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特点

2024-06-05

冠脉造影特点(精选七篇)

冠脉造影特点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选取我院临床确诊和行CAG确诊为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4例, 其中男55例, 女29例, 年龄46岁~74岁 (60.11岁±7.82岁) 。另外选取同期住院的单纯ACS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58例, 女26例, 年龄43岁~78岁 (60.71±8.21岁) 。冠心病定义为至少有一支心外膜下血管狭窄≥50%[1],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

1.2 冠脉造影方法及评定

所有患者均按Sel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或右桡动脉, 采用Judkin方法进行选择性CAG。冠脉病变范围按左冠状动脉主干 (LM) 及前降支 (LAD) 、回旋支 (LCX) 和右冠状动脉 (RCA) 受累情况, 分为左主干病变、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 对角支及边缘支 (钝缘支和锐缘支等) 血管病变归于其所属的主支统计。以下3种情况均归于弥漫性血管病变, 病变长度≥2 cm、1支多处病变、血管全程或大部分纤细僵硬或明显迂曲纤细呈松散弹簧状病变。狭窄程度按占血管直径的百分比计算:50%~70%为轻度狭窄;71%~85%为中度狭窄;86%~99%为重度狭窄;100%为完全闭塞。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 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见表1)

糖尿病组三酰甘油 (TG) 和血糖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 (P<0.05) , 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及高密度脂蛋白 (HDL-C) , 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冠脉造影特点比较 (见表2)

糖尿病组多支病变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而单支病变发生率低, 糖尿病组弥漫性病变及血管受累支数均较非糖尿病组增高且狭窄程度重。

3 讨 论

AC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 也是冠心病常见的表现形式, 是由于粥样斑块破裂或内皮的损害造成冠脉血栓性闭塞或冠脉严重狭窄引起冠脉血流中断或极度降低导致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坏死的一组综合征。选择性冠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的金标准。本文通过两组共168例ACS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示, 血管病变非糖尿病组单支病变高于糖尿病组, 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低于糖尿病组, 从“罪犯”血管狭窄程度上看糖尿病组中-重度狭窄较非糖尿病组比例明显升高 (P<0.05) , 说明糖尿病组患者的血管病变较非糖尿病组严重。左主干病变发病率相对低, 由于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造影前已接受了溶栓治疗, 所以完全闭塞患者的比例不高。

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高、冠脉病变严重, 与其聚集了多种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关。近年的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一方面高血糖引起糖代谢产物增多, 其代谢产物不但损伤内皮, 且糖尿病患者内皮损伤修复较慢, 代谢产物还可以促进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向受损内皮趋化, 加重内皮损伤, 打破了舒血管/缩血管比例, 促进血管收缩、管腔变窄[2]。加上糖尿病患者内皮修复慢, 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时间延长, 血小板在受损内皮上黏附、聚集增加[3], 导致血栓形成。另一方面, 糖尿病和冠心病有一共同基础, 即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可通过促进脂质合成及刺激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4]。而胰岛素抵抗可导致机体的异常代谢状态, 表现为长期的高血糖与血脂代谢异常。本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TG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 TG增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脂质代谢异常。MARS研究提示富含TG的脂蛋白作用于动脉硬化的早期是通过胆固醇代谢途径实现的[5]。高TG血症可使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构成高度致粥样硬化的脂质紊乱状态, 可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

ACS患者血管病变程度、范围波动很大, 病程和年龄与冠心病病变的程度及范围无明确的相关性, 可能与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有关[6]。而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且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后较单纯冠心病患者差, 因此针对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血脂。对减轻患者冠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明, 高炜, 朱国英, 等.冠心病合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J].中华内科杂志, 1999, 38:27-29.

[2]Falcone C, Nespoli L, Geroldi D, et al.D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in diabetic and noodiabetic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Int J Cardiol, 2003, 90 (2-3) :219.

[3]刘文娴, 张文荣, 吕树铮, 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 1999, 7 (1) :22.

[4]Soiymoss BC, Bourassa MG, Campeau L, et al.Incidence, coronary risk profile and ang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prediabetic and dia-betic patients in a popuiation withischemic heart disease[J].Can J Cardiol, 2003, 19:219-227.

[5]Blankenhorn DH, Azen SP, Kramsch DM, et al.Coronary angio-graphic changes with lovastain therapy:The monitered atherosle-rosis regression study (MARS) [J].Ann Intern Med, 1993, 19:969976.

