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备课策略

2024-07-09

新教师备课策略(精选十篇)

新教师备课策略 篇1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备课中忽视课件的整体性, 本末倒置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 一个相对完美的课件必须要教师电脑操作水平、素材收集能力以及时间精力耗费的结合体。究其原因在于制作完美课件, 必须要搜集较为丰富的素材, 主要包括文字文件、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图片以及动画等, 还必须要从网上浏览相应的相似课件, 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制作,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 必须要在教师掌握熟练电脑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花费大量精力才能够完成。但是现阶段, 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制造课件而忽视了对教材内容的认真钻研, 不能够从整体角度出发来看问题, 特别是教学内容的难点以及重点被严重削弱, 即便是课件再完美, 也难以应对所有农村小学生的知识水平[2]。此外, 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传统形式的教学模式是占主导地位的, 若每节课教师都必须要尽全力去制作课件, 则就会很难有大量时间去钻研教材以及书写教案, 最终影响到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二)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中脱离实践

现阶段, 由于农村小学中有一部分教师是刚毕业的学生, 没有相对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备课过程中往往会脱离教学实际, 一味地依靠计算机网络。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只要脱离了实际, 则再精细的课件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能认识到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知识基础以及生活背景, 从而使备课教学设计不切实际。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能力培养上的策略研究

(一) 备课中科学解读参考资料

现阶段, 《课程标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准确把握好教学方向以及教学预设等。此外, 小学语文教育必须要高度重视教材的整合、积累熏陶以及实践, 在反复实践当中提高相应的综合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育还应该细读《教学用书》, 借助其更加直观的了解作者意图, 寻找文章的重点与难点, 准确理解词语内涵。在备课之前还必须要认真阅读相应的单元主题, 做到瞻前顾后, 清楚了解单元之间或者是课文之间的相互联系[3]。在现代化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 网络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一个相对广阔的平台, 对部分名师教学设计可以参考, 然而一定要有所取舍, 清楚认识到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二) 做到文本细读以及有效接触教材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做到教材的文本细读, 反复读教材, 并读到文章深层以及精义之处, 读到对相应教材文章能够烂熟于心。教师在细读过程中, 可以慢慢读以及欣赏着来读。具体来说, 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文本细读方面应重视文章的词、句、内容、表达方法以及标点等。可以划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是读, 需要画出生字以及重点句子, 领会文章当中的精妙之处;其次是做, 要尽量多的做课后题, 清楚了解设计意图;最后是加, 教师应该将文章反复读, 然后由薄到厚, 逐渐融入一些教材以外的内容, 从而使写作意图、个人阅读感受、教材空白点以及写作背景等更加清楚, 文本更加厚重。

(三) 多媒体备课与传统备课相结合的方法

现阶段, 多媒体技术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相对丰富的教学环境, 同时也带来了语文教学方式的改变。但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依然不能够忽视传统教学方法, 黑板以及粉笔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 其教学优势是多媒体教学不可比拟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恰当选取教学素材, 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进行紧密结合, 实现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锦上添花[4]。从某种程度上讲, 如果学生长期处在相对被动刺激的状态之下, 则会引起学习疲劳, 使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进而丧失了多媒体教学的价值。因此,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警惕过多利用多媒体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必须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科学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教学, 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备课能力的提升是一项专业性以及复杂性都相对较强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 教师可以通过科学解读参考资料、做到文本细读、有效接触教材以及多媒体备课与传统备课相结合等手段, 提升备课能力。

摘要:从某种程度上讲, 备课属于所有课堂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 同时也是教师对教材准确把握以及实现与文本对话的主要方式, 需要教师在对教材、相关教学资源与学生等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所确定出来的教学思路, 是课堂预设的关键性手段, 关系到实际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因此, 教师应做好每节课之间的教学准备, 充分发挥备课的实效性。本文就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备课能力的策略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备课能力策略

参考文献

[1]方华英.基于课题研究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科研素养——以从化市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 2015 (03) .

[2]方华英.学习型组织视野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以广州从化区为例[J].教育导刊, 2015 (11) .

[3]黄英, 林长春.重庆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思考[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1) .

新教师如何备课 篇2

初一(3)班傅思佳

敬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我叫傅思佳,来自初一(3)班,这次我竞选的是副大队长,虽然我很清楚,我的竞争对手个个是精英,但我非常肯定自己的能力,我相信“我能行!”

温室里的鲜花经不起风吹雨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我要做傲雪的梅花,经受各方面的锻炼和考验。我,是个外向的人,喜欢阅读和英语,喜欢参加课外活动。我喜欢阅读散文,小说等。我喜欢阅读散文,因为它能陶冶我的情操,提高我的写作水平;我喜欢阅读小说,因为它能以一种简单的文体,让我们感受到美丑善恶。阅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喜欢英语,这与我的人生目标有着密切的联系,于是,我会努力提高,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前进。

我在小学里当过图书管理员,也是值勤员,所以,我有足够的细心,耐心和管理能力,能协助大队长做好年级里的各项事宜,搞好各种活动。如果我这次不能当选,我也不会灰心,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也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对我多提意见和建议,我会继续努力。同时希望大队部在大家的管理下越做越好。

听完了我的介绍,大家对我有了初步的了解,请你为我投上宝贵的一票,我会用将来的工作表现来证明,你的选择没错!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初一年级少先队大队委竞选演讲搞

初一(3)班 洪元请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叫洪元清,是一个阳光、活泼的少年。从小我就有着音乐细胞,于是便学起了数码钢琴。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小男孩,必然会很好动,那时我特别喜欢打乒乓球。自小,我的父母就下岗了,他们在外打工,长年不回来,我的这种思念之痛,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底。这样的经历对我是一种激励,于是在母校获得了各种奖项。我对捐献活动是非常热情的,由于家中的经济情况,和各种原因,我只能尽力而为。身为宏志班的学生,我自立、自强。

我想竞选大队长,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家和集体,我当上了大队长,我会把我的所有和大家分享,和大家创造新的未来。

在我的心中,曾经有一个梦,要用我的成心让你感动。

美丽的彩虹,那就是竞选成功。

“珍惜机会,把握今天,努力明天!”这是我走完人生之路的信念。

山水与共,投我一票就是你的行动!

