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变化

2024-08-07

主要内容变化(精选十篇)

主要内容变化 篇1

一、新《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化的主要内容

我国为了达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努力, 在这个探索期间内不断进行着尝试。目前我们讨论的债务重组准则是在年准则基础上的进一步修订, 比较该准则前后变化的主要内容, 如表1所示:

(一) 关于债务重组的定义

新会计准则中债务重组的定义是, 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 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新准则突出了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前提和债权人最终让步的业务实质。新准则实际上是将债务重组的范围缩小了, 限定在对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时债权人作出了让步的债务重组。

新准则将债务重组界定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 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了让步的事项。”说明我国具体准则的范围限定在对债务人处于则一务困难时债权人作出了让步的债务重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债务人没有发生财务困难时发生的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问题, 或属于捐赠, 使用其他准则或重组债务未发生账面价值的变动, 不必进行会计处理。 (2) 企业清算或改组时的债务重组, 属于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 有关的会计核算应遵循特殊的会计准则。 (3) 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所进行的债务重组, 如果债权人没有让步, 而是采取以物抵账或诉讼方式解决, 没有直接发生权益或损益变更, 涉及会计的确认和披露, 也不必进行会计处理。只有在让步的情况下才是新准则规定的债务重组, 适用债务重组具体准则。

(二) 关于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2001年准则对企业进行债务重组会计处理所明确的首要原则是, “债务重组中, 无论债务人还是债权人, 均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这也是对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执行, 但新会计准则开始确认收益。新准则规定比较旧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 脱离了原来以账面价值作为记账基础、增值部分作为权益的思路。而作为转出资产原账面价值和现时公允价值之差作为重组收益处理。新准则规定, “将债务转为资本的, 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或者实收资本, 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者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 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 计入当期损益。”相比旧准则而言, 重组收益最终计入了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作为资产转让损益。新准则在以修改债务条件包括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进行债务重组中, 将来应付金额的现值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 作为重组收益, 确认为当期损益。如果涉及了或有支出, 应将或有支出包括在将来应付金额予以折现, 确定债务重组收益。实际发生时冲减重组后债务的账面价值, 如未发生则作为结算债务当期的债务重组收益, 计入当期损益。应该讲最大的改变就是现值的计算和损益的确认。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新准则与准则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三) 关于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规定, 债权人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现金、受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享有股权公允价值、将来应收金额现值的差额己计提减值准备的, 应先冲减减值准备, 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受让非现金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入账。如果涉及了或有收益的, 债权人不应将或有收益包括在将来应收金额中确认重组损失, 或有收益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同样, 按照公允价值入账和将来应收金额的现值是与旧准则差异最大的地方。

二、对我国《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修订的评析

总体来说, 新准则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又近了一步, 但经回顾我们会发现, 新准则与98准则有很大相似, 甚至在关键语句中很多是相同的。新准则似乎是98准则的反复, 新准则是否是一种倒退, 或者说新准则是如何解决98准则未解决的问题的呢?这里对公允价值和重组收益这两个最重要的变化进行评述。

(一) 有关公允价值的运用

公允价值的定义是“指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如今, 国际会计准则中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准则己有十几个之多, 公允价值会计在各国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也正显示出蓬勃生机。同时, 我国的市场环境和会计人员的素质正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 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将是必然的。而且会计本身就是要传递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 公允价值应该是最真实、公允的计量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本身并不存在问题, 它之所以会被利用来操纵利润, 往往是因为市场环境和人为因素。而在当前市场经济不完善, 尤其是生产要素市场存在缺陷的条件下, 公允价值的取得和现值的计算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不少问题, 大多数时候, 公允价值的确认只能来源于双方协商, 那么公允的程度就有待提高了同样, 现值利率的取得也会存在具体困难, 因此, 不能排除某些企业通过不同价值确认来调节利润。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 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要注重相关辅助机构的工作质量, 如评估机构、工商管理部门、物价部门、税务部门等, 建立好相关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想办法提高这些部门的工作质量, 把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减到最低, 恢复公允价值的公允。

(二) 关于重组收益的确认问题

新准则规定, “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某项债务, 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作为重组收益, 确认为当期损益。”相比旧准则而言, 重组收益最终计入了当期损益与账面价值之差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而按2001年旧准则规定, 全部计入资本公积。然而即将执行的新准则再次允许将其确认为收益。

