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教学

2024-09-01

中医临床教学(精选十篇)

中医临床教学 篇1

1 临床实践教学的改进方法

1.1 各教学医院不断探索并改进临床实践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各教学医院对学生临床实践教学培养工作都比较重视,找到教学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建立临床实践教学工作新手段,找到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手段,不断提高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对于教学医院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河北医科大学唐山临床医学院就临床实践教学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1],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岗前培训、院内专题讲座、教学竞赛、监督考核活动等,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采用头脑风暴法[2],以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让所有与会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交换想法,以此激发创意和灵感,产生脑海的创造性“风暴”,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依托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实践教学基地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3],取得了明显效果。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4]通过规范岗前培训、加强实习前演练、强化实战训练、加强考核工作、规范目标管理和完善管理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沟通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等,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5]加强实验室教具配备,增加人体发光模型、脉象模型及舌苔模型等,改善其实用性。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探索出“三段式”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借助医院“名医、名师、名术、名药”[6]等有利资源,通过“学经典、跟名师、多临床”等手段来培养学生中医临证思维。山东中医药大学借助中医思维训练室[7],采取案例式场景式启发式教学,结合临床典型案例,训练提高学生中医临证思维能力。

1.2 我院开展并施行新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

1.2.1 既往临床实践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针对我院中医内科学专业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方式除了临床教师指导临床工作、床旁教学外,教学活动主要有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临床小讲课及专题讲座等形式,这些教学方式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必不可少。但我院是综合性医院,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临床小讲课及专题讲座常常中西各半,尚不能满足研究生对中医经典理论在临床应用的要求。以上几种教学方式均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主体易忽视研究生中医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的培养,不能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不利于研究生中医思辨能力的强化。中医内科研究生培养更应坚持中医特色,严格按中医四诊八纲、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来审查和评价中医临床疗效,故临床教学应重在培养研究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因此,教学方式急需创新,故应将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使之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病情,养成科学的中医临床思维习惯。

1.2.2 新的临床实践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开展

2011年至今,我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课堂教学中实行并推广了案例教学法[8],进行了以学生为主的有准备的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了“师生共同进步”。近2年中内教研室又在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中试行案例教学法,中医临床案例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活动不同之处在于,一则坚持中医特色,收集的案例必须是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并且疗效显著,案例收集内容可包括辅助检查,剔除西医鉴别分析,避免学生受西医观点主导;一则采用以研究生讲授为主,导师及院内专家指导、点评的方式。

该方案的实施很快受到师生推崇,中医临床案例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参与型教学活动。古人云“读书不如读案”,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阅读相关名家医案,详细记录名家辨证思路与临床体会,自主学习经典语录;研究生轮训期间收集中医临床经典案例,可以是住院或门诊,完善四诊信息,舌象可拍照记录,按时随访,关注病情变化,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制作幻灯、教案、讲稿,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可拍照记录);研究生讲授采集的中医临床案例,突出重点、疑点和难点,可互动、提问并解答,引发师生共同讨论;指导老师针对中医案例进行点评,包括四诊采集方式、辨证思路、诊断治疗是否得当、体会是否抓住重点、幻灯制作形式、学生表达等等。研究生“读案”“写案”“讲案”三阶段贯穿中医临床案例始终,较临床小讲课、教学查房这些以教师主讲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研究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将所学到的中医理论运用到临床实际中,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案例写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使之成为中医药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2 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在我院中医内科学专业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教学中,通过特殊或者典型的中医临床案例,能够对研究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其更好地掌握中医相关理论知识,更好地进行病例症状表现的分析,提出理法方药,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病情以及判断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非常重要。中医案例分析是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其特点明显,主要包含了典型性、知识性以及趣味性,能够很好地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工作素质,其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锻炼。针对中医内科学专业研究生的特点,进行中医思维能力培训,让其学会诊治疾病的临床思维方法,中医临床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姝侠,孟亦贫,彭雪寒,等.对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的探讨[J].现代医院,2013,13(2):115-116.

[2]刘倩,王毅,朱春艳.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初探“头脑风暴法”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11(2):37-39.

[3]梅红,谢建平,杨德本,等.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医学生实践能力[J].继续医学教育,2016,26(9):28-30.

[4]史良会,徐艳,袁媛,等.构建以学生能力为中心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0,18(4):65-66.

[5]郑慧宁.综合性医学院校中医的临床实践教学研究[J].医药教育,2012,2(10):177-178.

[6]张兰,张宁苏,黄丽霞,等.构建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2):231-232.

[7]朱晓林.中医专业实习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2):99-100.

中医妇科临床实习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篇2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临床能力在医学知识与能力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临床实习是培养临床能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是医学生通过临床实践活动将他们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化为独立处理病人和预防疾病能力的关键.

作 者:陈欣 凌霞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长春,130021 刊 名:光明中医 英文刊名:GUANGMING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 24(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中医妇产科学   中医教育学   临床实习 

中医临床教学 篇3

【关键词】教学模式;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070-01

临床教学是临床能力培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至关重要的一部,如何把课堂上的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尤其是把中医的望闻问切能力体现在临床实践中,是我们目前中医临床教学培训中需要密切关注的。

1背景

目前国内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向国际接轨,而目前医疗体制的完善跟不上医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尤其近几年来医患矛盾层出不穷,在这一背景下,目前国内临床教学实践也面临诸多困难。目前的医患关系紧张,患者的文化层次与医疗需求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强,很多患者不愿意给实习生操作的机会;再者目前的医疗法律法规极大限制了医学生临床实践机会,同时教学资源毕竟有限,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了临床教学实践的质量。

2PBL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不足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机密结合临床实践,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其教学单位一般由8-10名学生和1名导师组成,以具体案例具体问题展开讨论。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是充当导演角色,而学生是演员。教师起到的作用是主持、引导、点评的作用,而学生才是嘉宾和主角。通过场景模拟,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1]。

PBL是一种较为开放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课程内容的精髓,还需要兼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同时,PBL教学的成功开展,同样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上课前要准备大量资料,根据问题查阅国内外文献,课程中也需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通过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挖掘出问题的最佳结论。但是单纯PBL教学方式在相当一部分临床学生中较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从教师方面分析,目前大多有经验的临床教师缺乏对目前主流教学模式的认知,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而能赶上潮流的年轻带教医师又缺乏一定的临床经验。从学生方面分析,PBL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如果缺乏主观能动性和一定的知识基础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3TBL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不足

