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机和方法

2024-08-15

时机和方法(精选十篇)

时机和方法 篇1

1 发病机制

急性胆囊炎患者多因反复发作常致胆囊肿大, 胆囊壁增厚, 部分患者有胆囊管增粗, 胆囊三角不清, 甚至与周围大网膜包裹黏连。切除胆囊时应预防胆管损伤, 首先认清胆囊壶腹部, 分离胆囊前后三角, 尤其在胆囊三角充血水肿严重或局部解剖结构不清时更应仔细分离胆囊血管, 结扎牢固, 看清胆囊管与胆总管关系后再处理胆囊管, 避免损伤右肝管和肝总管, 在胆囊床渗血严重时更应冷静处理。急性胆囊炎伴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时常出现胆囊充血水肿、积脓、胆汁浑浊等, 胆囊周围和肝脏多被大网膜等组织包裹黏连, 若黏连严重不可强行分离, 避免将肝脏撕裂出现大出血。颈部结石嵌顿后致局部水肿加重, 胆囊管梗阻, 加之胆囊炎性变, 胆汁排泄不畅, 胆囊腔内压力进一步加大, 则易致坏疽穿孔。对胆囊颈结石嵌顿, 腹痛明显及胆囊周围有积液者更应及时手术治疗, 避免延误时机, 且早期手术可减少局部黏连带来的手术困难。当胆囊肿大, 张力高, 壁厚, 不宜钳夹牵拉时, 可先抽出部分胆汁, 胆囊减压后易于显露术野, 利于操作[1]。

2 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

2.1 病变进展快, 易发生化脓, 坏疽和穿孔

由于胆囊反复发生炎症, 胆囊壁多已纤维化或萎缩, 抗菌能力低, 易发生积脓。加上胆囊动脉为终末动脉且老年人全身动脉硬化, 急性炎症时胆囊壁小动脉易发生栓塞, 所以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病变进展快, 易化脓, 坏疽和穿孔, 且一般抗感染疗效不佳。

2.2 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该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剧烈右上腹痛伴恶心、呕吐, 畏寒发热及白细胞记数剧增。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对痛觉反应迟钝, 对炎症的应激反应差, 抗病能力下降, 导致症状、体症与病理改变不符。而且由于症状不明显, 导致患者来诊时间延迟, 客观上加重了病情。因此不能简单根据其临床表现推断病情, 对疑诊者, 应及时行B超等检查。B超对胆囊结石的诊断正确率, 国内外的报道均在95%左右。

2.3 多同时伴有胆囊结石

文献报道约90%的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结石梗阻引起, 结石和炎症可互为因果。因此, 对老年患者怀疑急性胆囊炎时应注意检查有无结石, 以安排合理治疗方案。

2.4 并存病和术后并发症多

老年人的各器官功能都逐渐进入代偿期或失代偿期, 所以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并存病及术后并发病多见。并存病以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为主。术后并发症以切口感染, 电解质紊乱, 肺部感染最常见, 严重术后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合理的治疗方法和时机是非常重要的。

3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方法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 病变发展隐匿, 发病后易发生胆囊坏疽穿孔, 而且常伴有胆囊结石, 一般抗感染疗效不佳。因此我们主张60岁以上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一经确诊应尽量争取早期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危险。因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来诊时病情往往已较重且并存病多, 手术耐受性差, 其手术方法应强调简单, 安全和有效, 避免不必要的附加手术。我们的经验是应根据患者病情轻重, 并存病和术中探查情况, 选择合理术式。对于全身状况允许且局部解剖关系清楚者应以胆囊切除或加必要胆管探查为首选。对于胆囊三角区解剖困难, 病理情况复杂的患者可行胆囊大部切除术, 对于合并休克的患者更应力求术式简单、有效、迅速, 必要时可行胆囊造瘘术。

4 治疗的选择

传统观念认为高龄伴心肺疾病者应保守治疗, 而笔者认为应积极手术为宜。因为: (1) 年老本身不是手术禁忌, 在现代外科及麻醉条件下一般都能耐受手术; (2) 老年人临床表现与病理程度不一致, 临床不易掌握其真实危险程度, 保守治疗难以改变其病理进程; (3) 早期手术, 局部无粘连, 操作容易, 出血少, 并发症少, 成功率高; (4) 多数有并存疾病, 并存疾病固然能增加手术风险, 但只要充分掌握重要脏器功能, 作好术前准备, 如高血压患者应把血压控制在160/90mmHg左右;糖尿病应把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等, 即使有并存疾病也不是禁忌证;相反, 早期去除病灶对并存疾病也是利多弊少。