债务重组不是企业的经营活动, 新准则将债务人发生的债务重组收益列作营业外收入, 而将债权人发生的债务重组损失列作营业外支出, 这样都记入了当期损益。但正如上面提到的问题, 债务重组损益并不会给企业带来现金的流入流出, 因而对当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不产生影响。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 如果不把债务重组收益和债务重组损失作为净利润的调整项目将会导致主表和附表所反映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一致。这里建议在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中增加一项“债务重组损益”, 作为净利润的调整项目, 专门反映债务重组产生的损益。这样处理可以较清楚地了解债务重组收益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提高会计数据的质量。总体来说, 债务重组具体准则不是此次新执行的准则, 只是对原准则进行了修订, 因此可以比照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准则规定, 债务人对期初数进行调整, 原计入资本公积中的债务重组收益将调整至期初未分配利润对于债权人来说, 不存在调整事项。另外, 从我国具体经济环境看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修订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摘要:2006年债务重组新准则较2001年准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与1998年制定的准则基本相同。新准则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使用现值的估计技术, 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这些都与当今国际准则中的做法相吻合。新的准则带来新的气象, 如何做好新旧准则的衔接与交替, 如何合理、可靠地运用新准则, 成为准则颁布后的重点。本文针对该问题, 对债务重组方式以及重组损益的确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会计准则,债务重组

参考文献

[1]金鑫浅谈年债务重组准则[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66)

[2]朱婷婷浅议新会计准则下的债务重组处理[J]财经界下半月 (200611)

《指南》语言领域主要内容 篇2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倾听与表达

教育建议:

1.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如: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或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2.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如:

▲成人要耐心倾听别人(包括幼儿)的讲话,等别人讲完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

▲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注意听,鼓励他主动提问。

3.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如:

▲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如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以比较坚定的语气表示不同意;讲故事时,尽量把故事人物高兴、悲伤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

▲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句子。

教育建议:

1.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如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

▲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相互讲述见闻、趣事或看过的图书、动画片等。

▲方言和少数民族地区应积极为幼儿创设用普通话交流的语言环境。

2.引导幼儿清楚地表达。如:

▲和幼儿讲话时,成人自身的语言要清楚、简洁。

▲当幼儿因为急于表达而说不清楚的时候,提醒他不要着急,慢慢说;同时要耐心倾听,给予必要的补充,帮助他理清思路并清晰地说出来。

教育建议:

1.成人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如:

▲与他人交谈时,认真倾听,使用礼貌用语。

▲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说脏话、粗话。

▲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把话说完。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如:

▲结合情境提醒幼儿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如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客人来访时要打招呼,得到帮助时要说谢谢等。

▲提醒幼儿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如轮流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等。

▲提醒幼儿注意公共场所的语言文明,如不大声喧哗。

教育建议:

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如:

▲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

▲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

2.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如:

▲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

▲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和他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

3.引导幼儿体会标识、文字符号的用途。如:

▲向幼儿介绍医院、公用电话等生活中的常见标识,让他知道标识可以代表具体事物。

▲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体会文字的用途。如买来新玩具时,把说明书上的文字念给幼儿听,了解玩具的玩法。

教育建议:

1.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如: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

▲和幼儿一起讨论或回忆书中的故事情节,引导他有条理地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

▲在给幼儿读书或讲故事时,可先不告诉名字,让幼儿听完后自己命名,并说出这样命名的理由。

▲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并与他人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体会和想法。

2.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如:

▲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

▲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

▲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编故事,并为自编的故事配上图画,制成图画书。

3.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如:

▲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

▲给幼儿读书时,通过表情、动作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书中的情绪情感,让幼儿体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教育建议:

1.让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兴趣。如:

▲准备供幼儿随时取放的纸、笔等材料,也可利用沙地、树枝等自然材料,满足幼儿自由涂画的需要。

▲鼓励幼儿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故事画下来并讲给别人听,让幼儿体会写写画画的方式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把幼儿讲过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念给他听,使幼儿知道说的话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从中体会文字的用途。

2.在绘画和游戏中做必要的书写准备,如:

▲通过把虚线画出的图形轮廓连成实线等游戏,促进手眼协调,同时帮助幼儿学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运笔技能。

▲鼓励幼儿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

▲提醒幼儿写画时保持正确姿势。

全国主要城市近期房价变化微妙 篇3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发布了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从多方数据来看,4月楼市格局发生微妙变化。一线城市楼市经历“火热”3月后,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双收窄。二线城市迅速“接棒”成为房价上涨新阵地。4月房价环比涨幅前十位的城市中绝大多数为二线城市,其中,合肥涨势最凶,新房价格环比涨幅高达5.8%,厦门和南京的环比涨幅分别为5.3%、4.4%,位列二、三位。此前偏冷的三线城市去库存作用发酵,房价出现上涨苗头。数据显示,4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分别有46个和47个,三线城市同比综合平均已由降转升,开始上涨。

点评

国有林场改革的主要内容 篇4

(二)推进国有林场政事分开。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国有林场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落实国有林场法人自主权。在稳定现行隶属关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位、规模和生态建设需要等因素,合理优化国有林场管理层级。对同一行政区域内规模过小、分布零散的林场,根据机构精简和规模经营原则整合为较大林场。科学核定事业编制,用于聘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林业技能人员,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强化对编制使用的监管,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

