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农机发展思路

2024-07-08

丘陵山区农机发展思路(精选八篇)

丘陵山区农机发展思路 篇1

长治市拖拉机拥有量28 444台,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 737台, 小型拖拉机20 707台, 农机具47 858台, 主机与农具配套比为1∶1.68;联合收割机674台, 其中玉米收获机372台, 薯类收获机315台。在平川地带, 每6.7 hm2耕地拥有的农机动力约为21.6 k W, 而丘陵山区每6.7 hm2耕地拥有的农机动力约为4.392 k W, 仅达平川区1/5。

全市综合农机化水平61.7%, 其中耕地机械化水平83%、播种机械化水平76%、收获机械化水平19%, 特别是作为全市主要农作物的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仅有10%, 薯类收获机械化水平54.6%。对于丘陵山区地带来说, 农机化作业水平就更低, 仅为20%。

2 发展丘陵山区农机化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分析

2.1 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有利因素

2.1.1 农业利好政策的倾斜

2008年—2010年, 连续3个中央1号文件都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条文中, 突出把研发、推广适合丘陵山区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列为重要内容, 这表明,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已上升到了重要位置, 中央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1.2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丘陵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很多, 对农业机械的品种、型号和技术参数要求高、需求量大。主要是发展玉米、谷子、豆类等粮食作物;马铃薯、青椒等蔬菜;果树、核桃、花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特色农业产业的机械化。加工机械、植保机械、畜牧机械、收获机械、环保机械、设施农业等的需求也逐年增多。粮食生产特别是玉米生产 (占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 对机械化有广泛而迫切的需求, 尤其是对玉米收获机械的需求。

2.1.3 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呼唤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强, 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和逐步完善, 生产能力全面增强。农村剩余劳力外出务工, 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创造更大的价值, 使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 农民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 进而为购买农业机械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 丘陵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反过来要求通过农机化提供支撑, 来加快发展农业生产。

2.1.4 农机购置补贴措施的推动

国家实施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 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长治市仅2010年, 农机购置补贴就达到了4 004万元, 拉动农民投资超亿元。共补贴18.3 k W拖拉机329台, 手扶拖拉机1 040台, 小型微耕机898台, 挖坑机40台, 薯类播种机90台, 薯类收获机47台。这些适合丘陵山区作业的农机具补贴金额共计400余万元, 占全部补贴资金的10%。

2.2 影响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不利因素

2.2.1 自然条件差

基础设施薄弱长治市丘陵山区地形复杂, 山地多、坡度大, 地块小且分散, 农机田间作业及转移都很困难。而且种植结构属于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方式, 种植模式属自由地。同时, 广大农民缺乏规模经营的意识, 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 种植品种不一, 即便同一品种也存在成熟期不同的差异, 难于连片作业, 机具利用率低, 农机化投资效应难以显现, 影响了农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的发挥, 进而制约了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另外, 乡村田间道路崎岖不平, 很多都是过去的“羊肠小道”, 路面窄、基础差、距离远, 很大一部分乡村地块甚至未通机耕道, 这给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加之丘陵山区多属贫困地区, 经济发展滞后, 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搞农田基本建设难度大、投资大, 仅靠地方财力很难顾及。

2.2.2 文化基础落后思想观念陈旧

由于丘陵山区受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 农业生产效益比较低, 农机化发展相对困难, 所以只从眼前利益考虑, 而没有长远规划打算。广大农民群众受到祖辈传下来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封闭落后的小农思想意识, 仍然依靠锄、镰、锨、镢等原始耕作工具和畜拉人扛等方式, 而不是采用农业机械来改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现状。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是改变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现状,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最根本性的问题, 也是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根本问题。

2.2.3 资源条件差异

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特别是丘陵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仍然很低, 全国丘陵山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 140.36元, 而山西省丘陵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 665.66元。丘陵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水平更低, 严重制约了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

2.2.4 种植品种多样

适宜机具有限长治地区农作物种植品种主要是: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 兼有小麦、谷子, 还有黍米、豆类、荞麦等小杂粮;经济作物有苹果、梨、核桃、花椒、油料及中药材的党参、生地、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蔬菜以薯类等大路菜和长子县的大青椒为主, 实施农业的大棚蔬菜近年来也有较快发展;另外还有大面积的牧草等。丘陵山区农作物品种的多样化, 需要有不同类型的农业机械。但现实是适宜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的农业机械种类少, 型号不全, 结构也不尽合理。以粮食作物中面积最大的玉米来说, 机耕、机播作业还有小四轮和手扶拖拉机及配套的小型农机具可供选择, 而小型玉米收获机却是空白。对于长治地区作为特色农产品的谷子来说, 播种仅有以畜力牵引为主的半机械化播种, 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化播种, 也谈不上谷子的机械化收获。

3 加快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模式的思考

3.1 进一步加大政府重视支持力度

连续三年来, 中央1号文件都把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摆到了重要位置。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政府领导要认真学习, 提高认识, 担负起领导、组织和扶持的责任。要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组, 把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之中, 并将任务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实行分片包干, 明确责任。同时, 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转变观念, 用科学的发展观树立面向市场的信心, 要学习、引进适合本地的新技术、新机具、新项目, 以改造传统农业, 加快发展。

