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德国的课堂教育

2024-08-23

感受德国的课堂教育(精选七篇)

感受德国的课堂教育 篇1

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教学流程设计上, 通常会采用问题导向教学程序。课程流程从提出问题、分析讲解、实际操作、老师点评, 再到提出新的问题、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螺旋形的课程流程中自然地升高和增长, 应用和理论两条主线就像DNA一样螺旋式的交织在一起, 自然而流畅。整个课程教学从观察现象到引发挖掘本质, 从实践应用到牵出理论分析。

教学设计从整体到局部, 再从局部到整体。一个复杂的项目包含许多个任务, 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不断提出新问题、新任务, 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强化旧的知识、学习新的内容。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将难度一点儿一点儿地增加, 任务设计巧妙, 既复习旧知识, 又引入新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了个个任务后, 也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项目。

在我国, 职业院校的学生理论知识大多不够扎实, 大量的理论知识的传授会使学生不能理解所学知识。然而, 在我们职业教育的教学中通常会有这样的现象, 教师在授课时除了复习、提问, 就是长时间的讲授。由于教师没有很好地设计教学流程, 导致学生听课时没有任何目标和兴趣, 根本无法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由此看来, 只有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教师才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而不是一味灌输知识, 这样才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将成为学习的主体, 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知识。

二、教学情境创建

1. 整体性的课程载体

德国的职业学校精心选择课程载体, 这些载体有的是来源于企业实际应用, 有的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所购置的教学设备, 无论何种设备都应该涵盖基本知识点、能力点, 按学生接受事物的规律从大到小, 从外到内。知识按矩阵布局分散到载体中的, 知识的搭接有层次感、梯度性。

2. 创建学习情境、采用任务驱动

在授课过程中, 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会通过学习情境的创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授课的案例大都来自于实际工业现场,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学习情境,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过程, 问题解决后, 学生会很有成就感。这种学习方式, 目的明确,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一个学习情境里重点学习一两个知识点, 学生反复练习, 容易做到熟练掌握。以往我们在讲授程序设计的课程时, 存在着为讲程序而讲程序的现象, 脱离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 学生无法理解在所编写的程序在实际中如何应用, 学习起来枯燥无味, 效果不佳。通过创设与他们今后工作岗位相关的学习情境来讲授编程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教师在授课时每次都结合一个学习情境, 下一学习情境都是在前一学习情境的基础上, 增加一些新的任务或难度, 为解决情境中的新问题, 逐步引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此引出新的知识点, 学生总是带着问题学习, 层层深入,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整个学习过程循序渐进, 一环扣一环。这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必须每堂课都认真听讲, 亲自动手练习, 掌握每一个环节, 一旦某一环节没有认真学习, 后面的课程就很难跟上, 会越学越吃力, 导致最后完成不了学习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都要很扎实地学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 最终才能通过全国的统一考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重点讲解上一个学习情境中存在的问题, 和下一个学习情境会用到的新知识点。重点教给学生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多数时间是由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 在做的过程中逐渐理解、领会所学的知识点、掌握专业技能。

教师在教学时, 提出的任务可以有难度变化。例如在讲授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时, 可以先创建一个学习情境, 完成第一个任务。当提出第二个任务时, 教师可以将流程图告诉给学生, 由学生根据流程图来编写程序。以后的任务将由学生自己绘制流程图并编写程序。通过这样的训练, 今后更加复杂的任务, 学生将会独立完成。下面是德国教师Wellenreuther先生授课时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向的教学流程。

(1) 回顾、复习

检查作业, 同时也复习了上一次的讲授内容, 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具体做法是首先请一位学生将作业在现场全部操作完成一遍, 学生自己演示作业结果, 教师进行点评。复习后, 教师回顾目前所学的知识。

(2) 新课讲授

(1) 提出问题

首先, 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时间控制问题, 从而引出了定时指令S-PUCSE、S-PEXT、S-ODT、S-ODTS、S-OFFDT。指令的学习是学生通过帮助文件自学完成的, 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自学的空间。学生通过自学绘制出指令时序图, 然后进行展示, 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解。

(2) 任务下达

任务一:电机启动时会有很大的启动电流, 其启动电流可达额定电流的10倍。为此, 在电机启动时应加限流电阻R1~R3。启动时首先串入全部电阻, 5秒钟后切除第一个电阻, 再过5秒后切除第二个电阻, 再经过5秒后切除第三个电阻。这样三个电阻完全切除后, 就完成了电机的启动过程。在这个任务中就要使用定时器指令, 由学生根据定时器指令的功能选择使用哪个定时器, 然后编程实现控制要求。

在完成了这一任务后, 教师进行了归纳总结。由于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没有人提出在OB1中调用两次FB子程序会出现什么问题, 因而由教师提出了这个问题并进行了演示。从而讲授了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使用方法。

(3) 提出问题

上述任务中使用了3个定时器指令, 如果仅使用一个定时器指令能否解决这一问题。

(4) 任务下达

任务二:使用一个定时器指令完成电机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学生根据所学知识,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新编写程序, 实现任务要求。在任务完成后, 教师进行点评、讲解、归纳。

