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神秘感”

2024-08-01

崇高的“神秘感”(精选六篇)

崇高的“神秘感” 篇1

关键词:康德,古代诗歌,崇高,悲壮美

崇高作为美学范畴的一种, 也被称为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 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雄伟的气势, 给人以心灵的震憾, 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 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 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 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1]康德在《崇高的分析》中, 认为崇高的特征是“无形式”, 即对象的形式无规律、无限制、无限大。美涉及对象的形式, 而形式处于一定的界限中。崇高则是对象的“无形式”, 它不受形式的限制。当它的“无形式”使人感觉到无限性, 同时又想到它是一个完整的形体, 这就是崇高。由于在这里, 想象力在评定一对象为崇高时和理性的理念相协调, 因而“产生出一种内心情调, 这种内心情调和确定的的理念 (实践的理念) 对情感施加影响将会导致的那种内心情调是相称的和与之相贴近的”。[2]所以, “真正的崇高必须只在判断者的内心中、而不是在自然客体中去寻找”。[3]也即是说, “自然中的崇高情感就是对于我们自己的使命的敬重, 这种敬重我们通过某种偷换而向一个客体表示出来 (用对于客体的敬重替换了对我们主体人性理念的敬重) , 这就仿佛把我们诸认识能力的理性使命对于感性的最大能力的优越性向我们直观地呈现出来了”。[4]

康氏美学的这种崇高观,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着深切的体现, 两者之间似乎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从其源头看, 我们似乎可以追寻到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在著名篇目《诗经·小雅·采薇》中,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这种崇高的悲壮之美。

《诗经·小雅·采薇》是一首戍边士卒返乡途中的自吟诗。诗作开头三节, 以士兵所采薇草的生长变化来反映出戍边征战时间之久, 一天天, 一年年, 草木枯荣, 这样的日子总也盼不到尽头;终于可以踏上归家的路程, 主人公的心里痛苦吗?苦, 当日离去之时, 正是春意融融, 杨柳垂条, 随风依依, 宛若亲人伸出的有情双手, 牵绊着征人的目光;而今大雪纷飞中, 寒风凛冽, 饥渴交加, 偏偏路途泥泞, 归心似箭却行道迟迟;尚不知一别经年, “家”是否还是那个温暖团圆的家, 院子中可曾生出荒凉的野葵?追忆幸福, 历尽艰辛;这样沧桑的人, 如何会不悲哀莫名啊!然而, 主人公的遭遇再悲苦, 他却无怨无怒:纵然春光中合家欢乐的日子再令人眷恋不舍, 他还是离开了, 因为自己国家正在被外族侵袭, 因为遥远的边地的同胞们正遭受更大的痛苦, 为了使命与责任, 他毅然地踏上征途;纵然戍边的日子只能靠野菜充饥, 休整时忧心烈烈思念家人, 然而外侵不灭, 哪里又有能安家乐业的净土?尽管主人公承受着极大的苦痛, 他依旧和战友们一起追随主将威武的战车, 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冲锋, 取得一月三捷的胜利。诗中既抒写了士卒出征与战斗中紧张、饥渴和劳碌的痛苦生活, 同时也反映出他们能不顾安危、急国家之难的爱国热情。这里, 生命的价值就体现在对个体的自然的生命的超越, 主人公强烈的责任感和道义感在深深的影响着他。肉体生命虽然短暂, 但是精神生命却是永恒的。正如康氏所说, “真正的崇高必须只在判断者的内心”。这种虽悲犹壮的崇高感也在影响着我们, 它是一种精神力, 是一曲高昂的战歌, 让我们能感受到主人公内在心胸的宽广和伟大, 这也就是我从我国最古老的诗歌中最初读出的关于崇高的悲壮之美。

