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与原因

2024-07-31

区别与原因(精选九篇)

区别与原因 篇1

会计是伴随着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它作为一种决策的工具与管理的手段, 无论在微观层面上, 还是在宏观层面上均发挥着其他经济手段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种会计主体之间通过会计活动产生不同会计关系, 这就需要内容不同的法律规范来加以调整, 这些内容不同的法律规范逐步完善, 便稳步构成了与我国经济活动相适应的会计法规体系。

2 会计法规体系特征概述

会计法规体系具有4个方面的特征:

(1) 结构性, 即它是由各种会计法律法规构成的, 各种会计法律法规之间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内在联系。

(2) 功能性, 即各种会计法律法规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对会计工作者起一定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且又相互作用相互补充, 具有明显的整体功能。

(3) 互补性, 即组成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的各种法规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 从而保证了这一体系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4) 相对稳定性, 即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在一定时期、一定客观环境下是相对稳定的, 但并不是一成不变,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 一些会计法规可能不再适宜, 或变得过时而予以修正甚至放弃, 而一些新的会计法规逐渐被建立、被接受。因此, 会计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

3 香港与内地会计法规体系的区别

3.1 香港与内地的会计法律及财务会计体系

香港会计法律规范主要有《公司法》、《证券交易法》及《证券上市规则》。香港的财务会计规范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会计准则体系、公司法中关于会计的相关规定、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SEHK) 证券上市规则、由企业自行制定的内部会计制度。而内地会计法规体系包括3个层次: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公司法》以及《证券法》中有关会计的规定。

3.2 香港与内地的会计准则制定主体

香港会计准则制定主体为民间职业团体。由于历史原因, 香港受英国影响, 香港会计准则和会计指南由职业社团组织香港会计师公会 (HKSA) 制定发布。香港会计师公会 (简称HKSA, 2004年9月8日英文名字变更为HKICPA, 即Hong Kong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是根据香港《专业会计师条例》于1973年成立的纯粹的民间组织, 是香港唯一的法定专业执业会计师组织, 也是香港法定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它负责制定香港本地的会计标准与审计准则;举办会计专业考试,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与素质;香港的会计职业团体都由香港会计师公会统一管理;公会亦负责在香港监管和推动优良有效的会计实务, 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领导地位。而内地历史传统文化使人们习惯于按国家法律法规办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由政府机构发布, 表现在会计上属于“法规型”, 对企业会计工作有法律约束力。这种由中央政府制订严格和统一的会计规范特别是会计制度的做法, 优势是便于宏观经济调控和国内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弊端是制约各企业会计的积极性, 难以应对变化万千的经济环境。

3.3 香港与内地会计准则制定的指导思想

由于历史原因, 香港曾在英国的影响下, 其会计准则也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英国会计准则的模式。1992年前香港制定会计准则主要参考英国会计准则。1992年后HKSA便转向以国际会计准则IAS为基础。1995年, HKSA发布了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声明而制定的框架说明, 发展一套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依据的香港会计准则。2001年, IASB取代了IASC。2003年, IASB新发布的准则改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 , 香港会计师公会也决定基于IFRS将其财务报告准则命名为HKFRS。2004年, 香港会计师公会宣布2005年1月1日HKFRS与IFRS完全接轨, 为了与其协调, 公会按照IAS和IFRS的编号进行排列, 并发布了大量的会计准则。这些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准则无论是在准则名称和编号, 或是其准则内容, 还是在其后的准则指南都与国际会计几乎相同。在每个准则后都带有附注, 说明其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之处。可见,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已经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高度趋同, 实现了国际化。另外香港除了完成国际化的财务报告准则的建设, 香港同时还存在中小企业会计准则。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封建文化影响, 官本位意识浓, 强调集体主义。这种观念作用下会计特征为:国家立法管理会计事务;会计处理方法上不太强调个人专业判断;财务报表公告上注重社会影响, 强调宏观管理需要;在会计职业上, 专业团体发展缓慢, 职业地位较低。更重要的是, 由于我国的会计法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 会计法在法律部门上属于经济法, 这就使得我国的会计法打上了很深的行政意志的色彩。

