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

2024-07-26

居民健康(精选十篇)

居民健康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湖北省抽取的3个城市6个社区中的15~69岁居民进行了“健康湖北”项目终期评估问卷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为在该地区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常住居民。

1.2 抽样方法

将湖北省按照地理位置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从各部均抽取一个市,东部为武汉市,中部为随州市,西部为宜昌市,其中武汉市和宜昌市各随机抽取一个健康湖北全民行动示范社区和一个非示范社区;随州市抽取了两个非示范社区。每个社区至少完成问卷250份。

1.3 问卷内容

在参照苏州市健康城市指标体系[4,5]以及“健康湖北”中期评估问卷并结合湖北省地方经济与文化特色,设计“健康湖北”项目终期评估问卷。问卷的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健康湖北”建设参与情况、居民满意度、健康素养,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家庭常住人口数、民族、婚姻状况、政治面貌、文化程度、职业;健康素养包括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题目来源于《健康素养66条》读本的知识。本文主要针对健康素养部分进行探讨。

1.4 计算与判断

答对80%健康知识题目即9道及以上为健康知识知晓,答对80%健康行为的题目即6道及以上为健康行为形成,答对总题目的80%即15道及以上为健康素养具备。健康素养具备(健康知识知晓、健康行为形成)率是指具备健康素养(知晓健康知识、形成健康行为)的人数占总人群的比例。

1.5 质量控制

参与此调查的调查员均经过统一的培训,质量控制小组每天会对10%的问卷进行抽查,发现漏项和错误进行及时的补充和纠正。

1.6 统计方法

Epidata2.1进行问卷的录入,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分析方法有描述性分析、χ2检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58份,回收有效问卷的2143份,回收率为90.92%。调查的2142名15~69岁人群中,武汉市767人(35.79%),宜昌市802人(37.42%),随州市574人(26.79%);示范社区769人(35.88%),非示范社1374人(64.12%);男性1011人(47.18%),女性1132人(52.82%);男性平均年龄为(42.35±14.97)岁,女性平均年龄为(42.28±13.93)岁,见表1。

2.2 健康知识知晓以及健康行为形成情况

所调查人群中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3.95%,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3.63%,健康素养具备率为63.70%。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的3个方面分别关于吃药和打针的选择(70.79%)、肺结核的治疗(72.36%)、正常体温(77.79%);知晓率较高的问题集中在艾滋病防治(≥81.66%)方面。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是关于健康体检方面,较高的是关于食品保质期方面,见表2。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健康素养比较

不同城市、家庭常住人口数、家庭人均月收入、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政治面貌、文化程度、职业居民健康素养具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社区、性别居民健康素养具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以调查居民是否具备健康素养为因变量(具备=1,不具备=0),采用向前逐步回归法(纳入标准为P<0.05,剔除标准为P>0.10)。以表3中P<0.10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的城市、年龄、职业是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武汉市和宜昌市的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均高于参照组随州市;15~24岁、25~岁、35~岁、45~岁、55~64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均高于65~69岁年龄组;职业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负责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均高于职业为其他的人员,见表4。

3 讨论

3.1 湖北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健康素养代表着认知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决定了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得、理解和利用信息,并通过这些途径能够促进和维持健康,这是WHO给出的包含提高和改善个人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定义[6],“健康湖北”项目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之一是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在项目建设期间相关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投入了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如“健康素养66条”读本、居民合理膳食自我管理包的发放,健康知识五进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建设五大健康阵地(健康广场、健康长廊、健康俱乐部、健康教育栏目、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健康评比活动(健康宝宝、健康家庭、健康学校、健康示范社区)[3]。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63.70%,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3.95%,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3.63%,相对于湖北省2012年健康素养水平9.3%,健康知识水平为15.8%,健康行为水平为12.0%高出了很多[7],可能因为居民健康素养在“健康湖北”建设项目期间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也可能是此次调查问卷的难易程度较低。此次调查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健康行为的形成率,这与很多研究结果保持一致[8,9,10],提示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拥有健康知识并不能完全转化为健康技能。在后期“健康湖北”项目建设过程中,在加强健康知识宣传的基础上更应该关注健康行为的养成和不良生活习惯、方式的矫正。

3.2 健康素养最突出的方面

通过对健康素养的调查发现健康行为研究中每年能够参加健康体检的人数最少,这不仅与健康体检意识较低有关,更与体检资源的可获得性有关。健康体检是一项自我预防保健行为,可以了解身体整体状况,早期发现身体潜在的疾病,早诊断、早治疗,达到预防保健和养生的目的[11],通过健康体检二级预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的疾病负担。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可以增设一些免费体检的项目和一些送健康体检下乡的活动来使居民获得更多的体检资源。

3.3 湖北省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回归结果显示武汉市和宜昌市的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均高于参照组随州市;年龄较小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均高于高龄组;职业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负责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均高于职业为其他的人员,这些很多的调查保持一致[12,13],原因可以与经济发展较好、交通较发达的地区其卫生资源的获得性越好、健康知识的宣传越多;年龄较小的人群健康知识的接收能力越好,信息获取渠道越多;工作性质为企事业单位人员,其文化程度较高,对健康知识的理解能力越强有关。下一步工作应该是以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的年龄较大的人群和非企事业单位的人员等弱势人群为重点,使健康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湖北”项目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建设过程,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是项目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后期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了解弱势人群的健康需求,联合各个部门、发动民间组织、调动社区居民,形成一个网络结构,投入更多的关注和资金在加强健康知识宣传的同时注重健康行为的培养和矫正,真正使居民的健康素养得到循序渐进式的提高。

摘要:目的:了解“健康湖北”项目实施5年后居民健康素养情况,评价项目实施的效果,为后期的“健康湖北”建设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3个城市6个社区15~69岁居民2143人,使用统一制作的问卷了解居民健康素养情况。结果:湖北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63.70%,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3.95%,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3.63%。健康知识知晓率最低的方面是关于打针和吃药的选择,健康行为形成率最低的方面是关于健康体检。城市、年龄段、职业是健康素养的综合影响因素。结论:“健康湖北”项目的实施在健康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后期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积极了解弱势人群的健康需求,在加强健康知识宣传的同时注重健康行为的培养和矫正。

健康档案发放居民健康卡答疑 篇2

一、为什么发放居民健康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并明确将卫生信息化作为深化医改的八大支撑之一。卫生信息化是推动医改任务落实的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整合卫生资源,规范服务与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与监管能力,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居民健康卡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卫生信息化整体框架中联结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国家、省、地市三级信息平台,实现跨业务系统、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以及开展协同服务,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直接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居民健康卡从功能上将逐步统一现有的新农合一卡通和医疗机构就诊卡、免疫预防接种证,方便居民预约挂号,方便查询疫苗接种记录、既往就诊记录、检查检验结果以及开具处方、治疗工作,进行费用结算。同时,有利于转变原有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减少重复检查,减少患者就医排队次数,缩短候诊时间,改善就医感受,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改善医患关系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规范居民健康卡发行、制作、应用和管理,使居民拥有全国通用的居民健康卡,达到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动态更新,方便居民获得连续、便捷医疗卫生服务的目的。

三、居民健康卡有什么功能?

