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产技术

2024-07-25

高效生产技术(精选十篇)

高效生产技术 篇1

农业生产是实现农产品自给自足、农民全面致富的核心途径。我国地形较为复杂、山区面积广大, 粮油作物种植生产面临巨大考验与挑战。丘陵山地等自然条件不利于现代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生产, 降低了粮油生产效益, 抑制了农业进行农业生产建设的积极性, 导致了农村耕地闲置问题日益严重, 威胁到了三农安全。粮油作物生产应发挥自然生态空间综合优势, 应用特色高效生产技术, 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1 粮油作物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1.1 推广良种良法技术, 实现增效增产

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为农业生产的基础核心, 应用良种良法技术手段可通过优势互补, 扩充农业生产规模, 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核心途径为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的进步最为显著的标准为良种的培育以及实践应用。良种是基础农业生产材料, 是育种技术创新实践结果, 是生产技术全面发挥的核心载体。良种可全面提升粮油作物实践生产效益。应依据区域环境特点, 推广适应自身生态系统的粮油作物良种, 提升其覆盖范畴, 进而优化农产品种类结构, 实现产业升级。应配套应用高效的栽培种植技术, 确保增效增产。实践工作中应清晰明确农作物良种的具体特征, 确保引种、示范、不断推广以及综合试验的良好衔接性。应把握推广时限性, 通过有效搭配种植, 提升优种潜能。应明确生态环境特征, 尊重农民种植习惯。良种良法应渗透到种子服务销售的整体过程中, 强化对贫困区域新种类配套技术的应用推广。

1.2 应集成适宜各类生态环境的良好高产技术手段

引入设施栽培处理技术, 引用配方测土施肥处理技术, 选择有效的节水灌溉处理手段。还可配合应用病虫害治理预防手段与粮油种类有效搭配处理技术, 进而全面激发良种增效增产潜能, 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

2 实施科技创新,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伴随我国耕地保护形势的日益严峻, 应用科技手段提升单产,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必由途径。应强化组织建设、出台扶持政策, 实现项目经费有效整合, 应用合理运行机制, 稳固科技支撑, 丰富应用集成技术, 通过高产创建, 培育生产种植大户, 进一步优化粮油产业系统结构, 实现大面积均衡性增长。

2.1 可利用简便高效, 能够满足机械化生产种植的技术

例如, 应用水稻机插高产、通过全过程机械化种植栽培手段、玉米增密处理技术等。马铃薯生产种植中可应用稻草免耕手段, 或通过糯高粱双季种植技术等, 通过有效推广应用, 实现高产目标。还可积极培育打造粮油著名品牌, 对于一些供不应求的产品, 可引领龙头企业积极参加高产创建, 打造无公害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品牌。种植生产大户以及合作社应开展规模化经营。同时, 应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服务, 同广大农民紧密联系, 进而在高产创建下, 组建专家团队、技术员工、示范户以及服务引领农户的创新推广机制。

2.2 轮种、轮植发掘增产潜能

新时期, 应建设特色效益产业, 基于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现有资源状况, 进行错季发展。应有效结合乡村旅游, 拓宽粮油空间, 通过粮兼蔬的核心战略激发内部效益。应依据错落生态条件, 进行统一安排规划, 发展错季农业产业, 体现特色化, 增强粮油基地旅游产业的核心吸引力, 有效应对乡村旅游出现的短游问题。

2.3 粮油同蔬菜产业有效结合

可提升生产综合效益, 推进循环农业发展建设, 提升地力, 节约生产建设成本, 增强粮油产业综合效益水平。实践工作中还应注重有效开发应用粮油生产阶段中的闲置资源, 优化种植生产模式, 提升种植栽培的频率以及密度, 进而激发粮油产业综合潜能。旱地区域应改革耕种体制, 引入节本增效型间套作种植, 有效的推广应用多元多熟种植手段以及配套栽植处理技术。应推行水田耕制的有效改革, 例如可在水区水稻田之中进行养鱼以及养鸭。水资源匮乏的区域应通过水旱轮作有效的引入稻油或是稻菜种植处理方式, 实现高效生产栽种目标。

3 结语

粮油作物生产阶段引入高效生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因地制宜, 推广良种良法技术、高产创建模式、轮种与轮植技术, 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 发掘粮油作物潜能, 构建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实现增产增效, 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

摘要:本文探讨了农业生产建设中粮油作物高效生产技术, 对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推进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构建完善生产技术系统,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有重要实践意义。

关键词:粮油作物,高效生产,技术

参考文献

[1]孔巍, 王秀清, 李晶宜, 等.高产创建项目技术效率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 (2) :34-39.

池塘高效养鱼技术 篇2

在同一池塘里混养和合理密养习性不同、食性各异或同一种类而规格不同的鱼种,可以大大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一、将不同习性和不同生态位鱼类进行混养

鲢、鳙生活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中、下层,青鱼、鲮鱼、鲤鱼、鲫鱼、罗非鱼等生活在水体底层。将这些生活习性不同的不同鱼种混养在同一池塘中,不但可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而且,最为重要的是,由于各种鱼类所需的饵料不同,所处的生态位不同,能够相互配合,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饵料资源,产生互利关系,又防止了水体的富营养化,有效地改善了池塘的环境条件。

二、同种不同规格的鱼进行混养

将同一种类不同规格的鱼进行混养,可在生产食用鱼的同时,生产大规格鱼种,从而减少培育鱼种的池塘,扩大了食用鱼的饲养面积;而且,还可以合理地进行高密度养殖,只要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混养鱼类的比例和放养鱼种的规格适当、饵料质优充足、饲养管理细致,就会提高产量。

三、轮捕轮放

即一次放足鱼种,饲养一个时期后,分批捕出其中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再适当补充鱼种。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池塘单位水体始终保持适宜的密度,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鱼产量。

四、加强管理

1.水质管理与调控技术

水产养殖关键技术以及日常管理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水质管理与调控技术。水质一般要求微碱性(pH7-8.5),硬度适中,透明度30cm左右,溶氧量3-6mg/L。放养前应清除池内过多的淤泥、修整堤埂和用生石灰等药物杀灭病虫害。

