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财政税收

2024-08-19

完善财政税收(精选十篇)

完善财政税收 篇1

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国家制定财政税收政策的出发点和重要目标。财政税收政策要想更好的发挥作用, 优化投资结构, 还得依赖于相关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文章分析了优化投资结构的财政税收政策的重要作用, 指出了当前投资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并提出了优化投资结构的财政税收政策的建议, 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重视, 能够对优化投资结构、加强财政税收政策的管理发挥借鉴指导作用。

1 优化投资结构的财政税收政策的重要作用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架马车, 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 在经济管理活动中, 经济增长不仅受到投资数量的影响, 还往往受到投资结构的影响。合理的投资结构, 不仅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布局的合理, 还能够平衡地区经济结构, 最终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然而, 投资结构的优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完善的过程, 市场机制和经济政策会对投资结构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当投资需求和供给结构之间达到平衡, 投资结构优化就能够实现。财政税收政策是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不仅能够引导个体投资行为, 还能够优化投资结构, 促进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 只有充分发挥财政税收政策在投资结构中的作用, 才能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 投资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优化投资结构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投资结构得到了优化, 在促进经济发展, 平衡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 由于受到原来的经济结构、政府调控等方面的影响, 当前投资结构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 具体来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产业投资结构不合理

经济的增长不仅需要依靠资本、劳动力的投入, 还需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因为只有优化产业结构, 才能更好的对资源进行配置。投资结构合理, 就会带来产业结构合理, 进而对经济资源能够实现有效的配置, 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当前, 我国产业投资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 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剩, 第二产业比重过大, 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 不仅影响投资的合理流向, 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例, 工人的平均水平不高, 制造出来的产品质量较低, 不能很好的满足工业生产和人们的实际需要。大多数产品是供大于求, 导致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没有充分发挥潜力。

2.2 经济体制改革阻碍投资结构升级

近些年来, 我国经济出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 国民经济更多的是关注经济结构的调整, 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然而, 经济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第二产业出现产品过剩现象, 第三产业的开放力度不够, 价格出现一再上涨的情况, 经济结构性过剩特征明显, 影响了产业投资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2.3 第二产业投资结构存在不平衡现象

第二产业自身投资结构就存在着不明显现象, 一些部门的价格存在着不合理情况, 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于财政的支持。但国家财政在其它方面需要支出, 而在原材料建设, 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预算支出不足。资金投入的不足, 加剧了第二产业结构不平衡现象。

3 优化投资结构的财政税收政策的建议与展望

为了应对当前投资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优化投资结构, 更好的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作用, 笔者认为将来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3.1 合理利用财政直接投资并加大对基础部门的投资力度

一方面, 应该加大对基础部门投入的力度, 推动相关机构的深化改革, 优化财政支持力度, 合理运用补贴、税收、价格等手段支持基础部门的发展,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引导, 促使财政税收在基础部门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 制定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优惠政策, 引导企业加快节能技术的改造, 并给与税收方面的优惠, 推动节能产业的发展。此外, 还应该优化政府的投资结构, 政府投资需要全面关注, 重点突出,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都应该支持, 重点关注西部开发投资项目, 支持在建项目尽快投产, 推动技术升级, 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主导产业的发展。

3.2 促进地区和产业投资结构的有效协调

由于受到地区差异, 原来产业结构, 经济基础等因素影响,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可能完全一致。所以, 在完善投资结构的时候, 应该应该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投资结构有效协调。应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 优化地区投资结构, 更好的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作用。东部地区应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发展外向型经济, 充分发挥自己的科技、经济、区位优势,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拓展国外市场, 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部地区应该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 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该地区的农业优势,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 提升工业的科技含量。西部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国家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 把握好发展的机遇, 不断完善产业投资结构, 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 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3.3 建立科学的税收优惠运行机制并加强税收管理

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 发挥市场的引导和企业的选择作用, 使得企业在享受这些优惠政策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规模和效益。同时, 还应该加强对税收的管理力度, 避免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 以充分发挥税收的作用。

3.4 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并严格投资的使用方向

在完善投资结构和财政税收政策方面, 应该考虑我国创业投资的实际情况, 对创业投资在机构和税收上提供支持, 对参与投资活动的主体进行税收激励, 逐渐减轻和避免投资企业双重纳税问题, 以更好的促进这些企业发展和进步, 优化这些企业的投资结构。同时, 还应该严格投资的使用方向, 对于技术优化升级、高新技术部门、公共产品服务部门等, 应该给与投资上的倾斜, 促进投资在这些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达到优化投资结构, 促进产业升级的目的。

4 结束语

总之, 优化投资结构的财政税收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后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需要认识当前投资结构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 加强财政税收的管理, 严格投资的使用方向, 使其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亚东.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财税政策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9 (3) .

[2]杨秀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3]张红艳.优化产业投资结构的财税政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关于完善招商财政税收体制的思考 篇2

2)财政税收政策应在“无知之幕”下设立。这就要求人们应当站在“无知之幕”的背后,严肃思考和讨论社会政治秩序的基本规则,在“无知之幕”背后,立约者在决定以什么原则作为规范社会基本结构的依据时,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特殊身份,社会地位,智力,体力,所得,财富,心理倾向,甚至于不知道自己特有的价值理想,立约者选择的唯一依据是一般共同的知识。任何人都不可能利用物质,智力或者信息的优势通过特定的社会建制为自己捞好处,又必须防范他人对自身的可能侵害。

2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利弊解析

在不发达地区没有政策优惠就不能吸引外资似乎已成了不争的事实,而地方政府部门在制定优惠政策上除了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简化审批手续,实行土地出让价格优惠,减免各项行政性、事业性、经营性收费外,税收优惠就成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核心内容。一些地方为了能迅速快捷地把商招进来、把资引进来,是筑金巢引凤蝶,把土地增值税、不动产销售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留成部分等构成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的税种进行最大限度的让利,即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如某地,给予外资房地产开发商的优惠政策是:已经通路、供水、供电、排水、通讯、场地平整的土地,开发商购地成本约为每平方米300元人民币(每亩约为人民币20万元)、开发商的建造成本每平方米约为500元(已含物价上涨因素)、但其售出房价却在每平方米,2800元左右,即开发商每平方米可获毛利近元(剔除非正常开支),而他们缴纳的部分税收前几年几乎是如数返还(中央、省级税收收入除外),如此高额的投资回报率怎能不叫投资商趋之若鹜。暂且不说引进的企业是否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当地农民利益是否受到侵害,企业投资是短期行为还是长期行为等,仅就税收这块就是虚增财力,没给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带来任何实惠。

