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大学生

2024-07-25

新生代大学生(精选十篇)

新生代大学生 篇1

面对我国大学管理存在漏洞、毕业就业困难等问题,新生代大学生管理工作亟待进一步改进,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严格的管理相结合,与时俱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大量的人才。因此,分析当代高校大学生管理现状,完善大学生管理制度势在必行。本研究以学生管理现状剖析为基础切入点,以A高校为例,分析其大学生管理实施现状及问题,提出完善高校大学生管理的对策。

一、新生代大学生对于学校管理的期望

为有效地管理新生代大学生,需了解目前“90后”的需要,然后加以满足。经过个案研究与定性分析,本研究总结出广大新生代大学生对学校的期望。

首先,满足新生代大学生的生理需要举足轻重。人类的幸福只有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安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所以,只有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很满足时,“90后”才可以面带微笑地和自己对话“我很幸福”。很多大学生期望,学校可以在食物、睡眠、以及健身设施上能够加强管理。有部分同学反映,尽管在学校已经几个春秋,仍然不能适应学校的饭菜。某些食堂食物可口但要价过高,某些食堂虽饭菜便宜,但是口感却差强人意。物美价廉者,却要面对排队高峰的难题。因而,除了食堂,外卖就成为学生日常饮食的首选,但外卖的食品安全难以得到保证。对此,希望学校能够丰富菜单,并且照顾到各地同学的饮食习惯,增设专区,错开食堂就餐的高峰时间。除此之外,睡眠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睡眠环境的好坏决定了睡觉质量的优劣。学校对于宿舍环境的管理也是一重要方面。另外,锻炼是保证生理健康必不可少的途径。很多同学殷切期望,学校健身房的设备再丰富一点,活动空间能再扩大一点。

其次,维护校园安全迫在眉睫。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追本溯源,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够,学校的安全管理措施也不够周密。客观来讲,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确实很难。但是,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要进一步落实学校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学校安全和管理工作,定时与不定时巡逻;加强学校管理和安全工作,加大投入,加强力量,健全制度,从思想上、组织上和制度上形成更为有力的保障;要指导学校进一步健全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和防险救灾应急预案,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开学前,普遍开展一次校园安全大检查,更换老化或磨损设备,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定期进行学生安全意识培训。

同时,学校也是满足大学生情感需要的重要媒介。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等都有关系。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来自外在的关注和关心。聘用心理咨询师,关注同学们的内心世界。但是,往往在同学们心目中形成一个怪圈,他们认为,只有当心理有疾病才会去咨询心理老师,学校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纠正同学们的错误观点,让心理咨询师更好地融入大学生这个集体,关注我们的心理健康。与此同时,社团作为大学生交友的平台,学校应该支持鼓励举办更多具有创意的、积极健康的、有意义的社团活动,适当地增加社团和班级的活动经费,并且设置一些评比项目,以提高活动的含金量。班主任以及辅导员在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密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动态,了解他们的情感状况等也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再者,学校有责任和义务满足新生代大学生希望被尊重的需要。通过调查了解到,绝大部分的“90后”大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得到外界的尊重,希望个人能力和成就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学校在教育方面需要注意,给予我们足够的尊重。部分同学希望能够拥有一个相对开放的课堂,能够无所拘束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能够得到同学们和老师们的肯定。

大学须满足新生代大学生自我实现需要。大学,大而学之。大学,不再是应试教育,我们可以褪去高考等的禁锢,淋漓尽致地实现个人理想与抱负,最大程度地开发个人能力。作为微型社会,学校可以增加科研、实践、社团、支教、国际交流等项目。科研方面,提供相应的设备与指导老师,支持大学生科研;社团实践方面,增加资金投入,评选出优秀的部门以及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实践动力;支教方面,提供相应的选拔与培训,使其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国际交流方面,积极与国外知名大学交流,并提供一定资金补助,鼓励学生境外交流,使学生在努力中自我实现,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二、A 高校大学生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和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高等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当代大学生个性特征,A高校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宿舍管理。(1)严查违章电器、夜不归宿以及卫生、私自饲养宠物等不良现象,且夜不归宿通过打卡方式,能够及时反馈到辅导员,但存在一些弊端;(2)设立门禁系统,要求学生必须刷卡,保证了宿舍安全,每天必须要有入门记录,也会因为接触不良等问题引起学生抱怨;(3)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卫生检查,保证了住宿环境的整洁;(4)开设洗衣房,为学生提供便利。

2.食堂管理。(1)食堂拒收现金,一律采取一卡通打卡,保障了学生的利益,避免了乱收费现象;(2)注重食品安全及饭菜质量,注重学生的饮食健康。

3.交通管理。设立公共自行车以及小绿皮,为学生提供了便利。

4.安全管理。封闭高楼层窗户,以防意外的发生;设立保卫科,进行巡查;宿舍管理员宿舍九点后值班,更全面地保障学生的安全;夜间对外来车辆的严加管理。

5.学习管理。不定期地对上课、晚自习及早操的出勤率进行考察;期中期末进行考试考核,督促学生的学习;评奖评优,激励学生学习;贫困补助政策,关爱学生,并及时地给予帮助。

6.健康管理。设体育馆,提供舒适的运动场所;响应国家政策,进行体质测试;举行运动会。

7.社团管理。设立创业孵化基地,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创业平台;给与部门一些活动经费,鼓励部门举行相关活动;鼓励班级举办团日活动;鼓励开办文娱活动及比赛,丰富学生的生活。

三、A 高校大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大学生的管理应根据其个性特征适时适当做出改变,而如今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因素对大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分析现有的挑战,对大学管理势在必行。总的来看,挑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校管理队伍建设滞后弱化了大学生管理。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式转为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学校大学生群体的规模、素质、特点、结构及其社会地位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再是昔日的“天之骄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心理状态各异,难以管理。在A高校,部分管理人员并没有受到专业的训练,学校的管理团队建设尚不完善,难以洞悉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学生的动态,因此难以及时有效地管理学生,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管理。

2. 社会不良现象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部分学生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认识,感到茫然无措,甚至轻易被社会上的物质诱惑和腐败现象误导,随波逐流。另外,由于网络世界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一方面,网络具有诸多优点,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带有较强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如果不能及时加以疏导和管理,虚假的、不健康的,甚至是反动的信息就可能乘虚而入,对广大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3.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大薄弱环节。大学生正是处于生理、心理和思想快速变化发展时期,种种人生压力相对集中,很多学生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良反应,其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近年来,学生因患有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中断学业、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甚至自杀的案例时有发生,但A高校心理教育咨询机构尚不健全,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的环节。

4.独生子女比例偏高影响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根据调查显示,目前A高校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当中有些从小受到家长娇惯和放纵,自我意识较强,自立能力较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脆弱,这类学生在外独立学习、生活往往不能很快适应。独生子女比例偏高带来的一系列社会、教育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完善学校新生代大学生管理方案的建议

根据上述问题,结合对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分析,本研究从管理人员培养、更新学生需求了解、硬件设施成本投入等方面,总结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的优化管理方案建议。

1. 加强教师团队和后勤人员素质培养。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就要从学生管理工作者自身的建设抓起。学生管理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地影响着学生。在以上所反映的种种情况中,不难看出,多数大学生管理漏洞都是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认知没有达到相符水平,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对校园管理者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更新和基础素质培养。如在食堂后勤人员和宿管人员的环节,加大对于其校园安全和校园卫生的宣讲,强制要求管理者自身的自我卫生规范与行为举止文明,可采用定期卫生大抽查、管理人员集体培训考试、宿管24小时视频监控等手段,促使管理者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提高个人素质,并在照顾后勤的基础上以更亲切友爱的态度关爱学生。虽然有的学校食堂对外承包,对其外招人员的控制尚且未能达到要求,但是应以此为出发点,尽最大努力保障学生的校园安全,防止校园事故的再次发生。

2.了解学生需求,改善管理机制。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当今学生的心理状态。学校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沟通,在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时刻把握着学生的脉搏。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耐心沟通,了解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关注点以及相关动态。对90后在校大学生个性特征的问卷调查显示,4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对新鲜事物接受度比较高,4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喜欢冒险挑战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新鲜信息的追求度和接受度十分之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校园管理者对于在校大学生的需求不仅要十分了解,更要做到时常更新,以做到切合学生需求,保障学生利益。如了解到学生对于人文的迫切需求,可在校园中增加人文气息,建设人文设施如咖啡店、书屋、创意小店等。又如了解到基础设施不足以满足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时,可加强体育馆的健身器材翻新及多样等等。这就需要管理者时时留意,定期与学生交流并总结,加快更新管理机制的步伐。

3.加大管理硬件设施投入。在社会各界密切关注校园管理的今天,成本投入成为了我们不得不谈的一个话题。当学校在学生管理上加大成本投入后,就必然会在其他方面缩减开支,因此我们要倡导的是,加强管理者素质提升。伴随着相应的校园管理建设设施的成本投入,如A高校2015年新引进了自动投币式洗衣机,以及为各个宿舍区安装了门禁刷卡系统和24小时门卫视频监控,增加了校园公交小绿皮数量和公共自行车停靠点,保障了校园安全,优化了校园管理,力求校园路线多样化。针对校园安全,学校应定期更新安全设施及安全标识。对于创业志向学生的鼓励扶持上,也可从加快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加大创业扶持基金投入等方面下手,更好地完成校园管理建设。

摘要:大学生的管理是新时期我国人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探究“90后”的个性特征基础上,以A高校为调查点,对新生代大学生管理现状进行总结,探讨大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改善高校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高校管理新生代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如何管理好新生代学生 篇2

一、要尊重学生

首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需要获得尊重。

现代中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已初步形成。自我意识接近成熟,独立性和自觉性已达到一定水平。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思想的解放、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意识的增强,外来文化的涌入,无不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进入中学后,学习生活已不同于小学时期。知识的丰富、视野的拓宽,使他们显得更“成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更强。这个时期尤其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理解和尊重。

其次,社会的发展使得学生需要被尊重。

现在的教育条件早已今非昔比,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很多。

中学生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白羽

摘要: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方面,有效的学生管理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在学校单纯追求高分的前提下,学生管理却成为了束缚学生全面发展的枷锁。本文就中学生的管理方法问题进行了研究。关键字:中学生 学生管理 管理方法

学生管理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它是学校教务管理者组织、指导学生,按照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标准,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长为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过程。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自理能力、自治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中学生管理方法的选择

