,女40周岁以下。3.1.5.3一般应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3.1.5.4一般应在加油站或地市公司零售管理相关部门工作3年及以上,并分别具有3个月以上计量员、记账员和领班工作经历。

3.1.5.5优先从纳入站长后备的记账员、计量员和领班岗位选拔站长。

3.1.5.6对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取得相应资质证书,可适当放宽工作经历要求;对在各种职业技能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且工作业绩特别突出的加油站员工,取得相应资质证书,可适当放宽学历或经历要求。

3.1.6省市公司机关人员赴加油站挂职担任站长须完成站长资格相关内容的培训并考试合格,方可挂职锻炼。

3.2 选聘方式。站长选聘主要包括竞争上岗和组织选拔两种方式。对年销售量在5000吨(含)以上的加油站,站长应在本地市公司范围内通过竞争上岗方式产生。对年销售量小于5000吨的加油站,可采取竞争上岗方式,也可采取组织选拔方式产生。

3.3 选聘组织。地市公司成立站长选聘小组,选聘小组由零售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地市公司分管零售工作领导、人力资源、纪检监察、非油品部门及相关县区公司经理参与。选聘小组负责选聘方案的制定、资格审查、笔试、实操、演讲答辩、组织考察、政策解释等工作。

3.4 竞争上岗一般程序:

3.4.1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内容包括指导原则、竞聘岗位、任职条件、选拔范围、方法程序、时间安排、其他需要说明的事宜及相关要求等。实施方案报人力资源、纪检监察部门审核备案后实施。

3.4.2公布选聘岗位及有关要求。在地市公司范围内公布实施方案,使符合条件的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3.4.3报名与资格审查。竞聘人员填写报名表,选聘小组根据报名条件和要求,对竞聘人员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查。

3.4.4统一考试(包括笔试和实操)。考试题目由零售管理部门负责拟定。

3.4.5演讲答辩。按理论和实操考试成绩由高到低依次选取竞聘演讲答辩人选。演讲答辩会由选聘小组成员、所在县区管理团队和员工代表组成。员工代表应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演讲答辩应分别给予选聘小组成员、县区管理团队及员工代表一定的评分权重,其中员工代表权重不得低于30%。

3.4.6组织考察。综合竞聘人员理论、实操和演讲答辩成绩,从高到低确定考察人选,考察人选与竞聘岗位比例一般为2:1。在考察过程中应广泛听取与其一起共事的员工及县区公司经理意见,对竞聘人员的能力、素质、业绩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考察。

3.4.7研究决定。选聘小组综合分析考察情况,研究决定拟聘用人选。

3.4.8聘前公示。对新聘站长,在聘任前须对其进行聘前公示:

3.4.8.1本站产生的拟聘用人选,在本县区公示,拟交流聘用的,在原县区(或原单位)和拟聘用县区同时公示。

3.4.8.2公示通过张榜公布、会议公布、OA公布等形式进行。公示内容包括拟聘人员的基本情况、拟聘岗位等。

3.4.8.3公示时间一般为3-5个工作日。

3.4.8.4公示期满,对没有收到公示反映或公示反映经选聘小组认定不影响聘用的,办理聘用手续。对收到公示反映并影响聘用的问题,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调查核实,并将核查结果向选聘小组汇报,由选聘小组作出是否予以聘用的决定。

3.4.9履行聘用手续。由地市公司零售管理部门发文聘用。聘期一般不超过3年。新聘站长试用期6个月。试用期满,由地市公司零售管理部门牵头组织试用期考核,人力资源、纪检监察、非油品等相关部门参与,对站长试用期的能力、素质和业绩等进行考核评价,考评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应予以解聘,按原有层级岗位安排工作。原则上试用期内加油站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下降或没有能显著改善绩效的,应予解聘。

3.5组织选拔一般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3.5.1民主推荐。参加推荐大会的人员由选聘小组成员、所在县区管理团队和一般员工代表组成。组织选拔的对象原则上应从后备站长或现有低级别站长队伍中产生。

3.5.2组织考察。选聘小组根据民主推荐结果确定考察对象。在考察过程中应广泛听取与其一起共事的员工及县区公司经理意见,对组织选拔人选能力、素质、业绩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考察。

3.5.3研究决定。选聘小组综合分析考察情况,研究决定拟聘用人选。

3.5.4聘前公示,参照3.4.8执行; 3.5.5履行聘用手续,参照3.4.9执行。

3.6选聘工作结束后零售管理部门须及时将选聘结果等报本单位人力资源和纪检监察部门备案。

3.7每次站长选聘的责任人、参与人均需签字背书备案,并扫描电子化存档。考核与激励

4.1对加油站站长实行目标责任制。地市公司零售管理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和县区公司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征求站长意见后,制定站长目标,形成书面目标责任书。

4.2站长目标要以定量目标为主、定性目标为辅,尽量简化,易于考核。站长实行百分制考核,具体指标由省市公司确定。

4.3由零售管理部门牵头成立站长考核小组实施站长考核。站长考核包括月度考核、考核和聘期考核。聘期考核既要对站长在聘期内目标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还要对站长能力、素质、业绩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考察。

4.4站长考核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逐级考核、奖惩分明的原则。

4.5站长考核评价结果及其运用。

4.5.1站长和聘期考核评价结果分为:优秀(90-100分)、称职(75-89分)、基本称职(60-74分)、不称职(0-59分)4个等级。聘期内加油站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或非因客观原因完不成目标任务的,不得评价为“基本称职”及以上等级。和聘期考评“优秀”等级站长不得超过20%,“不称职”不得少于10%。站长和聘期考评综合运用站内员工评价、上级评价、实绩获取、调查核实等方法进行。

4.5.2考核结果作为站长奖惩、培训的依据;作为站长续聘、晋升、交流、退出的依据。

4.6站长目标责任书、考核结果须及时报本单位人力资源和纪检监察部门备案。

4.7站长薪酬。原则上站长薪酬水平应适当拉开差距,销量(含非油品营业额)高的站长应高于销量低的站长,站长奖金应直接与业绩考核挂钩,不得搞平均主义、大锅饭,对贡献特别突出的站长可以实行特别嘉奖。

4.8其他激励。应按油品销售事业部《油品销售企业人才激励管理指导意见》和本单位实施细则,进行适当激励,充分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调动积极性,激发工作活力和创造力。

5交流与回避 5.1交流。

5.1.1建立站长交流动态管理机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站长须进行交流:

5.1.1.1一个聘期结束时;

5.1.1.2根据考核结果需要对站长岗位进行调整时; 5.1.1.3需要通过交流锻炼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时; 5.1.1.4其他原因需要交流时。

5.1.2交流类型包括聘期交流和日常交流。

5.1.2.1聘期交流:站长聘期满后必须进行交流。根据站长聘期考评结果,结合工作需要进行交流调整。

5.1.2.2日常交流:根据加油站日常经营管理、站长培养、队伍建设需要及站长回避等相关规定,可对站长进行日常交流调整。

5.1.3站长交流可以在站与站之间、站与县区公司之间、站与地市公司机关部门之间进行。站与站之间的交流原则上应按照站级大小采取阶梯式的交流方式进行,聘期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可交流到高一级别的站,考核结果为“称职”的,在同级别站中进行交流,考核结果为“基本称职”的,交流到低一级别的站。考核特别优秀的大型站站长可晋升交流到经营管理或专业技术岗位。

5.1.4站长交流应统筹规划、周密安排,增强计划性、针对性,与站长队伍结构优化、站长回避、后备站长培养和支援新站开业等有机结合。

5.1.5交流的站长不得从原站随带人员。交流离任的站长在离站前必须将加油站所有财物交接清楚,同时向新聘站长交接加油站固定客户,协助新聘站长做好客户维护工作,确保客户不因站长交流而流失。财物和客户交接清单须交地市公司零售部门存档备查。5.1.6对由于特殊原因难以进行聘期届满交流的加油站站长,省级公司要明确具体情形,完善履职风险防控和监管措施。原则上应交流而未交流的站长不得超过本单位站长人数的10%,且担任同一站站长最长时间不得超过6年。对应交流而未交流的站长须说明理由、明确决策责任人、签字背书并向省级公司人力资源、纪检监察和零售管理部门备案。

5.2回避。

5.2.1回避的亲属关系指: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近姻亲关系。

5.2.2与县区公司经理有亲属关系的人员不得在同一县区担任站长;与站长有亲属关系的人员不得在同一站工作。对有5.2.1回避关系的站长,或新聘用、交流的站长在新聘用、交流到加油站前,应如实报告回避关系并及时回避。因岗位变化、婚姻等情况新形成的回避关系,应及时报告并回避。

