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力语文教学

2024-06-07

信息技术助力语文教学(精选十篇)

信息技术助力语文教学 篇1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远远赶不上城市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主要是由于农村的语文学习环境存在下列问题:(1)家庭的文学熏陶几乎为零。(2)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无自主学习习惯。(3)学校教学设施落后,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效率低。(4)社会舆论混乱,家长认识不到位。这些现象就使农村语文教学落后于时代,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提出“发挥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就要求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和人文关怀的,应该是探索知识魅力的课堂。这些要求和当前农村语文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现状相差甚远,这就使农村语文教学面临很大的难题。而信息技术的推广运用正好可以弥补农村语文学习资源的匮乏和学习环境的缺陷。为农村语文教学助力,给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插上翅膀,让农村的语文教育走向自己的春天。

一、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利于教师的教

备课是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授课教师要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可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与教材相关的资料比较少,再加上农村孩子见得少,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条件差、工作量大的时候,信息技术的运用就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熟悉大纲和教材,掌握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教师通过网络去查阅教学目的、要求和重难点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意识到所教的内容,应该让学生明确什么?突出什么?解决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疑点?怎样突破重点和难点等。在互联网上不仅能够看到这些,而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要教师融入这个“大集体”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即可获得更完整、更科学的认识。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地拿来应用。这就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利于学生的学

首先,可以创设出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受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引导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吸引他们自主地进入学习境界。信息技术参与下的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美好景象,使那些平日所见不多的农村学生眼前一亮,不仅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而且为他们提供了认知的材料,为学习过程增加了很多趣味性,使学习过程变得不再枯燥、乏味,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掌握知识。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能够顺利地突破学习难点,还可以让学生内心产生探索的欲望,情绪受到感染,从而使他们轻松自主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另外,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可以排疑解难,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韵味无穷,蕴意深远,在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对其意境进行领悟。这时教师可以收集和制作大量与古诗文意境相匹配的优美图片,使学生对诗歌的意境的理解和图片上的画面融为一体,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准确地展示着知识,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实践。多媒体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难度,提高了师生互动的质量,创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爱学、乐学、易学,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新课标要求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条捷径,要做到能够合理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语文文本的特点和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入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中,优化教学,圆满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给农村孩子的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成为具有广博的知识储量、极高的文化素养的新人。

参考文献

[1]许芳.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J].人民教育,2002(10).

应用信息技术 助力语文教学 篇2

提高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整合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正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以计算机、通讯、软件为主要内容的信息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方式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步入了语文教学的课堂,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带来了阅读方式、写作方式的变革。下面就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预习方式

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查找、收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预习的一个部分。教师可以在节假日或者周末时间,布置本单元课文需上网查找的内容,让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搜集课文所涉及的新知识的相关信息。如:写人的文章让学生查找作者的资料,写作时的背景及时代,该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作者主要的写作手法等;写景的文章指导学生收集景物所处地理位置,该处景点的历史故事与景物特点的相关文章等等。学生在自主收集各种信息过程中,逐步提高了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提高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生成信息等方面的素养,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语文知识,提高了自学能力。这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丰富学生的预习方式,而且比起传统的预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预习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现在,小学中高级很多班级已经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许多学生已经有自己的QQ,微信,甚至博客、论坛,教师在教学中还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网络预习,群预习等方式,通过QQ班级群,微信群,让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成果传送到网络平台上来共享,再通过网络平台,合作预习与独立预习相结合的。这样,利用现代信息这样丰富的预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和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积极性。

二、运用现代技术为阅读教学锦上添花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声形并茂,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如《詹天佑》一课的教学,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解决火车上山难的问题。课文是这样叙述: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段话如果让学生“读”,再让学生“悟”,或者老师连比带划的讲解,学生也很难理解,如果使用FLASH制作,演示火车怎样推怎样拉,化静为动,学生就轻而易己地理解掌握了,进而,兴趣盎然地探索课文的其他内容。再如,阅读教学注重词句理解和文章赏析训练,而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文章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持。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利用多媒体营造生动形象、逼真入情的情境,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如执教《山雨》时,设计配乐配画课文朗读,又下载相关资料、图片,使用FLASH动画制成雨景及实景拍摄的山雨图,让学生醉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上课时,让学生看着,听着,感受着,多感官的刺激,声形并茂的形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合理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教师可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资料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如《藏戏》的教学,教师把藏戏的三个特点,制作成适合学生实际的课件,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再如,执教《和田的维吾尔》,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新疆维吾尔的民俗风情,可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维吾尔族神奇美丽。出示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不能及的。

事实证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图文并茂、声形并举,多样互动,给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为阅读教学锦上添花。

