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研究

2024-07-03

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研究(精选七篇)

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研究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5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 对照组男38例,女25例;年龄18~ 57岁 ,平均 (40±5)岁 ;病程4个月~22年 ,平均 (3.8± 0.5)年;突出椎间盘L3~4共21例,L4~5共16例,L5~S1共26例;观察组男31例,女32例;年龄22~59岁,平均 (39±2)岁;病程3个月~20年 ,平均 (2.5±0.9)年 ;突出椎间盘L3~4共4例,L4~5共26例,L5~S1共33例。 寒湿痹阻型18例,湿热痹阻型12例,血瘀气滞型88例, 肝肾亏虚型8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证型、发病部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符合《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4]:腰痛及下肢放射痛,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直达足部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凡增加负压的因素如便秘、抬重物均可使放射痛加剧,并有直腿抬高实验阳性及腰椎旁压痛;经过临床X线片、 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断层扫描(MRT)检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且排除腰椎管狭窄症、马尾肿瘤、腰椎结核、骶髂关节病变劳损、腰椎滑脱、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1.3方法

1.3.1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如嘱患者卧硬板床休息、心理护理、功能锻炼指导以及做好腰椎牵引及给予药物营养神经、消炎止痛、疏通血管等护理工作。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严格采取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进行辨证施护,包括情志护理、 辨证施膳、对症处理、指导功能锻炼等。

1.3.2.1情志护理

患者刚入院,由于对陌生环境的不熟悉和对病情的不了解,往往会感到无助与恐惧。 作为管床护士,可以采用移情畅志法及顺情法来打破其心理的第一道防线。 首先是畅志,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耐心详细地介绍主管医生与主管护士、病房与病区的环境、设备的功能指引、各项规章制度等,让患者有家的感觉,达到畅其情志的目的;然后是解疑,运用图片资料、健康宣传小册等解释疾病的病因、发展、治疗及转归,增加患者治愈的信心;再次是移情,可以通过交谈疏导、倾听音乐、广播、看电视等方式来转移患者对病情的注意力;最后是顺情,通过顺应患者的情绪和及时满足需求来保持其情绪稳定,配合治疗与护理。

1.3.2.2辨证施膳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与饮食调护是密不可分的,通过中医八纲辨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确立患者的证型,并给予药膳调理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的重要手段。 1气滞血瘀型:患者饮食宜行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如木耳、西洋菜、田七等,代表药膳为田七煲猪脚筋汤,忌辛辣肥甘厚腻之品。 2寒湿痹阻型:患者宜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为主,如当归、生姜、羊肉、胡椒根、熟附子等,代表药膳为当归羊肉汤,忌生冷瓜果及寒凉食物。 3湿热痹阻型:饮食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主,如薏米、冬瓜、丝瓜、赤小豆、玉米须、丝瓜、猪肚等,代表药膳为丝瓜瘦肉汤、车前草煲猪小肚汤、白果煲鸡汤等,忌煎炸热燥之品,如油条、烧鹅、烧鸡、酒等。 4肝肾亏虚型:肝肾阴虚者宜进食滋阴填精、滋养肝肾之品,如枸杞子、黑芝麻、黑白木耳等,代表药膳为莲子百合煲瘦肉汤,忌辛辣香燥之品;肝肾阳虚者宜进食温壮肾阳,补精髓之品,如黑豆、核桃、杏仁、腰果、黑芝麻等,代表药膳为干姜煲羊肉,忌生冷瓜果及寒凉食物。

1.3.2.3对症处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腰腿疼痛、下肢麻木、活动受限,按照中医护理方案进行对症处理如下:

1.3.2.3.1腰腿疼痛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 评估疼痛与活动度、选择硬板床、保暖等。 中医护理技术:1中药贴敷:将调制好的药剂研制成粉剂,并与姜汁调制均匀后制作成直径为2 cm的圆饼涂在痛点或穴位,并用4~6 cm的胶纸粘贴固定,4~6 h后取下,每24~48小时贴敷1次[5]。 常用穴位有三焦俞 、肾俞、大肠俞 、志室、 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可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选取穴位。 2药熨法:选用如五子散(白芥子、苏子、吴茱萸、补骨脂、菟丝子)、四子散(白芥子、苏子、吴茱萸、 莱菔子)加热或与粗盐一起加热3 min,倒入制作的药袋,热熨患处或穴位,每日2次,每次20 min,以达到活血行气、散热止痛的功效。 3中药熏蒸: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调配好中药,煎煮成中药汤剂,温度达40℃, 先以热气熏蒸患处,每日1次,每次15~20 min,温度控制在39~41℃。4拔火罐:可达到疏通气血、消散瘀滞的作用。 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用的方法,如,留罐: 在治疗部位上留置一段时间,一般是10~15 min;闪罐:火罐吸住后立即拔下,反复多次,以皮肤潮红为度;走罐:先在皮肤上涂一层薄薄的凡士林,火罐吸住后在皮肤上下左右慢慢移动。 5耳穴贴压:常用穴位如神门、交感神经、腰、臀,采用按、压、揉、捻等手法, 每日按压3~5次,每次3 min,隔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6骨盆牵引:常用电动骨盆牵引,牵引力以40 kg左右为宜,每天2~3次,每次20~30 min。 7中药离子导入: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将煎煮好的中药汤剂,用离子导入的方式,深透入腰部,每日1次,每次15~20 min。