如果说最初的诗篇还是含蓄内敛的, 那么盛唐的边塞诗则把这种粗犷、博大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盛唐时期边疆战事频发, 一些诗人投笔从戎, 奔赴边疆家人军旅之列。诗人在幽僻、荒凉的境界中极写边塞意象, 以奇特、萧瑟寓意景色的悲凉壮观与边塞的艰苦卓越。因而, 边塞风物就如同康氏所说的“形式无边, 且变化多端, 不但我们的理解力把握不了, 而且我们的想象力也把握不了, 我们只有凭借超感官的理性, 在心灵的想象中来把握。”诗人的心灵为它所震慑、所占有, 进而转化为一直敬佩和惊叹的情感。于是, 诗人注目于边塞壮丽辽阔的奇异景物, 抒发他们驰骋疆场、英勇杀敌的豪迈情怀。

高适的《燕歌行》是唐代边塞诗中现实主义的杰作。与作者那豪迈性格、开阔胸襟相应的是, 他的诗也常常从大处落笔, 以浓墨重彩的粗犷笔调, 概括而洗炼地勾画出广阔雄深的景物和形象, 给人一种气魄宏大, 胸襟宽广的非凡感受。“拟金伐鼓下榆关, 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这里, 金鼓震天的壮观场面衬托出唐军出征时的赫赫声威, 烽烟四起的变地, 透露出军情的危急, 在苍茫绝域的大背景下, 诗人着力描绘奋勇杀敌的战士,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但是, 就在这样的时刻, 我们的诗人还是以他冷静的头脑, 看到了这场战争的悲剧性。因为他看到“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士兵在奋力苦战, 校命死节, 而主帅却恃娇轻敌, 纵情声色。这就是残酷的现实。诗人把将士卒们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和身处边地的痛苦艰辛紧密地结合, 于悲壮中透射出浓了的哀伤之情。

岑参是盛唐时期创作边塞诗最多的诗人。其诗气势雄伟, 想象丰富, 色彩瑰丽, 热情奔放。他以豪侠的气概写出了具有雄壮风格的诗, 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写得大气盘旋, 奇情逸发。“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对这边塞雪景的描写, 在劲健的风骨中就闪烁着绚丽的光辉。这里, 用梨花盛开来比喻白雪, 给人一种高雅秀丽、丝毫不觉其苦的审美感受。边塞的严寒在作者笔下的雪景的衬托下, 表现出奇丽、博大、雄浑的崇高美。雪在代表着纯洁和高尚的品质, 这是不仅是诗人边塞军旅生活的真实写照, 也是诗人内在精神气质和伟大人格的折射。自然的伟大蒙上瑰奇的色彩, 反衬出诗中主体人的气宇轩昂。再看“瀚海阑干百丈冰”之句, 从冰块的高大, 冰封地区的广阔, 又给我们描画出一幅银白世界的壮丽图景:茫茫瀚海, 纵横冰斜。并且在文章的最后, 在“千树万树”, “瀚海阑干”的银色的冰雪世界里, 诗人再次给我们摄取了一个“风掣红旗冻不翻”的特写镜头, 用鲜红来映照茫茫雪海之洁白, 是画面色彩对比鲜明强烈, 更加点染出塞外风光的奇丽, 这就是是作者边塞诗的雄浑, 悲壮之风格, 具有别具一格的奇伟壮丽之美。

被人称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亦是撰写边塞诗的大手笔。他善于以乐府旧题抒写战士们的侠肝义胆、铮铮铁骨和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宏伟气魄。他创造的名篇《从军行》酣畅淋漓地描写了边疆卫士忠勇爱国、不平外患誓不休的壮志宏图:“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另一首《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短短二十八字, 撷取边庭军士生活的一个片断, 报道了一次成功的夜袭歼敌的战例, 写得有声有色, 见物见人, 堪为神品。