3.4 香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香港会计师公会所颁发的会计准则提出的四项基本观念是“持续经营、应计制、一致性、审慎性”, 香港则对货币计量无硬性规定, 而由企业自定, 同时列报报告货币。由于香港会计从业人员执业水平比较高, 他们更习惯于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内部会计制度。只要企业在不违反公认会计准则的前提下, 就可以自行设立会计制度, 而且商务判断在制定会计制度中起重要作用。而我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这就要求会计体系要实现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因此, 通过制定会计准则要求会计提供信息, 以满足宏观调控需要, 满足各方了解企业经营成果的需要, 以及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我国传统文化强调伦理道德, 而会计文化特征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处理时重视会计制度的规定, 很少做出个人判断;会计人员具有双重性, 较少将国家和社会利益放在首位;会计人员对风险经常给予乐观的估计。

4 香港与内地会计法规差异存在原因

香港与内地的会计法规存在差异的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法律体系不同、投资主体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税法的影响程度不同。

由上表中我们可以很清晰明了地看出造成香港与内地会计法规制度存差异的原因。曾经作为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的中国香港有着比较独特完备的会计法规制度体系;而内地目前已经形成以《会计法》 为统帅, 以建立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为核心, 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制度为主体的、多层次的会计法规结构体系。所以分析清楚相互的差别与原因, 才能够为我们后续协调两地更好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5 香港和内地会计差异的协调

从目前来看, 香港和内地的会计制度, 基本上都遵循了国际会计准则。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迎合香港和与内地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交往的需要, 需要对香港与内地的会计制度进行协调。在协调时, 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 必须明确一个观点:一个国家 (地区) 的会计制度首先是为了满足该国 (地区)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一国两制”的大方针下, 中国内地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而按照特区基本法的精神, 香港将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现有的制度不变。故在香港与内地会计制度存在差异的前提下, 协调的目的是缩小大陆与香港会计制度的差距, 使大陆与香港经贸及日常交往活动不会因为会计制度的不同而产生障碍。故需要按照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 以国际会计制度为标准, 制定基本统一的会计标准、术语和会计报表格式。

第二, 会计准则和制度是存在于具体的会计环境中的。一个国家的会计环境, 会随着该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 会计环境在不断地变化,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加强, 亦有利于促进会计制度的区域协调。

第三, 应该加强香港和大陆会计界的交流。因为内地的投资主体是政府, 而香港地区的投资主体以民间团体为主, 所以通过官方和民间团体的互相交流访问的方式是促使会计制度的相互了解的好方法;还有通过香港和内地会计事务所的合作与业务往来也是促使会计制度的协调的方法。

摘要:本文通过简要分析香港与内地会计法规体系之间的差别, 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协调香港与内地的会计制度建设的看法。

关键词:香港与内地,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叶陈毅, 何丽鹏.台湾和内地会计法规多维比较及其协调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 2009, 31 (6) :83-85.

[2]张洪君.我国会计法规建设:比较与启示[J].财会研究, 2010 (6) :31-34.

[3]吴联生.亚洲“四小龙”的会计规范体系[J].会计研究, 1998 (11) :30-34.

[4]吕士.内地与香港会计实务比较[J].浙江财税与会计, 1997 (6) :30-34.

区别与原因 篇2

由于新建ERP企业管理沙盘实训室对营销与策划专业学生实训教学十分重要,价格也比较昂贵,因此,在选择ERP企业管理沙盘前,工商管理系营销与策划教研室的老师一起对市场上的同类产品进行了仔细的寻找、筛选。最终我们选择了用友软件ERP企业管理沙盘,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市场上ERP企业管理沙盘同类产品并不多,而且许多的产品还不成熟。最终我们发现只有金蝶的“挑战者沙盘”市场营销沙盘与“挑战者沙盘”企业经营模拟沙盘,还有用友软件ERP企业管理沙盘,一共三个沙盘产品与我们的教学要求最吻合。

第二,通过调查,我们认为,金蝶的“挑战者沙盘”就是把ERP软件的网上操作转变为了手工沙盘操作,没有实质的沙盘教学意义。

而用友的ERP企业管理沙盘则是通过“商业分销连锁与物流沙盘”、“供应链管理沙盘”和“第三方物流模拟沙盘”三套实训平台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企业的认知与经营模拟训练。我们认为此沙盘更适合工商管理类学科的学生学习使用。