(5) 提出问题

问题:若有故障出现时, 如一个传感器出现故障, 但是在程序中却无法显示出来, 这种新的方案可以提供一个诊断功能, 这就引出了流程图编程方法这一教学内容。

教师对流程图编程方法进行讲解, 用流程图编程方法编写顺序程序, 讲解并演示了一种调试程序的方法。

至此, 教师完成了一次课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方法选用

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应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 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合理运用。根据知识的特点, 教学可以采用讲授、讨论、问答等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演示、讲授、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 还可以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总之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多样、灵活、新颖, 可以获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分组学习是德国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 锻炼与人交往、表达和沟通能力、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可提高学生自信心, 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自主学习、捕获知识, 甚至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得到很好地锻炼, 为其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种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增强其责任心。德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通常采用的分组办法如表1。

分组教学后, 德国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小组展示法和教师询问法。

在我们的教学中也会有分组学习的教学方法, 但通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即每个组中会有一名学生代劳而其他学生无事可做。这样的分组学习显然无法达到上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采用分组学习的教学方法时, 要给每个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例如:有负责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的, 有负责进行记录的, 有负责做汇报的等等。只有通过这样的分组学习, 才能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责任心。

四、教学媒体运用

在德国, 教师授课时会选用多种媒体, 如黑板、幻灯、实物、模型、计算机多媒体等。PPT的画面非常简洁, 主要进行提纲讲解、展现学习任务内容、编程软件讲解、演示编程过程;借助动画模拟学习情境所要完成任务的工作过程, 难点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原理图、电路图、元器件的结构图等各种图形、表格;需要学生分析、思考、推导的环节, 采用板书的形式, 在黑板上一步步进行推导。总之, 德国的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灵活采用各种媒体方式, 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在我们教学中, 一提到采用多媒体教学, 就是PPT、动画等用计算机来展现教学信息的方式。实际上, 黑板、实物、幻灯等等都是展现教学信息的媒体。

将各种有效媒体充分利用,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教师应根据每一教学环节的需要, 灵活运用, 以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时间管理

德国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 因学习情境而异。一般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具体时间分配如表2。

注:教师讲授的时间约占总时间的1/3, 学生活动的时间2/3。

加入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 学生活动的时间要多很多。这种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具体时间分配如表3。

注:教师讲授时间占1/9, 学生活动时间占8/9

由于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加入了学生活动, 这就要求学校给教师在教学组织上留有缓冲的时间, 不要规定过死, 给教师更大的灵活性, 教师备课时原计划2.5学时完成的教学任务, 在实际中应安排3学时的授课时间, 课程课时在安排时应预留出小组讨论、小组工作所用的时间。

六、结束语

德国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这需要我们不断潜心研究, 更加深入地思考, 取其精华, 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实践中。

摘要:从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情境创建、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运用、教学时间管理几方面论述了德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 指出了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教学情境,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感受德国学校的体育与美育 篇2

《综合》

感受德国学校的体育与美育

08.03.30 中国体育报

2007年6月底,我随奥林匹克教育考察团访问了德国的一所义务教育学校----Johann Henrich Buttner Schule。这所学校是羊坊店中心小学“同心结”交流活动结对校。该校位于德法边界的奥芬博格市(Offenberg),有9个年级,400余名学生。尽管我们访问的时间很短,但是学校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体育的交流不需要语言而追求更多的参与

奥芬博格市市长、教育局长都到学校参加了欢迎我们的仪式。他们都已经了解了北京同心结交流活动的理念和具体内容。欢迎词中,市长和校长都反复强调了体育对于人的发展、精神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该市其实是个小镇,只有四万多人口。但是体育类的俱乐部却有许多,体育项目更是多达 1000多种。这是个热爱体育的小镇。市长给我们准备的礼物便是2004年德国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的成就图册。校长在致词中说:因为体育运动,把我们两校联系了起来。虽然语言不同,交流有一定困难,但是体育的交流是不需要语言的。

先学好对方的语言,再去与之交流的想法,可能是绝大多数人的正常想法,但是现实生活中交流很可能在很多情况下并不真是这样的。对于不同国家的中小学校之间的交流来说,也许更加真实、实际、快速、有效的交流方式,并不主要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各种体育的、艺术的活动。教师、学生在体育和艺术的交流活动中,可以自然地逐渐学会对方地道的日常用语。

该校校长还强调了这样一个关于体育的理念:学生的体育不需要更高、更快、更强,而需要 “更多”----更多的人参与体育活动,每个人参与更多的体育活动。这是对学校体育本质意义的正确而深刻的认识。作为一个基本的道理,我们的校长和教师没有不懂得这一点的,但是在学校教育活动安排中,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传统中,“更多”这个词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含义和如何做到“更多”,值得我们反思。比如我们有没有、可不可开发和认定“更多”的(比如“上千”种)旨在健身的体育项目服务电话65587086

东方剪报

《综合》

从这里我想到我们时刻都挂在嘴边的 “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和“为了孩子一切”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应当如何变为现实教育实践?又应当如何评价和考察一种理念与其现实实践的关系?