3.2 加快以机耕道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是2010年中央1号文件的重点工作。这是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最关键、最直接、最现实、农民也最关心的重大问题。要明确机耕道建设的主体职责, 主干道建设由县级政府负责, 田间道建设由乡村协同配合。要科学规划、合理设计、规范建设, 更要制定出配套措施, 建立长效机制, 把农业基础设施的管护纳入工作范围, 为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创造条件。

3.3 大力发展中小型农机装备

要根据丘陵山区的特点, 遵循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有选择地发展和推广中小型农业机械, 主要是小型农业机械。小型农业机械的动力装备小、能耗少、环保经济、轻便灵活, 适宜丘陵山区农机化生产作业是发展的重点。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以发展小型农机装备为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加大研发力度, 提高制造水平, 保证质量要求, 强化示范推广和应用, 不断满足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需要。

3.4 积极培育农机科技示范户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建设

丘陵山区农机发展思路 篇2

关键词 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云南省梁河县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3

1 梁河县概况及农机化发展现状

梁河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东北部。全县辖6乡3镇,辖区最高海拔2 672.8 m,最低海拔860 m,有中山、低山、火山堆、台阶地、河谷平坝等五种地貌类型,总面积1159 km?,其中:坝区面积144 km?,占总面积的12.42%,丘陵山区面积1 015 km?,占87.58%;全县总耕地面积1.5万hm?,其中:坝区耕地面积0.62万hm?,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41.3%,丘陵山区耕地面积0.88万hm?,占58.7%。2013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28 096.79 kW,其中:坝区83 538.97 kW,占65.22%,丘陵山区44 557.82 kW,占34.78%;全县在册大、中、小型拖拉机(含手扶式拖拉机)3 129台,其中坝区2137台,占全县在册拖拉机总数的68.3%,山区992台,占31.7%。另外,据调查统计,截至2013年末,梁河县丘陵山区乡镇还未有农户购置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大型农田动力机械和配套农机具,微耕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等与坝区之间的比例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2 梁河县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丘陵山区的自然条件不利于农机化的发展

云南梁河县属于丘陵山区,丘陵山区的山路崎岖不平,不利于农机在丘陵山区的耕作,丘陵山区的耕作方式多为一家一户的单独作业方式,集约化耕作难以实现。另外,农作物的成熟时间长短不齐,更不利于山区农机作业,农机手要增加工作强度,单位面积中的农机投入也要增加,新型的农机也难以推广。

2.2 基础设施差,制约着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

梁河县地处丘陵山区,交通不便,公共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械耕道和水渠网络没有得到修建,导致农业机械在村组和田间转移不方便,甚至有的根本无法行走,因此梁河县地区的耕作农机都是比较小型和轻便的。但即便如此,农机手进行农耕作业时,由于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也会存在较多安全隐患;转移农机需要人力拆卸和运送,高强度的工作增加了劳动力成本,也减少了农机作业时间,减弱了农机利用效力。再由于缺乏水渠网络,使丘陵山区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十分脆弱。抢水练田时,还要增加保水的技术要求,无形中就要求机手增加作业时间和提高操作技术含量,严重影响了农机具应有的作业效率和农机化事业的进程[1]。

2.3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难以发挥农机正常使用效率

梁河县丘陵山区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据统计,在丘陵山区驾驶操作人员的学历层次结构中,中专学历仅占0.8%,高中学历仅占8%,初中学历占30.8%,其余均为小学以下的学历,由于学历低,农机手对农业机械的操作技巧和维修保养技术掌握不到位,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接受到的技术培训不到位,使农机不能充分发挥使用效率。此外,不当的操作还会耗损农机的寿命,无形中增加了农机投入成本等。梁河县丘陵山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使农机正常使用效率降低,农机技术无法推广。

2.4 农民传统的劳作习惯和经济条件阻碍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丘陵山区的交通和信息都较闭塞,传统的劳作习惯、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条件、贫困的经济基础,单家独户的经营方式等,使丘陵山区农民对农业机械认识不到位和使用不规范,农机得不到优化配置,服务很难实现专业化和全程化。新型中小型农机具较贵,对丘陵山区农民来讲难以承受,严重地影响到丘陵山区农机化事业前进的步伐。

2.5 丘陵山区农机技术推广网络不健全,使农机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业含量普遍很低,农机技术难以推广,与丘陵山区农机技术推广网络建设滞后和不健全有一定的关系。全县只有一个县级农机技术推广站,乡(镇)一级农机推广人员归属于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乡(镇)党委、政府是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的主要领导机构,工作面宽,且多数在岗不在职,农机推广工作得不到更好地开展,使得农民接受农机新技术的渠道少,认识新技术、新机具的条件有限,严重地影响着丘陵山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2.6 丘陵山区农机维修网点少,布局不合理、分布不均匀