三、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在开展综合性学习之前,自己查阅资料,进行自我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利用课件或现成的教学软件,在中年级开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展”“我知道的名人(伟人)成长的故事”“我喜欢的童话”,高年级开展“我的生活启示录”“我最喜欢的名人名言”等综合性学习。活动前,学生可以上网自己查找资料,也可以和小组的同学合作查找收集资料,作好活动准备。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如高年级学生在开展“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活动前,学生要围绕主题,查找资料(诗歌、故事、演讲稿等)选择材料或者自创材料。这样的活动过程,学生的查找收集、分析处理的信息能力及自我创新发挥能力都得到锻炼。

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自我发挥、自我创新的欲望。在综合性学习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这些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如在开展《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时,让学生自选主持人,模拟电视节目,进行有关汉字知识的问答。当主持人要求大家猜一猜字谜、讲有趣的汉字故事、讲解汉字的演变时,学生就利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把事先准备好的汉字故事、汉字的演变等,用电脑中的播放器或其他软件播放展示。每当此时,学生们无不跃跃欲试想展示自己的作品,那种渴望表现,那种学习的激情溢于言表!学生们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利用HiclassSW平台向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同学互相之间质疑问难,大家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兴趣高涨,学生们在享受现代信息技术给自己带来学习语文的快乐的同时,自己的实践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自己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锻炼和提高。

信息技术助力于语文教学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双向空间;灵活应用;德育渗透

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直观可感、生动形象、情境结合、容量大的优势,打破传统教学中“一支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陈旧局面,改变以往课堂教学应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效率低下的状况,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信息技术就是有助于语文教学的非常好的手段。实践中,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语文教学。

一、利用充分信息技术丰富的内容以及广泛的信息来源,开拓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空间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拘泥于有限的课文、教参之中,把学生求知的范围局限在了教师和书本之间,固定在课堂教学的范围之内,学生学习缺乏了应有的兴趣和动力,况且这些所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当前生活,教学内容与生活环境之间不能取得较好思维空间、感受上的联系;另一方面,学生的由于年龄小,个体方面的差异,多数要受到知识面和阅历方面的局制,更多的情况之下,学生对于课文中所描写的事或物不一定太了解和熟悉,只凭教师对事物口述性的描绘,无法有效的诠释课文中阐述的意境和思想,必然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求新知和解疑惑的障碍;进一步意义上讲,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总是忽略学生个体认识对客观世界的探究、心灵感悟及体验的欲望,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如果在每堂新知的授课伊始,教师就能够把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起来,提前把文中涉及到要学习和要求掌握事或物展现在学生眼前,配上相关情境的音乐播放,从视觉和听觉上打开学生求知的心灵之窗,进而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振奋精神,激活学生的空间思维,引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对文章中词与名的含义有了心灵上感受,使语言具有了形象性,使意境更生动,为课堂教学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开端,使他们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积极探索者。语文教学就有了灵动和生命力。

二、灵活应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标中明确地指出:要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拓宽、开发语文课程资源。阅读应成为学生最经常、最重要的课外活动,学完一篇课文,仅仅是阅读的开始,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横向和纵向上进行扩展阅读,涉及到教材中难于弄清楚的问题和教学难点,就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教学。那么如何灵活地运用,使它效果更好?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自觉把现代信息技术巧妙整合到教学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现代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中,语文教师已不再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信息传递的主力军,学习的途径也不再是教师和书本。满堂灌的方式不能适应现在的学生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彼此交流、合作、分享的形式,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必须要培养好自主学习的能力,无论从信息传递量,资源共享交流的速度,还是多角度感知和评述内容上,信息技术为学生全方位体验和参与学习活动,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很好的发展平台,相比于教师以自我窄角度面,限量的信息数,传授于学生的环境,更加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个体良好发展。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例说明,教师在讲授新课前,结合教材中涉及的内容和课后要解决的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先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们感到自己花时间学习、搜集资料、主动运用网上资源搜集有关作家的作品,查找相关的图片信息,在课上展示给大家,相互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学生们在学习方法上的变化,使学生自主学习、相互研究的氛围逐渐浓烈起来,对于处在中学时期的学生来讲,如果启发对了,那么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就会产生更大的动力和效果。

三、媒体互动促进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素质和修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规定非常清晰,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靠信息技术教学来实现就有点困难。如何利用媒体让学生形成互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摆在老师的面前。首先要“动之以情”,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电教媒体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使其在生动、形象、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事物,激发情感。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和巧妙的引导,必然会使教材中的思想内容转化为学生积极的情感意向,并最终引起学生相应的态度行为的变化。作文课上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展现出美丽景色,再配以动听的解说,不仅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以愉快的心情和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最佳状态,而且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叙述爱国主义文章中无声的投影资料却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来源于事实的图片和数据,会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触动学生的潜意识,使学生能有感而发,较好地接受了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初中语文教学 篇4

一、学校需要重视给教师提供信息技术培训机会

教师及学生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充分将信息技术的产品及技术优势发挥出来, 是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因此, 通过培训, 全面提升教师及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含量以及素养, 是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助力提升教学质量的重点内容。

