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技巧

2024-08-02

应试技巧(精选十篇)

应试技巧 篇1

一、审题能力

(一) 关键词语的理解

有很多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的已知条件, 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 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不加重视。忽略了它们, 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 思维变得混乱。我们来看一道08年的重庆高考题。

某地区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km/s和

9km/s。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H组成。在一次地震中, 震源地地震仪下方, 观察到两振子相差5s开始振动, 则 ()

A.P先开始振动, 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B.P先开始振动, 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

C.H先开始振动, 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D.H先开始振动, 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

这一道题很多考生选成了B, 错误原因就在于对关键词“相差5秒开始振动”理解不当。想当然的认为纵波比横波快5km/s, 时间是5秒, 距离当然是5km。实际上这5秒是相差的时间, 不是运动的时间, 其实纵波4秒就已经传到地震仪了!因此, 希望同学们养成边读题边勾题目里的已经数据和关键词语的习惯, 特别是对题目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多加留意, 正确答案为A。

(二) 隐含条件的挖掘

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 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 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 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我们来看一道06年的重庆高考题。如图所示, 半径为R的光滑圆形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小球A、B质量分别为m、βm (β为待定系数) 。A球从左边与圆心等高处由静止下滑, 与静止于轨道最低点的B球相撞, 碰撞后A、B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均为, 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1) 待定系数β; (2) 第一次碰撞刚结束时小球A、B各自的速度和B球对轨道的压力; (3) 小球A、B在轨道最低处第二次碰撞刚结束时各自的速度, 并讨论小球A、B在轨道最低处第n次碰撞刚结束时各自的速度。

该题隐含条件有两个:1、A与B第一次碰撞后速度必然反向, 2、待定系数β〉1

为什么呢?1、如果A速度不反向必然和B以相同速度达到同一高度, 碰撞中必然有机械能损失。2、既然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 A速度又反向, A的质量必然比B小。

(三) 排除干扰因素

题目中的干扰因素我把它称之为“迷你条件”, 目的就是迷惑你, 我们来看06年一道重庆高考题。

两根相距为L的足够长的金属直角导轨如图所示放置, 它们各有一边在同一水平面内, 另一边垂直于水平面.质量均为m的金属杆ab、cd与导轨垂直接触形成闭合回路, 杆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导轨电阻不计, 回路总电阻为2R。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当ab杆在平行于水平导轨的拉力作用下以速度v1沿导轨向右匀速运动时, cd杆也正好以速度v2向下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b杆所受拉力F的大小为

B.cd杆所受摩擦力零

C.回路中的电流强度为

D.与v1大小的关系为

这一道题里“cd杆也正好以速度v2向下匀速运动”, 很多考生就认为这个闭合电路里有2个等效电源, 于是选择了错误答案C。实际上cd杆的速度v2是解题不需要的, 根本用不到!正确答案为A D。

二、答题能力

要重视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在历年的高考阅卷过程中, 都会出现较多的学生由于书写或解题不规范而丢分的现象, 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就务必要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解题习惯和规范的解题过程。

第一, 尽量用常规方法解题。有些考生解题时不从常规的方法入手, 而是为图简便而用一些特殊的、奇怪的方法, 这虽然没错, 但阅卷老师短时间不易看清, 有可能影响得分。第二, 分布列式, 不要用综合或连等式。由于高考的评分方式是分布给分, 写出每一个过程对应的方程式, 只要说明、表达正确都可以得相应的分数, 有些学生喜欢写出一个综合式, 或是连等式, 这种方式很不好, 因为只要发现综合式中有一处错, 全部过程都不能得分。所以对于不会解的题, 分布列式也以得到相应的过程分, 增加得分机会。第三, 必要的文字说明与方程式相结合。有的考生解题是从头到尾只有方程, 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方程中使用的符号表示什么不写清楚;有的考生则相反, 文字表达太长, 像写作文, 关键方程没有列出, 既耽误时间, 又占据了答卷的空间。以上两种情形都属于极端的做法, 会导致丢分。因此, 提倡考生在答卷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 关键处配合图示说明并结合物理方程式。第四, 计算题的最后结果要先解出符号表达式, 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最后结果的表达式占有一定的分值, 结果表达式正确而计算过程出错, 只会丢掉很少的分。若没有结果表达式又出现计算错误, 会丢掉很多的分。第五, 对没有任何思路或时间不够的计算题, 可以把自己知道的相关的公式都抬上去, 千万别留空白。因为评分标准是按公式、方程给分, 有可能你写的公式就可以得1分, 要知道在高考场上多得1分也是胜利!

三、合理安排理综答题时间的能力

中考应试技巧 篇2

考试前

1、考生要在考试前一天去看好自己的考点和考场,熟悉环境。

2、考试前夜要早点休息,功课只需简单温习即可。

3、考试期间的饮食定要清淡有营养,不能忽视舌尖上的安全。

4、提前出发进入考场,不要迟到,尤其英语考试。

5、出发前,把准考证和必备用具(0.5黑色中芯笔和2B铅笔最好多准备几支)再检查一遍,考场违禁品(手机、计算器、字典等)一律不要带。

6、考生可以带一瓶温开水进入考场,但不要放到桌面上。

考试中

1、进入考场,可以闭上眼睛把要考的科目在大脑中快速回忆一遍。如果感觉紧张,适当分散注意力(做深呼吸的练习、想象一些美好的回忆、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嚼一嚼口香糖),放松心态,有利于答题。

2、拿到答题卡或试卷的第一件事就是,首先检查有没有错印、漏印、破损等情况。如果没有问题,在监考教师的指导下填对所有信息(考点、考场、考号、姓名),特别提醒公共课考试时,一定记着填涂选考的科目(史地生)

3、答题卡一定要保持卷面整洁,书写一定要工整漂亮。填涂答题卡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串行,否则失分会相当严重。尤其英语选择题量大,一定要预留时间足够填涂。不能遗憾的题做了,却没时间填涂答题卡。

4、试卷信息填写完毕,花两三分钟统观全卷。了解试题结构、题型、分量,对试卷的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语文要提前把作文在心底构思,英语要快速浏览一遍听力材料)。当看到有把握的试题时,心里暗示自己,这里可以得分,树立信心,切忌把注意力集中在不会的试题上。

5、开始答题后,要全神贯注、不要分心。对于大题量不要害怕,沉着镇定,合理分配时间,要相信自己一定行。

6、一般情况下做题要遵循先易后难,从前到后的顺序。(数理化可能出现前面较难、后面容易的情况,这时候就要灵活应对,千万不能死心眼)