素称“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多才诗人王维, 其早年作品中也有不少出色的边塞诗, 他的诗或描写边将的英武, 或叙写征戍的苦辛, 或抒写凯旋的欢乐, 诗中无不体现了将士们披肝沥胆、安邦定国的壮阔胸襟。如七言乐府《老将行》, 以“少年十五二十时, 步行夺得胡马骑……一身转战三千里, 一剑曾当百万师……愿得燕弓射天将, 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 犹堪一战取功勋”。这些燃烧着激情的诗行, 塑造了一位曾叱咤风云、战功赫赫、而今岁老尚雄心勃发的老将军形象。等等, 这些林林总总的边塞诗, 挟裹着时空的风雷, 诠释着历史的沧桑, 就如同一支古朴豪壮的战歌。

中国诗歌的长河经历了唐代流光溢彩的洪波涌起, 步入了宋代风光千万的河段, 在千层万叠的浪花中, 苏轼的豪放词可谓是:“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一曲“大江东去”冲击着北宋词坛, 一洗靡艳风气, 苏轼也自然成了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其词往往以阔大的意象, 博大的自然境界冲出绮罗香泽的传统小词, 呈现一种崇高的美学力量。如在其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发端四字大气磅礴, 将“大江”的滚滚气势浓墨泼出, 立即便将这气势空前的自然意象叠化入千古的历史画面。自然江河的浩大激荡与千古历史的深远浩渺相互重叠, 使人不得不为这双重意象的气势所震撼。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豪情万丈的词人, 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却屡屡遭到排挤和打击, 其长时间的仕途沉浮, 政治生的屡屡受挫, 反而练就了他旷达乐观的心境。他26岁便登上仕途之路, 但日久而事功无多, 因而是壮志难酬。但无论是其身处逆境还是顺境, 我们都能看到他积极进取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人在玉堂深处”, 却怀念“手种堂前桃李, 无限绿阴青了”, 这是在顺境中的淡泊自守之品格;在身处逆境中, 却作“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风定歌·莫听穿林打叶声》) , 这是词人用象征手法写出了自己在突如其来的政治风雨面前内心的坦荡与气度的从容。苏词中内容广泛, 影响深远的是作者的忧国爱民, 以台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他在《刑赏忠厚之至论》就说到:“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 何其爱民之深, 忧民之切。”看到平富不均, 他叹息“蜀人衣食常苦艰”, “千人耕种万人食”;在天降大雪, 他想到“谁怜屋破眠无处, 坐觉村饥语不嚣”;面对旱灾无情, 他写到“二年东方早, 逃户连欹栋。老农释耒叹, 泪入饥肠痛”。目睹沉重的租赋, 他控诉“人间行路难, 踏地出租赋”;蝗虫吃了庄稼, 他又写下“蝗虫扑面已三回, 洒涕循城拾弃孩”等等, 这样众多的同情人民, 关心人民疾苦的诗作。就连其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的悲愤之作, 也是词人出自忧国爱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感之作, 要不然, 何以能那般沉郁顿挫, 浑雄悲壮呢!在苏轼六十五年的一生中, 忧国爱民的思想一直是一根永不屈挠的脊梁。这贯穿他的诗笔, 也支撑他的意志。

