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会计准则

2024-07-12

铁路运输会计准则(精选十篇)

铁路运输会计准则 篇1

1993年以来,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长期共同实施, 2006年, 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和管理要求, 财政部颁发了一项基本准则和三十八项具体会计准则, 新准则体系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 进一步规范了会计行为和秩序, 满足了社会各方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中正式执行, 其他企业鼓励执行。铁路总公司自2015年1月1日起在总公司以及各级控股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二、企业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企业经济损益影响特点

一方面, 长期性的增益;企业会计准则就政府补助标准、无形资产准则及债务重组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变革。其中, 政府的补助在一段时间内可作为收益, 从而增加了铁路运输企业的效益。而关于无形资产, 新准则规定, 除个别企业之外, 大部分企业不需要将固定资产占用的土地计入建筑物成本, 从而大大减轻了铁路企业房产税负担。而且, 新准则将债务人的资本公积改计入营业外收入, 从而有减轻了铁路企业的负债压力, 债务重组的收益就计入企业生产经营当期利润总额中, 给铁路运输企业带来长期性的增益。

另一方面, 时间性的损利,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钢轨等线路所涉及的固定资产按预期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必然会减少企业的当期利润, 而在所得税方面, 企业会计准则明确划分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铁路运输企业只要及时地开展资产减值评估, 明确其对资产及负债产生的差异及奖励, 并确定由递延带来的所得税资产, 从而减少同期所得税费用。而且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先进先出法取代后进先出法在存货计价中的运用, 一旦存货价格出现下降趋势, 先进先出法便能帮助增加企业的经济利润, 反之则减少利润。总之, 企业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企业经济损益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双重性的特点, 需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企业会计准则给铁路运输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1. 增强了铁路运输企业的投资吸引力

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设备, 并以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 从而不断地拓展发展规模,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在努力提高国内外投资的吸引力度, 争取在企业资金结构与财务上的平衡调整。而新会计准则的颁布, 促进了企业财务报表的制定与国际标准逐渐趋同, 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 有利于增强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国际影响力, 从而吸引大量的国外投资者, 为企业的长期生产发展奠定资金筹集基础。

2. 促进了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化发展

企业会计准则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的通用会计行为规范, 铁路企业走向市场, 采用通用的会计语言, 向社会提供清晰、可理解的财务信息, 才能取得资本市场参与者的理解和认同, 吸引社会投资, 融通资金, 进而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步伐, 促进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化发展。

3. 提高了铁路运输企业的融资速度

铁路运输企业依据新的会计准则来编制相应的财务报表, 大大增加了财务报表的透明度, 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以及财务状况,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公信力, 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贷款融资机会, 有利于提高融资速度, 加快企业的资金有效运转, 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发展效益。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施趋同, 有利于降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成本, 增强对国外投资项目的认识, 做好走出去项目的评价, 落实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 促进铁路企业国际化发展。

四、企业会计准则给铁路运输企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1. 公允价值衡量的困难

公允价值作为企业会计准则的一大发展特色, 被广泛运用到房地产以及金融等方面。这之前, 会计准则从谨慎角度出发, 企业的财务报表通常依据市价和成本来进行制作。而公允价值的计量, 如果资产交易存在活跃的市场, 则以市场价格为基础来确定公允价值;如果资产交易不存在活跃的市场, 但是近期发生的同类或者是类似资产交易存在活跃市场, 则以同类或者是类似的市场价格为基础来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如果以上两种情形都不满足, 则需要采取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 这就给公允价值的可靠计量带来挑战。尤其是作为铁路运输企业, 企业所用的多为专用资产, 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 这就直接影响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 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

2. 适应企业会计准则的前期成本增加

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 对于铁路运输企业而言不是一时半刻能解决的时期, 一方面企业要有人才基础, 另一方面需要有相关的制度体系保障, 此外还需要相应的实施技术支撑。企业依据之前会计制度所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都需要发生相应的变革, 有关的财务会计处理系统软件都需要及时地更新, 而且还需要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 引导其系统地学习并掌握新的会计科目及新会计准则的其他标准要求, 确保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当然, 这就需投入大量的人才培训费用、制度调整费用以及相应的信息系统费用, 从而增加铁路运输企业的前期成本投入。

3. 业绩衡量标准的变化

企业会计准则将政府的补贴以及捐赠等项目计入到利润分配表中, 但是这些项目并不是企业生产经营所得, 所以, 铁路运输企业不能简单地以利润作为业绩衡量标准, 相应的业绩评估指标, 即衡量标准则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具体而言, 在衡量铁路运输企业业绩过程中, 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收入、费用及利润, 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发展潜力, 结合企业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条件来确定业绩衡量标准, 这在人员素质要求以及技术水平方面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

五、铁路运输企业面临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对策

1. 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企业会计准则在铁路企业的贯彻实施, 需要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 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 加强企业员工对企业会计准则的理解和认知, 帮助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转变传统的会计思维模式, 尤其是有关新的会计科目划分问题及相关的财经法规问题;另一方面需要通过业务培训, 巩固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 树立企业会计准则的业务评判标准, 培养专业的职业判断能力, 及时地获取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 运用于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与管理, 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的职业素养以及业务技能, 从而更好地运用企业会计准则服务于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生产发展。

2. 完善铁路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尽管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很丰富, 涉及的范围也相对较广, 但是企业会计准则并不能覆盖所有行业的经济业务。而铁路运输企业拥有独特的业务, 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运用, 还需要结合自身经济业务的实际发展情况, 制定详细的内部会计制度, 来适应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运用。例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包括内部审核及监督制度等, 都需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实行细化, 从而规范财务会计工作流程, 贯彻落实新会计准则, 努力与国际接轨, 推动铁路企业的长期发展进程。

3. 健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会计准则相对原会计制度而言在具体条例规定及标准要求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动, 未来适应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要求, 铁路运输企业需要健全信息管理系统, 及时地采集多方面的市场信息, 为信息系统的完善提供依据。同时, 铁路运输企业还需要及时地完善财务会计系统, 更新相应的会计科目, 制定新的报表模板, 健全账务处理系统, 提高财务会计信息搜集及处理的效率, 真实有效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 从而为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六、结语

综上所述, 铁路运输行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行业, 而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 将财务与会计有效结合起来, 给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及经营发展注入了新的理念, 然而如何适应企业会计准则的标准要求, 促进自身发展效益的不断提高, 仍需要客观看待新准则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争取相关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发展, 实现预期的经营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许红霞.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 2014, 12:73-74.

[2]张伟民.浅析新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J].会计师, 2015, 03:32-33.

[3]邓相超.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对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影响[J].中外企业家, 2015, 08:120-121.

[4]白春梅.对铁路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5, 05:62.

