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2024-08-08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精选十篇)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篇1

1 大坝的建设的益处

1.1 以三峡大坝为例, 它是综合治理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了更好的实施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建设三峡大坝的经济效益得到了越来越好的印证。首先, 兴建大坝可以有效的缓解我国各地水资源越来越短缺的现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因此形成了我国多样的气候类型, 处于季风性气候时, 经常突降暴雨, 特别容易引发洪涝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但处于明显的大陆性气候时, 这也造成了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

我国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和社会在不断的进步, 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也随之在不断增长, 解决水资源短缺成为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当务之急, 举措之一就是在各流域兴建大型水库, 使各流域在汛期可以扩大储水量, 进而有利于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纵观全球, 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国家, 如果不是因为特殊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充足的水资源的保证, 几乎都是依靠水坝蓄水来解决其国家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三峡坝顶高程185米, 最大坝高175米, 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 总库容393亿立方米, 对周边省区的水资源短缺的情况起到了缓解作用。

1.2 大坝的建设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保障

目前, 我国正处于严峻的能源危机中。随着社会的发展, 煤、天然气、石油在过去被大量的开采, 目前, 这些能源的剩余可采量以我国现有的消费速度来计算, 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消失。面对这种严峻的状况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 开发新能源已是刻不容缓的发展趋势。虽然我们已经掌握了一点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技术, 从长远的发展目标来看, 它们更具可实施性。但是, 按照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情况, 推广新能源, 尤其是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量。当今世界, 人们所用的电力20%是由水能发电所提供的, 而其他能源的发电量在使用上的比重还比较小。作为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的发电方法, 水力发电可以被源源不断的开发, 因此在目前它是所有发电方法中最具价值的。

1.3 大坝的建设对防洪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的长江流域, 该流域内物资充足, 土地优良。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城市和人口最为密集、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从公元前185年至1911年的2000多年间, 长江曾发生大小洪灾214次, 平均约十年一次。洪水的爆发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带来了非常多的苦难, 尤其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毁灭性的考验, 特别是洪水发生时突如其来的危险和洪水过后的经济发展。

建设三峡工程的重中之重就是防洪。三峡工程建成有效的改善了长江流域的防洪水平, 特别是长江的荆江河, 使之由原来的防洪水平十年一遇提升到现在的百年一遇。由于防洪水平的提高, 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居民和耕地不必再面临洪水的威胁。

2 兴建大坝的同时也形成了许多问题

2.1 三峡地区属于石灰岩地貌, 所以形成了大量的砾乱卵石, 正

是它们的长期演变进而形成了河床, 而其他地区的河床都是泥沙的, 这就给兴建大坝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如何阻止滴水穿石。水流的速度将会带来非常之大的水压, 三峡地区的脉形纵横交错, 而且还是板块挤压地区非常容易引发地震的发生, 大量的水慢慢的聚积在一个狭长的河谷中, 十分危险。大坝建成后原来年年逐出夔门的砾卵石将一粒也排不出去, 可能十年内就会堵塞重庆港, 并向上游逐年延伸, 汛期可能会淹没江津河川一带。

2.2 因为修建水库要占据大量的土地, 使大量耕地被淹没, 这也

不得不使原来居住在这片土地的居民被迫搬迁, 带来了周围城镇和农村的整体迁移, 加剧了我国原本就十分严峻的人地矛盾, 并且由此会产生对当地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和生态的恶化。

2.3 水库建成前, 周围的生产生活的废水年排放量已超过1Gt, 因此在局部地区已经形成了污染带。

水库建成后, 库区的水流速度将大大减慢, 臭氧和扩散能力也将下降, 这会导致局部地区的污染会更加严重。

2.4 由于三峡水库的投入使用,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河道出现冲淤变化;

给平原湖区低洼农田土壤潜育化、沼泽化带来了一定影响;也给下游河口的海水入侵危害增加了影响。这种影响对上海尤其明显。

伴随着三峡工程的修建成功我们学习到了非常多的经验, 特别是事物的两面性这一经验。面对同一件事, 它会给我们带来有利的和有弊的双方面影响。尤其是兴建大型水利工程, 我们更要好好考虑它带给我们的双方面影响。

当一个工程要投入建设中时, 我们应当避免其带给我们的弊端, 使人们多多受益而不是面临它带来的麻烦。建设水利工程并不是关系到一个简单的方面, 它关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 建设水利工程并不是只是建筑公司自己的事, 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毫无疑问, 对水坝建设的利与弊, 是与非的审视, 反映出了人们对环境影响问题的重视, 对于事物多方面的认识。但是, 对于这种审视我们应当是建立在科学性和理性的基础上的。水坝的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双方面的。

