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欣赏

2024-08-27

古典音乐欣赏(精选十篇)

古典音乐欣赏 篇1

科普兰强调得极是, 千言万语也不能代替倾听音乐本身。我所能做的无非是以自己倾听之一得, 敦促、协助你去倾听而已。

美国作曲家柯普兰提到, 一般人听音乐的方式, 可以从他投入的深度分为三个层次:从音乐的感觉面来听;从音乐的感情面来听;从音乐的理论面来听。

将音乐“译”为诗、画, 我们已经习惯而且仿佛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了。每听一曲, 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要寻找“形象”。当我们听音乐还没有入门的时候, 最苦恼的是抓不住形象。等到我们去标题音乐的乐园中畅游而又倦游以后, 忽然发现, 自己的思维已经被“形象”束缚住, 简直难以解脱了。带着这由原先的“拐杖”异化而成的“镣铐”听音乐, 不但会觉得许多作品莫名其妙, 甚至也妨碍了我们对一些不拘之于形似的标题音乐作更深入的领略。

一、学会倾听——借助形象以思维

音乐的听法有两种, 形象的与非形象的。前者让我们渐入音乐“形象”世界, 获得了莫大乐趣。从贝多芬的《田园》欣赏溪边景色时, 常想到司空图的名句:“碧桃满树, 风日水滨, 柳荫路曲, 流鸳比邻。”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里看辛巴德的航海, 公主的轻歌曼舞, 王子的怒海沉舟。从格里格的《朝景》里, 我不止看到海滨曙色, 甚至像是真地沐浴于新鲜的晨风中, 心神俱爽。

乐中不但有自然风光, 而且有人, 有戏。我听乐获得的印象中, 最难忘的有威尔第《茶花女前奏》中维奥莱塔的“形象”。并未像托尔斯泰那样从过军的老柴, 却工于描绘武打与战争。听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总觉其中的刀光剑影很真。《1812序曲》里面两军决战, 我也认为不比《战争与和平》中的描叙逊色, 两者可以相互印证。听到那个最有激情的主题, 我总像认出了小说中那几个只恨不能为沙皇捐躯的人物……

算了, 乐中诗、乐中画、乐中剧, 一言难尽!我怀着“奇文共欣赏”的心愿, 敢向足下和一切有心却无缘领略此种“乐趣”的朋友保证:听音乐, 的确能得到这种“形象”的享受。一种听觉、“视觉”和其它可以“通感”的各种感受兼美的盛宴!要相信, 既然诗中可以有画, 画也可以绘影绘声, 则音乐也确能以声写形。

二、学会倾听——博览与精读

读乐和读书有相通之处。读书, 要博览与精读相结合。读乐, 也是这样。有些个人体验也许可供参考。博览泛读, 可以开拓眼界, 有比较, 可以形成对不同风格的概念和乐史的概念, 等等;这一点我们且留待以后再谈。精读一事我认为尤其重要。曾见有的朋友虽有爱乐之心, 却总是浮光掠影地把好音乐当耳边风。一边看书、写文章 (乃至吃饭聊天) , 一边放唱片。我认为, 把音乐变成日常生活的伴奏、配乐, 在有些情况下未尝不可。有人主张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可配以适合的音乐。比方读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这部同音乐关系很深的小说, 最适合阅读那气氛的, 据说是德彪西的音乐。做家务之际放一些轻而不俗的音乐 (如苏佩或莱哈之作) 也不算辱没了它们。但如收音机里响起了《蝙幅序曲》这样的才气横溢的作品, 你就应该暂时放下别的, 好好享受一下那音乐了。总之, 假如有心深人乐境, 求其真趣, 就必须摒除杂念、干扰, 专心一意地倾听。对于一些最重要的典范之作, 更非多读、精读不可。

三、学会倾听——欣赏型听众

在理解音乐这件事上, 我们以听众的身份享有无拘束无负担的自由。我们可以完全不带什么功利的目的或义务去听赏音乐。黑格尔在他的大着《美学》中热烈赞赏一位普通劳动者的吉他弹奏, 说比演奏家的表演更使他心醉神迷。我们普通爱好者爱乐之诚也不会不如专业者。而且, 除了某些专门写给音乐家甚至只给自己听的音乐以外, 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作曲者为同广大听众交流而作, 所以我们也完全可以参加这种交流, 共享乐艺之美。学者阿道尔诺研究了八种类型的听众, 其它人又主张划分五种听众 (见索哈尔《音乐社会学》中译本125页) 。我想, 你当然不屑做一个其中的“消遣的听众”或“娱乐的听众——生活中的享乐主义者”。那么, 让我们互勉, 做一个“动感情的听众”吧。当然, 按科普兰的说法, 理想的听众是同时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的。这就太高了!我们可以作为理想境界来追求。

有决心做一个真心的、动感情的听众, 你才能自觉养成严肃倾听的习惯。假使某个时候你实在收不拢心而人猿意马, 不如立刻把录音机关掉为妙。只有能像一个演员那样驾驭自己的注意力, 你才有可能进人角色。你原先只是随机地听, 听说什么作品有名, 好听, 就听什么。今后想听得系统些, 但在借、买音响资料时对着目录又心中无数, 要我开一份“必读曲目”。有目的地听, 系统全面些, 有助于从联系对照中看到“长河”的全景, 领略音乐天地之无比宽广丰富, 这比枝枝节节地听当然可取。如今听赏条件虽因人而异, 总的来说是好得很, 是老乐迷从前连做梦也想不到的。只要有心, 你的打算是可以实现的。然而使人为难的是, 音乐文献实在浩繁。专家们“皓首穷经’他听不完, 何况我辈!即使满足于从海中取一瓢饮, 也会列出一份长长的曲目, 那只有另函寄上了。这里且提示一个轮廓, 一些重点, 以助你自己掌握。曾见一本西方人编写的《音乐欣赏》。它先从18世纪的古典、浪漫派音乐谈起, 一直谈到德彪西的印象主义。然后返回去介绍17世纪和更古老的音乐。最后才介绍现代音乐。

从音乐大潮汹涌澎湃的19世纪这中心一大段入手, 再向古今两头扩展所赏领域, 以我自己的切身体验来看, 这顺序比较合适。无论从音乐会节目还是唱片目录上都可以知道, 人们最容易接受也最感兴趣的正是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到德彪西这一大段。自从上个世纪以来, 人们对巴罗克时期的音乐愈来愈感到了它的魅力, 以至出现了巴罗克热。不过, 真正热衷于巴赫、亨德尔等人的作品, 且能真正品尝其味的人毕竟还不太多。因为听这种古色古香的复调音乐, 必需下更大的功夫, 养成高度集中与调度注意力的能力, 才能适应。至于对现代音乐发生浓厚兴趣 (而不是仅仅好奇, 求新鲜) 的听众, 显然就更少。不然, 科普兰又何必言之谆谆地劝说人们去接受现代派音乐的挑战呢 (见他的《怎样欣赏音乐》) ?

