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真胃炎诊治

2024-06-13

奶牛真胃炎诊治(精选七篇)

奶牛真胃炎诊治 篇1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发病时间

奶牛产后1~4周多发, 占总发病率的66.75%, 5周后发病率逐渐下降, 见表1。

1.2 发病年龄

初产母牛多发, 经产母牛相对较少, 见表2。

1.3 与饲养管理的关系

1.3.1 舍饲奶牛发病多, 放牧奶牛发病少

2004—2009年, 奶牛真胃炎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 由0.19%上升至8.70%。2004年以前, 吉林地区奶牛饲养都是4—10月份温暖季节放牧、11月份—翌年3月份寒冷季节舍饲, 每年的发病率很低, 占存栏的0.19%;自2005年开始实行封山禁牧后, 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目前已达到8.10%, 成为本地区奶牛的头号顽症。

1.3.2 饲喂霉变玉米秸秆的奶牛发病多

吉林地区属于北温带, 盛产玉米, 其秸秆就是奶牛常年饲喂的单一的粗饲料。秋收后饲喂新鲜的玉米秸秆, 春、夏季只能饲喂干燥的玉米秸秆, 因此妥善保存秸秆、防止霉变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环节。当长期饲喂发霉或变质的玉米秸秆或饲料, 导致奶牛发病, 发病率可达10%~50%。

1.3.3 饲喂新喷撒过除草剂 (不超过1周的) 牧草的奶牛发病多

由于农民大量或超量使用除草剂灭草, 他人误割或奶牛放牧时误食新喷撒过药的青草, 都能造成不同程度的中毒, 重症者迅速被毒死, 轻症者导致该病的发生。

1.3.4 产后奶牛加料过急易发病

有相当一些饲养户, 在母牛生产后, 忽视奶牛消化能力的逐步恢复, 在泌乳能力急速增加的情况下, 迅速给奶牛增补精饲料, 人为地造成奶牛瘤胃酸中毒而导致该病的发生。

2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该病在产后1~5周内多发, 以后少发;开始时食欲下降, 吃料减少, 继而不食, 反刍停止, 精神呆滞, 鼻镜有汗, 时而流涎, 耳尖冰凉, 结膜发绀, 体温、呼吸正常, 心率减慢, 一般为42~58次/min;听诊瘤胃蠕动音异常、有来无去, 皱胃蠕动音亢进;外观右腹部膨大, 旋髂韧带紧绷, 触诊右腹壁可见腹壁紧张, 用拳轻击患牛有腹痛感;腹内有拍水音;排粪减少或停止, 排少量色暗呈黏稠状、很细、有强烈腐臭气味的粪便;病牛迅速消瘦, 轻症牛经治疗后康复。有些康复牛当饲养管理不善时易复发, 而且逐次加重, 多预后不良。真胃穿孔、小肠发炎的病牛不食, 喜卧, 腹痛, 被毛蓬乱, 口渴, 喜喝凉水, 呻吟;结膜发绀、眼球凹陷;外观奶牛上腹部空虚、下腹部膨大, 有大量腹水;便中带有烂肉、血液或黄色胶胨样物, 体温下降、心率过速, 通常在数小时内死亡。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见表3。

3 鉴别诊断

该病易与真胃变位混淆, 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发病年龄胎次不同

奶牛真胃变位一般多发生于4~5胎次分娩前后的母牛, 真胃炎多发生于2岁的初产母牛。

3.2 症状不同

真胃左方变位的病牛常出现间断性厌食, 有的拒食精料, 但能采食少量青贮料和干草;体重下降, 精神沉郁, 体温、呼吸和脉搏多接近正常, 但泌乳量下降;排粪少而硬, 表面附有黏液。有的病牛腹泻, 粪便稀软呈糊状。因瘤胃被挤于内侧, 故在左季肋部出现扁平状隆起。瘤胃蠕动减弱, 蠕动次数减少乃至消失。病牛呈渐进性衰竭, 喜卧而不愿走动, 常取卧地姿势。自左侧髋关节至肘后连线下方偶可听到皱胃内发出的叮铃音和滴水音。用扣诊与听诊结合的方法, 可在其左侧倒数第2, 3肋间听到金属性回响音 (钢管音) 。真胃右方扭转的病牛症状严重, 可导致右侧季肋部隆起, 听诊隆起部有金属音。

3.3 治疗方法不同

采用治疗真胃炎的方法 (有效率达到95%以上) 治疗真胃移位时, 一般不显效或无效。

4 剖检病理变化

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液体;皱胃体积膨大0.5~2倍, 胃壁增厚5~15 mm, 发生水肿的浆膜、黏膜淤血, 在黏膜层有的形成大面积的红色或灰色糜烂区并波及黏膜下层, 有的局部发生溃疡深至肌层, 形成多层的轮状穿孔;有的波及到十二指肠 (发生变性、坏死) 。有些慢性病例的重胃和瓣胃淤血、肿大, 瓣膜变性、坏死, 黏膜层脱落。发生此类病变的牛多为初产母牛。

