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启示录

2024-07-15

科技启示录(精选十篇)

科技启示录 篇1

一、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的主要内容

1.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重要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最早把科学技术纳入生产力的范畴, 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最先肯定了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 第一次十分明确地提出了“生产力也包括科学”的著名论断。马克思认为, 科学是知识形态的, 它是人类对自然的理解, 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 科学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力, 即一种精神生产力, 经过转化就能成为直接的生产力。

2.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理论。

马克思, 恩格斯反复强调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社会制度的相互作用。他们清醒地意识到: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实现, 是因为生产力在进步。社会主义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取决于能否真正解放生产力, 而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源泉就是科学技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为解放生产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样, 科学技术对发展生产力, 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将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马克思认为, 先进的社会制度和科技对发展生产力来说缺一不可, 没有科技的推动, 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立和巩固。反之, 如果社会主义不能发展科学技术, 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力功能和其他社会功能,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就无从体现, 也就没有必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 马克思主义“科技人才”思想。

马克思认为, 科学技术人才在科技发展中起着最关键的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 工程师、机械师都是“高级工人”, 强调了科技人员是工人阶级的特殊组成部分, 在社会进步, 尤其是在科技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

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大幅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

胡锦涛主席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 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 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和腾飞, 胡锦涛主席认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紧紧抓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 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 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 把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需要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作为重点领域, 把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作为优先主题, 加快突破瓶颈制约, 掌握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 解决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 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2.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构建国家创新体系。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进一步优化科技结构布局, 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胡锦涛主席认为,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要重点抓好5个体系的建设:一是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要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三是要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四是要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五是要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3. 创造良好环境, 做好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

胡锦涛主席极其强调人才的关键作用, 他指出:“当前, 人才竞争正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大国, 都把科技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大力加强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 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前途, 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征稿启示 篇2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由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主管,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与河北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共同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296/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190X;网址:http://;E-mail:hzjjykj@263.net。本刊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是一家经济类学术期刊。其基本宗旨是:宣传国家政策、普及经济理论、传播经营理念、交流改革经验、开展学术争鸣、推进科技进步、塑造企业形象。主要栏目有:经济/产业、金融/投资、市场/贸易、管理/制度、财会/审计、公共/财政、信用/法制等。欢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的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教学工作者以及广大专家、教授、学者不吝赐稿。

来稿须知:

1、文稿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学术水平,研究立题处于学术前沿,具有较高的实际运用价值。集体创作、课题报告尤为欢迎。

2、来稿一般应符合以下格式:文稿标题、内容提要、关键词、中国图书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正文、参考文献。

3、来稿务须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以方便联系。

4、本刊负责对文稿进行必要的编辑处理,作者如有特殊要求须以邮件方式加以声明;本刊加入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在线(CO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商业数据库联盟、北京龙源期刊网,向本刊投稿默视为作者同意文稿在上述媒体刊载。

5、来稿一概提交电子邮件(E-mail:hzjjykj@263.net);录稿通知通过邮箱回复,来信必复。

6、文稿一经发表,即向作者寄送当期杂志和论文发表证书。

鼎识科技的启示 篇3

四年前,深圳某居民楼内,一个挂着“鼎识科技”的标志牌的房间内,几位知识分子模样的中年人正在为手中的小玩意忙得不可开交,突然听到有人敲门,其中一位便不情愿地打开了门:“请问你找谁?”来者答道:“我是达晨创投投资总监梁国智,我找你们负责人。”

或许是对于“创投”二字的敏感,当来者报出了名号后,这几位中年人差点跳了起来。他们感到惊讶的同时,更多的是盼来了救星般的喜悦。因为,他们共同创办的鼎识科技成立一年多时间来,研发上即将实现大的突破,却又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几位中年人邀请梁国智坐下,为其倒了杯开水,然后开始描述公司的前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梁国智记忆犹新:“那人描述的前景还是不错的,讲述了物联网的雏形,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当时我就有点心动了。”

然而,当看完公司研发的产品,梁国智开始犹豫了:“那些都是比较初级的(比如二维码的识别仪器、用在口岸检验检疫局的文件自动报送系统),当时连RFID还没有做出来。”

“当时企业很小,还处在一个很不稳定的阶段,我觉得投这个偏早。因为当时芯片的价格也很高,觉得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不存在。”综合考虑后,梁国智决定放弃投资。

转眼到了2Da8年,当梁国智觉得“有必要再去这家公司看看”时,鼎识科技的确也没有令他失望:“公司已经有点模样了。他们为农业部畜牧局做动物溯源的扫描器已经做得不错,而与检验检疫局的通关口岸识别项目等也在进行之中。”

“应该可以(投资)了。”梁国智心理盘算着。然而,他却被告知已经有人投资了。“我们当时已经决定给他投资了,结果却被别的创投抢先了。”尽管,梁国智口头上说没有成功投资鼎识科技产出了其他机会成本,但可以看得出他还是有些遗憾。

尽管这次又没有投资成,但双方保持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也为达晨后来的投资留下了线索。“因为鼎识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不断需要资金。因为他们做政府项目,需要更多的资金进行扩张,而他们应收款的时间也拖得比较长。所以很快又有融资的需求。”梁国智说。

2009年,梁国智与鼎识科技再次接触后,双方一拍即合。“我们跟了他们这么长时间,双方也比较了解了。他们描绘的东西,大部分也得到落实了,我觉得这个方向可以。”梁国智感慨:“这是我们长期跟踪,最后有机会投资的项目。”

除了产业的方向,梁国智认为这笔投资比较“靠谱”的原因还有鼎识科技的团队。“他们的团队还是很不错的,原来都是海归博士,做过企业,现在出来创业。这个团队也很稳定,多少年来没有变动过,他们之间磨合得很好,我对这个事还是蛮有信心的。”梁国智说。