初一年级少先队大队委竞选演讲搞

初一(4)班严静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上好!

我叫严静,来自初一(4)中队,今年13岁,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孩。今天的天气虽然不热,但是我的内心却是火热的,我用自己炽热真诚的心站在这个台上,竞选宣传委员。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我能够做到“认真”二字,在业余时间中,我喜欢练字,绘画,看书等。在小学学习生活中,我的硬笔书法中在全国,省,市都获得过各种奖项,在学校中,我也被评为过“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五好标兵”等。当然,人无完人,我也一样存在着缺点,但是我一定会努力改善的,今天能够站在这个台上的勇气和信心都来自于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支持。我来竞选宣传委员,并不是为了风光,而是想提高我的办事能力。如果我当上了宣传委员,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在每期黑板报中,我会用我的创意和我认真的笔迹来出好每期黑板报,在生活中,我会为大家报道宣传好每一件事,让你们看到一个最棒的我。如

果我没能当上宣传委员,我也不会气馁,可能真的是我的能力还存在着不足,但我一定会努力完善自己,争取在下一次还能让你们在这个台上看到一个更加完善,实力更强的我。老师们同学们,如果你们觉得我有这个实力,就请为我投上这宝贵而又神圣的一票吧!

初一年级少先队大队委竞选演讲搞

初一(4)班戴丹丹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晚上好!

我的名字叫戴丹丹,来自初一第四中队。在家里,我是一个小能手,经常帮助妈妈做家务,长辈们都夸我是一个好孩子;在学校里,我又是老师身边的小助手,在班里担任的各种职务。在小学六年里,我总是不断的尝试和挑战自我,参加各种比赛,为自己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和称赞。在学校手抄报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并荣获学校组织的古诗文背诵比赛二等奖。另外,在全国青少年“读写大赛”中,我获得了区级二等奖,在广陵区“小手牵大手,文明一起走”亲子手抄报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而在第六届“星星河”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中,我的绘画作品,获得了美术一等奖。在参加各项比赛的同时,我还成为了一名《扬州日报》小记者。通过参加这些比赛和活动,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这不仅锻炼了我自己,也让我更加相信自己的绘画水平。

如果说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是因为我有了这些锻炼自己的机会而变得充实和精彩,那么,我也希望为自己的初中生活添上更多的色彩,让它成为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这次参加竞选,我相信自己有能力胜任宣传委员这个职务,也请大家同样相信我。如果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宣传委员,我绝对不会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一定会尽心尽力的为这个大集体服务,为同学们设计出出色的黑板报,为大家传递更多的信息。即使在竞选中,我不幸被淘汰,我也绝对不会伤心难过,因为我知道自己一定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正。当然,我也同样会以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们这个大集体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最后,我想和同学们说,如果相信我,相信我的绘画水平,就请投上你宝贵的一票,谢谢大 初一年级少先队大队委竞选演讲搞

初一(2)班姜天宇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上好!我是初一(2)班的姜天宇,今天我有幸参加学校大队委的竞选感到十分的高兴。首先,我要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

我从一年级到六年纪一直都是班干部,从小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我有足够的信心,在竞选上大队委后,将努力,认真地完成好大队交给我的每一项任务。

相信我,我完全有能力胜任少先队副大队长的职务。我以前也当过大队委,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从不放弃,因为放弃就意味着以前的努力都白费了,我不甘心。所以到了今天,我已经能够面对各种困难,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解决他们。如果我能当选,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成为老师的好助手。请投给我神圣的一票吧!

浅谈高中历史教师备课策略 篇3

关键词:新课改;课程标准;备课;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和侧重点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来适应新课改。教师能否上好一节课,备课很重要。那么面对新课程这个大背景,高中历史教师该如何备课呢?

一、依据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是指导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岳麓版教师教学用书中提到“《课程标准》依据‘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的基本理念,提出建立高中历史课程新体系结构的原则,在对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的定位以及对课程设置、内容选择、体系构建的设计方面有重大调整。”可以说,加强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研读是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效能的关键,所以在新课改这个大背景下我们的历史备课一定要依据《课程标准》。

二、备课要体现新课改理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

历史课程资源是相当广泛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历史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是与历史课程相关的都可以构成课程资源。

历史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我们大多数教师认为历史课本就是惟一的课程资源,课本是学生从事历史学习,教师从事历史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教师和学生借以发生相互作用的媒介,应该说课本在历史教学中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备课时主要依据教材而忽略了教学大纲。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角色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审定、教学评价和考试的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后,除了有“一标多本”的教材供选用之外,还有多种多样的教师教学用书的出现。新课程对于教材强调的是“用教材”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教教材”,可以从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目的出发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

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高考时山东省自主命题,题目中有些关于山东地方史的知识,这要求我们开发课程资源时注意地方史资源的收集,学习地方史也能够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远非学校教育所能包揽。因而在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时,必须精选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使之优先得到运用。即要选择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资源运用于课程。课程的设计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考虑到不同学校的差异,还要考虑到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差异。课程资源开发者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三、实施集体备课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讲的多,学生思考的少。有的老师,尤其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备课依据主要是教材和教师参考用书,甚至有的老师不用教案也照样上课,或者用几年不变的教案去上课。新课改后,如果想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教学目标,如果没有集体备课是很难完成的,课堂效率也不会很高甚至无效。

集体备课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新课程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思维被激活了,他们不再死盯着课本看那些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不再完全盲从盲信教材的结论、教师的观点了。这对于老师上课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要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团队的作用。

新课程的历史教材按专题体例编写,学生不大适应,这会给他们学习带来很不多不便,他们可能会有很多的疑惑,要解决这些问题仅凭教师个人的备课显然是不够的。不同版本的教材具体内容不一样,侧重点不同,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究竟哪些知识要求学生要掌握?哪些要详细重点的讲?哪些又该适当补充?哪些可以略讲?哪些可以删去?这些仅凭个人的力量是难以驾驭的,所以集体备课至关重要。

当然,集体备课同时不能忽略个人备课,最重要的还是个人认认真真的备课,在实际教学中,要把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四、重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属于广义的备课范畴,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课程打破了传统通史的教学设计流程,而是按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专题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应有较强的通史功底;而且对学生培养目标也相应发生变化,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重视教学设计。在新课改的历史教学中,教学设计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要以学生的学为主,必要时也可以与学生共同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课程目标的落实,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要敢于创新,不应该是千篇一律,追求教学的个性而不苛求完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设计,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浅析新教师备课 篇4