发生穿孔的病牛, 打开腹腔可见内有饲料, 皱胃壁从黏膜层向外有1个直径约为8 cm、分层逐渐收缩的多层轮状圆形创孔, 创孔的最后一层厚约1 mm, 孔的直径为1~2 cm。穿孔周围的胃壁增厚 (为 2~4 cm) 。发生皱胃穿孔的病牛多为经产母牛。

5 病因分析

1) 与过多饲喂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有关。在母牛产后恢复期或泌乳盛期, 过多饲喂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时, 首先引起瘤胃酸中毒, 瘤胃内的高酸度、高渗透压的内容物进入皱胃后, 对皱胃黏膜产生慢性刺激, 引发溃疡和糜烂。

2) 单一的、干燥的玉米秸秆质地粗硬, 使胃黏膜受到机械性损伤, 同时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 使胃黏膜的保护能力和修复能力降低, 易导致某些病原菌的感染而形成炎症。

3) 由于长期舍饲、缺乏运动, 致使奶牛消化能力、体质下降;饲料中粗饲料比例偏低, 产后母牛加料过急, 精饲料比例过高, 导致胃酸分泌失调, 使皱胃内盐酸浓度过高, 对胃黏膜产生腐蚀而发病。

4) 玉米秸秆霉变、除草剂残留过高等因素造成慢性中毒时, 胃黏膜受生物性、化学性损伤而发炎。

6 治疗

消炎疗法:庆大小诺霉素或阿莫西林注射剂, 每日1次, 连用1周。

纠正酸中毒: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静脉注射, 连用3 d;每餐补饲碳酸氢钠50 g, 连用3周以上。

脱水疗法:25%葡萄糖注射液1 000 mL, 加5%氯化钙100 mL、12.5%维生素C注射液100 mL, 每日1次, 连用3 d。

抗胃酸疗法:腹痛明显的患牛可用雷尼替丁片或西米替丁片口服2周, 每次10~20片, 每日3次。孕畜禁用。腹痛不明显的患牛补饲碳酸氢钠粉即可。

减食疗法:每餐饲喂细软草达3~4分饱, 3 d后每顿给0.5 kg精料, 制成粥状, 持续不少于3周。

健胃补养疗法:根据实际情况可在食欲、反刍恢复后进行健胃、助消化疗法。

提供青草, 补充维生素:在冬春季增补萝卜、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饲料;体质衰弱者可补饲牛奶、小米粥等营养性饲料。

7 预防

1) 科学配比、饲喂精饲料。

玉米粉碎时宜粗不宜细, 最好为玉米粒的1/6~1/8。饲喂时宜少不宜多;应喂八分饱, 采食的粗饲料比例不低于40%。

2) 粗饲料要尽量多样化。

在冬季增补块根饲料或其他种类饲草, 在夏季增加青草的饲喂量;玉米秸秆切得不宜过短, 长度应在2~3 cm, 以延长反刍时间, 使奶牛多分泌唾液以中和胃酸。

3) 圈养奶牛要加强运动。

要有足够用的运动场, 每头奶牛不少于20 m2。保证奶牛每天都到舍外运动, 视气候条件保证每天最少2 h。

4) 产后加料要逐渐进行。

按出奶、消化能力、膘情逐渐增加, 不要操之过急, 防止伤料;适时进行健胃疗法和补饲小苏打, 防止该病的发生。

5) 保管好饲料。

真胃消炎散对奶牛真胃炎疗效观察 篇2

1 病例选择

患病奶牛来自双城市周边养殖小区和养牛户, 多为黑白花奶牛。其中成年产后母牛168例、育成牛32例。病程短者3~5d就诊, 长者30~60d左右就诊。

临床表现奶牛患病初期精神稍有沉郁, 对精料无亲切感, 时常剩料, 食欲稍有减退, 反刍基本正常, 饮欲减少。随着时间的延长, 患牛表现精神沉郁, 鼻镜干燥, 眼球下陷。被毛逆乱无光泽, 皮肤弹性降低, 明显消瘦。可视黏膜呈粉红色, 心音亢进, 加快, 节律不齐。有时磨牙, 流涎, 饮欲减少, 不吃精料或躲料, 反刍次数减少。排粪量少而干硬, 粪便表面光滑附有粘液, 粪便中的草粗糙而长。有时患牛呈现腹泻, 在真胃区进行触压或触压之后有疼痛反应。个别牛呈现腹痛, 叩诊倒数一、二肋骨呈钢管音。

在200头患有真胃炎的病牛中, 有100例有用药史, 用过青霉素、氨基苄、磺胺、乌贼虎骨散等, 其疗效不佳;100例无用药史。

2 治疗方法

2.1 服用自拟真胃消炎散

1剂/d, 连用3~5d处方组成:苍术20g、甘草15g、陈皮30g、厚朴20g、公英50g、地丁50g、双花40g、连翘40g、郁金20g、香附15g、枳壳25g、胡盐50g。

用法共为细末, 开水冲药, 候温灌服。

2.2 辅助治疗

为增强神经调节作用, 恢复前胃运动功能, 应用促反刍液, 即10%氯化钠注射液300~500m L、10%氯化钙注射液100~200m L、10%安钠咖注射液20~30m L, 一次静脉注射。根据患牛机体脱水及酸中毒程度决定强心补液、纠酸解毒。一般每日可补充50%葡萄糖250~500m L、生理盐水2000~3000m L、5%碳酸氢钠注射液1000~1500m L, 分别静脉注射。

