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分类教学

2024-07-11

分级分类教学(精选十篇)

分级分类教学 篇1

一、分层教学

由于初中学生的智力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语文教学目标制定时,应结合学生全员目标及个体发展目标,体现出各个层次学生的个体性发展,最终实现全体发展。如: 学习 《月亮上的足迹》 内容时,制定全员目标首先就要对词语进行积累并做好理解,在了解宇航和月球相关科学知识过程中,要准确分析和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在科学技术魅力感受中,结合敢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个体发展目标:将全班学生分为三大层次,即A类、B类、C类。 (1) 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生词抄在笔记本上, 并注音。除文中所列生词外,还有哪些是要查字典才会读的? (C类基础薄弱学生必做。) (2) 读懂全文,思考:本文所叙之事是登月,那它是分几个部分描述登月的全过程的呢?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B类具有一定基础学生必做。) (3)读懂全文完成以下问题:1朗读课文的第5、11语段,做出相关的思考,通过对一系列数字的列举作用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基于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中的一句话,并做出自己的理解。2作者字里行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A类基础深厚学生必做。)

二、分类指导

分类指导即在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方法指导。较重视各个层次学生的指导,合理应用学生特长,实现整体性发展。例如:指导学生阅读七年级上册自读课文 《绿色蝈蝈》。导入新课之后出示初读感知题目: (1) 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法布尔及 《昆虫记》 的有关资料。 (2) 学生交流与本文相关的简介,教师用PPT课件总结。 (3) 课前大家已预习了这篇文章,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C类学生完成。)

然后出示精读揣摩题目: (1) 研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三个问题: 对于绿色的蝈蝈而言,有着怎样的外表特征,同时也存在哪些习性,并对作业描写的习性特征进行分析(A、 B、C三类学生共同完成)。同时对于B类学生额依然,就要对作业对绿色蝈蝈的所有称呼找出,对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A类学生而言,举例说明文中运用拟人手法的好处。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对蝈蝈的描写的呢?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A类学生完成。)

最后出示拓展活动题目:1.搜集关于昆虫的故事。2.课外阅读 《昆虫记》,举行故事比赛。 (ABC类学生共同完成) A类学生积极带动B、C类学生,让B、C类学生此时也处于明于心不明于口的“愤悱”状态,通过A类学生的激发,教师的鼓励,B、C生也能随着掌握。通过激励启发,让学生参与,在训练中,通过老师的点拨、纠正,学生就能全面正确地掌握课文的写作意图。采用上述方法,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先后都掌握,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

三、分级评价

分级评价则也是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分组学生,做好分组处理。例如,有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10小组,每组5人, 分别命名为“自主组”、“自学组”、 “自立组”、“自理组”、“自励组”、 “自警组”、“自信组”、“自爱组”、 “自尊组”、“自强组“等,评价内容主要有加分项目积极举手发言、完成作业、默写过关、检测合格、笔记认真、参赛获奖;减分项目:上课睡觉、点名批评、未完成作业、检测不过关等。各小组轮流设立小组长(A类学生),小组成员包括A、B、C三类学生。小组长主要负责每周统计各组得分和排名,监督各小组登记分数的准确性,检查落实各小组的各项登分情况。小组长负责每天加分和减分的记录,统计一周小组的总分和平均分,科代表负责每周评出一个优秀小组和每组两名积极分子,包括A、B、 C三类学生都有获奖机会,然后在下周颁发奖状和奖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以上分级评价,使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增强学习自信心,发展个性。

分类分级评定总结 篇2

及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总结

为确保我镇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取得实效,根据《津南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类分级及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管理规定》,我镇安检站成立以伊亮镇长为主任,王桂亮、宋佑彧为副主任,安检站全体人员为成员的工业企业分类分级评定工作办公室。

通过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工作,掌握我镇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状况,督促工业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津南区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健全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为全面实现工业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奠定基础,确保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工作内容:

(一)第一步准备阶段,由区政府印发《关于引发津南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类分级及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的通知,我镇安监站制定《小站镇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类分级及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措施,落实工作职责;

(二)第二步培训阶段,我镇安检站组织分别召开4次动员培训会培训600余人次,印发《小站镇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类分级及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津南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评定标准》500余份,全面部署分类分级工作;

(三)第三步自查自评整改阶段,通过第二阶段部署分类分级自评工作,我镇域内217家工业企业对照《津南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评定标准》,开展自查、自改工作并通过《津南区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上报自评结果。

(四)第四步评定排查阶段,9月13日开始,由区分类分级评定小组依据《津南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类评定标准》、《津南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评定标准》,对我镇域内217家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作业环境、职业健康管理实际情况,进行评定。至12月28日结束,实际查出隐患1949条,整改隐患1769条,处罚2家企业,分别是天津市大彦电子有限公司、天津英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分类评定A类企业15家,B类企业118家,C类企业84家。分级评定A级企业10家,B级企业52家,C级企业145家,D级企业10家,已确定完成工业企业的类别和级别的评定工作;

(五)第五步整改提升阶段,小站镇各工业企业按照评定小组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彻底整改;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我安监站派专人进行督促整改,登记建立档案,制定整改计划,明确责任人,确保隐患整改按期完成。

在此次综合评定过程中,我工业企业分类分级评定工作办公室充分认识分类分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公正客观,狠抓落实,要坚持一个标准,一个尺度,避免分级的随意性,做到评分不漏项、标准不降低、结果公正合理,并要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分类分级管理工作的有关文件,准确理解工作内容,掌握工作方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全面组织实施,突出抓好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和现场管理,指导工业企业严格按照《津南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类分级评定标准》的要求,加大投入,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保证分类分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分级分类教学 篇3

关键词:审核评估;审核要素;状态数据;档案分类;

【中图分类号】G642.4

引言

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影像等原始记录,通过有效利用教学档案,能更好的为学校管理和教学服务,教学档案也是学校参加教学或专业评估等的重要凭证。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扩招,学科专业数增加,教师、学生人数成倍增长,教学过程产生的各种资料呈几何数量级增长,如何有效管理这些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存储形式多样的教学档案,并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档案的价值,成为摆在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难题。本文结合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对教学档案分级分类管理及再利用进行了探讨。

1 本科教学档案分类依据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五位一体”评估制度中的一种模式,是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服务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审核评估有“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6个审核项目+1个自选特色项目,6个审核项目又划分为24个审核要素。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是教育部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的本科教学工作及其质量常态数据库,通过年度常态采集,可为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能服务于审核评估,状态数据库形成的分析报告能向审核评估专家组呈现学校的客观现状,有助于专家确定考察重点,也为审核评估报告的撰写提供数据支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为7类:学校基本信息、学校基本条件、教师信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学生信息、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除教学活动外,教学评估主要是依据评估体系查阅相关教学档案,完整的教学档案是学校通过评估的前提条件,因此本文的教学档案分类主要依据是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同时兼顾年度教学状态数据采集的需求。

2 本科教学档案分类

借鉴审核评估的6个审核项目将教学档案分为六大类:管理文件、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每个大类下依据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设若干分类,一方面能方便审核评估时专家调阅档案,另一方面确保状态数据无缺漏。本文选取管理文件、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三个大类阐述分级分类及管理方法。

2.1 管理文件

管理文件类主要收集国家、省级以及学校为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制定的一系列文件及规章制度。管理文件类下设二级类目6个:国家及省级有关文件;综合管理;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教务及考务。每个二级类目下根据学校情况设三级目录。

2.2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类档案包括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实施情况、学校高层次人才、学校高层次研究团队、教师基本信息、教师发展与服务、教师成果、教师教学记录七个二级子类目,每个二级子类目包括的内容见图2。

2.3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审核要素包括教学经费、教学设施、专业设置、课程资源及社会资源5项,相应档案也可按照5类设置子类目,每个子类目的具体类目见图3.

