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重罗哌卡因

2024-07-27

等比重罗哌卡因(精选七篇)

等比重罗哌卡因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美国麻醉学会 (ASA) Ⅰ~Ⅱ级的拟行短时间 (≤1 小时) 剖宫产手术病例150例, 年龄21~36岁, 体重56~85kg, 身高149~175 cm。随机分为0.6%、0.5%和0.4%罗哌卡因3组 (Ⅰ、Ⅱ、Ⅲ组) , 各50例。3组产妇ASA分级、年龄、身高、体重、腹围、手术时间、剖宫产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Ⅲ组分别与Ⅰ组和Ⅱ组比较, P>0.05

1.2 麻醉方法

产妇入室后持续监测无创血压 (NIBP) 、心电图 (ECG) 及氧分压 (SpO2) , 用20号套管针开放外周静脉, 给予静脉持续输注乳酸钠林格液15 ml/ (kg·h) 。左侧卧位, 经L2~L3间隙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 将西安博森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相同批号1.193%罗哌卡因用0.9%氯化钠液分别稀释成0.6%、0.5%、0.4% 2 ml, 以 0.2 ml/ s的速度注入蛛网膜下腔。置入硬膜外导管后取平卧位, 每2分钟针尖测试麻醉平面, 麻醉平面不足T6者, 10分钟后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3 ml。血压低于90/60 mmHg或低于原基础血压的25%时, 视为低血压, 经采取右侧抬高15°~30°体位和注射麻黄碱10~15 mg后得到纠正。心率 (HR) 低于60 /min给予阿托品。常规面罩吸氧, 维持SpO2在0.97以上。术中每3分钟监测SBP、DBP、HR、及SpO2。

1.3 观察项目

监测平均动脉压 (MAP) 、HR、ECG和SpO2, 针刺法测定无痛平面、胸椎最高阻滞平面, Bromage运动评分 (0~3级:0级无阻滞, 1级不能抬大腿, 2级不能活动膝关节, 3级不能活动踝关节) , 记录腰麻后痛觉出现时间和Bromage评分≥1级的维持时间, 以及呼吸困难、心动过缓和嗜睡等副反应。测定和记录的时点为腰麻0、5、10、15、20、25、30、45、60、90、120分钟和术毕时, 术后随访腰麻后头痛、腰背痛或尿潴留等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采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2.1 3组间麻醉效果比较

3组患者麻醉效果均较满意, 各组腰麻的持续时间均能满足手术要求, 全部平面均不低于T10, 亦无因阻滞效果不满意而硬膜外追加药物的病例。术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和心动过缓等副反应, 术后均无尿潴留出现。

2.2 3组间痛觉和运动阻滞情况比较

Ⅲ组分别与Ⅰ组和Ⅱ组比较, 患者胸椎最高阻滞平面、最高节段出现时间、最高布氏出现时间、痛觉阻滞时间、Bromage评分≥1级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Ⅲ组分别与Ⅰ组和Ⅱ组比较, 运动阻滞起效时间, 最高节段出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①Ⅲ组分别与Ⅰ组和Ⅱ组比较, P<0.05;②Ⅲ组分别与Ⅰ组和Ⅱ组比较, P>0.05

3讨论

近年来, 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由于对循环干扰较轻, 麻醉恢复较快, 对患者生理及心理干扰较小, 在妇产科的应用日益广泛。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在临床中已有报道[2]。但动物实验研究[3]表明,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应用可收缩脊髓血管, 引起脊髓损伤, 使得临床应用有所顾虑。郭艳辉等[4]动物实验证实, 0.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应用不引起脊髓损伤。临床报道[5]中0.5%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未见神经症状。腰麻时局麻药直接作用于裸露的脊神经, 可能产生局麻药的神经毒性, 表现为膀胱直肠障碍、会阴部感觉障碍、下肢运动麻痹和下肢肌筋膜痛等症状。比较肯定的影响局麻药神经毒性的因素包括药物的浓度、剂量、在脑脊液中的浓度, 神经系统暴露于局麻药的时间等。

由于妊娠生理的影响, 腹压增高, 使硬脊膜外腔内的静脉充血, 硬脊膜向内推移, 造成蛛网膜下腔容积缩小, 麻醉药扩散范围相应扩大。因此孕妇腰麻用药量较非孕妇减少1/3至1/2。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常规浓度为0.5%~0.75%, 考虑到孕妇对局麻药敏感性增加, 本文旨在研究0.6%、0.5%、0.4% 3种浓度的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意在减少局部麻醉药物浓度。