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分布不均匀,在坝区乡镇,由于农机拥有量大,农机维修网点相对要多一些,有的在村级还设有农机维修点,但在丘陵山区,村级基本没有农机维修点,有的乡镇尽管农机数量不少,却没有一家像样的农机维修点,一旦农机出现故障,农民就要跑几里甚至几十里山路到县城或坝区乡镇去请人修理,造成有的乡村农民购机容易,维修难的局面。

2.7 家庭单产生产方式制约着农机化的发展

我国自1978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梁河县的农业土地基本上都是以个体家庭经营为主。这种经营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经营决策权、产品销售权、收益分配权等,鼓励农民自主经营自己的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单独承包的耕种方式,也使经营生产分散,农作物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经营,造成不同生长期的农作物的成熟期参差不齐制约着农机的连片作业,影响到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3 梁河县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对策

3.1 促进政府参与和支持,加强优惠政策的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扶持机械化事业的政策措施。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正确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南方丘陵山区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完全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需要政府在政策、物力、人力、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endprint

3.1.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丘陵山区的自然条件及经济状况等决定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业规模小,使用效率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再加上优惠政策没能完全到位,政府引导和参与少,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进程缓慢。各级政府应把发展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纳入到日常议程上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加大投入,完善农机法规,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措施,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转轨,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进程。

3.1.2 增加山区惠农补贴资金

国家实行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对推动农机化和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梁河县地处丘陵山区,贫困户相当多,丘陵山区农户应相应的增加的购置补贴,通过补贴购买新型农机,使新型农机真正服务于丘陵山区的农业发展。对新型农用机械予以优先贷款甚至低息或政府贴息贷款,为丘陵山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1.3 完善基层农机推广网络

梁河县地处丘陵山区,与外界的交通来往不方便,与外界信息沟通也比较滞后,新型的农机使用技术和新型的农机产品在本县的应用均比较困难。对农机手的技术培训以县级技术培训站的培训为主,无法接受到更高一级的技术人员对农机手的培训。因此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基层农机服务网络,落实推广服务经费,组织开展一些流动的培训活动,进行农机新型产品介绍,农机操作示范和操作技术交流,进一步推广新型的农机和技术,真正形成农机服务网络,调动农机技术宣传者的工作激情。

3.1.4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梁河县丘陵山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差,自然灾害来袭时,农业作物往往受到毁灭性损失,且由于基础建设不到位,防灾减灾工作难以开展,大大降低了农业机械作业效率。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丘陵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分步骤分计划实施基础建设工作,对于能够起到便利交通、防水防涝、减灾防灾作用的乡村公路、机耕道、水渠网络、平田改土等工作要重点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3.2 加强组织创新,推动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

要发展基层农机服务组织,仅靠农民自发的力量和市场的导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支持。要借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东风,建立农业机械化作业示范区,树立示范耕作榜样,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要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坚持“自办、自营、自创收益”的原则,创建农机合作社,自发形成农机服务组织,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基层服务组织相互传授技术,提高操作水平,适应于市场经济。

农业机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在梁河县地区,由于各家各户的经营方式和经营品种差异,以及丘陵山区的土地往往比较分散,会有一些土地权益纠纷,这些都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所以,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实现,促进土地集中经营管理,促进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经营,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有利于推广先进的机械化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有利于优化配备农业机械和配置劳动力,可以推进农机化的进程,提高农机的作业效力,转移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3.3 拓宽农机服务领域

丘陵山区农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机服务领域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丘陵山区的园林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等发展的速度很快,机械投入、引进、示范推广,应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开发。先进的农机具的出现,能加快丘陵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3.4 加强信息反馈和技术优化

政府应该充当一个很好的桥梁和纽带,加强科研、生产、推广之间的反馈和联系。政府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搜集农机手在使用农机时的反馈,把农机的使用性能、适应性能、技术效果等综合信息反馈给生产单位,生产单位根据一线农民使用反馈进行技术革新和改进,指导生产部门创新产品和工艺,生产更适合农机手操作、使用、推广的新型农机,把新型的合格产品再推向市场,形成良性循环,不断研制和生产出适应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

3.5 合理布局丘陵山区农机维修网点

在丘陵山区农机维修网点的布局上,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达到农机维修“就地就近,少花钱,时间短,质量好”的要求,农机维修网点服务覆盖丘陵山区各个乡镇和农机拥有量较大的村,解决丘陵山区农机户维修难、维修贵问题,提高农户购机积极性,使农机服务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更加明显。

参考资料

[1]农业部.农机科技推广[M].北京:农机推广总站出版,2014.