学生管理方法是开展学生管理活动、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和措施。具体的学生管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谓“管理有法,管无定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学生管理可以分出很多类方法,如将管理学的基本方法直接牵入学生管理领域,就有了行政的方法、法律的、宣传教育的方法、经济的方法、咨询的方法等。从管理要素的构成上可分为管理时间的方法、管理人和物的方法、管理信息的方法、管理质量的方法。从领导科学的角度又可分为组织号召与组织推动的方法,监督检查、具体帮助的方法,控制的方法,放手的方法。从学生管理的内容出发又可分为德育工作管理方法、体育卫生工作管理方法、劳动技术教育管理方法、课外活动管理方法、教务工作管理方法、总务工作管理方法等等。但是,总的来说学生管理方法不外乎两大类即柔性的管理方法和刚性的管理方法。

柔性的管理方法是指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管理对象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自觉性的方法。而刚性的管理方法就是与柔性管理相对的以规章制度为中心,量化为标准,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柔性的管理方法注重情感投资,能够树立平和工作风范,具有极强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注重感情投入能够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给予师生家庭式的情感抚慰。诸如学校为师生提供的多项生活服务,这为师生提供了极大方便。定期举办的各种活动,不但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管理者还可以倾听师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师生获得尊重的需求非常强烈,平等对话,并经常组织集体活动,可加强人际沟通,把学校建成一个充滋亲情的大家庭,使得师生有明显的归属感。柔性的管理方法提倡服务精神。大力推行管理者为教育工作者服务,教育工作者为学生服务,学生为社会服务,建立起相互联系的“情感链”。由于学生管理育人的特殊性,决定了柔性的学生管理方法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柔性的管理方法形式各异,需要管理者善于总结和创新,只有把握住柔性方法的“神”,不断的在实践中总结和探索,才能控制柔性方法的“形”。

二、学生管理方法的运用

方法虽多我们能够利用的也是可数的,所以最难得不是方法的选择和创造,而是方法的运用。方法选择对了如果运用不当那还是等于零,甚至有可能会是负值。所以在方法的运用

上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把握学生心理特点。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上都在发生着许多变化。这一时期,他们既想有成年人的成熟,又摆脱不了儿童的单纯。对家长、老师不太信任,不再盲目崇拜老师,有什么事愿意跟同学说.心理压力较大,有的变得比较内向,有的则性格暴躁,脾气很大。两性话题成了青春期发展的中心内容,使青少年的意识、心境、行为染上了一层神秘、难以捉摸的色彩。在家里,他们开始躲避家长的管教,希望寻找白由的空间,独立性增强,逐渐出现了明显的个人性格特点。他们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对老师、长辈的说教滋生厌烦情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而实际上,他们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常常因冲动而办后悔的事。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知识和社会经验逐渐丰富,对人对事越来越多地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加之他们仅靠以前的学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很牢固,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意识较差。加上进入中学后,又要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以及突然增加的许多科目,更加艰深的学科知识,还有老师较高的要求,就会很茫然,会不知所措,会无所适从,会产生一种紧张、焦躁、恐慌不安的情绪。

在当前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学生的思想心理,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其工作内容。有学者提出在主体性教育中课程只有真正走入儿童的生活世界,从关照生活世界中的儿童出发,教育才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价值与意义。作为学校中的隐性课程的学生管理同样也必须关注学生在生活世界之中的生存状况、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以及其完满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其次,尊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心理学家思斯特。贝克尔指出,人从根本上说是由某种两重性推动的,人需要成为某些事物的一部分,同时,又需要与众不同,人们大多数喜欢被当作一个个别的人而受到特殊的对待,注重自己有没有得到重视,自我价值能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个性是人的本性,个性是创造性的必要前提,没有个性便谈不上创造性。要对具有不同个性和兴趣爱好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因此,学校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及独特价值,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能,开发与培养学生创造性,使学生成为拥有自己独特兴趣、善于进行独立思考、勇于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在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需求型人才。

再次,保持对学生的宽容之心。为达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的相互理解,我们必须真正做到对学生的宽容。在如今多元化的时代中,个人有权利作出自己的选择,从而掌握自己的生活道路,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之一。因此,在自由主义的“权宜之计”中“宽容被视为和平的条件,不同生活方式被作为善的生活的多样性的标志而受到欢迎。”正因为宽容,有着彼此不同甚至冲突的价值观的上一代与下一代、“我”与“你”才可以和谐共存。在宽容、和谐的共存氛围中,追求进一步的相互理解才有可能实现。我们作为学生管理者一定要保持宽容的心态。有宽容之心是能被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所接受的家一长和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师的共同特点。宽容并不意味着学生管理者放弃自己的权利与立场,而应被视为一种权变策略,力求改善与学生之间不良的交往关系。

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方面,但是学校管理的其他方面说到底还是为学生管理服务的,学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的好坏。学生管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因为它的管理对象是学生,这就决定了学生管理比一般管理具有更大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要求我们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要采取正确的、合理的方法。

【摘 要】 尊重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与管理的前提。以人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让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养成与知识学习同步提高;尊重学生的权利,使他们得到最好的发展;尊重本身就是教育,无声无痕的教育管理往往更有感染力、影响力。

【关键词】 尊重 人本 教育管理

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怜悯之情。他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走开了。走了几步,他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返回来,并报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人云集、热烈浓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感激地自我介绍说:“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只不过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使一个充满自卑的人顿然树立起了自尊,从窘迫的处境中重新找回了自信。也正是在这种自尊与自信中,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并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这就是尊重,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作为教师,教育管理学生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具体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运用的手段和方法各自不同,各具特色。但是,无论哪位教师,无论哪种方法,尊重,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与管理的前提。

尊重学生,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他人人格和价值的充分肯定。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对于处在从儿童向青年过渡、身心发展突变的时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特点,不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特殊矛盾的初中学生来说,更是这样。因此,我们不能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目光去审视学生,也不能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对待学生,更不能用“恶意”的言行去伤害学生。而应以满腔的爱心,给学生予充分的尊重,使尊重贯穿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始终。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

科学的管理观认为,管理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不歧视差生,不体罚学生。对调皮的、有困难的、有一定特长而表现不是很好的,都要一视同仁。要运用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动机与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转变学生教育管理的观念:变忽视人的作用为重视人的作用,以“人”为中心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学生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与物质管理和其他管理有着根本的区别:物质管理和其他管理者的管理对象要么是没有生命的、要么是有生命但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自然物体,这样的管理,只要按着惯例、规矩、要求来进行按部就班的管理就行。而我们教育管理的对象是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的中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处于心理与生理发展不平衡而矛盾冲突发生最多,以“渴求独立、希望得到尊重和社会承认”等自我意识为主要特点的中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主观能动性、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这一管理对象的特点就决定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要求我们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尊重这个“人”,尊重这个“人”的人格。

有心理学家将尊重列为人的五个需要之一,处于特殊时期的中学生对尊重的需要更为突出。如果教师在各种教育管理活动中对学生使用谩骂、嘲笑、歧视等侮辱性言辞,虽然不会对学生的身体产生直接伤害,但却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的少年,如果时常受到老师的冷嘲热讽,心里会产生多大的阴影和挫折感? 这就使得我们要把如何对待学生与老师教育学生如何做统一起来,为我们的教育管理提供有力的道德环境支持。教师的言行举止,时刻都在产生着不可低估的道德影响,你平等待人,尊重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你就能赢得学生尊重,就能引导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良性发展。

二、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

我们平时忙于日常的教学工作和应付许许多多的事务,忽视了初中阶段是初中生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放松了对教育过程及方法的探索研究,从而使教育管理工作出现不少矛盾。由此造成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困难、学习热情受挫、学业成绩不理想等现象。对此,我们应该想到: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教育得不到有效实施的状况下,学科教学质量要想提高也是会有很大困难的。因此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包括生理、心理、认知、行为等等。

科学的教育管理要求我们重新抉择师生关系、全力改善心理环境,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及意志,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相信学生的潜力和发展潜能,真正视学生为个体与主体,民主、平等地善待学生,正确引领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发展中。我们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而应先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标准答案”,而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不对学生进行“一锤定音”的裁决,而应最大限度地进行富于激活性的启迪;不对学生的个性完全否决或赞赏,而是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果忽视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忽视对学生发展特点的尊重,我们的教育管理有可能陷入一种盲目状态,效果也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我们应该正视和尊重学生发展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真诚地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心,并引导他们对自己发展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使他们逐步发展成为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丰富的想象力、广泛的兴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中学生。

三、尊重学生的权利

据报道,某地一些教师为了让调皮捣蛋的学生不要在上课时影响课堂纪律,在教室的左前角或右前角单独设置一个或几个特殊的座位让这些学生坐。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式,如让学生站到讲台前、站到教室后或站到教室门外,甚至有的做法要比这严重得多,比如体罚或变相体罚。笔者对这种做法是不赞成的。这是在错误教育理念支配下导致的一种教育现象,是对“差生”的一种歧视性行为,也是对学生受教育权利的不尊重。也许,在我们的教育实践当中,在某些地方某些学校这样做的确会有一些实际效果,也要比老师启发引导、说服教育见效快,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迁就它。因为它对于一个学生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是有很大负面影响的。

在一堂公开课上,从上课开始到课中,一个男生一直热情地举手,想争取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一直没有提问他。开始没注意,可以认为是举手的学生太多,轮不上他;后来老师的提问面已经很大了,还是不提问他;再后来,男生索性把手一直举着,等着老师的下一个提问,可老师还是不提问他;最后,男生急得在别人回答问题时他也在自己的位置上举着手说了起来。教师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依然不提问他。后来老师在布置完一项任务之后,迅速地瞪了男生一眼,男生的手放下了。这位老师的举动也引起了我的深思。这个男生在遭遇老师的这种目光后,他的心情怎么样?他会想些什么?今后的课堂上他会怎样做?教师此举表明他没有对学生的起码尊重,他没有尊重这个学生的受教育的权利,她的这一举动其实无异是冰冻了一颗积极探究知识的热情的心。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人的尊重的需要一旦受挫,极易使其产生自卑感、软弱感、无能感,使其对学习、成长失去信心。

现代教育正视学生的个性,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都对学生产生着影响,我们应该随时清醒地认识到学生首先是人,是人就有安全、情感、被爱、被信任、被尊重、渴望自我实现的需要,正是这一系列的需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内驱力。教育如果能顺应或激发学生的这种需要,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好的发展,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们中的大多数教师都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教师良好的期待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初中生尚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还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因而,教师在教育管理、教学管理中,一个坦诚而亲切的微笑,一句切实而由衷的赞美,甚至一个信任的眼神,都会给他们较长时间的激励和鼓舞。