冠脉造影特点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CCU病房2005年1月—2011年7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AMI患者174例, 年龄18岁~79岁。根据WHO的年龄分期, ≤44岁为青年, 45岁~59岁为中年, 60岁~74岁为较老年, 75岁~89岁为老年, 90岁以上为长寿者。年龄≤44岁为青年组, 共46例, 男性44例, 女性2例。对照组为年龄≥60岁的老年人, 共128例, 男性80例, 女性48例。均符合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情况。AMI患者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吸烟史 (每天至少1支, 连续1年以上, 长期吸烟但戒烟短于半年者为吸烟史阳性) 、饮酒 (每天超过25 g, 10年以上) 、高血压病、糖尿病 (或者入院后测血糖或OGTT检测证实为糖尿病者) 、血脂异常[以冠心病血脂理想水平为标准划分:总胆固醇 (TC) >5.2 mmol/L、三酰甘油 (TG) >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 (LDL-C) >2.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 (HDL-C) <1.0 mmol/L]、家族史及冠心病既往史。观察有无发病诱因、胸痛特点, 是否有合并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经桡动脉穿刺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多角度、多体位投照。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心脏内科医师判定评价造影结果, 冠脉狭窄以主要血管≥50%为有意义病变, 病变累及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中的一支为单支病变, 两支以上者为多支病变。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青年组、老年组AMI患者发病危险因素比较

青年组中男性为主要危险因素, 其次为吸烟、糖尿病、饮酒、高血压病、冠心病既往史、高血压病病史、血脂异常、糖尿病。两组在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病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在血脂异常、糖尿病方面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两组AMI患者临床表现

两组在典型胸痛症状、有诱因、心功能不全方面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即青年组有诱因及典型胸痛症状者较老年组多, 老年组的心功能不全较青年组多。AMI类型均以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为主。两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方面的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 两组AMI患者冠脉造影特点

青年组以冠脉造影正常、单支病变者多见,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多支病变 (2支或2支以上病变) 、弥漫性病变和侧支循环形成多见,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青年组共累及56支冠状动脉, 老年组共累及253支冠状动脉 (P<0.05) , 主要累及前降支, 其次右冠、回旋支、左主干, 两组血管病变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3 讨 论

青年AMI患者以男性为主, 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较老年组高。AMI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高, 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发病率性别差异 (男性多于女性) 逐渐缩小。青年女性AMI发病率低, 可能与女性在绝经期前雌激素对心血管强大的保护作用有关。男性吸烟者比例高, 吸烟可使血清HDL-C下降, 使纤维蛋白原增高, 降低血液携氧能力, 使合并其他危险因素者易于猝死, 也增加发生心绞痛的危险, 年龄愈小, 相对危险因素越高[4]。大量饮酒与青年人AMI关系更为密切, 适量饮酒 (酒精摄入量男性<30 g/d, 女性<15 g/d) 确实降低心血管病的患病率, 但过量饮酒对健康是有害的, 酗酒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斑块脱落或血栓形成而导致青年人AMI。同时在社会、工作压力的影响下, 青年人具有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吸烟、暴饮、暴食等均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促发血管、神经内分泌激素释放, 导致血管痉挛, 血管内皮受损, 也可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另外冠心病疾病阳性家族史是青年人AMI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发生AMI的时间要比家族史阴性者早10年以上[5]。青年高血压病、冠心病既往史发生率要低于老年组, AMI大多发生在冠心病易患因素的人群中,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6]。