为此, 学校应用做到以下两点: (1) 使教师提升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根据认知心理内容可以知道, 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明显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因此学校需要大力提倡教师在日常生活及科研中树立强烈的应用信息技术意识, 并且将信息技术的信息当做各种传媒中的重点内容。比如, 学校领导可以要求教师每天在网上浏览一个小时与教学相关的信息, 可以是政府发布的信息、也可以是某些地区的教学现状, 帮助教师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又比如学校可以不定期举办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辩论赛, 让教师辩论信息技术是否需要应用在初中语文课堂中, 来提升教师的意识。 (2) 站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角度进行分析, 学校需要给教师提供信息技术培训机会, 使其掌握及应用信息技术产品的程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比如,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接受信息技术培训, 帮助教师学会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

二、有机结合信息技术的优点及语文教学特征

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优势及特长很多, 但其并不是万能的, 存在的缺陷也不少, 因此, 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必须需要将其优点与初中语文教学特征相结合才可见信息技术的长处充分发挥出来[2]。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这是因为有些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更佳明显, 而有些教学内容则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更佳明显。比如说像作文写作课堂上, 教师在讲台上直接给学生讲解的效果更好;像诗歌内容, 则是教师通过多媒体从网上下载诗歌视频给学生欣赏, 能使学生更加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从另外一个意思来说, 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根据高效原则, 适合使用信息技术的内容才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而不适合使用信息技术的内容, 则应用传统教学方法。

三、学校应该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软硬件条件

具备良好的软硬件条件是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前提, 也只有这样才能牢固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物质条件。站在初中语文课堂应用信息技术要求进行分析, 学校应该为课堂配备电子阅览室以及语音室等等, 如此才能达到对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以及交际能力进行锻炼的效果[3]。此外, 学校还需要对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产品进行多次使用, 比如说学校可以将机房开放给学生, 为学生增加一个学习途径。当然, 学校还应该适当构建一个和谐的经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课堂的气氛, 这是因为和谐的气氛, 可以积极调动教师及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 进而使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的使用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比如说, 学校可以多给教师及学生宣传信息技术的优势, 让他们懂得该技术的长处, 进而不排斥甚至喜欢上信息技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语文教材的内容通过更加丰富的方式表现出来, 进而帮助学生更加理解教材内容, 提高其情感体验, 最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教师还是需要注意, 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初中语文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在授课过程中应用该技术, 反而应该是将信息技术、教师、学生以及教材内容四者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 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的效果。

摘要:在21世纪中,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是本世纪的一个特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还能够拓展教学内容, 对此, 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课堂上, 提高教学质量时初中语文教师的重点关注内容。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 就如何提升信息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教学质量提出了个人观点, 旨在给相关人员提供部分参考资料。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一: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分类[J].现代教育技术, 2011, 21 (17) :115-116.

[2]邵瑜.信息技术支持语文学科教与学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2, 23 (15) :1111-1112.

信息技术助力语文教学 篇5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英语教学理念也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手段也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较大程度地运用信息技术,这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形象。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学生认知图式。然而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是一种交际性、人文性及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既不同于基础文化课,又不同于实验操作课。心理学家指出,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注意力难集中,持续学习的能力差。因此,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单纯的向学生灌输单词、句型或空口说教都是违背学生心理特点的。在一份对200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询问应该如何学好英语时,60%以上的学生选择多背单词,这是一个明显的误区,用通俗的语言来讲,这叫死记硬背。在询问对英语教学最直观的看法时,有70%以上的学生选择枯燥乏味,这恰恰直观地说明了英语这门课程在教学上的难度。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课堂教学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是当下英语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首先,数字化一对一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内容有效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认知工具和知识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学习、研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围绕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进行整合实验。实验表明,课程整合后,学生在学科知识、主体意识、实践动手和计算机能力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我在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这方面的主要做法是,通过发送E-mail,应用Authorware、PowerPoint等手段进行整合。例如:

1.利用幻灯片制作名片。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试用修订本)第一册Lesson 120课Part 4 Look, ask and write,要求学生仿照课本例子制作商务名片(Business Card)。我让全体同学用PowerPoint制作自己的商务名片。这样结合生活实际训练学生,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对电脑中的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有了深入的理解与应用。

2.发送电子邮件。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 10课Part 1,讲述了露茜发给她在美国的朋友乔的一封电子邮件,主要介绍了仲秋节(Mid-autumn Day)。在学习了这封电子邮件后,我让全体同学模仿乔给露茜回一封电子邮件,介绍一下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此举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本学习要点,还锻炼了学生发电子邮件的技能。

3.利用方正奥思制作逼真动画。在讲解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六单元Find the right place时,为了简洁明了地引导学生做好指路人,我特地用Authorware制做了一个教学软件“赛车(Racing Car)”。我把车子的两侧设计上左右手。这样无论车子往哪儿拐,左手指左方,右手指右方,学生一目了然,站起来口头表达去某个地方,自然也就条条有理了。

