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挫折而精彩

2024-07-09

生命因挫折而精彩(精选十篇)

生命因挫折而精彩 篇1

可是, 看看身边的有些老师, 特别是语文老师, 在对待那一群群活蹦乱跳的孩子们, 特别是差生的时候, 稍不如愿, 就用他们“深厚的语言功底”“侃侃而谈”。

语文老师, 既是知识的传播者, 更是教孩子怎样做人的最好的教育者。凭借他们绘声绘色的语言, 丰富的情感, 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最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可是, 在他们看来, 现在的孩子简直没法管教, 在他们身上根本就找不到一点美的东西。

其实, “世上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孩子毕竟是孩子, 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孩子, 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朦胧阶段, 又处于逆反心理的青春期, 很多事情对于他们来说, 还分不清是非, 正需要老师们的耐心引导和教育。如果一味地对他们言行加以否定, 一棒子打死, 必定会使他们的心灵蒙上阴影, 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毫无价值, 于是沉沦、堕落而毁于一旦。

既然这样, 老师为什么不能学会欣赏孩子呢?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微笑, 一次默默的点头, 一声轻轻的赞美, 都是对孩子们的一个肯定, 都能激发孩子们的自信, 让他们从此扬起理想之帆启航!

我刚接手现在这个班是在初一年级。他们刚踏进中学的校门, 对中学语文学习摸不着门, 导致学生对语文产生厌恶情绪。在这种情况下, 我作为语文老师, 并没有就此放弃他们, 我抓住一切可以激励他们的机会, 投以赞赏的目光和话语, 让他们在老师欣赏的眼光中得到进步。

班上有个女生, 语文成绩较差。对中学语文学习方法不适应, 于是对语文非常反感, 丧失信心。我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于是我利用课外时间约她到我家里, 给她讲故事, 陪看课外书……

有一天, 我对她说:“孩子, 原来你很会讲故事!”没想到这一句话让她从此发生变化。

那天, 她突然来我家, 我先是一愣, 接着我趁机对她进行“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的引导, 并不断鼓励她。当她表现好时, 哪怕是微不足道, 我都会及时在班上和同学面前加以表扬。渐渐的, 这个女生对语文开始产生兴趣, 常常有意来接近我, 没话找话亲近我, 上课也认真了, 作文变化特大, 由原来每次考试不写到写两三百字, 再到五六百字, 由原来的读不通到非常流畅。

“写得好, 不错!”这可能是不经意的一句话。可是, 作者却不会这么想, 对于他来说, 这就是动力与源泉!

现在, 这位学生在班上的语文排名中已是中上。她在我们组织的一次“畅谈理想”的班会上, 她对同学们说:“我以前是一个特别怕写作文的女孩, 一提写作就头疼。但从今以后, 你们会看到一个文学家。悄悄告诉你们, 我心里已有一个小小的梦想, 我会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 我要让它变为现实。请相信我, 为我加油!”台下的同学带着半信半疑的目光星星点点地鼓着掌。她满脸通红, 有些失望。这时, 我对着她竖起一个大姆指, 并带着信任的微笑朝着她坚定地点了几下头, 她眼睛睁得大大的, 过了一会儿, 用握紧的拳头在胸前有力地顿了一下, 我们相视而笑。

后来, 无论遇上多大的困难, 她都从不言放弃。她的语文成绩已是我班排名榜首的人物了。

试想想, 如果当初我因为她的语文成绩平平而放弃了她, 并一味地选择埋怨、讥讽和批评, 这个女孩能有今天吗?

作为老师, 一个不经意的眼神, 一个小小的动作, 一句轻轻的话语, 可能对学生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 都会影响他们的人生。

所以, 老师不应吝啬对孩子们的肯定。学会欣赏吧!欣赏的力量是无穷的, 欣赏可以让你发现美;欣赏可以缩短你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欣赏可以造就一代新人……

生命因挫折而精彩 篇2

雨后的彩虹,云霞满天,那是它们承受了狂风暴雨的肆略之后的回报。

孤傲的雄鹰,搏击长空,那是它承受了无数次坠落和折翅痛苦之后的回报。

花间的蝴蝶,翩跹起舞,那是它承受破茧时的巨痛之后的回报。

青春的我们,勇敢地迈进,在经历过苦难挫折之后,也会浴火重生。

山似论文不喜平,人生因挫折而精彩。

面对挫折,永不言弃。“人受绳则直,金就砺则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继锤炼的过程,一帆风顺的人生是一个残缺的人生,只要经历过,一承受了,成功也就不远了。海伦·凯勒的世界没有声音和光,但她却在著作中写到:我发现生活是这样美好,张海迪高位截瘫,几十次生病垂危,他她依旧是当代出名的青年作家;罗斯福身体不便,却成为了美国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总统,受到全美人民的尊敬与纪念。他们的人生很精彩纷呈。挫折就像一抹黑,反衬出生命的亮丽。