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时, 我们想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必须综合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所以当我们面对一项具体的工程时, 就必须根据这一工程对周围环境的的影响而做出科学和理性的决策。当我们要建设的工程是可以改善当地环境的, 我们应当鼓励其建设。当我们面对的工程是对环境是有害而无益的时候, 应当极力反对它的建设。当利弊相当时, 我们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工程具体的实施来决定是否兴建。对于水利工程的片面决策更加是不可取的, 只看到利的部分而忽视弊的部分, 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只看到弊的部分而忽略利的部分, 是一种过度紧张的行为。对于到底需不需要兴建水坝, 我们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切合实际的决策。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篇2

长江三峡工程的建造,有许多利与弊,利,有防洪等;可弊也不少。下面,我为大家一一讲解一下。

首先是利,这分为三点:防洪、发电与航运。

1、防洪

三峡大坝建成后,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提高了许多,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如遇1954年那样的洪水和 1998年的洪水,都可有效防御。

2、发电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

3、航运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

然后是弊,分为:对库区文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移民和地质灾害问题。

1、对库区文物的影响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库区蓄水达17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虽然已采取大量抢救措施,一批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保存下来,但是不可能保证保住所有的遗迹,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没入了淹没线以下,而且将很难再被发掘出来。

2、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关于三峡建库对生态坏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影响主要在库区,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特别是还会淹没部分农田。

3、移民问题

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库水淹没区涉及湖北和重庆的20个区市县,最终动迁移民113万。

4、地质灾害问题

《长江三峡工程库岸稳定性研究》共查获体积大于10万立方米的崩塌滑坡404处,总体积29.36亿立方米,查获泥石流沟90条;《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崩滑体处理总体规划报告》,共查获175米以下崩滑体1302处,总体积33.34亿立方米;国土资源部查出了库区20个县(市、区)所辖范围内地质灾害点5384处,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

工程师史学的利与弊 篇3

大量原始的日方图表资料的引用本是此书的最大亮点,比如,清俘的审讯笔录、日清将领的来往信函、日军战况报告书、清国密电集、各种统计表格等,但可惜大多数引用都没有清楚地标明出处。

全书行文叙事风格也不统一,有的地方是不厌其烦的数据罗列,有的地方则有如小说家言。比如,春帆楼谈判中李鸿章与伊滕博文等人的交谈,一来一往,显系实录,但引文前后没有说明出处,与作者本人的叙述囫囵一体,相当的不专业。让人在阅读过程中,经常心生疑虑:可信吗?出处何在?

这种以资料搜集取胜的专题性著作,注明资料出处本是题中应有之义,十分必要且重要,但此书只在篇末笼统罗列了“参考与引用文献”了事,令资料搜集之功大打折扣,更令其学术价值大为降低。

如果说这是一部资料汇编,又有太多无根的编年叙事,不仅繁复,而且缠夹着主观臆见;如果是史论性专著,却缺乏整体性问题的提出、历史细部的辨难、理论逻辑的贯穿和个人创见的呈现,因此,《清日战争》更像是一部资料杂编及编后札记。

其中叙事,如:“亲日派蠢蠢欲动”、“大鸟终于露出战争狂人的真面目”、“摇身变成了日本的代言人”等,都不是学术用语。“朝鲜战役后,各国从军武官述评清军‘作为远东大国的国家军队,显然不具备近代军队的素质。’”类似结论更难以令人信服—“各国从军武官”是谁?既然是“各国”,显然不只一人,如何发出如此一致的述评?

有趣的是,作者毕业于中山大学,曾在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后来迁居日本,字里行间有时可见其强烈的汉民族意识,这不是历史学家应有的态度。历史学家可以有民族感情,但历史研究的客观性不应该被狭隘的民族感情所影响。

《清日战争》的厚而不重,也许是因为野心太大,可以说它以一书的篇幅涵括了三书的内容:1.一本专门汇总原始图表文献档案资料的资料专集;2.一本基于原始文献资料的战争编年史著;3.一本基于原始文献资料和其他相关史料的专题论著。

如果成书,前两本应该是史料汇集,后一本可以是在史料基础上的专题论著。《清日战争》一书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历史真实性和复杂性,是许多此类书一向缺乏的,因此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其实很值得做细致的专题讨论。比如,朝贡体系的建构与瓦解、中日朝三国的关系互动、东亚民族心理、政治关系与战争行为,等等。

集体备课的利与弊 篇4

集体备课之利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全册教材的内容分给多位教师去备, 每位教师分担其中的一部分任务, 无疑给教师们减轻了负担。有一位语文教师仅用一个晚上 (时间不久, 大约两个小时) , 就在电脑上把分给自己的备课任务完成了。这实在是很方便很快捷啊。

二是有利于检查评分, 缩小教师备课质量 (检查常常是以打分数来衡量) 的差距。无论学校组织检查, 还是县教研室组织检查, 都有这方面的优点。

除了上述之外, 还有什么可以算作是集体备课之利的话, 只有靠笔者去继续探索和发现了。

而集体备课之弊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大概有以下这些吧:

一是培养了教师们的懒惰情绪。现在, 一般学校都配备了电脑, 老师们备课绝大多数都是从电脑上下载的, 有的漏洞百出也不予以纠正, 就是有的教师有点儿自己的东西要备进去, 自然就慢了速度, 影响备课组长的统一装订成册而以备学校或教研室的检查, 因此只好割爱罢了。

二是增加了打印室的负担。学校打印室有专人负责, 为学校打印表表册册, 这制度那方案的就够得一忙的了。可是各科教师备的教案, 都要到打印室请人打印, 打印者往往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

三是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教师们备好的教案, 由打印室专人打印, 操作技术上不出问题, 但一次性打印份数太多, 难免机子出毛病。这样就必须请师傅来维修机子, 增加了学校的开支;如果是由任课教师们自行去打印则更糟。此外, 爱好的教师发现打印教案中有错误, 要予以纠正, 就得重印, 那么已印的份数就全部作废。打印室里的废纸篓里常常是装得满满的。这不是浪费又是什么呢?

四是弱化了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汉字书写能力, 进而对学生的汉字书写教学带来影响, 也即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现在, 广大青年教师中, 尤其是在近几年就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 汉字写得漂亮的并不多, 还有相当的部分过不了汉字书写这一关。又加上现在各科教学都提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这本来是好事, 但由于相当多的教师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认识有失偏颇) , 一节课下来教师在黑板上没有写或者写得相当少。长期这样下去, 就是有点汉字书写基本功的教师也会今不如昔, 更不要说还过不了汉字书写关的教师了。关于这一点, 我们不能小视。大家知道, 魏巍《我的老师》一文中写到:“即使她 (蔡芸芝先生———笔者注) 写字的时候, 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这应该引起我们当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的举手投足对学生都起到了影响, 更何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写字”教学呢?所以说这也是削弱了爱国主义教育啊!

五是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集体备课的教案, 由备课组长统一装订成册之后, 有的教师奉为至宝, 在课堂上照搬, 教师念得口干舌燥, 学生却恹恹欲睡, 还谈什么教学效果呢?

从上述情况来看, 集体备课之弊是远多于其利的。所以, 笔者认为我校取消集体备课确实是一项明智之举。不过, 取消集体备课以后, 又得看教导处如何指导老师们备课。不然的话, 一味地按教学参考资料照抄, 那又将真正的备课曲解了。

修建三峡大坝的利与弊分析 篇5

摘要:三峡大坝2006年5月全线建成,全长2309米,全线浇筑达到设计高程海拔185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外,其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三峡大坝的修建不仅震惊了中国,更震惊了世界。真正实现了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计划中的“高峡出平湖”。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给中国带来了各种益处,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危害。本文分析了修建三峡大坝所带来的主要益处和危害。关键词:三峡大坝;修建;利与弊

1、引言

每当人们提到三峡,作为宜昌人的我心中就油然升起一股自豪感,因为宜昌就是我的故乡,我见证了三峡大坝修建的全过程。众所周知,三峡大坝的修建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同时许多人指出由此引发的危害也不胜枚举。那么三峡大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工程呢?就让我们来探索一番吧!

首先不得不简单地介绍一下三峡工程。三峡工程的全名叫做“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顾名思义,三峡工程是一项减免水害、以水兴利(水力发电、水运、灌溉、供水等)的工程。因此,它也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三峡工程以其规模之大、水电站装机容量之多、综合效益之显著堪称为世界级巨型工程,它又是一项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举足轻重的工程。三峡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勘察、规划、论证到正式开工,经历了75年。在这漫长的梦想、企盼、争论、等待相互交织的岁月里,三峡工程载浮载沉,几起几落,最终付诸实施。其实早在1919年,孙中山就在上海创办了《建设》杂志,对改良长江上游水路作出过一些设想,这大概是三峡工程最早的构想。

2、修建三峡大坝之利

三峡大坝的修建利弊参半,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三峡大坝的修建带来了哪些益处:

第一,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长江处古洪水灾区,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 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

第二,三峡工程可以发电,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创现值105亿元。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

第三,三峡大坝的修建给长江上游的航运带来了便利。三峡工程修建对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库区应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有滩险一百多处,单航段几十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也有好几十处,年单向航运能力不足1000万吨。而三峡建坝后,将淹没所有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扩宽很多,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航运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单向航运能力将超5000万吨。那么,横贯中华东、西大地黄金水道的形成,对发展和繁荣长江两岸至沿海地区经济,是非常有利的。

第四,三峡大坝的修建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三峡大坝号称“世界第一坝”,它的建成预示着我国水利建设进入世界领先水平,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修建三峡大坝之弊

