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程序优化

2024-07-07

控制程序优化(精选十篇)

控制程序优化 篇1

我公司煤磨现场控制器为西门子S7 300, DCS控制系统为施耐德Quantum (昆腾) 140CPU 43412A, 煤磨控制器为窑头控制站的一个远程子站, 两者之间通过Profibus DP现场总线来实现通讯。在DCS控制系统端通过通讯卡, 实现主站和子站数据读写。

2012年3月, 我公司1号煤磨系统多次出现跳停。现场检查发现, 煤磨现场控制器CPU故障报警停止运行, 对CPU复位后故障消失, 开机所有设备运行正常, 但运行几小时或几个班后, 故障又会出现, 重复多次。

2 原因分析及问题查找

引起西门子S7 300CPU控制器故障报警停止运行的原因, 通常为程序错误故障或者外部通讯故障。程序错误故障往往发生在设备调试阶段, 正常运行时一般都是由外部故障譬如:卡件松动、线路老化、接触不良等引起。对此, 我们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查找问题原因。

(1) 卡件松动、接触不良是引起CPU跳停的常见原因, 煤磨控制系统可能会因震动使某些卡件或者接线产生松动, 从而引发故障。但对所有卡件和接线进行紧固后, 故障现象没有消失。

(2) 对窑头站卡件和接线进行检查紧固, 并试图监控其运行情况来查找问题, 但由于故障发生的不是很频繁, 很难实现长时间的不停监视, 对消除故障没有效果。

(3) Profibus DP现场总线布置在电缆沟内, 加之煤磨控制站距离窑头站约100m, 试图通过检查现场总线接触情况也非常困难。

基于上述过程, 我们通过上传煤磨现场控制站的程序, 对程序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查找。研究发现, CPU故障停机可以从优化程序着手来加以解决。一是对控制站的主控制程序加装处理运行异常的程序块。我公司主控制程序很长, 内容写入多, 有很多模拟量的处理和换算。其中OB1块可能会出现超时运行, 即引发CPU故障报警停止运行。但原程序没有创建相应的处理这种异常的程序块;二是对煤磨控制器加装处理信号异常和线路异常的不故障停机组织块。由于我公司煤磨控制器为窑头站子站, 通讯总线较长, 可能会出现某些时候通讯信号暂时不好或者中断而产生报警跳停故障。原程序也没有创建处理此类异常的组织块。

3 问题解决

为此, 针对原设计程序存在的问题, 我们采用加装程序块对相应功能进行优化。其作用原理为:

加装OB80块, 当OB1运行超时时, CPU不进入停止模式;

加装诊断中断块OB82, 具有诊断如断线、传感器电源丢失等中断模块的功能, 如果程序中没有创建OB82, CPU进入停止模式。诊断中断还对CPU所有内外部故障, 包括模块前连接器拔出、硬件中断丢失等作出响应。

加装插拔事件的中断处理OB83模块, 事件出现即CPU自动调用OB83报警。如果程序中没有创建OB83, CPU进入停止模式。

加装OB85块, 处理操作系统访问模块故障、更新过程映像区时I/O访问故障、事件触发但相应的OB没有下载到CPU等事件, 事件出现即CPU自动调用OB85报错。如果程序中没创建OB85, CPU进入停止模式。

加装OB86块, 处理PROFIBUS-DP主站、PROFIBUS-DP或PROFINET I/O分布I/O系统中站点故障等事件, 事件出现即CPU自动调用OB86报错。如果程序中没有创建, CPU进入停止模式。

加装上述功能模块, 均可利用控制系统的下拉菜单完成创建, 简单便捷。具体方法是, (1) 打开程序——打开程序中块窗口。在窗口中点击鼠标右键, 在出现的小窗口里选择插入新对象, 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选择组织块; (2) 在出现的小窗口“常规第一部分”的“名称”栏, 输入OB80, 其它不动, “常规第二部分”以及“调用”、“属性”都不作改动。最后点击确定, OB80块加装结束。

用同样的方法在块窗口里加入组织块OB82、OB83、OB85、OB86并保存。最后把修改的程序下载到CPU。

运行表明, 进行程序修改后, 同时对来自窑头站的开关量信息延时2秒钟进行断开处理, 我公司现场煤磨系统运行至今, 再没有出现跳车问题。

优化办事程序 篇2

关于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许可

工作效率的通知

中心各窗口:

为进一步精简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就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许可(审批)工作效率问题通知如下:

一、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各窗口单位要以方便企业、方便投资者、方便群众为出发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摆脱相互前置的束缚,针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做好许可服务,切实提高服务效率、服务质量,从根本上解决许可(审批)程序繁、环节多、效率低的问题,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和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

(一)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一是各有关单位要在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清理核实的基础上,将所有按规定保留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根据政务公开要求,把项目名称、申报条件和相关材料、法定依据和办事程序、审批时限和提速缩时承诺、收费标准和依据、工作责任人和办证查询及评议投诉办法等全面向社会公开,实行阳光操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工作透明性。二是凡在县政府政务大厅设立窗口的单位,要按照规定权限对窗口充分授权,并明确责任,使窗口既能受理又有权办理相关手续,并对执法效果负责。对需要提交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和呈报上级许可(审批)的事项,要明确窗口在受理和初审环节的工作职权和责任,统一在窗口送达行政许可(审批)证件或答复当事人。坚决杜绝出现因授权不力,单位驻政务大厅窗口成为“收发室”,或由当事人两头跑,单位多头审批“体外循环”现象的发生。三是对进入县政府政务大厅办理的所有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要进一步依法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在规定范围内尽量简化手续、提速缩时,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各单位许可(审批)事项要按照“即办件、承诺件、联办件、上报件”实行分类管理。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即办事项,必须即接即办,不得延误;对所有非即办件要实行一次性告知,在承诺时限内及时办结。凡在受理许可(审批)事项过程中,受理窗口无特殊理由且未事先说明的,根据《古县政务大厅管理办法》的规定,超时限视为默认,由此造成的后果由该单位负全部责任。

(二)积极推进并联审批。凡是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许可(审批)事项,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确定一个部门为主办部门,其他相关部门为协办部门,对各相关手续实行联合踏勘、联合验收、联合审检,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凡需听证、外勘,以及需部门领导班子审查研究的项目,具体由主办部门专人转递、报审,承办部门自行组织内部流转、办理。

(三)特事特办缩时提速。对重点项目(含“一事一议”项目),各部门在办理相关许可(审批)手续时要按照优先办理、特事特办、主动服务和专人负责的原则,及时受理许可(审批)项目,快速启动,按期办理,加快各项手续办理进程,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二、优化办事流程,缩短审批时限

