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表达

2024-07-20

编辑表达(精选三篇)

编辑表达 篇1

1 广播编辑业务素养的重要性

1) 广播编辑在日常工作中主要是负责新闻内容的筛选、新闻的审核、对电视节目进行编辑等。根据节目要求对新闻进行有效地整合和管理。因此, 广播编辑能力决定了广播的质量。然而, 在现实中, 广播编辑的功能和能力却经常被降低甚至忽视。主要是指在思想观念上只是强调政治素养和一般能力, 忽视了思想观念与实践相结合。编辑的核心能力即“准确”。准确地把握与准确的表达相结合, 才能更加有效的体现广播电视的传媒功能和作用。

2) 广播电视作为当代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 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政府与百姓、官员与百姓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纽带[1]。人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进行交流, 发表看法, 了解世界。在信息时代, 必须要加强对广播电视人的培养, 加强对广播电视编辑的业务素养进行培养, 打造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电视编辑, 促使广播电视的长远发展与社会的积极和谐。

2 提升广播编辑的素养的重要措施

广播编辑的主要素养有政治素养、媒介素养、个人素养三个方面。文章前面说过大多时候人们注重政治素养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他[2]。因此, 我们就如何提升媒介素养和个人素养进行说明。

2.1 提升广播编辑的媒介素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广播电视编辑必须拥有丰富的广播编辑经验以及良好的媒介素养, 并且要求能够熟练灵活的运用有价值的新闻。能够以最有效、最正确的方式, 进行新闻资料的整合并加强新闻报道对社会的作用及影响[3]。做到对新闻负责、对广播节目负责。作为广播电视的输出机构, 更应加强对广播电视编辑人员的考核, 通过提升编辑的能力, 来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有价值的、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优秀广播电视节目。

2.2 提升广播电视编辑的个人素养

在现代社会中, 在关注人才的个人技能同时, 也开始关注人才的思想水平和个人素质的高低。而要做好一名优秀的广播电视编辑, 从个人角度就要做到个人技能与道德素养相结合。

1) 广播电视编辑人员应具备创新能力。

在当今社会, 许多电视节目因为遵循成规, 缺乏创新, 造成了观众的流失。只有大胆创新, 跟随着时代的脚步, 打破成规“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创新节目内容, 打造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广播电视节目, 才能保证收视[4]。因此, 编辑人员担负着广播策划的重任, 对广播电视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2) 广播编辑人员应具备娴熟的业务采编能力。

采编工作主要涉及编辑与采访两方面。二者紧密相连, 缺一不可。一个编辑如果只有编辑能力而没有采访经历, 就会很难体会前方记者的辛苦, 只有经历采访与编辑能力相结合才能出现好的作品。

3) 广播节目编辑人员应具备电脑编辑能力。

作为节目编辑不能思想守旧, 应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电子科技成果, 去适应广播事业的发展速度。公众微信平台的出现使广播电视节目步入了一个全新时代。编辑人员能否掌握数字编辑业务技能成为重要课题。

4) 广播节目编辑人员应具有美学素养。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当代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的愉悦[5]。这就要求编辑应具有良好的美学素质和审美能力。使观众在收听广播电视时能够在思想和精神上感受到美的艺术。广播电视中所有声音、文字、采访都要有机的结合, 使观众产生共鸣, 才是一个优秀的节目。编辑必须具备从素材中选取有感染力的声音的能力。由此可见, 在广播节目中, 一个编辑人员的美学素养体现在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收听效果上。

5) 广播电视人员应具备知识素养。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广播电视编辑, 专业知识是保障。随着知识更新速度变快, 这要求编辑人员必须加强知识的培养, 紧跟时代步伐, 要最先掌握最新科技成果。广泛涉猎知识面。因为, 如果知识储备不足, 就不能及时发现节目中的错误, 一旦传播出去, 将产生不好的影响。

3 准确的把握和表达

3.1 准确的把握

广播编辑必须在清醒的认识媒体属性和功能的基础上把握媒体个性。大众一般只把广播认为“听”, 这只是一种表面的认识。广播还应结合多方信息技术, 打造最优秀广播节目。现今广播的伴随性越来越强, 现在的媒体个性具体表现为操作简单、快捷迅速、伴随性强。