四、尊重本身就是教育

初中学生管理需要“加强”,更需要“改进”。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意味着承认他们是权利主体,有着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意味着承认学生在成长期间有着自己的世界。这种尊重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尊重学生,是学校进行教育管理的前提性条件,同时也是管理的本身。尊重具有动力性。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因素,尊重,视之无形,闻之无声,但是却能产生一种巨大的、无形的教育、管理力量。正如课程有显形与隐性一样,管理也是如此。在许多情况下,那些无声的、无痕的教育、管理往往更有感染力、影响力。给成功的学生人以尊重,可以激励他在求索之路上愈加坚定信心,冲向新的高度。给失误的学生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失败后的理解、安慰和鼓励,会让他重新树立信心,奋然前行。只有“尊重”潜入人心,学生才会在我们良好言行的示范、高尚思想的熏陶和正确人生观的引导下,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向着健康的方向持续发展。

我们讲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给学生以尊重,并不是放松,不是纵容,而是要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严格的管理,严格的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尊重。我们讲尊重也不是要用尊重取代其他必要的教育管理手段,更不能片面的认为只要有尊重就可以管理好。但是,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权利,让管理渗透情感,才能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有力度、效度,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从这一意义上说,或许,我们不经意的一次小小的尊重真的会造就一个成功的人生。

[摘要] 本文在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说明后,认为班主任具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职责,并详细阐述了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及时主动进行劝说;偶发事件中的个别心理辅导;帮助家长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指具有与年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认识水平、高尚的情操、积极的情绪,同客观现实保持积极平衡的意志行动,以及良好的个性特征[1]。初中生处于生理心理快速成长变化的青春期,是易发心理问题的时期,加之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些工作不到位,使初中生心理健康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据教育部统计:中小学生中有73.3﹪的学生有健康问题,其中90﹪是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2]。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对两万多名中学生进行测试发现:当今三个中学生中就有一个存在心理问题[3]。在调查中,有的学生把妈妈、班主任列为“最讨厌的人”,有的把小狗当作“唯一知心朋友”。

二、班主任具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职责

对初中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班主任在这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接触学生时间长,次数多,对学生了解较全面深入;带班一般为三年,这就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系统地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校内校外,课内课外,既可利用较长的时间,如入学教育和班会时间,也可利用较短的时间,如课间休息和放学之后;更加上班主任负责具体管理班级及本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学生面前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学生的认同感、亲和力好。

在班主任的诸多工作中,德育工作是核心工作。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依托学生良好的心理,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德育的基础,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如果学生心理不健康,自私、孤僻、冷漠、遇到挫折心灰意冷、听到批评怒气冲天,那就失去接受德育的心理条件,德育工作也就收效甚微。因此,在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和原则,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班主任能够也应该开展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在做班主任的几年中,我发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发生在青春期烦恼、学习考试困惑、家庭原因及偶发事件,在工作中总结出以下四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举办心理健康和青春期知识讲座,发挥知识的作用

对中学生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是必要的,对指导其学习大有好处。他们按照心理学的规律去学习,学习成效必然有所提高。了解了记忆的规律,学生就有可能上课更专心,更好记住知识。了解了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从而主动把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

在讲授心理学知识时,班主任须要注意不能像心理学教师那样讲授,要有针对性,视情而讲。如有的学生对考试厌烦,可以讲授遗忘的规律,让学生懂得遗忘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规律,明白学习知识后的第一天、第七天、第三十一天是唤醒记忆的必要时间,这样学生对老师组织的小考、月考、期末考试就能够理解了。

2.关注每个学生,及时主动进行劝说

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常常是通过谈话来完成的。由于在谈话中班主任一般处于主导地位,谈话的内容、方式多由班主任确定,这种谈话就表现为劝说。

首先班主任在劝说前要深入了解劝说对象,关注每个学生。劝说表面上是语言的交谈,实质上都是心与心的交流,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其次要让自己保持一种热情的、友善的、沉稳的心理状态。选择舒适、放松的环境,与学生的距离适当,尽量使学生有一种亲近感,使这种热情的、友善的心理为学生所领会。不论学生在交谈过程中出现何种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言行和情绪,班主任自身必须始终具有这种心态。

最后要运用必要的劝说技巧和策略。如学生在情绪动荡的状况下,很难听进善意的劝告。稳定情绪的技巧有:①避实就虚。班主任在劝说前谈一些与劝说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事,以使学生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②“冷处理”。班主任不直接实施劝说,而是让学生对刚才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或写在纸上;③肯定学生的成绩与优点。表扬与奖励会使人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进而身心放松,情绪稳定。此外劝说时要注意学生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根据情况调整劝说的内容和方式。应根据自己察觉到的学生心理,适当调整自己的劝说内容或暗示学生要引起重视。

3.重视偶发事件,及时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现实生活中会常出现料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和情境:如学生亲人亡故、车祸、火灾、抢劫、父母离异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突发的不愉快的事件等。这些情况一旦出现,学生的心理平衡可能被打破,甚至心理崩溃,因此特需心理辅导与重视。班主任要明确这种偶发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变化的一般规律。这种突发性心理变化在心理学上一般分为五个阶段[4]:

(1)呆滞期。偶发事件突然来临时,学生一时麻木呆滞,痛哭。

(2)侵袭期。学生意识到眼前发生的事实,被动承受侵害,内心痛苦悲伤。

(3)冲突期。这时学生心理防卫开始形成,与入侵的危机心理冲突斗争。

(4)消化期。学生澄清是非,确立收拾残局的信念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重建期。学生开始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寻求新的心理平衡,以达到新的适应。

为了减轻学生偶发事件后的痛苦,加速重构心理平衡,应做好:呆滞期和侵袭期,这两个阶段时间不长,应当冷静地守候在当事人身旁,不要喋喋不休地劝慰。冲突期是班主任干预的最佳时期,应在这一阶段组织一切可以组织力量,让了解支持当事人,当事人又信得过的人一起来帮助,援助之焦点是帮助当事人必须面对和解决问题,不让当事人有被遗弃和孤立无援的感觉。消化期是学生自我调整最佳时期,班主任应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防止心理反复。还要注意有些事情是不能让全班学生知道寻求全班同学帮助的,如学生的父母离异、女生意外身体伤害等;有些事情宜让同学知晓并帮助,如家庭遭劫、亲人亡故等。

4.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在家的时间比较长,受父母的影响较大。但由于有的家长没有正确的健康标准,较注重身体的健康,不太关心心理健康;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对子女要求过高,动辄打骂;要么对子女不闻不问,任其发展。这就可能导致学生心理走向两个极端:要求高的子女心理常处于恐惧状态,性格内向,要求低的子女心理则过于散慢,缺乏进取心。

班主任如何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呢?

利用家长会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一些基本的实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向家长讲述家长育人成功的范例,或者推介这方面的书籍,如《给孩子一生的财富》、《哈佛女孩》等,帮助家长树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观念。

帮助家长树立创设良好家庭气氛和关注孩子心理需要的观念。家长教注重物质条件创造,关注孩子的吃、喝、穿、住等生理需要,却往往忽视家庭良好的心理环境的营造,忽视孩子多方面的心理需要。父母关系紧张、亲子关系不良,都会妨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应启发、引导家长不断自我完善,家长之间应有亲密和谐关系,亲子间应有平等、互爱的关系,形成关怀、爱护、民主、平等、以理服人、鼓励为主的教养方式。

新生代大学生 篇3

这是一项全球性的以商业计划为主的赛事,英特尔为该项赛事的发起者,这项挑战赛旨在鼓励学生创业者通过计算技术解决全球面临的某些迫切问题。大赛还通过提供与硅谷的顶级风险投资商和投资者接触的机会,为参赛团队提供了完美的创业体验。

“比赛的最终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赛者获得的是受益一生的创新创业技能,这些技能可以被广泛应用于他们的工作和事业中,覆盖从医疗到交通等领域。”英特尔企业事务部全球战略计划与营销总监Staci Palmer表示。

一场智慧的较量

技术改变世界的开端

成熟的商业模式、一定的科技含量、解决全球性问题,这些都成为了硅谷顶级风投们的评判底线,因此,比赛对任何一国选手都是极大的考验。

本次共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个团队参加了在哈斯商学院举行的英特尔全球挑战赛——伯克利总决赛。决赛团队从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0多个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

最终,智利的Mobile Monitoring Station团队夺冠,这个团队的成员来自工程研发公司SoluNova、智利矿业公司Coldeco和智利大学。他们开发了一套便携式传感器,用于实时地收集心率等工人的生物医学数据。

这些传感器可以直接放置到工人的衣服上,并把宝贵的生物医学信息传输至智能手机等设备,然后将数据推送到云中。比如,它可以针对矿井、消防等高危行业人员,为他们提供一种“预警式可穿戴外套”,通过外套上设置的感应设备,高危行业人员可以提前感知超标粉尘、有毒气体等危险并得到警示。

显然,这是一项解决全球共同问题的方案。与此同时,监测网络加上移动感应设备充分体现了项目的技术性,而项目本身又具备可行性,这也就不难理解该项目为何会获得大奖。

其他几个创新的项目涵盖了从技术到医疗的多个行业。比如,保加利亚的Gameleon团队开发了一个基于云的平台,让任何人都能够利用浏览器开发、发布和玩网络游戏并从中获利,无需编程技能或经验。

墨西哥的Karmashop团队开发了一个公益募资平台,使得用户可以自主定制收受捐赠的方式,并向捐赠者提供“Karma点”作为回报。例如,在利用Karmashop为墨西哥洪灾地区受灾居民进行募捐的活动中,捐赠者可以根据受灾居民的意愿,选择饮用水、急救护理或帐篷进行捐助。

意大利的Tensive团队发明了可植入的生物材料,用于大型骨骼以及组织的重建,治疗骨质疏松、创伤或肿瘤切除等损伤。这一专利技术可以复制患者的血管并加速原始骨骼和组织再生。

“今年英特尔全球挑战赛优胜团队的判定标准在强调创新的基础上更看重可行性以及是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今年的入选团队的项目必须得到最少10个客户的反馈,最好项目已经实际运营甚至已经与投资人接洽。”Staci Palmer再次强调了这次比赛对选手们有极大的考验。

一次难得的创业教育

创业需要教育的“土壤”

尽管,在本届英特尔全球挑战赛上,来自中国的3支创业团队——清华大学弱水无极团队、四川大学DreamZ团队和山东大学星核科技团队,最终无缘比赛奖项,但是他们同样收获了一次非常难得的创业教育。

就在大赛的前一天,来自山东大学的孙华霄和赵春雨,以及来自四川大学的张柳墨和张宇光接受了《数字商业时代》记者的采访。4个人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原来在比赛前两天他们荣幸地成为斯坦福大学创业培训的座上宾。

“虽然只有短短两天的培训,却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无论是从领导力还是社会责任心,让我们都有了新的高度。”张宇光表示,每个人进入斯坦福大学都会产生浓厚的创业兴趣。