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改革“项目审批流程”,对所有许可(审批)事项,要在法定范围内尽量简化手续,在规定的办结时限内办理完毕;对手续暂时不全但不涉及法律、法规、安全等重要专项审批程序的特急事项,可先行办理再补办有关手续。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属新引进招商项目(含“一事一议”项目、新建项目和企业技改项目),经招商确认、规划选址后(企业技改项目已立项的),各单位要根据有关项目推进协调会的要

求,围绕项目落地的需要,尽快办理本单位涉及的有关审批手续。

(二)项目涉及的许可(审批)事项,能在县办理的,要即受即理。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项目审批、核准、登记、备案(发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事项,需提交规划委员会研究或报县领导签字的,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

(三)项目涉及的审批事项,审批权在市或市以上的,受理承办单位要负责尽快收集、整理、审查、上报有关材料,并负责搞好对上汇报和催办,确保在承诺日内办结。

(四)对不需新征用土地的新建项目,申报材料齐全的,要在21个工作日内办结;对新征用土地的项目在52个工作日内办结。

(五)对所有非即办件要体现提速缩时的要求,给予一次性告知,确保在承诺时限内办结。

三、加强督察考核,严格落实管理责任

为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工作情况的监督,县政务大厅管理中心监察科要充分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在项目许可(审批)过程中,要全程跟踪,及时搞好督导检查。对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或者刁难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申请人,给申请人造成工作延误或损失的,以及对在行政许可(审批)中接受申请人的宴请、财物或者借行政许可(审批)之机向申请人提出购买商品、订阅报刊、接受有偿服务、交纳保证金、参加保险、加入学会协会等获取其他利益的,县纪检监察部门要予以严肃查处。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顾全县大局,以种种理由抵制改革、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要按照《古县政务大厅行政过错责任追

变频除湿风量优化控制分析 篇3

【关键词】变频制冷系统;风量优化控制;最佳除湿风量

变频制冷系统除湿运行的最佳除湿风量与房间温度、湿度、压缩机运转频率等因素有关,本文将对变频制冷系统的除湿性能进行研究,为变频制冷系统除湿运行的风量优化控制提供相应的试验依据。

1.试验样机

试验样机配置如下:

压缩机:理论排气量为11×10-6m3/r;频率30-120Hz;冷凝器:冲缝片换热面积9.3m2;内螺纹铜管?准9.52×17m;风量为1400m3/h;蒸发器:冲缝片面积5.3m2;内螺纹铜管?准7.94×19m;风量为160-600m3/h;节流机构:电子膨胀阀, 0-500脉冲。试验中采用调压器调节蒸发器风扇转速(原装机除湿模式风风扇转速固定为900r/min),转速范围为500-1250r/min,风量调节范围160-600m3/h;采用变频器调节压缩机运转频率,范围为30-120Hz。调节电子膨胀阀控制蒸发器过热度在2±1℃,保证蒸发器换热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利用广东省家用空调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顺德站)内的高精度焓差室进行测试,该室制冷量测量精度为±2%;风量测量精度为±1. 5%;进风干湿球温度控制精度为±0.1℃;温度测量精度为±0.15℃。试验数据的采集及分析均采用高精度焓差室配备的成套集成系统,数据采样及计算间隔15s。利用温度计PT100(A级),测试制冷系统蒸发器的进出风干湿球温度,查表可得进出口空气含湿量(或相对湿度),再根据所测风量,进而计算出除湿量。

2.试验结果及分析

试验共进行三组,第一组是压缩机运转频率不变,进风干球温度不变,而相对湿度变化时除湿量与风量的关系;第二组是压缩机频率不变,相对湿度不变,而干球温度变化时除湿量与风量的关系;第三组进风干球温度与相对湿度不变,而压缩机频率变化时除湿量与风量在RH=45%时,最大除湿量发生在风量为250m3/h附近,随着相对湿度的不断增大,最佳风量不断增大,到RH=85%时,最佳除湿风量已升至550m3/h附近,除湿量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RH=45%时,在任何风量下,除湿量都小于1.0kg/h;而当RH=85%时,除湿量在2.13-2.61kg/h之间。

相对湿度为75%,而干球温度为21-29℃变化时,其最佳风量基本相同,都落在450m3/h附近,这是因为当相对湿度相同时,降温除湿过程中潜热的比例相差不大,因而过程的主导因素(风量大小、单位风量的析湿量)转换关系及转换点基本相同。

在t=27℃,RH=75%时,随着频率由35Hz上升至110Hz,最佳除湿风量也由160m3/h以下上升至550m3/h附近,可见,最佳风量在进风状态一定时随频率的升高而升高。与结论一致。

3.最佳风量的公式拟合

根据前述可知,最佳除湿风量与运转频率、进风相对湿度有关,即:

Vopt=k(f,?准)

由于上述试验数据只能确定最佳风量的大致区间,而试验中不可能逐个地确定最佳风量点(因为试验中风量的变化总是按一定量递增的,递增量越大,最佳风量点就越不确定),为此,对上述试验数据进行二次样条曲线处理,从而在数学上找出其最佳风量点。利用该“数学上”的最佳风量点进行公式拟合,并根据最小二乘法得出:

■ (1)

式中:Vopt-最佳风量,m3/h;?准-进风相对湿度;f-压缩机运转频率,Hz(若忽略转差率,则1Hz=r/s);s-压缩机运转频率为fHz时,电机的转差率(可简化s恒等于0.03);ηfv-压缩机运转频率为fHz时,额定工况下的容积效率,查压缩机所附资料可得;Vc-压缩机的理论排气量,m3/r。

上式的平均拟合误差为2.48%;最大拟合误差为6.3%。公式的左边表示最佳除湿风量与压缩机有效排气量之比,该比值只与蒸发器进风相对湿度有关,同时在忽略转差率及容积效率随频率变化的前提下最佳风量与运转频率成正比。

对上式进行验证性试验,在进风温度为21-29℃,相对湿度为45-85%,频率为30-110Hz间任意取四种组合试验条件,由式(1)拟合最佳风量值与试验最佳风量值相差<5%。试验中拟合风量除湿量与试验最大除湿量相差<2%。可利用式(1)进行运行参数的控制。

4.变频除湿风量优化控制试验

按照试验样机配置制作对比样机一台,对比样机采用定风量的除湿方式,而试验样机采用由式(1)控制的变风量除湿方式,运行中,两样机的频率控制采用统一的算法,故运行频率相同。试验时,将两样机放同时置于焓差室内,分别将焓差室的温湿度控制设置为无效,而将温湿度的调节加热器、加湿器输出百分比分别设为一定值,以模拟房间热湿负荷,开启两样机,从而形成特定的降温降湿过程。试验共进行两次,第一次是以A机为定风速除湿运行(做对比样机), B机变风速除湿运行(做试验样机);第二次是A机为变风速除湿运行(做试验样机), B机为定风速运行(做对比样机),将两次结果平均,以消除A机与B机由于工艺偏差而导致的试验数据偏差。环境从27℃,RH为90%降至23℃,RH为60%共耗时2780秒,其中湿度从66%降至60%时耗时较长。按照原装机的控制算法,设定温度为23℃,在降温降湿过程中,运转频率在62Hz, 48Hz, 35Hz三档运行。

