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管理毕业

2024-06-30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精选九篇)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 篇1

毕业设计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一般与毕业实习教学环节相结合, 是对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检验。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本科院校经贸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是, 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完成一篇毕业论文, 通过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控制来检验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高职经贸类专业也普遍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 高职经贸类专业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毕业论文存在很多问题, 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教学的质量, 原因如下:

(1) 难以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理论够, 技能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强调专业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而毕业论文的撰写则更能考查出学生的理论水平, 很难考查其实践水平的高低以及职业道德的优劣。

(2) 抄袭成风, 论文水平低下。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短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毕业前一个学期就结束了理论课的教学) , 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相对有限, 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与本科显著不同、撰写毕业论文与找工作发生时间冲突等等原因, 使大多数学生无法独立完成毕业论文任务, 为了顺利毕业, 只好抄袭他人学术论文或者干脆花钱请人代写, 造成高职生毕业论文水平低下, 抄袭成风, 在助长了不良学术风气的同时, 并没有使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得以提高, 违背了撰写毕业论文的初衷。因此, 有必要对高职经贸类专业毕业论文 (设计) 进行改革。

二、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近年来, 许多学者都在研究改善高职教育中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大量的文献在对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在选题、指导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如陈光红认为应该加强思想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将论文题目提前发放;与企事业单位联合;把学生在企业实习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1]。王秋阳认为应该加强过程管理, 建立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机制, 规范答辩程序, 严把论文答辩、评定关[2]。洪彤彤提出毕业设计工作实行“四段式”管理机制[3]。刘丽娜、高荣林认为应该转换选题模式, 优化选题设计;加强纪律考核, 量化成绩标准, 合理安排时间。避开实习时期[4]。杨亚丽、秦静远提出一是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如在二年级开设应用文课程, 专业课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二是做好毕业论文写作的准备工作, 如建立高职毕业论文信息库, 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形式, 提出适度的层次要求[5]。徐汉峰等人认为写论文属于理论研究范畴, 是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学术研究问题, 对于专科层次高职生而言, 进行理论研究是“勉强”行为, 提出专科层次的高职生不宜写毕业论文, 而是用毕业技能鉴定取而代之的观点[6]。

上述研究和实践大都是围绕着如何写好论文来进行, 头痛医头,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高职经贸类学生毕业设计水平低下的“病根”。

三、以工作项目运作——提高连锁经营管理学生毕业设计能力的探索

我们知道, 一个人要掌握某项技能, 必须要经过实操的训练。因此高职商贸类学生的毕业设计应该通过具体的工作项目运作,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 从而掌握所需的岗位技能。就像你要学会游泳, 在岸上学习了摆臂、呼吸等基本的动作和原理以后, 再到游泳池里去扑腾, 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这项技能。

连锁经营管理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它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商业零售企业, 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管理人才。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纪律、职业习惯、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 基本掌握商业零售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具备初级的商业零售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岗位操作技能+管理技能) 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熟悉相关的经贸法规, 具有强健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要让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商业零售企业的岗位操作技能和初步的管理技能, 我们从2009届开始, 将毕业环节由毕业论文的写作改为实际工作项目的运作-网店运营, 把专业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在店铺的实际经营运做中掌握和运用。

实施方案如下。

(1) 将理论课程与网店的运营流程对应

工作任务与理论课程的对应 (见图1) , 使得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了项目运作中, 能更加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

(2) 制定实施计划 (见表1)

(3) 项目实施。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根据教研室老师的专业特长进行分工, 并全程辅导、监控:

①专业带头人:项目总策划、协调;②专业老师1:市场调查、统计与分析技能指导;③专业老师2:网店设计、装修等技术指导;④专业老师3:销售技能指导;⑤专业老师4:管理技能指导;⑥专业老师5:项目策划书写作指导。

由于实际项目的运作中每个人的分工不一样, 从而杜绝了抄袭的可能性, 通过项目策划书的撰写和毕业答辩, 全面地测试出毕业生的真实水平。

(4) 设备要求 (见表2)

四、结语

经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2010级学生的试点, 基于网店运营的毕业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我院经贸类专业的毕业设计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示范性作用, 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毕业设计比写毕业论文更能学到东西。在此基础上, 我们将探索出我院经贸系各专业的共性, 从而真正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理论知识够用、实践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的应用性人才的目的, 促进我院经贸类各专业的发展, 从而形成我院经贸类专业的教学特色, 提升社会知名度, 为学院核心价值的形成和品牌的塑造、提高学院的市场竞争能力、把我院建设成省内一流、国内有重大影响的职业院校奠定基础。

摘要:高职商贸类学生毕业论文水平普遍存在着应付和抄袭的现象, 质量不高, 没有达到高职学生掌握岗位技能的培养目标。多年来, 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在研究改善高职教育中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但这些研究和实践大都是围绕着如何写好论文来进行, 头痛医头,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商贸类学生毕业论文水平低下的“病根”。本文提出了以工作项目作为高职商贸类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 并在商务管理专业试点实施, 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希望能为商贸类的其他专业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高职商贸类,毕业设计,商务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光红.对高职毕业设计 (论文) 现状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 2007 (12) :137-138.

[2]王秋阳.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研究——以财经类专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21) :108-109.

[3]洪彤彤.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8) :78-79.

[4]刘丽娜, 高荣林.谈高职高专教育毕业设计之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8) :90-91.

[5]杨亚丽.高职生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07 (17) :174-175.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 篇2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

摘要:创业文化只有立足于当地社会和校园,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引导大学生把职业要求和创业冲动内化为信念、道德和心理的力量。

1、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既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和潜力的职业性,又具有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去向的基层性的特点,80%以上的毕业生到企业就业。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连锁经营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在连锁销售促销等一线岗位工作。在与连锁企业多年的交往中,笔者发现企业选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时,不仅仅仅注重学历,更注重其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潜力、门店管理潜力、企业管理潜力及营销策划潜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些和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有很大的一致性。创业教育具有专业性和普适性的特点,是以创业意识、创业潜力和创业精神等为教育资料,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思维、敬业精神、专业和实践潜力,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帮忙大学生正确认识企业和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作为创业素质的基础,创业潜力侧重于知识结构在实践中的表现,主要包括经营潜力、创新潜力、信息处理潜力、推理总结潜力和操作潜力,因此,创业潜力的培养应当贯穿于大学生受教育的整个过程。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是指具备丰富的创业知识、强

烈的创业意识和全面的创业潜力,在连锁经营行业领域创造出新颖的经营形式、优质的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专业人才。目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重视对学生专业潜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及创业潜力的培养,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十分欠缺,难以适应目前社会变化和行业发展的需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课程结构和体系尚未构成,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上,或开设极少量创业教育课程,而且作为选修课,课程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全过程性和系统性,教学模式也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培养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普遍缺乏创新创业精神。因此,创新高职院校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批既具有创业潜力,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需要。

2、连锁行业发展状况及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连锁经营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一份来自《中国连锁业人力资源发展报告》的资料显示,按保守估计,目前全国连锁行业的管理性人才缺口至少为60万,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同时,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是困扰连锁经营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开展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便于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批适应市场需要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有很强的现实好处。

3、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

3.1科学制定专业潜力和创业潜力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指导思想。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是建立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潜力的基础上的,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既要强化学生专业潜力的培养,也要突出学生创业潜力的培养。只有将专业潜力与创业潜力结合起来,才能使得创业潜力有专业的根基,培养学生基于本专业的创业精神。根据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以就业岗位任职和创业潜力要求为逻辑起点,以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创业任务为依据,综合企业专家、创业者、教育专家和教师的意见和推荐,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发课程资料,增强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把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潜力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三大模块,即基础素能模块、核心素能模块、素能拓展模块。基础素能模块传授基础知识,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能、道德素质和创业常识;核心素能模块主要传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基于本专业的创业素能;素能拓展模块重在传授拓展知识和创业实践潜力,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3.2合理设置专业潜力和创业潜力结合的课程模式

课程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包括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资料体系。课程结构就是课程的组织与流程,反映教学的框架与进程。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设置课程,构建以专业潜力和创业潜力为核心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并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立足于专业与创业的融合,围绕创业要求,整体构建课程,增加有关创业的上下游延伸性课程。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生在校园受教育全过程,构成三年连续式递进式的创业教育,实现创业教育在时空上的全覆盖。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一年级开展创业意识和创业基本常识教育,培养学生创业品质,和对创业与财富的基本认识、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把“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和“创业基础”等创业基础理论课程放入基础素能模块。二、三年级开展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创业计划制作、融资、企业管理技巧、市场调查等创业技能的辅导。将“连锁经营与创业”、“市场营销”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创业课程放入核心素能模块。将创业实践课程如创业教育活动(创业大讲堂、创业创意竞赛、创业培训、创业实践活动)和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职业大讲堂、职业规划比赛、简历设计比赛)作为素能拓展模块课程。同时,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和创业需要开设核心课程,突出学

