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的中学语文

2024-08-30

信息技术下的中学语文(精选十篇)

信息技术下的中学语文 篇1

一、创设教学悬念,培养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愿意学。所以,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问题教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问题情境教学是指以学科知识为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在问题情境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有充分、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做铺垫,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如在讲WORD文件保存一节,设置一个加密文件时,因为以前经常有学生电脑上的文件被别的同学改动,我就试着问:“你们想给自己的文件加上密码吗?”学生顿时兴趣很浓,回答的声音很响亮:“想。”在这种环境下,我开始演示,学生仔细地观察着,等我操作演示完后,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很快学生就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回答出来了。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让他们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计算机,用计算机,做到学以致用,学生会感到计算机这门学科很有用,才能更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教师通过自制一些教学课件,把有些学生不易明白的地方形象地表示出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后让学生学习老师的这种做法,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也通过这种类似的方法表现出来,这样他们就会更好地运用计算机这个工具进行更多的活动。要使先进的信息环境和多功能的教学设备发挥出它特有的功能,离不开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持。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好坏决定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劣,因此,建设一个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库尤为重要。采用这种资源建设方式,不仅可以快速系统地建设起一批直接支持一线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现代化设备的意识,激发起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对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及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改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契机,更新教学观念,大力加强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做到以下三点:(1)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2)切实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置课程内容;(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在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下,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更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体会。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和组合,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一方面使学生得到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课改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时刻注重创新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讲文件的下载时,我是以迅雷为例来讲解的,也有很多学生说他们会很熟练地使用下载工具下载文件,而且他们还提出会使用其他的下载软件,如电驴、网际快车等。这时我就让会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这样不但使会的学生巩固了知识,获得了成就感,也使不会的学生得到了进步。

在以后的教学中遇到类似的工具运用,我都让学生自主选择;遇到一些可以多项选择的问题,我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任务驱动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篇2

【关键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既不是一个专业,也不是一种理论课程,而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集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体。它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必须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对广大中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这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1.提出任务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动机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联想、观察、欣赏、交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的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往往有很强烈的尝试欲望,希望尽快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完成任务的能力,这就是提出任务的最佳时机。在此时导入新课,提出任务,会对任务的完成起到很好的效果。教师要及时的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围绕教学目标这个根本任务,通过实例的演示后,再与学生一起分析、提出小任务。在小任务中包含旧知和新知,层层推进,最终实现总体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完成小任务中逐步学会新知和技能。

例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时,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用WORD软件制作的精美贺卡、优秀的电子报刊,向全班学生展示,引起他们的兴趣,并适时提出任务:如何利用WORD制作贺卡与电子报刊?想不想亲手体验一下?这样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就会产生极大兴趣,并积极地随着老师的讲解进入学习情境。然后教师可将学习任务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每节课完成一项小任务,引导学生逐步去实现贺卡、电子报刊或板报的制作,达到教学的目标。

2.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当学生明确任务后,就很想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完成任务。这时候,应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尝试,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突出在“做”中“学”。

教师可以先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独立或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来完成,也可以根据教材中提供的操作步骤一步步练习,在练习找出方法或是不足的地方。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通过现场演示进一步对新知识和技能进行操作示范,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运用,巩固学习成果。

例如,在学习“美化你的大作”时,可以先教会学生修改文字字体的方法,然后指定一段文本让学生美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除了学会对文字字体的修改外,也学会了修改文字的字号、颜色的操作。利用自主学习,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陌生到熟练,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认知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学习。

3.交流协作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只是起着画龙点睛的引导作用。因此,要注意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在操作练习中,可以让学得快学得好的同学指导操作不熟练的同学,让学生和学生互动,互相交流信息,取长补短。教师同时也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辅导,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例如:在学习“学做电子报刊”中,可以让两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一位同学负责电子报刊的资料收集,另一位同学负责电子报刊的版面设计,两位同学分工合作制作电子报刊。通过协作学习,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4.反馈纠错问题点拨

在任务的完成阶段,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教师要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容易出错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任务,找出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或把自己完成任务的经验介绍给大家。同时,教师要通过讲解、演示、示范、放映幻灯片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操作技能,并学会操作中的重点、难点,把一些在操作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或是一些小的技巧讲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练习来体会、理解操作方法。

5.归纳小结反思评价

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任务完成的情况、自主协作学习的效果都要在此环节中得到检验。教师一定要预留时间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相互交流评价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改进,完成意义建构。

完成任务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完成任务,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对于“任务驱动”教学,评价不应只是针对学生最后得出的结论,或最后拿出来的作品,还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揭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他们是如何解决困难的,以肯定性评价为主,指出学生的优点。例如,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相互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与任务有关的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通过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完善和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而且开阔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要教师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融合教学内容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整合学科知识与技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汲取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信息素养的强有力抓手。

参考文献:

[1]李培军.《对“任务驱动”的再认识》[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11).