(三)推进国有林场事企分开。国有林场从事的经营活动要实行市场化运作,对商品林采伐、林业特色产业和森林旅游等暂不能分开的经营活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鼓励优强林业企业参与兼并重组,通过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切实提高企业性质国有林场的运营效率。加强资产负债的清理认定和核查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加快分离各类国有林场的办社会职能,逐步将林场所办学校、医疗机构等移交属地管理。积极探索林场所办医疗机构的转型或改制。根据当地实际,逐步理顺国有林场与代管乡镇、村的关系。

(四)完善以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机制。国有林场公益林日常管护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面向社会购买服务。在保持林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按照科学规划原则,鼓励社会资本、林场职工发展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有效盘活森林资源。企业性质国有林场经营范围内划分为公益林的部分,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公益林核定等级分别安排管护资金。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公益林管护,提高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

(五)健全责任明确、分级管理的森林资源监管体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林地保护制度、森林保护制度、森林经营制度、湿地保护制度、自然保护区制度、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按照林地性质、生态区位、面积大小、监管事项、对社会全局利益影响的程度等因素由国家、省、市三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级监管,对林地性质变更、采伐限额等强化多级联动监管,充分调动各级监管机构的积极性。保持国有林场林地范围和用途的长期稳定,严禁林地转为非林地。建立制度化的监测考核体制,加强对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情况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依据。加强国家和地方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理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状况,接受社会监督,对国有林场场长实行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离任审计。实施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严格控制采伐量为核心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制度,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采伐限额、制定年度生产计划和开展森林经营活动,各级政府对所管理国有林场的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探索建立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利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开展森林旅游等,应当与国有林场明确收益分配方式;经批准占用国有林场林地的,应当按规定足额支付林地林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植被恢复费和职工社会保障费用。启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工程,合理确定国有林场森林商业性采伐量。加快研究制定国有林场管理法律制度措施和国有林场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探索建立国家公园。

小企业会计准则主要变化 篇5

一、一般规定

1.《准则》比《制度》进一步简化,没有提及会计核算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2.适用范围上允许小企业采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准则》中没有做出规定的业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处理。如在《准则》中未提及债务重组及非货币性交易。

3.大量消除了小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如资产不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实际损失的确定参照了企业所得税法中有关认定标准;在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涉税相关项目。

二、确认、计量和报告

(一)资产

1. 小企业资产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坏账损失于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失,同时冲减应收及预付款项。坏账采用直接转销法,与税法一致。

2. 存货发出计价取消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

存货计价方法简化为: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存货盘盈盘亏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制度》直接计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准则》增加了计划成本核算方法。

3. 短期投资持有期间确认投资收益。

在短期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确认为投资收益,出售短期投资,按照实际收到的出售价款与账面余额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制度》规定持有期间获得股息利息冲减短期投资成本,期末按成本与市价熟低计价。

4.

《制度》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而《准则》采用成本法核算。

5. 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准则》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扣除按照新旧程度估计的折旧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成本入账。

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修理费,按照固定资产的受益对象确认成本费用,大修理出计入长期待摊费用,改建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改变《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折旧只进行总分类核算,明确提出了固定资产折旧进行总分类核算,也可进行明细核算。

6. 在建工程以竣工决算为转入固定资产及资本化时点。

不再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作为转入时点。在建工程在竣工决算前发生的借款利息,在应付利息日应当根据借款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办理竣工决算后发生的利息费用,在应付利息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自营工程在办理竣工决算时增加固定资产。

7.

无形资产摊销设置专门科目“累计摊销”进行核算,增加了生物资产的相关内容。

(二)负债

a) 各项负债应当按其实际发生额入账。长期借款应付利息在“应付利息”科目核算,不再在“长期借款”科目核算,“长期借款”科目余额为未还的长期借款本金。

b) 应付职工薪酬范围更广,核算小企业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等内容。

c) 简化了应交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只设置“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和“已交税金”等明细科目,不再设置“转出未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等明细科目。

d) 营业外收入除了核算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收益、政府补助、捐赠收益、盘盈收益外,还新增了汇兑收益、出租包装物和商品租金收入。

e) 营业外支出除了核算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税收滞纳金,罚没财产损失,捐赠、赞助等支出外,新增了存货盘亏、毁损、报废损失,坏账损失,无法收回的长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损失等。

(三)所有者权益

在《准则》中,资本公积的核算范围仅为资本溢价,即小企业收到的投资者出资额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在《制度》中除资本溢价外,还包括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

(四)损益

1. 收入确认方面,与所得税及增值税的确认时点基本一致,相对《制度》规定,收入的确认减少了更多的职业判断。

小企业应在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当在提供劳务交易完成且收到款项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会计年度的,应当按照完工进度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2. 所得税费用按实际交纳列支。

小企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确定的当期应纳所得税和补交的所得税,确认所得税费用。

(五)报告

1.《准则》规定小企业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制度》规定企业可以选择编现金流量表,并按年度编制。《准则》中现金流量表为主表,按月和年度编制。

2. 利润表详细列示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营业外收支中的主要项目。

3. 附注中增加了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表、应交税费用明细表和利润分配表,不再单独披露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六)其他

小企业对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不再对以前年度损益进行追索调整。

参考文献

[1]骆伟琼.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建成, 中国会计报, 2011-11-25.