现在,鼎识科技已名声大震: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质检总局部门集中采购目录项下IT类供应商、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软件企业、深圳市政府采购供应商……通过多个认证,具有多项资质。“现在,公司正在股改,准备上报材料。”梁国智告诉记者。

先行者的焦虑

在分析鼎识科技的投资经历时,很多投资人产生了困惑:投资早期的项目,将要面临的更多未可预知的风险,然而收益也是巨大的;投资相对成熟的项目,前景比较清晰,但面临的竞争也相对激烈。

事实上,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投资人的困惑折射出的正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窘境:物联网概念比较热,实际投资的案例比较少。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今,物联网相关企业获得风投青睐的并不多。

尽管物联网概念在股市上表现抢眼,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无锡等地都在积极扶持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及相关标准的制定,不少企业也在物联网领域跑马圈地。要政策,争项目,抢标准,全国对物联网的追捧已经风生水起,但质疑的声音从未停息。

IT教父柳传志和互联网大佬李彦宏便是典型的反对者。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家顾问委员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柳传志和李彦宏都对物联网大泼冷水。李彦宏表示“我还没有看清楚物联网,觉得非常模糊、不清晰。就像1992年、1993年时的信息高速公路,大家知道这是未来趋势,但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心里并不清楚。”

柳传志表示,自己曾就物联网的相关问题特意向联想集团研究院的专家请教,而得到的回答是:“中国企业做传感网不是强项,物联网现在还在早期阶段。”他建议,对于物联网的投资要谨慎。而有更多的投资人赞成柳传志的观点。

梁国智也认为:“现在,中国物联网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这个行业前景很好,但要看你从哪个阶段去切入。”他说,“现在,这一产业可能主要是由政府在推动。政府要搞动物溯源,要搞口岸通关,要搞车辆、身份、生产、资产识别等。产业的现状是,政府推动产业往前走,而产品主要是以政府采购为主,这样就没有大规模的商业化。”

虽然,很多企业都在打着物联网的概念,而实际项目运营过程中却小心翼翼。在梁国智看来,企业的担忧是物联网的中国标准迟迟未能出来。“现在,物联网的标准各国都在紧张推进,但国外的标准都是以市场决定的,比如微软的操作系统装得多,就是标准,而苹果的系统就不是标准。而中国不同。”

“政府也在观望,标准迟迟未能出来。因为如果政府发现中国目前还没有能够生产核心芯片的公司,中国企业的水平还没达到这个程度的话,物联网则又变成外国人的天下。”梁国智说。“移动终端就是前车之鉴。手机上最值钱的,也最核心的芯片基本被外国公司垄断,中国企业只是加工外壳,做些软件,顶多做个电路板。这样,大把的钱都被外国人挣去了。”

梁国智告诉记者,“谁掌握标准,谁就挣钱,政府不愿意这个事情再次在物联网身上出现。政府可能是想等中国的产业水准到达一定程度,再推标准化,那时候才比较合适。现在的状况是,政府认为哪个地方有必要先发展,做前期的铺垫,至少养几家将来有竞争力的公司出来,要不然永远跟在外国人的屁股后面走。”

管产学研齐冲锋

症结已经找到,关键的问题是,谁将迈出第一步?在此,不妨借鉴一下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以企业为主体,管产学研齐冲锋。

长城战略咨询认为,首先要国家应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给予统一的协调指导。同时,要高度重视共性技术标准的制定,重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设物联网技术产业标准体系。此外,物联网在中国制造、在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中的战略性地位也不容小觑。

日前,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2010)》报告显示:目前,部分省市地方政府均将物联网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物联网热潮,甚至股市都出现了“物联网概念”。这对物联网获得足够的关注是好事。但是,由于目前物联网产业仍处于产业形成期,产业界和技术界目前仍处于盲人摸象、各说各话的相对混乱阶段。

该战略咨询机构表示,有必要从国家战略规划层面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等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规划。结合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制定,明确物联网发展的产业技术路线图,对其所涉及的行业应用、传感感知、传输通信、运算处理等各相关领域的架构、标准、关键技术等给予明确的方向和资源投入部署。

对于标准问题的战略性地位,长城战略咨询也认为,应当引起重视但不应盲目夸大其影响。物联网是个涉及众多行业应用的实践性技术领域,其领域跨度非常广,因此期望做出完全统一、自成体系的标准是不现实的,也不具可操作性。更多的是应在涉及互联互通等共性问题方面尽早制定相应的标准,如统一编码规则、基础应用平台的中间件接口标准等。

因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势必与各类行业应用、个人应用紧密相关。长城战略咨询认为,在制定标准过程中应广泛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协调创新的机制,才能制定出适合行业应用、顺应产业发展的物联网标准体系。

在物联网标准的制定工作中,长城战略咨询建议,应采取开放的态度,广泛与国际领先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充分交流合作,欢迎国外企业参与到标准制定工作当中来。同时,物联网的标准体系也有必要采取开放的架构,积极吸纳已经具有广泛国际市场基础的相关应用技术标准,实现中国物联网产业与世界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对接,实现合作共赢。

此外,在物联网的推进策略上,应充分考虑到中国制造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将物联网相关技术作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技术含量和服务品质含量的关键手段。“物联网”的应用将对“中国制造”和世界经济产业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商业模式的不断丰富完善,嵌入了“物联网”新应用和服务的中国制造产品将不断涌现,信息产业与中国制造将更紧密地结合,这对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考察与启示 篇4

德国的职业教育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层次, 其中高等职业教育由两类学校构成, 即职业技术学院 (BA) 和应用科技大学 (FH) 。应用科技大学 (FH) 从德文字面直译为高等专科学院, 但是属于本科层次, 在性质上区别于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 与我国倡导的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相似。专业主要集中在工程技术和经济等领域, 其中计算机、工程类、企业管理、经济等专业为热点专业。FH的学制规定为4年, 其中包括两个学期即一年的实习期, 简称为“3+1”学制, 作为有法律保证的一年实践学期, 充分体现了应用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这也是决定并影响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实践性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的突出特点, 也是其核心优势。应用科技大学的课程根据其培养目标而设置, 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均面向职业和实践, 从实际效果出发, “企业需要什么, 学校就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 合理实用, 行之有效。由此可以看出,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方面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概念的内涵基本一致, 因此, 学习和借鉴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 将有利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向前发展。