云平台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篇3

一、构建交互平台, 实现及时互助

从学习方法的视角来说,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互协互助特性。在云计算广泛普及之前, 用学习网站作为交互式学习平台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应用方式, 但受多种因素的限制, 特别是受后台服务器和数据库等方面的影响, 学生和教师访问即时性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这会导致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互动的不顺畅, 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很大的不变。因而, 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放弃一定的网络互动平台, 进而导致课堂内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交流的不畅。而云平台的应用则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突出难题, 基于运营商提供的强大运算能力,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 还是在课下都能进行无障碍的即时互动, 能够即时、自由的进行相关信息获取和分享, 进而有助于学习信息利用效率的有效提升。对于广大中学学生而言, 他们非常乐于, 也非常喜欢表达自身内在的观点和意见, 也十分愿意将自身的学习经验与他们进行分享, 因此, 为他们提供和构建具有即时互动特性的云平台势在必行。由于现在的学生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网络社交的经历和经验, 在各学科教学实践中可以适当的为他们引入一些具有Group论坛功能的网络教学平台, 这样可以在不需要教师过多帮助和指导的基础上, 就能让学生体验到云平台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二、架设多媒体平台, 提升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

技术更新快、升级快和发展快是信息时代的一大特点。在这种背景下, 如何有效提升教学内容的同步性, 以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而基于云平台支撑的多媒体教学提供给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云平台技术的支撑下, 教学内容可以在多媒体互助教学系统中实现即时更新, 以确保教学咨询的新鲜性和同步性。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一是具有较高的硬件条件要求, 二是需要学生和教师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同时, 还不会像其他学科教学那样具有相对统一的授课局面, 这使得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均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可选择性和可变化性。就信息技术自身来讲, 可自学性和实用性是其突出特点, 因而,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进度的掌控会具有很大的差异。而云计算支撑下的多媒体互动教学体统, 能够根据学科的不同情况, 针对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 从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 为学生制定符合他们自身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学习计划, 并以量身裁衣的方式提供必要的学习信息资源, 不需要全部的学生均统一的进行特定内容学习, 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老师, “一对一”的进行教学。在课堂上, 如果学生没有完成学习任务, 那么当他们在课余时间登录自己的账号时, 平台就会继续为他们教学, 帮组他们完成剩下的学习内容。通过这种多媒体平台的构建, 一方面能有效拓展教学课堂的空间;另一方面能让学习更具系统性, 通过整合碎片化的学习内容, 实现教与学的统整。同时, 还为学习内容、学习评价、学习进度的个性化定制提供了可能。

三、构建适时反馈的展示平台, 实现开放式教学评价

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果评价方面来说,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特质。云平台能够将全部的学生视为协作者, 帮助学生一起进行学习任务解答。云平台不仅能够将任务完成的进度进行展示,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还能显示学生的任务完成具体信息, 包括何种结果、做了什么贡献等, 可以在云平台上进行荣誉页面设置, 根据学生的荣誉变动情况即时进行更新, 接收全班学生的共同监督, 这样既能够树立先进典型、展示学生风采, 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位克服传统教育教学评价不足, 提升教育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多样性和实时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云平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看似飘忽不定的蓝天白云, 但其中却蕴藏巨大的能量和无穷无尽的资源。因此, 我们必须对云平台这一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发掘, 在云技术的支撑下, 不断优化和完善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 并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新的范式。

参考文献

[1]李开复.云计算[J].计算教育网络, 2008 (6) .

[2]王萍, 张际平.云计算与网络学习[J].现代教育技术, 2008 (11) .

[3]张健.云计算概念与影响力解析[J].电信网技术, 2009 (1)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篇4

摘 要: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了最优质的学习文化环境,能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息素质,形成并发展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从而推动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新课程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不断深入,将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我们的教学能够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更趋于最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合 小学语文 新课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当今,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同时,也为我国的素质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开启了新的局面。整合作为哲学名词在教育、教学中可以理解为教育、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以发挥教育系统的最大效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这些学科性质特点为两者整合提供了可能性。

一、以人为本——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人文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资源的人文整合,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富于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资源形象化、丰富化、动态化、发展化,使它们含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影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在更大范围内的语文课程资源为“学”所用。这些教学资源应以生本教育理论为基石,以学生乐学为基本价值取向,以顺应学生的真实学习需要、高度尊重学生的内心情感、体现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而设计。

新课程改革极其关注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把握教材中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理念、人文情感、人文情操、人文情趣、人文情理等,合理地加以阐发,有效地加以渗透,适时地“呐喊”,适度地“灌注”,使人生得以闪光,无疑是新世纪和新课程赋予语文教育的神圣职责。

1、关注生命、促进发展——有限的课内资源和无限的课外信息完美结合

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不能不考虑学生的生命发展,不能不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价值取向。“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教材编写者和教师留下了许多空间,允许并鼓励着眼发展,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从广度和深度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我的具体做法是:凭借教材,积极开发好课内资源为学生所用;超越教材,努力创设课外资源,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为例。这篇课文以一封信的形式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文中饱含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显而易见,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是本课教学的生命线。教学中,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课件:“和平!和平!和平!”字体由小到大,体现了呼吁和平的愿望由弱渐强。为凸现文本主旨,还先后多次引入课外学习资源。如课始播放“中央电视台4套关注伊拉克特别报道”录像,再现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灾难与痛苦,启发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倡导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得到升华。

2、关注主体、实现探究——开放的学习的平台与共享的学习资源完美交互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所提供的广阔的发展空间,构建助学型和提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平台,实现人性化、个性化、合作化的学习,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阅读课《爬山虎的脚》,凭借课件和网络,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人性化的教学资源设计,促进了人的个性发展。本课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在网络的支持下,按照知识点编排为一个个块状,成为一个专题学习的“积件”。学生在开放的空间可以任意选取、自由决定学习的先后顺序。学生可看、可读、可听、可思、可练、可议、可画,完全自主地探究疑难问题,在创设的学习环境中释疑解难。例如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的脚的位置”这一问题时,对于抽象的语言文字感到费解,可是通过“长脚”的动画视频,可以从微观上对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建立准确的认知,并能通过“添脚”的实践操作,点击到脚的正确生长位置,就能清楚地看到脚从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快速长出的动态过程,还能通过“画脚”加深理解,最终完全独立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探究。