TBL是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是将一个大班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成一个团队,以团队为基础进行课前预习和预习测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团队练习与讨论,以促进学生利用团队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把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者的一种教学方法。TBL教学思路的基本理念是:教师课前设计教学课程、设计评分方案,学生分组并形成团队,学生自学、课堂测验,团队讨论、跨团队讨论、各团队回应(组内、组间、各组同时),教师点评、精讲,组内、间互评。其考核是通过每次课堂表现、随堂测试成绩、团队内个人表现而进行综合性的形成性评价[2]。

这种教学模式优点是形式多种多样,既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体现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有经验的师资团队仍较为匮乏,完善的课程很难去有效安排师资力量,而且课时有限,教师课上所能传授知识点较少,学生在课堂上虽能积极发言,但很难形成对问题深入理解,难以真正将课堂上的知识点铭记于心;同时TBL课程无法做到对知识点系统化教授,而中医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培训,所以无法作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模式。

4联合教学模式在中医临床培训的尝试

根据前期中医模块培训学生反馈及考核效果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内科常见病症的中医临床思辨能力较为欠缺,欠缺一定的临床诊治能力,同时对于常规体检、中医查体操作的手势不标准,缺乏对阳性意义体征的认识。既往中医经典模块培训采取讲座形式,共6次课,6个病症,每次课2小时左右,讲课老师都是我院的知名中医骨干力量,普遍具有专家或特需门诊经历,具备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每位老师讲课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讲课内容丰富多彩,较为贴近临床。这种传统教学方式虽然也能让学生学到相关知识,但是这种形式仅仅是作为一种“点的深入”,而没办法做到“面的覆盖”;更多学生直接接触大师级别的讲座无法做到深刻理解。

针对如上情况,我们对于我院临床医学院07七年制、09五年制的学生的中医临床培训模块进行了改革,采用PBL、TBL等联合教学模式:两次PBL课程(咳嗽、水肿)、两次TBL课程(胸痹、血证)、两次讲座。学生控制在20人左右,TBL课程一般将学生分为4组,配备1名高级职称指导老师,设计形式如下:提前1周布置好研究案例;问题准备(包括正反辩论题:如胸痹痹的病理因素中痰重要还是瘀重要,查找相关经典文献支持说明);学生演讲(包括学生制作PPT,主要目的大致理清胸痹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辩论;教师总结(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复习;胸痹的临床研究等)。PBL课程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配备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设计形式如下:临床教学案例准备;谈论题准备;案例问诊-诊断-治疗启发式进程;教师总结(学生表现评价以及临床案例的分析)。两次讲座设计如下:1次以学生自主演讲为主(提前1周布置演讲题目,学生自由组队,查阅文献资料、搜集临床案例,制作PPT);1次演讲主要邀请我院优秀中医人才培训对象进行个人临床经验的分享。

5结果与展望

通过1年时间中医临床模块培训实践,经历了4轮不同学生的联合教学模式培训形式,针对于学生的出科考成绩与中医思辨成绩与其他培训模块进行同期对照,发现中医临床模块培训学生在出科考成绩上与其他模块并无明显差异性,但在学生的中医思辨考试成绩中能够体现出优势,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一定程度提高。

通过6次不同形式的课程,学生改变了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通过问题引导,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其次,小班小组化的教学形式,加强了同学之间的联系,通过课堂上的辩论,促使学生们加强小组之间的团结协作,培养了集体荣誉感。第三,联合的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枯燥的教学形式,目前多数学生还是有极强的个人表现欲望,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表达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制作课件能力等等),因為每堂课上不同特点学生的思想碰撞往往能擦出绚丽的火花,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3个月的课程结束后通过课堂测试、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的形式广泛收集学生对中医临床培训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得出结论:多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使中医知识寓教于学、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提升了对于某些知识点的理解。

我们在中医临床培训的探索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将积极进行完善。首先是课程评价体系需要进行健全,包括学生个人能力评价以及团队的整体评价;其次就是PBL与TBL课程的教案需要进行进一步更新与完善,保证每一轮培训学生都能对新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避免教学案例重复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沁萍,陈向伟,李军纪.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现状[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2):1071.

中医临床教学 篇4

一、要培养新时代的中医临床人才, 临床上首先要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运用

现代医学的发展开辟了一系列崭新的领域, 人类对许多新理论的探索及层出不穷的诊疗技术的改进促进了医学界前所未有地发展, 也给中医的发展带来了疑惑与压力, 甚至世人对中医方向产生了动摇, 在中医临床中或临床教学中, 摒弃中医, 独重西医的现象彻底摧毁了新学子内心仅存的对中医的渺茫, 为此培养新时期有觉悟的中医特色的中医临床人才, 是我们临床教学的紧迫任务, 而且当前, 在国家制定的各项发展中医的方针下, 各中医药学校也提出了坚持中医道路。所以临床教学也要紧密围绕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 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作为首位。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文化的基本内容, 是中医的入门学科, 作为初学中医者来说应当熟记领悟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精液、四诊八纲、整体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等, 这些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思想基础, 我们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来思考天地人的自然现象, 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来思考人的生理病理现象, 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来调节人的阴阳平衡, 来养生、防病、治病……故中医基础理论是我们行走中医的耳目、拐杖, 是我们打开中医这座宝藏的第一扇门。作为中医临床教学应当注重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运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运用, 如建立阶段性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回顾性学习, 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制定每周学习计划, 已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临证注重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探讨实际病案, 在诊病过程中注意运用理论结合实际, 对病案进行解析, 并给出中医辨证施治方案;注意启发或激发学生自行运用中医理论对病案进行分析, 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医理论中医思想来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学有所用, 增加学生的学习中医动力信心, 为成为合格的中医人才打好基础。