此外,三峡工程还对环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也具有很大的益处。然而由三峡大坝的修建引发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

第一,三峡大坝的修建会加剧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的发生。专家研究后指出:三峡水库蓄水后有可能发生水库诱发地震,大坝四周的也会遭到侵蚀和山体滑坡。据新华社电 自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新生突发地质灾害增多。库区共发生形变或地质灾害灾(险)情132起,塌岸97段长约3.3公里,紧急转移群众近2000人。在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范围外已发生新生突发性灾(险)情30多处。这严重威胁了库区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三峡大坝的修建会破坏一大批破坏文物古迹。在上《地质环境工程漫谈》时老师提到: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但三峡工程动工以来到蓄水这段时间,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珍贵的文物挖掘出来。据报道,真正挖掘出来的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珍贵文物被埋江底了。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还有一些是在三峡沿江的名胜古迹如张飞庙等都不得不淹没江水当中。这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大破坏,是无法挽回的损失,实在让人心痛。

第三,三峡大坝的修建带来了移民安置问题。据统计三峡水库淹没线以下的实有人口总计为84.4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03万人,占56.9%;农业人口36.38万人,占43.1%。按人口居住地来分,农村人口30.25万人;城镇人口47.78万人;工矿企业人口6.38万人。如何妥善安置这些人对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三十年前三门峡移民的后遗症依然无法解决的今天(三门峡工程使一部分移民成为职业上访客,直到今天依然如此),在这种背景下又增加一个三峡百万移民的浪潮,我们将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卸下这个沉重的包袱?我们虽然已经吸取了三门峡移民的经验教训,不使大多数移民背井离乡,而主要采取就地后靠,但这根本无法解决移民的后遗症:大量河谷良田被淹,后靠土地贫瘠,生活水平降低,同时,由三峡大坝至重庆以至成都一线地下水位全面抬升,在洪水泛滥时将严重威胁重庆以及成都一线安全,今天的两湖灾难就是明天的成渝写照!经过重重筛选的新闻报道已经使我们看见了不少的泪水,不知移民的泪水还要流多少年„„

第四,三峡大坝的修建改变了三峡库区的气候。对于这一点,重庆人深有体会。由于修建了三峡大坝,在长江航道上竖起了一堵高墙,是的上游的暖湿蒸汽无法像以前一样顺着河道被风吹到下游,这些蒸汽聚集在上游,是的重庆等地夏天变得像个蒸笼。本来重庆就是我国“三大火炉”之一,如今更让人难以忍受。

第五,三峡大坝的修建还影响了一些生物的生长,甚至有灭绝的危险。突然增加的一个巨大水面将会使当地传承千年的生物种群更迭,而新的适应期将以十百年计,这将导致当地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优势动植物种群消失,短期内很可能使库区昆虫种群爆炸式增加,这种巨变式的生态更替能使人生活舒畅吗?三峡库区蓄水后,直接受淹没影响的陆生植物物种有120科、358属、550种,其中有三种必需妥为保护的珍稀植物——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和川明参;受三峡工程影响的水生珍稀动物有白鳍豚、中华鲟、白鲟、长江鲟、胭脂鱼等。

第六,三峡大坝的修建还会造成局部江段水质污染加剧。目前,库区局部江段水质污染严重,但由于长江水流的自净能力强,后果还不严重。但长期蓄水后,水体流速减缓,复氧和扩散能力下降,局部江段水质污染将进一步加重。

第七,三峡大坝将使下游农业减产三峡大坝如果成功地拦截了泥沙,中下游地区的万顷良田将不再象过去一样肥沃,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将因此而减产。两湖地区为什么那么富足,这是因为大江大河从上游水流带来了丰富的矿物质的缘故;如果三峡大坝成功地拦截了泥沙,上海的海岸线将后退,崇明岛将萎缩„„两湖地区平原千里,良田万顷,湖泊众多,因为这里汇集了很多的河流,这里本就是万河奔腾的冲积平原,这里的水灾自古有之,正因为此,两湖既是人心向往的富庶宝地,又是大洪水的泛滥区域。

4、总结

鉴于三峡工程的益处和危害,不少人展开了是否该修建三峡大坝的论辩。那么到底该不该修建呢?就让实践去检验、让后人去评说吧!

参考文献:

“性”药的利与弊 篇6

患者:最近一段时间我对性生活缺乏兴趣,我爱人总是责备我,你们这儿有“伟哥”吗?