7、数理化进行验算时,演算纸的验算区域划分好,不能过于随性潦草。这样防止把做对的过程稀里糊涂错抄在答题卡上。

8、答题不要过于急躁、争分夺秒。有些考生为了抢时间,就做完一题之后,马上做下一题,虽然时间对结果影响很大,但是这种做法不妥。必须把题目看懂审清,每做完一道题最好暂停2秒钟,使头脑改变思路以应对下一题,稳扎稳打。

9、抓住答题要点,不必赘述,特别是文科。其实论述题、简答题是按要点给分的,答题时要抓住中心问题,再拟出答题提纲,然后一挥而就。这样既能得高分,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

10、有些问题答案模棱两可时,坚持第一印象。因为第一个答案往往是长期练习后的本能反应,答对的概率更大。

11、暂时做不出来题目,先在试卷上标记醒目的记号,继续答下一个题目。可以把题目的要点和你已经进行的思考写在草稿纸上,整个试卷做完重新回头时,可节省重新阅读该题内容的时间,省去了重复的思考。

12、对于一知半解的题目,也要尽你所能地答题,做对一步是一步。关键步骤做对了,就能得步骤分!

13、绝对答不出的问题,就跳过去,选会做的题做。当然到最后考试快结束时一定要猜题(尤其选择题不能空)。那么如何决定是否放弃呢?一般而言,做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时间不要超过1分钟。解答题决定放弃的时间是每道题所分配时间的三分之一。

14、突然忘记时千万不要慌张。考试时,本来某个知识点突然什么也想不起来,这时不要慌乱,可以放松一下或者暂缓一下,也可以想想该知识点在书的哪一部分。这样的慢慢回忆会使你茅塞顿开。

15、检查试卷时,要变换思路。一般情况下,要一次性把题目做对,中考几乎很少有时间让你回头检查。如果有剩余时间,采取另外的方法论证答案(还原法、排除法、特殊值法),同时要自信,不要将原来正确的答案改掉。

考试后

1、考试结束交卷时,不要急着第一个离开教室,注意保护好试卷和答题卡。等监考教师指令发出,方可离开考场。

2、离开考场时,记着带走自己的准考证和工具袋,以防丢失,对下一考造成影响。

中考物理应试技巧 篇3

关键词:应试技巧;粗读试卷;语言规范

面临中考,许多学生不知所措,总是担心自己考不好,担心在考试中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错误。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考前的心理辅导,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掌握物理考试的应试技巧。

一、引导学生明确临考前两天做什么

物理学科在下午时间考试,所以在这两天的下午时间,把些基本公式、定理在脑子里回顾一下,最好每天能坚持做几道物理题,这样,大脑就可提前开始简单的物理活动,进入单一的物理情境。

二、让学生明确在物理考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粗读试卷,对试卷有个大致了解的过程

当监考老师将试卷发到手中时,要学会利用正式考试前的几分钟将整个试卷通读一篇,使自己对考试试卷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解试卷的分值分布,了解考试的题型,了解试题的难易。

2.注意答题时书面表达的语言

注意用学科的科学术语阐述问题,解答问题时要用规范的书面语言将解答过程表达清楚。同时概念要准确,过程要规范,书写要整洁,给阅卷者一种美感,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3.解题时要细心审题,做到准中求快

审题要慢要细,做题要快。物理卷大部分试题比较容易,在容易的情况下就看谁更细心,而细心最主要的就是审题时要慢要细心。此外,还要做到书写速度要快,不可慢吞吞的,也要做到书写的内容简明扼要,如书写简答题答案,尽量写出得分点就行了。

4.解题时要合理分配解题时间

在解题时若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题目时不要在该题目上花费太多的时间,一般低分值的试题2分钟不能解决的要“跳开”,高分值的试题5分钟不能解决的也要“跳开”,做完能做的题目后再回到前面没有做的题目中去,争取把握有效的得分。要学会合理分配解题时间,为整体考试节约时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能解决的题目上。

5.立足一次成功,重视复查环节

要立足于一次做对,将模棱两可的及未做的题目最后进行检查、作答,特别是填空题、选择题不要留空白。而简答题和设计实验题,第一次书写答案时要留有一定的行距,以便在复查时添加补充内容。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和考试前能引导学生作好以上的准备,相信所有考生在考试时都不会紧张,都能“胸有成竹”。最后,预祝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股份支付核算应试技巧 篇4

一、股份支付含义及其分类考题的应试技巧

对于股份支付含义及其分类考题, 应试者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理解股份支付的内涵: (1) 股份支付是企业为了激励相关方为企业服务的内在动力, 进而提升企业价值而进行的一项经济活动, 其背后的理论支撑是管理激励理论; (2) 服务主要是指企业员工特别是管理层的服务, 但也包括为企业提供咨询的等其他方的服务; (3) 股份支付不仅发生在企业个体内部, 还发生在企业集团内部; (4) 股份支付条件是企业为了实现激励目标而进行的具体限定, 支付条件具体分为服务期限条件和业绩条件两类; (5) 股份支付工具按其外在表现不同, 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 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模拟股票和现金股票增值权) ; (6) 股份支付的计量与权益工具未来的价值密切相关, 即权益工具的未来价值是影响股份支付计量的关键因素。

例1 (2013年多选题) :甲公司为母公司, 其所控制的企业集团内20×3年发生以下与股份支付相关的交易或事项: (1) 甲公司与其子公司 (乙公司) 高管签订协议, 授予乙公司高管100万份股票期权, 待满足行权条件时, 乙公司高管可以每股4元的价格自甲公司购买乙公司股票; (2) 乙公司授予其研发人员20万份现金股票增值权, 这些研发人员在乙公司连续服务2年, 即可按照乙公司股价的增值幅度获得现金; (3) 乙公司自市场回购本公司股票100万股, 并与销售人员签订协议, 如未来3年销售业绩达标, 销售人员将无偿取得该部分股票; (4) 乙公司向丁公司发行500万股本公司股票, 作为支付丁公司为乙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的价款。不考虑其他因素, 下列各项中, 乙公司应当作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有 () 。

A.乙公司高管与甲公司签订的股份支付协议

B.乙公司与本公司销售人员签订的股份支付协议

C.乙公司与本公司研发人员签订的股份支付协议

D.乙公司以定向发行本公司股票取得咨询服务的协议

解析:正确答案为A、B、D。

A选项:母公司授予子公司激励对象股票期权, 属于企业集团内部的股份支付, 接收服务的乙公司应作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 故A选项正确。

B选项:乙公司附业绩条件授予本公司销售人员限制性股票的协议, 乙公司应当作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 故B选项正确。

C选项:乙公司授予其研发人员20万份现金股票增值权, 属于股份支付中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故C选项错误。