听众们习惯心同此情, 将自己带入节目, 以自己的喜好来选取节目。这种想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无法提升广播的影响力。受众群是媒体自身风格的决定因素。因此, 不仅要考虑受众的年龄、性别还要考虑文化程度、职业、收入等特征。因此, 广播编辑要从整体认识受众群,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把握目标受众群。

3.2 准确的表达

1) 准确的运用词语和概念。

首先, 如果编辑所使用的概念不能准确的表达思想, 传递信息, 使观众无法理解。都应视为编辑语言使用能力的缺失。我国正处于新旧观念交替时期, 许多的词语会出现误用, 因此广播编辑用词必须谨慎。防止传递错误信息给观众, 造成错误导向。

其次, 还要注意对新概念的全面解读, 不可片面理解。由于新思想的不断涌入, 要求广播编辑积极吸学习收新思想, 避免片面解读。误导民众, 影响国家政的策实施。

2) 准确彰显栏目风格。

编辑在编撰节目时应抓住节目特色, 形成独特风格。使之可以吸引观众。首先要合理设计节目, 准确运用声音文字。使用具有识别系统的声音, 便于观众识别记忆。同时, 语言要在幽默轻松的前提下保持优雅不低俗。才能创造好的节目品牌。

4 结论

提升广播电视编辑素养势在必行,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 我国广播事业迎来了发展和挑战。为了应对挑战, 作为广播编辑, 一方面要借鉴前人经验, 汲取精华和优势, 一方面要吸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不断创新节目, 提高节目质量。与此同时, 还要发挥自身优势, 整合节目资源, 跟踪社会热点, 做强新闻评论。通过不断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和能力, 提高广播收听率。主动承担最为广播编辑所应承担的责任, 为广大听众提供精彩文化食粮。

参考文献

[1]张少华.广播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探讨[J].科技传播, 2015 (13) :177-178.

[2]陈熙.广播新闻编辑的基本素养[J].新闻窗, 2013, 2:88.

[3]孙国伟.广播责任编辑所具备的素养[J].记者摇篮, 2007 (7) :29.

[4]杨勇.谈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养与技巧[N].驻马店日报, 2014-03-14 (7) .

编辑表达 篇2

关键词:眼睛,镜头,文学创作,镜头表达,运动

20年代初, 前苏联导演加-维尔托夫首先提出了“眼睛”的理论, 他把摄像机比作人的眼睛, 认为观众通过摄像机的眼睛, 可以打破视觉的时间、空间限制, 看到仅用人眼无法完全看到的微观和宏观的, 以及从过去到未来的整个世界, 他主张影视工作者手持摄像机‘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 通过组织摄影素材引导观众得到明确的思想结论。

文学创作中的文字本身就具有抽象的概括某种大范围事物的能力, 作家在写作时仅仅将文字以适当的方式组织起来, 以表达具体的含义。对于电视编辑者而言, “影像”是一种新现实, 对整个影片具有建构功能。从这个角度来说, 电视编辑中的镜头表达与文学中的文字表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电视编辑如何像文学一样捕捉字里行间的敏感, 合理的镜头表达技巧是必须的。巧妙修饰我们的“眼睛”分三步走。

一、我们的“眼睛”我们知道

镜头是影像作品表达的最小单位, 形形色色的镜头组成了各具特色的影像资料。电视编辑, 就是对已拍好的原始素材即影视片段的镜头, 通过一系列的剪裁、调整、提炼的再创作, 使完成的影视片能充分体现编剧、导演的创作意图, 并尽可能的使之丰富和完善。

影视片段的镜头不是一种抽象符号。每一个镜头都是独一无二的, 图像中的每一个物体就是自己本身, 有无数的含义。而编辑的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镜头给这些物体赋予特定的、自己想要施加上去的含义。

如同文学创作对文字的选择一般, 镜头的选择是一门艺术。修饰“眼睛”首先要了解我们的眼睛, 了解镜头。以镜头来说, 从不同的角度拍摄自然会有着不同的艺术效果。正拍、仰拍、俯拍、侧拍、逆光、滤光其效果显然不同。以本同焦距拍摄的镜头来说, 效果也不一样。

形形色色的镜头为我们电视编辑、剪辑做了基础。而人们的眼睛喜欢看运动, 运动在镜头里面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文学创作需要文字间的波澜起伏。镜头的表达需要镜头的运动。镜头运动有何特点和变化?如何诠释好镜头运动?这就是编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了。