3完善财税体制,促进招商引资发展

3.1实行科学决策,谋求互利双赢

首先要实行科学决策,确保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即变招商引资为招商引优,要对本地区招商引资的数量、规模、涉及领域、行业比例等制定总体规划,对每一个具体的引进项目要进行科学论证,要把招商引资对税收优惠要进行认真细致地可行性分析,谨慎抉择优惠对象和优惠方式,以免影响企业之间公平竞争、助长纳税人对优惠政策的过分依赖,最终造成产业结构失调,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不合理,财政负担加重,经济不能良性发展等;其次要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对招商引资实行税收优惠实际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既要让投资者获取更大的利润,又要使招商者的当地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所以在保证对招商引资单位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兑现的同时,要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严格执行税收优惠条款,对那些巧立名目、故意钻政策空子,瞒税不报,偷逃税的单位要给予严厉的经济、行政制裁,对责任人还应依法追究其责任。再次要实行规范操作,确保可用财政收入真实反映。当前,有些地方的财政收入从文字报表上都非常之大,但实际可用财力却并非如此,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招商引资单位的税收减免是实行先征收入库、后全额奖励返还,这种纯粹玩文字游戏的做法,只会增加财政收入的数字,而实际可用财力却不能正确反映,同时还会影响财政支出的如期实现。为了避免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发生,国库部门要加强监督、坚持原则,要按照正常的退库程序办理,绝不能允许财政部门采取拨款方式将退库减免的税收支拨出去,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财政收支数字的准确性,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2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品牌经济是带动一方经济迅速发展的生力军。任何地区都有自己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都应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所以,各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应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所具备的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这一特点,对有利于本地龙头产业发展的单位可加大税收优惠的力度,采取税收减免、降低起征点、优惠退税等多种形式并用的方式,以减轻税收负担,加速其资金积累,并提高政府税收减免的透明度,广招阔引,促进这些产业、行业迅速发展,以形成自己的板块经济,达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对于一些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辅助型行业,政府可采取免征额、税收免抵等优惠方式适度引导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对根据市场需要需转产转型的企业,政府可采取加速折旧、延期纳税等给予适当牵引。值得提醒注意的是:打造地方特色经济切不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保持和开创自己的特色品牌都至关重要,一定要加强对招资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审慎行事,积极运用税收优惠这一调节手段,促进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

3.3以人为本求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保障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不能忽视环境保护问题,其实,国外许多发达国家早就非常注重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中央也曾多次强调各地要保持科学的发展观,要重视自然、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各地应树立全面科学的发展观,应责无旁贷地保护好当地的生态平衡,对污染严重的招商引资企业绝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无视长远利益,决不能实行税收优惠,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生存的空间。税收优惠是政府出于一定的目的,将一部分应收的税款通过法律规定无偿让渡给纳税人的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政府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对某些纳税人实行的一种财政援助。可见,只有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将这一政策正确、适度、有效地加以运用,才能达到互利互惠,真正实现双赢。

4结语

地方政府对税收杠杆利用的非理性来招商引资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只有完善我国的招商财政税收政策,才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平衡、求得招商引资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李玉庆,郑玉清,郑飞.地方税收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因素的研究与探讨[J].商业会计(上半月),2008,(1):43-45.

[2]李新.地方税收体制改革:基于调节我国产业结构的视角[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6,(4):23-36.

[3]董大为.地方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1):47-49.

完善财政税收 篇3

【关键词】财政税收;制度;完善;改革

良好的财政税收制度能够为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但从当前我国财政税收制度来看,制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这也使得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漏洞,影响这财政税收的价值发挥,在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的大背景下,加快对我国现阶段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已经显现出很大的必要性,这也是我国当前阶段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完善中国财政税收制度的重要意义

财政税收所能够发挥的最主要作用就在于为政府职能的发挥与国家治理提供资金支持与基础保障,国家治理的各项工作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才能顺利开展,而政府的服务职能能否良好发挥也与财政税收保障作用的发挥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财政税收作用的发挥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予以规范和指导,财政税收制度中的漏洞与不合理内容,很可能会导致财政税收公平性、科学性受到影响,在制约财政税收功能良好发挥的同时,还将导致财政税收资金的利用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不仅会损害广大纳税人的利益,也会造成政府公信力受到质疑,进而影响社会建设与发展的稳定性,完善我国的财政税收制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此外,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经济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而政府职能的转变也决定着,当前阶段各级政府必须要学会更加科学有效的利用财政资金,减少财政资金使用中的浪费问题的发生,这些都要有更加完善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作为制度保障,这也是新形势下提高我国各级政府行政服务能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型的必然选择。

二、完善我国财政税收制度的可行性建议

1.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分级、分权机制

分级分权财政体制的建立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实现我国财政支出和收入的持续稳定。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来努力:首先,中央要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政实权,促进地方政府在地方税种范围内自主行使税收减免权和税收立法权等财政权力;其次,在保障中央财政收入稳步上升的前提下,促使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合理划分;最后,中央或省级政府要在合理划分财政支出比例的基础上,对财政支出直接负责,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减少支出责任,从而保证财政收入与支出管理的有效性,提高财政收支整体稳定性。

2.进一步政府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现阶段我国的财政税收制度中,转移支付体系缺乏规范性已经成为了影响财政税收管理质量,导致监管漏洞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对其产生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就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造成政府转移支付体系规范性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中关于转移支付的相关管理内容不够完善,没有明确相关的监管措施与监管责任,这也使得部分违规支出行为有了可乘之机。其二,转移支付类型构成的合理性相对不足,一系列应该被取消的不合理地方保护政策仍旧存在,在转移支付类型中,体制补助和税收返还占主要地位,但一般性转移支付所占比例却相对较低,财政支出所应遵循的均等化原则得不到体现,这也就导致了公共服务整体失衡。基于此,必须要加强对财政税收制度中转移支付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制定明确的转移支付规范,明确转移支付过程中的相关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效力,并注重结合实际需要调节转移支付的结构类型,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所占的比例,保证政府支持均等化水平,提高公共服务的公平性,以提高财政税收资金利用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3.进一步加强税负征收标准的合理化调整

合理的税收要满足主体税种设计科学、税负水平适宜、税负结构合理等基本原则。首先,要对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時取消体制外收入,加大对政府性收入的规范力度,减轻纳税人的税外负担。其次,要设立环境保护税种,从税收政策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约束,促使企业加强环保意识,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最后,要加快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将低收入群体的征税起点进行调整,实行分类扣除和综合申报并行的所得税制度,以减轻个体税收压力。

4.进一步提升财税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财政税收制度的完善以及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工作队伍予以支持。因此,当前阶段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政府财政税收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强对现有管理队伍成员的专业化教育培训,提高队伍成员的财税管理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的掌握水平,以现代化的财税管理理念与知识武装财税管理人员的头脑,并要注重对优秀管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通过内部选拔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策略,增加队伍中掌握财税管理基础知识、法律法规、现代化管理技术,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的数量,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保证人才价值的充分发挥,为财政税收制度的完善,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志勇.现代财政制度:基本原则与主要特征[J].地方财政研究.2014(06).

[2] 刘怡,刘维刚.税收分享、征税努力与地方公共支出行为——基于全国县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5(06).