面对挫折,笑对人生。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乐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有或无,对人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当一场大火烧光了爱迪生所有的研究的,他却哭着安慰妻子,从头再来;拿破仑兵败被流放后没有消沉,却组织反攻,完成了生命最后的绽放;而西楚霸王兵败乌江,没有回江东,卷土重来,而是自刎于江边,留下许多遗憾。挫折就像驿站,强者在休息后依然奋然前行,弱者就滞留于此,止步不前。

面对挫折,斗志高昂。挫折面前,有的人高兴,有的忧愁,有人沮丧,有人哭泣,但是,如果你跃过去,山明水秀,风光无限,如果放弃,也就只能仰望成功的顶峰,那不属于你。挫折像一道筛,强者成了“精品”,剩下的,只会被淘汰。

仲尼厄而作《春秋》,孔丘失明作乃厥《国语》,司马迁受宫刑作《史记》,曹学芹举家食粥而著《红楼梦》。直面人生中的困苦艰难,不论困厄幽谷,乱云飞渡,披荆斩棘之后,春光乍好,迎接你的,也会是康庄大道,似锦前程。挫而不败,而后益强。

生命因音乐而精彩 篇3

清晨,当太阳像聚光灯一样照亮了新一天的舞台,我喜欢听魏晨的歌。他的嗓音是那么的动听、悦耳、清脆、嘹亮,就像清晨的太阳,温暖而又不失灵动的气息。听着他欢快的曲调,慵懒的睡意早已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阳光而又清朗的心境,快乐而又优雅。

中午,烈日当空,太阳已不似早上这般温柔体贴,变得焦躁。人们的心头也如太阳一般燃起了一股无名烈火。这时,我喜欢听陈楚生的歌,溫婉而动听,不急不徐,就像夏天的冰淇淋,冰凉爽口,如妈妈叮咛一般的吉他声,更是一点一点消除了我心中的那股无名烈火。心中像流过了一条清澈的小溪,婉转地在心头萦绕,舒爽又温馨,像夏天的一场及时雨。

傍晚,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渐渐西沉,这时的天空如诗如画。我喜欢听张杰的歌,它是那么的热情奔放,不拘小节,多么潇洒的音乐风格,带着一点傲气,无拘无束,似乎是在音乐世界自由地行走,尽自己所能唱自己的歌,将自己独特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夕阳一点点地沉下去,只留下那一片余晖,美得惊人。张杰也是如此。歌曲的结尾总是如此动情,细腻得像从心底里奏响的音符。音乐风格的转变,带给我动与静的双重享受,使回家的路不再寂寞。

吃饭时,我喜欢听钢琴曲。那是另一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不是吗?就像喷香可口的饭菜一样,细嚼慢咽才能品出味道。听,秋天正在窃窃私语呢,他在告诉大家,他不甘寂寞地走来了。乐曲达到了高潮,是那样激昂,动人心弦,如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河,激情澎湃,带给了我久违的激情与活力。

夜深人静时,我喜欢听苏醒的歌。略带伤感的声线,若有若无缥缈的感觉,在这无比沉静,令人无比陶醉的夜,给我不可名状的快感。苏醒的音乐就是这样,能够唤醒心中的无限情感,让灵魂苏醒,让心灵快乐。牛乳般的月光静静地洒进空荡荡的房间,苏醒的声音越来越痛苦,有些令人寒心,但是带给了我沉静。夜色的美,在我的眼里和耳边同时展现。璀璨的星星点缀着夜幕,对音乐的感受,他们也和我一样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二年的光阴,在不同音乐的感染下变得不复相同,就是因为这不同的音乐感受,人生才变得精彩,你觉得呢?

指导老师∶陈锦松

小将自评:

生命因课堂而精彩 篇4

一、潜心教学展风采

1993年, 19岁的王丰从兰州师范学校毕业。这个热情、向上、充满朝气的年轻小伙子, 自打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第一天起, 就爱上了这一行。他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反思, 大胆实践, 渐渐在学校崭露头角。学校领导发现他后全力培养, 教方法、压担子, 创造机会让他上公开课、参加教学比赛、进行经验介绍、外出观摩学习……就这样, 他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很快在城关区“生根”“发芽”了。

面对成绩, 王丰认识到: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 科学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 探索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他潜下心来投身教学, 在习作教学领域和阅读教学领域大胆探索。

有一段时间, 一些教师片面理解“以读为本”的内涵, 在课堂上一味地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读课文, 而忽视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理解, 使阅读课缺乏深度与广度, 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一现象, 王丰阅读了大量相关的资料, 在充分调研、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细谋、美读、深悟, 构建阅读教学金三角”的教学观点。他从教学目标的谋划、文本处理的谋划、教学流程的谋划入手, 深入研读教材, 分析学情, 进行教学预设;从读前唤起学生阅读兴趣、读时关注思考讲求过程、用心挖掘读出内涵入手, 引导学生美读课文;从体味文章的情怀、感受作者的情怀、抒发自己的情怀入手, 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的情感, 与编者、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他说:“细谋、美读、深悟”这三个过程, “细谋”是基点, 它是“美读”与“深悟”推进的基础;“美读”与“深悟”是两个同时行进的过程, 读中有悟、悟中含读, 它们行进的“金三角”的顶端就是学生的发展 (包括学生语言的发展、精神的发展、人生的发展) 。