生的实践潜力培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连锁经营市场的变化,整合课程资料,开发新课程,课程资料要重点加强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培养,着力进行创业潜力的培养与创业实务知识的传授。突出岗位定位、工作任务、职业潜力和创业潜力,强化知识应用和技能实践、创业教育过程和创业潜力。在课程形式上,做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

3.3大力推行专业潜力和创业潜力结合的教学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或创业的潜力,应以培养学生职业潜力、创业潜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因此,教学设计务必紧紧围绕高职连锁经营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职业岗位(群)和创业需要分析入手。梳理出哪些是从事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的潜力,哪些是创业所需要的潜力,依此,对专业教学进行系统的规划。一方面,要及时了解连锁行业的基本状况。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连锁专业,热爱连锁专业,且对未来职业生涯有必须的规划。将连锁经营专业学生要求应具备的时间管理、有效沟通和服务他人等技能培养融入到连锁专业技能教学中。加强职业生涯设计教育,使得学生进入企业后,愿意从基层做起,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较强的职业发展动力,增强学生职业忠诚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要了解从事连锁企业创业所需要的专项潜力及综合潜力。以此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体现以培养学生职业潜力、创业潜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的高职教育观念。同时,依托政府搭建的创业园、工业园等创业平台,带给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同时,将课堂创业教学与课外创业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培训,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创

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正确认识社会的需要,积累创业经验。

3.4确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途径

校企合作是培养既有专业潜力又有创业潜力的高职连锁经营人才最有效、最基本的培养途径。只有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将获取的理论知识有效转换成职业潜力和创业潜力,才能到达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是培养创业型连锁经营人才的关键。依托政府搭台、协会牵线、校企联手,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校企合作不断深入。透过连锁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用心与连锁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连锁企业成为培养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学生实战应用基地,真正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真实连锁环境中掌握必需的专业技能,锻炼创业技能。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有选取性地与品牌连锁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连锁门店,开展模拟教学和实战训练。让学生学习商品陈列、销售、防损、收银、客服等前台操作技能,学习开发商品采购、配送、信息处理等后台管理技能,使学生掌握商品流通、定价、促销、配送、POS技术、数据分析等连锁专业核心技能,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又学习到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组织协调潜力、团队号召潜力、管理潜力、经营潜力,以此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业潜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迁移潜力,使学生能将连锁专业知识迁移到多变的职业岗位中,以应对多变的

连锁业态及市场环境。

3.5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教师创业素质的培养是创业型连锁经营人才培养的关键。培养连锁经营专业教师的创业精神,提高教师自身创业素质。大力推行“一师一企”即一名教师联系一家企业,设立“企业教师工作站”。选拔有潜质的青年教师到企业或直接参与创业实践,让教师深入连锁经营企业尤其是自主创业成功的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这样才能潜心研究案例,并能够带着自己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和学生共同去创业,以造就一批“创业型教师”或“教师企业家”,增强教师指导学生基于本专业创业的教学潜力。

参考文献

1、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探析袁玉玲;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0-25

浅析我国连锁药店经营管理 篇3

(一) 连锁经营的含义

连锁经营是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 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 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 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 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 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 从而实现规模效益。这是一种经营模式。

(二) 连锁经营的特点

一是连锁经营把分散的经营主体组织起来, 具有规模优势。 (统一化:统一店名店貌;统一广告、信息;统一进货;统一核算;统一库存和统一管理) 。二是连锁经营都要建立统一的配送中心, 与生产企业或副食品生产基地直接挂钩 (节省流通费用减低成本, 一般价格能低于同类商店2%到5%的水平上) 。连锁经营容易产生定向消费信任或依赖。四是消费者在商品质量上可以得到保证 (统一管理、统一进货渠道、直接定向供应) 。

(三) 连锁经营的形式

连锁经营包括三种形式:直营连锁、特许经营和自由连锁。

二、我国连锁药店的现状分析

受我国医药行业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影响, 药品零售市场发展迅猛, 连锁企业持续扩张, 药店数量不断增加。2011年我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销售前100位企业销售总额合计692.4亿元, 同比增长2%;前十位企业销售总额307.6亿元, 同比增长10.4%。截止2012年上半年, 我国零售连锁药店年销售额30亿元以上有5家, 20亿元以上9家, 10亿元以上20家。其中前五位销售额占前百位销售总额的26%。

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 医药零售市场保持了快速的发展形势。随着农村两网建设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推进, 农村药品市场也得到了发展, 成为连锁药店未来扩张的重点区域。随着“新医改”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全面实行, 我国医药零售市场迎来发展大好时机, 医药连锁行业进入战略机遇期, 发展前景广阔。“十二五”期间, 连锁药店比例将达药店总数的2/3, 并要全面配备执业药师。

三、我国连锁药店快速发展的原因

(一) 政府大力支持

如果市场中连锁经营药店较少, 一方面满足不了人们的日常需求, 另一方面也不能对流入市场的药品实施有效监督, 于是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零售药店连锁制给予了肯定并大力提倡。

(二) 市场的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对健康也是越来越重视, 加上老龄化问题, 使医药零售业需求变大。同时市场需要的是规范的经营模式, 科学的管理, 药品种类齐全方便购买的零售店, 所以连锁药店就应运而生了。

(三) 竞争的需要

近几年来, 连锁药店发展迅速, 行业内竞争也随之变大, 如果要想在医药零售业占有一席之地, 就要不断创新, 有自己的经营管理方法, 竞争战略的选择以及目标市场的定位都要不同, 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 自身的发展的需求

在传统药店的经营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药品品种不齐全, 上货不及时, 药店门店少购买不方便等问题, 连锁药店的出现就能弥补传统药店这些不足。

四、我国连锁药店的经营优势

(一) 品牌优势

连锁药店很容易形成规模效应, 制度、品种、装潢、价格等都是统一化的, 品牌优势很明显。

(二) 员工素质高

连锁药店的员工相对于一般药店的员工在专业知识, 服务方面接受了比较正规的培训, 因为人民对于医药方面还是比较小心谨慎的, 有高素质的员工老百姓也可以在购买药品时进行咨询。

(三) 规模优势

连锁药店在门店数量、员工数量、药品品种、销售量、占地面积方面都是零售药店不能比的。

(四) 经营管理优势

连锁药店有自己的供货渠道, 有市场推广、信息系统、质量管理、门店管理、物流系统等相关职能部门, 还有明确的职能划分。职责明确分工合作, 使经营管理简单化、标准化、专业化, 从而提高效率, 减少出错, 降低损失, 因此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同时也有科学的奖惩制度和晋升制度。

(五) 低价优势

连锁药店都是由总部统一负责采购药品, 由于进货量大, 因而可以获得一些价格折扣, 从而降低了进货的价格, 节约了成本, 拥有低价的优势。此外, 连锁药店还是药品流通领域一种组织化程度很高的组织形式, 这种集批发、零售、物流于一体的组织有利于降低药品流通领域中的成本, 因此对降低药品虚高定价, 进行流通领域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六) 渠道网络优势

连锁药店经营正规和销售能力强, 很多供货商愿意与连锁药店合作, 连锁药店以本地为中心, 向周边地区扩展, 并且品种齐全, 药品质量有保障, 服务专业等因素, 连锁药店吸引了一大批顾客。

(七) 专业化服务

由于医药零售业是一种特殊的行业, 要求专业性较强, 对于连锁药店, 从进货、采购、销售、招聘、培训、售后都有专门人员负责, 实行专业化服务。

五、我国连锁药店存在的问题

(一) 规模小、数量多

现在很多连锁药店分布不均, 盈利能力差, 出现扎堆现象, 致使很多药店倒闭。有些连锁店经营规模太小, 很难进行扩张, 所以难以形成规模竞争优势。在连锁店设计时也没有突出企业特色, 千篇一律, 没有在服务中融入企业文化。有些连锁企业为图规模效益只注重连锁数量不重视质量, 将规模小、基础设施差的药店收入旗下, 以致于影响了整体的发展和素质。