Wildau应用科技大学考察

笔者本次考察学习的Wildau应用科技大学是德国勃兰登堡洲最大的公立应用科技大学, 位于德国首都柏林附近, 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的德国高校名单。该校领先的研究领域是材料技术、管理系统、生态信息技术、光技术、经济与管理等, 在德国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1.温馨、舒适的教学环境

Wildau应用科技大学和其他西方大学一样, 学校没有围墙和大门, 几处欧式风格的建筑坐落得有些杂乱。“外表朴素, 内部精华”是校长恩格利先生在第一天介绍自己学校时讲的话。的确是这样, 除了我们上课的大教室内部设施先进、齐备外, 令Wildau应用科技大学最为自豪的是他们的图书馆在全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中是最先进的。此外, 学校周边有许多规模较小的公司, 这样便于校企之间进行科研合作。“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是学习, 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温暖, ”恩格利校长这样说。校园内有许多大的或小的娱乐设施, 比如有游泳馆、沙滩排球、蹦床、吊床等, 以便学生在学习之余放松身心。内部精华并不仅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 还体现在学校所获得的荣誉、重点学科、国际化交流环境、学术输出等软实力上。

2.严格、灵活的考试体系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 德国高校遵循“宽进严处”的原则, 这主要体现在课程考试非常严格, 学生们都很害怕考试不能一次通过。Wildau应用科技大学是小班授课, 一般10~15人, 在学生中有这样一个共识, 如果一天在校上课2小时的话, 就意味着回家后要复习或预习2小时。一般每学期会有6门课程考试, 所以说, 德国大学生的学业并不轻松, 学习轻松的是中、小学生, 这点恰恰与我们国内情况相反。

考试由教授科目的教授命题, 然后会与同行教师讨论看是不是符合教学计划, 考试内容及评分标准由讲师或教授制订。但是给我们培训的教授都说, 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学生难倒, 而是一个上下沟通的环节。教授在考试前要告知学生很多信息, 如考试应掌握的知识等, 考试后学生可以反馈有关考试信息, 不合理之处, 教师会在以后的考试中进行调整。

每个学生有3次考试机会。第一次考试在学期末, 学习努力的学生这次考试通过后就万事大吉;没有通过考试的学生可以在下学期开学初补考, 这是第二次考试;两次还没有通过的学生, 要参加第三次考试, 这是最后一次机会。3次考试还没有通过的学生就必须要换专业, 那之前所学的东西都没有用了。学生在考试前可以申请暂缓考试, 但需要提供相关证明。采取的考试形式多种多样, 一般不外乎以下6种: (1) 闭卷:用于考核基础知识。 (2) 面试:与教授面谈, 至少有两位考官参加, 学生感到这种考核形式的压力较大。 (3) 撰写论文:学生拿到论文题目, 可以在家完成, 时间为2个月。等到学生提交了论文, 教授面临的工作就是判断论文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还是复制粘贴来的。因为互联网资讯非常发达, 所以目前德国也没有一个好的方法防止学生粘贴论文内容。 (4) 完成项目:一般3~5名学生组成一个项目组, 对企业项目进行分析、设计, 然后实施。这种考核形式广泛用于工程专业, 它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比较紧密。 (5) 计算机虚拟考试:在电脑上直接答题, 随机抽取试卷。 (6) 制作海报:在网上搜集资料, 自己想象设计, 制作海报并张贴在指定位置, 让大家讨论, 一般1~2人完成, 人数不能多。

以上多种考试形式需要教授花很多时间用于准备考试资料和测试考试结果。教授明确地说, 不管哪种考试形式, 其目的都不是为了把学生难倒, 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3.紧密、有效的校企合作

Wildau应用科技大学学生的实践除了部分在校内实验室实施外, 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完成, 学校对学生及教授实践方面有严格、明确的要求。学生必须进行2个学期的企业实习, 教授必须有多年的企业工作经历, 或有自己的公司, 即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这样既便于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又便于实践教学的实施。而在综合大学, 教授不必有企业工作经验, 只要专心搞理论教学研究就行。在应用科技大学, 教授每7个学期必须到对口企业从事为期1个学期 (半年) 的实际工作或应用研究, 以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最新问题、新动态, 更新和扩充知识, 期间不必进行理论授课, 而且享受学校和企业提供的双薪。此外, 学校还会从社会和产业部门聘任一批学有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通过这些具体措施, 鼓励学生和教授在企业实习, 进行紧密的校企合作。另外, 学生到企业实习有专业要求, 甚至有些专业还必须到国外实习。实习时间会跟之后的课程对接, 学生实习是全职的, 每天8小时, 而不是象征性的4小时。学生实习的企业还是本地居多, 也要求签订实习协议, 企业会设置专门的项目 (测试项目) 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在实习期内完成, 同时, 企业还会为学生支付一定的实习津贴。

学生实习结束返校时, 必须撰写2万字左右的有学术高度的实习论文, 而且还要经过教授的询问 (口语考试) , 内容主要涉及实习中学到的或做过什么, 会有2名教授参加, 一位教授偏向理论, 另一位则偏向实践, 学生必须回答正确才行。因为教授都是有实践经验的, 所以这个环节会完成得很好。当然教授也会主动与企业联系, 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企业也会以电子邮件等形式给学校反馈学生的实习情况, 所以说学生实习后不是仅拿到企业证明就可以了。完成以上各个环节后, 学生才能从教授那里拿到实习学分。在德国高校, 教授的权力很大, 很多事情其实处理上很灵活、很人性化, 在严明的制度下, 学校却不会在细节上强制教授如何去做。