在除湿起始阶段,二者的除湿性能相差不大,这是由于本试验所选取的对比样机风量是以高湿度下的最佳风量为运行风量的;而在后半段,二者性能相差较大,主要原因是随着频率的下降,相对湿度的下降,最佳风量已远低于定风速风量,故定风量除湿性能远低于变风速除湿性能。对除湿进行积算可得试验过程定风量除湿量为0.8kg;而变风量除湿量为0.91kg,除湿量增加了13.8%。对比样机总耗能0. 463kW.h;而试验样机总耗能为0.446kW·h,能耗减小了3.6%,这是因为除湿前半段,二者的性能、除湿量、功率基本相等;而除湿后半段,由于试验样机风机转速远小于对比样机风机转速,故电机功率有所下降。

5.结论

(1)本文通过试验得出变频制冷系统除湿运行时最佳除湿风量随进风相对湿度、运行频率的数学拟合式。

(2)利用上述拟合式进行变频制冷系统的除湿运行的风量优化控制,取得了除湿量增加13.8%,而能耗减少3.6%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沣浩,俞炳丰,周艳蕊,等.变频空调器除湿运行模式风机风量的优化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35(7):768-770.

控制程序优化 篇4

1 原控制程序

生料磨出磨斗式提升机 (设备代号:B_30M) 电动机额定电流为287.7A, 启动时会升高至额定电流的3倍以上, 而正常运行时电流为150A左右, 原控制程序中电流高报警设为287A, 低报警设为80A。如果运行中有异常, 中控室操作员能看到电流显示高报警或是低报警, 而程序中不能使提升机跳停。我公司曾经出现过一次事故:在生产过程中斗式提升机机尾链轮脱轨, 操作员发现电流波动 (约1min, 但未达到设备跳停条件) , 然后紧急停机, 但还是为时已晚。事故造成112个料斗压坏变形, 停产80h, 损失很大。原控制程序见图1。

注:B-29M.RN为下一级连锁设备的运行信号

此程序只实现了设备的开停、下一级设备连锁及电流报警功能, 并不能实现设备的运行保护作用, 给设备的安全运行带了诸多不利因素。

2 程序优化方案的确定与实施

我厂DCS控制系统为美国Honywell PKS系统, 为有效地防止提升机超载时电流过大造成压坏料斗和低于提升机空载电流时的事故发生, 采取以下方案进行优化改进:区分设备启动时的电流与故障时电流达到最高值的情况, 并且要躲过启动时的过载电流, 设备启动时的过载不跳停设备, 但设备正常运行时要保护设备。

1) 在设备程序的保护部分增加延时模块和上下限保护程序, 并通过逻辑比较模块与逻辑功能选择模块组合使用。改造后的DCS控制程序见图2。

2) 保护参数的设定值的确定

(1) 延时参数的确定:提升机启动电流过大, 瞬间可达350~400A, 在程序中应用延时模块, 来躲过启动时的电流, 启动时间是60s。另外当事故停车时, 提升机料斗有料的情况下, 需带料开车, 提升机电流升高, 料斗运转一周时间在200s左右。考虑以上两点, 可将过载保护的延时模块时间设为300s。

(2) 正常运转保护值的确定:提升机额定电流287.7A, 提升机空载时, 提升机电流在100A左右, 但电动机连接销断 (完全空载) 电流只有20A左右。提升机在正常运行中, 电流在130~170A范围内, 考虑一些波动因素可将电流上限设定在220A, 下限设定在80A时。通过修改程序中的上下限保护值来实现, 由程序中的逻辑STOP模块控制提升机保护停车, 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超载时压坏斗子 (过载) 、传动链条断链 (过载) 、液力耦合器甩油 (完全空载) 及液力耦合器与减速机之间的棒销断裂 (完全空载) 的现象, 起到了保护提升机安全运行的作用。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 可有效地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1) 克服了传统热继保护在长时间过载后才能动作响应的不利因素, 程序的响应时间为0.25s, 所以设备的保护可以瞬间动作。此方案还可以实现对设备下限运行的保护, 对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多种不利因素都充分地考虑。

2) 有效地实现了启动和运行的分开保护, 并且可调节保护的上限和下限值, 使设备运行在一个安全的区间。

库存管理优化备件控制论文 篇5

备件库存管理是企业日常维修活动和库存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地作用。如果备件储备数量过多,就会造成库存积压;如果备件储备数量不足,则会造成备件缺货,因此,备件管理工作也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故加强库存管理研究,优化备件控制有其必要性。

一、备件控制的特点分析

1.备件需求量预测较为困难。

库存零件主要服务于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零件的型号和需求量通常是比较固定的,因此一般零件的库存管理也比较容易。在企业生产中,往往会涉及多种机器设备,那些易损的零件往往会有备件,但是一些不易损、较复杂的部件,企业通常未能及时意识到零件的损坏,因此在机器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往往不能及时在仓库中找到备件,给维修工作带来非常大地困难。此外,备件的需求量往往没有规律性,备件的需求数量与企业的生产活动以及维修状态存在密切的关系,是一个变量,因此备件的需求量往往很难确定,这也给备件的库存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2.备件需求量与企业维修策略关系较大。

备件的需求量与企业的维修策略也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企业的维修工作可分为预防性维修、生产性维修以及事后维修等,而不同的维修策略也会影响备件的需求数量。预防性维修是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的诊断,对需要更换的部件进行维修与更换,以减少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因发生故障而造成损失的一种维修策略;事后维修是指在机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对发生故障的部件予以更换,以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一种维修方法,这种维修策略无法预测故障的发生时间以及所需更换的部件的数量,往往不能对备件的需求量进行准确预测,因此企业必须通过加大库存量来起到预防的作用。

3.备件的库存管理需要与企业需要相适应。

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往往不能允许机器设备的维修时间过长,这就要求备件获取速度必须要快。因此,企业备件的存放位置与库存数量规划需要具有科学性,并与生产部门的需要相结合,要对各类备件进行分类存放,在维修部门需要的时候,库存管理人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备件存放的位置,并交给维修部门。这就要求库存管理人员科学规划库房的布局以及库存数量,使备件的库存管理与企业的需要相适应。

二、备件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1.没有对备件进行分类管理。

许多企业没有对备件进行分类存放与管理,因此备件的管理缺乏针对性,备件的数量也不能准确的确定。长期以往,必然会造成企业备件大量积压,不仅将占用了大量企业资金,还将影响企业的运行质量。