丘陵山区农机发展思路 篇3

重庆市农业局副巡视员邓光友和重庆市农机管理局汤长生处长, 分别在会上介绍了当地农机化发展情况和丘陵山区推广2行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经验。据介绍, 重庆市委市政府根据大城市、大农村和大山区的特点, 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 给予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高性能半喂入2行机较大幅度的购机补贴, 大大激发了农民购机积极性, 2009年全市共推广2行半喂入联合收割机360多台, 仅梁平县就超过了100台。

黑龙江农垦总局农机局陈必安副局长介绍了垦区推广洋马高速插秧机的情况, 2009年洋马6行高速插秧机在垦区农场非常受欢迎, 虽然洋马插秧机价格是最贵的, 但其性能好, 作业质量高, 全年共推广600多台。预计, 2010年需求量将达到3 000台, 但由于补贴数量的限制, 销售量可能达到2 000台左右。

山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思路 篇4

关键词:山区,农机化,产业,技术推广,发展思路

1 宽甸 (山区) 县农机化现状

宽甸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 面积6193km2, 在册耕地3.13万hm2, 素称“六山三水半分田, 半分道路和庄园”。人口4万。可机耕地 (25°以下坡度) 2余万hm2。2013年末统计, 全县农机总动力51万k W, 拖拉机9500余台, 小型 (20马力以下) 占90%以上。配套农机具1.8万余台套, 农业机械总量5.5万台套 (含农、林、牧、副、渔) , 农机总值3.5亿元。农机专业合作社15家, 农机大户28户。农机维修网点80余家。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达65%左右。其中, 机整地90%以上, 机播种80%以上 (含播种器) , 机收获20%左右。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及各项惠农政策的扶持带动, 我县农机化水平将逐年快速提高。

2 宽甸县农机化发展特点

2.1 从事农业生产青年农民逐年减少

据调研统计, 目前我县农村80、90后青年农民在家从事农业生产 (农田耕作) 不足20%, 大多数不安于农村生活方式进城打工或从事个体经营, 种地的中老年 (50岁以上) 居多。一家几亩地已不能满足小康生活的需要。预计未来的农村将出现较多家庭农田无人种的现象。这也是小康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未来的地谁来种, 这势必产生大批的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来承包经营。农机大户和专业服务组织要想完成大面积的农田作业, 并获得更高的利润, 取得利益最大化, 就必须有必要数量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和较高农机化作业水平做保障。目前我县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出现迅速发展势头, 每年有3~5家出现。承包耕地者 (种粮大户) 和面积逐年增加, 农田经营市场正在形成。

2.2 农机化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由于地块小, 有坡度的多, 人均耕地又少, 观念落后等因素, 目前整地机械小型居多, 小手扶拖拉机、微耕机、小四轮拖拉机等占90%以上。尤其播种机械用小型播种器 (半机械化) 的占95%以上。收获机械保有量还较少, 并且两行机占95%以上。作业效率较低, 作业环境差, 劳动强度较大, 机械化程度较低。

2.3 农机农艺正在融合

垄距逐渐统一 (600~650mm) , 一家几垄地并多家在一起的地块, 统一垄距难度大, 易起矛盾;土地集中经营的已经都在统一垄距。先进、科学、高收益的农艺、农机技术, 广大农民接受越来越快, 从出现到应用的转化时间越来越短。

2.4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逐年增多

农机作业市场逐年扩大。农机合作社从四年前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15家;农机大户、家庭农场正在不断出现, 农机大户正在逐渐向种粮大户发展, 从单纯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发展到承包农田, 经营性种植。目前全县家庭农场 (种粮大户-经营20hm2以上) 11家, 并且发展势头较强。

2.5 农业产业发展多样化

由于山区的山、水、气候等环境条件因素, 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呈现多样化。大田传统作物 (玉米、大豆等) 虽还是主要作物, 占我县耕地的80%以上, 但产出回报率确是最低的。农业经济体正在多方位、多元化发展。中药材、山野菜、干鲜果、设施农业、食用菌、柞蚕、畜牧业、烟叶、淡水养殖等产业已逐渐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 并处于全省前列。产业生产机械化推广应用空间较大, 但由于某些产业生产环境、过程较复杂, 机械应用受限, 生产企业受机械市场因素影响, 同时农机管理推广部门对这些非通用类机械的示范、宣传、推广又缺乏重视, 导致机械化水平较低。

3 存在问题

3.1 农机化水平基础低

宽甸县地处辽东山区, 农机化水平基础低, 小型机械居多。农户对农机化知识掌握及安全生产概念淡泊, 缺乏重视。农机手专业知识贫乏。

3.2 农机缺乏系统管理

由于政府缺乏相关农机管理扶持激励政策, 农机管理部门对营机户、维修网点等农机从业人员缺乏管理力度, 仅限于业务服务层面, 对组织开展业务技术培训、规范化服务、新技术推广等造成困难。农机监理只管拖拉机牌证及安全, 其它农业机械管理空白。尤其农机销售领域无法控制。同时宣传、监管力度不够, 社会缺少农机管理氛围, 农机手缺少学习农机知识意识。

3.3 农机驾驶员常规性培训流于形式, 内容单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一个农机驾驶员考取驾驶证要参加培训6个月以上, 培训内容包括拖拉机驾驶和农业机械知识。而如今考试只有一天时间, 没有培训, 更无内容, 导致农机手产生培训只为考试的想法, 更加淡化了学习农机知识的意识。80%以上农机手连基本的农机操作、维护、安全常识都不掌握, 最终导致农机故障率高、使用率低、安全隐患大, 农机手受意外伤害现象时有发生。