医生:“伟哥”不是万能的,对于你来说,“伟哥”是无效的。

患者:“伟哥”不是治疗阳痿吗?我这不就是阳痿吗?求求你救救我们这个家庭吧,让我用两粒试试看。

医生:……

场景二:某患者患有高血压,正在服用硝酸甘油类降压药,近来出现阴茎勃起困难。听说某大医院有“伟哥”可以治疗,他兴冲冲来到医院,但是很快又扫兴而归。

在男科门诊,医生常常遭遇患者提出“无理”要求,而患者常常觉得被医生“无理拒绝”。到底是医生无理还是患者无知?其实只要我们对一些治疗性功能障碍的药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一些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也能避免。

男子性功能障碍包括性欲低下、勃起功能障碍、射精功能障碍和高潮缺乏。用于治疗这些障碍的药物有许多,不同药物针对不同类型的性功能障碍,而且每种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副作用。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性欲低下目前用于治疗性欲低下的药物有雄激素制剂(睾酮)和曲唑酮。雄激素制剂在使用前必须排除前列腺癌的存在,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定期监测血脂、血黏度、前列腺。根据雄激素类型的不同,有些制剂在使用时还要检测肝肾功能。曲唑酮可以引起有些患者头痛、嗜睡、恶心、头晕,但发生概率小。此外,国外还报道阿扑吗啡有增强性欲的作用。

勃起功能障碍目前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较多,如曲唑酮、安雄、酚妥拉明、万艾可、比法尔。

曲唑酮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要应用较长一段时间,副作用较小。

安雄可以用于雄激素水平降低导致的勃起功能障碍。副作用主要是对前列腺疾病可能有潜在影响。

酚妥拉明口服制剂疗效欠佳,其副作用有头痛、头晕、面色潮红等。

万艾可(伟哥、西多芬)是目前比较推崇的一线口服药物,起效快,口服方便。近期副作用有头痛(16%)、面色潮红(10%)、胃肠道反应(7%)、鼻充血。其副作用是剂量依赖性的,在剂量较大时(100毫克或更大)可能出现蓝视。硝酸甘油绝对不可与此药同用。由于万艾可上市时间较短,其远期副作用有待观察。

比法尔经过尿道使用,起效时间短,疗效较为肯定,但部分患者使用后会出现尿道刺痛感。

海绵体局部注射药物这些药物包括罂粟碱、前列腺素E1(PGE1)、酚妥拉明。注射治疗具有疗效肯定、费用低廉等优点,但可能出现持续勃起、感染、出血、血肿。经常注射可出现硬结和海绵体纤维化。

射精功能障碍不射精可以服用麻黄素和左旋多巴。逆行射精可以服用丙米嗪,伪麻黄碱和去甲麻黄碱也可以用于治疗。对于早泄的治疗,可以使用氯丙米嗪和氟西汀。此外,还可以在龟头表面使用麻醉剂,但会使快感降低。赛庚啶可用于治疗抗抑郁药引起的射精功能障碍。由于它能引起疲劳和使抑郁症复发,故在上述情况下不主张使用。

高潮缺乏高潮缺乏往往由药物引起,如一些抗抑郁药物。此时,只要停用药物或改用其他药物就可以缓解。如果患者一味追求药物作用,可造成心理负担,影响进一步的治疗。

艺术品牌的利与弊 篇7

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催生了艺术品市场,艺术品也能够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场运作中流通,使艺术作品不单纯只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相当长的时间里,例如水彩画、中国画、油画和雕塑等多种类型的艺术作品,只是作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宣传工具,实际上只停留于展览或报刊发表,之后艺术家们就只好把作品陈列在家里自我欣赏,甚至只能束之高阁。因此,那时候的艺术为时代和为人民服务是相当有限的。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使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通过艺术经纪人、收藏家和画商,通过画廊或又展又销的形式多样的艺术品博览会,进行艺术品的买卖交易。艺术家的作品通过市场流通,不仅能走进国内各种类型的艺术品收藏机构和千家万户,而且流向我国港澳台地区和走向国际市场。于是我们便看到,这些年来,不少艺术家的作品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知名品牌,某些艺术家的作品甚至成为国际上收藏家们收藏的“国际知名品牌”。我们还可以看到,包括水彩画、中国画、油画乃至雕塑在内,一旦作品在市场上看好,或被画廊老板看中了,画家们就按照市场的需要去不断重复生产,于是艺术家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按照市场需求和画廊老板的爱好,只画那种所谓具有“品牌”意味的作品。还有些水彩画家和中国画家老是在用相同的色彩笔墨关系,一再重复生产,从作品的构图图式,到色彩笔墨乃至水分的运用,都十分相似。这些令人看了生厌和倒胃口的作品,从艺术创造性的角度看再无创新精神。

当今中国美术界的艺术品生产的“模式化”,远比十年“文革”中的“模式化”严重。所不同的只是十年“文革”中的“模式化”,是政治需要造成的“模式化”。那时候是政治“模式化”,造成了对艺术家个性和艺术创造性的扼杀。如今则是收藏家和画廊老板的钱袋,是金钱对艺术和艺术家创造性的扼杀。画廊老板要求画家必须按他的品牌运作要求生产艺术产品的理由是,你画家不按我画廊老板的要求生产,若变换了一种艺术风格和笔墨形式语言搞新的艺术探索,买家就不认你的画了。所以,画家也只能无奈地说:我不按画廊老板的要求去画,我的画就卖不出去了。所以,今天是金钱主宰和约束艺术的发展。