3 治疗结果

200例病牛经临床观察及追访, 结果是治愈187例, 好转11例, 无效2例。

疗效判定标准, 用药后1~2d, 病情得以缓解, 反刍机能增强, 精神状态及食欲逐渐恢复为好转;急性病例 (发病立即就诊) 用药2d, 慢性病例 (发病7d后就诊) 用药3~5d, 反刍、精神状态及食欲恢复正常为治愈;用药后反刍、精神状态及食欲无改变为无效。

4 病例介绍

病例1:双城市乐群乡烽火养牛小区奶牛户赵某饲养的4岁黑白花奶牛, 来我院求诊。主诉:该牛已病2d, 吃草、反刍还可以, 但不愿吃料, 排粪草节长、带黑皮。经检查:心搏62次/min;呼吸43次/min;体温38.5℃。瘤胃蠕动音正常, 蠕动波短。鼻镜湿润。瓣胃蠕动音低。触压真喂区该牛表现躲闪。叩击右侧第12、13肋骨呈高调钢管音。

治疗:用自拟真胃消炎散内服, 1剂/d, 每剂400g, 连用3d。

辅助疗法: (1) 30%安乃近30m L, 一次肌肉注射。 (2) 10%盐水500m L, 5%碳酸氢钠500m L, 一次静脉注射, 连用3d。

结果:用药后6h, 病牛反刍正常, 有了食欲、饮欲。粪便接近正常。第2天叩击右侧第12、13肋骨呈高调钢管音消失。经过3d的治疗该奶牛痊愈。

病例2:双城镇长生村王某家自养黑白花9岁奶牛一头。来我院就诊。主诉, 患牛产后14d, 不愿吃草、不愿吃料, 经常剩料。曾经按子宫内膜炎治疗过, 稍微好一点。现在是半口叫, 有时哼哼、嘴里嚼沫子。排粪时干时稀。经检查:心搏81次/min, 呼吸36次/min, 体温38.5℃。病牛消瘦, 被毛逆乱, 无光泽。精神沉郁, 鼻镜干燥并呈现粉红色。眼球下陷。瘤胃蠕动音减弱, 蠕动波短而弱。心音亢进、增快, 节律不齐。瓣胃蠕动音弱, 真胃蠕动音也减弱。触压真胃区病牛表现疼痛, 叩击右侧倒数一二肋骨呈钢管音。直肠检查粪少而干硬, 粪表面有黏液并呈黑色。

治疗:灌服自拟真胃消炎散400g, 1剂/d, 连用5d。

辅助疗法: (1) 0.9%生理盐水1000m L, 50%葡萄糖250m L, 5%碳酸氢钠500m L一次静脉注射。1次/d, 连用4d。经上述方法治疗5d该患牛治愈。

结果:隔日复诊, 患牛开始反刍和喝水, 并吃了一些精料。眼球有光泽, 鼻镜湿润。听诊瘤胃蠕动音增强, 连续服2剂, 5d治愈。

5 小结

5.1 奶牛真胃炎是奶牛胃肠疾病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 所以对该病应以预防为主, 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 饲料搭配要合理, 防止饲喂霉变或质量不佳的饲料, 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降低奶牛真胃疾病的发生。

5.2 奶牛在发生前胃病、子宫炎、乳房炎、酮血病等疾病时, 要注意真胃炎的继发, 一旦发现应及时治疗。

5.3 治疗真胃炎时要注意与真胃溃疡、肠炎加以区别。一般重症的真胃炎要注意辅助治疗。

5.4 治疗继发性真胃炎要注意及时治疗原发病, 否则会降低真胃炎的治愈率, 早发现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通过内服自拟真胃消炎散治疗奶牛真胃炎效果明显且无副作用。

奶牛真胃疾病的诊治 篇3

1 真胃阻塞

真胃阻塞又称真胃积食, 是真胃滞积大量干硬饲料, 致使真胃体积增大、胃壁扩张的一种疾病, 主要发生于牛。

1) 发病原因。

长期饲喂单一、营养价值低、粗硬且难消化的饲料或过劳、饮水不足引起真胃消化和蠕动机能减退而引发本病;误食破布、毛球或橡胶等难以消化的异物而阻塞幽门或十二指肠从而导致本病发生;继发于前胃弛缓、皱胃炎及小肠秘结等疾病。

2) 诊断要点。

本病的特征为长期 (数日到数十日) 排粪迟滞或不见排粪, 右侧中下腹部局部隆起, 再结合皱胃区触诊可作出诊断。

3) 治疗。

治则是以消食化积、防腐止酵、促进皱胃蠕动、排出积食及防止脱水为主, 严重积食时可施行真胃切开术。泻下用滑石粉、石蜡油、酵母粉和胃蛋白酶灌服;综合疗法则用胃蛋白酶、稀盐酸、陈皮酊、番木别酊和石蜡油或清油混合内服, 外加静脉注射促反刍液;中药疗法以宽中理气、消坚破满、通便泻下为主, 可用大承 (即大承气汤) 、四仙 (山楂、神曲、麦芽、槟榔) 、莪棱附汤或当归苁蓉汤辨症施治。