他们的绘画和音乐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孩子,而不是为了绘画和音乐的艺术事业。他们的绘画和音乐教育也是为了一切孩子的,而不是为了少数有天赋的孩子。

三、人人参与的班级足球赛

关于德国足球的强盛及其原因,有许多人士做过分析。在德国访问时偶然看到的一幕却让我对其强盛的原因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法兰克福市中心的一个小广场上,一所九年制学校的学生正在那里进行小场地足球比赛。

该广场并不比北京许多大型立交桥畔的三角草地大多少,目测该广场的面积应在 4000平方米以内,中间还有两个地铁出口及数个公交车站的设施占据了几百平方米的面积。

学校用高约 3米的绳网围成了3个长约十五六米左右、宽约七八米的“足球场”,每队4个人,由男女生混合组成。周围上几百名学生在观赛、加油,许多准备上场的球队也在观赛的人群旁边练习着传球。一部分同学在周围支起了四五个地摊,出售饮料和分发物品。每个孩子,包括那些女生,脚法都很像回事,射门的力量也够大。比赛规则似乎也进行了许多修订,裁判老师不时吹哨叫停。场外的欢呼声不断。虽因是路过而未及采访,但出于对学校教育的熟悉,上述活动,应是一所学校在进行班级足球赛。

在德国感受“醉驾” 篇3

吴先生把我接上轿车后, 并没有马上发动车子, 而是先拿出一个带有连接软管的呼吸机似的吹气罩, 对着罩子一阵“咕咕咕”地吹气。吴先生吹完气后, 等轿车发出了一声警报声, 才开始发动汽车。

吴先生驾着轿车很快上了高速公路。让我感到纳闷的是, 过了半个小时, 吴先生又拿起软管使劲地吹起气来。我对吴先生开车吹气的做法感到很奇怪, 当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时, 吴先生才告知是酒后驾车受到的处罚。

原来, 前不久的一个晚上, 吴先生在饭店喝了很多酒, 想到离家不远, 就抱着一种侥幸心理想驾车回家。当时是夜里10点钟了, 吴先生去车库取车。当他驾车出车库大门时, 3辆警车早早地就在门口等着他。

德国交通警察对“醉驾”的处罚非常严厉。吴先生看到警察如临大敌, 像抓恐怖分子一样围捕他, 吓得乖乖就范。吴先生后来才知道, 是车库管理员报警了。吴先生觉得很冤枉, 因为自己刚刚把轿车开出车库, 车子还没有上街, 警察就一下子围上来了。警察告诉他, 如果不服可以上诉。

吴先生请了一名华人律师, 并支付了2 000欧元的律师费。可是, 这场官司还是打输了。因为根据《德国交通法》规定, 只要你喝的酒超过了规定量, 一旦你坐在驾驶位上, 就被视为酒后驾车。最后, 吴先生被法院判处拘留15日、罚款1 000欧元, 最重要的是被判处安装了这个酒精检测器。

在德国开车, 凡是“醉驾”被抓, 交通警察就强迫车主安装一个酒精检测器。酒精检测器是一个测试体内酒精含量的仪器, 与汽车的发动机连在一起。车主开车前必须先吹气检测, 只有检测器认可你吹的气没有酒精含量时, 你的车子才可能发动。

吴先生告诉我说, 在德国“醉驾”处罚以后, 每次在路上行车都要不停地吹气检测。一般是每过半个小时对着酒精检测器吹一次。如果超过时间不吹, 汽车就会自动熄火。吴先生被罚安装酒精检测器一年时间, 每个月还要支付200欧元的机器使用费。

吴先生在行车途中, 每过半个小时就自觉地对着检测器“咕咕咕”地吹一次, 每一次吹气的样子都很好笑。看着吴先生对着酒精检测器吹气的样子, 我突然灵机一动:“这德国佬就是不聪明, 如果在行车途中让别人替你吹气, 这酒精检测器不就成为一个摆设了吗?”我很为自己的聪明沾沾自喜, 在发现德国法律的漏洞之余, 也不免在嘲笑吴先生的老实。吴先生听了我的主意, 立即严肃地说:“你的建议完全是一个得不偿失的‘馊主意’。在德国, 从来没有人会这么做, 也没有人敢这样做。”见我一脸茫然的样子, 吴先生对我解释说:“如果车主在行车途中让别人代替吹气的行为一旦发现, 你就马上被吊销驾照, 终身不准开车。”因此, 每一个德国人一旦受到“醉驾”的处罚, 他们都乖乖地接受。

我在德国出差期间, 每次都乘坐吴先生的轿车出行。后来, 当我再一次看到吴先生一次又一次地对着酒精检测器吹气的时候, 我心里总会升腾起敬意。

德国感受(范文模版) 篇4

2010年10月16日 11:21 来源:聚焦山西 编辑:运城永济 [字体.大.中.小] [打印]

——一次具有跨越意义的学习培训活动

【中国网聚焦山西】永济讯:9月10日-30日,我参加了山西省委组织部组织的首批境外学习培训班,在德国不莱梅大学和德国有关城市进行了为期20天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主题学习培训。短短20天时间,视觉上受到的冲击、思想上引起的震撼、理念上得到的升华都是以前很多次学习培训所没有的。可以说,这次境外学习培训感受多、印象深、收获大、启示新,是一次具有跨越意义的学习培训活动。

