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注射

2024-08-10

硬化注射(精选八篇)

硬化注射 篇1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护理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30%~70%, 反复出血发生率为50%~80%, 因此应给予紧急有效的抢救措施[1]。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 (EVS) 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有效方法[2]。1999年1月—2014年3月对26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病人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 经精心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26例, 男17例, 女9例;年龄31岁~79岁, 平均54.5岁;所有病人经胃镜检查证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排除伴胃底静脉曲张及合并消化性溃疡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功能A级9例, B级13例, C级4例。26例病人均因呕血、黑便入院。

1.2 方法

采用日本奥林巴斯GIF-H260电子胃镜和奥林巴斯公司硬化专用注射针, 硬化剂部分病人使用的是上海中洋海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5%鱼肝油酸钠, 部分使用的是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聚桂醇, 操作方法:先常规胃镜检查, 观察并记录食管静脉曲张的情况, 确定出血的静脉或可能出血的静脉, 自食管齿状线上2cm~3cm开始, 行曲张静脉内注射。每次注射1条~4条静脉, 每条静脉注射1个点~2个点, 注射点交错刺入, 相差1cm~2cm。注射5%鱼肝油酸钠者注射量每点4mL~6mL, 一次总量不超过20mL;注射聚桂醇者注射量每点2 mL~10mL, 一次注射总量不超过35mL。

2 结果

本组26例病人中25例首次治疗均成功, 1例因术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呕血时误吸导致窒息死亡。除该例治疗失败外, 其余23例治疗1次, 2例治疗2次, 25例病人共行27次硬化剂注射, 治疗后住院期间无1例再度发生出血;1例高热、2例胸痛剧烈, 分别给予抗感染、止痛处理后缓解;3个月~6个月随访, 24例未发现再次食管静脉曲张, 原有曲张静脉明显减轻或消失, 1例因排黑便再次入院, 补充硬化剂注射后好转。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大量出血导致病人紧张、焦虑与恐惧, 加之积血刺激导致频繁恶心、呕吐, 配合欠佳。因此, 做好心理护理取得病人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基础[3]。护士要观察病人心理动态, 陪伴病人身边给予安慰,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手术目的、方法、预后情况, 教会病人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请已行同种手术病人现身说法, 以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 使其配合治疗。

3.1.2 术前准备

协助完善检查, 正确留取血标本及时送检, 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 并按常规胃镜检查备好用物, 遵医嘱备血, 指导病人禁食禁饮, 鼻导管氧气吸入2L/min~3L/min, 右手臂留置BD针建立静脉通道,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3.2 术中护理

3.2.1 观察护理

术中注意保持输液通畅, 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生命体征等变化。插入胃镜时嘱病人做吞咽动作, 呕吐时把头侧低, 注意呕吐物的性质、颜色及量,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误吸。指导病人做缓慢深呼吸, 血氧饱和度降至90%以下, 应暂停治疗。

3.2.2 术中配合

加强术中配合是保证治疗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协助医生将注射针从活检孔送入, 注射器抽好药液, 排尽空气连接到注射针上, 在内镜下见到曲张静脉, 注射针对准注射部位后听从医生口令, 遵医嘱出针, 针头刺入血管后推药。边推药边观察静脉情况, 报告硬化剂的用量, 推药结束停顿片刻使药液发挥作用, 当医生准备拔针时继续推药。此封针法是为了防止针眼出血, 针头离开血管后立即收针。用同样方法完成所有曲张静脉治疗。操作中动作轻柔敏捷, 避免划破食管黏膜及血管。整个过程与医师密切沟通、配合默契。

3.3 术后护理

3.3.1 病情观察

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肠鸣音变化, 注意有无呕血及黑便, 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速、血压下降等情况, 立即汇报医生并配合抢救;注射5%鱼肝油酸钠者易引起胸痛等不适, 注意倾听病人主诉, 及时处理。

3.3.2 饮食指导

术后禁食1d, 此后温流质饮食2d, 1周内过渡到半流质饮食, 8d~10d软食, 之后进易消化食物, 以高热量、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 低渣碳水化合物食物为主, 避免进坚硬粗糙、过热、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对病人及家属加强饮食宣教, 说明饮食不当的危害, 取得配合。

3.3.3 活动指导

术后嘱病人卧床休息2d~3d (以侧卧位为主防再出血导致误吸) , 3d后做轻微活动, 1周后可床边活动, 忌做下蹲、弯腰、屈身、剧烈咳嗽等动作, 因可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 硬化处血凝块脱落出血。

3.3.4 健康宣教

告知病人术后可能会有低热及吞咽哽咽感等症状, 2d~3d后会逐渐消失, 如症状加重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强调合理饮食是预防再次出血的关键, 进食时要细嚼慢咽, 餐后1h内要安静休息,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戒烟、酒, 忌生硬、油炸、辛辣、过冷、过热等刺激性食物;掌握早期出血的征象及应急措施, 保持心态平和,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避免做增加腹压活动, 保持大便通畅, 3个月~6个月复查。

4 小结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属于急症, 来势凶猛。内镜止血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效果确切等优点。但内镜下治疗能否取得成功, 需要护士快速反应, 我们在开展治疗技术早期, 有1例病人因术中呕血时误吸导致窒息死亡, 究其原因, 与误吸的预防、快速急救处理不到位有关。此例手术失败并导致严重后果, 我们吸取了教训, 制订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此后未再发生, 所以误吸的预防与急救处理是EVS手术护理的重点, 应高度重视。总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重点, 体会到做好心理护理取得病人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术中医护密切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做好术后护理、避免各种诱发因素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硬化注射 篇2

【关键词】 超声引导;肝囊肿;无水酒精注射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93-01

硬化治疗肝囊肿机制是12:利用高浓度的乙醇破坏囊壁的内皮细胞,使之失去分泌功能,最终导致囊腔粘连闭合,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随着介入超声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肝囊肿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现将操作配合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52例肝囊肿患者,男性35例,女性l7例;年龄39-65岁,囊肿直径均大于5CM,均无酒精过敏史。

2 配 合

2.1 物品准备 准备无菌经皮肝穿刺针(简称PTC针)一套及B超探头一只;穿刺盘内备无菌手套,无菌治疗巾,灭菌纱布、棉签,一次性5ml及50ml注射器各2副,另备腹带1条,沙袋1只,胶布,并准备好各种药物如:无水酒精100ml,2%利多卡因5ml×2支,灭菌生理盐水,0.2%安尔碘