(二) 人才的缺乏

现在连锁业内存在一种“假连锁”的现象, 就是一些人, 管理能力专业能力低下, 只是以加盟的方式发展连锁店, 导致药店只是牌子相同而已, 本质却不同。由于专业的管理人员人数有限, 往往被安排到大的店, 而一些偏远的店的专业人才特别缺乏, 其中执业药师更是奇缺。

(三) 信息系统不完善

连锁药店的各个药店的信息要实现共享才是连锁的本质, 而现在大多数连锁药店还做不到这点。连锁药店信息管理的落后无疑加大了医药品分类管理的难度, 阻碍了整个医药业的信息化发展。还有的连锁店引进了信息系统, 但是不同店面运用的系统不同, 店与店之间就不可能实现信息共享。

(四) 没有健全的配送中心

很多药店没有建立物流配送中心, 就不能够及时知道各门店缺货数量和品种, 也就无法及时补充货品, 更无法合理的进货。连锁药店跨区域经营的大多数没有本地的盈利多, 甚至还出现了亏本现象, 主要是物流配送成本太高。

六、我国连锁药店的发展对策

(一) 培养专业人才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 优秀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为解决专业人才缺乏问题, 培训和招聘各层次人才特别是管理人才是当务之急。企业可以采取内部培训、招聘, 外派考察学习等方式培养人才。医药零售业的管理人员除了要学习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外, 还要对一些医药知识进行专业的培训。销售人员也要具备一些专业的药物知识, 同时还要学习服务技能, 客户心理方面的知识, 特别是面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体有针对性的服务。销售人员要对药品的性能等有详细的了解, 可以联系厂家对员工进行一些专业知识的培训, 以方便销售, 对消费者负责。企业还要对人才进行均匀分布, 重视大店的同时不要忽视小店的发展。对于执业药师的短缺问题, 可以通过从学校招聘和内部培训方式解决, 也可通过提高薪资待遇来招揽人才。

(二)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实现信息共享

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可以提高连锁药店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要先引进商品条码识别系统, 实现条码管理, 在物流配送中心要实现计算机联网, 实现统一化: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还要实现数据信息化, 要实现连锁药店各部门, 连锁店之间, 连锁店与其他行业之间都能实现信息共享。

(三) 形成统一的整体

连锁药店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 应该不断扩大规模。一定的门店数量才能充分发挥物流的配送优势, 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 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赢得顾客。应将许多的小规模药店进行整合、扩大规模。全国连锁经营的大型连锁店可以与当地一些大规模的连锁药店进行强强联合, 这样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 降低跨区域连锁的物流成本

1. 利用社会物流。目前物流业发展迅猛, 社会物流具有较高的服务水平, 较低的运营成本, 工作效率也较高, 社会物流可以帮助解决仓储、运输、配送、装卸等工作。

2. 供应商合作共同建设物流系统。大的医药供应商可以和大的全国性的连锁药店企业强强联合, 共同投资建立物流系统,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3. 跨区域开店实行异地采购。一些价格很低的很普通的药品, 除去较高的物流成本就没有利润了, 所以可以选择离连锁店较近的厂家进货。

4. 通过统计异地连锁药店每种药品的年销售量, 在总部统一采购, 然后把各地连锁药店的要货量告诉厂家, 通知厂家在各地的办事处就地供货, 这样就降低了物流成本。

(五) 开拓农村市场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 农村已经变成了一个商机很大的市场。在大中城市里连锁药店已经占有足够的市场份额,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使得利润降低, 而开拓农村市场正是一条低成本的途径。连锁企业可以由城市向周边乡镇发展, 建立各自的连锁网络, 抢占农村市场的先机。

(六) 提高品牌意识, 加强舆论宣传

现在消费者在购买药品的时候, 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希望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与讲解, 能够买到物美价廉、安全有效的放心药。如果能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这样的形象, 将是连锁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这就需要平时的努力, 对待消费者的服务态度, 并与媒体多接触, 帮助宣传连锁药店的形象。

综上所述, 连锁药店快速发展的十几年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连锁经营是药品零售业的一次革命, 它有强大的生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连锁药店经过不断的努力以及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 将成为未来我国药店的发展方向。

摘要:近几年, 我国连锁药店在政府大力支持以及市场竞争和自身发展的需求下快速发展。连锁药店的发展具有品牌、规模、经营管理、低价、专业化、渠道网络等优势, 但也存在规模小、数量多、人才缺乏、信息系统不完善、没有健全的配送中心等问题。应通过培养专业人才,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实现信息共享, 降低跨区域连锁的物流成本, 开拓农村市场, 提高品牌意识等对策, 促进我国连锁药店的发展。

关键词:连锁药店,经营管理,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培松.连锁营销[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

[2]谢枭鹏, 黄黎平.我国医药连锁店的现状及发展途径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6

[3]王恕, 杨文展, 王丹.医药营销道德与创新营销方式的思考[J].中国药房, 2000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求职信 篇4

尊崇的人力资源部经理:

您好!我是xx职业技术学院连锁运营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XX年7月我将顺利毕业。近期获知贵公司正在招聘人才,我自信经过我大学三年的学习会使我能胜任这一职位。

经过三年的学习我掌握了扎实的管理学知识并具有较好的.迷信文明知识与品德涵养并且在校时期本人阅读了少量的管理书籍和经济类文献,我可以纯熟地停止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除此之外,我还具有较高的英语程度。我的专业根底扎实,有良好的实际知识背景和较强的入手实验才能。

在大学时期,我参与过屡次社会理论活动,并曾在多家公司做过兼职任务。正由于此,使我在消费、销售、管理方面积聚了一定的经历。我深知本人短少了“名牌大学毕业生”这一光环,因而,我付出了加倍的努力来补偿,以进步本人的竞争力。本人三年来的耕耘获得了播种,我自信本人已具有了争取失业时机的实力,而将来的事业更要靠本人去探究和拼搏。

连锁超市经营管理策略初探 篇5

一、差异化策略

连锁超市通过差异化策略, 来塑造与众不同的特色企业形象。具有鲜明个性的差异化可以通过三点:一是通过企业文化、企业服务等形成企业品牌优势。1.服务个性化:例如河南许昌的胖东来连锁超市通过免费停车, 免费市内电话, 免费修裤边, 免费擦鞋等一系列促销服务来全面提高顾客满意度。2.经销产品的差异化:即在新产品采购与开发上满足顾客的差异需求。3.定牌产品的差异化:例如相同的品牌有不同的样式、价位, 可选择较低价的, 让顾客觉得这个超市的产品就是便宜从而增加顾客回头率。二是及早抢占有利的地形, 店址优势往往具有垄断性, 并在长期内难以被突破。较早确定在老百姓心中核心商圈地位。三是寻求业态形式上的差异, 采取多种业态经营的方式, 如网上订货与送货相结合的服务方式。

二、细分化策略

由于超市具有百货店规模大、品种多和连锁店毛利低、周转快的特点, 经营者必须在把握超市经营的具体环境及自身特点的基础上, 通过市场细分, 对连锁超市进行科学定位, 这是成功经营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1. 综合化发展同时进行区域定位、品类定位

区域定位是以空间为基础的最传统的定位方式, 主要是从地理意义上确定目标市场即明确商圈的范围及商圈内顾客的类型、消费特征、购买期望等, 并据此安排店铺的布局规模定位。选择不同的区域定位, 目标市场不同进行营销活动也应采取不同的定位方式。

品类定位可分为迎头定位和避强定位, 首位迎头定位通常适合市场挑战者, 这是一种与竞争者针锋相对的定位方式。而避强定位是一种避开强劲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方式, 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分析寻找未被重视或未被控制的市场。

2. 专业化发展同步展开连锁超市经营定位战略

(1) 消费者定位战略。所谓目标市场定位战略, 是指根据超市所在地域即商圈内的顾客的类型及消费需求、购买行为特点, 结合超市自身特点, 确定超市的服务对象。从超市的基本社会经济功能来看, 超市最为基本的目标市场是商圈内的家庭主妇。据调查2012年很多奢饰品及日化品的消费者为男性。随着超市经营品种的增加, 经营规模的扩大, 超市的服务对象往往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2) 商品定位战略。连锁超市是以经营食品为主的零售店, 经营的商品多为日常必需的便利品和非耐用消费品。从经营品种上看, 超市的经营品种应当十分齐全, 能够满足附近居民80%-90%的日常需求, 以满足其一次购齐和挑选的要求。

(3) 价格定位战略。价格低廉是超市经营定位战略的一个基本方面。低廉的商品价格不仅对中低收入阶层有吸引力, 对高收入阶层同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 超市独特的管理方式、销售方式, 又为实行低价策略提供了可行性。

