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管理

2024-05-28

企业税务管理(精选十篇)

企业税务管理 篇1

一、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性

(一) 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 实现企业财务目标。

税收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 并且是一种高风险和高弹性的成本, 同时它也是可以控制和管理的, 并且需要控制和管理。根据毕马威财务税收服务集团2003年通过互联网在全球的一项调查称:税收会抵减公司收入, 会使费用项目膨胀以至侵蚀1/3的公司利润。在我国, 税收费用占企业利润的比重也很高。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税务管理, 运用多种税务管理方法, 降低企业税收成本, 提高效益, 这也是企业税务管理最本质、最核心的作用。

(二) 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前提就是加强对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人员业务素质。税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业务处理能力的增强, 提高了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 同时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 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企业资源合理配置, 提升企业竞争力。

通过加强企业税务管理, 企业可以迅速掌握、正确理解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 进行合理的投资、筹资和技术改造, 进而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 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降低企业涉税风险。

企业涉税风险主要有税款负担风险、税收违法风险、信誉与政策损失风险。这些风险的发生, 不仅导致企业税收成本的增加, 更重要的是威胁着企业的声誉和生存发展。通过企业税务管理, 对涉税业务所涉及的各种税务问题和后果进行谋划、分析、评估、处理等组织及协调, 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涉税风险。

二、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现状

(一) 企业税务管理意识差, 整体水平较低。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企业经营活动由国家直接控制, 企业税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处于空白状态。在财政部开始实施“利改税”以后, 企业经营开始涉及税收问题。但是,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学术界一直侧重于税收征管角度的研究, 从企业角度研究税务管理的较少, 企业税务管理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 企业忽视税务管理的问题比较严重。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认为税务事项简单, 仅由财务会计人员兼办税务事宜, 更别说设立专门的税务机构, 因此职责相对淡化;另一方面企业对税收事务的管理仅停留在被动执行税法规定的水平上, 而自己无所作为。管理者对自身及员工的税务知识培训不重视, 税务信息相对屏蔽。还有一部分企业则无视税法尊严, 存在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也有少部分企业已初步形成税务管理意识, 但总体管理水平较低。

(二) 对企业税务管理认识不全面。

一方面很多企业模糊了企业税务管理与企业税务筹划的界限, 把企业税务筹划等同于企业税务管理, 认为只要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就能搞好税务管理工作。实际上企业税务筹划只是企业税务管理活动中的一个方面、一个环节。虽然税务筹划是税务管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但它注重的仍然是技巧和方法层面, 不足以包括企业税务管理的全部;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税务管理是纳税义务发生之后的事后管理, 因此存在轻事前管理、重事后攻关的现象, 没有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税务管理。

三、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

(一) 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

随着我国税收法制的健全、税收体系的完善, 企业涉税事务越来越复杂, 单凭企业会计人员兼任税务管理人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税务管理的需要。企业内部应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 建立起合理的岗位体系, 并配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员, 规模较大的企业应设置税务总监。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不但要做好涉税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 还要建立稳定获得税收政策信息的渠道, 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动向, 动态掌握各项税收政策及变化, 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筹划、统一管理, 用国家政策更好地指导企业。这既符合国家的整体经济利益, 同时也使企业自身的税务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专业化, 更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 也有利于加快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 税务管理部门还应定期对本单位税收实现情况进行分析, 建立本单位税负率标杆。当税负出现异常变动时, 应及时分析并提交税务分析报告。

(二) 加强培训学习, 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我国的税收法规种类多、变化快, 企业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利用各种渠道, 帮助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加强税收法律、法规、各项税收业务政策的学习, 了解、更新和掌握税务新知识, 使他们既知晓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 又精通企业所在行业的税收政策法规, 成为管理和控制税收风险的中坚。企业税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很多环节都会涉及到税务问题, 因此在加强对税务管理人员培训的同时, 对高层和员工的培训也不容忽视。对企业专业办税人员的培训主要针对具体的业务和技巧, 而对企业高层的培训应该着重灌输正确的纳税理念, 使之破除以往把税收事宜看作只是财务部门工作的陈旧观念, 树立全员参与、全员控制的新思维, 积极理解支持税收成本管理工作。

(三) 夯实税务管理基础工作。

税务日常管理工作看似简单, 却是整个税务管理工作的基础, 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前提, 是企业获取纳税管理基础信息的来源。做好日常税务管理, 可以使企业的各项涉税行为规范合法, 避免罚款和滞纳金, 以及大额补税给企业现金流造成的不利影响, 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损失。

(四) 进行合理有效的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是企业税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充分发挥纳税筹划作用, 力争使公司的各项涉税业务能做到未雨绸缪, 确保公司的经营效益不受损失。

一般而言, 各个国家之间的税法、会计核算制度、投资优惠政策等方面存在着不同, 同一国家的税收法规、财会制度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的存在决定了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必要性。企业可以从多个角度对企业进行纳税筹划, 如不同税种的纳税筹划, 不同经济行为的纳税筹划。企业在进行筹划时必须对这些具体而复杂的法律条款十分清楚, 以风险控制为前提, 把握好筹划方法选择的尺度, 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整体谋划和统筹安排, 争取涉税零风险, 制定周密慎重的纳税筹划方案, 切忌为盲目节税而把企业置于巨大的税务风险之下, 否则不仅会丧失纳税筹划收益, 还会因为方法选择不当而可能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而遭受不必要的经济处罚。

(五) 强化企业涉税风险管理, 积极规避和防范税务风险。

企业涉税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任何企业都无法完全回避和消除。但是, 风险并不可怕, 风险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 企业应该积极地应对和防范涉税风险, 力求把涉税风险降到最低, 或是从根本上预防涉税风险的发生。一方面规范企业涉税行为, 防范税务风险。规范企业涉税行为是防范税务风险的根本所在。一般来说, 企业涉税风险主要来自几个方面:经营行为、投资行为、筹资行为、财务核算、发票管理、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等。因此, 侧重对这几个方面的行为进行规范是防范税务风险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加强内部稽核管理, 建立企业内部税务审计检查制度, 完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体制。注重收集行业参考数据信息, 加强企业内部税务评估, 分析以会计报表为主的财务资料隐含的税务风险, 做好自查自纠及整改工作, 而不是把税务内部审计与自查工作交由税务部分去做。税务内控系统实行岗位责任制和授权审批等制度, 纳税事项由专门的办税人员处理, 向税务机关递交的申报纳税资料都应该经过复核人员的专业分析和复核, 规模稍大、比较复杂的业务的涉税事项要由素质较高的税务管理人员审批等等, 这样从根本上杜绝不规范甚至违法的税务行为, 从而防范税务风险的产生。