多年来, 王丰注重将“细谋、美读、深悟“的教学思想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逐步提炼出了自己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激情导入、唤起兴趣———捕捉文眼、抓住关键———整体入手、全息阅读———重点美读、深入感悟———巩固升华、拓展延伸。这一模式的形成, 丰富了他的教学思想, 也使得阅读教学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此模式在2006年城关区名师课堂教学现场一展示, 便受到了省内专家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听过王丰的课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他的课设计新颖, 引导得法, 教得游刃有余;学生悉心阅读, 多方感悟, 学得轻松自如;课堂呈现出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写写练练、高潮迭起的良好氛围。正是凭着扎实的基本功, 王丰继1998年代表城关区参加全省语文阅读教学比赛获二等奖之后, 一鼓作气, 先后5次参加各级教学比赛获全国二等奖1次, 省市等级奖4次。就这样, 王丰将城关区的语文课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讲台上进行了展示。

二、倾心教研写辉煌

王丰说:“‘教学’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 ‘教研’夯实了我的理论基础。”他认为, 一个成功的教师要坚持“‘学———思———行’为一线, ‘训———教———研’为一体”的工作思路, 这样, 他们的工作才具有创造性与挑战性, 也更能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为此, 他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与反思, 围绕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进行深入研究。2002年新课程改革实验之初, “如何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一线教师们倍感困惑的难题。王丰发现这一问题后, 从读书入手, 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设计》《福建教育》《人民教育》等十几种报刊中的上千篇文章, 写了近5万字的读书笔记。有了先进的理论支撑后, 他又深入课堂, 努力进行语文课程资源挖掘与运用的实际研究, 及时撰写实际体会。经过一年多的探索, 他完成了实验论文《挖掘语文课程资源, 丰富学生探究空间》, 提出了“利用生活资源, 促进课前探究;捕捉课堂资源, 促进课中探究;创造课程资源, 促进课后探究”的鲜明观点, 并展示了自己亲身经历的十余个鲜活案例。这些案例中蕴含着一个个可操作性极强的实施策略, 有着极强的指导引领作用。为了将这种经验及时推广, 解决一线教师的困惑, 他先后在本校和城关区部分学区及卓尼县做了相关的专题讲座和展示课, 有力地引领着教师在课改中前行。同时, 这篇论文也入选《甘肃省教育文集》, 并获得全国论文比赛大奖。

更为可贵的是王丰数十年如一日, 养成了勤读书、勤反思、勤练笔、勤研究的好习惯。在学校, 他抓紧分秒时间, 进课堂, 搞教研, 做交流;在家里, 他利用休息时间, 读专著, 看名篇, 写感受。他常说:“静心读世界, 静心写世界, 静心看世界, 你的人生才会充实, 你的人性才会豁达。”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 使他成为城关区教研领域的一颗“新星”。近几年来, 他在《小学教学研究》《实践与探索》《甘肃教育》等报刊上发表教学论文、案例30余篇, 还参与编写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北师大版第八册) 。他所撰写的论文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奖项30余次, 其中, 《多主体参与, 让评课引领教师前行》一文获得了2005年全国论文大赛一等奖, 并被多家报刊转载。

在自我发展、不断提升的同时, 王丰始终立足学校这块肥沃的土地, 带领广大教师做课题研究、搞专题研讨, 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提升了学校的教科研水平。近年来, 学校参与研究的各级课题有20余个, 其中4个课题通过了鉴定, 2项研究成果获得了甘肃省基础教育成果三等奖。另外, 依托备课组和教研组, 王丰带领教师围绕“关注学生需求、提升课堂效率”这一目标, 大胆尝试、努力探索, 形成了学校独特的“话题体验式”习作教研模式、“发挥选文定位功能同课异构”阅读教研模式、“多维分层式”数学教研模式、“本土渗透式”艺术教研模式。教师们在教研中还不断进行实践反思、总结经验, 撰写论文, 在《教学与管理》《兰州教育》《江西教育》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 参加各级论文、案例、教学比赛获奖100余次, 真正使每一位教师在教研中得到了发展。

三、痴心课堂永不改

“课堂是我的阵地, 我因课堂而发展, 没有课堂, 生命将失去光彩。”怀着这样的信念, 王丰坚定不移地走进课堂, 探索课堂。从1998年初登全省大赛的观摩课《再见了, 亲人!》到2005年全国观摩课《李时珍》, 从2005年甘肃省骨干教师献课比赛中的《找秋天》到2006年城关区名师评选比赛中的展示课《瑞雪图》, 面对不同体裁、不同年段的内容, 他总是高瞻远瞩、灵活应变, 通过课堂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让自主与导引天然合一, 让人文与工具水乳交融。