研究表明Ⅲ组分别与Ⅰ组和Ⅱ组比较, 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节段出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罗哌卡因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出现时间受浓度影响不明显。故3组均能满足临床上剖宫产手术节奏快, 希望麻醉起效快的需求。而Ⅲ组与Ⅰ组和Ⅱ组比较, 胸椎最高阻滞平面更低、最高布氏出现时间更高、痛觉阻滞时间更短、Bromage评分≥1级时间更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0.4%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阻滞程度较轻, 麻醉消退时间较短, 但已完全能满足手术的需要, 故能从药物的浓度、剂量的角度最大程度避免产妇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0.4%的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效果确切。麻醉阻滞程度较轻, 麻醉消退时间较短, 利于产妇尽早恢复。

参考文献

[1]Van Kleef JW, Veering BT, Burm AG.Spinal anesthesia with ropivacaine:a double-blind study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0.5%and 0.75%solution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inor lower limb sur ergy[J].AnesthAnalg, 1994, 78 (6) :1125-1130.

[2]吴林飞.罗哌卡因脊髓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腹产手术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7, 5 (1) :69-70.

[3]Kristensen JD.Spinal cord blood flow atter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ropiva-caine:ascreening for neurotoxic effects[J].Anesth Analg, 1996, 82 (3) :636-640.

[4]郭艳辉, 王俊科, 许国忠, 等.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实验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2, 22 (1) :42-45.

等比重罗哌卡因 篇2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等比重

髋关节骨折患者大多年龄较高, 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差, 麻醉药物需要量低。为了降低相关麻醉药物使用剂量, 提高麻醉平面控制效果[1], 确保麻醉期间患者机体安全, 近来有研究中提出了腰硬联合麻醉的全新方案与观点[2]。为研究髋关节置换术应用等比重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中纳入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骨科住院部所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58例作为研究对象, 经随机分组后对比不同麻醉用药方案临床意义方面的差异, 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纳入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骨科住院部所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编号奇偶性方法分为A组和B组, 各29例。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1例, 年龄48~75岁, 平均年龄 (65.8±6.1) 岁;观察组中男16例, 女13例, 年龄47~78岁, 平均年龄 (65.7±6.3)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A组

A组采用等比重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方案。麻醉前0.5 h静脉滴注0.01 mg/kg剂量盐酸戊乙奎醚, 入手术室后常规建立静脉通路, 连续监测相关基础体征, 左侧卧位下行L3~4腰硬联合穿刺。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穿刺针导入腰麻针, 可见脑脊液后行鞘内注射。用药为0.75%浓度盐酸罗哌卡因, 用药剂量为1.4 ml (10.5 mg) , 联合舒芬太尼, 用药剂量为0.1 ml (5.0μg) , 加脑脊液至2 ml剂量。给药并放置硬膜外导管后改平卧体位, 判断麻醉效果, 若用药10 min后尚未达到T8麻醉平面, 则继续经硬膜外腔内注射罗哌卡因, 以达到T8麻醉平面为标准。

1.2.2 B组

B组采用罗哌卡因麻醉方案。麻醉前0.5 h静脉滴注0.01 mg/kg剂量盐酸戊乙奎醚, 入手术室后常规建立静脉通路, 连续监测相关基础体征, 左侧卧位下行L3~4腰硬联合穿刺。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穿刺针导入腰麻针, 可见脑脊液后行鞘内注射。用药为0.75%浓度盐酸罗哌卡因, 用药剂量为1.4 ml (10.5 mg) , 加脑脊液至2 ml剂量。其他操作与A组完全一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差异。麻醉效果观察指标包括感觉阻滞平面 (以针刺法测定麻醉固定状态下最高阻滞平面) 以及镇痛维持时间 (按照局部麻醉用药注射后, 患者自觉手术部位出现疼痛到感觉恢复正常时间计算) ;血流动力学观察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 (以腰麻穿刺前5 min以及腰麻穿刺后5 min为观察点, 分别测量3次并计算平均值) 以及心率 (以腰麻穿刺前5 min以及腰麻穿刺后5 min为观察点, 分别测量3次并计算平均值) 。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A组患者感觉阻滞平面T为 (4.6±0.3) , 显著低于B组的 (8.1±0.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镇痛维持时间为 (245.6±16.9) min, 显著高于B组的 (176.3±18.5)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