5 术式选择

有报道, 老年急性胆囊炎急诊胆囊切除术病死率达20%~40%, 即使行胆囊造瘘病死率也达6%~20%。所以从患者的安全性出发有人主张急性期行胆囊造瘘术, Ⅱ期行胆囊切除术。但由于现代外科在术前准备、麻醉、手术技术及抗生素应用等方面的不断进步, 以及老年人对Ⅱ期手术的顾虑较多, 所以, 笔者主张Ⅰ期行胆囊切除术。早期手术腹内粘连轻, 解剖清楚, 操作容易, 对于技术熟练的医师来说, 胆囊切除术并不比胆囊造瘘增加太多时间。然而当遇到粘连严重、解剖不清者强行Ⅰ期胆囊切除术只会延长术时, 增加并发症和病死率。有人主张对急性危重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超声导向经皮腹腔穿刺置管胆囊造瘘术, 这对高龄危重患者不失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目前较为推崇的是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因其可减少胆汁性腹膜炎及结肠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但是, 置管引流后48h, 如果临床症状无缓解则需考虑是否合并有急性胆管炎或胆囊坏死, 必要时中转手术。对于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胆囊切除困难、胆囊壁坏疽者可行胆囊大部切除, 这样可缩短手术时间, 避免胆管损伤, 保证手术安全。对于合并有胆管病变者应行胆管探查引流, 以避免遗漏病变。对于急性症状缓解后的间歇期患者, 尤其并存重要脏器疾患者应择期行胆囊切除术[2]。

摘要: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应遵循救命为主, 治疗为辅的原则, 一旦确诊, 只要无明显手术禁忌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及早手术可降低病死率, 是可行的。

关键词:老年,急性胆囊炎,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永雄.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腹部外科, 1998, 11:147-149.

涨价的技巧时机与方法 篇2

不同规模的企业,其原料的采购规模、议价能力和库存能力大不相同,抗涨价能力也就大不相同。大企业、大品牌抗价格波动的能力比较强,小企业的抗涨能力相当有限。小企业因此就应该率先涨价吗?事实刚好相反。由于小企业、杂牌企业在市场上缺乏定价话语权,涨价对行业缺乏影响力,如果它们单方面涨价,就像与消费者为敌。从某种意义上说,涨价是大企业之间的角力。大企业力求肃清市场,借机扩张,小企业只能伺机行事,谋求生存。

通货膨胀对于一些拥有足够资源支撑、有足够能力抵御通胀压力的企业来说,可能是一次实现大扩张、大发展的机遇。它们凭借品牌优势、成本优势,有充足的利润空间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将原价格扛到最后一刻,在别的企业纷纷涨价的时候保持原价,等把小对手清洗出行业后,自己再行涨价。

对于小企业,如果行业龙头企业涨价,自己只能做“跟随者”。比照大企业涨,人家涨10块,自己跟着涨9块8块的。如果对手不涨,小企业弱品牌率先涨价,即便有一万个理由,消费者也不会谅解,如此一来,其盲动可能正中竞争对手下怀,

大企业按兵不动,坐等消费者离你而去,等你的能量耗尽,直至退出市场。所以,小企业必须认清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涨幅要与大品牌相同或者略低。同时,可以在对手的弱势产品上定些差异化价格,一些产品可以涨价保利润,另一些产品可以保持价格不变甚至降价抢市场。总之,保市场求生存是第一位的。

在涨价战略目标确立之后,实施当中要注意时机、技巧和方法,尽量做到明涨与暗涨相结合。

明涨不用多解释,暗涨是指推出新规格、新包装,借此暗涨。暗涨的好处是,不容易引起消费者反感,竞争对手应对起来也难一些,复杂了许多。

教师如何把握“点拨”的时机和方法 篇3

根据生本教育的进一步推广,课堂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可是这并不是说教师就无事可做,而是要求教师把握有利时机,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点拨,从而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叩开求知大门。现在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看法。

1、在学生“一知半解”时点拨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课本中的有些内容学生似懂非懂,常会一带而过,貌似理解其实并没有真正弄明白,这时教师就要运用点金之术,激发学生们的探究意识,真正领悟其内涵。如在学习函数概念的时候,学生对概念中“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学生对“唯一确定”不是很理解。于是我让学生做了一组题,问Y是X的函数的是:(1)Y=X?(2)Y=|X|(3)|Y|=x(4)3X+2Y=1,告诉学生不能确定的时候,X可以取特殊值求Y值,如果Y是唯一确定,那么Y就是X的函数。很明显,问题(3)中,当X取一个确定值时,Y有两个值与其对应,那么Y就不是X的函数。

2、在学生“欲说无言”时点拨

学生在自学有关理论总结的问题时,常常出现心有所悟却口不能言的状态,出现这种情况,无非是两种因素:一是语言表达能力偏低,二是对表述的内容还不十分清楚。此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点拨”,加以引导。

3、在学生“各抒己见”时点拨

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畅所欲言,意见不一,谁也说服不了谁,此时教师就要对学生加以点拨,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4、在学生“举步维艰”时点拨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学生自己能想得通、说得明白的,自然不需老师指教。学生通过努力还是想不通、说不清,即处于求通而未通、口预言而未言的愤悱状态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巧妙点拨。如解答下题:

求证: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学生不知道怎样入手,我让学生画出图形后,过顶点画对边的垂线,问学生,这时候我们构建出了什么图形,学生一看是直角三角形,马上想到了勾股定理,从而问题得到了解决。

点拨不仅要注意点拨的时机,还要注意点拨的方法。

首先,点拨要“恰到好处”。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知识不断积累、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其中遇到“疑难”是必然的、正常的,教师只有在学生冥思苦想而不得结果的关键时刻,“恰到好处”地予以点拨,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品尝到“探究”的情趣和成功的喜悦,若教师不看“火候”,急于求成,那么,善意的“超前指导”会使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永远做不到触类旁通。当然,过于滞后的指导也会使学生丧失“探究”的激情和信心,难以收到“趁热打铁”之效。