打动中国学生们的不只是一次创业培训,而是这所学校为广大师生营造了一种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宽松自由的校园文化。“很难想像学校还有休学政策。”孙华霄有些惊讶,原来斯坦福大学认为没有必要让学生一口气读完本科4年的学业,鼓励学生在校外多体验生活,多琢磨一些新鲜事物,干自己感兴趣的事,如创业。这种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从中国学生的惊喜面孔也折射出国内对创业教育的匮乏。“对于学校来说,对学生创业能力、创业精神的培养可能超过创业项目本身。”清华大学参赛团队的随行老师——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清华x-lab)主任张帏表示,重视创业更要重视创业教育,英特尔给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搭台”,让更多大学生在创业中获益。

据了解,本届大赛中国代表团的创业项目主要覆盖环境治理、电子信息和移动互联三个方面。来自清华大学的弱水无极团队,专注于重金属污染治理,可以针对不同的重金属废水和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量身定制专业治理方案;四川大学DreamZ团队自主研发了蓝牙4.0室内精确定位系统,具有低功耗、低成本、瞬时启动、高精度、加密更加安全、辐射范围更广等优势;星核科技团队来自山东大学,其研发的校园智能管理系统目前已经在山东枣庄居山路小学上线试运营,家长可以通过视频在线看到孩子在学校的实时情况,独有的模式实现了安全监控、信息查看和数据共享。

“这是真正基于创新,但又务实落地的项目。”在评价清华大学此次参赛的项目时,张帏表示,目前该项目已经拥有包括广东新大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7家客户,有稳定的现金流;其次,水污染治理项目与企业社会责任结合紧密,与中国对环境保护重视力度的加强契合,可持续发展性极强。

nlc202309020405

不过,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认为,中国创业团队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创意的缺乏。“这里的创意既包括技术创意,也包括商业创意。”史宗恺表示,创意项目的触及面要广,以清华大学此次重金属废水处理项目来说,从国内环境治理、水资源治理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不错的项目,但是如果放大到国际大环境,很多国家的环境保护策略的贯彻和落实使他们很难理解清华大学项目的重要性。

“对于中国参赛队伍来说,交流、学习的目的远远大于竞争、名次。”张帏认为,中国学生接受的是一次很好的创业教育,这将有助于他们将来的创业发展。

一个反哺商业的论证

技术“新生代”的Intel标签

英特尔一直在寻找改变人们现实生活的潜在技术应用,英特尔全球挑战赛便成为一种很好的寄托,这项大赛用英特尔的注解就是“用计算解决全球性难题”,相信这一点也是该项比赛永恒不变的准则之一。

过去几年,我们看到英特尔为数十亿智能设备提供计算能力,开发了能将数据转化为智慧的强大计算解决方案,并寻找解决类似癌症等世界上最复杂问题的答案。无论是助力医疗、教育,还是助力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英特尔技术都找到了广阔用武之地。

如今,他们更需要通过“新生代”们延续这一进程。英特尔公司新任CEO科再奇曾表示:“英特尔不会忽视任何一个与计算有关的领域。”面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英特尔希望能够让他们成为引领计算产业的“新生代”。

就在英特尔全球挑战赛落幕之际,科再奇在罗马创客节上宣布,与创客和教育界开源硬件平台公司Arduino达成合作协议,并发布英特尔伽利略电路板。与此同时,他还宣布英特尔将在未来18个月内向全球1000所大学捐赠5万个英特尔伽利略电路板。

据了解,英特尔伽利略电路板是基于英特尔架构、兼容Arduino的可开发电路板系列的首款产品。该平台对于新设计师和那些希望将设计提升到更高水平的设计者,是非常简单易用的。

目前,英特尔正在与全球六大洲的17所大学合作,基于全新英特尔伽利略电路板进行课程开发。这一教育计划的目标,是将英特尔技术所带来的力量赋予尽可能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英特尔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与更多的大学开展合作,而未来,合作学校还有可能向中学进行拓展。此举也再次印证了英特尔对“新生代”们计算创新的渴望。

新生代大学生 篇4

我们首先就课题本身研究了它的背景与意义。一方面,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们了解到两方面的背景内容。新生代农民工地位与客观现状是他们虽已成为社会主体, 但身份仍然尴尬。之所以说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主体是因为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 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 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68.6%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自中西部, 72.3%的新生代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务工。在这里, 我们主要研究广东地区农民工。虽然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整体较高;大多数人不再“亦工亦农”, 而是纯粹从事二三产业;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工作勤奋, 仍是吃苦耐劳的一代。并且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 但是收入太低和住房问题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最主要的困难和障碍。 (2)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现状不容乐观, 略低于传统农民工。他们的幸福感显著低于本地城镇居民, 而且女性幸福感高于男性。另一方面, 我们从各种媒体新闻杂志了解到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意义。农民工幸福感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晴雨表”, 是幸福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在吸纳农民工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的同时, 要考虑如何为农民工们提供服务, 使他们能够更幸福地工作和生活, 更好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幸福社会的重要内容, 也是体现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从另一个方面讲, 随着利益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和社会阶层关系的复杂化,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 各种矛盾相互交错, 日益复杂微妙。各阶层或利益群体的幸福感, 都从某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某些矛盾的存在和本阶层的利益诉求。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和矛盾, 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就要受到威胁, 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建设就要受到影响。

接着, 我们就这个课题提出了课题研究计划。我们确定了课题的重点难点并明确了我们的创新之处。我们认为这个课题的重点难点在于心理健康问题、家庭状况及成员分布、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问题以及农民工的收入支出状况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力。同时, 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个课题上有创新, 因而我们会从正面与侧面同时进行分析, 并且会通过走访、网上问卷及实际调查问卷多种方式力图得出覆盖较为全面的结论。

然后我们便开始了实践调查。我们的实践调查历时四个月, 共分为四期。

第一期调研的形式采取上门走访的形式, 通过走访广东汕头非城区一带的新生农民工的留守家庭成员, 从侧面了解探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来源因素。这也是我们本次调研的主要特点, 即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新生代农民工, 而不拘泥于只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探究问题的答案。而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守家庭成员的走访, 我们发现以家庭成员的角度, 他们认为收入、职业性质、未来前景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第二期的调研采用采访的形式, 通过采访了广州天河区龙洞当地一些环卫工人、校内保洁员、校内纺织女工等一些农民工群体, 从正面直击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来源因素。我们发现收入、社保、子女教育是他们最重视的评定幸福感的三个因素, 同时我们也察觉这一部分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较为令人担忧, 存在不少过度自卑及过度忧虑的心理问题。这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第三期的调研我们采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 目标是社会中各群体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看法。我们一共在网上收集了八十份问卷, 从而从侧面了解社会上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看法。网上统计数据显示近95%的人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得到全面充分的社会保障。而对于当今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地位的问题, 30%的人认为农民工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对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33%的人认为无所谓什么地位, 众生都是为了生存各谋出路, 而37%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处于社会较底层只能从事高强度低技术工作出卖劳动力。

第四期的调研我们采用实地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 在广州黄浦区及珠江新城一共发放了一百二十份调查问卷, 询问新生代农民工各种关于他们幸福感的问题。问卷中我们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各方面的因素都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1) 文化程度方面接近80%的人有中学及大专文凭; (2) 户籍方面超过90%非本地; (3) 社保方面在我们调查范围内居然有1/8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任何社保, 而余下80%中78%的人五保也不齐全; (4) 月收入方面除了极少数少于1000元, 大部分收入在1000~4000元每月, 并且超过50%的人认为物价及房租可以勉强承受, 大部分人的收入都是用在当前消费; (5) 政策方面多数人都选择毫不关心的选项; (6) 交往圈方面数据分布均匀, 没有特定对象; (7) 职业方面数据分布也较为均匀, 但转工频率也较高, 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与没有的各占一半, 多数人表示在工作中遭受过性质较轻的不公平待遇; (8) 生活压力方面大多数人生活压力较大但表示可以忍受; (9) 未来前景方面75%的人觉得担忧但少数有明确规划。 (10) 总体的幸福感自我评分中32%的人是5~6分, 45%的人是7~8分, 20%的人自评满分。

综合以上四期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及走访采访等深入了解, 我们小组得出的结论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中, 收入、社保、工作状况排在前三位。我们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各方面问题时, 若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 也应当从这三方面入手。

在调研的过程中, 我们小组的成员感受到, 庞大民工群体一直都是中国社会所关注的弱势群体, 高强度的工作, 微薄的收入, 高频率的工作转换, 不公平的工作待遇, 给了这个群体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又由于他们学历低, 技术水平有限, 所以一些民工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表示基本满意。但大多民工明确表示在大城市生活缺乏安全感, 甚至有的已经对社会失去了信心, 认为做什么努力都是徒劳的。所以庞大的民工群体潜藏着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治安问题。由于低收入又保障不足, 背井离乡, 必然存在心理失衡, 接而各种极端行为的出现挑战着整个社会的治安。

我们认为民工群体需要社会的足够认同和关怀, 需要的是一份温暖, 一份平等的对待, 而不是干巴巴的冷漠。给予农民工应有的保障, 善待民工, 减轻民工的心理压力, 确确实实提升民工的幸福感, 缩小贫富差距, 是国家政府的责任, 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从而也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以上便是我们小组这4个月来进行调研所得的调查报告。

摘要:作为新一代大学生, 为响应国家、社会和学校对青少年亲身体验社会环境、关注社会问题的要求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号召, 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指导下, 我们开展了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实践调研课题。整个调研历时四个月, 以下是对这整个调研活动过程的报告。

新生代大学生 篇5

01

你刚到学校,住进宿舍,班级会开班会,活动等等,互相认识。记住,这个时候,你已经到了一个新环境,没有人认识你,没有人知道你曾经的样子,这个时候是你改变自己最好的时候。

对每个同学微笑,努力让大家认识你,记住你。主动去认识班导,如果可以,争取做班干部。将来每一个机会,都源于你每一次准备。

02

争取入党,不管以后你从事什么,党员是一种优秀的象征。很多人对这句话有误解,党员并不一定优秀,且不说体制内的硬性规定要求党员身份,即便是体制外的,党员也象征着你在大学要么是学习优秀,要么是其他人际等等能力突出,排除那些不正当手段入党的。在大学生爆满的今天,党员有时候也是作为一个有形的衡量标准。

03

开始接触,结交朋友,有选择性的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可以不势力,但一定要有情商,好的朋友是珍贵的财富,损友简直就是路上的艾滋。

04

珍惜时间,认真学习。不要虚度光阴,真正铭记于心的大学是那些年努力奋斗,充实的大学生活。高中时,所有的知识老师给你准备好,你只负责学就可以了。大学就不一样了,你可能只有几本课本和并不饱满的课程表,有时候那些课本基本已经不切实际,知识老化脱离现代化,没用的你可以选择不看,但必须要有甄别能力,要去图书馆借或者自己买更好的更合适的书。