备课, 是每一位教师授课以前都必须落实的一项基础性准备工作, 即教师按照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和本门课的课程特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把所教内容通过最合适的表达方式教授给学生的活动。如何备好课, 既是教师基本功的重要体现, 亦是教师授课风格和特色的集中反映。教学风格因人而异, 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然累积了相当多的教学经验。但对于刚初出茅庐的新教师来说, 这项工作常使他们感到无从下手, 急迫需要得到一些具体指导来尽快掌握备课的方法和规律。笔者作为一名新教师, 想借助自己的备课经验就新手老师备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掌握大纲、研究教材

新教师正处于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换时期, 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 因此很难对教材做到谙熟于心, 课堂驾驭能力较弱。因此新教师在开始备课时, 应把备教学大纲放在首要地位。熟悉并掌握教学大纲可以使新教师对本学科的主体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以便为以后备课奠定基础并指明方向。而教材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 又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重要媒介。换句话说, 教材是教师的“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因此教师的课前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教材并不是简单地浏览教材, 应该分三个具体步骤对教材进行准备:

(一) 熟悉教材, 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教师应首先从整体上阅读教材, 归纳并概括出教材中包含的各个知识点, 进而捋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二) 细读教材, 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

对于教师除了进一步把教材中的概念、理论以及其内在逻辑关系等理解透彻外, 还应该阅读大量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来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 把看到的好的东西记在一个笔记本上, 日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推荐给学生。

(三) 研究并掌握教材

教师要掌握教学大纲, 研究教材, 进而掌握教材的精髓所在。以新课标初中英语教材为例, 新教师阅读教材时可以时刻提醒自己反思以下几个问题:

(1) 能找出本节课所讲内容的重要知识点吗?

(2) 能准确理解教材中的英语语法的概念和具体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吗?

(3) 能把文章各段、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整理清楚吗?

(4) 能引领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吗?

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当教材中的内容已经内化成自己的系统知识时, 新教师便能够逐步将教材中晦涩难懂的知识同具体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可以说这样全面而系统的备课过程带给新教师的收获是任何所谓的“教学参考书”所无法提供的。

二、广泛听课、完善自身

毫无疑问, 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样的教学内容, 不同教师的教学结果却又大不一样:有的老教师讲课效果良好, 深受学生欢迎;而有的新教师讲课就漏洞百出, 学生昏昏欲睡……

如何将这些知识以最直观、生动、简单的方式呈献给学生, 是新教师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因此, 新教师从一开始就应该注意训练备课的规范化, 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多多请教。学习老教师是如何开展课堂导入, 组织学生讨论, 传授解题技巧, 以及板书设计等。此外, 新教师还要多与老教师进行交流, 听取他们的经验, 在完善自己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改进不足, 不断对自己的备课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争取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三、设计教学、关注学生

在认真研读教材, 看过老教师的课堂展示, 新教师心中应该已经完成了对本节课的大体框架设计。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合理地整合资源、组织思路、设计课堂教学等。在上讲台之前, 教师必须对教材的全部内容了如指掌, 甚至还要明了本课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之处。打个比方来说, 教师的备课内容就好比是一桶水, 而课上教给学生的却只有一杯水。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 又要备学生。尤其应重点关注如何与学生交流、沟通, 提前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设计相应的对策。从而巧妙地把教师一个人上课的“满堂灌”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二人转”。

四、结语

总而言之, 教师准备得越充分, 就越能从容而自信地开展教学活动。新教师需要在正式上课之前认真准备好备课这项艰巨而又漫长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备课的过程中自觉地去学习, 更要主动地去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激励新教师不断从一个台阶走向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 最终成长为一名教学名师。

参考文献

[1]汪穗福.与新教师谈备课[J].职业教育研究, 2004 (05) .

[2]王丹燕.关于新教师备课策略的讨论[J].新课程学习 (中旬) , 2013 (06) .

新教师如何提高备课能力 篇5

根据主管教学十几年来的经历和教学常规的检查来看,目前教师的备课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教师关注教材、关注知识点较多,而关注课标(教学知识体系)的较少。

2、教师喜欢用现成的资料,也就是教辅材料,教师备课依靠教辅的,依靠网络资源的比例越来越高。

3、教案写得好的,课不一定能上好,而上课精彩的原始备课教案不一定就好。(上课与教案不一致。)

4、半数以上教师认为写在本上的教案其实就是一种形式,认为形式备课是一种负担。(形式是抄,实质上是“不动脑”,目的是应付检查)

二、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1、提高教师对备课的认识。

让教师清醒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备课不仅是写在本上的教案,而且是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及教学对策等等。

我们知道备课的内涵极为丰富,有对教材的钻研,有对学生的了解,有教法的设计,有教学资源的开发选择和利用,还有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这里的每一环节都是相当具体的,设计者通常需仔细考虑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新知,如何在熟悉的情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如何在新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如何设计好讲授要点、课堂体提问、作业布置。

这些内容在脑中起初都是混乱而无序的,只有深入思考,对它们进行整合,使之清晰化、条理化、深刻化,才可以在授课时成竹在胸。

把思考所得书面化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也是一项需要付出很多艰辛的劳动。

但这些都是必须的。

即使是一名成熟的老师,教学艺术也是无止境的,每一次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思路,每一次授课后都会有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收获,用教案的形式记录下来,留待以后作进一步的思考、完善,将是一件非常有益于教学的事。

因此,教案的存在很有必要性,不可能取消,

2、尽量减轻教师备课中写的负担。

减轻教师备课写的负担是有必要,一是对于那些能熟练掌握教学知识体系,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的教师,可以简案。

二是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不断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充分发挥好教学同伴互助的作用,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使教师把备课不再当作一种负担。

3、加强教师对教学知识体系的把握。

每学期开学前通过教师学校的教材培训和教师的自学,完成对教材的通读,确定知识网络,用教学参考对照课程标准掌握教学重、难点。

4、加强集备。

在个备的基础上加强集备,个备对于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的结合,可以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因此,我校除有学年集体备课组外,还成立了音乐、体育、英语备课组。