(六) 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

目前, 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税收体系不够完善, 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很模糊。因此, 在企业进行税务管理时, 税务管理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 况且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 税收执法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税务机关在整个企业税务管理中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 进行积极的沟通, 了解税务机关内部的运作和职能分工以及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 及时、透彻地领悟税收政策的含义, 以便更好地指导日常的税务活动, 企业在遇到问题时就可以“在正确的时间通过正确的程序找到正确的人”;同时, 通过透明本企业的经营活动, 使税务机关了解企业状况, 实现与税务机关的“双赢”。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日趋规范, 企业税务管理在企业竞争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阐述了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性, 分析了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现状, 提出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 以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企业税务管理,重要性,现状

参考文献

[1]王家贵.企业税务管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任寿根.企业税收成本极小化、企业税务管理与政府态度.涉外税务, 2006.1.

[3]吴玉蓉.浅析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与财富, 2008.12.

[4]刘贤志, 周明刚.论企业税务管理.冶金会计, 2001.11.

[5]李国华.纳税遵从观下对企业加强税收管理的建议.财政监督, 2008.10.

[6]邱红.我国中小企业税务管理对策浅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1.

[7]秦明月, 石增菊.精细税务管理规避纳税风险.化工管理, 2009.4.

企业税务管理论文 篇2

以发票作为企业税务管理的着手点,强化发票管理,以准确纳税、防范和控制企业税务风险、合理进行税务筹划。

关键词:发票;税务风险;税务管理;发票管理

企业税务管理是指企业对其涉税业务和纳税事务所实施的分析和研究、筹划和计划、监控和处理协调和淘通、预测和报告等全过程管理的行为。

面对错综复杂的管理工作,以发票作为企业税务管理的着手点,开具和取得的发票合法合规,可以提高企业纳税工作的准确性、防范和控制企业税务风险、合理进行税收筹划,发票是税务管理的重要工具。

一、发票的基本特征

(一)合法性

新《发票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的发票管理工作。

也就是说,发票的票面格式、内在构成要素和印制要求都是法律、法规所规定的。

只有依法印制并具备法定格式和内容的发票才是有效的合法票据,才能作为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的合法凭证。

因此,财务人员在受理票据时要注意识别虚假的发票,以防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真实性

发票所记载的内容必须是对商品交换等经济活动的真实反映,财务人员对外来的发票应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去伪存真,确保取得发票的真实性。

(三)统一性

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同一时期、同一经济性质(或同一行业)所使用的发票是统一的,且发票监制章、印色、用纸、防伪标识等均有统一的规定。

(四)时效性

即要求填写单位和个人在商品交换活动发生后及时开具传递发票,以确保发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的时效性。

同时也要求用票单位和个人不能超前或滞后开具发票。

发票的四个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缺少了合法性,发票管理就失去了法律依据;缺少了统一性,发票就失去了发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失去了真实性,发票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了时效性,发票就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商品交换的全貌。

二、发票的作用

发票是财政、税收、审计等部门进行财务税收检查的重要依据,在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发票是最基本的会计原始凭证之一。

在经济业务活动中,发票广泛使用,并且具有合法性、真实性、即时性等特征,会计核算主体将发票作为原始凭证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2.发票是记录经济活动内容的载体,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

在各种经济活动中,发票记录了该经济活动的各项内容,包括经济活动的形式、时间、金额等,为个人、企业在财务上的查询、管理提供了依据。

3.发票是税务机关控制税源、征收税款的重要依据。

税务机关能够利用发票信息了解企业商品、劳务的交易状况、税款发生情况从而能够控制税源,为税款的征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发票是监督国家经济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国家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利用发票承载的信息发现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维护市场环境的稳定,保护国家和人们的财产不受侵犯。

三、发票在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在我国税收征管体系中,发票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税收征管、税款的确定和征收以及税收执法检查的重要依据,发票和税收相挂钩,是中国税收征管的一大特色,“以票控税”已经成为税务机关开展工作的根本点和普遍共识,发票在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准确纳税

准确纳税是指严格遵从税收法律、法规,确保按时、足额缴纳税款,同时又使企业享受应该享受的政策。

发票的开具时间是企业纳税义务产生时间,发票是企业进行税金核算、纳税申报的依据,取得和开具的发票是否合法合规,直接关系到企业税款的确定,影响纳税申报工作的准确性,正确使用发票能使企业享受到应该享受的政策。

例如:未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办法使用发票,造成当期多交增值税,并且进项税金长期无法抵扣。

有家供电设备安装公司,成立当月,就承接一项154万元设备安装业务,设备由安装公司提供,由于公司刚成立,垫付购买设备的资金不足,于是要委托方预付购货款,委托方要求其开具发票才付款。

该公司开具了110万元增值税专用发票,其中税金159829元,银行收到把款项后,公司按940171元作预收款入账,159829元做“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入账。

因发票开出,纳税义务成立,当月在没有1分钱进项税额的情况下,按159829元缴纳了税款。

该公司财务认为,进项税额终能扣除的。

等定制设备到货已隔4个月,没想到设备到货的当月没有销项,这15.98万元进行税额无法抵扣,只能转入“待抵扣进项税额”账户挂账。

以后几个月由于销售收入较少,累计销项税金小于15.98万元,挂账在“待抵扣进项税额”的进项税额一直没有全部抵扣。

从该案例的直接原因看,业务部门对开票时限不甚了解,开票和纳税之间关系不明白,误认为只要是预收款,就不用纳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顺序、栏目,全部联次一次性如实开具,并加盖发票专用章。

”《发票管理办法细则》第33条规定:“填开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发生经营业务确认营业收入时开具发票。

未发生经营业务一律不准开具发票。

”从政策层面来说,发票仅当发生经营活动时,才会开具,也就是说,发票的开具时间代替了政策层面的纳税义务产生时间。

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当月多缴纳增值税16万元,缴纳税金之后产生的可抵扣的采购设备进项税额15.98万元,一直没有全部抵扣。

对上述案例分析看出,表面上是没有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开具发票应当使用中文”规定而造成的后果,实质上是企业内部的销售、财务、技术等部门,

没有全面认识和把握该项税收优惠政策,因为在该政策解读中对企业基础工作提出要求,企业对执行税收政策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对基础工作缺乏严细的工作作风。