2010年5月,我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的“中国风格·时代精神”座谈会上说,我们的前辈们如黄宾虹、齐白石和刘海粟,在他们七八十岁以后,还在进行艺术探索与艺术变法。假设齐白石六十岁以后还留在湖南,他最多是个木匠画工而已。另外,如果齐白石到北京后不拜师学艺,不在艺术上探索与不变法,能成就大家齐白石吗?我接着又说,很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我们今天一些年龄在四五十岁的大名家们,年纪轻轻就把自己的艺术风格凝固化不变了,在十多年中总是重复自己认为业已成了“艺术品牌”的老一套,在艺术上再无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了。我的发言当然使当时在坐的某些自认为“大名家们”大为不满。因为原本人家希望我去参加座谈会是唱赞歌的,哪里晓得我在发言中却唱了让画展主办人不希望听到的反调。人家不高兴是很自然的事,而我也是讲了就讲了,管人家高兴不高兴。

“以房养老”的利与弊 篇8

政策背景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 截至2012年底, 中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 2020年将达到2.43亿, 2025年将突破3亿。截至2012年底, 全国各类养老机构近4.5万家, 养老床位431.3万张,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22.24张。而有调研报告显示, 到2010年, 我国老年人中, 有24.1%主要经济来源为离退休养老金。40.7%老人依然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 老年人寿命越来越长, 整个晚年的花费也在不断增大, 社会养老事业不足以解决当前面临的难题。

政策内容

以房养老, 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 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 在老人去世后, 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 这种养老方式被视为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补充。

9月中旬,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 将于2014年上半年开始试行推广。

政策优势

从目前来看, 在我国社会养老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 “以房养老”具有三方面明显优势:

一是以自助养老补充传统养老方式, 缓解家庭模式变迁带来的压力。老年人以所持房产换回养老的资金或服务, 有利于缓解独生子女一代以及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压力。

二是改善老年人生活品质, 缓解居民预防性储蓄压力, 刺激消费持续增长。与此同时, 还可促进居民生活消费习惯的改变, 减少养老储蓄, 增加当期消费, 有利于内需的持续增长。

三是盘活老年人持有的存量房产, 以缓解房地产市场供给不足的问题, 从整体上有利于降低年轻人负担, 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更好的条件。

政策障碍

“以房养老”模式目前在我国还不成熟, 面临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 “以房养老”冲击中国传统家庭模式下养老默认“契约”关系。子女负责照顾老人安度晚年, 老人百年之后将遗产留给子女是中国式的“养老”默认“契约”。

其次, “以房养老”的实施效果将受到我国养老市场发展程度的制约。由于老龄人口占比持续上升, 养老市场供需差距仍较明显。“以房养老”面临着现实的难题是房产抵押出去后养老服务却买不到。

再次, “以房养老”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让金融机构望而却步。“以房养老”对房产进行的“倒按揭”方式, 按揭金额、按揭期限的确定以及最终房产的处置都具有很多不确定性。

财务外包的利与弊 篇9

关键词:财务外包,中小企业,利弊分析

在我国严峻的市场竞争下,各企业内部为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一直在做多方面的努力,就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来看,财务外包作为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已被广泛大众认可且接受,其能够有效突出各企业发展的品牌竞争力和核心理念,也能够使企业发展有效规避好风险,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优势。但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在实施财务外包的过程中也要时刻注意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及运用风险,以此来为我国中小企业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现阶段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存在时间短、环境规模小、就业人员少和管理技术较低的问题,并且财务制度缺乏健全的体系,导致财务管理处于非常混乱的局面,无法控制。其次,企业之间并没有遵循资金循环流动的规律,所以企业管理人员缺乏了一定的价值管理意识。再次,财务会计人员持证上岗的人数较少,以致财务管理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给其他的企业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

具体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人员意识缺乏

就我国现阶段财务管理人员就业现状来看,人才市场上大约有1000万家的中小企业设立了财会的岗位,但只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在内部财务管理中设置了专门的财务会计人员,其余三分之二的企业选择兼职或者业余的财务人员来为公司管理财务,故这种缺乏专业财务管理意识的就业人员是造成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的主要因素。

(二)管理模式单一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非常庞大,但是在财务管理中大都使用了相同的管理模式,不仅模式构成单一,而且经营权与所有权都过于传统化,这就导致了财务部人员对财务管理上的监控力度,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出现了混乱,最终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发展。