(4) 服务定位战略。超市服务定位的核心是顾客在自选的原则下, 超市的服务定位可以有自身的特色, 根据顾客的需要开发和推出若干服务项目, 如采取全天候24小时营业、提供商品信息、开展生活咨询等等。

(5) 促销定位战略。连锁超市的促销定位战略的基本战略意图是, 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促销活动, 刺激和诱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从而促进商品销售, 提高超市的经营业绩。超市可以采取的促销战略主要有:会员制促梢、折扣促销、特价促销、广告促销、有奖促梢、卖场促销、服务促销等。

三、信息化策略

1. 电子信息化技术为连锁超市提供了信息管理的先进手段

随着连锁超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加, 企业越来越需要电子信息化整体的运营管理。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 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与网络相结合, 可以使连锁超市在经营中生成信息、保证原始数据完整、准确地采集、传递、实时处理和反馈, 极大的提高连锁超市的经营效率。电子信息化技术及超市整体信息化系统对提升连锁超市的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在于:一是最大限度地解决大规模经营带来的信息不畅;二是可以全面监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三是优化商品经营结构;四是缩短顾客结算时间;五是降低人工成本。

2. 实体超市与网上超市相结合, 发挥促销优势

现在连锁超市与网络结合成为大趋势, 电话购物、网上购物已成为年轻人购物的首选, 又为连锁超市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利于整合多种促销手段, 效果好且成本相对较低。实体超市与网上超市相结合, 与实体超市有所不同的是连锁超市还需要组织建立网络销售平台、配送中心、网络配送站。超市建立的网络平台主要负责销售, 配送中心主要是完成货物的采购、配送任务。网络配送站一边接受配送中心来货一边向消费者配送商品, 与消费者直接见面, 具有配送、宣传、咨询、和收集客户信息的作用。实体连锁超市经常都是区域化的客户、物流相结合, 客户爱好易于把握、短距离物流降低进货和销售成本, 成本下降从而零售价格比较低。目前很多网络平台如淘宝网、京东商城等购物网, 整个消费过程方便, 售后服务较好, 这将会为实体超市带来很大的竞争力。

在以上策略综合使用的同时, 为了增加竞争力, 我国连锁超市还应该严格建立区域化和低成本优势, 健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创建服务品牌企业。

摘要:当前中国零售业已呈强劲的扩张趋势, 在国外超市巨头纷纷登陆时,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差异化策略、细分化策略、信息化策略来综合提高我国连锁超市的竞争实力。

关键词:连锁超市经营管理,差异化策略,细分化策略,信息化策略

参考文献

[1]李丹.我国超市业的发展战略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BA学位论文, 2003年4月

[2]陈凌.我国未来超市发展之初探[J].中国商贸, 2009 (5) :29-30

连锁经营中库存管理研究 篇6

1.1 连锁经营的意义及其分类

连锁经营是指众多小规模的、分散的、经营同类商品和服务的同一品牌的零售店, 在总部的组织领导下, 采取共同的经营方针、一致的营销行动, 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的有机结合, 通过规范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目的。

连锁经营具有经营理念、企业识别系统及经营商标、商品和服务、经营管理四个方面的一致性, 在此前提下形成专业管理及集中规划的经营组织网络, 利用协同效应的原理, 使企业资金周转加快、议价能力加强、物流综合配套, 从而取得规模效益, 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未来零售业不论走向何方, 都将迈向连锁经营。

连锁经营可分为直营连锁 (由公司总部直接投资和经营管理) 和特许加盟连锁 (通过特许经营方式组成的连锁体系) 。后者是连锁经营的高级形式。

1.2 库存控制在连锁经营中的地位

库存管理是连锁零售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更是连锁零售业物流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它直接关系到连锁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它的核心理念就是运用现代库存管理理论和决策支持理论, 为库存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当前, 许多连锁零售企业积极适应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少量化、多频次的特点, 充分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在连锁零售业库存管理上提出了许多创新思路和有效的方法。

2 传统的连锁经营库存控制

2.1 传统连锁经营库存管理方案

连锁经营是一种建立在规模经营基础之上的零售经营方式。连锁经营与单店经营的区别, 首先是在“连锁”上, 亦即前者是在“总部/配送中心”控制管理之下, 若干门店一起进行的零售经营活动;而后者则不然。第二个区别是, 相对于后者, 前者追求的是规模经济效益, 故其更加注重效率。连锁超市大都是微利经营, 其成败与否往往取决于效率。

基于以上两点认识, 对连锁经营和管理方式进行分析与探讨, 以及研究有关计算机管理实现的方案, 则离不开“总部/配送中心”与“门店”的关系分析, 离不开对如何提高经营管理效率这一主要目标的探讨。

第一种方案, 总部/配送中心负责门店库存管理, 由总部负责登录门店商品库存帐。门店库存帐存放在总部/配送中心主机中, 配送中心完成配送单制单并确认登帐的同时, 即时更新配送中心库存和相应门店的库存商品帐。各门店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向总部/配送中心查询本店的库存和有关配送单。

第二种方案, 门店负责管理商品库存帐, 并且由门店自己登录或从网络上下载配送中心制的配送单, 总部/配送中心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门店库存情况查询。

2.2 两种方案存在的问题

上述的两种传统库存管理方法是连锁经营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方法, 在一定时期带来了很好的利润, 但随着连锁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所经营的商品种类增多, 组织结构变得冗长, 一些问题就会慢慢显现出来, 对连锁经营的长远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归总为以下几点:

(1) 连锁经营的工作量增大。连锁店自营管理库存的方案, 在给予门店较大责任的同时, 也给门店较多的工作负担。门店必须完成配送单的登录, 在配货量大的时候, 这是一个不小的工作负荷, 需指定经过培训的专人承担, 从而增加人工成本。

(2) 信息传输混乱。由于门店库存的管理属于门店, 配送单确认和入帐的责任也属于门店, 则总部/配送中心对于需修正配送单的获取、核对, 及配送中库存的修正, 变成从属和被动的工作。加之就目前的通讯条件和费用成本而言, 大多数连锁公司的门店与总部通讯采用的是普通电话网, 在这种传输条件下, 几十个门店都采用网上即时传送单据和核对单据, 是不可行的, 除非在通讯设备上有很大投入。在采用普通电话网进行通讯的情况下, 需修正单据传递时的时效性、完整性得不到很好的保证, 往往出现总部/配送中心库存与门店库存在配送过程中对不上帐, 出现库存的混乱和差错。

(3) 供应商配送不及时。连锁经营所经营的商品是大量的, 所需的供应商也很多, 不管是总部经营库存, 还是各分店经营库存都不能及时地把需求信息传达给供应商, 从而导致货物的短缺, 影响销售。

3 传统连锁经营库存管理问题的解决

3.1 POS系统的运用

为解决传统连锁店管理库存中工作量繁重问题, 我们可以运用POS (Point of Sales, 销售终端) 系统来解决。

POS系统是微电子技术发展及现代化商品流通理念和技术发展结合的产物, 在销售商品时直接读取商品销售信息 (如商品名、单价、销售数量、销售时间、销售店铺、购买顾客等) , 并通过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传送至有关部门进行分析加工以提高经营效率的系统。POS系统最早应用于零售业, 以后逐渐扩展至其他如金融、旅馆等服务行业, 利用POS系统的范围也从企业内部扩展到整个供应链。

连锁门店运营业务的分析, 使我们明白, 在商品销售过程中产生许多事务信息, 在传统手工管理模式下, 这些事务信息靠纸张记录 (原始票据) 、电话传送, 企业的经营状况的核算是人工对一系列的原始票据进行计算完成的。显然这种手工方式不仅要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而且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难以保证。所以在商业自动化过程中, 首先想到的是“卖”的自动化, POS系统通过“条形码识读设备”快速识读商品外包上的条形码标识, 传输相应的商品信息数据, 如商品名称、规格、价格、供应商信息等, 然后由计算机完成结算, 并自动生成账单, 账单由计算机网络同时传输到连锁门店总部, 分店库存中心, 供应商网络中心。

连锁门店的库存中心利用POS系统, 对日销售量、周销售量进行分析, 计算出连锁店一定周期内的安全库存。当POS系统传输过来的数据显示库存量低于订货点时, 库存中心系统应自动生成请购单, 传送到供应商的客户中心。当然, 请购单的发送时间应提前于订货点的产生时间, 以便于供应商有充足的反应时间。