音乐的特长主要是抒情不是描绘。所以在欣赏它的时候主要在于它的情绪如何感染我们, 不一定追究它在写什么。乐曲解释只是作为一种参考, 主要还要发挥我们自己的独立思考。欣赏交响乐首先要充分调动我们自己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吴钊、刘东升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略》, 人民音乐出版社。

[2].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人民音乐出版社。

《古典音乐欣赏》杂感 篇2

记得有人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是不分国界的,那就是:美食和音乐。人们对待食物有一种出自本能的鉴赏能力;而音乐,比文字出现更早,伴随着人类走过了几万年,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人们对于音乐的鉴赏也是一种本能的体现?我愿意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还有人说过,能够承载历史的,除了文字,便是音乐。可是文字存在着地域差异,而音乐不仅可以穿越历史流传至今,而且能够翻山越岭、漂洋过海,无论我们身处历史的任何时期,世界的任何角落,当我们听到某一曲目时,我们和作曲家的灵魂会自然而然的发生撞击,穿越时间和空间,在内心深处产共鸣。音乐,真正可以算得上是上天滋润人类灵魂的甘霖,而古典音乐,应该算是其中最醇香的一滴吧。在众多古典音乐类型中,我钟情于钢琴曲和交响乐;在众多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中,我又比较欣赏贝多芬。

钢琴,代表着一种力量。它上下两排琴键,黑白分明,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它被称为乐器之王,它所弹奏出的声音,既可以刚劲有力,也可以轻柔舒缓;在演奏交响乐时,它在最显著的位置,它的存在并不是一种点缀,而是一种必需。我很喜欢贝多芬的钢琴曲,特别是他的《致爱丽丝》。

《致爱丽丝》好像月光一般。它是如此的梦幻,静静流淌在心田;又是如此的忧伤,不同于阳光的温暖和煦,澄澈皎洁却冷清如水;还是如此的美丽,让人忍不住靠近,随着它在欢快时微笑,在微笑后忧伤,在忧伤中叹息:实在是美的心碎!

我其实不太喜欢贝多芬这个人,他的性格偏执、狂躁、矛盾,有时甚至歇斯底里,但是一首《致爱丽丝》,把这一切全都弥补了——因为他的温柔,也像月光一般令人的内心变得柔软。(温柔,就好像小龙女袖中的七尺素绫,飘飘而来,宛若惊鸿,玲珑心纵有七窍,也心甘情愿被俘获。)

贝多芬的内心也渴望着爱情,可是等级的差距是他无法逾越的沟渠,只能与爱人隔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凝视她远去的背影。这么一颗渴望爱的心,一定也是充满爱的。

提到交响乐,我抑制不住对那些古典音乐家们心生崇拜之情。欣赏只需随着感觉的召唤即可,创作却是头脑和智慧的产物。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犹如一支军纪严明的军队。当欣赏交响乐时,我们的耳朵在各种乐器的奏鸣下享受着一顿饕餮大宴,但是大脑只能吸收、消化其中的一部分,远远不及它所呈现出来的严谨、变化、深远、宏大„„

在此,不得不说一下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如果说《致爱丽丝》是朦胧的月光,那么《第九交响曲》就是一场瑰丽的日出。

在第一乐章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氛围。乐曲在弦乐器低沉压抑的演奏中展开,然后逐渐增强,好像千军万马,踏着黄沙滚滚而来;终于,这种压抑到令人窒息的低气压被冲破,霎时间好像“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斗士们为了自由、幸福和信仰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真是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第二乐章则相对明快很多,好像战士们占取了制高点,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时而兼有鼓点,使节奏趋于紧张。第三章曲调舒缓,恰如在我们面前展开一幅战争过后的画面:在磅礴的雾霭之中,天际的太阳折射出紫红的光芒,战士们在废墟中相互搀扶,向着日光前行,步履缓慢,带着深沉的思考——这天边的红日,究竟是即将喷薄而出的朝阳,还是逐渐下沉的残阳?那紫红的日光,究竟

是通往光明的指引,还是末路途穷的回光返照?忧伤、沉静、睿智,它包含的太多,值得我们闭目沉思。第四章是在一阵紧凑的鼓点中敲响的,前面三章的主题依次登场,但都被低音提琴或驱逐、或制止,直到欢乐颂登场——在重重迷雾中,红日冉冉升起,日光倾泻而下,宁静祥和降临人间。欢乐的主题实在太强大了,越来越明快,越来越响亮,让人禁不住要放声高歌——人声,只有用人声才能表达出这种无与伦比的光明和幸福:

欢乐女神

圣洁美丽

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热情

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由独唱逐渐到合唱,我渐渐被这种庄严神圣、宁静祥和、自由博爱„„所感染。音乐,震撼到极致,连灵魂都要被它俘获!

约会古典音乐 篇3

在刚刚落幕的杭州市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上,他们演奏的交响乐带给听众无比享受,让人忘记了一些烦恼。然而,你知道他们个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吗?

沈雪来:我想成为“理查德•克来德曼”

我从上幼儿园那会就开始学钢琴了,至今已有9年。小时候没什么感觉,妈妈让我学我就学。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钢琴是越弹越有味道,最早的时候每天最多练一个小时,后来增加到每天练两三个小时,现在只要我一坐到钢琴前就完全忘记了自己,甚至连续弹上三四个小时都不会觉得累。

记得去年参加电视台组织的一次钢琴比赛,本来我是很有信心拿第一名的,可是在最后的决赛里我输给了别人,为此我整整难过了一个月。

我想我将来肯定会从事和钢琴有关的职业,我想成为我们中国的“理查德•克来德曼”。

余韵:我经常一边拉一边哭

我从5岁开始学小提琴,已经十一年了。可是我练小提琴的过程并不轻松,我记得刚开始练时,只知道在脖子上架一把小提琴拼命地拉,自己都不知道拉出的是什么声音,因此,总是被妈妈骂,那个时候经常是一边拉一边哭。后来有了一定基础,可以拉出一些旋律了,可还是不能放松。妈妈对我练琴的要求很严格,我每天都要练习两三个小时,音准、指法都要到位,现在的驾轻就熟真的非一日之功啊!我最喜欢拉布鲁赫和巴赫的曲子,特别是在晚上,在皎洁的月光下拉布鲁赫的小提琴曲,那种感觉真的无法用语言形容。

不单单是小提琴了,其实学任何一项乐器都一样,虽然一开始可能会很难,但是只要认真努力地去练习,没有学不会的。我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可以考上中国音乐学院,我想我能成功。

小提琴(Violin)