5.2.3讨论站长聘免时,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站长考察工作中涉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5.2.4与省市公司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有5.2.1亲属关系担任加油站站长的,须如实向省市公司人力资源、纪检监察和零售管理部门备案;对于没有亲属关系但受上述人员推荐聘为加油站站长的,也要如实报告并备案。备案表见附件《加油站站长回避关系备案表》。教育培训

6.1坚持“以人为本、按需培训,注重实效、学用结合”的原则,统筹考虑、整体部署、科学安排,做好站长培训,务求实效。

6.2结合企业实际合理编制站长培训中长期规划和计划。

6.3 培训方式。

6.3.1按规定做好站长资格培训、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和专项培训。

6.3.2充分利用站内培训体系及远程培训平台,通过岗位练兵、远程学习、研修交流、技能鉴定、技术比武等方式和途径做好培训,持续提高站长能力和素质。

6.4培训课程设计和教材开发。

6.4.1以站长资格及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为主体,结合日常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开发培训课程,不断完善站长培训课程体系,同时加大远程培训课程开发力度。

6.4.2按照“统一组织、统一开发、统一标准、统一编写、统一发行”的原则,充分发挥事业部、省市公司作用,做好站长培训教材开发、编写和审定工作,建立健全先进实用、专业齐全、符合站长培训要求的教材体系。

6.5做好站长培训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以立足内部、资源共享为原则,建设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站长培训教师队伍。退出

7.1自然退出。站长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站长岗位工作要求时或站长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时原则上退出站长岗位,由地市公司根据其个人专长,结合身体状况及考核情况妥善安置。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时未退出站长岗位的须说明理由、明确决策责任人、签字背书并向省级公司人力资源、纪检监察和零售管理部门备案。

7.2考核退出。和聘期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须退出站长岗位。退岗站长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仍可参加竞聘。站长淘汰率不得低于10%。

7.3自愿退出。个人自愿申请退出站长岗位,经审核批准后可以退出。

7.4责令退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退出: 7.4.1未按规定取得加油站站长准入资格或相关证书的; 7.4.2不服从站长交流制度的;

7.4.3有意隐瞒回避关系、不执行回避制度或备案的; 7.4.4伪造学历、资历等弄虚作假的; 7.4.5受到责任或法律追究的。

7.5对因违法违规违纪行为退出站长岗位的,地市公司要报省级公司备案,在油品销售企业系统内实行职业禁入。8 后备站长

8.1要建立和完善后备站长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制度,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后备站长队伍。

8.2后备站长基本条件参照3.1执行。8.3后备站长选拔程序。

8.3.1民主推荐。各县区公司组织民主推荐后备站长,将名单报地市公司零售管理部门。

8.3.2条件审查。地市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对民主推荐候选后备站长的学历、资历、职业资格等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审查。

8.3.3研究确定。地市公司零售部门研究确定后备站长名单,并报本单位人力资源、纪检监察部门备案。

8.4 后备比例。省市公司根据本单位加油站网点需要和站长队伍情况储备后备站长,储备比例不得低于现有加油站数量的100%。

8.5 后备站长培训参照条款6执行。

8.6省市公司结合本单位情况制订后备站长跟踪评价办法,定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站长竞聘的重要依据。

8.7实行后备站长动态管理,原则上每3年进行一次集中调整,数量和结构不符合要求时应当及时调整充实,不宜继续作为后备站长的,应当调整出后备站长名单。严格控制后备站长名单及其相关资料的知情范围,做好保密工作。9 纪律与监督

9.1站长选聘必须严格遵守以下纪律: 9.1.1不得违反站长任职资格条件选聘站长; 9.1.2不得准违反规定程序选聘站长;

9.1.3不得在选聘中进行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 9.1.4不得在选聘中封官许愿、打击报复;

9.1.5不得在考察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泄露站长聘用的酝酿、讨论情况;

9.1.6不得在年龄、学历、职业资格等方面弄虚作假。9.2对站长选聘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对违反者按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作出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9.3实行站长选聘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凡站长选聘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对违规违纪行为查处不力,按规定追究地市公司分管零售工作领导和其他直接责任人(零售、人力资源、纪检监察、县区公司经理等)的责任,责任包括通报批评、罚款、警告、记过。有下列情形之一,应进行责任追究:

9.3.1选聘的加油站站长严重违规违纪;

9.3.2选聘的加油站站长非因客观原因业绩没有显著提升。

9.4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对站长管理进行检查监督,受理有关举报、投诉并按照规定进行调查处理。9.5各级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职责分工对加油站经营管理业务进行检查监督。

9.6员工有权对站长选聘、站长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举报、投诉。油品销售事业部监督举报电话:*******,举报邮箱:*******,负责人******。省市公司要分别公布监督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和负责人,并向全体员工和社会公布。对属名举报属实人员,销售事业部视情给予奖励0.5—3万元。

9.7对站长违规违纪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解除劳动合同(劳务关系)处分,对涉嫌违法的应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具体情形由省级公司研究确定,地市公司制定细则。对站长选聘失职失察失误情形和责任追究办法由省级公司研究确定。附则

10.1充分利用HR系统进行站长管理。HR系统中须包括:站长聘免、交流、奖惩、和聘期考核评价等级、违规违纪行为等。

10.2省级公司需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单位站长管理实施办法、站长责任追究办法、站长选拔失职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办法等,地市公司制定本单位站长管理实施细则、站长选聘办法、站长考核办法等,上述办法及细则应经本单位职代会审议并履行告知程序。站长责任追究办法、站长选拔失职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办法须报销售事业部人事处、纪检监察处和零售管理处备案。

10.3本办法及省市公司制定的有关站长管理的办法、细则等须作为员工培训、站务公开、企务公开的内容,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的监督。

10.4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由油品销售事业部人事处负责解释。以前有关站长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油品销售企业库存管理 篇3

关键词油品销售激励路径研究

一、企业员工激励现状

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是企业历史上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当企业明确宣布裁员时,意味着职工与企业间原有的心理契约开始动摇和瓦解。它使下崗者感到失落的同时,也使在岗者感到恐惧和压力,甚至感到自己并不幸运。随着企业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激励模式逐渐显露出不足之处,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形势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效益缺乏紧密联系。以往的分配办法,企业效益状况对个人利益的直接影响不大,员工看不到自身的价值,对工作往往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处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应付状态。(2)扣罚式的考评制度不够合理。企业的考评制度既是一种约束措施,同时也是一种激励手段。扣罚式的考评制度只对员工起到约束作用,但从增强凝聚力、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3)奖励的周期长,且形式单一。一年一次的评先进活动如过往烟云,每年获奖人数较少,而且重复现象较严重。获奖成了少数人的“专利”,而大部分员工没有受奖机会,以至于对奖励漠不关心,不思进取。(4)职业培训、晋升发展的机会较少。据员工反映,很多在岗员工有3年或3年以上未接受任何形式的培训,不能与时俱进。

二、员工激励的应对措施

减员是为了增效,要实现从减员到增效,就必须正视在岗者的这种不良心态,重新构建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心理契约,激发他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领导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提升员工的工作激情。作为企业领导者应该主动与员工进行沟通,增加与员工沟通的时间。企业领导者在平时工作中,或在进餐时间,或其它正式、非正式的时间与员工多沟通,就会缩小老总与员工的距离,会让员工工作时比较轻松。员工的心情好了,工作就会比较有激情。领导者与员工沟通的内容可以是工作上的,也可以是家庭生活方面。只要企业领导者能够多与员工沟通,不管沟通的内容是什么,员工都会觉得自己很受领导的重视,工作的积极性就会高。

2、大力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理念与管理思想长期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结果,一种高度提炼的精髓,它无时无刻不在地影响着每一位员工。可以说,企业的发展与企业文化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拥有强势文化的企业才能得到持久的发展。长期以来,公司的企业文化缺乏凝聚作用,没有将公司员工的个人思想感情和命运与公司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个人缺乏归属感。因此,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功能没有很好地挖掘,没有作为经济发展中一种科学规律加以总结和应用。由于长期垄断地位的影响,面对激励竞争的市场和经营机制的巨大变革,公司平淡的业绩和员工的较低收入,是部分员工心理失衡,工作压力大,工作态度情绪化。

3、建立长期激励机制。激励是管理的核心,而薪酬激励又是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激励手段。企业要按员工的职位价值确定报酬,让员工从注重职位高低转变到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上来,以价值贡献换得报酬。同时企业要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员工的不同类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差异化激励模式、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机制,以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企业在对员工的激励上,不但要有物质激励还需有精神激励。美国科学家经过实验和统计得到惊人相似的结果,即单一的物质激励对工作效率在前期有较大的效果,单一的精神激励对工作效率却基本没有效果。但当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时,工作效率的增加却大于两者单独的相加之和。因此企业需调查了解员工的需求,运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手段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