2.2 方法 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超声引导下,引导PTC穿刺针进人皮肤后在肝包膜处停顿,令患者屏气,进针至囊肿中央部位,针尖显示满意,拔出针芯,行负压抽吸囊内液体,并做常规生化检查。经蛋白定性为阳性后,用50毫升注射器抽净囊液,记录囊液总量,然后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5ml并保留lmin后抽尽,在确定针尖在囊腔后,按囊液量的20%-35%注人无水酒精,每次注入无水酒精量以不超过50毫升为宜。在保留时,患者适当侧身使无水酒精与囊壁充分接触。最后抽出注人量的90%-95%,插人针芯,拔出穿刺针,局部包扎。

3 体 会

3.1 术前护理 术前检测患者的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术前1d准备好手术必须用物,并教会患者熟练掌握屏气动作,嘱患者先深呼气,然后在深吸气末屏氣,如此反复多次,直至患者熟练为止。手术当日测血压、脉搏、呼吸并作记录。个别患者对酒精有不良反应,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处理措施。消除疑虑,缓解紧张。

3.2 术中护理

3.2.1 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脉搏和呼吸,因术中注射无水酒精时患者往往感到有明显烧灼感,所以要安定患者情绪,避免患者心情紧张,呼吸加快而致肝脏受损引起内出血。

3.2.2 术毕拔除穿刺针后,立即用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部位5-lOmin,局部置沙袋加压然后用腹带包扎,将患者送返病房。当怀疑囊肿内有胆汁时,禁忌穿刺抽液。囊液务必抽尽,否则囊液会稀释硬化剂影响疗效。抽液过程中勿使空气进人囊腔内,否则会使硬化剂接触不到囊壁而影响疗效和干扰超声监视。抽出囊液应进行生化检查,因此,注射酒精前务必核实针尖位置,确保穿刺针在囊内。注人无水酒精前和拔出穿刺针之前应酌情注人少量利多卡因,以减少无水酒精刺激囊壁或无水酒精从针道溢出导致疼痛3。注射无水酒精浓度应高,量应充足,同时硬化剂反复冲洗可以减少硬化剂被稀释,保证疗效

3.3 术后护理

3.3.1 一般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每30min测血压、脉搏1次,待血压平稳后改为1h,至术后10-12h。若患者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出冷汗,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疑有内出血现象,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偶有感颜面潮红(酒精作用)。

3.3.2 穿刺处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穿刺处敷料有无渗血,注意检查沙袋及腹带是否起到压迫止血作用。为了避免引起术后活动性出血,特别是在肝穿刺后6h内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术后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

3.3.3 局部疼痛护理 此为最常见并发症,治疗后1-2d出现右上腹胀感,大部分较轻微,极少数疼痛较明显。疼痛多数在穿刺部位,持续时间为1-2d,多数由酒精刺激所致。对于轻微疼痛者,向其介绍有关知识,说明术后疼痛的原因及缓解时间,必要时适当给予有效的止痛剂及镇静剂。同时,在疼痛时期加强病情及生命体征观察,若疼痛加剧或出现腹痛,立即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3.3.4 胃肠道反应护理 术后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现象,对症状轻微者,采取将柠檬果切片放在患者鼻孔旁,有一定的止吐作用;对症状较严重者,遵医嘱给予胃复安等镇吐药物。

总之,肝囊肿的治疗过去主要依靠外科手术,其创伤较大,愈合慢,费用高。并且传统的方法是开放性去顶减压,从理论上来讲,仍残留部分囊壁上皮,有复发可能。而穿刺硬化只要囊壁能够充分与硬化剂接触凝固变性,则没有复发可能。超声引导下介人性治疗是一种微创性治疗,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疗效显著,通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保证了手术成功。

参考文献

[1] 史文恒,周华.超声引导下肾囊肿无水酒精固化疗法临床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2,4(2):113-114.

[2] 刘明瑜.超声引导注射硬化剂治疗先天性多囊肾[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3,5(9):317-318.

硬化注射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84例中, 男56例, 女28例;年龄最小17岁, 最大73岁, 平均42.00±22.30岁;病程最长40年, 最短2年。对照组84例中, 男54例, 女30例;年龄最小18岁, 最大70岁, 平均41.63±22.00岁;病程最长42年, 最短2年半。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差异 (P>0.0 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肛肠病》中的诊断标准拟定。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术前常规清洁灌肠, 侧卧位肛周局部浸润麻醉或腰俞麻醉。待肛门松弛良好后, 消毒肠腔, 肛门镜下充分暴露痔核, 内痔上动脉及直肠黏膜脱垂部分用消痔灵溶液 (1∶1) [1]。方法操作, 使内痔和外痔部分充分缩小或消失;不能消失的外痔部分, 则用高频电刀沿外痔周边呈梭形切口切开皮肤至齿线上0.1~0.5cm黏膜处, 分离痔体至齿线上0.5cm处, 然后用HCPT电钳夹外痔蒂根部及内痔远端的1/3部分。待仪器报警并见白色黏线形成后, 再剪除外痔残端少许。但各痔体之间按常法保留皮桥。术毕上肛泰栓。以湿润烧伤膏纱条塞肛内创面, “T”字绷带固定。

2.2 对照组

术前常规清洁灌肠, 肛周局部浸润麻醉或腰俞麻醉。待肛门松弛良好后, 消毒肠腔, 观察痔核部位和数目及齿线上下肛管肛缘的病变的关系, 用鼠钳分别提起痔组织做“V”字形切口, 组织剪将其曲线血管团剥离 (切除) 至齿线上0.1~0.5cm, 然后用止血钳夹住内痔部分的基底部, 在止血钳下内痔部分的正中, 用丝线圆针作贯穿结扎, 然后剪去外痔和被结扎的内痔部分, 但各痔体之间应按常法保留皮桥。术毕以湿润烧伤膏纱条塞肛内创面, “T”字绷带固定。

两组术后均应控制大便48~72h, 并半流质饮食, 卧床休息;便后使用痔清消袋泡剂按坐浴法坐浴, 同时保持大便稀软, 湿润烧伤膏常规换药。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或痔核全部萎缩;好转:临床症状改善, 痔核缩小或萎缩不全, 且残留皮赘较小;未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