例如有教师就《爱的教育》展开主题性研读,其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步独立探究。进行文本阅读《爱的教育》,思考作品主要涉及了哪几方面的爱,并将学习所得独立制作成powerpoint或word文档。

第二步合作探究。网上阅读《爱的教育》的有关资料(教师提供相关网站的链接)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如地位影响)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筛选,确定小主题,3-4人合作制作成powerpoint或word文档。

第三步交流评价。集体交流小组研究的成果,相互补充、争辩和完善。以在线测试的形式进行学习评价,以留言板为载体抒发学习感受。

第四步成果展示。自主合作完成推荐文稿在校红领巾电视台播出或制作《爱的教育》网页并在校园网内发布,达到资源共享、展示学习成果的目的。

这种基于英特尔未来教育的主题性研读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以教材为蓝本,充分开发语文课程、网络信息的资源。学生在信息技术创设的环境下进行语文学习,逐步实现意义建构,获得多元智能的发展。

如此丰富的网络课件为学习创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个体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潜能,乃至兴趣,对学习内容决定孰轻孰重,或多或少。有的可多读一点,有的可多练一点,有的可多一点协作,有的可多一点自主。这样,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会得到发展。而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又促进学生自我展示、合作互学。“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大信息量与网络交互功能的高度融合,学生尝到了合作的快乐,悟到了探究的方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以学定教——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有机整合 根据以往的课堂教学实践,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形象,化静为动,利用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构建利于学生个别化学习、个别化体验、合作式、探究式学习的信息化环境,让现代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产生“和谐共振”。

1. 虚拟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条件和场所,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意义的建构和兴趣的提高。以《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为例。课堂教学开始时,老师即以一个虚拟情境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大家喜欢看电视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电视栏目,你们想看吗?”虚拟节目主持人——一同学走上前台,配合多媒体课件,声情 并茂地介绍了圆明园从辉煌走向毁灭的沧桑历史。随后,“主持人”请大家以科学家的身份,研究由 “历史学家”、“建筑家”、“收藏家”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种虚拟的学习环境改变了学生的身份,刺激了学生的需要,优化了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喜闻乐见,自然积极地投身学习,极大地促进了学习的效果。情境的创设不能单一地满足“教”,在更大程度上应该促进“学”。

2、合作学习提升实践能力

网络教学的模式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在进行网络教学的实践时,一方面要利用人机交互功能,在估计学生可能出现困难的环节设置“友情提示”或“帮助”键,灵活地将自主探究、亲身实践过程加以分解。假如还有困难,可通过语音系统请求个别指导或帮助,以“人―机”、“师―生”、“生―生”互动的形式,推动学生自主实践获得成功。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教室的点播功能,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或设计在大屏幕上展播,组织学生分析、评论同伴的思维成果,或评或改,加强了合作学习,增强了实效。

3、质疑问难崇尚真知

“学贵有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可贵。”一个善于质疑的学生思维往往具有批判性,具有科学的求实态度,因而表现出对学习的习惯性反思、实事求是的科学求真思想。利用网络教学可以消除学生提问时害羞、畏惧的心理。学生通过文本将自己的问题输入教师主机或发布网上,而不用公开自己的姓名。教师收到信息后,可根据所提问题灵活处理。如问题简单,可直接作答或提供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如复杂化的有价值的问题,更多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坦诚、执著的健康质疑心理品质,强 5 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质疑问难的习惯,逐步形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和思想方法。

三、预设生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完美整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时下,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领域的介入为教学目标的达成的确大有帮助。它便捷的操作方式,新颖的表现形式,对于化解课堂教学难点、形成高知多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教学活动更具完整性、有序性、节奏性、情趣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呢?

1.激活情趣,于课堂“开篇”时。教学伊始,先让学生观看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辅助课件,学生有了兴趣,自然能主动、愉快地学习。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的教学。上课后,先播放雪花儿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动态画面。那飘洒的舞姿,银装素裹的世界,动人心弦的乐声和老师动情的语言描述,把孩子们带入了一连串丰富生动的情境之中。老师接着引导学生想象下雪天自己会怎么玩。交流完内心的想法后,再点击画面,出现文中的几种小动物。“小动物们在雪地里会玩些什么呢?”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入学习目标中。

2.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良好的情境,引出将要学习的新课题和学习目标,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再如教学《动物过冬》一课时,作这样的设计:先出示教材中春季情景,画面中有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树林里到处生机勃勃。接着播放深秋黄叶满地,枯枝风中摆动作响的场面,配以“小树”的声音:“冬天快来了,小动物们都去哪里了呢?”以动画形式显现情境,随后演示课题,引入学习目标中,深深吸引住学生,为学习新课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中的注意事项

1、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面对海量般的信息,一些学生不知去哪儿查资料,不知查哪些方面的资料;一些学生查到资料后,不知道哪些对自己有用,哪些对自 己没有用;课堂回答问题时,常见学生拿出自己查到的资料照本宣科地机械宣读;或者学生能够选出相应的资料,却无力针对资料谈自己的理解等等。因此要注意训练他们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的快速浏览能力。让他们在不断实践中掌握对信息的选择、整理、加工和表达的能力,同时给予及时的信息评价,帮助他们信息素养的形成。