不要以为听听课就可以了,你要做的远比这多的多,要理解一门课程,你需要看的东西太多了,好好预习专业课,这比在高中预习更重要,只有充分了解,预习,你才能在课上,珍惜和教授交流的机会,记住,坐第一排,充分利用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你的收获会很大。最好不要为了上课而上课,时间宝贵,既然去上课了,就要把这两个小时用到极致,现在大学生的通病就是人在课堂,但都玩手机。

如果你实在不喜欢这门课,实在觉得没用,真的,条件允许,你可以理性逃课,但不是逃课去玩,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或者感兴趣的知识去学习。

05

参加学生会,社团活动,既然参加,就认真地去做事,而不仅仅是一个身份,只有在做事中,才能真正成长,最好做到领导级别,能真正策划和组织活动。

06

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育活动,音乐,或者语言等等,都可以,大学生活真的很丰富多彩,咱除了学习,肯定也要丰富的课外活动,也可以扩大社交,结识兴趣相投的朋友。

07

以后出去找工作,尤其是文科生,没有个把优秀班干,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奖学金,等等等等真的是不好混,虽然看着没什么用,但是你简历一无可写的时候,就要哭了。

08

认真对待考试,大学考试题目大同小异,要灵活应对,比如多问问上一年学姐学长啊,平时多留意老师讲课什么的,考前拿出高考的架势准备,毕竟奖学金不仅仅是钱,还可能是前途好么,一般学习委员在这方面会比较有优势,因为跟老师们交流密切,会有感情分。

09

从进大学的那一刻起,保持对英语的学习,四六级最好大一就过掉。大学里的学习之所以不容易坚持,是因为没有目标,所以你必须得不断地设定短期目标,并有长期目标。

在大三之前,你都无法预知自己的未来规划,那么,请你尽量多创造一些可选择的道路,多考一些有含金量的证,记住,是含金量高的,不是让你瞎考。

10

如果你刚来,学习了你的专业,发现自己真的特别讨厌,特别特别讨厌,那么,努力争取转专业吧,每个大学都可以转的,只要你够努力,只要你不嫌麻烦,争取机会,学习你想要去的专业。要有勇气去改变!

修双学位,即便你无法转专业,选择你喜欢的专业作为第二学位,毕业拿到学位证,社会也是承认的。

11

大三下学期,面临着工作还是考研的选择时,不要盲目的跟随,仔细分析一下自己的专业是适合提升学历还是工作中增长经验。前者就一心扑倒考研复习中,别一边忙着复习,一边投简历。如果是后者,做好简历,准备好面试相关事宜,争取早日拿到offer。

大学新生报到要带上父母吗?

父母一起去吗?在这里,想给大家一个忠告:一定要带上自己的父母。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大学离家近的同学,这样的同学父母跟着一块去是非常方便的,甚至可以带好生活用品等。去到学校新生报到的时候事情还是挺多,一会要去这边签到,一会又要去那边找寝室,甚至还会办理一些学校的业务等,所以说如果自己一个人,什么事都需要自己操心。

最重要的是,一般高中生平时自己一个人很少出远门,虽说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但是依旧会让自己的父母非常担心,所以带上父母帮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其次,对于离家远的同学来说,也许有些同学舍不得路费,便要求独自去学校报到,其实这样的同学往往身上带的钱数量是非常多的,这就给了很多商家谋取暴利的机会,当初我就是一个人去往外省报到,一下车就有很多学长学姐围了上来,又是帮忙拎包又帮忙找寝室,没想到路上的时候说起了生活用品等问题,毕竟自己一个人什么也没有带,只带了足够的钱,于是那位帮忙的学长便开始推销自己的被子等用品。

作为高中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是很难拒绝这样的热情的,不过买过之后自然也就开始后悔了,原本100多的被子,他会要价500,但是由于自己没有生活经验,就只能上当了。

像这样的情况,带上父母完全可以解决,因为这些东西很可能会伴随自己四年的大学时光,所以父母一定不会马虎。

大学新生如何理财 篇6

开个活期存折

初到学校,新生们便要想办法把带来的钱安全地保管好,最好的办法便是到银行开个卡折合一的活期存折,加上密码,随用随支,十分安全方便。有一个卡折合一的活期存折,家长们汇钱也方便,学生可以将卡寄给父母,父母用卡在本地存钱,子女用折在学校取款。

记本流水账

新生们有必要将自己每月的生活开支用本子逐笔记录下来,这样一个月下来,也知道哪些开销大了是不合理的,哪些开支少了是需要增加的;每月调整自己的开支,做到精打细算,细水长流,杜绝浪费,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记流水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寒暑假回家父母“算总账”时有个交待,用本子记的流水账每笔开支都清清楚楚,父母也就能放心地把钱交给孩子支配了。

省钱报平安

出门在外,与父母家人定期不定期沟通、报平安十分必要,这方面算计得好,也能节省不少钱呢!如果家中有上网的电脑,新生们可以到网吧发“伊妹儿”或用QQ与父母聊天,因为网吧的收费比打电话来得便宜。如果父母家人有手机,新生可以考虑买只二手手机,发发短信与父母联系,相信0.10元1条的短信息定会受到您的青睐。即使是打电话也很有诀窍,如购买打折的电话磁卡也是新生们可以考虑的;再就是与家人来个预约,固定每天某个时间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新生拨号,家人不接,也可以节省不少电话费。

树立健康的消费观。

一是消费要量力而行。不能为顾面子而寅吃卯粮;更不能频繁出入舞厅、溜冰场和游戏厅,沾染吸烟、喝酒、赌博等不良习气;要多交些平时不胡乱花钱、有良好消费习惯的同学;二是购物要适可而止,尤其是女生大都喜欢上街购物,往往一上街便不能控制自己的购物欲望,不管实用不实用的,只图一时买个痛快;新生们还要摒弃盲目攀比心理,因为好好学习才是学生的正业,不健康的虚荣心要坚决予以抵制;三是身体健康最重要,有些新生为了“节俭”,有病也不去医院看,抱着拖拖看的心理,实际上往往因小失大,小病必将酿成大病,最后花费巨额的医药费不说,对您的健康还造成很大的损害。因此,新生们发现疾病苗头,就要尽早治疗。

忙着打工赚钱。

有些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新生,刚入学便想打工赚钱,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学生以学为主,如果一门心思想着如何赚钱,哪有时间和精力钻研学业?何况经济困难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建议:新生第一学期千万不要打工,在此期间可以摸摸门道,待环境熟悉了,人也认识多了,再计划打工赚钱的事也为时不晚。

新生代大学生 篇7

情绪管理理论是指个体在了解自身情绪特征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建立科学的情绪宣泄和调控机制,自觉克服和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情绪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信任人、尊重人、利用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沟通和互动构成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更关注知识的传播和积累,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情绪感受能力、情绪表达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因此,从情绪管理理论视角研究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如何降低新生代大学生离职率的相应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 新生代大学生频繁离职的困惑

1.1 新生代大学生的成长背景

相对于前几代人,新生代员工具有比较特殊的成长背景。首先,我国于1978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这使得大多数新生代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得到父辈、祖辈全心全意的关注与照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其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事态度。其次,新生代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初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变;同时西方思想也开始进入中国,东方的传统思想与西方文化开始进行激烈的碰撞,导致社会的传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开始发生转变。最后,新生代大学生就业时面临就业政策的变迁。2000年前后,国家不再实行工作包分配,而是由市场中的劳资双方双向选择。因此,当新生代大学生毕业找工作时,已经不能享受包分配的政策了。

1.2 新生代大学生的特点

上述新生代大学生的特殊成长背景使其具有自身的特点,如陈洪安、胡佳、张蕾等[2]指出我国“80后”员工的三个职场特征:渴望学习以提升自我;缺乏合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减弱;利益至上。丁韦[3]把我国“80后”与日本的新新人类,美国的“Y一代”比较,总结出我国“80后”的主要特点如下:教育程度较高;个人的兴趣、偏好、理想和价值观上差异较大;以自我为中心;心理问题比以前各代都要严重;矛盾看待“70后”。任慈、赵亮、魏亭[4]指出我国“80后”新员工工作特征为:受教育水平较高,容易尝试不同职业;追求成就自我,实现价值的工作价值观;敢于说出他们内心的想法;对薪酬水平和发展前景最为看重。周石[5]提出“80后”的工作特点如下:职业理想表现出兴趣化和多元化;注重职业生涯的规划,流动性强;以收入多少作为成功的重要标志;喜欢宽松与和谐的职业环境;愿意接受有挑战性的工作;注重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1.3 新生代大学生的频繁离职行为

我国社会对新生代大学生的整体评价是:正在从单纯走向成熟;从自我走向社会;从边缘走向主导;从混沌走向理性;是富有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青年,这些评价还是积极正面的。但是,处在特殊背景下长大的新生代大学生具有的不同于其他代际的自身特点也使得其在工作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集中反映在其藐视权威、强调个人主义、缺乏集体观念、跳槽辞职的频率高等。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人力资本》月刊和北森测评网针对中国年轻、较高学历的一代人的“中国职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显示,在其以往的职业经历中,没有跳过槽的占比36%;跳槽一次的占比26%;跳槽二次的占比15%;跳槽三次的占比13%;跳槽四次的占比5%;四次以上的占比4%。组织管理者对不同年代出生的员工特点的总结是这样的,60年代的员工“头低头”、70年代的员工“背靠背”、80年代的员工“脸对脸”。就是说60年代出生的员工有责任心,有理想,埋头苦干;70年代出生的员工有压力,有焦虑,担负重任;而80年代出生的员工则以快乐为导向,讲求自我实现,喜欢频频跳槽,导致工作中看到的总是新面孔。

总之,在当今社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新生代大学生已经逐渐成为职场主力军和组织的核心人力资源,但是其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变化大、抗压能力差等特点,使得这一群体在工作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集中反映在持续上升的离职率上。

2 新生代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体验和感受,是低强度的、分散的、相对持久的一种情感状态,它没有明显的前因,也缺乏明确的认知成分[6]。1975年,社会学家Hochschild在对Delta航空公司空服人员的情绪表达进行深入个案研究后提出了情绪工作的概念,用以表明个体去感觉或尝试感觉生活中“正确的”情绪以及引导他人产生“正确的”情绪[7]。1983年,Hochschild正式提出情绪管理的概念,指出是个体试图去改变情绪或感觉之程度或质量所采取的行动,并且情绪是可以根据环境的要求进行管理的[8]。