完善投资结构的财政税收政策研究 篇4

一直以来,投资、消费和出口被视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作为三驾马车中的重要组成,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增长。在实际的经济管理中,经济增长不仅受到投资数量的影响,还受到投资结构的影响。合理化的投资结构,可以在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平衡地区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并最终带来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由于投资结构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因而,各种市场机制和经济政策对投资结构的调整都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投资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之间达到平衡,投资结构的优化就能够得到实现。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作为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引导经济个体的投资行为、优化投资结构、达成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只有发挥财政税收政策在投资结构中的作用,促进投资结构的优化,才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二、我国产业投资结构方面存在的缺陷分析

优化投资结构的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我国财税政策的多年努力下,我国产业投资结构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应通过促进投资结构的调整实现地区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在投资结构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政府作用的发挥。

(一)产业投资结构不合理

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看,现代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资本、劳动力资源等的投入,而且还取决于经济结构的发展,而投资结构的状态则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最终效果。若投资结构合理,就会引导产业结构的合理进而实现现有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带来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我国的产业投资结构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促进经济的发展,产业的投资结构需要进一步的相适应新经济发展阶段及调整产业投资结构方向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的产业投资结构现状是: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剩、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影响力经济同步、快速、高效的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例,当前我国加工工业的人均数量水平不高,且产品的质量低。从第二产业的供求关系看,多数产品供大于求,结果导致第二产业的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有效的发挥。

(二)经济体制改革步伐阻碍了投资结构的升级

总的来讲,由于产业投资结构财政税收政策连续几年的实施,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尤其是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1.4%,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趋势得到了根本性的缓解。在此形势下,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由国民经济需求转向了供给、由关注国民经济总量向关注国民经济结构方向转变。但是,当前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未能跟得上经济发展,开放度较高的第二产业出现产品过剩;而第三产业则由于开放力度不够而出现价格一再攀升,经济结构性过剩特征明显,成为影响产业投资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原因。

(三)第二产业的投资结构存在不平衡

第二产业由于自身投资结构的不平衡,导致基础部门出现价格扭曲状况,结果导致其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于财政投资。但是国家财政财力的下降,导致原来由中央财力支持的能源原材料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严重的预算内投资不足现象。财政对基础部门的投资份额由1981年的50%下降至2002年的6%,财政在过去10年间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年均增长仅4%,远低于年均20%的社会全部基建投资增幅,由此加剧了第二产业基础结构的失衡。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的投资结构总体特征是:产业投资结构上加工工业投资增长较快;基础部门投资增长相对落后。体制改革整体渐进的进展发展了市场性因素,进而影响了整个投资结构的变化,因而也促进了这一时期我国财政税收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三、完善我国投资结构的财政税收政策的建议

(一)合理利用财政直接投资,加大对基础部门的投资力度

首先,加大基础部门的科技投入力度。为推动科研机构深化体制改革,应优化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合理的运用补助、贴息、税收、价格等扶持政策和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其次,制定并鼓励使用节能技术及产品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快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技术改造,进而实现对提供节能服务的企业给以适当的税收优惠,推动节能产业发展;再次,严格政府投资结构。财政投资结构应突出全面关注、重点扶持的特点。对于经济发达、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政府均需给予帮助,但是,还应重点关注西部大开发投资、支持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技术升级和优化部门结构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主导产业的投资支持。

(二)促进地区结构与产业投资结构的有效协调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可能达到完全的一致,因而,完善投资结构,还应基于当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现状的差异,有效地促进地区结构与产业投资结构之间的协调。首先,突出地方政府在完善地区投资结构的财政税收政策方面的作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后,在“以权让利”为起点的经济改革推动下,下放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权限,扩大地方生产性项目审批权,地方政府在完善地区经济方面所具有的独立权利逐步得到了确立和扩大;其次,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雄厚经济基础的东部地区,应将自身发展的眼光提升至国际市场,基于自身良好的科技、经济基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市场为导向,开发资源,提高加工工业生产能力,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逐步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再次,中部地区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注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在完善投资结构的财政税收政策方面中部的主要任务在于发挥农业资源的优势,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工业上提升钢铁、有色、华工、汽车等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最后,西部地区应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近些年来,国家在财政转移、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了关于西部地区的支持,给西部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但是西部实际情况并不允许其直接发展高科技产业,因而,在完善产业投资结构方面,只有根据现有的基础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注重新的市场竞争优势的培育。

(三)构建科技税收优惠运行机制,完善相关税收政策的法制化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优惠政策的运行同样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关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已经研究出了“政府—市场—企业—政府”的运行模式。在这种运行管理模式下,由政府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由市场引导和选择企业对科技进行投入,企业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提高自身的规模与收益,导致税收的提升进而达成回报社会的目的。当前,我国的科技税收法律权威性差,难以发挥税收的调节性作用,因此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有关科技税收的法律效力,结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制定、完善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全面性法律,对科技税收政策实施单独立法,消除现行法规之间的弊端,实现克服经常修改而造成税法不够稳定的缺陷。

(四)完善相关税收政策,严格投资的使用结构与方向

公共财政的基本理念是弥补市场失灵和营造市场机制可以顺利运行的环境。在完善投资结构的财政税收政策方面,应基于我国创业投资现实,对创业投资机构及创业投资行为进行税收支持,通过对参与投资活动各类型投资主体给与税收激励,来研究逐步减轻或避免投资企业双重纳税问题。为确保政府在西部开发中投资比例的逐年升高,其还应加大各项资金投资,在财政出资人和政府创业投资机构之间,合理划分权限,并以规章制度以明细责权,一方面,对有利于技术升级和优化部门结构的高新技术产业,应利用内部选拔和市场竞争性机制选出合适的经营者;另一方面,对于社会总体发展需要的公共产品和部分准公共产品中形成瓶颈制约的基础设施项目,还应制定机构或基金的存续期,实行较为市场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尽量保持投资方针和管理层的一致性。

摘要:本文通过对完善财政税收政策,促进投资结构调整中所具有的作用进行探究,深入剖析当前我国政府的财政税收政策在促进投资结构的调整、发挥投资结构在经济增长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投资结构,财政税收政策,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王佃春,张佳.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税收激励政策效应分析[J].现代商业,2009,(06).

[2]郭晓丽.实现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财政政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04).

[3]马少妮.加强税收管理优化地方税收收入结构[J].科技广场,2008,(09).

[4]董再平,朱翠林.关于解决我国区域税收转移问题的宏观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03).