5、检查情况反馈要及时。

学校总是按照惯例对教师的备课教案进行月常规检查,由于每次都事先打好招呼,教师很少会出现严重缺备或漏备的可能。

久而久之,大家似乎不再过多地考虑备课的质量好坏。

其实,老师和学生一样,大多数教师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太看重备课检查,装得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是多么希望学校领导在检查备课本时,能认真看看,给自己美言几句,对成功做法写上一点表扬的评语和激励性的评价,哪怕只是点滴的肯定也好,从中也能得到一点安慰、鼓励和满足。

于是每次检查后,我们都要在第一时间,召开教务会,对于备得好的教师给以充分肯定,精彩的做法和到位的地方提出表扬,对有创意的设计给以大力张扬和推广,对有进步的教师,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对备得不太好的教师,尽量用委婉的话语给以启示和点拨,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指明努力的方向。

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备课质量

我感觉,如果检查教案,也向教师给学生判作业一样,给于是党的评语鼓励,也能改善教师备课的质量。

6、运用听评课方式,检查教师的备课效果,发挥听评课作用充实教师教学经验实现有效教学。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通过各种形式的听课,也非常有效的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加大听课力度,督促教师备好课。

7、进行备课评比,激励教师备好课。

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进行备课评比,激励教师备好课。

上学期,我校二、四年级学年组被评为学校优秀备课组。

这极大鼓舞了教师集备的风气,推动了学校备课的质量,进而促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备好课是关键环节之一。

多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让老师们在备课思考和书写过程中享受愉悦、感受成功、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就一定能够备好课,就一定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指导幼儿园新教师备课【3】

一、新教师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教师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还没有掌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在备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拿来主义:重教参,轻思考

教参,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指导性用书,其价值、作用不言而喻。

新教师由于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到位,又缺乏教学经验,在设计活动时往往依赖教参上现成的教案。

一篇成熟的活动教案往往环节清晰、重点突出,作为参考借鉴对于新教师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然而如果照搬照抄,不加思考,教师就不能真正地理解教学内容,也无法深刻领会活动各环节设计的意图,更谈不上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了。

例如,许多新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常常会忘记要说的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对于教参的机械记忆,而不是将教参上的话经过深思熟虑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 形式主义:重过程,轻目标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指导思想,缺乏对教学目标明确地认识,教学过程只能是流于形式。

然而新教师在备课时往往认为只要知道整个流程安排就行了,他们急于把活动中的每个步骤罗列下来、熟记于心,把每个细节考虑周全、安排妥当。

然而在对教学过程精益求精的同时,作为核心的教学目标通常被忽视了。

这也是笔者曾经的亲身经历,刚工作一个月时,我备课笔记上的活动过程写得非常详细,活动目标一栏却空空如也,根本不知道怎么填写。

笔者就此问过许多刚工作的新教师,他们也坦言在撰写活动目标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备课时往往是本末倒置,先写好活动过程,觉得该活动可以实现哪些目标,就写上哪个,而不是活动围绕目标来进行,这样实际上就丧失了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性功能。

3. 本位主义:重教法,轻学法

新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只想到教师该如何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幼儿,而没有考虑到孩子将怎样主动学习和获得新的经验和技能。

例如绘画活动“我给老师画张像”,一位新教师在出示范画后的指导语如下:“你们看,他把整张纸都填满了,所以等会我们小朋友画的时候也要把脑袋画大一点,尽量把一张纸撑满。

剩下的地方是背景,也应该涂满颜色,可以画许多小斜杠,涂上朋友色,也可以涂成五颜六色,总之整张纸要涂满。

”这就像是教师的一言堂,没有留给幼儿自由创作的余地。

如果教师能运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进行互动式的探讨,肯定更能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和想象力。

另外,新教师由于对幼儿缺乏了解,在备课时也往往缺少对幼儿回应和反馈的预设。

许多新教师备课时会把每句要说的话都详细地写下来,但这句话对幼儿起到什么作用以及是否有必要说,却很少斟酌。

例如一位新教师设计的中班活动《我为祖国过生日》,在导入之后她开始提问:“小朋友,你们每年都过生日吗?”大家齐刷刷的回答:“过。”

“那你们记得自己的生日是哪月份吗?”话音刚落,就有几位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我不记得我的生日是几月份了?”“我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只有妈妈记得。”

“我也不知道。”

甚至有一位小朋友问道:“老师,月份是什么啊?”这位新教师没有想到4-5岁的幼儿还不能清楚地记住自己的生日,可以说创设的这一活动情境是失败的。

二、新教师备课的要点

新教师在备课时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问题,归根究底是没有掌握备课的要领。

为了保证备课的质量,新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准备:

1、备幼儿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应是师幼共同研究、共同创新、共同进步的互动过程,教师只是幼儿在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因此在备课时要避免教师本位主义的影响,把幼儿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关注他们的兴趣与需要,以促进其主动学习为宗旨。

这就要求教师活动前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幼儿,根据其年龄特点及学习需要,分析他们先前的经验和已有的认知过程,确定最近发展区,设计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过程和教学方法,达成活动目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新教师应当意识到,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备课前要对全体幼儿做充分的了解,注意他们的个别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新教师对于孩子的了解则需要在日常活动中细心地观察,在理论书籍中不断地积累。

2、备活动

(1)制定目标

目标是活动过程设计的依据,又是评价活动成功是否的一项重要指标。

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其多方面的教育价值,确定好本次活动的目标。

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并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个别幼儿的需要。

完整的目标内容应包括认知、技能、情意三个领域。

举例:语言活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目标:①理解故事中词语:××、××。

②通过看图片,能够说出老虎没有了牙齿的原因。

③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要以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原有经验的了解为基础,逐步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

《纲要》还分别从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个领域提出了教育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因此新教师应仔细研读《规程》和《纲要》,以此为准则,从中领悟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掌握制定活动目标的基本方法。

(2)确定重难点

搞好教学,必须善于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也就是说,要努力抓住重难点。

①怎样确定重点:新教师在明确活动内容的基础上,应分析过程中哪些环节为关键点应重点进行。

对于有教材的活动内容,那么应分析出教材重点,教材重点一般指教材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而教学重点则需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根据班级幼儿的具体情况而定。