如果企业重视发票填写规定,内部有研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运行机制和活动,那么这73万元利益也就不会白白失去,应该享受的政策就能享受到了。

(二)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

发票不仅是企业进行纳税申报的依据,也是政府、税务部门进行检查的重要依据。

近三年,国家税务总局在税务稽查工作中要求各地做到“查账必查票”、“查案必查票”、“查税必查票”。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在2月1日已经施行,相比旧的《发票管理办法》由财政部颁布,新《发票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颁布,法律地位得到提升。

《发票管理办法》采取“抓住开票方,从源头上控制”的管理方式,加大对开票方的管理和违规处罚力度;同时把作为受票方或买方在交易中应该承担责任升级;将专业人员,尤其是会计的职业判断作为处理发票事项的应知原则,将司法上的过错推定原则和原罪理论引入发票管理,让举证责任倒置,完全推到纳税人一方。

企业各级管理层人员和各部门业务人员都应该对发票重视起来,加强再学习和再认识,避免不必要的`税务风险发生。

现在有很多公司都涉及到一些与集团企业的业务往来,如:合同是与子公司所签订,业务也是由子公司来具体提供,而开发票与收款方却为母公司,再如有些企业可能涉及到一些核算上的问题,付款方可能与发票填开方也不全一致。

这种做法,将会给企业的业务实质的认定带来非常大的风险,子公司真实提供了业务却未开发票亦未申报纳税,母公司未提供业务却开票收了钱。

根据《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条“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

第二十一条“所有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时,应当向收款方取得发票。

取得发票时,不得要求变更品名和金额”;收款方和开票方应该一致,付款方和发票取得方应该一致。

接受第三方发票,无论是接受方还是开发票的第三方都属于违反《发票管理办法》的行为,子公司涉嫌逃税,母公司涉嫌虚开发票。

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除给予行政处罚如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等外,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追究其相应的刑事责任。

四、强化发票管理,防范和控制企业税收风险

企业收取和开具的发票不合规、不合法,必然会产生企业的税务风险,强化企业发票管理,提高发票管理质量,能够防范和控制企业的税收风险,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发票管理工作:

(一)制定企业内部发票管理制度

企业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结合行业特点和经营活动情况制定相应的适合本企业的发票管理制度,对发票的领购、开具、取得和保管等做出具体规定,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加强财务监督和收支管理。

(二)发票取得环节的管理

只有加强发票取得环节的管理,才能有效杜绝不合规发票流入企业,从而避免涉税风险。

企业应通过各种形式向相关业务人员普及发票基本常识,使其掌握合法有效的发票应具备的要素,并养成取得发票、自觉验票的习惯。

企业业务经办人员要对业务的真实性负责,只有真实的业务才能提出相应的报销要求,确定了业务的真实性之后,出纳人员还要加强对发票的形式审查。

第一,要检查各负责人员是否签批到位;第二,要查看发票本身是否有效,是否是正确的版本,辨别票据真伪;第三,要查看相应联次是否齐全,栏目填写是否规范、全面等;第四,要审查业务性质、摘要、金额、付款时间是否与合同保持一致。

然后再经复核人员审核,可以杜绝发生不合规发票、虚虚假的发票等现象。

(三)发票开具环节的管理

企业对外开具发票时,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营业务为前提,不得为他人或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活动情况不符的发票。

开具发票时必须做到按照号码顺序全部联次一次填开,填写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并在发票联加盖发票专用章。

同时,坚持先填开、后盖章和一人填开、一人复核的原则。

五、税务筹划

在“以票控税”、“查税必查票”的税收征管环境下,发票管理是税务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企业管好发票,不仅能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而且还会为企业节税增利。

企业如果符合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是最好的节税方法。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3]154号)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折扣额抵减增值税应税销售额问题通知》(国税函[]56号)也规定: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是指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的“金额”栏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

未在同一张发票“金额”栏注明折扣额,而仅在发票的“备注”栏注明折扣额的,折扣额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

显然,对于折扣销售,纳税人应尽量使得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按折扣后的销售额计征增值税,这样便可达到纳税筹划的目的。

综上所述,一张小小轻轻的发票,反映了财务部门、供销部门、技术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等的税收政策水平;由发票管理衍生出合同管理,具体经营活动方式;所涉及经营活动行为,小到发票开具时间,大到企业经营活动组织方式,甚至要改变企业结构体制才能具备低税率或者减免税等优惠。

企业税务管理现状浅析 篇3

第一,少缴税与多缴税同时存在

不少企业都存在少缴税的情况,主要是对税收政策理和把握不准确。然而更有一些企业为了减轻税收负担,获得税收利益,铤而走险触犯税收法律,造成偷税漏税。其结果是,一经征收部门查出,势必追征偷漏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一定数额的罚款,严重触犯法律的,给与刑事处罚。为了非法获得节税利益,而使企业的声誉受到严重的影响,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掌握税法优惠政策,合法避税,既能创造节税利益,又能维护企业良好声誉,实现企业双赢的目的。

有些企业存在少缴税情况的同时,多缴税的情况也存在于多数企业,尤其是国营企业。有些税种在发现这些问题以前多交的税金,国家是不予退回的,这样企业多交的税金就成了对国家的无私奉献 。举两个印花税的例子,有些企业委托贷款合同的签订比较频繁,涉及到印花税的缴纳问题。但是相关税法规定,委托人是不用贴花的。而这类企业仍按部就班缴纳印花税,造成大量资金流出企业;还有就是关联企业间借款合同是否缴纳印花税的问题,税法规定非金融机构之间借款合同不予贴花。这些都需要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熟练掌握税法政策,才能为企业节约税收,获得节税利益。

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主要有:领导对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税务管理制度缺失;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第二,涉税风险与税收優惠政策运用不足同时存在

部分企业由于对税收信息了解不够,对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新出台的优惠政策不了解,对一些税法公式理解不透,不清楚税法与会计的差异等原因,而导致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税收优惠政策在给企业带来节税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大部分税收优惠政策都有期间规定的,稍有不慎,则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熟练全面掌握税收优惠政策,规避涉税风险。

第三,企业未形成有效的税收筹划联动机制

所谓税收筹划联动机制就是,加强机关和基层之间、税源管理部门和稽查部门之间、各业务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按照流程化管理要求,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协调配合、衔接到位的流程运行模式。对相关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或部门之间职能交叉的,实行扎口管理,部门联动。加强机关对基层的指导和服务,基层增强对机关的理解和配合,实行机关与基层联动。