4、加强对各层次员工的在岗培训。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员工培训既是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提升工作效率、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途径。它包括:培训留人,打造人力资本,让人力财富协同物质财富共同发挥作用;培训定人,根据岗位需要培训急需员工,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要为企业培养大批爱岗敬业的专家型技术工人,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储备高科技人才。从公司的发展实际出发,倡导员工终身学习。

5、改善工作环境关心员工生活。公司管理层应把企业当作一个家,把员工看作这个家的重要成员,以家长的心态对待他们的各种行为和要求关心和爱护他们,让他们充分感受这个家的温暖,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同时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生产竞赛活动或联谊会,增进双方的理解,其结果可促使核心员工努力为企业效力,促使他们更加关心热爱企业,并增进对企业的感情。企业对员工生活的关心要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宿感,从而使他们更加热忠于企业,更加努力地工作。

6、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给予机会并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员工就会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企业可以利用内部网站、合理化建议市场、领导信箱等,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企业对正确、积极的方案应及时采纳,并给予必要的奖励,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的范围越广、程度越大,则对自己在企业中地位和重要性的评价就越高,其归属感也就越强烈。

三、结语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企业强调“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人性化”的管理观念中,员工激励已被摆在越来越突出的地位。企业要发展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要解放思想,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销售公司劳资处.劳动工资政策法规文件汇编[G].2009.

[2]傅翔.高度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国内成品油营销策略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2009(04):20-22.

加强石化企业油品储运的质量管理 篇4

利用高新技术DCS集散控制系统, 指导班组操作, 为油品罐区安全、稳定、优化运行服务, 推动油品罐区科学、规范化管理, 确保储存及输送的原材料、产品质量, 不混窜料, 不污染等。产品质量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产品质量管理的水平, 又是反映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果及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维护本单位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油品储运质量管理就是设置目标, 编制实施计划, 充分地利用人、物、设备等物资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油品收、发、储存环节, 原材料、产品种类繁多, 数量大等特点, 使罐区管线错综复杂, 不同流程之间管线相互串接的情况较多, 如阀门内漏、操作不当等, 极易导致混、窜料事故的发生, 对油品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外售环节装车是在火车、汽车槽车车体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装车作业。装车过程中出现问题, 会影响外售的产品质量。企业管理活动中, 无论在人员、设备、制度哪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给生产带来困难。在开始时也许还不是那么严重, 但是随着生产进程, 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突出, 直至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 我们从人员、设备、制度等方面开展工作, 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进行了攻关活动。

一、人员

人是有感情、有思维的, 一个人所做的不一定是他认为最理想的工作, 如果他感到不称心, 这有意识或无意识会反映到他的工作上, 都是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

1. 针对“责任心不强”的对策实施有:

(1) 制订科学实用工艺操作规程, 各工段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2) 加强检查力度。对职工罐区作业、巡检进行检查, 提高产品输送流程的准确性。

(3) 强化操作纪律, 制定了考核细则。强化对现场操作的监督考核, 促使职工操作水平不断提高。

(4) 利用班前班后会、车间人员碰头会等向职工宣传公司质量管理制度, 及时将有关质量信息反馈到班组, 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

2. 针对“误操作”的对策实施有:

(1) 加强培训提高操作工的操作技能。制订年培训计划, 按计划对操作工进行工艺、设备、安全、规章制度等培训并进行考核, 尤其是针对新职工工艺流程的培训, 实行“1+1”培训方法, 即师傅与新员工签订师徒合同, 定期对新员工学习情况进行考查。

(2) 对车间管线进行标识, 标明管线号、物料来源。

(3) 严格执行调度指令, 工艺操作过程中, 做到至少由2人确认物料品种、流程, 精心操作, 做好记录。

管理工作的一个“特殊”任务, 不仅是造成一个“生产的统一体”, 而是为了更好的激励、指挥和组织完成这一生产“统一体”的员工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以生产制造出优良质量、最低成本的产品和服务, 以对市场需求做出最迅速的响应。

二、设备

即使工厂的设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如不对其管理, 也不知道自己要用的工装夹具到底摆放在哪里, 最后, 最先进的设备也加入不良机械行列, 等待维修或报废。

1. 针对“流程互相串接”的对策实施有:

(1) 利用检修改造时机优化物料输送流程, 使其专线专供。

(2) 对各罐区内长期未用串接管线, 采用物理断开加盲板。绘制盲板图, 建立盲板明细, 定期对盲板情况进行检查。

2. 针对“管线吹扫不净”的对策实施有:

(1) 严格执行工艺规程中的管线处理制度, 处理后的管线由技术人员检查, 待确认无误后方可复位。

(2) 明确划分责任制, 针对未处理净的管线, 按照问责制对其负责人进行考核。

(3) 及时请示生产部门, 根据对油品的质量要求采取一些措施, 确认输送次序, 减少清洗费用。

3. 针对“槽车内有杂物”的对策实施有:

(1) 加强培训, 将油品质量控制程序告知操作人员, 并要求严格执行, 使其明确装车前需要检查的内容。

(2) 严格检查槽车内部有无杂物, 并建立检查台帐。对未清理的槽车, 拒绝产品装车。针对槽车内有杂物而造成产品质量事故的, 按照问责制对当事人进行考核。

(3) 完善产品外售装车环节的执行文件, 确保外售的产品质量。

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整齐清洁的工作环境是减少浪费,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产品不良率的最重要的基础工程。

三、制度

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并重视执行, 但缺乏合理的执行系统, 执行阻力很大, 以至于控制不力, 效率低下。

1. 针对“考核制度不落实”的对策实施有:

(1) 规范制度制定, 梳理业务流程, 提炼核心内容。在制度制定时, 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 不能朝令夕改, 以便执行者能坚定的按照该方向执行下去。

(2) 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 制订合理的奖惩考核制度, 并成立由主任、管理人员、值班长联合岗检, 深入现场查找问题, 严格执行奖惩制度。这样不仅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避免隐患的发生。

(3) 为了防止问题重蹈覆辙, 针对所发现的问题, 不论大或小、轻或重, 都要进行举一反三, 并严格做到痕迹管理。

(4) 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 让每一个上进的员工都有培训的机会, 这也可以让员工明白自己将要处在一个怎样的位置。

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方法, 职工的积极性就很容易调动, 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就会进一步升华, 职工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的主力军。

综上所述, 通过以上的对策实施, 提高了职工的操作技能水平, 质量管理工作也上了一个台阶, 培养了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杜绝了混窜料事故的发生。更重要的是确保输送优质的原材料和产品, 为公司争得客户的信任和荣誉, 从而实现“质量求生存, 信誉求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程国平等《生产运作管理》,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通用版油品销售合同 篇5

甲、乙双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充分、平等协商,就乙方购买甲方产品事宜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以资双方共同信守,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条 合同的标的

1、产品的名称、规格、单价、数量及金额:

乙方从甲方处购买的产品名称、规格、数量、品种等详见本合同的附件

2、本合同确定的计量单位为件,规格见包装上的提示或甲方提供的报价表(见附件一)中的标注为准。

第二条 交货时间、地点及验收方式

1、甲方在本合同签订后3日内向甲方支付货款,甲方在收到乙方支付的货款后 日内,按照附件一中约定的产品种类、数量等内容向乙方发货,并将货物送至乙方指定的交货地点,运费由甲方承担。

2、乙方指定的交货地点为:

3、乙方在甲方将货物交给承运人时,组织人员与承运人共同对货物进行验收。乙方验收后对有异议的产品应当当场向甲方提出异议。否则视为甲方已按照约定向乙方履行了交货义务,且所交付的货物无任何质量问题。

第三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应按照本合同约定及时向乙方交付货物。

2、甲方应保证所交付给乙方的货物不存在任何权利瑕疵。

3、甲方应保证交付给乙方的货物符合国家或行业的相关标准或规定。

4、甲方交付给乙方的货物按照出厂包装进行包装。

5、甲方应在发货前1日,将发货时间、地点书面通知给乙方,乙方应安排其工作人员在甲方通知的时间、地点进行货物的验收。

第四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应向甲方提供加盖乙方公章的有效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作为本合同附件,并在签订本合同时提供原件与之核对。

2、乙方应按照本合同约定及时、足额的向甲方支付货款。

3、乙方的销售价格不得低于甲方提供的销售指导价格和跨区销售(详见本合同附件一),否则甲方有权追究乙方的违约责任,因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有权要求乙方赔偿。