可以这样说:教材重点必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仅指教材重点。

②怎样确定难点:凡为大部分幼儿所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知识、复杂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就是难点。

难点一方面是由于教材的抽象,幼儿难以理解。

处理这一类难点的最好方法是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多举实例,多做演示,给幼儿以丰富的感性知识,化抽象为具体。

另一方面难点来自于幼儿,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孩子,由于以往知识基础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难点也会各自不同。

(3)设计教学法

在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基础上,要落实“怎么教”、“怎么学”,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幼儿实际进行教学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

教学方法应包括: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如何导入新授,复习巩固;怎样引发兴趣,强化动机,吸引注意,启迪思考,鼓励创新;采用哪些教学手段,教学具的操作和使用等。

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和“学法”,并达到最佳的组合状态,以促使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3、备教师

(1)组织语言

教育教学活动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离不开语言。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语言技巧。

一位教师有着极为渊博的知识,但如果他不能通过鲜明、准确、精练、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新教师要善于选择最中肯、最精确、最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所要讲授的内容,才能让幼儿透彻地理解、明确地操作,达成最高的活动效益。

(2)设计教态

教师组织活动时的姿态、动作是表达语言时的重要辅助形式。

教态生动活泼、大方自然,就能高度集中幼儿的注意,使幼儿深刻领会所学的知识。

如果教态生硬死板,没有什么手势,或者姿势很不自然,幼儿就会感到兴致不高、无精打采。

因此,教师在活动前,应该认真设计自己的姿态、表情和手势,研究如何掌握得体的教态。

(3)进行试讲

教案写好了,是不是就等于备好课了呢?不是的。

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得下一番”熟悉教案”的苦工夫。

为了更好地改进方法,选择语言,备好教态,活动前试讲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试讲不一定要人听,也不一定非讲出声音来,利用早晨散步时间边走边讲,或者在临睡前默讲一遍。

这对于熟悉教材,改进方法,发现问题,弥补漏洞,都有很大的作用。

提高语文教师备课水平的有效策略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备课;教学活动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语文教师备课水平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如何针对人教版语文课程,寻找有效的切入点来提高语文教师的备课水平成为各个学校以及相关教育研究专家的研究重点。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保证课程有效性以及教学质量的基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意识到备课的重要性,并尝试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备

课水平。

一、通过教学设计创新来增强备课的实效性

通常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师备课中存在着将关注点过度集中在课本上的误区,忽视了学生。在备课中,重“传授知识的准备”而轻“互动的计划”。这一问题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备课中过于形式化,忽视实效性,即只是对课本、参考资料以及已有的教案进行备课,这就滋生了教师敷衍应付的心理,使得备课教案死板、老套,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为了增强备课的实效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备课内容进行准备时,需要将备课内容和学生的经验、体验联系起来,在教材内容和学生之间搭建起一个有效沟通的桥梁,通过各种技巧以及形式的准备,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更深一层地吸收和运用。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备课中,我尝试用新的教学思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在备课中只是一味地按照教案准备教课内容,就会使教师在授课中出现泛泛而谈的问题,很难将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景色以及抒发的情感完美地呈现给学生,学生也不会从课文中领悟到丰富的内涵。在备课中,对教学环节如此设计能够有效地激发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再加上视觉上的效果,将课本内容和学生特点充分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探知欲和学习热情。

二、将备课重点适当地向教授“学习方法”转移

传统的备课中多以备教法为主,忽视备学法。即在备课时将重点放在规范课堂教学的秩序性、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上,没有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养成,没有准备出充裕的空间和范围让学生自由思考和发挥,限制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生成。

在实行新课标以后,针对人教版的初中语文课本的备课与旧有备课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校本将“以教定法”和“以学思教”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将备课的焦点放在学习与学生两个方面,用教学活动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在现有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备课的出发点从“如何完成一堂语文课”转移到“怎么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吸收知识”上。总之,教师应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考虑备课的内容、方式以及设计形式等。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备课中打破旧有的思维惯性,破除重教法轻学法的限制,将立足点放在“以学思教”上,将备课的目的放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上,即做到为学生的学习备课,不是为了方便自己教学而备课。

三、充分发挥弹性教学方案的优势

在备课中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非常重要。这一设计形式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形成良好、有效的互动。弹性教学方案的设计需要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设计每堂课具体的教学方案,还要在自己的教授之外留出一定的空间来供学生参与和讨论。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作者臧克家通过记叙闻一多先生的一些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整篇文章短短一千多字很难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一生,所以笔者在备课时预留了足够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列举闻一多先生更多的事迹,并结合当前的社会现象加以讨论。通过这一弹性教学方案的设计,使学生不仅对本篇课文有了整体的把握,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此外,在备课环节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弹性,要顾及到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遵循“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教学设计要注重全过程的关联式策划,备课教师要把握好怎么开始、怎么实行以及如何转折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与学生的贴合,促进教学和学生实际的结合,促进师生的积极互动。

综上所述,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备课水平的现状加以分析,发现还存在若干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文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重视这些问题,找到切实有效地提高备课水平的有效策略,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成绩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谢丽莎.从备课入手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1(30):105-106.

[2]王伟.语文教师高效备课小策略[J].学周刊,2011(32):158-159.

教师集体备课“四度调整”策略研究 篇7

关键词:集体备课,四度调整,教师

集体备课中, 由于主备教案代表的只是主备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同时, 由于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起点、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也会有所不同,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主备教案难以为其他教师所用。而“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 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1] 只有当教师对主备教案进行个性化地调整, “为我所用”, 才能轻松地驾驭课堂。而另一方面, 新课标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课堂上的不可预料在所难免, 对于临时出现的节外生枝, 教师就需要及时地进行反思调整。

“反思是教师获得实践智慧的重要途径, 是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和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2] 为了弥补主备教案的不足, 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 使教师形成特色化、理想化的教案, 同时也为了促使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 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 我们提出了集体备课教案的“四度调整”研究。“四度调整”的名称是基于集体备课集中活动前的个体调整、集中活动时的讨论调整、教学后的个体调整、群体交流调整四个有序推进的层次性调整而提出的, 它关注的是教学活动全过程, 是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四度调整”的特征