德国企业非常愿意与高校进行合作, 因为企业明白校企合作对企业是非常有益的, 实习学生会带给企业新的气息, 注入新鲜血液, 企业可以从中发现潜在的员工, 这比直接招聘的员工要好。

德国风情感悟

在一个月的培训学习时间里, 除了考察德国的高等教育, 同时我们也亲身领略了德国文化, 感受到了德意志风情, 由此强烈感受到这个国家值得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教育经验和特色。

德国人生活理念是尽量简单、尽量便宜、尽量不花钱。比如买车, 只要能开能用就行, 不注重是不是新车或车的牌子, 虽然奔驰、宝马、保时捷等名车均出自德国。德国人很自信, 他们认为德国的工业核心技术其他国家无法复制。教育在德国没有成为产业, 小学、中学以及大学本科甚至国外学生在德国留学都是免收学费的。德国的大学没有正式的级别上的名次排列, 也没有重点大学与普通大学之分,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办学特点, 在专业设置上也都有自己的强项,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不能以“好”或是“不好”来区分, 但德国大学有历史长短和规模大小之分, 一般历史较长、规模较大者多属“名牌大学”。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培养的学生在某一个方面能力非常强, 在其他方面只是配合, 也就是说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相比之下, 学生个人能力似乎并不那么重要。在中国, 老房子要被推倒, 完全建新的, 可在德国, 老建筑必须被保留, 在此基础上建新的或改造, 这是政府的明文规定。在德国, Made in China的东西很多, 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德国人对中国人很有好感, 但对于日本, 德国人说, 日本已经走出亚洲, 但没办法走进欧洲。价值观崇尚方面, 中德学生也有很大的不同, 据数据统计, 德国只有约30%的青年选择上综合大学, 约70%的年轻人则选择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 这和我们中国的学生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选择职业教育的观念截然相反, 德国的青年更愿意做一个“手艺人”。

结束语

德国的经济腾飞得益于职业技术教育, 这是举世公认的。应用科技大学 (FH) 是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 并且随着德国社会经济发展而迅速成长, 这主要得益于德国政府重视职业技术教育, 民众重视技能、尊重技工, 与研究型综合大学相比, 应用科技大学的“3+1”学制、专业设置、教学改革、与企业紧密结合以及国际化的合作模式, 均显示出极强的灵活性、实用性和生命力。

通过一个月的实地参观学习, 个人明显感觉到,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多年与世界接轨、交流学习, 在所崇尚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及课程开发与实施等环节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大致相同, 只是实施效果仍然差距较大。要缩短这种差距, 需要政府重视, 政策扶持, 更需要我们职教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董大奎, 刘钢.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模式及其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7) :41-44.

[2]赵居礼.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0, (2) :11-15.

科技发展对传统伦理的影响及其启示 篇5

传统伦理观念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条件下正受到猛烈冲击.现代科技发展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影响着传统伦理观念.在当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界的矛盾;现代科技发展与传统的爱情、婚姻、家庭伦理的`矛盾;高消费与幸福之间的矛盾等方面.它启示我们,伦理学研究应由传统伦理学转向现代伦理学;从民族化研究转向国际化研究;科学研究应融入伦理意蕴.

作 者:李承宗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湖南,长沙,410079 刊 名:唯实 英文刊名:WEISHI 年,卷(期): “”(2) 分类号:B2 关键词:现代科技   传统伦理   影响   启示  

 

工程科技人才素质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篇6

[关键词]工程科技人才 素质 素质模型

一、引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工程科技人才是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和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深入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工程科技人才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对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本研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提高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质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二、国外工程师素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工程师素质模型

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质研究较多,比较有影响的有美国工程和技术鉴定委员会颁布的《工程准则2000》模型和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的双层素质模型等。

美国工程和技术鉴定委员会发布的《工程准则2000》确定了当前企业工程师应当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11项;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根据需要设计系统、部件或过程的能力;在多学科工作集体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对于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方程、求解和论证的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人际交流能力;认识工程对于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对终身教育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有关当代问题的知识;在工程实践中使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

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提出专业工程师的能力和素质由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构成。基本知识包括:工程专业知识;一系列正式、非正式信息源的知识;最新的技术和技巧;工程工具。基本技能包括:职业规划技巧;交流技巧;研究能力;分析能力;信息的选择和决定;发展人际关系的技巧;风险和危险分析;综合的能力;从多个侧面理解事务的能力。

2.工程师素质的调查研究

除建立素质模型外,一些机构或学者还开展了针对工程师素质的调查,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在1999年对已毕业的在职工程师实施了调查,表明最重要的三项能力分别是:职业道德与勤奋坚持;口头交流能力和交际能力;教育和专业知识。

英国教育就业研究所的调查主要针对工程行业的主管人员,结果发现,一方面英国工程技术人员供给不足;另一方面现有工程师素质难以满足企业需要,素质的缺乏程度依次是:技术和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管理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客户关系处理;交流;基本的计算机操作;高级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数学;文化素养。

3.未来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质

此外,国外的权威机构还关注未来的工程师素质需求。美国工程院在2004年发表的《2020年的工程师》报告中预测在2020年或更远的未来,工程师最需要的素质有: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力、交流能力、商业管理能力、职业道德与专业精神、终身学习能力;法国工程师委员会认为工程师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知识;交流能力和外语能力;数学建模的能力等。

三、我国工程师素质调查及分析

国内缺少权威机构开展、发布的素质模型研究,比较多的是个人研究,综合国内学者的研究,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四、启示

1.加强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调查研究

综上所述,我国对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质研究较少,提高我国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质首先需要加强对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探索工程科技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和人力资源开发规律。