3.4 经济作物、农业产业机械化水平较低

主要原因在于: (1) 新型产业发展较快, 与农机生产企业跟进市场步伐有时间差, 市场缺少产业生产需求的机械; (2) 农业产业生产模式不统一, 存在区域差别, 机械适应性能受限。 (3) 产业化生产机械大多属于非通用类机械, 生产企业少, 品类也少, 同时示范宣传也不到位, 推广力度不够, 处于非主流推广地位。

3.5 维修服务网点不完善, 服务能力薄弱

目前, 我县由于大、中型机械少, 小型机械 (小手扶、微耕仙、小四轮拖拉机) 多, 占玉米生产机械总保有量90%以上, 因此具备维修 (配件供应) 大、中型机械的网点少。全县80余家维修网点二级以上的不到10%, 大多是三级以下。由于平时业务少, 所以从业人员也少, 同时, 由于山区南沟北叉, 居住分散且交通不便, 造成农忙时出现农机维修难现象。

3.6 垄距不统一, 机械作业环境差

农机农艺融合进程慢, 垄距不统一, 影响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业。造成大中型机械推广应用困难, 导致机械化水平低。田地石头多, 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无法正常发挥还田效果 (无法紧贴地表) , 留茬切碎机型秸秆粉碎效果差, 残茬 (秆) 比较整, 影响春播。目前缺少更加适应本地作业环境的机械。

4 建议

1) 出台方向性明确的农机扶持激励政策, 例如农机作业燃油补助、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 (国家重点推广) 专项补助、农机社会化服务建设专项补贴等。进而促进农机管理规范化、系统化, 使农机从销售、新技术推广、培训、使用、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形成良性有序的统一管理, 进一步增强农机管理地位和凝聚力, 强化组织、号召和执行能力。曾经上世纪80~90年代, 仅一个农机“平价”柴油政策, 就使农机管理上下通达顺畅。如今组织一次培训、现场会却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我们能用什么来约束、监督、要求农机经营组织、农机户、农机从业者、维修网点等有效规范、及时地贯彻、执行、接受党和政府的政策、规定及新技术、新理念, 除了宣传、引导、动员, 一定的激励手段还是很有作用的。

2) 农机手购买农业机械必须先参加专业培训, 考取操作证方可购买使用, 凭证购机, 否者销售、推广部门不许销售。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不予扶持。

3) 农机管理、推广、监理部门加大监管、示范、宣传力度, 营造社会氛围, 强化农机手培训意识。农机培训部门要保证必要的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 实实在在地让参加培训的农机手学到适用知识。不能来考试只照着答案划对和叉, 一定要用足够的时间向营机户培训讲解本地区农机实用技术知识, 国内外先进农机技术、机具, 切实提高农机手的专业素质。

4) 农机管理、推广部门一定要紧紧依靠本地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特点及实际生产需求, 宣传、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机具。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推广工作要紧跟本地农业产业发展步伐, 不能只注重一部分, 要深入调研, 因势利导, 搭接需求与科研生产之间的通道, 推动非通用类农业产业生产机械的研发、生产、推广、应用。如:烟叶铺膜、栽植机械;柞蚕场、果园的维护、管理机械;小型青贮机械, 尤其食用菌生产机械 (菌料的搅拌、装袋) 等。农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推广什么, 哪些生产环节机械化程度低我们就加大这些环节的推广力度。平原地区有适用的大机械, 山区有适应山区的小机械。

5) 规范、完善农机维修网点建设。通过政策扶持、管理等手段, 推进农机维修、销售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优质服务, 提高场地、设备、技术等各方面水平, 创建流动服热线和平台。进一步规模化、规范化, 增强服务能力。

6) 扶持、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推动农机合作社创建、发展。促进农机作业产业化、规模化, 增强农机专业技能和农机化技术的需求性和必要性, 扩大农机人才需求市场, 提升农机手学习农机知识、技术、应用农机化技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7) 强化农机农艺融合进程, 统一垄距。通过政策扶持、与乡 (镇) 政府工作年度考评挂钩等办法, 首先引导、推动农民自发、主动接受并应用, 同时要让各级政府引起重视, 启动各方面鼓励、落实机制, 加大推行力度;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宣传、示范推广力度, 多建机械化示范点, 多举行现场培训会。

8) 建设农机化示范基地。一定要根据示范辐射范围、示范效应等因素, 合理分布农机化示范点建设。通过一定的政策资金扶持, 对一些产业基础好的, 有一定规模的, 有一定积极性的农机大户、农机种粮大户、产业户、农机经营组织进行资金上、技术上、设备上全方位的扶持发展, 有能力的情况下越多越好, 一点带面, 带动全县区普及应用。