主要内容变化 篇6

一、新借款费用准则的主要变化

1. 扩大了借款费用允许资本化的资产范围

原准则规定, 借款费用可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仅限于固定资产, 即只有发生在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的借款费用, 才能够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予以资本化。而新准则规定,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 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新准则扩大了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 不仅仅包括固定资产, 也包括生产周期长的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 例如飞机、轮船、发电设备及房地产等。由于许多先进制造业公司的产品生产周期比较长, 生产资金占用多, 而且借款金额巨大, 对这类企业的存货而言, 借款费用已构成了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其计入存货成本中, 在存货销售时得到补偿, 更符合配比原则。因此, 新准则的实施, 在短期内会提高这些企业的业绩。

2. 扩大了借款费用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范围

新准则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借款范围除了专门借款外, 还包括了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的一般借款, 这就意味着以各种融资途径借入的借款, 只要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均可予以资本化。借款费用资本化中借款范围的扩大, 使得在固定资产建造过程中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 其一般借款的利息费用也应按照资产支出额的比例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 从而导致企业当期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增加, 计入当期财务费用的金额减少。毫无疑问, 这将使这类企业在借款费用资本化当期利润上升, 并使企业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的相当长的期间内随着折旧的计提而利润下降。

3. 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有所差别

新旧会计准则中, 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是不变的, 即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资本化金额, 包括计算截至资产负债表日的累积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计算资本化率和利息资本化金额。不同的是新准则规定, 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资本化金额, 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 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如占用了一般借款的, 原准则规定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可在企业生产经营期间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超过专门借款的部分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利息中应予资本化的金额。资本化率应当根据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计算确定。

4. 计算借款费用扣除项目不同

新借款费用准则计算借款费用扣除项目不同。原会计准则中不考虑借款费用扣除用于短期投资所获得的投资收益, 新会计准则允许借款费用扣除其用于短期投资所获得的投资收益。有些借入资金常常在发生符合条件的资产支出前, 用作临时性投资。此种境况下, 在确定本期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时, 将获得的投资收益从发生的借款费用中减去。比如说, 计算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时, 要按全部借款费用减去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

5. 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方法和调整内容

新借款费用准则原准则对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方法有所调整, 原规定是如果专门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 应当将每期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金额作为利息的调整额对资本化率作相应的调整。折价或溢价的摊销, 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 也可以采用直线法。新准则规定, 借款存在溢价或折价的, 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金额, 调整每期利息金额。可见, 新准则取消直线法, 只允许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 这样减少了企业的会计选择, 使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所增强。

6. 辅助费用的资本化及其金额

新借款费用准则对辅助费用的资本化及其金额有所变化。原准则规定, 因安排专门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 例如, 银行借款手续费、承诺费和发行债券的手续费等, 属于在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 应当在发生时予以资本化;如果辅助费用金额较小, 也可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而新准则规定, 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 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前发生的, 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予以资本化, 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成本;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后发生的, 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一般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 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

二、执行新借款费用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1. 可能提高企业的会计利润

执行新借款费用准则可能提高企业的会计利润。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将减少费用资本化当期的财务费用, 增加企业的资产价值, 进而提高当期的会计利润。新借款费用准则可予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 不仅包括固定资产, 也包括生产周期长的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 例如飞机、轮船、发电设备及房地产等, 这将使生产周期长的先进制造业公司受益。由于许多先进制造业公司的产品生产周期比较长, 生产资金占用多, 而且借款金额巨大, 对这类企业的存货而言, 借款费用已构成了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其计入存货成本中, 在存货销售时得到补偿, 更符合配比原则。如2006年度, 华能国际按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合并净利润为55.50亿元、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的净利润则上升到68.89亿元, 其中仅“借款费用资本化”一项差异因素就高达2.2亿元。对于那些有息负债规模巨大的上市公司来讲, 如房地产公司、生产周期长的制造业公司以及资本化支出较大的公司的损益可能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 提高公司业绩。如中国石化日前公布的2006年报显示, 执行新会计准则后, “一般性借款费用资本化”因素调增期初股东权益高达26.36亿元。因此, 新准则的实施, 在短期内会提高这些企业的业绩。

2. 更能公允地反映企业固定资产、房地产和存货等的取得成本

执行新借款费用准则更能公允地反映企业固定资产、房地产和存货等的取得成本。新准则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不仅包括专门借款, 还包括一般借款, 同时对其计算资本化金额的借款费用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企业借款不仅包括专门借款, 也包括一般借款, 而绝大多数的借款其实都是用来取得长期资产的, 它们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形成较高的借款费用。因此, 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到一般借款, 更能公允地反映企业对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的取得成本。