其次,数字化一对一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模式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地推广与应用,带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了教育模式地转化。把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同样是课程整合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整合这方面,我主要应用Authorware、PowerPoint、电子表格Excel、写字板或Microsoft Word打字等手段进行整合。具体的整合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展示式教学模式。所谓展示式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事先利用Authorware、PowerPoint、电子表格Excel、写字板或Microsoft Word等微机软件,制作好教具,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作者的意图进行播放,依此来展示给学习者,促进学习者的认知的教学模式。这也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教学方式。譬如:我在讲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 14课时,我应用PowerPoint制作了一个课件,内容包括Revision, presentation, check, summary, homework等五大环节,在讲课中,我逐一点击幻灯片,学生便可以从每一张幻灯片上获取信息。

2.操练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把课堂操练的方式多样化。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口语交际操练模式和检测练习操练模式。口语交际操练模式,主要还是利用像PowerPoint等微机原有软件进行教具制作,一般是套用课本每单元的重点句型进行操练。检测练习操练模式,我主要让学生打开康成教育网(http://),从精题集里提取已经索定的练习题目进行检测。

3.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素质教育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还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发展。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英语学科教学当中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思维意识,是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主旨。

4.探究性教学模式。所谓探究性教学模式,就是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对当前学科教学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我主要应用这种模式来开展了英文习作探究。英文习作是英语教学的其中一环,运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来开展英文习作探究,主要利用网络信息进行语法词章的判析。譬如,学生的习作中如果出现单词错误或者语法拼写错误,电脑都会在出错的方位呈现红色的下划曲线。只有更改了错误红色的下划曲线才会消失。这有助于澄清学生的模糊认知,规范英语习语。

第三,数字化一对一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学习模式的整合。数字化教育是一种学习过程交互化的学习模式。它以内容选择自主化,知识呈现多样化,图文音像趣味化等优点,减少了理性知识的认知难度,实现了学习过程的个别化,个性化,随机化,扩大了教育的范围与途径,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把信息技术与英语学习模式进行整合这方面,我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开展电脑作文,设置个人主页,上网查资料,填充电子表格Excel、运用写字板或Microsoft Word打字等方式进行整合。具体的整合模式有:

1.辅助式学习模式。

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询信息,或者处理个别文字操作。譬如,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Unit 5时,我就让学生从网络上查询彩图(iii)那些不会用英语表达的动物的名称,像老鹰hawk,骆驼camel,斑马zebra,长颈鹿giraffe等。

2.直接式学习模式。

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直接运用网络自己学习。例如,耽误了功课的同学自己主动从微机中调出要查询的教师教案进行“补课”,学习课程时间控制自由化。或者进入“洪恩在线”进行英语自由会话练习。

3.交互式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利用网络同同时或间时利用网络的人进行信息交流,网络成为信息传递的中间媒介。譬如,进英语角聊天室进行英语交流。或者翻到中国教育频道,“面对面”地同外教谈论Outlook,远程教育近景化。

4.自我设计式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主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个人网页设计。因为网页内容可以交流,他们的“秘密”可以“公开”,而且谁的网页被浏览的次数越多说明谁办得越精彩,所以孩子还是很愿意合作的。

信息技术助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篇6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把新颖、先进的信息技术自然、流畅地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也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因此,教学中要运用好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很浓厚。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可以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于一体,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能把抽象、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有趣易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索、研究中,诱发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思考;可以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技能。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巧妙地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使教学所要表现的内容更具体、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对未知的知识和领域进行主动探索。在讲授新知识前,运用电子课件播放一个故事或展示一段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理。在新知识讲解时,使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在练习、总结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要通过练习检测才能知道。巩固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智能的重要手段,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在这个时候,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积极探索、紧张学习,都比较疲劳,这时候如果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适当配上轻松的音乐和画面,就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运用新知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

小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知识面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知识的内涵显示出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积公式”时,有这样一个过程:将圆柱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扇形),并将其组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其中长方体的长即是圆柱底面周长,长方体的宽即是圆柱体底面半径,长方体的高即是圆柱的高。如果单凭教师的口头描述,则学生很难理解这个变化的具体过程。教学时,我将这个过程用信息技术动态展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从长方体到圆柱的整个变化过程,并在课件上用红色粗线明显标记出长方体的长和圆柱的底面周长,用绿色粗线标出长方体的宽和圆柱体底面半径,用蓝色粗线标出长方体的高和圆柱的高。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总结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调用了各种感官协同作用。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教学辅助手段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多媒体手段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课堂上各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课堂上板书的方式、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尤其是板书的文字和作图比较多的课堂上,粉笔书写和作图会极大地影响教学进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储存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分析和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中,课堂上适时地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作图,有助于学生增进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