一、活动之感受

纵观学习培训全过程,自己对省委组织部门精心安排的这次境外活动有诸多感受,概括为“五好”:

一是时间选择好。这次学习培训是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之后、三晋大地正在掀起转型跨越发展热潮的大背景下举办的,特别是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向全省人民发出了“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总动员令。在这样的关键时期,组织赴境外学习培训,不仅是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

二是培训地点好。把首批境外培训的地点放在德国,很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德国的工业化起步比较早,制造业特别发达,可以说德国已经处在后工业化阶段;同时德国的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选择在这样的地点培训必定收到良好的效果。三是主题选择好。以“城市规划与管理”为学习培训主题,符合当前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精神,符合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规律,也符合山西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实际。德国城市发

展的独特处在于中小城市、小城镇星罗棋布,形成了互为依托、城乡联动的城镇体系,这种模式对我们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四是组织安排好。这次学习培训安排周密细致,组织的井井有条。特别是在教学方式上灵活多样,既有课堂教学,又有实践教学;既有集中统一的专家教授理论辅导,又有侧重地实地参观学习。大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学到了很多东西。

五是学习效果好。这次学习培训,不仅解放了大家的思想,同时开阔了大家的视野;不仅学到了发达国家的发展理念,同时看到了我们自身存在的差距;另外,我们还结识了一批朋友,包括兄弟县市区的朋友,还有境外的朋友,这些都为我们经济合作、项目对接,特别是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德国之印象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们山西省国土面积的2倍多,共有16个联邦州,人口8222万。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以及城乡一体化水平之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体现为“五化”:

1、规划科学化。德国的城市规划具有超前性、全覆盖性和公众参与性等特点,都是用5年时间来做未来10年的城市发展规划;并且境内所有国土面积都要进行规划,只要是有空间的地方都有规划;同时政府和专家拿出规划草案后,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收集并整理公众意见。

2、管理法制化。德国是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法治是其基本的城市管理特点,人治比较少,各种法规几乎涵盖了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可谓“滴水不漏”。不仅城市管理制度全,而且制度执行严,同时市民也具有文明守法的自觉性。所以在德国,我们没有看到一座影响市容的建筑,没有看到一块影响市容的广告,更没有看到一处被损坏的市政公共设施。

3、道路畅通化。德国城市的道路素有“天罗地网”之称,密集的交通网络覆盖了所有的城镇,市区道路更是纵横交错,形成了畅通化、开放式的循环圈。德国所有城市都把城建的重点放在交通上,无论是搞何种规划设计,一律交通问题优先,当交通用地与居住、工业、休闲等用地发生冲突时,都是其它用地为交通用地“让道”或作出牺牲。

4、城乡生态化。德国彷佛天然的绿化环境、奶牛成群的田园风光、水清鱼欢的城市河流、土不露天的城市绿化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农场、从学校到社区,都是绿树成荫,真正是“城在林中、路在树中、车在绿中、人在景中、居在画中”。

5、发展持续化。德国经济总量位居欧洲首位,世界第四,2003年到2007年连续五年保持世界头号出口大国地位;特别是他们的经济结构比较合理,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达到70%以上,农业比重不足8%,全国人口下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备,经济平稳增长,可以说发展已经处在持续化阶段。

具体印象有七点:一是城市不大环境好。德国的人口88%生活在城市和工业密集中心,但是全国10万人口的城市却只有82个,30万人以上的城市仅有20个,并且每个城市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居住环境都非常好。特别是我们在德国城市没有看到一个环卫工人,没有看到一堆垃圾,也没有看到一丝裸露的黄土。二是楼房不高质量高。德国城市基本没有高楼大厦,大多数楼房只有4--5层,有的是两层别墅,但是每栋楼房都是精品,不仅设计新颖独特,而且建筑质量极高。三是街道不宽密度大。德国城市街道宽度超不过30米,大多数都是10几米,但是街道路口多,路网密度大,交通通达性强,甚至路与路之间只间隔一两栋楼房。在德国城市我们没有看到一条“断头路”,也没有看到一次堵车现象。四是车辆不少秩序好。德国是汽车制造王国,车辆的普及率非常高,但是在德国我们没有看到一个车辆乱停乱放,没有看到一次交通违章或交通事故,行进中的车辆也都秩序井然。五是古建不少保护好。德国城市老建筑比较多,甚至上百年、几百年的古建也不少,特别是每一处古建

都精雕细刻,称得上是一件完美的建筑艺术作品,但是古建筑一般不是为保护而保护,而是有选择性地既保留了历史古迹,又适当利用为社会服务。六是草坪不多大树多。德国的绿地不少,但是人工的草坪不多,城市和乡村更多看到的是大树、古树,成林的树处处可见,有时为保护一片树木,农田也要绕开耕种,而处在德国的乡村就像身在高尔夫球场一样。七是政府不大效率高。德国不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是小政府管理大社会,我们参观的不莱梅市文物局,仅有16名工作人员,但是却担负着古建保护、文物勘查、补偿、管理等繁重任务,工作效率之高令人惊叹。