3. 辅助费用的会计处理更符合实际成本原则

执行新借款费用准则辅助费用的会计处理更符合实际成本原则。对于因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的会计处理新旧准则差异不是太大。主要不同点在于专门借款的辅助费用在新准则中规定可以资本化时未考虑其金额的大小不同可分别处理。这是由于专门借款的辅助费用与可予以资本化的资产购建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将其在资本化期间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成本, 更符合实际成本原则。

三、执行新借款费用准则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明确界定和强化费用资本化标准

新准则明确规定了利息资本化的开始、暂停和停止的原则, 界定了资本化期间, 即从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时点到停止资本化的时点的期间, 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期间不包括在内。新准则对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界线规定得非常清楚。

对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起始条件, 准则强调了只有当同时满足“资产支出已经发生, 借款费用已经发生和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这三个条件时, 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才可以开始实施资本化。而因安排专门借款发生的一次性支出的辅助费用, 一般不考虑资本化的条件, 在发生时予以资本化, 如发行债券的手续费应当在实际发生时予以资本化。

设立这三个条件的意图, 在于防止假借专项借款的名义实施费用资本化和挪用专项借款费用在各会计期间应有的资本化金额, 制定了公正客观的量化公式, 有效地遏制了股份公司通过调控各期资本化金额来操纵利润。

2. 合理确定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

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确定更合理在《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即旧准则颁布前, 确定利息资本化金额, 通常以“专项借款×该借款利率×该借款期限”来确定, 这样计算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旧准则规定利息资本化金额按照“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来计算, 更符合国际规范, 也更合理。累计支出金额不是每笔支出的简单累加, 而是以资产支出实际占用时间在会计期间中所占的比例作为权数, 更加准确地反映出资产支出的实际使用情况。如果发生了一笔以上的专门借款而且利率不一致时, 以利息之和÷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得到的加权平均利率作为资本化率就十分必要和科学。计算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 也采用借款实际占用时间在会计期间中所占的比例作为权数, 能够反映出借款被占用的实际情况。

总之,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内容更加完善, 可操作性更强, 大大压缩了利用借款费用资本化来虚增当期利润的空间。在信息披露要求上, 新准则规定在年报、中报等财务报告中, 不仅要披露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金额, 而且要详细披露资本化利率, 有利于投资者全面了解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情况。新准则是财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新准则的实施将有助于会计信息的合理、准确, 对帮助投资者正确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将起到重要作用。

摘要:新制订的会计准则以与国际趋同为标准, 内容更加完善, 可操作性更强, 大大压缩了利用借款费用资本化来虚增当期利润的空间。使得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步伐向前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新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 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本文就新《借款费用》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对企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首先阐述了新借款费用准则的主要变化, 然后分析了执行新借款费用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最后提出执行新借款费用准则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借款费用,会计报表,资本化,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袁晓春: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中国农业会计, 2006, (10) :36~38

[2]吴正晖: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分析.时代金融, 2006, (9) :143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法举隅 篇7

一、课题扩展法

有些课文是以所要表达的内容来命名的,教学此类文章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来阅读,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可以在学生阅读时提出这样的问题:(1)“将”是谁?“相”又是谁?“和”是什么意思?(2)他们因什么而“不和”,又因什么而“和”?让学生带着扩展的问题去解读文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理句段法

有些课文中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等,这些句段就是对课文或段落主要内容的提示。如教学《松鼠》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这个总起句;教学《秦兵马俑》一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个过渡句;教学《生命生命》时,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就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抓住了课文中概括性的句子或段落之后,稍微加以整理,就很容易概括课文内容了。

三、段意合并法

对于一些没有具体提示的课文,可以把课文的段落大意整合起来,稍加提炼,进而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概括课文每个部分的大意:第一部分写的是作者童年时,爸妈对“我”写的诗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第二部分写的是这两种评价对“我”产生的巨大影响;第三部分写的是成年之后,“我”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从这两种评价中体会到了爱。然后让学生把各个部分的大意整合起来说一说。

四、要素归纳法

在写人记事类的文章中,大都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四个要素。阅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到故事发生的时间:抗日战争时期;地点:狼牙山;人物:五壮士;事件:掩护转移、诱敌上山、痛击敌人、英勇跳崖。然后把这几个基本要素按一定的顺序连起来说一说。

五、主次取舍法

对于写了多件事的课文,要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情节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这几件事。从内容上看,有关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这三件事情的叙述写得很简略,是次要的;议花生这件事写得特别详细,是主要的。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事情的“主次”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哪件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再如,《小英雄雨来》写了雨来擅长游泳、上夜校、掩护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这六件事,其中“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写得十分详细,是主要内容,教学时可以果断取舍,引导学生梳理甄别。