财政与税收 简答 篇5

【2】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①为了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②通过税收和补贴等手段,或将相关企业合并并消除外部性③政府承担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的主要职责,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④政府消除信息不对称。

【3】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方式:(1)三种不同的资金筹集方式,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2)我国养老保险筹集模式:部分积累制。

【4】公债偿债资金的来源:①设立偿债基金②依靠财政盈余支付③通过预算列支支付④通过举借新债支付。

【5】公债的主要功能:①弥补财政赤字②筹集建设资金③调控宏观经济运行④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6】预算编制的程序:①首先由国务院下达关于下一预算草案的提示,具体事项由财政部门部署②其次,各级地方政府按国务院规定的时间,将本级预算草案报国务院汇总③再次,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在每年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的一个月前,将本级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初审,在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向大会做关于预算草案的报告,预算草案经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方能成立。

【7】财政管理的主要内容:①预算管理;②财政收入管理,又包括税收管理,政府收费管理和公债管理③财政支出管理

【8】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①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②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③原体制下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④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对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思考 篇6

关键词:财政税收 深化 现状 对策

一、当前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现状分析

“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财政税收工作改革的深化,财政税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财政支出结构体制得以不断优化,税制转型形势良好。高效、科学的财政税收工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深入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及保障民生方面更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资源配置、调节社会分配收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方面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新形势新环境下,也对财政税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财政税收工作全力开创财政税收工作的新局面,成为需重点探讨的问题。同时,财政税收工作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受市场经济建设过渡性因素的影响,由于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不到位,或由于工作方法及手段科学性的欠缺,影响了财政税收工作应有作用的发挥,也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有序运行。财政税收工作中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与挑战,深化财政税收工作,提高财政税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具有紧迫性。

二、深化财政税收工作的思考

财税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是解决当前民生问题的基础,进一步做好、抓好财政税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急剧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大背景下,相关部门更要坚定信念和立场,从我国客观实际和基本国情出发,进一步深化我国财政税收工作,切实提高我国财政税收工作水平,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1.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进一步深化财政税收工作改革的意义,深刻分析当前财政税收工作面临的全新形式,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认真贯彻与落实国家、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给予财政税收工作高度重视,做好战略规划,突出重点,加强对财政税收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主动积极加强自身学习,对于财税相关专业知识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等,熟练掌握,拓宽领导工作思路,为进一步加强财政税收领导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经济的健康发展是财政税收工作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各级干部要切实认识到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在财政税收工作中要本着客观性原则,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量力而行,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是要杜绝不顾财政状况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等现象,各级部门要做好认真调研,因地制宜。

其次,要明确财税部门在整个组织架构中的地位,做好本部门的“份内事”。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间的协调,整合力量,共享信息与资源,部门间相互配合与支持,形成共抓齐管的良好局面,创造财政税收的良好环境。

第三,深化财税队伍自身建设,强化部门职责。财税部门要根据部门特色及发展规律,做好部门建设规划,真正地打造出一支具有良好业务技能、职业道德的财税人员队伍,为财政税收工作改革的深化和改善提供基本保证。以人为本,创新培训活动载体,拓宽学习内容,提高培训效果,在财经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财税人员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内部刊物、标语、横幅、简报等,激发财税队伍学习与追求先进的主动性,营造共同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良好氛围,打造一支学习型的财税队伍;强化岗位责任和使命,通过讲座、讨论等形式让全系统财税工作人员更深刻地认识到财政税收工作的本质和内涵,财税工作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起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服务于社会与大众,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强化财政税收工作科学化、法制化管理

完善财政税收内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努力提升财政税收管理的制度化,尽量减少财政税收工作的人为主观性因素,实现管理的流程化和规范化。进一步贯彻执行厉行节约的相关规定,注重使用效益,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在狠抓增收环节的同时,加大节支力度,进一步加强财税的基础管理,合理安排财政资金,创新财税支出方法,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财政的分配职能作用。更加重视资金绩效管理,提高绩效管理效果。

加强财税法制建设,确保财政税收工作能够真正地做到有法必依,提高财税工作的依法理财水平。坚持依法理财,严肃国家的财经纪律,坚决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规范行为,如偷税、骗税,要加大打击力度。

加强财政税收监督,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实现从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过程监督、事后检查相结合,提高监督水平与效果。强化专项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的监查力度,及时全面了解财政收支情况,加强资金安全管理。

三、运用财税手段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我国财政税收管理措施研究 篇7

一、我国现行税收管理的概况

税收管理由国家、地方各级政府的相应税收部门进行, 根据国家税务政策规定履行其权利与职责, 以实现经济发展为目标, 对税收收入进行合理化、规范化的计划、协调和分配、监督等, 确保国家财政收入正确使用和分配得当, 进而充分发挥出税收收入对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2]国家是实现全面税收管理的核心, 也就是说, 税收由国家全权管理和负责。各级地方政府税收管理也由相应税务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 并代表国家相应税务部门行使权利和职能。宏观经济来看, 税收管理具体职能划分, 是国家与企业、国家与地方等之间进行分配和管理;微观经济来看, 税收分配是税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分配与管理。宏观角度分析是由税收管理的体制来细化而成, 而微观角度分析是由税收管理的内容来细化而成。从整来看, 税收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税额的征收和管理。[3]对企业采取税收的主要目的, 便是对所征收的税额进行合理化分配, 进而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和资金需求。税收分配目标主要分为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表现为满足财政目标需求;另一方面表现为调整经济目标需求。

二、我国现行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税务管理发展较晚, 因此, 税收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也不够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逐渐发展和完善, 采用的税收管理制度并不能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形式需求, 税收管理在各方面表现出不足和问题, 限制了我国经济和税收管理的正常发展和运作。

(一) 税收法律体系本身存在明显缺陷

我国当前法律法规明显规定我国公民应当缴纳相关税额, 但在税收法律法规中并未对缴纳税额的项目、内容、金额进行明确规定。制定并实施的绝大多数税收法律法规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被实施, 并未对实施范围、流程、对象等进行有效规范, 不具备必要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税收法律实施时, 各地方和职能部门根据个人情绪和其他外界因素, 利用自身职能和权利, 做出有违法律法规规定的事宜, 税收法律体系建设存在严重不足。[4]与此同时, 我国当前税收司法管理方面并未设置独立的税务司法管理部门, 这从很大幅度上降低了税务部门的权利能力。1992年制定并实施的《征管法》很难满足实际经济情况和需要。相应的规定、条例并未全面从执行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因此, 实施过程中常常受阻, 降低了税收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有效性, 进而降低了税收管理的重要作用。

(二) 税收管理体制不健全

从实施效果来看, 我国税收管理体制并不健全, 权利、职责划分并不合理, 一些管理、制约等只反映在一些条款和制度中, 却并未形成规范化、统一化的税收管理体制。中央政府对其制定并不具有话语权, 不具备必要的参考依据, 而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划分也不合理。当中央政府财政管理发生变化时, 相应的税收管理体制建设都将发生变化, 政府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各政府之间财政权利的不平等, 使得彼此之间财政法律依据不够具体化。

(三) 税收征管模式不完善

采取税收征管是实现税务管理的重点, 进而也是加强税收征管的核心。我国当前税收征管模式并不完善, 其一, 表现在各地方税务部门设置缺乏规范化。[5]区级以下设置的分管部门较多, 且使得执法力度不足, 难以实现管理;其二, 表现在征管职责、权利分配不够全面、准确;其三, 表现在税收监督管理力度不足, 缺乏必要的全面监督。税务部门并未与银行、纳税人等实现信息共享, 难以对纳税人经营情况和具体变化进行监督和了解掌握;其四, 上级主管部门对各地方部门的工作情况难以了解和掌握, 不能对各下级部门工作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和考试, 无法全面实现预警机制。