辛弃疾也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其出生于靖康之难后的13年, 时中原沦陷, 百姓“号泣动于乡里, 嗟怨盈于道路”。幼年时, 祖父就常对他说攻守形势, 要他长大后报“君父不共戴天之愤”。21岁时, 他率两千人投奔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后耿京被杀, 他率50余骑闯入金营, 生擒叛徒张国安, 长驱渡淮, 献于南宋。不久他先后写出了《美芹十论》和《九议》, 力主恢复抗战, 并提出了精辟的政治、军事方略, 但是未被采纳。南宋朝廷只求偏安, 对有将相才具、力主收复中原的辛弃疾是:怕他, 烦他, 忌用他。二十年中, 他只担任一些地方官, 又屡遭排斥馋毁, 频繁调动达37次。淳熙八年, 退居江西上饶一带, 长达20余年, 抑郁而终, 时年67岁。特定的时代和政治环境造就了一代爱国词人, 而辛氏又以其特殊的经历、身份、遭际以及卓越的才华, 使他成为这个队伍中的佼佼者。首先, 抒写家忘之苦、国破之痛是辛词的主要内容。如“楚天千里青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 献供恨, 玉簪螺鬓。” (《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休去倚危栏, 斜阳正在, 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等等, 这样的抒写, 在辛词中俯拾皆是。词中弥漫的悲愤之气, 足以使草木落泪, 金石动容。而这饱含着血泪写成的文字, 又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其次, 作者不单是一个文人, 更是一个战士, 征战沙场的将军、叱咤风云的英雄。他在词中描写军营生活和战斗的场景, 抒发报国的热切和杀敌的豪情, 字里行间, 透出一种凛然正气和磅礴之势。“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醉落拓的》) 这首词笔墨酣畅, 声色可感, 诗情画意, 历历在目。有其阔大的意境, 澎湃的激情, 英风飒飒, 豪气夺人, 是一曲响彻云天的英雄壮歌。有道是“愤怒出诗人”, 作者的一腔忠愤, 无处发泄, 于是只有宣泄在他的文章中, 从而形成了其词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风格。

崇高的悲壮美, 在中国的体现其实就是一种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从这些诗歌里, 可以看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史诗般的奋斗史。而可敬的诗人们为我们留下的这许多华丽的篇章, 又时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前进的脚步。

参考文献

[1]蒋孔阳.《美学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2] (德) 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95页.

[3] (德) 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95页.

崇高的阶梯 篇2

在〈地狱〉、〈净界〉、〈天堂〉三篇中,诗人在作品中广泛地、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他一方面感叹意大利的~和局势混乱,哀叹”意大利是奴隶”、”是苦难的旅舍”、”不再是各省的女主,而是一个妓院”、”意大利各城市充满了暴君”;他也严厉谴责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卢道夫一世和阿尔伯特一世只愿在德国扩充势力,竟不来意大利行使皇帝的权利,”听任帝国的花园荒芜”;尤其对教会的揭露和批判尤其尖锐。他盛怒地斥责教皇贩卖圣职的罪行,”你们的贪婪使世界陷入悲惨的境地,把好人踩在脚下,把坏人提拔起来。”其代表人物就是庞尼菲斯八世,因此但丁多处揭露他的罪行,并借犯贩卖圣帜罪的教皇尼古拉三世的灵魂之口,当庞尼菲斯八世还在世时,就宣布他一定要入地狱。

至于《神曲》对于现实的揭露方式,一般是透过人物形象进行的。揭露者和被揭露者的对象大都是透过历史上或当代的著名人物。如用号称第一代教皇的圣彼得揭露教廷的~;用法国卡佩王朝的始祖休.卡佩揭发腓力四世和其它后裔的罪行;用教皇尼古拉三世揭发他自己和他的后继者庞尼菲斯八世和克力门特五世的罪行。因为但丁相信,只有通过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才能打动人心,促使改革早日实现。也因此《神曲》所塑造的各类型人物,大都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形成一座丰富多姿的人物画廊,这在中古文学中是无与伦此的。

为了崇高的事业 篇3

致力于民族科技之发达

致达集团创建之初,就提出“致力于民族科技之发达”的企业宗旨。这一抱负是如此之崇高,这一使命是如此之神圣,以至于今天看来仍然是催人奋进的源泉。致达集团这个民营科技企业,一开始就怀着科技兴国的理想而诞生!此后在所有的奋进历程中,致达集团的青年科技人员坚持不懈地去潜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于是,致达集团发展成了上海市从事电力电气自控系统、证券金融领域计算机系统集成、应用软件研发和生产以及智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的著名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作为致达集团的创始人,我本人就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带头完成了多项产品开发,其中不少被认定为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或者获得了上海市级新产品认定。例如,上海市第一个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示范工程、为轻轨明珠线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项目而自主研发的“ZD—1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获2001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涵盖上海市政府大楼、外滩地区的黄浦小区电力配网自动化一期工程——“上海黄浦小区配电网自动化工程”被认定为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这也是国内目前要求水平最高的电力自动化项目之一;2001年完成APEC会议场所配套的金桥变电站自动化项目;中标青藏铁路国家电力重点工程青海格尔木330KV变电站项目,等等。2001年,致达集团获得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奖”;2002年,又获首届上海科技企业“创新奖”。2003年,致达集团的研发机构被确认为上海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还被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授予“上海首批最具影响科技企业”称号。……