2.备件引进存在盲目性。

部分企业领导往往只注重生产部门的运行质量,忽视库存管理部门工作的科学性。也有一些库存管理人员担心备件不足,机器设备出现故障时无备件,受领导责怪,因此在申报时申报过多,导致备件数量或者种类过多,与实际需要存在很大差距,造成企业大量备件积压。

3.企业缺乏先进管理技术。

许多企业对备件的入库、出库、预测、审批等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方法,造成备件库存管理工作存在混乱:也有的企业不能对备件的库存数量进行定期清点,没有采用正确地处理方法来降低备件的库存数量,造成备件大量积压。此外,有些企业的生产技术改造与升级也缺乏科学性,不能对备件的库存数量进行综合考虑,也造成了库存备件的大量报废。例如,一些企业在进行技术改进时,没有在新技术投入使用之前将原有备件的库存量降至最低,造成了备件的大量浪费;一些企业的技术改进具有较强的随意性,选用的新技术尚不完善,技术改造方案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便投入使用,在新技术投入后不久便进行新一轮的改进,造成了库存备件的大量积压;或是备件在引进之后又被快速淘汰,成为库存备件大量报废和积压的主要原因。

三、优化备件控制的对策措施

1.对备件实行分类管理。

由于企业的备件种类较多、价格差异较大,且更换周期不能确定,因此,在备件的库存管理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对设备正常运行影响较大的备件的管理,以最大化地保证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行,还要将预测性维修与事后维修有效结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在企业备件库存管理工作中,库存管理部门应对与机器设备正常运行关联性较大的和价格较高的备件进行重点管理,企业应当把这类备件的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在保证企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设计采购方案。例如采购部门可根据企业的需要,定时进行对资金占有量较大的备件的采购工作,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而对于企业资金占有量不大的备件,则可以采用增加采购数量的方式进行一次订货,适当扩大采购周期。同时,企业需要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到现场核对备件信息,查看备件信息是否齐全,备件信息是否准确,如果有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

2.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设备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设备的管理是指将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组成一个整体,来进行科学管理,进而对整个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控制。这种管理方法能够实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统一,最大限度保障企业资源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有效提高。同时,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对备件进行管理,通过对备件进行分类编码实现备件的统计、申报、查询、审批,更加方便快捷,也可真正提高备件库存管理工作的效率。备件库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备件数量统计、出入库登记、采购规划等工作的统一,不仅能够将责任落实到相关负责人,而且系统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能够大大缩短统计预测工作的时间。备件库存信息管理系统还具有分类编码、出入库查询和使用数量统计等功能,能够提高备件的采购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总而言之,备件库存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企业生产技术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进一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3.从多方面减少备件库存积压。

企业可以制定并完善废旧备件的维修与使用制度,通过出台相关的奖励办法来鼓励有能力的员工对废旧备件进行维修来,实现备件的重新利用,此举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维修技能,还能够降低企业的设备维修成本。企业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维修人员的维修技能,鼓励员工通过继续学习或者出国深造的办法来掌握维修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提高设备的维修力度来减少备件的更换频率,有效减少备件的库存数量,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此外,企业可以采用增加社会库存的方法(社会库存是指备件供应商先将备件运送至企业仓库,在备件被使用之后再进行付费的一种采购方式)将备件的库存成本转移到供应商身上,以达到有效减少企业库存成本的目的;还可以采用增加联合库存的方式,与其他同类企业共同分担备件的库存成本,减少企业的资金压力,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四、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优化研究 篇6

关键词:内部控制环境;组织结构;治理层;人力资源政策

我国很多成功的企业突然倒塌的症结所在往往是内部控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中又属内控环境的失范最为突出和严重。针对这种现象,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参照美国COSO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推出了结合我国国情的内控制度规范。作为内控五要素基本元素之一的内控环境显得格外重要,其能从根本影响各企业内部控制的形式和内容。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是我国内控环境的现状以及优化内控环境的措施。

一、企业内部环境现状

(一)治理层未充分发挥作用

内部控制目标的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状况.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小股东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在企业中占的股份偏少,话语权不够,胳膊扭不过大腿,小股东只能对公司的经营决策听之任之,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漠不关心,不能很好的起到对大股东的监督制衡作用。而大股东就可以同时控制管理层和治理层,所谓的治理层监督管理层形同虚设,因为很多情况下董事长同时有总经理担任,企业完全有内部人控制,两权分离设置的内部控制制度很难保证既定目标实现。同时事业单位企业和国有控股公司的领导任命是有同级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政府部门如国资委决定的,选拔的过程缺少透明、公开,国资委出资人职责履行不到位,缺乏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和权利制衡。在治理结构中关键是要充分发挥董事会(治理层)的作用,治理层主要是监督管理层编写的财务报告以及设计的内部控制制度,根据管理层的业绩评价来决定聘用还是解雇,可以说一个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取决于有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董事会,但是我国许多公司董事会监督存在一定程度的虚拟化现象。

(二)组织结构设计和职责分配不尽合理

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依赖于有一套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职权与责任的分配机制。组织结构会影响到内部员工之间权利、责任和工作任务的分配,明确清晰的组织结构和分配机制有利于组织内部成员清晰的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增强成员的组织控制意识,改善内控环境,同时也有利于根据事先安排的责权结合事后的表现来对每位员工进行业绩评价和考核。我国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机构臃肿、管理层次过多,人浮于事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下,这种现象更加广泛存在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企业现在还采取的是政企合一的老模式,管理层级与官员级别挂钩,在三重一大等重大决策上往往有领导独断专行,而既没有经过集体讨论和专家论证,也没有经过适当政策和程序的授权,以致很多决策都缺乏合理性。

(三)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存在偏差

管理层是具体负责企业的经营运作和策略的制定、执行和监督。控制环境的每个方面都不同程度上受到管理层采取的措施和做出决策的影响。因此在建立一个有力的内控环境中管理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层的理念指的是其对内部控制以及对具体控制实施环境的重视程度。重视与否主要表现在管理层对发现和察觉到的内部控制缺陷和违规事件能否做出有力的反应措施,积极遏制纠正任何错误和舞弊,如果他们这样做了就表明他们对内控足够重视,有助于控制的有效执行,并减少控制被忽视和规避的可能性。经营风格能表明管理层对待风险的态度,如果管理层经常投资高风险的领域就表明管理层是风险偏好者,会对内控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四)人力资源政策不完善

企业政策和程序的执行需要靠具有胜任能力和诚信道德的人员去执行,选拔这些人员需要一套好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具体来讲包括企业在招聘、培训、考核、咨询、晋升、薪酬等方面的合理程度。如果企业员工甚至是核心员工对内部控制不了解,那内部控制环境恶化也就不足为奇了。COSO报告中也多次强调了“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通过对员工培训,选本考核,提高员工的素质,能大幅度该晒企业内控环境。而现实状况是事业单位企业存在任人唯亲的严重现象,内部串通舞弊增加企业风险暴露。