3.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愈合时间比较 (见表2) 。

从表2可看出, 治疗组术后出现的疼痛、水肿、出血等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轻, 但愈合时间比对照组长。

4 讨论

为了减少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和提高其疗效, 医学界已发明了多种术式。选择外切 (剥) 内扎内注术是医学技术的一大进步, 但术后出血、疼痛、水肿常令医患不安。近年我院引进HCPT新技术配合注射术治疗混合痔。经临床研究证实, HCPT技术可降低术后出血、疼痛、水肿的发生率 (P<0.05) , 其优点在于采用硬化剂注射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及内痔部分后, 最大程度缩小内痔及外痔部分, 使外痔须切除 (剥离) 部分缩小, 减少了手术创面, 从而降低了术后感染的机会, 且HCPT技术之高频电容场的热源来自作用物本身, 这种热发生在HCPT钳的两极间, 局限性强, 定向性好, 与邻近组织可达到干结, 且不会出现炭化现象, 干结的创面黏合牢固, 同时该热可使治疗部分组织内纤维蛋白、凝血酶原等凝血因子增加, 血管闭塞黏合, 且钳夹部分呈线形, 张力小, 故脱落后继发性出血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因而患者大多不需住院, 显著降低了医疗费用[2]。但HCPT引起的创面则因需经过液化-脱落-愈合3个过程, 故愈合时间延长 (P<0.05) 。但无论怎样, HCPT技术加硬化剂注射还是优点多于缺点, 且安全可靠, 有效简便, 术中、术后血量显著减少,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东铭, 编著.肛肠外科解剖生理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硬化注射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2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Ⅲ度内痔患者, 分为结肠镜下硬化注射组79例和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组30例, 年龄19~88岁, 门诊患者占82.5%。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例患者均在行结肠镜检查时见内痔,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内痔近期在2个月内每周均有出血;②影响工作生活或每次大便后有肛门不适感。肠镜下见内痔新鲜出血或有出血后表面溃烂灶109例, 伴直、结肠息肉48例。所有患者均对治疗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材料与方法

1.2.1 材料

日本Olympus CF-240I, CF-Q260AI, CF-H260AI电子结肠镜, 德国ENDO-FLEX公司硬化注射针, 1%乙氧硬化醇, 100 mg/10 m L/支 (聚桂醇注射液, 批号:国药准字H20080445) 。

1.2.2 治疗方法

结肠镜检查全大肠后, 退镜至肛门, 内镜护理助手固定结肠镜前端, 操作医生通过活检孔道插入内镜注射针, 进针角度与肛门内侧壁保持30°~35°直视下穿刺注射点, 顺时钟环肛门内侧逐个痔核、痔静脉内直接注射。

1.2.3 观察及内容

以电话随访、门诊复诊、结肠镜复查3种随访方式进行。内容主要是患者出血等症状的改善, 肛门指检下感觉, 复查见镜下肛门内侧表现。

1.2.4 疗效标准[9]

①痊愈:症状 (便血、脱出或疼痛) 消失, 检查痔已消失;②好转: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检查痔已明显缩小。有效=痊愈+好转。③无效:症状及形态与治疗前无变化。

1.3 结肠镜检查治疗及配合

应用软式结肠镜进行内痔硬化剂治疗。左侧卧位进镜, 观察内痔。操作者评估痔程度、位置, 灵活控制活检孔进出针角度, 穿刺痔核内时有落空感, 推注药液需平稳且感觉无明显阻力。助手左手扶镜紧贴患者臀部, 右手适度用力保持镜头稳定与操作医生协调, 常规采取3个标准体位, 按左侧卧-平卧-右侧卧顺钟转顺序完成治疗。注射针不脱出移位, 视野清晰可见注射部位情况。进针深浅依据痔的大小隆起程度决定, 必须确认注射针穿刺于痔内或静脉内, 防止插针过深进入动脉。患者变换体位时退针管, 将肠道气体抽出, 减少腹胀。注射硬化剂时宜慢匀速, 并仔细观察注射处的痔核变化, 表面颜色呈蓝色或灰蓝色即可, 提示药物注入静脉内。一般每点注射1~2 m L, 痔核大且有活动出血, 可增加注射点;直肠末段静脉曲张穿刺, 药量0.5 m L即够, 恰当的药量既能保证效果又能减少治疗后肛门坠胀及疼痛感等副作用;每点注射后轻、慢收针, 用针鞘管头或结肠镜镜头压迫穿刺点0.5~1 min, 目的压迫止血, 一次治疗使用聚桂醇注射液总药量10~20 m L。同期外科治疗患者行PPH常规手术及术后护理[9,10]。

1.4 治疗后用药

口服悉复欢、安络血、杜秘克2 d;目的预防止血、感染, 保持大便通畅。

1.5 饮食护理

①术前饮食。术前1 d少渣半流, 禁食粗纤维食物。术前禁食8~12 h, 禁饮4 h。②术后饮食。以大便通畅, 近期保证注射区无感染为原则。当天进食易消化、质软食物, 有充足的饮水量。注意营养补给, 但避免太饱餐。③忌食辛辣刺激性, 易引起肠胀气食品;多进食蔬菜、水果等。④术后当天注意大便情况, 最好在第2天开始每天有大便排出。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0对数据进行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结肠镜下Ⅲ度内痔硬化注射治疗止血效果

结肠镜下硬化注射组79例患者中, 第1次注射8~12点/例, 有8例在3周内不同程度再出血;第1次注射治疗止血率为89.9%。8例再出血患者均在3周内进行2次注射治疗, 注射1~3点/例, 2次注射后均全部止血。所有病例追踪超过12周, 全部未再出血, 结肠镜下内痔硬化剂注射治疗止血率达100.0%。

2.2 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治疗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3 两组治疗并发症与费用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肛门下坠感、继发出血和肛缘水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切口感染和排尿困难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肠镜下硬化注射组单次治疗费用为 (2536.0±57.8) 元, 而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组单次治疗费用为 (9057.5±2169.0) 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4 结肠镜下硬化注射疗法患者随访调查