2 真胃炎与真胃溃疡

真胃炎与真胃溃疡是真胃的粘膜及粘膜下层组织发生炎性变化或形成溃疡, 使真胃的运动和分泌机能发生紊乱的一种疾病。

1) 发病原因。

主要是常喂质量不好或粗硬且难以消化的饲料;饲养管理方法不当, 如饲喂不定时、饲料突然改变及劳役过度等;某些化学物质和毒植物中毒也可引起;此外, 可继发于前胃弛缓、肠道疾病、代谢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

2) 诊断要点。

真胃炎的病畜, 反刍较少或停止, 有时虚嚼、磨牙;触诊瘤胃多空虚;触压真胃区敏感, 哞叫, 肌肉震颤;眼结膜充血, 舌下发黄;多数病例体温39 ℃以上;约50%的患牛心率超过80次/min;肠道蠕动迟缓, 常引起便秘, 粪便呈球状, 病牛逐渐消瘦。真胃溃疡的病畜, 精神不振, 神情紧张, 腹壁收缩;以拳触压真胃区, 病牛无疼痛反应, 除去按压时却表现疼痛;粪便内有“松馏油”样物, 直肠检查时此类粪便可沾满整个手臂;穿刺腹水污红色且含胃内容物;长期精神沉郁, 慢草, 消瘦, 最后完全不吃不反刍。

3) 治疗。

真胃炎治疗, 10%葡萄糖1 000 mL、10%盐水300 mL、30%安乃近30 mL、庆大霉素100万IU及氢化可的松200~400 mg, 混合静脉注射, 连用3 d;便秘时可投服泻剂, 如硫酸镁和滑石粉;为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保护性抑制功能, 可静注安溴。真胃溃疡的治疗, 为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镇静止痛, 可静注安溴或30%安乃近;止血可肌注止血敏或安特诺新;失血过多时可采取输液、输血疗法;穿孔或严重感染时可将青霉素和链霉素加盐酸普鲁卡因进行腹腔注射。

3真胃变位

真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 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 即真胃左方变位;真胃右方变位为真胃顺时针扭转所致。

1) 发病原因。

真胃左方变位为真胃弛缓或真胃机械性转移所致;真胃右方变位常为真胃弛缓所致。

2) 诊断要点。

本病早期诊断较困难, 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如与分娩有无联系、皮肤与呼出气体有无酮体味、是否腹泻及两侧肷窝有无下陷等;另外可结合听诊和叩诊, 如听到有皱胃蠕动音及叩诊呈钢管音即可进行诊断。

3) 治疗。

滚转法, 适用于发病初期且变位程度较轻的病例, 先使母牛呈左侧横卧姿势, 然后转成仰卧式;随后以背部为轴心, 先向左滚转45°, 然后回到正中, 再向右滚转45°, 然后再回到正中, 如此左右来回翻转约3 min, 然后突然停止, 使病牛仍呈左侧卧姿;再转成仰卧式, 最后使之站立, 检查复位情况, 如尚未复位, 可重复进行。手术疗法, 适用于变位已久尤其是真胃已和腹壁或瘤胃发生粘连时。

4讨论

奶牛真胃阻塞的诊治 篇4

1 发病原因

1.1 草料处理或投喂方式不当

在饲喂过程中,奶牛采食的饲草若过碎或过短,会在真胃内形成食团导致真胃阻塞。如麦秆、稗草等草料过短,麦麸、麻渣等饲料过细、过多,都可引起奶牛产生真胃阻塞。

1.2 奶牛过劳或饱食后立刻使役

当奶牛使役时间过长而过度劳累时,在采食草料后可能会引起真胃阻塞;反之,若奶牛饱食后立即使役,也会引起真胃阻塞。

1.3 奶牛误食难消化异物

在饲草加工或投喂过程中,没有将混入饲草中或圈舍中的麻线、破布、塑料皮等异物及时清除而被奶牛采食,引起真胃阻塞;奶牛采食自身或其他奶牛脱落毛发后,也会在真胃内形成毛球导致真胃阻塞。奶牛之所以取食上述异物,与奶牛体内缺乏某些微量矿物元素有关。

1.4 饮水不足

奶牛在采食草料过程中需要饮大量清水润湿、软化和消化草料。当饮水不足时,就会有部分润湿、消化不完全草料进入奶牛真胃,形成食团后导致真胃阻塞。

1.5 消化机能障碍

当奶牛消化机能发生障碍时,会降低奶牛对草料的消化能力,部分未经消化完全的草料将会在奶牛的真胃内形成食团,导致真胃阻塞。

1.6 继发于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真胃炎等疾病

当奶牛患有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或真胃炎等疾病时,都会引起奶牛的消化能力下降,引起奶牛真胃阻塞。

2 临床症状

患真胃阻塞的奶牛在病初表现为前胃弛缓症状,取食量减少,经3~4d后表现为完全不吃、排粪减少,到中后期排粪完全停止。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病牛将会直接死亡。奶牛有下列临床症状的可初步判定为真胃阻塞:

病牛表现为精神沉郁,呻吟,反刍消失,眼球下陷,触诊为严重脱水症状。

病牛腹围增大,右侧腹部有局限性臌胀,尤其在右侧第9~12肋骨间突出明显,瘤胃内充满液体,用手反复按压时能听到拍水音。

病牛在中后期会出现呕吐、嗳气症状,听诊心跳加快,但呼吸、体温正常。

总之,不可根据某一临床症状轻易论断奶牛是否患真胃阻塞,应结合病史,根据问诊、视诊、听诊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做腹腔探查确诊。

3 治疗

主要是促进真胃内容物排出,防止脱水、自体中毒及进行手术治疗等。

3.1 泻下用药

为缓解真胃阻塞对病牛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首先应让病牛服用泻下药,促使真胃内容物排出,缓解症状。处方如下:

人工盐300~500g,滑石粉400~500g,蕃泻叶80g,混合后加水2000~4000ml,充分搅拌至人工盐充分溶解后给病牛一次内服。其中人工盐与滑石粉的重量应根据病牛体重进行酌情增减。

滑石粉300~800g,石蜡油500~1500ml,酵母粉200~400g,胃蛋白酶20~40g,混合后加水2000~4000ml,搅拌至可溶物充分溶解后,病牛一次内服。其中滑石粉、石蜡油、酵母粉、胃蛋白酶与水应根据病牛的体重进行酌情增减(下同)。

硫酸镁(或硫酸钠)500~800g,清油1000~2000ml,水2000~4000ml。混合溶解充分后,病牛一次内服。

3.2 制酵用药

主要是对病牛真胃中易发酵产气的草料进行制酵:硫酸镁400g,清油1000ml,鱼石脂20g, 95%酒精50ml,水6000ml,混合溶解充分后,病牛一次内服。

若采取上述措施后,病牛仍然没有下泻,则可采用药物注射:将25%硫酸镁500~1000ml,乳酸10~15ml,稀硫酸30~40ml混合注入真胃内,注射部位在12~13肋间;还可注射维生素B1、地塞米松、新斯的明等药物以加强胃蠕动。

3.3 自体解毒用药

为防止病牛自体中毒,还可选择:10%浓盐水300~500ml, 10%葡萄糖酸钙500~800ml, 10%安钠咖10~30ml, 40%乌洛托品40~60ml,维生素C 3~5g, 5%葡萄糖4000~8000ml,混合均匀后一次静脉注射。

3.4 手术

如果采取以上措施后,病牛病情仍继续恶化,则必须做真胃切开术。

施行真胃切开术时,必须严格按照手术操作步骤进行,做好杀菌消炎工作,避免伤口因污染而发生感染。真胃切开后,应将阻塞物取出,同时也应将真胃内的内容物取出2/3后再予以缝合。手术后的病牛应做好日常护理工作。

4 讨论

综上可知,引起奶牛真胃阻塞病因有很多,但若在饲养管理中积极采取“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措施,将会把该病患病率降到最低点。

4.1 合理投喂经标准化处理的草料

在饲喂前,应将所投喂饲料的颗粒大小、饲草长短实行标准化。饲料过碎和饲草过短都易引起奶牛真胃阻塞,若饲料过大和饲草过长奶牛则难以消化完全,易造成浪费。不能让奶牛过饥时饲喂,应实行定时、定量、定点饲喂。

4.2 合理使役和饲喂

对于役用奶牛应合理使役,平时要注意不能令奶牛过度劳累,或在奶牛饱食后立刻使役,因为两者都可能引起奶牛真胃阻塞。

4.3 饲料中应提供足够的微量矿质元素

奶牛体内缺乏某些必需矿质元素也会患真胃阻塞。因此,应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矿质元素。

4.4 提供充足水源

奶牛在采食草料的同时,也需要饮用大量的清水以润湿、软化饲草,促使饲草消化。因此,在奶牛取食场地应提供充足的水源。

4.5 及时治疗患病奶牛

奶牛真胃左方移位的诊治 篇5

1 发病原因及分析

牛真胃的正常位置是在瘤胃和网胃的右侧腹底,正中线偏右,真胃左方移位是指真胃由正常的位置移到瘤胃和网胃的左(外)侧与左肋弓之间,向前可移至网胃,向后可延伸到最后肋骨或左侧肷窝部。目前,真胃移位的确切原因还不是很明确,就临床发病来看,与以下因素有关。

1.1现代奶牛日粮中含高水平的酸性成分(如玉米青贮)和易发酵成分(如大量的精饲料、高湿度玉米),导致过多地产生挥发性脂肪酸。而这些饲料的喂量与产奶量成正比,即奶产量越高,喂量就越大,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气体也多,过多的气体使真胃真胃扩张,游走性增加,导致真胃移位容易发生。有资料显示,经产牛日粮喂精料在3~4千克,发病率为0.12%,精料增加至7~8千克时,发病率可达1.5%。