第三,用友软件ERP企业管理沙盘是用友校级综合实验实训平台的重要构成部分,ERP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课程借助直观的沙盘教具,模拟一个逼真的经营竞争环境,提高参与者的投入程度,让学员在经营模拟中体验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同时更深刻的体验到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算术与代数的区别与联系 篇3

一、同与不同

1. 从总体上说,这显然是算术与代数的一个重要区别,即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

算术主要集中于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认识,包括相应的计算方法;代数的研究对象则不仅由具体的数扩展到了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代数)式,也更加侧重于方程的研究与应用。

当然,从形式上看,代数中关于式的研究又应说是与算术中关于数的研究较为接近的。具体地说,尽管运算的对象不同,其涵义也有所扩展,特别是引进了合并同类项、因式分解等新的运算,但在数的运算与式的运算之间显然又有着直接的类比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两者似乎也有着共同的关注,即如何通过适当的计算求得最终的结果。

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一些学者提出:“算术在很大程度上是过程性的。”另外,这显然也就是人们在算术的教学中何以特别重视算法的掌握以及计算的准确性和迅速性的直接原因。

然而,应当强调的是,如果我们对于式的教学采取完全相同的观点,即是唯一强调如何能够通过适当的计算求得所需要的结果,就很可能因此而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代数思想:“代数即概括。”更为具体地说,这正是数学中引入字母的一个主要作用,即有助于人们通过概括达到更高的抽象层次。然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是强调了用字母去代表数,却没有更加重视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理解“概括”这样一种重要的代数思想,就不能不说是忽视了在算术与代数之间所存在的这一重要区别。恰恰相反,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这样一点:“概括也是学习代数的一个途径。”

应当指出,上述的“过程性观点”又不仅仅体现于数的运算,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了人们对数的理解。例如,在笔者看来,我们就可从这一角度去理解学生在分数与无限循环小数的学习中何以会经常出现如下的困惑,如“0.999……与1究竟哪个大?”因为,这里的关键恰恰就在于观念的必要更新,也即如何能够帮助学生由过程性的“潜无限观念”转变到对象性的“实无限观念”。

2. 相对于式的教学而言,方程的认识与应用在代数的教学中显然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而也只有从后一角度去分析,我们才能更为深入地认识到这样一点:

代数的学习必然要求学生超越上述的“过程性观点”并达到新的更高的认识水平。从而,这也就应被看成在算术与代数之间所存在的又一重要区别。

具体地说,等量关系无疑应当被看成方程的本质,这也就是指,方程所强调的正是对象之间的等量关系。尽管“解方程”的主要目的仍然在于如何能够经由具体运算求得相应的未知量,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又必须特别注意不能因此而破坏方程两边的等量关系,也即变形后所得出的新方程应是与原来的方程等价的。例如,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人们提出,“等价是代数中的一个核心观念”。

由“等号”的不同理解我们即可更好地认识代数与算术在这一方面的重要区别:如果说等号的使用在算术中主要表明了运算的具体实施过程,也即由具体运算所依次得出的结果,那么,在代数中,“等量关系”就已成为等号的主要意义。例如,从这一角度去分析,我们就可立即看出,以下的常见错误主要就是因为学生仍然处于“过程性观点”的直接影响之下:

进而,我们在此又应明确提出关于“过程性观点”(也可称为“程序性观点”)与“结构性观点”的区别。例如,就字母与式的理解而言,所谓的“过程性观点”就是指将字母或字母表达式看成所要求取的求知量的直接取代物,这也就是指,我们在此所关心的主要是如何通过具体计算求得所说的未知量;与此相对照,“结构性观点”则是将字母或字母表达式看成直接的对象而非具体数量的取代物,我们在此所主要关注的也只是式与式之间的关系——从而,按照这样的理解,符号表达式事实上就应被看成整体数学结构的一个组成成分。

值得指出的是,也正是遵循这样的分析思路,一些学者明确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由“过程”到“对象”的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凝聚”)可以被看成是代数思维的一个基本形式,我们可从这一角度清楚地去指明在代数与几何之间所存在的重要区别。

最后应当强调的是,我们不应把“结构性观点”与“过程(程序)性观点”绝对地对立起来。恰恰相反,这正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应当依据不同的情景和需要在“过程”与“对象”之间作出必要的转换,包括由“过程”转向“对象”,以及由“对象”重新回到“过程”。例如,在求解方程时,我们显然必须将相应的表达式,如(x+3)2=1,看成单一的对象,而非具体的计算过程,不然的话,就会出现上述的“连等式”这样的错误。然而,一旦求得了方程的解,如x=-2和-4,作为一种检验,我们又必须将其代入原来的表达式并实行具体的计算,这时所采取的又是一种“过程”的观点。