3 电子档案库建设建议

在档案分类的基础上,可将档案分为校、院二级管理,由校级档案部门制定管理制度,规定每类档案收集的具体内容、保存方式,全校性的档案由校级档案部门管理,而学院产生的各类文件、教学过程资料等则由二级单位根据管理规定自主管理。为提高档案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再利用价值,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电子档案库,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必然的途径。电子档案库建设并不是简单的将纸质档案扫描为电子档保存,电子文档并不能完全替代原始手写的档案和纸质打印文档。电子档案库的建设有2方面:一方面是为纸质档案建立档案目录,供师生查询;另一方面借助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系统为使用者提供电子档案的保存、查询、下载、统计等提供支持。

结论

以审核评估要素及教学工作状态数据为依据对教学档案进行分类,对规范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有重要意义,电子档案库的建设能提高档案准备性,提高档案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高力,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档案管理与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问题,档案学通讯[J],2007(3),64-67.

2.陈媚,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探讨,基层工作[J],2007(12),51-52.

汉字分级分类教学实践模式初探 篇4

文字是一种符号, 是由线条构成的视觉符号, 每个符号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不同的笔画, 其中表音文字与义符文字分别代表着世界文字的两大类型。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区别,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 汉字字形结构比拼音文字更复杂, 书写要求更高。

汉字的形在外观上是一种全方位二维立体组合的方块结构。汉字有上下、左右、内外、中心与四角各种方式的组合, 而在内部结构上, 汉字可以分为独体、合体两大类, 由笔画直接组成或由笔画、偏旁组成。而拼音文字的字形在外观上是一种一维线性平面组合的线形字符列, 只有先后顺序, 而不存在上下、内外、中心与周边的错综关系。

2. 汉字的音不能通过拼读文字得到。

汉字所标记的是汉语语言中一个完整的音节, 而一个拼音字母, 只是标记语言中的一个音素。每个独立的汉字, 无论其内部笔画多少, 结构差异多大, 都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符号。如“爱”、“枪”、“乐”这三个汉字, 分别表示ai (去声) 、qiang (阴平) 、le (去声) 这三个音节。可见音节的读音固定在每个汉字身上, 不能拆开或分离, 只能与整个符号一起认读, 故汉字的音靠硬记。而拼音文字可以通过字母直接拼读, 如“d”、“o”、“g”三个字母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dog”这个词, 其读音可以按照各个字母所标记的音素直接拼读出来。

3. 汉字的义跟汉字的形有紧密的联系, 汉字的字形能够直接表达一定的意义。

汉字的字形不是根据语言中的音响形象构拟出来的任意符号, 而是根据语言中某个词或语素的意义构造出来的象征性符号。每个汉字, 都是“观象取物”、“法向造字”的直接结果, “象”是同特定的客观事物或现象联系在一起的, 既是抽象的概括, 又是具体可感的意象, 故汉字“因形示义, 意寓形中”。这种具象表义性是方块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根本区别。

二、教学指导理论现状

吕叔湘在《语文常谈》中指出, 对于印欧语来说, 词为基本语法单位是非常明显的, “汉语恰恰相反, 现成的是‘字’, 语言学家的课题是研究哪些字群是词, 哪些字群是词组。汉语里的‘词’之所以不容易归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 就是因为本来没有这样一种现成的东西。其实啊, 讲汉语语法也不一定非有‘词’不可”。法国LaGompagnie于1989年出版了一部初级汉语教材《汉语语言文字启蒙》, 正是以这样的思想为主旨的。

三、分级别的教学方法

鉴于上述基本事实, 我们认为必须从字本位出发。中国的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大多从“人”“、手”“、木”、“刀”之类最基础的独体汉字开始。这些独体字同时也是最常用的汉字构字部件 (偏旁) 。这些汉字是中国文化东方思维的精髓, 因为它们体现了造字之基本要义———“象”的概念。汉字学习第一阶段无法逾越的步骤就是掌握这些由基本的笔画构成且带有丰富而简约具象的独体字。

由此可知汉字学习必须经历笔画习得、独体字 (汉字部件) 习得、字联—组合习得三个相关联的渐进阶段, 前两个是基础, 后一个是获得多数汉字的主要途径。我们应把握学生的认知心理, 遵循由简至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一级别:汉字基本笔画教学

汉字的拼写和读音没有直接联系, 汉字的习得必须在书写字体中进行区别和确认。汉语的每个字均由笔画构成, 要学会一个字, 须学会它每一笔的写法及各笔的笔顺。所以, 在开始阶段, 要求留学生从汉字最简单构建单位“横、竖、撇、点、捺、提”着手, 并在练习过程中逐渐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律。

二级别:部件———象形字和指事字

汉字的总数在5万以上, 但是构组汉字部件的数量却是有限的。据傅永和不完全统计, 汉字有648个部件。这些部件的基本成分是独体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加上象形的概念是为了帮助留学生从形音义三者的结合上把握基础汉字, 我们应该参照甲骨文, 运用某些古文字字体象形、会意等特点作为辨识现行汉字字形与字义的中介, 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功能, 对基础汉字形成直接的印象与感知。例如像“人、木、日、山、田、羊、雨、井、行、牛”等具有描状事物特征的象形字, 可用其古字形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 其义不说自明。凡是可以作为偏旁的基础字, 同时列出这些字的偏旁变体 (如人———亻;水———氵) , 让学生同步掌握, 这种方法能自然地兼顾到字形与字义的统一, 见形明义, 顾义及形, 再加上读音的固定方法, 能较好地兼及形、音、义三者间的内在联系。我建议, 教师可将涉及甲骨文的那些字一一列出, 最好配以对应的漫画图片, 相信一定会比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笔顺、笔画的效果好。甲骨文字体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从感情上逐渐认同这样一种复杂而难学的文字形态, 在学习汉字过程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级别:汉字组合教学