青老年组中均以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多见, 两组在AMI分型构成方面无统计学意义。青年组胸痛较典型, 多为突发起病, 有诱因, 既往少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既往心绞痛能促进冠脉侧支循环, 建立发病前心绞痛可导致缺血预适应的产生[7]。由于青年人大多数为首次发病, 之前缺少反复缺血预适应过程, 因而未能及时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 故使得出现AMI时胸痛较剧烈。青年人AMI不易出现心功能不全, 可能与单支病变, 心肌坏死范围小有关。而老年人在发生AMI时症状可不典型, 主诉胸闷、心悸或其他部位疼痛, 如胸背部疼痛、左肩部疼痛、牙痛等, 而气短、气促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症状, 老年人AMI多影响心功能, 与病变为多支、弥漫性病变, AMI后心肌坏死范围大有关。在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分析还显示, 青年人AMI以单支病变为主, 且多为局限性非钙化病变, 弥漫性病变少, 侧支循环少, 这可能与青年人冠心病病程短, AMI较少有冠心病病史, 较少合并高血压有关。同时显示青年人组冠脉造影结果正常所占比例高 (P<0.05) , 与文献报道相同[8]。青年患者发病前多数无心绞痛病史, 梗死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不严重, 突然的冠状动脉痉挛引起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 导致冠状动脉骤然闭塞, 而侧支循环尚未充分建立, 从而导致青年AMI发生。本研究中青年组中受累血管56支, 老年组受累血管253支, 两组中病变多累及前降支, 其次为右冠、回旋支, 较少累及左主干, 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当代青年人由于工作生活节奏快, 生活方式改变, 生活水平提高, 社会家庭压力大, 过早地暴露于心血管的危险因素之中, 导致青年人过早地患心血管疾病甚至AMI。虽然青年人发病率低于老年人, 但其患病后严重影响生活工作, 生活质量下降, 给家庭、社会带来严重负担。为预防和减少发生, 应加强宣教, 改变生活方式, 包括戒烟、限酒、控制血脂、监测血压、血糖, 对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早期做好预防监测工作, 其中对男性青年限酒或戒酒教育尤为重要, WHO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指出, 每天饮酒超过3个单位 (每单位约等于10%乙醇100 mL或40%乙醇25 mL) 者应减少乙醇摄入量。不推荐采用适量饮酒作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青年人发生AMI后冠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 应尽早就诊, 尽早诊断, 尽早急诊PCI治疗, 开通罪犯血管, 缩小梗死范围, 改善心功能及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 的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CCU病房2005年1月—2011年7月住院做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4例, 其中青年 (≤44岁) 46例 (男性44例, 女性2例) , 老年 (≥60岁) 128例 (男性80例, 女性48例) , 将老年组作为对照组, 进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绝大多数为男性, 有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家族史者比例显著升高, 典型胸痛、有诱因者较老年组多, 冠脉以单支病变为主。老年组发病与高血压病、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有关, 心功能下降多见, 冠脉以多支病变为主。糖尿病、血脂异常、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饮酒、吸烟、家族史与青年AMI密切相关, 胸痛典型, 常有诱因, 冠脉以单支病变为主。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青年,老年,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冠脉造影

参考文献

[1]Chua SK, Hung HF, Shyu KG, et al.Acute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young patients:15years of experience in a singlecenter[J].Clin Cardiol, 2010, 33 (3) :140-148.

[2]Chen YL, Bhasin A, Youssef AA, et al.Prognostic factors and out-comes in young Chines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undergoing primary coronary angioplasty[J].Int Heart J, 2009, 50 (1) :1-11.

[3]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85.

[4]胡大一, 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5规范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

[5]Harpaz D, Behar S, Rozenman Y, et al.Family history of coronaryartery disease and prognosis after firs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n a national survey[J].Cardiology, 2004, 102 (3) :140-146.

[6]王薇, 赵冬, 刘静, 等.中国35~64岁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发病危险预测模型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31 (12) :902-908.

[7]杜志民, 罗初凡, 梅卫义, 等.既往和发病前心绞痛对AMI后左室功能的近期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 30 (2) :86-89.

冠脉造影特点 篇3

关键词:2型糖尿病,冠心病,冠脉造影,临床分析

2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进展速度明显加快,且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率明显高于单纯性冠心病患者。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我院进行冠脉造影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82例,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均为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我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53例,女29例;年龄40~71岁,平均 (55.2±6.7) 岁;病程6个月~5年。对照组82例单纯性冠心病患者为我院同期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48例,女34例;年龄42~72岁,平均 (56.9±7.1) 岁;病程8个月~5年。两组患者均符合WHO有关冠心病、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2 造影方法

采用Judkins法行冠脉造影,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至少有一支心外膜下血管狭窄≥50%,冠脉病变按照ACC/AHA冠脉病变形态学标准分型,分为A、B、C型,据此分析冠脉造影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阳性家族史、高血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观察组男性比例及高脂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冠脉造影结果比较造影结果显示观察A型病变为12例,占14.63%,B型为17例,占20.73%,C型为53例,占64.63%。详见表2。