4、乙方不得私自盗用甲方的QS,不得擅自使用甲方的资质,否则甲方有权追究乙方的责任。

5、乙方在接到甲方的验收通知后,应安排其工作人员在甲方通知的时间、地点进行货物的验收,并将货物交付给乙方负责人。

第五条 价款的结算与支付方式

1、本合同的价款为人民币)。

2、乙方在本合同签订后3日内,以银行转账方式向甲方支付货款。乙方不得将货款转交甲方的业务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带回,否则由此引发的所有纠纷和损失由乙方全部承担。 甲方的开户行: 户名:郭欣生 银行账号:

3、甲方在收到乙方支付的货款后,向乙方提供加盖甲方财务公章的收据。

第六条 违约责任

1、乙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向甲方及时、足额支付货款,每迟延一天,按照合同价款的1%向甲方支付违约金,累计30天仍未付款的,甲方有权解除本合同。

2、乙方以低于甲方提供的价格销售区间的价格销售属于违约行为,一经发现,乙方应支付违约金5000元给甲方。

3、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合同中出现的其他违约情形,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支付5000元的违约金,并赔偿因此给守约方造成的所有损失。

第七条 争议的解决方式

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任何一方有权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八条 其他

1、本合同的附件是本合同的有效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甲、乙双方任何乙方不得擅自变更本合同内容,本合同任何条款的变更,必须书面为之;

3、货物的所有权和风险自甲方将货物交付给承运人后发生转移;

4、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应协商处理,亦可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6、补充条款;

7、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双方的权利义务履行完毕后自行终止。

油品储运损耗控制及其管理技术分析 篇6

关键词:油品储运;损耗控制;管理技术;物理性质;安全事故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E8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7-0030-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7.013

1 油品储运损耗原因

随着我国可利用资源越来越少,我国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油品的储运要经过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会对油品造成损耗。油品的损耗不仅会浪费国家资源,还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影响环境质量,造成火灾事故。因此,我们急需对油品的储运过程进行研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油品的损耗,这样可以减少油品蒸发对环境造成的伤害,还符合我国的发展战略。

1.1 蒸发损耗

油品的物理性质就是极易挥发,所以只要与空气相接触就会快速地挥发,快速地减少。而油品的蒸发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油品注入油管的时候,油罐内的气压会逐渐增强,当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往外排气,这时候随着气体的排出,油品会自动蒸发,而这种损耗油品的方式就是大呼吸油品蒸发;另一种为抽出方式。有进就有出,油品能灌入油罐就有抽出油罐的时候,当油罐里面的油被抽取的时候内部的气压会降低,当气压达到极限时外界的气体就会进入油罐,气体进入油罐的时候会对油品的质量造成影响,损坏其质量,流动速率过快时就会使得灌间的油品出现损耗。小呼吸油品蒸发主要是与油品周围的环境有关,油品周围的环境越高,油品蒸发的速度就越快。

1.2 设备故障损耗

油品损耗也与设备有关系,当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就会出现油品的损耗。像油罐、浮盘、阀门等设备,由于长时间使用,设备会出现磨损现象,当这些设备没有及时更换的时候,设备会出现故障,导致油罐出现破裂的现象,阀门关闭不严等,这时候就会使设备内的油品出现损耗。

1.3 操作过程中损耗

油品的储运是包括装、送、运输、卸灌等程序的,在这些环节中油品发生损耗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除了这些过程外,油品储运作业环节所采用的设备也会对油品造成损耗,如泵灌泵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热能,这些热量会加快油品的蒸发速度;每次油品换灌或排空之后,定期会对油罐设备进行清洗,这些油罐中总会残留一些油品,而这些油品就会被清洗出去,造成损耗;人为因素也是不可避免的,油品的储运是依靠人工操作设备完成的,操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合理、不恰当的违规操作,带来的后果就是对油品造成损耗。

2 管理措施

2.1 完善储运过程

油品的损耗是发生在储运过程中,这是因为储运过程不完善所造成的,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减少油品的损耗,就必须完善油品的储运过程。油品的储运离不开设备的支持,工作人员可以加强设备的密封性,加强设备的抗压性,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油品的蒸发速度,降低油品的损耗量。油品在储运的过程中会造成损耗,而常见的原因有夏季温度过高,油罐内的空气流通、蒸发效应,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对油品的换气环节做出改进,改用浮顶罐的形式来控制油罐内空气的交换,这样既可以降低油品周围的温度,又能够正常地进行空气交换,还能够避免油品随着空气的流通而流失,大大降低了油品的损耗速度。

油品的损耗与油品储运有着一定的联系,储运不得当也会加快油品的损耗速度。油品的储运是有固定方案的,并不能随意储存摆放,而是要遵循存满发空、满罐储存、呼吸最小的原则进行储运。这种储运方式是非常正确的,在储运作业的过程中,就是先将低位油发放完毕才能够发放高位油,这样能大大降低油品的蒸发速度与面积,有效控制油品的损耗量。在管理储运环节的时候,应该加强对作业方式的研究,尽可能简化操作流程,减少操作步骤,简化的作用是尽可能降低油品与空气接触的时间,降低挥发的速度。

2.2 增强储油罐性能

我们在谈论油品损耗原因的时候曾提到过,油品在装罐的过程中,罐内的压强就会逐渐增大,压强越大空气向外流动的速度就会越大,造成的损耗就越大。针对于压强问题,油品储运企业可以尽可能地采用抗压能力强的油罐,采用抗压能力强的油罐就能够避免油罐内空气压强过大而使空气向外流通,可以降低油品的蒸发速度,减少油品的损耗。油品在储运过程中挥发损耗的数据见表1:

从表1中提取数据,再根据美国联邦环保局提供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能够大约算出油罐大呼吸损耗量为Wr=2.45×m×p×W1×(180+n1)/n1。同样根据美国联邦环保局提供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出的小呼吸油品损耗量为Wb=3.24×Kb×r×d1.78×h10.51×t0.50×Fp×c×p0.86/(1-p)0.68。浮顶罐大呼吸的油品损耗量要根据美国石油学会提供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而得出的损耗量为Wo=0.0001365×W1/d。根据我们对油品储运损耗的分析,可以有效地采取温度降低措施,尽可能控制住油罐空气内的油品分子,降低呼吸过程中的损耗量。对油罐设备也需要时常维护,定期对油罐设备做出检查,定期给油罐外部刷漆,降低腐蚀速度,降低油罐的吸热量,从而控制油品的损耗。

2.3 加强储运管理

油品的损耗与储运的管理方式也是有着一定的关联,管理方式决定着油品的损耗速度。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储运的管理意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对待工作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认真负责;工作人员要定期向其他国家学习先进的油品储运管理技术,进行规范化考核标准,同时严格管理其他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严格监督。要定期对油品的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不存在任何的安全隐患。采用先进的动态监督技术,时刻掌握工作人员的工作状况,监督油品周围的温度与环境,防止漏油、跑油的情况发生。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合理、符合公司发展要求的管理制度,对整个油品储运过程实施全方位监督管理。

2.4 增设油气回收装置

众所周知,油品的蒸发只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尽可能地减少损耗,并不能完全根除蒸发的问题。所以,为了尽可能降低油品的损耗,减少油品的消耗量,公司可以安装一个油气回收装置,将空气中蒸发的油品再次回收、提炼,将油品用到该用的地方,而不是让其随着空气流逝。因为油品蒸发是以气态的形式损耗的,首先安装有制冷系统装置,将油气冷却回收,防止扩散;其次将冷却的油气压缩还原成原先的液态形式;最后将压缩得到的油品送回油罐。安装油气回收装置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能够回收蒸发的油品,尽可能降低油品的损耗;第二个作用就是防止油气进入大气层,对大气层进行破坏,防止油气污染空气质量。

3 结语

油品的储运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损失的油品不仅会造成可用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空气质量,造成环境污染,危害非常大,所以我们必须对油品的损耗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油品的损耗,找准损耗的关键问题针对性解决。

参考文献

[1] 郑再洪.油品储运过程挥发损耗测算与分析[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1996,19(3).

[2] 钮霞.实施油品储运作业的降耗措施管理[J].价值工程,2012,(34).