患者随访时间3~39个月。①疗效随访。因大部分患者无任何不适感觉, 故仅有68例复查结肠镜。3个月复查结肠镜中的60例内痔完全消失, 8例仍见部分痔核存在, 复查时再次给予注射聚桂醇硬化剂3~5 m L, 6个月后再复查结肠镜, 8例患者内痔均消失。②治疗副作用随访。全部患者均纳入门诊就诊或电话随访, 2例因出国失访。注射硬化剂药物后患者述说的出血, 主要是指便后擦纸上有染血≥3次/d, 或有滴血;注射后1~2周内约半数患者有便后不适, 但注射第3周后大部分患者基本无不适感。见表3。

3 讨论

痔的主要治疗方式方法多种, 治疗原则是无症状的痔不需治疗, 目的重在消除、减轻痔的症状。解除痔的症状较改变痔体的大小更有意义, 视为治疗效果的标准[9,10,11]。医生根据患者情况、治疗经验及所具备的医疗条件采取合理的非手术或手术治疗。目前内痔的治疗方法主要是, Ⅰ、Ⅱ度内痔无出血者, 仅采用一般治疗, 即饮食调理、软化大便, 保证大便通畅即可;内痔出血频繁和 (或) 便后肛门不适感影响工作生活者, 采用传统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 外科直肠硬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 器械治疗如胶圈套扎、中药线结扎、激光治疗、冷冻疗法等;内痔症状明显及重度脱肛者, 采用外科手术, 目前手术方式开展较多是PPH。

内痔治疗效果的评价, 到目前为止, 是以症状是否改善作为标准, 笔者应用结肠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内痔的方法, 是总结多年来硬化剂治疗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原理、经验基础上, 开展的结肠镜下治疗新项目。相对以前其他内痔治疗方法, 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剂环肛门内侧痔内多点注射治疗Ⅱ、Ⅲ度内痔, 作为内痔硬化剂注射治疗学的改良新方法, 治疗过程无需麻醉, 安全、简便, 费用较少, 且患者无需住院, 可门诊治疗, 正常生活恢复较快。本治疗方法有如下优点:①对内痔治疗, 与其他方法比较, 结肠镜下注射药物时视野清晰, 定位精确, 效果好, 副作用和并发症少;②对内痔近期出血治疗, 止血效果肯定;③与外科目前主流的PPH治疗比较, 局部刺激少, 不用住院, 费用较少, 可重复注射治疗, 患者更容易接受。另外, 在结肠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内痔前后, 对患者来说, 也是作为一次直肠、结肠、回肠末段肠腔的检查治疗过程, 伴有大肠息肉等病变, 在内痔治疗的同时, 还可以给患者作相应的息肉切除等内镜微创治疗。

内痔需要治疗的患者, 大部分是因为痔出血, 结肠镜下硬化注射组79例患者中, 第1次注射8~12点/例, 有8例在3周内不同程度再出血;第1次注射治疗止血率为89.9%。8例再出血患者均在3周内进行2次注射治疗, 注射1~3点/例, 2次注射后均全部止血。所有病例追踪超过12周, 全部未再出血, 结肠镜下内痔硬化剂注射治疗止血率达100.0%, 止血效果非常肯定。

本组结肠镜下硬化注射内痔治疗后, 通过临床观察, 较长期的电话追踪、随访, 以及部分患者门诊复诊, 或结肠镜复查, 结果提示聚桂醇硬化剂注射内痔后的并发症, 包括术后出血、肛痛、尿潴留、创口感染、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很低, 大部分2周后自然消失无须做特殊处理。即使有再出血, 也可再次内镜下注射硬化剂得到较彻底止血。与PPH比较, 本组聚桂醇硬化注射后的并发症更少、更安全。另外, 患者的治疗成本和费用总体上比外科手术低。结肠镜下内痔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方法, 无论是操作方法, 或有效性, 安全性, 或患者须支付的费用, 本研究结果均提示有明显的优势, 故认为本方法可望成为治疗Ⅱ、Ⅲ度内痔的一线治疗方法。

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剂注射内痔, 从方法学上考虑, 属于内镜检查、治疗同时进行的医疗行为, 微创、便捷。充分的导泻, 洁净的肠腔不但利于检查治疗时的观察, 也利于行硬化注射治疗后的恢复和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硬化注射治疗内痔[11,12], 软式结肠镜与硬式直肠镜相比, 软式结肠镜定位更精确, 旋转角度更灵活, 无盲区, 镜下视野宽广, 可见肛管、直肠静脉丛、痔大小长度全视图, 视图清晰, 静脉曲张和内痔暴露清楚。结肠镜下硬化剂注射内痔的过程, 能充分暴露肛门内侧, 环肛内侧有序地对全部痔核注药, 注射前不会过分压迫内痔核, 而注射后可在清晰直视下利用镜头或镜身压迫穿刺点;准确、足量注射硬化剂, 力求一次治疗使内痔完全消失, 这些优势是很多传统内痔治疗方法所不能做到的。硬化注射后强调的大便通畅, 不但可起到预防近期注射创口出血、感染, 还有利于注药后的内痔不出现淤血, 保证治疗后的内痔及其周围组织正常硬化过程, 减少并发症发生。