3讨论

2糖尿病的发病基础是患者胰岛素分泌障碍和/或胰岛素抵抗。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机制障碍引起患者体内以血糖代谢异常为主的综合性反应,而2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代谢异常必然加速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进展速度,加重病情。王智彬[1]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变冠脉支数多于单纯性冠心病患者。因此,必须加强监测,严重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减低高血糖对患者心脏的损害。郝军强等[2]对86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研究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呈广泛性损伤,且损伤程度重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糖代谢异常引发的血脂代谢异常相关。秦志慧[3]对11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

本文观察到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以多支、弥漫病变为主,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通过促进脂质合成及刺激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加快[4,5,6]。因此,弥漫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小口径血管的多支病变和微动脉瘤是糖尿病的特征性改变。尸检亦发现,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受累的数量、动脉粥样硬化分布的弥漫程度及做冠脉主干的狭窄程度均比无糖尿病患者严重。因此,严格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可减轻高血糖和高血脂引起的病理状态对患者冠脉的损伤,延缓病程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智彬.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5) :74-75.

[2]郝军强, 牟丰英, 李秀芹, 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海南医学, 2008, 19 (10) :50-51.

[3]秦志慧.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1) :69-70.

[4]陈俭.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特点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0, 27 (34) :26-27.

[5]沙丽萍, 张如意, 向秀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脂代谢和冠脉造影分析.宁夏医学, 2008, 30 (5) :426-427.

冠脉造影特点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28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 我院同期28例未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20例, 女8例, 年龄39岁~81岁, 平均年龄49.5岁;观察组中男19例, 女9例, 年龄42岁~77岁, 平均年龄50.5岁;糖尿病病程5个月~14年, 平均病程7.5年。

冠心病诊断标准:1支或1支以上心外膜血管狭窄不低于50%;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年WHO糖尿病分类诊断标准。

1.2方法2组患者均应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 且需2名医师阅评, 得到冠状动脉造影最终结果。记录3条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情况, 即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 、回旋支 (LCX) 、右冠状动脉 (RCA) 的病变程度及其狭窄程度。

1.3诊断标准动脉受累数量分为3支病变、双支病变和单支病变。冠脉狭窄程度:闭塞:受累血管狭窄100%;重度:受累血管狭窄为75%~99%;中度;受累血管狭窄为50%~75%;轻度:受累血管狭窄低于50%[3]。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冠脉造影3支病变和多支多节段弥散性病变较多, 对照组主要为单支及双支病变。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其会导致心脏、肾、眼、血管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等。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 血清胰岛素水平初期增高或正常, 而晚期则表现为低下, 其存在较为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血管阻塞或狭窄, 从而引起心肌缺氧、缺血、坏死而最终导致心脏病。目前, 临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本文观察组患者存在多支病变例数比对照组明显上升, 而且其病变严重程度更高, 累及多支血管, 病变呈现弥散性。糖尿病致使糖代谢产物严重损害血管内皮;与此同时, 糖代谢产物促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趋向于受损内皮, 无疑加剧了对内皮的损伤, 从而造成舒血管、缩血管比例失调, 引起管腔变窄、血管收缩等问题。而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的修复较慢, 导致内皮下胶原组织长时间暴露, 最终引起血小板聚集, 冠状动脉造影会有明显的表现[4]。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很大程度上与胰岛素抵抗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本文结果显示, 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 例如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凝血及纤溶系统异常等, 此类情况使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更为严重, 且有加速病变现象。由此可知, 高血糖在一定程度上对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代谢造成不利影响, 而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对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是较明显的一类危险因素。大多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具有较高难度、预后治疗差, 往往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因此在临床中更应及早诊断, 并进行综合治疗, 避免出现冠心病, 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然而, 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 临床研究和诊断冠心病方法多种多样, 虽然冠状动脉造影被认为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但在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时, 冠状动脉造影还存在一定局限性。

综上所述,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病变累及3支、多支多节段弥散性病变情况较多, 与非糖尿病患者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 临床应及早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张长宁.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1, 5 (12) :408.

[2]杨西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9, 4 (12) :66.

[3]周英, 彭道地.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 5 (6) :1075.

[4]张文.冠心病合并血糖升高患者冠脉造影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 17 (2) :434.