在留学生掌握了大部分作为偏旁的独体汉字后, 就必须抛开笔画习得方法, 采用汉字部件组合习得法, 如“人”与“木”组合为“休”, “木”与“日”组合为“杲”和“杳”, 等等。教学的原则是循序渐进, 由单层面的组合 (如“日”+“月”=明) 逐渐过渡到多层面的组合 (如“明”+“皿”=“盟”) 。在汉字组合教学的初级阶段, 我们仍可以运用会意的古文字作引导, 让留学生获得形象的直觉感。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变, 一些汉字已失去了理据性, 故而需要做适当的分析解释, 同时我们可以调动一切认知手段———既包括逻辑思维的, 又包括形象思维的;既包括理性的, 又包括荒诞的, 建立初学者大脑中的汉字库。如“休”为人靠在树旁, 表示休息;“泪”为眼睛出水, “哭”字, 上方为两只哭肿的大眼睛, 下边一点是泪;“骂”上边是两口对骂, 下边“马”是声符;“杲”是太阳在树上, 指光明之意;“宿”可以分解为“家”、“人”和“床具”三个部件, 上边的“宀”表示屋顶, 房屋, 下有一个人, 人旁边一张床, 表示宿舍。汉字合体字主要是形声、会意两种, 近80%是形声字, 即形符部分和声符部分相结合。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组合造字这一特性, 作为汉字教学的一个重要办法。一种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独体象形字的组合, 如“你”字和“心”字结合成“您”, “我”字和“虫”字结合成“蛾”。更多的则是偏旁部首与别的许多字的组合, 由两个已经熟悉的组成部分, 讲到一个个不认识的生字, 使学生记忆起来更加容易。教师可自行制作偏旁卡片、独体字卡片, 通过不断地组合、拆分, 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这种汉字识记的方法, 特别适合于已拥有一定汉字量的学生。

这种基于部件之间联系的汉字说解, 既化解了难字, 又学习了部件, 同时, 整字的意义也更加容易把握、理解和识记, 不仅能大大减轻汉字学习的强度和难度, 而且能增强汉字学习的趣味性和意义性。

参考文献

[1]唐娟.论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J].文教资料, 2007, (5) .

[2]王笑然.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难点问题探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

[3]乔玉雪.“字本位”理论下的对外汉语教学——以汉字课教学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5) .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标准 篇5

一、通风 A级:

1、矿井通风能力不足

2、采面形不成全风压通风进行采煤的

3、开采边界三角煤柱的 B级:

1、通风系统不合理,风量不足的采区。工作地点强行阻止生产的。

2、巷道严重失修,进回风巷断面不足而未及时处理的

3、局扇安设位置不当喝循环风的 C级:

1、不按规定安装和使用局扇,随意停电、停风,随意撕开风筒,风筒距离超过规定;临时停风地点不立即撤人、断电;不设栅栏提示警标的。

2、通风系统中出现单道风门或同时打开风门造成风流短路;通风设施质量低劣,跑漏风严重,主要进回风联络巷风门没有设联锁装置的。

3、局扇无上架,风筒破口漏风严重,吊挂弯曲不直,借口无反边的。

二、瓦斯 A级: 瓦斯涌出异常区域的 B级:

1、监控系统及断电装置不完善的

2、不按规定配齐瓦斯检查员的

3、各类通防仪器未按规定配齐的 C级:

1、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工作地点瓦斯超限或积聚不采区措施或采区措施不及时的。

2、巷道停风24小时以上未按规定密闭,独头盲巷封闭不合格,无措施或不按规定封闭的。

3、瓦斯检查出现空班、漏检、假检、记录不全、不按规定现场交接班的

4、未按规定设置传感器及显示、报警、断电功能不齐全;便携式瓦斯报警仪及监测探头不按规定悬挂的。

5、各类通防仪器未按规定携带、使用、标校和计量鉴定的

6、排放瓦斯、巷道贯通不按规定执行的

三、煤尘 B级:

1、采掘工作面及主要运输巷道未安设防尘管路的

2、综合防尘系统不完善的,不按规定进行煤尘检测的 C级:

1、煤尘堆积超过规定、防尘、隔爆设施安装使用不符合规定的

2、采掘工作面及主要运输巷道未采取降尘措施的

3、主要进回风巷不定期清扫和冲刷巷道的

四、火灾 A级:

采区或工作面存有火区的 B级:

1、不按规定建立井上、井下消防材料库或消防器材不按规定配备的

2、巷道未按防火要求布置施工的 C级:

矿井综合防灭火措施落实不力,一氧化碳超限作业的

五、放炮 B级:

1、井下火药库及发放硐室炸药、雷管超量储存的

2、放炮员无证操作的 C级:

1、火药管理和井下放炮不按制度执行,放炮不执行“一炮三检”制度的

2、火药领、退手续不全,账物不符及雷管无编号的

六、水害 A级:

1、相邻矿井有突水可能或矿井之间的隔水煤岩柱被破坏、未建水闸墙隔离的

2、开采受高承压水严重威胁的煤层未采取综合防治水措施的

3、提高开采上线未经主管部门批准的 B级

1、在水淹区积水面以下的煤、岩层中采掘隔水煤岩柱达不到规定要求的

2、承压水威胁的采区工作面未按规程规定设置防水设施未完成防治水工程而强行生产的

3、受老空水威胁的采、掘工作面进入警戒线、探水线未按规定探放水、掘进回采超出批准范围的

4、受含水层、陷落柱、表土松散层等水体威胁的采掘工作面未按规定打探水钻的

5、在水体下开采未按讨论方案执行的

6、未经批准开采各类防水隔离煤、岩柱的

7、采区以上水仓清挖不及时或水仓容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 C级

1、不按规定对水闸门、水闸墙检查或维修的

2、不按规定对本矿的老空积水情况及相邻矿井的开采积水情况定期核查的

3、采掘工作面出现出水征兆未及时汇报而又不采区果断措施确保安全的

七、运输 B级

1、斜井防跑车和跑车保护装置不按规定设置的

2、斜巷摘挂车场无躲避洞,摘挂车安全间隙不符合规定的 C级

1、绞车不按规定固定,制动装置失效的

2、使用不合格,磨损严重的联接环和销子,超挂车不使用保安绳的

3、斜巷运输信号装置不按规定设施,声光信号不齐全有效,信号按钮未进入躲避洞,运输兼行人斜巷无报警信号的

4、斜巷摘挂车场躲避硐位置不当或障碍物影响出入的

5、斜巷人行车不按规定进行试验或试验不合格仍继续使用的

6、运输行人巷道电机车架空线连续20米低于2米的

7、电机车闸、灯、铃及撒砂装置不齐全有效的

8、电机车、人车、矿车与巷道的行车行人安全间隙连续10米达不到规定的

9、铁路机件不全,接头间隙内外高低差,轨道水平严重超过规定,无轨枕或轨枕间距过大造成铁路质量低劣的

八、机电 A级

1、矿井没有实现双回路电源的

2、矿井主要泵房排水能力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

3、主扇风机备用风机起不到备用作用的 B级

1、井下各水平中央变(配)电所、主排水泵房和下山开采的采区排水泵供电的线路少于两回路的

2、主井提升:提升装置存有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严重缺陷的

3、主、副井绞车及提人绞车不按规程设置各种保险装置和设置不全的

4、排水系统设施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 C级

1、主提升装置各种保护试验失效,各种闭锁不起作用的

2、提升钢丝绳磨损断丝锈蚀,使用时间超过规程规定为更换或未按规定检验和检查的

3、主要排水设备提引水装置不起作用的

4、主扇在规定时间达不到换机运行的

5、压风机(包括风包)安全阀断水、断电、超温、超压、保护装设不全或不起作用的

6、承压锅炉的安全阀或压力表失效,常压锅炉做承压锅炉使用,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各种保护不按规定设置过不起作用的

7、井上、下使用的高低压开关操作机构失灵,闭锁装置不起作用的

8、井下隔爆电气设备(小型电气)出现失爆的

9、皮带运输机不使用合格阻燃皮带防滑保护、堆煤保护、防跑偏装置、温度保护、烟雾保护、自动洒水装置设备不全或不起作用的

10、井下三大保护及煤电钻综保,照明信号综保等不按规定使用或保护不起作用的,电动机综保及过流短路保护人为甩掉不用的

11、瓦斯异常区、掘进工作面未设“双局扇、双电源”、“三专两闭锁”、低瓦斯矿井未实现采掘供电分开,未设置风电闭锁的

12、井下电缆未使用阻燃电缆或接头不合格的

13、不按规程规定进行井下电气作业的

九、顶板 B级

开采的煤层无矿压观测材料,设计的支护强度和密度无科学依据的 C级

1、超前支护、端头支护不按规定支设或支设不合格,断层处、顶板破碎处控制不力的

2、工作面缺柱或缺梁超过5%,出现空顶作业的

3、工作面出现5棵失效支柱,5条顶梁部铰接或损坏、一处5棵支柱钻地达100mm,未及时进行整改处理的

4、工作面后部悬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而未采取特殊控制措施的

5、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拖后放顶线6米回撤,回撤后未支密集截柱的

6、采煤工作面不能保证两个出口,安全技术措施未按管理权限报批的

7、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过老空,跨巷道,托伪顶开采无专门措施或不按专门措施施工的

8、面上连续1米出现宽度0.215米伞檐未处理,面前不按作业规程规定支设临时支柱的

9、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20米范围内的巷道高度不到1.6米,运输巷人行道宽度小于0.7米,巷道连续3米严重失修的

10、溜头溜尾未按规定打压柱的

11、支护材料严重不符合要求或未进行有关质量检测

12、巷道掘进无措施施工的

13、架棚巷道不实用前探梁、联棚器、空顶作业、连续5架棚子背顶不实,严重歪斜不正,棚腿高吊的

14、锚喷巷道不按措施规定使用前探梁,发现一处有5棵锚杆失效,抽查锚杆角度70%低于75度,工程质量严重低劣的

15、遇有地质构造、围岩破碎,压力大及处理巷道高冒时,未及时补充安全措施,未及时改变和加强支护的

十、其他 A级

无批准的设计访谈或不按设计施工的 B级

1、特种作业人员不培训,数量不足的

2、新购进且设计没安标志的设备和材料无煤安标志的 C级

1、井口不执行检身制度和上下井人员清点制度或执行不严的

档案实体分级分类保护方法研究 篇6

关键词:实体档案分级保护分类保护

档案实体是我国馆藏档案的主要形式,跨越时间久,存量大,种类多、保管条件参差不齐,现存状况好坏不一。如何加强保护,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实体寿命是各档案馆的主要任务之一。分级、分类保护不仅有利于将有限的保护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而且有助于甄选出珍藏、特藏和一般档案而分别采取不同的抢救措施。

一、档案实体分级分类保护的必要性

档案保护一般划分为两个层级:一是针对档案实体的原生性保护;二是针对档案内容的再生性保护。前者的目标是保持档案原貌,既强调档案实体的保护,又注重内容的保护;后者通常使用缩微拍摄、数字化、仿真等形式呈现档案信息,方便利用。虽然上述各种类型的再生性保护措施都可以脱离原件来保护其内容和信息,但是仍然需要依托原件实现信息转化或复制,即完整的原件是信息再现的基础。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档案实体价值与档案保护现状之间矛盾凸显

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数字化进程中和完成数字化以后,对原件保护(档案实体)的讨论逐渐增多,主要有整体性保护、摈弃保护、弱化保护等观点。尽管观点不同,但实体档案所具有的无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无论再生性保护手段有多少种,技术多么先进,对档案实体的保护都不应该放松。然而目前由于多种原因,不同的档案实体逐渐呈现出老化、破损、褪变等趋势,甚至部分已经处于或者临近濒危,严重者已经失去了保存意义和利用价值。

(二)现有档案实体老化速度加快,破损量大且破损较为严重

由于装订形式不规范,生锈、脱开、折裂、起翘现象较为普遍,导致现存民国档案出现了大量破损。除了民国档案,20世纪80年代之前形成的档案,保存现状也不容乐观,纸张、字迹、案卷外观、装帧等均有程度不同的破损。同时,纸张酸化导致纸质档案实体寿命下降也需要引起重视。美国国会图书馆普通类和政法类图书为酸性,其中80%纸张pH值在5.0以下,属于严重酸化;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文献pH值在6.0以下的约占70%;第二历史档案馆抗战前和抗战后新闻纸pH值在3.7~4.7;美国国会图书馆1700万册藏书中约35%发生脆化现象;日本图书馆发脆不能翻动的图书约占20%;西藏档案馆馆藏300余万卷档案,其中约33%出现破损,因酸化发脆档案约占47.3%,严重者已为片渣状。

综上,笔者在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等法律规范的基础上,特别是考虑到其中关于古籍文献的文物定级标准以及文化部已经颁布的多项分级标准及规范,如《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古籍定级标准》等,并结合我国目前的档案保存状态、实体档案的价值等情况,认为在档案抢救和保护实践中需要开展实体分级或分类保护。分级保护是依据档案实体破损情况,将破损档案划分在不同的等级范围内,开展不同级别的保护活动,优先抢救破损程度最为严重的档案。换句话说,分级保护主要是针对出现病害状况的大批量档案采取的保护行为。保存现状、病害特点、破损等级划分、分级保护措施等问题都需要理论和应用的深入研究,越细化越具体,实际单位越容易操作。分类保护是按照档案实体的价值、重要程度、独特性等,创造不同的保管条件并开展保护活动,比如对特藏和珍藏档案创造最为理想的保存条件,及时开展科学的抢救。一般而言,由于特藏、珍藏档案数量不大,容易划分和筛选,因此,实际单位便于实施分类保护。