D选项:乙公司向为其提供咨询服务的丁公司定向发行本公司股票的协议, 属于企业获取除职工之外的相关方提供服务的权益结算股份支付, 乙公司应作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二、股份支付会计计量考题的应试技巧

对于股份支付会计计量考题, 应试者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分清楚股份支付是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还是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特别需要注意企业集团内部股份支付的判断原则——辨两方和定原则。所谓“辨两方”是指应试者要分辨出企业内部集团股份支付中的结算方和接受服务方;所谓“定原则”是指应试者要确定两方进行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的原则。无论何种情形, 结算方只要不是以自身权益工具结算, 其就按照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 而接受服务方由于没有结算义务, 其获取的服务相当于集团内部的一种无偿捐赠, 需按照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

2.掌握两类股份支付的计量原则: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按照授予日 (股东大会批准日) 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不确认其后续公允价值变动;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按照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 并确认其后续公允价值变动。

3.掌握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的会计计量技巧:总额动、过去定、算本期。“总额动”中的“总额”是指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所估计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共产生的费用总额, 其等于每期最佳估计人数×每人授予份数×每份在授予日 (或资产负债表日) 公允价值;“总额动”中的“动”是指由于最佳估计人数或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而引起的等待期内费用总额的变动。所谓“过去定”是指过去等待期内每期已经确认的费用额确定不变。所谓“算本期”是指计算确定本期应确认的费用额, 其公式为:本期估计的等待期内费用总额×等待期内已过期数/等待期-前期合计确认的费用额之和。

例2 (2012年B卷单选题) :20×6年1月1日, 经股东大会批准, 甲公司向50名高管人员每人授予1万份股票期权。根据股份支付协议规定, 这些高管人员自20×6年1月1日起在甲公司连续服务3年, 即可以每股5元的价格购买1万股甲公司普通股。20×6年1月1日, 每份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15元。20×6年没有高管人员离开公司, 甲公司预计在未来两年将有5名高管离开公司。甲公司因该股份支付协议在20×6年应确认的职工薪酬费用金额是 () 。

A.195万元 B.216.67万 C.225万元 D.250万元

解析:该题属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计量原则为授予日的公允价值15元;支付条件为服务期限, 等待期为确定的3年;最佳估计人数为: (50-5) =45 (人) 。故甲公司因该股份支付协议在20×6年应确认的费用金额= (50-5) ×15×1/3=225 (万元) 。正确答案为C。

三、股份支付会计分录编制考题的应试技巧

对于股份支付会计分录编制考题, 应试者应掌握“时间为线、确定关键、编制分录、明白影响”的处理原则。

1.所谓时间为线, 是指应试者在对股份支付编制会计分录时, 应以“授予日—等待期—可行权日—行权日后”的时间演进为会计处理主线。授予日一般不需进行会计处理, 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都需要进行会计处理;可行权日, 对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而言, 其会计处理结束, 但对于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而言, 在可行权日之后, 负债 (应付职工薪酬) 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2.所谓确定关键, 是指应试者要确定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的三个关键要素。首先是股份支付类型和计量原则的确定。其次是等待期的确定:若股份支付的条件仅是服务期限, 则等待期就是服务期限且不变动;若其条件是业绩条件, 则等待期会根据预计达到的业绩条件的时间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动。再次是辨清是企业内部的股份支付, 还是企业集团内部的股份支付。对于企业集团内部的股份支付, 不仅需要考虑结算方和接受服务方, 还需要考虑结算工具, 进而确定双方的会计分录及其对合并报表的影响。

3.所谓编制分录, 是指按照时间顺序和股份支付类型确定会计科目, 并按照“总额动、过去定、算本期”的原则确定金额。

4.所谓明白影响, 是指应试者要根据编制的会计分录, 明白股份支付对单个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的影响。

例3 (2009年新制度单选题) :20×6年12月20日, 经股东大会批准, 甲公司向100名高管人员每人授予2万股普通股 (每股面值1元) 。根据股份支付协议的规定, 这些高管人员自20×7年1月1日起在公司连续服务满3年, 即可于20×9年12月31日无偿获得授予的普通股。甲公司普通股20×6年12月20日的市场价格为每股12元。20×7年2月8日, 甲公司从二级市场以每股10元的价格回购本公司普通股200万股, 拟用于高管人员股权激励。在等待期内, 甲公司没有高管人员离开公司。20×9年12月31日, 高管人员全部行权。则甲公司因高管人员行权增加的股本溢价金额是 () 。

A.-2 000万元 B.0 C.400万元 D.2 400万元

解析: (1) 回购股票:借:库存股2 000;贷:银行存款2 000。 (2) 等待期内的每年年末:借:管理费用800;贷:资本公积——其他800 (2×100×12×1/3) 。 (3) 行权日:借:资本公积——其他2 400;贷:库存股2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400。故答案为C。

例4 (2012年A卷综合题4节选) :20×9年5月10日, 甲公司以1 200万元自市场回购本公司普通股, 拟用于对员工进行股权激励。因甲公司的母公司 (丁公司) 于20×9年7月1日与甲公司高管签订了股权激励协议, 甲公司暂未实施本公司的股权激励。根据丁公司与甲公司高管签订的股权激励协议, 丁公司对甲公司20名高管每人授予100万份丁公司股票期权, 授予日每份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6元, 行权条件为自授予日起, 高管人员在甲公司服务满3年。至20×9年12月31日, 甲公司没有高管人员离开, 预计未来3年也不会有人离开。请编制甲公司回购股票和股份支付的会计分录。

解析:该股份支付是企业集团内部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结算方是丁公司, 接受服务方是甲公司, 结算工具为结算方的权益工具。甲公司应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进行会计处理, 计量原则是期权授予日 (20×9年7月1日) 的公允价值6元, 其条件是服务期限, 等待期为3年。等待期内20×9年后半期应确认的金额为:20×100×6×1/3×1/2=2 000 (万元) 。

写作应试技巧 篇5

如: you are the general manager of a large computer company. next week you are going to shanghai to discuss an important contract. write a note to your secretary: saying when you want to leave and return; asking her to book flights; telling her to which hotel to book a room. write 40-50 words.