控制池水颜色是水质管理与调控的最直接和直观的指标。所以,观察水色是日常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豆绿色或茶褐色的水色是好水色,其早晚水色有变化,是一个良好的综合性指标,标明池水中的浮游植物是以隐藻、硅藻及其他藻类为优质种群,而这些藻类是鱼类最喜食的优质饵料。如果这些藻类形成水华,表明各种营养盐类充足,代谢中间产物分解快,溶氧状况良好。为确保这种良好的水质,就需要根据水色的变化来适时适量地施肥或注入新水,排出陈水。施肥的目的在于培养池中的浮游生物,以禽、畜肥和绿肥为主。高产精养池内由于鱼类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量多,易导致溶氧量下降,威胁鱼类生存,必须及时注入新水或氧气,以避免鱼类泛池、浮头现象发生。

2.投饵

投饵也是日常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一般要求投饵要适时、适量、定点和保障质量,同时,密切注视和观察鱼类的摄食情况。

五、放养规格大小适宜的鱼种

放养鱼种的规格要根据不同鱼种的较佳生长阶段、当地气候条件、养殖技术水平以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后确定。中国通常采用的鱼种规格为草鱼100g-500g,青鱼500g-800g,鲢50g-300g,鳙50g-500g、鲮鱼15g-50g,鲤鱼15g-50g,鳊或鲂15g-50g,鲫15g左右。

六、实施生态养殖

白瓜籽高效生产技术 篇3

1. 选地与整地

①选地。白瓜籽耐旱、怕涝,喜欢偏酸性的肥沃土壤,因此,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地块,低洼易涝、遇雨积水的内涝地块不宜种植。以松软的砂壤土、轻黏土为宜,pH值应在5.5~6.8之间,重黏土、盐碱地不宜种植。前茬以玉米、高粱、小麦、谷糜等禾本科作物为宜,忌与同科、同属作物及茄科作物重迎茬,甜菜茬也不适宜种植白瓜籽,要求所选地块上年没有用过咪唑乙烟酸、氯嘧磺隆、异噁草松等除草剂,3~5年轮作1次。

②整地。最好是秋季整地,春季也可以,翻、耙、施肥、起垄、镇压连续作业,以利于保墒。翻地深度为25~30厘米。

2. 施肥

①底肥。结合整地施入腐熟的农家肥,每公顷用量2吨,破垄夹肥,均匀施入土壤中。增施磷酸二铵、硫酸钾及复合肥等化肥,每公顷施底肥150~200千克。

②追肥。在瓜蔓30厘米左右长时(伸蔓期)追肥,追肥量根据地力、苗情而定,通常每公顷追尿素75~105千克,在距根6~7厘米处刨坑点肥并培土。果实膨大期每公顷施多元复合肥150千克,在开花期与果实膨大期可用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进行喷施,促进授粉受精和籽实发育。

3. 选择优良品种 因地制宜选择板大、色白、产籽量高、抗病的品种,目前我市主要选无杈大白板、东引一号等。

4. 播种

①适时早播。根据发芽率确定播种量,每公顷用种量为15~17千克。当地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播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灵活掌握,以出苗后躲过当地的终霜期为限,播种后10天左右出苗,一般在5月10~15日之间。

②种子处理。用55℃恒温水浸种10~15分钟,搅拌至水温降到30℃以下,浸泡4~6小时捞出,用湿麻袋片或布包好备用。用种衣剂拌种,以防鸟、鼠、虫等为害。

③播种方法。每公顷保苗1.4万~1.6万株,60~70厘米宽的大垄,种1垄空1垄,株距50厘米。主要是穴播,顺垄刨20厘米长、15厘米深的坑,踩一脚,点籽3粒,种子间隔7~10厘米,点籽的同时施适量口肥,肥籽间隔3~5厘米(防止肥害),覆土3~5厘米厚,再踩实。播完以后全部镇压1次。如果干旱,可以坐水播种。播后要经常检查发芽情况,发现田鼠吃籽、烂籽要及时补种。也可以采取机播方法。

5. 田间管理

①化学除草。在禾本科杂草3~5叶期,每公顷用12.5%烯禾啶乳剂1.5~2.25千克,或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1.5千克,对水225~300千克对茎叶喷雾。

②间苗与定苗。瓜苗出齐后要进行间苗,一般每埯留两株,苗距要远一些。当瓜苗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定苗,要选择位置正、色正、子叶大的植株,每埯留1株。去苗时用手掐或用剪刀剪,以防根部透风伤苗。如有缺苗,定苗时要挖苗移栽,并要顺蔓。

③灌水。由于植株叶面积大,蒸腾作用强,干旱严重时应及时灌水,尤其是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灌水不及时会造成化瓜和影响果实籽粒的形成。

④整枝、压蔓、摘心及去主根瓜。每株只留1个主蔓,侧蔓全部去掉。在瓜蔓长50~70厘米时第一次压蔓,以后每长50~100厘米压1次,瓜后两节处一定要压蔓。摘心是在第二瓜以后的8~10片叶处把生长点摘去,再把蔓稍用湿土埋上即可。主根瓜一般都较小,结籽少,必须尽早去掉,从第二个瓜开始留,约在10片叶留瓜。

⑤人工授粉。在上午8~10时,可用毛笔涂抹等方法进行人工授粉,不过最好是放蜂,蜂量要足,每公顷2~3箱。

⑥促熟。多雨季节把垄沟里的瓜拿到垄台上,防止烂瓜。同时把覆盖在瓜上的叶片折断,让瓜露出,促使其早熟。

⑦病虫害防治。要做好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瓢虫、蚜虫,以及白粉病、疫病、炭疽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6. 采收、晾晒与保管技术

①采收取籽。9月中旬霜前,可分批将成熟的瓜收回。采收后10~15天取籽,用白瓜籽分离机进行籽粒分离,漂洗后马上晾晒,漂洗时不要用手搓洗瓜籽。

②晾晒与保管。用纱网做成1.5米×6米的纱网床,将网床平架在0.5米高、四下通风、光照足的地方。将取出的瓜籽平摊在纱网床上,不宜过厚,第一天每平方米可晾1.5千克,两小时翻动1次,能达到六七成干;第二天每平方米晒5千克,要经常翻动,直到飞软皮为止,用手弯不回弯、水分降到13%以下时装袋,存放在通风处。注意不要用炕或锅台烘干,更不要冻干白瓜籽。

冰葡萄生态高效生产技术 篇4

1 冰葡萄栽培管理

1.1 施肥

每生产1 t冰葡萄果实需氮3.9 kg (相当于硫酸铵20 kg) 、磷2.31 kg (相当于过磷酸钙20 kg) 、钾5.26 kg (相当于硫酸钾10 kg) 、钙4.36 kg。