作者简介:黄喜林(1982-),女,广西来宾人,供职于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广东石油仓储分公司,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油品储运。

油品销售企业IT治理研究与实践 篇7

关键词:油品销售企业,信息化管理,IT治理

1 引言

随着中国石化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各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几年在全系统范围内广泛推行ERP系统建设,使得油品销售系统内几乎所有的经营业务都被ERP系统和IC卡系统所涵盖,油品销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增大。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IT战略定位、IT资源整合、IT投资风险管理、IT绩效评估等逐渐成为油品销售企业乃至整个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的热点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IT治理的研究范畴。

IT治理是上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门管理科学,涵盖信息系统审计、信息安全管理、IT服务管理及IT项目管理,着重研究IT发展与企业发展在治理结构、业务战略、企业运营管理、风险与价值、成本与控制等方面所涉及的问题和解决办法。IT治理关注IT应用和服务的横向管理、IT战略和业务战略的融合与协同增效,推动信息化工作从单纯的IT建设和服务向IT资源整合、应用系统的深化应用、IT决策制度和机制建立的方向发展。

有效的IT治理可以确保IT对各项业务目标的支持,使IT目标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实现IT投资收益的最大化。据彼得·维尔等的研究表明,在采用相同战略目标的情况下,具有良好IT治理的企业,其利润要比那些治理水平低下的企业高出20%左右。可见IT治理的重要性。

2 油品销售企业信息化现状评估

中国石化的信息化工作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信息化的必要性已经深入人心,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已成为共识。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石化的网络体系和基础应用系统已经建成,尤其是截止2008年已基本建成了以ERP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信息化平台,主价值链各环节的资源优化取得显著效果,为提升销售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手段。

但就油品销售企业的总体信息化现状而言,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经营管理平台建成后,企业依然面临IT系统整合问题。ERP系统无法替代销售企业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如物流配送优化系统、加油IC卡系统、零售管理系统、GPS车辆定位管理系统、油库和加油站的液位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合同管理审批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由于整合力度不够,这些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功能发挥受到限制,也无法方便的为经营管理人员提供综合有效的业务信息。

(2)企业信息化规划与企业整体战略规划分离,IT投资回报率尚有提升空间。在一九九八年石油石化行业战略重组以来的十余年中,油品销售企业从地方企业到中直企业经历了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同时,销售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投入也在持续加大,分不同阶段由不同合作商开发应用了很多不同业务应用系统。一方面,信息系统的规模不断增大,拥有了很多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高性能的IT设备,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信息化规划与企业经营战略规划分离,没有相匹配的同期规划,难免存在不相适应问题,IT投入没有得到应有的功能发挥,IT投资回报率尚有提升空间。

(3)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仍需完善。信息化规划应在企业战略和企业发展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信息化规划应有超前性、应有灵活适应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的适变性、应有“无限”的可扩展性、应有唯一的上层信息管理平台。这就要求信息化组织是一个集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知识支持于一身的企业最高级别组织。当前的企业信息化组织架构与信息化工作要求的功能还有较大差距,企业信息化部门的定位模糊;同时,指导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处于起步阶段,制度和规范的建立工作亟待加强。

针对销售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结合中国石化总部对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在企业中引入IT治理机制及有效的IT资源整合手段,将推动销售企业信息化工作从相对分离、孤立的信息化建设时代走向精细化、集约化的广泛融合的时代,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销售企业IT治理目标

IT治理是公司治理框架中的重要内容,在支撑企业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IT治理通过提高公司的信息质量,加强公司治理环节的信息发布和内部控制,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更多实时有效信息,最终提升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成功的IT治理机制可以帮助企业达到以下目标:

(1)指导IT战略规划,确保IT战略目标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一致。IT治理必须保证IT战略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一方面,在制定IT战略规划时要以业务目标为主导,倡导技术与业务互动创新的规划理念;另一方面,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控制项目的预算投资、时间进度并保证IT系统安全运行。此外,企业的IT战略应随企业战略目标的调整而调整。

(2)建立信息化管控体系,有效降低企业风险,促使企业收益最大化。IT治理强调风险管理,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化管控体系,指导信息化工作,有效的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应对,及时调整管理策略、规避各种风险,促使企业收益最大化。

(3)借助IT资源整合手段,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提升企业IT投资回报。IT治理可以对销售企业核心IT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有效管理,通过构建适合各销售企业的综合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已有IT资源的作用,提升企业IT投资回报率。

销售企业可以通过科学的IT管理控制体系,理顺监督管理者与执行责任人的关系,建立信息化监督管理机制和流程,配合中国石化信息化工作的全程审计制度,形成良性的IT治理架构,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4 IT治理机制建立

在对IT治理有了比较清晰的定位后,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油品销售企业中建立IT治理机制。考虑销售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信息化现状,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选择IT治理标准;二是设置IT治理组织机构;三是确定IT治理流程。

4.1 IT治理标准选择

IT治理目标的达成需要通过IT治理标准来指导,国际上比较成熟的IT治理标准主要有COBIT、ITIL、ISO/IEC17799、PRINCE2等。

(1)COBIT 4.1:

信息和相关技术的控制目标。作为IT处理过程和将IT与公司业务要求相连接的控制框架,COBIT现在越来越多的作为IT治理框架来使用,提供诸如衡量标准和成熟度模型的管理工具以补充控制框架。

(2)ITIL V3:

信息技术基础结构库。集成了在IT服务管理方面的最佳实务,关注IT服务过程并考虑使用者的核心作用。

(3)ISO/IEC17799:

信息安全管理实务准则。基于BS7799-1国际标准,作为实施信息安全管理的最佳实务而提出。

(4)PRINCE2:

受控环境中的项目管理。为包括IT项目在内的项目管理提供了通用的管理方法,主要集中于项目管理的战略层面。

目前在我国得到广泛推广的标准当属COBIT和ITIL,COBIT注重控制和度量,在IT组织管理规范上提供了全局的IT流程;ITIL定义了提供IT服务和进行IT支持时的全部流程,描述了如何制定各个运营操作流程的架构。但COBIT和ITIL标准在安全控制和安全管理方面都显得薄弱,而这方面正是ISO17799标准关注的焦点。

销售企业的IT治理标准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各标准的优势,通过使用COBIT的关键成功因素(CSF)和关键绩效指标(KPI)来弥补ITIL中运营操作流程的弱点,同时借助ISO17799中定义的安全流程和控制规范来提高企业IT安全管理的能力。

4.2 IT治理组织架构设置

销售企业现有的IT组织机构职责并不符合IT治理的要求,为此需要针对IT治理设置专门的销售企业IT治理委员会,如图1所示:

销售企业IT治理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分管信息化的副总经理、信息处负责人、业务部门负责人及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IT治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有四方面:一是研究企业IT管理体制、机构及职能,推动IT治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二是负责IT决策,处理IT与业务的关系,保持IT战略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三是组织IT治理相关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及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水平;四是协调销售企业与上级部门关系,确保IT建设顺利进行。

销售企业IT治理委员会的建立,有助于在企业中推广普及IT治理理念,促进IT治理在销售企业中的应用及发展。

4.3 IT治理流程确定

IT治理需要有规范的流程,结合行业特点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将销售企业IT治理流程分为基本过程、支持过程和控制过程三方面,如图2所示:

基本过程包含四个步骤:第一,在业务目标的驱动下,监督制定IT战略,并保障IT战略与业务战略目标的匹配;第二,督促挖掘业务需求,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使IT真正为业务提升、管理创新贡献价值;第三,实施IT项目管理与风险管理,保护投资,规避风险;第四,进行IT绩效评估,并激励和指导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支持过程是IT治理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管理流程,包含IT基础架构管理、IT资产管理、服务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以及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等。

控制过程是IT治理的管理控制流程,包含IT治理机构管理、例外管理、IT成本控制以及IT管理控制过程的审计。

IT治理流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往复循环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IT治理能够逐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5 IT治理实践

中国石化河北石油分公司是中国石化在河北省设立的油品销售分公司,我公司从信息化实际情况出发,在近几年的IT治理实践中对公司的IT治理结构、治理模式、治理手段进行持续改进,逐步形成了适合企业发展的IT治理架构和治理机制。河北石油分公司IT治理实践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部分:

(1)强化IT治理机构及IT治理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设置专用于IT治理的组织机构。目前,各销售企业在总部要求下都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我们通过将IT治理委员会的职责赋予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化领导小组就是IT治理委员会。解决了IT治理的机构问题。

其次,我们在IT治理制度中明确了负责信息化的副总经理的职责以及与IT委员会的关系。在具体的管理上,把IT治理上升为公司管理的具体内容。这些工作,为IT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支持。

此外,针对公司内部信息化建设及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IT治理委员会(信息化领导小组)特别强调标准化IT管控,对IT决策的权力和责任、IT规划与业务规划的匹配等都提出明确要求,并通过IT治理标准来验证信息化工作是否满足要求。