铁路运输会计准则的论文 篇2

一、新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影响

(一)永久性増利影响分析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永久性増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政府补助准则的影响;对无形资产准则的影响和对债务重组准则的影响。1、政府补助准则的影响旧会计准则规定,和政府补助有关的资金要首先作为铁路运输企业的负债,只有当企业完成项目之后才能转为资本公积。然而新会计准则规定,和政府补助有关的资金要首先作为收益,这样就增加了铁路运输企业的当前利润。2、无形资产准则的影响我国《无形资产准则应用指南》明确规定:除了房地产企业,其它企业可以不把其厂房和土地的使用权算作建筑物成本。同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关于房产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中,第十五条明确规定:房产原值是指在固定资产中明确记载的房屋原价。由此可以得出:在计算无形资产时,《无形资产准则应用指南》和《关于房产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并不矛盾。3、债务重组准则的影响按照旧会计准则的规定,铁路运输企业在以现金资产、非现金资产以及债务等方式进行债务重组时,应该把债务作为资本公积。但是,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铁路运输企业在以现金资产、非现金资产以及债务等方式进行债务重组时,应该把债务作为营业外收入。这项规定,使那些铁路运输企业,如果能够偿还全部债务,那么在企业债务重组时,就可以将重组收益计入当期利润,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由于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很高,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利于铁路运输企业获得一部分债务减免,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二)时间性差异损益影响分析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时间性差异损益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对固定资产准则的影响;对存货准则的影响;对所得税准则的影响;对租赁准则的影响;对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影响;对借款费用准则的影响;对资产减值准则的影响等,下面将进行一一分析。1、固定资产准则的影响铁路执行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的规定,总公司明确铁路企业固定资产价值标准为5000元,原以固定资产核算的部分资产将调整留存收益;暂估入账固定资产与竣工决算的价差,在剩余使用年限内调整。(以后年度补提或冲回折旧);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作了调整等,这些核算方法的改变将影响企业当期利润。2、存货准则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存货准则的规定:铁路企业一般采用实际成本法对存货进行日常核算,发出存货的计量方法,一般采用“先进先出法”。这种方法的使用,会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3、所得税准则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关于所得税准则的规定:所得税差异分为两种:应纳税差异和可抵扣差异。而我国铁路运输企业主要存在时间性纳税差异和非时间性的暂时性差异。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使铁路运输企业在短时间内因为资产减值和负债入账等原因,减少短期的.所得税费用,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当前盈利水平。4、租赁准则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关于所得税准则的规定:如果有证据证明租回交易是在公允价值的前提下完成的,那售价可以算入铁路运输企业的当前损益。这种方法遵循实质大于形式的原则。只要我国铁路运输企业能够遵守租赁准则,企业的当前利润必然会增加。5、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规定: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要依据投资成本计算,而且不能调整初始投资成本。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和实际投资差额算作当前损益。实施新会计准则后,这种差额直接算作当前收益。6、借款费用准则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借款费用准则的规定:企业的借款费用,应该进行资本化,可算作资产成本。这必然会减少铁路运输企业的当期财务费用、增加其即期利润。7、资产减值准则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非流动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那么在以后的会计期间都不能转回。这种规定,毫无疑问会使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当前利润下降。

二、新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企业提出新的要求及应对措施

(一)修订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内容广泛多样,涉及各行各业,但是又未完全覆盖全部行业的全部业务。对铁路运输企业而言,其有铁路票据的结算和设备的管理等多种特殊业务,所以铁路运输企业在遵守国家规定的会计准则的同时,还需要制定出较细化的、适合本企业经营的内部财务会计制度。铁路运输企业在执行新准则之前,必须修订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制度,同时编写明细的科目说明。

(二)重新维护财务信息系统,适应新准则的规定

相对于旧的准则和制度,新的准则和制度会对会计报表的项目和排列及经济业务的计量和确认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为了适应新准则的规定,铁路运输企业不仅要规范会计核算,调整现有的会计科目,而且其财务信息系统必须重新维护,报表必须重新定义,还要设定新报表项目与会计科目之间基本的勾稽关系。

(三)合理制定会计政策,加强盈余管理

在短期内,铁路运输企业运用新准则会增加会计利润,然而后续会计期间就会出现相反结果。这是因为企业的贷款融资和取得资金的成本受会计利润与损益表影响很大。而铁路运输企业需要大量外部资金,所以更应该加强盈余管理,以免造成各期利润大幅上下波动甚至下跌。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铁路运输企业应根据新准则的要求,做出正确的会计估计,制定合理的会计政策。

(四)收集会计信息资料和市场信息

执行新准则后,为适应所得税准则的要求,满足企业对合并财务报表和权益法核算的编制工作的要求,铁路运输企业需要搜集大量的会计信息资料。如:需收集整理子公司、合营公司、联营公司的具体财务信息,记录资产的计税基础,此外还要根据新准则来调整子公司报表,记录子公司各类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搜集企业各项资产的市场价格信息,以利于期末计提各项减值的工作等。

(五)整体协调子公司执行新准则

上市的子公司或联营企业必须执行新准则。而对于还未上市的子公司或联营企业,没有强制规定其必须执行新准则,铁路运输企业应和子公司或联营企业围绕其是否要执行新准则的问题进行协商,以利于处理后续的合并会计报表。

(六)培训管理和财务人员,提髙职业判断能力

为适应新准则的核算要求,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培训有利于会计人员全面掌握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内容、主要业务变化和应用要求,进一步深入的了解,提高其专业素质,增强职业判断力,适应会计准则的变化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采取措施加强经营管理,更好的完成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提高经营效率。

铁路运输会计准则 篇3

摘 要 在新颁布实施的会计准则中涉及了铁路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关于资产确认、计量、披露等各环节都与国际上相关惯例相贴近。今年的一月一日,铁路企业把之前所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纳入到了新会计准则中,该准则的贯彻落实对铁路会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首先指出了铁路企业采用新会计准则中应注意的核心问题,其次,提出了促进新会计准则在铁路企业有效实施的对策。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铁路会计 对策

会计是国际上通用的商业语言,必须全面实现现代铁路企业对经济交流的需求,所以,普及新会计准则已成为必然。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关于一些核心环节与国际上财务报告准则相贴近,它的实施对于铁路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能够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从企业内部角度分析,推行新会计准则可强化资产和风险管理,促进业绩衡量标准的有效制定等,增强市场效率的同时还推动了铁路企业朝着市场化与国际化方向快速迈进。

一、铁路企业采用新会计准则中应注意的核心问题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落实,对公允价值计量、会计政策选择、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等方面有了新的规定,不仅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提供了保障,而且还详细完善的披露了会计报表。

1.公允价值计量

对于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及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资产减值等,新会计准则中提出了“公允价值”这一基本概念。从铁路企业的角度出发,为了将公允价值自身具有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优势作用全面的发挥,必须明确一套规范统一的操作流程,避免过多的操纵利润行为的发生。由于铁路企业的资产结构比较复杂、种类多,所以,铁路企业应基于市场体制、市场资产来制定具体的实践操作要求,以确保公允价值的操作简便性、一目了然性。

2.会计政策选择

新会计准则为企业提供了诸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对于铁路企业而言,实施新会计准则过程中,应科学合理的选择会计政策。笔者认为,出于对铁路企业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性的考虑,应首选适度集中的方法。凡是给铁路企业带来较大影响的会计政策都要做到统一性,比如,涉及固定资产的会计政策选择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经营结果,整个企业必须统一考虑;不会给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造成太大影响的会计政策,如存货核算是以实际成本法为主还是以计划成本法为主,企业可完全结合自身实况明确相匹配的会计政策以开展会计核算工作。

3.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

新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铁路企业应始终坚持谨慎性原则,规定具体的资产检查时间,同时,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进行科学的计提减值准备,涵盖了长期投资、短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铁路企业的多数资产均缺乏能够参照的市价,要想在原会计制度下进行减值计提还具有很大的难度,有的站段均流于形式,常常是当年计提,第二年转回。新颁布实施的会计准则明确指出,只要资产减值完成了提取就禁止转回。这样一来,就会对铁路企业的资产经营考核带来长期性的影响,运输站段可能会忽视掉资产状态,不进行计提减值准备。所以,企业应编制规范统一的计提办法用于上述几项資产中,唯有如此,新会计准则才会正常有序的运行,才能保障铁路企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4.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确认

铁路企业长期以来遵循着多元化的发展战略,经济业务从最初单一的运输业逐渐转变到维修公司、物流运输、建筑业等各行业领域,同时,还创建了合资公司等一些投资活动。新会计准则中对于该方面有这样的规定,即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过程中,如果以权益法进行核算,那么,就不会出现股权投资差额确认这一问题,实际中如果初始投资成本要比投资金额高,那么,不对其初始投资成本进行任何的调整;若初始投资成本比投资金额小,那么,应根据份额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初始投资成本的差额,计入其当期损益中,同时,还要同期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将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则予以了全面揭露,与资产的定义相适应。随着铁路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应直接把铁路投资公司的核算原借方数整个计入到初始投资成本中,直接将贷方数整个计入到投资收益中。