1.3.2.3.2下肢麻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 评估麻木部位与程度、按摩拍打麻木肢体、肢体保暖、下肢关节屈伸活动等。 中医护理技术:1中药熏洗: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将煎煮好的中药汤剂,先以热气熏蒸患处,待水温适度时再用药水浸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15~ 20 min。 2艾灸:主要穴位采用膀胱经穴和下肢坐骨神经沿线穴位,采用直接灸、艾条灸、雷火灸等,每日1次,每次15 min。 3穴位注射:选择鹿瓜多肽注入夹脊穴,每次1~2个穴,每个穴2 m L。

1.3.2.3.3活动受限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 评估下肢肌力、安全防护、选择适当的活动方法等。 中医护理技术:1中药热熨:选用如五子散(白芥子、苏子、吴茱萸、补骨脂、菟丝子)、四子散(白芥子、苏子、吴茱萸、 莱菔子)加热或与粗盐一起加热3 min,倒入制作的药袋,热熨患处或穴位,每日2次,每次20 min,以达到活血行气、散热止痛的功效。2穴位贴敷:将调制好的药剂研制成粉剂,并与姜汁调制均匀后制作成直径为2 cm的圆饼涂在痛点或穴位 ,并用4~6 cm的胶纸粘贴固定,4~6 h后取下,每24~48小时贴服1次,常用穴位有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志室、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可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选取穴位。3中药熏洗: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将煎煮好的中药汤剂,先以热气熏蒸患处,待水温适度时再用药水浸洗患处。 每日1次,每次15~20 min。

1.3.2.4功能锻炼指导

1踝泵运动:患者采用仰卧位,两腿伸直,脚尖用力往下踩10 s,再将脚尖用力往上勾朝向自己,同样保持10 s。 2直腿抬高运动:患者采用仰卧位,两腿轮流伸直抬起,动作轻松稍快,不引起疼痛为度,连做8~10 s。 3根据康复情况进行飞燕点水 、五点支撑过伸法、三点支撑法。

1.4观察指标

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将疼痛程度分为0~10分, 0分为无痛 ,10分为无法忍受的疼痛 ;2直腿抬高试验[6];3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人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经过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护理后疼痛缓解效果比对照组明显,即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 见表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 0.05; 与 ,△P < 0.05;VAS:视觉模似评分法

2.2两组治疗前后直腿抬高角度比较

两组治疗前直腿抬高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直腿抬高角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护理后直腿抬高角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 0.05)。 见表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 0.05;与 ,△P < 0.05

2.3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情缓解或痊愈后极易复发,应以预防为主[7],而中医文化博大精深 ,我院骨科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护士利用望、闻、问、切等中医手段,应用中医八纲辨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确立患者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因人而异的健康指导以及辨证施护,使患者达到治疗的同时也学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保健常识,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使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非手术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体现了中医护理方案的重要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护士的临床思维。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保持着较高水平,国内外研究表明,其抑郁的发生率在35.14%~40.8%之间[8]。 中医护理方案是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情志护理、辨证施膳、对症处理、功能锻炼指导等,利用规范系统的健康指导方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和康复指导,结合中药贴敷、针灸、拔火罐、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热敷、中药熏蒸、牵引及耳穴贴压、穴位贴敷等治疗方法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与体征。 通过对肝、肾、关元俞属膀胱经结合足三里阴经进行中药贴敷达到舒筋活络, 调理筋骨,温阳解痉,调节经络作用,可活血化瘀;利用艾灸[9]达到镇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拔火罐有舒通经络、调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及新陈代谢,改善局部血氧供应并加快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达到康复目的;发挥中药离子导入法的消肿活血止痛作用,达到不同层次、不同靶点治疗,解除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从而很大程度上解除了患者的抑郁心理。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并可维持远期康复状况[10,11,12,13,14],中医护理方案中的功能锻炼指导则是治疗的锦上添花。

通过对实施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观察,发现该方案充分发挥了中医疗法的优势,取长补短,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证明了中医护理方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的可行性。 中医护理方案不仅成为了护士在临床实践中专科病种的工作指南,使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而且提高了疾病的疗效,利于患者的康复,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提示中医护理方案安全可靠,疗效显著,适合在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5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骨科住院的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分别以常规护理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直腿抬高试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康复效果,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方案后VAS评分:对照组为(2.10±0.59)分;观察组为(1.63±0.63)分;直腿抬高试验:对照组为(62.70±3.46)°;观察组为(67.54±5.38)°;患者满意度:对照组为76.19%;观察组为98.41%。两组患者实施方案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但观察组VAS评分、直腿抬高试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规范化的护理模式,是护士在临床实践中的工作指南,促进了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不仅提高了疾病的疗效,而且利于患者的康复,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适合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中医院放射科护理模式探讨 篇2

(武汉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14)【摘要】中医护理管理模式的探讨刚刚起步,而中医院放射科的护理管理尚在探讨中,笔者从中医院放射科背景特点,护理管理实施条件、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期冀抛砖引玉,让更多同仁关注、重视中医院放射科的护理工作,共同探索出一套最优的护理管理模式。【关键词】中医;放射科;护理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R7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60-01