居民健康卡主要有4项功能。一是身份识别。二是跨机构就医一卡通。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各类业务应用数据库进行交互处理,实现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逐步实现全国就医一卡通。三是存储基础健康与主要诊疗信息,实现居民健康管理。居民健康卡作为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联结载体,支撑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在各系统间的共享交换。还可以脱机存储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有关信息,满足异地交换共享和社区及居民健康管理的需要。四是新农合费用结算与扩展功能。支持金融等扩展功能,如与金融机构联合发卡,用于金融结算等。

四、居民健康卡的发放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民均可申领,发行对象为本地常住人口(含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居民健康卡首次制卡经费,卡应用支撑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等费用按照“政府主导,多方筹资”的原则解决。补办居民健康卡的成本经费由居民承担。

五、卫生部和地方卫生部门在居民健康卡发行和应用方面各有什么职责分工?

卫生部负责居民健康卡标准规范制订,居民健康卡相关产品准入检测,卡发行和应用授权管理,居民健康卡密钥体系、国家级密钥系统(安全模块)和卡管理系统建设,居民健康卡受理终端统一标识号分配等项工作。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本省(区、市)居民健康卡的发行和应用。发行省份招标卡片和芯片提供机构、卡操作系统提供机构、终端提供机构和制卡机构的工作方案以及改变发行计划应报经卫生部审核通过,中标结果报卫生部备案。各地初次制卡、更换供卡厂商和产品等,均应通过正式制卡环境先行制作测试卡,通过卫生部测试审核后,方可正式制作发放。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居民健康卡的申领受理和首次采集核实居民个人基本信息。

六、居民健康卡采用何种信息安全保护方式? 一是居民健康卡采用密钥安全技术,实行全国统一的分级密钥管理体系。卫生部建立居民健康卡密钥体系及国家级居民健康卡密钥管理系统,制订密钥管理制度,负责生成和管理全国的一级根密钥,并按照统一规则生成二级根密钥,分发给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本级居民健康卡密钥管理系统,制订密钥管理制度并报卫生部备案,负责管理使用二级根密钥,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统一规则生成三级根密钥或者卡片密钥,通过密钥技术防止数据被篡改。二是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要求,强化居民健康卡业务应用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三是个人可以设置居民健康卡用户口令,授权读取内部信息。四是居民健康卡应用过程中采用CA证书进行认证,保障读写数据人员的身份真实可靠。五是居民健康卡信息必须由专门终端机具读取和写入,并与医疗机构应用系统进行后台绑定。六是居民健康卡个人信息的使用,按照国家个人隐私保护有关规定执行。

七、居民健康卡如何实现跨区域费用结算?

在保持主要功能、标准规范、密钥体系、管理主体都不变的前提下,经卫生部同意,各地可将居民健康卡与市民卡等其他公共服务卡“多卡合一”。各地或者各医疗卫生机构发行的已有类似功能的健康(医疗)卡应当按照《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逐步过渡为居民健康卡。

居民健康卡存储容量要求不少于32K字节,在脱机离线情况下,可以存储身份识别数据、基础健康信息、管理数据、费用结算信息等,在全国卫生信息网络没有完全联通的情况下,可以满足参合农民异地就医、本地结算费用的需要。待将来卫生信息网络和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后,可以实现参合农民异地就医即时结报。

八、地方发行和应用居民健康卡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各地应明确发行、管理居民健康卡的服务机构和专门工作人员,确保资金、设备和业务用房等保障措施到位;制定居民健康卡发行和应用的管理规范和实施细则;制定居民申领、挂失、补发、注销居民健康卡的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集核实居民个人基本信息的具体办法;具备支持居民健康卡发行和应用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并按照卫生部要求,建立本地区密钥与卡管理系统;建设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健康卡受理环境。

九、卡片制作机构须具备什么条件?

卡片和芯片提供机构、卡操作系统提供机构、密钥管理系统提供机构、终端提供机构和制卡机构的资质须符合卫生部及国家相关部委规定,并由卫生部负责审核公布。

十、居民健康卡的卡号编码规则是什么?

居民健康卡的卡号采用公民身份证号码(GB1163-1999)。

十一、居民健康卡的卡样有统一标准吗?

开展健康干预对辖区居民健康的意义 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居民健康

1 工作方法

1.1确保健康教育及促进的得到保障

健康教育工作由院长亲自抓,分管院长具体负责。院领导重视健康教育和健康的促进工作,督促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完成,要求各岗位树立开展健康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提供大力支持。保证健康教育与促进的经费足额到位,使健康教育宣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2加强居民健康知识宣教及慢性病病人管理

1.2.1依托“爱心健康教育学校”和高血压、糖尿病俱乐部,对社区居民和慢性病病人通过讲座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公民健康素养66条、糖尿病知识讲座、孕期保健知识讲座、高血压知识讲座、心血管知识讲座、脑血管病防治知识、胆囊炎胆石症、酒精性肝硬化知识讲座等。利用对慢性病回访时间,把健康教育与促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开展针对性的干预[1]。

1.2.2医疗服务进牧区、社区:通过义诊形式为社区、牧区百姓进行健康体检(托老所、周边嘎查索木、街道居委会等)。

1.2.3传染病防治宣传日活动:发放宣传单、义诊、咨询,利用宣传日活动,加大对结核、艾滋病等防控宣传力度,针对乙肝等其它传染病,加强门诊宣教,并针对高发人群给予重点宣教。。

1.2.4社区服务站每月举办慢性病知识讲座,每月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板内容,发放健教处方,口头宣教等四种方式进行健康宣教。

1.2.5爱心健康教育第二课堂:与南区街道办事处合作,利用其机构上的优势和我院技术资源优势,更广泛地为广大南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更实效的、更规范的健康教育服务。将不定期的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开展流行病学、传染病学、院前急救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简单防护,以及国家医疗政策的培训。每年召开一次居民座谈会,虚心听取居民对健康教育的意见和要求,并根据实际反馈情况,本着什么内容更有效、更科学、更贴近人民群众,老百姓更需求的原则,调整讲座计划和内容。

1.2.6深入辖区各大单位站所开展公民健康素养66条及“健康四大基石”等宣教活动。

1.3院内职工健康教育。

1.3.1全院职工健康教育培训:每季度一次,有教案有笔记。

1.3.2院内职工业务培训: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为了获得临床医学新进展,对院内职工进行多途径培训,要求有笔记,字迹工整,便于巩固和领会。(1)业务知识培训:以科室为单位,根据具体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知识培训,注重实用性业务的提高,增强服务患者和居民的本领。(2)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每月一次,由感控科负责安排。(3)医学法律法规培训:每月一次,医务科负责安排。(4)科内带教:具有主治医师资格的医生在科内进行临床诊治指导,利用早交班、早查房随时带教,要求实习生或见习生以及新职住院医师不满三年者均要有上级医师带教笔记备检;院部利用业务查房进行带教工作。

1.4针对门诊病人、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

1.4.1门诊病人就诊时由医生进行健康教育。(1)门诊医生由于就诊病人数量较多,可给予口头的针对其疾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并有选择性地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有发放登记本,患者或家属签字;(2) 导诊台:导诊护士发放健教处方,负责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并给患者提供专科技术信息;