企业各部门缺乏联动与沟通,对重大事项未进行税收筹划和安排。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税务筹划意识淡薄,尤其是国有企业更是如此。绝大多数企业领导认为税务筹划与安排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没有关系。这样使得国有企业在重大改革和经营决策等问题上往往不考虑税收问题,没有很好地研究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为了完成经营责任制而忽略税务筹划,导致事后工作的被动,这样很容易产生被动局面。

以上三点是当前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现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我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首先,企业领导要更新观念,树立税务筹划意识

由于企业领导对财务知识和税务知识不了解,加上财务人员未能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因此在涉及到企业税务问题时,不能主动积极的应对,而是被动接受,或者通过外界关系解决涉税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法治税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企业领导班子必须更新思想观念。作为领导不仅要做到自身税收政策法规的学习,树立依法纳税、合法节税的理财观,而且要积极关注企业税务筹划,从组织、人员以及经费上为企业开展税务筹划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规范税务筹划基础工作,建立税务筹划内部治理机制

设立完整、规范的会计账目和编制真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既是国家有关《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也是企业依法纳税、满足税务管理部门要求的基本需要,同时又构成了企业税务筹划的微观技术基础。完整、规范的会计资料便于企业对税务筹划进行量化分析,为提高筹划效率提供依据。

再次,培训专门的税务筹划人员,建立一支精干的税务筹划队伍

企业税务管理 篇4

(一) 税务会计师的概念

税务会计师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为依据, 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 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 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进行计算和缴纳;即对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税务统筹管理、税务检查、纳税筹划等一系列涉税工作, 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涉税会计专职岗位和专业会计人才。税务会计师是具有系统的财税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法律知识, 是企业管理涉税事务的直接代表和责任人, 是现代企业财税管理逐渐专业化、职业化的具体体现。

(二) 税务会计师的职责

税务会计师, 应加强企业税务管理, 充分掌握税收法规和政策, 并利用政策资源进行纳税筹划, 在法律所允许的范畴之内, 合理规避稽查风险, 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在企业中, 应承担税务核算、税务管理、纳税筹划和应对税务稽查等重要的工作职责, 主要应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税收法规政策;负责日常税务核算, 纳税申报, 资料整理, 按期缴纳税款;加强对企业税务的管理, 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能力;分析研究相关的税收法规政策, 进行合理纳税筹划, 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纳税成本;处理企业与税务之间相关的突发事件, 合理地应对税务稽查等。

(三)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是核算目的不同。在企业会计核算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 财务会计对企业所有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 目的在于全面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税务会计的目的则是对企业涉税业务的反映和核算, 正确、及时、完整地反映企业纳税情况, 保证企业依法纳税, 使企业的经营行为既符合税法, 又最大限度的减轻税收负担。

二是核算依据不同。财务会计以《会计法》为准绳, 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 依照行业会计制度规定处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而税务会计不但要以税法为准绳, 还要遵循《企业会计准则》要求, 当两者的规定相抵触时, 企业只能以财务会计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以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纳税。

三是核算原则不同。财务会计遵循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 为使报表公允地反映某一会计期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强调收入是否实际发生, 允许企业在一定情况下对收益和费用进行合理的估计。税务会计遵循收付实现制要求, 不强调在主体上以权责发生制为依据来确定企业的收支, 企业只有在实际收到或实际支付时, 才能在年度列报损益或列报费用。

四是服务主体不同。财务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以及与企业外部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服务, 主体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和经营管理者;而税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服务于税务部门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五是核算范围不同。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企业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事项, 既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又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资金运转情况, 其核算范围包括资金的投入、循环、周转、退出等过程;而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因纳税而引起的税款的形成、计量、缴纳、补退等经济活动的资金运转情况, 其核算范围包括经营收入、成本 (费用) 与资产计价、收益分配、财产与特定行为目的, 纳税申报与税款缴纳, 税收减免和纳税筹划等与纳税有关的经济活动。

税务会计师是企业的税务管理岗位, 是从传统会计岗位中分离出来的, 以相对独立的身份, 参与企业核算、监督、管理、预测和决策。从而达到节约纳税成本, 降低纳税风险, 降低企业税负, 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 实现利润最大化、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税务会计师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企业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轻税务管理的局面。更能有效地避免企业在客观条件下造成多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管理失误。为企业达到科学、精细、规范管理的目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税务会计师在纳税筹划中的作用

纳税筹划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运用国家的税收政策和有关法律规定,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 使企业减轻纳税负担, 尽可能取得“节税”的税收收益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纳税筹划的内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方面, 力求做到有效运用纳税筹划, 这就要求税务会计师不仅要了解税收法规, 熟悉《会计法》、《公司法》等有关法律规定, 还要有正确把握税法、政策动向的能力, 以及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只有这样, 才能在纳税筹划活动中为企业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例如:xx集团公司属于一般纳税人, 主营粮食的收购、加工、销售、储存等, 其主要原料为小麦, 在粮食原料紧张的情况下, 采购部为了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小麦, 经考察, 决定从当地几家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直接购进, 但由于合作社既无增值税专用发票也没有普通发票, 只有一般收据。这样, 购进小麦时, 其进项税就无法抵扣。经过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八条第三款“购进农产品, 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 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的规定计算进项税额。因此, 利用这一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在购进小麦时, 只要取得普通发票就可以以购进额的13%抵扣进项税额。在明确筹划方向后, 面粉公司通过与专业合作社的协商沟通, 达成协议:该公司与专业合作社签订长期收购协议, 同时该合作社到当地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 取得普通发票。这样, 面粉公司就取得了进项税额的抵扣, 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根据有关税法规定, 专业合作社可以享受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免税优惠政策, 这样既没有增加专业合作社的税负, 又扩大了其销售。

长期以来, 大多数人认为纳税筹划就是逃税、避税、漏税、骗税, 对其没有一个正确、全面、系统的认识, 误解了纳税筹划的真正作用。其实纳税筹划的重要前提就是合法筹划, 即纳税筹划所提供的纳税方案, 必须与税法立法精神相一致。

又例如:xx集团公司拥有全资子、分公司6个, 都属于面粉加工企业, 在融资方面是由总公司统一向金融机构贷款, 然后转贷给各下属子、分公司。考虑到融资费用, 收取利息时在金融机构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利率的基础上加收20%。2013年向银行融资3亿元, 支付利息1 800万元, 向各子、分公司收取利息2 160万元。面对这一情况, 在签订转贷合同时, 该公司财务人员提出两种方案进行选择。