一个个项目的中标,一个个荣誉的获得,无不凝聚着潜心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人才所挥洒的辛勤汗水!就比如说上述被致达集团夺标的轻轨明珠线110千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项目,那是致达集团科技人员在与世界500强排名第5的美国GE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竞标而夺得的,靠的是什么?关键靠的是致达科技人员自主研发的产品与明珠线指挥部计算机控制中心的技术接口好、性能稳定、自动控制系统可靠性好。再如,“致达安全网上委托系统”在2000年成为全国首家同时获得SHECA认证和CNISTEC认证的企业而领先同行,致达集团成为中国专业性的网络承建商,这同样是得力于致达集团坚持研发了目前只有少数外国公司掌握的1024-RSA和1248位SSL安全通道尖端技术,而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软件产品!

人才是企业的最大财富

致达集团倡导并实施企业与员工的“双蠃”机制。在对人才的引进、培养、保障等方面,致达集团建立了一整套保障员工利益的制度,为每位符合条件的正式员工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机制,为外地员工办理好人才引进、解决住宿、户口等实际生活问题;而同时,致达集团还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让各公司经营者与公司股权结合起来,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同样也给予股权奖励。

致达集团还非常重视员工培训,集团设有职工培训中心,经常聘请各类专家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员工的知识与观念不断更新,以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我本人在上海中欧学院参加EMBA的学习。目前,管理、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91%,2名CCIE;另外,还选派技术 骨干参加由国际知名IT企业举办的各种培训。浓郁的学习风气也一直是致达集团的志标之一。

一大批有知识、有能力、高素质的人才聚集到了致达集团的麾下。如今,致达集团员工总人数逾千人,平均年龄27.6岁,其中,学士以上学历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91%,硕士、博士学位的高级工程师、管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12%。优良的人才组合、高精坚的技术队伍和具备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团队,成为致达集团自下而上发展的命脉;朝气蓬勃、锐意进取、团结向上的广大员工 就是致达集团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生力军。

我们一直强调,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的最大财富。事实上,光是认识到这一点那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勇气并且善于创新。我上面讲到的员工利益保障机制、竞争与激励机制、培训机制,其实就是一种创新的人才管理机制。同时,我们向学习型企业的目标迈进,这也是一种创新,学习就是一种不断创新的过程。此外,我们还将一种创新的企业管理方式体现于人才管理上:我们优化企业管理,从早期的总经理直接指挥、权力高度集中的非正规化管理,演变为明确岗位责任和权力等级的直线管理,再进而演变为以事业部为基本组织、地区平台为营销主体、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最新模式。

诚信如同企业的生命

“诚实做人,注重信誉,坦诚相待,开诚布公”是致达集团的基本道德准则。在我和致达集团的员工们看来,诚信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一笔业务的成败赚赔,而是关乎长期利益的实现或者长期理想的体现。在我们的心里,赢得客户的信任是重中之重。举个例子:致达集团销售分公司承担着代理惠普系列产品的重任,为了保证客户的利益,在APEC会议举行期间,公司维修中心的全体员工几乎每天从清晨5点至午夜随时处于待命状态,而在平常的节假日休息时间,只要客户有需求,员工们也绝对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致达集团的员工们深深懂得:坚持诚信,是在竞争中获胜的法宝。我经常说“不求短暂辉煌,但求长期发展。”竭力在企业中倡导坚持诚信文化和作为。