四、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启迪农村小学生的智慧

许多数学概念、教学模型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就是因为太抽象、不具体。如果仅凭教师的描述和讲解,则往往是教师花了很大精力,教学效果却事倍功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时,站牌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对于平时很少有机会乘坐公共汽车的农村孩子来说很难理解。于是我上网查找城市交通繁忙、公共汽车来来往往、进站出站、人们上车下车的景象制成课件,播放给学生看,学生很快明白车牌上的数就是几路车。这个课件在教学二年级《统计》时同样适用。统计公路上过往车辆的情况,对于平时见车不多的农村小学生,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孩子更是抽象。教学时我对课件进行适当修改,播放公路上过往车辆的情境,配以语言描述:“我国建设在迅速发展,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交通越来越方便,你们看公路上有轿车、面包车、客车、火车。它们各开过多少辆呢?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这四种车辆开过的数量?”借助现实情景的模拟,使学生亲身体验了动态统计的数据收集过程。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整合路上, 信息技术助力物理教学 篇7

初中物理课每节都有引入新课的事例, 我们若平铺直叙地引入, 学生就不会感兴趣, 而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则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机械运动》一课, 利用多媒体再现飞行员在空中抓子弹的动画, 并闪现“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 什么情况下, 我们也能抓住飞行的子弹”的字样, 学生的注意就会长期指向和集中于学习内容, 引入新课的目的就能成功达到。

●模拟实验情境

物理学科中有一些抽象的知识, 如分子运动论理论, 力的概念, 磁场的概念, 电压的概念等都抽象难懂。信息技术的运用可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这些重点、难点问题。

很多物理运动过程都是瞬间发生、稍纵即逝的,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很难细致全面。计算机动画技术能很好地重视某些物理现象, 且可按需要随时进行控制, 或化快为慢、或暂停, 实验清楚、直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比如, 在研究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时候, 为了观察小球运动的曲线, 采用频闪摄影技术, 能够很好展现小球运动的全过程。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就会理解得更透彻, 掌握得更牢固。

●展现宏观或微观的物理现象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 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但许多物理知识不仅仅是通过实验就能总结出来的, 如一些宏观或微观的自然现象和高科技的现代物理知识, 就不能用演示实验来展示。由于初中生的知识、经验有限, 又常常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容易固执己见, 怀疑一切。如果靠教师平铺直叙地讲述物理事实和现象, 他们对教师讲的内容就会因不明白, 所以不相信, 知识就难以掌握。此时, 若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宏观或微观的现象, 效果就可能大不一样。

初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大到宇宙天体, 小到原子电子, 都是学生不能直接感知的, 因而学习起来有困难。信息技术可以把宏观的天体微观化, 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模拟其运行过程, 也可以将微观的原子、电子宏观化, 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模拟其运动过程, 从而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促进理解。

●知识检测

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信息技术正好可发挥其强大的交互性和多媒体对感官的刺激性, 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的多方面、多兴奋中心的刺激, 达到培养兴趣、增强记忆、加深理解的目的。但具体使用过程中, 绝对不是课本习题的搬家或是利用大容量的特点搞什么“题海战术”。而应采用适宜的声音、图像、图形、视频等模拟出较为真实的物理现象, 并利用其交互性, 展开教师与学生、正确与错误的对话和反应。

●展现思维过程

很多物理方法、物理思维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不能用实验演示, 仅用语言又难以描述, 这就可以用多媒体来辅助表达。例如, 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 学生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没有生活体验, 而教师又不能通过实验进行演示, 这时, 利用计算机协助制作小球摩擦力从大变小, 直到摩擦力为零的变化。将抽象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生动形象的过程描述出来, 学生容易接受。

以上观点只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切入点和切入时机应该还有许多, 作为教师有责任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真正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

摘要:信息技术如今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但是在应用于初中的学科教学时, 很多教师仍很难灵活掌握, 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做了基本的阐述。

教育信息技术为小学作文教学助力 篇8

教育信息技术改变了作文教学课堂的困境。近年来, 我校先后建立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 教师的办公室也配备了电脑, 这就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融入教育信息技术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将教育信息技术纳入语文课堂的研究活动, 在阅读和作文教学方面, 我们逐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 具体谈谈将教育信息技术融入作文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

1. 融入就是以简易的方法, 创设作文教学的场景, 营造鲜活的情境, 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话来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发挥学生的潜力, 创造各种机会,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由此可见, 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是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而现代教学手段可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体, 以其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优势,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为了上好场面描写———“秋季运动会”, 我带上数码相机, 亲身到运动会现场, 去发现、去体验, 然后抢拍精彩瞬间, 把拍摄的照片配上优美的乐曲, 制作成演示文稿, 作为“秘密武器”。不出所料, 作文课上, 当我宣布此次作文任务是描写“秋季运动会”场面时, 一些学生有了畏难情绪———他们虽然参加过运动会, 但疏于对场面认真观察, 一时不知如何下手。这时, 我适时地播放了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适当加上寥寥数语的点拨, 于是一组组特写镜头展现在同学面前: 杨XX两腿腾空, 竭尽全力地向远处跳去; 马XX率先跑到终点后, 高举双手, 欣喜若狂;拉拉队员吴XX、张XX等则忙着为运动员抱衣服、递毛巾、呐喊……同学们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那沸腾的赛场, 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这时, 有的低声交流, 有的互相对话, 还有的主动补充画面的不足, 慢慢地大家情不自禁地拿起了笔, 开始描绘那动人的时刻。