三、学习之收获

通过20天的亲眼目睹、亲耳听闻和亲身感验德国的城市发展,我个人有五大收获:

1、进一步强化了规划意识,必须以规划引领城市方向。规划是龙头。以前虽然有这样的认识,但是操作时往往重视不够。通过学习培训,自己在思想上更加坚定了规划的龙头地位,不仅要强化政府的指导调控作用,致力优化资源配置;还要不断加强规划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城市规划与各类专项规划的同步协调。特别是要控住“五线”,把住“五关”,体现出规划的权威。

2、进一步强化了管理意识,必须以管理造就城市文明。城市发展靠建设,城市文明靠管理。看了德国的城市管理,自己对城市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要着力将城市管理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思维转变、从效率至上向服务至上的思维转变、从人治转向法治转变、从被动适应型向主动前瞻型转变、从严管重罚型向教育疏导型转变,不断构建亲民城管、和谐城管、文明城管。

3、进一步强化了质量意识,必须以质量夯实城市基石。“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城市的每一栋建筑、每一处建设都要质量第一,经得起时间和岁月的考验,甚至要经受住“天灾人祸”的考验。搞城市建设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更不能搞形象工程,要把质量作为城市建

设的“生命线”,坚持质量为本,严格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监督,努力把城市建设的每一项工程打造成模范工程、百年工程。

4、进一步强化了生态意识,必须以生态展现城市个性。省委袁纯清书记提出城乡生态化,通过德国的所见,我深感省委决策的高瞻远瞩和意义所在,这也是展现城市个性、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由之路。要更加注重城市生态建设,把握自然的生态性和生态的自然性,严格遵循生态建设规律和自然规律,努力实现生态建设的最大效应,通过城乡生态化不断造福于民、造福后代。

5、进一步强化了发展意识,必须以发展保障城市跨越。德国的城市化进程得益于经济的高度发达。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永济加快城市化进程,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把转型跨越发展作为永济推动城(市)镇化的战略支撑。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工业强市、强工富市的理念,着力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和规模,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努力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通过德国的学习培训,自己真正感受到什么是科学发展、什么是城乡一体化、什么是城乡生态化、什么是新型工业化、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市域城镇化、什么是转型发展以及什么是公交优先。

四、回来之打算

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坚持不懈打造工贸旅游名城特色。按照建设工贸旅游名城的城市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在“工”上做文章,不断加快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在“贸”上下功夫,不断加快黄河金三角区域商贸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建设;在“旅游”上求突破,不断加快山西南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努力以世界的眼光和更大的胆气再造一个“新永济”。

二是要坚定不移打造生态城市特色。不仅要重新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规划,还要大力度地推进城市生态建设;要在已经建设的柳园、樱花园等城市公园基础上,大力实施“3+5”城乡生态建设工程,“3”即新建三大城市公园,“5”即实施农村五大生态全覆盖工程,就是要全力加快舜帝山城市森林公园、涑水河城市滨河公园和蒲园三大城市公园建设,同时实施农村通道绿化全覆盖、园林村全覆盖、荒山绿化全覆盖、十大农业综合开发区方田林网全覆盖和中条山洪积扇干鲜果全覆盖工程,努力把永济建设成为山水新城和生态新城。三是要千方百计打造文化城市特色。永济历史厚重,文化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舜文化、大唐文化、黄河文化和爱情文化等,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系统开发,改造一批工程、实施一批项目、编撰一批资料、推出一批名品、培育一批亮点,努力把永济的文化辉煌重新写在城市。

四是要以人为本打造宜居城市特色。要把有利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营造宜居环境。特别是在全面加强城市绿地、城市园林建设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一批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一切从市民需要和需求出发,一切从最广大市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

五是要统筹发展打造城乡一体化特色。当前永济的城镇化正处在关键期、加速期,要进一步加大组织协调力度,集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加速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和旅游市场化步伐。要在全力以赴加快城市和7个建制镇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在城乡一体化上取得新突破。

我们有决心,将这次具有跨越意义的学习培训活动化成永济转型跨越发展之路;我们也有信心,把永济打造成山西连接西部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大通道”和山西南部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园林式宜居型工贸旅游文化名城。

感受德国的课堂教育 篇5

一、德国文化教育学倡导的教学价值观

诞生于德国的文化教育学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教育哲学流派之一。作为一个教育流派, 文化教育学的思想先导为狄尔泰, 而在狄尔泰之后, 李特、斯普朗格、诺尔、福利特纳、鲍勒诺夫也都是这一教育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德国文化教育学的理论深邃、系统, 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视野。其中, 对体验、表达、理解、唤醒、陶冶等问题的探讨尤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 体验。“体验”是狄尔泰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狄尔泰的“体验观”超越了“经验”的局限性, 破除了教育场域里主体与客体二元对立的外在关系, 使人真正回归到自身发展完善的道路上, 开拓了人向自身探索的新途径。狄尔泰的“体验观”在其教育哲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这一观念的核心思想与独特之处给我国的传统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2. 表达。狄尔泰所倡导的“表达”是人类探索外部世界, 建构自身生命体系的重要出路。表达“使得个人能超越自身的局限而走向广漠的人的生活世界, 并享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 也使得人的教育成为可能。”在表达中, 个体不仅可以把握当下, 更能对话过去, 展望未来。而在这种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整合中, 个体的内在体验世界与人类广袤的表达世界豁然贯通, 个体生活被赋予历史性的本质和深度。而这, 正是教育的核心与本质之所在。