1.2分娩是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妊娠后期子宫的逐渐扩大,将使瘤胃上抬,真胃逐渐移向前方及左侧,当产犊后,瘤胃随着下沉,把真胃压在瘤胃和左腹壁之间。据相关报道,有96%的真胃左移是发生在产后一个月内。笔者所碰到的25例中有22例是发生在产后一个月内,有2例是发生于泌乳中期,1例是一怀孕5月龄青年牛,产后发病率达96%。

1.3一些代谢性或感染性疾病(如低血钙、酮病、胎衣不下、子宫炎和消化不良等)会引起胃肠蠕动迟缓,在产后初期,上述疾病对诱发真胃移位有着直接的作用。胃肠蠕动迟缓可导致真胃停滞和产气,加上患有上述疾病的牛往往食欲减退,使瘤胃的体积减少,使得真胃容易左移。

1.4奶牛:真胃左移多发与奶牛的育种有一定的相关性,奶牛育种一直选育后躯硕大的品种,腹腔变大增加了真胃的活动性,使真胃左移的发病率增加。

2 临床症状

2.1 食欲:

本病多表现食欲不振或废绝,多次补糖和钙剂食欲无明显改善。有的病牛则表现突然拒食精料,有的病牛虽然呈现饥饿状态,仅偶尔食几口精料,一般病牛都呈间断性或有选择性的采食,喜欢吃少量干草。多数病例喜欢饮水。

2.2 粪尿:

粪尿减少,尿浓黄,粪多呈糊状,呈黑色或深绿色,有的呈现轻度腹泻或便秘。

2.3 前胃机能:

瘤胃蠕动音减弱,次数减少。蠕动波变短,观察瘤胃左侧,可见在瘤胃蠕动,却往往难听诊蠕动音。反刍减少或停止,嗳气减少或停止,有的伴有轻度臌气,常常磨牙。

2.4 左腹外观:

病程长或真胃内充气液多的牛,往左腹壁最后三个肋弓区与右侧相对部位比较,呈现明显膨大突出。往左肷窝部触诊,往往触摸不到瘤胃,可感觉到腹壁和瘤胃之间有明显的间距,这是由于皱胃插入在瘤胃和左腹壁之间所致。

2.5 全身状态:

大多数病牛,无其他并发症时,其体温、呼吸、脉搏基本正常。精神状态短时间内也无无明显变化,随着病程的延长,病牛可表现精神沉郁,起卧无力,消瘦,脱水,产奶量急剧下降,严重的还可导致慢性腹膜炎。

3 临床诊断

在观察到上述一些症状后,在左腹倒数1~5肋间的肩关节水平上下,进行边叩边听诊,以中指用力弹击听诊器周围的肋骨,如患有皱胃左方变位则继敲叩音之后就能听到来自皱胃的高朗清脆的钢管音。用拳在左腹最后3肋骨的后下方,用力作冲击式触击腹胁部,能听到皱胃内的水响声,个别的病牛不要听诊器可直接听到。能听到钢管音和溅水音一般可作出诊断。必要时可在听到钢管音最明显区之下10厘米左右作皱胃穿刺,抽取皱胃液进行检查,其PH值为1~4,可以进一步确诊为本病,但一般病牛皱胃液很少,难以抽到,没有抽到皱胃液并不能排除本病。

另外,听诊时要注意与气肿性腹膜炎、腹腔积气、盲肠积气进行鉴别诊断,患上述疾病时也可听到金属性的音响,但此音响与皱胃音比较,缺乏铃声般的声,此音低沉。盲肠积气通过直肠检查可触摸到充满气体的盲肠。

4 治疗

4.1 手术治疗

由于手术治疗见效快,治愈后复发少,术后只要护理得当,患牛产量能迅速恢复,所以临床中运用广泛。

4.1.1 保定与麻醉

病畜取站立保定,进行腰旁神经传导麻醉(麻醉最后肋间神经、髂下腹神经与髂腹股沟神经)与术部浸润麻醉,必要时给予全身镇静药。

4.1.2 术式

取左边肷窝部通路,常规剃毛消毒,麻醉好后在距腰椎20cm的肷窝中部做一20cm长的垂直切口。打开腹腔后,真胃便暴露于创口内或稍前方,夹在瘤胃和左腹壁之间。确认是真胃后用带针头的胶管进行穿刺放气放液,使真胃的体积和张力减小。放气后稍用力将真胃拿至创口,用穿有18号非吸收性缝合线在真胃大弯做两针连续缝合后打结,术者将针线握在手中(针不能接触内脏),用力将真胃从瘤胃下方推至右边,再将针穿透右侧真胃正常时贴近的腹壁,腹腔内的线留3~5cm长,在针穿出切一小口(只切开皮肤),将线缝合打结并包埋于内。检查真胃是否完全复位,复位后按常规关腹腔。

4.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虽然没有手术治疗的有效,对于单纯的真胃左移,考虑到费用、并发症、护理以及手术人员限制等因素,药物治疗仍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药物治疗包括西药和中药两种方法。

西药通常是用轻泻剂(如石蜡油、植物油、人工盐)、促反刍剂(如钙剂)、兴奋胃肠蠕动药(如氨甲酰胆碱、新斯的明),以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肠排空。瘤胃和真胃排空后,兴奋蠕动的真胃可收缩回到右边。