麻醉前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检测值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麻醉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检测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均显著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B组比较, aP<0.05

注:与麻醉前比较, aP<0.05;1 mm Hg=0.133 k Pa

3 讨论

既往报道中认为[3], 传统重比重药液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可通过调整患者体位的方式升高麻醉平面, 以保证麻醉效果。但也有观点认为[4], 传统重比重药液腰麻时要求短时间内调整平面, 若麻醉平面调整效果不佳, 可能导致麻醉平面超过T4, 进而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型产生影响。针对该问题, 近年来有相关要求中提出可通过应用等比重药液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 在提高麻醉平面控制有效性的同时, 降低局部麻醉药液在脑脊液扩散受患者体位的影响。

罗哌卡因为全新氨基-酰胺类麻醉用药, 与布比卡因等常规麻醉药物相比心脏毒性、神经毒性小, 浸润麻醉状态下疗效确切, 阻滞运动神经能力弱, 仅在大剂量使用时可能产生心血管毒性反应。既往报道中已证实[2], 罗哌卡因应用于联合麻醉的安全性高, 是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的理想药物。而舒芬太尼具有良好的脂溶性特点, 在正常剂量范围内对受体心血管系统无严重影响, 无呼吸抑制反应报告, 椎管内镇痛效果确切, 鞘内注射可缩短罗哌卡因腰麻的起效时间和达最高平面的时间, 延长感觉平面消退时间和总镇痛时间, 且有剂量相关性, 两者合用可增加麻醉和镇痛效果, 进而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综上所述, 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等比重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确切, 可尽早进入麻醉状态, 延长镇痛维持时间, 且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 安全可靠, 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罗小会, 廖琴, 孙铭阳, 等.0.75%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2, 28 (6) :570-572.

[2]王平, 陈本祯.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 27 (2) :176-177.

[3]郑良杰, 张长椿, 张舟, 等.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麻醉在高龄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中的应用.山东医药, 2013, 53 (29) :74-76.

等比重罗哌卡因 篇3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ASAⅠ-Ⅱ级,男68例,女32例,年龄12~85岁,体重30~86Kg。其中,髋关节置换术30例,腰椎手术26例,股骨颈骨折固定术23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21例,随机分为两组,0.1875%罗哌卡因组50例(R组),0.5%布比卡因组50例(B组),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术式基本相似。

1.2 方法

病人入室后平卧,R组手术床平或头低15度,患者侧卧,患侧在上,选择腰2~3椎间隙正位一点法穿刺,达硬膜外腔后以针内针法将25G腰穿针刺入蛛网膜下腔,脑脊液流出通畅,将0.1875%罗哌卡因(15mg罗哌卡因用注射用水稀释成8ml)5~8ml以0.1ml/s速度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退出腰穿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麻醉操作结束,根据手术需要调整麻醉平面,病人取手术体位。B组选手术床平或头高10~15度,患者患侧朝下侧卧位,选腰2~3椎间隙穿刺,方法同R组,腰穿成功后注入0.5%布比卡因重比重溶液(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配成)2~3ml,置入硬膜外导管,病人平卧10~15分钟,调整麻醉平面满足手术需要后,再取手术体位。

麻醉后5、10、20、30分钟测麻醉平面,每间隔5分钟测量BP,连续监测ECG和SPO2,运动阻滞采用Bromage氏评分法[3](评分标准:0级未出现肌肉松弛:Ⅰ级直腿不能抬高床面,但能活动膝关节;Ⅱ级不能屈膝,仅能活动踝关节;Ⅲ级踝关节不能动)。

1.3 效果评估

优,阻滞完善,肌松满意(BromageⅢ级),麻醉平面满意,BP、HR、SPO2稳定;良,麻醉平面控制不理想,肌松尚可,BP波动>20mmHg或HR波动>20次/分;差,疼痛难忍,肌张力高(BromageⅠ-Ⅱ级)。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以表示,用t检验测定差异显著性,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麻醉效果:两组100例患者Bromage评分均为Ⅲ级,其中R组优49例(98%),良1例(2%);B组优37例(74%),良13例,(26%),两组差异显著(P<0.05)。腰麻维持时间:R组50-120(68±25.3)分钟;B组45~120(66.3±24.8)分钟,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平面见表1。