1.个体独创性

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 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3] 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个性,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状态, 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教师的独创性来设计教案、修改教案、实践教案、再设计教案, 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可喜的效果。而四度调整正是以教师的个性为基础, 整合个人优势为集体智慧的新型的反思调整。主要表现在: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和自身个性特长创造性的一度调整;建立在共性基础上的个体化独创的二、四度调整;三度调整则是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 反思课堂实践、探究教学策略的个性化的三度调整。

2.群体合作性

“新的课程环境一方面要求教师勇于开拓、大胆创新,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也呼唤着教师之间相互合作, 从集体中获取知识, 汲取力量。”[4] 四度调整正是充分利用了备课组教师的群体合作, 把主备教师个体的资源转化为共享的资源。首先, 二度调整中的讨论、研究, 就促使教师在与他人的思维碰撞中, 加深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 同时在与同伴的优势互补中逐步形成群体共识。其次, 四度调整又一次把教师聚集在一起, 不仅针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 进行对话交流, 也针对一些共性的反思来调整教案中不适合学生实际、需求的环节。这是备课组内群体智慧、教学经验的结晶。

3.系统完整性

四度调整是以课例为载体, 通过备课、上课、总结、反思, 全程跟进教学行为。它从教前的个人设想调整、集中交流调整, 到教后的个人反思调整、集体再设计调整, 关注的是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反映教师教学研究的全貌。从这一点来说, 四度调整就是一个由四度的调整有机构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完整的系统。如果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因为教师的倦怠或能力的因素而未能深入调整, 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整个调整活动质量下降。系统完整性构成了四度调整的重要特点。

二、“四度调整”的框架

1.一度调整

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 执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有异, 故他人所备教案难以“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前, 认真钻研主备教师的教案, 参阅相关的资料, 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和个人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地“剪裁”、“修饰”, 立体化地解构, 在原教案的1/4处注上调整意见。这就是一度调整, 也可称为个人设想调整。

2.二度调整

主备教师的备与辅备教师的一度调整都是个体行为, 为了实现信息的交换、资源的共享、智慧的碰撞, 集体备课集中活动时, 辅备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 讨论交流对主备教案的调整, 然后再次结合本班学生实际, 博采众长, 在空白处做好调整、修改, 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这就是二度调整, 也可称为组内交流调整。此次调整意在张扬个性, 博采众长, 它既有“百家争鸣”的态势, 又有“兼收并蓄”的智慧。

3.三度调整

如果我们的教学止于预设、调整、实践, 那一节节课可能就是一次次地“唱老调”、“走老路”, 很难实现质的飞跃。因此, 我们主张在课后对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及自己的教学处理进行反思, 静心琢磨所得、所失、所惑, 实时整理思路, 调整心态。精备课以教学案例或教学叙事的形式加以记录, 其他课以教学日志的形式加以叙写, 以期在无数次这样的“上下求索”中得到“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长此以往, 反思定会成为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源泉和动力。

(1) 教学案例

一记成功之举。有些成功是可以预见的, 它来自于教师对某一教学行为的“运筹帷幄”;有些成功则可能是意料之外的一次成功 “试验”, 又或者是一次偶然的“灵光乍现”。而“守株待兔”肯定不会收获太多的成功。因此, 我们就要及时地总结成功的经验, 探究成功的归因。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都可以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二记失败之笔。教学又被称为是“遗憾的艺术”, 教学中的“败笔”大到整个教学理念的曲解, 小到字词的误读之类都是客观存在的。而要想尽可能地减少这艺术品中的瑕疵, 就需要“吃一堑, 长一智”, 需要对教学中的一切失误、一切不足进行回顾、梳理, 并对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以此来缩小“遗憾”, 放大“艺术”。对“败笔”反思得越多, 也就意味着课堂上的“败笔”会越来越少。就如恩格斯所言:要明确地懂得理论, 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当中, 从亲身经历的痛苦体验中去学习。

三记教学困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随着学生个体和群体变化的加剧, 我们可能会因教案预设与课堂生成不合而困, 因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不融而困, 因教学措施与教学效果不一而困, 因主体与价值取向不同而困等等。将这些疑难与困惑记录下来, 作为研究对象, 在研究过程中就有可能找到削弱其阻碍、转化其限制力量的对策。

(2) 教学日志

如果对每节课都以教学案例或教学叙事形式加以反思, 会使得教师疲于应付, 所以, 除精备课之外, 我们推荐教师使用教学日志的形式加以记录。“ (日志) 是一种有价值的工具。我经常回来读一读在过去的一周发生了些什么。我能够注意到一些关于我教学的事情, 例如, 有用的和无用的教训。我每星期至少做四次记录。这看起来能使我专注于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5] 教学日志在内容与形式上没有约束, 可深可浅, 可长可短。

4.四度调整

为了更广泛地分享成功, 深入地探究问题, 尽可能地弥补教学中的遗憾, 我们提出了分组活动时的四度调整, 即就主备教师的研讨课及辅备教师各自的课堂实践展开讨论, 针对一些共性的反思来调整教案中不适合学生实际、不符合学生需求的环节, 设计可行性方案。四度调整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主观上强调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人而异做高屋建瓴的整体驾驭的调整。当然, 由于精力与水平限制, 要讲究策略, 重视对某一片断, 特别是重、难点片断的调整上。

三、“四度调整”的注意点

1.调整的宗旨——以生为本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以学会学习、促进学生人格与个性全面发展为重点。”基于此, 四度调整就不能只在意自己的教学思路, 只关注课堂和课本, 而要转变视角,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从学生的角度全面分析, 深入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 并以此来设计、修改、实践、再设计教案。同时, 如果仅仅把调整作为一种形式停留在课堂之外, 课堂教学仍被教案束缚, 学生仍会被固定在教学设计中, “以学生为本”就只能成为“美好的愿望”, 调整的意义还是得不到真正地体现。所以四度调整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前和课后, 而要让调整进驻在课堂中, 随时随地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生成调整”。