新资产减值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实施 篇8

一、新资产减值准则的主要变化

(一)明确规定资产减值的前提。新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会计期末企业是否必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首先取决于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具体可通过7项标准进行判断:一是资产的市价跌幅明显高于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二是企业所处的经济、技术或法律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三是市场利率或其他市场投资回报率当期已经提高;四是企业的市价已经低于其净资产账面价值;五是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其实体已经损坏;六是资产已经或将被闲置、重组、终止使用或者提前处置;七是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将低于预期。只有存在以上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要求计提减值准备。

(二)修改了资产减值迹象的认定时间。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至少每年度终了时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何为“定期”,会计制度没有说明。而新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就应当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资产负债表日的规定说明了企业只要对外报送会计报表,就应该按照准则规定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的迹象,以便确定是否计提减值损失。

(三)扩大了资产减值的范围。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规定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八项减值准备。新资产减值准则适用于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以及除特别规定以外的所有资产,规定更为广泛和明确。特别规定的减值适用相关具体准则的规定,主要是指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等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

(四)引入了“资产组”和“总部资产”的概念。资产组是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在单项资产减值准备难以确定时,应当按照相关资产组确定资产减值计算,并确认减值损失。总部资产是企业集团和事业部的资产,难以脱离其他资产和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计算总部资产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然后与相应的资产账面价值进行比较,据以判断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规定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计量的和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要求以其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合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

(五)增加了按资产组计提减值的方法。原会计制度及准则中使用的计量基础包括:公允价值、可收回金额、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销售净价、市价等多个标准,因可操作性差,存在较大的调节空间。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并且对于资产的公允价值、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量。新资产减值准则在计量上引入了科学的工具和方法。一是贴现现金流(DCF)模型:DCF模型应用于单项测试的信贷资产。银行首先依据对借款企业、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判断,对贷款的未来现金流进行预计,然后将预计的现金流量按照贷款原来的实际利率进行折现,最后将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与贷款的账面价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减值。二是迁移模型。迁移模型通过在一组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信贷资产计算每一级别信贷资产的发生损失的机率。通过将当期资产负债表日同级别信贷资产余额与损失率相乘得到损失金额。

二、实施新资产减值准则应注意的问题

(一)需要注意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规定。新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损失转回操纵利润。但是,从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来看,资产减值是为了防止高估固定资产价值,主要依据的是会计估计,而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可视为对原先会计估计的修正。由此可见,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是必要的。另外根据其他具体准则的规定,有时也可以转回。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对于已经发生减值的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的未担保余值、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债务工具,如果减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或公允价值上升,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的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二)关于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问题。首先,新资产减值准则借鉴了国际上的做法,引入公允价值,要求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市场价格体系不够完善,市场环境和信息传递速度并没有达到能使大量资产的公允价值都能很容易地获得的程度,因此在具体操作上存在一定难度。其次,对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新资产减值准则规定: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企业管理层应当在合理和有依据的基础上对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整个经济状况进行最佳估计。

(三)关于资产组的认定的问题。对于一些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在操作上有困难的情况,新资产减值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但需注意:一是资产组必然涉及到资产组预计现金流量的计算,就目前我国的状况而言,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编制长期现金流量的惯例,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现金流量的测算普遍缺乏经验。二是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例如对于资产组组合,到底包括哪些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又如对于“相关总部资产”,到底哪些属于“相关总部资产”,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这将直接影响到总部资产及商誉的分摊,增加了实际操作的难度。而这些划分方法的不同,又将直接影响到资产减值准备应否计提及计提多少等问题,从而诱发盈余管理行为。三是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讲,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不仅资产组划分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还大大地增加了工作量,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负担。

论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篇9

【关键词】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2-012-020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在现实教学工作中,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教学反思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催生教学智慧、提高教学能力、个人素质,面对新的教学要求与新时代特征,反思教学成为教师的成长必经之路。快速地成为“反思型教师”也成为教师成长的必然选择。但是教学反思的方式与内容各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教学理念

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决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对于学生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作为教师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统一,与国家和民族利益保持一致,要随时修正自己不正确的教育理念。比如,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追求学生的成绩,十分注重学生的分数,当有些学生分数达不到自己要求的时候,就对学生处罚或者区别对待,做出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不相符合的行为,严重影响到教师的社会形象,并给学生的身心方面造成了伤害,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学生观。作为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明白社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或各种专业性的人才,对学生一刀切的评价方式或区别对待学生的行为严重违背素质教育的要求,显然也与时代特征不相符合,严重违背教育公平与公正的要求。

2.反思教学内容

保证教学内容的正确性是教学中必须的首要的问题。因此,教学内容正确性的反思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教学内容不正确,说明存在教学失误,教学失误可以折射出教师个人专业知识的扎实性,因此,通过教学反思能发现并纠正错误。其次在教学内容正确的前提下,必须再对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进行反思。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脱离教材,但也不能照搬教材。教材内容只是一个参考的蓝本,并不是唯一。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教材里的内容就可以,而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拓宽视野,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以提高其个人素质。所以,对教材内容地分析与处理、对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都要一一认真思考和研究,在以教材内容为主要线索的前提下,适度地补充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内课外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能使教学内容由单一化变为多样化,教学课堂丰富化生动化。一个缺乏大量知识信息的课堂是毫无吸引力的、干瘪的、乏味的,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育目的。所以,在教学内容反思方面既要对教学内容的正确性进行反思,也要对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进行反思。