其次,点拨要“点到为止”。

教师点拨的根本目的在于把裹在疑难问题上的一层“窗户纸”点破一个“小洞”,给学生提供继续探究的契机和空间,让其展开思维的翅膀,独自去领略“洞”里的世界。这正如教师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学生尽力跳了还是够不着时,教师只需给他稍微垫一个台阶,让他继续够,而绝不是直接把桃子放到学生手里。否则,学生就永远尝试不到成功的艰辛和喜悦。至于给学生所垫台阶的高低,教师要根据学生跳起后与桃子间的差距而灵活决定。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点拨时机和方法 篇4

一、在疑惑产生处点拨

一般情况下, 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学时间, 然而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依靠自学解决, 相反, 学生在自学或者交流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新的困惑。 对此, 教师要重视, 更要积极帮助学生解惑。 当然, 最好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而是进行巧妙点拨, 给学生一个引子, 尽可能去启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这样的点拨方法有很多, 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旧知等等, 关键要能带给学生启迪。

如在教学《 早春》 一课时, 学生不太理解“ 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 诗句中涉及到物理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理解, 如果教师给学生讲光学现象, 只会让他们越听越糊涂。 因此, 笔者没有进行长篇大论, 更没有对课文进行系统分析, 而是结合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 让学生回忆一下, 刚插下去的秧田远看怎样, 近看怎样。 很快, 就有学生回答:“ 在远处看, 秧田绿油油的一片, 而走到田埂上观察, 就会发现整片秧田稀稀疏疏的。 ”这样一比较, 学生恍然大悟, 原来早春期间, 小草才冒出来, 长得还不够茂盛, 自然就会觉得“ 草色遥看近却无”。

同样, 很多学生无法理解《 观潮》 一课中“ 浩浩荡荡”这个词语, 笔者也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 而是从这四个字的字形入手进行点拨, 引导学生观察这四个字中都有什么。 学生一致回答“ 水”。 这时, 笔者进行提问:“ 是呀, 四个‘ 水’, 可以看出水很大! 那么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呢? ” 这时学生都明白了, 异口同声地说:“ 形容水势很大! ”可见, 当学生在阅读时, 尤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教师无须进行过多解释, 而是应尽可能地点拨学生进行思考, 从而让学生豁然开朗。

二、在思维停留处点拨

在阅读中, 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很快与作者产生共鸣。很多时候, 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文字表面上, 甚至停留在感情用事上, 根本没有深入地理解课文, 更没有真正做到与编者、与作者进行对话。 这时, 如果教师一味地深入分析, 学生听了只会昏昏欲睡。 其实, 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需要做的不是深入细致的分析, 而是能够进行巧妙点拨,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

如在教学《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一课时, 很多学生不理解“ 日本人民称他是‘ 活菩萨 ’”这个句子, 认为“ 日本人很残暴, 为什么聂将军还要救日本小姑娘? ”有的学生还愤慨地说:“ 日本人杀了那么多中国人, 我们应该以牙还牙, 杀了这两个小姑娘, 为何聂将军还要救她们呢? ”很显然, 很多学生被自己的情感左右了, 自然就不能深入文本去理解作者的用意, 更无法认识到聂将军这样做的真正意义。 这时, 教师就需要进行点拨。 不过, 空洞的分析只会让学生反感。 此处, 笔者巧妙提出几个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 1) 日本小姑娘有没有杀中国人? 那些善良的日本人民有没有杀中国人民?

( 2) 课文中提到了“ 国际主义精神”, 结合课文, 具体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种精神的?

……

经过教师的点拨, 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在抗日战争中, 中国人民的敌人是那些日本侵略者, 而不是那些普通的日本百姓。 在那场战争中, 中国人民是受害者, 日本的普通百姓同样也是受害者。

三、在容易疏忽处点拨

虽然每个学生都会阅读课文, 但是他们往往只停留在“ 看”上, 停留在欣赏文字语言、人物情节上, 很少对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固然, 这也许与学生的年龄、心理有关, 但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很少“ 沉”下去, 真正静下心去思考, 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停留在一知半解上。 这时教师就需要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进行点拨, 从而引导学生思维步入更深层次。

如教学 《 真情的回报》 一课时, 不少学生的注意力都盯在了“ 我”那丰厚的回报上, 比如每周得到的小费、圣诞节前收到的贺卡、 崭新的自行车…… 很多学生认为这个送报的人很幸运, 碰到了这么一群热心的订户。 这种讨论偏离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也许这与课文内容有关, 毕竟涉及到“ 我” 给订户送报纸赢得他们好感的内容很少, 这就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难度, 而这正是需要教师点拨的地方。 对此, 笔者设计如下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 我” 是怎么获得订户好感的? 请你们好好想象一下, “ 我” 是怎样给订户提供服务的? 比如: 在下雨天, “ 我” …… 在下雪天, “ 我”……在刮大风时“, 我”……

这样, 经过层层铺设, 我引导学生想象“ 我”在不同的环境下是怎么做的, 学生自然对“ 我”的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从而真正理解了文中的“ 我”获得各种丰厚的回报, 不是因为“ 我”运气好, 也不是因为订户热情, 而是“ 我”对订户的真情付出得到了订户的认同, 既而得到了他们表达感情的礼物。