小提琴属于擦奏弦鸣乐器,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队中最重要的乐器。在现代弦乐器中,小提琴是声音最高的乐器,同时也有着高度的演奏技巧和丰富、广泛的表现力。若说钢琴是“乐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则为“乐器之后”

推荐小提琴名曲: 巴赫《前奏曲》莫扎特《小步舞曲》

陈益喆:吹萨克斯让我身心愉悦

大概是在小学2年级的时候,我偶然间听到那首萨克斯曲《回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于是我就决定要学萨克斯。可是一开始我总是吹不出声音,偶尔吹出一个声音就像气球漏气一样,老是被爸爸妈妈笑话。后来好不容易可以吹出声音来了,可吹来吹去就这么一个音,请教了老师才知道,吹萨克斯不仅要有足够的力道,还要掌握音调和节奏,准确地按器键。以后的6年时间,我每天都要练习个把小时,常常累得我头昏脑胀,手脚发软,有时还会闹唇炎。可是当我能够顺畅地吹奏出《回家》这首曲子时,我觉得之前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现在,吹萨克斯让我身心愉悦,同时也让身边的人快乐。

解聪:差点把牙套吹出来

要掌握好萨克斯还是有难度的。一个人吹的时候还好,速度节奏都可以自己控制,可是要和钢琴配合演奏问题就来了,既要配合钢琴的速度又要注意自己的发音要清晰,吹出的声音既不能比钢琴弱又不能盖过钢琴。艺术节上我和另外一位弹钢琴的同学表演钢琴萨克斯双重奏《古老的乐章》。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就经常出现问题,有一次我用力过猛差点把牙套从嘴巴里给吹出来。所以同学们要是学习类似萨克斯、小号这种要靠嘴巴吹的乐器千万不要带牙套,hoho。

萨克斯管(Saxophone)

萨克斯管既是木管乐器,又是铜管乐器。它的音色非常丰富迷人, 强吹奏时类似铜管,弱奏时类似木管。在流行音乐和军乐队中萨克斯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萨克斯最能显示其才能的地方还是在爵士乐中,被誉为“爵士乐的灵魂”。

推荐萨克司名曲: 肯尼基《回家》 《茉莉花》

张松宜:我们就是足球场上的中场

因为学了7年的长笛,所以我有幸入选了我们学校的管弦乐队。在管弦乐队里,长笛的作用就好像足球场上的中场,要兼顾进攻和防守的双重责任一样,我们要做好和其他乐器之间演奏的前后衔接工作,所以配合真的很重要。我们不能不管其他乐器自己瞎吹。记得在排练的时候,我就是因为经常掌握不好前后衔接的切入点而拖了整个乐队的后腿,这么多人都因为我一个人浪费了时间,心里真的很难受。现在当然没问题了,我这个中场已经很完美了,简直是贝克汉姆啊,哈哈。

还有一件事情也让我很得意。以前我在家吹笛子,邻居们都说我太吵,吹出的声音像噪音一样,现在就不一样了,我吹完了一曲邻居们都夸我吹得好,还让我再来一曲呢。

长笛(Flute)

长笛又称白银笛,是一种吹孔气鸣乐器,也属于木管乐器。长笛的音色清新、透彻,高音时活泼明丽,低音时优美悦耳,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和军乐队。

推荐长笛名曲: 比才《阿莱城姑娘》德沃夏克《幽默曲》

听了几个同学的故事,再去听那些古典音乐,你的感觉又会怎样?

DIY:

排笛

材料:直径1厘米的钢管约一米(也可以用塑料管、中空的竹子代替)、厚纸板、双面胶、剪刀、贴纸。

步骤:

一、先把钢管切成13根长度不一的小管(在5~10公分之间)

二、依照管子的长度排列;最短的在一端,最长的在另一端。用厚纸板、胶带把排好的管子固定好。

三、贴上贴纸,美化作品。

由于钢管长短的关系,造成音阶的不同。利用此原理,长短不一的钢管,可吹出高低不同的音:越长的钢管声音越低,越短的钢管声音越高。

材料:空的容器(如塑料盒、糖罐子等)、啤酒瓶盖、泡沫、胶带、剪刀、细棒子。

步骤: 用胶带把整个容器内外缠好做鼓面,再在容器的边缘粘上泡沫, 前后两块泡沫为一组,一共为五组,两块泡沫的中间夹一个啤酒瓶盖子当成鼓的脚架。玩的时候你可以用手指在鼓面上拍,或用细棒子敲打。

提示:为了得到比较好的声音,胶带鼓面要尽量拉平,不要有皱纹。

还有同学告诉我们在瓶子里加一些绿豆、米等东西可以变成了一个小沙球;在盒子绑上橡皮筋就成了弦乐器(这个简单了点吧,哈哈)……

接下来三期的挑战项目是:

1、如何用一张纸巾或者一个硬币变一些简单的小魔术

2、如何使用各种材料(水果蔬菜等等),自制一杯美味可口的泡沫红茶

3、把一些不要穿了的旧衣物加工改造一下,DIY出个性时尚的新衣物

开动你们的脑筋哦,别忘了将你们的想法和创意发给我们。

如何开展古典音乐欣赏教学 篇4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创作、演唱、演奏最终是为了听。在学校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各项音乐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欣赏来进行的。

一个人只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而且对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感情有所追求,就能以这种“神交”的方式,在古典音乐中陶冶性情,不断充实自己。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欣赏古典音乐,步入这个艺术殿堂呢?唯一的途径就是多听,而且以心灵聆听。音合中小学生的歌曲和音乐欣赏作品。因此,教他们唱好歌、学好歌要用健康向上的歌(乐)曲,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毛主席啊共产党,抚育我们成长,歌唱我们的新生活……”这些诗一般的词句,配优美狙犷的旋律,不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美妙联想和深刻教育。又如,初中音乐教材第一课,就是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歌曲《苏武牧羊》。这首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多少年来一直传唱在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中,是人民群众的心声。这首歌产生于民国初年,是当时优秀的学堂乐歌之一,它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思想。尤其是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发生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外交事件,广大的爱国主义人民群众无比愤慨,中国人民在进行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苏武“留胡节不辱”的爱国主义精神便成为人民的精神力量。后来,这首歌曲在抗日战争时期同其他革命歌曲一样,起到了激励人民作战到底的作用。