硬化注射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2006年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痔疮诊断标准的Ⅱ、Ⅲ期痔住院患者4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RBL联合硬化注射治疗组20例 (治疗组) 和外切内扎术20例 (对照组) 。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凝血方面疾病、合并其他结直肠肛管疾病 (肛周脓肿、肛瘘、肛裂、肿瘤、炎症性肠病) 的患者不参与此次研究。所有手术操作均由主治及以上熟练操作医师执行。治疗组男12例, 女8例, 年龄22~74岁, 平均 (46.05±13.02) 岁, 病程0.5~30.0年, 平均 (6.18±7.18) 年, 其中Ⅱ°痔14例, Ⅲ°痔6例;对照组男9例, 女11例, 年龄23~69岁, 平均 (43.83士12.11) 岁, 病程0.5~20.0年, 平均 (8.12~6.74) 年, 其中Ⅱ°痔11例, Ⅲ°痔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痔疮分度、术前排便情况及肛门功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 (1) 术前术后管理: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术前检查 (三大常规、血凝全套、生化、心电图、腹部彩超、全胸片) 、对部分患者必要时术前行电子肠镜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术晨灌肠。器械选用广州辰庚医药公司的自动痔疮套扎器, 硬化剂选择聚桂醇注射液。两组患者均行腰麻。术后均予以预防性抗生素及中药熏洗。 (2) 手术方法:RBL联合硬化注射术的操作:置入肛门镜, 显露并观察齿状线及痔块分布, 决定套扎的部位 (痔核脱出或出血明显的痔上黏膜处, 一般不超过3个部位) 。再次以碘伏消毒直肠下端及肛管, 将自动痔疮套扎器连接负压, 打开负压吸引器的开关, 检查气密性后, 将枪管前方对准并接触选定套扎部位, 抽吸组织进入枪管内, 过程中注意前后抖动枪管, 尽量避免吸入肌层组织, 当负压达到并维持在0.08~0.10 MPa范围时拇指转动枪体上的棘轮, 将胶圈推出, 同时将目标组织牢牢套住, 打开手柄上的负压释放开关, 释放后取出套扎枪, 这时就可以看见一个约小指末节大小的被橡皮环套住的组织, 即完成一处套扎。再次消毒直肠下段及肛管以10 m L注射器抽吸1:1聚桂醇 (1份聚桂醇, 1份0.9%NS) , 换上4号长针头行注射术。注射一般分2步进行:第1步在套扎的组织基底部周围注射, 每个点0.6~1.2 m L;第2步对未行套扎术的内痔组织予以注射液注射至黏膜下层至黏膜隆起成透明鱼泡状, 每个点约注射2 m L。对于>1 cm的外痔行外痔切除术, <1 cm的外痔不予以处理。

观察指标:观察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痔的临床疗效 (即治愈率) 、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术后出血及复发率等指标。所有病例均在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临床疗效判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有关标准拟定。 (1) 治愈:症状或体征完全消失; (2) 好转:症状或体征明显改善; (3) 无效:症状或体征均无变化。术后疼痛采用VAS可视评分表。

统计学方法: (1) 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用 (x±s) 、最大值、最小值描述, 计数资料用率、构成比描述。 (2) 组间比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 (进行方差齐性分析, 如果方差不齐用校正的t检验) , 非正态分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Fisher精确概率法、CMH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P取0.05,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愈率及复发率比较:术后治愈率两组均100% (20/20) ,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平均随访12个月, 治疗组内痔复发1例, 5% (行外切内扎术1例) 、外切内扎术组无复发。复发率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肛缘水肿、肛内坠胀感、肛门狭窄及尿潴留等, 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出血比较, 见表2。

讨论

外切内扎术是治疗痔的经典术式, 术后疼痛剧烈, 恢复时间长, 出血多, 易出现肛门狭窄并发症。胶圈套扎是Ⅱ、Ⅲ期内痔的首选。但当痔核>3个以上时单纯套扎存在术后肛门狭窄风险。聚桂醇是目前欧美国家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硬化药物, 主要应用于静脉曲张、血管瘤、内痔等的硬化治疗。聚桂醇具有硬化和止血双重作用[6], 其机制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 促进血栓形成, 黏附于注射部位血管内, 继而产生炎性病变和组织纤维化, 纤维化条索代替病理性血管, 导致病理性血管永久闭塞, 从而达到硬化目的。胶圈套扎联合聚桂醇硬化注射对于Ⅱ、Ⅲ期痔的治疗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术后出血, 而且可以对未能同时行套扎的内痔进行硬化治疗。本研究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 住院时间短, 术后疼痛轻, 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有待进一步研究。

注:与对照组比较, 表示*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表示*P<0.05。

本次研究中患者行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硬化注射术, 未追加外痔切除术仅1例, 术后24 h后出现肛门疼痛明显, 无便血, 无发热, 大便质软成形, 查肛门见截石位7:00~9:00见血栓外痔形成。追加局麻下血栓外痔切除术后治愈, 未再出现其他并发症。该并发症考虑为由套扎术后肛周静脉回流障碍所致。临床应用时为防止该并发症的发生, 术中应谨慎评估外痔情况, 必要时追加外痔切除术, 术后予以活血化瘀、改善肛周微循环的药物治疗。

本研究出现术后肛门狭窄情况, 为防止肛门狭窄每次套扎数目应≤3个, 且保证不在同一平面上。当内痔较多时, 必要时可行二次套扎术。

综上所述, 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硬化注射术对于Ⅱ、Ⅲ期痔疗效确切,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硬化注射术治疗痔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Ⅱ、Ⅲ期内痔随机平分成两组, 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硬化注射术组, 传统外切内扎术组, 通过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术后出血及复发率等指标, 客观评估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硬化注射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治愈率两组均100%。治疗组并发症 (尿潴留、术后疼痛) 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硬化注射术对于Ⅱ、Ⅲ期痔疗效确切,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自动痔疮套扎术,硬化注射术,痔

参考文献

[1]王业皇, 郑雪平.痔病微创治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14-15.

[2]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痔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0年修正版) [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1 (3) :243.

[3]陈功忠.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例轻中度痔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3, 22 (21) :22.

[4]周远东.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轻中度痔疮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0) :485-486.

[5]黄桂填, 韩宝泉, 刘蜡云, 等.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轻中度痔疮93例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 11 (1) :40-42.

硬化注射 篇6

关键词:肾囊肿,硬化治疗,无水乙醇

肾囊肿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良性疾病, 它分为单发肾囊肿、多发肾囊肿和多囊肾, 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群。传统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 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是采用CT或超声引导下的硬化剂治疗。肾囊肿经皮穿刺于1939年Dean首先报道, 1952年Limblom穿刺80例肾肿块, 其中40例肾囊肿。直到1970年应用Chiba针, 肾囊肿穿刺才广泛应用。1970年应用超声引导下穿刺, 1980应用CT引导下穿刺, 1981年Bean报道了29例肾囊肿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经验。国内1989年张学哲等报道了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经验。2001年底我科开展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 先后对15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 男8例, 女7例, 年龄41岁~69岁, 平均年龄51岁。15例患者术前均由B超和CT检查确诊, 其中单发肾囊肿13例, 多发肾囊肿2例。囊肿最大为9.5 cm×10 cm, 最小为4.0 cm×3.5 cm。临床症状腰部困痛4例, 水肿1例, 镜下血尿2例, 无症状8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首先了解病史, 尤其是有无出血史、酒精过敏史等不利于穿刺及硬化治疗的情况。做体格检查和血、尿常规, 肾功能检查, 碘过敏试验, 特别是对出血参数的检查, 如凝血酶原时间, 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等。向患者解释术中可能发生的不适及穿刺的简单过程, 对精神紧张者可给予镇静剂。术前4 h~6 h禁食。