护理管理是医疗机构为了实现管理目标,采取一定的方法,协调和控制护理人员完成预定护理目标的一种活动过程[1]。中医护理学作为一门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独立学科,其护理内容和护理管理模式体系正逐步发展、趋向规范,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特点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2],目前在中医院临床科室都有较好的应用和发展,而且我们相信它还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然而,多方面因素作用下,放射科的护理不受重视,放射科护理工作发展缓慢,难以适应目前患者健康意识、维权意识普遍增强,放射科纠纷逐渐增加的现状,故而笔者在此结合本院放射科护理管理模式及自身体会,讨论如下:1.背景特点:1.1.中医院放射科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放射科在院感中的特殊性: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检查科室之一,患者量大、病员密集,加上患者家属及其陪护等人员,导致候诊室人员密集,而患者中有不少在院病人,其机体抵抗力较差,患者家属中也多有老、幼人员,这些特殊的人员构成,形成了院感中的易感人群。另外,就诊患者病种复杂,其中不乏呼吸道、消化道传染患者及手术前后患者,其咳唾涎沫、呕吐物等多含有微生物;加上放射科因放辐射需要,房间多无窗或小排窗,空气流通不畅,导致病源微生物局部密度较一般环境多,传播源和传播途径存在。故而,放射科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患者与健康体检人员之间交叉感染的机会极高。(2)放射科在医患纠纷中的特殊性:随着中西医结合的逐步发展融合,西医辅助检查在中医临床诊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西医辅助检查指导中医用药,运用循证医学思想选取或中医或西医的最优医疗方案是现代趋势。然而不少中医院患者依旧认为中医应该坚守传统一成不变,诊断上应仅靠“望、闻、问、切”,而不应选用现代辅助检查手段。在这种思路影响下,如果在费用、医护人员态度、医护告知义务未完全履行、患者隐私权未良好保证等方面再有令患者不满意的地方,则患者很容易心生愤懑,口出怨言,继而发生医患纠纷。1.2.放射科护理管理工作范畴:中医院放射科护理管理工作的范畴,包括病区管理、中医氛围构建;病区环境消毒、感染监控;窗口服务、健康宣教辅助检查在中医中的作用等;在CT、DR、普放、患者的接待、登记、胶片发放;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如急救物品、药品、器材、物资管理,检查中“急危重”患者检查与抢救、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急救处理,以及检查后的护理工作;护理教学科研,中医基础理论的培训学习,西医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等。1.3 放射科护理工作特点:中医院放射科护理工作模式、知识点、考核标准等与临床其他科护理工作均有不同之处;其特点为患者多、流动性大;大型设备多、检查项目多、检查项目存在风险;护理工作涉及各种疾病,面广、量大;各个检查室分散、不集中;护士工作独立性强,一些中医护理操作需要护士独立完成。2.实施条件:2.1.放射科护士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有人根据西医院放射科工作性质、特点和内容确定护理人员塑造标准[3]:比临床护士要求更高,不但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还要不断学习影像学、解剖学、设备原理、健康教育及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而中医院放射科护士还要在此基础上,学习巩固中医基础知识,熟悉中医辨证的方法和一些诸如“鼓胀”、“积聚”、“癥瘕”等特殊的与专业业务相关的中医疾病;能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真正做到“辨证施护”与现代护理模式相结合,在学习西医各种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掌握其基本原理与配合方法的同时,学习和掌握简单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同时中医院放射科护士还要具备良好的耐性、沟通技巧、协作能力和敬业精神。2.2.放射科护理质量控制:要建立健全科室护理管理制度,结合放射科特点及中医护理特点,实施统一、规范专业化管理,首先要制订完善的职责、岗位负责制度,并做到制度管人,如按照手术窒管理模式管理介入室(正在畴备),按照急救室管理模式应对CT、DR、普放的急诊、危重患者的检查,按照中医特色治疗室管理模式应对中医治疗暂时无法间断的检查或者急查患者等。其次,科室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按照放射科考核标准及工作流程每天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考核考查各检查室操作流程、过敏反应抢救流程、急救药品及器材管理,中医操作技巧手法与禁忌等,强化质量意识,促使人人参与质量控制,并定期总结归纳,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3.模式实施3.1. 突出中医放射科护理特色:(1). 构建中医氛围:中醫院放射科虽然是与西医关联紧密的辅助检查科室,但其中医特色不能忽略。可以在全院中医特色宣传栏的环境背景下,可以在放射科门前、走廊、候诊室等位置悬挂中医中药对某些检查的不良反应的处置与防治方法。有条件的可以将西医辅助检查与中医临床诊断做一个简单总结,并且悬挂于醒目处,以便使患者了解辅助检查的必要性。(2).突出中医知识与操作的作用:传统中医药治疗有“三分治七分养”之说,护理工作作为现代诊疗模式下临床治疗的延续和拓展,在传统中医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具体到放射科而言,有些患者对中医的诊断和辨证不甚理解,有些医生由于接诊病人多也没有时间和患者详细讲解,患者经常带着疑问询问中医院医护人员,因此,中医院放射科护士要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辨病辨证功底,以便阐述、解释患者检查单上的一些描述和诊断,澄清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比如中医病名“鼓胀”多指西医之肝硬化,有时候也指“肝癌”,有些肝癌疑似患者会经常将“鼓胀”仅仅等同于肝硬化,而质疑、质问该医生要求CT检查的必要性。另外,部分的中医操作在放射科护理工作中实用、方便,比如指压耳穴咽区,可以抑制咽喉反射,缓解呕吐症状,按压或针刺合谷、血海等可以缓解妇科疼痛,了解掌握这些基本而有效的操作,能提高中医特色,缓解患者候诊、检查时的痛苦。3.2.重视院内感染,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首先要提高放射科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其次要保持科室清洁卫生,对患者呕吐物及杂物等及时清扫,对床单、检查床及其他物体表面按时清洁消毒,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立即擦洗消毒,减少空气污染,尽可能经常通风换气;再次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对流感、结核患者鼓励戴口罩,进检查室穿一次性鞋套;最后鼓励患者预约检查,合理安排患者检查时间,减少候诊患者数量,鼓励病情轻的患者尽量少带培护及家属。