1.4.2住院病人健教:(1)入院时由接诊护士作入院须知介绍(介绍完毕可由患者或家属认定签字);(2)住院期间由医生、责任护士针对病情实施健康教育(口头形式);(3)发放健康教育处方:①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印制的有54余种:小儿肺炎防治、孕期卫生指导、中风等;②我院制定的健康教育处方有11种:急性心肌梗死的自救、得了高血压怎么办、痔的形成及预防、糖尿病等;③蒙文健教处方5种;(5)进行出院指导和电话回访:口头指导与书面指导书相结合。内科患者住院用药手册、内科出院指导书总计11种、外科手术疾病出院指导书7种(石膏固定、颅脑损伤、疝修补、胰腺炎病人、肛肠手术、阑尾炎术后)、妇科正常分娩出院指导、剖宫产分娩出院指导和出院后电话回访。

1.5健康教育宣传橱窗4块:门诊每月更换一次,康复病房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宣传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各期均留有底稿。

1.6电视、VCD光碟:静点室、产科病房、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备有VCD光碟,播放《健康之路》、《电视门诊》等健康教育宣传片,宣传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1.7控烟健康教育。

1.7.1加强控烟健康教育工作,办公室、走廊、大厅明显处张贴控烟标志。

1.7.2成立控烟督导组,不定时抽查,履行奖惩制度。

1.7.3病区设立无烟区、吸烟区。

1.8加强重点人群及院内职工健康促进。

1.8.1对辖区内65岁以上的居民及糖尿病、高血压病人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定期随访,进行动态干预。开展老年饮食、运动、情绪调整、合理用药及老年人自身伤害的防护等知识宣传。

1.8.2每年开展妇女病普查工作,根据疾病谱排序开展定向的宣教活动。开展经常性孕期保健促进活动,通过讲座、随诊、座谈会,推广科学的保健常识。

1.8.3儿童保健方面:重点做好计划免疫接种的同时,加强儿童保健工作,毫不懈怠地抓好儿童四病的预防,做好“421”管理。

1.8.4对学校及托幼机构要开展宣传教育,如正确刷牙、合理用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青春期的心理教育等。

1.8.5对中心职工每年开展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动态管理。

2评价及分析

2.1发放辖区居民健康知识问卷,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三年前提高了5.1%。

2.2对照65岁以上老年人年度体检,虽然位居前五位疾病,高血压、脂肪肝、高血脂、胆囊炎、冠心病发病率没有明显下降(考虑气候及以往长期生活习惯所致),但是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各明显提高。

2.3对辖区铁路站段1430名职工三年调查结果对照,排在前五位的健康危险因素为缺乏锻炼、高盐饮食、超重或肥胖、生活与工作紧张、吸烟,均有显著改善,对合理饮食、适当锻炼、戒烟限酒、平和心态的健康理念接受并努力实施者达79%。

2.4高血压、糖尿病发生年龄趋于年轻化,但是40-55岁之间群体健康行为依从性远远低于60岁以上群体,分析原因:(1)低龄段群体从事工作,参加健康活动少,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少于高龄段群体;(2)低龄段群体自身身体素质较好,早期自觉症状不明显,自身重视程度低,容易错过饮食、运动控制的良好时机[2]。

2.5辖区内无传染病爆发,开展过三轮儿童计划免疫效果监测均达标。

3结论

不论是健康、亚健康人群,还是患病群体,也不论人从孕育、出生到成长、衰老的每个阶段,健康干预都会对其健康产生重要的意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这项艰巨的任务,我们不仅要重视健康干预这项工作,也要不断探索,寻求更为有效地方法和途径,更好地作用于靶器官,提高辖区居民健康指数。

参考文献:

[1] 孙丽,张绍敏,黄建芳,等.哮喘患者院内外一体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0,6(6):343.

运用健康经济学研究居民健康状况 篇4

1 数据来源与描述统计

1)健康度量选择。要准确描述我国城乡人口的健康状况,分析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就必须对健康进行度量。然而如何度量健康历来是研究中的难点。笔者采用自评健康状况作为度量健康的指标。采用自评健康状况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数据容易取得,另外,自评健康状况与其他客观的健康指标是高度相关的。自评健康状况来自人们对自己的健康进行评测,例如在优、良、中、差等类别中选择适合自己健康状况的类别,因而自评健康状况是定性而非定量的指标。

2)数据来源。笔者主要选用CHNS中的数据对当前我国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根据健康状况、性别、居住地、是否享有医疗保险、受教育水平来进行有效筛选,共得到有效样本9 673个。其中,健康状况(非常好、好、一般、差)、性别(男、女)、居住地(城镇、农村)、是否享有医疗保险(是、否)等为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也为分类变量;受教育水平是根据原始数据进一步把文盲和小学水平归为小学或小学以下教育水平;把初中毕业、高中毕业、中等技术学校、职业学校毕业水平归为中学教育水平;把大专或大学毕业、硕士及以上水平归为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受教育水平也是分类变量。

3)数据描述统计。选用CHNS中的数据对我国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选取具有自主能力的18岁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共选取调查样本9 788个,剔除无效值和缺失值,得到样本9 673个。其中,按性别分:女性5 070人,占52.4%,男性4 603人,占47.6%;按居住地分:城镇人口为4 048人,占41.8%,农村人口为5 625人,占58.2%;按有无医疗保障分:有医疗保障的人口为4 789人,占49.5%,无医疗保障的人口为4 884人,占50.5%;按教育水平分:具有小学教育水平者4 268人,占44.1%,具有中学教育水平者4 733人,占48.9%,具有大学教育水平者672人,占6.9%。

根据我国居民总体健康分布情况分析,我国居民对自我健康状况评价为非常好的比例较小,占12.2%;评价为好的比例最大,达到46.6%;评价为一般的占33.5%;评价为差的比例最小,占7.7%。城镇和农村人口的健康分布与总体分布基本一致,城乡之间的健康分布并不存在巨大的差异。有医保和无医保的健康分布也和总体分布基本一致,且有无医保之间的健康分布差异也较小。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男性与女性之间健康存在一定差异,男性健康状况为非常好的比例为14.3%,健康状况为好的比例为48.7%,都分别比女性高4.0个百分点。而不同教育水平的居民健康差异很大,具有大学教育水平的居民健康状况非常好的比例为19.0%,比具有中学教育水平的居民健康状况高出3.7个百分点,比具有小学教育水平的居民健康状况高出11.2个百分点,具有大学教育水平的居民健康状况差的比例为2.5%,比具有中学教育水平的居民健康状况低1.8个百分点,比具有小学教育水平的居民健康状况低9.8个百分点。

2 研究方法与模型的建立

1)研究方法。Logistic回归属于概率型非线形回归,它是研究二分类变量或多项分类变量与一些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多变量分析方法。当因变量为定性数据时,Logistic回归模型经常被使用,其中又以二分类因变量(取值为0或1)的Logistic模型最为常见。Logistic回归模型也可以应用于多分类因变量,即因变量的分类数大于等于3的情况。而且,多分类因变量既可以是序次的(Ordinal),也可以是名义的(Nominal)。当多分类变量之间有序次关系时,一般采用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

本研究的自变量是性别、居住地、医疗保障状况、教育水平,均为分类变量;因变量是自评健康状况,为等级分类数据,分为非常好、好、一般、差4类,因而采用序次Logistic回归的方法来分析。