1.2.2 设备器械

采用东芝AUKLET2000型螺旋CT机, 18~22G PTC针, 无水乙醇, 造影剂。另需腰穿包1个, 盛无水乙醇和囊液的器皿各1个, 5 ml和20 ml注射器各2具等。

1.2.3 操作方法

根据肾囊肿位置, 患者可取仰卧、俯卧或侧卧位穿刺, 避免仰卧前方穿刺。先训练患者平静呼吸后屏气, 并在预定体表部位粘贴纵行排列的导管栅 (自制) 后行CT定位扫描, 并选择最佳穿刺层面。选择距病灶最近的皮肤为穿刺点, 用光标测出皮肤进针点与囊肿的直线距离、进针方向、角度和深度, 在皮肤上用记号笔标记。对囊肿采取直接穿刺法, 使用18~22G穿刺针。穿刺前皮肤标记点周围常规消毒, 用1%利多卡因行穿刺点及穿刺通道局部麻醉, 尖刀片在皮肤上切一小口, 令患者屏住呼吸进行穿刺, 当穿刺针尖达预定深度或有减压感时进行CT扫描, 调整角度和方向, 避开膈肌、胆囊、胆管、脾脏、肾盂大血管和骨性结构, 确认针尖在囊肿内预定位置之后, 将针固定, 拔出针芯, 抽出囊液, 一般为清亮淡黄色液体, 计算抽出量, 并送常规检查, 确认完全抽出囊液之后缓慢注入无水乙醇, 用量以抽出囊液量的25%~50%为宜。局部CT扫描, 观察无水乙醇在腔内分布情况和腔外有无渗漏。嘱患者改变不同体位, 保留15 min~20 min后, 将原注入的无水乙醇从囊腔中抽出, 再注射无水乙醇5~10 ml保留。将针芯插入穿刺针套管, 拔出, 完成手术。再做CT扫描, 观察囊肿穿刺前后变化情况。术后严密观察4 h, 注意并发症的发生。3个月和半年各复查CT1次。半年后若囊肿直径大于4 cm~5 cm再穿刺治疗1次。

硬化剂治疗一般每次治疗1个囊肿, 多发囊肿或多囊肾可多次治疗, 也可同时治疗2个囊肿或2个以上囊肿。分隔囊肿需依次刺破, 将分隔囊肿内囊液抽尽。当抽出囊液与囊肿大小不相符时, 应想到分隔囊肿和多叶囊肿的可能, 应改变患者体位或针尖方向, 再次抽出囊液。囊肿体积大小的测量方法为V=πr3, 式中V为体积, π=3.14, r为半径。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分为四级疗效指数, 0级 (无效) 表示囊肿治疗前后大小无变化;Ⅰ级 (有效) 表示囊肿较治疗前缩小<1/3;Ⅱ级 (显效) 表示囊肿较治疗前缩小>1/3且≤2/3;Ⅲ级 (治愈) 表示囊肿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疗效:15个囊肿治疗后0级 (无效) 0个囊肿、Ⅰ级 (有效) 0个囊肿, Ⅱ级 (显效) 2个囊肿, Ⅲ级 (治愈) 13个囊肿。见表1。

本组资料统计随访15例患者3个月~12个月, 有效率100%。术前7例有症状者明显减轻或消失者为85.7%, 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囊肿缩小或消失是相一致的。3个月~6个月复查囊肿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闭塞, 1年~2年随访未见复发。肾囊肿治愈后的CT表现为囊腔消失, 局部肾皮质皱缩, 有的囊腔出现钙化影。

2.2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本组有1例患者 (6.67%) 于术中注射无水乙醇时有可忍受的腰部困痛不适。一旦出现疼痛症状, 要减慢注射速度或暂停几分钟注射, 待疼痛症状缓解后再进行注射。术后另有1例 (6.67%) 腰部、腹部轻度不适, 未经治疗症状消失, 无肾周出血、血尿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3.1 指征与穿刺技术

一是囊肿直径大于3 cm以上;二是肾囊肿压迫肾实质或周围组织引起临床症状。术前最好先做CT增强扫描了解肾囊肿是否与肾盂相交通, 如两者交通注入硬化剂会引起尿路上皮损伤, 造成严重后果, 是硬化剂治疗的禁忌证。穿刺法有直接穿刺法和导管法两种。导管法是选用18G穿刺针按预定方向深度刺向囊肿, 到达预定深度后拔出针芯。见囊液涌出后便可经穿刺针内插入引导钢丝, 退出穿刺针, 沿引导钢丝插入扩张管, 扩张创道, 最后插入8~10F的单孔或多孔引流管。拔出导丝, 固定导管, 即可自导管内抽囊液。做硬化剂治疗步骤同直接穿刺抽吸法, 此法优点是易将患者翻动, 有利于将囊液抽净;不足之处是操作较繁琐, 囊壁穿刺孔扩大, 注入乙醇时易反流到肾包膜下引起疼痛, 疼痛强烈时不得不终止注入乙醇, 影响治疗。我们采用直接穿刺法, 直接穿刺时针尖位置应在囊肿下部贴近底部, 以便将囊液抽尽。由于体位关系, 第1次注入囊腔内的无水乙醇可能与囊壁未完全接触, 需借助改变体位进行弥补, 另外我们的做法是在皱缩的囊腔内永久保留5~10 ml无水乙醇, 其目的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使囊内无水乙醇与囊壁广泛接触, 长久起效。另外我们观察到除了穿刺针达预定位置不要移动以外, 穿刺前一定要预测囊腔塌陷后囊壁的回缩方向, 以及患肾的移位。因为较大囊肿常将患肾挤压移位, 囊腔塌陷后肾脏会回位。这时候针尖位置不恰当会刺破囊壁到肾周损伤临近器官, 也可刺入肾实质或集合系统, 如果注入乙醇会引起一系列相应的并发症。比较来讲, 直接穿刺法是一种简便、易操作的方法。