为了使POS系统准确完整传达商品的信息, 在商品入库的这一环节要对商品逐一进行信息录入, 这其中包括商品的规格、数量、价格、进货日期、供应商信息等。商品库存信息应在整个连锁门店网络里, 与连锁门店总部、分店、供应商、配送中心共享。商品信息生成后, 应定期维护跟进, 保持信息的及时性。

3.2 EDI技术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EDI (电子数据交换) 引入连锁店日常交易, 将数据和信息规范化、标准化, 在电脑应用系统之间, 直接以电子方式进行的数据交换, 很好地解决了连锁店信息传输混乱的问题。

传统连锁经营购货贸易过程:买方向供应商提出订单。卖方得到订单后, 进行内部的纸张文字票据处理, 准备发货。纸张票据中包括发货票等。供应商在收到货和发货票之后, 寄给连锁店。连锁店将支票寄给供应商, 供应商持支票至银行兑现。银行再开出一个票据, 确认这笔款项的汇兑。

而运用EDI系统, 就是要把上述买卖双方在贸易处理过程中的所有纸面单证由EDI通信网来传送, 并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全部 (或大部分) 处理过程。具体为:企业收到一份EDI订单, 则系统自动处理该订单, 检查订单是否符合要求;然后通知连锁经营管理系统安排向供应商发出订单, 从而使整个商贸活动过程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地完成。一个真正的EDI系统是将订单、发货、报关、商检和银行结算合成一体, 从而大大加速了贸易的全过程。因此, EDI对企业文化、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的影响是巨大的。

3.3 VMI系统在库存控制中的作用

对于供应商因无法准确掌握连锁店库存量, 导致配送不及时的情况, 供应商可以根据长期跟客户合作形成的配送周期表, 以及连锁店库存中心在订货点提前发出的订货信息, 制定相应产品的配送数量、配送时间, 以及配送路线, 尽量加强配送的及时性, 减少库存的成本。这里就涉及到另一个管理概念———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是指由供应商来管理库户库存, 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 以此对双方都可获得最低的优化成本, 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 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正, 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

在VMI管理系统下, 供货商依据实际销售及安全库存的需求, 替零售商下订单或补货, 而实际销售的需求则是供货商依据由零售商提供每日的库存与销售资料并以统计等方式预估而来的, 整个运作上通常供应商具有一套管理的系统来做处理。如此的做法将可大幅改进供货商面对市场的响应时间, 而较早地得知市场准确销售情报, 降低供货商与连锁店用以应对市场变化的不必要库存, 提早引进市场所需商品, 进一步降低缺货率。

3.4 POS、EDI、VMI三者的结合

准确地说, POS系统、EDI联机技术是VMI管理系统更好实施技术的环境。利用EDI联机技术使连锁店网络与供应商的网络相联, 连锁店每笔与供应商相关的产品都通过POS系统记录下来, 其中POS系统中包括销售产品的数量、规格、价格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EDI联机技术传达给供应商, 供应商根据以往的订单信息, 在连锁店达到安全库存量前, 及时下达订货单, 从而达到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永东.连锁零售业库存问题的战略思考[J].中外管理, 2007, (6) .

[2]余滢.关于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缺货的解决方法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4) .

[3]杨涛, 杨路明.对我国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体系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5, (28) .

[4]黄梯云, 李一军.库存管理信息系统[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华传铭.数据库开发实例解析[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我国连锁经营现状及管理对策 篇7

1 我国连锁经营发展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初, 由于国内经济市场疲软, 销售不景气, 商业企业寻求改变的过程中借鉴国外规模效益的经验, 开始探索连锁经营的方式, 连锁经营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提高市场占有率、强化企业形象, 增加就业机会, 使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互相协调起来, 优化资源配置, 既节约费用, 又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我国的连锁经营模式经过漫长探索、研究和探讨之后, 突飞猛进, 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 其中包括:住宅装修;便利商店、洗衣店;健身、美容服务;旅店;休闲旅游;房地产中介;运输快递;汽车用品和服务;搬家服务;教育用品和服务;汽车租赁;信息咨询服务;家政服务;大卖场;婴儿用品及服务;印刷、影印、招牌服务;机器设备租赁;人力资源开发、猎头公司;零售店 (包括药品、家具、服饰、休闲等) ;其他服务业。

2 连锁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经营规模小、规模化程度低

连锁经营的核心是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服务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至少需要200家以上的直营店, 400家以上的特许店, 才能使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截止到2013年的数据显示, 国内颇具规模的电器连锁企业:苏宁电器, 其店面数达到了1 626家;超市连锁企业:联华超市店面数更是达到了6000家。然而我国现有的连锁经营企业平均每家拥有的店铺数仅为17个, 不少企业只有3~4家。总的来说, 规模偏小的中小企业占我国连锁经营企业总数的比重较大, 许多连锁企业的店铺规模都在国际公认的盈利点 (14家) 之下。

2.2 连锁经营类型单一, 业态发展不够多元化

连锁经营以直营连锁 (RC) 、特许连锁 (FC) 和自由连锁 (VC) 三种类型为主。而我国的连锁经营企业多以总部对成员门店直接投资和租用的直营连锁 (RC) 为主。首先, 在市场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 产权关系很难明确;其次, 不少连锁经营企业以百货店和连锁超市为经营重心, 其他业态的发展相对缓慢。业态发展单一化逐渐成为影响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最后, 由于门店与店面员工的联系不紧密, 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使得多数连锁企业效益低下, 集中性和灵活性没有很好地有机结合。

2.3 管理体制落后, 规范化程度低, 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商业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缓慢, 原有的行业管理体制现在依然存在, 制约着连锁经营跨行业、跨地区的发展。企业缺乏管理和执行标准, 缺乏有效的制约也是当前我国连锁经营企业规范化程度低以及管理方式落后的主要原因。我们知道, 经营连锁企业必须要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八个统一” (店面、标记、进货、配送、广告促销、核算、人事管理和服务规范的统一) 。然而目前我国除了一些大型的连锁企业以外, 实现统一化和规模化对大多数企业还有一定难度, 从而导致集约化的经营方式难以实现。管理上缺乏专业性, 缺乏科学、有效的组织分工, 销售人员素质偏低, 员工定位不清, 这些都是阻碍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因素。

3 我国连锁经营的对策研究

3.1 实现连锁经营的规模化, 物流系统规模化

众所周知, 连锁经营能否实现规模效益的决定因素是能否取得规模化经营的优势。而物流系统作为整个连锁经营的核心环节, 只有物流配送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才能不断提高配送服务能力, 才能保障连锁经营企业的高效运作, 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营成本。首先, 加强与连锁经营服务链各环节 (采购、供货商、门店、配送中心等) 的联系;其次, 运用联合库存方式, 优化库存管理结构, 降低成本, 提升仓储利用效率, 进而提升门店满意度。最后, 建立专业物流配送人才队伍,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升工作质量, 进而实现其物流配送管理目标。

3.2 连锁经营形式要多样化, 业态发展多元化

首先, 连锁经营企业只有按照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需求特点制定战略目标, 确立经营形态的多元化, 才能尽可能地提升企业经济利润水平。因此, 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关注顾客的需求发展动态,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专业性、针对性, 指定符合客户需求方向的发展方案, 使顾客在购买满意商品的同时得到服务带来情感满足, 从而提升其品牌忠诚度。其次, 加强“一店三铺”理念的推广。在建立一个实体店的同时, 目录店和网络店同时建立并推广。实体店就是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实体货物供选择购买, 能让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的连锁店面;目录店就是用人力和印刷资料向消费者提供本品牌的信息, 主要用于店面的推广;网络店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电子商务, 通过网络平台为顾客提供服务。

3.3 加快人才培养, 提高我国连锁经营的管理水平

就当下而言, 人才并不缺少, 但是素质高、掌握现代技术装备、懂经营会管理、了解连锁经营现状的管理人才并不多见, 因此, 必须加快连锁经营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开发:一是校企合作, 采用“订单培养”, 企业依靠大专院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培养高素质、懂经营会管理、了解连锁经营现状的指定型人才;二是提高员工待遇, 以优厚的待遇吸引管理人才, 再从中挑选拔尖人才, 做到优中选优;三是组织员工培训, 鼓励企业员工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员工作为公司的重要资产、企业的重要伙伴, 只有不断地提升员工自身素质, 靠优秀的员工才能不断吸引顾客、提高服务质量。

4 结语

连锁经营企业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影响普遍销售增长乏力, 我们必须正确分析形势与企业发展的现状, 认真对待连锁经营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 才能促使我国连锁经营事业不断发展。对于企业来说, 看清现代零售企业的发展趋势, 更新经营和管理理念, 明确自身的竞争优势, 做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 细分目标市场, 调整经营战略, 真正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之路。

摘要: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商业经营模式和组织形式, 已成为零售业的一种主导业态, 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如何提高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生存力和竞争力, 促进企业规范化、产业化, 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该文从这点出发, 对我国连锁经营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应对之策, 希望我国连锁经营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机遇、迅速调整和发展。

关键词:连锁经营,现状,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郑惠敏.传统零售业的营销困境及其管理变革——以中小企业为例[J].中国商贸, 2012 (7) :84-85.