二、档案实体的分级保护

在档案破损数量大、保护条件和技术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开展档案实体分级保护,可以优先抢救濒危状态的档案。分级保护程序首先是对馆藏档案保存现状进行调查,摸清档案病害状况;依据档案病害种类和破损程度,制定破损等级标准;在预防性保护和治理性保护方面分级采取措施。摸底调查是分级保护的前提,划分破损等级是实施保护和抢救的基础,分级保护是实施抢救的主要方式。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级各类档案馆所藏档案保存现状、破损程度、馆库条件和保管情况等,需要开展全面调查,建立档案保存现状信息数据库。对档案个体调查是对档案纸张和字迹种类、保存现状、病害种类、病害程度、案卷外观状况等相关问题进行的全面调查。主要包括:档案形成时间、档案来源、纸张种类、字迹材料种类、酸化、霉变、虫蛀、老化、污染、撕裂、残缺、糟朽、粘连、皱褶、字迹洇化或扩散、字迹褪色或酸蚀、字迹磨损(纸页中间和边缘)、不规范折叠。

破损等级划分是依据档案实体保存现状和老化情况,通过定量测量或定性分析病害,综合判断其破损程度,考察的主要病害因子为:酸化、粘连、残缺、污染、纸张糟朽、纸张撕裂、字迹洇化扩散、字迹褪色或酸蚀、霉变、虫蛀、老化、不规范折叠等。依据病害类型和程度可将档案实体破损等级分为:特残破损、严重破损、中度破损、轻度破损。档案实体病害程度尽可能量化,只要其中一项病害因子达到等级范围,即可确定其等级类型。以纸张酸化程度为例,比如纸张的pH≤4.0,不用考虑其他病害程度,即可确定该份档案属于特残等级;4.0

分级保护包括预防性分级保护和治理性分级保护。预防性分级保护的范围覆盖整个馆藏档案,属于全程性维护和保管。预防性保护在先且最为重要,涉及库房建筑、保护制度、环境监测与调控、安全维护等,是对馆藏档案批量进行的保护行为,产生效率高,作用明显。而治理性保护是在其后开展的抢救性活动,针对个体进行病害诊断和治理,只需要对破损的档案进行修复,不需要普遍开展,因此,工作开展涉及面较小。治理性保护实施需要考虑修复的技术条件成熟与否、资金支持、技术力量、人员修复水平、修复材料等众多因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两者互补,是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两者也面临相似的困境,馆藏的丰富性、复杂性,决定了预防性分级保护和治理性分级保护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各种分级尝试难以实践。如何得出客观、准确、简单易行的分级办法是保护工作面临的难题。

三、档案实体的分类保护

档案分类保护是针对档案的重要程度或价值或独特性等分别采取不同的保护和修复措施。档案的重要程度需要考虑档案内容、形成时间和在不同历史阶段对社会发挥的作用等,一般分为一般档案、珍藏档案、特藏档案。其具体保护措施如下:

(一)一般档案的保护方法

档案馆中保存数量最多的是一般档案,普通库房即可存放一般档案。一般档案的保护需要严格执行国家档案行业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10)中有关温湿度、防光等规定。比如,温度为14℃~24℃±2℃,相对湿度为45%~60%±5%。

(二)珍藏档案和特藏档案的保护方法

1.珍藏档案是指内容价值高、历史远久、形式非常独特的档案,比如清代之前的档案可作为珍藏档案,因其在全国数量不大,可作为优先调查对象,详细开展各项调查,创造特殊的保存环境如微环境。微环境要求温度为16℃±1℃,相对湿度为45%±3%,并采取避光、低氧贮藏、防盗、防爆等。实际工作中常用封闭的橱柜等特殊装具,充氮气或二氧化碳,并采取精准地控制温湿度,避光、洁净空气等措施。

2.特藏档案是指具有特殊形式、内容和价值的档案,档案记载的内容具有独特性,比如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本馆特色等,或者对社会及利用者产生特殊影响等,内容独特的档案往往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特藏档案保管要求温度为14℃~20℃±2℃,相对湿度为45%~55%±5%,特藏室与一般的档案库房不同,需要经过装修改造,对温湿度、光线、空气污染等实施更加严格的调控,尽量制作特殊装具,同时在防火、防盗、消防等方面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

此外,在开展保护中珍藏和特藏档案可分步进行。一是对珍藏、特藏档案开展普查登记工作,内容包括:特藏形式、数量、保存现状、破损级别、保管状况等,建立珍藏、特藏综合信息库,形成动态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评估,编制出版《中国珍藏、特藏档案联合目录》。二是逐步建立完善的珍藏、特藏档案保护制度,改善保管条件,加强保护管理。三是依据现有标准如《档案修裱技术规范》《历史图牒档案修裱技术规范》《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来规范珍藏、特藏档案的修复活动,并制定实操性较强的《档案修复操作指南》,以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汪孔德.档案分级管理初探[J].档案管理,2003(4):10-12.

[2]马翀.历史档案分级保护体系构建初探[J].档案学研究,2007(3):61-63.

[3]张美芳.分级保护与管理——国家重点档案保管环境最优化的实现方式[J].档案学通讯,2010(3):76-79.

[4]严永官.馆藏档案分级管理的几个问题[J].中国档案,2000(1):27-29.

[5]程大鲲.档案分级管理中的鉴定[J].兰台世界,2002(3):15-16.

分级分类教学 篇7

一、高职高专音乐院校视唱练耳分类分级制教学 的假设与推想

经过多年的教学与摸索, 视唱练耳陈旧的专业教学模式已经与目前的生源、教学体质不融合, 需要一种新的模式来顺应当下的教学状况, 这种模式就是分类教学 (即专业归类教学) 分级教学 (即分程度教学) , 教学理念的产生是通过学科的不断改革而产生的。在国内同级音乐学院中, 同步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还是头一次, 且通过这么多年的摸索, 也有了一定的心得和经验。这些年的实践、总结后, 这种模式的良好教学效果得以体现, 所以希望广而告之, 推广于其他同级音乐院校。

传统教学的发展因为高职高专学校的一些客观原因所限制, 它的教育方法是以注重固定调教学为主, 专业划分和需求不明确。确定班级数量后, 随意按照人数的均衡而把学生分配为几个班级里, 不能实际考虑到学生音乐素养的个体专业差异, 理解和接受能力好的学生会随着传统教学的培养下自身的能力可能会得到提高, 而能力稍微差些的学生则可能会因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而颓废和放弃, 就算跟上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时间长久下去, 难免会对视唱练耳这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 因为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课程特点, 需要老师和同学同步进行下才能有效的学习和教育, 一旦有些同学跟不上了, 就很难再次跟上老师教学进度和计划, 教师也难以因为个别学生的薄弱而改变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 教改后新模式的实施是在学生刚开学时, 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和专业导向而决定分班级制度的, 所以改革后的教学新模式是比较适合程度需求及专业需求的平衡的。