(2)强化IT审计,实施IT绩效评估机制。河北石油分公司IT治理委员会(信息化领导小组)始终关注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是否具备业务功能的完整性、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以及核心业务数据如加油IC卡信息等是否保护严密等等,并把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扩展到IT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公司内部基础设施、网络环境、业务系统、管理平台在内的重要IT系统及数据资源。

同时,IT治理委员会(信息化领导小组)通过关键绩效指标(KPI)对公司的IT行为进行全程监控,主要是:对公司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与维护所采用的方法和流程进行评价,确保其满足公司的业务目标;对环境与IT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确保其能支持公司保护IT资源的需要,防止IT资源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使用、修改、损坏或丢失;评价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流程能够在出现灾难时达到持续开展业务的目标;评估业务系统与处理流程,确保根据公司的业务目标对相应风险实施管理。

(3)有效整合IT资源,实现信息系统深化应用。IT治理实践需要从解决信息化面临的最大问题入手,提升公司IT投资的有效性。现阶段河北石油分公司IT治理的重点主要放在如何实现已有信息系统的深化应用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面体现IT资源的内在价值,并注重保持信息系统的生命力和延续性,即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河北石油分公司在IT治理框架内,结合总部对销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求,通过有效的信息整合手段,建立了“河北石油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将企业内部多个不同业务系统的相关数据统一抽取到整合后的数据库中,并集中通过唯一的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方便、直观的展现给享有不同权限的用户,用户可通过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按各自需求和权限对各种信息资源和经营数据进行访问以及加工分析。系统全面整合了公司现有各项业务,有效提升了IT资源的共享率和利用率,充分体现和发挥了IT资源的内在价值,满足了公司不同层次管理人员的各种深层次的信息化要求,最大限度的支持了公司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公司各种经营管理活动的控制力和反应速度,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校能力。将河北石油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该系统的开发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系统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安全性:一些项目的变更、展示方式的选择、不同系统的链接等均具有用户自定义和可扩展性,为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留有充分余地。同时,为提高系统安全性特别设计为对各用户均可独立设置访问权限和操作权限,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甚至计算机IP地址防止冒名操作。另外,在全系统实施内外网分设,大大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河北石油分公司的IT治理实践还在持续进行中,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IT治理的有效实施为企业建立一个绿色IT生态系统,能够更主动的为业务提供支持、更好的满足未来业务的发展需求,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对客户的优质服务能力,提高对不确定性因素的适应能力和对风险的管控能力,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 总结

IT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IT治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IT应用层次,影响着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油品销售企业建立IT治理机制可以使企业的IT战略与公司业务战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将IT决策、实施、监督、运维等流程置于企业控制之下,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IT Governance Institute.Board Briefing on IT Governance[R].2nd Edition.2008-9-26http://www.isaca.org.

[2]维尔,罗斯.IT治理:一流绩效企业的IT治理之道[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FLETCHER M.Five Domai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overnance for Consideration by Boards of Directors(2006).2008-10-12ht-tp://aim.uoregon.edu.

[4]IT Governance Institute.COBIT4.1[R]2008-11-10www.isaca.org.

[5]CIO INSIGHT调研中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2008年度中国CIO1000调研报告(2008)[R].2009-2-23http://www.cioinsight.com.cn.

道路客运企业应抱团应对油品上涨 篇8

成品油价格的频频上涨, 有车一族在费改税后的那些日子里记忆深刻。当然期间也有少数几次油价下降的时候, 2009年的7月29日和9月30日, 曾两次下调油价, 总计是每吨下调了190元, 但3天后的9月2日, 又上调了每吨各300元, 当年11月9日每吨又上调480元。而后, 2010年全年成品油价格先后上调三次, 直至2011年2月19日, 90号汽油全国平均零售价每升上调0.26元, 达到6.59/升;0号柴油全国平均零售价每升上调0.3元, 达到6.89/升, 涨幅为4.5%。截止发稿时止, 全国大部分地区的0号柴油价格突破了每升7元大关。

随着央视二套聚焦物流顽症专题的持续报道, 运输企业走在油价钢丝上的可怕现实被全社会所关注。杭州长运拥有长途客车1000多辆, 市区东南西北四个汽车站, 每天发班的班次约在2600多个。按这个数据计算, 燃油价格每上涨一分钱, 他们公司一月就要增加运输成本2万元。那么, 从今年2月19日起, 他们每月大约又要增加520万元的成本, 目前的燃油成本已经占总成本的50%以上。道路客运的日子怎么过?

浙江衢州市区共有农村道路客运企业8家, 均为民营股份制企业, 拥有客运车辆287辆, 开通城乡公交线路94条。由于燃油价格等频频上涨, 营运成本大幅上升, 他们整体处于亏损状况。每辆农村客运班车 (低丘平原地区, 19座中巴车) 每营运一天亏损115元 (扣除油价补贴为47元) , 每辆车每年亏损4.2万元 (扣除油价补贴为1.7万元) 。

更令人担忧的是, 城市公交也由于油价的频频上涨, 亏损额度在增加, 困难在不断加剧。据苏州市运管处统计, 至2009年底, 苏州市区共有城市公交车辆2957辆, 2009年消耗汽油约1300.6万升、柴油约4956.3万升。如果以平均每升上涨0.26元为基准, 全市7家公交公司全年将共增加油运成本1162万。由此带来的是城市公交成了亏损大户, 以苏州公共交通公司为例, 去年第一季度亏损额达到1750万元, 比2009年同期增亏近1000万元。

而且, 油价频频上涨给道路客运企业带来困难绝对不是个别现象了, 不少地方的客运企业面临的困难远比上述所例举的要严重的多, 在我国广大的欠发达地区,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 油价补贴往往难以足额、按时到位, 以至于有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出租车难以维持正常运行。

当然, 成品油涨价有他的道理,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说法, 国内成品油价格应“坚持与国际市场有控制地间接接轨”。既然接轨了, 市场化了, 国际成品油价格涨了, 我们当然也要涨了。问题是, 为何调油价只追高不追低?有“记性好”的人说, 国际油价也常有跌的时候啊, 那时候, 怎么“市场化”就没吭声呢?

的确如此, 从2009年1月1日费改税后至今日, 全国成品油共调价13次, 其中, 3次下调, 10次上调, 上的多, 下的少, 而且, 涨幅大降幅小。怪不得有不少网友打趣道:涨价很市场, 降价很计划;下调时装傻充愣, 上涨时雷厉风行;降比蜗牛慢, 涨比兔子快。成品油调价的话语权应该放在谁的手里, 还真是值得探讨, 调价不透明实难惠及民众。至少到目前, 成品油调价这个话语权既没放在市场手里, 也没放在老百姓手里, 而总是由石油巨头提出来, 发改委核定, 便立即投射到市场。

浅谈油品码头的相关管理 篇9

1.1 油品码头的发展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原油以及成品油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因此,寻找油品运输途径,解决油品输转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海运作为油品运输的一种途径,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有着运输成本低,运输量大等优势,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使油品的储运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加快沿海大型原油及成品油接卸码头的规划和建设成为国家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1.2 油品码头物料的性质

油品码头相对于其他货物码头有着很大区别,这是其货种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其特殊的性质,在输送过程中任意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油品码头对于工艺、设备及其管理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油品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易燃。油品码头储运的油品大部分为甲类火灾危险物品,这些油品闪点低,挥发性强,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遇见明火便会开始燃烧。

(2)易爆。当油品蒸气与空气混合并达到爆炸极限范围时,遇到一定能量的火源即会引发爆炸。在油品的储运生产中,燃烧和爆炸经常同时出现,互相转化。

(3)易蒸发。甲乙类油品大都是蒸气压较大的液体,易产生能引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蒸气量。蒸气压越大,燃烧爆炸危险性越大。目前在油品码头,由于尚未做到全密闭作业,在装卸场所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因蒸发产生的可燃性油气。

(4)易聚集电荷。原油及成品油在装卸储运的过程中,易产生、聚集静电。静电放电是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5)易流淌、扩散。成品油的粘度一般较小,容易流淌,一旦泄露将覆盖较大的面积,扩大危险区域,增加处理难度。另一方面,油品蒸气一般比空气重,容易滞留在地表、水沟下水道等低洼处,并且随风扩散到远处,往往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遇火源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6)易膨胀。油品受热后,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积会迅速膨胀。若油罐液位过高,便有可能超过安全警戒容量;若管道满油状态放空不及时,便可能导致设备的损坏,引起油品的外溢、渗漏,增加引起火灾的危险性。