(三)经济成本投入较少

资金因素是所有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为企业的资金来源有限,又缺乏了一定的融资能力,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抵抗流动风险的能力较低。其次,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把精力都集中在企业发展的经营中,大量地投入资源来关注市场上的资源开拓问题,没有关注到企业内部的经济成本与会计核算问题,并忽略了财务部门的机构设置,使其形同虚设,最终导致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二、财务外包的有利方面

财务外包作为财务管理的有效分支,能够有效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具体体现在:

第一,财务外包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下和税制改革的不断推动下,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和税务处理工作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很难具备与时俱进的专业财务管理水准。从市场的总体环境来看,社会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化,服务行业发展的种类越来越多,我国金融公司、会计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等层出不穷,不但专业化愈发增强,而且与财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所以财务外包的使用,可以让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自身外部优势来提高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凸显自身的品牌意识和竞争优势,并在短时期内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意识,更好地规避市场中的经营风险。

第二,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存在发展时间短、环境规模小和管理经验较少的特点,故为了适应不停变化的市场经济,需要企业使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如推广信息化、生产自动化和管理程序化等,并需要企业投入较大的经济成本与管理成本,这就让资金运转困难的小企业陷入了更加窘迫的境地,大大地增加了企业内部的经济成本。所以利用财务外包,不但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成本的灵活性,而且能够有效减少中小企业的经济损耗。

第三,能规避好财务风险。使用财务外包这一制度能够将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和绩效考核工作区分开来,不仅降低了人为操控财务数据的机率,提升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度与可信度,并能最大程度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而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暂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解决会计信息的虚假、弊端等问题,所以使用财务外包能够解决此类问题,并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财务外包的局限方面

虽然财务外包在财务管理方面能够起到较强的专业作用,但有利有弊,在执行其过程中也会存在局限性。

第一,合作交流不够、不能顺利开展工作。一些中小企业在使用财务外包时通常会将公司的财务业务外包出去,当外包机构来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时,大多数的企业考虑到公司隐私等因素,不能详细、准确地进行告知,甚至还会隐瞒重要信息,所以造成了外包方不能充分发挥好本身的职能,并提供最佳的服务,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同时,如果企业因为内部或者外界环境的原因,中断了财务外包的服务工作或者更换了外包机构,故不能实现高质量的服务,也不能降低经济成本。这样的问题就必须要求企业要从源头上选择合适的财务外包方,即财务专业性强、知识素养高、社会诚信度高及服务质量高,而财务外包方也应改变自身的观念意识与服务性能,加强合作的交流与沟通。

第二,财务信息缺乏有效决策。财务信息作为企业决策的主要依据,当企业进行财务数据分析与核算时,如果充分了解财务信息,并能够为管理和决策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但是在把财务外包给财务的专业机构后,企业必须在每项决策前与外包机构进行了解与沟通,以此规划好企业的财务状况,但在其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还可能出现沟通不到位的情况,所以会直接增加公司的决策风险,使其承担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商业信息泄露风险大。因为财务外包涉及的人员较多,所以商业机密的泄露成为了财务外包面临的最大风险[7]。主要原因在于财务外包机构对于企业客户方的商业信息没有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并对内部机构人员没有实施责任追究制,这些因素都能一定程度上地导致商业信息出现泄露,所以企业应当确定并准确财务外包服务的范围,对于内部较为机密和重要的商业信息,应当选择内部人员进行财务管理,以此来规避商业信息的泄露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指财务管理人员意识缺乏、管理模式单一和经济成本投入较少。本文提出了财务外包的有利方面,即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而且能规避好财务风险,是现阶段中小企业突出品牌意识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但是在财务外包的过程中也有对应的局限性,即合作交流不够、不能顺利开展工作;财务信息缺乏有效决策和商业信息泄露风险大,这就要求中小企业能够加强与财务外包方的交流和沟通,明确财务外包服务的范围,最终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岳彩萍.档案管理业务外包的利与弊[J].中国档案,2014,12:36-37

[2]范娟娣.试论现代服务业“营改增”的利与弊[J].财经界(学术版),2014,20:266+270

[3]刘建中.基于河南三大国家战略实施的会计服务业拓展探究[J].商业会计,2015,02:4-7

[4]王芬.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弊端及改进措施[J].时代金融,2015,12:110+112

[5]黄清林.浅谈混凝土企业运输外包的利与弊[J].商品混凝土,2012,01:13-14

[6]曾莎.“营改增”对相关行业的影响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4,03:391-392+395

校长轮岗制度的利与弊 篇10

一、校长轮岗制度的好处

1. 实现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是推动教育公平,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也是实现中国教育梦想的重要内容。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了各级政府加大教育投入, 而且侧重对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的倾斜, 办学条件的改善取得显著成效, 大大缩小了学校之间在硬件方面的差距。但是, 学校间的办学思想、管理水平、教学观念并没有因办学条件的均衡而均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缩小区域内校际间综合差距系数, 促进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的均衡发展。要实现均衡发展, 除了“物”方面的满足, 更需要“人”方面的配置, 因此, 加强校长轮岗、教师交流是解决均衡发展的关键, 特别是加强校长轮岗制度, 有利于各校办学经验的交流, 让优质教育资源发挥辐射作用, 保证学校间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和教育管理得到均衡发展。日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坚持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日本教育法规规定, 一个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五年, 校长任期两年, 凡连任者须在校际间轮换。