5.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

在新会计准则中,新增了投资性房地产这一概念,把实际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等方面的项目全部归列到了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加以科学核算。新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实际所得的投资性房地产要严格根据取得时的成本来开展初始计量工作,如果有东西足够证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可以有效且不间断的取得,那么,企业可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实施后续计量。对于铁路企业中的一些站段,如果所处的地理位置好、交易市场活跃,那么,对于资产价值,可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加以详细的描述,避免有低估资产的行为出现,全面、系统的反映出投资性房地产的具体价值。

二、促进新会计准则在铁路企业有效实施的对策

1.结合新会计准则,健全核算体系

相较于企业的原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关于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确认及计量方面的要求均不相同,无论是会计科目设置还是财务报告填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差别较大,之前所制定的账务处理子系统现已实现不了经济核算的具体需求。所以,企业应尽快调整会计科目、创新账务处理系统。

2.创新内部财务制度,对公允计价的使用等制定实施细则

铁路企业具有资产复杂性、经济业务特殊性的特征,应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制定相匹配的成本规程、固定资产、存货管理办法,新增详细完善的资产公允价格确认规则。明确统一规范的核算体系,减少因会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核算技能及职业道德低下情况下而引起的调节利润的风险,推动新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

3.编制完善的业绩评价财务绩效指标,采用经济增加值概念

原会计制度偏重于“利润表观”,而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偏重于“资产负债表观”。所以,基于资产营运、发展能力、财务效益、资源运用、偿债能力对铁路企业绩效进行评价还缺乏一定的全面性。企业价值的提升已经不是根据利润表观而实现的企业净利润提升,反映的是经济增加值的最大化。所以,应加快财务效益指标的调整力度。

4.增强财务工作者素质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铁路企业财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对新会计准则进行全面的理解、学习,而且,还要将其充分融入至财务管理工作中,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合理性,从而保质保量的完成企业派下的核算任务。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新会计准则和国际上规定的会计惯例相近,使得会计准则呈现出了易理解性与可操作性特点,该准则的全面普及会使得铁路企业的会计工作行为及其秩序越来越规范,保障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需要秉着坚持不懈的理念,清楚知道新会计准则为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系统全面的推广新准则。

参考文献:

[1]张德柱,孟妮.新环境下的铁路财会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研究.科技广场.2009(08).

[2]张冰.浅谈新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相关影响.中国市场.2010(23).

[3]王哲.铁路运输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2.

[4]于登霞.铁路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9).

[5]郭昊.铁路运输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2.

铁路运输会计准则 篇4

一、新会计准则融入的财务理念创新

我国2006年颁布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 其中一个突出特点是实现了会计与财务的有机融合, 在会计准则体系中融入了大量的财务理念和技术方法, 将大大提高财务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 强调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入, 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是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首要出发点。除了投资者之外, 财务报告使用者还包括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也都对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提出了要求。新准则体系将会计信息的目标定位于“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正式确立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观”目标, 对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和决策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着眼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 在我国会计规范体系中, “利润表观”一直是会计规范的重心。新会计准则实现了规范重心向“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化。资产负债表观的确立, 是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主要贡献, 它可以引导企业努力提升资产负债质量, 关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所描述的企业财务状况, 促进企业健康、长期、可持续发展。新会计准则对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贡献还反映在研发费用资本化制度的引入。研发支出有条件的资本化制度这项会计政策的变更, 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提高了企业投资研发项目的积极性, 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条件。

(三) 重视企业资产经营质量

评价企业资产质量有两大核心指标:一是收益, 二是风险。新会计准则通过对资产要素定义和确认标准方面的新发展, 对资产的收益性和风险性进行了重新界定。在资产的要素定义上, 新会计准则沿用了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定义基础, 但更强调预期经济利益的流入, 资产的收益性, 也可以理解为资产的现金性, 经济利益最终反映为未来的现金流。

在资产的确认标准上, 新会计准则更多引入了风险理念, 要求企业对其所拥有的几乎所有资产都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一方面可以客观反映资产价值, 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企业虚盈实亏, 实现资本保全。

(四) 关注企业真实价值体现

新准则适度、稳健地引入了公允价值, 更好地反映资产或负债的预期经济利益, 更加符合会计要素定义, 更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真实价值。新会计准则在价值计量上的另一个创新是引入货币时间价值理念。例如, 超过正常信用期限延期支付购买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分期收款方式下收入的确认等均体现了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和货币时间价值的理念, 从理论上完美地实现了资产定义中定性与定量的时间和维度的统一。这种全新的计量理念会使得相当部分的隐形资产价值被逐步显性化, 通过资产价值的合理回归来体现企业的真实价值, 进一步实现信息有用性目的。

二、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现状

由于铁路的公益性、企业性等多重属性不能合理分离, 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目标呈多元化要求, 影响了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

其一, 财务目标仍然停留在利润观的基础上, 企业长期可持续的价值增长目标在管理实践中不被重视。表现在生产经营上, 粗放式的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只讲投入, 不讲产出。表现在资金管理上, 一方面向银行大量举债, 一方面是巨额的闲置和沉淀资金, 不考虑资金成本, 低成本筹集和使用资金能力未能有效发挥。

其二, 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 系统内部各级、各层、各系统的财务目标不能协调一致, 财务资源缺乏统筹。表现在投资需求上, 是盲目地争投资、争项目, 缺乏项目论证和可行性研究, 企业投资结构不佳。表现在项目建设上, 是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相脱节, 造成一些线路、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项目投产后不久, 运营就要承担大量的修理改造支出。

三、新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即将在铁路运输企业的实施, 是国家统一会计准则体系的要求, 也为与其他交通运输企业平等竞争构建了统一的平台。新会计准则中一些新的财务管理理念的引入和融合, 也必将给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 为重塑财务管理新目标指出了方向

关于财务管理目标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为铁路运输企业重新定位财务管理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根据。只有准确定位铁路运输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建立与之适应的管理机制, 才能为铁路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充分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

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下, 处理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成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环节。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在处理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时强调要处理好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的利益关系, 并力求使其利益均衡。新会计准则会计目标的定位既反映了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受托责任观”, 又体现了有助于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的“决策有用观”, 充分考虑了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现实需求, 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契合。

2. 体现了企业长远目标的要求。

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和获利, 铁路运输企业也不例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企业管理者必须追求企业资源长期成果的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克服了利润最大化可能带来的短期行为和局部利益为重的弊端, 着眼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符合现代企业效率的基本特征。新会计准则突破了传统的单纯的利润考核概念, 促使企业着眼于企业长期战略, 推动企业价值持续增长。

(二) 为实现财务管理点明了重点

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新目标, 这一目标如何实现, 是需要在实践中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1. 关注现金流管理。

从广义上说, 没有现金流的任何目标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现金及现金流是企业资产现实和潜在的表现与归宿。从长期看, 除了货币资产外, 其他资产主要来源于现金并最终转化为现金, 利润也表现为净现金流入量。因此, 现金流量管理是财务管理新目标的核心内容, 体现了现代财务管理的重点, 引导企业促进现金流动、关注现金流量、增加现金净流入量, 进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2. 关注货币时间价值。

新会计准则引入货币时间价值, 在诸多会计确认、报告规则上引入了收益、风险概念。新会计准则这些技术方法和确认标准, 将引导企业逐步认识、密切关注和利用货币时间价值, 从而保证相关财务决策及其实施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 更重要的是, 新会计准则在一些重要方面采用的财务理念和技术手段, 也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点明了重点。

(三) 为保障财务管理新目标奠定了基础

1. 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 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 促使企业建立长期发展战略。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提升资产负债信息质量, 如实反映企业未来经济利益, 促进企业改善资产负债管理, 优化资产和资本结构, 促使企业建立和实施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2. 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 强调了真实与公允兼具, 有助于企业提高财务决策水平。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除了应当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以外, 还应当反映企业所有重大的交易或事项, 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方面有助于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适时调整经营战略;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提高财务决策水平, 保证决策效果与财务目标保持一致, 进而保障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3. 在会计政策选择方面,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既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又是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的重要体现。新会计准则鼓励企业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投资, 股份支付、企业年金、职工薪酬等新准则的制定, 大大方便了企业对人才的引进和激励, 减少了“人本战略”实施的财务障碍。这些都有助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推动企业朝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守华, 张敬峰.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兼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管理变革[J].会计研究, 2006, (12) .