四、在理解出入处点拨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生的理解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由于学生受到经历以及认知的限制, 在理解课文时经常会出现偏差, 甚至可能出现价值观上的错误。 这时, 教师无须着急, 更不能大声训斥学生, 而是要耐心引导学生, 针对错误的地方进行巧妙点拨。点拨方法有很多, 关键是从学生出发, 尽可能把解决问题的平台留给他们。

如教学《 狐狸与乌鸦》 一课时, 在了解了故事大意后进行讨论时, 有一位学生说:“ 狐狸很聪明, 值得学习, 每次它都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诱惑乌鸦上当。 ”针对这种错误价值观, 一般教师可能会大声训斥学生:“ 乱说什么! ”然而, 笔者没有这样做, 而是充满耐心地进行点拨:“ 是的, 从这一点来看, 狐狸是很聪明, 但是它有没有把聪明才智用在正道上呢? ”这个问题使学生有点糊涂。 这时, 笔者再一次点拨:“ 假如你是乌鸦, 别人总想歪点子骗你, 你会有怎样的看法? ”

经过笔者的点拨, 学生这才恍然大悟, 认为狐狸很狡猾, 而这种靠计谋获得的好处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 不可取。 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巧妙点拨,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还对学生的错误思想进行了纠正, 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聪明, 平时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 同时, 这样的点拨也起到了育人的作用, 一举两得。

确定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的方法 篇5

发布时间:2007-09-

21樊英华,孔繁盛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摘要:通过大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调查,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时机的几种确定方法,可作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对策制定的参考。

关键词: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

0、引言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于2001年承担山西省交通厅科技项目“高等级公路长期使用性能的研究”,作为该项目的一项重要分题,我们对预防性养护技术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预防性养护是为了防止路面早期损坏和延迟路面损坏的进程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延缓路面的损坏,增加路面的使用寿命。为了防止路面轻微病害的进一步扩展,以减缓路面使用性能进一步恶化与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为目的的养护作业,通常用于没有发生损坏,或只有轻微病害与病害迹象的路面。

预防性养护概念是美国2O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其有别于传统的道路养护理念。主要有以下观点:a)不改进路面结构性能的情况下,使具有良好服务水平的道路保持更长时间;b)在恰当的时间、用恰当的方法,在合适的路段进行养护。预防性养护是一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很好的养护方法,其有效性和经济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时机。美国于2003年7月在密执安州立大学成立了国家道路预防性养护中心(NCPP),专门从事预防性养护时机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另外,AASHTO、FPP和FHWA主办了多次预防性养护专题研讨会,准备用3年的时间来支持预防性养护时机选择的研究项目。但到目前为止,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时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满意解决。

截至2006年底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1752 km,其中,其中沥青路面约占总量的90%,所以沥青路面使用质量直接影响到我省交通的畅通和经济的发展。鉴于此,对我省大运高速公路进行了全面调查,以求研讨预防性养护有效时机。

1、调查过程简述

1.1 主要调查内容

本次针对预防性养护对策的调查工作主要进行了路面颜色、渗水系数、构造深度、路面轻微病害等几个内容:

(1)沥青路面颜色的变化(深浅)

调查沥青路面颜色的变化,分析路面颜色的深浅变化的原因(如沥青用量、矿料类型、行车磨耗、老化、沥青膜剥落、集料脱落等)。

(2)目测道路表面状况

沿路观察路况并结合询问管理人员,记录沥青剥离、集料脱落、表面微裂缝等轻微病害。

(3)构造深度检测

按照施工时路面标段划分,每标段选取典型路段在主车道轮迹带检测路表的构造深度。

(4)渗水系数检测

在构造深度相同位置进行渗水试验,以评价路面的密水性能,同时与构造深度进行相关分析。

1.2调查结果

通过路况调查及现场检测数据分析,得到以下调查结论:

a)路面表面颜色主要受碎石颜色影响,不能据此作为是否进行预防性养护的依据。

b)沥青膜剥离、集料的脱落(松散)阶段是预防性养护的有效时机。

c)现有渗水试验不能作为路面是否进行预防性养护评价的依据,目前沥青路面渗水仪根本不能反映行车尤

其是高速行车条件下的路面渗水情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动水压力对路面的破坏情况,所以使用目前的渗水仪不能判别路面的抗渗性能,应使用从新选定适合条件的渗水实验装置。

d)构造深度可与目测结合制定预防性养护时机及措施。

2、AC类沥青路面路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

从目前来看,国内外对预防性养护时机,还没有十分有效的单一方法来界定,通过本次调查,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以下方法。

(1)运营时间确定预防性养护时机法

国外学者Hicks等人认为每个路段大致都有一个需要进行预防性养护的时间。虽然进行各种预防性养护的实际时间随交通水平和环境有所不同。但管理部门可据此确定所辖路段进行预防性养护的大致时间。本次检测路段通车时间在4-5年,大部分路段还处于良好状况,为减少病害的出现及恶化,应及早实施预防性养护措施,结合国外对预防性养护措施实施的时间,提出时机及对策如表1。

表1 不同预防性养护措施应用的时间

(2)目测调查结合构造深度检测确定预防性养护时机

通过对比大运高速公路调查,发现技术人员的目测判断对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作用较大,表2为目测对路表特性分级依据。