[2]梁旭烜.电商冲击下中国传统零售业商业模式[J].现代企业, 2012 (7) :30-31.

[3]宋欣.传统零售业亟待转型[J].现代企业文化, 2012 (34) :39.

中式餐饮的连锁经营 篇8

企业搞连锁经营必须抓住统一经营这一实质性的问题, 结合餐饮业生产经营的特点, 积极扩张, 形成一定规模, 是连锁的前提。建立中心厨房, 实行统一配送,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餐饮业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 则是目前餐饮业实现规范化连锁经营的必要条件, 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规模基础上产出规模效益。

建立中心厨房是统一加工的必要保证中式餐饮业连锁的难题之一就是菜肴无法统一加工, 造成同一品种食品品质不一致。中餐食品大多具有热敏性, 且大多适合热食, 这决定了其不可能像其他工业产品和工业化生产的罐头等食品那样集中生产、分散供应。目前行业内大多是现场进行初加工, 客人点菜后现烹制现出售, 靠师傅个人掌握火候, 控制原料配比。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 制出的菜肴从原料规格到色香味都有差异, 甚至同一师傅在不同时间制出的菜肴也有质量差别。反观西餐和洋快餐, 各店质量基本一致, 食品外观品质都差不多。究其原因是制作的标准化、统一化。配送中心 (即中心厨房) 的建立是制作标准化、统一化的前提和保证。

成功的洋快餐一般都建有完善的中心厨房, 原料采购、加工 (包括分选、去杂、切配、初步熟处理) 等工序全部由中心厨房完成, 再配送至各连锁店, 各连锁店分别按统一加工方法进行加工。经统一配餐后送到连锁店的菜肴在定量化、标准化方面具有一致性, 这样既能突出集中生产的优势, 提高和统一产品质量, 又能发挥各连锁店现场制作的作用, 保证菜品在色、香、味、形、质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满足人们的需要。中心厨房通过大批量进货减少中间环节, 使企业具有价格优势。集中加工提高了原料综合利用能力, 边角余料可以通过再加工进行使用, 减少浪费, 降低成本。中国菜历来有选料讲究、投料严格的传统, 但准备过程既复杂又难统一。中心厨房的设置, 使分店缩小或取消了自有厨房, 不仅可以改善环境, 而且还扩大了一线店堂面积, 减少了勤杂人员。各分店只需将料单通知中心厨房, 中心厨房便能以最快速度将所需物品送至分店, 有效提高了分店的效益。同时连锁店精简了复杂的初加工操作, 操作岗位单纯化, 工序专业化, 有利于提高餐饮业标准化程度, 科技含量有望提高。

中心厨房为保证连锁店原料质量稳定, 最佳方式是建立原料基地。首先要拥有自己的专业原料生产基地和厂家, 在原辅料达到规范的前提下, 分店的产品才有统一的保证, 产品质量才可能达到稳定一致。对于一些特殊产品, 可以指定厂家进行特殊加工。由于进货量大, 可以对原料的规格标准、质量要求、运送方式等做出全面规定, 保证原料新鲜优质。集中进货使原辅料的质量受到中心厨房和分店的双重验收、鉴定, 为生产制作统一优质的菜品提供前期保证。成功的餐饮连锁店都有成功的中心厨房, 如肯德基使用的蕃茄酱指定由上海永华食品公司制造, 在四川供餐时的辣椒粉指定由成都龙泉辣椒厂生产。而美国中式快餐连锁店“聚丰园”的中心厨房, 从采购到加工都有严格的控制标准, 对原料的冷冻程度、排骨中骨与肉的比例等都有具体规定。

中心厨房要满足多个分店对主要原料的庞大需求, 靠手工劳作是无法完成的, 只有实行工厂化管理, 充分利用机械化设备, 统一原料加工方法和配比, 质量才能统一。借助于市场上或食品工业生产中的前处理设备, 如蔬菜、水果前处理中使用的多功能切菜机、甩干机、洗菜机、漂烫机、冷却池以及肉禽蛋前处理中使用的微波解冻装置、自动调温油炸锅、多功能切肉绞肉机、打蛋机、丸子成型机、真空充氮包装机等, 才能大规模、高质量地完成配餐配送的任务。

提高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是统一质量的基础中式餐饮业连锁面临的最严峻问题, 是如何提高行业科技含量。纵观中式餐厅, 绝大多数仍停留在单店经营的模式上, 靠传统的手工技艺和传统配方进行生产。厨房设备简陋, 劳动强度大, 卫生质量差。厨师们靠“一把菜刀一把勺”打天下, 个人因素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高低和稳定, 这种局面无法满足现代化连锁经营的要求。要实现中式餐饮业连锁经营, 必须提高餐饮行业中的科技含量。

首先应对中餐品种、质量进行研究, 将传统烹饪技艺与现代食品工业化操作手段相结合, 完成由传统经验型向科学化、数据化、标准化的转变, 提高生产能力和水平, 逐步摆脱手工操作的随意性。在这一点上要充分考虑我国传统烹饪的特点与优势, 不能一味强调大而全的工业化。既要保持中餐在配料、烹制技术和产品色、香、味、形上的基本特点, 又要与现代化工艺结合, 适当改革, 以适应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保持和发展中餐传统特色。

要实现连锁经营, 保持各连锁店质量一致, 就必须采取措施, 将厨师个人对菜肴质量的影响降低到最低。要仔细研究洋快餐成功的秘诀, 即强调精密分工、降低生产成本、节省时间以及采用自动化设备代替手工操作。成功的洋快餐在制作时, 应采用多遵循流水作业的方法, 将复杂的烹调工作分解成简单的几个步骤, 将生产流程细化、定型化, 严格按程序操作。要大量使用年轻的熟练工人, 重复执行定量的任务。随着速度的加快和成本的降低来增加效率, 生产品质相同的产品。这种标准化、定型化的生产方式可强化管理阶层对整个生产的控制, 而且由于操作岗位单纯化, 有利于提高餐饮行业的标准化程度。目前国内已有饮食企业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生产。如天津“集贤东方小吃广场”组织名师搞菜点设计, 然后制定加工标准, 加工人员都是新录用的烹饪学校的学生。由于加工标准化、程序化, 只需经短期培训, 员工很快就能熟悉、掌握特定生产环节上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 不因换人而影响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均一而稳定。

厨房设备的装配程序直接影响生产过程的科技水平。洋快餐和西餐设备分工细致, 烤、炸、蒸、煮、扒都有专用设备和用具, 已大量运用微波炉、电磁灶、可调节式电油锅等, 既高效节能, 又安全卫生, 率先实现了工业化烹饪目标。而中式餐饮业操作基本上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 现代化水平低, 厨房设备十分简陋, 烹饪热源多为明火亮灶, 无论丝、丁、块、片都靠一把刀, 无论煎、炸、烹、煮都用一口锅。厨师们只能凭经验和感觉进行生产, 自然造成餐饮产品实物质量、餐饮管理的方法模式、服务规范化等诸多环节上的差异。要提高生产能力和操作水平, 实现连锁经营, 必须考虑要有符合菜肴工艺要求的生产设备, 将一菜一烹的简单手工操作扩大到生产设备上, 使生产的全过程既符合手工操作的技巧, 又能准确控制温度、时间、火候、火力、力度等因素。由于中餐具有配料繁复、制作工艺独特、成品汤油多、大部分要熟食的特点, 给机械化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 需要组织专家学者对中式菜肴进行研究, 组织多方力量攻关, 以期解决这一难题。

建立连锁经营的方式后还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检验系统。单一地以色、香、味、形、质几方面进行感官评判, 主观性强检验结果不准确。如果能配合精密度较高的分析仪器, 对原辅材料的品质、成分进行分析, 对产品的营养、理化指标、卫生指标进行分析, 并对菜品有较详细的质量规定, 才能真正实现统一质量的目标。