3.反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即为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上好一堂课,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课程内容是难以具体落实的。自新课改后,教材的内容编写更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对教材内容、重难点、目标、易混淆易错的知识点等方面,都要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及反思。对其中用到的教学方法、原则、手段、教学顺序安排也必须反思。但凡优秀的教师,都非常注重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严谨而认真的教学设计的反思,是优秀教师炼成的必修课程。

4.反思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能直接反映出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教学目标有没有达到,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恰当,教学态度是否端正,是否高效地利用了有限的课堂时间,是否自身有迟到早退拖堂等现象。经过这些系列的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也不足,对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应该如何去弥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只有养成总结和反思的好习惯,才能快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5.反思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如何,能直接体现师生双边活动结果的好坏。一个称职的教师不能不重视教学效果,只管教书不顾效果的教师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优秀而称职的教师对于教学效果的反思是非常重视的。而对于教学效果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从学生作业方面着手,看大部分学生能否轻松地完成作业,作业的正确概率是多少,有无抄袭敷衍的现象;其次,从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观看教学效果;再次就是可以通过调查和学生交流了解教学效果。无论效果好坏,都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原因,作为今后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好的将来怎么发扬,不好的如何去纠正、补救,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6.反思学生学习的方式

教学主要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新课改要求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只有掌握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价值感与成就感,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7.反思教学方法

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最主要的是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方法,但是无论什么样的风格,都离不开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有的老师讲课非常有吸引力,除了个人的高素质之外,更与他的教学方法有关。教学方法有很多,但是教学方法的使用与选择,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比如,对于年龄小、年级低的学生,教学中最好运用更多的直观教学法,显然更爱受学生的欢迎,更适合学生身心的特点。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学内容相对简单的情况下,讨论法更适用。教学方法的选用标准不一,除了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要符合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规律,只有从多个角度去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才能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8.反思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各类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关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平等对话互教互学的过程,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处于共同学习、教学相长的状态。教学过程不再是单方面设计并运作的“单边活动”,而是变成一种互动的、发展的“双边活动”。因此,素质观下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新课标倡导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如果要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前提必须是有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9.自身知识的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自身文化素质必须过硬。首先得有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自己必须先掌握;其次教师还应当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管理的知识,这类知识是用来支撑学科知识的,为教师设计和实施教学提供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第三,还应当有实践性知识,主要是指学科教学法知识,它能帮助教师解决“具体怎么教”的问题;最后是具备文化知识,主要包括一般的人文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基本的艺术素养等;另外,科学知识日新月异,时代的发展突飞猛进,教师的知识还应当与时俱进,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和新课改对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变化 篇10

(一)会计核算基础

新旧制度在会计核算基础上有较大变化。旧制度“总说明”中明确“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新制度则规定“高等学校会计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基础”。这一变化意味着权责发生制核算不仅只在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方面应用,还扩大其在资产类、收入类业务中使用的范围。例如,资产类中除文物文化资产外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对高校运转过程中所耗费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成本通过分期计提折旧(摊销)的方法予以确认和计量。对于科研业务收入也可采用权责发生制予以确认,如“按照实际收到或应当收取的价款”计入科研业务收入中。其他业务收入中投资收益、固定资产出租收入确认按权责发生制,其他业务收入中未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培训收入、合作办学收入也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予以确认。会计核算基础的变化后,高校会计核算中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其核算内容也将发生变化,同时对高校会计期间盈余带来重大影响。