二、要培养新时代的中医临床人才, 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医经典的诵读学习

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体体现, 内涵丰富, 博大精深, 富含哲理, 是古代中医药学的珍贵遗产。主要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 它们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精髓体现, 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凝聚。历代中医名家, 没有不熟读与活用经典者。作为新时代的中医人, 更好地将祖国的传统医学弘扬光大、传承创新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因此, 凡治学于中医者, 都应当反复研习这些中医经典著作, 掌握经典著作所阐发或应用的思想、方法和原则, 并不断创新应用于现代临床。一方面在临床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的经典背诵, 在诵读过程中, 聆听圣贤教诲, 领略经典雅韵, 感悟大医风骨, 品味中医文化, 汲取心灵滋养, 将中医经典作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 在临证中才会做到有根可寻, 有据可依。同时中医经典, 思维缜密, 文字凝练, 抑扬顿挫, 朗朗上口, 通过口诵心铭, 潜移默化, 耳濡目染, 使中医传统美德与大医精诚的理念扎根于每个医学者的心中, 更好地弘扬与传承中医精妙医理与医术, 提高中医文化素养, 从而不断窥探中医瑰宝。另一方面在经典背诵的同时,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对经典著作的研读, 重在其中的方法论思想论。临床教学时可以注意中医经方的灵活运用, 随证变化, 遣方用药。

三、要培养新时代的中医临床人才, 还要注意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

现代医学之所以得以飞速发展, 与其借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一些边缘学科的研究是分不开的, 中医要在新形势下生存壮大并进步也不能抛弃其他科学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中医临床人才应当具备系统的科学的知识体系, 拥有宽广的知识面, 积极涉猎当代前沿学科, 运用现代思想技术发展中医。首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作为现代中医临床教师, 一方面坚持中医学科学的整体观、系统论, 另一方面应学习西医对医学问题的分析认识的精确和细化, 辩证地看待中西医的关系, 所以作为临床教师应当弥补学生前期学习过程中, 现代医学知识的相对薄弱, 展开对学生现代医学知识的讲解, 在临证时充分发挥中医专科专病的优势, 选择中医, 同时注重中西医结合诊疗示教。这有利于学生开拓眼界与思路, 有利于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以激发学生对医学的热爱, 并潜心学习研究。其次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字信息化技术、生命学技术、数子化电子影像学等等。而中医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经验科学, 需要我们借鉴现代数据建设与信息采集系统, 来更科学地研究, 尤其是对病案、证型、理法方药的统计学研究, 立法处方, 转法转方, 联合治疗及疗效评价等方面都需要借助现代科学。这就要求我们培养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型中医人才。

四、要培养新时代的中医临床人才, 应当注意师承教育

现在中医学的发展相对迟缓, 一直以来难有突破性发展, 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作为现代中医人缺乏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未能向纵深拓宽中医学, 创造出适应现代需要的中医新理论、新方法。作为新时代下的中医临床教师, 应当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注重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以人为本”、“因人而异”,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临床教学中, 应注重启发学生临证思辨能力, 拓宽学生的思路, 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其次,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医学临床课的理论教学应与临床紧密结合才能使理论教学不留于空泛。在临床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的医学新动态、标准、疗法, 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提升学生的视野思路, 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浓厚的探索兴趣, 并能将实际问题升华到理论性思维, 使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得以培养和训练, 大胆提出假说、思路, 使中医的理论研究及临床诊疗取得突破性进展。另外, 中医临床思维有其特殊的思维方式和逻辑线路。要培养中医临证思维, 在强化经典医著的教学同时, 注意对中医各家学说教学的深化, 创造性思想或者是创新性理论往往是一种个性化体现, 所以各家学说是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中医理论的阐述, 往往有其独特鲜明的思想光辉, 更能代表性地表述中医的理论思维和临床思维。所以临床教师应当通过对各家学说、各家医著的教学讲解、分析, 逐步洞悉其理论实质, 加深对中医传统思维方式的理解和把握, 得到思想的启迪。

参考文献

中医临床教学 篇5

[关键词] 临床教学;医患关系;分析

[摘要] 当前社会紧张的医患矛盾严重影响了骨科临床教学实习工作。通过对目前这种状况的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医学实习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尊重患者,加强沟通,及带教老师加强各方面协调,是改变现在临床教学不利局面的有效手段。

The discussion of physician-patient contradiction on orthopedic clinical teaching

[Abstract] The current social tens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work of orthopedic clinical teaching practice.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tate, I think it an effective means of a negative situation for changing the clinical teaching to improve their overall quality, to respect patients and to enhance mutual understanding for medical interns and to strengthen coordination in all aspects for teachers.[Key words]Clinical teaching;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Analysis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基层医院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贯彻执行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较大地改善了门诊和住院条件,显著地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基本上满足了老百姓的看病需求。但是,当前的医患关系仍很紧张,医患之间不信任、不配合,给临床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临床实习机会变少,临床基本技能教学开展受阻。骨科临床教学中存在的医患矛盾

以下是医学生在我科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真实事例:①实习医师问病史,患者拒绝配合,说“前面已经有人问过了,你去问他吧。”②实习医师换药,患者拒绝配合,担心消毒不彻底。③实习医师拆线,患者拒绝配合,担心他把伤口豁开。④实习医师局麻,患者拒绝配合,说“他能保证我一点也不疼吗?”

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医患关系的高度紧张,患者对医生和实习医师很不信任,对临床教学工作很不配合。作为带教老师又担心学生操作不当带来不良后果,给自己引起医疗纠纷,带来麻烦,所以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实习医师每天只能“见习”(以看为主),仅仅只能停留在书面上,根本就没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探究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

造成当今这种不利局面,笔者认为有很多原因,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①许多实习医师医学知识匮乏,技术操作不规范、不熟练,语言表达不恰当,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和费用,引起了患者对实习医师的反感。②不少医生和实习医师职业素养低,对患者缺乏耐心,服务态度差,甚至为了自身利益,收受甚至索要红包、回扣,开大处方、滥检查,损害了患者利益,也损害了医务人员的整体形象,导致了患者的抵触情绪。③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患者维权意识的增长。患者过去那种“一切由医生安排、从不怀疑医生”的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当今的患者,对于医生与医院的处置与安排,普遍都要问为什么,许多实习医师被患者三言两语就问得面红耳赤,使患者对实习医师产生了不信任。④医疗体制改革不完善,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大量广泛使用高新技术和进口药、合资药,重复检查,过度治疗,使得医疗费用增长过快,远远超出了一般群众的承受力。这是当前许多患者对医院不满、医患关系恶化最重要的直接因素。⑤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新闻媒体对收红包、开大处方、收取回扣等非法收入和医疗事故鉴定的不公正等作了大量的曝光,但是,有些新闻媒体对患病群体同情的倾向性,使一些报道矫枉过正,对医疗工作的风险缺乏了解和充分的估计,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对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分析缺乏深入全面的调查,存在某些不公正、不客观的现象;特别是有些患者在寻求解决医疗纠纷中,把媒体当作筹码,向医方施压,助长少数人无理取闹的行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和临床实习工作的困难。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和实习生,很多因素不是个人所能改变的,但是应该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尽可能扭转当前的这种不利局面,处理好紧张的医患关系,圆满完成临床教(实)学任务。解决这种矛盾的措施