3. 理解。狄尔泰认为, 所谓“理解”, 即是“我们理解体现在一个物质符号中的精神现象的活动”。而福利特纳作为解释学教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提出了自己对“理解”的看法。福利特纳认为, 学生的学习是以“理解视界”为出发点, 所谓“视界”即指人的前判断, 学生进入学校学习时, 就已经带着从家庭和周围环境中所得到的零散知识参与学习, 这就构成了他们的前判断体系和理解视界。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种“理解视界”, 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 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4. 唤醒。斯普朗格通过对人的本体结构重要特征的揭示, 提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 教育之为教育, 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 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此外, 鲍勒诺夫从生命哲学上也赋予了唤醒本体论的含义, 在鲍勒诺夫看来, 只有当教师以其恰当的方法和时机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 才会空前增加学生的自我觉醒和自我意识。

5. 陶冶。“陶冶”是李特提出的文化教育学范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李特看来, 正是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 才构成生动的陶冶过程。而被教育者是陶冶的目标, 是陶冶全过程的重心所在。同时, 被教育者由于其所处的地位和境况的不同, 以及性格、气质的差异, 又呈现出千差万别的“陶冶可能性”。因此, 就要求教育者注意被教育者的“陶冶可能性”, 因材施教, 方可收到满意的陶冶效果。

二、德国文化教育学对我国当前课堂教学价值观改革的启示

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重理性认知, 轻生活体验; 重理智训练, 轻精神世界的建构; 重知识灌输, 轻主体意识的培养。德国文化教育学所倡导的“体验”“表达”“理解”“唤醒”“陶冶”等教学观, 恰恰与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理论观点对改革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 体验性———在体验中深化课堂教学的意蕴。首先, 要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体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还给学生, 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其次, 要加强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性体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体参与全程参与。最后, 要深化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

2. 表达性———在表达中焕发课堂教学的生机。“表达”教学观蕴含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 把表达的权力还给学生, 使他们能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从而唤醒学生多样化的表达。

3. 理解性———在理解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整合。第一, 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上。理解意味着一种视界的融合, 个体通过视界融合从而不断地扩大了自己原有的视界, 并形成一个全新的视界。第二, 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理解意味着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第三, 在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上。理解意味着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理解的过程。以上三种“理解”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 学生只有真正地走进教材、走向他人、走入自我, 才能实现个体潜能的最大发展。

4. 唤醒性———在唤醒中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唤醒”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它的载体便是言语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了更好地践行“唤醒观”, 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更要注重情感的投入, 把“爱”作为唤醒学生心灵的一剂良药。因此, 教师要不时地对学生给予称赞和鼓励, 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 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具有无限的潜力和发展的可能。

5. 陶冶性———在陶冶中升华课堂教学的内涵。“陶冶”是对人的心灵加以影响和塑造, 因而它与情感是分不开的。由此, 实施陶冶的最佳策略便是“以情动人”。一方面, 教师要有良好的情感品质, 能够用体贴入微的情感来感染学生, 使其受到精神上的陶冶, 获得强烈的内心体验。另一方面, 教师要有正向的意志品质, 对学生产生榜样的力量。

三、结语

当前, 我国的课堂教学价值观过度强调知识传授和理智训练, 忽视对学生的完满精神世界的建构, 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僵化的、死气沉沉的状态, 阻碍了育人目标的实现。德国文化教育学倡导的教学价值观对我国课堂教学价值观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体验”“表达”“理解”“唤醒”“陶冶”等教学价值观的指导下, 教师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人性特质, 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陶冶、人格培养和心灵唤醒; 学生则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不断地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而建构起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为美好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 2002, (5) :3.

[2]李琼华.狄尔泰教育观初探[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9, (03) :89.

[3]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2.43.73.126.142.

感受德国的课堂教育 篇6

中国教育, 要从娃娃抓起, 娃娃的幼儿期教育是在与幼儿教师的朝夕相处中获得的, 而中职院校开设的幼师专业曾为国家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不少的幼教人才, 目前来看, 中职幼师专业的毕业生仍是庞大的幼师队伍中的主角。随着社会对英语教育的重视, 英语学习的低龄化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现在, 大、中城市的少儿学习英语已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 “中英文双语幼儿园”、“外语艺术幼儿园”等双语教学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成了许多幼儿家长的首选学校。然而能够胜任中英文双语教学的幼儿教师人才十分匮乏,

2 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的学情分析

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招生制度的改革, 中职院校的生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走入中职学校的大门以后, 感觉学习压力明显减轻, 他们对于文化的学习不再那么热衷。由于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导致不少学生放弃了英语学习, 而把心思和时间都放在了钢琴、声乐、美术、舞蹈等专业课上。可是简单的授课内容让一些相对来说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有感到乏味, 产生厌倦和懈怠心理也在所难免。所以这些情况给英语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与职校英语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脱离了职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沉闷而低效的英语课堂使我们忧心忡忡。