3.3. 重视“三查七对”,降低医患纠纷:“三查”:预约登记时查、检查前查、发报告时查;“七对”:对姓名,对年龄,对性别,对临床症状、体征与申请检查部位是否相符,对计算机登记日期编号、对费用、申请医生及申请科室等,对申请检查部位的方法(常规还是特殊检查)。要求护士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在接待患者、登记、检查前准备、健康宣教、检查中配合、检查后观察、胶片报告发放等环节中要谨慎、周密,将高风险因素降低,避免部分临床医疗差错的发生,避免因工作混乱导致的医患和护患纠纷。3.4.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医疗事故:首先做好相关检查前的准备,完善急救药品、器材的“四定”,完善相关抢救流程。其次履行告知义务,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要获得病人签字;再次要培养抢救、安全意识及应变能力,强化护士安全、抢救意识,制定过敏反应抢救预案,每月定期进行过敏反应抢救演练,每天进行过敏反应报告,严密观察应用对比剂患者及急诊、危重患者,一有异常立即处理汇报,防止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4.结果:我科自实施有效的护理及相关管理以来,充分发挥中医院中医氛围浓厚及中医操作技术雄厚的优势服务患者,打造了中医特色的患者满意服务窗口;完善了放射科的管理体系,真正在放射科做到了医护分家,使业务上更加专业化,管理上更加科学化;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几率,减少了医患纠纷及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护士专科知识及业务水平,使放射科的护理工作能更加顺利有效开展。5.讨论:中医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如何在传统“三分治七分调”的基础上,将“辨证施护”与现代护理模式结合起来,是中医护理学的一大热门。然而,在放射科的工作中,如何能将中医特色在这个与临床科室有差异的区域中发挥发展,如何能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使中医护理在中医院放射科更好的发挥优势,目前来看尚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尝试,笔者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同仁的关注和重视,一起发现问题,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努力,争取早日摸索出一套更优化的放射科护理管理模式,为能发挥中医传统优势的放射科护理的新业务、新技术,中医护理教学、科研的开展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曹荣桂,林菊英.医学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5—126.[2]段秀卿,张端香,安玉兰. 浅谈中医护理管理模式的实践体会[J]. 护理研究. 2011,25(8):2238.[3]边巍,张旭,张嫒,等.“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8,37(16):1868.

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研究 篇3

关键词:月经不调,护理,中医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问题之一, 患者常常对这一现象不重视[1], 不及时就诊, 导致病情加重, 发展成其他严重疾病。月经不调主要有头晕眼花、乳房胀痛、神疲乏力、腰骶疼痛等临床表现, 且病情易反复发作[2], 治疗困难, 治疗周期长。本次研究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部分患者中医护理措施, 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473例作为研究对象, 均通过常规体检、B超检查等手段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护理组237例与对照组236例。护理组月经过少24例, 月经过多48例, 月经后期71例, 月经先期52例, 月经先后不定期42例;年龄23~41岁, 平均年龄 (29.1±3.5) 岁;病程1~6年, 平均病程 (3.5±0.7) 年。对照组月经过少25例, 月经过多46例, 月经后期68例, 月经先期53例, 月经先后不定期44例;年龄23~41岁, 平均年龄 (28.8±2.9) 岁;病程1~6年, 平均病程 (3.6±0.7) 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中药汤剂、孕激素、雌激素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患者给予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制定的中医护理措施, 包括中药护理、日常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疗效。

1.2.1 中药护理:

根据辨证论治原则, 给予不同病情、体质的患者相应的中药。

1.2.2 日常护理:

建议患者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强身健体, 增强机体免疫力, 调节经脉;月经不调患者畏寒、肢冷, 要注意保暖, 防止寒气入侵, 加重病情;叮嘱患者避免接触冷水。

1.2.3 饮食护理:

在治疗的基础上, 为患者选用适合其身体的食物辅助治疗。例如:畏寒者, 应避免食用生冷寒凉食物;有内火者, 可适当食用黑木耳、藕汁等清热凉血的食物;建议患者食用红枣、桂圆等具有益气功效的食物。

1.2.4 心理护理:

月经不调患者身心均受到折磨, 易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多沟通, 加强交流, 帮助其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 积极接受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经量、经期均恢复正常, 头晕眼花、乳房胀痛、神疲乏力、腰骶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经量、经期均有好转, 头晕眼花、乳房胀痛、神疲乏力、腰骶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头晕眼花、乳房胀痛、神疲乏力、腰骶疼痛等临床症状及经期、经量均无变化甚至情况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依从性标准

依从性包括更准确的了解自身发生月经不调的原因, 更懂得保护自己, 更清楚治疗意义及用药的注意事项等。完全了解为4分, 大部分了解为3分, 小部分了解为2分, 完全不了解为1分。3分以上代表治疗依从性较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依从性

护理组的治疗依从性为85.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

护理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 4.9%、69.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月经不调具有病情复杂、治疗困难、疗程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3], 除了寻找一种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外, 护理干预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中医护理干预是在中医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从患者病情发展出发, 掌握患者身体变化, 辅助治疗。根据患者体质不同, 选用不同的药物及食谱, 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身体进行调养[5];从患者情志变化出发,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达到更好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 在中西药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基础上, 对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措施, 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与依从性。

综上所述, 在临床实践中落实中医护理干预, 不仅可提高疗效, 还可进一步宣传传统医学, 加强传统医学特色。

参考文献

[1]顾小菊.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优质护理意义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29 (15) :328-329.

[2]方非凡.人性化护理用于女性月经不调的临床价值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8 (6) :284-288.

[3]温格格.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历史及发展前景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2014, 6 (4) :327-328.