2)模型的建立。根据研究的目标和选取的数据,建立如下序次Logistic回归方程为

其中,Y为健康状况;j为每一个健康类别,包括1(差),2(一般),3(好),4(非常好)。因变量均为分类变量,各自代表的含义是

Male:性别,1代表男性,0代表女性,这里取女性为参照系;Urban:居住地,1代表城镇,0代表农村,这里取农村为参照系;Medical:医疗保障情况,1代表有医疗保障,0代表无医疗保障,这里取无医疗保障为参照系;Middle school:中学教育水平,1代表中学,0代表其他教育水平;College:大学教育水平,1代表大学,0代表其他教育水平;这里取小学教育水平为参照系。

3 结束语

利用SPSS社会统计软件对健康状况、性别、居住地、医疗保障情况、教育水平的数据按照以上的变量描述进行重新分类定义,并对上述序次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模拟,得到每个自变量的系数、显著性水平,并通过Excel计算出发生率比,得到的结果经过整理后见表1。

如果显著性小于0.05,表明这个变量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显著,相反,如果显著性大于0.05,表明这个变量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不显著。如果参数估计值是正数,则表明这个变量相对于参照系变量类别,对健康状况有正向的影响,相反,如果参数估计值是负数,则表明这个变量相对于参照系变量类别,对健康状况有负向的影响。

从结果可以看出,除了是否有医疗保障这个因素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不显著外,性别、居住地、教育水平对居民的健康状况都呈现出显著的影响关系:男性比女性的健康状况要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要比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健康状况差;具有中学和大学教育水平的人口比具有小学教育水平的人健康状况要好。

从发生率比可以得出: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对健康状况影响的具体大小的量化度量: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男性比女性在更高的健康状况类别约多20%的可能性;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在更高的健康状况类别约少15%的可能性;拥有中学教育水平的人比拥有小学教育水平的人在更高的健康状况类别约多1.5倍的可能性;具有大学教育水平的人比具有小学教育水平的人在更高的健康状况类别中约多2.4倍的可能性。

4 讨论

1)男性比女性的健康状况显著要好,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一般来说,女性预期寿命要高于男性,但是,研究表明,男性的健康状况总体上优于女性。这与人的天生禀赋有关,也可能与我们国家的性别不平等有关,以及男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不平等有关。针对研究结果,要想消除由于性别不平等造成的健康不平等的问题,首先要提高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使得她们的健康受到关注,同时关注女性的心理健康,消除悲观心态。

2)居住在城镇的人要比居住在农村的人健康状况明显要差,原因有多种:城市居民工作压力大,饮食不健康,且现在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增多,加上城市工业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等,使得城镇居民的健康状况下降。针对研究结果,要想消除由于居住地不平等造成的健康不平等问题,首先要在城镇居民自身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上做调整,减少城镇的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其次要加强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并定期为农村居民做体检,让农村居民全面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3)医疗保障对健康的影响不显著,这个结论和预期的结果不太符合。若医疗保障体制能有效地化解居民所面临的医疗支付风险,其对健康将具有重要的效应。但是,实际研究的结果是没有显著影响,可能是由于很多医疗保障的落实不到位,不能真正起到保障居民健康的作用。针对研究结果,要想使得医疗保障对居民的健康真正起到正向作用,必须继续加强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和落实情况,有效化解居民所面临的医疗支付风险,使得居民能从医疗保险中收益,提高居民健康状况。

4)具有中学和大学教育水平的人比具有小学教育水平的人健康状况显著要好,也就是说,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健康状况就越好。针对研究结果,要想消除由于受教育水平不同造成的健康不平等的问题,除了提高全民的受教育水平外,还要对全民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受教育水平较低人群的健康意识,在医疗资源的分配方面更加关注受教育水平低的群体,逐渐消除由于受教育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健康状况不同的问题。

摘要: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状况调查(CHNS)数据,运用SPSS社会统计软件,以自评健康状况作为居民健康状况的度量,分析了性别、居住地、医疗保障情况、受教育水平与中国居民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居民健康档案 篇5

1353、个人信息 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性别、出生日期、根据居民身份证的出生日期、按照年(4位)月(2位)日(2位)的顺序填写。

(2)工作单位、应填写目前所在单位的全称,下岗待业或无工作经历者须具体注明。(3)联系人姓名、应填写其家长或亲友姓名。

(4)血型应填写ABO血型对应编号的数字,如不清楚填不详。(5)药物过敏史:对青霉素、磺胺或链霉素过敏等。(6)既往史:包括疾病史,如手术史、外伤史和输血史。

(7)家族史,指直系(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是否患过遗传性或遗传倾向的疾病,可以多选。

1354、健康体检方面 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一般情况,体温、脉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升高、体重、老年人应检测认识功能。

(2)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育锻炼、有无烟酒嗜好。(3)脏器功能,检查包括口腔、视力、听力、运动功能。

(4)查体,内容包括:皮肤、巩膜、淋巴结、肺、心、肝、肾、四肢、妇科应检查乳房、生殖器等。

(5)辅助检查,内容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空腹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心电图、胸部X线片、B超。

(6)现存主要问题:脑血管、肾脏、心脏、血管、眼部、神经系统有无病变。(7)住院治疗情况:有无住院,用药名称。1355、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1)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眼花耳鸣、呼吸困难、心悸胸闷、鼻衄出血不止,四肢发麻、下肢浮肿等。

(2)体征,查血压、体重。

(3)生活方式,有无烟酒嗜好,运动、饮食习惯。(4)用药情况,有无药物过敏。1356、糖尿病患者随访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症状:有无三多一少情况,视力模糊感染、手脚麻木、下肢浮肿。(2)查血压,体重。

(3)生活方式,有无烟酒嗜好,运动饮食情况。

(4)实验室检查情况: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用药情况、以及其它检查。1357、重性精神病患者随访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目前症状:是否交流困难、猜疑、喜怒无常、行为怪异、兴奋话多,伤人毁物、无故出走。

(2)自知力:是否完全、不完全或缺失。(3)睡眠情况:可以、一般或差。

(4)社会功能情况:能否生活自理、家务劳动、学习能力、社会人际交往等。(5)危险行为评估,以级别、具体表现而定。

(6)服药:是否自行服药、家属监督下服药、间断服药、拒绝服药等情况。1358、重性精神病患者评估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应填写患者监护人姓名、住址,与患者关系、电话以及辖区村委会联系人电话。(2)精神疾患家族史,是否曾经患过类似精神病。(3)既往诊断情况,治疗情况以及治疗结果。

(4)既往主要症状:有无、行为怪异、兴奋烦躁、自语自笑等。

(5)发病时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如攻击他人、毁物、追逐异性、自伤自杀等。(6)了解生活和劳动能力情况。

(7)目前主要症状,如交流、行为、睡眠、饮食等情况。

(8)社会功能情况:个人生活、家务劳动、学习能力、社会人际交往等情况。(9)今后治疗康复意见、治疗形式、服用药物等。

十四、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

1359、老年人健康管理管理目标是什么?