[2]栾甫贵.论会计准则中的财务理念[J].会计研究, 2008, (2) .

[3]韩梅.铁路运输企业如何应对新会计准则的变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 (12) .

[4]龙丽霞.新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影响[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8, (5) .

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制度 篇5

一、总说明

二、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表

(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三、会计报表

(一)会计报表种类和格式

(二)会计报表编制说明

附录: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

一、总 说 明

(一)为了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交通运输企业的会计核算,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交通运输企业、包括从事远洋、沿海、内河、公路运输企业,海河港口,仓储企业,外轮代理企业,以及城市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轮渡、地铁等企业。

(三)企业应按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电算化。各企业不要随意改变或打乱重编。在某些会计科目之间留有空号,供增设会计科目之用。

企业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时,应填制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应只填科目编号,不填科目名称。

(四)企业向外报送的会计报表的具体格式和编制说明,由本制度规定;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会计报表由企业自行规定。

企业会计报表应按月或按年报送当地财税机关、开户银行、主管部门。国有企业的会计报表同时报送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月份会计报表应于月份终了后6天内报出;会计报表应于终了后35天内报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者从其规定。

会计报表的填列以人民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填至“分”。

向外报出的会计报表应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封面上应注明:企业名称、地址、开业年份、报表所属、月份、送出日期等,并由企业领导、总会计师(或代行总会计师职权的人员)和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半数以上,或者实质上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特殊行业的企业不宜合并的,可不予合并,但应当将其会计报表一并报送。

(五)本制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负责解释,需要变更时,由财政部修订。

(六)本制度自1993年7月1日起执行。

二、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表

附注: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上列会计科目作必要增、减或合并:

1.统一核算的专业公司或有独立核算的附属企业的企业,可以增设“拨付所属资金”科目;附属企业可以相应增设“上级拨入资金”科目。

2.有调剂外汇业务的企业,可以增设“外汇价差”科目。

3.企业内部各部门周转使用的备用金,可以增设“备用金”科目。

4.有外购商品的企业,可以增设“外购商品”科目。

5.国家拨给特种储备资金的企业,可以增设“特种储备物资”科目和“特种储备基金”科目。

6.经常收取保证金的企业,可以增设“存入保证金”科目。

7.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可以不设“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增设“在途材料”科目。

8.根据需要,企业可以不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而在“材料”“轮胎”“低值易耗品”等科目内分别设置“成本差异”明细科目核算。

9.低值易耗品较少的企业,可以将其并入“材料”科目核算。

10.预收、预付帐款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预收帐款”“预付帐款”科目,将预收、预付帐款在“应收帐款”“应付帐款”科目核算。

11.材料在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大的企业,可以将“材料”科目分为“辅助材料”“修理用备件”等科目。

12.企业如发行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债券,可以增设“应付短期债券”科目。

13.对其他业务中经营规模较大、收入较多的经常性业务,企业可以参照相应行业会计制度,增设有关资产、收入、成本、费用、税金等科目,单独核算。

14.还有其他未包括在会计科目表范围内的其他资产、其他负债的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增设有关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三、会计报表

(一)会计报表种类和格式

铁路会计网络化策略研究 篇6

关键词:铁路会计;网络化;策略

因为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生产、管理决策中使用最多的信息,在现代企业决策中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因此,基于网络的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必然离不开网络财务会计。目前,我国经济形态已处在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共同发展的新阶段,市场形势已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企业面临复杂多变、需求苛刻、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与运作方式己难以适应市场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对管理进行根本改革,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己成为大势所趋。而会计网络化则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它既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又是一场新的管理革命。

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也必然是会计网络化的过程。会计网络化,即会计是基于网络的,网络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地域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点己经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客观上要求财务会计利用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再按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下从事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过程,以货币价值形式进行计量、反映、控制和决策。会计网络化具体含义包含内外两个方面。

首先,内部网络化,也即企业内部各部门各个业务点构成一个以电子联机实时处理为基本特征的网络化控制信息系统。

其次,因为许多对外交往事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及大量的经济业务在网上进行。全面实现会计网络化,能有效地防范会计信息失真与失实。会计信息提供更及时。会计化实现了实时跟踪的功能,可以动态地跟踪企业的每一项业务变动,给予必要的、全面的揭露。具体网络化策略为:

一、业务处理集成化

现代企业的管理,各部门之间、各种业务之间在分工上进一步细化的同时,相互之间的关联却是越来越紧密,运作也是更加精密,企业管理系统正向着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时间、空间”各个方面综合的方向发展。实现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就要求网络技术不能单独片面地针对于某单一部门,即企业所选择的网络方案中财务系统和其他各业务部门管理系统做到“无缝连接”,以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

二、适度系统开放和资源共享

会计系统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和发布方式上,网络系统可以及时披露国内或国外有关企业的会计信息,企业外部的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有效地获取自己关心的综合会计信息,了解能反映具体经济业务的明细信息,使用系统提供的应用程序对所获得的明细信息进一步加工,生成自己所需的财务会计综合信息。由于资金、人才等因素的限制,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防范能力相对较低,应在保证系统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开放系统和资源共享。

三、切实保证数据安全

制约会计网络化程度的关键因素是数据安全。会计网络化只有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首先是安全管理制度方面,要制定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会计网络化工作。中小企业在尽量节省资金的前提下,在企业内部制定系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要尽快提高会计人员操作水平,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有效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和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其次,要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

再次,技术方面的安全管理控制。针对企业业务往来中安全方面常见的问题,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

第三,严密规范的系统管理。在计算机系统方面,建立计算机及应用程序的检测与维护组织,确保会计网络化日常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健全内部控制,建立严格的网络管理规范,以防止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泄密"严格定义数据标准与规范,对能够进入到网络的会计信息从信息格式、信息内容等方面制订出统一的标准与规范,防止外侵数据的进入。

第四,委托合法的专业网上机构参与管理。对于一般中小企业来说,既缺乏专业的人才,又没有为之量身定做的软件,要做好企业信息安全有更多的困难,如果委托合法的专业网上机构,以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的设备及技术来进行安全方面的维护,企业就可将精力投入到核心业务的开展中,安全设施、技术人员等的投入都可节省下来,并且得到了企业自己无法实现的安全保障。

四、利用软件租用方式实现会计网络化

中小企业内部人员的会计信息化的基础比起大公司有一定的差距,也往往没有大公司那样有规范的工作流程。这两个因素导致了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的需求变动反复比较多,其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规划性、前瞻性、全面性往往要差些。

另外,中小企业往往处于组织规模的多变期,导致很多时候,软件使用的延续性不强。这时往往要么项目已经完工,要么当初购买的是产品,在先前预算的基础上很难再要求厂商作深入服务。而在前面没有良好应用的基础上,再申请新的预算那更是困难重重,最后的结果只能束之高阁。