2.完善工程教育体系

完善工程教育体系,需要真正突出工程教育的特点,改革传统注入式教学模式,培养工程兴趣,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创新、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3.与国际接轨完善我国的工程师制度

发达国家在注册工程师制度管理和运作上均有一套完整的机制,与国际接轨,建立规范的工程师制度,不仅能保证执业工程科技人员的素质,还能为工程教育的发展提供导向,更能对工程师形成强大的外部压力,把工程师直接推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4.营造学术自由环境,增强社会价值观引导

营造学术自由环境,营造群体创新氛围,为优秀素质的形成提供健康的环境,同时增强社会价值观引导,唤醒人们对工程师职业的兴趣,有利于优秀素质的形成和优秀工程师队伍的壮大。

参考文献:

[1]Engineering Accreditation Commission. ABET Engineer Criterion 2000,1998

[2]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Australia. National generic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stage 2,1999

[3]姜波:《工程专业人才成才素质研究》.交通高教研究2002,04

[4]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The enginee of 2020.2004,11

江苏科技创业大赛主要做法及其启示 篇7

1 大赛概况

1.1 参赛项目数位居全国前列

大赛于2013 年6 月5 日正式启动, 吸引了来自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1633 家创业团队和企业报名参赛;经形式审查、资格确认, 通过初审的达1394家, 其中成长企业组467 家、初创企业组659 家、创业团队组268 家 (含北美赛区78 家海外创业团队) , 报名数约占全国的12.9%, 位列全国第一。

1.2 江苏35 强团队和企业脱颖而出

本次大赛分报名、资格确认、初赛、复赛 (现场答辩、尽职调查) 、决赛和颁奖仪式等阶段进行。各省辖市通过初赛, 共推荐185 家创业团队和企业参加复赛答辩;经过现场评审, 共选出55 家创业团队和企业进入复赛尽职调查阶段;经过严格筛选, 最终有35 家创业团队和企业脱颖而出进入决赛, 角逐大赛一、二、三等奖。在获奖的35 家团队和企业中, 省内的创业团队组、成长企业组、初创企业组各10 家, 北美分赛区创业团队5 家。

1.3 获奖数位居全国前列

大赛同时还承担着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江苏赛区赛事功能。江苏赛区赛事结束后,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安排专人对接国家大赛相关工作, 按照国家大赛的各项要求, 继续履行分赛区工作职能。2013 年9 月中旬, 江苏向全国赛推荐了17 个创业团队和46 家企业, 并组织完成新增推荐企业的尽职调查工作。全国赛经初评及半决赛, 从13309 个报名项目中决出全国30 强, 分别争夺全国大赛创业团队组、初创企业组和成长企业组的第一 (1 个) 、二 (3 个) 、三名 (6 个) 。最终, 江苏共有9个项目入围全国30 强, 并获得第一名1 个, 第二名4 个, 第三名4 个, 获奖项目数占全国获奖总数的30%, 位列第一。

2 主要做法

本次大赛借鉴深圳南山创业大赛成功经验, 在建设大赛评审机制、搭建市场化服务平台、推进大赛立体化宣传、寻求社会金融支持、协调部门联动合作等方面, 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为打造“创业江苏”大赛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1 遵循原则, 积极探索, 构建新型评价机制

遵循国家大赛评选要求, 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评审委员会, 建立了评审专家库, 为大赛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撑。结合江苏省情, 积极探索新型大赛评价机制。一是采用以创投专家为主的评价方式。评审小组从参赛项目的技术和产品、商业模式及实施方案、行业及市场、团队、财务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二是现场公布比赛成绩。在复赛、决赛等重要环节中, 采用比赛成绩现场公布方式, 有效提升了比赛成绩公信力;三是对参加决赛的项目全部进行尽职调查。为确保评审的质量, 组织创投机构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的同时, 还会同相关科技部门对创业团队的真实性和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核查;四是采用创业导师和评审团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决赛电视录播现场, 大赛采用创业导师和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分别同步打分的办法, 两项评分汇总, 最终得出参赛团队和企业的决赛成绩。

2.2 拓宽渠道, 多维宣传, 扩大大赛影响力

紧紧围绕“创业江苏, 梦想成真”的主题, 采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推广策略, 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 扩大大赛影响力, 开启“创业江苏”大赛品牌打造的良好开端。一是利用网络传媒手段宣传大赛, 开通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大赛QQ工作群等网络平台;二是采用电视录播、新闻报道等形式记录、报道大赛, 不仅对参赛团队和企业进行实地采访, 制作了大赛专题片, 还对决赛、颁奖仪式进行电视录播, 并在江苏广电总台公共频道进行播出;三是邀请平面媒体对大赛进行广泛宣传, 决赛阶段特别邀请多家平面媒体对大赛组织工作及参赛团队企业进行深度挖掘、宣传报道, 使大赛始终保持了较高的热度和关注度;四是按照国家大赛要求, 结合江苏省大赛特点, 精心制作参赛手册, 设计推出大赛Logo。

2.3 搭建平台, 路演项目, 促进科技金融结合

一是吸引省内外创投机构积极参与。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苏州元禾控股、北京联想之星和北京芳晟投资管理中心等知名创投机构热情参与大赛的辅导培训、路演评审、尽职调查、专家点评等工作。二是获得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江苏银行作为大赛特别支持单位, 为参赛企业提供融资咨询, 跟随尽职调查小组为参赛企业提供上门跟踪服务, 并于赛后为参赛优秀企业专项安排授信额度支持企业发展。截止到2013 年11 月, 该行对参赛企业授信覆盖率达到37.47%, 总授信金额超过13 亿元。