情绪管理工作主要是指个人在清楚了解自己情绪变化情况的前提下,对情绪体验情况进行有意识培养,从而有效建立起科学化的情绪控制机制以及情绪宣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自觉克服自己的情绪,端正人生态度[9]。实质上,情绪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信任人、尊重人、利用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沟通和互动构成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可见,大学生在情绪上的控制管理就是对情绪实施控制以及调节的过程,是研究其对自身情绪以及他人情绪的深刻认识、有效协调以及合理化控制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往往更加重视知识传播,忽视了情绪感受能力水平、情绪表达能力水平的发展和提升。实际上,除了重视大学生的智育、德育教育之外,现代高等教育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支配以及管理自身情绪,即高等教育需要将大学生从“学生”转变成“社会人”,由“孩子”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其实,我们可以借鉴管理学中一些理论来解释情绪管理的必要性。在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性的假设从最初的“经济人”逐步转化为“社会人”、“决策人”以及“文化人”,在整个过程中日益重视个体层面上的社会化需求、心理化需求以及情绪感受等,基于这种情况,使得管理模式也逐渐由理性主义向着人本主义转变,甚至已经向着情绪管理进行转变。其他学科如现代情绪心理学研究也认为,个体是有着丰富感情生活的高级生命形式,情绪、情感是个体精神生活的核心成分,并在个体心理活动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动力作用以及组织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支配着个体的行为[10]。可见,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大学生正处于由比较感性到稳定性转变的心理发展时期,非常容易出现情绪上的积极与消极冲突、紧张与轻松冲突、激动与平静冲突。所以,在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期间,情绪引导、情绪控制以及情绪调节会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与此同时,大学生在情绪管理能力层面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情绪管理也将会成为高校未来管理工作的重点。

3 情绪管理理论视角下从高等教育入手降低新生代大学生的离职率

3.1 新生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大学生在情绪方面的相关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情绪的丰富性特征。由于大学生刚开始从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在接触范围上逐渐变广,之前没有见到过的新鲜事物全部涌现到了自己的日常视野与生活当中,不同情境肯定会带给大学生不同的体验,进而使其产生不同情绪,而且这诸多情绪与学生的个人成长情况息息相关,成长经历的差异性会带来情绪变化的不同,从而使大学生情绪丰富。

(2)情绪的不稳定性特征,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情绪容易被外在影响干扰,甚至一点刺激都会给其带来很大的震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

(3)情绪的冲动性特征。由于大学时期也是学生的青年期,在自尊心上逐渐变强,而且对于外界相关的评论也更加敏感,非常容易使情绪激动,当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时易冲动。

(4)大学时期的学生对于未来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期望值相对较高,但是当现实生活以及理想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大时,则会出现相关的焦虑情绪、浮躁情绪等,再加上大学生自身所具有的辨别能力以及自制力的相对缺乏,当处于应激反应的状态下,会做出不可预料的事情。

(5)情绪的渐变性特征。从专业化角度出发,情绪的产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渐变过程,通常情况下,大一的时候,学生会比较容易冲动,而大四的时候,学生们会逐渐沉稳下来。实质上,从大一时情绪的多变化到大四时情绪的稳定化,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日益成熟的变化过程。

3.2 高校通过情绪管理降低学生离职率

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新生代大学生的情绪进行管理。

3.2.1 强化新生代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意识

情绪的产生以及发展主要是三个因素制约的,也就是环境因素、生理状态因素以及认知因素。而且认知因素在学生情绪产生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美国心理学家Ellis指出个体的情绪困扰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对诱发事件的非理性解释或评价所引起的[11]。所以,若是个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改变相应的非理性观念,对诱发事件认知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对不良情绪实施合理化缓解,则事情就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首先,高校可以借助相关的社团活动、征文比赛以及文艺演出的开展,详细讲解与宣传情绪管理与控制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从增强学生的情绪控制意识,即可以使自身逐步形成健康的心态和人格魅力,还将有利于学习生活乃至于步入社会后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抗压力。其次,开设情绪管理的相关课程,从理论上深入介绍情绪管理,还可以通过各种学科的交叉、渗透,搭建课堂平台,逐步将情绪管理渗入大学生思维模式,形成随时了解自身和他人心绪,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试自身情绪,能积极与人交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培养与人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2 重视个体化辅导以及团体化辅导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大学生在情绪方面的表达形式差异与学生的成长环境因素、家庭教育因素等息息相关。所以,高校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用差异化的情绪控制模式,清楚了解引发情绪出现的事件和理由,共同寻找出适当的方法加以缓和、纾解或改变,然后对相关个体实施个性化辅导。此外,高校还必须要对大学生的情绪实施集体化管理,避免不良问题的产生。

3.2.3 指导新生代大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方法,提高情绪控制能力

高校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教授新生代大学生调节情绪的技巧来缓和、转移不良情绪,从而加强其情绪控制能力。

第一,大学生应仔细观察自己情绪的变化以及他人情绪的变化,从而对自己与他人的情绪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能够相对冷静地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做到不夸大事件当中所包含的情绪性成分因素。当遭遇到刺激性非常大的负面情绪时,学生可以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对冲动进行良好遏制,并借助自我激励建立起自信心,不断放松头脑,保证自己不要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做决定。另外,大学生还必须要理性地认识其他人的情绪,进行换位思考,准确找到发生问题的所在,通过加强与其他人的交流与沟通来解决问题。

第二,大学生应该更好地接受多种情绪体验,做到负面情绪的良好释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正确时间、地点以及场合等促进不良情绪的合理宣泄,从而有效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比如选择合理的场合进行放声大哭或者是叫喊等,也可以找比较知心的朋友进行诉说,还可以通过参加相应的体育锻炼等,保持平和心境,并可以及时处理所遇到的问题。

第三,大学生必须要学会自我激励,对处理情绪的能力进行肯定,明确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努力。

4 结语

总而言之,对情绪进行科学化管理属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现阶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经在高校教育实践当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教育人员的认可。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我们必须要对个体的多个方面以及多种需要予以关注,关心学生智商与情商。此外,在情绪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外在表现与结果,还必须要关注其内在的心理感受以及情绪波动,然后借助科学化的情绪管理策略与方法,不断提升情绪控制管理能力。关注大学生在情绪层面的管理,有效帮助其认识自身情绪变化,并对情绪出现的原因进行合理化分析,有效抒发以及表达自己的情绪属于高校“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性体现。借助情绪管理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自身所具有的情绪认知能力水平、表达能力水平以及控制能力水平,这种情况下就会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压力与冲突,并不断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由于情绪原因而出现的离职现象。只有这样,高校才可以真正帮助新生代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并有助于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出生并成长于社会转型期的新生代大学生已成长为青年人,并逐渐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生力军。此群体具有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变化大、抗压能力差等特点,使得其在工作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并集中反映在持续上升的离职率上。情绪管理理论可以合理地引导个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互动和控制,对个体建立科学的情绪宣泄和调控机制具有积极作用。故而,本文以该理论为分析视角,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在关注知识传播的同时,还需发展和培养大学生情绪认知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即通过强化新生代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意识、重视个体和团体辅导、指导新生代大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方法等途径来真正帮助其全面发展,有效降低其在日后工作中的离职率,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新生代大学生,离职,高等教育,情绪管理理论

参考文献

[1]谢蓓.“80后”新员工激励措施探讨[J].技术与市场,2007(2).

[2]陈洪安,胡佳,张蕾.“80后”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J].人力资源开发,2007(11).

[3]丁韦.80后员工的特点与管理挑战[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8(6).

[4]任慈,赵亮,魏亭.“80后”新员工工作特征对其离职倾向的影响[J].价值工程,2009(12).

[5]周石.80后员工“职业观”分析[J].管理世界,2009(4).

[6]Forgas J P,George L M.Affective Influences on Judgments and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erspective[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2001(1).

[7]Hochschild A.The Sociology of Feeling and Emotion:Selected Possibilities[M].New York:Anchor,1975.

[8]Hochschild A.Explore The Managed Heart[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3.

[9]Goleman D.Emotional Intelligence[M].New York:Bantam Books,1995.

[10]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新生代大学生 篇8

1 网络新生代获取知识的特点

1.1 网络知识丰富但过分依赖网络

网络新生代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 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受到网络的影响, 特别是Google一代从三四岁甚至更小就会玩网络游戏, 互联网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是他们查找信息的首选地, 对于一些网络技术他们无师自通, 他们的手机会以最便宜的价格获取尽可能多的流量, 他们将学习和娱乐融为一体, 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 从网上购买服饰和美食。

互联网给他们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使一些年轻人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 不是用互联网来获取有用的知识, 而是成为了网游的牺牲品。根据第2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 2009—2010年10到29岁年龄网民占68%, 是构成中国网民的主力军。在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

1.2 缺乏信息评价和研究能力

网络新生代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迅速找到所需的信息, 但是, 他们在网上学习并不重视资料来源, 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网络新生代通常都是在众多的网页里匆匆地检索关键词, 遇到第一个收获就结束寻找过程。英国大英图书馆和英国联合信息委员会的一项题为《未来研究者的信息行为》的调查报告显示, 年轻用户在搜索时缺乏耐心, 对任何延迟他们所需信息的情况都表现出“零容忍”。他们追求迅速和表面化, 尤其是对找到的信息不进行准确的审核, 这意味着随着虚拟世界的继续增长, 归类、评价和批评性地刨根问底的能力就将继续萎缩。

参加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与英国图书馆联合进行的最新Goole一代调研的专家纽曼 (Joanna Newman) 认为:“他们观看多于阅读, 爱图片和受动画牵制、引导。以一种烦躁的心态, 追求一些表面化的信息, 不是立即出现的就不进入收藏范围。假如不采取措施, 长期地看, 这将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目前, 大学网络新生代比任何时候都显示出他们的浮躁, 缺乏研究探索精神, 对所学专业缺乏足够的热情, 在做论文时, 不去对本学科的研究状况和前沿热点予以深入的研究, 他们不愿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进一步处理查询到的信息, 据有关调查显示80%的用户使用的是二次文献而非一次文献, 从而形成人云亦云, 没有创新性。

1.3 经典阅读的缺失

网络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智能手机的不断更新, 使网络新生代的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无论是在车站等车或是购物的间隙, 打开手机可以随时阅读。但是这种阅读是零碎的“浅阅读”, 它与经典的研读有着本质的区别。

2011年图书零售市场的报告显示, 虚构类书籍销售的前五名全为郭敬明与韩寒包揽, 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以图代书, 做在线阅读, 甚或以上脸书 (Facebook) 不在少数。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感叹人们草草阅读, 只是追求简短的、能快速获知又迅速遗忘的讯息, 而不是能引起反思的东西, 今天的情形就是如此。这种“浅阅读”风气的存在, 凸显了整个社会浮躁肤浅的景象。

据中国移动手机阅读网站阅读排行榜统计, 在数十种排行榜中, 大多为《我与25岁美女老总》、《斗破苍穹》等网络文学内容, 分类排行榜中也以都市言情、穿越玄幻、武侠仙侠、游戏竞技、买异悬疑等类型为主。至于历史军事、名著传记等榜单, 点击次数及下载次数与其他类型相比相差甚远[1]。