[4]马楚红.中药汤剂治疗月经不调的现代药理学研究[J].河北医药, 2011, 24 (5) :35-36.

“中医护理模式病房”的创建和管理 篇4

1 完善组织建设是开展中医护理模式病房的基础

1.1 建立试点病房

为了使创建工作顺利实施,召开了开展中医护理模式病房的可行性分析,确立了乳腺科、神经内科、肿瘤科、血液科、呼吸科、妇儿中心等病区为本院的试点病房。对试点病房的要求为:具有中医特色项目的年工作计划,阶段工作目标,月安排;浓厚的中医氛围及中医学习氛围;中医特色护理项目开展并实施,最终提高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可,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1.2 成立护理学术委员会

制定了中医护理模式病房的质量考核表,每季度对试点病房的质量进行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并限期整改,委员会对整改的情况及时跟踪检查。例如中医特色护理方案实施疗效评价的记录,缺乏评价的标准。

1.3 合理的人员配置

为了保证模式病房的开展,并取得实效,护理部加大了人员的配备,配置比例为1∶0.35。

1.4 组建了中医专科专病小组

制定了相关的职责,按照中医药管理年的要求,进行了短期分期分批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强化集中培训,重点讲解药物罐、艾灸、耳穴压豆等规范操作,反复练习,人人过关。后鼓励各科室在临床开展实施,并制定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每3个月召开1次中医专业组交流会,介绍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探讨运用技巧,进一步提高辨证施护的质量。

2 营造中医环境的氛围是开展模式病房的前提

显示中医特色的环境布置:病房走廊的中医宣传栏,如贴近生活的养生保健、饮食宜忌。养生吧,护患沟通的场所。中医展示柜:显示各科的中医特色。电子视频的中医健康教育及中医特色处方等。从自身出发,简单、通俗易懂。

3 临床护理人员的培训是开展中医护理模式的基本条件

3.1 分层培训

本院是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举办了多期中医培训班,建立了中医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充分挖掘每个人的特长,形成梯队建设,对护理人员分层次进行中医护理知识、技能的培训计划与考核,并通过资深中医师的授课、中医查房、带教、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中医水平,每年的中医培训达50%以上。

3.2 专业护士的培养

专业化指护理范围内某一特定的临床区域的护理实践[2]。专业护士是目前护理学科内涵建设的重要阶段[3],培养中医护理专业护士有利于中医护理事业发展,也是培养临床高级人才及学科带头人的重要途径。并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在医院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参加了专业护士的培训及学术交流,多渠道的学习中医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提高了中医护理专科技术水平。

4 中医特色项目是开展中医护理模式病房的关键

积极开展专科专病中医特色护理,每个病区至少开展3~4个中医单病种管理,并有单病种的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技术操作规程。

辨证施护病种管理。护士掌握分管患者的病情,熟悉常见疾病的辨证分型、治则和施护方法,积极思考、融会贯通,并开展辨证施护,使中医专科护理措施到位,并在护理记录中体现,有效果评价。

每两个月一次辨证施护病例查房,充分体现中医护理特色。

具有中医特色的集体健康宣教讲座1~2次/季度,健康教育实施率达100%,患者知晓率达90%。

5 持续改进中医专科专病的质量是开展模式病房的保证

护理部每年对各护理单元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情况进行统计,将中医护理技术参与率纳入年度学科评估。护理学术委员会每季度对中医护理模式病房进行全方面的考评,其中包括对患者满意度的调查,95%以上为合格。中医专科专病小组成员每月对本科室的中医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在质控会议中反馈,对集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持续改进,提升了中医护理质量。

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中医的辨证施护和在治未病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通过中医护理模式病房的创建,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拓宽了,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也赢得了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可,提高了患者的住院服务满意度。中医医院开设中医护理模式病房值得推广。

摘要: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采取完善组织建设、营造中医环境氛围、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培训和开展中医特色项目等方法创建“中医护理模式病房”,拓宽了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也赢得了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可,提高了患者的住院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中医护理,模式病房

参考文献

[1]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EB/OL].(2005-08-01).[2009-01-15]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zwgkzt/pzcfg/index.htm.

[2]冯金娥,杨丽黎,叶志弘,等.美国护理专业化发展回顾及对我国护理发展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02.

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研究 篇5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 “以工作任务为指向,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逐渐成为目前高等护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但传统教学方法单一, 考核体系仅通过学生理论及技能操作考试成绩来评价, 偏重于理论知识测试, 而忽略能力考核, 考核成绩不能反映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适应2l世纪健康需求的能力型、实用型高等护理人才,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学习积极性, 改革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模式, 完善实验考核体系都十分重要。因为, 考试是根指挥棒, 教师会遵循考试标准教, 学生也会遵循考试标准学。因此确立新的评价教与学的质量标准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3]。

1 转变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传统护士仅作为医生助手, 而现在, 护士的实践领域正逐渐扩展。除担负为危重症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的主要任务外, 护士还日渐成为初级卫生保健及帮助人们改变行为,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护士角色功能的扩展, 对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21世纪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处理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健康指导的能力、与人有效合作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及一定科学研究的能力[4]。

国际医学教育学会 (IIME) 公布的《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 以“能力导向的教育”为宗旨, 提出了医学院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的60种核心能力。同时, 国外职业界普遍推行能力本位 (CBE) 模式, 即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模式, 重视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5]。

国外普遍得到认可的高等护理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能力、自我管理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等[6~14]。

纵观国外护理本科培养目标现状[7,9,10,12], 其共同之处在于:护理教育理念以科学认识论为基础, 以教育理念为基础制定教育目标, 突出护理专业特性;护理专业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并重;注重素质教育和学生学习能力、价值观的培养;强调对卫生保健政策的认知和提供成本效益合理的护理;强调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自学能力的培养, 强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核心能力的培养。