冰葡萄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 无机肥为辅, 推行早秋果实成熟后施基肥, 花后果实膨大期进行追肥, 采用沟施或顺水施, 要求每生产1 kg果实要施入2 kg以上无污染发酵后的优质农家肥。以施农家肥37.5~45.0 t/hm2为宜。新植幼树可以间作, 间作应以绿肥、豆科等矮棵作物为主。

1.2 灌水

除分别灌1次萌芽水和封冻水外, 在生长季果园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时, 要及时灌水, 宜采用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雨季注意排水, 水源不足的果园应注意保墒、保水。

1.3 树形和架式

1.3.1 龙干形整枝技术。

结合短梢修剪, 在龙干的背上或两侧每隔20~30 cm着生1~2个短梢结果母枝, 龙干的数量必须适当, 视其栽培密度而定, 培养成独龙干或双龙干[1,2]。

1.3.2 棚架的设立。

棚架架高一般为2 m左右, 顺行向支柱间距5 m, 行间距离2.5~3.0 m, 垂直于行向方向在支柱顶拉承重钢筋或承重横杆, 架面每隔50 cm顺行向纵向拉一道铁线。

1.4 修剪

修剪方法分为短梢修剪 (3个芽以下) 、中梢修剪 (4~7个芽) 、长梢修剪 (7个芽以上) 。龙干形树形的修剪, 在每米主蔓内, 选留5个结果母枝。

1.5 新梢管理

1.5.1 抹芽。

新梢长到5~10 cm之前, 抹去距地面50 cm之内的所有芽, 架面上一芽眼发出2个以上新梢的, 选留1个有花序、健壮、方位好的新梢, 抹去其余的;抹去过密的芽, 使枝蔓上20~25 cm有1个壮芽。此外, 树势强的抹芽宜晚, 抹芽数量要多, 以便集中营养供给留下的新梢加速生长;短梢修剪要少抹芽, 长梢修剪要多抹芽[3]。

1.5.2 定梢。

新梢长到15~20 cm时, 此时可以看出新梢上花序的有无、好坏。留枝10~12个/m2, 最多不超13个/m2。定枝时留有10%左右的余地以防人为损伤。

1.5.3 新梢摘心。

于花前将新梢的尖端剪掉, 以缓和其与花序对贮存营养的争夺, 使贮存养分更多地转向花序。新梢摘心因不同的枝类、目的、作用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1) 结果新梢摘心。应在无花前3~5 d或初花期, 摘除小于正常叶1/3的幼叶嫩梢。 (2) 营养新梢摘心。营养新梢即不带有花序的新梢, 摘心时间可同于结果新梢或稍迟, 留10~12片叶摘心。可根据架面实际情况, 旺枝长留, 弱枝短留, 空处长留。 (3) 主蔓延长梢摘心。用于继续扩大树冠的主蔓延长梢, 可根据当年预计的冬剪剪留长度和生长期的长短适当延迟摘心, 摘去3~4片梢尖幼叶。

1.5.4 副梢处理。

副梢处理分以下2种: (1) 结果新梢上的副梢处理。顶端1~2个副梢留3~5片叶反复摘心, 果穗以下副梢全部抹去, 其余留1~2片叶反复摘心, 此方法适用于幼龄结果树。顶端1~2个副梢留4~6片叶摘心, 其余副梢从基部抹去, 顶端产生的二次、三次副梢, 只留前端1个副梢、1片叶反复摘心。此法适用于成龄树果穗下的副梢全部抹去, 果穗以上的副梢留1~2片叶反复摘心, 最顶端副梢留3~4片叶反复摘心。 (2) 营养枝上的副梢处理。营养枝上的副梢只能用来培养结果母枝和压条繁殖, 可采用结果新梢上副梢处理的第2种方法处理。

1.5.5 引缚。

葡萄枝蔓在架上的引缚姿态, 要根据架式和整形方式进行。从基部以倾斜向株间两侧引缚, 一般在第2道铁线上, 主蔓之间的横向距离40~50 cm相间相邻的主蔓枝头可以靠近。

1.6 花果管理

1.6.1 保花保果。

花蕾期、初花期各喷速乐硼1 000~2 000倍液或其他优质硼肥1次, 以促进花粉管的生长, 提高受精率。如花期干旱高温, 可田间用水喷雾, 增湿降温, 改善不良气候条件, 保证正常的授粉受精。

1.6.2 调整结果量。

结果量与树龄和树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 一定的果实产量需要有一定的有效叶片面积来保障。每1 m2留9个新梢, 产量2 kg, 留果量以不超19.5 t/hm2为宜。按照上述原则, 结合树体营养状况, 先确定出预计结果量, 树势过强的可多留, 树势较弱的可适当少留。

1.6.3 疏花疏果, 果穗整形[4]。

(1) 疏花序。对于花序太多, 落果重的树, 一般在花前15 d左右进行此项工作。其留花序的标准是穗重0.25 kg左右的每个结果新梢留2个花序, 中庸枝留1个花序, 细弱枝不留花序。 (2) 果穗整形。花蕾在小穗上完全分离时去穗尖, 长度为穗长的1/5~1/4, 并去掉分化不良的副穗岐肩, 在果实长到黄豆粒大小时用小剪子去小粒, 调整穗重在350 g左右[5]。 (3) 剪梢打叶。在7月上旬至9月进行, 主要是在果实着色前, 剪去过长的新梢, 去掉基部的黄叶、老叶, 使架下地面上有筛眼大小的光眼。

1.6.4 套袋。

果实套袋可减轻病虫害, 减少裂果, 防止药剂污染。套袋在果穗整形后立即进行, 套袋前喷施1次杀菌药防治白腐病等病害。

1.7 冬剪与防寒

1.7.1 冬剪。落叶后, 每延长米主蔓剪留5~6个结果母枝, 每个结果母枝留1~2个饱满芽即可。

1.7.2 防寒。成龄树两侧宽1 m左右作为埋土的宽度。覆土厚度20 cm左右。

2 病虫害防治

2.1 病害防治

2.1.1 白腐病。

在幼果期至成熟期, 每隔10~15 d喷药1次。进入雨季后是药剂防治的重要时期, 在少雨季节以保护性杀菌剂为主, 雨季后以喷内吸性杀菌剂为主。保护性杀菌剂有80%新万生水分散粒剂6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等。内吸性杀菌剂有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25%腈菌唑2 000~3 000倍液, 特效药是20.67%万兴2 000~2 500倍液等。白腐病对波尔多液不敏感。喷药时保护剂和内吸剂最好交替使用, 一定要使穗轴直接着药。