2 油品码头相关方面的管理

油品码头由前方码头(或称泊位)和后方库区组成,通常包括装卸船码头、储罐区、收发油泵房、交配电站及油污水处理厂等生产设施及辅助设施。其主要生产过程分为三大类:一是油品的存储作业,二是储罐、船、火(汽)车槽车的装卸作业,三是管道输送作业。由前面总结的油品的性质可以看出,无论是储存、装卸还是管输作业,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笔者认为,为了保证油品码头的生产能够安全稳定的进行,作业人员、工艺设备及污染防治的管理工作必须受到重点关注。

2.1 作业人员的管理

人作为生产的主体,对于码头的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14个主要炼油厂10年内所发生的较大火灾事故中,由于人的过失造成的占61%,由于设备问题造成的占39%。从近几年港口发生的爆炸火灾事故及物料泄漏情况看,100%属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因此,做好人员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于油品码头的安全生产尤为关键,而油品码头的人员可分为船舶作业人员、外来作业人员和码头内部人员。

2.1.1 船舶上作业人员的管理

随着人们对油品海运这种运输途径的重视,股份、联营和个体船舶抵港艘次不断增多,而这些船舶的设备老旧,船员素质参差不齐,船舶安全作业及设备管理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往往有些船员在操作中存在侥幸心理,作业时责任心不强,精力不集中,这样不仅会给码头增加安全隐患,对自己也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对他们的日常行为进行适当的规范,对作业环境进行严格的管理,无论是对码头还是对船员都是极为必要的。

对于船员的管理,应采取以下措施:(1)要求船舶公司对船员加强培训,提高船员的综合素质;(2)对船员着装进行要求;船员在码头作业期间必须按规定着装,佩戴防护器具。(3)船员在库区以及船舶非吸烟区禁止吸烟;(4)船上作业人员禁止在装卸期间酗酒。(5)在船舶装卸期间,必须有船员在甲板监护作业,防止意外情况发生;(6)船员在作业区域禁止使用手机,以免产生静电火花引发爆炸;(7)在装卸过程中服从码头人员指挥,不能有私自改动流量,关闭船上流程等行为,以免损坏设备甚至导致爆炸的情况发生。以上规定由码头人员进行监督,如发现违规现象对其进行处罚。

2.1.2 外来作业人员的管理

油品码头经常会进行铺设管线、设备防腐等工作,这样会雇佣一些外来的人员进入库区或泊位进行施工,这无疑给码头的安全带来了隐患。综观近些年来码头发生的安全事故,由于外来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事故屡见不鲜。因此,对他们的监护、管理工作也尤为重要。

由外来作业人员造成事故的原因主要有现场吸烟、违章动火作业、静电放电以及机动车辆排烟喷火等,因此可以对其施行以下管理对策:(1)进入库区以及码头区域后禁止在非吸烟区吸烟。(2)进行焊接等动火作业前必须对所焊接部件有一定了解,不能盲目动火,以免发生危险。(3)动火前先进行环境测爆分析,主要检测可燃气体浓度。(4)人员在作业之前必须办理作业票,并严格按作业票上的地点和时间进行施工作业,并由库区派人员监护。(5)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禁止穿着化纤等易产生静电火花的服装。(6)外来作业人员必须出示相关工作证明后才能进入施工作业,防止个别有不良企图的人蓄意破坏。

2.1.3 码头内部人员的管理

码头内部人员指的是码头运营方自己管理的人员,他们主要负责船舶的靠泊、油品接卸等操作。作为油品码头的主人,严格规范自己行为,保证码头生产安全更是责无旁贷,因此,管理人员应该对内部员工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如发生违反相关管理规定给予严肃处理。作为码头安全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码头内部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每次进行收付油操作以及接卸工作前,必须确认流程准确以后再进行操作,以免因流程错误引发事故。(2)作业中对流程上的管线、阀门、机泵等设备进行定时巡检,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处理。(3)在船舶进行装卸作业时,码头泊位人员应注意天气变化,遇到大风、闪电等特殊天气时应通知库区操作人员停止装船,以免发生危险。(4)船舶作业期间,泊位人员应定期对输油臂以及阀门等设备进行检查,防止漏油事故的发生。(5)码头所有人员严格规范自己,按照规定着装,在库区及码头区域禁止吸烟,做到以身作则,保证码头安全。

2.2 工艺设备的管理

油品码头一般有着分布范围大、设备种类多、操作工艺复杂等特点,因此,采取一套合理有效的工艺、设备管理方案不仅可以更好地保证油品码头的生产安全,还能够减少码头的日常损耗和装卸过程中的货差损耗,节约运营成本,增加码头的效益。

码头装船工艺流程一般为:储油罐——输油管——输油泵——流量计——输油臂——船舱。可以根据这条工艺流程来优化油品码头工艺及设备的管理。

首先是储罐,作为库区最重要的设备,应该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储罐的类型应该根据所储存油品的种类来决定,由于油品码头多数为轻质油品,建议使用浮顶罐进行储存,这样可以很大程度降低呼吸损耗。同时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布局,油罐与油罐之间保持合适的间距,罐组之间在合理防火间距设置防火堤,并且每个罐体配备相应的消防、防雷以及静电接地等设备来保证油罐的安全。

其次是输油管线至流量计这一段流程,此段流程连接库区和泊位,可以说是油品码头的“生命线”。在日常生产中,应该注意对这段流程的监督及维护,每日对管线进行巡检,定期检查连接螺栓预紧力,夏季及时放压,冬季注意防冻。

最后是输油臂与船舶的连接。码头当班人员应确保输油臂与船舶连接稳固、安全,并定时巡检,如发现输油臂旋转角度超出允许范围立刻通知库区人员停止装船作业,检查输油臂状况,确定无问题之后重新开始装船作业。

此外,码头应根据油罐、机泵等设备的工况制定出自己的工艺卡片,并要求员工严格按照工艺卡片要求的参数进行操作,同时建立工艺设备隐患台账,对发现的工艺和设备问题进行汇总并及时处理,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设备,防止设备损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

2.3 防治污染方面

可持续性发展已被定为我国的发展战略,因此国家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情况也越加重视。泄漏到海里的石油较难清理,它会破坏水质,对水产养殖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甚至影响整个海洋环境的生态平衡。因此油品码头受到了国家环保部门的重点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七条规定:“建造港口、油码头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水产资源”,油品码头的环境保护及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油品可能对海洋造成污染的原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油品输转、装卸过程中的跑冒滴漏;二是作业船舶的压舱水、洗舱水等废水的违规排放;三是突发性的溢油事故,这种情况危害最大,是油品码头日常作业中重点防治的对象。

根据这三点原因,油品码头可以做出以下针对性的预防措施:(1)操作人员必须规范操作并定期对设备管线进行检查维修,防治跑冒滴漏的情况出现。(2)船舶压舱水、洗舱水等废水含有大量石油,浓度可达到10000~50000mg·L-1,另外还有铁锈和微量的酚,如直接排放会对周围海域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对船舶废水的排放必须加强管理。一方面,港口可以提高自身的防污能力,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对船舶产生的含油废水进行回收处理,处理产生的费用由船方负责。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油船自身的防污设施,如安装油水分离器、排油监控装置等。也可以使用“装于上部”法,即将油船上的污水集中到一个或两个舱内,经过一段时间的静止,下部污水含油量达到一定标准,便可以排放到12海里以外的水域。(3)溢油事故属于突发事件,因此必须提前做好防护措施。首先,船舶作业之前要及时铺设围油栏,这样如果事故发生可以有效缩小整治范围,减小处理难度。其次,港口要制定自己的“溢油应急计划书”,做好应急方案,不断改善自己的溢油防治设施,并定期进行溢油事故演习,提高溢油防治队伍的作战能力。最后,如果事故发生,必须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一般第一时间将油船损坏处堵死,阻止油品继续泄露,同时将船内油品尽快转移至其他安全地方并对溢油进行回收处理。处理方法包括人工打捞法、机械回收法、油分散剂处理法等。

3 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各国原油以及成品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石油运输业迅速壮大,特别是船舶海运,其运输量已超过总运输量的60%以上。但是,石油产业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同时也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分析带来隐患的原因,归结起来是由油品固有危险性、设备工艺不安全状态以及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了解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制定出防止事故发生的管理方法,这样便可以更好地保护油品码头的人员及财产安全,有效地促进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张莉,伍文波,韩统昌.港口油码头的油污染防治[J].中国港口,1999,12(3):38-39.

[2]徐晓东.浅谈油码头安全管理[J].港工技术,2003,12(10):41-42.

[3]孙维维,雷孝平.油码头管理措施[J].世界海运,2006(1):39-40.

[4]赵兰英.原油码头泄露与火灾爆炸事故原因分析[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3(1):32-34.