2.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口头创作,是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挚的反映。如歌曲《拥护八路军》、《解放区的天》、《在北京的金山上》等歌曲都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起重要作用。《看龙船》它表现了端午节赛龙船的热闹景象,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要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教育他们好好学习,热爱我们的祖国,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3.除了学习一些民歌外,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民族器乐曲和钢琴协奏曲。我国民族乐器品种丰富,独具特色,按照传统习惯,民族乐器依照乐器的形式、演奏方式、性能和色彩分为吹管、拉弦、弹弦、打击乐器四大类。对学生进行民族器乐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而且能更好地促使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学习。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又名《夕阳肃鼓》,它是我国优秀古典音乐作品中的名曲之一,是民族传统乐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春江花月夜》犹如一轴长幅画卷,把一幅幅画面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那隆隆的暮鼓声、徐徐上升的明月、江风吹拂的微波、频频摇晃的花影、水浸遥天的景象、悠扬扬的渔歌、江水激岸的回响、橹浆划处漩涡、归舟远去的幽静,引人入胜,令人陶醉,描绘出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加之教师充分揭示,会给学生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使学乐是诉诸人心的艺术,那是卓越心灵的天籁之音,必得用心灵感受。喜欢听是懂得欣赏的开始,多次欣赏同一部作品,必会触发、积累更多的心得。只要大家养成欣赏的习惯,产生欣赏的兴趣,同学们必定越来越深刻、细腻地领略音乐的意境。

音乐是诉诸听觉的一门艺术,通过有规律(高低、长短、快慢和强弱)的音响组合运动,形成音乐形象,利用“通”激起美感,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时间性表演艺术。要在音乐中获得审美体验、达到美感的愉悦,以期得到灵魂和心灵的进化、升腾,音乐欣赏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参照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的“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四维一体的艺术循环系统,音乐欣赏是音乐美感实现的最终环节,也是音乐实践的唯一目的。音乐家的创作动机虽然可能含有自我愉悦的成分,但根本目的还是希望观众能够接受作品,感受作品的美,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美国音乐家默塞尔认为:“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音乐欣赏是沟通听众与音乐家的桥梁,生很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的文化历史、民族音乐的伟大。中国民族不愧为历史文明古国,并且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爱我中华的种子,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又如《黄河》钢琴曲是根据《黄河大合唱》改编创作而成,表现出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英勇拼搏的战斗精神,表现出一个伟大的民族屹立在世界东方。

随着文化市场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手段的普及,青少年“追星族”,各选秀节目的涌现,许多流行歌(消极不健康歌词)的不断发行,影响了学生的精神状态,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是一种挑战,所以老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参与一些积极向上、高雅和谐的艺术观赏和娱乐活动。

近年来,我国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并将德育纳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轨道,中小学音乐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外的种种音乐教学法被引进,国内的种种先进经验被推广,老将宝刀不老,新秀群星灿烂。在二十世纪的帷幕徐徐降下来,二十一世纪太阳徐徐升起之际,奏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这是必需的,我们要精心设计每次音乐教学的实践工作,抓好这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培养出无愧于时代的跨世纪人才,使中国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参考文献:

[1]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吴静欣.音乐教育中的道德教育[J].音乐天地,2004.

[3]陈四海.中国民族音乐概论[M].陕西旅游出版社,

[4]吴岫明.中国民歌赏析[H].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李准.国内音教当前我国文化市场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其对策[D].2004.

[6]罗艺峰,钟瑜.音乐人类学的大视野[Z].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7]曹美韵.中国音乐史与名曲赏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8]何梅.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什么[J].中国音乐教育,2001.

[9]蔡觉民.音乐教育过程的审美体验模式[J].中国音乐教育,2002.

[10]廖家骅.音乐欣赏与创造性思维[J].中国音乐教育,2002.

把音乐课堂变成培养创新能力的阵地

杨秀君

(禹州市方岗乡第三中学,河南禹州

摘要: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中,不但要教会学生乐理知识,而且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音乐欣赏教学发展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音乐课堂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乐理知识,而且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把音乐欣赏教学发展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渠道。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除了按照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之外,还做了大量的探索,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学中的目标。通过创造民主环境,运用绘画、舞蹈、诗词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学习和演绎音乐,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唤起创新意识。

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音乐课上张扬个性,愉快地学习;鼓励学生探索、质疑、标新立异,并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即便是错误的见解也不应立即予以批评,而应引导学生从失误中获得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放”与“收”的尺度,既不放任自流,又不过于拘谨严肃,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使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充分展开想象,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较好的培养。

二、画出音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马利翁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音乐与美术是一对孪生兄弟,很多地方极为相似,大到各个时期的不同流派,小到一幅作品的表现手法。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听起来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些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和情绪,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地演绎音乐。如在欣赏蒙古族歌手用蒙语演唱的歌曲《牧歌》(人教了解音乐欣赏的审美特性能促进听众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也能指导音乐家积极创作。我将从音乐欣赏的本质、过程、审美特征三个方面加以论述,试图探求一条音乐欣赏的正确途径。

一、音乐欣赏的本质

首先,音乐欣赏本身就是一种音乐审美活动,它的主要意义在于对音乐美的判断和接受。

二、音乐欣赏的过程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通过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想象歌曲的意境来降低音乐欣赏的难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引导学生在欣赏乐曲时注意力集中,尽快地熟悉音乐旋律,体会音乐的情绪,想象不同的画面,可选择一些不同情绪的音乐,如《嘎达梅林)的引子,到“雄壮有力的”,如《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到“悲哀的”,如交响曲《英雄》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到“欢快活泼的”,如《加沃特舞曲》中的第一部分;再到“幽默滑稽的”,如组曲《培尔金特》第四乐章中的第一主题等。在学生听了这些音乐后,请他们根据不同情绪的音乐想象不同的画面。他们会根据《嘎达梅林》中抒情的音乐,想象蓝天白云,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有许许多多的蒙古包,草原上牛羊成群,牧民们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根据《卡门》雄壮有力的音乐,想象出一个壮观的斗牛场面,仿佛看到英武的斗牛士,听到群众的欢呼声。

版教材七年级上册)时,学生画出了风格各异的蒙古草原美景: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美丽的牧羊姑娘……尽管学生的画大都是简笔画,但我相信他们在听音乐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一定感受到了愉悦。

三、引导学生给音乐起标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音乐作品分为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两类。标题音乐可让学生展开想象,但标题往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无标题音乐对作品描写的内容往往不大确切,它可以任由欣赏者自己感受、理解。因此,在欣赏无标题音乐时,为乐曲添标题能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如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笔者没有告诉学生该曲曲名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主题等,而是先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感受乐曲,并给这首乐曲命名。有人称它为《哭诉》,有人称它为《断肠之声》、《战争之后》,还有人称它为《窦娥冤》……虽然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同,理性认识不同,对作品的感受不同,想象和命名也各不相同,但对音乐基本情绪的把握却是相同的。这一次给音乐命名的活动也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即兴创编律动或舞蹈来表现音乐的情绪,让音乐“动起来”。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血肉”。音乐的节奏同时也是舞蹈的生命,舞蹈是借助音乐并用形体动作表现人类的思想情感,让学生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是他们最开心的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可亲自示范舞蹈动作,引导学生把音乐反映的内容即兴编成律动或简单的肢体动作,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五、按音乐情绪进行“配乐诗词朗诵”,领略意境,使文学美和音乐美有机结合。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贝弗里奇曾谈道:“音乐带给他们快感,适当的音乐能帮助营造适合于创造性思维的情绪。”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据音乐情绪选择内容、情绪与之吻