随着技術的发展,如今软件租用已在国外遍地开花。这样一种新的模式为国外的中小企业所热衷,租用软件使得各项成本都大大降低,而服务却能做得更好。

其次,租用软件的问题解决可以迅速在客户服务部门解决,而不需要到客户现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租用软件能够集中最强的力量在短时间内会诊解决客户的疑难问题,有时候问题会比较复杂,现场人员不能解决,而现场客户往往又对远程控制设置诸多限制,无形之中大大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第四,租用软件在一个客户中做的优化可以零成本的迅速扩展应用到其他客户中去,软件中的某个功能的优化不仅仅是操作上带来了便捷,有时更包含了先进的管理思路和管理理念,租用软件可以使企业间相互学习彼此的经营之道。

浅议铁路运输企业会计监督 篇7

一、会计监督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 会计监督的基本结构

我国近年来关于会计监督理论研究的成果, 构建了一个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新结构体系。完善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理顺三种监督的关系, 将对减少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就是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的社会监督就是实施由社会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审计监督;而政府监督则是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中实施的行政执法监督。

(二) 会计监督的基本功能从宏观上来讲, 合理地进

行会计监督, 可以促进社会经济运行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推进廉政建设, 节约使用资金, 使社会经济运行更加秩序化, 并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从微观上讲, 通过有效地履行会计监督, 至少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有利于单位经济活动更加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2.有利于单位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3.有利于约束财产所有者、经营者的经济行为;4.有利于单位节约开支, 提高经营效益。

二、铁路会计监督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完善

会计体系需要健全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 但在目前的会计工作中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这是因为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 但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能跟上, 且部分法律法规条款缺乏可行性, 当出现违规事件时, 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进行有力地制裁, 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此外, 执法机构执法功能模糊, 职责、权限有待明确。如很多企业都将审计监督等同于会计监督, 但事实上两者有着本质区别, 审计监督侧重于事后监督, 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上述原因使得会计人员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 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

(二) 会计监督体系的基本职能界定不清

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共同构成会计监督体系, 但它们之间的职责、目标、实施手段以及承担的责任等存在很大差异。有关规定明确了三种监督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国家财经法律、法规, 但在要求上并没有具体化和体现三者之间应有的差异, 导致三种监督职能混同。职责不清, 造成检查重复, 有了问题相互推诿。另一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 三种监督并没有完全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 有时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 更加弱化了原本就不强的监督职能。

(三) 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疏于会计监督

目前, 铁路运输企业、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是从属关系, 也就是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 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 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 违背职业道德, 无视财经纪律, 为了讨好领导或谋取个人利益, 弄虚作假, 使会计监督流于形式。

三、对铁路运输企业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议

(一) 制度健全按照会计记录控制原则, 推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根据财政部、铁道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统一会计科目, 核算内容及会计报表编制方法,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保证企业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都处于严格的内部控制和监督之下, 以促使会计行为规范化、制度化、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单位必须按照《会计法》规定的行业准入制度使用会计人员, 完善会计人员上岗制度, 杜绝无证上岗。各级财政部门在审查、发放会计证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关, 坚持原则, 加强管理, 杜绝交钱办证的现象, 将会计证作为会计人员的档案, 认真记录任用单位的考查情况, 单位要对会计人员在德、能、责任心等方面考查合格后才能任用。要坚持不懈地对会计人员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业务技术的后续教育, 使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整个会计监督打下良好基础。

(二) 单位领导重视

单位负责人必须重视并带头执行内部的会计监督, 正确履行职责, 依法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保证会计机构, 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凡属依法办理会计业务的会计人员, 一般均处于各种利益矛盾的焦点。1.有关法规及职业道德要求他们要保证国家的整体利益不受损害;2.他们也必须充分考虑自己所在单位的利益。这样, 就致使他们处于工作的夹缝中, 依法办事有重重阻力与困难, 甚至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 各级领导应当充分体贴和理解他们的困难, 为他们撑腰打气, 在遇到矛盾冲突时, 应当扶正压邪, 关心和保护他们。只有这样, 各级会计人员才能做到轻装上阵, 当好贯彻执行《会计法》的排头兵。

(三) 改善会计监督的环境, 明确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体系的有效运转, 不仅有赖于自身机制的科学、合理, 也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外部环境的改善。在某种情况下, 外部环境甚至更为重要。从健全会计监督体系的要求来说, 需要改进的外部环境主要有:1.建立激励机制, 对于忠于职守、坚持原则, 做出突出成绩的会计人员, 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奖赏是积极的, 是对一个人工作的肯定, 不但可以促使受奖励个人进一步强化监督职能, 同时又可以使其周围的人受到鞭策和鼓励, 潜移默化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2.加强发票管理, 解决发票管理环节存在的疏漏。3.加强法制教育,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在内部会计监督中依法履行职责, 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 有权拒绝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明确内部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 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4.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 根据有关规定, 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对依法公开披露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 规定单位外部监督层次, 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 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 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 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基础。

四、结束语

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篇8

会计政策是企业会计管理过程中的一种规范, 但从其本质上来说则是国家政治经济以及企业各相关方的利益博弈规则和分割方式。随着资本市场不断扩展, 与企业相关的利益主体不断增多, 与会计政策经济后果相关的利益分配矛盾日益突出, 这就促使企业从执行会计政策转为运用会计政策, 进而转变为选择会计政策。目前, 我国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目的大多只是为了获得短期效益, 直接表现为运用会计政策对企业当期利润进行调控, 这种调控只是一种短期行为, 对企业长期发展往往有害无益。

本文仅以我国铁路运输企业为例, 通过对这一命题的研究, 结合对我国目前铁路企业改革发展方向的思考, 分析不同情况下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问题, 旨在为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及其他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提供有益的思路。

2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意义和可行性

我国市场经济运行初期, 大多数企业更重视生产、经营、管理方面政策的选择和研究, 忽视了企业会计政策所能产生的重要影响, 使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出现“短板”, 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也随之弱化。合理运用国家相关政策, 适时调整和重新选择会计政策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面, 近年来, 随着企业盈余管理和税收筹划等理论的兴起和盛行, 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为企业管理者所认识。

会计政策选择虽然只是一种会计管理手段和方法, 但是合理选择会计政策不仅关系到企业相关各方的利益均衡, 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符合企业经营管理多元化的要求, 也是会计政策自身价值的体现。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意义主要在于它有利于合理反映企业经营特点, 企业可以从自身条件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会计政策;有利于平衡相关各方利益关系, 在不同领域给予不同利益方以利益倾斜;有利于实现企业盈余管理目标, 实现利润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配, 为企业整体经营战略服务。

会计政策作为国家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具体规则, 在政策制定时兼顾了其权威性和灵活性, 既统一了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 也给执行者留下了选择空间。首先, 会计政策本身为会计政策选择提供空间, 例如我国会计政策中八项减值准备计提、短期投资和存货的计价方法等都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其次, 市场经济发展为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条件, 资产价值的市场化为会计政策选择创造了客观条件;最后, 会计监督体系为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保障, 有效地限制了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投机性, 从而规范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

3 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

我国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历史较短, 除上市公司出于应对政策监管需要而进行一些有目的的会计政策选择外, 很多企业尚未认识到会计政策选择的意义和内涵, 没有认真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与此同时, 部分已开展此项工作的企业 (主要是上市公司) 出于各种目的, 滥用会计政策的现象比比皆是。

目前, 我国铁路行业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会计政策体系, 先后出台了《铁路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规程》、《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铁路运输收入会计核算规则》等具体的会计核算办法, 以规范行业会计核算行为, 保证行业会计信息的统一。铁路运输企业在执行会计政策的过程中, 结合企业自身的需要, 做了一定的思考和选择, 但是尚未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深入系统地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会计政策选择的内在动因不足, 外部空间也较小。