二、聚焦教学涵义

就代数思想在小学算术教学中的渗透而言,应当首先明确:这并非外部强加给小学数学教学的附加性成分,因为,小学数学的相关内容本身就包含了这些因素。例如,这事实上也就是在现今的数学教育研究何以会出现以下一些术语的主要原因,如“算术的内在代数本质”“早期代数思维”“涌现的代数”等。进而,又如“涌现”(emergence)这一词语所清楚表明的,我们在此所提倡的正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变化,也即如何能在算术的教学中自然而然地体现代数思维。以下就围绕“概括”与“等价观念”这样两个代数思想对此作出进一步的分析论述。

1.

上面已经提到,字母的引入(更为一般地说,就是由数到式的过渡)应当很好体现“概括”这样一种思想。例如,我们显然就可从这一角度去理解以下的一些论述:“代数是概括的算术”“代数意义衍生于它的数字基础”“概括也是学习代数的一个途径”等。

我们显然也可从同一角度去理解以下研究工作的意义,特别是,这更可被看成是我们具体判断学生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可能的标准:就学生对于字母表达式的理解而言,可以大致地区分出这样六个不同的水平:(1)赋予特定数值的字母:从一开始就对字母赋予一个特定的值;(2)对字母不予考虑:根本忽视字母的存在,或虽然承认它的存在但不赋予其意义;(3)序母被看成一个具体的对象:认为字母是一个具体物体的速记或其本身就被看成一个具体的物体;(4)字母作为一个特定的未知量:把字母看成一个特定的,但是未知的量;(5)一般化的数:把字母看成代表了或至少可以取几个而不只是一个值;(6)字母作为一个变量:把字母看成代表一组未指定的值,并在两组这样的值之间存在有系统的关系。进而,以下的调查结果(这是1976年在英国实施的一项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其中共对3000名13~15岁的中学生进行了51项的笔试)显然又更为清楚地表明了注意代数思想在算术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13岁中的73%,14岁中的59%,15岁中的53%)或是把字母当做具体的对象,或者根本就不去管它们。

再者,就概括思想的具体学习而言,表格无疑具有特别的重要性。例如,这显然也就是以下论述的一个主要意义:“表格可能是学习代数旅程的起点。”然而,这又是在现实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一种弊病,即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的主动探究留下足够的空间,特别是忽视了关于图像的视觉与实际操作应当被看成概括的必要基础,从而就极大地“削减了概括过程的丰富性”。

更为一般地说,这事实上也就是众多“找规律”课程的一个共同弊病:其所希望的是学生能够按照教师(或者说教材)的暗示、用教师(教材)指定的方法、按照教师(教材)指定的步骤去作出所谓的“发现”。显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主动探究”在很大程度上就只能说是一种“假探究”。

例如,以下关于韦达定理的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就可被看成这样的一个实例:

先让学生填下面的表格,然后问:你认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

尽管从教学的角度看以下的措施似乎都只是一种小技巧,即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使用不同的字母,或是对已选定的字母作出改变,如将4x+7=35变形为4y+7=35,直至用更为复杂的符号表达式去取代原来的字母,如4x+7=35与4(2r+1)+7=35等,但这显然十分有益于学生超出“外在形式的感知”从而也就能够更为深入地去认识对象的内在数学结构。值得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外在形式的感知”事实上也正是学生在操作性活动何以经常出现某些“规律性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我们在教学中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所说的不同表达式作出必要的比较。

另外,我们显然也可从同一角度去理解以下一些教学设计的意义,即如何帮助学生初步地建立起关于“等号”的“结构性观念”,而不只是认为“等号”表明“给出答案”(正因为此,等式也就常常被看成具有固定的“方向”:左边表示应做的运算,右边表示答案):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构造这样一些等式,先是每边都有一个运算,如4+3=6+1,2×6=4×3,2×6=10+2等;接下来是每边都有两个运算的,随后是每边都有乘法的,如7×2+3-2=5×2-1+6等。