尤其在习作教学课堂领域中, 他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探寻方法、亲历过程, 创设了师生互动、同构共建、充满生成气息的课堂。在《找秋天》一课教学时, 他在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 围绕学生“抓住特点, 如何用语言文字组词成句, 组句成段, 组段成篇”这一学生实际操作中的难点, 师生一起探究, 共同练写与修改, 具体感受遣词造句、承上启下、谋篇布局、推敲润色的方法。让学生亲历创作的过程, 在创作中反思、发展。

凡是听过王丰课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他亲切和蔼、语言生动, 听他的课如沐春风、如淋春雨, 学生们在不知不觉的探索和体验中获得新知、悟得要领, 课堂不断地响起学生精彩的发言。难怪2002年, 在赴临夏送教的课堂现场, 几位学生热泪盈眶地要求王丰到自己的学校给他们多上几节课, 当时的情景感动了在场的千余名师生。那晶莹的泪珠是教师课堂语言点燃的激情, 那真诚的邀请是教师课堂情感所迸发出的磁力。

生命因挫折而精彩作文 篇5

刚毅如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乌江响彻的是他的歌声。战鼓如雷,霸王的怒吼,夹杂着不可挽回的无奈与悲凉。刚毅如他,面对失败,他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便自刎而死,但他没意识到,死并不能解决问题,养精蓄锐,东山再起才是王道。虽说他的名字流传千百世,但世人道的最多的却是对他的惋惜与讽喻。刚毅如他,若知道自己死后会有如此境遇,他会作出怎样的抉择呢?我猜项羽他定会将失败化作成功的动力,助他走向成功的辉煌。只因他的勇敢与不屈服,他的生命终究会是精彩的。

忍耐如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赞的大概就是白居易吧。他少时名满京城,意气风发,羡煞多少骚客文人,可他却懂得收露锋芒。“江州司马青衫湿。”道尽了一把辛酸泪。江边赠与歌女的《琵琶行》大概就是他的悔悟吧。而流传远播的《长恨歌》诉说着李、杨悲剧的爱情的美好祝福;“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他的诗篇,使得他的才华得以展示,使得他在政坛、诗坛上久居高位。他有着后世的景仰,有着皇帝的敬重,他万古流芳。因为他懂得把自己的长处发扬,面对挫折,诗歌就是他的抒情,得志最有利的工具,他会用他的笔墨书写生命的精彩。

执着如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张海迪堪称典范。她小时候就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中途辍学。但她后天以勤奋作舟,梦想作帆,通向了文学之路。挫折成就了她,但她若是甘于平凡,那么她仅是红尘中的一粒沙子。挫折磨砺了她,把她的棱角打磨得更加圆滑。挫折就像是一道闪光的风景线。也许有些刺眼,但丰富了她的视野与阅历;她注定成功,因为她的坚持不懈。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是啊,没有西风吹残,没有消人憔悴,没有众里寻他,哪来人生境界的层层递升呢?

而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将生命之酒,在挫折中升华,调出它自己独一无二的精彩。

生命因奉献而精彩 篇6

病中,他默默去了慈善基金会

十年前的一次体检,时年35岁的陈宗恺被查出患上“肝癌”。紧接着便是紧张的动手术、化疗、服药……惊魂过后,一切都慢慢恢复了平静。陈宗恺躺在家中:单位领导、同事如同亲人般的关爱、市检察院和市慈善基金会将慰问金送到医院病床前;他就医的中山医院对他体贴入微的关怀……往事如电影似的一幕幕在他眼前闪动,并时时打动着他。他想,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却得到社会如此多的关爱,在念大学时,就曾受助于“人民助学金”,我如何报答社会呢?一天,他偶尔从报上得知市慈善基金会和解放日报正联手开展帮困助学活动的消息,眼睛为之一亮,几乎没有犹豫,他立刻抓起电话与市慈善基金会联系,详尽了解了一切情况后,他即刻去市慈善基金会默默捐了1500元,资助本市莘庄中学一位学生。以后每当逢年过节或新学期开学,他总不忘再汇些钱给他。然而,当时陈宗恺自己每月的病假工资才700元,还要支付每月不能报销的昂贵的药费;儿子尚在上幼儿园;市慈善基金会的经办人和一次次被资助的贫困学生哪里知道那个经常来捐款的热心人竟是个不幸的肝癌患者……

陈宗恺告诉记者:他之所以选择资助贫困学生这个方式来报答社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坚信,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能改变一切,此话一点也不含糊。他在多年办案过程中,接触到不少的不良青少年,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各种因素干扰下,他们没好好读书。如若能让每一个在读书年龄段的青少年都能上学读书,该多好!