方案一:在转贷合同中约定, 总公司按照银行利率上浮20%收取利息2 160万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金融机构统借统还业务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 (财税字[2000]第7号) 规定, 对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等单位 (以下简称统借方) 向金融机构借款后, 将所借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 (包括独立核算单位和非独立核算单位) , 并按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属单位收取用于归还金融机构的利息不征收营业税。如按高于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属单位收取利息, 将视为具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性质, 应对其向下属单位收取的利息全额征收营业税。因总公司收取的利息高于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利率, 故应按收取的全额利息征收营业税, 应纳营业税=2 160×5%=108 (万元) ,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08× (5%+3%) =8.64 (万元) 。总公司收取的利息超过金融机构法定利息, 因此对其应征收企业所得税, 应纳企业所得税= (2 160-1 800-108-8.64) ×2 5%=6 0.8 4 (万元) , 该总公司纳税总额=108+8.64+60.84=177.48 (万元) 。

方案二:在转贷合同中约定, 总公司按照金融机构同期同类银行贷款的利率收取利息1 800万元, 同时再向各子、分公司收取融资服务费360万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母子公司间提供服务支付费用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8]86号) 规定, 各子、分公司支付的服务费可以在税前扣除。由于总公司是按照金融机构的利率向子、分公司收取的利息, 总公司不缴纳营业税, 只缴纳收取的服务费部分的营业税, 应纳营业税=360×5%=18 (万元) ,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8× (5%+3%) =1.44 (万元) , 应纳企业所得税= (360-18-1.44) ×2 5%=8 5.1 4 (万元) , 该总公司纳税总额=18+1.44+85.14=104.58 (万元) 。两个方案比较, 如果该总公司采用第二种方案可节税72.90万元 (177.48-104.58) 。

综上, 税务会计师通过正确掌握和理解各项税收法规, 提出涉税处理方案, 进行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 不仅有利于企业节约成本, 提高效益, 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不断增强企业的纳税意识, 使企业的纳税行为逐渐趋于合理化、正规化, 而且对国家而言, 可以促进弥补法律漏洞, 增加财政收入, 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实施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行为。

三、做好企业税务管理, 应对税务稽查

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在遵守国家税法, 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 企业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政策, 采用税务计划、决策、控制、组织实施等方法而使其税收成本最小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它是一种合理、合法的避税行为, 不是违法的偷税, 是国家政策允许的。通过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 笔者认为在企业税务管理中应遵循合法性、事前性、全过程管理、全员参与、成本效益及整体性等原则。税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要以整个企业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因而这就要求在合法的前提下, 在经济业务活动之前确定企业整体效益最佳的纳税筹划方案, 并全过程进行监控管理。因经济业务的开展是企业全员参与的活动, 这就要求企业全员从上至下参与到事前制定的纳税筹划管理中, 从而降低企业税收成本。企业税务管理也是一种依法自律的管理, 要做好税务风险的控制, 就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设立企业税收管理部门, 落实职责与权限, 负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维护合法权益;税务登记、税务核算、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税务报告及档案管理;申报企业财产损失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参与企业税务审计及检查;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合理有效的纳税筹划, 降低税收成本, 建立企业的税控体系等。

通过企业税务管理, 有利于降低税收成本, 减轻企业税负, 提高效益;有利于优化资源, 提高获利能力;有利于促进财务基础建设,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有利于增强纳税意识, 提高防范风险能力;有利于增强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依法维护企业自身的权益, 保障健康良性发展。

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及税法规定的其他义务等情况进行检查和处理工作的行政执法行为。为更好地发挥税收征管的职能作用, 税务部门改变以往“保姆式”的征管模式, 实行自主申报, 随机选案稽查, 以查代管的征管模式, 并加大了税务稽查力度。那么, 企业应该如何来应对税务稽查, 降低税务稽查风险呢?

首先, 做好企业的自查工作。包括自查企业对国家税收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 遵守财会制度、财经纪律的情况, 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 以及从经济合同的审核, 收入、成本费用的列支, 发票的管理和使用, 票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检查三证是否统一 (即法律凭证、会计凭证、税务凭证是否统一) , 财务流程的规范程度, 税款的缴纳情况等各方面进行自查。对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方案, 及时纠正, 避免在被稽查出问题时措手不及, 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 企业的应对人员要弄清楚税务稽查要检查哪些方面的内容, 及早拿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并要保持头脑清晰、冷静, 要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态度要和蔼谦虚。

再次, 做出应对策略, 对税务稽查中提出的有关问题, 要及时根据行业或企业特点, 找出相应的税收法规作为依据, 做出合理应对, 尽量将检查出的问题就地解决。对稽查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及时总结, 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次出现, 并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最后, 要懂得平时与稽查人员沟通, 在稽查的过程中要全程陪同, 全力配合, 虚心学习, 总结经验教训。企业日常也要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 更多地了解企业税务风险的来源, 掌握企业税务内控体系。

参考文献

[1]肖太寿, 李晔.砍掉企业税收成本3把刀76案例精解.经济科学出版社.

[2]肖太寿.纳税筹划.经济科学出版社.

[3]汤贡亮, 王君彩.企业税务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4]张美中.税务稽查与企业纳税风险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

[5]王艳华.浅谈税务会计师在企业税务工作中的作用及意义.财经界 (学术版) .

[6]胡子昂.如何提高企业税收筹划的有效性.商业时代.

企业税务管理分析论文 篇5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是获得盈利,怎样分析企业税务管理?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进行科学的税务管理,通过增强自身的税务管理水平实现财税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以及税务风险与税收成本的降低。我国依法纳税的观念虽已深入人心,但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如何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体系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分析了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了构建健全的税务管理体系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税务管理;体系

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篇6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我国企业也更加注重对风险的管理,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日趋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企业必须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自身控制能力,税务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必须对此有足够的认识。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是亚洲存在最大税务挑战的国家,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有鉴于此,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战略规划将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任何企业都存在涉税行为,自然也都存在涉税风险,涉税风险是世界各国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通常,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对税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理解不到位,未能正确履行纳税义务而受到查处;一是企业滥用税收筹划,盲目“节税”放大了税务风险而受到制裁。企业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一切行为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其经济利益,企业的纳税行为也是如此,在纳税活动上主要表现为少缴税、缓缴税以及不交税,以满足其经济利益,这些行为在不同程度上为企业埋下了风险隐患。税务风险具有客观性特点,只要企业存在一天,就不可避免地要纳税,企业必然要面临一些税务问题和税务风险,如果对涉税行为处理不当,企业的经济利益就可能受损。