2.4 明确职责, 省市互动, 确保大赛顺利推进

大赛启动前期, 江苏省科技厅正式下发《关于举办2013 年首届江苏科技创业大赛的通知》 (苏科高〔2013〕161 号) , 明确江苏省各省辖市科技部门及承办单位的工作职责和时间进度安排。各省辖市科技局 (科委) 按照要求, 广泛发动, 积极组织本地区内符合参赛条件的企业和团队报名参赛, 较好地完成了报名确认、初赛评审、项目推荐等组委会分配的组织工作。在大赛组委会的指导下, 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作为牵头承办单位根据大赛组织工作需要, 分别成立协调组、宣传组和会务组等, 定期召开协调会讨论相关工作, 并与其他联合承办单位通力合作, 不断沟通对话, 为大赛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障。

3 启示

3.1 打造江苏赛事品牌, 推进创业大赛常态化举办

开设专门窗口, 重点面向全省初创企业, 面向海内外创业团队, 常年受理商业计划书, 征集科技创业团队项目、企业项目, 选拔优秀创业项目。采用“民办公助”形式, 寻求行业协会、高校、园区、海外机构等优质单位进行合作, 不断探索“常年季赛+每年度总决赛”的可持续、常态化的大赛运作机制。同时, 加强宣传, 积极与媒体合作, 开设“创业江苏”相关专题、专栏, 宣传创业政策, 报道创业故事, 打造赛事品牌。

3.2 开展创业辅导培训, 推进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继续启动大学生科技创业训练营项目, 组织大学生创业项目、人才进行创业辅导培训, 针对创业资金缺乏、创业中介服务稀缺、创业信息平台建设不力等大学生创业各类情况, 不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逐步提升大学生科技创业服务能力, 引导和激励更多年轻人创业;二是通过调研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 引入国际先进创业理念, 为科技创业人员提供量身定制、系统化、实战性的创业课程;三是围绕科技创业项目路演流程、路演服务内容、路演评价指标等方面开展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工作, 构建科技创业项目路演标准体系框架, 推进科技创业项目路演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四是以示范服务窗口建设单位现有服务能力为基础, 依托平台网络“江苏科技创业”服务资源, 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能力、构建服务品牌, 面向区域内科技企业开展创业服务, 做好创业项目落地孵化对接工作, 打造一批优质科技创业区域示范服务窗口。

2.3 加强科技金融对接, 促进创业主体健康发展

江苏自2011 年获批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省份以来, 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 不断加大科技和金融资源整合力度, 加快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速度。在此基础上, 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先行先试, 着力发展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首投”“首贷”“首保”业务, 推动解决创业企业融资难题。同时, 通过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媒介, 整合各类金融资源和服务, 开创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即时信息与实时服务良性互动、天使投资与孵化服务密切结合的投融资模式, 吸引全社会关注并参与天使投资, 建设创业项目天使投资服务系统, 促进江苏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成长。

2.4 落实大赛支持政策, 进一步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一是落实大赛专项政策, 扶持大赛优胜项目。对获得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创业团队、初创组企业和成长组企业给予省科技计划立项支持, 对参赛项目给予江苏省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和江苏省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的支持。二是江苏各省辖市应加强制定落实地方配套支持政策, 重点为参赛的优质项目给予地方科技计划支持、提供科技园区落地孵化、创业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为江苏省科技型创业项目与人才的发展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摘要:为整合科技创业要素, 搭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 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科技创业, 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江苏省科技厅牵头启动首届江苏科技创业大赛, 进一步提升科技创业水平, 营造科技创业氛围, 弘扬科技创业文化, 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文章分析研究了江苏科技创业大赛的概况和启示。

关键词:科技创业,大赛,启示

参考文献

[1]蒋跃建.江苏科技创业的薄弱环节和关键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3 (13) :79-82.

[2]高俊.江苏科技创业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未来与发展, 2009 (3) :64-67.

[3]张晔.一颗创新种子的栋梁梦[N].科技日报, 2013-8-28 (4) .

生态翻译理论对科技翻译的启示 篇8

当今21世纪是世界各国科技化、信息化、经济化走向一体化的时代, 社会的飞速发展不仅使得各学科相互渗透交叉, 而且各国之间政治、科技、经济、文化、贸易等许多领域交往日益密切。我国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和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 和世界各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在密切的交流中, 科技翻译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翻译作为一种知识技能, 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科技翻译事业获得很大发展, 在翻译方法及技能研究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翻译理论的不断创新, 科技翻译的方法也有必要在新的理论指导下不断丰富, 才能适应当前全球化的趋势。

2 生态翻译理论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科技翻译的要求不断提高, 科技翻译也需要不断创新理念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在翻译界近年来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的生态翻译学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审视科技翻译行为。胡庚申认为, “生态翻译学, 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 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生态翻译理论是从整体上系统研究翻译者与翻译过程中涉及的各个要素即所谓翻译生态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论。它以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中“适应/选择”学说原理为理论基础, 提出了“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核心概念, 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理论为指导思想, 这种理论的实质已经是对翻译本体全新的解读和理解, 是一种翻译理论上的创新行为。因为它从生态研究的角度审视并阐释了翻译的定义, 它把翻译解读为“翻译过程即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过程”。这里所指的“翻译生态环境包括译语、源语和原文所呈现的世界, 即读者、作者、委托者以及社会、文化、交际、语言以及这些要素构成的整体。”除此之外, 生态翻译理论还包括, 我们在进行翻译研究时要从整体翻译过程的层面上分析译者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各个要素, 也就是对翻译过程中“译者中心”作用或“译者主导”作用, 对翻译过程中的译者“自我适应”的适应机制等运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进行论证。同时生态翻译理论还对文本的翻译过程、翻译原则和翻译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