2.1.2 炭疽病。

彻底清除病残体, 剥除枝蔓老皮, 剪除衰弱枯死结果母枝, 是防治此病的基础。发芽前期除老皮后, 喷洒45%代森铵水剂300~400倍液, 铲除枝蔓表层组织内越冬病菌。生长期喷药时间同白腐病。药剂有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1.0∶0.7∶200波尔多液、53%可杀得2 000干悬浮剂900~1 000倍液等。要重点喷施结果母枝和果穗, 雨后应补喷内吸性杀菌剂[6,7]。

2.1.3 霜霉病。

葡萄霜霉病是典型的浒性病害, 发生与雨水关系十分密切。从6月5日起, 当气温达到13℃以上, 如遇连续阴雨天气, 叶背面2~3 h存在水滴, 霜霉病菌即可完成侵染, 应立即喷药。第1次用药应喷内吸性杀菌剂, 如72%克露 (霜脲锰锌) 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或69%安克锰锌 (烯酰吗啉锰锌) 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特效药是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等, 此后与保护性杀菌剂交替使用, 如1.0∶0.7∶200波尔多液、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 以及其他铜制剂, 如科情、多宁、可杀得、绿乳油等, 喷药时一定要使幼果和叶片背面均匀着药。

2.2 虫害防治

2.2.1 绿盲蝽。

以成若虫刺吸嫩叶和花序, 使叶片产生数目众多的孔洞, 花蕾干枯脱落。在芽开绽展叶时, 如发现若虫危害, 立即喷施0.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油1 000~2 000倍液、20%康福多 (吡虫啉) 浓可溶剂2 500~3 000倍液或10%吡虫啉 (蚜虱净) 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等。

2.2.2 透翅蛾。

发生虽较普遍但不严重, 不必喷药防治, 6—7月经常检查嫩枝, 发现被害枝要及时剪掉。

2.2.3 二斑叶蝉。

在叶背刺吸危害, 使叶片产生失绿小斑点, 严重时密集成片, 使叶片失绿苍白。发生严重时可喷施0.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油1 000~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1 500~2 000倍液。

2.2.4 根瘤蚜。

葡萄根瘤芽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首先严禁从疫区调运苗木。如发现根瘤蚜危害, 立即拔除烧毁, 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 或用48%乐斯本 (毒死蜱) 乳油1 000倍液喷洒。

2.3 化学农药的选择和应用

A级绿色食品应根据《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 T393—2000》中的生产A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条款选择农药, 对该准则中禁止使用的农药, 一律严禁使用;对可限制使用的农药, 严格按最终残留量, 最后一次施药时间距采收期间隔及使用方法严格按要求施用。

3 果实采收

3.1 采收时间

采收是葡萄生产中一个重要环节, 采收时期也是决定浆果品质好坏的重要因素。采收时期要根据造酒的要求而定, 在果实充分成熟, 达到品种固有的颜色, 且需成熟果实经冰冻、日照、脱水、浓缩自然失水1/3, 要求可溶性固形物达24%以上, 酸度低于0.7%、无病虫危害, 气温稳定在-8℃以下48 h之后采收。

3.2 采收

采收应在晴天进行, 采收时要轻拿轻放, 随时去除受病虫危害的果粒。

3.3 分级

分级主要根据果穗大小、松紧度和果粒大小、整齐度、色泽及病虫害、破损粒及小果、绿果的多少而定。一般果穗整齐、色泽正常、无病虫害、小果、绿粒为一级。果穗不整齐、松散、有绿果为二级。

3.4 包装

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标准允许用的合成包装材料进行包装。葡萄不耐挤压, 因而包装容器不宜过大、过深。一般采用小型木箱或塑料箱或泡沫箱, 如采用5~10 kg的包装箱, 箱内衬纸。

3.5 运输

运输过程中尽量用小包装以减少挤压碰撞, 装卸过程中要轻拿轻放。

摘要:介绍冰葡萄生态高效生产技术, 包括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方面内容, 以供参考。

关键词:冰葡萄,生态,高效,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刘全波.关于北甸子乡长春沟村冰葡萄产业发展的启示[J].中国科技博览, 2010 (30) :338-339.

[2]强胜杰, 张斌让.冰葡萄优良品种金优2号[J].西北园艺:果树, 2010 (4) :34-35.

[3]林玉友, 蒋春光, 庞占荣, 等.酿酒葡萄品种威代尔树体死亡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果树, 2009 (6) :75.

[4]高圣华, 赵文东, 孙凌俊, 等.酿造冰葡萄酒的葡萄栽培技术[J].北方果树, 2008 (6) :25-27.

[5]张黎, 吴斌, 赵龙, 等.吐鲁番冰葡萄栽培技术[J].新疆农垦科技, 2009 (4) :26-27.

[6]宋润刚.酿造冰红山葡萄酒新品种“北冰红”[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09 (7) :28-29.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论文 篇5

信息技术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信息素养。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是培养信息素养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要树立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观念,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积极迎接挑战;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学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通过建立和优化信息素养培养环境,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师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教师素养的提升必须依靠自身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并能在教学研究巾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升自己,即终身学习。

二、教学内容要联系现实生活,精选内容,拓展思路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因地因材精选教学内容。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材不断更换,但始终不可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有的学生早已经熟练掌握.一些学生又从未接触过,面对这样的现状,信息技术教师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现状,准确地把握各阶段教学内容,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注意初中、高中内容的衔接问题。要不断地拓宽思路,吸取新理论、新知识。因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较强的动态性,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时代感,既要有相对稳定的知识,又要不断补充更新。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体现这一迅速发展趋势,通过创设综合性,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在展开教学内容时.应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以基本操作为切入点.以“任务驱动”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掌握有关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获取、传输、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要以实践为主。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教学为前提,实践教学为根本。而作为中学生来说,理解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术语会很难.但实际的动手操作会让他们非常感兴趣。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方式正处在发展阶段,大量的实践课会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应从讲授、叙述向辅导、指导转变。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让其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即使他们没有再进一步受到更多更高的教育.也能自主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有机结合