就这样,他宁可节省自己,却年复一年资助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学生,经他资助的学生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考上了卫校,不少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可又有谁知道,几年来,他在自己经济条件并不好的情况下,哪来的钱呢?原来他是将单位给的补助款、妻子给的零用钱、自己辛辛苦苦“爬格子”挣来的稿费,甚至节省下来的午餐费,一笔笔,一点点悄悄地积起来的呵!

他感动了记者,感动了社会

一天,他照例去市慈善基金会捐助一位他曾资助过的从小失去父母、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日前已考入卫校的崇明学生小郭。谁知,这年高中类助学款已上调至2500元了,然而不知此情的他仍然带了1500元,正在尴尬之际,一位因他多次捐款而早已和他熟悉的市慈善基金会的叶老师走过来,建议陈宗恺现场替小郭代写一份申请某慈善人士设立的卫生系统专项助学基金材料,并特地要求写明他和小郭之间的关系及目前各自的详情,说这样做,申请成功的概率或许会高些。无奈之下陈宗恺照叶老师的说法写好了材料。叶老师和他的同事们这才如梦初醒:啊!眼前这位几年来一直在默默奉献爱心的人民检察官,竟是一位癌症患者!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不久,此事让解放日报的陈记者知道了,深受感动的他当即打电话要求采访陈宗恺,可自从因病长休以来,早已习惯处世低调、习惯于清静寡欲的陈宗恺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几次三番后,毫不气馁的陈记者在电话那头诚恳地对陈宗恺说:你是现实生活中深深感动我的第二个人,我采访你的目的是要感动更多的人来投身慈善事业……经反复思考后,陈宗恺才勉强接受了陈记者的电话采访。就这样,不几日,陈宗恺的事迹见报了。社会又一次被感动了!

见报当天,就有许许多多电话打到市慈善基金会,表达了资助小郭的意愿,他们中有曾受到社会帮助现已成为企业家的孤儿;有年旬八十的老劳模;有红十字等社会救助机构;甚至还有龙华禅寺的出家人……他们无一不为陈宗恺的高尚品质所深深感动。至此,区检察院的领导和同事们方才知道陈宗恺多年来病休在家悄悄做的一切,大家也深为感动。院领导经研究后决定派专人赴崇明卫校去慰问小郭同学,并决定与小郭结对帮助,解决她的学杂费及和奶奶的生活困难。以期减轻陈宗恺的经济负担。那天,解放日报陈记者和陈宗恺亦同车前往。

站在校长室门口的小郭同学,手捧鲜花,显得有些局促不安。她和校领导、教师、同学们前几天刚从报上得知眼下他们正焦急地等待着的这位未曾见面却数年来一直热心资助她读书,经常写信寄书籍,鼓励她的陈叔叔却是身患大病呵!看着陈叔叔在众人的簇拥下正微笑着朝她走来,眼里早已满含泪水的她再也无法控制住自己了,扑上前去,一声:“陈叔叔啊……”早已泣不成声。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很多人欷嘘不已。

他将一如既往坚持下去

经过8年的精心治疗和精心调养,陈宗恺于去年初回到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院领导关心他,为他重新安排了较适合他目前身体状况的工作。

那天,我们面对面坐着,他看上去红光满面,精神也不错。交谈中,得知他如今每日还在服药,并定期去医院检查。几次检查下来,各项指标均合格。在和他交谈过程中,他谈得较多的还是他生病时各级领导、同事、社会各方面对他的关爱如何如何。他说他承受了这么多的关爱,是要懂得回报的,起码也算是尽一点社会责任吧。事实上从他七年前捐出的第一笔助学款至今,他从未间断。几年来,仅现金他就捐了1万多,还不包括各种书籍,文具用品和逢年过节、新学期的额外汇款。重新工作后,有工资了,他捐款的额度更大了。他说他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继续尽自己的力量捐资助学。他还说每次捐款时和捐款后,想着那些他资助的学生能安心读书了,尤其是读着他们那一封封日见进步的回信,心里很舒服。

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语言,质朴得不能再质朴的心态,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举动,却映照着陈宗恺那红亮的心,那崇高的品质,那绚丽的人生。

是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多一份这样的情怀,这样的关爱,我们社会就多了一份平安,多了一份稳定。在此,让我深情地道一句:宗恺,我的好兄弟!你的生命因奉献而精彩!