两组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患肢麻醉固定时间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患肢单侧麻醉及术毕健肢BronageⅢ级有显著差异(P<0.05)。术中血压和心率的变化R组平稳,尤其在麻醉后30分钟,R组有31例(63%)血压仅在10mmHg内波动,而B组只有6例(1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CSEA中腰麻用药的选择多以布比卡因重比重药液为主,近年来不少作者采用0.5%罗哌卡因,而我院选用0.1875%罗哌卡因,其优点如下。

0.1875%罗哌卡因经作者测定其比重为1.002比脑脊液比重1.003-1.009轻[4],因其轻比重上浮的特点,腰麻给药1分钟内患肢朝上侧卧的患者即诉患侧发热,很快进入麻醉状态,病人感觉疼痛消失,而健侧无。15分钟后患侧麻醉已明显,运动阻滞达BromageⅢ级,而健侧为0级,30分钟后健侧可出现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评分可达BromageⅠ~Ⅱ级。故R组穿刺时患侧朝上,与髋关节、股骨颈、股骨干等手术体位朝上一致,方便术者操作,R组麻醉平面多在20分钟固定,而且患者麻醉平面易固定于T10.而B组为重比重溶液,穿刺时患侧朝下,注麻药后固定15分钟,将患者平卧,而后再翻至患侧朝上的手术体位,如此180度翻动,麻醉平面不易控制,麻醉平面上升至T6,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R组麻醉效果满意,其优者占98%,B组优者为74%,R组明显优于B组(P<0.05)。又因0.1875%罗哌卡因轻比重溶液其浓度较低,使交感神经不能阻滞,很少引起血管扩张而导致血压下降,因此,对循环影响很小,在腰椎手术中平面较高,循环仍很稳定,老年病人因心血管功能低下,不耐受低血压,应用0.1875%罗哌卡因轻比重腰麻,因其血流动力学较稳定[5],增加老年病人手术的安全性。作者认为0.1875%罗哌卡因是骨科手术CSEA中较理想的腰麻用药。

参考文献

[1]王华民,李志学,曲仁海.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法十年分析[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19:624~625.

[2]曹国平.腰麻-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795。

[3]Bromage PR.A Comparison of the hydrochloride and carbon dioxide salts of lidocaine and prilocaine in epidural Analgesia Acta Anaesthesiol Scand,1965,16:55.

[4]郭艳辉.王俊科,许国忠,等.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实验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42~45.

等比重罗哌卡因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病人80例, 男46例, 女34例, 年龄70~92岁, ASAⅡ~Ⅲ级, 手术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置换术、DHS内固定术、髌骨骨折、胫骨骨折、踝骨骨折等。术前合并高血压21例, 冠心病6例, 老慢支8例, 肺部炎症5例, 肺气肿4例, 糖尿病7例, 支气管哮喘2例, 脑梗死后遗症5例, 房颤3例, 频发房早2例, 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2例, 贫血3例。术前完善各项检查, 对合并病予以对症治疗, 调整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依据局麻药剂量不同, 随机分为四组:A组1ml (5mg) , B组1.5ml (7.5mg) , C组2ml (10mg) , D组2.5ml (12.5mg) , 每组20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均肌注苯巴比妥钠0.1g, 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无创监测BP、HR、SpO2和ECG。开放上肢静脉, 输入复方乳酸钠, 并常规吸氧。取患侧在下卧位, 于L2~3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 腰穿成功后, 注入重比重罗哌卡因 (配方为0.75%罗哌卡因2ml+10%葡萄糖1ml) , 注药速度为0.2ml/s, 然后向头置入硬膜外导管, 固定20min后, 患者置于手术体位, 若有腰麻阻滞平面消退不能满足手术需要, 经硬膜外予以局麻药, 所有患者均不给予镇静药, 术中行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 。