更为一般地说,以下正是学生形成关于方程的“结构性观念”的一些关键环节:(1)用字母代表数;(2)等号表示左、右双方的等价性;(3)右边的项不一定是单一的数而也可能是一个代数式。从而,这也就十分清楚地表明这样一点:小学数学教学确实能在这一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具体地说,这应当被看成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即努力促进学生由“过程性观念”向“结构性观念”转变。值得指出的是,从这一角度去分析我们也可更为深入地认识“奥数”的盛行对于数学教学的严重影响:由于在小学奥数的训练中,方程几乎无一例外地只是作为一种新的解题方法得到了介绍,学生对于方程方法的应用又常常依赖于记忆与模仿。因此,这种学习恰恰就是丢掉了代数学习中最为根本的一些东西,由此所形成的“思维定式”也必然会对学生将来的数学学习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在笔者看来,后一实例事实上已进一步证实了笔者对于当前普遍存在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如下判断:“所谓的‘超前教育’正是造成现今‘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就是指,我们所看到的事实上并非真正的‘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差距,而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提前起跑者’与‘正常起跑者’之间的差距。而且,这里所说的‘先进生’有很多不仅不能被看成真正的优秀学生,更可能是一个‘越做越恨’‘越学失败感越强’,甚至灵魂也因此受到一定扭曲的‘偷跑者’。”

三、更为一般的分析

1. 依据上述分析,我们也可更为深入地去理解什么是“过程教育”的主要涵义,特别是,什么是真正的数学活动,什么又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适当活动?

具体地说,这是笔者在这一方面的一个基本观点: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数学活动的丰富性。例如,上面已提到的概括、抽象、符号化、视觉化、操作、算法的应用等显然都应被看成学生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提及下定义、综合、表征、证明和公理化等活动。

其次,同样重要的是,相对于外在的形式而言,我们又应更加重视内在的数学思维,也即应当十分重视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例如,从这一角度去分析,就代数思维向小学数学的渗透而言,字母的使用就不是真正的关键,因为就如以下的论述所清楚表明的:“低年级的代数思维涉及在活动中培养思维方式,字母一符号代数可以作为工具被应用于这些活动中,但是这些活动并非排除代数,而且在根本不使用任何字母一符号代数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比如,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注意结构、研究变化、归纳化、问题解决、模式化、判断、证明和预测。”

更为一般地说,这事实上也可被看成“关于算术教学的现代观点”的核心所在:“算术不(应)仅仅关注计算能力,它还应该通过数学知识活动,为学生提供机会,以便于他们奠定一个坚实的数学倾向的基础。通过简单的例子,理解数学陈述与它们所模拟的情境(或者没有模拟)之间的关系,学习猜想、论证(或多或少是非正规的)和证明(如在数字理论领域)的艺术,甚至从理想的角度来看,意识到作为‘数字’意义的激进的概念结构化的本质正在得到逐步的扩展。”

另外,在笔者看来,上述观点也为我们究竟应当如何去理解所谓的“数感”(众所周知,这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明确主张,即应将“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提供了直接启示。后者即是指,尽管我们在此所使用的是“数感”(the number sense)这样一个词语,但这又不被理解成仅仅局限于“数的感知”这样一个范围,毋宁说,就如对于“外在形式的感知”的必要超越,我们在此也应积极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去认识研究对象的内在数学结构。当然,由所做的分析我们也可清楚地看出,“数感”不应被看成先天的才能,而主要依赖于后天的学习。

2. 除去算术与初中代数的(区别和)联系以外,我们显然也应从同一角度去看待初中代数与高中代数(乃至抽象代数之间)的联系。

例如,上述对于“数学结构”的强调就正是现代数学研究最为基本的一个思想。另外,在笔者看来,我们显然也应从同一角度去理解以下的论述:“代数不仅仅成为关于方程和解方程的研究,也逐步发展成涵盖函数(及其表征形式)和变换的研究。”又,“函数方法……不仅扩大了代数的内容,而且也被用来设计和解释研究的理论观点和技术观点,这增加了意义源泉分析的复杂性。”

综上所述,在算术的教学中我们就应积极地去渗透这样三个代数思想:第一,概括的思想;第二,等价观念;第三,变化与函数的思想。当然,就这方面的具体工作而言,我们又应高度重视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