按照企业涉税环节,税务风险可以归纳为六个类别:在企业内部引发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制定上;对涉税政策理解有误造成的税务风险,如优惠税率的使用等;财务处理方式上引发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收入、成本、费用以及特殊项目的确认上;关联交易引发的税务风险,如内部融资等;发票管理和税务处理引发的税务风险,如增值税发票的保管、营业税的处理等;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引发的税务风险,如纳税申报单额及时性,税款缴纳的及时等。

(二)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信息的不对称是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主观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企业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纳税意识比较淡薄;其二,企业税务机构设置不合理,甚至并未设立风险管理机构;其三,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管控制度不健全;其四,企业税务人员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到位,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客观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我国现行税制存在漏洞,税收法律制度有待健全;其二,税收行政执法存在风险,税务执法工作有待规范;其三,税收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的特征,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总是客观存在。鉴于客观原因一时难以消除,也是企业无法左右的,所以要从主观原因入手,加强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尽量将税务风险降到最低。

(三)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紧迫性分析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企业税务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税务风险不但会使企业受到法律制裁,直接影响其经济利益,还会引发一系列的不利后果。首先,税务问题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税务风险往往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相关决策;其次,我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施行后,税务风险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用评级,进而使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商业信誉受损,这对企业的长远利益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再次,税务风险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税收处罚成本,这回影响到企业的资金运行。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普遍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国内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还不成熟,税务风险管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在这种情况下,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就显得十分紧迫。

二、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途径

(一)把握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企业的风险来自多个方面,对企业经营和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的一般并不是某一方面的风险,而是一系列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从企业的整体角度来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阶段,企业要想有效化解各种税务问题,防范各种税务风险,就应把握好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主要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策略、信息沟通、问题监察等八个部分组成,税务风险管理应以此为理论基础,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实现科学、有效且全面的风险管理。

(二)重视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政策依据

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就企业税务风险问题下发了具体的指导性文件——《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明确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指出了企业应重点识别的税务风险因素,提出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应对策略,其具体内容为企业税务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企业应参照《指引》的具体内容,结合自身的经营现状,制定合理、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办法,构建科学、全面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以控制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当然,在政策层面上,《指引》中的内容还有待完善,如内容抽象、范围窄、约束性较弱等。

(三)遵循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特殊原则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其特殊的原则。企业要按照税法规定,及时申报、准确申报、按时缴纳相关税务,履行其纳税义务,这就是纳税遵从原则,这也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首要原则。此外,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还应遵循的特殊原则有成本效益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目标导向原则、有效性原则等,这些原则可以为企业化解税务问题、防范税务风险提供必要的指导,促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四)积极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框架

企业应从税务风险管理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体系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积极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框架。实施框架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预防模块、风险识别与评估、事后支持与改进四部分构成。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有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目标设定以此为基础,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搭建实施框架,并将管理流程细化为事先、事中、事后三大模块;事先模块就是预防模块,设计预防模块要对企业的内外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以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内控制度和组织结构;事中模块就是风险识别与评估,通常会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事后支持与改进模块的重点是企业基础信息系统的构建,以保障整个体系的有效运行。

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应把握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重视相关的政策依据,遵循纳税遵从等原则,以及积极构建具体的实施框架,构建一套科学且全面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保障自身的纳税权益,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茜.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 邓茜.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基于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2012.

[3] 陳天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管理世界,2013,11(6):176-177.

浅析企业税务会计及税务风险管理 篇7

近些年总体来说, 我国的企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可以用惊人的发展速度来形容, 但是在快速发展的业绩背后, 企业的自身的管理却没有跟上, 出现了高业绩和低管理的不协调发展, 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 他们更多的只重视企业的承接项目和工程质量, 对自身的管理有些松懈, 特别是内税务风险的管理更是显得极为松弛。税务问题不出问题则没有任何的影响, 如果一旦出现问题, 企业就会出大问题, 严重者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我国很多的企业对税务风险的管理重视不足, 在人才的管理上不规范不专业, 缺乏专业人才的打理, 另外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上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 很多的企业不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与此同时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环境也比较的脆弱, 这些都导致我国的企业在内部财务的管控上呈现出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 市场更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把自身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承接的项目和开发的项目产品上, 但是针对企业的内部管理, 特别是税务风险管理来说都没有给予重视, 这就导致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也造就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环境呈现出极为脆弱的特性。企业的工作重视仍是工程项目, 而对于所谓的办公室工作的重视不足, 他们的工作以来各种报表和书面材料, 对于工程项目的各类报表材料他们是可以一目了然的, 但是对税务报表和税务公示却无法了解的细致, 对其存在的真伪性也很难辨别, 只要数据过得去, 他们是不会深究的, 也不会把税务报表中的数据一一去核实, 这就造成企业的税务管理呈现出敷衍行和形式化的特点, 其中就会容易滋生各种违规操作, 以假乱真, 以次充好的情况, 给企业的发展埋下安全隐患。对于企业来说, 其工作的内容较多, 程序较为复杂, 牵扯到的人员也较多, 如果在管理中没有响应的规范和制度的话是很难将工程项目做好的。

二、提升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针对上述笔者分析的问题, 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确实需要改进, 税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有机内容和组成部分, 作为企业领导者和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应该重新认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转变工作思想, 首先给予税务风险管理应有的重视, 把日常税务管理工作当成企业发展的大事来抓;其次就是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制定可行性的规章制度, 让制度来管人管事, 提升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最后要抓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人才建设, 从人员的招录、培训到日常工作, 都要做好督促和规范, 提升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优化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环境。

(一) 创新工作思路, 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企业的工作是非常复杂的, 主要的内容是项目的承接和作业, 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要想企业获得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一般来说, 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税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应该重视起来, 财务是企业运转的物质基础, 没有良好的税务管理作为支撑企业是不会健康发展起来的。对于企业来说, 面对着新形势的变化, 一定要拓展工作思路, 重视税务管理工作, 把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纳入到企业日常的管理议程中。另外, 在人才的选拔和录用上, 要做到专业化和科学化, 以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和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 重视制度机制建设, 实现规范化的税务管理