冠脉造影特点 篇5

资料与方法

选取绝经前冠心病患者60例作观察组, 年龄32~48岁, 平均 (42.8±3.2) 岁;选取绝经后冠心病患者50例作对照组, 年龄55~72岁, 平均 (66.7±4.5) 岁;同时选取60例无冠心病患者作参考组, 年龄30~68岁, 平均 (44.5±3.7) 岁。

检查方法:采用Judkins方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以左、右前斜位、头斜或足斜实施冠状动脉造影, 多体位摄片观察冠状动脉情况, 显著病变[2]:冠状动脉直径减少>50%;记录左主干 (LM) 、左回旋支 (LCX) 、左前降支 (LAD) 及右冠状动脉 (RCA) 病变。按照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分为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

统计学处理: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 (±s)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P<0.05表示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绝经前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60例绝经前冠心病患者, 单支病变32例, 左主干病变3例, 前降支病变27例, 回旋支病变2例;双支病变24例, 前降支病变和回旋支病变16例, 前降支病变和右冠状动脉病变8例;4例3支病变, 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4例, 其中前降支病变91.7% (55/60) 。

两组患者冠脉造影特点对比:对照组单支病变13例, 双支病变15例, 多支病变32例;多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5) , 单支病变低于观察组 (P<0.05) 。

观察组与参考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观察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年龄、肥胖、家族史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冠心病是目前危害现在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通常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多是对老年患者、男性患者及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临床通常认为女性有雌激素保护, 属于冠心病发生的低危人群[3]。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于疏忽, 导致许多女性患者错过了预防、治疗和诊断时机, 因此临床必须要认识到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掌握冠脉造影特点, 及早诊断。尤其是对于不同年龄层的女性患者, 必须要控制危险因素, 提高治疗效果。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主要方式, 有效实施冠状动脉造影, 掌握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 对提高确诊率起到显著促进意义。

众多临床资料显示, 绝经前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几率较低, 绝经后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几率较高, 但依然不可避免[4]。女性雌激素与冠心病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雌激素可降低血脂, 避免糖耐量异常, 控制血压, 抑制肥胖等;且雌激素会参与到多种生理活动, 保护血管内皮,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内皮增殖。但当患者绝经期来临, 雌激素水平降低, 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 相应的增加了冠心病发病率。虽然绝经前女性依然存在雌激素保护心血管, 但依然有部分女性发生冠心病, 临床必须要深入研究, 掌握造成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积极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 60例绝经前冠心病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 前降支病变91.7%;对照组多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5) , 单支病变低于观察组 (P<0.05) 。由结果可以看出, 通常绝经前冠心病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 其中前降支病变是其主要病变类型。在临床特点分析中, 观察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参考组 (P<0.05) 。年龄、肥胖、家族史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症是导致绝经前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通常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高于绝经前冠心病患者, 但通常绝经前冠心病患者的冠脉板块具有不稳定性, 冠脉斑块中钙化斑块和混合成分斑块少于男性患者, 但含有丰富的脂质成分和巨噬细胞[5], 纤维成分少, 易破裂, 并会诱发血栓形成。

在导致传统冠心病发生的因素中, C反应蛋白 (CRP) 、同型半胱氨酸 (Hcy) 是其主要因素, Hcy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 Hcy水平明显提高, 绝经前女性Hcy水平低于男性, 通过Hcy水平可预测健康人群和动脉硬化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但是目前Hcy与其他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依然存在争议性。但是Hcy会导致血脂紊乱, 促进脂质沉积速度,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掌握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Hcy水平, 有效控制血压, 降低血糖, 控制血脂是预防冠心病发生的关键措施。

总之, 绝经前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复杂, 通过研究证明, 糖尿病、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及独立危险因素Hcy是导致绝经前女性发生冠心病的主要因素, 在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加强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控制, 降低Hcy水平, 对预防冠心病的发生起到显著促进意义。若冠心病患者无典型临床症状, 应及早诊断, 尽快明确。

参考文献

[1]牛艳翠, 宋书波, 赵洛沙, 等.绝经前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 (14) :87-89.

[2]吴娜琼, 王立清, 宋雷, 等.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 12 (2) :19-20.

[3]颜利求, 廉铮, 韩立宪, 等.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22) :3750-3752.

[4]梁明, 佟铭, 荆全民, 等.绝经前冠心病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 2011, 24 (12) :6-8.