在任何一节课的教学中,都不可能只应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的特点,技术性实践操作性都很强.因此更多的要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协作性、自主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协作能力和自主探索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在掌握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提高其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教会学生学习,考虑如何有效利用信息环境,要始终注意意识与情感的教育。如在word教学中,学生在掌握了各项基本功能之后.为使他们及时练习,学以致用,我指定一个主题《6O周年国庆板报》,要求几个学生一组设计出一个完整的作品。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其他同学进行展示,既巩固了技能操作.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效果非常好。又如,学生的差异非常大,有的学生擅长美术,有的擅长编程,有的喜欢动画制作,各有所长。由于学生各自的经历不同,有的对信息技术依然处于茫然的状态,从零起步;有的学生则可以堪称计算机某一领域的“小高手”。

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层次的不同为教学带来了难度。这些“小高手”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早已是轻车熟路,运用自如,所以在课上经常是无事可做。而让这些“小高手”成为其他同学的“小导师”,做教师的得力助手,既发挥了他们的特长,又能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学生的操作练习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小高手”辅导其他同学的学习,利用学生不服输的心理,促进信息技术的学习。

四、教学组织形式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倡导“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小组合作学习能创设一个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快,同一班级中,学生家庭条件不同,信息技术基础不同,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很大,这种差异远远超过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差异。如果完全采用班级授课制,必定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吃力,另一部分学生又“吃不饱”。所以我在教学中事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设一名组长(通常是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组长要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条不紊地组织好各成员.把握好进度,并按时完成任务并负责本组的纪律和学习讨论.有问题尽可能组内解决;对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单独指导.单一教学形式的不足,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教师应该转变角色,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黄土高原苹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篇6

黄土高原是富士苹果优生区,但要生产优质高档果品,必须有一套适合当地实际的生产技术。经过10多年的实践,万荣人创造出了“巧施肥、高光效、双套袋、无公害”生产技术,该项技术已通过运城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并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现将该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巧施肥

在测土配肥的基础上,有机肥、生物肥、无机肥三者并用,缺一不可。具体来讲:有机肥加生物肥做基肥,冬前施人;无机肥作为追肥,分3次施入,即开花前以N肥为主,配施P、K肥,施全年所需N肥的50%,P、K肥的各25%;膨大期以P肥为主,配施N、K肥,施全年所需P肥的50%,N、K肥的各25%;着色期施全年所需K肥的50%,N、P肥的各25%。全年无机肥的施用量按当年果树产量来定,再按有机肥使用量的多少,减少10%~30%,即冬前施用有机肥多的果园,无机肥利用率高,减少所需肥量的30%,有机肥少的果园可减少10%,根据果园的具体情况而定。有机肥要选用优质肥料,特别是全溶态黄腐酸有机肥,吸收快,效果好。生物肥要注意有效期,并且要注意配合有机肥使用,单独使用效果欠佳。

这样施肥的好处是把有机肥的长效性、生物肥的促效性和无机肥的速效性结合起来,保证了全年果树不同生长期对各种肥料的需要,同时培肥地力,增加有益微生物群落,还可防治果树根系病害。

2高光效

在整形修剪中要求按不同品种、不同密度采用不同树形,短枝型、高密度用主干形,乔化树、低密度用开心形,同时要改变以往重短截的剪法,少截多疏,长留甩放。目前主要是提干落头,去大枝,开通“光路”,调整“水路”,做到树势平衡、不旺不衰、叶叶见光、果果见光、树势稳健、连年结果。改造树形不可急于求成,需3~5 a(年)到位,每年每株去大枝不要超过2枝。以免树体失衡旺长或衰弱感病。

小冠开心形树形修剪的基本要领是疏枝缓放,疏除多余大枝,并将紧凑型枝组变为长轴式枝组,减少大枝消耗,充分利用优质部位结果。

3双套袋

推广“四早一适”技术,即早疏花、早疏果、早施药、早套膜袋、适时套纸袋,充分发挥膜袋“温室效应”和纸袋的“暗室效应”。全园果实全套膜袋,适时挑好果实加套纸袋。

1)早疏花。改疏花为疏蕾。在花芽(蕾)和叶芽可分清时结合花前复剪,根据树龄、树势、着果部位等合理选留花序,一般20~25 cm留1个花序(弱树应适当扩大间距),多余花序全部剪除,既可节约养分,又可提高果品质量,并克服了大小年结果现象。疏花提前,可以减少以后疏果的工作量,也为早套膜袋打好基础。

2)早疏果。在所留花序中,首选中心花授粉。花谢后及早疏果,选留1个果形正、无病虫的光洁果。

3)早施药。疏果后立即喷药,这是防治套袋果实黑点病的关键时刻。用药时要注意:禁用高毒农药,不用不合格农药,慎用复配剂(含硫杀菌剂、复配剂易造成果面药害),少用菊酯类农药,选用无公害生物、植物源及高效低毒低残农药。喷雾禁用喷枪,喷药必须做到“上扣下反,多角度,多方位,果实全面均匀着药。”

4)早套膜袋。施药后,待果面药液晾干后,即可套膜袋。施药后套袋前若遇雨,再补喷1次治疗性杀菌剂。一般套膜袋时间为5月上旬至中旬,越早效果越好。园内所有果实全部套膜袋。

5)适时套纸袋。果实全部套膜袋后选优质果加套纸袋。套袋时间根据果实采收时期来决定。晚熟果纸套袋生长期为100~110 d(天),中熟果为80~90 d(天),如要两节(中秋、国庆)上市,应在6月上旬前套完。

果实收获前只脱纸袋,不脱膜袋,带膜袋收获、贮藏、销售,一方面可以防止果实失水或染病,另一方面可告诉消费者,果实生育期一直保护在膜袋内,是天然的无公害无污染食品。

4无公害

病虫防治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按照病虫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加强预测预报,科学使用低毒无公害化学农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具体方法如下:

1)萌芽前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枝,刮除老翘皮,深翻土地,冬季浇水,消灭越冬病虫,降低病虫基数,萌芽后喷5°Be石硫合剂或园易清加乐斯本防治病虫。

2)花后是预防果实病虫害的关键时期,选用优质无公害农药,周到细致喷洒,使果实面面着药。花后7~10 d(天)喷第1次药,选用扑菌灵、多抗霉素、灭幼脲、甲维盐等低毒生物农药,10~14 d(天)再喷1次药,喷后套膜袋。

3)套膜袋后的重点是保护叶片,防治红蜘蛛、卷叶蛾、潜叶蛾及早期落叶病,可选用哒螨灵、甲维盐、阿维菌素及代森锰锌、易保、罗克等农药。

冬种辣椒高效生产集成技术 篇7

针对茂名市辣椒生产发展中的问题, 茂名市农作物技术推广站从2010 年开始对辣椒高效生产技术进行集成研究示范, 并在茂名及湛江徐闻进行示范和推广应用,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集成技术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与种子消毒