二、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的措施

(一)强化董事会的职责和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

董事会在整个公司治理架构中处于中间环节,是股东会和管理层之间的沟通桥梁。董事会最重要的特质是其独立性,因此要发挥董事会在建设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中的核心作用,必须增强保证其独立性。形成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基础上的治理层与管理层相互制衡协调关系。损害董事会独立性最严重的是董事与管理人员的交叉任职,必须在源头上加以杜绝,保证董事人员按照既定程序选举和产生。可以从几个方面加以着手解决,首先在选拔董事会成员时更多考虑其专业方面的能力,提高专家型董事的比例,因为董事会的作用是为公司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要求其能对企业及所处的行业能有较好的预测判断能力,很好的解决之道是加大建设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除能保持独立性外,还能发挥在经营管理、法律和财务方面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其次要增强对董事会成员的法律教育,培养良好的法制意识,董事在履行职责时要勤勉尽职,要明白董事自己在做出任何决策时都要为其负责,甚至是担当法律责任。

内部审计部门有谁领导,向谁报告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的效果。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最好的设计是出于加强独立性的要求有董事会下面的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但同时为了便于开展审计工作,取得被审计部门的配合,应该把审计工作及时向管理层汇报。在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能够增强内审部门的权威性,也为董事会有效履行监督职能提供了途径,防止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出现。同时顺利开展内审工作有赖于被审计部门的通力配合,向总经理汇报可以方便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得到纠偏。

(二)设计完善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运作程序

企业是组织形式的一种,通过组织结构的正常运行来完成组织的功能和目标;要做到组织结构的畅通运行,其支撑的基础是按照既定规范运行的运作程序。组织设计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纵向的层次被突出,而横向的协调与沟通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一些涉及到跨部门的工作往往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更为严重的是授权不规范,例如中航油的陈久霖在没有得到董事会的授权批准下,对内部管理制度和交易授权规定熟视无睹,擅自人为进行超越自己权限的套期保值交易,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最终给企业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企业采用不同的经营策略来应付日益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调整策略的同时需要优化组织结構来配合。规范高效的运作程序具体适用于组织结构中是指严格的授权和明确的职责。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直接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在设计结构时考虑个部门之间责权、利的分配和协调沟通。一般按照以下的设计基本原则来进行:精干高效统一指挥、执行和监督并将、集权和分权结合。

(三)强化管理层内控和风险意识

管理层的思想是企业运行的灵魂,企业文化会深深烙下管理层个人的特质,集中体现在企业的价值观,对社会的责任观念。相比于市场经济程度较高的国家,存在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还不健全处于起步阶段,管理层更多的是与行政级别挂钩,专业胜任能力方面不足对内控重要性认识不够。再加上如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层兼具管理人和所有人的双重人格,管理层的经营风格所面临的风险被无限扩大,偏好于投资一些风险高的领域。其管理思想仍然停留在当好领导角色上,考虑最多的是在自己任期内短期干出业绩有利于升官进爵,企业在他眼中不是一个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整个企业对内控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有管理人员对内控的态度决定的,因此如果管理层给员工的感觉是对内控意识和风险不够的话,做不到以身作则,更谈不上去要求雇员有良好的内控意识,建立高效的内控环境目标就无从谈起了。提高执行内控的意识,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能起到带头作用自觉执行,这样才能把一切内控漏洞扼杀在萌芽中。

(四)实施合理的人事政策,提高员工素质

如前文提到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最终要落实到“人”的身上,而控制的对象也直指“人”。如何处理好人和控制的关系,是完善内控环境的关键所在。优良的内控环境所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的诚信道德观并且有较好的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这需要企业配套科学完善的招聘、考核、培训机制。首先,招聘要遵守公开透明的原则,竞争上岗,任人唯贤,杜绝任何走后门拉关系任人唯亲的现象;其次,对在岗人员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对违反内控规章规则的进行严厉惩处,对纠正内控漏洞的员工给予奖励,做到奖罚分明,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员工参与内控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在岗人员另一种控制方式是业绩评价考核,把工资薪酬,和职业发展与考核成绩挂钩,也是有效的控制活动之一。内控的基石是内控环境,内控环境的基础是诚信道德的文化环境,应在员工中广泛开张诚信教育。内控规章是外部监督,要真正把这些制度内化为员工自己的道德准则有赖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它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带有本企业烙印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总和。有时能比黑纸白字有形的东西更能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所以要培育员工养成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影响我国内控环境质量的问题主要是治理层未充分发挥作用,人力资源政策不完善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存在偏差组织结构设计和职责分配不尽合理,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也一一提出了优化的措施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刘静.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5(2).

2.董惠良.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6(6).

3.徐哲.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J].财会通讯,2008(1).

4.任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

电梯控制系统的优化控制研究 篇7

关键词:电梯,控制,系统,速度,优化

一、控制电梯运行速度的选用

在电梯运行时, 我们所追求的就是它的快速和舒适性, 但是这种舒适感主要是看它的速度控制, 在当前形势下, 控制电梯速度一般是通过时间或者是绝对距离, 以及相对距离作为主要方法, 这也是在国内外最常见的几种方式。如果是把时间作为原则性为控制它的速度时, 可以通过延时控制, 也就是通过开环的方法来控制, 这也是通过估计值来控制的, 这种方法可以促使电梯如果制停时有一个低速爬行段, 其运行效率也是非常低的, 没有很准确的平层精度, 也达不到良好的舒适性。如果是在相对距离作为原则基础时, 在控制速度时可以达到无爬行依靠, 然而, 如果是应用这种方式就必须要安装增量编码器, 从而得到一个准确的轿厢位置, 因为会存在一个打滑的问题, 所以主控制器就会失去准确的轿厢位置, 如果要进行减速时, 就必须要通过不断的校正轿厢位置, 并且找到实际的爬行问题, 一旦发生打滑现象时, 电梯就极易发生严重事故。此外, 我们也可以应用绝对值编码器来控制电梯的速度, 应用这种方式进行控制, 可以得到连续的绝对值编码器, 也可以得到最准确的轿厢位置, 及时反馈到控制器那里。此时的主控制器再依据所接收到的距离值, 从而就能计算出运行速度, 同时也可以发出接收指令, 使电梯保持平衡运行。应用这种方法时, 主要是应用了绝对值的编码器所以可以得到准确的信号, 从而不会受到打滑现象的影响。并且得到的是二进制编码, 所以也不会有脉冲丢失的问题。