“瞧: 百米决赛场上, 运动员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听裁判员一声———各就各位, 再看六名运动员迅速站到各自跑道做出起跑的姿势, 聚精会神地聆听枪声, ‘砰’的一声枪响, 六名运动员像离弦的箭直射向终点。赛道两旁挤满了观众, 呐喊声、加油声此起彼伏……” ( 赵XX的作文片段)

2. 融入就是选择具体适当的声、画手段, 创造和渲染出一种特殊气氛, 触动学生情感, 让学生说出新鲜的话来

“文章不是无情物”, 真情实感是一篇文章的魅力所在。小学生的写作更易受情感因素的驱动, 因此, 如何设置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 便成了作文教学的头等大事。而形象生动、图像鲜明的电教媒体, 光、声、影有机结合的CAI课件, 渲染了入景、入情、入境的作文氛围, 能够让学生“情动辞发”。

在指导学生写“父母的爱”时, 我先让学生听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伴着音乐, 学生们看着一张张关于父爱、母爱的照片, 勾起了对往日生活的回忆。此后, 我再出示汶川大地震中父母用身躯为子女撑起生命的蓝天的图片, 低沉、悲凉的背景音乐响起来, 再加上动情的旁白, 顿时感染了全班学生。从影片回到现实, 不少学生描述了母爱的精彩瞬间: 有的说母亲冬天为我洗衣服, 手背经常皲裂; 有的说, 母亲每晚都要到我的房间, 检查我有没有盖好被子; 有的说, 父母为了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长年在外地打工……针对上述情况, 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 联系生活中的例子, 选好写作材料,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堂作文课, 大部分同学的作文都写得真挚动人。

在作文讲评课上, 当我读到平时性格内向的“小浩南”的文章时, 全班顿时鸦雀无声: “……妈妈, 我真的好想你。昨天何老师在班里播放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晚上我梦见了你, 你给我买了好多玩具、衣服、吃的, 我躺在你的怀抱里听你给我讲故事。你不知道我有多幸福……妈妈, 我好想你, 你回来吧, 我求你了……”

3. 融入就是恰当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以及资源库, 引导学生搜集写作素材, 丰富写作渠道, 让学生说出具体的话来

学生生活不是单调, 而是缺乏引导和发现。不少学生作文千篇一律, 写空话、套话, 无病呻吟。其实只要积极开拓学生的视野, 丰富他们的积累, 调动他们的生活素材, 合理利用网上资源, 就能为学生观察世界、观察事物、观察人物打开一扇神奇之门。教师可以根据作文要求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在指导小练笔《鲸的自述》时, 我要求学生上网查找、了解鲸的有关知识。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们的眼睛都很小, 没有泪腺和瞬膜, 视力较差。没有外耳壳, 外耳道也很细, 但听觉却十分灵敏, 而且能感受超声波, 靠回声定位来寻找食物、联系同伴或逃避敌害。”可见, 网络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见闻, 帮助学生搜集了写作素材。

4. 融入就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 参考布局, 模仿提高, 开阔思路, 个性表达, 让学生说出新奇的话来

天下文章皆有可借鉴之处。形形色色的作文书毕竟不可能在课堂上搬出来一一查看, 而且用起来也有一定局限。如今的网络中各式各样的文章难以计数, 只要进行合理搜集、加工和整理, 必能为课堂所用。

例如: 在母亲节到来前夕, 我班开展了“学会感恩”活动。活动中, 我把课前搜集到的孟郊的《游子吟》“羊羔跪乳”“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做成多媒体课件, 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吟诵、朗读、想象。学生们在感恩的爱河中尽情享受, 此时此刻, 他们的情感之门被打开了。

此外, 在作文教学中, 恰当地使用信息化手段, 还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 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开阔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5. 融入就是拓宽各种交流渠道, 师生共评, 提高修改能力, 让学生说出有魅力的话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 评价与修改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自从我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作文的评改环节后, 教学效果立刻有了天壤之别。上课时, 我选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片段, 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出来, 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求逐字、逐句、逐段地进行评改。既实现了增添、删除、调序、变换等修改工作, 又可利用计算机有针对性地处理文字, 如精彩之处和欠缺之处都可变换字体颜色或加入下划线。这样做既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修改过程, 又一步步地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如此这般, 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作文交流, 实现了多向互动,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作文评价和自我修改的能力。学生自我修改能力提高了, 写出的作文自然就充满了魅力。