油品销售企业库存管理 篇10

某油品销售公司以销售润滑油产品为主业, 根据润滑油行业规则, 为支持销售代理商增加销售量, 一般采用多种销售优惠方式以支持代理商扩大销售业务。由于销售优惠业务发生时间一般比较集中 (集中于年末) , 费用发生极不均衡, 造成利润波动幅度较大。

为了解决销售优惠业务不均衡问题, 优化企业财务核算方式, 精确的核算销售折让业务,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关于“积分回馈”的处理方式, 探索优化的财务核算方案, 以期达到收益、成本合理配比的目的。

二、销售折让方式的类型

该公司现有的销售优惠方式分为销售折让和打折促销两种。

所谓销售折让表现为先履行协议约定, 约定条款完成后进行折价支持, 此类型折价类似于市场上流行的“积分回馈”活动。所谓打折促销为正常市场活动的回馈, 直接对销售产品进行折价。

打折促销的折扣直接体现在活动当期, 而销售折让为或有约定型折价方式, 其活动支持往往会集中在年底1-2个月内, 造成当期收入和成本不匹配。

三、优化财务核算方案

针对销售折让方式造成财务核算不匹配的问题, 结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以该油品销售公司实际销售业务为例, 探索以下优化的财务核算方式:

(一) 优化依据

《会计准则讲解 (2010) 》的收入准则中对于奖励积分规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同时, 应当将销售取得的货款或应收货款在本次商品销售或劳务提供产生的收入与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之间进行分配, 将取得的货款或应收货款扣除奖励积分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为收入、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确认为递延收益”。

支持性折价按会计准则规定的稳健性原则和配比原则进行核算。经销售按照经销协议销售润滑油产品将引起公司未来经济利益流出时确认负债, 同时冲减收入;经销售完成经销协议条款, 兑现折价支持, 确认收入同时减少相应负债。

(二) 会计科目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科目表, 使用“递延收益—奖励积分”科目核算积分销售相关业务, 启用此科目作为兑现相关过渡科目, 采用物料、客户进行明细核算。

(三) 具体操作流程和财务核算方法

1. 兑现金额计算, 财务系统挂账

根据每个经销商协议的合同约定和该经销商的每一笔销售订单计算出未来要兑现的金额, 在本期产品销售收入和需要承担的未来负债之间进行分摊。

如甲经销商经销协议中规定按照A产品销售量 (吨) 计算完成率、按桶返款, 每半年完成50吨, 每桶返款100元。本次, 甲经销商下达0.5吨采购订单, 0.5吨A产品售价8000元 (成本6000元) , 按照协议应返款1000元, 经过销售人员计算、处理, 集成到财务形成财务凭证:

递延收益—奖励积分1000元 (A产品, 甲单位)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360元

(8000*0.17)

结转销售成本:

销售发票按照A产品的实际售价开具, 并计算销项税额。

期末, “递延收益—奖励积分”科目余额即为以后期间需要支付的兑现金额。

2. 兑现履行, 以折价等方式进行销售折让

按照经销协议, 一定期限内完成协议约定条款, 对经销商进行协议兑现, 以折价或者赠油方式实现。根据客户需求, 销售业务人员计算出客户当期采购产品可以折价或赠送的金额, 并将前期已经确认的负债转入当期产品收入中。

半年到期, 经销商甲完成50吨销售计划, 按照经销协议可以兑现返还款10万元。

(1) 如兑现采用销售折价方式:

(1) 兑现同一种产品—A产品。当期客户采购A产品20万元 (按销售价计算的收入, 成本为17万元) , 按照销售业务人员计算出折价金额, A产品折价10万元, 经过销售人员计算、处理, 财务人员按照相关数据编制以下凭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7万元

[ (20-10) *0.17]

结转销售成本:

(2) 兑现不同产品—B产品、C产品。当期客户采购B产品20万元、C产品10万元 (按销售价计算的收入, B产品成本为16万元, C产品成本为8万元) , 按照销售人员计算出折价金额, B产品折价7万元, C产品折价3万元, 经过销售业务人员计算、处理, 财务人员编制以下凭证:

主营业务收入—C产品10万元 (注:发票收入7万元+递延收入3万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3.4万元

结转销售成本:

库存商品—C产品8万元

销售发票按照A产品折价后的的实际价格开具, 并计算销售税额。

当期A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不会因为折价影响而大幅降低, 当期大幅兑现也不会引起当期利润的大幅波动。

(2) 如兑现采用赠送油品方式

当期兑现10万元, 客户要求赠送D产品9吨, 含税价值10万元 (按销售价计算的收入, D产品成本为8万元, ) , 经过销售业务人员计算、处理, 财务人员编制以下凭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45万元

(10/1.17*0.17) 赠送油品税金

结转销售成本:

此笔赠送油品业务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但是要计提销项税金, 并且需要将赠送油品全额确认为当期收入计算企业所得税, 所得税需要将此增值税纳税调整。

3. 年终整体计算调整

年终, 根据经销协议进行整体计算。

如果前期已计入的协议兑现金额大于当期实际兑现金额, 应将其差额部分转入前期已计提产品的收入;如果前期已计入的协议兑现金额小于当期实际兑现金额, 将前期已计入的协议兑现金额全部转入当期折价、赠送油品收入中。

年终, 根据经销协议, 剔除无关因素, 甲经销商本年应兑现金额为18万元, 已经按照经销协议为甲单位计提20万元协议兑现, 超过了甲经销商实际兑现总额, 差额部分2万元应转入协议中A产品收入。经过销售业务人员计算、处理, 财务人员编制以下凭证:

由于前期已经按照A产品的实际售价计算销项税额, 因此本期转入收入时, 已经不必再重复计算税金。

年末, “递延收益—奖励积分”科目应为零。

四、方案可行性研究

(一) 实施难点

销售人员需要提供强有力的系统数据支持, 实施单位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销售业务系统, 具备单笔销售业务计算的功能和强有力的订单跟踪和分析能力。

(二) 实施风险

1. 市场的风险。

经销商的协议完成情况受市场影响很大, 市场低迷时, 尽管有支持性政策支撑, 但如果有大量的经销商未能完成协议, 按照预期协议提取兑现金额的话, 会产生较大金额的预期负债。

2. 税收风险。

尽管以上方案与现行做法比较更接近于税务政策, 但税法中对“积分回馈”表述不明, 折价兑现在账务上反映更加明显, 税务风险目前仍然存在。

(三) 实施后的预期效果

1.当期收入和成本基本配比, 将未来的预计负债合理分担到当期, 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由原有年末集中处理核算变更为随时发生, 随时计提, 随时处理的方式, 既满足了业务均衡发展的需要, 费用均衡发生的原则, 也更加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2.收入合理分担, 年末损益不会因大量兑现而大起大落, 达到月度均衡平稳运行的效果。对采用该种核算方法的公司而言, 不会因费用的集中发生, 而影响公司利润的波动, 特别是对上市公司来说, 利润的大幅波动对投资者心理影响很大, 进而影响股价的大幅波动。

3.财务预算测算更加准确、合理的反映营销活动支出。由于费用发生的均衡性和可预知性, 对财务预算的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实施单位可以利用现有系统销售数据和财务数据, 对经营情况进行预测, 进而更加准确、合理的反映公司经营状况。

4.采用买赠的处理方式, 理论上来说, 在兑现额一定的情况下, 更有利于销售企业。赠送油品属于视同销售的行为, 需要进行合理纳税, 从税务角度来讲, 企业付出的费用是含税金额, 由此带来实际付出费用的减少, 更有利于企业经营效益的增加。

5.从所得税角度看, 这种核算方式更符合税法要求, 相比以前的核算方式涉税风险更小。由于计税依据更加明了, 有利于税务人员清查各项计税依据, 企业也更加清晰的计提税款, 减少了企业涉税风险。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研究, 结合方案实施后预期的效果, 从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 该某油品销售公司应该采用优化后的销售折价核算方案。通过该方案的实施, 有利的解决了企业财务核算中存在的历史问题, 更加符合监管层和投资者对企业业绩要求, 有利于企业未来的长久发展。

摘要:以某油品销售公司的实际业务销售需求为出发点,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 优化该公司销售折让的财务核算方式, 设计优化后的方案流程和步骤, 分析探索方案的可行性, 以期达到财务核算的收益、成本合理配比, 企业经营业绩合理反映的目标。

关键词:销售折让,财务核算方式,优化,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

[1]徐燕.我国保理业务发展研究[J].金融研究, 2013 (2) :49-62.

[2]张云起.营销风险预警与防范[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上一篇: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下一篇:高效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