二、怎样选择速度曲线

如果要提高电梯的运行质量, 就必须要选择更为合理的速度曲线, 这对于提高运行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电梯在进行运行时, 有加速起动, 减速制动以及稳速运行等几个方面。而在电梯制动以及起动时, 会起到一个速度的变化, 所以必须要适当的选择, 这样才可以促使电梯在到一个平衡的运行, 同时也能达到舒适度, 提高它的运行效率。如果轿厢快速的上升以及下降时, 则会出现超重感现象, 导致失重。对此, 为了促使运行速度可以达到一个最好的效率, 所以速度是关键。通过实践证明, 我们在乘坐电梯时, 速度的快慢不会有太明显的感觉, 它主要是和加速度的变化率有一定的关系, 相比情况下, 乘坐电梯时, 如果较明显的加速度会导致不适感, 所以必须要确保电梯有良好的性能。另一方面, 我们在设计电梯时, 其速度曲线应是安全平滑的, 我们一般用的曲线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抛物线的直线形, 另一种是正弦的直线形。通常情况下, 由于抛物线的直线形速度主要是通过电梯的起动以及在它的制停时产生的, 这种速度虽然是连续的, 然而它在加速度变化时还是会发生跳变的, 同时也就影响了它的舒适度。但是, 正弦一直线形速度一般是由它的本身特性而造成的, 进行过渡时, 这种速度是可以连续发生的, 而它的变化率也可以是相对连续的, 只是在起动或者是在制停时会发生跳变, 在舒适度方面是比较平稳的。

三、优化电梯控制运行的速度

电梯在运行时, 如果要确保它的舒适度, 就必须要从设计上下功夫, 所以它的速度曲线应该是平滑的, 同时它的速度曲线才可以是连续的, 不会发生突变, 并且它的变化率不会被无穷大, 数值也是有限的。在现阶段, 我们一般用的速度曲线有两种类型, 抛物线以及正弦线, 这两种线形都是在电梯起动以及在它制停时发生的, 曲线可以是连续的, 只是在跳变时会发生变化, 影响其舒适度。一般曲线速度最明显的一个特性就是由其本身的函数来决定的, 并且在过渡过程当中, 曲线以及速度都可以是连续发生的, 并且这种变化也仅只有一次, 它的舒适感也会更好。

四、实现优化

(一) 在电梯运行的过程当中, 一般主控制器是在电梯运行时进行速度优化的, 此时则可以准确定位变频器的状态, 并且把一定的速度信号发到速度优化模块当中, 并且应用绝对值编码器来实施采集, 而我们也可以在轿厢得到准确的数值, 最后把它转换到轿厢的层位置,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剩余距离值, 最后再发送到控制模块进行优化。通常情况下, 电梯在运行时, 可以通过控制模块来优化它的速度, 从而读取到更多的设置参数, 并且把他们现有的状态反馈到主控制器当中, 此时我们就可以接收到电梯主控制器的信号, 得到剩余距离值, 再应用控制算法进行有效的计算。

(二) 如果要优化电梯控制系统的速度, 就必须要和主控制器有一定的联系, 在数据通讯当中也要有时间, 同时在优化控制模块时必须要依据它的剩余时间进行有效的计算, 从而得到对应的速度, 然而这种速度是需要通过时间计算的, 也就据有了滞后性。如果电梯在起始阶段需要起动时, 会出现反向溜车的问题, 或者会出现负载的变化, 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优化发生偏差。因此, 电梯在起动以后, 就必须要确保时速的平稳, 达到它的实时准确性, 对此, 我们应该在计算运行速度以后, 再根据这个滞后时间调节速度, 控制好电梯的速度。在当前情况下, 用来控制速度的方法会有很多, 比如有神经网络, 专家系统, 模糊控制等方面, 然而程序空间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在算法上就很难实现。

(三) 在优化速度时, 我们也可以通过监控软件进行有效的实施, 并且通过速度曲线图进行定位比较, 最后得出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在优化的过程当中, 我们可以看出, 最大的加速度以及它的平均速度都是通过曲线图得出的, 在计算出实测值和国家的标准值进行对比, 这样就会更为明显的找出结果, 在这个系统当中得出的结果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从而也能达到电梯优化的控制目标。此外, 在研究过程当中如果可以有效的提高通讯波特率, 会给系统有良好的运行速度, 同时也能提高运行效率以及它的舒适感, 实现最大价值。

结语

由于在电梯控制时, 主要的起动以及制动负载会频繁的发生变化, 这就会导致产生不良的事故, 对此, 如果要更好的在电梯设备上不断的提高它的安全可靠性, 就必须要优化它的控制系统功能, 速度平稳, 可控, 可以在较为频繁的负载下达到一个稳定的性能。

参考文献

[1]赵海峰.变频变压调速技术在电梯中的应用[J].新技术新工艺, 1997.

控制程序优化 篇8

龙滩水电站位于红水河上游, 广西天峨县境内, 规划安装9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装机总量为630万千瓦。一期工程安装7台机组, 于2001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 首台机组于2007年5月实现投产发电。2008年12月26日, 龙滩水电站7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 龙滩水电一期工程490万千瓦装机提前一年全部投产。龙滩电站电气主接线为:发电机—变压器组为一机一变的单元接线, 主变低压侧与发电机之间装有发电机出口断路器。500k V开关站为双母线4/3接线方式。共四串开关, 7进4出。通过龙平甲线、龙沙甲线、龙沙乙线、龙河甲线等4回500k V出线并入南方电网, 是西电东送的一个重要的电源支撑点, 也是南方电网的主力发电厂。

龙滩水电站共装有7台由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500kV电压等级, 额定容量为780MVA的主变, 主变型式为三相强迫油循环水冷无载调压组合式变压器。布置在地下主厂房233.7m高程层下游主变洞内。每台变压器装设7台冷却器。由于地下厂房通风条件相对较差, 在夏季高温、高负荷状态下, 主变冷却器冷却效果不是很好, 在程序优化前的控制方法下, 主变绕组温度基本上是长期处在72度左右的高温下运行, 并且存在冷却器频繁启停的现象, 也造成主变油温回来波动较大, 加快了主变绝缘的老化速度, 缩短了主变的运行寿命, 同时也不利于对主变运行油温的监视, 给主变的安全稳定运行埋下了隐患, 因此有必要对原程序进行优化。

(二) 原程序的说明

龙滩电站主变冷却器控制方式有手动控制、自动控制两种方式, 其中, 自动方式下主变冷却器投退主要受油面温度、绕组温度、负荷以及主变的运行状态控制, 具体控制方式如下:

1.主变运行的判据为:只要主变高压侧两个开关和发电机出口开关有一个在合, 即判定主变压器为运行状态。当以上三个开关都在分时, 判断主变压器为停电状态。

2.第一组冷却器:当主变压器由停电到运行状态时, 立即投入第一组冷却器 (主变冷却器两台为一组) 。当主变压器由运行到退出状态时, 延时50秒切断主变冷却器两路交流进线电源, 油泵电机全部停止运行。

3.第二组冷却器 (低温启动) 投入和退出运行的条件:当主变压器油温达65℃或主变负荷电流达到额定负的70%或主变压器绕组温度达到65℃时, 均会启动第二组冷却器。当主变压器油温降到45℃时, 第二组冷却器自动退出。