(四) 企业缺乏依法纳税意识

企业受到经济利益的趋使, 缺乏依法纳税的主动意识, 缺少纳税积极性。随着国家市场经济快速平稳的发展, 我国税收收入也随之提升, 并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所需资金提供了保障。然而, 企业纳税意识的缺乏, 使得偷税漏税现象极其严重, 严重的影响和降低了我国税收收入。特别在当前经济形式下, 我国小型、微小型企业越来越多, 由于这些企业的规模较小, 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并不健全, 税务部门进行税收管理和全面监管非常困难, 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 造成了我国税收收入的损失, 减少了税收资金用量。[6]当前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 对自身经营过程中应当缴纳的税种、税额等并不明确, 纳税意识和税法知识的不足情况非常普遍。

(五) 管理效率低

以往采取的税收管理方式, 主要是税务部门对纳税企业进行直接审查。审核并审查纳税企业账簿、报表等会计信息数据内容的合法性和真实性。[7]然而, 纳税企业的相关会计信息数据内容非常之多, 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工作量较大, 进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 税务管理和审核工作的准确性, 也与税务部门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 专业能力的低下, 也影响了税收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完善我国税收管理的对策

(一) 加强税收法制建设

我国当前的税收法律制度并不具备针对性, 除制定并颁布的《税收征管法》、《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法》等一些税务法律制度外, 很多法律制度缺乏实效性和权威性。加强税收法制建设, 完善税收法制制度内容, 根据国家经济形式和税收情况, 制定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税收法制制度, 协调中央与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关系, 规范各税务管理部门职责和权利。从当前我国税收管理现状来看, 加强财政税收管理, 制定合理税收制度, 对加强我国税收管理实施, 提高税收收入有着重要的作用。[8]同时, 也是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途径。各地方税收管理的提升, 应当以国家税收管理制度为依据, 与各地方实际税收管理情况相结合, 加强税收法制建设,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相应税收制度和规章条款。

(二) 建立健全税收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税收管理体制建设, 是实施国家行政管理的重点内容, 同时, 也是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的主要构成内容。税收管理体制的建设, 能够有效调整和处理各地方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纳税企业之间的税收管理关系。学习并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在税收管理方面的做法, 根据我国实际经营管理情况, 从提高和完善当前税收管理体制为根本, 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首先, 采用相对集权与适度分权的处理原则, 保证国家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需要, 确保各地区纳税企业之间竞争的公平、公正性;其次, 根据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形式所需, 取消行政分权方法, 以深化经济性侵权为根本, 对税收收入进行合理化分配, 同时, 根据实际情况, 完善税收管理相关制度规定;最后, 根据税收收入的分配情况, 将中央与各地方财政部门相结合, 即确保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也确保彼此之间的独立性同时存在, 加大税收管理规范。

(三) 加强税收监管力度

设置独立的、专门的税务监督管理部门, 赋予该监督管理部门相应的职责与权利, 监督和管理税务管理各部门的日常工作, 和各纳税企业纳税情况。[9]加强税收监督管理力度, 对税务征管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避免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各税收监管工作人员应当采取委派制, 并实行轮岗工作制, 避免收受贿赂, 确保监督管理工作正常进行。

(四) 加强对企业的外部监督力度

近几年来, 我国企业偷税漏税现象十分严重, 财务报表数据信息弄虚作假, 国家税收收入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我国税收管理部门与外部监督部门共同联合, 加强对企业税收方面管理和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抽查, 确保企业财务数据信息准确、真实, 保证税收收入平衡。除此之外, 我国政府还应当根据当前的偷税漏税现象, 加大处罚力度, 确保国家财产收入取得。充分发挥我国财政税收管理职能和作用, 加强外界监督管理力度, 进而使得税收能够科学化、法制化。加强税收管理法制宣传, 提高纳税人法律意识, 借助外部监督管理实施, 让纳税企业遵纪守法。

(五) 实施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我国税收管理也逐渐趋向于信息化建设发展。税收管理逐渐从以往人工操作管理转变为网络化管理, 进而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并对数据信息有效记录和整理、分析。纳税人可以不分地域限制, 通过网络进行纳税业务办理和申报, 减化了复杂的纳税环节。税收管理信息的网络化, 同时也让中央、各地方税务管理部门在信息资源方面实现共享, 加强政府与政府之间工作交流和合作, 使得工作变得更加的方便、快捷。除此之外, 网络信息化税收管理, 还能避免纳税企业发生偷税漏税的现象, 加大了税收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根据上述内容的分析与阐述, 我国当前税收管理从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的创新和变革。不论是税收管理理念、还是税收管理技术、方式等, 都能够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式相适应, 进而加强财政税务管理的全面实施。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完善有了深入的发展, 财政部税收管理和法律制定更加的切合实际, 进一步加强了我国税收政策实施与税务管理。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和来源渠道, 足够的税收收税能够确保国家经济和社会经营的平稳发展, 同时税收也具有可持续性等特点。提高税收管理, 能够有效调整税收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 确保可用资金充足, 且满足不同需求。然而, 我国当前税收管理存在很多不足与问题, 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市场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往的税收管理理念、模式、方法等已经很难适应经济市场需要, 对财政税收管理进行全面改革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财政,税收管理,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郁玉环.加强税收管理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J].会计之友, 2011 (7) :77-78.

[2]张静.浅谈如何挖潜增收加强税收管理[J].管理学家, 2014 (15) :494-494.

[3]刘明慧, 卢忠玺.浅谈异地施工企业如何加强税收管理防范税收风险[J].经济视野, 2013 (8) :182.

[4]黄志业.结合实际加强税收管理与宣传[J].今日南国, 2006 (8) :26-27.

[5]张文勇.加强中小型企业税收征管的几点思考[J].现代营销, 2011 (8) :152-153.

[6]房慧闽.税收管理信息化及其路径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 2009 (9) :87-90.

[7]高淑娟.对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的探索[J].涉外税务, 2011 (3) :59-63.

[8]陈捷.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和服务的构想[J].涉外税务, 2011 (6) :234.