提高管理水平与手段是统一管理与核算的前提连锁经营不仅仅是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 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一次革新。它要求在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具体方式等多方面都要适应这种变革。目前国内中餐业大多仍保留传统的经营观念、经营模式和经营措施, 主要依靠传统经验型的管理与服务手段, 企业一旦发生人事变动, 管理水平就可能出现波动, 致使连锁店之间往往会存在管理差异, 统一管理成为空话。

制订运营手册是提高和统一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有利于连锁企业的科学管理, 形成可以传授的系统性知识, 并形成一套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实用技术, 从而使企业的经营环节、经营过程、管理制度成为可继承的技能, 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从连锁经营水平较高的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来看, 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具备一套完善细致的制度手册。麦当劳分布在全球的近两万家店铺都遵循着一个统一的运营规范, 这个规范不是国内常见的那种简单的制度, 更不是纪律约束和惩罚条款, 而是详细地规定着店长和店员的作业内容和标准, 使之操作起来简便易行。同时又有规范作用, 确保全世界的麦当劳店铺不仅装璜标志相同, 商品质量及服务水平也大体一致, 不会因个别店铺的低水准而砸了牌子。为确保手册的贯彻落实, 麦当劳内部设立了专门的培训机构和监督执行机构。

为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 中式餐饮业必须组织专家对传统的产品和烹饪技术以及管理体系进行提炼和总结, 按照科学化、数据化、标准化的要求, 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服务规范、操作要求、制作工艺、食品配方、财务管理、追踪存货等具体法则。连锁经营规范化标准体系的建设, 还应包括规范的产品开发程序、质量监督管理体制、企业扩张体制以及制度执行的保证体系。要确保手册的严格执行, 一方面要组织培训员工, 使之“懂法”, 另一方面要有“执法”问题, 专门监督分店执行手册的情况。

中式餐饮业连锁经营要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建立一个与管理一体化相适应的信息系统网络。目前中餐业的财务核算、营业管理、预算管理等重要环节多采用人工处理, 信息处理方式十分原始, 常会造成信息传递滞后或带有一定主观性, 甚至造成信息重复、丢失和混乱。当分店数量增多时, 靠人工管理财流、物流、信息流, 所带来的问题必将愈加突出。

在连锁企业中, 总部是管理中枢, 配送中心是信息中枢。总部既要统一控制进货、库存、价格和企业标志, 又要不断掌握各分店的经营状态, 并及时将管理决策反馈给各分店, 以保持整个企业管理的一体化。然而总部、配送中心和分店之间的地理差异为统一管理带来了不便。只有依靠现代化计算机管理, 建立以配送中心为纽带的信息管理网络, 把总部与分店联系起来, 使配送中心成为财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中心, 及时准确地传递有关采购、库存、配送、销售、财务票据、人事安排、工资管理、自营预测、工作进度等多方面信息, 才能实现整个企业的统一管理, 使庞大、分散的连锁店逐步实现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配送。

由于餐饮产品大多不易进行条码标记, 连锁超市常用的MIS、POS网络系统的应用受到限制, 故中餐进行计算机管理尚需重新考虑软件的设计。

企业要扩大规模, 进行规范化的连锁经营, 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连锁经营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的流通经营方式, 也是一种高度专业化、规范化的运转体系, 中式餐饮业连锁更是一种新型的连锁形式。目前中餐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从小学毕业到大学学历都有。年龄跨度大, 总体素质较差。科学文化素质低制约了我国烹饪科学的发展, 对传统的烹饪技艺难以进行科学的总结和提炼, 创新开拓难度大。同时中餐业普遍存在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现象, 这必将成为制约我国餐饮业连锁发展的一个瓶颈。培养连锁人才,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与渠道, 发挥各方面的力量, 如举办培训班、讲座、研讨会、交流会、考察等, 不断增强从业售货员的连锁知识、专业技术以及经营管理、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多管齐下, 尽快提高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行业队伍的整体素质。

改善就餐环境与服务方式餐饮产品不仅提供食物, 还同时提供服务与环境质量。洋快餐注重环境设计, 产品的整体性很强, 设施、气氛、服务、环境装饰协调统一, 蕴含较多的文化要素, 给人总体感觉是店堂装修整洁明快, 服务规范周到细致, 食品卫生严格把关。从服务方式上看, 大多采用半自助服务, 提出了一个在服务行业中减少对服务人员的依赖性, 增加顾客的随意性的思路, 这是服务技术含量增加带来的巨大变化。

中式餐饮业目前就餐环境与服务方式差别较大。真正满足大众需求的干净优雅、实惠、服务规范的大众便民餐饮少, 高档餐饮服务大多规范化, 装修豪华, 但由于价格偏高, 普通民众消费有限, 而低档餐饮中脏、乱、差的个体小吃店较多, 服务不规范, 难以满足消费者基本的就餐要求。要大力发展大众便民餐馆、综合高档餐馆服务规范、就餐环境好和低档餐馆价廉等优点, 形成固定的大众消费群体, 才有可能长期立足于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 并逐步扩大连锁规模。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 篇9

在全球范围内连锁经营已经成为商业领域主导的企业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和营销模式, 近几年中国更是后来居上, 成为世界上连锁经营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我国的连锁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 对于连锁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专业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中高级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必须符合市场需要, 以企业需求导向和地方经济特点为依据, 具有一定的行业、职业发展的前瞻性。

2 社会需求调查

当前社会一方面存在企业人才需求大, 另一方面又存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 这一对立矛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许多高职院校专业在没有进行科学的需求调查的基础上, 匆匆上马建设, 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造成了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困境。因此,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设置前期以及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细致的人才需求调查。

2.1 行业需求分析

我国连锁业已经步入快速成长期, 覆盖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 已拓展到零售业、餐饮业、服务业三大行业的50多个业种。

2.1.1 零售业

零售业是连锁经营的起步行业, 目前仍然是连锁经营最普及的领域, 超级市场、百货商店、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大大小小的业态在商业社会中都呈现出快速的发展态势。

(1) 超级市场。

目前浙江连锁超市是外资超市与本土超市共生共荣的时期, 从门店分布来看, 浙江地区仍然是目前外资超市最重要的发展区域之一, 省商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 2011年浙江省部分外资超市累计实现零售额766814.72万元, 同比增长了39.03%, 种种迹象表明, 外资超市仍在浙江地区积极进行扩张。在外资超市的夹击下, 浙江本土超市也不甘示弱, 杭州的联华超市在浙江地区有超过200家门店、宁波的三江超市100多家门店、温州的人本50多家大型超市。特别是温州市永嘉县取得了“中国超市之乡”的金字招牌, 永嘉人10万余人在全国各地开出了上万家超市, 占据了全国20%以上的超市份额, 年销售额达300个亿, 成立了国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 力争成为中国的沃尔玛。

(2) 便利店。

便利店是近几年零售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业态, 特别是华东沿海一带经历了从无到有到密集式布局的过程。目前浙江的便利店业态有别于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由外资品牌领军的状况, 浙江的便利店基本上以本土便利店企业为主。比如温州市场上的便利店就有十足、之上、民丰、当家人、真生活、乐邻等本土品牌, 如雨后春笋般在市场上拓展网络, 目前仅人本旗下的十足在全省就有800多家门店。

(3) 百货商店。

浙江是国内百货业最发达的区域, 浙江百货行业市场以龙头老大银泰百货为主, 各地本土百货商店为辅。银泰在全省的杭州、嘉兴、宁波、舟山、金华、温州等地拓展到18家门店, 目前仍积极寻找合适物业开发更多门店, 估计未来1-2年内, 还会开出超过10家门店。除此之外, 杭州还有杭州大厦、解百、百大, 宁波还有新世界, 温州还有开太、时代, 金华有一百, 嘉兴有江南、戴梦得、天虹, 总计将近50家门店。

(4) 专业店。

在中国连锁百强排名中, 苏宁、国美两家专业店已经连续六年分置中国连锁百强前两名。国美在浙江区已经布局近70家, 其中温州12家, 苏宁在浙江已经布局55家, 其中温州6家。目前专业店以家电领域最为成熟, 另外还有电子信息类产品连锁以及如屈臣氏等日用商品类连锁门店, 其他专业店尚未形成连锁规模。