3 面对着紧缺的师资需求和英语课堂教学

改革的迫切需要, 我们必须唤醒中职幼师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去感受优质、高效的中职幼师英语的新课堂。

3.1 首先, 教师要合理地处理教材, 使学生所

学的知识更加贴近生活, 以有助于将来从事幼儿园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

目前, 中职幼师专业的英语还没有统一的教材, 学生所学的英语大多与今后工作联系不太紧密。幼师专业的英语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幼儿园英语主要是进行英语启蒙教育, 是为了激发孩子们对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所以根据实际的需要, 我们必须合理地处理现行教材, 注意教材的实用性, 首先应让幼师英语教材涵盖多元化的主题, 教授的内容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 如家庭、学校、食物、旅游、动植物、节日等。体裁也应多样化, 如儿歌、笑话、短文、谜语, 简易故事、短剧等。在教材形式上, 应适当挑选多媒体教材, 使教学逼真化。为了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材的分量和难度也应适中, 每单元的词汇、句型结构等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这样, 我们才能以活泼、新颖、极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也会大大唤醒学生的学习激情, 为我们的“新”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

3.2 发挥中职幼师专业的专业特长, 采用趣味

性教学原则, 设计与音乐、舞蹈和绘画等方面与专业有关的教学游戏和形式, 使我们的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形成有专业特色的中职幼师英语课。

美妙的音符是一种世界性语言, 动听的音乐是不同肤色的民族产生共鸣的重要途径。所以, 我们课前先有目的地准备简单易学的英文儿歌, 可以用影像的形式播放给学生, 简易的歌词、鲜明可爱的画面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跟唱,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再给一定的时间要求每个组都要根据儿歌的内容编排出适合幼儿的活泼可爱的舞蹈来比一比、赛一赛, 让学生们真实地体会到将音乐融汇到学习英语中的乐趣所在。

画出鲜明可爱的卡通图画和具有较高的简笔画技能可是幼师专业学生的强项。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质, 在备课时我经常让自己的学生动手参与帮助设计一些教学图片, 教师的充分信任和“重用”会让他们内心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从而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上课时也要给学生展示自己绘画能力的机会, 可以让学生们来个现场表演。比如, 在讲到有关于动物的词汇时, 我就设计了一个趣味性画画比赛:首先先教会学生五个单词:bird, cat, wolf, panda, tiger, 然后五个小组分别派一名同学带着自己的油画棒和画纸在讲台前坐成一排, 再由发音最好的那名同学不按顺序分别读这五个单词, 每读完一个留出一分钟时间让那五名同学在画纸上画出单词所表示的动物, 五分钟后比赛完成。看看谁在有限的时间内画得又对又形象, 谁画对了就定位该组获胜。在比赛中, 学生们表现得非常活跃, 用娴熟的笔法将一个个小动物跃然在纸上, 有的画的是小猫睡懒觉, 有的画得是小猫钓鱼;有的画了一只虎视眈眈的“饿”狼, 有的画了站在山顶嚎叫的恶狼, 甚至还有的画了一只可爱的“灰太狼”, 丰富的想象力使大家乐得东倒西歪, 学生们也准确地掌握了五个单词, 整堂课上的兴趣盎然。

讲英语小故事比赛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己、展示自我的平台, 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所以, 课上要经常给学生讲英语故事的机会, 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模拟幼儿园的英语课堂, 这也是他们以后到幼儿园工作的提前锻炼。在长期的坚持下, 许多学生都能在表演中表现得落落大方, 语言完整流畅, 动作惟妙惟肖, 表情丰富可爱, 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自信和勇气, 也营造了一种爱学英语、敢说英语、会说英语的氛围, 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 快速记忆英语单词, 熟悉掌握语法规律。

3.3 创设情景, 寓教于乐,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

意识, 用多种多样的英语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学习英语。可以将英语电影、英语竞赛等运用到英语教学中,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身心愉悦, 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外语学习是一个适应新文化的过程。在我国的学前英语教育过程中, 应该充分考虑英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的影响。在幼师英语的课堂上, 教师应该创设各种模拟的“自然”情景新异的情景来吸引他们的注意, 也要充分考虑英国、美国的风土人情等文化特点来安排英语教学活动, 使学生感到他们的确处在真实的英语环境之中, 有利于他们及时地掌握有关语言。此外, 教师还要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行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如英语书法比赛、英语小品表演、英语角、英语墙报等等, 让学生多说、多听、多看、多动起来, 多接触生活中的英语。

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英文原版的经典电影, 尤其是那些语言浅显易懂、情节生动的电影。它能够逼真地再现语言交际过程, 创造动态式语言教学的语言交际情景。教师可巧妙运用英文电影,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语的魅力。有很多经典有趣的动画电影《冰河世纪》、《海底总动员》、《怪物史莱克》都很不错, 可以让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 可以让学生留意影片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句来复述故事。这样做既训练了他们的听说能力, 又为我们的英语课堂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极大地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 我们从事幼师教育专业的教师要看清当今世界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更新教育观念, 在实际教学中多揣摩、多研究幼师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 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英语的情感, 亮出中职幼师英语课堂上的魅力, 展示幼师教育的新活力, 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中国幼儿学前教育的创新发展, 创办享有良好社会声誉的特色幼儿园已成为众多家长的首选, 开设幼儿英语课以成为幼儿园的必修课。我们中职英语教师必须提高认识, 立足市场, 针对幼儿师范专业学生的现状和幼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幼师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 为我国的幼儿园输送一批批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

关键词:中职幼师英语,专业特色英语,激发学习情感,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陈伟.幼师英语口语教学初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

[2]冯燕.有关职中幼师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09, 1.