三、音乐的审美特征

美的旋律,能使忙碌一天的疲乏渐渐消融;优美的旋律,能使浮躁不安的心灵归于恬静。艺术家们用心灵、用才情把那些普普通通的音符串成一曲曲优美的旋律,有激昂酣畅的回旋奔放,有如泣如诉的缠绵悱恻,有欢快跳跃的态肆,有忧思哀怨的悲伤……人类的情感因此而深沉悠长,在音乐中思考,飞扬的思绪像草原牧歌般清远辽阔,在音乐声中写作,灵感随着纷纷扬扬的音符“绵延不绝”;在音乐声中读书,可以敏感地领悟到文字里美妙的意蕴。音乐能美化心灵,让灰灰暗暗的日子变得明朗绚丽,让平平淡淡的风景变得美丽旖旎。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就是人类不但有追求维持生命的物质需要,而且有追求使灵魂得以升华的精神需要。欣赏音乐,是高雅的审美行为,能满足人们高品位的精神需要。

古典音乐欣赏 篇5

(中班)

龙海市华侨幼儿园音乐课题组

陈珊珊

一、活动意图:律动是通过身体大肌肉的运动来感受音乐。用动作让小朋友理解音乐形成音乐概念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欣赏活动中,我们充分运用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让孩子们闻乐起舞手舞足蹈,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使其在音乐声中通过模仿动作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感受音乐享受音乐。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中,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之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外显,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者,就有律动,凡有律动均有节奏”。本活动的最后部分,我们设计了让幼儿可以回归天性的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在欢愉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领悟了音乐内涵,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时钟店》德国作曲家奥尔特一曲成名的曲子,是一首描绘性标题乐曲。情绪活泼跳跃,始终保持着一种跳跃的愉快感,很有亲和力,容易获得孩子们的喜爱,曲目素材充满在幼儿的生活中,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乐曲形象,具有节奏、曲调、音色等基本构架。富有弹性的音符表现出带发条老式时钟均匀地行走和发条松了时钟渐慢和停止的音乐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便于让幼儿透过看、聊、赏、学、玩等自然无意识的情景当中实际形成音乐概念,体验音乐要素的各种表现。

三、活动形式:游戏与律动

四、活动准备:各种时钟(发条钟、摆动各种姿态的钟)

五、活动目的:

1、感受单三部曲式的结构

2、用肢体表现节奏的匀速和渐慢的速度。

3、在音乐游戏中,体验音乐的形象和诙谐快乐的情绪。

4、培养合作表演的品质

六、活动设计:

(一)看看、聊聊

1、谈论小朋友带来的钟是怎么摆动的?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比较发条钟与其他钟的不同

2、用身体创造性地模仿钟的摆动,如:眨眼、扭屁股、摆手、点头、耸肩„„等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虽然在他们的认知经验里对钟已有初步的认识,但有实物的支持,通过看与说能加深孩子们对分针、秒针行走的认识,为下一步的音乐欣赏积累感性经验。

(二)赏赏说说

1、与幼儿完整聆赏一遍A-B-A

2、请幼儿说说你从音乐里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3、你在音乐了里听到不一样的声音吗?前面和后面的音为什么是一样的?

(三)动动学学

1、请幼儿跟随A段音乐有节奏地模仿时针秒针行走动作,感知匀速的节奏

请表演得有趣新奇的幼儿带领大家做。

2、听B段音乐,并模拟始终逐渐变慢和停止。

3、聆听A-B-A音乐并完整表演。

这个环节进入欣赏的主题,形象有趣的律动模仿直接把孩子们带进音乐,这是符合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体态律动。音乐欣赏要关注幼儿自然反应,要尽量让每个幼儿在教师有目的引导中“闻乐起舞”,并对音乐的身体反应自觉、自然、即兴。幼儿在聆听音乐时身体产生动作反应表示他们对音乐已有所感觉与理解。

(四)玩玩乐乐 游戏——时针与秒针

玩法:请若干幼儿拉成圈扮“钟面”

请2名幼儿扮“分针”、3名幼儿扮“秒针”,“分针”一拍一步,“秒针”一拍两步逆时针走,“秒针”他、要穿越“分针”时从臂下钻过。音乐停止时,全体不动,教师扮“上发条”的人给时钟上发条,互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关于古典音乐体裁 篇6

1.交响曲(Symphony)

广义的来说,交响曲是为管弦乐所写的奏鸣曲。这个曲式源自于巴洛克时期,当时对此名称的解释相当于现在的歌剧《序曲》,也就是由快板-慢板-快板形式所组成的三个乐章的器乐曲。古典时期以后一般公认的模式是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快板,轮旋曲式。

2交响诗

(Symphonic poem)

是一种以标题音乐手法完成的单乐章管弦乐作品,与多乐章的标题交响曲有别,李斯特首先在作品中引用。交响诗是在音乐中发展诗的理念,用音乐来营造情绪抒发感情,表现诗的意境,气氛和内容。交响诗的题材自由,手法不受限制,作曲家得以自由表达乐念,是在标题音乐中最发达的乐种。浪漫派后期德国音乐家理查·施特劳斯(R. Strauss,1864~1949)在交响诗方面堪称一代宗师,他将交响诗改称为“音诗”。

3.协奏曲(Concerto)

协奏曲起源于16世纪,最初是指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以别于当时盛行的无伴奏合唱(A capplla),到巴洛克时代才指附有伴奏的器乐独奏之意。巴洛克时期的协奏曲,大都是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这是由小协奏群(Concertino)对着全体乐团(Tutti)同时演奏或是交替出现,音乐间成了一种竞奏的模式。独奏乐器协奏曲到了巴洛克后期才出现,而现在最常听到的协奏曲式在古典时期才臻于完美。巴洛克时期著名的大协奏曲,如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古典时期的协奏曲通常有三个乐章-快板、慢板、快板。

4.进行曲(March)

原本是要使一队士兵能够有秩序的前进时伴奏用的一种曲式。通常使用简单、鲜明有力的节奏与整齐规律的乐句。如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中的《婚礼进行曲》。

5.变奏曲(Variation)

变奏曲是将一结构完整的音乐主题加以变化,使其节奏、旋律、和声、调性、配器等有所改变。亦称“主题与变奏”,长曲子的变奏,甚至可达三十个以上。变奏曲的主题不一定是原创,时常采自他人作品。如贝多芬《狄亚贝里变奏曲》就采自Diabelli所写的一首圆舞曲旋律。