冠脉造影特点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心肌梗死诊断及排除标准

NQMI诊断标准:具有典型心脏性胸痛, 持续时间≥30 min, 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血清心肌酶异常升高, 血清磷酸激酶 (CPK) 至少在正常上限2倍以上并始终伴有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升高, 异常心电图改变, 持续ST段改变, ST段压低, T波倒置和缺乏新的病理性Q波形成。QMI诊断标准:具有典型心脏性胸痛, 持续时间≥30 min, 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血清心肌酶异常升高, 且至少2个导联Q波间期≥0.03 s, 后壁心肌梗死病例V1、V2最初R波间期在0.04 s, R/S比例>1。排除标准:合并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心脏瓣膜病、心肌病或肺心病以及接受血栓溶解治疗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CI) 的病人。

1.2 一般资料

共入选175例病人, NQMI组53例, QMI组122例。收集性别、年龄、嗜烟史、血压、血脂、血清心肌酶、血清肌钙蛋白T (cTnT) 、既往心绞痛病史、合并糖尿病、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律失常及入院后行冠脉造影术等。

1.3 冠脉造影治疗

175例病人中35例NQMI和82例QMI病人进行冠脉造影检查。采用Judkin’s法, 血管造影直径≤50%判断为无明显病变;50%~74%为轻度狭窄;75%~90%为中度狭窄;≥90%为重度狭窄。根据受累部位分为左前降支 (LAD) 、右冠状动脉 (RCA) 、回旋支 (LCX) 。根据受累病变数分为1支、2支、3支 (2支以上为多支病变) 。根据病变类型分为局限型、弥漫型。

1.4 治疗方法

全部病人接受硝酸酯药物、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和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临床症状基本控制后进行冠脉造影及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

1.5 心脏事件记录

住院期间内发生的心脏事件, 包括恶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

1.6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析, 行基本临床描述后先行组间比较,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行 t 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 NQMI组与QMI组临床资料分析 (见表1)

2.2 NQMI组与QMI组冠状动脉病变

17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35例NQMI病人和82例QMI病人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 结果显示:NQMI组完全闭塞率明显低于QMI组, 而侧支循环比率明显高于QMI组。NQMI组病人的单支病变所占比率明显低于QMI组病人, 而弥漫型病变NQMI组高于QMI组病人。详见表2。

2.3 NQMI组与QMI组血清心肌酶 (见表3)

NQMI组CPK峰值明显低于QMI组 (P<0.05) , NQMI组cTnT 峰值明显低于QMI (P<0.05) 。

3 讨 论

国外报道[4,5], NQMI发生率为20%~36%, 但Capeggiani等[6]认为其发病率比临床诊断的还要高。NQMI临床表现介于不稳定心绞痛和QMI之间, NQMI病人时刻面临着QMI和心脏性猝死的危险。NQMI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常表现为心绞痛症状的加重, 但程度多不如QMI剧烈, 单纯含服硝酸甘油常难以缓解, 即使能缓解却又迅速复发 (本文该型病例占32.7%)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NQMI的临床基本特征和冠脉造影的分析, 进一步了解NQMI的发病规律, 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防止NQMI进一步恶化、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组资料表明, NQMI的梗死后心绞痛、复发性心肌梗死比例都明显高于QMI组。与文献报道相似[7]。因此, 尽管NQMI比QMI心肌梗死范围小, 但因其闭塞动脉末梢区域的血液灌注是由侧支循环供应的[8], 在病理条件下, 这些侧支循环很不充分, 随时处在损伤或坏死之危险, 使NQMI病人更易发心绞痛, 或导致心功能不全, 甚至或再次发生梗死。血清心肌酶是心肌梗死较特异指标, 其峰值的高低直接反映心肌梗死病人的心肌坏死面积的大小。Gisboson[9]发现NQMI组心肌酶峰值较低, 峰值时间前移, 酶学估计的梗死面积较小。本研究中NQMI组CPK峰值明显小于QMI组, 这也进一步佐证了酶学结果也可以推断NQMI梗死范围较小, 临床上反映在住院期间心功能较好,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住院死亡率较低。NQMI组单支病变为17.1%, QMI组为35.4%。完全闭塞率NQMI组为22.9%, QMI组为48.8%。进一步证实NQMI者的梗死冠状动脉大多为不完全阻塞, 而QMI者多为完全阻塞[10], 原因可能是NQMI的发生多由冠脉血栓阻塞自溶、冠脉痉挛、一过性低灌注所引起的再灌注等所致[11,12]。研究同时也证实 NQMI时侧支循环的形成对限制梗死范围延展, 减少心肌坏死具有保护作用, 因其很不充分, 供血十分有限, 再加上梗死相关动脉存在狭窄使残余存活的心肌随时都处于再发缺血损伤导致电生理不稳定和/或坏死的危险中, 易发心脏事件[11]。本研究结果提示, NQMI病人再梗死及心绞痛发生率均高于QMI病人, 提示NQMI病人心肌梗死后病情非常不稳定, 因此, NQMI是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证候群, 积极应用药物治疗可能防止梗死再发。