山区丘陵地区农机作业市场情况分析 篇5

一、德兴市农业机械化概况

1、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 德兴市紧紧抓住国家政策继续向“三农”倾斜, 特别是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出台的良好机遇, 坚持立足市情, 审时度势, 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重点发展中小型动力及配套机械, 普及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目前, 我市农机总动力达21.3万千瓦, 比上一年增长了13.4%;机耕面积15.9万亩, 机耕率达87%, 机耕水平提高6%;机收面积达10.7万亩, 机收率达到65%, 机收水平提高7%;机插面积已达4600多亩, 实现了机插面积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我市大中型拖拉机 (变型拖拉机) 保有量为1000余台, 联合收割机290多台, 手扶拖拉机1550多台, 插秧机20台, 茶叶修剪机10台, 配套农具1000余台, 小型农机具920多台。我市农机化经营总收入7000万元, 利润1800余万元, 人均增收近65元, 。农机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作用显著。全市基本形成动力配套、门类齐全、一机多用、技术先进的耕、播、收、脱、加、运的现代农机装备格局。

2、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作业技术得到了推广与普及

农机部门结合我市山区特点, 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 大力实施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 以开展“推进机插秧, 创建高产县”活动为契机, 进一步加强机械化插秧推广力度, 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主要环节机械化技术得到了大面积推广。通过现代化农机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 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了劳动效率, 使我市的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已达70%以上。

3、农机合作社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一是充分发挥了农机合作社的作用,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 积极培育农田作业、农用运输、农机维修、农机供应、农副产品加工“五大”农机服务产业;本着“正确引导、群众自愿、互惠互利、统分结合”的原则, 广泛吸收社员, 定期发布政策、技术、信息, 实行“统一调度、统一机具、统一标准、统一收费”的作业方式, 搭建农机服务平台, 整合农机资源, 发挥整体优势;二是注重发挥市农机服务组织的新机具展示、演示、服务的窗口作用。积极开展示范作业, 正确引导农民选机、购机、用机, 实现服务和效益最大化, 到目前, 我市1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发展到11户, 乡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2个, 村级农机合作组织发展到20多个, 达到“五化“标准的农机合作社发展到2个, 农机从业人员达到1000余人, 彻底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划算, 有机户作业难、无机户难作业等问题, 实现了上下贯通、左右协调联动的服务格局。

4、积极组织农机跨区作业

扩大培训农机经纪人队伍, 鼓励民间合作服务组织、民间供应、销售、维修等服务队伍。市农机站认真组织协调了农机春耕、双抢、秋收冬种“三大战役”, 成立了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 开展作业信息, 作业协调等一系列服务。组织协调我市10台高性能半喂入收割机到福建、四川、安徽等地跨区作业, 对本市内的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旋耕机等农机资源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和协调, 确保了大部分农机具都能充分发挥作用, 提高了工作效益, 增加了农机手收入。

二、德兴市农业机械作业收费及柴油耗量情况

1、机械耕地

作业费在每亩110元左右, 柴油耗量为每亩4公升左右;

2、机械插秧

作业费在每亩150元左右, 油耗量在每亩2公升左右;

3、机械收获

主要水稻联合收割, 每亩作业费为120元左右, 柴油耗量在每亩5公升左右。

三、存在问题

1、客观因素:

(1) 山区田块零散, 呈不规则形分布, 田土依山傍水, 不利于大型机械化耕作。 (2) 乡村机耕道建设滞后, 田间地块的机耕道建设满足不了农机的需求。 (3) 乡村年轻劳动力缺乏, 真正留在土地上耕作的劳动力大多是老弱劳动力, 他们掌握先进农机技术难度较大。 (4) 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薄弱, 从事农机推广的人员紧缺, 经费不足, 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机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

2、由于柴油价格上涨, 农业机械作业费有所上涨。

农机户采取负担转嫁, 农民负担加重。由于油价上涨, 造成作业成本增加, 农机户不愿单方面承担, 因而想方设法提高作业服务费价格, 从而使油价上涨造成的负担最终转移到农民身上。如水稻机收每亩平均120元, 上涨了10%;机械耕作平均每亩110元, 上涨了13%, 增加了农作物生产成本, 降低了农业收益, 减少了农民收入, 这与其他农资如种子、化肥等价格上涨因素叠加在一起, 大大抵消了政府种粮补助的社会效益, 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农业柴油不能保证供应, 一些个体油贩趁机抬价。

今年全国柴汽油价格调整后, 市场供应经常断档, 最严重时各加油站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所属) 限量供应, 每次每台只许加100元的柴油, 不少机手经常不得不中断正常作业, 加油后再干;与此同时, 一些油贩趁机抬价, 既严重影响了农机作业效率, 又抬高了农机作业费, 加重了农民负担。