尼古拉斯·卡尔 (Nicholas Carr) 在《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中指出因网络对人“神经线路”与“记忆程序”的重新编布, 使人的阅读常流于字表滑行, 而无法做深入的思考, 由此, 他会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 《追忆似水年华》又太晦涩, 并将爱读经典视为前人少环境刺激、无处可去养成的老嗜好, 而将其毫无顾惜地抛弃[2]。网络新生代能通读《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的人数微乎其微, 更别说一定量的经典背诵。

数字化阅读的迅猛发展使网络新生代疏于对纸质经典的阅读。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 2011年, 数字化阅读继续迅猛发展, 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各种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在数字化阅读人群中, 18-29岁人群所占比例最大, 为54.9%。网络新生代的阅读, 主要是快餐文化, 如微小说、微博、短信息, 是一种娱乐化的浅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新生代真正的经典阅读在减少, 大学图书馆的阅览室纸质书籍报刊的阅览人数在逐年减少, 带笔记本电脑的读者逐年增多, 而电子阅览室的门前经常是一字长蛇的队伍。浅阅读使年轻一代缺乏思考, 使他们失去了对阅读的经典意义和内在价值的追寻, 停留于感官的享受和片刻的欢愉, 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网民的真正阅读率, 容易给大学生读者带来深层的心灵焦虑和人文缺失[3]。

2 大学图书馆对网络新生代服务的对策

2.1 引导网络新生代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培养网络新生代的信息素养

大学图书馆应积极引导网络新生代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 网络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获取信息的途径, 对于有害公众的信息做到不听、不看、不传, 更不能沉溺于网络游戏而荒废人生。图书馆员要采取多种形式培养网络新生代的信息素养, 培养他们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意识。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提升网络新生代的综合素质[4]。

复旦大学历史研究所研究生“80后”吴恒2011年6月17日成立食品安全网站“掷出窗外”, 集中了中国各地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两千余篇, 网友可以从首页地图上点击任何地区进行检索, 堪称“中国有毒食品维基百科”, 吴恒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同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网络可以让大家更理性, 更有效地参与公共生活, 从而走得更远。”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中国年轻一代, 他们独立思考, 对这个社会有责任心[5]。

大学图书馆应引导网络新生代用户积极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 创造使用数字资源的环境与氛围, 实现远程登录, 扩充数字资源专业领域, 加快数字化转换进程, 增加并发用户数等方面加强图书馆建设[6]。注重检索方式的培训, 开展新型服务模式, 如学习服务, 馆外主动服务, 预期式信息服务, 图书馆环境下的联机服务, 个性化定制服务, 互动式多媒体用户教育等, 培养网络新生代的信息素养。

2.2 培养网络新生代的科学研就能力

大学图书馆应围绕学校的教育目的, 积极配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 注重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不能游离于学校的总目标之外而“自娱自乐”。

第一, 培养网络新生代用户严谨的科研态度、积极探索的科研精神、顽强的科研意志。

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应用数学专业2008级本科生刘路的成才之路, 给与我们很多启发, 刘路经过自己的钻研, 作出了对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 被认为彻底解决了英国数理逻辑学家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猜想即“西塔潘的猜想”, 进入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并直接担任中南大学研究员, 享受教授待遇。从刘路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网络新生代只要对学科研究有足够的兴趣, 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培养, 青年科研人员是能够脱颖而出的。

第二, 跟踪大学生的科研过程提供信息服务。培养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 指导大学生的论文写作, 信息收集与利用, 让他们学会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 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新颖的、有学术价值的科学研究。

第三, 增设研究指导课程和讲座。大学图书馆有会议厅和大教室, 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邀请专家开展学术讲座, 以新颖的内容激发网络新生代用户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第四, 指导网络新生代多利用一次文献, 要掌握一些文献学知识, 查找文献信息要讲究版本和出处。

2.3 大学图书馆应做好网络新生代的导读工作

导读服务是大学图书馆的主要内容, 针对网络新生代的“浅阅读”现象, 大学图书馆应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阅读, 要指导他们阅读经典。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为什么要读经典》中告诫人们:“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 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 “每一次重读经典, 就像初次阅读一般, 是一次发现的航行。经典是这样一种东西, 它很容易将时下的兴趣所在, 降格为背景噪音”。而“浅阅读”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即使“浅阅读”中的“励志阅读”意义看似很正面, 但注意的多是外在的成功, 而非内在的精神成长。经典阅读能使人在人书互动中形成紧张的思维对待, 助成理性对感知的超越, 人性对历史的体贴[7]。

人类社会是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的, 没有前人的积累, 后人也就无法继承和发展, 因此, 今天的网络新生代继承前人的智慧结晶, 责无旁贷。尽管书海浩瀚, 但是属于经典的东西有限。因此, 经典是可以沉下心来读的, 经典也是可以读完的。大学图书馆要以读书月、书香校园建为契机,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指导大学生阅读经典, 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精华, 从而达到提升整个民族素质的目的。

3 结语

网络新生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大学时期是这一群体人生观、价值观确定的关键时期, 指导他们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信息素养、较高的人文修养, 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 高校图书馆在当前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 更加以人为本、贴近用户、开拓创新、抢占先机, 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闯出自己的一条路。

参考文献

[1]徐升国.数字出版:手机为王?——手机出版的特征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新华文摘, 2012 (10) :129-132.

[2]汪涌豪.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J].新华文摘, 2012 (13) :146-149.

[3]许亮, 赵玥.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实践与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2 (3) :41-43.

[4]傅生合.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 21 (29) :54-55.

[5]张玥.吴恒:将问题食品“掷出窗外”[J].青年文摘, 2012 (14) :44-45.

[6]蔡屏.从用户阅读视角谈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率[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2 (1) :78-81.

新生代大学生 篇9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一大热点。社会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 并应用于他对自杀现象的研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 许多西方学者都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 成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研究的基础。而综观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 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小组从山西大学这一小范围出发, 从微观角度了解了新生代农民工最真实的生活情境和理想期望, 以期为小店区的发展做一点儿贡献。

一、样本与资料

本次访谈的样本选取采用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确定样本框为山西大学范围内超市和餐厅所有符合新生代农民工衡量标准的打工者。然后, 依据进城务工时间的长短进行分层:0-7年和7-15年, 各选取5人进行访谈。之后随机采访所确定的访谈对象并开始访谈, 时间不允许时与受访者另行约定。

二、资料分析与结果

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 得到如下结论:

(一) 新生代农民工融合意愿强, 融合程度高

受访者中有5人愿意继续留在城市务工或定居, 4人还未打算, 只有1人不愿留下。访谈发现, 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喜欢城市的生活方式, 思维观念也更趋城市化, 城市融合的可能性很大。

(二) 学历普遍较高, 但技能储备不足

新生代农民工初中及以下低学历者为50%, 较老一代农民工下降了15.52%;而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为50%, 较老一代农民工上升了24.84%, 教育结构得到改善。但他们普遍缺乏一技之长, 没有核心竞争力, 更没有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 只能从事普通的服务行业。因此, 学历相对提高却缺少技能储备, 使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城市融合的基础。

(三) 工作更换较频繁, 从重待遇向重兴趣转变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后较多考虑工作待遇, “先挣钱再图更好地发展”, 职业选择逐渐从经济向兴趣及发展前景转移, 这为他们融入城市提供了经济基础。一位超市售货员告诉我们:“我很喜欢省城的繁华和便捷的服务、设施, 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打好立足城市的基础, 实现自己的梦想, 把父母也接到省城来过好日子。”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没有务农的经历, 家庭养老压力小, 倾向于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凭兴趣选择工作。虽然学历水平较老一代农民工有很大提高, 但技能储备不足, 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所下降, 且又愿意到工作轻松、待遇较好的岗位, 因此对工作满意度低, 跳槽频率高。

(四) 生活方式更城市化, 消费方式也更前卫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 新生代农民工更能接受城市的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如访谈中刘女士说的:“在城里工作, 老板要求很严格, 一点儿不到位就要重新做, 刚开始很不习惯。过了一段时间, 也就适应了。后来, 甚至慢慢喜欢上了这样的工作和生活。”

他们的消费方式也更前卫, 对高档、时尚商品有较强的消费欲望, 休闲消费显著增加。访谈中我们发现, 近100%的新生代农民工都有手机, 很多人有自己的电脑 (10位受访者都有手机, 其中4位有电脑) 。

(五) 对城市发展很关心, 但社会参与度有待提高

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关心城市发展, 热心建言献策, 认为“城市的发展也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但由于他们忙于工作赚钱, 立足城市, 社会活动的参与度和参与渠道都有待改善。访谈中有6人未参加过社区活动, 9人未参加过选举。

(六) 收入偏低, 城市融合经济基础弱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重要障碍在于收入少、经济地位低, 限制了其物质生活的改善。随着城镇CPI的持续走高, 食品等生活必需品通胀严重, 其收入水平根本无法满足生活需要, 更没有时间和财力参与休闲、娱乐活动, 失去了融入城市的精神纽带。

(七) 社会保险参保率低, 对社会保险政策认知水平低

访谈发现,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低, “五险一金”覆盖面小, 保障水平不足。受访者中办理养老保险的有3人, 医疗保险2人, 工伤保险2人, 失业保5人, 生育保险5人。

现行的社会保险政策碎片化严重, 不同人群、不同地区有着不同费率的缴费标准。这种“多元格局”的社会保险体系在建立之初有利于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但统筹层次不高为新生代农民工横向及纵向流动造成了极大的阻碍。许多受访者表示:“太麻烦了, 条条框框根本弄不清楚。”

三、访谈总结

这次访谈,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小组只访了10位新农民工代表, 但整个访谈实习的过程却让我们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有了十分深入的认识与体会。

每个城市都生活着这样一群人, 他们背井离乡, 懵懵懂懂地闯入城市的天空。他们做着劳累的工作, 却拿着微薄的收入。他们栖居在城市一角, 心中依然怀揣理想。他们就是新生代农民工。让我们祝福他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更加幸福。

摘要:本文利用对山西大学范围内10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访谈资料, 从融合现状和融合困难方面, 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问题。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融合意愿强, 融合程度高;学历普遍较高, 但技能储备不足;工作更换较频繁, 从重待遇向重兴趣转变;生活方式更城市化, 消费方式也更前卫;对城市发展很关心, 但社会参与有待提高;收入偏低, 城市融合经济基础弱;社会保险参保率低, 对社会保险政策认知水平低。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融合现状,融合困难

参考文献

[1]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2010年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状况调查及对策建议[R], 2010.

[2]王春光.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如进程及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人口研究, 2010 (3) .