3 科技英语翻译的原则

由于科技英语主要涉及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 科技类文章要求客观准确地表达事物, 因此科技翻译突出的特点是客观从属性和高度的严谨性。我国许多科技翻译界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科技翻译标准及原则。例如, 马清海提出科技英语术语翻译三条原则, 一是概念准确、一词一译的单义性原则;二是简明易懂、见词明义的简洁性原则;三是符合汉语科技语言及其术语的规范和国家、国际有关标准的规范化原则。岳中生指出了科技翻译的六条原则“忠于作者原则、服务读者原则、语篇处理原则、逻辑清晰原则、表达流畅原则、译文地道原则”。文灵玲从美学角度提出准确性、简明性、科学性三原则。石春让提出了科技英语词汇翻译要忠于作者原则、服务读者原则、紧跟时代原则、适度创新的原则。在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 由于科技术语的内容、使用语域和语篇功能具有的特殊性, 以及科技工作者长期独特的语言使用习惯, 因此形成了科技范围内的一些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表达形式, 所以准确理解科技术语的含义, 并将其准确地翻译出来就成为科技翻译中的难点。对此, 洪忠明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译者缺乏交流或专业知识;科技知识的快速更新;地域差异及历史原因。

4 生态翻译理论对科技翻译启示

生态翻译学理论认为, 翻译行为就是对原文、读者、翻译委托者文化语境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的过程。在翻译行为中, 翻译工作者就是在尽力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各要素, 获得翻译效果与各要素协调一致的结果, 最终使得翻译时选择的过程适合翻译生态环境各要素的动态变化规律过程, 最后获得译者与作者、原文与译文、译文与目标语文化、译者与读者以及译者自身的互相平衡与整体和谐的效果。为了取得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和谐的最终效果, 译者必须尽可能使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技巧、多样的翻译理论, 发挥译者的翻译能力, 也就是翻译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关系必须是最佳的选配的结果, 要做最优的选择。翻译工作者作为生态环境中的一个要素也应该融入翻译生态环境中。科技英语的特点是结构严谨、内容精确、表述达意、概念清晰, 因此“真实”是科技英语翻译的首要要求。从事科技英语翻译, 必须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忠实再现原作的思想和内容。需要指出的是, 科技英语翻译遵循“真实客观”的理念, 是指对原文整句内容和原文思想的忠实, 而不是对一个个单字的刻意忠实。由于受到读者期待水平、译者所处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译者需要做出许多合理的选择, 比如舍弃原文句式保持原文语言层面信息, 以求忠实原文, 保持真实的效果。

传递信息是科技英语翻译的重要特征, 客观真实地把原文的内容、目的、背景呈现出来是科技英语翻译者的第一要务。但是如果译者一味地固守原文形式而不顾信息内容的做法不符合翻译的原则, 单纯强调原文所谓的“真实信息”而忽视读者反应, 导致翻译的文章生硬蹩脚, 就会严重影响科技翻译传递信息的功能。因此译者要充分考虑译入语的语言生态环境, 翻译过程中做出合理的选择, 尽量使译文适应译者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 这样一方面在翻译中体现出了客观真实, 同时在灵活性上更胜一筹, 实为上层之作。

生态翻译理论中“三维转换”中“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重点体现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三个方面。“语言维适应选择转换”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译入语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侧重双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交际维适应选择转换”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把双语交际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放在首位。按照生态翻译理论, 成功的文化负载词翻译就是要在源语、源语—目的语、目的语之间取得一种动态平衡, 是以其它两者为参照, 在每个独立的语言生态中实现的最佳适应和选择。下面本文将结合科技英语翻译例子, 用生态翻译的三维标准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来分析比较。

(1) 语言维适应选择

语言维层面的适应选择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于译入语语言形式要根据具体的翻译环境要素做出合理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也就是说, 译者必须重点考虑包括语言结构、措词搭配、字音字义等在内的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的语言形式, 在翻译过程中做出合理的适应性转换。例如下面这段科技英语:As oil is found deep in the ground, its presence cannot be determined by a study of the surface.Consequently, a geological survey of the underground rock structure must be carried out.If it is thought that the rocks in a certain area contain oil, a“drilling rig”is assembled.The most obvious part of a drilling rig is called“a derrick”.It is used to lift sections of pipe, which are lowered into the hole made by the drill.As the hole is being drilled, a steel pipe is pushed down to prevent the sides from falling in.If oil is struck, a cover is fi rmly fi xed to the top of the pipe and the oil is allowed to escape through a series of values.在这段英语中多达十二处的动词使用了被动语态, 如果按照英语的习惯全部用被动语态翻译出来, 语言形式上就会和汉语科技表达规范许多不一致, 让读者读起来生硬难懂, 甚至产生误解。因此翻译过程中, 必须根据汉语的规范和习惯, 在语言表达上“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我们根据这个要求做如下翻译:石油埋藏于地层深处。因此, 仅研究地层表面, 无法确定有无石油, 必须勘测地下的岩石结构。如果确定了某一区域的岩石蕴藏着石油, 就此安装钻机。它的主要部分是机架, 用以撑起一节一节的钢管, 让其下到井孔。一边钻井, 一边下钢管, 以防周围土层塌陷。一旦出油, 就加固管盖, 让油从各个阀门喷出。这样的翻译, 通篇看不到“被”字, 在语言层面上母语为汉语的读者就会觉得非常适应, 给人简明客观易懂和易接受的效果。

(2) 文化维适应选择

文化维适应选择转换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源语及译语这两种不同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互相之间认知与传递, 译者要懂得源语及译语所负载的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 避免曲解文化。例如下面这段话:With the remote control PC, browsing the internet is a couch potato’s delight.Forget pointing out clicking as with a mouse.The touch of a button sends you straight to the web.在这段话中, 对于词组a couch potato如果不顾汉语文化语境直译过来, 想必很多中国读者看了后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明所以, 因为在英语文化里是指经常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运动少而体形发胖的人, 这里我们因不含任何感情色彩可以简单地解释为看电视, 这样, 读者就轻松移动, 所以我们可以作如下翻译:有了遥控式个人电脑, 上网浏览如同看电视一般轻松愉快, 不必鼠标点来点去, 只需一按键就直接上网了。因此, 基于英汉两种文化差异, 在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负载文化内涵的词语要适应译入语文化的环境。