6.叙事曲(Ballade)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 篇7

一、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 都有着不同的定义或多重内涵。流行音乐 (popular music) 也叫通俗音乐或大众音乐, 是2 0世纪在国际上广为流行的一种音乐风格。与这种风格有关的音乐大多为抒情歌曲和通俗易懂的器乐曲。 (1) 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 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 亦称“流行音乐”。 (2) P O P流行音乐 (或称通俗音乐) , 初期指能吸引广大观众的音乐会。1 8 5 8年尼迪克特创立了“伦敦流行音乐会”, 它一直延续到1 8 9 8年。2 0世纪5 0年代后期, P O P一词特指非古典音乐, 通常称如甲壳虫、滚石、阿巴等音乐表演者所演唱的歌曲。 (3) 除了这些之外, 还有一些人认为流行音乐是夜总会、舞厅、酒吧间等游乐场所演奏的音乐。更有将流行音乐等同于娇腻缠绵、轻狂迷惘、内容格调不健康以至低级卑俗的黄色音乐。 (4)

古典音乐 (classical music) 该词广义是泛指过去时代流传下来堪称典范 (或经典) 的音乐, 就其广太而言, 该词在使用中常有几个层次的内容:1、从维也纳古典乐派往前追溯一至两个世纪, 包括文艺复兴 (1 4 3 0—1 6 5 0) 以来所有欧洲著名音乐家的创作。在这个意义上, 古典音乐是指1 9世纪初叶以前的音乐, 区别于浪漫乐派的音乐。2、从维也纳古典乐派往后顺延一个世纪, 将浪漫乐派、民族乐派以及有其它倾向的大批作曲家的创作包括再内, 在这个意义上, 古典音乐指2 0世纪以前的音乐, 有别于2 0世纪以来现代乐派的音乐。3、将2 0世纪以来的某些音乐也划入古典音乐范畴。在这个意义上, 古典音乐与严肃音乐成为同义词, 与流行音乐和民间音乐等形成相对的概念。概括而言, 古典音乐一般具有较为丰富和深刻的内容, 艺术形式上较为严谨完美, 包含着较多的教育和审美意义。

二、两者的不同点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有着很多不同之处。首先, 在题材上不同。流行音乐大多数为爱情题材, 较为单一;而古典音乐则题材广泛, 除了爱情题材外, 还涉及到生活的其它方面。其次, 参与人群不同。流行音乐参与人群主要是普通大众, 而古典音乐的参与人群主要是有着一定古典音乐修养的专业或者准专业人士。第三, 社会地位不同。流行音乐代表社会非主流音乐发展方向, 其发展属于民间自发形式;古典音乐代表社会主流音乐发展方向, 其发展一般为官方自觉形式。第四, 技术难度不同。流行音乐由于参与群体主要是普通大众, 所以在演唱 (奏) 技术上要简单很多。而古典音乐的参与者主要是专业、准专业人士, 在演唱 (奏) 技术方面继承了很多传统的技法, 难度和复杂程度要大得多。第五, 社会功用不同。流行音乐主要功能是娱乐功能, 主要抒发普通大众的喜怒哀乐情绪;而古典音乐其中蕴含了深厚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 除了娱乐功能, 更重要的还体现出它的教化功能。第六, 运作方式不同。流行音乐主要采用商业运作方式, 而古典音乐则不完全以营利方式为主。第七, 表现形式不同。流行音乐主要是声乐作品居多, 主要采用电声乐队。古典音乐则声乐器乐作品文献都很丰富, 主要采用民族乐队、管弦乐队或者管弦乐队为主的混合乐队。第八, 作品规模不同。流行音乐主要以小型作品为主, 而古典音乐小型、中型、大型的作品都大量存在。第九, 审美的不同。流行音乐主要以抒发自我情感为主, 比较直白外露, 而古典音乐的情感表达要更加理性, 情感表达比较内敛含蓄。第十, 社会效应不同。流行音乐一般会获得轰动效应, 但大部分作品“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而古典音乐则不一定会有造成轰动, 但其作品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三、两者的共同特征

虽然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具有很多的区别, 但是它们也有着很多共同的特征。首先,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们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生活百态、人们的精神生活、理想追求等等。只不过它们角度不同, 流行音乐主要反映普通民众生活, 古典音乐更多反映文化精英生活。

其次, 它们具有基本相同的作曲技法。如曲式构成, 都采用乐段、带再现和无再现的单二部、单三部曲式;主题发展都采用重复、模进、对比、派生、变奏、展开、再现等手法;旋律走向都采用直线型、波浪形;调式都采用大小调、汉族五声性调式;和声布局都以古典和声为基础;节拍采用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声部对位采用柱形、音型、模仿、对比等多声部写作手法;配器也都使用包置法、夹置法、叠置法、混合音色、单一音色、常规音区、极端音区等等手法。两者在作曲技法方面的主要区别, 在于古典音乐中使用相对保守, 流行音乐使用更加自由。

第三, 作为音乐的一部分, 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 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这些音乐所唤起的人类理性并不停留在语言符号的、抽象的、精神性层次上, 而已经落实到调动一整套生理活动的、实践的、物质性的层次上, 是一种充满热血激情的实践理性。音乐能把千锤百炼、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凝聚呈现为明显直观、灵活多姿的感性形式, 因此它在提高审美感受能力的同时就给人以教育, 不仅对智力开发给予有力的促进 (提高联想、幻想和创造性想象能力, 提高抽象思维、敏慧推理的智能, 提高对于外来信息的记忆、反馈能力) , 而且对各种非智力因素 (如自制力、毅力、细心、专注、适度) 的培养, 以及性格、情操方面各种良好素质的塑造, 都具有深远持久的作用。

四、流行音乐源于古典音乐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 都是流动的概念。现今的古典音乐, 很多就是当年的流行音乐。而现今的流行音乐, 有一部分会成为将来的古典音乐。而且古典音乐通过和流行音乐的结合, 可能会成为新的流行音乐;而流行音乐加入古典音乐因素, 可能就形成了新的古典音乐。众所周知, 爵士乐是流行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流行音乐, 美国作曲家格什温将它与古典音乐典型的管弦乐队结合起来, 创作出《蓝色狂想曲》, 到现在, 这首作品已经成为了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对立起来。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音乐现象, 从不同的社会角度反映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各自起着不同的社会作用。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 一雅一俗, 一正一奇, 两者相辅相成, 结合起来正好是社会生活的全貌。同时, 两者又是互相影响的。古典音乐通过流行音乐的影响, 增加了新的活力, 具有了更强的时代性;流行音乐通过古典音乐的影响, 进一步加深了艺术内涵, 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提升了艺术境界。二者的互相渗透, 形成了音乐发展基本脉络。