二、镜头运动

文学的想象来源于字里行间的推理和构思。与文学创作中情节的波澜起伏不同的是, 电视编辑中的镜头运动给予的想象空间是更为直接的。文学创作有独特的“运动”手法, 编辑者对镜头运动的把握也有其独特的技术。合理运用好镜头运动, 就如同文学创作中的情节安排、铺垫和设置。

运动镜头是影视艺术独有的造型手段。在拍摄一个镜头的过程中, 摄像机的镜头光轴、机位、镜头焦距有一者发生变化时所拍摄得到的片段可以带来生动的画面效果。与固定画面相比, 运动画面具有画面框架相对运动、观众视点不断变化的特点。它通过动态的造型表现, 连续记录被摄主体的运动并呈现在电视屏幕上。通过摄象机的运动产生了多变的拍摄角度, 反映了摄象机与被摄对象间多变的空间关系与层次, 形成了多角度动态构图的画面与美学效果。因此, 运动拍摄也使人们的视听心理更加接近现实生活。

镜头运动是有生活依据的, 镜头的运动与视觉的运动性形影相随。日常生活中,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心理感受的需要调整自己观察的行为。摄象机凭借人们的经验找到了它的运动性。在电视拍摄中, 人的心理活动需求和人们视觉的运动性, 给摄象机的运动性提供了依据。被摄人、物的运动状态与摄像机的运动状态结合在一起, 使影视成为真正‘动’的艺术。

文学创作中的动静结合, 巧妙的当。这在诗歌的意境中就得以诠释了。艺术在本质上是运动的, 但并非一动到底, 唯动为上。从艺术的辩证法上说, 没有动, 就没有静, 反之亦然。

三、定妆完结

如同文学创作过程中, 作者把握好文字和字里行间的安排设置时, 还需要有隐含的读者及读者的情感反应。电视编辑完成的节目是一个传播过程中所说的“什么”, 镜头的表达组合成了电视节目中无数的眼睛。它不仅需要控制“由谁说”即电视编辑, 还需要把持“怎么说”即电视编辑的思维与操作, 在这里主要指镜头表达的处理、“对谁说”即观众和“说后有什么效果”包括反馈环节等等。这些都是电视编辑及其传播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各种形态的电视编辑思维形成的电视作品, 最终是与广大观众直接交流与沟通的, 这使得建构于电视传播技术和特性基础上的电视编辑必须以整合和互动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来实施, 整合思维和互动思维成为电视编辑环节的重要指南。

镜头作为电视及各种影像资料的“眼睛”, 在我们电视的各种编辑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镜头为非线性编辑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当然镜头的“眼睛”与生活中的眼睛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 因为艺术元素的深入和技术手段的运用, 电视影视资料的眼睛常常能联类无穷、视同万里, 提供比人的眼睛更多的自由和变量。特别是高科技在电视影视资料创作中的运用, 使得“眼睛”更加完美。镜头的运动让我们在富于动感的画面中感受到影像作品的无限魅力。

巧妙借鉴文学创作的互动作用, 将丰富我们的电视作品, 也会为非线性编辑提供了良好素材和无限发展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影视艺术鉴赏》张天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4.

[2].《电影创作与评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3].《电视摄像与编辑》刘毓敏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8.

[4].《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5].《影视艺术鉴赏》李建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4.

[6].《电视编辑过程中的再创作》郑柱令声屏世界2000.12.

[7].《电视编辑思维论》祝小玲陈景琦文艺传媒黑龙江科技信息.

[8].《电视编辑思维论》张晓峰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现代传播双月刊2002年第2期.

[9].《电视编辑上》刘立凭电视字幕科技与动画2000.4.

用WORD公式编辑器编辑公式 篇3

在WORD中,有一个专门编辑公式的公式编辑器。使用公式编辑器,稍加修饰就可以写出漂亮的公式,而所花时间却不长。

首先在WORD菜单中找到插入,在插入下面选择对象,在弹出的插入对象对话框的对象类型里找到并选择Microsoft 公式3.0,确定之后就进入了公式编辑状态,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编辑表达】相关文章:

编辑与编辑意识05-24

责任编辑与编辑责任05-09

网络编辑-网站后台编辑文章规范07-11

试论图书编辑的编辑力培养09-10

编辑学06-18

实习编辑08-12

广播编辑05-04

地图编辑05-05

编辑机制05-23

版面编辑06-05

上一篇:急腹症诊治体会下一篇:发现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