2 国内外考核现状

2.1 国外考核模式现状

QAA在“护理基准陈述[15]”中提到:护理教育考核方式应与教学方法相统一, 与学习目标相一致, 并采用多种考核方法;考核目的是在实践背景下, 反映教学方法, 发展和测试学生认知技能;考核方式通常包括个案研究的陈述与分析、以实践为主的作业、小散文、研究报告等;另外, 对于实践评估应结合理论教师与临床教师的综合意见。目前, 英国护理高等教育很少只通过毕业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大部分学校在颁发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时, 会考虑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成绩, 很多院校采取连续性评估制度。采取的评估手段中, 至少包括一次闭卷考试[16]。

德国大学考试形式多样, 有口试、笔试、开卷试、课题报告等, 形式多样化考试对学生要求更高, 学生不但要掌握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7]。

美国不管是笔试还是开卷考试, 考题与临床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突出临床问题, 并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知识, 注重培养护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4]。

2.2 国内考核模式现状

国内传统护理教育教学沿用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 强调传授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客观上形成基础与临床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 忽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护理综合性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各课程学科过分强调学科系统性、完整性;教学以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单科形式进行, 学生缺乏知识整体联系;各课程间、前后期课程间内容重复过多;护理依附医疗比例过大, 而人文课程比例过小, 不利于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下, 确定的护理技能考核模式注重学科性, 确定的考核标准注重某一种技能操作的标准性, 不关注护理对象的人本性、护理操作的综合性。因此, 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 校内实训室技能考核可能是高分, 但无法较快适应临床, 出现校内护理技能考核与护理临床实践明显脱节[17]。考核时, 教师用苛刻评分标准对学生操作进行评判, 导致学生只关注技能操作的熟练度和标准化, 无法体现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 更不利于护生沟通、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考核成绩也无法反映护生实际工作能力[18]。

护生技能考核是检验其理论和实际操作掌握情况的一项硬性指标。护理操作技能项目多, 每个项目教师参与考核的工作量大, 单一的考核方法学生觉得乏味, 教师觉得疲劳, 还存在一定局限性: (1) 教师准备操作用物, 学生对重复练习单项护理技能缺乏主动性; (2) 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只会按照教师演示步骤反复练习; (3)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不能有效结合; (4) 培养出来的学生对某项技能操作熟练, 但在实际工作中, 面对患者时不知所措, 缺乏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9]。

我国现有评价护生教学质量的笔试、临床技能考核只能评价知识方面, 不能达到全面评价[20]。

3 护理人才考核模式趋势

3.1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评价不是简单评分, 而是按照共同标准监视教学过程的全部环节, 克服一次评价的弊端。教师依据标准进行评价, 成绩公平、可靠, 减少师生间因分数而引起的对立与冲突[21]。平时考核, 学生及时获得有关本人操作情况的反馈, 对操作技能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同时, 教师可及时了解各环节教学效果, 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2]。

3.2 考核形式多样化

对基础知识, 可强调以记忆掌握为主, 采用闭卷考试方法;对能力的评价, 则以开放的灵活多样的考查为主, 如用病例分析讨论、学术报告、学术文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

采用多种考核方法, 既能调动学生训练积极性, 减轻教师工作量,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9]。

3.3 考核过程中贯穿人文精神, 重视整体护理

现代护理学在概念发展中, 经历了以护理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最终将护理原始概念“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发展为“护理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 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是科学、艺术和人道主义的结合”。这一寓含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概念[23], 是我们改革传统护理技能考核模式的基础。

3.4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可多元化:教学教师评价、临床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就业单位评价。特别是同伴评定, 可对学生个性、社会性发展等多方面进行有效评价[24], 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 学会正确对待自我、欣赏他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也利于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5 综合性技能考核模式的应用

综合性技能考核注重对护理技能、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考核。综合技能考核有利于护生基础医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加深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联系。综合技能考核有利于培养护生人文护理、灵活应变能力, 提高其职业素质, 让学生“学以为用, 考以为用”, 从而对培养护理人才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研究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两个病区在2012年收治的第一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药物治疗、经济情况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n)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模式, 主要运用心血管内科基础护理模式和常规方式, 如在起居、饮食、心理、用药和病情观察等方面实施护理[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施护模式, 在“养息、情志、寒热、规律、时辰和环境”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护理。

(1) 养息:养息不同于简单的休息, 它要求冠心病患者在保证休息和睡眠时间足够的情况下, 减少大脑 (即神志) 的活动时间和强度。护理时注意观察患者情况并作有效建议。心神定才能予以“心”充分的静养和修复时间, 尤对冠心病患者中典型的心肌缺血 (心血亏虚证) 有很重要的裨益。

(2) 情志:含情绪状态和对预后的心态。冠心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 病程长而情绪变化多, 实施时要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和肢体给予患者主动的鼓励, 耐心的劝慰;在巡视时主动及时发现不良情绪而施以干预, 令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3) 寒热:冠心病是心脏的本病, 多为原发, 所以对该类患者的保暖和向阳措施要做特殊要求。安排向南向阳的房间, 增添被褥和注意房间的温度等都很必要。另外, 少阴心经循行于胸、腹、上肢臂及双手指端, 所以巡视时更要重点观察, 尤其在患者入睡后要主动对这些部位覆盖保温, 保障心经正常循行并交汇。这些处置在秋冬寒冷季节以及夜班岗位更要加强。