总之, 将教育信息技术恰当地融入到小学作文教学中, 是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的一个创新过程。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拓展习作教学的方式, 为学生爱上习作助力。

摘要: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 能够把多种教育信息技术资源有机融合, 如果融入得好,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激活学生情感, 改变以往呆板、沉闷的学习气氛, 让作文课变得声情并茂、生动活泼, 还能有效帮助学生开阔写作视野, 积累写作素材, 提升写作技能, 拓宽交流渠道, 增强作文评改效果。

信息技术助力语文教学 篇9

●学会“偷懒”, 让学生好奇中愉悦地学习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高, 而计算机概念比较难理解, 因此只有加强学生的上机操作,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这个主动探索的学习工具和自主学习的资源环境, 将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所以,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需强化学生通过上机实践获取知识和经验, 这样不仅知识掌握得牢固, 还会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例如, 在教三年级学生上微机时, 教师完全可以“偷懒”, 不去帮助学生开机, 让一双双稚嫩的小手自主去找寻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针对学生的计算机无法启动这一现象,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计算机出了什么毛病。从插座、电源到电源线, 再从排除硬件故障, 到分析软件故障, 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逐步掌握排除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也要尽可能多的“偷懒”, 对主要内容稍加讲解后, 就放手让学生动手去做, 遇到问题先不要急着帮忙解决, 而是让他们自己思考或小组讨论,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课堂中尽量做到精讲多练, 多给学生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就这样, 在“偷懒”尝试中, 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能力能得到迅速提高。

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 “能者为师”, 只要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 就应鼓励他们走上讲台, 试当小老师, 互相帮助,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这样他们在和谐的气氛中互帮互学, 可克服不必要的担心和顾虑。例如, 在教授学生用Flash MX制作动画时, 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难易安排, 讲授《故乡的小屋》、《装扮故乡的小屋》、《文字的录入与修饰》、《做一个简单的动画》等, 每节课都可给他们安排一些学习任务, 让他们组内合作完成;最后再由合作完成任务好的组介绍他们的方法, 这样组与组之间也可以取长补短, 互相学习。

学生在进入一个新领域或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 可以先知其然, 而暂时不深究其所以然, 但应该注意在学习后面相关的知识后要及时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 这样不仅能前后联系, 加深认识和理解, 而且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适当地“煽情”, 让学生积极、乐观地学习

有人说, 信息技术课是教条的说教, 简单的操作课, 信息技术教师就像机器人, 不会融感情于教学中。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信息技术虽然有别于语文课、音乐课, 但是, 信息技术课也是一门声情并茂的课程。

不可否认的是, 学生们刚接触这门课时, 很容易觉得, 信息技术课不让我上网玩游戏, 哪有体育课、音乐课有意思。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应该理智分析了解:如何让学生由厌“信息”变成爱“信息”?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哪节课教师以感情切入, 学生就会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 当学生有了成绩应及时给予表扬, 如“哎呀, 你真是太厉害了!真让老师佩服”“哎呀, 你今天真给力”“×××, 2013, 你最牛”这些夸大的表扬, 无疑会给学生的内心带来小小的满足。当然, 对于不举手的同学, 也应该不忘记来一句幽默的话:“哈哈, 有同学听得太认真了, 竟然忘记了举手。”“哟, 今天有的同学累得手都举不动了。”“×××, 你一直在默默地沉思, 一定有惊人的发现, 说说你的观点。”如果课堂上有了自主学习的氛围, 就会让学生在认识和体验方面不断加深, 创新的火花就会不断迸发。枯燥的信息课, 也会变成学生们最喜欢的一门课。

一节节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课, 让我们惊喜地发现, 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这门课了。他们觉得上信息技术课, 虽然没有如痴如醉的网络游戏, 却也是趣味无穷;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一节课结束了, 等下课铃响了, 常会惊讶地来一句:“下课了?”

●以“游戏作饵”, 让学生轻松、愉快学习

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诚然, 现在的小学生做很多事情都是出于兴趣、爱好, 如果让他们在信息技术课上只学习枯燥、单调、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 学生肯定不乐意。不过, 我们不难看到, 学生们谈起网络游戏来却头头是道。电脑游戏具有极强的趣味性、挑战性, 如果教师把玩游戏与学习相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游戏中求真知”, 定会大大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例如, 他们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的学习, 对鼠标、键盘的操作不知所措、且想动又不敢动。可在教师讲完了其基本操作后, 在学生们左顾右盼、跃跃欲试时, 让他们玩“纸牌”、“扫雷”、“芭比对对碰”、“同色相溶”等游戏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 他们在如痴如醉的游戏中, 也就很自然地轻松、愉快地熟练了键盘、鼠标的基本操作。