因地制宜选用辣椒品种。在茂名和湛江地区主要选择商品性好、抗病性强、生长势旺、优质、高产, 且前期耐高温, 后期耐低温、耐干旱的早中熟品种, 如湘研系列品种、中椒系列品种。种子可用以下方法消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浸种1 h;10% 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 min;农抗120用200 倍液浸种12 h;1%硫酸铜水溶液浸种5 min;农用链霉素500 倍浸种30 min;9%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 min。

2 培育优质壮苗

采用基质育苗, 选用大目育苗盘 (60 穴/盘) 育苗, 使用专用育苗基质7 份, 拌上3 份水稻田土加等量的充分腐熟的农家粪充分拌匀, 并拌入多菌灵100 g/m2及敌百虫100 g/m2, 然后播上已消毒且催出芽的种子。播种时要求每穴放1~2粒, 播种后覆盖1 层细土。在幼苗管理上, 辣椒喜温喜光忌湿, 在育苗盘中要保持充足的水分, 但又不能过湿, 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当幼苗长到2 叶1 心时, 可喷施翠康生力1 000倍液1 次, 并做好疏苗工作, 去弱留强, 每穴留1 株。定植前7~10 d进行炼苗, 以提高移栽成活率[1]。

3 高畦栽培

辣椒喜湿忌渍, 前期生长迅速, 生长量大, 后期多次挂果, 需要充足水分, 但积水易造成辣椒根群腐死, 且利于病菌繁殖侵害植株。因此, 要采用深沟高畦栽培, 高畦一般要求深35~50 cm, 畦沟、腰沟和围沟三沟配套, 沟沟相通。畦的高度越高, 越利于多地区和低洼易涝地块排涝[2]。定植密度一般栽植5.25 万株/hm2左右。

4 平衡施肥

注重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 整地做畦时一次性施足基肥, 以腐熟的鸡牛粪或麸肥作基肥为宜。可施腐熟有机肥45~60 t/hm2、钾肥300~450 kg/hm2、过磷酸钙375~750 kg/hm2、复合肥750~1 500 kg/hm2、石灰750~1 500 kg/hm2。 坚持按氮磷钾配方施肥, 还应根据土壤中各营养元素的不足或亏缺进行中微量元素的补充, 提高坐果率, 防止早衰。在提高产量及抗性方面还可选用爱多收、生多素、高产宝等叶面肥喷施。在苗期及坐果期, 可根据生长情况多次追肥[3]。施肥应遵循“轻施苗肥、稳施花肥、重施果肥、持果追肥”的原则。

5 采用地膜加稻草覆盖技术

辣椒采用地膜加稻草覆盖的栽培方式, 不仅能保持土壤疏松, 极大改善根部生长环境条件, 而且免除了中耕除草等作业, 减少人工的投入, 降低中耕除草对根茎叶的损伤, 减轻病害的发生。尤其在早秋高温和晚冬低温下, 能降低早秋土温和提高晚冬土温3~5 ℃, 有效调节了土壤温度, 利于辣椒的正常生长。辣椒地膜加稻草覆盖高效安全栽培技术能有效减少病害, 大大提高产量及质量[4]。具体技术措施如下:一是做畦铺膜。覆盖膜前, 先把畦平整成拱形 (即中间稍高) , 这样覆膜之后才能与表土紧密贴合。起好畦后, 在畦面的中间处铺1 条滴 (喷) 管便可以覆膜。最好采用银灰色膜覆盖, 因银灰色膜有驱蚜作用, 能减少病毒病的发生。二是覆盖稻草。地膜覆盖好后, 移苗定植前, 在畦面膜上覆盖新鲜干稻草, 稻草与畦向垂直, 整齐、严密地盖在地膜上, 厚度5~10 cm。

6 应用膜下滴 (喷) 灌肥水一体化技术

南方地区雨水较多, 一般采用每畦种植2 行一滴 (喷) 管的方法。采用膜下滴 (喷) 灌技术, 辣椒生长所需的水分通过滴 (喷) 灌来完成, 对所需养分以液态形式通过压力喷 (滴) 灌供应。此技术使辣椒 “少吃多餐”, 并能根据辣椒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和养分需求科学合理调控[5]。与灌施相比, 此技术节水可达35%以上, 化学肥料投入减少20.3%以上, 且田间湿度明显降低, 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 增产达23%以上。

7 病虫害综合防控

7.1 保持田园清洁, 减少病虫基数

田间发病植株上的病菌可借助风雨、昆虫及灌溉水传播危害。因此, 在发病初期如发现田间个别病株要及早拔除。铲除田间杂草, 在害虫盛卵期结合整枝打杈摘除带卵叶片, 摘除虫果。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和枯枝落叶, 集中深埋或烧毁。

7.2 理化诱控

一是昆虫性激素 (性诱剂) 诱杀。主要诱杀对象为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烟青虫等害虫。通过在田间大量设置害虫性诱捕器来诱杀鳞翅目害虫雄蛾, 达到集中消灭靶标害虫的目的。二是灯光 (频振灯) 诱杀。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和趋波特性, 运用对害虫成虫具有诱杀作用的频振高压电网、波长、光源来诱杀害虫。频振灯可诱杀多种害虫, 特别是对鳞翅目害虫的诱杀效果尤为显著。三是色板 (黄板) 诱杀。利用害虫对黄板的趋性进行诱杀。蚜虫和白粉虱都具有趋黄习性, 黄板对蚜虫具有极强的引诱力, 且还对蓟马、斑潜蝇、白粉虱等都有一定的诱杀效果。黄板的规格大小一般为20 cm×24 cm。辣椒地中黄板数量一般挂225~300张/hm2, 黄板一般高于辣椒植株15~20 cm。

7.3 生物防控

一是运用生物制剂防病。对病毒病重点采用预防为主的策略。早期灭蚜, 防止蚜虫传播病毒。使用大黄素甲醚防控辣椒病毒病。在病毒病发生初期, 用0.1%大黄素甲醚水剂对水稀释500~800 倍进行叶面喷施, 15~20 d后再喷施1 次, 连喷2 ~3 次。 二是运用生物制剂除虫。 应用阿维菌素、齐天螨素、除虫菌素、灭幼脲等生物制剂防治茶黄螨、斜纹夜蛾, 应用4%农抗120 水剂对辣椒白粉病有显著防治效果。

7.4 化学防治

目前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病虫害一种重要手段。开展化学防治, 一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二是抓住关键, 及时施药, 轮换用药。三是加强农药使用的监督和蔬菜的农药残留监测,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四是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并与保护利用天敌协调。

参考文献

[1]刘宏波, 刘任.推进雷州半岛地区冬种辣椒产业化发展的思考[J].湖北农业科学, 2012, 51 (22) :5216-5219.