2、适时运用 “留白”。

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塑造的一个又一个逼真的形象,以这些形象激发人们去想象、体验,进而产生共鸣。文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视频图像更具生命力。如果不加考虑地选择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总是把课文语言所描绘的情景以图像、动画、声音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会剥夺学生充分想象、思考的机会,减少他们自主参与活动的机会,压抑他们想象的灵感。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适时巧妙地运用国画中的“留白”手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亲身体验语言文字,在直觉与灵感之间感受语文的鲜活形象。

参考资料:

1、祝智庭 钟志贤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03、6

2、何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北京大学出版社 02、7

3、中化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01、7

信息技术下的中学语文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 中学社团 功能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70085

中学社团凝聚了许多学生的兴趣和理想,其发展深受学生的关注,而且其具有一定的自发性,所组织的社团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可以适当推进中学社团的发展。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中,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就需要充分利用社团的力量,并且借助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中学社团功能拓展,提高学生对中学社团的喜爱程度,从而使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获得更好的成长。

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管理不完善

在许多中学中,所设立的社团常常只靠社长进行统一管理,开展活动也只是听从社长的安排。如果社团的成员人数比较多,信息流通比较慢,则可能会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而使社团活动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同时在一些社团当中,成员之间接触不多,沟通比较困难,时常会出现社团活动比较混乱的局面,使社团成员无法真正在社团中施展自身的能力。另外,由于社团中信息化技术应用比较少,使活动时间、人员安排、活动开展等方面没有得到有序的管理,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

2.社团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一些中学社团在组织活动的时候,经常使用座谈会、讲座、表演等形式。社长或者发起人像教师上课一样,拿着发言稿叙述活动的主要内容,不仅没有使用比较新颖的活动形式,也没有使用图片、视频等信息化手段,使许多成员在活动当中觉得枯燥无味。长期如此,许多社团成员逃避社团组织的活动,甚至对社团失去兴趣而萌生退社的念头。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严重影响社团的长期发展,也会使社团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有所下降,从而使社团活动无法发挥出积极的促进学生成长的作用。

3.社团保存资料的方式比较落后

现在许多学校的社团常常安排一个专门的人员记录社团活动的主要内容,而记录人员通常为社长或副社长,将活动的开展情况用笔录的方式记录下来之后,将其交给社团负责教师。但是有一些教师则是将所呈交的笔录资料集中放在档案袋中储存,而没有将其录入电脑中。一旦出现档案袋损坏或者丢失的情况,则会导致社团活动的资料无法得到复原,导致信息的脱节。同时,当教师把笔录资料进行保存之后,再获取资料信息则会比较复杂和困难,严重影响了社团活动资料的合理利用。

4.社团活动的开展范围比较小

许多社团活动仅限于学校范围内,而没有积极走出校园,将社团活动的范围扩大,使许多社团成员只能局限于学校之内,而无法在学校外开阔自身的视野。同时,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社团也缺乏合作与沟通,无法共同组织学校联合的社团活动,使社团活动影响力大大降低。另外,在社团活动当中,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社团的主要特色和发展前景被更多人知道,不仅影响了社团的功能拓展,也严重影响了社团的对外发展。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社团功能拓展方法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社团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其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的主要动力,因此在开展社团活动时需要激发成员的潜力,使其可以顺应自身兴趣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发展。[1]首先,在开展社团活动的时候,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社团得到学生的支持。其次,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在社团活动中增加大量的新颖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元素,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对社团活动的积极性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活动感悟。最后,在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加入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改变学生对以往社团的认知,使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社团的发展目标进行努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2.借助信息技术促进社团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在社团活动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现在中学生处于信息化比较普及的环境下,如果在社团活动中脱离了信息化技术的辅助,则容易使社团成员感觉到比较枯燥。因此,在建设社团的时候,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2]比如,可以在网上搜寻一些比较有趣的社团活动,在联系自身实际情况下进行合理借鉴,增加社团活动的亮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即鼓励其积极到网上寻找自身需要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其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也可以使其养成不依赖他人,主动寻找对策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3.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得到发展

日常的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途径,而社团活动则是其获取知识的另一途径,而且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从而增加自信心,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首先,在社团活动中,可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平台。一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学生可以得到社团的重视,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3]其次,在参加社团活动的时候,可以使学生在与他人进行交谈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并且收获社团成员的友谊,这对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使社团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加大,从而使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课堂上所没有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人生阅历。[4]

4.使用信息技术促进社团活动管理的完善

传统的社团活动通知是通过统一口头传递,容易使一些学生无法接收到活动的信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社团可以弥补传统信息传递方式的不足,提高学生信息接收的有效性。第一,在发布社团活动信息的时候,社团可以使用微信、QQ、微博等网络工具进行传递信息,有效扩展了信息传递的范围。比如社团成员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QQ群、微信群、博客空间等,将活动信息进行上传,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信息,有效减少信息传达不到位的情况。[5]第二,在社团活动结束之后,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将活动记录、活动总结等资料传送到网络上进行共享。并且鼓励社团成员积极发言,指出社团存在的不足之处,使社团在所有成员的努力下得到有效改善,提高社团的影响力。

社团是中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织之一,因此拓展社团功能可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但是目前中学社团还存在信息化管理不完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保存资料的方式比较落后、活动的开展范围比较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团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加社团活动的新颖度,丰富社团活动的内容,提高学生积极性,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中学社团功能的拓展,也可以有效促进中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左珊,王宏君.新疆高中学生社团发展探析——以库尔勒市S高中为例[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145-146.