由于铁路行业整体联动性和联控性, 铁路运输企业之间的联系远比其他行业紧密, 因此, 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首先需反映在整个铁路行业的会计政策规划和制定上, 铁路运输企业个体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不能脱离行业会计政策框架, 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开展。即便如此, 由于各企业所处地域、环境和外部竞争压力的差异, 铁路运输企业仍应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 科学合理地选择符合企业发展的会计政策。

4 铁路运输企业经营战略分析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虽然有很多的原则和影响因素, 但是企业发展战略应该是影响管理层做出判断的最重要因素。然而, 很多企业没有清晰的战略定位, 只是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 导致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盲目性大, 急功近利。因此, 明确自身战略定位是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基础。企业战略理论的核心是企业竞争战略, 主要包括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提供标准化的商品和服务, 同时针对消费者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特点, 强化成本控制流程, 降低研发、投入和物流等成本费用, 以低廉的价格创造规模优势的经营战略。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 致力于品牌建设和新产品研发, 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 在客户可接受范围实行高定价, 并以此创造企业效益的经营战略。专一化战略是指企业针对特殊客户需求, 只提供单一商品或服务, 以确立本企业相对独立市场地位的经营战略, 这是蓝海战略的一种应用方式。基于上述理论, 笔者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战略得出如下结论:

(1) 在目前的政策体制和运输格局下, 铁路运输企业定价权不足, 客货混线也从客观上限制了运输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从稳定国民经济和兼顾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 现有铁路运输企业主要应实行低成本战略, 通过做大客货运量来创造企业效益, 这也与铁路运输企业长期倡导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和增收节支策略相一致。

(2) 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投入运营后, 能够提供更为快捷的运输和舒适的环境, 这些线路承载的公益责任较少, 更接近市场化运营。因此负责这些线路运营管理的铁路公司应争取运营定价权, 采取差异化战略, 以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客流, 创造企业效益。

(3) 对于货物运输占主导地位的线路和已开通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地区的既有铁路运输企业来说, 在目前情况下, 总体仍应实行低成本战略。但其运营重点可以适当倾斜于货运, 通过提高货运服务质量来做大货物运输市场, 有条件的企业还可采取混合战略, 对一些高端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来创造新的经营亮点和企业竞争力。

通过对铁路运输企业经营战略的分析, 笔者认为, 目前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周期和行业特点不允许其采用专一化战略, 企业应主要定位于低成本战略, 新建高端客运线路和部分条件成熟的货运线路可视情况采取差异化战略。

5 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在目前铁路行业市场化进程迅速发展的形势下, 铁路运输企业对市场环境的理解更为全面、真实, 以往一些可以依靠行业政策规避的经营管理问题纷纷显性化。在前文对铁路运输企业战略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铁路运输企业可以参考以下方案进行会计政策选择:

5.1 对于既有铁路运输企业

按照目前铁路建设的发展趋势, 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等级、高速度旅客运输业务将逐步形成专业化市场, 既有线路主要承担货物运输以及普通旅客运输业务, 这也是目前大多数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营现状, 这类铁路运输企业应实行低成本战略。其会计政策选择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关于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选择。对于实行低成本战略的既有铁路运输企业来说, 收入确认不是其会计政策选择的重点。主要原因在于:

(1) 从全行业角度来看, 由于铁路行业不存在赊销问题, 取得进款与提供服务的时间也非常接近, 因此根据现行《铁路运输收入会计核算规则》, 铁路运输收入核算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 而会计政策选择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因此运输收入不存在会计政策选择的问题。

(2) 从企业角度来看, 由于铁路企业间联劳合作的特点突出, 一个企业所取得的运输收入往往需要多个企业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整个运输过程, 因此为了均衡各铁路行业的利益分配关系, 各铁路运输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均按运输营业收入清算制度向铁道部清算取得。该制度由铁道部统一制定, 各企业没有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

(2) 关于支出确认的会计政策选择。实行低成本战略的既有铁路运输企业, 运输经营受国家产业政策及社会公益责任约束较大, 价格变动空间很小, 利润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 会计政策选择应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 选择一些有利于利润均衡的会计政策。重点在于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和各会计期间的有序衔接。同时应选择一些易操作、易监控的会计政策, 避免出现人为的不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同时由于目前铁路改革较为频繁, 当出现新业务、新情况时, 企业还应结合现行相关会计政策, 在机构设置等具体改革政策上, 做好经济效益分析, 从源头上控制企业不必要的资源流出。

(3) 关于提供服务相互清算问题。在客货网分账核算的基础上, 铁路运输企业普遍执行由铁道部统一制定的提供服务相互清算政策。对于各铁路运输企业来说, 提供服务收付费最终会在行业内相互抵消, 由于企业的所得税、营业税分别由铁道部集中、统一缴纳, 收付费制度不会对企业税负产生影响。然而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合资铁路公司来说, 由于纳税由企业负担, 收付费清算规则和定价会对纳税支出产生影响。因此, 建议铁道部在制定单价时充分考虑纳税影响因素, 从成本弥补的角度出发, 合理定价并及时调整, 避免因定价因素而增加企业税收负担。

5.2 对于新建客运专线或城际铁路公司 (以下简称为客专公司)

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建设是目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铁路旅客运输一种发展趋势, 按照目前的建设规划格局, 这些线路将以公司制的形式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运作, 按照前面的分析, 其经营定位应实行差异化战略。然而, 目前客专公司的规范运营模式尚不清晰, 本文的研究方向也不是进行政策预测, 因此暂假设客专公司按以下两种模式运营, 在此前提下分别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进行讨论 (暂不考虑建设期遗留问题可能产生的影响) :

(1) 若客专公司只负责线路维护管理, 不负责旅客列车运营, 则无法实行差异化战略, 只能实行低成本战略。这类客专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旅客列车运营企业所支付的线路使用费, 且单价由铁道部统一制定, 公司暂无权决定价格, 这与前文分析的传统意义上的合资铁路公司收付费问题类似, 在此不做赘述。其成本支出主要为工资、折旧、线路养护费和管理费用等, 其中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作为更新改造还是大修理费用进行确认和计量, 是一个有政策选择空间的会计问题, 公司应结合阶段战略定位, 在分析部定线路使用费单价的基础上合理选择:

(1) 若公司战略在于积累利润, 为下一步拓展业务奠定基础, 则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应尽可能作为更新改造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从而降低单期成本支出。

(2) 若公司战略在于持续经营, 在线路使用费单价较高, 收入来源充足的前提下, 应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尽可能作为大修理费用计入当期成本, 延迟纳税、减少资金流出。

(2) 若客专公司掌握线路、机车、车辆等资产, 有旅客列车运营权, 则实质上掌握了线路的专属使用权, 公司有权利也有能力针对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自行组织运输方案, 若同时能取得定价权的话, 将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这时公司的收入和支出全部显性化, 不涉及收付费问题。

(1) 从收入的角度看。对于拥有完整运营自主权的客专公司来说, 会计政策选择不仅仅局限于支出方面, 收入的会计政策选择也可作为一项考虑的因素。以城际铁路为例, 由于城际铁路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行业边界, 可以实行公交化运营, 公司为加快积累资金, 可能会考虑借鉴公交充值卡的售票模式, 争取提前取得客票进款, 这就存在收入确认时间的问题。目前铁路实行的预售客票机制, 服务履行期固定, 采取收付实现制只是略微提前了收入确认的时间, 几乎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公交化运营很可能是分期提供服务, 且服务履行时间不确定, 是在收取票款时确认收入还是在履行服务时确认收入, 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通常来说, 既然已经收到资金, 从纳税和规范管理等角度考虑, 在履行服务时确认收入较为合适。但如果公司需要积累利润继续拓展业务, 且预售模式已形成动态连续机制, 则也可在收取票款时确认收入。