写作时,考生首先要明白题目赋予写作者的身份,然后确定短文中必须包含的题目指定的要求;再后考虑语言是否流畅,是否有语法错误、拼写错误等。 part 2 这部分要求考生写120-140词的商务信、报告、建议书等。 考生要熟悉有关抱怨、道歉、解释、询盘等商务信写法;写信时要注意信的格式,适当地分段会使得看时感觉更好。一般一个主题成一段。 此外,还应该熟悉非正式的商务短报告写法,商务报告中一般要包括信息(findings/information)、结论(conclusions)、建议(suggestions/recommendation)等内容。 文章的词数最好按要求在120-140之间,稍微多几个或少几个影响不大。不过,最好按要求写作。 考生写作时,务必充分理解题目要求,明白写作者的身份,看懂并结合提供的信息。

listening

part 1 (questions 1-12) 第一部分大多情况下是电话对话。答题纸上分为3个部分,以表格、发票、日程安排、留言条等形式出现,每部分有4个空格,要求考生听录音填空(听两遍)。 考生拿到试卷后应抓紧时间将题目看一遍,根据文字信息,揣测填充题中可能要填什么词。一般来说,这部分要填的内容是:公司名称、人名、号码(电话号码、定单号码等)、日期等,这一题主要是考考生的辨别词汇的能力。在听第一遍时,考生要尽可能的记下有关的名称、地点、号码等内容,听第二遍时检查所填内容,填上漏掉的内容。 该部分的电话对话内容一般是:客户抱怨、道歉、询价、订座、订货、安排、计划等。

part 2 (questions 13-22)

该部分分为两个部分,一般为两段独白。考生必须抓紧时间弄懂供选择的单词的意思。这些单词一般是有关职业、身份的,如:hotel manager, salesman, technician, travel agent, engineer, cook, tourist guide, money changer等;另外,这部分单词也可以表示功能、行为等,如:refusing, agreeing, making excuses, boring work, an uncomfortable office, low pay, to order a meal, to book a room 等,所以,考生在听录音前,先快速阅读供选择的单词的意思,然后,在听录音时要特别抓住key words,辩明独白所要表白的主要意思,再作出选择。需要当心的是:有些单词听上去似乎是答案,但别忙着确定,一定要等听完该段独白的全部录音才能最后定答案。

part 3 (questions 23-30)

该部分通常是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的对话,如:开会讨论、面试、一般业务会谈等;另外也可能不是对话,而是独白,如:业务报告、产品演示会的讲话,工作汇报等。 考生做这一题时首先仍然是先快速阅读选择题,从而了解录音中对话或独白的背景、大意,以便听录音时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考生听录音时要认真将主要内容抓住,决不能因为某一个问题没听懂就停下来,听录音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每一个问题做些快速记录,记下录音中人的身份、讨论的问题,以及不同的观点;如果是独白,对独白的主题,涉及到的人或物等则要尽可能弄清楚。

speaking

bec 2 口语考试总时间约为14分钟(一组两个考生)。 part 1 这部分是主考官与考生的对话,考官问的问题一般有:姓名、职业、所学专业,对所从事的工作或所学专业是否喜欢,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等等。 另外,考官会就某一方面问考生,如有关就业就可能问:

what would your ideal job be? do you think all companies ought to provide training opportunities for staff? is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abroad important to you? 等等。

当主考官在与一考生对话时,另一考生必须仔细听,因为主考官问了考生甲do you think all companies ought to provide training opportunities for staff? 后,可能会问考生乙what do you think of it?如果考生乙没有仔细听,就要对考官说sorry或please pardon 这样会影响口试效果。

口试第一部分考试时间约为4分钟。

part 2 这一部分要求考生就某一主题进行阐述。考生就信息卡上的问题回答。

新四级听力应试技巧 篇6

本文根据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项目组和考试委员会共同设计的《四级考试新题型试测卷》(以下称《样卷》),就以上四种题型尤其是改革后新增的长对话题型分别谈一下应试技巧与学习方法。

短对话的应试技巧

短对话一直以来都是四级考试中最有规律也最易提高的一个部分,这主要是因为对话本身必须兼顾文化背景常识与语言考查点两个部分,有一些固有的套路和思维模式。

常见考点

《样卷》中所举的八道短对话例题完全取自于历年四级考试真题,由此可见,以往四级短对话的技巧与学习方法依然适用于新四级考试。根据近年四级考试的出题思路,我们不难发现,就考点而言,短对话出题范围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原因考查,如2005年6月第6题:

W: Bob said that Seattle is a great place for conferences.

M: He is certainly in the position to make that comment. He has been there so often.

Q: What does the man say about Bob?

本题考查的划线部分为前一句的原因阐述,因此成为考查重点。

2、建议句型,如2005年12月第1题:

W: Carol told us on the phone not to worry about her. Her left leg doesn't hurt as much as it did yesterday.

M: She'd better have it examined by a doctor anyway. And I'll call her about it this evening.

Q: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Carol should do?

本题中男人用had better一词表达了建议的内容,从而使之成为考查重点。

3、反问句式,如2005年6月第5题:

W: I just read in the newspaper that Lord of the Rings is this year's greatest hit. Why don't we go and see it at the Grand Cinema?

M: Don't you think that cinema is a little out of the way?

Q: What does the man mean?

本题中连续两个反问句式,前者表达了女人的建议,后者则表达了男人的言外之意,所以反问句式是个多功能的表达方式。

4、转折变化,如2005年12月第3题:

M: Hi, Melissa, how's your project going? Have you thought about going to graduate school? Perhaps you can get into Harvard.

W: Everything is coming along really well. I've been thinking about graduate school. But I'll talk to my tutor Dr. Garcia first and see what she thinks.

Q: What do we learn about the woman from the conversation?

本题中句子相对比较长,但重点却非常突出地表现在转折之后。

5、场景考查,如2005年6月第9题:

W: Wow, I do like this campus. All the big trees, the green lawns, and the old buildings with tall columns. It's really beautiful.

M: It sure is. The architecture of these buildings is in the Greek style. It was popular in the 18th century here.

Q: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场景考查一直以来就是四级考试的重点所在,只是目前考题中,关于场景内容描述的用词难度加大了而已。

其他考点虽然考查较少,但依然值得注意,毕竟这些是历年来出题的主要思路与考查内容,其中主要包括:态度判断、细节把握、数字时间、人物关系、言外之意、比较表达、近音词汇、词组词汇等。

就考试技巧而言,备考短对话应该从考点着手,把握听力中的关键小词(转折、因果、时间、暗示等)、加强对关键句型敏感度(反问、建议等)、忽略次要信息与混淆内容(反意疑问、量词、特殊疑问等)、积累相关场景词汇(家庭、学习、生活、工作、娱乐、用餐、天气、购物、医疗、交通等)。