论文与报告区别 篇4

报告与论文的区别 ? 我要写这个话题,原因是研究生导师让学生参与课题,最后研究生都没有办法完成论文,说明这个东西需要区分一下,以便让导师给学生一些有针对性训练。但必须声明,这是一个很没有读者的话题。

在周例行的讨论会上,我先让同学们讨论了一下,下列的发言是记录:“报告是理论应用是实践的过程;论文?是?从实践中提炼规律或者修正规律?形成理论的过程。”“从内容上来说,报告是陈述、反映事实,论文是经过科学研究,论述研究成果?。”“?论文一定有自己的观点或结论,报告可以无。报告应该客观性多些,陈述事实和全部;论文主观性多些,?可以选择对自己论点有利的论据。”“从研究面上讲:专题报告可以算是面。论文可以是点。专题报告所讲的内容是研究的面上的东西,而论文可以就专题研究中的某一个点开掘展开论述。报告要将研究对象的主要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经验、效果等,加以表述,要以数据和材料说话,内容力求既翔实又概括。论文要包括论点,然后围绕论点提出论据以证明论点,通常步骤是: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结论。“”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高级表达形式,突出的是它的学术性;报告是科研成果的一般表达形式,其更加侧重于资料性。”“论文是要论证某个命题、假说或理论,报告重在能清楚地说明一件事情或现象。二者的目标不同,所以方式也不同。报告的应用性更强,论文学术性体现的更多一些。”“报告是通过对相关各因素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估项目可行性,为决策者和使用者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对策;论文是为了表述在某个学术领域中对现象、问题的理论研究或创新见解的文章成果。”“报告一般有特定的读者对象,所以在行文中往往要针对读者的阅读目的与知识水平,为其决策和预测提供直接的信息与方向指导,考虑问题更讲究全面分析与问题覆盖。而论文的读者范围没有报告那么狭窄,注重已有理论的梳理、规范严谨的推导验证方法与创新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推理中一般是严格控制一些因素的片面推导,一般还点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两者的深度不同,报告更多是对经验和事实的陈述,缺理论支撑。论文则需要把普遍现象上升为理论或规律,是学术成果。”“论文强调要有新的方法或者新的思想。而报告可以是已经成熟的理论的应用。”

我发言认为,讲清楚这两个概念区别,对如何写论文?和报告有重要?意义,也对如何做科学学位的研究生有意义,也有助于完成一些课题。前面有同学对报告分类,科学报告、政策研究报告、形势分析报告、预测报告,还有工作报告,如审计报告等,但论文基本上没有分类。针对大家还不特别清晰的两者间区别,我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上班45分钟以上离婚率显著高于45分钟以下的,它是论文性结论,还是报告性结论?大家比较一致地认为是报告性结论。根据事实数据得出的结论,没有理论支撑,涉及的都是对资料和数据的统计分析。那么,请问大家,这个结论需要分析吗?也就是说报告是否需要分析?回答是坚决的,“需要,找出上班时间与影响家庭关系和谐程度的那些因素之间的联系,结论经过科学的分析验证上升为人们所认同的规律性东西。”不过也有不同的意见,“不需要分析吧,只需要把这个结论引申来开分析它的影响和政策寓意。”后来,我要求谈一下。对科学报告来说,分析是必须的,其他报告不一定分析,但也要给结论,否则不能算是报告。科学报告是基于数据的,它要有结论,如果没有结论,只是科学观察和数据记录,结论就需要分析,需要去除一些表象;作为科学报告标准之一是它应是有发现的,科学报告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形式;论文是理论,是逻辑的抽象性解释,以构建一个或一系列的逻辑关系为目标,是用一个前提解释另外一个判断的形式,它可以使用归纳方法,也可以使用演绎方法,如果归纳就与科学报告很接近,如果是演绎,则差别很大。论文通常结构是问题,综述、模型(假设与关系)、实证、结论与讨论。为什么需要实证呢?是为了让结论可信,通常是用科学报告作为证明,论文的核心是前面的逻辑关系-模型部分。一个理论没有实证前,它是假说,用证伪思想来看,只要没有被?证伪,它就是理论(真理),换言之,任何模型都可以认为是理论,是以某为前提,提出某种关系,实证帮助你巩固了这种关系,但仍然是相对真理,报告是科学的起点,理论也可以是科学的起点,因为当你认为它们逻辑足以让你信服的时候,它就是科学了,当是一旦出现了反例并且你认为反例成立,理论被推翻。