中药治疗笔者曾用过一处方,效果较好,先后对5头患本病的牛治疗,4例一至二个疗程治愈,1例因该牛过于消瘦,治疗2个疗程后不见好转而淘汰。该方药组成是:当归250g(另包)、肉从蓉150g、番泻叶60g、木香30g、厚朴15g、积实30g、醋香附30g、瞿麦15g、通草15g、神曲60g、鸡内金30g、麻油1 000m L。炮制方法:先将麻油放在锅内熬透,然后再将当归放入熬透油锅内煎至发黄,将麻油滤干,后再加水5kg左右,加入其他中药一起煎熬透,待后滤去药渣,煎液内再加入麻油一起温热灌服。

5 典型病例

5.1某原种牧场2331号头奶牛,产仔后胎衣未下,第3天即出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不吃精料,吃少量青草和干草,粪便少,呈糊状,体温38.8℃,听诊瘤胃无蠕动音,在左侧10~13肋间仔细叩听,可听到清晰的钢管音,诊断为真胃左移,立即进行手术。手术后加强护理,10天后该牛恢复,产奶量逐渐上升。

5.2某原种牧场2630号青年牛,怀孕约5个月食欲一直不振,体温39.0℃。进行补液补糖,并注射氨甲酰胆碱促进胃肠蠕动,2个疗程(6天)后无明显改善,再仔细检查,可在左侧第8肋后至肷窝部都可听到钢管音,诊断为真胃左移,进行手术,手术后护理好牛,该牛一周后基本恢复,而且没有流产。

5.3原种牧场2481号牛,产后近1个月,出现食欲不振,听不到蠕动音,用收手往左侧肷窝不触诊可感觉到腹壁与瘤胃之间有明显间距,没有听到钢管音,怀疑真胃左移,第2天再仔细叩听,往左侧12肋至肷窝部,听到钢管音,诊断为真胃左移。用上述中药方4剂,每天1剂,同时肌肉注射新斯的明20m L,每天1次,连用3次。1周后该牛食欲逐渐恢复,多次叩听无钢管音,真胃复位。

6 体会

6.1早确诊、早手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临床上出现食欲不振,喜食粗料厌食精料的牛,在听诊前胃时,注意观察其左侧肋弓有无异常,并试探的在左侧叩听,这样可以及时诊断出真胃移位。病牛如果病程长,体况差,手术时,真胃壁出血,容易引起腹膜炎症,术后难于护理,往往出现预后不良。

6.2很多研究和统计表明,真胃变位与产奶量、精料喂量等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加强干奶牛的饲养,采用科学合理的日粮配方,控制妊娠后期母牛精料量,保证充足的干草,增加运动,是减少发病的有效措施。

6.3胎衣不下、子宫炎症、酮病、产后瘫痪等多种疾病都可以诱发真胃移位,因此,要想减少本病的发生,及时处理和治疗各种诱发疾病至关重要。

摘要:真胃左方移位在现代奶牛养殖中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本文介绍了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笔者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较为详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关键词:真胃左方移位,临床症状,临床诊断,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威廉.C.雷布汉.奶牛疾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1999.

[2]郭铁.家畜外科手术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1999.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诊治体会 篇6

真胃变位发病高峰是产后30d内, 肥胖高产牛多发, 冬季发病率高。真胃的正常位置是在瘤胃和网胃的右侧腹底, 正中线偏右。奶牛真胃变位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笔者所在牛场做了6例真胃左方变位手术, 成功4例, 治愈率66%。本文着重对手术治疗作一描述。

1 发病原因

(1) 牛场饲喂的谷物饲料包括玉米和玉米青贮, 因此从瘤胃进入真胃的流动量增多, 引起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增高, 抑制真胃的运动, 真胃产生了大量的气体, 由于真胃内含有大量的气体, 胃大弯向上扩张, 真胃就容易向上移到瘤胃前囊和网胃之间, 最后固定在瘤胃背囊和左腹壁之间, 真胃弛缓引起。 (2) 从解剖部位与妊娠子宫和沉重瘤胃之间的关系出发, 真胃的位置改变是子宫妊娠后随胎儿逐渐增大而沉重堕于腹底, 于是瘤胃逐渐被抬高, 由于胎儿的娩出, 充气的真胃便可游走到左侧腹腔上方。因此变位多发于产后。真胃弛缓麻痹是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而机械性移位是该病的促发因素。