[2]陈晓.海南琼北地区冬种辣椒栽培技术[J].海南农业科技, 2007 (2) :16-17.

[3]杜梅英, 吴学步, 赵海梅, 等.海南冬种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 (13) :218-219.

[4]陈环棠.冬种辣椒免耕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广西农学报, 2009, 24 (3) :80-81.

低耗高效养鸡技术 篇8

在母鸡的产蛋期前1个月内,每周先逐步减少饲料,以后将饲料控制在正常食量的20%以内,以饮水为主。一个月后,逐步增添饲料,产蛋量可提高30%左右。

2 截翅法

近年来,一些国外养鸡场对雏鸡进行截翅,平均增重5~8%,产蛋量增加8~20%,出肉率提高10%左右。

3 喂膨润土法

在蛋鸡日粮中加喂3~5%膨润土,可增加采食量和产蛋量。在肉鸡日粮中以加入3%的膨润土为好,增重率提高20%。

4 添加维生素C法

据研究发现,在每吨饲料中加维生素C50g,可使母鸡提高产蛋率11.7%,饲料消耗少。

5 冷饮法

烤烟的低碳高效生产技术 篇9

低碳农业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其特征是实现农业产业链物物质和能量梯次闭路循环利用, 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业消费方式,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那么发展低碳农业从何入手呢?从循环经济角度看, 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四个方面。

一是减量化的运用———推行“九节一减”。在“九节一减”中, 九节即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电、节油、节柴 (节煤) 、节粮, 一减就是减少从事“一产”的农民人数。

二是再利用原则的运用———做强加工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将各类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进行系列开发、深度加工, 有时其效益会超过主产品的效益, 既节约了能源资源, 又解决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 可以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三是再循环原则的运用———发展“白色农业”。进入21世纪, 依靠水土为中心的传统农业将接近或达到承载能力的临界状态, 这就需要寻求新的出路。新的出路之一, 就是微生物的利用, 专家们称之为“白色农业”。它是把传统农业的动植物资源利用扩展到微生物资源利用, 创建以微生物产业为中心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目前农村微生物运用最广泛、最有成效的是沼气。沼气的残留物———沼液可以代替农药, 沼渣可以代替化肥, 是广大农村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新的出路之二, 是将农村各种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进行循环利用、深度利用。

四是再思考原则的运用。包括经营生态环境;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调整优化升级农村产业结构。其中, 在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中, 有机农产品不施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 绿色农产品严禁施用高毒、高残留化肥农药, 少用化学合成物, 多用有机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消耗化石燃料, 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2 烟草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指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 对农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农场化的生产活动, 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以利益机制为联结, 以企业发展为龙头的农业, 是实行企业化管理, 产销一体化经营的农业。现代烟草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部分, 具备现代农业的基本属性, 但又有其独特性。现代烟草农业的内涵是指运用现代工业装备、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 通过加大生产要素投入,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烟叶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一基四化”, 保持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3 烟草现代低碳农业-烤烟的低碳高效生产技术

3.1 创新生产组织模式, 提高集约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水平

以烟叶生产生态村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平台, 大力提倡适度规模生产模式, 加快土地流转进度, 适应规模化种植不断发展的新形势, 确定合理的种植规模, 提高烟叶农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力推广烟叶生产大户种植模式。选择一批生产基础好、懂技术会管理、发展潜力大的烟叶种植户, 进行积极培植和重点扶持, 在承包土地面积扩大、密集型烤房建设、水利设施配套、化肥农药供应、优质烟苗提供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引导和促进种烟农户向种烟大户发展。建立烟叶生产专业服务队 (在示范区建立起育苗专业队、机械服务队、植保专业队、烘烤专业队、分级扎把专业队5支专业队伍) , 落实专业化的各项措施, 建立统一的服务模式和标准, 扩大服务范围和规模, 提高烟叶生产全过程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在稳定和增加烟叶种植规模的前提下, 把烟叶生产的重心转移到提高品质和效益上来, 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提高烟叶质量, 增加种烟农民收入。烟草部门要发挥行业优势, 加大对抗病、抗虫、抗逆等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 积极推行先进的种植模式和技术, 提高复种指数, 促进种烟农民增收。要积极推进烟叶科技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烟叶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加快基层烟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培养一支生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队伍, 提高种烟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烟草气象服务及防雹减灾体系, 降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给烟叶生产带来的危害, 努力减少种烟风险, 维护好种烟农民的利益。完善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统防统治体系, 建立烟草病虫害快速反应和有效控制机制, 切实减少突发性病虫害对烟叶生产造成的损失。

3.2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普及先进适用技术

3.2.1 数字化烟草农业生产技术

作物生长模型是应用系统分析和计算机技术, 综合作物生理学、生态学、栽培学等理论建立数学模型, 定量而系统地描述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和产量形成等生理过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数量关系的动态数学模型。

3.2.1.1烟草-土壤系统过程模型

(1) 不同种植制度下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烟草产量与品质形成模拟模型建立, 实现烟草的年度动态数字化模型;

(2) 基于土壤水分养分运移过程及土壤-烟草系统养分和水分平衡模拟模型;

(3) 烟草-环境-技术关系的烟叶生产管理技术模型。

以上几种模型的建立将从根本上实现烟草种植精细化、集约化和高效化, 实现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低碳效益。以作物生长系统模拟模型及作物生产决策支持系统作为核心内容的农业信息技术, 目前已逐渐成为作物管理决策、土地资源评价以及农业生产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工具。开创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时代, 为烟叶生产和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为烟叶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支持。

3.3 推进低碳农业技术措施烟田普及, 实现高效生产

3.3.1 垄作免耕技术

过度耕作使土壤中的C素释放, 是农业排放C的主要途径。垄作免耕可以从很多方面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3.2 灌溉节水技术

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农业技术, 较大限度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可大大减少烟草农业生产成本。