2.调整的主要途径——质疑探究

集体备课的教案只是代表着主备教师一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这就不一定适合其他辅备教师使用。如果教师甘当“拿来主义者”, “生搬硬套”、“照单全收”, 只会让课堂“漏洞百出”。所以, 不管拿到一份怎样的教案, 教师都应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和分析教案、教学活动, 对原教案进行批判地吸收, 有选择地模仿, 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合理地加以取舍。当然, 质疑探究不是刻意地挑他人的刺, 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备课组教师的群体合作, 把主备教师个体的资源转化为共享的资源, 使教师的创新意识得以激活, 使得教学不止于习惯, 研究不流于程式。

3.调整的灵魂——不拘一格

四度调整的主要形式就调整主体来说可分个体调整和集体调整。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调整, 我们强调的是理念的探究, 资源的整合, 决不追求教案或者说是教法的整齐划一;我们强调的是思维在调整中被激活, 呈现“百家争鸣”之气象, 决不追求千篇一律的“起、承、转、合”。所以, 调整后的教案也应是不拘一格的, 主要表现在教法的选择上应“因人而异”, 选择最适合自己, 最能体现自身教学风格的教学方法;学法的设计上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量体裁衣”。总之, 教学设计的调整应根植于课堂, 服务于教学, 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才能催生出个性化的课堂教学。

如果说集体备课使资源共享、同伴互助成为了可能, 那么四度调整则使教师在资源共享和同伴互助中得到了历练, 获得了成长。在四度调整中, 教师们不断调整, 不断反思, 不断完善, 不断提高, 并最终得以个性张扬、专业成长。正如诗经中所言“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参考文献

[1]刘恩樵.教育万花筒莫让“集体备课”成镣铐[N].中国教育报, 2003-3-25 (3) .

[2]石兆胜.如何提高教师的反思力[J].青岛教育, 2006 (1) :20.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育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159.

[4]李金碧.新课改需重建教学管理制度[J].教学与管理, 2004 (11) :18.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政治教师如何备课 篇8

一、政治教师角色的转变

首先,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 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引导是含而不露, 指而不明, 开而不达, 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 同时也包括怎样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 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 教师不是拖着走, 而是燃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 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

其次,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应该尊重学生, 诱导学生内在的主动性, 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在教学中, 个别学习、同座位交流、小组间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 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再次,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新课程中, 师生关系已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课堂教学中,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 可以调控教学。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 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 更有情感的交流。教师要以亲切的言谈, 优雅的举止, 甚至每一次和学生目光的对视来实现交流。

二、新课改中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的变革

1. 重视探究性教学与学生的实践。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 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作为中学生的学习, 让他们的学习丰富起来, 必须从实际中去体会, 否则学生只围着文字符号转, 会越来越枯燥, 甚至厌学。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探究性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 即从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 (或科学) 研究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探究性学习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 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变“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为通过各种“实践”培养能力的学习方式, 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玩中学”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扭转过去那种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领会和学习政治课所倡导的做人道理。

2. 运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想政治课有较多

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具, 则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或旋律回响, 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或影片放映, 强化学生的记忆, 进而逐步将学生激发出来的情感导入对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之中, 使深奥的原理经久不忘。运用情感进行教学, 教师必须有真情实感。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 可以使师生的情感融通, 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效果,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 教师在陈述充满激情事件时要情绪饱满, 慷慨陈词, 以达到渲染气氛、煽动学生情感的效果;而在讲述充满真情故事时, 则要语气轻缓, 和风细雨般把真情渗入学生心中, 使他们为之动情。

3. 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最好的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绪, 积极的情绪对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合理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新技术进行教学, 增加教材的形象性、生动性。借助形、色、声、情、奇配合, 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易于学生掌握和利于知识的获取, 从而突出重点, 淡化难点,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拒绝不良诱惑”时, 我利用多媒体分别播放了有关黄、赌、毒的纪实片段以及赌博、迷信使人家破人亡的真实案例, 从而使学生了解了吸毒、赌博、迷信的危害。分析导致这些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通过教师不断地设问、学生不断地思考、回答。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而且可以把知识重点、难点化繁为简、逐一突破。

三、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课程

1.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备课方式的转变 篇9

关键词:备课方式,教材,课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

备课是教学的基本环节。而教学的本质是以课程为内容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 备课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备课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教学质量的优劣。在课程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 教师的备课方式做出相应的转变成为当务之急。教师在备课时要树立新课程理念,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进行有效的备课。

一、既备“教材”, 又备“课标”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能创造性地理解教材, 开发教材并恰当地使用教课书。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 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 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 设计出活生生的, 丰富多彩的课堂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 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教材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对教材的备课。《化学课程标准》是化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可以看做是课程的某种物化形式, 是教师实施课程的重要载体。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 更要细备、精备课程标准。正确处理好教材和课程的关系;准确地把握好化学教学的方向、目标和要求;领会课标的意图并搞清楚贯穿教学的新理念, 把握好具体教学的要求等。避免在教学过程中无限拓展知识, 无限加深和拔高知识。只有备好并理解好新课标, 才能真正感到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空间, 才能理解各个版本教材之间的差异和各自的优点等。

二、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新课程实施了模块教学, 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使有不同要求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2000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的教育观念,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 一方面要认真分析教材,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 教师应了解自己的学生, 并把教学策略建立在学生智力特征最近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学生思维, 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应有的开发, 以及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等教育理念落实到备课当中。体现“学生本位”的新型备课理念。备课时应认真分析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 把握学生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性, 挖掘学生学习的激励点, 并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的学习材料。再者, 学生也可以参与备课,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引导和组织学生借助网络等现代媒体参与备课。

三、既备“教法”, 又备“学法”

常听一些教师说:“同一个问题, 讲了很多遍, 学生总是不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忽视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一本质问题, 以“灌输“代替“启发“, 偏重讲授, 以“授”代“学”, 学生缺乏思考, 缺乏参与, 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 依赖性强, 独立思考意识差。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要服务于“学”。在备课中要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去创新、设计教学方案。备课的重点要放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上, 通过设置有效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创设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条件。如科学地设置问题, 使问题具有主体性, 开放性和延伸性, 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探索的空间, 加强化学实验的直观教学, 激发学生主体性和创新意识。只有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保证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落实, 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既“备知识”, 又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的终极目标。教师备课时不仅要重视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还需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现代教学论认为, 学习活动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活动的参与, 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 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因此, 化学教师在备课时, 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实施。多备一些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备一些我国人民对化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备一些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多备一些社会的热点, 兴奋点, 兴趣点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就会潜移默化地把学习化学知识升华为意识、观念、责任、行为、习惯等。