表2AC类沥青混凝土路面路表特性分级表

调查过程中发现,构造深度与集料的脱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考虑各路段级配变异及混合料的离析,分析时用路段平均值来进行评定。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构造深度大小与集料脱落程度有对应性,即同一段段落构造深度越大,对应的集料脱落越严重。集料脱落轻微路段平均值在0.6 mm左右;根据以往检测对AC类沥青路面,竣工时构造深度一般在0.4-0.60 mm之间,特大、特小值分析应该为沥青混合料离析所致,结合路段调查结果,发现构造深度0.7 mm左右为集料脱落程度的临界值。而当测点构造深度在0.8 mm以上,对应集料脱落严重,已经处于不利状况。综合考虑确定当构造深度处于0.7-0.8 mm时,为实施第一次预防性养护的临界时机。

调查中发现,当集料脱落继续加重,构造深度达到0.8 mm甚至更大时,路表将出现大量的微裂缝,并且微裂缝有连通、加剧的趋势,这时一些粗集料也开始脱落,使得集料之间的束缚减弱,部分集料已经凌空,在一次或几次大吨位轮胎作用下可能很快就脱落,进而形成坑洞及坑槽,也加大了雨水进入引起水损坏的机会。所以,综合考虑实施微表处和薄层罩面的临界构造深度为0.8-1.0mm和>1.0mm。

此外提出一个新指标,即轮迹带构造深度与两轮迹带中间构造深度比,简称构造深度比TDR。调查显示,行车道轮迹带受车轮的长期碾压、磨损,表面集料脱落明显较行车道中间带大,调查中TDR数据表明构造深度比均大于1。部分路况较好段,构造深度比在1.2以下,故以此为临界值,由于本次调查路段使用年限均不太长,未检测到构造深度超大值,故根据路况的可能发展趋势,将不同预防性对策的临界值暂定为1.2-1.3、1.3-1.5、>1.5。由于受路段数量、检测点数及通车年限的影响,本文推荐构造深度比仅作为参考指标,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后,再作为主要指标。另外建议各路段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资料,对比分析,建立本段的构造深度比的临界值,使该指标能够更准确的评价路面性能。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提出表3所列确定预防性养护时机及措施的方法。

表3 目测调查结合构造深度确定(AC级配)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

注1:构造深度指行车道轮迹带检测值的平均值。

注2:构造深度比为行车道轮迹构造深度与行车道中间带构造深度比,在判定时机时仅作为参考因素。注3:本表仅针对AC级配沥青混凝土路面。

该方法必须由有经验的养护技术人员通过目测调查及路况发展比较,结合构造深度的检测确定,实施时应以目测情况为主结合构造深度,进行相应的预防性养护措施。目测及构造深度检测时应以1 km为一个评定单元,目测采取徒步进行,并将路表情况拍照、记录;同时在该单元随机抽取20个断面检测构造深度及计算构造深度比,以平均值代表该路段。

(3)专家论证确定预防性养护时机及措施

无论采取上述那种方法,都建议进行专家论证。预防性养护是在路面还处于良好状况下,路面外观根本没有表现出多少破坏或路面仅仅有某些破坏的前期征兆时而采取的措施,受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所以养护单位在初步制定预防性养护措施后,应邀请3-5位养护方面的专家,对所处治路段进行评价并对拟用措施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最终确定实施方案。

3、结论

浅析孝道教育的意义和时机 篇6

关键词孝教育意义时机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既是其他道德原则(如仁义礼智信)的伦理源头,又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道德根基。由于种种错综复杂的原因,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体系中,孝道教育长期处于被忽视甚至缺位的境况,这是当前道德教育的一大缺陷。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笔者认为,当前加强孝道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时机也已渐趋成熟。

一、加强孝道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孝道教育,把“孝”列为“八德”之首。孝道教育的重要性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孝是道德的根本,教育的基础。《孝经》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古人创造“教”字的时候蕴涵了深刻的意义,“教”字由一个“孝”和一个“文”组成,它告诉我们,教育包括相辅相成的两部分内容:一是孝,即教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服从领导;二是文,即教会学生各种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我们现在大部分教育只关注“文”而忽视了“孝”,在学生智育水平飞速上升的背后,德育水平却直线下降,这是当前中国教育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第二,孝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道德根基。古人经常把“忠臣”和“孝子”相提并论,这是因为“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一个真正孝敬父母的人,不会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否则就会“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如果人人都努力践行孝道,并且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的社会自然也就少了许多纷争,多了几分和谐。第三,孝是个人改变命运、追求人生幸福的根本途径。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曾经引用《易经》里的两句话,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那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两句话揭示了人生祸福的规律。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积善就是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放在心上,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于普通人来说,积善要从尽孝做起,因为“百善孝为先”。在履行孝道的过程中,个人的工作、学习等也会越来越顺利,正所谓“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第四,孝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团结统一的重要伦理基础。“孝”字上面是“老”字的演化,下面是“子”字,象征一个年轻人背着一个老年人。它告诉我们,孝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最有效途径,只有真正做到了孝,才能谈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正是对孝道的高度重视,全世界的华人才能在“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这一强烈的文化认同下,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二、加强孝道教育的时机已趋成熟