答:通过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对老年人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和伤害,逐步使老年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360、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哪些? 答:(1)每年进行1次老年人健康管理;(2)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3)体格检查;

(4)辅助检查:每年检查1次空腹血糖;(5)告知居民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干预;

(6)对所有老年居民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和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和自救等方面的健康指导。1361、什么叫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答:老年人健康管理率=接受健康管理人数/年内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100% 1362、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要求有哪些? 答:(1)加强与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

(2)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居民愿意接受服务。

(3)预约65岁及以上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健康管理。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可提供预约上门健康检查。

(4)每次健康检查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具体内容详见《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5)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1363、什么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就是每个居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执业、收入水平,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36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是什么?

答:促进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缩小城乡差距;落实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136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2)、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增的重大项目: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农村改水改厕项目。

继续实施的重大项目: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

136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主体分别是什么? 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也可提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织实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防治、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机构。

1367、慢性病管理服务内容包括哪些?:

答:(1)、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首诊测血压;

(2)、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

(3)、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4)、糖尿病患者每季度检测1次指血血糖;

(5)、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高危人群开展健康干预。1368、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服务要求有哪些?

答:(1)、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2)、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

(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可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高血压患者。对于血压值为130~139mmHg/85~89mmHg的正常高值人群,建议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4)、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5)、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和居民愿意接受服务。(6)、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1369、什么叫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覆盖率?

答:管理覆盖率=年内已管理高血压人数/年内辖区内高血压患病总人数×100%

12、什么叫高血压患者健康规范管理率?

答:规范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高血压患者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100% 13、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哪些?

答:(1)、2型糖尿病筛查: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时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2)、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并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若不需转诊,询问症状。测量体重、心率。询问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3)、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较全面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足背动脉搏动检查。

14、什么叫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

答: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年内已管理糖尿病人数/年内辖区内糖尿病患病总人数×100%。

1370、什么叫糖尿病患者规范健康管理率?

答:糖尿病患者规范健康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1371、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内容包括哪些?

答:(1)、建立健康档案:除个人基本信息外,还包括患者监护人姓名、监护人电话、初次发病时间、既往主要症状、既往治疗情况、最近诊断情况、最近一次治疗效果、患病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关锁情况等。(2)、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随访的主要目的主要是提督导患者服药,指导康复,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协助进行紧急处理。具体内容如下: a.危重情况紧急处理:询问和检查有无出现暴力、自杀自伤等危险行为,以及急性药物不良反应和严重躯体疾病。若有,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b.分类干预:对病情稳定的患者3个月时随访;对病情基本稳定(处于“病情不稳定”和“病情稳定”之间)的患者:若无其他异常,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调整剂量。调整过剂量后,可连续观察4~6周,若患者症状稳定或虽然明显但比上次已有好转,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3)对病情不稳定(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社会功能较差,有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的患者: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c.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d.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血脂、眼底、心电图、B超等检查。

e.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增加对患者的随访次数。1372、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要求有哪些?

答:

(一)配备接受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开展相关健康管理工作。

(二)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及时为辖区内新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按时更新。

(三)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四)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病人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

1373、什么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辖区内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患病率)×100%。1374什么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答: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每年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100%。1375什么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显好率?

答: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显好率=最近一次随访时分类为病情稳定的患者数/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100%。1376、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营养工作中承担什么职责?

答:(1)、在县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全县的营养工作。

(2)、负责辖区内(包括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学校、幼儿园及敬老院等相关机构)营养领域的技术管理、业务指导和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3)、根据国家和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工作任务,负责本县调查点的工作。

(4)、落实上级营养监测计划与方案的具体实施,按照监测样本与质量要求完成监测任务。

(5)、组织对当地居民的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

(6)、负责本地区营养缺乏与营养失衡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7)、负责本地区与营养相关的重大事件的调查,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相关情况。(8)、承担本县营养工作中的相关实验检测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营养检测工作任务。

(9)、配合国家营养工作网络平台,建立县级营养领域的信息系统。

(10)、总结营养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提出营养问题的改善建议。

1377、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专业人员培训工作数量和频数是多少?

答: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专业人员要求年培训率不低于35%,三年轮训率达100%

2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专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包括哪些内容? 答:专业技能培训包括调查方法、体格测量、营养状况评价、食谱编制及营养教育方法等。

1378、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与健康调查工作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答:

(一)工作内容

(1)、一般资料收集:主要收集调查点和被调查人群的有关资料。调查点的有关资料包括人口(结构和密度)、地理环境、卫生状况、医疗水平、疾病统计资料、经济结构和水平、人均收入等;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个人病史、家族史、个人生活史(吸烟、饮酒、运动、膳食习惯等)、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经济收入等。

(2)、营养与健康状况资料收集:包括膳食调查,了解被调查者各类食物与营养素摄入量、膳食结构变化以及身体活动情况;通过体格及临床检查可获得身高、体重、腰围、疾病状况等资料;通过询问可获得被调查对象的身体活动水平,锻炼的频率与强度;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红蛋白的测定分析等,以便及早掌握和发现人群中的营养问题及变化的趋势。

(3)、资料的汇总整理:对原始资料进行汇总和整理,分类归档保存,用规定的计算机文本格式按期上报电子版调查资料和调查工作报告。

(二)方法

(1)、营养调查信息资料的收集可参阅当地人口、疾病死亡、农业种植及食物生产、居民食物消费等资料。

(2)、膳食调查:可采用24-小时回忆法(或3日24小时回忆法),称量记帐法,食物频度法等。

(3)、体格测量:采用专门的测量仪器和称量设备,并按测量要求做好质量保证,获得准确的身高、体重和腰围等测量指标数据。

(4)、临床检查:主要进行体征检查,对疾病患者或曾患有某种疾病者可直接收集其病例资料,建议健康检查可在当地医疗机构进行或可请当地临床医生配合。

(5)、身体活动状况:体力活动水平(以千步记)、锻炼的频率和强度。

(6)、实验室检查:根据工作要求和需要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指标进行分析检测,如血红蛋白等,如有要求需检测其他营养生化指标需要送上级业务部门或专门机构进行检测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要求收集样品并及时送达。

1379、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与健康调查工作流程和步骤有哪些? 答:(1)、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包括调查工作的组织机构、调查人群和调查点分布等。

(2)、技术培训:组织本辖区内专业人员参加国家级培训,并按培训教材负责组织本级培训。

(3)、落实调查的准备工作:组建营养调查工作队伍,安排工作用车、仪器设备等。(4)、组织实施调查的现场工作:组织落实本辖区内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现场调查工作的实施。

(5)、组织收集生物学样品,并实施实验室检测,需要送国家级检测的生物样品则妥善保存,用冷链送达。

(6)、调查资料的汇总和整理:通过各级审核后,将调查表格按统一格式录入计算机,形成数据文件。

(7)、分析调查资料,报告结果:负责向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调查点反馈结果。

(8)、撰写工作总结报告。

1380、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工作督导与考核工作流程和步骤有哪些? 答:(1)、制定督导方案:根据营养工作督导目的,制定督导计划。计划要素应包括督导目标,督导内容,督导时间进度安排,保证督导工作完成得措施等。

(2)、编制督导表:督导表应包括被督导单位、具体人员、时间、内容、督导结果分析、建议、督导人员签字等。

(3)、培训人员:要对参加督导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明确考核目的、掌握督导方法、标准和要求。

(4)、组织实施督导:根据督导方案,深入乡镇,开展督导工作。督导过程中认真检查,规范记录督导表,及时反馈督导意见。

(5)、督导总结:督导完成后,督导人员应汇总、分析督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写出督导报告,向有关部门报告,并以工作简报的形式反馈被督导单位。督导报告内容应包括基本情况、成绩、经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或建议。

(6)、督导资料管理:及时收集汇报材料、相关数据、督导表、督导报告等资料,按档案管理要求立卷归档。

1381、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工作督导与考核工作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答:(1)、根据督导方案,制定督导表,采取听取汇报,核查资料,现场察看等方法进行督导,并在督导结束时反馈督导信息。督导分为以下两类,即常规督导和专项督导。

(2)、常规督导:人员培训、营养调查、营养教育与指导、营养缺乏与营养失衡的预防和控制等。

(3)、专项督导:如营养不良监测与改善、营养不良重大事件调查处理等工作。

28、我国慢性病基层防治模式是什么?