计算机网络中的益智游戏, 应有尽有, 如通过打豆豆、喂鸟游戏等, 都可以让小学生练习鼠标的使用方法;而且通过拼图游戏开动脑筋, 可以培养他们从小爱动脑的习惯;通过“射击”游戏, 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及其应变能力等。他们在游戏中学习, 学得有趣、投入。

●组织“比赛”, 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习

汉字的输入练习, 是一项单调枯燥的活动;如果只是让学生一遍遍地自己练, 学生的积极性很低, 也会很不情愿。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如果换成比赛, 那就大不一样了:学生们个个都精神振奋、争分夺秒, 而夺得冠军后的那种自豪感与成就感更是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 可在每一节课开始的五分钟, 让学生自寻“对手”, 找一个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同学比一比。还可以通过男女生的擂台赛、小组赛等形式, 提高学生的打字速度;兴趣与效果, 自是不言而喻了。这样做不仅使得学生有了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 同时又能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 既满足了一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愿望, 又使学生提高了自信, 实现了互相促进, 进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当然, 教师在给学生创造各种展示作品的机会的同时,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评价自己与别人的作品。在对作品进行评比时, 不仅要关心作品的最后效果, 更要关心学生的制作过程, 关心学生的个性, 注重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评比。评比可以是多角度的, 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包括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基础知识的接受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信心、创新意识、审美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比的形式也 要多样, 如小组合作学习后评出最佳小组及最佳个人;按学生的学习水平分成几组分别评比;制作一张成果评价表, 给每次的成果打分, 看看谁的进步大等, 用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 篇10

1.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创设语言活动情境与教学任务

传统语言教学多是“一笔一书、一板一嘴”,习惯全班集中教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更具优势,通过网络获得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掌握方法,使学生敢于大胆说英语,这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学资源呈现多样化: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BBS、Email、QQ等也是学生交流的工具。“一起作业网 ”、“畅言”等学习平台帮助学生练习口语、听力。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性的知识库,教师应充分挖掘信息资源,创设语言活动情境,快乐完成教学任务,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2.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符合认知规律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形式上较传统课堂教学有所变化,信息技术教学是全新的教学模式, 体现了认知过程就是在环境中获得、加工、贮存、使用信息的过程。通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互动性与任务型教学,强调通过任务实现对语言感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更强调发展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3.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课上采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成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教师课前大量的准备、网络课件的互动、丰富的网络资源,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教师是任务的发布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讨论的评价者、研究成果的观赏者,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任务教学的功能,让学生带着计算机提供的任务开展系列交际活动, 目的性更明,真实性更强。信息技术助力英语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促进了教师专业知识的增加、信息化素养的提高。

4.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为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信息整合能力。高年级学生不愿主动与教师或同学交流、不愿参与集体活动、不愿发表自己的见解等因素,影响学生的正常思维与活动。信息技术教学恰恰可以改变这一现象, 网络资源让学生感觉置身真实语言运用环境中,自由地练习、大声地朗读,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激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面我整理了两个教学案例, 谈谈信息技术如何助力小学英语教学,以营造色彩斑斓的学习氛围。

案例一:Where is the ___?

本课是四年级第一单元中的内容,教学classroom,library,gym等地点及如何问路、回答。 教师先点击课件中的某个地点 ,让学生跟读,然后学生自由点击,每点击一次都有一段关于问路和回答的录音,充分训练听力能力。再通过网络平台练习,带上麦克风后点击、跟读,消除中年级学生害羞的心理。做完后进入下一关,用小测试的方式进行网上答题,然后通过网络创设情境,帮助迷路的小动物找家。最后的巩固阶段,凸显网络的优势,直接给出两个任务,他们不怕错、敢于做、勇于问,网上查资料,自学拓展。优秀的学生更愿意挑战难题,学得不太好的学生也能通过帮助完成基础练习。

案例二:Shopping专题学习网站。

Shopping专题学习网站主要是为了英语口语交际课的需要而制作的。整个网站设计理念就是帮助解决Shopping教学的重、难点;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新课改精神。学生对购物专题的学习兴趣浓厚,我们采用专题学习网站的方式呈现,学生带着任务学习。Shopping专题学习网 站以六个 不同形式 (情境对话 、换衣游戏 、单词训练、情景模拟、对话训练、实际应用)、不同内容(文具店、服装店、玩具店、书店、水果店、食品店)的商店为主体,以英语网站链接为辅助,帮助学生掌握“What would you like? What doyou want to buy”句型。 进入自制网页、分组、 布置任务 , 通过听、说、讨论、整理、选购、付款、记录等活动完成学习内容,将任务型教学模式充分融入学生的动手、动口、动眼、动耳与动脑过程中。教学网页上大量的音频、图形等信息不断刺激着学生的感观,督促学生了解、掌握它,完成任务后讨论评价,教师只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给予指导、评价与小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体现生本理念,让学生在英语世界里遨游、发现、探究。

上一篇:重要影响下一篇:传统读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