[2]林小佩,潘培艳.浅议高职学生社团干部队伍管理——基于团队与团队建设理论[J].科技致富向导,2015(20):88-89.

[3]卢文.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社团满足学生发展需求[J].现代教学,2016(Z2):123-124.

[4]谢正宇.中学学生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以石家庄裕华区中学调查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5(6):77-78.

[5]赵斌.加强社团建设,拓宽发展空间——从“学校社团”的建构、发展谈起[J].神州,2014(34):630-631.

信息技术下的中学语文 篇6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 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 创设真实情境, 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设计具体可操作的学习任务, 而学生借助提前搭建好的网络化的学习平台完成这些任务, 从而达到解决任务、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小组的协作, 结合网络平台中的学习资源进行探究和协作学习, 完成预设的任务。

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好地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以共同的任务为出发点, 以分析解决问题为动机, 通过多种途径的自主探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 并通过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是“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的完美结合。

二、网络环境下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开展任务驱动教学

1.切实转换学生的学习观

以前学生习惯于接受教师“填鸭式”的教学, 重视对各种知识的死记硬背, 对知识无法进行主动的建构, 认为记住固定的操作方法就已经完成了课堂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则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 注重学习结果也注重学习过程, 还注重与其他人之间的交流,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要鼓励学生在操作探讨中完成任务。

2.教师要更新教学观点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实践能够较好地显现出中学生对于课堂任务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角色自我定位直接关系到任务驱动法教学能否成功。教学过程安排的主要出发点应该是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为方向。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出, 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时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时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开展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堂教学。任务驱动方法教学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应强调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积极的建构。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知识, 掌握操作计算机的一般技能。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基础软件及操作方法, 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2)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及师生关系, 大家彼此信任。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合作探究, 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与此同时, 教师应尊重不同学生存在的客观差异, 发现学生的潜能, 公平友好地对待学生。同时,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的引导下, 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 通过教师不断的鼓励和引导,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并通过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地完成任务的过程,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使教师和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互动和合作, 达到共同发展。

(3) 教师应该变“如何教”为“如何引导学生学”。在网络环境下, 计算机教学应该明确任务, 并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师从“老师”变成“导师”, 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学会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策略, 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开展灵活性的实践, 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如何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学习,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需要掌握哪些技能等,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搜索等实际操作, 制定具体的学习策略,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完成任务。也就是说, 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计算机教师应该使学生不仅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而且要让学生能够参与, 并能实际操作。

三、总结与思考

信息技术下的中学语文 篇7

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

1. 信息化管理不完善

在许多中学中,所设立的社团常常只靠社长进行统一管理,开展活动也只是听从社长的安排。如果社团的成员人数比较多,信息流通比较慢,则可能会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而使社团活动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同时在一些社团当中,成员之间接触不多,沟通比较困难,时常会出现社团活动比较混乱的局面,使社团成员无法真正在社团中施展自身的能力。另外,由于社团中信息化技术应用比较少,使活动时间、人员安排、活动开展等方面没有得到有序的管理,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

2. 社团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一些中学社团在组织活动的时候,经常使用座谈会、讲座、表演等形式。社长或者发起人像教师上课一样,拿着发言稿叙述活动的主要内容,不仅没有使用比较新颖的活动形式,也没有使用图片、视频等信息化手段,使许多成员在活动当中觉得枯燥无味。长期如此,许多社团成员逃避社团组织的活动,甚至对社团失去兴趣而萌生退社的念头。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严重影响社团的长期发展,也会使社团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有所下降,从而使社团活动无法发挥出积极的促进学生成长的作用。

3. 社团保存资料的方式比较落后

现在许多学校的社团常常安排一个专门的人员记录社团活动的主要内容,而记录人员通常为社长或副社长,将活动的开展情况用笔录的方式记录下来之后,将其交给社团负责教师。但是有一些教师则是将所呈交的笔录资料集中放在档案袋中储存,而没有将其录入电脑中。一旦出现档案袋损坏或者丢失的情况,则会导致社团活动的资料无法得到复原,导致信息的脱节。同时,当教师把笔录资料进行保存之后,再获取资料信息则会比较复杂和困难,严重影响了社团活动资料的合理利用。

4. 社团活动的开展范围比较小

许多社团活动仅限于学校范围内,而没有积极走出校园,将社团活动的范围扩大,使许多社团成员只能局限于学校之内,而无法在学校外开阔自身的视野。同时,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社团也缺乏合作与沟通,无法共同组织学校联合的社团活动,使社团活动影响力大大降低。另外,在社团活动当中,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社团的主要特色和发展前景被更多人知道,不仅影响了社团的功能拓展,也严重影响了社团的对外发展。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社团功能拓展方法

1.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社团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其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的主要动力,因此在开展社团活动时需要激发成员的潜力,使其可以顺应自身兴趣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发展。[1]首先,在开展社团活动的时候,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社团得到学生的支持。其次,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在社团活动中增加大量的新颖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元素,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对社团活动的积极性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活动感悟。最后,在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加入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改变学生对以往社团的认知,使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社团的发展目标进行努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2. 借助信息技术促进社团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在社团活动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现在中学生处于信息化比较普及的环境下,如果在社团活动中脱离了信息化技术的辅助,则容易使社团成员感觉到比较枯燥。因此,在建设社团的时候,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2]比如,可以在网上搜寻一些比较有趣的社团活动,在联系自身实际情况下进行合理借鉴,增加社团活动的亮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即鼓励其积极到网上寻找自身需要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其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也可以使其养成不依赖他人,主动寻找对策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3.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得到发展