学生的生命因阅读而精彩 篇7

一、让阅读走进学生的生活

读书在我国历来是件美好的事, 先贤们好读书, 正所谓“三日不读, 则觉面目可憎”。现如今, 我们的绝大多数学生在假日课外自主活动中痴迷于电视、网络, 读书者寥寥无几。处于成长期的少年儿童, 远离了阅读, 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阅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没有阅读, 学习就无从谈起。但是, 现在的孩子在家长教师的督促下整日与课本、练习册、优秀作文集打交道, 课业负担沉重, 很少有孩子自主开展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 不是补课, 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 阅读, 再阅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必须面对孩子的成长, 为孩子的将来着想, 在帮助孩子应付考试的同时, 更要注意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喜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孩子来说, 是父母给他的最大的财富。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孙幼军说:“我小时候喜欢读课外书, 这跟我的爸爸妈妈很有关系。我爸爸的俄语非常好, 日语和英语也不错, 所以在中文的幼儿读物寻找不到的情况下, 搞了一些俄文和日文、英文的幼儿读物给我看。爸爸讲给我听的时候, 妈妈也在一旁听。等到我讲不出的时候, 妈妈就能提示我。很快地, 我把那些书背得滚瓜烂熟……”名人的生活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将读书看做是日常的必需时, 当阅读走进孩子的生活时, 那么, 书就能净化孩子的灵魂, 升华孩子的人格, 阅读也会使孩子的人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二、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还提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当一个人在把自己的整个的心灵浸染到书的海洋中的时候, 那种沁人心脾的感觉是无法形容的。读书时慢慢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 于是读书就不是一种苦和累, 而是一种精神的旅行。读书可以改变生活, 改变人的心情。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 以课文为范例, 读点中外名著。高年级许多课文是名人名篇, 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 讲课时把这些片断的前后内容给学生作个简要介绍, 激发起学生欲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 再把这本书介绍给学生。而经典文学名著的阅读, 正是学生走近社会、走近生活的“绿色长廊”, 能增加其生活厚度, 强化其角色意识, 提升其人文素养, 丰富其文化底蕴, 使学生们尽速成长为一名善于品味生活、感悟人生的“有心人”。

(2) 天天诵点古诗文, 积累语言, 陶冶情操。古诗是祖国古文化的精髓。小学生记忆力强, 利用这一时期经常背诵这些经典, 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典文化, 丰富语言积累, 还可以陶冶情操, 培养爱美的情趣。再抽一定时间互相检查或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 学生的兴趣定能激发出来。

(3) 榜样效应。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 教师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高尔基、毛泽东、老舍、巴金、冰心;另外, 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 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 肯读书, 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 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鼓励学生热爱书籍, 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和精神食粮。

(4) 此外, 还可以组建读书会, 让读书会成为学生阅读和交流的天堂。

三、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课外阅读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良好习惯的养成, 可以使人终身受益。一个人一旦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就可以自我完善“终身教育”, 就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 做到活到老、学到老。阅读无处不在。平时学习的间隙、生活闲暇之时, 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坐下来随便翻翻的习惯:手里拿着一份报纸, 或是一本杂志, 每天都能翻一翻, 每天都能品一品, 了解一些社会新闻, 洞悉一些时事动态, 学习一些文化风情, 捕捉一些生活信息……也定能丰满学生的生活, 练达学生的情感。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说课稿 篇8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下面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学情

初一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不成熟, 且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对生命的忽视, 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说教材

(一) 说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之语, 重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让学生感受生命之美, 体会生命的珍贵, 对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 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二) 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神奇的生命世界, 感受生命之美;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探究生命的价值, 懂得尊重生命。

3.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认识到生命是息息相关的, 增强环保意识和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标的要求, 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1.为了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本节课以感悟式、参与式教学为主,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民主、和谐的教学课堂。

2.通过观看图片、视频, 合作探究, 事例分析等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感悟, 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四、说教学手段

采用电子白板和手机微信平台辅助教学, 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五、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开启新课学习。

1.展示一幅荒凉贫瘠的图片, 让学生看后谈感受。

2.启发学生对这幅图片进行加工, 赋予绿色和生命, 使它变得更美丽。

3.师生共同欣赏这幅图片, 引出课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的对比, 引导学生思考, 感受生命之美, 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里, 多媒体的使用, 把图片由静态变成了动态, 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又为课堂增添了活力。

(二) 师生互动, 学习新知

环节一创设情境感受生命

播放视频《原野中的一生》, 展示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让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地球的财富, 多彩的生命构成缤纷世界, 初步形成热爱自然、 热爱生命的情感。

环节二互动交流感知生命

1.请学生列举身边的一些生命, 并说说它们的存在对人类和地球的意义。

这个环节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 每组选择一个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

2.接下来请学生交流关于生命的感人故事。

3.然后播放视频《一只狗的魅力》, 共同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设计意图]把课堂交给学生, 在课堂上,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活动中, 认识到每个生命都以独特的方式展现自己精彩的一生, 每个生命的存在都具有意义。

环节三合作探究尊重生命

利用新闻案例“盗猎者射杀猕猴”, 引出生活中不尊重生命的现象, 感受生命的脆弱。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 学生明白生命既是顽强的, 又是脆弱的, 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逐渐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的情感和能力。

环节四聆听诉说感悟生命

教师播放音频材料 《地球的诉说》, 组织学生 “听、 看、思、说”。

环节五明理践行关爱生命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生活中我们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做法。