就新题型的变化而言,考生需要特别注意对生活中常用的偏难词汇的把握,因为近年此类难题开始多次出现在听力考试中,例如2005年12月考查到的recruit、resume等;其次,句子的加长也是目前短对话考查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培养对长句的记忆以及对关键信息的捕捉,乃至一些必要的记录习惯成为制胜关键;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加大短对话难度,有一些词汇已经开始向具体化方向发展,即以一具体事物来代替抽象的表达,如:2005年6月第5题中出现的The Lord of the Rings,引入《指环王》一词来代替我们所熟悉的电影,后文中也用了hit一词来避免movie和film的出现,以此迷惑考生。如果以Myth(《神话》)、Harry Potter(《哈利·波特》)、Star Wars(《星球大战》)或者King Kong(《金刚》)来代替考题中的《指环王》应该都不能想象,但对我们听力难易的改变却是不言而喻的。

段子题的应试技巧

段子题也一如既往地秉承了以往考试的规律,打造了以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三大体裁为基础的听力素材。

就考点本身而言,议论文的考点集中在论点、分论点、典型论据以及结论和作者态度方面等;而说明文主要关注说明对象、说明对象各方面的特点等;记叙文则以短小故事为主,考查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综合以上特点我们会发现,就考试技巧而言,文章开篇可以说几乎是个必考的内容,无论是中心论点、说明对象还是事情起因都集中在文章前三句中,因此也使文章开篇异常重要;文末的考查点也相对密集,如议论文的结论和作者态度以及记叙文的结果等;至于文中部分一般考查的分论点与说明对象各方面特点都有比较明显的抽象性,而典型论据则具备典型词汇的辅助,如first、main、chief、major、above all与最高级表达等。这些特点都是在做听力题时能辅助我们寻找考点的明显特点。

就考试发展形势而言,近年来体裁以说明文为主导,综合了各类文章考试特点而形成的综合式段子成为了我们的考试主流。考查点依然集中在文章开篇前三句、结尾后三句以及文章中间的典型论据、原因转折、反复重复之处。

以《样卷》所给的三篇文章为例,第一篇与第三篇的第一题均出自文章首三句中,而三篇文章的最后一题无一例外地都考在了末三句的范围之内。作为说明文,第一篇文章从现在已着手开发的电动汽车、未来交通状况以及星际旅行三个方面描述了未来人们行动方式与今天的不同,因此其第二题考查了未来交通状况这个部分的特点,为三个说明对象特点之一;第二篇的第二题则考查了一个原因考点,即澳大利亚人要将结婚戒指戴在未来妻子中指的原因;第三篇文章涉及剑桥大学各方面特点的说明描述,其第二、第三题分别考查了该学校若干特点中的两个——其学院所享有的权力及其图书馆的特征。由于这些例文均取自往年考试真题,所以具有普遍的说服力和代表性。

长对话的应试技巧

长对话作为新出现的考题形式,其实只是完全结合了短对话考查点与段子题的出题分布而形成的所谓“新题”。

就出题分布而言,其完全类似段子题的排布,一般会有一题从整体上考查对话主题、对话人物关系或对话地点场景等。之后的对话若为多话题内容,则选择其中几个话题进行考查,这类似于段子题中的说明文;若对话内容为对单一事件的描述,则关注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这又完全雷同于记叙文的考查特点;如果是调研性内容,考点则往往可能集中到被调研人的观点、意见、建议等方面,这又完全是议论文的考查模式。因此长对话就考点位置而言,会完全类似于我们的段子题,甚至比段子题更简单些,因为对话本身的特征又决定了这些内容往往会出现在文中问答交替处,尤其是问题的回答部分。

当然,就考点本身特点而言,出题者完全可以模仿短对话中的反问、建议、原因等内容特色来出题,所谓“换汤不换药”,只是对话多几个回合罢了。

以《样卷》所给出的一篇长对话为例:

Conversation One

W: Hello, Gary. How're you?

M: Fine! And yourself?

W: Can't complain. Did you have time to look at my proposal?

M: No, not really. Can we go over it now?

W: Sure. I've been trying to come up with some new production and advertising strategies. First of all, if we want to stay competitive, we need to modernize our factory. New equipment should've been installed long ago. //(1)

M: How much will that cost?

W: We have several options ranging from one hundred thousand dollars all the way up to half a million.

M: OK. We'll have to discuss these costs with finance. //(2)

W: We should also consider human resources. I've been talking to personnel as well as our staff at the factory.

M: And what's the picture?

W: We'll probably have to hire a couple of engineers to help us modernize the factory. //(3)

M: What about advertising?

W: Marketing has some interesting ideas for television commercials.

M: TV? Isn't that a bit too expensive for us? What's wrong with advertising in the papers, as usual?

W: Quite frankly, it's just not enough anymore. We need to be more aggressive in order to keep ahead of our competitors. //(4)

M: Will we be able to afford all this?

W: I'll look into it, but I think higher costs will be justified. These investments will result in higher profits for our company.

M: We'll have to look at the figures more closely. Have finance draw up a budget for these investments.

W: All right. I'll see to it. //(5)

Questions 19 to 22 are based on the conversation you have just heard.

19.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20.What does the woman say about the equipment of their factory?

21.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about human resources?

22. Why does the woman suggest advertising on TV?

本文已用“//”划分为五段,分别对应一个话题的五个不同方面:设备、价格、人力资源、广告以及投资,其中第一段中还包括了对话主题。四题中的第一题就是明显的对话整体把握题——考查对话主题,出现在文章第一段中问答处;第二题也在第一段中,考查了五个方面中的第一个方面,正因为是first,自然最重要,因此也借用了段子题中典型论据的特点;第三题考查了第三段人力资源的问答处,主要考查了短对话中言外之意和建议句型的特点,该问题:What's the picture? 表示“计划情况如何”的意思;第四题也是对第四段广告部分中建议句型的考查。

从上文可知,长对话完全是一种色厉内荏的题型,难度明显低于段子题,它只是以短对话和段子题揉杂的形式加之长对话的名字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相信考生在充分掌握短对话和段子题的特征后,对长对话的困难即可迎刃而解。

听写部分的复习方法

最后的听写部分保留了以往考试的大部分特色,仅加了一个单词作为改变,从本质上说没有任何区别——单词仍以实词为主,句子长度则控制在10~25个单词之间。在考前增强听写练习是提高考时听写能力的惟一方法。所谓听写练习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加强考生听到单词后的反应与速记能力;另一个方面则是加强对长句的记忆能力。因此对于这个部分基础比较薄弱的考生而言,可以先尝试以整句(一般20个单词左右)为单位,听完句子后解释其中文大意的方法;词法熟练后则可进行第二步,即以整句为单位听完句子后再以英语复述其内容;最后一步落实到听写,这样循序渐进的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考生的听写水平。

平时听力练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开放类试题应试技巧 篇7

一、设问呈现

1. 开放类设问题的特点

开放类设问题一般带有这样的字眼:认识、启示、看法、见解、感想、观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等。