具体解决措施有如下几点:①医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自信心。医学生应该努力学习专业医学知识,同时加强自己的人文修养。许多实习医师自身知识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不够,专业操作的步骤不清楚、不规范,自己心里没底,遇到患者询问时扭扭捏捏、言辞闪烁、吞吞吐吐、底气不足,导致患者不信任、不配合。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表情仪态的理解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完成的,即使医务人员的一个简单的手势,在患者看来都有特殊的意义,甚至足以抵消语言的效果。所以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素质,增强自信心,举止大方得体。②医学生要尊重患者,耐心讲解,加强沟通。医患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的平等关系,是医疗关系中特殊的一种人际关系,沟通尤为重要。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上指出:“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临床实习中,许多患者不配和甚至发生纠纷都是由于沟通的不够,医患之间才会出现不信任和隔阂。例如,骨科一些操作需要局麻,患者认为既然麻醉了就不会有任何疼痛了,医务人员应该告诉患者,局麻仅仅是减轻疼痛,把疼痛降低到常人可以忍受的程度,不可能完全无痛苦,这样患者和家属就有了疼痛的心理准备,操作也就会积极配合。所以,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首先面临的是与患者沟通的问题。只有让患者了解你、信任你并配合你的诊疗工作,你才有机会在患者身上进行临床实践,才能从患者身上获取临床医学知识,达到实习的基本要求。③临床带教老师应当协调,调和矛盾。带教老师在进行临床教学之前应当向患者介绍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征得患者的同意和积极配合。在临床教学活动之前还应该组织学生预习和观摩实习内容,讲解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带教老师应该在现场并加以指导,同时稳定患者和实习生的情绪,充分发挥协调作用。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笔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医患关系的紧张,帮助顺利开展日常诊疗工作和临床教学工作,医学实习生才能争取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达到临床实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医临床用药技巧 篇6

方剂的组成既有严格的原则性,需要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同时又有极大的灵活性,许多时候由于药物剂量稍有变化,就使方剂的功能主治迥然有别,这从古代医家传留下来的名方当中便可以得到验证。

先看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的桂枝汤,药仅桂枝9g、芍药9g、甘草6g(炙)、生姜9g、大枣12枚五味,却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代表方剂。但张氏对原方中药物剂量加以改变,遂衍化出桂枝加桂汤和桂枝加芍药汤从而由治表之方变为治里之方。桂枝加桂汤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桂枝用量为15g,以加强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作用,主治太阳病发汗过度,伤损心阳,心阳不能下煦于肾,肾之寒气上犯凌心所致的奔豚气病。而桂枝加芍药汤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芍药用量为18g,以柔肝缓急止痛为主要功用,主治太阳病误下损伤脾气,肝木乘脾所致之腹满时痛。

笔者近日看到一篇《不同折算剂量桂枝汤对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1】,按照考证经方折算剂量1两=13.8g,这样《伤寒论》桂枝汤的原含量应该为桂枝3两(41.4g)、芍药3两(41.4g)、甘草2两(27.6g)(炙)、生姜3两(41.4g)、大枣12枚(34g—由本院药房具体称量所得)。该剂量组称为大剂量组,由习惯认为1两折合3g计算的桂枝汤为小剂量组。结果是大剂量组能够明显下调升高的IL-1、PGE2水平而起到解热作用,下调升高的体温,接近正常组体温,并且较小剂量组作用明显;而小剂量组解热作用不明显。可以看出药物剂量的不同,药效差异明显,桂枝汤的解热作用与剂量有关。

再看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的名方——半夏泻心汤,该方由半夏9 g、黄芩6g、干姜6g、人参6g、黄连3g、大枣12枚、甘草6g(炙)七味药组成,张氏略使妙手加重炙甘草用量为12g,干姜为9g,黄芩为9g ,推出了甘草泻心汤,取炙甘草调中补虚之功效,配合辛开苦降之品,旋即边为主治胃气虚弱,寒热互结所致之痞证。

类似的还有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等。笔者平時在浏览古代医家方剂时,还发现有时药味相同,但仅是用量变化,居然会产生剂型的变更,引出药力大小与峻缓的区别,导致主治病情轻重与缓急的差异。且看枳术汤与枳术丸,两方皆是用行气之枳实配伍益气健脾之白术,枳术汤中枳实量重于白术,消重于补,意在以消为主,适用于气滞水停心下坚满之证;而枳术丸中白术量重于枳实,补重于消,以补为主,且为丸剂,作用更缓,适用于脾虚气滞食停之胸脘痞满证。再如抵当汤与抵当丸,方中皆由大黄、水蛭、芒硝、桃仁四药组成。抵当汤为汤剂,主治下焦蓄血之重证,身热、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其人发狂或如狂;而抵当丸则是水蛭、芒硝减量,大黄同量,桃仁加量制成丸剂,主治下焦蓄血之轻证,其人身热,少腹满而不利,小便自利,无狂。古代著名医家李杲云:“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在浩如烟海的方剂中,我们不难发现,岐黄杏林的圣人先哲们,在对其中某些特殊用药的运用上,精当之处令人叹为观止。如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用量为当归的五倍,取其阳生阴长,气旺血生之意,用治劳倦内伤,血虚气弱之发热证,但若当归用量大于黄芪,则恐有成为活血方剂之虞,其原方的功用随之改变。再如用治阴疽的常用方剂阳和汤方中熟地用量是麻黄的十五倍,用少量麻黄,乃是取其达卫散寒,温通气血而和阳之意,如若麻黄量大则又有解表之弊。还有用治肝火犯胃的的左金丸,方中重用苦寒之黄连为君以清泻肝胃之火,同时少佐辛热疏理之吴茱萸,取之下气之用,可助黄连和胃降逆,但需留意黄连用量是吴茱萸的六倍,如若使吴茱萸的用量大于黄连,则恐有辛热燥烈,耗气动火之忧了。由此可见对中药剂量的合理应用,有很多的技巧。