3.3.3 施肥技术

农业施肥不但会通过影响地上植被的生物量来影响土壤碳源的供应量, 而且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 决定土壤呼吸强度, 通过对土壤增施有机肥, 减缓土壤有机质腐烂, 缩短有机粪肥的田间暴露时间, 减少土地耕作活动, 改善土壤水分管理。同时, 有机肥料的施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烟叶品质。

3.3.4 病虫害防治技术

实施烟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害作用, 全面普及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 积极推广农药增效剂和农药替代品, 加强烟田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 以恢复和保持烟田生态平衡。

3.3.5 沼气工程节能减排技术

烟草秸秆是一种廉价、清洁的能源, 对其进行发酵, 产生沼气, 用于生活燃料和发电, 是一种节约能耗、防治污染、变废为宝的有效形式。而且, 沼渣作为一种高效有机肥不但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而且能有效杀灭害虫和病菌, 效果比专用叶面肥还要好。

4 结语

随着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迈进, 建立烟草现代农业并将低碳农业技术措施应用其中不仅能推动烟草向生态环保、高效多元化发展, 而且能促进烟草的低碳高效生产

参考文献

[1]黄忠向.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促进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第2期.

草莓高效施肥技术 篇10

草莓是一种很不耐肥的草本果树, 在生产中经常出现因施肥不当, 导致肥害现象发生, 重则造成定植苗死亡, 成活率很低, 无形中加大了种植成本, 轻则抑制其生长, 植株生长缓慢, 导致产量低、开花结果推迟、经济效益降低。因此, 如何对草莓进行科学有效的施肥[4], 是草莓生产上要注意解决的关键问题。现根据生产经验, 将草莓高效省工施肥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以供广大草莓生产者参考。

1 夹层式重施基肥

重施基肥, 可使草莓根系和植株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及时得到充足养分, 一方面, 有利于草莓的生长、开花和结果, 利于实现早结、高产与优质;另一方面, 可减少追肥次数和用工, 起到节本、增效的作用。然而, 草莓很不耐肥, 许多农户在整厢时常一次性大量施入基肥, 容易造成施肥不匀, 很容易出现草莓肥害现象, 导致定植苗死亡, 成活率降低, 或者抑制草莓根系生长, 植株幼苗恢复生长很慢, 最终影响到栽培效益的提高。因此, 在生产中若将惯用的基肥施肥方法———全园撒施法 (即将基肥一次性全园撒施后翻耕、耙匀后整厢) 改为夹层式施肥法, 可有效避免肥害的发生。

夹层式施肥法是指将基肥均匀施入厢地的中间, 具体做法是:一是拉线确定厢间距。把园地深翻、耙细、耙平后, 按所定的厢宽 (一般为60 cm) 、沟宽 (一般为30 cm) 撒石灰放线, 确定厢间距。二是在厢内撒施腐熟基肥。常用的基肥主要有腐熟发酵后的猪粪、鸡粪和复混 (合) 肥, 也可使用腐熟的堆肥。在厢地上均匀地撒上1层 (厚1~2 cm) 腐熟有机肥及复合肥, 在留沟处则不撒施肥料, 然后再垒土起厢。约施放腐熟堆肥30 t/hm2或腐熟猪粪22.5 t/hm2或发酵鸡粪15 t/hm2, 加复混 (合) 肥450~600 kg/hm2。为防止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危害草莓幼苗, 在撒施基肥后, 最好再按22.5~30.0kg/hm2的用量撒施好年冬等颗粒剂农药杀虫。三是垒土起厢。撒施基肥后, 将留沟处的松土垒到厢地上, 并将其整成厢面宽55~60 cm, 厢高25~30 cm, 表土细碎的种植厢。生产实践表明:采用夹层式施肥法进行施放基肥与整厢, 可以避免定植苗与肥料直接接触, 从而避免肥害发生, 种植成活率高达99.5%以上, 成为提高草莓种植成活率的最关键措施。

2 适时施用追肥

供足肥水是获取草莓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补充肥水, 草莓定植成活10 d后即可开始淋施稀薄的水肥 (腐熟的花生麸水、人粪尿等) , 以促进幼苗尽快生长。以后可每隔20 d左右淋施稀薄的水肥1次。草莓很不耐肥, 淋肥过浓易造成肥害, 因此淋施水肥时一定要贯彻“勤施薄施, 少吃多餐”的原则, 通常浓度不宜超过1%。

3 浅沟式补施基肥

按夹层式施肥法起厢种植草莓, 由于起厢时上层土壤尚无基肥, 应在定植成活3周后至覆盖地膜前, 补施1次基肥。基肥使用的种类与起厢时相同。施肥方法宜采用浅沟式施肥法, 即在株间、行间采用开浅沟 (深5~7 cm) 施放腐熟有机肥与复合肥, 放肥后边与土混匀, 边回填盖土。一般施用腐熟堆肥15 t/hm2、复合肥300 kg/hm2。该种浅沟式施肥法要比许多地方惯用的孔洞式施肥法 (即在株间打深孔10~15 cm深进行施肥) 省力省工, 施肥效果好, 并还能起到中耕松土的效果, 对草莓的生长极为有利。

4 结语

以上该种将基肥分层、分次施入 (第1次夹层式施在草莓种植厢的中下层, 第2次浅沟式施在种植厢的中上层) 的施肥方法, 由于施肥量足、施肥面宽、肥料利用率高、肥效期长, 不仅可大大减少中后期追肥次数 (25~30 d淋施1次水肥即可) , 而且对草莓上中下层的根系生长以及草莓中后期的生长、开花和结果都十分有利, 因而表现出植株长势好、产量高。可见, 采用夹层式和浅沟式相结合的草莓分层施肥法是一种高效、省工的施肥方法。为了提高草莓品质和抗病性, 草莓的施肥种类宜以腐熟有机肥为主, 适当配以少量复合肥。另外, 为了能充分发挥肥效, 草莓生长发育期间需要不断供给水分, 以满足草莓生长的需要, 必须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在草莓现蕾后至开花前该段时间进行地膜覆盖, 减少水分蒸发, 干旱时应及时浇水。特别是, 在幼苗生长期、开花期和浆果成熟期间需水量多, 要注意适时灌水。

参考文献

[1]郝保春, 李茂昌, 褚风杰, 等.草莓生产技术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2]张广华, 陈贵林, 李青云, 等.草莓周年高效栽培技术[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3]张跃建, 朱振林.大棚草莓配套栽培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0.

上一篇:节水灌溉建设下一篇:供电系统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