为社会多出力多尽责

“为社会多出一份力,多尽一份责”,积极回报社会,这是我们一贯旗帜鲜明地倡导,并且身体力行。

仅1998年至2000年我们就向国家捐款了300万元,2000年9月我们资助了U-19全国青年足球赛;我们还设立了200万元的“上海交大致达高科技产业化基金”;在2001年第一个星期日,我们联合上海市的8家民营企业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赠20万元,设立了“民营企业慈善医疗帮困基金”;2001年5月,我们又捐赠2万元作为帮助家庭特困儿童以及孤儿的“儿童住院互助基金”……。

崇高的作文 篇4

鹰说:我用翅膀在天空中飞翔,在这个高度,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双眼,我因此生活无忧。

鸵鸟说:我用双腿在沙漠中奔跑,翅膀没有派上任何用场,它在我的身上已成为一个沉重负担。

企鹅说:我把翅膀化做了鳍,它使我和鱼一样,能在海洋深处自由来往。

上帝忽然发现在现场还坐着一个人,便奇怪地问道:“你没有翅膀,来这儿做什么?”

人说:“上帝啊!虽然你没有赐予我翅膀,但我心中的灵魂却能自由飞翔,它能带我飞翔到任何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

青少年要走进崇高践行崇高 篇5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如是写道,他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于中国少年,他坚信中国少年必有志士,能使国家繁荣富强,雄立于地球。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奋发图强的青少年,那就没有未来;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诚实、正直、勇敢和善良的品格,那就不会受到尊重,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对青年的关心和支持:“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

青少年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他们在前进的人生道路上全面锻铸优秀的品格,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就要矢志奋斗拼搏,时刻保持激昂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为祖国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

青少年要立志与崇高为伴

青少年是人生发展最重要的时期,是人生大厦的奠基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地基的稳固性决定了大厦的高度。就如同一棵小树苗如果不能将根深深地扎入土地,汲取更多的营养,就不会长成参天大树。如果在此时期对青少年进行知识传授,同时增强崇高精神的教育,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崇高,怎样走进崇高,就会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觀,不断完善自我并实现人生价值。

提到崇高,似乎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其实不然。崇高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你我他的心中。崇高是真、善、美的境界,是真纯的情感,伟大的精神,高尚的行为,神圣的使命,无私的奉献,无形的规范,人类共同崇尚的美德,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既体现在惊天动地的伟业上,又渗透到平凡实际的生活里,更凸显在天塌地陷的灾难中,一旦占有主导地位,就会释放出撼人心魄之光华,形成催人奋进乃至排山倒海之威力,锻铸真、善、美之辉煌。

青少年走进崇高,就要求他们走进真、善、美之境界,彰显自身崇高,学习他人崇高,用崇高规范自身。要引导他们形成有益于祖国、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崇高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成为中国的脊梁,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

青少年走进崇高不仅是祖国繁荣富强的客观要求,更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崇高精神,使青少年时时、事事都与崇高为伴。

践行崇高要从小事做起

一提到“崇高”,也许你会想起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邱少云,也许你会想起为了革命毅然舍弃生命的刘胡兰,也许你会想起为祖国摘掉贫油帽子、用身体搅拌泥浆的铁人王进喜,也许你会想起为中国人解决粮食问题的水稻之父袁隆平。是的,他们是崇高的。他们大公无私、他们舍己为人、他们令人敬仰,他们用生命、用信仰、用热血、用大爱书写着一部部壮丽的史诗。