过去,孝道教育之所以不被重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教育体制本身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老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学生的道德品质早被异化为了《公民》、《社会》、《政治》等课程的分数,包括孝道在内的道德素质优劣,根本不在大家关心的视域之内。其次,受“五四”以来“打倒孔家店”的影响,特别是“文革”十年对传统文化的严重冲击和破坏,孝道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妖魔化为“封建糟粕”而加以排斥,取而代之的是两种极端做法:要么是纯粹理想主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类的口号;要么是赤裸裸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式的自私自利行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孝道教育被忽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进入21世纪以来,孝道教育的时机已经渐趋成熟。一方面,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德育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知,《弟子规》、《三字经》、《孝经》等传统文化经典已经走进中小学课堂。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社会,对于弘扬包括孝道在内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经渐渐形成了共识。部分企业、学校、家庭通过学习和实践孝道,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和效果。另一方面,党和政府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日益发生变化,由最初的抵制到后来的认同和尊敬,再到今天的主动宣传和弘扬。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在道德建设领域给了传统美德一席之地。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首次申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并且提出了宣传和弘扬传统美德的具体措施和途径:“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党和政府的文件中这样公开、正面地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为我们加强孝道教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时机。

总之,笔者认为,加强孝道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时机也已渐趋成熟。建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大中小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育素材,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共同推动“孝道”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和弘扬。

参考书目:

[1]关于“八德”有两种说法,一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为“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二者均把“孝”列在首位。

[2]《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3]《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

[4]《论语·学而第一》。

[5]《弟子规》。

[6]《孝经·感应章第十六》。

时机和方法 篇7

关键词:剖宫产,重度子痫前期,阴道分娩,终止妊娠时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属于妊娠期较为常见的疾病, 是造成围产期母婴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以及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因素, 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在9%左右, 国外文献报道为7%~12%, 尤其是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 容易发生子痫HELLP综合征、胎盘早剥、脑血管意外、心功能衰竭以及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适时采取终止妊娠措施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正确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分析本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30例重度子痈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 通过对比不同分娩时机及不同方法对母婴的影响, 旨在寻找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终止妊娠的合适时机及正确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共收治33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 年龄20~41岁, 其中190例为初产妇, 140例为经产妇;270例为单胎妊娠, 60例为双胎妊娠;160例孕28~34周, 170例孕34~42周。

1.2 诊断标准

按照《妇产科学》中关于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诊断标准[2], 其中48例为子痫患者 (38例为产前子痫, 4例为产时子痫, 6例为产后子痫) , 6例患者为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1.3 治疗方法

对本组患者给予镇静、解痉、扩容、降压、降低颅内压、控制抽搐、利尿以及适时适式终止妊娠等治疗措施。

1.4 分娩方式

1.4.1 阴道分娩

对于病情稳定、未见产科指征, 而且宫颈条件成熟的患者, 可在密切监护母胎的条件下实施阴道分娩, 产程中应调控血压, 避免发生抽搐, 缩短产程, 胎儿娩出后尽早给予宫缩剂, 避免发生产后出血。

1.4.2 剖宫产

对于病情严重, 出现产科指征, 而且宫颈条件尚未成熟患者、胎儿窘迫者、引产失败者以及子痫患者实施剖宫产。术中密切监测患者血压, 避免发生血压过高以及术中出血。

2 结果

本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终止妊娠时机、终止妊娠方法以及与母儿并发症的相关性情况见表1、表2及表3。

*与<34周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主要目的及原则是保证母婴安全, 以对母婴产生最小的影响方式来终止其妊娠过程[3]。重度子痫前期给母婴安全及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一旦发生合并HELLP综合征或者肾病综合征等, 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升高, 而且围生儿死亡率在60%左右[4]。对于孕周在36周以上患者, 胎儿已基本成熟, 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终止妊娠是正确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而对孕周不足34周的患者, 如何选择适宜的分娩时机以及正确的方式, 是摆在产科医生面前的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5]。本组研究中, 共分成两组, 小于34孕周为一组, 34孕周及以上者做为另一组, 两者产妇发生各种并发症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小于34孕周分娩的新生儿发生羊水粪染以及新生儿窒息的比例显著高于34孕周及以上分娩者的新生儿。有文献资料显示,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因胎儿在宫内受宫内压刺激, 能够促进新生儿胎肺成熟以及神经系统的成熟[6,7], 但本组资料没有将患者的发病时间以及治疗时间进行统计, 因此不能对此加以证实, 但是对小于34孕周者进行终止妊娠时需慎重。在本组全部33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 实施剖宫产者220例, 实施阴道分娩者110例, 其围生儿结局未见显著差异。总之, 密切关注患者病情, 根据其病情程度给予规范化的个体治疗, 适时适式给予终止妊娠, 能够显著降低产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吴淑卿, 许雪华.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患者终止妊娠时间对母儿预后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8, 38 (6) :334-336.

[2]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7104.

[3]胡继芬, 陈丽红.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间对母儿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7 (22) :522-524.

[4]马玉燕, 李桦.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时机方式与结局[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7 (22) :499-501.

[5]马晓燕.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时机选择及母婴结局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 2011, 17 (11) :1480-1482.

[6]王曙光.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期待治疗时间与围产结局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2) :155-156.