(2) 从支出的角度看。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对于新成立的客专公司来说, 通常会先后经历成长期 (包括引入期) 和成熟期两个阶段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 基本可以忽略衰退期) , 在不同阶段公司的经营战略会有一定的差异。公司在运营期初选择会计政策时, 应首先分析会计政策本身的灵活性。若会计政策灵活性较差, 则应在综合平衡成长期和成熟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统筹选择。若会计政策有一定的灵活性, 则可以分阶段选择会计政策:

一是成长期 (包括引入期) :这是市场培育的阶段, 考虑到企业业务拓展宣传等资金需求, 应采取有利于积累资金、延迟纳税的会计政策, 如采取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

二是成熟期:随着市场对客运专线认知度的逐步提高, 公司经营日趋稳定, 线路总体运能趋于饱和。这个时期公司要扩大经营范围, 只能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向餐饮、零售、物流等辅助服务项目或金融投资等其他领域拓展业务, 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这种战略格局往往需要以平稳的利润来源作为保障, 这时公司应选择较为稳定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发展本身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企业利用政策漏洞的行为虽然不利于自身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稳定, 但这种行为是政策留有选择空间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也能反过来对政策的完善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当政策无漏洞可钻时, 并不代表政策已经完美, 而只能说明政策规定过死, 必将束缚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在制定会计政策时, 从宏观的层面考虑了各社会利益主体的利益均衡, 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 也应从微观的角度考虑企业相关利益方的利益均衡。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既是企业各相关利益方为自身经济、政治利益而进行的内部博弈, 也是政策执行者 (企业) 与政策制定者 (国家) 之间的外部博弈。从对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分析可以看出, 企业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选择会计政策, 才能使会计政策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 也能够帮助企业以长远的眼光从事生产经营管理, 为企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奉祥.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与政治成本[J].财务与会计, 2001 (1) :40-42.

[2]冯庆春.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合理约束[J].决策与信息, 2006 (11) :23-24.

[3]汤孟军.基于契约优化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分析[J].财政研究, 2008 (6) :71-72.

铁路运输会计准则 篇9

一、铁路运输设备单位材料成本会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材料成本会计的思想观念滞后

材料成本会计的思想观念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管理者对材料成本会计重视不够。 虽然铁路现已经走向市场,但由于长时间与市场隔离,一些管理者仍然固守着“只要安全不出事,经济效益无关紧要”的滞后思想观念,导致对铁路运输的经济收入、开源节流、成本控制等重视不够,错误地认为材料成本会计只要能通过检查、审计就行。 二是材料成本会计人员专业能力不强。 在实际工作中,铁路缺乏专业素养良好的会计专业人才,如我所在的广州机务段现有会计16人,而具有高级职称的没有一人, 具有中级职称的也仅有3人, 占比仅为18.8%,从事材料成本会计的5人中只有1人具有中级职称;同时,在多变的经济市场之下,材料成本会计的理念也在发生着本质性的转变,然而铁路运输设备单位的材料成本会计从业人员,普遍缺乏创新性理念, 进而在材料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上停滞不前。

(二)材料成本会计的管理机制不全

铁路作为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各部门的权责界定比较清晰,分工也比较明确,但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管理机制,有的部门和管理人员错误地把成本管理看作是材料、财务人员以的事,认为成本、效益都应当由单位领导和财务负责,而忽视了各部门、车间和班组的重要作用,导致广大员工对于成本应该怎样控制的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 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浪费现象。 如每年春运前铁路运输设备单位都要对所有设备进行大规模整治, 有时只需更换一个几元钱的二极管就能维修好的设备, 但有的员工为图省事常常把上万元的整个设备更换掉,并且不再进行修旧利废,造成了极大的材料成本浪费。

(三)材料成本会计的核算环节失效

成本核算作为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 其有效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现阶段铁路运输设备单位在材料成本会计中,缺乏准确有效的核算,造成实际的成本支出与预算存在较大的差距。 如广州机务段的一台SS8电力机车的中修材料预算约38万元, 而实际往往达到60多万元,超预算达44.7%,情况极其严重,这给企业的经营调整和准确决策带来巨大的障碍。 此外,由于铁路设备单位原始凭证复杂,并且是由下级逐级汇总上报,难免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一些现场车间、班组,对原始凭证、原始资料等保存不善,随意丢放等,也给材料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展开造成了一定阻碍。

(四)材料成本会计的检查监管无力

企业的成本会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而在组织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基于有力的监管。 然而,铁路运输设备单位材料成本会计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合作,但由于检查监管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相互监督与相互制约机制,进而出现多部门在会计流程上,出现一些人为的混乱问题。 如广州机务段每年设备维修材料费用高达约1.1亿元,每件材料采购均需车间、技术、材料、财务等部门共同协作完成,但由于工作量大又缺乏有效的过程监控程序,致使一些部门把关不严,甚至敷衍了事,原始资料缺失、登记错误等情况时有发生,最终影响了材料成本会计的精准核算。

二、提升铁路运输设备单位材料成本会计水平的对策

(一)创新材料成本会计理念是前提条件

材料成本会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基于成熟的材料成本会计理念。 因而,铁路运输设备单位在材料成本会计工作中,需要创新发展材料成本会计理念,尤其是在多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创新性的材料成本会计理念,无疑是迎合市场需求的最好举措,更是提高材料成本会计水平的前提条件。 首先,在材料成本会计理念的创新性发展中,对于国内外优秀而成熟的材料成本会计理念,如成本效益理念、制造成本观等,应进行合理地借鉴和吸纳,进而更好地成熟自己的材料成本会计理念,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材料成本会计核算队伍,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提升材料成本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引进高素质的财会人员,为材料成本会计工作带来新思路、新方法;完善材料成本会计人员的考核、 晋升、激励机制,激发材料成本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材料成本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完善材料成本会计管理是重要基础

企业的材料成本会计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因而在材料成本会计工作的开展中,需要健全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和制度。 首先,铁路运输设备单位要建立成本管理、会计核算的宣传教育机制,加强全员的教育和引导,使领导层、管理层及作业层全体员工树立起成本效益观,进而积极主动参与成本管理。 其次,要建立规范、统一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材料成本管理体系,对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力,逐级负责,层层落实,使其能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形成一个完整的材料成本管理体系。 第三,要完善材料成本会计工作机制,规范优化会计作业流程,尤其是对于程序交叉或重叠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清理和整治,科学合理的裁减多余的环节,有效地提高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 第四,要结合铁路运输设备单位各自的特点,健全完善材料成本管理制度、材料成本会计工作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为材料成本会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材料成本会计核算是关键环节

材料成本核算作为材料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 强化材料成本会计核算环节,是体现材料成本会计价值的重要举措。 在材料成本核算的工作中,首先,领导层的重视最为关键。 因而铁路运输设备单位的领导层, 需要基于实际的材料成本会计工作, 合理地组织材料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 其次,要优化材料成本核算环节,尤其是核算流程的科学性、有序性,减小材料成本核算与材料成本预算间的差距;同时,在有效的材料成本核算下,可以对材料成本会计中的材料成本预算、材料成本审核等环节,进行创新性的改进。 第三,要加强现场维修作业的管理,在开工之前要编制好总体维修计划, 开工后无特殊情况应严格按照总体维修计划和由此编制的季度、月度生产计划维修,尽量避免发生随意打乱总体维修计划的现象。 第四,要严格材料保管、领料制度,在采购时要择优购料,用料时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在维修中应严格组织管理,减少各个环节损耗,避免使用不当引起的材料浪费,合理保存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库存损失,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节约意识,防范浪费、偷盗现象。