但是,请不要忘了,公交车上的售票员也是崇高的,如李素丽,她待人真诚、热心助人,用这世界上最美丽的表情——微笑,温暖着整个城市,感动着整个中国。请不要忘了,全身高位瘫痪的张海迪,她也是崇高的,病魔带走了她的健康,但是却没有摧毁她的意志,她艰难地读书、坚持学习,甚至学会了好几门外语。这些连身体行动自如的我们也许都做不到,她没有因病缠身而自暴自弃,反而正视所面临的挫折和困难,勇敢地面对,她是崇高的。请不要忘了,那些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的老师,那些治病救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白衣天使,那些保卫祖国、远离故乡的军人,还有那些在高楼大厦林立前满身泥土和汗水的农民工兄弟……

崇高不是高高在上、束之高阁的,崇高不是故事里伟大而遥远的历史人物,崇高不是课本上陌生而熟悉的面孔和名字。崇高从一点一滴的身边小事中就可以体现出来,不是只有牺牲才叫崇高、不是只有不朽才是崇高,不是只有声名鹊起才能崇高。崇高的人可以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崇高的人可以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崇高者,尤其是青少年更要努力践行崇高,成为一个崇高者。今日,在中华大地上,崇高更是遍地开花,社会上不断涌现出一批批的青少年崇高者。这里有只身远行千里奔赴贵州山区,献出240毫升珍贵鲜血,挽救了一位农村孕妇的生命,事后却悄然离开的毛陈冰;卖掉唯一的房子,只为给患有肾衰竭和肺结核的父亲治病,并带着父亲上学,决不放弃,希望不灭的曹阳飞宇,十二载春秋,悉心照料养母4000多个日日夜夜的青春少女孟佩杰……他们都是崇高者,他们以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着人生的真谛和价值,彰显着崇高精神。他们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是引领着时代新风尚的先行者。榜样的力量可以指引青少年正确理解崇高的内涵、正确地践行崇高。

21世纪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青少年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经营一个崇高的人生,才能进一步担当起振兴祖国、复兴中华民族的重任。青少年应以我们的前辈作为榜样,践行崇高,做一个崇高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编辑徐雅维)

最残酷的爱情崇高 篇6

当然,最悲痛的还是她的丈夫,在她刚走的日子里,他像一截枯朽的老木,日日茶饭不思地守着她的照片神伤,偶尔出门也是一副无主的孤魂野鬼的样子,逢了有她喜欢吃的水果上市,便买回来,摆在照片前,喃喃自语至潸然泪下。在朋友们眼里,这简直是比梁祝化蝶还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当大家还在为他们唏嘘不已时,有人无意中看见了他与新爱花前月下的影子。顿时,朋友们有了下巴将要被惊掉的感觉:要知道,他对着亡妻的照片垂泪喃喃,仿佛是在昨天呀,怎么会?

那些原本对他满心敬慕的朋友,就有了上当受骗的感觉。

我们总以为,一对感情很好的夫妻,若其中一个不幸离世,被丢在人世间的那个,一定是本着除却巫山不是云、人死情不灭的悲壮孤身到底,也只有这样,才符合大众对完美爱情的定义标准。

其实在生活中,关于情爱的真相,往往是与大众的惯性思维相反的,越是感情好的夫妻,当其中一个早亡,被丢在人世间的那个越是急于再婚,因为曾经的良好爱情,就像一道令人欲罢不能的美味佳肴,已牢牢抓住他的心。相反,那些夫妻感情本来就很淡薄的夫妻,倘若其中一个被上帝收回,他再婚的积极性反倒不高,因為上一场婚姻已经让他吃尽了苦头,他甚至会意兴阑珊地认为,所谓爱情不过尔尔。就这样,一场质量欠佳的婚姻,把一个男人或者女人变成了忠贞不二的家伙。

至于所谓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爱情传奇,充其量是艺术作品的夸张和渲染,让一个失去了爱人的人,在孤寂的夜里,靠反刍着旧爱的残渣度完余生的悲壮,是最残酷的爱情崇高。

所以,每每有人跟我说,生活中的某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我的理解里,不过是斯人眼中,江东无好景,不去也罢。

(编辑 张秀格gegepretty@163.co)

上一篇:文化三层次下一篇:国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