在这里我们不光领略到古代医家对审证处方精益求精的风采,更重要的在于昭示我们:对方药配伍剂量的切不可等闲视之。笔者在二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遵循古训,将中药的应用技巧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将此举一反三,每每获效,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以小柴胡汤举例说明。

王某,女,52岁,2008年4月15日就诊。主诉:脘腹胀满,食欲不振2个月。现病史:2个月前因生气上火而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未经治疗,逐渐出现两头角痛,心烦口苦,手足乏力,入睡困难,时有胸闷,头昏耳鸣,烘热阵汗,舌尖红,苔黄而湿润,脉弦细无力,月经停行2年。中医诊断为胃胀,肝郁脾弱。治疗以疏肝解郁,和胃健脾。方用小柴胡汤:柴胡12g、黄芩9g、人参6g、半夏3g、甘草6g、生姜2片、大枣3枚,日一剂,水煎半小时,煎两遍,分早晚饭前两次服用。六剂后,诸症明显好转,继服六剂而告痊愈。本证虽无外感,但有肝气郁结之史,肝为中枢之脏,肝郁则上下表里不和,上下不顺则脘腹胀满,表里不和则阴阳难以相通,故出现烘热阵汗,气郁久可化热,故苔黄,津液未伤故舌面湿润,肝木郁达而脾土受伤,则出现手足无力、脉弦细弱,仍然符合小柴胡汤证。但无呕恶,又有热像,故减用半夏量。其头角痛,入睡困难,系为肝郁所致,故未再加用安神镇痛之品,肝郁得解,其症自除。

刘某,男,12岁,2008年10月6日就诊。主诉:发热头痛3天。现病史:患者2天前,外出游玩时汗出受凉,继而出现发热恶寒交替出现,头痛咽痛,口干口苦,纳差恶心,周身酸楚,尿少色如茶水,舌苔薄白,脉弦。经静脉抗生素治疗一次无明显好转,今求中药治疗。证属邪入少阳,方用小柴胡汤:柴胡30g、黄芩12g、人参6g、半夏9g、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日一剂,水煎20分钟,煎三遍,分三次服用。一剂热退寒止,三剂痊愈。本证为汗出太阳受寒,失治而寒邪进入少阳,但太阳尚未全尽,故见周身酸楚;正邪相争,正盛则热,邪盛则寒,故见往来寒热;胆有热则口苦,热伤津则咽干咽痛;热邪循经而上则头痛;胆病则肝郁,犯胃则纳差恶心;苔白为邪尚未入阳明,少阳之脉弦。方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重用柴胡意在加大清透少阳,解表退热之功,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臣以黄芩清解少阳半里之热,两药相合,外透内清,使少阳之邪得以和解;人参、大枣、甘草扶正祛邪;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本方特点在重用柴胡。

以上两证迥然不同,但用方则一,仅药量相差,均收效很好,足以说明中药剂量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

探讨临床用药技巧,一定不要忘记中药的煎煮方法及服用方法对疗效的影响。古代医家非常重视药物的煎法及服法,如《伤寒论》中每个方子后都有详细的煎服方法,如麻黄汤方后有“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桂枝汤方后有“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现代医生大多忽视中药的煎煮及服用方法,一般一剂或数剂一次煎取(煎药机),早晚分服。有许多正确的辨证施治,却收不到理想的临床效果,古人经验,不妨一试。

参考文献

[1]《中医杂志》2009.3 P258 作者:程光宽等。

中医临床教学 篇7

1 中医内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

为顺应高等职业教育操作、应用、实用等特色, 各主流出版社对专科层次《中医内科学》教材做了较大篇幅的修改。病种选择一般依据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内容, 较少从临床角度考虑;教材普遍弱化理论阐述, 简化总论, 对中医内科疾病普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规律阐述不足;为简化病证, 便于学生接受、掌握, 达到以简驭繁的效果, 一般将教材中各病证和证型独立叙述, 各病证之间许多共同病因病机与方药就出现了重复。以上共同造成了病证内容被天然割裂, 学生中医内科知识薄弱、临床能力较差。

无论对于哪个层次的学生, 中医内科学都是一门学科性很强的课程, 能培养其临床思维。中医临床强调严格的理法方药一线贯通, 而不是简单的病证证型操作性应对, 即重在动脑而非动手。然而现代教材部分关键理论阐述的弱化对学生传统中医临床思维培养极为不利, 需要在实际教学中纠偏。

1.2 病例教学

由于教材弱化理论阐述, 内容由繁到简, 各病证及其证型相互独立, 因此目前的中医内科学教学一般采用自主编写的简单、典型、与教材符合的非临床实际病例, 采用启发式教学、病例教学、PBL教学、自助式教学、标准化病人教学等方法[1,2,3,4,5]。这些方法虽然能让学生掌握基本证型的诊治, 但其典型病例不符合临床实际。临床患者病证兼夹, 病理因素兼夹, 证型复杂, 教材中的典型病例让学生感受不到多病兼夹、病机转化和病理兼夹的复杂性, 导致学生将来适应临床实际尚需许多时间与精力。

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医药院校是从医药卫生中专学校升格而来, 高等教育办学时间不长, 直属、附属医院在当地实力不强, 中医类医院或科室更是如此。医院病床数、门诊量往往成为临床教学的短板, 大规模地将中医内科学课堂搬进医院并不现实。由于缺乏实践平台, 一部分临床课程教师不是来自于临床一线,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的双师型教师。教师临床水平提高缓慢, 导致临床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学生要在两年内完成校内的理论知识学习, 中医内科学课时严重压缩, 临床见习时间不足。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临床能力, 缩短理论与临床的距离, 选择适合的病例教学法, 值得探讨。

2 中医内科学关键教学目标

一位临床患者可能患有多种病证, 一个病证可能有多个病位和病理因素, 病机、证型复杂。传统中医内科临床病证处理关键在于望、闻、问、切, 先收集四诊资料, 辨清病理因素, 确定证型和相应治则治法, 再选择合适的方药, 此为理法方药一线贯通的辨证论治, 是严格的中医临床思维。中医内科学关健教学目标:把基础知识综合应用以处理内科病证, 扎实掌握传统中医临床思维和内科病证的某些特性。然而, 现行大部分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都是基于单纯病证、证型的理论叙述及简单典型病例的推演, 与临床实际距离较远, 很难实现关键教学目标。