(3) 交际维适应性选择

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对源语和译语这两种语言所体现的交际意图做出适应性转换。这种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 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 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由于科技文本突出信息性、客观性、真实性的特点, 因此针对信息性文本译者一方面需要忠实地传达原文的主要信息, 另一方面也要重视读者群对译文的感受, 译文应尽量使读者获得和原文读者尽可能相同的接收效果。例如句子:If we understand how the virus replicates in the body, in what organs and in what way, we can start looking for specific ways to counteract that, Osterhaus said.原文翻译成:如果我们知道该病毒在人体如何复制, 在哪些器官以何种方式复制, 那我们就可以着手寻找消灭他们的特定手段了, Osterhaus说。对于specific ways, 我们知道, 如果在一般的文章中, 翻译成“特定手段”是可以的, 但是在科技英语中, specific ways是习惯用语, 有固定翻译词组对应, 作为科技翻译者应该对此予以知晓。根据美国习语大词典的解释, specific ways在免疫学上仅限于指某种特殊的抗体或抗原体, 因此翻译成汉语“特效的”才能准确传达该文本的真实信息。为了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 所以可作如下修改:如果我们知道该病毒在人体如何复制, 在哪些器官以何种方式复制, 那我们就可以着手寻找消灭他们的特效方法了, Osterhaus说。

5 结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世界各国人们越来越渴望交流, 在这种大背景下, 科技英语翻译为各国各民族传递客观真实信息架起了一座宏伟的桥梁, 因此做好科技英语翻译自然成为了人们的共同期待。作为科技英语翻译人员, 一方面要通晓有关科技知识, 另一方面要掌握必要的科技英语翻译理论, 还要不断创新科技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理论中核心观点“翻译即适应与选择”表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独立性和重要性, 说明译者不能一味被动地迎合原文需要, 从而死译硬译, 而是要主观能动地适应翻译中各个生态要素需要, 综合思考, 自主选择, 把翻译过程当成是译者同翻译生态环境各要素之间互动、平衡、和谐的生态活动过程。当前在生态翻译理论基础上把生态翻译学理论和科技英语翻译结合, 是生态翻译学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领域的一次探索。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基础[J].外语研究, 2010 (4) .

[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3]胡庚申.从“译者中心”到“译者责任”[J].中国翻译, 2014 (1) .

[4]洪忠明.科技术语翻译的规范与统一[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6 (4) .

[5]马清海.试论科技翻译的标准和科技术语的翻译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 1997 (1) .

[6]文灵玲.科技英语翻译审美标准初探[J].上海科技翻译, 2002 (2) .

《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征稿启示 篇9

《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征稿启示《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c N K I系列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学术期刊。主管单位:黑龙江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报刊出版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国内统一刊号CN 23-1581/G3o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945。邮发代号:14-139.刊发具有一定学术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文献和反映各学科、各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等方面的论述文章。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办刊宗旨: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政策, 报道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和科学研究成果, 弘扬科学创新精神, 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_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刊登内容:具有一定学术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文献和反映各学科、各领域的新成果、新工艺、新产品等方面的论述文章, 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台。栏目设置:科技创新信息技术工业技术资源与环境给水排水电力科技水利科技路桥科技建筑科学管理创新农林科技应用科技等。禾高件要求·1°稿件h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与。名3所有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 具备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等格式。4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1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表格设计要合理, 推荐使用三线表。6图片要清晰, 注明图号。投稿须知:1稿件须以电子文档形式发送, 采用Word2003格式, 3000字符为宜。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一律不退, 请作者自留底稿。2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 不愿改动者请事先说明。自收稿之日起1个月内未收到刊用通矢口, 作者可自f亍处理。3来稿请注明作者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4如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 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66-3号创展国际1405室邮编:150040投稿信箱:kjcxyyy@163.com QQ:451638747 5922026644话:0451-82613427 82614854手机:13936679354 13019011934Tonki I onrl A rrl《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社地址变更公告本刊办公地址已搬迁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56-3号创展国际B座1405室 (和平路与文府街交叉口、哈尔滨第九中学对面) , 原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宣信街15号省政府综合楼522.530.531室停止使用。办公电话:0451-82613427 0451-82614854不变。望周知!《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社2012年8月10曰

《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征稿启示 篇10

《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c N K I系列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学术期刊。主管单位:黑龙江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报刊出版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国内统一刊号CN 23-1581/G3�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945。邮发代号:14-139.刊发具有一定学术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文献和反映各学科、各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等方面的论述文章。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L办刊宗旨: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政策, 报道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和科学研究成果, 弘扬科学创新精神, 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刊登内容:具有一定学术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文献和反映各学科、各领域的新成果、新工艺、新产品等方面的论述文章, 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栏目设置:科技创新信息技术工业技术资源与环境给水排水电力科技水利科技路桥科技建筑科学管理创新农林科技应用科技等。稿件要求.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3所有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 具备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等格式。4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表格设计要合理, 推荐使用三线表”6图片要清晰, 注明图号。投稿须知:1稿件须以电子文档形式发送, 采用WOrd2003格式, 3000字符为宜。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一律不退, 请作者自留底稿。2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 不愿改动者请事先说明。自收稿之日起1个月内未收到刊用通知, 作者可自行处理。3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4如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 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66-3号创展国际1405室邮编:150040投稿信箱:kjcxyyy@163.com QQ:451638747 592202664电话:0451-82613427 82614854手机:13936679354 13019011934"T l n n i^/Q+!rn A rrl i r k Q+i rn《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社地址变更公告本刊办公地址已搬迁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66-3号创展国际B座1405室 (和平路与文府街交叉口、哈尔滨第九中学对面) , 原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宣信街15号省政府综合楼522.530.531室停止使用。办公电话:0451-82613427 0451-82614854不变。望周知!《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社2012年8月10曰

上一篇:民航培训下一篇:码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