[3]汪德平, 杨倩.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参与与实现路径分析[J].学习月刊, 2009 (18) .

[4]王佃利.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框架建构与调研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 2011 (2) .

[5]李璐伊.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条件和意愿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新生代大学生 篇10

(一) 思维活跃, 思想开放

近年来入学的大学新生普遍是“90后”, 他们具有自己的特点。新时期大学新生的成长过程, 正是伴随着网络大发展的时代。网络的发展, 改变了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对这一代大学生。通过网络, 他们了解到世界的变化, 接触到各种意识形态的宣传。在被各种信息感染后, 也会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他们对社会的各种现象, 会主动去思考, 去探究原因, 但又大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需要正确的引导[1]。

(二) 个性张扬, 更加自信

现在很多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 即使条件一般的家庭也不惜投入教育, 很多家长对他们从小就进行一技之长的培养, 比如画画、乐器, 舞蹈等, 这使得他们的表现欲也比以前的学生强, 他们的个性也更加地张扬。张扬的个性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对自我的肯定, 他们的自信也更加突出。自信的作用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 在处理事情时更加有魄力;而从另一方面来看, 有些学生的自信又过于盲目, 这种盲目的自信又导致他自己盲目夸大自己, 小觑别人, 对别人不尊重, 在学习和做事过程中过于自信也会导致不够细致到位[2]。

(三) 性格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

由于所接触环境的多元化进程加快, 新时期大学生性格多样化的趋势也日趋明显。有些学生性格很开朗, 愿意主动与人接触, 但都是泛泛之交, 不会与人深入交流, 也没有可以交心的伙伴。有些学生则埋头于自己的世界当中, 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不愿意与人主动交往, 不愿意其他人轻易进入他的世界。于是其他同学和老师对他的了解都不多, 属于边缘化学生的一种。性格多样化本来是人的性格发展的正常趋势, 但是如果性格趋于各种极端, 就会对交流不利, 对自己所扮演的一定的社会角色不利, 最终导致对自己的失望和对社会的失望, 以至对生活的不适应。

(四) 心理问题较为突出[3]

1、压力大

90后的大学新生在成长过程中承受的压力普遍比90前的大学生更大。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 家长和教师对他们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而且这种要求经常会超出他们的承受范围。这种长久的压力, 几乎使得他们每天都在受批评, 每天都在与人竞争, 于是, 自卑和焦虑的情绪油然而生。有些人通过一些途径来发泄, 如网络游戏、体育运动, 有些人则在心里日积月累。而网络游戏容易致人沉迷, 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使得他们更无力面对这激烈的竞争;同时, 作为发泄途径之一的运动, 他们也经常选择一些危险系数较高的运动, 如轮滑、小轮自行车等, 在运动的刺激中忘却竞争, 企图从压力中挣脱出来, 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家庭和学校, 依然要面对各种压力, 心理的落差也许会使得他们面对压力、处理压力的信心大减。

2、孤独

今年大学新生大都为独生子女, 孤独也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关键词。这是由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所决定的。由于没有兄弟姐妹, 他们相对缺少亲情和友情, 于是他们对与人交往缺乏兴趣, 也有些人是怕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因为怕遭人拒绝或是耻笑而不敢主动交往, 给人不善交往和自视清高的感觉。与他人在感情上的沟通和心灵的默契也相对缺少。

3、脆弱

对于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90后, 脆弱也是他们性格的一个关键词。因为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挫折, 脆弱的心理使得他们比较容易受到伤害, 在真正面对困难的时候, 畏难情绪很容易滋生, 失去战胜困难的信心, 最终导致失败。屡战屡败的打击使得他们进一步失去信心, 进一步加剧他们的脆弱, 这种恶性循环需要及时地介入和挽救, 否则, 如果致使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缺失信心, 势必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新时期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 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很好的一种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学校, 适应新环境的途径。在新生报到之初,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 向学生介绍本校校情校史、机关部处、开学初的办事指南、开学初的时间安排和注意事项, 以及大学与高中的不同, 大学的特点和大学生活的不同等, 并且可以请一些老生以及高年级学生干部来一起交流怎么更充实地度过大学生活。这样能给新生一个初印象, 让他们能做好迎接大学生活的准备, 调整好心理, 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 不致在游戏中堕落、在虚度中迷茫, 不致适应得过于仓促[4]。

(二) 网络

1、网络的作用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对新时期的青年学生有着更为深刻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认清网络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掌握网络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并将其运用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 发挥的作用是双面的:第一, 网络的全球开放性和共享性, 决定了它无穷的信息量, 它的高效性和便捷性也使得网络的应用范围广泛, 这对学生和老师来说, 都是很好的机遇, 问题就在于, 如何能用好这个机遇。第二, 网络的信息量虽大, 但是大部分的信息对某个人是没有意义的, 同时, 这巨大的信息量中, 包含了很多不良信息, 如暴力、色情、极端思想等。另外, 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和隐匿性, 它有时候会成为个别人不良用心者进行传播和煽动的工具, 在学生的自我把握能力还不足的情况下, 如何主动地回避这些不良信息, 也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2、网络与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 网络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5]

网络这个新的渠道可以通过自身的特点来弥补以往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比如传统教育方式的进行容易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 而已经为广大学生普遍所使用的网络则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较长时间、较大范围的信息, 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信箱、网络论坛、网络课程等各种形式来获取信息, 从而进行自我学习, 这些都使得网络成为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高效的新途径。

(2) 网络可以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吸引力

相对于以灌输为主要途径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网络能够提供更为多样和灵活的形式, 例如图文并茂、视音一体、栏目多样等。是传统的教育形式由静态变为动态, 由平面走向立体, 再加上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能使人身临其境, 使教育内容能够变得更为形象和直观, 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也会倍增,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大为提高, 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都大为增强。

3、网络的运用

(1) 转变观念, 把握规律

网络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认清网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不可阻挡的趋势, 摒弃以前的旧观念, 建立起新的教育理念。把握网络的特点和特殊规律, 将原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工作方式从传统中转变出来, 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优势, 扬长避短, 把握主动, 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有机结合, 与时俱进地开展新时期大学生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自由平台, 积极交流

在网络上, 上网者可以不受身份、年龄、地位、职业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QQ、MSN、论坛、博客等工具来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来发表自己赞成或是反对的意见, 或是写下自己的心情感受, 让别人对自己的话发表意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自由平台, 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零距离”交流, 而不用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 只要有上网工具, 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开展工作。这也是现代学生比较愿意接受并主动交流的方式。而且, 通过这样一个交流方式, 会无形中拉近教育者和学生的距离, 在这里, 教育者和学生是平等交流的个体, 没有那么多的顾忌, 没有面对老师的那种紧张和不知所措。有时候, 没有直接面对的交流方式更可以使人轻松, 也能从交流中得到最真实的第一手的学生思想政治动态。

(3)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掌握最新教育素材

网络的海量信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几乎是一个取之不竭的资源。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与大学新生更为方便和畅通地进行沟通, 同时利用搜索引擎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筛选所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而不是利用那些过时已久的资料来开展工作。对新时期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所用的教育素材也必须与时俱进、新颖有趣, 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与此同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在对海量信息的识别和筛选中, 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6]。

(三) 学生干部的作用

1、新生学生干部的重要性

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前, 就耳闻大学的学生会等学生组织, 对各项学生活动满怀期待。学生干部是学生的代表, 是老师的助手, 是学校管理的同盟军及有生力量。而新生学生干部的优劣又直接决定了新同学对大学生干部的看法, 及其是否能够从高中向大学顺利过渡, 是否可以正确并深刻地认识到大学与高中的区别, 并积极地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去。新生学生干部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新生同学们对学生干部的概念;再者, 第一批学生干部也是新生, 他们的自我适应能力也将在同学们中树立榜样。用好这些老师的助手, 才能将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好。

2、新生学生干部如何发挥作用

(1) 第一, 新生学生干部应更为积极主动地了解各项事宜。

包括熟悉校园布局、认识院校领导和任课老师、了解自己部门的职责, 了解学校一些事务的办事流程等, 这样才能尽快地投入到为同学服务的工作中去。

(2) 第二, 新生学生干部需有牺牲精神。

新生入学后, 普遍对大学生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新生学生干部就必须多花时间, 尽快适应, 并且要帮助周围的同学一起尽快适应, 作为老师的助手, 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帮助同学。期间会耗费较多的自由时间, 所以学生干部还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但这种牺牲终将换来同学和老师的认可, 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交流和处事能力。

(3) 第三, 新生学生干部必须做好带头作用和桥梁作用。

学生干部必须严于律己, 遵规守纪, 以身作则, 做好同学们的榜样。在包括学习、劳动、活动、纪律等各方面都要做得比其他同学好, 取得别人的敬佩和尊敬。同时, 学生干部是老师和同学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 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就必须用好学生干部。新生学生干部在新生入学适应阶段, 就应该开始将同学们的想法和意见等及时反映给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 学生干部就应主动地与其他同学多沟通, 一方面可以让其他同学摆脱对大学的陌生感和初来大学的孤独感;另一方面, 可以及时地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 这样辅导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及时化解和消除同学之间以及同学和老师之间的矛盾, 及时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7]。

3、学生活动的作用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最大不同, 就是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学生通过团委、学生会和社团等各种组织来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 比如迎新晚会, 青年志愿者服务、团日活动、各种社团和协会的活动等, 以此来丰富大学生活, 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而大学新生则可以通过参与和参加各种学生活动来更快地了解大学生活, 融入大学生活。通过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 新生会发现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 会发现与人交往交流的重要性, 会发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新生们进一步增加交流, 加深了解, 增进情谊。通过活动的成功开展, 90后大学新生的孤独感能得到有效遏制, 并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使得大学新生能够更顺利地度过这一段过渡期, 最大限度地减少思想的负担和波动, 为后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8]。

总之,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一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了解新时期背景下大学新生具有的新特点;另一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好现代科技的各种优势和信息, 将其合理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同时充分发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宝贵经验, 如师生的面对面交流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好方法。将现代方法与传统方法有机结合, 探索出一条针对新时期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要:在社会高速发展及网络迅速普及的新时期,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具有新的特点, 特别是新时期的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应该与时俱进, 将现代方法与传统方法有机结合, 探索出一条针对新时期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关键词:大学新生,新特点,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靖耀.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讨[J].思政与史哲研究, 2011, 8.

[2]、赵慧芳, 田金华.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路径探讨[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2011, 25 (3) .

[3]、陶惠敏, 张紫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法制与社会, 2011, 8 (上) .

[4]、祁帆.以主题班会为抓手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德育在线, 2011, 8.

[5]、许朝民.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 8.

[6]、郭欲丹.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探索, 2011, 7.

[7]、王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实现分析[J].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2011, 7.

上一篇:公共事务下一篇:手机行业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