答:我国慢性病基层防治模式为:在国家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下,以基层卫生 服务机构为平台,利用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两大技术手段,以控制危险因素和慢 性病管理为目标,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和辖区居民签订慢性病相关服务合约,为 居民提供连续的、相互衔接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及其它医疗服务。

1382、慢病管理业务信息技术规范中高危人群的判定标准包括哪些? 答:本规范中高危人群的判定标准包括:超重加中心性肥胖者、部分正常高值血 压者、胆固醇边缘升高者、甘油三酯升高者和空腹血糖受损。

1383、根据《中国慢性病报告》及卫生部发布的相关信息,哪些病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慢病?慢病干预策略有哪些?

答: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慢病,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超重和肥胖是导致上述大多数慢病发生的重要生物学危险因素。对慢性病人和高危人群的管理、合理膳食、中等强度体力活 动和戒烟是三种重要的干预策略。

1384、慢病管理的主要业务功能包括哪些?

答:慢病管理的主要业务功能包括六方面:

1、收集服务人群健康信息;

2、识别高危人群和人群分类;

3、高危人群及患者行为及生物危险因素水平评估;

4、个体化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和患者管理;

5、管理效果评价;

6、人群慢病信息汇总分析。

1385、什么叫体质指数?指标判断标准是多少? 答:体质指数BMI值=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BMI<18.5为体重过低 18.5≤BMI≤23.9为体重正常 24≤BMI≤27.9为超重 BMI≥28为肥胖

1386、血压评价标准是多少?

答:正常血压收缩压<120 mmHg且 舒张压<80 mmHg 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2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 高血压 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1387、高血压患者分级评价标准是多少?

答: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 mmHg和(或)舒张压90~99 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 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 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SBP≥180 mmHg和(或)舒张压≥110 mmHg 1388、哪些指标出现可视为慢病高危人群?

答:慢病高危人群需满足以下情况之一者:①超重加中心型肥胖: BMI≥ 24kg/m2和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②正常高值血压:SBP:130-139 或 DBP:85-89mmHg ; ③血脂异常 : TC边缘升高 ≥ 5.18或 TG升高≥2.26 mmol/L ; ④空腹血糖受损:6.1 mmol/L≤FBG<7.0 mmol/L)。

1389、血糖评价标准是多少?

居民健康档案规范管理的体会 篇6

先从重点人群入手

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一直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重点,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人口比例較多,分布较广,而且他们的健康需求较多。我们通过开展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入手,给他们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和入户随访等公共卫生服务,让居民从中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惠,感受国家这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的现实意义,逐步认识社区卫生服务的好处,争取到了他们的配合、支持和帮助,边服务边建档,大大加快了建档速度,提高了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再通过建档的居民在街坊邻居中进行言传身教,以点带面,把社区卫生服务真正惠及到广大居民身上,使居民主动走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寻求健康照顾,大大促进了健康档案的建立。

抓住重点对象

在社区有很多有影响的人物,如栋长、楼长、有文化的、有名气的以及退休干部等,这些居民的观念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周围的居民,我们把这些居民作为重点对象进行重点照顾,通过给这些居民提供各种长期、连续的健康照顾,如老年家访、慢性病家庭管理,给他们免费测血压、血糖,听心肺,进行危险因素干预,陪聊等服务,来取信于这些重点对象,在这些居民中树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良好形象,确立社区卫生服务的观念,赢得他们的认可,得到他们的配合,并借助于他们在居民中现身说法,言传身教,实事求是的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改变了周围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识,使他们对健康档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从而自愿配合我们建档,促进建档等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扩展建档范围

通过前期的努力,大部分居民已经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了认识,再通过定期形式多样的义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活动,大力宣传国家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使居民认识到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把居民建档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并根据年龄、健康状况给建档居民发放的优惠卡,优先提供健康照顾,大大促进了建档的速度和质量。

加强管理,及时更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也在不断变化,流动人口的不稳定性,人生的自然规律生老病死等因素,社区居民信息以及健康状况在不断变化,健康档案的信息就要不断更新才能满足健康管理的需要,我们在开展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时与居民、居委会等及时沟通,及时核实,及时更新,真正做到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给我们的健康管理服务带来很大方便。在纸质的档案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的相关数据标准和规范实行电子健康档案管理,逐步与医疗保障系统相连接,实现各医疗机构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居民跨地域就医行为的信息共享。

总之,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繁琐的工作,健康档案需要不断更新补充。工作人员只有热爱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才能把健康档案真实的、及时的建立起来,使其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时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万年,郭爱民,主编.全科医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0-121.

居民健康 篇7

1 让社区居民了解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健康教育的目的, 就是树立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及时发现自身、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问题, 培养促进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提高个人、家庭及群体的保健能力和健康水平。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饮食习惯, 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行为。我们在工作中积极与街道和社区居委随时保持密切联系, 相互配合, 采取多种形式, 如:编写发放卫生防病宣传材料、书写墙体标语、张贴宣传画、制作宣传栏、街头宣传、面对面讲解以及组织居民集中学习等形式, 传播健康知识。通过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及社区居民的心理需求, 使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心理反应消除, 树立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实现对患者的心理保健。社区的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方法, 因为许多疾病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不良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例如酗酒、吸烟、高脂、高钠盐饮食、静止生活方式是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要使这些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降低, 除药物治疗外, 必须坚持适当锻炼、饮食控制等非药物疗法。因此, 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和社区居民交朋友, 取得居民的信任, 主动接受健康教育服务