4.第三组 (高温组) 冷却器投入和退出的条件:当主变压器油温达到75℃或负荷电流达到额定值的100%或主变压器绕组温度达到85℃时, 立即投入第三组冷却器。当主变压器油温降到65℃时, 第三组冷却器自动退出。

5.备用冷却器投入运行的条件:主变压器带电运行后已启动的冷却器为工作冷却器, 其余未启动的冷却器为备用冷却器。当工作冷却器有一台或几台冷却器有油泵故障、水流故障或泄露故障时, 故障冷却器即自动停止运行, 启动一组备用的冷却器投入运行。

6.主变冷却器全停信号。主变冷却器全停的逻辑为两路交流电源的电压同时消失或冷却器水流中断信号经PLC判断后0秒开出, 经主变保护中的非电量保护继电器瞬时出口跳闸, 跳开主变各侧的开关, 主变停电, 并同时发主变冷却器全停动作信号到监控系统。

(三) 主变油面温度、绕组温度接点设置

1.主变绕组测温表温度点设置有65℃、85℃、95℃、105℃四个点, 其中接点1 (65℃) 用于动第二组冷却器;接点2 (85℃) 用于启动第三组冷却器;95℃、105℃两接点则输入到主变非电量保护作为绕组温度高和过高的开入量。

2.主变油温测温表1温度点设置有45℃、65℃、85℃、95℃四个点, 其中油温度接点1 (45℃) 作为第二组冷却器停止运行用;油温度接点2 (65℃) 启第二组冷却器;85℃、95℃两接点输入到主变非电量保护装置作为油温高和过高的开入量。

3.主变油温测温表2温度点设置有65℃、75℃、85℃、95℃四个点, 其中油温接点3 (65℃) 作为第三组冷却器停止运行用;油温度接点4 (75℃) 作为第三组冷却器启动控制用;85℃、95℃两接点输入到主变非电量保护装置作为油温高和过高的开入量。

4.以上三块测温表接点的温度定值可以在表盘上根据具体需要来整定, 主变绕组测温表和两个油温测温表分别提供的4对有接线的接点都已使用 (此外每块测温表上还有预留有2对备用接点) 。

(四) 原程序和接线, 存在缺点或不合理

1.低温和程序中高温启动冷却器的温度定值、负荷启动值及返回值均比较高, 当主变压器油温达到75℃或负荷电流达到额定值的100%或主变压器绕组温度达到85℃时, 才启动第三组冷却器当主变压器油温降到65℃时, 第三组冷却器即退出运行, 从而导致主变在高负荷下变压器长期处于接近72℃的较高油温下运行;

2.程序中低温启动冷却器的温度定值、负荷启动值相对偏高或不合理, 在主变压器油温达65℃或主变负荷电流达到额定负的70%或主变压器绕组温度达到65℃时, 方启动第二组冷却器, 当主变压器油温降到45℃时, 第二组冷却器即退出运行, 使得主变在负荷较轻时也会长期处于油温接近65℃这样相对偏高的油温下运行。

3.当出现主变冷却器全停故障时, 主变非电量保护中的主变冷却器全停开出动作延时为0秒, 而主变冷却器控制PLC程序中全停故障信号也为瞬间出, 即总的冷却器全停出口时间还是为0秒, 则存在着主变运行当中由于冷却器全停继电器接点因振动瞬间动作及主变两路交流电源瞬间失电而引起的冷却器全停保护出口误停主变的可能, 且从主变冷却器控制柜到主变保护柜的电缆较长, 在主变保护柜上也是通过光偶开入, 也没有任何附加闭锁条件来提高光偶动作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 因此大大增加了冷却器全停误动作的机率, 降低了主变冷却器运行的可靠性。

(五) 程序修改优化后的流程图

1.第一组冷却器投入和退出运行控制方式不变, 具体如下:当主变由停电转带电运行时, 第一组冷却器即随之投入运行。当主变由带电运行转停电后, 延时50秒切断主变冷却器两路交流进线电源, 油泵电机全部停止运行。

2.第二组 (低温启动) 冷却器投入和退出运行控制方式修改如下:将启动温度由65℃改为45℃, 负荷由70%额定负荷改为50%额定负荷, 绕组温度65℃改为50℃, 以上三者只要满足任意一个达到条件, 均会启动第二组冷却器, 且45℃接点同时作为高温启动的返回条件;第二组冷却器停止运行的判据为:当主变压器油温降至35℃时, 第二组冷却器即自动退出。

3.第三组 (高温启动) 冷却器投入和退出运行控制方式修改如下:将启动温度由75℃改为55℃, 负荷由100%额定负荷改为75%额定负荷, 绕组温度85℃改为65℃, 以上三者只要满足任意一个达到条件, 即启动第三组冷却器;第三组冷却器退出运行判据为:当主变压器油温降至45℃时, 第三组冷却器即自动退出。

4.备用冷却器投入和退出运行控制方式不变如下:当工作冷却器有一台或几台冷却器有油泵故障、水流故障或泄露故障时, 故障冷却器即自动停止运行, 启动一组备用的冷却器投入运行。

5.主变油温测温表、主变绕组测温表温度接点设置修改如下: (1) 绕组测温表上温度点设置:50℃、65℃、95℃、105℃。接点1 (50℃) 用于启动第二组冷却器;接点2 (65℃) 用于启第三组冷却器;95℃、105℃仍作为绕组温度高和过高的接点输入到主变非电量保护装置。 (2) 主变油温测温表1温度接点设置:35℃、45℃、85℃、95℃。油温接点1 (35℃) 作为第二组冷却器返回用;油温度接点2 (45℃) 用于启动第二组冷却器, 同时作为高温启动的返回条件;85℃、95℃仍作为主变油温高和过高的接点输入到主变非电量保护装置。 (3) 主变油温测温表2温度点设置:55℃、75℃、85℃、95℃。油温接点3 (55℃) 用于启动第三组冷却器;油温接点4 (75℃) 作为冷却器全停出口辅助判据, 85℃、95℃输入到主变非电量保护装置作为油温高和过高的开入量。

6.主变非电量保护中主变冷却器全停动作延时由0秒改为3秒, 避免了主变运行中由于冷却器全停继电器接点因振动瞬间动作及主变两路交流电源瞬间失电而引起的冷却器全停保护误出口动作, 同时也给予了运行值班人员一个反映和处理的时间, 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六) 程序优化的运行效果

程序优化前后主变冷却器运行状况对照图:

通过对比上面两幅主变运行温度监视图可以明显看出, 在相同负荷下程序修改前, 为了使得主变运行在绕组温度50℃左右的情况下, 需要运行人员手动启动6台冷却器, 主变冷却器基本上失去了程序控制的功能;而程序修改优化后所有冷却器均可以切至“程序控制”方式下运行, 主变冷却器完全是按照较为合理的温度定值及负荷电流定值自动启动两或三组 (4台或6台) 冷却器运行, 使得主变能长期地保持在50℃~60℃之间的油温下运行, 变压器的运行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提高了主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的可靠性, 延长了主变压器的运行寿命, 同时也大大减少运行人员手动投、退主变冷却器的操作, 减轻了日常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设备自动化控制和自动化运行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变压器运行技术[S].