注释

1[1]任达敏:《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年11月第一版, 47页。

2[2]《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9年, 644页。

3[3]《牛津简明音乐词典》,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1年, 752页。

4[4]王思琦:《“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 《音乐艺术》2003年第3期。

古典音乐赏析 篇8

海顿奠定了古典乐派的形式和风格, 并使其发扬光大。在他创作的黄金期, 对音乐的形式与语法的掌握已是炉火纯青, 乐曲风格精致, 曲思丰富, 似乎具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许多作品在原创及精练技巧下, 经常蕴含着幽默感, 表现为惊人的手法、出人意料的不同风格的同时呈现, 还有精湛的和声、转调。更重要的是他发展主题素材的形式, 延续巴洛克音乐的模拟对位法, 根据主题的轮廓而衍生出乐曲组织。海顿的音乐语言朴素、简洁、平易近人, 感情明朗、乐观和富于幽默感。作品不重深刻抒情和戏剧性刻画, 而主要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 常用“说话原则”进行世态风俗性的表现。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 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献给奥地利皇帝的《颂歌》亦是海顿的著名作品。如今, 这首颂歌的曲调变成了德国的国歌。海顿在交响乐上的贡献是巨大的, 柴可夫斯基说:“海顿是交响乐创作的锁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牢固的环节。没有他, 也就没有莫扎特、贝多芬了。”尽管他不如莫扎特、贝多芬那样辉煌, 但他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是维也纳音乐真正的奠基者。莫扎特、贝多芬无比辉煌的器乐成就, 都是建立在他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

“音乐神童”莫扎特。他的音乐则甜美、活跃, 富于歌唱性和古典美, 出突对比性和层次感, 像清泉潺潺, 似流水滔滔。莫扎特是唯一可以在优美的乐曲中表现悲伤和痛苦的作曲家。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即使是他高兴的时候, 他的音乐中仍然有一个悲伤的低音。他知道生活是由悲伤和欢乐组成。他能表现人类的灵魂, 在他之前或之后却没有别的音乐家能做到。伟大的德国作家歌德, 认为莫扎特是秉承了上帝旨意的创造力的化身。莫扎特化身为音乐, 莫扎特因其音乐作品形式高雅、简洁对称, 具有高度美感而声名鹊起, 而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历久不衰, 就是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回避它的真正魅力——自由与人性。

贝多芬, 他的音乐激情洋溢, 形象鲜明, 矛盾纷呈, 英雄气势撼人。音乐家大多注意形式与情感的结合, 贝多芬《命运》与《合唱》交响曲中音乐审美中的表现派与形式派的融合推到了极致。贝多芬被后人评为“集古典派之大成, 开浪漫派之先河”的作曲家, 可以看出, 在音乐创作从古典走向浪漫的进程中, 贝多芬是一块里程碑, 他亲自将《第六交响曲》注上“田园交响曲:感情的表达胜于音画的勾勒”, 并在各乐章分别写出“到达乡间时的快感”, “溪边景色”等大小标题, 使它成为音乐史上第一部著名的标题音乐。由于他的作品的英雄气概, 奔放热情, 幻想风格, 复杂织体一级丰满的和声因素, 并扩大了交响乐队的编制, 为浪漫主义音乐开辟了道路。贝多芬一生与苦难命运搏斗, 对人生的感触极深, 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了不少前人不曾想象的感情, 处处充满自信.他的作品歌颂了生命的美好和对人类的爱, 充满奋斗向上的精神."通过斗争, 达到胜利"这八个字可以说是贝多芬创作思想的概括。贝多芬继承了海顿、莫扎特交响曲中的奏鸣曲式, 并把它改造成庞大的结构适于自己的思想。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古典音乐欣赏 篇9

一、浅析《肖申克的救赎》音乐艺术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主要是对主人公安迪蒙冤入狱的银行家安迪越狱这一事件的描述, 在肖申克监狱的20多年间, 安迪不仅仅受到身体上的折磨, 同时也受到心灵上的折磨。但是这些煎熬和折磨并没有让他放弃对美好生活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终借助于自己的聪明才智, 将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救赎全面完成。《肖申克的救赎》的音乐不仅仅实现了粗俗和高雅的碰撞, 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实现了自由和禁锢的碰撞, 具体体现如下:

(一) 粗俗音乐和高雅音乐的碰撞

《肖申克的救赎》在对声音进行选择的过程中, 主要是对自然声响加以运用, 并借助于现场的氛围将故事的悬念以及情节上的冲突全面展现, 同时其音乐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 有着一定的简练性, 不仅仅有着相对较大的视觉冲击, 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又有着一定的心灵和情感上的震撼。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肖申克监狱作为罪恶的化身, 是粗俗音乐的着重体现, 同时面对强大的压力, 其电影的音乐逐渐实现微妙的转化, 其转化的姿态往往是高雅姿态的, 当电影中肖申克监狱中微妙音乐响起的时候, 犯人伴随着优美的旋律以及纯净的和声进而扣人心弦。

(二) 自由音乐和禁锢音乐的碰撞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具有励志作用的影视作品, 主要是对男主人公蒙冤入狱的银行家安迪越狱这一事件的描述, 尤其是在肖申克监狱中, 不仅仅使得残酷的世界和贪婪的人性进行强烈的对比, 同时更是将监狱长的阴险狡诈全面烘托, 莫扎特的音乐一旦响起, 不仅仅将主人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希望点燃, 同时并将其人性中的所有的紧固和束缚不经意间直接消除。

二、《肖申克的救赎》中古典音乐的作用

《肖申克的救赎》中古典音乐在整部电影的情节推动中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就其实质性而言, 《肖申克的救赎》中古典音乐主要是对借助于主人公安迪进而对整个故事进行合理性的论述, 其主要的音乐功能可以从叙事功能、抒情功能、审美功能以及人文气息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具体体现如下:

(一) 古典音乐的叙事作用

《肖申克的救赎》中完整音乐《微风轻拂》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 同时其背景音乐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对主人公安迪心中希望的直接描述, 是其人性自我救赎的重要支撑力量, 时时刻刻在对男主人公安迪生命历程进行直接性的指引。

(二) 古典音乐的抒情作用

一般而言, 音乐伴随着语言而生, 同时电影诞生以来, 音乐作为情感的实质性寄托, 其声音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和故事的情节发展有着直接性的关联。《肖申克的救赎》主要是对自然声响和人声加以选择, 并借助于画内的音乐将其故事进行良好的传递和表达, 从根本上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温暖地方直接性的唤醒。

(三) 古典音乐的审美功能

其古典音乐同样也有着一定的审美功能, 音乐作为现代化一种相对高雅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不仅仅和乐音有着直接性的结合, 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又有着相对独特的审美功能, 其《费加罗的婚礼》作为一种相对典型的纯净唯美和声, 并借助于舒缓节奏和柔美的声线, 进而为观众留下较深的印象, 有着更高层次上的审美感受。

(四) 古典音乐的人文气息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结局中其音乐的完美运用, 不仅仅将莫扎特相对独特的人文气息魅力直接反映, 同时更是蕴涵了较为丰富的人文内涵, 以至于逐渐引起情感的共鸣。

总而言之, 《肖申克的救赎》中古典音乐不仅仅有着一定的叙事作用、抒情作用, 同时其相对独特的审美功能和人文气息更是将《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励志电影引起观众的共鸣, 扣人心弦。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励志电影主要是一莫扎特的音乐作为其背景音乐, 在对故事情节进行解读的过程中, 男主人公安迪的幽默风趣、乐观向上以及洒脱豪爽等深受广大人们群众的青睐, 同时借助于音乐背景将男主人公安迪对生活的坚定信念和追求全面烘托, 并将声情并茂的剧情就这样震撼着观众, 以至于其电影的主题更加的鲜明。

参考文献

[1]秦雪峰.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音乐艺术的解读[J].短篇小说, 2014, 11:87-88.