时机和方法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 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针灸组各40例。针刺组患者平均年龄 (39.1±12.3) 岁, 其中男性21例, 女性19例;针灸组患者平均年龄 (42.6±13.1) 岁, 其中男性18例, 女性22例。根据患者接受针刺或针灸治疗的时间 (早期与稳定期) , 分为20例早期针刺组、20例稳定期针刺组, 20例早期针灸组、20例稳定期针灸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就诊时临床资料、治疗经过完整;周围性面瘫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学分会关于周围性面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配合护理人员, 自愿参与本次研究;首次发病者, 有面肌麻痹;18周岁以上者。

1.3 排除指标

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入院有各种急性、慢性感染,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恶性肿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哺乳期妇女、妊娠期妇女、药物有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亨特氏综合征者, 面肌痉挛患者。

1.4 仪器设备

调查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 现病史、既往史、遗传史、家族史等。毫针为华佗牌一次性不锈钢毫针。艾条为杭州市爱尔康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清艾条。

1.5 取穴方法

主穴:地仓、颊车、合谷、阳白、太阳、翳风、颧髎、下关;配穴:迎香, 攒竹, 口禾髎, 承浆。

1.5.1 针刺组

(1) 早期 (起病时间小于5天) :面部穴位及翳风取患侧, 合谷取健侧。穴位浅刺, 合谷、翳风采用常规针刺, 轻度刺激; (2) 稳定期 (起病时间大于5天) :面部穴位及翳风取患侧, 合谷取健侧;地仓透颊车、太阳透颧髎, 余穴常规针刺, 中度刺激。

1.5.2 针灸组

早期、静止期同针刺组, 针后每个主穴加艾条温和灸, 每穴5min, 以皮肤潮红为度。

1.6 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 评定标准参照House Brackmann (HB) 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痊愈:面部所有区域正常;显效:面部轻微的功能减弱, 轻微联带运动, 静止时张力正常, 面部对称, 上颌运动中等, 口轻度不对称, 用力可闭合眼;有效:面部明显功能减弱, 观察不严重的联带运动、面部痉挛或挛缩, 静止时面部张力正常, 用力可闭合眼, 上颌运动微弱, 口明显不对称;无效:眼不能完全闭合, 上颌无运动, 静止时面部不对称。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分析方法

利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早期针刺组与早期针灸组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 早期针刺组与早期针灸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n)

2.2 稳定期针刺组与针灸组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 稳定期针刺组与稳定期针灸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95.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n)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在不同时期 (早期、稳定期) 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目前大量文献研究对何时介入针灸治疗意见不统一, 甚至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3]。本研究显示周围性面瘫早期接受针刺法的患者治疗疗效好于针灸治疗。采用患测穴位浅刺、对穴配合的针刺疗法, 起到疏通面部经气、散癖通经活络、肌肉经筋得以濡养的疗效, 此外要注意针刺手法不应过重, 不宜提插捻转, 取穴宜局部少取配合循经远取。而研究显示面瘫早期由于病灶部位神经被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受到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杀伤细胞的攻击, 组织间隙存在大量炎性细胞和水肿液, 针灸会产生一种无菌环境易使水肿加重, 神经组织进一步缺血, 延缓疾病的恢复, 加重病情[4]。因此周围性面瘫早期不应该进行针灸治疗, 宜从静止期开始。

而在稳定期时, 由于炎症已经控制, 水肿消退, 针灸不会加重病情, 且可改善病变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及消炎、消肿, 而达到祛邪的目的, 或导致面肌痉挛等后遗症, 缩短疗程, 加速面神经功能的恢复[5]。

综上所述, 针刺治疗愈早介入疗效愈好;疾病稳定期治疗采取针灸治疗, 效果好于针刺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针灸方法及时机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 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针灸组各40例。根据患者接受针刺或针灸治疗的时间 (早期与稳定期) , 分为20例早期针刺组、20例稳定期针刺组, 20例早期针灸组、20例稳定期针灸组。结果:经过治疗, 早期针刺组与早期针灸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稳定期针刺组与稳定期针灸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9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刺治疗愈早介入, 疗效愈好;疾病稳定期治疗采取针灸治疗, 效果好于针刺治疗。

关键词:针灸,时机,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韩宝杰.分期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2006, 33 (2) :212-213.

[2]Peter Duus, 刘宗惠, 胡威夷.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3:211-212.

[3]杨志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J].中国临床医生, 2006, 34 (1) :20-21.

[4]周云霞.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针刺治疗体会[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2006, 2 (2) :153-155.