企业的税务管理存在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规章制度建设不齐全, 甚至有的部分企业都没有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 这样在税务管理的时候就不能做到有章可循没就会出问题, 有风险。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奠基石, 是一切工作的原则性要求和规范化要求, 没有健全的制度, 企业的税务管理是非常困难的。为了优化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 首先要重视税务管理的制度建设, 设立专业的税务管理部门, 同时依据工作内容细化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统一负责企业的税务资金, 实施税务稽核等制度, 确保税务的安全管理。

(三) 发展企业税务管理人才, 提升税务管理的有效性

对于企业来说, 强化税务风险管理首先就需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招录和聘用拥有专业税务风险管理能力的人才, 并对他们的工作内容实施监督和检查, 把税务管理工作纳入企业考核和员工绩效考核, 让财务部门感觉到自身存在的压力, 与此同时要强化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让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依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 创新工作思路, 提升税务风险管理能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制度的改革, 我国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 企业的发展空间和领域也越来越宽阔。但是, 在我们看到企业发展良好态势的情况下, 也要看到目前我国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比如内控管理和税务风险管理问题, 其中税务风险管理问题较为突出, 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问题, 就很难优化企业管理,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中, 笔者首先探究了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其次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究了一些优化税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希望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企业税务会计,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方法

参考文献

[1]盖地, 张晓.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风险识别与防控[J].财务与会计, 2012 (16) .

浅谈企业税务管理 篇8

企业税务管理是指企业采用税务计划、决策、控制、组织实施等方法而使其税收成本最小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企业管理层一般认为税务管理属于政府职能, 事实却是企业更需要税务管理。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税务部门稽查发现, 除少数企业是故意偷逃税外, 很多企业是因为对税收法律、法规理解不透彻, 了解不全面导致未能全面履行纳税义务。这样企业除了要缴纳查补的税款和加收滞纳金外, 还要被处以0.5倍以上的罚款, 企业税负成本也因此而增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同样存在税务管理的必要!

既然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计划、决策、都会对企业税负产生影响, 那么企业要想降低税负成本, 就应当在生产经营决策过程中处处注意与税负有关的各种问题, 即在税负成本产生之前就作出良好的管理和控制, 而不是等到税负成本产生之后再去“想办法”或“做手脚”。也就是说, 科学节税是一个深层次的税务管理问题。企业的税务人员要深刻理解现行税收法律、法规, 在符合或不违反的前提下, 进行税务筹划。税务筹划就是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根据纳税人自身的特点, 规划企业的纳税活动, 既要依法纳税, 又要充分享受优惠政策, 以达到减轻税负或推迟纳税目的的一项会计工作, 是企业整体财务筹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 企业税负既然是企业生产经营重要意义。

成本, 那么凡成本都有管理和控制的必要。税负成本跟企业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管理费用支出等一样, 有合理性和浪费性支出之分。这就要求企业税务人员最大限度地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合法避税技术, 避免那些因违规受罚而承担的或是由于自身不懂税务而稀里糊涂“自觉”加重的额外税负, 进而降低企业税负成本。另外, 企业要缴纳“税”多种多样, 各种规定也纷繁复杂且经常变动, 而税法的罚则又非常严厉, 稍有不慎, 就可能招致高额罚款从而大幅加重税负。所以, 从成本控制的对象看, 税负成本更需要管理和控制。

最后, 对企业而言, 税负成本和其他成本一样, 不能用最终降低企业竞争力的方法来降低。就像企业不应当通过偷工减料的方式来节省成本一样, 我们不应当一提到降低企业税负, 马上就联想到偷税漏税。企业可以选择在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地区投资;可以创造条件使之符合享受减免税政策优惠的条件;可以通过科学的节税筹划来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纳税方案;可以加强自身的税务管理减少或避免因违反税务法规而导致的税收处罚等额外税负。可见, 企业税负成本能否在合法的前提下有效降低, 取决于企业税务管理的水平!

总之,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 税收与企业经营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企业作为纳税人, 既要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又要充分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 这就要求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加强节税意识、在企业涉税业务处理过程中加强税务管理和监控。这样企业才能够达到有效减轻税负的目的, 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

结束语:随着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 企业对税务管理问题会越来越重视, 这也是企业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客观现实性需要。税务管理对强化企业法律意识, 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 减轻企业税负成本, 提高企业整体经营

参考文献

[1]王家贵.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工商管理本土化系列教材[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谈税务师对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篇9

一、税务师的职业定位与业务水平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务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 【人社部发 (2015) 90 号 】, 税务师应具备财会、税收专业理论与方法, 能独立解决涉税服务业务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是面向社会提供涉税专业服务的专业人员, 税务师应具备较高的财务与会计知识和涉税服务相关法律知识。 由于税务师在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与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和相关法务部门人员相互协作、密切配合, 要求税务师的职业定位不仅税收专业技能应用, 更是社会 (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及个人) 的税收治理参与者、税法实施监督者和税收法治推动者。

二、企业税务管理中的税务政策需求

(一) 企业内部需求

相对于中小型企业, 大型企业一般采取多元化发展, 业务范围涉及多个不同行业。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号召, 实施“走出去”战略, 跨国大型企业数量逐步增加, 管理组织机构与管理模式不再单一, 分工越来越专业化, 为适应国家职能机关的管理需要, 大型企业都有单独的税务管理组织如税收管理部, 税收管理部与企业的财务部门、法务部门紧密联系、密切协作是企业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 企业的设立、改制、重组、上市、资本运作业务均涉及复杂的管理知识和许多政府部门的政策, 业务繁杂且耗时较长, 各个部门的政策环环相扣, 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既成损失。 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如果在上述业务的决策阶段及时收集并熟练运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对接, 就会为企业合理规避税收法律风险保驾护航。

伴随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转变, 大型企业日常税务管理难度也在增大, 各种税收核算的前期规划也要适应政策的需要, 如“营改增”政策的前期业务流程规划, 企业从事符合节能节水、环境保护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条件的准备工作、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应具备的前提条件等方面, 都需要企业的税务管理部与其他部门之间进行协调, 为达到政策要求的条件, 还要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方式或业务流程。

不同行业的企业对税务管理侧重各有不同, 譬如钢铁行业, 受近几年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 环境保护、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运用较频繁, 但对房地产行业来说, “营改增” 政策及土地增值税清算的政策则更重要。 近年来, 大型企业的税收管理部门的很多管理人员积极学习税务师的各项知识并通过考试取得国家认证的职业资格, 证明企业对税务师的知识需求日益迫切, 也是企业为了规避税收法律风险, 依法经营的需要。