讨论后, 由教师组织学生用手机微信漂流瓶的方式, 将好的做法传递出去, 进行场外互动。

[设计意图]运用微信平台, 把课堂和生活巧妙地融合, 培养学生爱护生命、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增强现实意义。

(三) 课堂小结, 情感升华

1.多媒体展示一首小诗《生命的阳光》, 师生一起朗读, 感受生命之美。

2.之后, 教师送给班级一盆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活动, 将课堂上所形成的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 延伸到生活中, 使课堂回归生活, 指导生活, 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和生活化。

(四) 布置作业, 结束新课

让学生用心照顾教师赠送的小植物, 把它当作班级的新成员一样爱护。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 课虽结束, 但是对生命的关爱要永记心中。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既要体现知识结构, 又要符合美观简洁的特点。

七、说教学反思

1.多媒体辅助教学, 让课堂更有魅力。

2.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教师则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英语课堂教学因“生命力”而精彩 篇9

一、融洽与和谐———铺设课堂生命力的基石

融洽与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活力刺激的催化剂, “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尊重和热爱学生, 实现师生心灵的碰撞, 学生才能够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只有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据于一种真诚理解和相互依赖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从素质教育角度思考, 我们应该用宽容和爱, 浸润学生的心灵, 真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等,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价值观, 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师生的真谛, 享受生命的关怀, 塑造健康的人格。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最快、身体和心理迅速成长时期, 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健康的学习心态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发言, 允许学生出错,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扬学生的个性, 才能让所有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只有这样, 师生才会沉浸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充分展开思维的碰撞, 情感的交融, 心灵的接纳, 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价值。

在课堂上教师应多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言语, 例如“Good, Ok, Great, Anything else?Anyone else?Think hard, Don’t be nervous”等, 不要轻易地说“No, you’re silly”, 甚至“You’re wrong”等语言。要让他们体验到自己成功时教师对自己的鼓励和肯定, 体验到自己出错时教师的宽容和关怀。

二、互动与合作———营造课堂生命力的生成

布鲁姆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 教学也就不成为一门艺术了。”这告诉我们要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 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生命中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课堂是师生共同探讨新知识的生成与发展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师生共同完成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发展的动态的生成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经验背景和心理特征, 不同的学生对教材有着不同的诠释与解读, 这就使得教师的课堂设计在实施中可能是师生交互活动的过程。交互活动不断地进行, 课堂就将发生不断的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实现计划好的每一个环节进行, 它是有一定灵活性和不可控制性, 教师不可能按传统的教学方法, 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思路按部就班地进行, 而应当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彰显学生的个性及潜能。

例如学习七年级 (上) Unit 5 Going Shopping一课, 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在购物时如何用英语与营业员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尝试怎样合作, 怎样互换角色进行交际。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教师适时地给予提示和帮助, 真正做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体现教师“导”的角色, 学生“演”的角色,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 我们在询问顾客需要什么帮助时, 学生集思广益, 大胆发言, “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What do you want to buy?”“What would you like to buy?”等。教师把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然后再共同探讨, 让学生理解这些都可以用来表达“询问顾客需要什么”, 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和差异, 只是前两种表达方式比较常用和更有礼貌性。

三、情感与活力———赋予课堂生命力的真谛

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课堂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要拥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必须激发师生的情感与活力, 赋予英语知识以鲜活的人文性。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将既定的单词、课文、语法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起来, 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 让知识变得生动、鲜活而有灵性。只要教师踏入课堂, 所有与教学无关的事都应抛诸脑后, 应满怀激情地走进课堂, 把本节课需要传授的知识以潜移默化的手段传授给学生, 把暖暖的爱意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心中充满激情和感恩。例如教学七年级 (上) Unit 4 Food一文, 学到了“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拓展问答:“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What’s your father’s favourite food?”“What’s your mother’s favourite food?”“What’s your English teacher’s favourite food?”等。回答时需根据实际情况, 不许编造, 这时有学生会满怀歉意地说:“Sorry, I don’t know!”通过引导, 让学生明白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 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感恩, 就要懂得尊重他人。这样, 自然而然地突破这节课的知识重点, 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英语教学应具备丰富的创新气息, 在初中教学阶段,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能会“光芒四射”, 也可能会如“流星一闪而逝”。因此, 要鼓励学生猜想、探索、验证和创新。例如教学名词复数不规则变化时, 在掌握man和woman的变化规则后, 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拓展延伸, 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充分利用学生对新知识的探讨意识, 让学生去对比“policeman、policewoman”等类似的词的变化。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

四、信息技术———注入课堂生命力的新鲜血液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不断整合, 使之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引入, 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了全新的境界, 多媒体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和补充, 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有效地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效率。

如教学8 A Unit 4 Wild Animals, 在学习生词Vocabulary时, 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物相关图片及Flash动画, 学生积极性和参与率非常很高, 达到了听、说、练的效果, 课堂气氛很活跃。再让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多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最后复述这篇课文, 借助多媒体把重点单词和词组与具有活泼形象的动物画面表现出来, 学生获得意境, 从而顺利完成复述。这样的教学, 给学生获得了创造的自由和空间, 学生实现了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数学教学,我的生命因你而精彩 篇10

一、数学课堂是丰富多彩的

以前一直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平淡无奇的学科.等自己真正接触到了数学教学, 才发现原来数学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真是别有一番洞天啊!