2 临床症状

多数牛只是分娩后食欲减退, 仅食少量干草, 拒食精料。体温心跳一般正常, 形体迅速消瘦, 奶产量急剧下降, 腹围大幅度缩小。粪便少, 呈油腻糊状, 表面有黏液。

3 诊断

病牛喜卧右侧, 腹围缩小, 左侧腹中下部有鼓起。在左侧9~12肋间听诊可以听到清脆的“钢管音”。在鼓起的地方穿刺取得的液体p H1~4, 镜检无纤毛虫[2]。

4 治疗

4.1 保守疗法

对于症状轻微的可以采取保守疗法。恢复真胃运动机能, 补益气血, 解除真胃弛缓, 调节电解质平衡, 促进真胃气体排空使其尽快复位。对单纯性真胃变位早期治愈率高。

4.2 手术治疗

将牛保定好在六柱栏中, 左右术部剃毛消毒, 采用清润麻醉, 手术部位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将切口选在左腹部下方以便于整复真胃时好操作。在左侧术部切20cm垂直切口, 找到真胃, 如果真胃有气就先放气;笔者所遇到的病例中真胃中都有食糜草纤维用放气针根本放不完, 此时可以用一直径0.5cm的软胶管插入真胃并对管子周围做一荷包缝合。在胃大弯处用18号缝线固定两针缝线留约50cm长, 两针间距15cm, 然后整复真胃到正常的生理位置;右方术者在真胃的正常生理位置处对皮肤切两小口间隔15cm和真胃上的两针想对应, 用消毒的持针钳穿透腹膜夹住左方术者递过来的缝线然后拉出体外将真胃固定在右方腹壁上, 再做圆枕缝合将圆枕包埋在皮肤中, 最后缝合。

4.3 术后护理

处方:庆大霉素100万IU、维生素C5g、10%葡萄糖酸钙500ml、10%安钠咖30ml、10%葡萄糖500ml、复方氯化钠3000ml、0.9%氯化钠1000ml。1次/d, 连用1周缓慢静射。将牛安置在安静避风的地方, 给予优质的干草和干净的饮水。

5 体会

1例奶牛真胃移位手术诊治 篇7

1 基本情况

柳州市市郊一奶牛养殖户养殖的1头分娩17 d的黑白花奶牛, 自7月23日起食欲突然大幅下降, 产奶量减少, 拒吃精料, 只吃少量的青干料, 排粪少, 体温正常, 精神尚可, 拌水灌服过人工盐400 g, 效果不明显。7月25日, 笔者前往诊治。

2 临床检查

笔者临诊发现, 牛只精神尚可, 食欲废绝, 体温38.4℃, 尿少但尿色正常;直肠检查结果为, 直肠内无粪便, 有少量黑褐色粘稠液体, 右上腹部较为空虚;用手按压牛只胸腔无激烈反应, 瘤胃蠕动弱, 在牛左侧膈肌到臁部叩诊于倒数第1、2、3肋骨都能听到类似铁锤击打钢管发出的共鸣音 (钢管音) 。

3 诊断

根据直肠检查结果、用手按压牛只胸腔时牛只的反应、瘤胃蠕动情况、灌服人工盐的效果、叩诊结果, 确诊为奶牛真胃移位。

4 手术治疗

1) 术前准备。7月26日早将牛只牵到一独立的干净、通风、干燥牛栏, 采取四柱栏站立法保定, 颈部注射“静松灵”0.02 mg, 并于两侧腰椎1、2、4腰椎横突 (腰旁神经干经此处) 以“前、后、前”原则在切口周围做皮下浸润菱形局部麻醉, 手术部位剃毛消毒。

2) 腹壁切开及整理、固定、缝合。分别于左右腹部倒数第1肋骨后约5~8 cm, 腰椎横突下方约30 cm处作长约20 cm垂直切口。切开腹壁后, 术者于左侧腹腔找出真胃并向右侧腹腔推挤, 助手从右侧腹腔伸入, 并抓住真胃拉向右侧腹腔, 待真胃恢复到正常位置后, 找到十二指肠及大网膜, 用弯圆针系12号缝线采取纽扣状缝合把大网膜固定在右侧切口下方的腹膜、腹肌上 (固定真胃) 。两侧腹腔内分别用200 m L生理盐水配400万IU青霉素、100万IU链霉素各5瓶注入, 用连续缝合法缝合腹膜、腹内外斜肌, 两侧创口涂油剂普鲁卡因青霉素, 用结节缝合法缝合皮肤。开口处用碘酊消毒, 涂“鱼石脂”并用纱布覆盖切口并固定 (纱布遮挡用于前3 d, 并每天一换) 。手术用时110 min。

5 术后管理

青霉素1 000万IU、链霉素500万IU、0.9%氯化钠注射液1 500 m L、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 000 m L、10%维生素C注射液40 m L、维生素B1、B12注射液各30 m L, 1次/d, 连续静脉注射1周。术后3 d内禁止喂食精料, 适当运动, 注意环境与牛只卫生。10 d后牛只基本恢复健康。

6 体会

1) 确诊病情。据了解有时牛真胃会“移动”, 有“时好时坏”现象, 如保守治疗牛真胃移位的翻滚法, 当病情不严重时, 牛只真胃可自行调节恢复原位。注意和牛创伤性网胃腹膜炎病区别, 患创伤性网胃腹膜炎时按压真胃处 (胸骨柄附近) , 牛只反应激烈, 叩诊无钢管音。

2) 加强饲养管理。奶牛真胃移位的高发期为产后1月期, 分娩后应及时补充糖 (益母草、黄糖、葡萄糖酸钙) 、盐、钙, 以避免因分娩后身体虚弱易发生各类疫病而引发真胃移位。饲料上应注意精料与青干料搭配, 减少真胃弛缓、真胃扩张现象。

上一篇:全球化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