(4) 规律:规律就是作息时间, 也是患者生活和治疗的节奏, 对冠心病患者非常重要。春夏季节昼长夜短, 宜养阳, 心阳不振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机, 所以春夏季护理时应当嘱患者适当午休 (养午阳) , 早起 (养早阳) ;而秋冬季节夜长昼短, 宜养阴, 滋养心阴 (心血) 对患者尤为重要, 可显著改善心肌供血状况, 秋冬护理时应当嘱患者早睡晚起, 保障足够夜间休息时间。这些均可体现中医“天人相应, 天人合一”的理论特色。操作上以护理提醒、巡视、劝诫为主, 并给予科学解释增加信任度, 方案主要根据各地域季节时间点进行安排和调整。

(5) 时辰和环境:中医古代的治疗、保健和养生都离不开时辰, 主要以“子午流注”学说的理论来指导, 疾病康复时也如此。手少阴 (即心经) 午时初刻起于腋下极泉穴, 午时末刻终于手小指端之少冲穴[3], 即提示我们护理给药时尽量在午初 (中午11点钟) 前完成, 可使药物在心的经脉循行启动运转时, 体内已有足够的血药浓度, 使药物对心的靶向性更佳, 从而提高疗效。而午时 (中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 也是一天中阳气最旺实的时候宜扶阳养阳, 可嘱患者安静休息。心与小肠络属相表里, 小肠经在未时 (下午一点至三点) 循行, 临床上表现为排尿行为, 排尿可排出带走代谢产物 (即“病邪”) , 护理时应要求患者在此时间段 (午休醒后) 多饮水多排尿, 利尿剂也应安排在此时间段给药, 显著增加尿量, 降低心功负担。环境主要指病房的整洁卫生、不含刺激色调的房间装饰, 人员走动、说话声调、电视内容和音量等合理调整和干预。冠心病患者因要防止血压骤升和跌倒瘁死等, 所以不宜放置色彩浓烈的花束和物品等。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急症缓解时间 (天) 、重症发作次数、住院期间吸氧时间 (h) 、稳定期再转危重人数、平均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量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在急症缓解时间 (天) 、重症发作次数、住院期间吸氧时间 (h) 、稳定期再转危重人数、平均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中医护理是在祖国传统医学文化大背景下融汇了医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发展形成的, 是现代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中医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弥补了普通护理模式的不足, 是临床实际护理工作的需要。中医护理模式按照“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 即根据不同时令、气候、地理环境及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5], 制定出理、法、护一致的具体措施, 有效地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症状, 缩短了病程, 减轻患者的痛苦, 减少住院天数, 提升患者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对照组应用普通的护理模式,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施护模式, 观察两组患者急症缓解时间 (天) 、重症发作次数、住院期间吸氧时间 (h) 、稳定再转危重人数、平均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急症缓解时间、重症发作次数、住院期间吸氧时间、稳定再转危重人数、平均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模式能提高病人的临床实效和满意度, 且简便可操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护理,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爱崧.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治疗冠心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7) :104.

[2]李绵利, 陈锦秀, 葛莉, 等.突出中医护理特色提高护理教育质量[J].全科护理, 2010, 8 (8) :742-743.

[3]刘力红.思考中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33-44.

[4]任玉珍, 李红.中医护理理论的发展及思考[J].护理研究, 2011, 25 (23) :2069-2070.

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研究 篇7

关键词:教学管理,临床实习,中医护理,本科,护生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护生在完成学校的理论教学后,临床实习是重要的环节。中医护理虽然历史悠久,但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全国中医护理本科的教育方兴未艾,但临床实习的带教模式与方法尚不成熟,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其后期临床实习教学经验缺乏,无现成模式可循。如何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提高中医护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中医护理人才,是中医护理教学的重点。我院在中医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教学管理策略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建立健的临床实习教学管理系统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搞好实习管理工作的保障,我院实行护理教研室主任/教研室秘书—大科护士长/大科带教秘书—病区护士长/病区带教组长—带教老师的临床带教体系。护理部主任兼任护理教研室主任统筹安排实习带教工作,教研室秘书根据各科特点将实习内容分配到有关科室;科护士长负责主管片学生的实习安排、实习计划的落实及实习质量的监控,并根据各科护理工作情况,弹性调控实习生,大科带教秘书协助大科护士长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病区护士长负责具体安排护生实习,抓好带教组长工作,及时掌握护生实际情况;带教老师熟悉实习计划,对护生进行实践能力的指导及思想教育,培养护生良好的素质。由此充分发挥各级教学人员的职责和能力,制订并落实合理的、可行的临床教学管理方案。这样可以明确职责,有利于及时总结,肯定成绩,找出差距,对存在问题加以研究并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制订科学、规范、有效的临床教学管理制度

制订科学、规范、有效的临床教学管理制度,使带教者与护生的行为有制可循,确保带教工作的顺利运转。如制订《护理实习工作管理制度》《实习前培训制度》《考勤制度》《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护理教学查房制度》《护理病案讨论制度》《护生出科考核制度》《各级带教人员的职责》和《实习生的职责》等。建立考核评分标准,使临床教学质量有据可查,从而完善带教工作,如建立《各种教学活动的考核评分表》《临床带教老师评分表》《实习生评分表》等考核评分标准。定期考核,有奖有罚,从而实现临床教学管理规范化。

3 合格中医临床护理教师的培养

教师是教学资源中最重要的部分,建立一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经验丰富,数量稳定的教师梯队,是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1]。在临床护理教学中,临床护理教学普遍存在中专、大专教师带本科学生,学西医的教师带教学中医的学生。因此,加强临床护理师资培训与“西学中”的培训是中医护理本科生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3.1 补充高学历护理人才