在传统教育模式进入窘境的情况下, 高职高专的视唱练耳课程就需要分类分级教学模式的导入。分类分级教学模式的实行能有效的改善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通过学生在入校时举行关于视唱练耳的考试, 把不同程度相近专业的学生有效的分开和集合, 组建不同等级的班级。大体可分为固定调、首调等级班若干, 让老师运用不同的教学速度和内容来教育不同的班级, 虽然这样的教学模式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效果也会是显著的, 因为学生素养接近一致性, 能更好的一起跟上老师的步伐, 不会出现太大的差距。而且随着这样的教学模式的继续发展, 老师也会日益习惯这种施教模式, 循序渐进, 精力和时间的付出也会有所减小。

在分班时, 也要注意班容量的合理分配, 因为学生人数太多的话, 老师需要投入的精力也就更大, 难免会出现小的漏洞, 这样情况的产生就会导致一些被忽视的学生可能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 造成跟传统教育模式下产生的部分学生关于视唱练耳学习不好的情况, 而适量的学生在老师的教育下, 可以有效地针对性的解决其在视唱练耳的学习中所产生的困惑或问题, 这样的学习环境下, 老师教学会轻松, 学生学习也能得到更充分的照顾, 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关于高职高专运用分类分级教学这个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较为恰当地符合高职高专院校社会需求的最终目标, 教学大纲中首先明确学生视唱练耳的大致程度和确定学生学成所最终应达到的实用程度, 把音程、和弦、节奏节拍、旋律、调式、简单的曲式等几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从简到难分成若干个等级, 且要规划好每一级的内容。

处于对实际生源水平的实用性和实际能力考虑, 高职高专视唱练耳教学需要自主编写一套实用性内部教材, 因材施教也是需要针对性的教材才能进行下去的, 至于市场上流传的教材, 可以当做辅助教材给予教育, 因为市场上的教材虽然大众化, 但也是通过认证后才能存活于市场上。

关于教学的管理, 为了增加高职高专学生的积极性和教改教学的有效性, 应该定期举行测评活动, 通过近期考试成绩来重新分配学生所在班级, 更合理和有效的运用分类分级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通过不断刷新不同类型学生, 把学生的分层做的更准确, 也让学生通过分级教学有效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 还需要整理出定期目标等, 让同学关于视唱练耳的学习更有方向性, 而且阶段性的目标也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高职高专视唱练耳分类分级制教学所存在的 弊端和改善方法

(一) 不同等级班级的学习进度无法统一

因为不同等级的班级就预示着班级与班级内同学的视唱练耳的程度不同, 既然程度不同, 会的老师不用讲了, 不会的才需要学习, 这样老师就会因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出进度不一样的班级, 这样的情况可能容易造成统一考试时试卷内容的复杂性和不统一性。

针对这样的问题:解决方法就是考试内容要协商确定, 根据不同班级的不同进度来确定考试内容。

(二) 课时的不同需求

不同程度的班级的学习速度不同, 就容易造成课程结束速度不同。老师教学时就会根据学生起点高低而实施相应的教学内容容易造成班级的教学就会是班级之间产生差距。固定不变的课时限定可能造成双方的差距很 难填平。

解决办法:根据不同等级的班级分发不同的课程表, 视唱练耳课程的课时因班级等级不同而不同, 程度高的班级课时稍微少点, 程度低的班级课时要多点, 一长一短, 合理互补后就能达到有效的课程结束时间一致。

三、在高职高专视唱练耳课程里分类分级制教学 的实施

针对于高职高专的视唱练耳课程的特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起到优异的效果, 对此高职高专的视唱练耳需要运用新的教学模式, 分类分级教学能有效地改善高职高专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

对于这个有效的新型教学方式, 它的有效实施也是需要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的。

首先, 根据分级教学把视唱练耳课程分为不同的阶段, 规律是由浅到深, 可以有多个等级, 由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三个教学等级, 每个教学等级安排有相应的课时和相应的课程内容, 每个阶段都有明确课程目的, 有自己的课程达标要求, 只有满足课程要求的学生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视唱练耳课程, 如果没有达到要求的同学, 需在原等级班级继续学习该阶段的视唱练耳课程, 直到满足本阶段的视唱练耳课程, 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视唱练耳课程班级。对于班级的划分, 根据视唱练耳分类分级教学的内容也应该有具体而细致的划分。

首先在学生刚入学时, 对全体同学进行一场关于视唱练耳课程的考试, 针对性的考试后, 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视唱练耳课程考试成绩的高低对学生进行班级划分, 对于视唱练耳课程的不同专业把学生分别分配进快、中、慢三种班级, 对于视唱练耳课程程度最好的且程度相近的一批学生进入同一种班级, 也就是快班;对于视唱练耳课程程度中等的一批学生进入同一种班级, 是中班; 对于视唱练耳课程程度不太好的学生分在最后一种班级里, 慢班。这样把初进校门的学生关于视唱练耳课程有效的划分成不同的层次, 分出不同的层次后, 针对性教学, 可以有效而又快速地提高学生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程度。

在一级教学中, 是从零开始, 让在视唱练耳课程上考试最差的学生也有机会反超上来, 针对于那些对视唱练耳课程没有接触和学习的学生, 一级教学的内容是引领他们步入视唱练耳课程的第一步, 通过初始的了解和学习视唱练耳课程, 培养兴趣和扎实基础。在符合视唱练耳课程一级教学目的后, 符合者升入中级的视唱练耳教学课程内, 更加深入的去学习视唱练耳这门课程, 有效的学习和利用所学知识对于音乐学习的辅助。以此类推, 在中级教学课时结束后, 达到视唱练耳教学课程要求的学生将步入高级视唱练耳课程, 学习课时结束后, 学生达到这一阶段要求后, 方为完成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 此课程方为俢毕。

四、高职高专视唱练耳课程的针对性教材的自主 编写

在这新的教学模式下, 还要有新的视唱练耳课程教材来辅助, 否则分类分级制教学模式难以在视唱练耳课程上发挥较大作用。

因为在教改教学模式下, 关于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已经有效的分成了多个层次, 其中不但学生是按等级划分, 连教学内容也分为了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不同层次, 这就预示着普通的大众视唱练耳课程书籍无法达到新的教学模式下的视唱练耳课程的要求。因此, 这就需要高职高专院校量体裁衣, 编写不同阶段的视唱练耳课程书籍。