1.3 观察指标

在给药后0.5、1、2、3、5、10、15、20min测定阻滞情况, 采用针刺法测试感觉平面, 以患侧针刺无痛感为准, 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上界、感觉平面固定时间、感觉阻滞平面消退时间;运动阻滞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 (0分:无阻滞;1分:不能抬腿而仅能屈膝、踝关节;2分:不能屈膝而能屈踝关节;3分:下肢完全不能动) , 并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四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疾病种类、ASA分级构成比差异无统计意义。四组患者在麻醉操作完 (3~5min) 即不感到患肢疼痛, 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意义。阻滞平面固定时间B、C、D组都显著长于A组 (P<0.05或P<0.01) , 见表1, 感觉阻滞消退时间B、C、D组亦都显著长于A组 (P<0.05或P<0.01) (见表1) 。最高阻滞平面D组﹥C组﹥B组﹥A组, A组有4例最高阻滞平面仅达T12, 其中有2例因平面消退而经硬膜外追加局麻药, C组、D组分别有2例和12例阻滞平面高达T6以上。Bromage达3分, B、C、D组都显著多于A组 (P<0.05或P<0.01) , 见表2。四组间BP、HP、SpO2及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意义。

注:与A组比较:*P<0.05, #P<0.01, △P<0.05, ▲P<0.01。

注:与A组比较:*P<0.05, #P<0.01

3讨论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老年人骨科手术量亦相应增多, 但老年人重要脏器储备及代偿功能明显下降, 所以高龄且高危患者麻醉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心肺功能的干扰[2], 阻断应激反应, 全身麻醉或辅助静脉用药对循环、呼吸干扰大, 增加了麻醉风险和管理难度[3]。

近年来, CSEA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也有较多的报道, 腰麻麻醉诱导时间短, 镇痛肌松都满意, 但是安全和效果好的关键在腰麻用药量的掌握和适时补充硬膜外用药[4]。本文从腰麻常用的重比重药物观察其安全、适宜的剂量。

本文根据文献提到的罗哌卡因腰麻用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的常用剂量, 设计了5、7.5、10、12.5mg四种不同剂量用于老年患者, 结果显示: (1) 在麻醉操作完即不再感到患肢疼痛,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2) 感觉阻滞消退时间, B、C、D组显著长于A组, 显示剂量越大, 阻滞时间越长; (3) 最高阻滞平面, D组>C组>B组>A组, 亦显示剂量越大, 阻滞平面越高; (4) Bromage评分亦与剂量有关, 剂量越大, 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越深; (5) 单侧阻滞, 患侧在下, 重比重局麻药有足够的时间与患侧脊神经根充分固定, 其镇痛完善, 准持时间长; (6) 单侧交感神经阻滞及健侧神经未被阻滞, 保持了血管的紧张性, 而对循环有较小的影响[5]。

临床观察显示, 老年人下肢手术, 脊神经最高阻滞平面达T10较理想, 四种剂量均可满足或基本满足下肢手术的麻醉要求, 单侧腰-硬联合麻醉以其独特优势既能做到镇痛完善, 患者舒适, 又使副作用最少, 还可以行术后硬膜外镇痛, 对于下肢手术是一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但对于老年人这类手术麻醉则以7.5mg和10mg更加适宜。

参考文献

[1]陈国振, 陈传义, 张志辉, 等.股骨头置换术老年病人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连续腰麻的可行性〔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5, 25 (5) :338-341.

[2]井郁陌, 王香梅, 刘莉, 等.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高危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 (6) :504-505.

[3]毛剑霞, 许靖.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 25 (4) :359.

[4]曹国平.腰麻-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6, 22 (10) :795.

等比重罗哌卡因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患者60例, 年龄 (82.0±10.4) 岁, 体重 (65.0±20.4) kg, ASAⅠ或Ⅱ级。其中14例合并高血压, 11例冠心病, 10例糖尿病, 肺气肿肺心病4例, 合并2种或2种以上疾病18例。随机均分为R组 (罗哌卡因组) 和B组 (布比卡因组) 。排除标准:ASAⅢ级及以上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脊柱畸形及全身肝素化患者、穿刺部位和其它邻近组织有感染者、精神疾病患者、肝功严重异常者。