4、农机合作社的职能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 农机作业市场混乱局面亟待整顿。

由于近年来农业机械拥有量不断增加, 加之外地散户机手的无序进入, 市场无序竞争现象比较严重, 突出表现为:作业农机数量暂时相对不足时, 农户之间相互争抢, 机手趁机抬价;作业农机数量相对饱和时, 机手之间互相压价, 此种现象的存在, 既不能保护农民的现实及长远利益, 也不利于农机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四、几点建议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 更是个严重的政治问题。各级各部门都应从稳步推进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 尽快解决目前农机作业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1、加强市场宏观调控, 努力稳定石油产品特别是农用柴油的市场价格。最大限度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保护来之不易的农民种粮积极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 保证农用柴油的市场供应。特别是国有石油企业应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国内市场产品价格不断提高, 政府不断加大财政补贴的情况下, 理应充分保证国内农业柴油的市场供应。必要的话, 政府可建立专门的农用柴油供应通道, 稳定市场供应。

2、加大各类先进适用农机具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农机行业是个弱势行业, 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机行业的扶持力度。一是农机生产、销售企业要积极利用各种条件宣传自己的先进适用产品。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应建立农机宣传“绿色通道”, 使农机产品在各个大众媒体上的广告宣传费用减半或免收。三是农机推广部门要利用自身优势, 加强各类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让农民群众了解、认识和使用农业机械。

3、加大政府行政干预力度。将农业机械作业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格范畴, 适时发布调整农机作业收费指导标准, 引导机手合理收费, 依法处置不正当竞争者, 稳定农机作业秩序, 促进农机作业市场健康发展。

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推广之我见 篇6

一、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推广必须遵循经济规律

一旦农机作业比人工在经济上、时效上、质量上更合算的时候, 农业生产就具备了采用农机作业的前提。为此, 百色市因地制宜, 抓好丘陵山区茶叶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 促进有机茶叶生产发展。从2008年起, 百色市农机推广站通过多次实地调查论证, 认为在地处云贵高原延带西北丘陵的凌云县进行茶叶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 对推动该县的茶叶生产发展乃至对周边县的茶叶经济生产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积极争取立项, 经广西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领导到实地调查后, 下达给百色市农机推广站在凌云县实施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该站实施项目以来, 技术人员认真钻研, 积极探索, 总结适合当地实际的茶叶修剪、中耕培土、施肥、植保防治、采收机械化技术模式。特别在茶叶加工设备方面, 设计制造了适用、可靠和经济性能好的茶叶杀青机、茶叶烘陪机、茶叶省柴炉和除草机, 同时引进茶叶剪枝机。通过几年来在茶叶基地的试验示范, 一台除草机一天可除草0.5~0.7hm2, 工效是人工除草的10倍以上。使用剪枝机作业比人工剪枝作业提高效率8倍以上, 节约成本1200元/hm2。使用机械中耕培土比人工培土增产10%。使用植保机械喷淋防治比不防治增产20%, 使用有机肥比使用无机肥增产25%, 使用有机肥比不施肥料增产43%, 使用有机肥比施用无机肥的茶叶销售价每公斤提高20元。通过这几年的努力, 在凌云县推广应用除草机137台、茶叶剪枝机145台、蒸泡杀青机3台、500型滚筒式杀青机37台、茶叶烘干机7台、炒茶机76台和茶叶包装机34台, 基本实现了茶叶生产方式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短缺对茶叶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茶叶的规模化生产, 打造了著名有机茶品牌———“浪伏牌”, 茶产品多次获得国际、国内评比大奖。同时辐射带动了周边5个乡镇500多户茶农发展茶叶生产, 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据统计, 2011年凌云县产干茶叶2800t, 产值1.09亿元。

二、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推广必须选择适合的模式

如何实现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的发展, 使先进的农业机械新技术在丘陵山区发挥作用, 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是百色市农机部门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

根据百色市丘陵山区甘蔗生产的特点, 百色市农机部门做好甘蔗生产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在丘陵山区的推广, 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近年来, 百色市农机推广站开展蔗地深耕深松试验示范表明, 甘蔗使用机械化深耕深松比人畜力耕作增产37%, 提高糖分1.29%。百色市甘蔗每年可使用机械深耕深松的面积37万hm2;化肥深施技术推广应用55万hm2;组织化肥深施技术培训20期, 共培训3082人;开现场示范会14次, 参加现场会人数3320人;印发资料7575份, 各种机械投入化肥深施14850台 (件、支) 。这些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到位的农机化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该市农机化发展水平。

三、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的推广, 必须要注重实效

丘陵山区农机发展思路 篇7

2010年11月18日,首届海峡两岸丘陵山区农机展在素有“鱼米花果之乡”美誉的福建漳州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以及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刘恒新、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站长丁翔文、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副站长郭建辉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展会期间,回良玉副总理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博览会展厅,并对农机展区做出了积极地评价。回良玉强调,两岸农业各有优势,互补性很强,互利合作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希望两岸农业从业人员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扩大合作成果、共同增进两岸福祉。

本届博览会由农业部、国台办、林业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花开两岸、合作双赢”为主题。农机展区参展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参展企业118家,其中大陆企业101家,台湾企业17家。博览会期间,还将举办项目推介与洽谈签约、资本市场与农业机械化企业合作对接、ECFA生效后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论坛、海峡两岸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