日常的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途径,而社团活动则是其获取知识的另一途径,而且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从而增加自信心,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首先,在社团活动中,可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平台。一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学生可以得到社团的重视,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3]其次,在参加社团活动的时候,可以使学生在与他人进行交谈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并且收获社团成员的友谊,这对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使社团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加大,从而使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课堂上所没有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人生阅历。[4]

4. 使用信息技术促进社团活动管理的完善

传统的社团活动通知是通过统一口头传递,容易使一些学生无法接收到活动的信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社团可以弥补传统信息传递方式的不足,提高学生信息接收的有效性。第一,在发布社团活动信息的时候,社团可以使用微信、QQ、微博等网络工具进行传递信息,有效扩展了信息传递的范围。比如社团成员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QQ群、微信群、博客空间等,将活动信息进行上传,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信息,有效减少信息传达不到位的情况。[5]第二,在社团活动结束之后,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将活动记录、活动总结等资料传送到网络上进行共享。并且鼓励社团成员积极发言,指出社团存在的不足之处,使社团在所有成员的努力下得到有效改善,提高社团的影响力。

社团是中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织之一,因此拓展社团功能可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但是目前中学社团还存在信息化管理不完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保存资料的方式比较落后、活动的开展范围比较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团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加社团活动的新颖度,丰富社团活动的内容,提高学生积极性,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中学社团功能的拓展,也可以有效促进中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左珊,王宏君.新疆高中学生社团发展探析——以库尔勒市S高中为例[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145-146.

[2]林小佩,潘培艳.浅议高职学生社团干部队伍管理——基于团队与团队建设理论[J].科技致富向导,2015(20):88-89.

[3]卢文.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社团满足学生发展需求[J].现代教学,2016(Z2):123-124.

[4]谢正宇.中学学生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以石家庄裕华区中学调查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5(6):77-78.

信息技术下的中学语文 篇8

一、中学美术教学概述

(一) 美术教学的特点和价值

美术艺术具有抽象性和主观性的双重属性, 虽然其要表现的形象是静止的, 并且对现实的物质世界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但是对于美术作品的创作者来说, 其创作思想和表达的灵感处于不断发展状态,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 美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美术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思维的抽象性基本规定了美术教学的总体要求。

美术教学是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艺术情操和人文特质的重要渠道, 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我国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 中学美术教学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提升学生的个人情操, 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其次是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认同感, 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再次是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力;最后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创新精神, 为学生长远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 通过将美术教育有机地融合到基础教育阶段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解放和全面发展。

(二) 中学教学活动的实施要求

虽然美术艺术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但是就中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来说, 其主要目的还是加强对学生创作技巧审美能力的训练。因此,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切实考虑中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状态, 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将美术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具体来讲, 美术教育要重点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教学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基本的技巧性学习开始, 阶段性地过渡到美术文化性的学习;要重视学习中美术教学活动主体的有效转换, 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规范作用, 又要确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并加强课堂上以及课堂外师生的沟通, 建立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 帮助学生寻求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 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课堂活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尤其是要加强新型教学技术的引进和有效应用。

二、信息化技术教学方式的优势

信息化技术教学方式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其最大优势是教学信息的丰富以及展示方式的多样性。信息化技术方式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交互性以及教学信息的大容量储存、网络化传输以及智能化处理等,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资源匮乏缺点。

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能够发挥出现代教育的注意优势, 将学生的精力和积极性进行有效的激发, 保证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发挥出巨大的情感优势, 信息化技术能够将美术作品以及创作者和创作过程等进行全面的展示, 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情感认同;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的思维优势, 是学生认识到知识整合和传达的多样化发展态势, 养成与时俱进的思维特征。

三、提升信息化技术背景下中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信息化技术为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教学资源利用不当现象的发生, 为教学质量的提升设置了阻碍。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应该时刻注意不能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代替学生的思考, 不能过分注重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对话, 不能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等。具体来讲, 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一) 优化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信息化技术设施

信息化技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基础使完备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 只有配置了符合教学活动要求的信息化技术设施才能够为教学走向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选择教学设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注意电脑软件的兼容性, 随机组合的应用软件不能保证在应用时能够相互兼容, 由此会造成教学课件无法正常演示, 因此在安装系统和添加软件时要选择兼容性强的软件或者同一公司出品的软件;其次要选择应用广泛的普及型软件,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教师制作的课件无法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上打开的现象, 多数是由于多媒体设备上没有安装相应的软件或者驱动, 因此要加强教学多媒体设备的规范化设置, 集中应用最为普及的软件为教学活动提供便利;最后要注意信息化技术的更新, 当前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极为迅猛, 并且多数是朝着应用更加便捷、功能更加强大的方向发展, 及时更新升级软件能够将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予以更加完美的呈现。