首先还是先要把学生分层,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深度的视唱练耳课程的教材, 根据每一阶段的教学来划分书籍内容, 如果根据上述分类, 应把视唱练耳课程的按专业、按照实用记谱法把教材分分课时安排在学期内。把相应的乐理知识结合视唱练耳内容穿插进行, 做到理论与实践不脱节。学生既不会因为重复学习而“吃不饱”, 也不会因为知识点跳的过快而“吃不了”。使得学生能将视唱、听辨、听写这些基础能力训练好, 基础扎实。

五、总结

通过了高职高专视唱练耳课程分类分级制教学的假设与推想、高职高专视唱练耳课程分类分级教学所存在的弊端和改善方法、在高职高专视唱练耳课程里分类分级制教学的实施和高职高专视唱练耳课程的针对性教材 的自主编写中叙述了分类分级制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视唱练耳课程上的可施实性, 它不但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改善学生对视唱练耳课程的兴趣。

摘要:此文主要我院高职高专视唱练耳课程对学生实施分类、分级教学改革和教学过程的实用意义进行分析介绍, 其意义在于更好地在高职高专视唱练耳课程的开展, 提高视唱练耳的教学质量, 做到事半功倍, 指出正确的教学指导道路, 使视唱练耳分类分级教学的专业化, 学术化, 科学化得到贯彻, 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高职教育实用、适用, 面向就业需求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高职高专,视唱练耳课程,分类分级教学,实用性意义

参考文献

[1]苏大林, 苏艺.高职高专音乐教学视唱练耳教学法探析[J].职业时空, 2011, 02:118-119.

[2]孟云英.高职高专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初探[J].黄河之声, 2011, 12:78-80.

[3]廖丹.高校视唱练耳课程的现代化设计[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9, 01:94-96.

[4]尹微微.高中艺术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宁夏:分级分类招考公务员 篇8

今年以来, 宁夏自治区以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契机, 在继承以往好做法的基础上, 积极推进公务员考录工作改革创新, 公务员考录工作科学化水平实现了新的提升。

优化考录政策制度。建立联动决策机制, 进一步强化工作合力, 建立公务员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组织人事部门始终步调一致, 共同研究方案、设计程序方法、严格组织实施, 及时研究决定全区公务员管理的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 确保整个考录工作严谨、规范、有序进行。规范报考条件, 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 明确规定区直机关职位原则上全部面向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市及市以下机关除专业性强的职位外, 一律不做工作经历方面的限制;凡招考职位具有社会综合管理属性的, 一律不设专业条件限制。在学历层次要求上, 凡国家承认学历均可报考, 不得设置“全日制”学历限制。开展定向招考, 破解艰苦边远岗位报考人数较少的问题, 对宁南山区九县 (区) 拿出近60%的职位, 面向具有本地户籍或本地生源人员定向招录。同时, 部分职位面向在宁服务期满两年、考核合格“三项目” (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志愿者”) 服务人员定向招考。规定定向招考职位的拟录用人员须与用人单位和公务员主管部门签订为期5年的服务合同, 服务期内不能调动和参加遴选, 努力做到最大限度留住人。优先充实基层, 加大招考力度, 上半年招考县 (区) 以下公务员320名, 占今年全区招录公务员人数的77%。

完善考录方法。采取分级分类考试, 首次实行AB卷分类和专业性较强职位特殊招录办法。对政法系统DNA检验鉴定、法医等专业技术性强的职位增加专业科目笔试, 不进行体能测试和面试, 确保特殊职位用人需求。采取合并招考职位、高分优先选岗的办法, 确保择优录取。将招录条件相同、编制管理权限一致的职位合并招考, 待拟录用人选公示结束后, 按照成绩排名, 由考生自主选择职位, 使高分考生有更高的录取几率。

分级分类教学 篇9

1 相关领域发展的现状

按安全风险级别的大小实行分级分类监管是一种新的农机安全监管模式, 其核心思想是“按类分级, 依级监管”, 即将不同安全系数的农业机械按照对社会公众的危害程度, 由不同级别的农机管理部门进行差异化监管。事实上, 这一概念在公众安全的其他行业已被采用。例如食品药物、危险化工品等都已经实行了相应的分级分类管理。在农机安全监管上, 由于农业机械种类较多, 不同地区对免费实地检验的理解和采取的措施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各地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水平差异较大, 因此对农机安全监管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的可行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尽管有部分地区已经提出, 由基层乡镇试着管理一部分农业机械, 但哪些机械可以下放管理权限, 基层如何管理有关机械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标准, 因此, 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农机安全分级分类管理的模式, 难以促进免费实地检验的深入贯彻落实。

2 实施农业机械按安全系数分类管理的意义

(1) 农业机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将夯实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农机分级分类管理以农业机械排查摸底或抽样调查为依托, 将各类农业机械的使用情况和事故情况全部进行整理、研究分析, 并建立有关农机使用和事故情况的数据库, 从而建立农机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平台, 可掌握特定区域农机安全生产整体状况, 为政府部门决策以及制订科学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提供真实有效的科学依据。

(2) 农业机械分级分类管理将督促各级农机安全监管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农业机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是督促各级农机安全监管部门、农机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农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有效手段。在分级管理过程中, 必须研究农机分级分类管理的安全系数评定标准, 而该系数评定标准应从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七大类农业机械的使用情况、使用周期、安全操作情况、事故情况和对应各类机型的农机部门的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事故处理以及事故应急救援管理等多个方面做出严格的规定。通过对安全系数进行量化, 细化隐患排查频次, 明确安全检查标准, 督促各级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用机单位和农机户、机手个人消除隐患, 规范和服从农机安全生产各项管理行为。

(3) 农机分级分类管理可解决农机部门一级管一级的工作抓手问题。农业机械分布面广量大, 而各级农机部门从事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人员均相对不足, 且存在执法权限小、安全责任大的情况, 面对数量众多的被监管对象, 实行农机分级分类管理, 农机部门可以把有限的监管力量放在需要重点监管的机型上, 有利于提高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针对性, 从而达到有的放矢的监管目的。

(4) 农机分级分类管理有利于形成农机安全生产科学监管机制。分级分类管理将科学制定各级农机部门履行安全监管职责的内容、任务和要求, 量化各种管理指标, 通过明确监管任务, 健全监管机制, 落实监管责任, 实现农机安全生产齐抓共管。同时, 科学的分级分类管理还有利于量化各级财政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投入, 真正实现各级财政分担相应类别机械的免费实地检验经费, 逐步形成科学的考量标准, 最终全面实现免费监理。

3 应当重点解决的问题

分级分类管理应重点研究解决提高农机“三率”的有效办法和本地常用机型的备案登记方法。具体有以下六个方面:

(1) 对特定区域的各类农业机械进行分门别类的普查, 对各类机械的分布和占比进行分析, 对各类机械的事故发生率进行估算。

(2) 对特定区域的各级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的制度、设施建设, 工作承受能力以及各级财政投入水平等多种因素进行调研, 将安全监管责任按监管能力科学落实到位。