3 还原传统中医临床教学思路

3.1 改革教学内容

时代在变, 疾病谱在变, 高职高专医学专业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教材和教学病证也应随之改变, 其病种选择须从临床实际出发, 把重点放在常见病、多发病上, 其余的可作概述或让学生自学。由于考试大纲、教材修订往往略显滞后,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病种选择的临床真实性。综观整个内科病证体系, 许多病证在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基本证治方面是重复的, 即异病同证, 故应在病证各论讲述之前分专题概述其共性。实际上, 传统中医临床思维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来思考病证处理的, 而不是按照教材中某具体病证和证型来比照认识。

讲述总论时, 要增加内科病因病机专题, 使总结的共性病因病机具有显著代表性和高度概括性。中医内科病因多从先天禀赋不足、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劳逸、久病体虚等方面考虑, 推演病机变化。病机演变是有基本规律的, 如外感六淫, 风邪为长, 兼夹而成风寒、风热、风暑、风湿、风燥等相应表现, 要注意其突出的主症, 如感冒、咳嗽、痹证等;饮食伤脾胃, 一虚一实两个方向, 或产生水湿痰饮阻滞气机, 或气血生化乏源而致气血亏虚;情志伤肝, 一则气郁, 二则郁而化火, 两者均常见横逆犯脾胃。

内科病证使用最多的辨证方法是脏腑辨证, 包括辨病位和病性, 因此讲述总论时的辨证技巧专题即以此为主, 内容需总结精炼。如胁肋胀闷, 与情绪有关, 病位在肝;心悸、失眠、健忘, 病位在心;腹胀、纳差、便溏, 病位在脾;咳痰喘, 病位在肺;腰膝酸软, 病位在肾;脘胀、嗳气, 病位在胃。再如短气、乏力、自汗、劳则更甚, 为气虚;血为红色, 血虚则淡或白, 表现在唇、甲、舌、眼睑与月经等方面, 再就是血不养心所致心悸失眠;阴虚则内热、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或少津, 脉细数;阳虚在气虚基础上见寒象;水湿痰饮一为阻滞气机表现, 一为困阻脾胃表现;食积见嗳腐吞酸或大便臭如败卵;肝阳上亢、肝火上炎均见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胀闷疼痛、不定与情绪有关, 为气滞;刺痛, 痛有定处, 夜间为甚, 舌紫暗、瘀点瘀斑, 脉涩结代, 为血瘀, 等等。这些辨证技巧知识量少, 是临床实用的, 也是教材中反复出现的, 对其作专题讲述很有必要。

高职高专中医内科学教材总论中没有安排外感六淫病证、内生五气病证、脏腑病证和气血津液病证辨治概要等内容, 而这些内容是各具体病证的共性内容, 尤其是脏腑病证中的五脏和胃病基本辨治, 故可作为总论中的一个专题。在总论中安排病因病机、脏腑辨证技巧、脏腑基本证治3个专题讲座, 为具体病证各论的讲述打下了坚实基础。

3.2 改革病例教学

依托病例教学能推演中医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内容, 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 在推演介绍病证内容同时, 还能培养学生传统中医临床思维。由于高职高专临床教学条件限制, 把整个课程教学搬进医院不太现实, 采用PBL等教学法也不太现实, 而以教材中的典型病例或中医医案作蓝本又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因此, 可采用操作性强的病例教学法, 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扮演患者, 学生扮演医生表现较复杂的实际病例中医辨治过程。这种教学方法由教师提供望诊、闻诊及舌脉资料, 能让学生掌握问诊思路和技巧。实施前, 教师可先作关于中医内科病证问诊思路、处方选药思路的专题讲座, 以实际病例演示说明, 让学生先掌握这些理论, 再在课堂上进行强化, 培养其传统中医临床思维。由于期末要进行系统临床技能考核, 故可将望诊、闻诊、切诊如何结合问诊应用于病证辨治作一次专题讲座。整门课程包括中医内科病证之病因病机、辨证技巧、脏腑证治、问诊思路、处方思路、望闻切诊6个专题讲座, 大约占6学时。

在讲述各病证前, 要求学生预习内容, 课上师生合作演绎一个较复杂的病例, 最好是教师在临床中实际诊治过的。教师先提供患者基础信息、望诊及舌脉资料, 再让学生扮演医生进行问诊, 收集主诉、现病史、辨证病位及病性等资料, 最后给出病名及证型诊断。教师应选择教材中多证型组合甚至多病种组合的复杂病例, 在问诊时有目的地多处设疑, 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处理临床复杂病证、病机。演绎完毕即布置作业, 让学生课后完成处方, 提出医嘱。讲述病证具体内容时, 紧密结合演绎的病例, 可使教学更加生动,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能力。

下节课上, 首先教师要简要复习上节课内容、抽背方剂、抽检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即学生的处方及医嘱) 5~10份, 并选出一份较好的处方写在黑板上, 然后讲解上节课病例正确的处方思路、医嘱和注意事项, 最后师生一起分析写在黑板上的处方的整体思路、具体选方用药、药物煎服法、药物剂量等方面的得失。实际上, 整个病例教学过程是完全模拟临床实际的, 对学生而言, 除望诊、闻诊、切诊能力未得到锻炼外, 能培养其从临床医生角度来思考、处理病证能力。教学过程中, 学生积极性高, 尤其是开处方的兴奋感和成就感, 能促使其拓展知识、熟悉方药、锻炼临床能力, 让学生有“开始会看病了”的感觉。若采用教师临床诊治过的实际病例进行教学, 现场展示病情资料、实际处方用药, 并反馈疗效, 则教学效果更好。

3.3 改革考核评价模式

传统中医内科学课程考核以期末理论考试一卷判定, 或增加期末临床考核、平时书面作业、考勤等考核, 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偏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对其临床思维及临床辨证论治能力考核不足, 以考促学效果不佳。在教学改革中, 可将课程考核评价分为课堂教学参与、期末临床考核及理论考核3部分, 所占比例分别为20%、20%、60%。课堂教学参与分为病证方药背诵、问诊与辨证处方、医嘱3个方面。这种考核方式主要考核学生传统中医临床思维、方药背诵能力及辨证论治能力, 促使学生在临床方面狠下功夫, 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更快适应临床。

摘要:高职高专在教材编写、实践学时和实践条件等方面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使得中医内科学教学与中医临床存在较大差距。本文针对这些问题, 从临床角度选择病种, 在总论中强化共性中医内科病因病机、辨证技巧及脏腑证治理论, 在讲述病证之前师生分别从患者与医生角度演绎相应临床实际病例, 课后学生开出处方与医嘱, 下次课上再做典型分析, 促使学生在临床方面狠下功夫, 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更快适应临床。

关键词:高职高专,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

参考文献

[1]朱雪雁.案例结合问题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 12 (4) :93-94.