“汉语”与“中文”的区别 篇5

“汉语”“中文”, 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汉语”是汉族语言的简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 除汉语以外, 尚有满、蒙、藏、朝鲜、维吾尔等兄弟民族语言, 通常说的汉语, 不包括其他民族的语言, 但包括使用汉语地区的方言。由于汉族人数众多, 使用汉语的地区广阔, 汉族文化历史久远, 汉语自然成为我国的主要语种, 也是历代的官方语言。

“中文”是中国语言的简称, 它与“汉语”的区别严格来说, 汉语是指口讲、耳听的语言, “中文”还包括阅读和书写的问题。

涂料与油漆的区别 篇6

根据涂料中使用的主要成膜物质可将涂料分为油性涂料、纤维涂料、合成涂料和无机涂料;按涂料或漆膜性状可分溶液、乳胶、溶胶、粉末、有光、消光和多彩美术涂料等。它起到保护、装饰、标志及其他特殊作用 (如电绝缘、防污、减阻、隔热、耐辐射、导电、导磁等等) 。因此, 在工农业、国防、科研和人民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早先总料都是用植物油和天然树脂加工而成历以通常叫做油漆。随着工业的发展, 涂料品种日益增多, 质量和性能不断提高, 许多新型涂料已不再含有油的成分。这样油漆这个名词就显得不够确切了。因此, 现在把用于涂装物面的各种材料统称为涂料, 油漆只是涂料中的一种。随着科学的发展, 各种高分子合成树脂的广泛应用, 使涂料产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因此准确的名称应为“有机涂料”。

其实, 油漆是属于涂料的一种, 只是油漆原材料采用桐油和生漆, 而涂料, 是根据英文翻译而来coating products。而且, 由于现代油漆几乎不再使用桐油和生漆做为原材料, 因此再叫油漆, 就不合适了。

意境与风格的区别 篇7

首先, 意境与风格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概念。

风格是文学作品在整体上体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格调、气派和作风, 是一切文学要素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效应, 这中间自然包括属于艺术形象中的意境创造。成功的意境往往呈现出鲜明的风格。意境的丰富、多样化, 往往会促使风格的多样化。印度十四世纪文艺理论家毗首那他在《文镜》中记载说:“风格是诗的灵魂。”那么, 我们也可以说:“意境是诗的眼睛。”敏锐的文艺理论家可以透过这双眼睛, 窥见其内在的灵魂。

其次, 意境与风格又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第一, 风格是诗人全部诗作所表现出来的整体风貌, 是诗人长期自觉或不自觉的追求结果。如李白爱游历、嗜美酒, 他奇幻的情思、不羁的性格形成了浪漫主义风格。而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感情和客观物象相统一的艺术境界。即诗人的审美感觉和审美对象的统一, 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统一, 内在情感和外在物镜的统一。

意境理论最先出现于文学创作与批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文学创作中有“意象”说和“境界”说。唐代诗人王昌龄和皎然提出了“取境”“缘境”的理论, 刘禹锡和文艺理论家司空图又进一步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创作见解。明清两代, 围绕“意”与“境”的关系问题又进行了广泛探讨。明代艺术理论家朱存爵提出了“急境融彻”的主张, 清代诗人和文学批评家叶夔认为“意”与“境”并重, 强调“舒写胸臆”与“发挥景物”应该有机结合起来。近代文学家林纾和美学家王国维则强调“意”的重要性。林纾认为“唯能立意, 六能创建”;王国维认为创辞应服从于创意, 力倡“内美”, 提出了诗词创作中的以意胜的“有我之境”和以境胜的“无我之境”两种不同的审美规范。

我们通常说“郊寒岛瘦”, 正是对孟郊、贾岛两位诗人作品风格上的概括, 而非意境上的表述。“寒”, 是指诗的一种清冷的意境。郊诗虽也有少数篇章如《游子吟》那样脉脉深情, 如登科后那样轻快自得, 但大多数描写的是穷愁失意的生活境遇, 意境清冷, 调子凄凉。我们试将《苦寒吟》列在下面:

天色寒青苍, 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 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 壮阴正夺阳。调苦竟何言, 冻吟成此章。