1.2 麻醉方法

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 静注盐酸戊乙奎醚1mg。常规连续监测ECG、HR、MAP和SpO2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监测CVP和ABP。1%罗哌卡因 (耐乐品) 由瑞典阿斯特拉公司、0.75%布比卡因由上海朝晖药业、AS-E/S腰硬联合套件由扬州亚光医疗器械公司提供。患者取左侧卧位, 穿刺点选择L3~4椎间隙, 行腰-硬膜外联合穿刺, 见脑脊液流出, 腰麻针进药孔指向头侧, 30s注入混合液 (R组:1%罗哌卡因1.2mL+10%葡萄糖1mL+0.9%生理盐水0.8mL;B组:0.75%布比卡因1.1mL+10%葡萄糖1mL+0.9%生理盐水0.9mL) 3mL, 硬膜外腔向头端置管3~4cm, 从注药到平卧在100s内完成, 调节麻醉平面在T6以下。麻醉效果不足时硬膜外腔追加1.6%利多卡因5~10mL。术中根据情况输注羟乙基淀粉 (万汶) 和复方乳酸钠, 出血量>800ml者酌情输入红细胞悬液和血浆。SBP低于基础值30%时, 静注麻黄素3~5mg;HR低于50次/min, 静注阿托品0.25~0.5mg或山莨宕碱2~3mg。2组均鼻导管吸氧2~3L/min, 维持SPO2均>96%。

1.3 观察指标

对痛觉消失或感觉阻滞平面使用体表针刺法测定, 观察运动阻滞起效时间 (左下肢无法直腿抬高的时间) 、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程度 (最大的Bromage分值) 、最大运动阻滞的时间 (最大运动阻滞的时间, 即最大Bromage分值时的时间) ;病人手术完毕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值, 感觉平面即痛觉消退程度。同时应用改良Bromage法评定下肢运动阻滞情况。改良Bromage评分:0分:无运动阻滞;1分:髋关节运动障碍 (足跟能离开床面, 膝、踝关节可以运动, 但是抬起大腿费力) ;2分:髋关节不能运动 (膝、踝关节能运动, 但足跟不能离开床面) ;3分:膝关节不能运动 (只能活动踝、趾关节) ;4分:踝关节不能活动 (只能活动趾关节) ;5分:趾关节不能运动。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头痛、恶心呕吐、腰背痛及精神症状等。

1.4 统计分析

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身高、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长、术中MAP、HR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麻醉效果、感觉平面固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觉阻滞起效时间R组明显长于B组 (P<0.01) 。运动阻滞起效时间R组明显长于B组、最大Bromage评分R组明显低于B组 (P<0.05) , 术毕Bromage评分R组明显低于B组 (P<0.01) 。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R组明显少于B组 (P<0.05) 。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头痛、腰背痛及神经系统等症状。见表1。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的高龄老年患者经常合并糖尿病, 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等多系统疾病。老年患者脏器储备功能减退, 耐受性差, 手术和麻醉的风险较大。因此, 选择对生理干扰小、安全范围大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尤为重要。作为一种新的椎管内麻醉方式, CSEA拥有完善阻滞、优秀的镇痛效果等优点, 手术过程中无明显应激反应, 特别是对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的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2], 同时通过CSEA麻醉, 术后引起静脉血栓的风险减低, 而且不容易掩盖膀胱穿孔和低钠 (TURP) 综合症的症状与体征[3]。

注:与B组相比aP<0.05, bP<0.01

近年来, 罗哌卡因用于老年人CSEA麻醉已有报道[4], 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分离是罗哌卡因所具有的特点。患者腰麻后, 由于较轻的运动神经阻滞, 使其下肢的肌肉保持一定的张力, 利于静脉血回流, 对心输出量影响较轻, 同时罗哌卡因对老年人的心血管中枢起代偿作用, 对其神经纤维的阻滞较慢且弱, 能够保持平稳的血压。本研究使用重比重罗哌卡因, 可以通过调整患者体位 (降低或抬高) 来控制麻醉平面, 可控性强, 术毕时双下肢已基本能抬高, 利于患者恢复, 及时发现神经系统合并症等。

摘要:目的 观察重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 (TURP) 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 (R组) 和布比卡因组 (B组) 2组。结果 R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 重比重罗哌卡因用于高龄患者TURP, 阻滞完善、镇痛效果确切, 术中无明显应激反应, 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比重罗哌卡因,前列腺汽化

参考文献

[1]易杰, 黄宇光.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0, 20:26-28.

[2]周子戎, 汪春英.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 24:40-41.

[3]Morgan GE, Mikhail MS, Murray MJ.岳云, 吴新民, 罗爱伦译.摩根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639.