(二) 企业外部需求

国家各级税务机关承担着依法组织财政收入、调控经济的职能, 各级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依法监管的同时, 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 新业务、新问题, 难免出现法律规定空白或税务机关与企业对相关法律理解不一致的情况, 客观上还存在管理机关与被管理者地位不对等的现状, 税务师作为涉税专业服务的评价人员, 运用税务相关法律有理有据地进行专业判断, 维护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落实纳税人的税收监督权、陈述与申辩权、税收法律救济权等项权利, 通过促进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互动发现切合实际的商业和经营现状, 征收最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税款, 这一工作的正确处理, 是税务师赢得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信赖的前提, 是税务师社会价值、社会地位的直接体现。

三、发挥税务师更重要作用的对策思考

截至2014 年底, 全国税务师从业人员105800人, 比上年增加3.9%, 其中具有税务师职业资格的人员为40776 人, 比上年增加5.62%, 具有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律师专业服务资格的从业人员8133 人, 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69% , 从上述数据看到, 税务师人员总量尚不足, 且增长较缓慢, 这与近两年国家简政放权改革和宏观经济不景气有关, 也与税务师工作机构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有关。

1.加快立法, 确立和提高税务师的法律地位

在国外, 一般都有比较健全的涉税服务法律法规, 为完善管理, 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尽早出台具有普遍指导性的行业法律, 明确税务师及其工作机构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为促进行业的制度化发展打好基础。

2.健全政府部门采购机制

涉税服务的市场化进程与税务机关的依法行政具有密切关系, 税务部门依法购买涉税专业服务, 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涉税服务的市场化发展,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完善税收司法救助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

税务师及其工作机构是司法救助制度的主体, 法律援助制度亦需健全和完善。 完善税务师权利保障机制和违法惩戒制度为发挥税务师维护相对人合法权益起到重要作用。

4.加强税务师自身修养, 提升业务水平

随着国家法律政策的逐步健全, 全面依法治国在各个领域全面展开, 为了更加主动灵活地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高层次复合型税务师、营销型税务师将大幅增加, 税务师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机制将更顺畅, 税务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将会空前提高, 大批具有注册会计师、法律职业资格的其他人员也会积极加入到税务师这一崇高的职业当中, 税务师的社会贡献度也将会大幅提高。

略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篇10

近来发生的Google公司的“税务门”事件,娃哈哈与达能纠纷导致的偷税举报事件,国美、苏宁涉嫌隐瞒销售收入、偷逃税款事件等诸多事实,让人们逐渐意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性。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作为企业整个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很容易被企业忽视,因此也成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本文将从税务风险的识别入手,探讨企业评估、防范与控制税务风险的基本思路。

一、税务风险的识别

有效控制税务风险的第一步就是要识别风险。企业的税务风险从形成来源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企业外部环境因素所导致的风险,如税务环境、会计政策变化等因素引发的风险;另一种是由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层的态度、有关财务人员的素质、管理体制等企业内部因素引发的风险。具体来讲,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判断是否存在税务风险。

1. 交易转让风险。

这类风险是企业进行具体交易转让时,其交易过程中与之俱来的风险。无论何种交易转让,相关税法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必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复杂的交易转让。不平常的交易转让更使不确定性加剧,风险也就更高。如企业重组、并购或某部分的出售等都会给企业带来相对比较高的税务风险。一般来说,因税务目的而策划的交易转让,其税务风险最高。

2. 操作运行风险。

此类风险是指企业在日常运行中应用税务法律、法规以及各项决定时所潜在的风险。企业不同的操作运行方式会产生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税务风险,譬如企业与第三者之间的商品买卖交易和跨国关联企业商品买卖交易所产生的税务风险不同,跨国关联企业间商品买卖交易的税务风险较大(主要是转移定价方面的风险)。

3. 税务合规申报风险。

此类风险主要是指准备纳税资料、完成和审核企业税项和税款、以及申报过程等所产生的风险。税务合规申报风险潜伏于纳税申报材料的准备、完成、审核的过程和程序之中,包括企业与政府税务机关达成的协议和条款的应用。比如企业会计系统和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从会计和财务系统提出相关税务信息的程序,确认税务申报符合最新的税法和法规,在准备、完成和审核过程中使用合适而高效的新科技方法等。

4. 财务会计风险。

企业面临的财务会计环境的变化,如财务规则、会计系统、会计政策等的更改,如不能恰当处理很容易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税收成本。尤其是对一些跨境经营的大公司而言,其财务、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更大,相应的税务风险也更大。

5. 企业声誉风险。

当企业的行为和决策众所周知时(比如上市公司),会带来比税收损失更为广泛的公共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会直接牵涉到企业诚信纳税的形象,还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筹资、投资及日常运营。

税务合规申报风险与企业声誉风险有一定的关联,政府税务机关是否认为企业的税收策划过于冒进,企业税务申报是否抵免过多或滥用税收优惠等都会影响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看法,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稽查和大规模的税务调整无疑会给企业的公共声誉造成一定的损害。

二、税务风险的评估

识别税务风险后就要对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发生的概率大小来量化风险带来的潜在税务影响,尤其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事项,只有当风险量化以后才能决定何种或哪些风险需要着重应对。

假如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为高、中和低三个等级,其中发生的概率大于或等于70%的,定义为高风险;小于或等于30%的,足义为低风险;介于二者之间的,定义为中度风险。再分析各种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将影响程度也分为高、中、低三级。然后,将各种风险出现的概率及其影响程度列表。最后,根据列表将风险排序,从而制成企业的税务风险评估表。

三、税务风险的防范

最好的风险管理还是在风险出现之前就已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完善的税务风险防范机制,笔者认为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层重视税务风险管理。

如果一个公司的管理层忽略税务风险管理或者认为只要合法经营便不存在税务风险,那么该公司便丧失了税务风险控制的管理基础。因此,管理层的支持是公司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根本条件。

2. 建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和岗位。

企业可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设立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并明确岗位的具体职责和权限。

3. 建立定期的稽核和报告制度。

只有定期稽核税务和财务,企业方可提前发现面临的税务问题,从而将税务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稽核的内容一般应包括:稽核销售、收款的业务流程;稽核采购、付款的业务流程;稽核相关单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利用程度;特殊税种(如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等)的稽核。

4. 关联企业间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定期沟通。

企业内外的交流和沟通是税务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与企业高层及企业外有关方面的交流可以避免意料之外的负面影响。

上一篇:尿路上皮下一篇: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