(四)强化材料成本会计监督是根本保障

基于成本会计工作的长期和复杂性,增强其监管力度,是会计工作有序性开展的有力保障。 首先,对于关键的会计职能部门,要予以特别的监管,尽量做到材料成本会计流程的逐个监管。 可利用现代管理理论的成果,依托信息化优势,对材料成本会计信息进行揭示,设备警戒线进行等级式监管;监管部门可确定每个科室、车间、班组的薄弱环节并进行重点监管,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各部门在协调合作的过程中,要进行互控式的有效监管,进而保障各项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敏感的会计环节中,要协调好各会计部门,避免会计职能上的冲突。 第三,上级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增强威慑力;要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防止重复检查引起的效率低下问题;要对违法违纪行为在适当的范围内曝光,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三、结束语

铁路运输设备单位材料成本会计是一项复合性工作, 需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实现。 在铁路走向市场后,铁路运输面临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背景下, 加强铁路运输设备单位材料成本会计工作更显重要和迫切。 铁路运输业单位要不断强化成本意识,对材料成本会计系统进行自我完善,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公遂.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2]陈玉洁.企业成本核算与费用控制全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铁路运输会计准则 篇10

一、新会计准则实施意义

(一) 新会计准则有助于铁路企业完善会计管理与核算制度

现行分行业的会计制度, 对于各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过于简单, 对市场经济环境缺乏具体的指导规范, 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核算原则、会计政策方面指导性明确, 对于铁路财务部门而言, 其可在具体的财务操作过程中对账务进行更科学、合理的处理, 因此, 有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完善会计管理与核算制度。

(二) 新会计准则有助于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

部分铁路企业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 素质不高, 处理业务的能力欠缺, 加之内部管理不规范, 导致财务数据失真。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 会计从业人员需更注重专业的教育与学习, 这有助于促进其专业素质的提升。

(三) 新会计准则有助于促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 涉及会计政策的选择、减值准备的计提、存货政策的选择等职业判断, 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 也能使会计报表的披露更加完善。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在铁路企业执行应重点关注问题

目前, 铁路企业政企尚未完全分开, 在这种特殊体制下,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仍有许多特别的经济事项需要去研究和把握。原会计制度在会计处理中与新会计准则有出入的地方也需要去衔接。

(一) 公允价值的计量

在新会计准则中, 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等方面均采用了“公允价值”的概念。而就铁路企业的现状来看, 为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及可操作性, 必须在整个行业中执行集中统一的操作规范, 减少操纵利润的可能。铁路资产结构复杂、品类繁多, 这就需要铁路在市场体制、市场资产或负债上明确实务操作的规范要求, 从而使公允价值的运用容易操作、通俗易懂。

(二)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确认

铁路企业秉承着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经济业务由原来单一的运输业, 发展到维修公司、物流运输、酒店和旅行业、建筑业等多个行业, 并创建合资公司等多种投资活动。依照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时, 如采用权益法核算, 则不存在股权投资差额确认问题, 当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金额时, 不调整其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金额时, 则按照份额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初始投资成本的差额, 计入其当期损益, 并同期调整初始投资成本, 体现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则, 满足了资产的定义。在执行新会计准则后, 铁路投资公司的核算原借方数应直接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贷方数直接计入投资收益。

(三) 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铁路企业要依照谨慎性原则定期对资产进行检查, 并合理的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包括:存货、长期投资、应收款项、短期投资、委托贷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八项资产。由于铁路运输企业中大部分资产都没有可以参照的市价, 在原会计制度下减值计提一直存在很大困难, 部分站段都流于形式, 当年计提, 次年转回。而在新的会计准则下, 资产减值一旦提取就不可以转回。这势必永久影响铁路运输企业的资产经营考核, 因此, 运输站段可能会无视资产状态, 不再计提减值准备。因此这八项资产的计提办法应该由行业制定统一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准则的顺利实施, 并同时促进铁路企业资产的管理。

(四) 固定资产确认及计量

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原制度中单位价值较高是固定资产确认的标准之一, 而《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固定资产的确认以单位价值2000元以上为标准进行了量化。新会计准则的执行, 结合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势必扩大原固定资产的范围。并且, 在新会计准则要求下, 铁路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范围扩大, 按规定只要是属于本单位的固定资产, 除已提足折旧但仍使用的固定资产及土地外都需要计提折旧。而在旧的会计制度下, 钢轨、轨枕和道碴等不需要计提折旧。由于钢轨、轨枕和道碴在铁路线路资产中占较大比重, 在执行新会计准则后, 相同的主营业务利润水平下, 铁路企业会因折旧费用增加, 而使相应的净利润减少, 这对铁路企业的赢利水平有较大的影响。

(五) 存货的核算

存货是铁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份。新准则要求真实反映资产状态, 而铁路运输企业物资管理长期沿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 由铁路物资处定期公布各种材料的目录价格, 铁路运输企业特别是工务及机务等材料消耗重点部门, 都采用是计划成本法的模式, 通过分摊材料成本差异的方法调整存货发出成本。目前市场经济具有多元化、物价波动幅度大、频率快的特征, 计划成本法的模式对会计信息的公允表达有较大影响。面对新的核算标准, 铁路系统应该更新存货核算体系, 并着重对存货减值准备计提过程中涉及到的未来现金流的预测及折现选用采用统一标准, 确保各铁路局在经营考核中的可比性。

(六)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新会计准则中对暂时性差异有新的规定, 就铁路企业而言, 主要涉及的是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及预计负债的计提及资产评估等。在对科目进行设置时, 新准则使用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 核算了因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应交未交或预先缴纳的所得税, 用以替代原先递延税款科目的借贷方, 这是一种资产负债表观的体现。

(七) 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

新会计准则引入了投资性房地产概念, 将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等项目列入到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进行核算。按照准则规定, 企业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 应当按照取得时的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 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铁路企业部分站段,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 有活跃的交易市场, 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准确描述资产价值, 防止低估资产, 达到正确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真实价值的目的。

三、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应做准备

(一) 完善核算体系, 适应新准则的规定

新准则对日常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与旧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不同, 从会计科目的设置, 到财务报告的填报, 其内容、形式都有着巨大的区别, 原有的账务处理子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日常经济核算的需要。因此, 修订科目、更新账务处理系统是当务之急。

(二) 更新铁路企业内部财务制度, 对公允计价的使用等制定实施细则

铁路企业由于其资产、经济业务的特殊性, 必须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修订适用于自身的成本规程、固定资产及存货管理办法, 增加资产公允价格确认规则。只有通过统一的核算体系, 才能有效降低由于会计工作者核算技能差异和职业道德水准不同所导致的调节利润的风险, 保证新准则的有效执行。

(三) 修订铁路企业业绩评价财务绩效指标, 引入经济增加值概念

旧会计制度建立在“利润表观”的基础上, 而新会计准则以“资产负债表观”贯穿始终。因此, 现行的从财务效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发展能力、资源运用五个方面来对铁路企业绩效的评价就显得不够全面。企业价值的增加不再是利润表观下企业净利润的增加, 而表现为经济增加值的最大化。因此, 修订财务效益指标势在必行。

(四)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在新准则实施的背景下, 铁路企业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 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解新准则, 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加以运用, 规范、合理、科学开展会计核算工作, 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铁路企业的核算任务。

参考文献

[1]闫明杰, 贾璐.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准则设计[J].财会月刊, 2007 (9) [1]闫明杰, 贾璐.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准则设计[J].财会月刊, 2007 (9)

[2]邹风格.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准则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1) [2]邹风格.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准则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1)

上一篇:个税政策下一篇:社会-技术互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