俗话说的好, 上杆子不是买卖, 以前是居民有病或健康咨询去医院找医生, 而现在是我们主动上门找居民。位置的变化, 很多居民表示不适应、不理解。再加上现在社会上捣药卖药的人多, 骗子也多, 居民的防范意识增强了。举个例子讲, 一次我们去居民家建档案, 敲了张大娘家的门, 她只开了个小窗口和我们说话, 我们说明了来意后, 张大娘就拒绝了我们, 我们只好厚着脸皮在门外苦苦宣传、等待:张大娘, 这是国家的惠民政策, 要求我们为辖区内的居民进行健康状况调查, 如果发现身体有啥不适, 可以免费检查的……可是不管我们怎么说, 老人家还是不肯开门, 我们只好请来了居民组的组长协助, 这才开了门。我们给她测了血压、做了心电、采集了血液标本以及老年人在家中发生意外的应急措施……等等, 然后我们告诉张大娘, 别着急, 我们会把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您的。第二天我们就把化验结果告诉了张大娘:空腹血糖是8.7 mmol/L, 尿糖:+, 其他指标均正常, 我问大娘平时有没有口渴、总感觉饿、无力啊等症状, 大娘说:“挺长时间就这感觉了, 没在意。”我告诉张大娘别上火, 一次化验结果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很多情况, 如 (1) 情志因素。 (2) 饮食不调, 饮食过量、饮食不足 (饥俄时) 。 (3) 各种应激, 剧烈运动、疼痛、全身麻醉、外伤、寒冷、疲劳等都可以引起血糖增高。您现在开始要注意, 别吃甜食、多做户外运动、保持情绪稳定, 过几天在给您测量一次。过了1周我们又给大娘测量了空腹血糖, 结果还是高, 8.3 mmol/L。后来医生给她又建了一份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档案, 给她提供了一套治疗方案, 并从饮食、运动、心理调整等方面, 对她进行了健康指导。大娘说:“多亏你们啊, 不然我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得了糖尿病了”。并对我们的服务表示很满意。这以后大娘逢人便说, 也成了我们的义务宣传员了。

社区卫生工作很繁杂、很难做, 但是, 只要我们视居民如亲人, 有耐心、有责任心、有爱心, 就一定能取得居民的信任和配合。

3 转变社区居民的健康观念, 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知识宣传

3.1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无知是社区居民发生意外或患病的重要原因, 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普及和宣传自我保健知识, 使居民对一些基本的保健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从而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首先, 让居民知晓, 要想真正的拥有健康不仅要注意防病治病, 还要具有健康的生活习惯, 那么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哪些呢?比如:不吃早餐、空腹吃糖、饱食、饭后即睡、跷二郎腿、强忍小便、伏案午睡、俯睡、赌博行为、睡前不洗脸不刷牙、好睡懒觉、抽烟酗酒、生活过度紧张等等, 一些我们生活中不经意间的小毛病, 却是酿成疾病的“隐形杀手”。通过讲解, 有些居民不以为然、有些居民惊诧不已, 恍然大悟。大多数居民表示要逐步克服。改正生活陋习, 保持好的生活状态与积极乐观的心境。

3.2 用心讲解社区居民需要准确掌握的知识

社区是个大家庭, 由于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健康程度、文化程度及生活水平不同, 导致居民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有所不同。我们在讲解之前, 以问卷的形式了解居民掌握健康知识的程度, 结果有近一半的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不了解, 有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特别是血压、血糖的正常值, 食用油、盐的每日量, 吸烟的危害等。这样, 我们在准备教材时, 力争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 紧紧贴近百姓, 受用于每一个人。比如, 针对高血压病人和糖尿病病人, 我们讲了这两种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适当的运动、科学合理的饮食、坚持用药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对疾病治疗的重大作用。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有啥区别?空腹多久抽血测血糖最好?测餐后2 h血糖应从进餐的什么时间计算?2 h之内喝水是否影响餐后血糖值等等。

3.3 纠正普遍存在的错误观点

(1) 有些社区居民错误的认为, 健康只能求助于医生和医院, 疾病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事情, 得了病就自认倒霉, 经过我们医生的耐心讲解, 使大家了解到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自己可以掌握健康。只有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才能达到健康的目的。有的居民对安全用药知识不了解, 就导致有病了不去医院, 有的自己随便找药吃, 有的问别人, 人家吃什么有效果, 他自己就吃什么。因而, 不但病没治好, 治疗还耽误了,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例如社区中有很多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 但是他们因为药的不良反应从来不吃药, 为此健康教育中强调, 不吃药的危害大于药物的不良反应。

(2) 有些居民因为年轻而忽视健康。现在我们看到晨练以及广场上健身的人群当中, 以老年人居多, 年轻人反而非常缺乏运动。随着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使很多年轻人的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如睡眠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经常性酗酒、长时间伏案工作等, 这些平时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习惯日积月累后会给身体带来巨大而又不易察觉的伤害。绝大多数的老年疾病都是在年轻时留下的健康隐患上发展起来的。运动不足是造成超重、肥胖和慢性病高发的重要因素, 而卫生部今年新发布的《吃动平衡, 走向健康知识要点》再次强调, 应该保持吃动平衡, 即每天的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达到平衡。有的年轻人认为身体很好, 不需要锻炼, 殊不知, 长期不锻炼, 就可能使原来不错的身体出现不适症状, 如容易疲乏, 耐力下降, 体形走样等。还有的年轻人为了减肥, 拼命节食, 损害了身体健康。所以保持健康的体重, 尤其是需要注意吃和动的平衡, 也就是保持体内能量的收支平衡, 而不是单单的节食, 损害健康。要通过形式多样的运动以及体力活动来消耗热量, 达到体内能量的收支平衡, 这样, 既保证每日能量所需, 又消耗了多余的热量, 防止了脂肪的堆积。

因此, 奉劝所有的年轻人, 赶快行动起来, 不要把年轻当成健康的资本;不要等到对自己的身体不自信了, 再去节食、再去锻炼。锻炼的关键是每天都做, 不一定要很激烈的运动。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 这样才能长期坚持下去。即使我们年轻也要珍重我们的身体健康;即使我们年轻也要保持我们生命的活力。

综上所述, 要做好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 归根结底就是要让社区居民充分认识到:定期体检, 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的重要性。定期体检有利于对身体状况进行及时掌握, 一些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可将很多疾病消除在萌芽状态, 从而呵护我们的健康。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自我保健的知识和方法, 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合理的投资自己的健康, 接受健康教育是维护和促进健康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

摘要:随着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已在城市和乡村逐步的开展起来。社区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乃至当今世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发展的趋势。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健康观念、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对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促使人们自觉地接受和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为人民群众改善生活质量, 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意识的重要手段。对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和预防疾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 篇8

1.2012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8.80%, 比2008年提高2.32个百分点。

2.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有较大提升, 但仍存在城乡、地区和人群差异。

3.城乡居民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相对较高, 但健康知识尚不能有效转化为健康行为。

4.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相对较高, 但基本医疗和慢性病防治素养亟待提高。

5.首次对健康信息素养进行评估, 建立了稳定的健康素养监测体系。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浅析 篇9

一、居民健康档案的特点

(一) 全面性。

居民健康档案除了输入电脑里纸质病历记载的内容, 还记载了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信息, 包括病史、病程和诊疗情况, 医生可以很快找到相关信息, 全面地了解情况。

(二) 广泛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 产生了卫生领域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服务, 在广域网环境下居民健康档案可以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 居民可以随时提取自己的健康档案。缩短了医生的会诊时间, 提高了医疗质量。

(三) 便捷性。

使用纸质材料, 必须先查找索引, 查询不同区域的纸质健康档案, 速度会很慢, 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 不能全面集中信息。数据格式和集中式存储居民健康档案, 便于快捷输入和查询, 处理不同的诊疗信息, 提供了大量临床、教学和科研的集成材料, 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 提高了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率。