(二) 提升信息化技术教学资源的系统性

信息化技术特别是课堂多媒体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网络海量的内容以及多种多样的展示方式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很多素材, 但是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不能将课堂变成教师展示课件制作水平的舞台, 教学课件也不能成为死板的技术堆砌。在引进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初始阶段, 很多教师会在课件上穿插很多的链接、演示动画、图片等等, 形成了过分追求华丽的效果, 但是这种做法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往往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内容之外, 造成舍本求末的后果。为了应对这种现象, 要加强对教师队伍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培训, 使信息化教学形成系统, 将课堂时间进行有机的分割和组合, 合理安排在每一个模块中的教学内容, 并且注意把握课件的整体性, 在关照全局的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 运用多维教学方式集中对重点难点进行阐述和训练, 使学生能够在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学习到每一次美术课程的精髓。

(三) 合理转换教学主体

关于教学主体的探讨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主体过多地转移到教师身上, 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绝对引导作用, 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理论的施行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对教学主体进行了重新的定位, 把学生作为现代教育的中心, 对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以往的课堂师生二元结构, 形成了学生、教师、多媒体平台三元组合的教学模式, 使教学主体性的思考再次成为构建完善教学网络的讨论焦点。信息化技术集中了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教师的部分功能, 在很多功能设置上达到了人力不能企及的效果, 因此, 无论是传统教学方式下的教师主体性还是素质教育下学生主体性都面临着考验, 师生之间的对话很多时候变成了人机之间的对话。在改进教学质量过程中, 要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强大功能, 但是也要注意师生关系的绝对位置, 明确信息化技术方式的工具性, 将教师、学生、技术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重塑合理的教学模式。

结论

初中美术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 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术教学活动所具有的直观性使其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 同时, 美术教学的抽象思维特征又要求教学活动不能脱离师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总之, 作为一种强大的教学工具, 信息化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为实现教学活动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海波.美术教学信息化的“三部曲”——浅谈信息化技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学园, 2010 (16)

[2]周健.新课程背景下上海市中学美术学习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陆一黎.激发兴趣彰显个性——“基于审美与创意的递进式中学美术作业设计”的教学探析[J].中国美术教育, 2012 (06)

[4]钱月影.探析中学美术审美情感教育的重要性[J].美术教育研究, 2013 (12)

[5]孙惠娟.论美术教育与多媒体教学的整合[J].快乐阅读:中旬刊, 2012 (06)

信息技术下的中学语文 篇9

1 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

基于当前国内中学生英语口语教学实际情况, 以信息技术环境为背景来分析中学英语口语教学, 笔者认为当前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不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英语口语教学重点存在偏差

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英语读写能力, 而英语口语教学的重点则是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表述能力, 促使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英语这门语言。但目前我国很多中学英语口语教学都将重点放在英语词汇练习、英语语法练习、英语听力训练等, 以期望学生可以在英语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一点可以充分说明, 我国中学生英语口语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 一味地注重成绩只会让学生丧失英语口语学习和练习的机会, 使得学生无法真正意义上掌握并运用英语这门语言。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大部分中学生已经认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 并希望自己可以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实际的英语口语教学却未给予学生良好的英语口语教育, 致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差。

1.2 英语口语教学方法运用不恰当

笔者对某地区接受英语口语教学的中学生进行了调查, 发现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很不满意, 很多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教学, 口语水平竟然只停留在会讲几个句子的层面。那么, 是什么导致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不佳呢?原因之一就是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不恰当。具体来说, 就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很多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依旧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即教师在课堂上不停地讲解英语知识, 台下的学生奋笔疾书记着笔记, 将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全部记录在笔记上[2]。此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很难使学生有时间思考知识、消化知识以及口语训练等, 这必然会导致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以往, 学生将难以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

1.3 英语口语教学环境不佳

以信息技术环境为背景来分析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环境, 笔者分别从英语口语教学的外部大环境进行分析。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外部大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学校、教师及家庭。学校是支撑英语口语教学开展的重要外部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投入到英语口语学习中。但目前很多学校在校园学习氛围营造方面存在诸多欠缺, 不能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或正确地影响学生;教师是做英语口语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主体, 应当充分发挥教育和引导作用,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促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但很多英语教师不注意教学氛围的营造, 只是按照固定的教学流程来进行英语口语教学, 使得学生难以受到教学氛围的影响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环境中。家庭对学生的生活有很大影响。正确的家庭教育, 可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促使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产生兴趣。但我国很多家庭对英语的了解甚少, 不能在学生生活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辅导和训练以使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得以提高。

1.4 学生害羞和胆怯心理较强

就当前我国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述不佳这一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学生较强的害羞心理和胆怯心理也是影响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的因素。正处于生长阶段的中学生, 常常以自己为中心, 对自己的外表和行为非常在意, 他们不希望听到对其进行不好的评价。因此,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学生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 不愿意进行口语练习, 怕出现发音不标准、英语表述不准确等情况而被其他同学嘲笑。而使学生产生这种想法的真正原因, 就是学生具有过度的害羞心理和胆怯心理。

2 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在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现状不佳的情况下, 应当科学地、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英语口语教学, 使英语口语教学实现质的突破。当然, 要想使信息技术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就要以信息技术环境为背景, 明确中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2.1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的方法

1) 学习目标设计

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和归宿。为了使信息技术可以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首先就要从中学英语教学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适合的、有效的学习目标, 以便英语口语教学可以得到信息技术的支持。另外, 学习目标确立以后, 相关信息技术将可以支持所有中学英语学习任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学生的能动性, 促使学生参与英语口语教学活动, 努力完成英语口语学习任务。