会阴切开术的选择和时机 篇9

1 会阴切开的适应证

(1) 可能引起会阴严重裂伤者, 如会阴过紧、会阴体过长, 胎儿过大, 组织水肿、硬韧等; (2) 初产妇阴道助产术, 如胎头吸引术、产钳术、臀位助产术; (3) 胎儿宫内窘迫, 需尽早娩出, 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 (4) 妊娠期合并心脏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需缩短第二产程者。

2 会阴切开的方法

(1) 会阴正中切开术, 从会阴后联合的中点处向肛门方向垂直切开长约2 cm~3 cm。 (2) 传统会阴侧切术:手术切口起点在会阴5点钟处, 角度45°, 长度4 cm~5 cm。 (3) 改良会阴侧切术:方法一:产妇会阴体长4 cm左右, 手术切口起点在会阴后联合中点处, 切开角度15°~30°, 长度为2 cm~3 cm。方法二:产妇会阴体长<3 cm, 手术切口起点在会阴5点钟处, 切开角度30°~40°, 长度为3 cm~4 cm。

3 会阴切开术的优缺点比较见表1。

4 会阴切开方法的选择见表2。

5 会阴切开时机

(1) 正常阴道分娩时, 应选择在胎头着冠, 会阴体变薄, 皮肤发白时, 切开后宫缩2~3次胎儿娩出。 (2) 手术助产时, 应估计切开后5 min~10 min内胎儿可娩出。 (3) 会阴红肿者, 可选择胎头拨露2~3阵后, 提早切开, 忌待自行撕裂后切开。

食管癌手术患者胃管置入时机与方法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本院胸外科住院的食管癌患者300例,选择35~75岁,无感觉障碍和精神障碍,患者全身情况术前评估Ⅰ~Ⅲ级,拟行全麻气管插管的手术患者180例,其中男110例,女70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3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麻气管插管。采用随机抽样分3组,实验组(A1)60例,全麻诱导后喉镜直视下置入胃管;实验组(A2)60例,全麻气管插管后喉镜直视下置入胃管;对照组(B)60例,在病房、患者清醒状态下置入胃管。置入胃管前患者均无恶心、呕吐症状。经过统计学处理,3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A1组患者常规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后,先把经石蜡油润滑的硅胶胃管(胃管选用扬州市新星硅胶厂生产的22G-24G一次性胃管)置入咽喉部,用喉镜挑起会厌见到食管入口后,用气管插管钳持胃管将其插入食管35~40 cm,根据食管病变部位定,确定胃管无打折,麻醉师接着行气管内置管。A2组患者常规术前用药,全麻诱导气管置管后喉镜直视下,胃管置入达口腔后,用气管插管钳持胃管进入10~15 cm,抬高患者头部,使下颌贴近胸骨柄,插入35~40 cm(根据食管病变部位而定胃管深度),确定胃管未在咽喉部打折即可。B组患者常规术前用药,按常规方法,由病房护士选取同样胃管放置,插管中途嘱患者作深呼吸或作吞咽动作配合。

1.2.2 观察指标 在胃管置入前,,胃管置入后1 min,观察以下情况:患者恶心,呕吐反应紧张,恐惧心理,监测血压、心率,记录一次成功率。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3组不同时间段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比较(表1)

注:各组与置管前比较,*P<0.05;与B组同期比较,△P<0.05

2.2 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一次成功率(表2)比较

注:与其他组比较,A2组一项成功率最高,*P<0.05

3讨论

3.1 术前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患癌症的打击,精神紧张,恐惧,对待患者应关心体贴,加强人文关怀[2],为患者实施胃管置入术,由于胃管刺激会引起鼻、咽、喉部黏膜疼痛和不适,胃管行径咽喉时会引起咽反射和喉反射,都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如心率、血压升高等[3]。可导致手术暂停。全麻是指利用全麻药物的作用,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不规则的下行性抑制,产生意识消失的麻醉状态,具有镇痛完善、意识消失,肌肉松驰及神经反射迟钝的特点[4]。此时对患者实施胃管置入术,患者全身肌肉松驰,无痛觉,无咽反射和喉反射,故全麻组(A1组与A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小,与清醒组有明显差别。全麻诱导后喉镜直视下置胃管,动作应轻柔,正确使用喉镜,准确鉴定胃管在食管内,防止滑入气管。

3.2 全麻患者施行气管插管后,口腔内已有气管导管占据,患者无吞咽动作,全身肌肉松驰,舌后坠,所以胃管置入时成功率不高,有报道称,全麻后患者无吞咽动作,所以,安胃管时胃管易进入口腔占总例数的78%[5]。采用改良的胃管置入技术,即全麻诱导气管置管后喉镜直视下,胃管置入口腔后,用气管插管钳持胃管进入10~15 cm抬高患者头部,使下颌贴近胸骨柄,插入所需深度,所以,这种方式置入胃管在食道癌手术患者中一次成功率可达100%,是值得推广的。然而全麻诱导后,喉镜直视下胃管置入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患者无自主呼吸,胃管置入应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完成。如果术前评估可能有气管导管置入困难的患者,建议采用改良的胃管置入方法。

3.3 全麻诱导气管内置管后胃管的置入,对于食管癌的患者来说,大大减轻了紧张、恐惧、焦虑、疼痛等刺激,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4小结

食管癌根治手术所置入的胃管比其他患者的胃管要粗,对咽喉部刺激性大, 患者又在清醒状态下,由于紧张、恐惧、焦虑、疼痛的刺激,可引起心率、血压的变化,容易导致手术的暂缓,增加患者医疗费用。选择全麻插管后喉镜直视下胃管置入,患者在意识消失,肌肉松驰的情况下置入胃管,可减少或消除上述不良刺激以及相关的各种应激反应。

参考文献

[1]张琤,手术室护理技术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

[2]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升化整体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708.

[3]孔令智,赵树理,护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7:89.

[4]盛卓人主编,实用临床麻醉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41.

上一篇:享受愉悦下一篇:计算机特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