[3]李春忆.趣味性:有效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原则[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7, 6.

[4]唐飞云.关于中职英语教学的几点想法[J].中外教育研究, 2009, 1.

[5]王艺平.英语语音学习技巧[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2.

[6]郑丽秋, 李赐平.中职幼师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 2009, 30.

感受德国的课堂教育 篇7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专家老师们精彩的演说、先进的理念、精彩的解疑方法, 令我如饮甘露一般满足、舒畅! 授课老师们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课堂,更让我顿悟:教学要成功,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润泽灵魂。

一、 挖掘生活素材创设情境,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如果把一堂课比做一首优美的乐曲的话,那情境的创设就好比是悠扬的和弦。在这几堂观摩课中,老师们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到现实生活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资源应用于课堂,注重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导入或教学活动,抓住学生的“童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去。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名师旷海滨老师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猜一猜老师所住的宾馆是哪儿? ”(课件一点一点出示民族宾馆图标志,再到字母标志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引出《用字母表示数》这一主题,并且旷老师还现场提取数学信息,创设了猜老师年龄和可能是兄妹年龄对比的这一有趣的生活情境, 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原来抽象的字母变得更具体、更富有情趣了。还有湖南省龙山县第四小学梁春慧老师《秒的认识》示范课中,她课前先提问:“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节目呢? ”再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场景,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此引入新课,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先声夺人之感。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交通工具、计算机和悉尼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精彩画面等,把学生带入一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1秒”的价值,并自然地渗透了爱惜时间等品德教育。

二、 通过动手实践获取新知,培养学生思想方法和良好习惯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想法设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获取新知。

湖南省龙山县第一小学陈勇老师和名师何亩文老师执教的是同课异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虽是同一个内容,但在具体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都有自己的理解,所以最终的教学效果各具特色。何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三放三收”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她让学生在积极情感和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下,提出要求,让学生想办法计算周长。根据一个针对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利用身边已有的学具,通过拼一拼、画一画、剪一剪等实践操作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大胆尝试计算面积,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大胆猜测, 这就是所谓的“放”。接着把学生自主探究中猜测的信息资源收集上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组内讨论,对比分析和尝试验证猜测结果,最终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就是所谓的“收”。何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下了充足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质疑、解疑、实践探索来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自主地获取新知, 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不仅重视了学生操作活动,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还培养了学生肯动脑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在胡美容老师《植树问题》一课中,她把容易混淆的植树间隔问题(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一端不栽)进行简单化,先把它们都考虑成两端都栽树的一般情况,再进行特殊处理,巧妙地把内容融汇于一节课里。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 充分经历了一次“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的思维之旅。孩子们从中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原来学数学就是这么简单的。这节课中,学生收获的不只是数学的知识和结论,更重要的是学生初步掌握了数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比知识和结论更有价值,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作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于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有用性。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在《认识百分数》一课中,充分利用了学生课外收集的资源:饮料瓶、药瓶、零食袋……将一些数据作为实实在在的素材进行教学,又回归到生活中去,既使学生建立了一定的生活常识,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感受到它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还有旷老师、胡老师和陈老师, 他们在练习中设计的课外拓展题,就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做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 注重表扬赏识学生,创设轻松课堂

回眸几位名师与学生的课前交谈,看似简单、平淡,实则利用课前短暂的两三分钟组织教学,激趣引领,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营造宽松和谐、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制造学生的心理磁场,从而让课堂成为学生数学思维的运动场。这些名师的教学语言都富有感染力、亲和力,他们把教学的知识基础、基本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思想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富有童趣的教学语言,自然默契的师生对话,形成了独特的智慧课堂,真正让我感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由浅入深地引导孩子们在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把知识消化、吸收、融会贯通。我很赞同旷老师表扬学生的方式,他一般不会直接表扬,而是通过带有哲理性的肯定语气来引导。如一名同学做数学题目用多种方法做对了,他说:“谁的知识掌握多些,谁的选择性就更大,知识是息息相通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另一名同学做错题时,他是这样说的:“在我们的学习中每一个都是探索者,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在科学探索中,失败往往比成功更需要勇气……”这样的表扬和赏识使学生更加理解其中的含义,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

五、 打造高效课堂, 教好每个孩子

听专家、名师的讲课,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轻松有趣,他们那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生动逼真的课堂教学情境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这次课堂观摩与讲座学习活动,我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仔细回味名师们精彩的引领: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生命和独特的内部自然规律。教学方法上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学习来达到学习的内化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分享数学思考的乐趣同时,也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上一篇:液位检测下一篇:联立方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