等比重罗哌卡因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80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病人。入选标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 (ASA分级) I~III级, 年龄30~65岁, 体重56~75 kg。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 无严重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和右美托咪定组 (D组) , 每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体重、手术时间的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无术前用药。入室后, 行常规监测心电图, 无创血压, 脉搏氧饱和度 (SPO2) 。采用10ml/kg羟乙基淀粉进行扩容。选择L2~L3或L3~L4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 C组注入0.5%的重比重罗哌卡因 (1.5ml1%罗哌卡因+1.5ml 10%葡萄糖) +0.5ml的生理盐水, D组注入0.5%的重比重罗哌卡因 (罗哌卡因1.5ml1%+10%葡萄糖1.5ml) +5μg右美托咪定 (0.5ml) 。注射时间约30秒。调整体位以控制麻醉平面在T8以下, 当血压下降超过术前基础值的20%或者收缩压低于100mm Hg时, 给予麻黄碱5mg静脉注射, 同时加快输液速度。心率低于50次/分时给予阿托品0.5mg提升心率。

1.3 观察项目

评估记录 (1) 麻醉平面固定时间, 感觉阻滞的最高平面, 感觉平面完全消退时间和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 寒战, 瘙痒, 呼吸抑制以及低血压。 (2) 在术后1、2、4、6、8、10、14、18、24h采用四分法进行镇静评分。 (1=无镇静, 2=轻度镇静, 3=嗜睡, 4=深度镇静)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进行疼痛评分 (0=无痛, 10=剧痛) 。对术后出现低血压的患者 (低血压标准为动脉收缩压<100mm 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超过术前平均动脉压20%以上) 给予麻黄碱5mg单次静脉注射。对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给予5mg托烷司琼对症治疗, 呼吸抑制采用纳洛酮0.2mg静脉注射, VAS>4给凯纷25~50mg对症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平面固定时间、阻滞平面消退时间以及镇静、镇痛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D组阻滞平面消退时间显著延长。与对照组相比, D组术后VAS最高评分显著下降 (P<0.05) 。两组间最高阻滞平面, 平面固定时间以及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见表1。

注:与C组比较, aP<0.05

2.2 两组间不良反应的比较

两组间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 (P>0.05) 。见表2。

3 讨论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对α2肾上腺素受体的亲和力比另一种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乐定高8倍, 与α2、α1肾上腺受体结合的比例为1620∶1。右美托咪定除了镇静作用外[7], 还可以通过作用于脊髓后角突触前和中间神经元突触后膜α2受体, 使细胞超极化, 抑制疼痛信号向脑的传导或抑制下行延髓 ̄脊髓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突触前膜P物质和其他伤害性肽类物质的释放, 产生镇痛作用[8]。动物实验证实:2.5~100μg的右美托咪定对神经系统无不良作用[9~11]。Maroof M等[12]报道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和右美托咪定取得良好效果。Kanazi GE等[13]报道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比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以加快起效时间, 显著延长运动神经阻滞的时间, 且血流动力学稳定。Al Ghanem等[14]报道5μg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比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以较好的术后镇痛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Rajni Gupta等[15]比较了右美托咪定联合等比重罗哌卡因用于鞘内注射的效果, 发现右美托咪定可以显著延长罗哌卡因术后镇痛的效能。本研究比较了下肢手术时采用重比重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定的效果。

Kalso[16]报道, 右美托咪定对α2受体的亲和力是可乐定的10倍。其观察到采用75μg剂量的可乐定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时, 即可以显著提高麻醉质量又无运动和感觉神经恢复的延迟。因此, 在本研究中选择5μg右美托咪定是安全的。

本研究发现5μg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注射可以增强重比重罗哌卡因的麻醉效能。5μg右美托咪定延长罗哌卡因麻醉时效大约8h, 术后24h内D组因术后疼痛所需的镇痛药量也减少。

在本研究中, 除了D组出现3例心动过缓外和1例恶心外没有其他不良反应, 0.5mg阿托品静脉注射治疗后好转。王平超[17]报道, 右美托咪定具有抗寒战的作用, 可能与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抗焦虑, 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及降低寒战阈值[18]有关, 本研究在D组患者没有发生寒战, 与其研究一致。

等比重罗哌卡因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40例ASA I~Ⅱ级行剖宫产术的临产妇, 术前均无特殊妊娠合并症。年龄20~36岁, 身高155~167cm, 体重58~83kg。随机分成A、B两组, 每组120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病人肌注阿托品0.5mg, 入室常规开放静脉, 麻醉操作中快速静脉输注复方乳酸钠500ml, 监测SBP、DBP、HR、SPO2, 并常规面罩吸氧 (3L/min) 。患者取右侧卧位, 用腰硬联合麻醉包于L2~3间隙一针法穿刺。穿刺成功后, A组注入0.5%重比重布比卡因2ml (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 , B组注入0.5%等比重布比卡因2ml (0.75%布比卡因2ml+0.9%生理盐水1ml) 。向头端注药, 速度为1ml/10s。均经硬膜外头向置管。