2. 题型特点

看法、认识、启示类题型往往通过一个 (或几个) 案例、一组 (或几组) 数据、一段 (或几段) 材料的展现, 重点考查学生能否从提取的信息中悟出道理, 受到启迪。

3. 设问方式

(1)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启发”。 (2) “谈谈你的看法、体会、认识”。 (3) “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4) “如何认识……如何看待……”。 (5) “如何分析这一现象”等。

二、解题思路

理解、认识、启示类的题目可按照“示—理—启”的解题思路作答, 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作答。

1.“示”即展示 (是什么)

主要是指材料中人物、事件的特点, 也就是“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主要通过“读”来完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 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方面的现象和问题;二是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 明确设问要求回答的启示。

2.“理”即道理 (为什么)

即“材料反映的内容”的依据、原因、重要性 (必要性) 、不做的危害。依据: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理论根据 (包括路线、方针、国策、战略、原则、法规等) ;重要性: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必要性:是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存在的客观实际, 即非做不可的原因;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导致的消极后果。

3.“启”即启发 (怎么办)

即政府、社会、学校、公民、青少年等准备怎么做, 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主要通过“提”完成。“提”就是根据所找出的现象或问题的原因, 提出今后在这方面应该怎么做。这是解好试题的落脚点。解答时, 应注意运用“应”“要”“坚持”“必须”等词语, 以体现答题的针对性。

启示、认识类题, 答题时要注意两点: (1) 表达时应注意“反话正说”。如,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在于, 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过高, 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组织答案时应该这样写:生产关系的调整应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2) 思维要发散, 结论要现实。结论要与长效热点最新重大热点联系起来, 要有理论性指导。

三、方法总结

1. 认识、观点、看法、感想、说明类

侧重于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怎么样的角度。

2. 借鉴、建议、主张、态度、见解类

侧重于要从怎样的角度回答。

3. 启示类 (一般从经验教训方面思考)

从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两大方面回答。如, “文革”的教训:在社会主义社会主张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方向) , 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 (避免) ,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怎么做) 。最后强调说明, 开放类试题答题时, 一般答两点即可, 不要写得太多。因为这类试题是开放性的, 给分一般是2至4分。

四、历史启示类问题归类总结

1. 改革类

(1) 改革是国家富强之路, 必须与时俱进。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 必须与时俱进, 敢于改革。

(2) 改革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 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 不会一帆风顺, 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时, 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 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3) 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

(4) 改革要从国情出发。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 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2. 政治类

(1) 先进制度必然要代替落后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必须与时俱进, 制度、政策都要不断完善, 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3) 国家独立和统一是国家发展、强大的前提和基础。

(4)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5) 弱国无外交。我们要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 经济类

(1)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 发展经济一定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关注民生。

(3) 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和创新, 不能死搬硬套。科技的发展和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4) 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我们应该主动融入全球化浪潮, 在合作中竞争, 在竞争中提高自己防范风险的能力。

4. 文化类

(1)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 思想解放是推动政治运动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

(4) 对待文化的态度。

每股收益计算题应试技巧 篇8

一、基本每股收益计算题的应试技巧

对于基本每股收益计算题,关键是要深刻理解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假设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为A,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B,则基本每股收益=A/B。对于A项,应注意计算每股收益是个别财务报表还是合并财务报表,若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计算每股收益,分子应当是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合并净利润,即扣减少数股东损益后的余额。对于B项,应注意以时间为标准的权数计算,其中,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的权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的权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报告期间发生如派发股票股利、公积金转增资本、拆股和并股等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的股数变动,则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只需在“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之上按变动比例直接进行变动即可。

例1 (2008年单选题):丙公司为上市公司,20×7年1月1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10 000万股。20×7年,丙公司发生以下与权益性工具相关的交易或事项: (1) 2月20日,丙公司与承销商签订股份发行合同。4月1日,定向增发4 000万股普通股作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对价,于当日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 (2) 7月1日,根据股东大会决议,以20×7年6月30日股份为基础分派股票股利,每10股送2股; (3) 10月1日,根据经批准的股权激励计划,授予高级管理人员2 000万份股票期权,每一份期权行权时可按5元的价格购买丙公司的1股普通股; (4) 丙公司20×7年度普通股平均市价为每股10元,20×7年度合并净利润为13 000万元,其中归属于丙公司普通股股东的部分为12 000万元。

则丙公司20×7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是()。

A.0.71元B.0.76元C.0.77元D.0.83元

解析:计算丙公司20×7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应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则A应为合并净利润中属于丙公司普通股股东的部分,即12 000万元。因为期初普通股为10 000万股,4月1日,增发普通股4 000万股,故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0 000+4 000×9/12=13 000(股),因为报告期间的6月30日公司每10股送2股股票股利,故分母项应为:13 000×1.2=15 600(股),则基本每股收益=12 000/15 600=0.77(元),答案为C。

二、稀释每股收益计算题的应试技巧

对于稀释每股收益计算题,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理解“稀释”的内涵,即考虑了潜在的稀释因素后,每股收益变小;二是要熟悉可能具有稀释效应的三类金融工具,即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与股份期权、承诺高于市场价回购合同;三是要掌握以上三类金融工具下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对于可转换债券,一般是通过比较增量每股收益与基本每股收益来计算稀释每股收益。其中,增量每股收益的计算一般采用假设法,即假设可转换债券在当期期初(或发行日)已转换成普通股,因此减少的公司债券的利息费用,即增加的净利润,此为计算增量每股收益的分子;增加的发行在外的加权普通股股数为计算增量每股收益的分母。若增量每股收益小于基本每股收益则具有稀释效应,则稀释每股收益=(A+增加净利润)/(B+增加的加权普通股数)。

对于认股权证与股份期权,应试者需站在企业经济资源流动的角度,将拟行权增加的股份,分为有对价股与无对价股,其中,有对价股的股数=行权的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普通股的市场均价,无对价的股数=行权增加的股份-有对价股的股数,该部分股数由于是无对价发行,企业可利用的经济资源没有增加,因此具有稀释性。则稀释每股收益=A/(B+增加的无对价加权股数)。在此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在计算有对价的股数时,普通股的市场均价应为认股权证与股份期权具有稀释效应期间的市场平均价;二是无对价股数的权数为拟行权的时间÷报告期时间。

对于承诺高于市场价回购合同,应试者也需站在企业经济资源流动的角度来计算其稀释性。当回购价格高于市场均价时,由于流出的经济资源大于流入的经济资源,故会对每股收益造成稀释,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回购价格×承诺回购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的市场价格-承诺回购的普通股股数。稀释每股收益=A/(B+增加的普通股加权股数),其中,加权权数=拟回购的时间÷报告期时间。