(四) 丰富性。

居民健康档案记录了全面的、整体的健康信息, 能够快速地为突发性、传染性和多发性病状提供参考资料。

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认识不足。

一部分人认为, 居民健康档案不过是一种形式, 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所以对管理工作更是不以为然, 造成了信息被收集后又遗失的现象, 使得居民健康档案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二) 管理制度不规范。

居民健康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通过纸质档案对健康情况的直接记录进行信息的分析和整理, 然后进行电子录入。所以纸质档案的管理也是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因素, 归档体系的不完善和归档制度的不规范, 都会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影响。

(三) 管理设施不齐全。

档案管理工作的困难在于纸质档案的管理, 因为需要专门的空间进行档案置放和一定的设施来保护纸质档案。管理设施的好坏, 会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影响。例如, 档案室过小, 橱窗内档案拥挤, 保存条件恶劣, 缺少“八防”措施等, 这些都会影响档案的使用寿命。

(四) 信息质量较低。

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个人信息和卫生服务记录。有些记录过于简单, 信息不完整, 填写格式不规范, 字迹潦草, 更有甚者伪造信息, 造成档案的不真实, 无法实现建立健康档案的目的。

(五) 管理人员不固定。

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得到重视, 致使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一般档案管理工作由护士负责, 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 还要进行档案的记录和归类, 工作压力加大, 缺乏专业性和工作热情。

三、做好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 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应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居民对健康档案的重视, 让居民明白健康档案建立的意义和作用, 让领导重视档案管理, 要把居民健康档案纳入工作日程, 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管理。特别是对居民健康电子档案, 不仅要长期保存居民信息, 而且在电子数据故障时, 不能丢失居民健康档案中记录的信息, 要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提取出来。

(二)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在于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居民的健康水平, 为医学研究和科学实验提供数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规章制度的建设, 应建立健全与居民健康档案相关的规章制度, 使居民健康档案能规范运作, 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健康有序发展。

(三) 加大投入资金。

居民健康档案是一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表、接诊记录表、双向转诊单和健康体检表组成的系统化档案记录, 是记录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健康档案的信息是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为居民提供的预防、保健和康复等卫生基本服务过程的记录, 要实现这些需要专业的医疗技术人员和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真实、完善和准确的居民健康档案, 要做好资金预算和监督, 确保资金的真实到位。

(四) 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

健康信息数据归档的方法与传统的以各类业务为中心的数据备份方法不一样, 所以, 需要建立分级存储的结构, 以实现大量存储和随时存取的统一。因为居民健康档案在接诊、复诊和随访的过程中, 都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及时的补充、完善和记录, 流动性较强, 所以一定要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在档案管理过程中, 要注意保密, 维护当事者隐私, 记得随时归档, 无论何时何地的调阅或者补充、完善、更改和记录信息资源, 都要及时放回去。居民健康档案有利于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标准的信息交换格式;提供转换手段, 将居民健康档案中的资源信息转换为标准的交换格式传输到网络上或者存入可移动媒体。

(五) 提高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

居民健康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医院所在辖区街道办下属的2个居委会常住居民共300名。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从医院辖区街道办下属的10个居委会随机抽取2个, 再从居委会提供的各小区常住居民名单中每个随机抽取100户150人。两组的人口学特点没有差异性。

1.2.2 调查方法

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为蓝本, 由医院预防保健部邀请市健康教育所专家、居委会领导及卫生保健工作负责人、居委会推荐的各居民小区志愿者开会讨论制定基线调查表, 内容包括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两部分共24道题。由医院预防保健部人员和志愿者采用入户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干预前后的两次调查。

1.2.3 干预措施

传统式教育组: (1) 发放健康宣教小册子、3g盐勺、200m L带刻度油壶、六步洗手法彩图; (2) 每两个月进行一次不同主题健康讲座; (3) 7月份进行一次社区义诊。参与式教育组:在传统式教育基础上由医院预防保健部与志愿者收集居民健康需求, 拟出各种专题, 每月召开一次专题小组会, 时间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五晚上, 地点在居民小区的会所或居委会会议室, 由医院预防保健部人员主持, 居委会领导等人员也参加, 鼓励每个社区居民都发言, 邀请老病号、老烟民介绍防病治病和控烟经验, 与大家共享, 请参与者演示平常是如何洗手, 然后培训正确的洗手法, 请居民就社区如何增设公共洗手设施、运动娱乐场所等需要小区物业管理处、居委会甚至政府解决的问题提建议和意见, 并将发言记录下来, 每次会议, 主持人都要将上个月居民所提问题解决情况以及居民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动态变化情况通过幻灯片进行反馈和点评;举办娱乐活动:在世界高血压日举行烹调比赛, 糖尿病日举行健身跑比赛并进行赛后血糖测试等。

1.2.4 统计分析

调查资料用Epi Data3.1软件双录入, 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教育干预前后调查, 教育干预前参与式组和传统式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50.42%和50.85%, 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45.54%和45.90%, 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χ2=0.005和0.051, P均>0.05) 。教育干预后自身对照, 参与式教育组居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分别提高到90.36%和78.1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631.453和439.540, P均<0.05) ;传统式教育组居民健康知识提高到81.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42.109, P<0.05) , 健康行为提高到49.02%, 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χ2=3.826 P>0.05) , 教育干预后两组结果比较, 参与式组均高于传统式组 (χ2=55.376和357.290, P<0.05) 。参与式健康教育对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作用优于传统式。 (表1, 表2)

3 讨论

3.1 参与式健康教育强调的是当地人的参与

本次试验通过专题小组会, 让社区居民分享人与人平等互助, 共同受益的结果, 同时促进医院与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居民的沟通和交流;让社区居民亲自使用3g盐勺、200m L带刻度油壶进行烹调, 参加健身跑等活动, 有效地加深居民对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的理解, 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良健康行为并逐步改进;由居民提出解决公共洗手设施不足的方案, 能加快方案的落实, 使正确洗手能更快的普及, 有效的预防疾病。

3.2 参与式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

无论是传统式还是参与式健康教育均能有效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 但在改变居民健康不良生活行为方面, 传统式教育显得虚弱无力, 参与式教育却具有明显的优势, 能够有效促进社区居民健康生活行为的形成, 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3.3 参与式教育的局限性

虽然参与式与传统式健康教育比较, 对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但存在用时长, 需要一定经费保障, 对组织者责任心和社交能力要求高等问题[3], 目前参与式健康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如何发挥参与式健康教育优势, 提高广大公民健康素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 为有效开展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珠海市人民医院所处辖区街道办下属的居委会2个, 每个抽取100户150人, 分别采用传统的讲座授课和参与式互动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历时1年。结果 参与式教育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由教育前的50.42%和45.54%提高到教育后的90.36%和78.1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传统式教育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由教育前的50.85%提高到81.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健康行为形成率由教育前的45.90%, 提高到49.02%, 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教育前后两组比较, 教育前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 (P均>0.05) , 教育后参与式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高于传统式组 (P均<0.05) 。结论 参与式健康教育对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效果优于传统方式。

关键词:社区,健康素养,健康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严丽萍, 魏南方, 解瑞谦, 等.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12, 28 (1) :8-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试行) [J].中国健康教育, 2009, 25 (1) :3-4.

上一篇:改善功率因数的方法下一篇: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