摘要:目的探讨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冠脉造影及临床特点分析。方法选择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175例。按心电图有无病理性Q波分为Q波心肌梗死 (QMI) 和非Q波心肌梗死 (NQMI) 。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53例, Q波心肌梗死病人122例, 对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既往心绞痛病史、嗜烟史及合并糖尿病、血压 (收缩压、舒张压) 血糖、血脂、血清心肌酶、心律失常及冠状动脉造影术等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非Q波心肌梗死组女性、既往心绞痛史、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冠脉侧支循环开放、冠脉弥漫型病变与Q波心肌梗死组两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非Q波心肌梗死组血清磷酸激酶 (CPK) 峰值、肌钙蛋白T (cTnT) 峰值 (1046U/L±518U/L, 2.9ng/mL±1.2ng/mL) 、冠脉单支病变、冠脉完全闭塞率均低于Q波心肌梗死组。结论NQMI病人既往心绞痛史、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率高, 而院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冠脉单支病变、冠脉完全闭塞率低, 而冠脉弥漫型病变、侧支循环的开放率均高。血清CPK酶峰值、cTnT峰值低。

冠脉造影特点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30例患者对其进行MSCT检查, 其中男性患者为19例, 女性患者为11例, 年龄为 (50±10) 岁, 平均为55岁, 全部患者均实施导管法的冠脉造影以及心电门控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其中25例患者为窦性心律, 为每分 (65±5) 岁;若心律高于65次/min则在检查前给患者服用B受体阻滞剂, 减缓心率。也可由临床专科医生现场监护, 在检查时段维持治疗。

1.2 诊断方法

1.2.1 螺旋CT扫描方法

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螺旋CT机进行心电门控螺旋CT冠状动脉显像检查, 采用高压的注射器, 经肘静脉注入85 mL对比剂, 在CT进行扫描时, 嘱患者正常吸气后屏气10 s, 采用心电门技术的采集方式。

1.2.2数据分析与评价

采用双盲法, 观察者对影像进行分析, 对每一节段冠脉血管做影像质量的相关评价, 其中包括测定狭窄、测量管径。对冠状动脉各个节段粥样硬化斑块影像进行良好显示的比较。

1.2.3 定量的冠脉造影

患者在检查前、后3 d, 均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左、右冠脉的造影中采用2~3个体位。冠脉管腔狭窄的一种测定则以导管的直径作为一种基准, 用机测法来自动地测量血管的内径。

1.3 评价标准与统计分析

评价标准与QCA相比较来说, 可以对血管的显像能力予以评价, 以QCA血管的显像作为一种标准, 若血管>2 mm, 则可以作为一种评价性的血管。若≥50%狭窄则为阳性, 若≥75%狭窄则为重度性的狭窄。MSCT血管的显像在诊断冠脉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的预测值、阴性的预测值、以及血管狭窄其判断是否准确等分别进行评价。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3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480节段冠状动脉 (直径≥1.5mm图像中, 64层螺旋CT提供优良图可供分析为447节段。可评估率93.2%, 不可评估节段6.8%, 多因心率 (律) 异常所致4.8%;显示84处斑块, 以硬斑 (钙化) 居多, 多发生于前降支。前降支MSCT直径的测量与冠脉造影相关性比较好。另外, 两组患者在阳性率、阴性率以及敏感性和特异性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二者对不同病变分支判断的详细比较情况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病因之一, 因此对冠心病进行早期的发现、治疗有现实性的意义。目前, 诊断冠心病的措施包括很多, 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一种无创性的检查之中, 如超声、心电图、心脏核素扫描、负荷实验, 等等[1]。对于这些检查来说, 其往往是在冠状动脉较为狭窄时, 才会出现的一种阳性的变化。冠脉造影术仍然是一种金标准, 这种标准是对狭窄程度进行判断的一种最好的方法, 但是其属于一种创伤性的检查, 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而且其受到医院技术条件的限制[2]。在近几年中, 得到发展并应用的血管内部超声, 在对管腔大小以及改变、各层的结构、管壁的厚度等均有很多作用, 但是其必须与冠脉的血管造影是同时进行的, 而且只能显示为冠脉的近端血管。