1.3 观察指标

(1) 麻醉后低血压情况:测定病人入室基础血压和腰麻给药后病人血压, 观察麻醉后10~20min的血压, 血压下降>25%或收缩压下降到90mmHg (1mmHg=0.1333kPa) 为低血压。 (2) 最高阻滞平面:以针刺法测痛法确定最高平面。 (3) 麻醉效果:麻醉效果判断标准为:优:镇痛完善, 肌松佳, 无需任何辅助药;良:镇痛肌松可, 需辅助少量镇静镇痛药, 芬太尼用量少于0.05mg;可:镇痛肌松欠佳, 需辅助较大剂量镇痛镇静药, 芬太尼用量大于0.05mg;差:阻滞不完善, 需应用氯胺酮、异丙酚等辅助麻醉。 (4) 新生儿Apgar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产妇在身高、年龄、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麻醉观察指标的情况

两组病例的低血压、最高平面、恶心呕吐发生率有明显区别 (P<0.05) , 见表1。此结果表明B组的最高麻醉平面比A组低 , 恶心呕吐发生率小, 对患者的循环抑制轻。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差异, 两组对新生儿都无明显影响。两组优良率分别为:A组96.1%;B组97.1% (P<0.05) , 均能满足手术要求。

3 讨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ESA) 近年来已成为妇产科手术受欢迎的麻醉方法, 与单纯硬膜外麻醉比较, CSEA优点是麻醉起效快, 阻滞完善, 用药量少, 根据手术需要, 延长阻滞时间[1]。由于腰麻针的改进使术后头痛的发生率大大减少。

CSEA有很多优点, 但是影响CSEA阻滞范围及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 如穿刺点的选择、穿刺针缺口方向、注药速度、注药时患者体位、局麻药剂量及比重等, 但最主要的因素是注药时患者体位和局麻药剂量[2]。有报道[3], 采用CSEA行剖宫产, 低血压发生率达40%~80%。本文研究中使用0.5%重比重的布比卡因低血压发生率为29.2%, 而使用0.5%等比重布比卡因低血压的发生率下降到15%。本文观察两组浓度、剂量相同, 比重不同的布比卡因阻滞范围及不良反应不同。A组 (0.5%重比重) 阻滞范围较B组 (0.5%等比重) 更广, 可达T4, 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剖宫产的麻醉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8即能达到满意的阻滞效果, 可以解除宫缩痛, 不抑制宫缩, 松弛腹部肌肉, 对胎儿无影响。而B组平面更安全。

产妇均以腹式呼吸为主, 阻滞平面过广使腹式呼吸遭受抑制, 膈肌活动受限, 对子宫收缩也有明显抑制, 容易造成失血量过多。从本文观察结果可看出与重比重经常需要调节手术床来控制麻醉平面相比, 等比重局麻药不容易受麻醉体位影响, 比重比重局麻药更容易控制, 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影响更小, 患者舒适度更高也更安全。

综上所述, CSEA中0.5%重比重和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液均能有效的应用于剖宫产手术, 但0.5%等比重布比卡因不仅能提供满意的止痛和肌松效果, 而且不良反应少, 可确保母婴的安全。

摘要:目的:比较0.5%重比重、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液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ASA分级ⅠⅡ级的剖宫产患者, 随机分为2组:A组 (重比重腰麻组) :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 B组 (等比重腰麻组) :0.75%布比卡因2ml+0.9%生理盐水1ml。A、B两组均注入2ml麻醉药。分别记录腰麻起效时间, 达到最高平面所需时间, 最高镇痛平面, 辅助药用药量及SBP、DBP、HR的变化。结果:1020min两组间低血压、恶心呕吐、麻醉最高平面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用于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手术更平稳, 母婴更安全。

关键词:0.5%布比卡因,等比重,重比重,腰麻,剖宫产

参考文献

[1]王华民, 李志学, 曲仁海.腰麻硬膜外复合麻醉法10年临床分析 (J) .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9, 19 (10) :624.

[2]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 (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086-1087.

上一篇:高职助产下一篇:构建班级阅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