浅议宜兴市丘陵山区的农机推广工作 篇8

1 宜兴市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 我市丘陵山区各类农机装备水平有了长足发展。表1中列出的是截止到2012年底我市丘陵山区主要乡镇的农机化发展情况。

注:1.表1中所列数字以2012年水利农机局农机年报为准。2.茶叶机械包括:茶叶修剪机, 防霜机, 茶叶采摘机, 茶叶加工机械。3.丁蜀地区按1/3的丘陵面积计算。

从表1中可以看出, 虽然我市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这几年有了可喜进步, 但与我市其他农业机械化发达地区相比, 差距还是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常规农机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农机的拥有量相对缺乏, 所占比例较低。分析其原因:

(1) 丘陵山区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山区耕地面积少, 田块小而分散, 高低落差较大, 机耕道路建设滞后, 农机作业及转移较困难, 极大地影响了农户购买农机的热情和使用农机的信心。

(2) 由丘陵山区在我市的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前几年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加大了我市城乡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力度, 而作为水源地的丘陵山区自然在生态保护范围内。限制水稻种植面积, 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成为首选, 这也就限制了丘陵山区常规农机的发展。

(3) 丘陵山区地貌呈多样性, 带来的是种植方式、品种的多样化, 且规模大小不一。适合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及相关技术相对缺乏, 设施装备结构不尽合理。经济作物的机械化发展落后, 新式农机具推广培训力度不够, 缺少相应的推广资金。

(4) 对应丘陵山区的农机化程度不高, 丘陵山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也有所欠缺,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也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先前成立的几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所拥有的农机具数量太少, 农机作业规模偏小, 且作业方式比较单一, 形成不了大气候。高效适用的农业机械推广和服务都有一定的困难, 真正能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可喜的是这几年我市丘陵山区的特色产业茶叶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从全市的统计情况来看, 从茶园的耕整、植保到茶叶生产、包装、保鲜等环节的机械化程度正逐年提高。一是茶叶采摘需要大量人工, 而这几年的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因客观条件除春茶人工采摘外, 其余能用机械进行生产的就采用机械化生产, 以提高效率、增加收入。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追求安全、绿色、环保消费是一大趋势。这将促使茶叶厂家进行无公害、有机化生产, 机械化、清洁化制茶、包装等。

2 宜兴市丘陵山区农机推广工作的措施

2.1 全方位做好丘陵山区农机推广宣传工作

首先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印发宣传材料等方式大力宣传农机推广方面的有关政策, 特别是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其次针对丘陵山区的具体情况, 选用先进高效的新机具, 结合农机科技入户、现场会等形式有着重点地到丘陵山区进行现场演示、推广, 介绍其使用功能、效果。使农户由感性认识到最终接受和使用新机具。三是加大对丘陵山区推广新机具的培训力度。政府的有关政策倾斜一点, 采取灵活的培训机制, 把课堂设在田头、果园、茶园等, 让农户会用机械、用好机械。

2.2 突出抓好丘陵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丘陵山区的农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历来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但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推动丘陵山区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首先应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 分别规划, 宜林则林, 宜果则果。其次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或与国家土地整治项目相结合, 对丘陵山区农田进行综合治理, 整修机耕路、沟渠等。三是与新农村建设及创建优美乡村相结合, 统一规划, 整修村道及配套工程, 逐步改善丘陵山区的机械化作业条件。

2.3加大对丘陵山区农机推广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

丘陵山区的农机推广工作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有其特殊性, 面临的困难也很多。一是在现有购机补贴政策取消市级补贴的情况下, 加大对适合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和范围, 或可采取奖补机具作业面积的形式。二是优先安排专项资金和试验示范项目, 结合丘陵山区的实际, 建立各具特色的示范基地, 加大基地培训力度, 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三是重点扶持一批有影响、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效园区建设。对在丘陵山区进行土地流转, 搞特种养殖业、种植业的除在享受相关政策外, 还要在园区申报、项目立项等环节予以协调支持。积极鼓励外来资本进入高效设施农业, 引导他们采用先进适用高效的农业机械, 降低力度成本, 提高生产效益。

2.4 大力发展富有丘陵山区特色的农机合作组织

农机合作组织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丘陵山区的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尤为重要。一是根据我市丘陵山区的具体情况, 整合相关资源, 重点引导和成立有代表性的农机合作组织, 特别是高效农机合作组织。二是在农机推广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在合作社自身技术上, 要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 星级评定、“三库二间一室”建设等, 推进规范化管理, 提升发展质量。三是出台奖励措施, 鼓励合作社做大做强, 提高其生产规模和服务能力。鼓励农机合作社与农机生产方建立共建关系, 完善合作社内部建设, 使之成为管理规范化、生产规模化、服务社会化、效益最大化的富有丘陵山区特色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成为丘陵山区农机推广的坚强堡垒。

3 结语

结合我市丘陵山区的特点和农机化发展现状, 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 我市丘陵山区的农机推广工作任重道远。

上一篇:高校优秀英语教师下一篇:初中美术的创新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