财政税收管理现状与发展 篇8

一、财政税收管理的现状

作为我国财政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制约,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税收管理方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直接导致财政事业的发展受阻。从现实的状况来看, 我国税收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2]第一, 管理体制的混乱。第二, 管理机制的监管缺失。第三, 财政资金的运用效益不高。第四, 民主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些因素直接造成财政管理混乱, 纳税人意见较大, 上访频率高, 但实际问题解决率低, 极大的造成国家财政管理的困扰。

二、完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

(一) 改革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

从目前的实际情形来看, 我国财政方面是比较缺乏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 集权和分权等制度的不统一也导致了税收建设的混乱。很久以来, 我国对财政税收管理的重视不够, 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出现问题, 只重视收入, 但是对于收入的管理较为松散, 甚至是不在乎。[3]因此, 在今后的管理体制改革方面, 必须重视建立现代财政税收管理机制。相关的财政税收管理应该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 淡化人的作用, 并且严格建立正常的财政税收管理格局, 健全适当的管理制度, 重视对债务的强化管理, 避免债务的混乱不清, 时刻保持财政税收的正常、健康、稳定的状态, 推动科学的税收管理机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 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也是影响制约我国财政税收管理顺利运行的关键因素。作为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执行者, 管理人员的行为直接关系着整个税收管理工作的健康运行, 如果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低, 就会导致管理机制落实不到实处, 也就是说财政税收管理的最终效果就是由人员的执行情况来反映的, 所以, 提高财政管理人员的素养至关重要。第一, 应该着重关注财政管理内部的环境与秩序, 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 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和锻炼。第二,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建立对应的知识体系, 同时强化管理人员服务意识, 培养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提高其服务水平和管理税收的能力, 优化服务, 为我国财政税收事业贡献一己之力。[4]第三, 在新的形势要求之下, 创新的公共管理体制也势在必行。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要精神, 构建新型的公共管理体制, 确保农村公共财政的健康运行。因此, 我国财政税收部门应该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 调整管理措施, 减少冗官冗员, 降低不必要的财政支出, 营造健康良好的财政运行环境。另外, 还要建立正常的“评估机制”, 监督财政工作的透明运行。

(三) 合理界定财政税收收支范围

收支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 建立合理的财政税收收支制度。首先对我国目前的财政收支进行认真的分析, 然后立足于我国整体的经济现状, 严格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调整财政税收的收支范围。[5]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收支范围确定的重要依据, 有效地进行税收服务领域的分配, 确保整个区域内的公共服务良性发展。这也就要求财政管理把各自涉及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 通过科学合理的财政税收预算, 进行税源的分配和规划, 降低整个市场经济浮动情况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同时, 为了保证税收的稳定, 应该通过相关的政策去建立长期有效的税源, 比如鼓励民营企业发展, 培养优质税源, 扩大收支区间。

(四) 提高财政税收资金的使用效益

税收资金的使用一直是比较关注的问题, 资金使用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财政税收的结果。我国财政税收主要是使用在公共事业的建设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我国财政税收资金的使用效益急需改革, 因此, 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强资源的整合, 进行改革, 建立合理的财政税收使用机制。[6]比如, 将税收收支公开、透明, 确保纳税人的知情权。另外, 还应该投入更多的财政去扶持社会的公共事业, 加强相关环节之间的信息交流, 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 更重要的是应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适当的关注整个基层的发展面貌, 及时给予财政支持。同时, 有了合理的使用机制, 配套的监督机制也不可缺少, 应该建立相关的资金整合制度, 监督财政收支的正常使用。

(五) 建立健全税收风险管理机制

税收风险管理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 因此, 有了良好的税收为基础, 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控。首先是在省、市、县三层联合管理的基础上, 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 落实管控每一个环节, 更加注重横向与纵向的交错与覆盖, 确保风险管控的细节完善, 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防范。同时要强化风险管理工作, 必须整合管控机构的设置, 梳理信息数据的传递与保管, 并且建立健全风险联动管控, 对税收风险来源进行监管, 落实一户一站式的针对性监管, 有效地减少管控环节中的浪费现象。

三、未来发展趋势

(一) 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目标

税源是保证税收良性发展的基础, 因此, 必须走税源专业化管理道路, 以风险管理为方向, 优化税收的服务性, 严格按照法律执行税收政策。税收风险管理的流程必须与征管业务进行协调,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应该逐渐形成模式化的税收风险管理机制, 通过税源监管的方式优化管理资源的配置, 不断地提高税收专业化管理水平。[7]

随着经济的发展, 税收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类管理是税收管理创新的案例。事物的特殊性, 要求税收管理应该针对不同纳税人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税收风险的评估等管理工作, 并且必须根据不同的纳税要求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 配置相关的人员与设施, 通过专业化的团队进行适当的管理和调整。因此, 应该可以取消“试点管理员制度”, 打破所有非专业的管理机制, 以“精、专、细”的要求去改变传统的税收管理习惯, 建立专业的税源征收制度, 并且通过培养的专门人才和专业化的手段与思维去监管和分析税收信息, 另外, 还要以专业化的管理理念建立正确的纠错体系, 及时修补管理漏洞, 提高税收管理的精确性。[8]大企业是税收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我国税务机关应该在已有的相关管理办法基础上, 努力探寻新的合作关系, 比如在经济发展较为完善的地区引入一些先进的税收管理经验, 并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变革, 推进管理机制的规范与稳定。或者加强对大企业的定向管理, 通过对专家团队的培养去尝试新的对话关系, 切实帮助企业提高税务风险评估的能力。[9]

(二) 推行税收风险管理战略

风险管控是税收管理的重中之重, 因此, 必须严格建立税收风险管理的战略体系。从现实情况来看, 我国税务机关还是较为重视对风险管理的使用, 但是相关的战略机制依旧需要进行提升和完善。[10]首先, 应该尽快整合省市各级机关的资源, 统一进行布局和管理, 推进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布局。风险管理应该是一个完善的系统, 因此, 新的改革应该重点关注税收风险分析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操作手段开展科学的评估工作。但是在推行专门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 应该在相关的环节中尝试建立一套统一管理的专业平台, 对内建立专业的风险指标数据库, 对所有的资源进行跨界整合与运用, 将风险管理贯穿到事情发生的所有环节。同时, 专业团队的作用必不可少, 应该结合风险管理的瓶颈, 构建专业的团队对税收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与评估, 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的正确性和专业性。除此之外, 还要有针对性地对所有的基础工作进行调研、管理, 分清楚各个税务机关的详细职责, 并且在党和政府相关的管理政策的支持下重新部署相关事项的各个流程, 建立有效的考评激励体系, 量化所有的标准, 适当的倾斜政策, 激发基层人员的积极性。[11]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相关的体制也在逐渐完善, 这个过程对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有利也有弊, 是挑战也是机遇, 因此, 有关的财政管理人员应该审时度势, 紧抓机遇, 建立健全相关的税收管理制度, 最大化地调动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以最佳的状态做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同时, 还要坚持税收风险专业化管理的思路, 严格遵守税收风险管理的秩序, 对内有效建立税收管理的目标与机制, 对外优化各种资源, 明确职能划分, 以最高效的专业管理构建财政税收管理体系。[12]除此之外, 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必须严格按照法律制度进行, 注重党风廉政建设, 切实为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专业化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税收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保障人民高质量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财政税收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目标;推行税收风险管理战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

参考文献

[1]张久慧.借鉴《行政强制法》立法经验修订《税收征管法》[J].涉外税务, 2013 (4) :41.

[2][美]理查德·波斯纳著, 蒋兆康译.法律的经济学分析 (第七版) [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2:706-709.