作为教学医院,为了能承担起中医本科护生的临床实习任务,我院有目标地加强了高学历护理人才的培养,以改变低学历带高学历、临床经验虽然丰富但理论知识较欠缺的临床实习带教状况,并采取了以下两条途径:①引进和培养护理本科以上学历的护士;②加强在职护士的学历教育。

3.2 举办临床师资培训班,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

通过举办护理师资培训班,较系统地完善护理教师的相关知识。学习内容包括: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带教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护生在临床实习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常用的临床教学方法;临床护生小讲课的基本要求;沟通技巧等。在临床实习教学中,要求带教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单一的专业教育转

1) 为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临床教学科学研究立项课题,编号:200901。

变到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的现代教育理念上来,既要加强学生科学精神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2]。

3.3 举办中医护理知识培训班,提高广大临床带教教师的中医水平

护理部定期开办中医护理知识培训班,培训临床师资的中医基本理论、中医临床操作技能、中医护理诊断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把中医知识运用于护理实践。特别注重培养临床带教教师的中医辨证思维,从疾病的辨证施护、饮食调护、心理护理及护理文书的书写等方面充分体现出中医的护理特色,而不是仅仅教授几项中医护理操作。同时邀请中医护理专家就各科典型病例的整体护理及中医特色护理进行讲座与示范教学,以提高中医护理教师的总体水平。让学生在中医的氛围中不断学习、感受、实践中医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真正把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达到提高中医护理本科教学水平的目的。

3.4 评选表彰优秀带教教师

要保证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保持临床教学队伍的稳定和发展,需要保证所有教师能够从教学中得到乐趣,满足教师需求,给予相应回报。如果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则带教教师容易失去继续教学工作的热情,降低教学意识和教学责任心[3]。为了激励临床带教人员的积极性,医院在晋升评审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有教学任务的人员。在教学讲课酬金和奖金方面,大幅度提高酬金标准和教学奖金的额度,使参与教学的人员在待遇方面有一定的体现,稳定了教师队伍。

4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包括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教学能力、沟通能力等,而临床实践能力是教学、科研、管理等能力的基础,科研是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沟通能力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因此,临床实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科研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4.1 合理安排实习科室与实习时间

实习科室与时间的选择应基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原则,保证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护理实践。1年的实习中,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诊科、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ICU)、门诊、辅助科室(如供应室)等全面铺开,重点科室适当延长实习时间,如内外科各安排8周,让学生重点掌握内外科的基础知识。而辅助科室安排1周,让学生熟悉其管理要求及操作流程。中医特色浓郁的科室,如中医传统疗法中心,适当安排1周~2周实习。另外,安排1周的护理管理实习,由护士长和护理部干事带教,让学生系统了解护理部及护士长的管理工作。此外,安排1 d或2 d的临床教学实习,通过组织小讲课,让学生了解教学的基本程序,提高教学能力。

4.2 每4周安排1次护理查房

指定病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查房时以学生为主,分析病情,讨论病案,带教老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路。从学生自己准备到完成护理查房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需要他们收集、分析、整理和归纳资料,更需要他们重组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使学生有更多的途径和方法去获取知识,改变了学生对老师讲课之外的知识很少去涉及的局面;学生采取了“探索—内化—创造”的学习方式主动构建知识,使得学生在传统学习方式中被忽略和压抑了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个性特征得以释放和张扬,享受到了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喜悦和快乐,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能力。

4.3 四种技能的培养

即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急救护理操作技能(包括各种急救仪器的使用)和护理查体技能的培养[4]。我院成立了操作培训师资组,由护理质控办的质控老师对培训组进行集中统一培训,再培训各科室带教组长,使操作标准得到统一。通过岗前1周的强化培训和科室的定项培训,使学生对各项操作的掌握得到了统一,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

4.4 加强护理科研的专项训练

护理科研为中医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弱项。为此,我院成立护生科研小组,组织学生参加护理科研项目,要求学生自己完成查阅文献、课题设计、资料收集和处理、论文撰写的全过程。在完成科研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自我选择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在实习后期,要求学生完成论文1篇或2篇。

4.5 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培养中医辨证思维

中医整体护理综合能力的考核主要从护士行为规范、护理评估、健康教育、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护理操作五个方面进行。其中护理评估包括运用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的方法进行护理评估,并对专科疾病进行相应的专科查体,在评估过程中向病人及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要求具有科学性、针对性、语言流畅、病人及家属易接受。对护理诊断的提出以《中医标准护理计划》为指导,要求诊断陈述方式正确、排序正确,护理措施具有针对性、与治疗目标一致,突出中医辨证施护。通过中医整体护理的培训,提高了护生运用中医理论知识的能力,规范了中医整体护理流程。

5 重视教学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为了解教与学的效果,运用《临床带教质量评价表》《科室临床带教情况评分细则》对实习的环节采取不定期监控,了解带教计划落实情况,对带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协调解决,随时补充计划,完善带教工作。教学反馈的方式包括:与护生、带教老师、病人个别交谈;召开评教会,以无记名方式填写教学反馈信息表;召开带教老师座谈会、实习学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来收集信息,进行信息分析与反馈,以了解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邝昌贤,林少芒,陈德.强化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拓展教学资源[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3):296-298.

[2]王庆文,阮啸,李文腾.大学生主体培养和发展的途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6):26.

[3]Usher K,Nolan C,Riser P.An exploration of the preceptor role:Preceptors,perceptions of benefits,rewards,supports and commit-ment to the preceptor role[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9,29(20):506-514.

上一篇:国家审计服务经济建设下一篇:脂肪肝病人的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