MSCT对冠脉血管显示能力会受到患者其心律的影响, 对不同的冠脉以及不同的患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所以, 在不同冠脉以及不同的患者之间应该在不相同的心电相位窗中重建图像[3]。目前, MSCT所采用的心脏内插法与传统的算法进行对比, 其时间分辨率时相选择性均有显著性的提高, 但是对于这种算法来说, 还是比较复杂的,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应用以及普及产生了一种限制, 因此, 在操作中仍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探索。另外, 影响管腔评价的一种因素就是冠脉钙化, 而钙化影在对冠脉管腔其遮盖的不同程度来说, 也影响着对管腔的分析以及评价, 患者若有严重钙化, 则更为严重[4]。此外, 螺旋CT扫描时间大大缩短。仍然无法满足冠状动脉成像的最佳时间。仍然有部分图像质量受到呼吸运动影响以致于引起假阳性或假阴性诊断, 甚至导致无法诊断。总之, 随着螺旋CT的技术提高, 特别是双源螺旋CT的出现, 降低钙化、心率及呼吸运动的影响, 冠状动脉疾病的检查变得更为准确及广泛。并且此项检查为无创性, 易于患者接受, 所以MSCT在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会拥有更加广泛的前景。总之, 随着螺旋CT的技术提高, 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检查变得更为准确及广泛。并且此项检查为无创性, 易于患者接受, 所以MSCT在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会拥有更加广泛的前景。

对冠脉CT图像其影响因素还包括对比剂的浓度过低、以及一些其他技术的影响。

MSCT虽然在显像以及诸多的因素中, 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进而使得其在临床的应用中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但是其在获得充足的冠脉血管以及血管显像质量的基础上, 具有比较高的特异性以及比较好的一种敏感性, 因此说CAD其诊断特别是筛选都具有一种重要的意义[5]。

目前已经实施的64层螺旋CT设备在进行心脏扫描时, 对心腔、冠脉、以及瓣膜等一些结构显示已经接近甚至是达到E-BCT水平。在现实中已经证实, 未钙化粥样软斑块属于一种更为危险的因素, 目前来说, MSCT在经过重组处理之后是对冠状动脉的软斑块进行显示的一种唯一的措施以及方法。在64层的CT设备中已经可以将0.16 mm的软斑块进行正确的分辨。随着技术的发展, 时间分辨率不断的在提高, MSCT还能够以动态来显示出人工心脏其瓣膜的各种状态, 包括开、闭、各项功能等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两者检测结果在阳性率、阴性率以及敏感性和特异性上, 均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具有临床可行性, 与临床报道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进一步证实了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心电门控多层螺旋CT冠脉显像是一项前景较广、具有前途的一种CAD诊断方法, 能够通过一种好的总体性显像质量以及高的分辨率促进冠脉的血管显像以及对CAD进行有效的诊断, 在对可疑患者以及无症状的人群中进行筛选以及对疾病高危人群进行预防, 对有症状的任何可疑患者进行排除, 这样对患者来说, 减少了痛苦以及经济上的消费, 而且能够为社会带来一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周智鹏, 张辉阳, 邱维加, 等.根据体重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 2011, 26 (7) :788-791.

[2]张辉阳, 周智鹏, 邱维加, 等.根据体重对比剂注射方案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 2011, 24 (2) :146-149.

[3]黄燕, 杨晓露, 张岐, 等.窄分子量分布低聚壳聚糖修饰的Mn (Ⅱ) 基功能配合物作为潜在磁共振成像对比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C]//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海口:中国物理学会波谱专业委员会, 2010:31-3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冠脉造影特点】相关文章:

冠脉造影术07-21

冠脉血流06-06

冠脉血管超声05-17

直接冠脉介入治疗05-07

慢性冠脉供血不足05-10

冠脉动脉介入治疗05-29

冠脉内介入治疗07-09

不停跳冠脉搭桥07-25

冠脉介入进修心得体会04-07

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06-01

上一篇:大型仪器使用下一篇:检验机构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