(5) 专卖店。

浙江特别是温州作为全国的小商品生产基地, 但是很多温州中小生产型企业最初是通过代工的方式发展的。随着温州制造知名度的提升和企业发展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温州企业开始在市场上开设专卖店, 打响自己的品牌。正泰、德力西、天正等品牌带动了温州低压电器业, 康奈、奥康等品牌带动了温州鞋业, 报喜鸟、美特斯·邦威等品牌则带动了温州服装业的发展, 温州鞋服品牌全国专卖店数已经超过10万家。所以可以说专卖店是温州零售业中发展最有力的一种业态, 而且近年来, 我市鞋服品牌专卖店越开越大, 上千平方米的旗舰店比比皆是。在全国密布的情况下, 温州的鞋服品牌已经启动了进军全球市场的步伐, 康奈、奥康在国外的专卖店都已达到几百家。

2.1.2 餐饮业

餐饮行业在中国一直被认为是永远的朝阳行业, 即使中国经济出现大幅度波动的2008年, 餐饮业仍然连续18年实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各种形式的餐饮店一直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加快了在整个中国版图上的扩张, 浙江已经有超过300家肯德基, 近70家麦当劳。除此之外, 本土餐馆也开始了规模化发展, 涌现出一大批知名的酒楼、餐厅、休闲厅、中式快餐连锁品牌。

2.1.3 服务业

国内服务业相对落后, 特别是在连锁领域, 其强大的规模优势在并不以商品销售为主的服务业中无法体现。因此, 目前服务业领域的门店以单打独斗居多, 但一些服务行业也已经意识到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强大的品牌效益对门店经营的重要性, 开始着手培养服务行业连锁品牌, 拓展服务门店。较早发展连锁经营的居民生活服务便利连锁如干洗、美容美发等;伴随着房地产的兴旺发达, 品牌房产中介也体现出其在资源和服务方面相较于红牌子的优势;而最近发展速度最快的应该是培训教育机构, 英语培训、课后托管、婴幼儿启蒙教育等市场需求日益庞大, 人们对培训师资、培训模式、培训经验等要求越来越高, 往往寻找知名连锁品牌。

2.2 层次需求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连锁经营在各个行业、各种业态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对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但连锁经营行业的人才从基层的劳务操作人员, 到中层的运营管理人员, 到高层的战略管理人才对人员的要求差异较大。目前的人力资源市场一线工作人员招聘并不难, 根据对沃尔玛温州分公司、温州银泰百货、温州东艺鞋业等公司的调查来看, 目前连锁超市、百货、专卖店人才争夺的热点集中在店长、营运、采购、物流和卖场管理等中高层管理人才上。

这也符合我们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 避免定位过高 (把培养目标定位在连锁企业领导型人才) 或定位过低 (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一线操作人员如理货员或收银员) 的误区, 解决连锁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缺乏有执行力的中层运营人员。

2.3 数量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该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都明确地传递了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的信息。

浙江省的连锁经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经营区域不断延伸, 在门店数、零售额、社会零售额中的比重等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见表1, 表2) , 已成为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浙江省商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 截至2010年底, 浙江省社会零售额为10163亿元, 连锁业零售额占比为23%、约2337亿元。“十二五”期间, 我省社会零售额将达到14000亿元, 其中连锁业占到28%至30%、约4000亿元左右, 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16%左右。

按2010年一家大卖场平均销售额2亿元、正式员工300人 (其中店长3人、经理12人、科长50人) 来计算, 在“十二五”期间浙江省需要新增大卖场400多家, 需要店长1250名、经理5100名、科长21000名;生产企业新设品牌连锁网点2万个, 一家门店设置一名店长, 需要2万名店长, 连锁网点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村级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70%, 新增便利店近万家, 需要近万名店长。因此浙江省连锁门店店长及总部、门店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缺口巨大。

2.4 能力需求分析

连锁经营之所以成功因为其在经营过程中是现代的管理方式与现代管理技术的结合。这种商业模式亟需一大批具备实用型技术的应用性人才来支撑, 连锁门店店长、总部及门店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应培养的管理能力与技术包括系统开发技术、卖场营运技术、员工管理能力、商品采购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物流配送技术。

在连锁企业中工作, 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技术人员还都应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冲突控制能力、应变能力、抗压力和执行力等基本素质与能力。调查中很多企业对于就职人员最基本的责任心、吃苦耐劳非常看重。比如, 沃尔玛就明确指出连锁零售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行业中许多优秀的人才、高级管理人员最初都不具有高学历的背景, 但是他们能够承受零售行业特有的辛苦, 踏实肯干, 同样获得了成功。

3 兄弟院校专业建设调研

连锁经营管理作为管理学的分支, 是一个新兴发展起来的的学科, 目前浙江省内开办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院校包括我院在内仅有六所, 专业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浙江省示范建设专业。2000年开始招收连锁经营专业高职学生, 现有在校生近300人, 已经毕业七届共600余人。商职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已有较为完善的校内外实训条件。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 拥有连锁经营省级示范性高职实践教学基地, 该院每年毕业生人数150名左右, 组建了校企深度合作的“联华定向班”, 为杭州联华集团培养、输送优秀管理人才。

另外, 省内还有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但目前每年招生人数都不足百人。

4 我院开设专业条件分析

我院新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由经贸管理系管理教研室负责具体的专业建设。管理教研室有多年的工商管理专业办学经验, 教学软件、硬件条件比较成熟, 拥有相对完备的校内外教学资源体系, 建立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校企结合的教学师资梯队。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上新设, 两者有相近的理论体系, 在职业技能方面也是相通的。从2008年开始, 管理教研室已开始有意识地将师资力量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延伸, 增强教师的连锁经营管理领域的知识和行业从业经验, 了解企业人才需求, 逐步摸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办学模式。

5 调研结论

5.1 专业开设的必要性

浙江连锁经营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成为各个行业、各个业态主流的商业模式, 已经从量的增加进入到质的提升阶段。目前连锁业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 系统掌握连锁管理知识、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特别是中高级管理人员极少。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能够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我院设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属于新兴学科, 目前我省包括我院在内, 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仅有六所, 除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时间稍早, 已经形成自身较强的办学资源和特色, 其他几所院校也都是近3、4年内新设立了此专业, 招生人数有限。每年全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数不足800人, 人才建设远远跟不上行业的发展, 而且这些学院主要集中在浙北地区, 我院是浙南地区唯一开设此专业的院校。因此, 我院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于推动浙江特别是温州地区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5.2 专业开设的可行性

社会上大量企业的需求, 给我们的专业建设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很多温州本土以及在温的知名连锁企业都对与我们的合作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有大量的校外实训基地作保障, 我们在教学和专业建设方面就可以有更多的创新和实践性, 深度的校企合作能有力推动专业在课程教学、实训体系、社会服务方面的提升。包括本土知名连锁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如森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光和、人本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翁士扬、楠溪江农业集团董事长徐林等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专门就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也论证了我院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可行性。

5.3 新专业开设存在的问题

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目前由于家长和学生的认识偏差, 导致对本专业有本能的抵触心理, 在招生和就业方面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连锁经营企业基本上属于零售、餐饮、服务行业, 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是从事超市、餐馆等的理货员、收银员、服务员等岗位, 属于为消费者提供简单、初级服务的工作, 并且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其视为“不体面”的岗位, 而忽视了零售行业、餐饮行业、服务行业的经营管理技巧, 根源还在于国内对相关行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不重视。

5.4 专业建设建议

我院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符合社会需求, 也具备初始的办学条件, 在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之后, 当务之急要做到以下几点:

明确专业定位, 发挥竞争优势。正视与省内先进院校之间存在的差距, 合理利用区域和院校资源, 明确专业定位, 凸显专业特色, 探索符合我院教学条件和区域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社会输送专业性强的连锁经营管理实用性人才, 充分发挥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具有的竞争优势和区域先发优势。

加大专业宣传, 提高招生人数。作为新兴院校和新兴专业, 应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加大对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宣传, 借助媒体信息发布、深入高中和中职学校以及各地的招生见面会, 从专业的角度介绍连锁经营行业发展的前景, 引导学生和家长对该专业形成正确的认识, 提高专业招生和报到率。

夯实人才培养, 提高就业质量。科学分析企业需求, 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开发项目化、职业化的课程体系, 提高师资力量的专业素养, 完善校内外的软硬件教学条件, 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资源,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积累一线操作经验, 在毕业时能胜任基层管理岗位, 提高就业数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雷祺, 何庆江.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 2008, (6) .

[2]杨金勇.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10, (8) .

[3]石鹏义.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 2009, (15) .

[4]周旖, 陈可.浅析高职院校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7) .

[5]刘征.高校新设专业学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越秀外国语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探索.

[6]冯雪萍.广西高等职业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8, (7) .

上一篇:民间借贷SWOT分析下一篇:人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