[2]赵彦超, 苏励.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应用初探[J].河北中医, 2015, 37 (6) :955-957.

[3]杨勤, 杨德全, 李勇华, 等.学生标准化病人 (SSP) 在高职高专中医内科学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 13 (1) :93-94.

[4]郑燕鸿, 陈旭, 李红梅, 等.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与探讨[J].河北中医, 2015, 37 (4) :638-640.

中医临床教学 篇8

一、案例教学法的步骤及方法

1. 备课。

依据“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必须掌握丰富的医学资料, 且与教学内容相对应, 注重收集完备的病案资料。资料来源:深入临床第一线收集典型病例, 结合教学内容, 汇编成辅助教材, 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有实际病例供学生判断分析;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将疾病的症状、体征制成课件, 较为真切地增强直观感受, 加深学生记忆;更有条件者, 病例来源于住院患者, 或在学生中出现的常见病及季节性易发病例, 使学生获得临床资料;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前沿医学资料, 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学术进展。将这些资料渗入实际教学中, 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习兴趣。

2. 讲授。在案例教学法中, 讲解方式主要以启发诱导为主, 不宜单纯讲解教材中的诸条内容。讲授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精讲点拨式。在临床课教学中要突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在与学生共同分析病案的过程中, 突出强化和强调重点、难点,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 在运用案例时要力求典型, 内容简明。

(2) 案例类比式。在案例教学法中, 一个案例在说明某一特定病理现象的同时, 也涉及其他病例的内容, 容易使学生的判断过程混乱。针对这种情况, 要适当地施以类比式讲解。比如讲完了异位妊娠、先兆流产等疾病后, 教师要及时归纳出这些疾病的共有体征和特有体征, 然后让学生针对案例自己作出论断, 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

(3) 讨论分析式。与阶段性教学目标相联系, 给学生提供一些涉及所学基本概念、重点、难点的案例。辅以提示后让他们分组讨论, 交一份讨论稿, 并予以评定。

二、案例教学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案例选择的原则。教案编写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教学的成

败。一个好的案例要能够随着问题的解决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 让他们能很好地对知识、推理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避免学习中的盲目性。首先, 选择的案例要有针对性。必须围绕教学内容寻找大量的案例, 从中选择典型的案例, 案例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 便于学生直观、形象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其次, 选择的案例要与教学目的相一致。如拟使学生据此验证什么理论知识, 通过分析与讨论, 掌握和提高哪些知识与技能等。再者, 选择的案例难度要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案例太难, 学生可能因知识储备不够而无从下手, 只有消极等待课堂上教师的灌输;案例过易, 信息量较少, 又会降低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度, 而且降低了教学目标。案例的质量最终取决于它的应用效果, 在课堂测试中反映良好的案例才能运用于教学。另外, 一个教师选择和设计好的案例, 应与其他老师共同分析, 找出其中的疏漏, 精心准备后再引入课堂。测试反映良好的案例备案后用于教学, 反映较差的, 要寻找原因, 进行改进。

2. 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

案例教学法有多种教学方式可供选择, 具体采用哪种形式, 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来确定, 切不可自始至终采用单一形式而影响教学效果。可以采取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多媒体等教学法相结合, 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 使学生都能适应教学法的改革, 更扎实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 同时也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正确思维、主动学习的目的, 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1. 教师要及时收集并整理典型病例, 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应根据所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 收集并整理典型病例, 依据临床实际操作模式, 设计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时, 模拟临床实际, 引导学生在采集病史和进行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

2. 教师要坚持参加一线临床工作。

教师只有坚持参加一线临床工作, 在工作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 才能在授课时举一反三, 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 如果选用名家病案的话, 教师必须对该名家的学术思想有一定的认识。

这样才能较好地讲解名家的治疗思路, 围绕病案这一主线, 创设模拟临床情境, 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综合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采集资料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中医临床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篇9

一、我国中医临床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 中医理论难以与实际联系

由于医疗模式的转变, 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 再加之学生阅历、资历都极为有限, 经常会出现病患不配合实习医生的情况。由于患者不满意实习医生的治疗结果以及医院担心给自身声誉造成影响, 很多医院都不愿接受实习生的临床实践, 有的甚至规定实习生不可写病历或相关的医疗文书, 也不可以分管病床, 学生临床实际操作机会极少, 导致学生的实践非常尴尬, 临床实践教学难度较大。

2. 易受学生自身问题的影响

随着我国每年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 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学生未毕业就已经有了较大的就业压力。临床实践教学时, 很多学生都在奔走于各大招聘会和人才交流会, 忙面试等各项事宜, 很多学生都对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由于当前许多招聘单位仍比较重视相关学历及证书, 一部分学生会出现迟到、早退, 甚至脱岗现象;一部分学生忙于准备相关执业资格证的考试, 还有一部分学生准备继续深造, 相关的考试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 也影响了学生临床实践的表现, 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 考核模式不科学

中医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模式尚未构建科学的考核标准。很多院校并未对考核制度及完成实践的效果制定考核标准, 导致实践考核成绩随意性较大, 很多带教都是凭着印象给学生打分, 这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的打击。

4. 实践教学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伴随临床教学内容不断扩大, 中医临床实践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学经验, 还要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教学管理经验。但是, 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难以保障临床实践教学水平, 而且临床实践教学工作比较繁琐, 较易出现监督管理不当的问题。

二、对策探讨

1. 加强中医临床实践教学师资的建设,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临床教学中师资队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带教老师的诊疗技术与学术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而, 必须加强中医临床实践教学师资的建设。一方面, 可通过定期开展学术讲座、研讨会、教学查房示范、疑难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促进教师的带教水平及诊疗水平得到提升;另一方面, 教师自身也要多汲取国内外临床实践教学管理的相关经验, 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 做到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并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以提升中医临床实践教学的效果。