[3]张显丰, 肖利伟, 陈晓红.克服薄弱环节加强非居民税收管理[J].国际税收, 2014 (3) :96.

[4]姜力琳.非居民企业股权间接转让所得税管理的难点[J].财会月刊, 2013 (20) :89-91.

[5]白涛林.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国际税收, 2013 (12) :45-47.

[6]王革.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 黑龙江对外贸, 2011 (5) :144-145.

[7]刘奇超, 高丛珊.我国在出口退税中海关与税务部门深化合作的法律探讨——以欧盟促进税收征管安全现代化改革实践为借鉴[A].海关法评论 (第四卷) [C].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4:351-352.

[8]刘剑文.税收征管制度的一般经验与中国问题——兼论《税收征管管理法》的修改[J].行政法学研究, 2014 (1) :32.

[9]左春荣, 唐成成.数据挖掘技术在税收征管信息化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 2014 (1) .

[10]张菁, 秦建华.准确把握纳税人的需求努力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盐城市射阳地方税务局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 2014 (19) .

[11]田建利, 范晓辉.税收信息化在新一轮税制改革中的功能定位及完善思路[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 2014 (4) .

我国财政税收执法权研究 篇9

(一) 税收执法权的定义

研究财政税收执法权, 首先要对财政税收执法权给予明确界定。笔者综合多种文献资料后认为, 财政税收执法权是指国家财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的规定和程序, 进行财政税款的征收及管理等行为的权力, 是国家赋予工作人员的一种特殊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一种权力。

(二) 财政税收执法权的主要内容

财政税收执法权不同于一般的法律规范的权力,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律权力体系, 具有不同于其它法律权力的内容。

1、税款征收权。

税款征收权是税收执法权的最主要的一项权力, 可以说是整个财政税收执法权的核心。税款征收权目的是促使纳税人及时足额地缴纳相应的税款, 这些税款是国家的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大部分都用于当地的建设。作为整个财政税收执法权的核心部分, 其它的税收执法权力必须围绕着税款征收权展开, 否则税款的征收就成了无鱼之水。

2、税收保障权。

这一权力是国家工作人员为了维护国家利益, 及时地采取措施打击偷税漏税行为的权力, 主要包括优先权、保全措施权、处罚权和执行权等。而财政税收保障权是税收执法权能够顺利运行的有力保障, 在这一权力的基础上, 其它相关的税收执法的权力的执行才能具有震慑力, 才能够保证国家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只有在税收保障权的保障之下, 财政税收执法权才能得到落实。

3、税收检查权。

税收检查权是指国家财政税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家相关的法律的指导下, 对所有纳税人进行监督的权力, 在发现纳税人存有违法现象的时侯, 可以依据相关的法规政策进行处罚的权力。检查权也是一项重要的税收权力, 能够对企业的生产和商誉造成一定的影响, 同时, 税收执法权也是国家税收机关发现税收违法行为的重要权力。

二、我国税收执法权的现状分析

目前, 我国税收执法权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 由于我国的税收执法权的发展时间不长, 在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 主要在税法三权失衡、执法主体冲突、执法程序不规范等三个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 三权失衡

财政税收“三权”是指财政税收的执法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在我国的税法范畴里, “三权”之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衡, 主要是税收执法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过于强势, 使立法权和司法权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执法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立法权之间的失衡。立法权和执法权集于一身, 使立法权和执法权概念混淆, 执法、立法均由一个部门控制, 发生腐败的可能性就显著地增加, 立法权对执法权的约束也成为一纸空文, 没有任何的实践意义;二是与司法权之间的失衡。随着执法权权力的逐步扩大, 使得违法案件很少进入到司法程序, 基本上都由执法主体进行处罚管理, 极大地缩小了税收司法权的空间, 司法权对执法权的约束也就无从谈起。“三权”的失衡使得立法权和司法权无法对税收执法权进行规范地、有效地约束, 如果不及时地对这三项权力进行规范, 将会严重地损害国家和全社会纳税人的利益, 也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二) 执法主体之间存在冲突

我国税收执法主体的体系大、数量多, 彼此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 再加上各执法主体之间的权限划分不够明确, 在一些城市和产业存在着执法主体之间职能重叠的现象, 执法成本加重, 造成资源的浪费, 阻碍了我国税收执法权的规范化运作。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税务系统与财政系统之间的冲突;二是国税系统与地税系统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的存在, 一方面会加重纳税人的负担, 重复收税的现象时有发生, 不同的执法主体往往用不同的税收名称向纳税人征税;另一方面执法主体之间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 摩擦和矛盾时有发生, 增加了相互之间进行协作的成本, 资源不能共享, 有时候还会互相诋毁, 损坏了国家执法机关的形象, 也减弱了执法权的权威性。

(三) 执法程序不够规范

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税收执法程序的制度和规定, 但是在实践中, 税收执法人员违反执法程序的现象普遍存在。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 乱用、滥用手中的执法权力, 随意执法现象非常突出。对税收执法权的违反主要表现在对法定权限的违反、对法定步骤的违反、对执法方式的违反和对法定期限的违反等四个方面。执法程序不够规范, 严重地损害了纳税人的利益, 使得权力“寻租”行为成为一种可能。

三、规范我国财政税收执法权的对策

经济的发展需要税收作为保障。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 但是, 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 在服务经济建设方面, 财政税收执法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一) 正确处理三权之间的关系

对三种权力进行确权、分权、明权, 各相对应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界限行使职权, 避免彼此之间发生叠加或者冲突。财政税收执法人员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 明确自己的责任, 以保证在行使税收执法权的时候, 既不会损害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也不会与其它执法部门发生冲突。财政税收人员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 关键的一点就是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比如, 可以通过集中培训、定期考核等方式提高执法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法律意识, 使他们在行使执法权的时候, 能够做到更加文明、更具有创新意识。综合业务能力的提高, 在处理三权之间的关系时能更好地把握尺度, 既很好地行驶了执法权, 也最大程度地维护了纳税人和国家的利益。

(二) 建立健全税收执法的监督体系

财政税收工作是建立在相关的法律基础上的, 所以纳税人有依法纳税的责任和义务。要顺利地开展税收执法工作, 就必须加大对财政税收的监督力度, 通过完善的财政税收执法体系监督财政税收执法权的相关情况。通过实施财政税收的执法监督, 建立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模式, 以单位自我约束型监督为主, 可以较好地规范税收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内部监督体系主要是指单位内上下级和同事之间对行使财政税收执法权的监督;而外部监督主要是指来自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和行政机关的监督。建立完善的税收执法的监督体系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分解执法的权力, 划分岗位的责任。对于从事财政税收执法工作的人员, 要进一步明确其执法职责, 并对职责进行进一步地细分, 做到职责明确、职责到人;二是实施全程监督。我国目前的财政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基本上以事后监督为主, 缺乏对事前和事中进行监督。对整个执法过程实施全程监督, 可以做到随时发现问题, 随时整改问题, 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三是明确监督的内容。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对不同的阶段运用不同的手段进行监督管理。完善执法程序, 明确监督内容和规范执法行为, 提高财政税收执法的质量和水平。