当三类具有稀释效应的金融工具同时存在时,我们应按照稀释性的程度对其进行排序。一般,认股权证、股份期权、承诺高于市场均价回购合同,对盈利企业的每股收益均具有稀释效应,但对非盈利企业则具有反稀释效应。而不同的可转换证券,则应按增量每股收益的大小进行排序,增量每股收益越小,稀释性越强。当某可转换债券的增量每股收益大于前述计算的稀释每股收益时,则应停止进一步计算稀释每股收益。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的股数变动,如派发股票股利、公积金转增资本、拆股和并股等,由于既不影响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也不改变企业的盈利能力,故不考虑其稀释性。

例2:接例1,丙公司20×7年度的稀释每股收益是()。

A.0.71元B.0.72元C.0.76元D.0.78元

解析:对丙公司2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造成稀释的是丙公司10月1日批准的股票期权。其增加的无对价的股数=(2 000-5×2 000/10)=1 000(股),由于拟行权的时间为10月1日,则增加的无对价加权股数=1 000×3/12=250(万股),稀释每股收益=12 000/(15 600+250)=0.76(元),答案为C。

三、每股收益重新计算题的应试技巧

对于每股收益重新计算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深入理解重新计算的原理:可比性原则。企业因派发股票股利、公积金转增资本、拆股和并股、配股等,造成了企业股份的变动,为了保持会计指标的前后期可比性,企业应当在相关报批手续全部完成后,按调整后的股数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二是掌握不同原因引起的每股收益重新计算的方法。对于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的股数变动,如派发股票股利、公积金转增资本、拆股和并股等,经重新计算的以前年度的每股收益=以前年度的每股收益÷调整系数,其中,调整系数=1+(-)股份变动比例;对于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的股数变动,如配股等,经重新计算的以前年度的每股收益=以前年度的每股收益÷调整系数,其中,调整系数=行权前发行在外普通股的每股公允价值÷每股理论除权价格,每股理论除权价格=(行权前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公允价值总额+配股收到的款项)÷行权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例3 (2009年计算分析题):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6年至20×8年的有关资料如下: (1) 20×6年1月1日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为82 000万股。 (2) 20×6年5月31日,经股东大会同意并经相关监管部门核准,甲公司以20×6年5月20日为股权登记日,向全体股东每10股发放1.5份认股权证,共计发放12 300万份认股权证,每份认股权证可以在20×7年5月31日按照每股6元的价格认购1股甲公司普通股。20×7年5月31日,认股权证持有人全部行权,甲公司收到认股权证持有人交纳的股款73 800万元。20×7年6月1日,甲公司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将注册资本变更为94 300万元。 (3) 20×8年9月25日,经股东大会批准,甲公司以20×8年6月30日股份94 300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2股股票股利。 (4) 甲公司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20×6年度为36 000万元,20×7年度为54 000万元,20×8年度为40 000万元。 (5) 甲公司股票20×6年6月至20×6年12月平均市场价格为每股10元,20×7年1月至20×7年5月平均市场价格为每股12元。本题假定不存在其他股份变动因素。

要求:

(1)计算甲公司20×6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2)计算甲公司20×7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3)计算甲公司20×8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以及经重新计算的比较数据。

解析:(1) A=36 000(万元),B=82 000(万股),甲公司20×6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36 000/82 000=0.44(元/股)。20×6年5月20日为股权登记日,向全体股东每10股发放1.5份认股权证,认股权证具有稀释效应的期间是20×6年6月至20×6年12月,则市场均价应选择每股10元,增加的无对价的股数=12 300-12 300×6/10=4 920(万股)。由于稀释期间为6月1日至12月31日,则增加的无对价加权股数=4 920×7/12=2 870(万股),稀释每股收益=36 000/(82 000+2 870)=0.42(元/股)。

(2) A=54 000(万元),B=82 000+12 300×7/12=89 175(万股),P公司20×7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54 000/89 175=0.61(元/股)。由于认股权证在行权前对基本每股收益具有稀释效应,认股权证具有稀释效应的期间是20×7年1月至20×7年5月,则市场均价应选择每股12元,增加的无对价的股数=12 300-12 300×6/12=6 150(万股)。由于稀释期间为1月1日至5月31日,则增加的无对价加权股数=6 150×5/12=2 562.5(万股),稀释每股收益=54 000/(82 000+12 300×7/12+2 562.5)=0.59(元/股)。

(3) A=40 000(万元),B=(82 000+12 300)×1.2=113 160(万股),甲公司20×8年基本每股收益=40 000/113 160=0.35(元/股)。由于不存在稀释因素,则20×8年稀释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0.35(元/股)。因为是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的股票股利派发,则重新计算的调整系数=1+0.2=1.2,故经重新计算的2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0.61÷1.2=0.50(元/股),经重新计算的20×7年度稀释每股收益=0.59÷1.2=0.49(元/股)。

参考文献

英语完形填空题应试技巧 篇9

1. 重视首末句, 进行合理判断

完形填空的第一句往往是全文的关键句, 是文章的“窗口”, 它常常提供全文的体裁、主题、人物、时间、地点等多方面的信息。第一句一般不设空, 学生应该充分利用此句的作用, 并将它作为解题的一个突破口。而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往往是全文的总结。因此, 学生读懂首句和末句对理解全文起着重要作用, 可以避免少走弯路。

精彩考题:I learned how to accep life as it is from my father.1, he did no teach me acceptance when he was strong and healthy, but rather when he was 2 and ill.

() 1.A.Afterwards B.Therefore

C.However D.Meanwhile

() 2.A.tired B.weak

C.poorD.slow

解题思路:文章讲述的是父亲无私的爱使孩子学会接受别人, 接受生活。从首句可知文章为记叙文, 父亲生病, 放弃一切为孩子, 并得到家人的爱;从末句中得知作者对父亲心存感激。从文章的首末句均可得知文章的写作意图。因此, 第一个空格的答案为C项, 起转折作用;第二个空格的答案为B项, 可以从“but”和“ill”推知。

2. 跳读全文, 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学生可以借助从文章首末句得到的信息, 趁热打铁, 跳读全文, 捕捉关键词句。尽管完形填空文章中的空格较多, 学生还是可以通过跳读获得需要的信息。

通读全文时要重点了解文中所叙述的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的来龙去脉, 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然后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夹叙夹议文体的议论部分体现了作者的观点, 与文章的中心有直接联系, 要重点注意;叙述文中, 人物的语言、想法也与中心有直接联系, 也是要重点注意的内容。

3. 巧用上下文语境选出正确答案

断章取义, 就题论题, 忽视上下文的信息、提示是考生常犯的错误。利用语境选出正确答案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 在同一句的前后词中可以找到答案;第二个层次, 逾越句子层次, 在前后句中可以找到答案;第三个层次, 需要从其他段落甚至从全文角度综合考虑选出正确答案。在抓住文章中心的基础上, 学生要充分利用文章本身提供的信息理解文章, 对文章理解得越深刻就越能体会到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答案也选得越准确。学生在考虑问题时, 第一步从第一层考虑是正常的, 但一般在一篇完形填空中, 有相当数量的空格是属于第三个层次的, 所以对每一篇完形填空进行通篇考虑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非常重要的。

4. 注意固定搭配和习惯用语

完形填空试题中的固定搭配以及习惯用语一般表现在词义搭配、结构搭配和习惯用法的搭配上, 动词的搭配也是考查的重点。做此类试题时考生首先要寻找信息, 确定搭配的关系, 另外还要注意固定搭配在句子中的正确使用及词义的变化。

精彩考题:On the road of life the help of strangers can___our loads and lif our spirits.