五、既“备结论”, 又“备过程”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其中“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的关键目标, 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以往的化学课程, 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常常是过于“重结论, 轻过程”。其危害就是使人误解为:“掌握知识只需要听讲和记忆, 而不需要思考, 评判和创新等。”实际上, 这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因此, 在新课程理念下, 化学教师在备课时, 要注意给学生创造机会去“发现”化学知识的“过程”和“体验”探索的“经历”, 切实备好新课程要求应具备的能力。 (1) 能提出化学问题, 进行初步探究活动的能力; (2) 能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用文字, 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 运用比较、分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3) 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 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 表达交流和讨论的能力。

六、既“备教材课程资源”, 又“备其他课程资源”

化学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化学课程目标实现的所有因素与条件的总和, 包括化学课程标准、教材、媒体、教师、学生、家长, 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化学课程目标, 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各种资源。目前, 化学教师备课普遍重视备化学教材和课程标准, 而轻视其他课程资源, 导致备出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过程呆板、单调, 缺少激情。整个教学过程没有体现新课程理念,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抑制新课程强调, 化学教师应树立全新的课程资源观, 在备课过程中, 除了备好教材和课标等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外, 还要备好诸如媒体信息:主要来源于电视、互联网、报刊、图书等方面;化学实验室:利用实验室已有的仪器、设备、药品, 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实验的机会,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校外课程资源: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部队、农村, 以及社区生活信息等;人力资源:包括教师和学生, 教师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要素, 学生是化学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化学学习的主人。

七、既“课前备课“, 又“课后备课”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备课 篇10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学、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主动参与的意识,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态度都决定教学效果。因此备学案先于备教案。

一、备学案

(一)要熟悉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生活体验

教师应明确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对所学知识内容有什么作用,用已有的思维方式能否理解所学知识或它们之间有无冲突,所学知识与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生活感悟是否吻合,以此来确定教法。

(二)要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点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来源,它能使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实验观察,寻找问题的答案,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以学生兴趣点为突破点,展开探究学习、讨论都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动手动脑中感悟物理规律,享受探究过程的乐趣。

(三)要明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增长点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或本章内容,知识上有哪些收获,在思维方式、思维水平上有哪些提高,教师应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有成就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

(四)要制定学生学习之后的提高点

即: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在知识、能力方面有哪些更高追求或需要点拨和开发的。

(五)要抓住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困惑点

困惑点来自三个方面:1)所学知识本身难理解;2)相关知识不足,基础薄弱;3)无生活经验、生活体验。

例如:1)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是初中物理中最难理解的概念非常抽象;2)电学综合计算中,根据电压、电流规律,得到一个二元二次方程,解这个二元二次方程成为解题的拦路虎;3)在初二物理简单机械一章杠杆一节中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的判断中,对缝纫机、铡刀、羊角锤、扁担等的判断,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无亲身体验,虽然简单但对学生来说,并不简单是难点。

(六)要扩展学生学习新知识后的生发点

扩展的方法:1)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展生发;2)在成功时扩展生发;3)对学生获取知识欲望的扩展生发;4)利用学科爱好扩展生发;5)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在解决问题时扩展生发等。

二、备设计

优化教学过程,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教学设计。明确本节内容在这一章这一单元甚至本学期的地位,与上下节内容的关系,这一节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态度方面的具体目标。

(一)设计结构

在课开始时选择最佳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大气压强》一节,可采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一故事或演示导入新课。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教师要选择学习方法和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作用,以达到教学目标。在课的结尾部分要设计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归纳,进行重点强化,加深理解记忆。

(二)设计问题

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注重问题的应答性,要深浅适宜,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生活,要有一定的诱惑力、感召力和驱动力,注重问题的构成和规律性。

(三)设计练习

练习、作业不仅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训练学生思维和培养能力的一把钥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根据新的教育理论研究,练习、作业可分为二类,一类是以复习巩固刚学过知识为目的检查性作业。课堂练习即是如此,课外作业可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些“变式练习”,作业、练习要有层次性,既要让学习好的学生吃得饱,又要让大部分学生吃得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理念。另一类是以培养思维能力为宗旨的认知性作业。在新课程中,这类习题也不少,教师可引导组成学习小组,倡导合作学习。

(四)设计板书

课堂教学的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有时它又是知识结构的体现,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一堂课的板书要精心设计,要有直观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能揭示本堂课的重难点和关键,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

三、备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在新课程中,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等,各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尤其要充分认识以下两点:

(一)强调实验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物理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做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的教学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二)重视整合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学对象学习方式的日新月异,传统教学的“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已远远适应不了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作为物理教师,在这方面尤应带好头,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系统综合处理各类媒体的信息,如: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及声音等,将我们的教学内容以各种课件形式呈现出来,提高教学效果。

四、备落实

(一)摸准学情

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生活体验等对教学的设计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注意仔细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的结合点。充分利用这个结合点是搞好落实的重要步骤,课前要考虑如何展现结合点,如何具体挖掘这个结合点中的价值,如何具体利用这(下转第229页)个结合点来展开教学活动。

(二)抓住兴趣

学生对知识本身并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而生产、生活、学习、科学中的现象更容易引起兴趣。以兴趣带动学习、探究、实验。例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练习计算非常枯燥。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时索性放弃,如果请学生帮助设计能做五个人的一只木船,他们就非常感兴趣,这一设计可以将浮力、重力、密度知识揉合在一起。1)坐五个人,其重力G=G1+G2+G3+G4+G5;G=mg。2)船漂浮:F浮=G人+G船。3) F浮=ρ水gv排。4) V排=V空+V木,而解决问题时每一步计算都是不可缺少的,此时的计算是有目的性的,是必然的,此时学生有一种责任感。

(三)挖掘情感

物理知识的魅力在于在生产、生活、科学等方面的应用,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对生产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的追求,例如:初二热学部分,燃料及其热值中将“神舟五号”发射升空过程展现给学生,介绍我国在航空发射方面取得的成就;火箭的发展史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感,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是在给学生增加学习动力和激情。

(四)优化整合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不妥之处有请各位同仁加以指正。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M].福建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浸润在神奇的想象里下一篇:水电工程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