3.2 影像设备引导的简单比较

超声引导比CT引导要简单易行, 但CT不受肠管影响, 在观察肾结构方面有优势;当注入无水乙醇后, 无水乙醇与脂肪密度相近, CT观察清楚, 而超声观察为强回声光团, 囊壁也可能观察不清楚;直接穿刺法一般会有少量气体进入囊腔, CT不受影响而超声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有学者报道用MRI做引导, MRI虽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 可多平面成像和没有X线辐射, 但需用特殊的穿刺针, 费用较高。有人预言MRI介入将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的CT应用比较普及, 在实际工作中用CT引导更实用一些。

3.3 无水乙醇的治疗作用

肾脏单纯性囊肿, 按传统的治疗方法, 一般多采取手术切除, 施行手术组织损伤大, 费用高, 恢复时间长。影像引导下的单纯抽吸囊液, 如果肾囊肿压力低于集合系统压力 (12 cm H2O) 者, 在抽吸后可以好转, 囊内压>20 cm H2O者就会复发。有人统计复发率达78%。注射无水乙醇可明显减少复发率。笔者应用CT引导下定位穿刺, 囊腔内注射无水乙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且不损伤正常组织, 其治疗原理是通过无水乙醇使囊壁细胞蛋白凝固、变性, 产生无菌性炎症, 囊壁产生持续脱水及粘合作用, 最终使囊腔粘连闭合。经半年或1年后复查有效率达100%, 亦未见周围组织的异常反应, 取得与手术相似的疗效。硬化剂除无水乙醇外, 还有石炭酸、碘苯脂和尿素氢化胆乳酸等, 但无水乙醇具有灭活效果好、毒副作用小、廉价等优点。

3.4 单发肾囊肿与多发肾囊肿对疗效的影响

单发肾囊肿疗效要比多发肾囊肿疗效好。本组资料13例单发肾囊肿均一次治愈, 疗效为100%, 2例多发肾囊肿疗效均差, 均为Ⅱ级, 经过2次治疗后囊腔才完全消失, 我们分析可能与囊肿内有间隔, 未抽出囊液, 未注入无水乙醇有关。本组资料无多囊肾, 有学者认为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多囊肾效果差, 对多囊肾的硬化治疗只穿刺较大的囊肿或肾盂旁囊肿, 以缓解肾盂、肾盏压迫症状, 改善临床状况。

3.5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本组有2例 (13.3%) 出现可忍受的腰部、腹部困痛不适, 经过几小时的休息后症状消失, 明显高于文献报道, 可能与病例少, 操作不熟练有关。最常见并发症是肾周出血, 其次是气胸 (穿刺肾上极囊肿时可发生) 、动静脉瘘、感染、胆汁性腹膜炎、肾破裂以及因不当的穿刺路径引起十二指肠和结肠损伤。轻度并发症发生率为10%, 以血尿、腹痛、发热和造影剂外漏等多见。其他尚有肾周脓肿以及感染性肾囊肿与肾盂、肾盏穿通, 引起尿路感染等。对症治疗均有效。

文献资料显示治疗腹部囊肿, 经皮穿刺抽吸, 硬化剂灭能, 因其安全有效, 一直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 且腹部囊肿介入硬化治疗有效率100%, 治愈率78%~100%。本组15例肾囊肿经过12个月随访观察, 有效率100%, 囊腔完全消失达86.7%。对于肝囊肿、胰腺囊肿、卵巢囊肿CT引导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与肾囊肿有同样的效果。因此, 该项技术发展空间还很大。

硬化注射 篇7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黄芪注射液,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上升, 老年人群中的糖尿病发病率也明显增加。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动脉硬化发病率远高于非糖尿病病人, 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早期有效地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人35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诊断及疗效标准 (草案) [2]。纳入标准:均有下肢发凉、发麻、疼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体格检查有下肢皮肤温度低,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经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有下肢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或闭塞。排除下肢皮肤溃疡、坏疽、肝肾功能不全者及酮症酸中毒等。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9月—2009年12月我科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69例, 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 男19例, 女16例;年龄45岁~73岁 (60.4岁±8.1岁) ;糖尿病病程7年~16年 (8.9年±3.4年) 。对照组34例, 男22例, 女12例;年龄41岁~71岁 (58.9岁±7.2岁) ;糖尿病病程5年~17年 (8.6年±5.1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 (主要成分水蛭、地龙, 由牡丹江友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6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 每日1次, 同时给予地奥黄芪注射液 (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 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 每日1次, 连用4周。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 (主要成分为前列腺素E1, 由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10μ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缓慢注射, 每日1次, 连用4周。两组病例血糖控制均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同时严格控制血压、血脂等。两组均未使用其他扩张血管药。

1.4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皮温、间歇性跛行等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用多普勒超声仪检查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及血流量。安全性指标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分析、炎症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凝血指标、心电图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诊断及疗效标准 (草案) [2]。临床痊愈:自觉症状消失, 肢体血液循环改善, 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基本恢复, 肢体侧支循环建立, 疼痛消失,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 肢体血液循环较前改善, 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有明显好转;有效:自觉症状好转, 但肢体温度、皮肤颜色及多普勒超声等检查略有改善或改善不明显;无效: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 溃疡坏死面积扩大。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35例, 临床治愈5例, 显效27例, 有效2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34例, 临床治愈3例, 显效10例, 有效17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88.2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

2.2 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表1~表3)

治疗组治疗后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 (P<0.01) 。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无明显变化, 治疗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病率远高于正常人, 主要是由于高血糖导致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增加, 多元醇代谢亢进, 自由基产生过多, 某些细胞因子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1) 的增加, 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 导致动脉硬化, 引起一系列组织受损。另外, 糖尿病病人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 (t-PA) 水平降低, 纤维蛋白溶酶抑制物 (PAI) 水平增高, 纤溶系统受损[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动脉粥样物质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形成导致的动脉管腔狭窄、闭塞病变, 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下肢缺血、坏死等症状[4]。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 消渴病是正虚为本, 燥热为标, 但消渴病经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后, 阴虚燥热之象已减, 而气虚仍然存在, 从该病的发展来看, 正虚贯穿始终, 邪气逐渐加重。正气不足则虚, 邪气盛则实[5]。下肢动脉闭塞症临床常表现在肢体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和循环不畅两个方面, 属于中医学“脱疽”和“脉痹”范畴, 谓之“不荣”与“不通”, 并以肾阳虚与脾阳虚为多见。病变之本为肾阳虚、脾阳虚, 病变之标为瘀血阻滞脉络, 故温阳通脉、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此类疾病的大法。中医学认为“气为血帅, 血为气母”, 因而在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病人中, 因气虚证而致血瘀证的病人尤其明显。