(三)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财政税收工作的一个主导方向就是财政税收工作的信息化, 为了使当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与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社会发展要素相适应, 必须加快财政税收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化建设, 从而不断地提高财政税收执法的水平。财政税收工作的信息化可以促进税收工作的公开、公正的进行, 更易得到监督。

(四) 实施财政税收公开制度

财政税收执法单位要及时地公开政务, 自觉地接受社会各界纳税人的公开监督。实施财政税收公开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财政税收执法权力的滥用, 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发生, 真正地起到不仅治表、更加治本的作用。实行公务公开的监督, 使得纳税人知道税款使用的基本情况, 这样纳税人就会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积极地纳税, 从而可以促进财政税收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杨小强.税法总论.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研究 篇10

财政税收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断优化财政税收体制, 有利于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 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下面将进一步就当前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对策进行研究, 以期能更好地完善财政税收体制。

二、我国财政税收体制中现存的问题

现如今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原则是以中央领导为主, 中央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权力, 但是地方的财政税收要处于中央的管理之下, 听从中央的指令并定期向中央汇报财政税收情况。这样的税收管理具备灵活性, 既有利于中央的统一管理又有利于地方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适当收取税收, 具有可行性和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 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中依旧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项:

1. 财政税收体制具有局限性

当前, 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 当前我国财政收支分布非常集中, 导致分税制度得不到良好的实施, 加之财政力量不能进行均匀的分配, 以及地方财政收入不能够进行合理的划分, 这些都间接地对中央的宏观调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二, 环境和资源税种并没有包含进税负征收的范围, 这就使得税收丧失了对社会分配能力的调配功能。第三, 一些诸如国有资源和资产收入的非税收收入, 长期以来并没有纳入财政收入的管理体系范畴中。

2. 管理者管理不到位

许多税收单位的管理者对税收工作不上心, 对于国家制定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没有切实的贯彻到底, 对税收工作漠不关心。他们认为税收是国家的事情, 只用于国家的经济建设方面, 与自己毫无瓜葛, 因此产生了淡薄的管理意识;有的管理者借助自己的职责徇私枉法, 偷取税收, 甚至在向中央汇报税收情况的时候弄虚作假, 做出一些严重的违法的事情;有的税收管理者与缴纳税收人员偷偷达成协议, 赞成缴纳税收人员漏税行为,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从中牟取好处;还有的管理者没有将税收收取与支出情况公开化, 对于有关记录也只是简单的手工记录甚至是没有记录。这些做法都会减少国家的财政税收, 不利于国家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3. 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近年来, 我国在预算管理体制上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预算体制覆盖的范围仍然十分有限。跟财政收支和税收体制的分配制度比起来, 我国地方政府的预算管理体制依旧比较落后, 政府的财政收支工作没有办法覆盖财政预算。除此之外, 由于缺失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导致内部缺乏相应的约束力, 财政预算管理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监管, 这就使得财政税收体制仍旧得不到落实。

4. 财务核算真实性有待提高

财务核算往往存在虚假信息, 核算结果的真实性有待研究。一方面, 我国偷税、漏税的情况普遍性存在, 情况还比较严重。很多不法分子肆意伪造、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 且涉及的违法发票数额还非常大, 长此以往, 使得国家流失大量的税收。另一方面, 人为地对财务核算成果进行干预控制, 以此来获取虚假的经营指标。为了金钱等的利益, 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往往会建有两套不同的账目, 有时会更多。在对税金进行计算及经营成果上报的过程中, 使用虚假的账目进行上报, 这就使得监督行为的缺失。有些企业单位虽然没有建立多套账目, 但在财务核算的过程中仍旧混入虚假的信息, 进而来掩盖单位自身的真实经营状况。财务核算的不真实, 致使税收大量缺失, 除此之外还是造成国民经济指标出现严重的问题。

三、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的措施

1. 建立完善的税收体制

要建立完善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税收体制, 进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 调整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比例, 加大国家税收中直接税的比例, 改变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制。第二, 减少对纳税人税收外的负担, 摒弃体制之外的收入。第三, 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步伐, 对物业税进行及时的征收, 以此来有效改革环境税收体系和资源。最后, 要加强针对地方区域发展、国内外发展与开放等内容, 加大对税收的优惠政策制度的改革。

2. 建立健全分权、分级的财政体制

首先, 中央要适当放权给地方政府, 使地方政府能够有实权自主做某些活动, 例如税收减免权、债务融资权等。其次, 在保障中央财政收入增长的前提下, 要加强促进地方和中央财政收入的科学合理划分。再者, 为了能够确保地方经济得到更加良好健康的发展, 在保证财政支出合理划分的基础上, 地方经济的财政支出要由省级政府或者中央进行负责。

3. 全面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

任何一个性质的企业、部门、单位的管理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是应该且是必须的, 尤其是从事财政税收工作方面的管理者。对于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者而言国家要进行统一标准的培训, 通过学习、锻炼、再教育等手段进行培训, 提高财政税收管理能力, 提高与其他部门协调共存的能力, 同时还要树立“一切为国家”的意识, 约束自己的行为, 洁身自好, 放宽眼界, 树立坚定的信念, 不为一些蝇头苟利而出卖自己的良心, 努力打造一个优秀的财政税收管理团队, 建立一个良好的财政税收管理秩序。

4. 加强预算管理

加强预算管理, 首要任务是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中, 要把所有涉及到资金财政支出行为统筹进预算管理的范围中, 这样就能够实现国家对多方面多领域的财政支出进行预算管理, 进而扩大国家的预算体系管理范围。对于国家非短期的预算应该结合国家后期的发展规划, 要保证两者之间的协调性, 这就要求国家的预算范围应该增大, 对复式预算体系 (包括资本性的预算、国有资本经营的预算, 以及社会保障的预算等等) 持续不间断的进行完善, 预算管理体系中应最大化的纳入所有涉及到的财政支出活动, 以保障预算体制的不断健全。

5. 国家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涉及到国家的根本利益, 因此需要国家加大对我国财政税收管理的管理, 要针对不同时期出现在管理方面上的不同问题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财政税收工作有法可依, 有律可罚。同时, 国家在对于那些偷税漏税、贪赃枉法等行为要加大审查力度, 一经查实必须严惩不贷, 丝毫不得手软。此外, 对于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委派工作必须派遣有相关阅历、知识和能力的人才。

四、结束语

总之,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研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必须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对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创新, 从健全财政税收体制、加强预算管理、强化税收监督等措施来进行具体实施,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我国经济得到长久健康的发展, 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科学发展观, 进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打下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朱云飞, 刘祥永.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的思考[J].商业经济, 2004.

[2]张少杰.应对当下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效应及选择[J].求是学刊, 2009.

上一篇:研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下一篇:听力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