[2]管乐.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看莫扎特音乐的独特魅力[J].电影文学, 2012, 19:133-134.

古典音乐欣赏 篇10

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 有的学生并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经调查、观察和反思, 发现学生之所以对此产生反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经典音乐的时代色彩, 导致了学生的无动于衷。 (2) 上课形式的单调划一, 忽视了师生的互动交流。 (3) 流行音乐的浩大声势, 催促了学生的抵触心理。

那么如何使学生喜欢经典, 走进经典, 欣赏经典, 我们需要找到学生所能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切入点。

一、在通俗音乐中品味经典

通俗音乐是历史的产物, 易于让大众接受, 掌握, 欣赏。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发展一日千里, 流传的速度和范围快而广, 出版和录制唱片、磁带, 成了出版商、作曲家谋生致富的手段, 导致通俗音乐趋向商业化。因此, 通俗音乐也是良莠混杂。作为教师应该注意识别其优劣, 引导学生欣赏和追求。当欣赏中国古曲《瑶族舞曲》, 学生发现原来那首脍炙人口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是截取了古曲的旋律。当学生欣赏由流行王子周杰伦和钢琴王子李云迪一起四手联奏的《土耳其进行曲》时, 学生没有被乐曲复杂的结构形式所困扰, 而是兴致勃勃地观赏。当问及聆听音乐的感受时学生也非常激动, 积极参与。这时将曲作者———莫扎特大师展示在大家面前时, 学生再也不觉得遥远, 而是那样的亲切自然。“S·H·C”组合的《不想不想长大》与莫扎特的《第四十一交响曲》对比, 学生发现原来通俗借鉴了古典。这时再和学生欣赏莫扎特的其他作品时, 学生由陌生走向亲近, 由亲近走向敬畏, 再由敬畏走向欣赏。我认为这才是欣赏古典音乐的过程。

教师一定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艺术, 尝试将流行音乐元素渗透于传统的经典音乐的教学, 抓住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活学生的兴奋, 激发他们对传统音乐的喜爱, 既增添了流行音乐元素, 又不失经典音乐的特色, 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使学生感受到了经典的秀美, 同时又体验到了流行音乐带来的刺激, 提高学生对经典音乐的审美能力。这种嫁接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显得十分前卫, 迎合学生的喜好, 学生学得“乐”, 我们教得轻松, 何乐而不为?源于传统, 又不断添加现代的手段, 把传统音乐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演绎, 按流行方式操作, 让珍贵的传统的经典音乐继续源远流长, 深入当代学生的心。

二、在影视中寻找经典

被世人称为“旋律大师”的舒伯特, 短暂的一生留下了大量音乐作品, 他创作的歌曲大多借助于歌德、席勒、海涅等著名诗人的诗歌, 配合钢琴伴奏, 以自我抒怀的方式表达社会中多难的人生命运, 极具艺术性和抒情性。学生对舒伯特的歌曲不是很感兴趣, 觉得乐曲难懂, 旋律不够通俗。为了让学生走进舒伯特的音乐世界, 为了引起学生探求这位大师的足迹, 我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韩剧里找到了一个用舒伯特《小夜曲》作为音乐背景的电视剧。当我用多媒体展示了韩剧《夏日香气》的片头, 学生被用钢琴演绎的《小夜曲》给折服了, 流畅、浪漫的旋律, 加上片子里的剧情, 学生真的是听得如痴如醉。这时展示了这位大师的生平和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演绎的《小夜曲》, 学生明显的发生了兴趣, 并且能参与到学习这首作品对音乐的评论中来。当最后欣赏由世界三大男高音演唱的这首歌曲时学生也能轻轻拍打节奏, 哼唱旋律了。

影视作品的盛行播放也感染了追求新事物的高职学生, 触动了他们了解流行的神经, 利用这一契机及时向学生介绍作品并进行欣赏可以让学生的需求变为现实, 让教师的教学目的也能得以实现。其实只要有心就能发现很多的影视作品里都有名家的代表音乐, 而且因为是经典所以被运用的很多。用这种大家易于接受的方法来和学生一起欣赏古典、经典音乐, 学生会比较乐于接受。

三、在动漫中欣赏经典

古典音乐、经典音乐之所以未被历史的洪流淘去, 保留至今, 必有其独特的、永恒的魅力所在。而解读音乐之高雅, 我想不仅仅在音乐的节奏、旋律、音符中, 更多的是音乐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作曲家的内心情感和时代的缩影。而能把这些音乐中蕴涵的内涵用简单、活泼、大众的形式表现出来却是不易。美国迪斯尼的动画能让人耳目一新。在让学生欣赏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的作品《匈牙利狂想曲》时, 用了著名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一段猫和老鼠表演的钢琴独奏, 整个动画片诙谐幽默, 让学生忍俊不禁, 却也把乐曲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 美国音乐家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 动漫作品表现了当时美国社会各个不同角色的人物的生活状态, 描绘了整个美国社会当时的缩影, 音乐和动漫的结合让学生感受的是情感和人文精神, 从而对音乐家肃然起敬, 对于作品也充满敬佩, 欣赏之情。

寻找让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切入点还有很多方法, 如校园广播、音乐角、音乐社团等不同的形式和方法都可以。学生时代是生命的黄金时代, 更需要经典音乐这种精神食粮的哺育。欣赏经典音乐是个有趣的教学活动, 必须充满活力和魅力, 也必将充满快乐与喜悦。学生只有喜欢上经典音乐, 才会把自己的生命体验沉浸于经典音乐的世界中, 去带着生活的美感揣摩自己的欢乐与痛苦、浪漫与现实、安宁与激奋。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古典音乐欣赏】相关文章:

古典音乐欣赏06-15

欣赏古典音乐06-13

古典钢琴音乐06-17

古典音乐欣赏论文05-18

古典音乐欣赏习题08-09

《古典音乐欣赏》杂感09-06

古典音乐一览07-29

古典音乐论文08-20

古典音乐指09-15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教案05-15

上一篇:网上注册下一篇:对外文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