记得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时, 例题引用了天安门、飞机、奖杯的图片, 这些图片都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 深得学生的喜爱.学习的积极性迅速被调动起来, 课堂气氛空前地活跃, 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这样的情境不止在例题中出现, 还可以在练习中出现.在苏教版五年级 (下册) 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就以李白喝酒的故事情境出了一道思考题.学生们一读题发现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诗人李白壶中原有多少酒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兴致陡然高涨, 积极地在小组中热烈地讨论起来, 甚至有的小组还为不同意见争得面红耳赤.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我想这正是数学教学的魅力所在吧!它创设了各种故事情境, 引人入胜, 让孩子们发现数学课堂中也可以有我们所熟悉的天安门、奖杯、飞机模型, 还有在语文课上才可能出现的唐代大诗人李白, 原来数学课堂是如此的美妙!

二、数学课堂是来源于生活的

现代教学理念提倡“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正是在这样的理念的引导下, 数学教学来源于生活, 也离不开生活.

比如在前几天我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徐斌老师上的五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的视频课.徐老师是这样引入新知的:先出示了一幅梅山小学即将参观科技馆的行程路线图, 先让孩子们说说是怎样行走的, 接着老师又提问:如果按原路返回的话该怎么走?孩子们七嘴八舌, 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时徐老师总结, 其实按原路返回就是倒过来推想, 在数学上我们称为倒推的策略.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里遇见过这样的事情?学生们的思维火花迅速被点燃, 有的说每天的上学和放学, 等等, 想法全部出来了.徐老师正是利用了数学中的问题来源于生活这一浅显的道理, 让孩子们对数学充满了兴趣, 愿意学习数学, 好让自己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数学课堂是灵活多变的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但要用活教材, 还要能充分地挖掘教材资源, 因此, 数学课堂又是灵活多变的.

我记得就在前几天才教授的六上“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时, 自己在设计课前导入时总是不太理想, 但又实在找不到什么新的切入口.等到真正在讲授例6时:右边杯子的水中的一部分体积被桃子占去时, 忽然想到了自己小时候上的“乌鸦喝水”这一课, 顿时来了灵感, 即兴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学生们听.尽管孩子们已经对这个故事到了耳熟能详的地步, 但是因为故事情节和这节课的内容完全吻合, 孩子们听得是津津有味, 顿时数学课堂变得灵动起来, 超出了预想的效果.

由这点我也得到了启示,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光要认真钻研教材, 用活教材, 还要能充分地挖掘教材, 要善于创造灵活的课堂, 而且要从课堂中捕捉到动态的生成资源, 让数学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前几天才听了一节“分数的乘法”的课, 内容是分数乘整数.在复习引新部分, 教者预设了这样一道题目:时, 一名学生回答说是, 教师追问: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说是5个相加.教师露出了微笑, 预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就在这时, 学生接着说:就是乘5得.一个鲜活的动态生成资源, 就在我以为教者会错过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时, 教师追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不慌不忙地说:5个相加, 是同分母相加, 分母不变, 分子相加, 得;而水到渠成.我想这就是这名教师的高明之处, 没有让这样一个生成资源从自己的身边溜走, 简单的一句追问, 让数学课堂焕发了生命力.

四、数学课堂是民主和谐的

一节好课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力和想象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拓展.

首先, 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角色的转变.我们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应该适时地俯下身去倾听孩子们的声音, 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感, 营造出民主的氛围.我记得我听过一节四上“找规律”的课, 那位上课的女老师其中的一个环节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当时的情节是这样设计的:分别上来5名男生和5名女生, 一一间隔排开.这时老师提问了, 如果每两名男生之间站一名女生该怎么办?有学生建议可以去掉一名女生或者也可以再来一名男生.这时老师接着提问, 那如果每两名女生之间站一名男生该怎么办?有学生说再上来一名女生.话音刚落, 只见女教师一个跨步上前, 站在了男生的旁边, 并说:“我来!”正好符合了题意.当时我就坐在下面听课, 其实它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 但却强烈的撞击着我的心灵.是啊, 看来一个小小的动作, 也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我想作为一名听者心灵都受到了如此的震撼, 更别说学生了.其次, 我们时刻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在教学中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话语, 给孩子们增强学习的信心.比如在课堂中我经常会说:你的想法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看似平淡的话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 孩子愿意与老师沟通, 愿意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给老师.我想长此以往, 还害怕孩子们不喜欢你的数学课堂吗?

上一篇:经济寿命评估下一篇:《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