疏血通注射液是动物类中药复方制剂, 由地龙、水蛭经低温提取、膜分离等工艺制成。其有效成分为水蛭素和蚓激酶样物质[6]。从中医学辨证来看, 地龙具有活血化瘀通络作用, 水蛭具有破血逐瘀通络的作用。动物实验证实, 地龙可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 降低血液黏稠度, 抑制血小板聚集。而水蛭可抑制凝血酶同血小板结合, 抑制血小板聚集, 从而减少或消除血栓的形成[7]。黄芪注射液含有黄芪皂苷、黄酮类、多糖类等多种有效成分, 有补中益气, 固表利水等功效, 能抑制血小板与5-羟色胺的合成和释放, 改善高凝状态, 同时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 改善微循环, 降低血液黏稠度, 降低血糖而预防新的血栓形成[8]。黄芪具有良好的抗自由基能力, 同时具有维持胰岛B细胞生理功能, 抑制细胞凋亡和促增殖的生物学活性。实验证明, 黄芪注射液具有良好的保护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分泌功能[9]。

本研究表明, 益气活血法的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 疗效良好。

参考文献

[1]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0, 8 (1) :5.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及疗效标准 (草案) [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3, 9 (2) :150-151.

[3]史铁蘩, 王姮, 吴从愿, 等.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338-1342.

[4]张健, 段志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4, 11 (4) :288-290.

[5]任志雄.陈淑长教授治疗糖尿病性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经验[J].四川中医, 2009, 27 (8) :1-2.

[6]刘晓晶, 李振国, 黄清梅.疏血通注射液抗凝溶栓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 2002, 19 (3) :66-68.

[7]朱丽欢.疏血通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医药导报, 2004, 23 (11) :823-824.

[8]赵冬琴, 杨秀生.黄芪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 7 (3) :373-374.

硬化注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临床资料:选取2 0 1 3 年8 月至2 0 1 4 年8 月来我院治疗的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164例, 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82例, 其中男性63例, 女性19例, 年龄39~71岁, 平均年龄为 (52.8±4.7) 岁, 病理类型:肝炎后肝硬化40例, 酒精性肝硬化32例, 不明原因10例;对照组82例, 其中男性60例, 女性22例, 年龄40~70岁, 平均年龄为 (53.2±3.4) 岁, 病理类型:肝炎后肝硬化42例, 酒精性肝硬化31例, 不明原因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利尿、限盐、抽液、补充蛋白质等疗法, 在治疗6周以上无明显改善, 诊断为顽固性腹水。纳入标准:无严重肝肾并发症, 治疗依从性好, 血钾处于正常范围。两组患者的性别, 年龄, 病理类型等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利尿, 限盐, 抽液, 补充蛋白质等常规疗法, 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特利加压素治疗, 将特利加压素1.0 mg溶于0.9%的氯化钠注射液48 m L, 采用微量泵泵入, 每天2次, 连续治疗15 d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 腹围等临床指标以及血清肌酐等生化指标。评价指标:①腹围缩小5%以上;②尿钠排泄增加4倍以上;③每周体质量下降3 kg。以上指标到达三个为显效, 两个为有效, 一个以下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均数±标准差) 表示, 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 当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经过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有较大的提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实验组的体质量 (63.25±5.28) kg, 腹围 (97.63±6.28) cm, 腹水深度 (9.26±2.76) cm, 尿量 (872±132) m L, 肌酐 (94.37±6.27) μmol/L, 对照组的体质量 (63.82±5.63) kg, 腹围 (97.16±6.84) cm, 腹水深度 (9.42±2.37) cm, 尿量 (884±139) m L, 肌酐 (94.52±6.71) μmol/L, 两组差异不明显, 治疗后实验组的体质量 (60.72±3.71) kg, 腹围 (89.75±7.42) cm, 腹水深度 (4.72±2.59) cm, 尿量 (1576±426) m L, 肌酐 (75.32±8.62) μmol/L, 对照组的体质量 (62.53±5.42) kg, 腹围 (93.18±5.53) cm, 腹水深度 (7.61±2.47) cm, 尿量 (1253±326) m L, 肌酐 (92.75±6.58) μmol/L, 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实验组显效67例, 有效1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6.3%, 对照组显效47例, 有效2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 常常由乙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引起的, 常常能引起消化道出血, 肝性脑病, 感染等并发症[2]。而顽固性腹水是晚期肝硬化的表现, 由于其采用利尿、限盐、抽液、补充蛋白质等常规治疗方法疗效不明显且易于复发。特利加压素是一种收缩血管的药物, 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以及抗利尿激素系统的活性, 到达减少钠水潴留, 腹水形成的目的[3]。本研究采用注射用特利加压素, 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了疗效, 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 降低了肝肾综合征发生概率,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注射用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164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82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实验组82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注射用特利加压素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腹围等临床指标以及血清肌酐等生化指标。结果 经过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有较大的提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的体质量、腹围、腹水深度、尿量、肌酐等均有较大改善, 而对照组仅有腹水深度、尿量等的改善, 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注射用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体质量, 腹围, 腹水深度, 尿量, 肌酐等指标, 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特利加压素,肝硬化,顽固性腹水

参考文献

[1]李秋生, 蒋宇波.持续性注射托拉塞米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4) :76-77.

[2]彭宇华, 阿米娜·阿地力, 朱东双.奥曲肽、米多君和白蛋白联合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疗效[J].江苏医药, 2012, 38 (17) :2031-203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硬化注射】相关文章: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观察09-11

硬化厚度05-16

硬化性能06-27

水泥硬化07-06

酒精硬化08-10

硬化收缩09-03

校园硬化方案04-20

肝硬化04-21

地面硬化报告05-17

操场地面硬化06-02

上一篇:可再生能源电力行业下一篇:农业巨灾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