(3) 对农机安全分级分类管理与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配置方法深入进行研究。针对各级财政投入、机具分布的动态变化特点, 制订出有利于逐步实现全面免费监理的监管方案。

(4) 研究制订适合乡 (镇) 、村等基层农机管理部门操作的检验标准和装备标准, 与分级分类管理相匹配。

(5) 将分级分类管理的方案、措施通俗化, 通过教育培训、组织实践等方式, 将深奥的管理原理转变为一般管理人员所能理解、接受的管理知识, 便于组织实施, 使该管理模式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地区。

(6) 为乡镇、村等基层农机管理部门建立更加科学的安全监管制度, 解决农机安全在基层无人管的问题。

分级分类管理的实施, 能够帮助各级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充分利用现有的管理资源 (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权力) 管好各类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 使监管工作更有针对性;同时, 可为制订省级农机安全监管条例提供参考依据。

4 对农机安全分级分类管理的一些建议

(1) 在分级分类管理过程中, 对国务院《条例》中所规定的必须领取牌证的纯农田作业拖拉机, 应采取由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和乡镇监理员联合进行 (以乡镇为主) 登记注册、核发牌证、检验考试, 由乡镇组织免费实地检验的做法;牌证管理以外的农业机械, 则由乡镇和村按安全系数划分的等级分别组织备案登记和免费实地检验。地市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培养一批乡镇级检验员和考试员, 省级则应争取实现乡镇级检验员考试员在特定级别的农业机械上检考工作合法化。

(2) 以客观反映实际情况为衡量标准, 普查登记表、图表曲线图以及调研分析报告要严谨且具有说服力, 特别是分析报告要有理有据, 论证结果能够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从而支持项目的实施。

(3) 在分级分类管理的空间和时间方面, 应当先搞试点, 并进行整村、整乡推进, 试点地区尽量集中连片, 实行整村推进, 发挥规模带动效应, 并重点向农机安全监管、服务薄弱的村组倾斜。

分级分类教学 篇10

1 事故隐患分类

事故隐患来源总体分为: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如企业因实际需要, 需进行更细分类, 可往下进行二级分类, 分类可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煤炭工业部关于国有重点煤矿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制度的通知》、安全标准化规范等规定, 按照事故隐患性质、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所在单元、企业自身特点等因素进行。例如:将物的危险状态细分为顶板、通风、瓦斯、煤尘、机电、运输、放炮、火灾、水害等类型;将人的不安全行为细分为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等。

2 事故隐患分级

笔者认为事故隐患应总体分为: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如企业因实际需要, 需进行更细分级, 可参照《煤炭工业部关于国有重点煤矿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制度的通知》、《劳动部关于颁发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的通知》、省安全生产条例等规定, 往下进行二级分级。例如:将重大事故隐患细分为:特别重大、重特大、较大, 或直接分为:A级、B级、C级。具体分级可考虑以下因素:事故隐患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系统影响、社会影响;可能造成事故的概率;出现的频率、次数;隐患整改的难易程度;隐患所在位置人、机、料、法、环的实际状况等。

3 事故隐患认定

事故隐患认定有2个方面的依据。①首要依据: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的要求;企业自身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的规定;安全评价报告、上级安全检查结果等提出的问题。②参考依据:包括专家意见建议;事故经验教训;推荐性标准;国际标准;其他企业先进经验等。

这里需要对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区别问题作简单辨析,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是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由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3个要素构成。危险源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 是爆发事故的源头, 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 是能量传出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 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危险源是事故隐患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 是事故隐患中最主要的因素。

4 重大事故隐患认定标准

笔者认为重大事故隐患的认定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 物的危险状态。①特种设备、仪器仪表或消防设施等未按国家规定进行登记、注册、校验;②安全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或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③未配备必需的安全设施, 或安全设施达不到有关质量要求, 或无法正常使用;④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或有关设施、设备上, 未设置任何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⑤采用国家禁止的设备或工艺, 超出设备或工艺设计能力运行, 或随意改变设备和工艺的结构、参数、流程;⑥存在一旦引发事故, 极可能直接导致3人及以上死亡、10人及以上重伤或1 000万元及以上经济损失的隐患;⑦存在一旦引发事故, 极可能直接导致环境 (人员密集场所、生活水源、农田、河流、水库、湖泊等) 严重污染、有毒介质泄漏、1万人及以上转移或危及重要场所和设施安全 (电站、重要水利设施、危化品库、油气站和车站、码头、港口、机场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等) , 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隐患;⑧存在一旦引发事故, 极可能直接导致触电、爆炸、火灾、坍塌、冒顶片帮、水灾、中毒或窒息等易致人死亡、应急救援困难、破坏较大的事故的隐患;⑨存在一旦引发事故, 极可能直接导致主要设备停车、整个系统停车的隐患;⑩存在整改期限必须在6个月及以上、整改期间必须主要设备停车或整个系统停车或企业自身无法整改, 必须寻求外部资源协助的隐患。

(2) 人的不安全行为。①无执业资格证或特种作业操作证等国家规定证书便进行有关工作;②主要领导直接违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或安全生产责任制或操作规程或应急预案;③安全工作中弄虚作假、迟报瞒报、敷衍抵制等;④对一般事故隐患没有立即整改、无故不整改或未在期限内彻底整改。

(3) 管理上的缺陷。①无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或应急预案;②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或应急预案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③同时或者累计3次及以上违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或应急预案的同一规定;④同时或者连续违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或应急预案的3项及以上规定;⑤无安全许可证等国家规定证书便进行有关工作;⑥安全管理机构、应急救援组织或工会组织不健全;⑦存在工作程序不明、奖罚措施不兑现等重大安全管理漏洞和不足;⑧未落实临时性、阶段性的安全工作部署中2项及以上具体工作要求。

5 建议

(1) 事故隐患的分类、分级与认定, 对企业开展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 特别是对安全综合监督和考核奖罚、高效合理使用有限资源、进行隐患整改、分析安全生产现状、确定安全工作重点、推进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对该问题加以重视, 认真开展分析和研究。

(2) 事故隐患的分类、分级与认定的分析, 特别是事故隐患的认定,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人员的知识结构、分析判断能力、经验积累等个人素质, 企业应持续地加强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采取鼓励员工学习的办法, 不断提高人员安全技能, 并积极邀请外部专家进行指导和研讨。

(3) 事故隐患排查、认定的根本在于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和事故隐患认定依据的掌握, 企业应加大安全信息的获取、识别、采用方面的工作力度, 及时收集、汇总、学习新的法律法规、标准、事故案例等事故隐患认定依据的相关信息, 分析、识别后, 及时应用。

(4) 事故隐患的分类、分级与认定的分析, 是一项系统性工作, 应坚持全员参与原则。企业应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 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鼓励职工建言献策。

上一篇:创新模式合作共赢下一篇:FOB贸易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