(二)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内容及其会计科目

旧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大要素,而新制度中明确地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大要素。从要素名称来看,将原来的“支出”要素改为“费用”要素,变化不明显。但从要素所包括的具体内容来看,其核算内容有较大变化。一是基建建设投资纳入“大账”。旧制度规定:“事业单位有关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有关规定执行,不执行本制度”。而新制度要求将基建建设投资与教学科研经费共同核算,纳入高校“大账”。为适应该变化,会计科目中增加了“在建工程”、“基建工程”一级科目来核算高校基本建设所发生的实际支出,增设“基建拨款”来核算高校收到的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基本建设拨款,高校的基建贷款也纳入高校负债类的“长期借款”科目的二级科目中,同时取消了“结转自筹基建”科目。二是新增资产折耗内容。为了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合理确定教育成本,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折耗。为定期核算资产价值耗费,将不计折旧的文化文物资产设置“文化文物资产”单独核算,同时增设“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在费用类科目中增设“资产折耗”来核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或摊销。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一变化将对高校财务实务工作尤其是首次执行新会计制度时产生重大影响。三是新增预算会计科目。为满足“既提供绩效评价需要的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信息,也能提供预算管理需要的预算收支信息”需要,新制度在科目设置上采用“双轨制”,即平行设置财务会计科目与预算会计科目,来实现会计信息提供的多重性。在财务会计科目设置的基础上,新增“预算收入”、“预算支出”、“本年结余”和“累积结余”四个一级预算科目作为平行科目。其中“预算收入”对应财务会计科目中的收入类一级科目,“预算支出”对应高校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以及费用类中除“资产折耗”、“以前年度盈余调整”外的一级科目。在账务处理上,新制度明确了“可以与财务会计科目平行记录;也可以平时不作记录,在期末根据财务会计有关数据调整记录。鼓励高等学校进行预算会计科目平行记录”。四是新增公共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随着近年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工资津补贴、国有资产管理等改革政策的实施,实务中已经启用的了相应的会计科目,在新制度中再予以明确。如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缴非税收入、财政调剂收入等科目。五是会计科目其他方面的变化。一级会计科目编号由3位变为4位;取消了借出款、固定基金、经营结余、结余分配、经营收入、拨出经费、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等一级科目;部分一级科目核算内容并入其他一级科目中,科目名称上有所变化但核算内容不变等。

(三)财务报表的变化

旧制度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报表是反映高等学校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收支情况说明书等”,新制度规定“高等学校财务报表是反映高等学校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及预算执行结果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预算收支表、基建投资表以及报表附注”。不同点为:一是名称表述上的不同,如由“会计报表”改为“财务报表”,“收入支出表”改为“收入费用表”;二是资产负债表(月报)中不再将的收入、支出要素列入;三是新增“预算收支表”和“基建投资表”;四是将收支情况说明书改为“财务报表附注”,会计信息内容更丰富。

二、新制度对高校财务状况与会计盈余的影响

(一)新制度对高校财务状况的影响

由于新制度将基建会计纳入高校财务统一核算,改变过去一个高校两个会计主体的不利局面,从而更能完整地反映高校的整体经济活动。高校基建工程支出、基建贷款均在高校资产、负债项目中予以反映,高校资产更加完整,能反映出高校因基建贷款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从而促使高校加强风险管理。另外对固定资产等根据使用情况计提折耗,能较真实地反映资产的价值。因此执行新会计制度使高校财务状况更全面、完整、真实。

(二)新制度对高校会计盈余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对高校当期盈余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新制度对当期会计盈余的产生影响的主要在于资产折耗、部分收入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由于旧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不计折耗,因此支出中不包括资产折耗,从使事业结余偏高;而根据新制度的费用中包括资产折耗,会使费用增加,从而使当期会计盈余大大减少。另外,新会计制度中对科研经费收入等部分收入高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来确认,从而影响当期收入从而影响会计盈余。这些变化一方面有利于高校核算教育成本,另一方面也会使高校的办学效益凸显。

三、高校执行新制度的准备工作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高等学校会计核算规范体系,属于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执行新会计制度有利于促进高等学校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也有利于提高高等学校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执行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新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

(二)加强领导、部门配合

调整涉及面广,其具体业务会涉及到高校内部各相关部门;同时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对高校会计盈余的影响会凸显高校的办学效益,甚至会影响高校内部某些部门或个人的利益。因此新旧制度衔接不仅仅是由高校财务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具体实务性操作工作,它需要高校成立由高校领导、财务部门及其他相关业务部门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来领导开展具体工作,如宣传发动、制定工作日程、按日程督促检查工作等,这样才能实现新旧制度的平稳过渡。

(三)人员培训、提高素质

新制度中会计核算基础发生变化、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发生变化等,尤其是平行设置财务会计科目与预算会计科目的具体账务处理,高校财务人员日常账务中接触得比较少,甚至有些就未使用过,因此需要专门组织安排财务人员学习新制度,以尽快熟悉和掌握新的财会制度,高水平、高质量做好高校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

(四)业务准备

一是清查盘点工作。对现有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清查和盘点,完善记录,做好各项会计基础工作和执行新制度的准备工作。尤其是文化文物资产的确定,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及清查盘点后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以及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的确定等等。二是基建帐务并账准备工作。对原来的单独的基建财务账目进行清理,如及时完成已完工程的峻工验收审计等工作,对在建工程项目成本、工程款等的清理,基建贷款本金、利息及其相关资料的清理等等,为并入“大账”作准备。三是会计核算软件升级工作。由于新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的编号、科目名称、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等有重大变化,现有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可能不能满足按新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需要,因此需要及时做好会计核算软件进行更新或升级工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1998。

[2]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200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主要内容变化】相关文章:

主要内容09-08

主要复习内容04-25

主要实习内容05-29

概括主要内容09-02

婚礼仪式主要内容05-26

简爱主要内容范文05-27

计划主要内容范文05-28

童年主要内容范文06-01

验收主要内容范文06-04

主要内容概括范文06-05

上一篇:先进团员下一篇:新综合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