A.moveB.increase

C.lighten D.carry

英语听力训练及应试技巧 篇10

一、听力及技巧训练

听力测试的目的在于考查理解口头英语的能力, 它要求学生能听懂英美人士的录音材料, 能听懂所学范围内用正常语速谈论日常生活的内容, 能听懂没有生词, 题材熟悉, 难度略低于所学材料的语段。语速为120字/分, 理解正确率达到70%。要求考生理解简单的事实性信息和进行简单推断的能力。

1.要对听力进行训练, 首先应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发音不标准, 是听力提高的拦路虎, 因此, 校正发音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具体步骤为: (1) 听学过的内容进行跟读, 加强朗读训练, 把听说结合起来。语言学习的起始阶段, 模仿是关键, 使学生在模仿中真正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乐趣。尤其是一些汉语中没有的音节, 如: (2) 听写其中的关键词, 句子。实验结果表明, 听懂了的内容也不能很完整地记下来, 对于数字大多数学生能理解, 但不能迅速写出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因此要训练学生的速记能力。通过以上训练, 对学生的发音加以校正, 为听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如考题:Hom much a pound are the oranges?A:6cents B:16 cents C:60 cents

听力原文为:M:Those oranges look nice.How much are they?W:They're sixty cents a pund.此题考查考生听数字的技能的同时, 还考查了在听数字时对语音的准确掌握程度。Sixty和sixteen两个单词在重音及最后一个音节都有着明显的差导。其次, 在前两步训练的基础上, 利用课外的, 难度略低于所学水平的材料进行训练, 这样也能扩大知识面, 扩充词汇量。由于能力形成的规律性, 此时会出现能力的暂时下降, 有些学生出现灰心的现象, 教师及时做好鼓励工作, 使他们坚持下去。最后, 选择难度适当的内容, 以高考要求的语速进行训练。把文中的一些数字和重要的动词作为关键词, 然后根据关键词讲述, 使之从通篇着眼理解全文, 抓住主旨, 合理推测, 抓住细节, 完成试题的项目。高考听力题属综合整体听力测试题, 而且突出了交际功能。因此, 在听力测试中应注意对问题中有效信息的分析, 作出正确判断。

2.从形式上看, 听力测试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考查: (1) 明白谈话, 独白的要点。谈话或独白要有一个话题或主题, 这类题目考查考生是否听懂录音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能力。有时主旨或要义会比较明确;有时则会贯串整个对话或独白。 (2) 根据对话背景, 说话人之间的关系做出简单推断。语言发生的环境及说话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说话者的口气对理解题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此的理解程度可以体现一个人对口语的理解能力。 (3) 获取详细事件信息。本环节要求抓住用以解释或表达主题的细节信息, 另外在听时要善于分辨, 排除干扰, 稍加简单推测, 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4) 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观点或态度。一般说话者总会有一定的意图, 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理解整个对话。有时明说有时则隐含在字里间, 需听者自己去揣摩、推断。

如考题:Where did this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At a concert B:At a flower shop

C:At a restaurant

听力原文为:M:The music and flowers are lovely W:Yes, I hope the food is good, too.此题重点应放在女士的话上, 只要听懂女士的话就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3.在答题时要做到: (1) 精神轻松愉快, 精力集中。考前要有充分自信, 可通过深呼吸及想愉快的事情松驰下来。因为轻松的情绪有利于正常发挥。 (2) 预览。充分利用试卷发下后的时间及题间的5秒钟来对试题进行预览, 捕捉有效信息, 预测听力内容及所涉及的话题, 句型等, 这样就会在听时做到心中有数。以减小记忆负荷, 缩小搜索范围, 有的放矢地捕捉期待的信息内容, 提高听的效率。 (3) 预测。语言离不开环境, 在不同环境中会有不同的用语及相关词汇, 可根据题目预测答案。Corder指出“预测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语言运用和学习的基本技巧, 是理解口头语言的主要程序。”预测能力的高低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听力测试中如果运用得好, 就可以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猜测、分析, 起到漏一补十的功效。同时也有助于增强自信心, 消除紧张心理。如材料是一段电台报道, 你就应估计会听到世界各地所发生的大事, 珍闻异趣等。实验表明学生预测过的试题的准确率较高。

二、答题原则

1.弃前保后, 弃小保大。在测试中遇到听不懂或听不清的地方不要惊慌, 要尽量抓住后边的信息, 对前题进行推断, 如无十分把握, 尽量维持原答案。切不可纠缠某一道题。当没有听懂时, 立刻忘掉它。如果总想那一道题而影响做下面的题, 那才是“芝麻没捡到, 西瓜也丢了”。

2.随听随记。一定要运用好训练中已形成的速记能力, 记住一些关键词, 数词和主题句。答题步骤如下: (1) 迅速浏览问题和选项, 同时预测材料内容。 (2) 仔细捕捉信息, 同时对所听到的复杂信息做记录, 并用铅笔在选项旁做记号。 (3) 听完迅速答题, 然后抓紧时间看下一题。听力应试技巧和答题原则对提高听力测试成绩有较大帮助, 听力一定要在打好基础, 形成技能的基础上遵循原则、掌握技巧、科学地长期艰苦训练, 在平时训练中还要了解各种题型、提问形式、日常谈话内容和日常交际用语, 对较为复杂的题型反复练习, 培养扫视、预测、速记和根据上下文推断等各种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在各种考试中轻松自如, 坦然以对, 并能使听力在科学的训练及应试中得到完美体现。

摘要:在听力训练中要了解各种题型、提问形式、日常谈话内容和日常交际用语, 对较为复杂的题型反复练习, 培养扫视、预测、速记和根据上下文推断等各种能力, 这样学生才能在各种考试中轻松自如。

上一篇:校长公选下一篇:面子协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