2. 进行教材改革, 提高学生对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视程度

由于学生毕业考核、考研所需的知识与中医临床实践课堂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差异:既要让学生顺利地毕业、考研, 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中医临床实践, 就必须重构两者的教学内容, 使现有中医教材与学生考研、临床实践统一。还可将临床实践操作技能纳入到研究生考试与毕业考核体系当中,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临床实践可以满足考研与毕业考核的需求, 这样学生自然就会重视临床实践课程。

3. 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对于当前医患之间比较紧张的关系, 学校必须加强中医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在硬件设施、学术水平、实践教学等多方面加大投入, 使学生在中医实践教学基地可以通过教学设备掌握临床操作技能。例如, 通过多媒体视听教学设备, 将病人的情况展示在大屏幕上, 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病人的动态及静态体征信息, 并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 提高实践技能, 避免接触病人时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减少医患矛盾。

4. 健全中医临床实践教学考核制度

中医临床实践考核制度主要为了巩固学生的中医理论基础知识, 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规范实习带教, 并优化应用型中医人才的培养, 是提升中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临床实践教学考核可设置临床专业理论的考核、个体操作技能考核、临床实习考核等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 规范中医临床实践教学工作, 并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综合的、全面的评价, 从而促进中医临床实践教学效果全面提升。

摘要:传统的中医临床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方面也难以满足当前医疗体系以及病患的需求, 教学效果较差。文章分析了中医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中医,临床实践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刘善军, 梁珂, 黄良敏.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11 (10) .

中医临床教学 篇10

1 骨科临床教学中存在的医患矛盾

以下是医学生在我科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真实事例:(1)实习医师问病史,患者拒绝配合,说“前面已经有人问过了,你去问他吧。”(2)实习医师换药,患者拒绝配合,担心消毒不彻底。(3)实习医师拆线,患者拒绝配合,担心他把伤口豁开。(4)实习医师局麻,患者拒绝配合,说“他能保证我一点也不疼吗?”

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医患关系的高度紧张,患者对医生和实习医师很不信任,对临床教学工作很不配合。作为带教老师又担心学生操作不当带来不良后果,给自己引起医疗纠纷,带来麻烦,所以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实习医师每天只能“见习”(以看为主),仅仅只能停留在书面上,根本就没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

2 探究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

造成当今这种不利局面,笔者认为有很多原因,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许多实习医师医学知识匮乏,技术操作不规范、不熟练,语言表达不恰当,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和费用,引起了患者对实习医师的反感。(2)不少医生和实习医师职业素养低,对患者缺乏耐心,服务态度差,甚至为了自身利益,收受甚至索要红包、回扣,开大处方、滥检查,损害了患者利益,也损害了医务人员的整体形象,导致了患者的抵触情绪。(3)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患者维权意识的增长。患者过去那种“一切由医生安排、从不怀疑医生”的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当今的患者,对于医生与医院的处置与安排,普遍都要问为什么,许多实习医师被患者三言两语就问得面红耳赤,使患者对实习医师产生了不信任。(4)医疗体制改革不完善,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大量广泛使用高新技术和进口药、合资药,重复检查,过度治疗,使得医疗费用增长过快,远远超出了一般群众的承受力。这是当前许多患者对医院不满、医患关系恶化最重要的直接因素。(5)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新闻媒体对收红包、开大处方、收取回扣等非法收入和医疗事故鉴定的不公正等作了大量的曝光,但是,有些新闻媒体对患病群体同情的倾向性,使一些报道矫枉过正,对医疗工作的风险缺乏了解和充分的估计,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对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分析缺乏深入全面的调查,存在某些不公正、不客观的现象;特别是有些患者在寻求解决医疗纠纷中,把媒体当作筹码,向医方施压,助长少数人无理取闹的行为,激化了医患间的对立情绪。(6)出现的职业医闹,贴标语、拉横幅、挡大门,恣意辱骂,殴打医护人员,严重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让医护人员心惊胆战,承受了巨大的心里压力,纷纷采取了防御性治疗措施,不敢轻易让实习生实践。

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和临床实习工作的困难。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和实习生,很多因素不是个人所能改变的,但是应该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尽可能扭转当前的这种不利局面,处理好紧张的医患关系,圆满完成临床教(实)学任务。

3 解决这种矛盾的措施

具体解决措施有如下几点:(1)医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自信心。医学生应该努力学习专业医学知识,同时加强自己的人文修养。许多实习医师自身知识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不够,专业操作的步骤不清楚、不规范,自己心里没底,遇到患者询问时扭扭捏捏、言辞闪烁、吞吞吐吐、底气不足,导致患者不信任、不配合。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表情仪态的理解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完成的,即使医务人员的一个简单的手势,在患者看来都有特殊的意义,甚至足以抵消语言的效果。所以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素质,增强自信心,举止大方得体。(2)医学生要尊重患者,耐心讲解,加强沟通。医患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的平等关系,是医疗关系中特殊的一种人际关系,沟通尤为重要。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上指出:“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临床实习中,许多患者不配和甚至发生纠纷都是由于沟通的不够,医患之间才会出现不信任和隔阂。例如,骨科一些操作需要局麻,患者认为既然麻醉了就不会有任何疼痛了,医务人员应该告诉患者,局麻仅仅是减轻疼痛,把疼痛降低到常人可以忍受的程度,不可能完全无痛苦,这样患者和家属就有了疼痛的心理准备,操作也就会积极配合。所以,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首先面临的是与患者沟通的问题。只有让患者了解你、信任你并配合你的诊疗工作,你才有机会在患者身上进行临床实践,才能从患者身上获取临床医学知识,达到实习的基本要求。(3)临床带教老师应当协调,调和矛盾。带教老师在进行临床教学之前应当向患者介绍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征得患者的同意和积极配合。在临床教学活动之前还应该组织学生预习和观摩实习内容,讲解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带教老师应该在现场并加以指导,同时稳定患者和实习生的情绪,充分发挥协调作用。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笔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医患关系的紧张,帮助顺利开展日常诊疗工作和临床教学工作,医学实习生才能争取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达到临床实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学系,天津医科大学社会人文医学系,等.关于当前我国医患关系若干问题的评估意见[J].医学与哲学,2004,25(9):3-4.

[2]陈文军,钟雷,马莉.当今医患关系的心理学浅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2001,(2):159-160.

上一篇: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下一篇:新课改下的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