2) 创设情境教学的设计

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造自由学习和训练英语口语的空间, 促使学生在准备和进行教学情境演绎的过程中进行英语口语训练, 如此可以使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提高。要想使创设情境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发挥作用, 在设计情境教学过程中就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创建适合的情境背景、情境音乐等, 使整个教学情境更加真实化,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口语教学活动中。

3) 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的学习活动设计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 各学校都相继建立了校园网, 使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教学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教学平台, 可以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 使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得以提高。对于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的学习活动的设计, 应当是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科学技术搭建网络平台, 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学习资源, 设计开放式或互动式的英语口语学习活动, 进而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学习英语知识或练习英语口语等。

2.2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的原则

1) 以学生为中心, 注意创造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环境下,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设计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注意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次, 信息化英语口语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学生的“学”, 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整个英语口语教学, 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英语口语教学活动中, 学习知识、练习口语, 提升自身英语口语水平的同时, 增强自身的创造能力、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等[3]。

2) 合理运用资源,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学习环境包括丰富的学习资源, 因此它是物质的;又包括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关系, 因此它又是非物质的。为了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有效落实, 在设计中学英语口语教学时应遵循的另一个原则是合理运用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来整合和运用学习资源, 可以使学习资源科学地融入英语口语学习活动中, 并使英语口语学习活动以协作式、探索式、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展开, 从而提高英语口语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引导性、有效性, 促使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活动中更好地进行英语口语学习与训练, 提升自身的听说能力。

2.3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优化实施的策略

1) 创设恰当的语言环境

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优化落实, 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创设恰当的语言环境, 如此才能渲染和影响学生, 促使学生接受英语口语学习, 进而逐渐投入到英语口语学习和训练中, 提升自身英语口语水平。传统英语教学中, 大多数英语教师只有在呈现新的语言目标或语言口语教学重点、难点时才会用英语来表述, 其他时候都习惯用汉语来授课或语言描述, 这使得英语口语教学缺乏语言环境, 不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进行英语口语学习。所以,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中学英语口语教学, 应当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英语语言环境。具体的做法就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虚拟性、动态性、模拟性来营造英语语言环境, 使英语口语教学更加轻松化、自由化、灵活化, 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例如,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与课程相关的英文版影视作品进行剪辑处理, 剪辑成一个英文短片, 在课堂上播放, 如此可以提升英语课堂的语言环境[4]。

2)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是将符号、文字、图像、语言、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落实中学英语口语教学, 巧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可以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趣味性、教育性、引导性, 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兴趣, 还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口语学习, 促使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增强。那么, 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英语口语教学?首先, 合理规划英语口语教学内容, 尽量细化整个英语口语教学流程;其次, 依据英语口语教学流程来合理设置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如英语歌曲、英语视频的播出;标准的英语句子的播放;英语版动画的呈现等。最后, 依照整个英语口语教学活动规划方案来有序的展开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的进行英语口语学习和训练。

3)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远程交际语境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络技术普遍应用的情况下, 为了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口语, 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应当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创设远程交际语境, 可以使学生了解交际者用英语表述的声调、眼神、语气等, 促使学生学到纯正的英语口语。对于远程交际语境的创建, 需要利用网络技术来构建网络在线交流平台, 再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构建切实有效的通信软件, 使其可以支持学生与交际者之间的通信, 进而促进学生与交际者进行远程沟通、交流, 促使学生可以通过与交际者沟通, 从而更好地学习和训练英语口语[5]。

3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应当真正意义上做到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 使信息技术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 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革新教学理念等, 使英语口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英语口语, 提升自身听说能力, 进而灵活的运用英语语言来沟通和交流。所以,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很有意义。

摘要:在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当下, 将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口语教学有效结合, 可以改变英语口语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促使英语口语教学实现视、听、说交互培养的情况, 从而使英语口语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更好地教授和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为促进学生良好发展创造条件。基于以上内容, 该文将以信息技术环境为背景, 就如何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中学英语口语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和探讨, 希望对更好地培养中学生英语表述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英语,口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甘雅丽.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2.

[2]汤玮华.谈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J].语数外学习 (初中版·下旬刊) , 2014 (4) :96.

[3]段彦邦.信息技术在提高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下旬, 2013 (7) :47-47.

[4]徐艳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J].学周刊, 2015 (28) :198-199.

信息技术下的中学语文 篇10

关键词:政治 网络 教育 现代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在各个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政治课教学也不例外。我们利用网络所具有的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传播信息的能力和具有即时性、交互性、私密性交流信息的特色,针对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初步设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新模式。

一、在学校已有校园网上,建立中学政治组主页,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谱写到网络上。如:结合初一政治教材的内容,在主页上面向学生建立心理咨询室;结合初二政治教材的内容,建立网上法制法规库、法制宣传栏;结合初三教材的内容,建立网上新闻播报、时事热点论坛等栏目。通过对网论坛的积极参与还可使大家统一思想认识,提高辨别大是大非的能力,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

二、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在网上建立家长教室。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常识、成功家教经验和典型家教个案分析,家长也可就自己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网上向教师求教或共同进行讨论,从而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走出家教误区,为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利用丰富、生动的图片、动画、录像和电影等声像资料,再通过链接一些相关网站和栏目建立德育资源库、网上青少年教育基地。把以往政治课教学中教师灌输、说教式的教育转换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打破传统教育在时空上的限制,使得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同时也为教师、家长和社区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提供真实的素材,提高整体育人的成效。

总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在信息社会中的育人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整合,充实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理论,推进课程建设的现代化,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在信息社会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救助模式下一篇:中国经济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