2. 激发校长热情

有的校长在一所学校一呆就是几十年, 工作方式单一, 思维方式定势, 时间长了自然就倦怠了, 工作没有热情, 效率自然也低下, 走不出“高原期”。通过轮岗, 换到条件更好的学校, 校长觉得新学校是自己大展宏图的地方, 因此会珍惜机会, 热情倍增, 为大干一番事业奋力拼搏。换到条件比原来差的学校, 因校情不一样, 发现原有的经验在新环境下不适用, 继承与创新成为新校长的难题, 这就逼着校长正视新情况、新问题, 调整已成定势的工作思路, 大胆改革创新, 为再次创造辉煌注入新活力, 形成新动力, 从而激发出创造力。

3. 发现管理人才

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干得出色并不一定是他的本事, 也许有一些幸运的成份, 但如果他在多所学校都能干得漂亮, 这样的人就是人才, 可以重用。因此, 校长轮岗制度是培养、发现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4. 遏制教育腐败

校长轮岗有利于保持教育一方净土不受污染。校长定期轮岗交流能使校长不断在新的环境下经历摸索———磨合———发展的过程, 在不同时期能保持思维常新、勤政从教、业务上进、廉洁自律、遵纪守法。据有关部门透露, 在近几年全国范围内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中, 中小学教育腐败案件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 除了干部管理体制、监督制约机制之外, 更重要的因素是这些校长长期在一所学校任职, 权力过于集中, 少了民主监督, 少了不同声音, 搞“一言堂”, 行“家长制”, 放大个人权力, 居功自傲、我行我素、为所欲为, 最终酿成悲剧。因此, 实行校长轮岗制, 有利于校长面对现实不断警示自己, 有利于监督制约机制的形成与落实, 能够最大限度地遏制教育腐败的滋生。

二、校长轮岗制度的弊端

1. 不利于学校文化的积淀

学校文化的积淀是一个长期传承的过程, 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是不断提炼和实践的结果, 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也有赖于不断凝聚。校长轮岗制带来的是制度的变更, 学校文化的颠覆, 让学生和教师在不断更新的学校文化中无所适从, 也就更谈不上文化的积淀。

2. 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现行轮岗制度在空间上取消了校长同组织成员之间的长期协作, 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校长的轮换, 原本重点培养的教师被忽视了, 原本一套系统培养教师的方案被终止了, 教师的成长道路被扭曲, 其只能在反反复复的磨炼中缓慢成长。

3. 不利于校长成长为教育家

学校的发展和校长的办学理念有很大关系, 校长之所以能办好学校, 在于其有一种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一套长期的发展规划。较长的任期可避免校长采取急功近利的行为。同时, 校长本身也会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把教育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理想, 向着教育家的道路发展。一个教育家的成长往往要扎根于一所学校, 用毕生的精力来实现。

4. 不利于学校特色的绽放

现行的“校长轮岗制”也极有可能源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观念。其实校长不是魔法师, 由于没有现成的点金术, 他不会自然而然地成就一所好学校, 好学校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结合。好经验只能借鉴, 不可复制, 指望校长移植办学经验就可复制一所好学校, 那是形而上学的思想, 这样也将把所有学校复制成统一风格的产品, 如此多的学校风格一致怎能百花争妍。

三、对校长轮岗制度的思考

1. 校长轮岗切忌“一刀切”

校长轮岗制牵涉面广, 为稳妥推进切忌搞“一刀切”和绝对化, 防止改革所带来的不良情绪和影响。为确保教育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 下面几种特殊情况可考虑不实行轮岗:校长离退职2年;学校处于上升时期;学校团队和谐又富有战斗力。

2. 推行校长轮岗制与校长评价机制相结合

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一套科学考核校长工作的评估体系, 全面、客观、公正地量化工作业绩, 把考核结果作为校长提拔、轮岗、奖励的主要依据, 发挥优秀校长的榜样作用。

3. 实行校长轮岗制与校内轮换制相结合

真正意义上的校长轮岗制, 应该是一套旨在让具有领导能力的人按照合法程序轮流担任校长职务的人事任用体制。现实中, 校长的轮岗只是变换地方而不是改变职位, 谁来担当学校的校长, 应该赋予教师更大的发言权, 校内领导岗位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在本校成员之间进行轮换, 这样可以盘活学校优质资源, 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掌握招生政策下一篇:腰椎爆裂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