在这诗里, 孟郊用冷色调, 着意描写了一个阴冷死寂的境界和在这个境界中诗人自己穷愁苦吟的形象, 在阴冷死寂的意境中浮动着凄凉的情思。这类诗很多。它们的共同特点, 是写穷愁生活, 抒悲愁情怀, 感情基调悲苦凄凉, 意境清冷。

“瘦”, 与“腴”相对, 就是不丰满。读贾岛诗, 会感到他的诗内容不丰满, 想像不丰富, 境界狭窄, 虽也有少数诗篇如《剑客》慷慨激昂, 但大多数诗篇感情清冷, 表现着寂寞孤独的情怀, 如《秋暮》:“北门杨柳叶, 不觉已缤纷。值鹤因临水, 迎僧忽背云。白须相并出, 暗泪两行分。默默空朝夕, 苦吟谁喜闻。”全诗的境界是迫促狭窄的, 想像并没有起飞, 只写得垂泪苦吟的诗人独立于秋日之中, 连周围景物也寥寥无几, 引不起读者对诗的意境的丰富联想。《雨中怀友人》:“对雨思君子, 尝茶近竹幽, 儒家邻古寺, 不到又逢秋。”同样缺乏丰富的想像, 缺乏丰满的境界, 只表现着一点寂寞孤独的情绪。贾岛的诗, 寂寞孤独的情绪是很突出的, 像有名的《题李凝幽居》那样表现着孤寂冷落感情基调的诗比比皆是。不丰满、狭窄、寂寞冷落, 使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单薄、孤寂的感觉, 再联想到瘦削, 就会产生“瘦”的感觉。

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 幽峭枯寂, 格局狭隘窄小, 破碎迫促, 且讲究苦吟推敲, 锤字炼句, 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

第二, 风格本身无优劣、高低之分, 而意境却有高下、大小、深浅之分。

如:贾岛曾出家为僧, 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必然给其诗歌的意境打上印记。他的生活面局限在夜半谈禅、山林听泉之类, 因而意境也多狭小、清幽。就这一点来说, 的确不如杜甫的博大精深, 但“郊寒岛瘦”却独具一番面貌, 非他人能及。

第三, 一首诗可以创造出一种意境, 但很难形成一种风格。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描写春江月夜中的江流、月色、白云、清枫、扁舟、高楼等景物, 以及由此及彼所引起的人生感慨, 意境开阔幽深而又情浓意远。但我们很难说张若虚诗歌的风格就是幽深或者绮靡。

第四, 意境和风格的类型也不尽相同。

以唐诗为例, 有如下几种意境:

1.高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幽深。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3.优美。如张旭的《桃花溪》;

罚金与罚款的区别 篇8

罚金与罚款在法律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罚金是由人民法院强制被判了刑的人在一定的期限内交纳一定数量的金钱,它和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或者是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一样,是一种刑罚。前提必须是被判处罚金的人构成了犯罪。适用罚金这种刑罚的犯罪,一般都是贪财、图利、或者是有关财产的。比如犯了投机倒把罪,倒卖计划供应票证罪等等。对这些犯罪分子,从金钱上加以剥夺,使他们在经济上得不到好处,这是一种有效的惩罚和教育。罚款和罚金不同,它虽然也是剥夺一定的金钱,但它不是一种刑罚。适用的对象一般不是犯罪分子,而是没有达到犯罪程度的违法人员。罚款的问题比较复杂,从法律的角度上说,罚款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人民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作出的,罚款的对象是有妨碍民事诉讼行为的人;另一种是由公安机关其它行政机关依照行政法规作出的,罚款的对象是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是违反海关、工商、税收等行政法规的人。所以,罚款的适用对象比罚金要宽的多。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到处罚款。有的罚款是有法律、法规作依据的,有的就没有什么法律依据,不论是什么单位,事情不分大小,对象也不加区别,动不动就罚款。还有的根本就不开收据,名为罚款,其实钱都进了个人的腰包,这也应当是重点治理的一个方面。

“截至”与“截止”的区别 篇9

参考文献

[1] 吕宝成, 康来仪, 胡晓抒, 等.实用传染病防治[M].2版.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5:194-197.

[2] 解晓华, 单爱兰, 夏卫东.1996—2005年天津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 2007, 22 (2) :85-103.

[3] 金必红, 李燕婷, 顾宝柯, 等.1990—2006年上海市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8, 20 (10) :485-487.

上一篇:沿海开放下一篇:园区开发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