[2]龙滩水力发电厂运行规程[S].

控制程序优化 篇9

关键词:分段关闭,控制程序,拐点,优化

1 引言

现在部分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的分段关闭装置均由液控节流阀和控制电磁阀组成;当水轮发电机运行中发生事故或甩负荷,导叶紧急关闭至一定的开度时,即分段关闭的动作设定的拐点位置,由电气柜中判断分段关闭动作的PLC或PCC控制程序开出一个分段关闭动作信号至控制电磁阀,控制电磁阀动作后,控制油进入液控节流控制阀,对回油进行节流调节来实现分段关闭。分段关闭控制程序设计合理、判据可靠,能确保事故或甩负荷导叶紧急关闭至拐点位置时正确开出动作信号;在机组正常运行,导叶处于拐点位置时,分段关闭控制程序不开出动作。

2分段关闭控制程序使用的现状

(1)龙滩水电站单机700 MW混流式水轮发电机,分段关闭动作由机组现地控制单元PLC控制程序开出,控制电磁阀为单线圈,即动作线圈;其中一个动作条件是由空载转停机流程实现:315:KON_1 (IN1:=DI[133]OR (AI[125]<=30.0 AND AI_QUA[125]=0),T1:=T#15S);停机时,接力器行程关至拐点位置,开出分段动作信号,停机流程结束复归;对拐点位置使用开关量和导叶反馈测值的模拟量,且对模拟量的品质进行判断,当导叶关闭至30%导叶开度则自动投入分段关闭装置。另一个动作条件是通过机组解列判据与拐点位置开关量进行判断:R_FDGB(CLK:=DI[133]AND ((SOE[150]=1 AND SOE[149]=0) OR (SOE[143]=0 AND SOE[144]=1 AND SOE[145]=0 AND SOE[146]=1))),SOE[150]和SOE[149]为出口断路器分合,SOE[143]、SOE[145]为主变高压侧两侧断路器。

(2)观音岩水电站单机为600 MW混流式水轮发电机,分段关闭控制为电调PCC控制程序开出,控制电磁阀为单线圈,即动作线圈,动作条件是(Gv_Fdbk_Flag)=0反馈无故障,(edgepos(GV_Fdbk<=(Gv_Mid+250))),当反馈测值小于等于拐点设值时,分段关闭控制程序开出动作控制电磁阀;当机组全停(GV_Fdbk<=200)或反馈测值大于拐点设定值(edgepos (GV_Fdbk>(Gv_Mid+250)))时,分段关闭控制程序开出复归。

(3)岩滩电厂扩建2台机组单机容量为300 MW,分段关闭控制为电调PCC控制程序开出,控制电磁阀为双线圈,即动作线圈和复归线圈,分段关闭动作条件(Gv_Fdbk_Flag)=0反馈无故障,((Gv_Fdbk<=(Gv_Mid+250)))and (cont_k<20),即反馈测值小于等于拐点设定值时,分段关闭控制程序开出4s动作控制电磁阀;分段关闭控制程序开出复归动作条件是(Gv_Fdbk>(Gv_Mid+250))and(cont_f<20),即当反馈测值大于拐点设值时,分段关闭控制程序开出4 s动作控制电磁阀复归。

(4)岩滩电厂一期4台机组,单机容量为302.5 MW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分段关闭控制为电调PCC控制程序开出,控制电磁阀为双线圈,即动作线圈和复归线圈,动作条件是((iY_Main<iSegmentCloseEnter)and(iY_Main>240)and bFallingSegClose),反馈测值小于拐点设值32%,反馈值大于6%且bFallingSegClose=1 (反馈值大于33%时为1,小于4%时为0)时开出动作控制电磁阀;复归分段关闭条件((iY_Main>iSegmentCloseEsc)or(i Y_Main<180)or (iTimSegmentCloseEsc2>1200)),即当反馈测值大于33%或小于4.5%或分段投入24 s后,开出动作控制电磁阀复归。

3 分段关闭控制程序的问题分析

导水叶紧急关闭发生的原因:一是机组在并网运行时,当发生电气、机械事故时跳开出口开关或主变高压侧开关,电调的并网判据不满足或有停机令,导叶关闭至空载位或全关;二是机组并网运行时,无事故或紧急情况需要投入急停阀,或急停阀误投入造成紧急关机;在紧急关机时,分段关闭装置控制程序需要正确开出动作,投入分段关闭装置,改变水轮机导叶的关闭速度,使机组转速上升值和引水系统的压力上升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对于上面介绍的第一种分段关闭控制程序,使用机组解列(并网接点)判据和分段投入拐点判断,机组在正常运行时进行负荷调节,经过拐点时,分段关闭装置均处于退出状态,当出现机组甩负荷或机组事故时,分段关闭控制程序能正确动作;但如果机组处于并网状态,电调有停机令时,调速器将紧急关闭导叶,此时分段关闭控制程序将无法动作开出实现分段关闭。第二种分段关闭控制程序,动作条件必须是反馈无故障,反馈测量数据良好的情况下,当反馈测值在拐点以下时,分段关闭控制程序开出动作控制电磁阀,分段关闭装置动作;机组事故调速器紧急关闭导叶,此时反馈故障分段关闭控制程序将无法开出动作控制电磁阀;当在机组处于低负荷运行(即在拐点以下运行),分段关闭控制电磁阀将长期处于投入状态,这会影响机组负荷调节速率;当机组导叶开度处于拐点附近运行时,分段关闭装置处于频繁投退动作中。第三种分段关闭控制程序与第二种相类似,只是使用双线圈电磁阀,分段关闭控制程序开出动作时,开出4 s控制电磁阀动作信号,复归时也是开出4 s控制电磁阀复归信号,但也存在机组运行在拐点附近位置时,分段关闭装置频率动作。第四种分段关闭程序,分段关闭的动作值与复归值不一致,减少频繁动作的次数;在正常的负荷调节过程中,分段关闭也会出现误动作情况,后三种方式分段关闭投入拐点采用导叶反馈测值进行判据,均没有开关量和模拟量进行双信号判据。

4 分段关闭控制程序的优化

电调PCC控制的输入端子中有发变组保护事故出口停机开出、机组现地PLC控制单元停机流程开出、水车保护出口停机开出、紧急停机投入开出、主变高压侧开关及出口开关串接的机组并网状态接点;停机令开入或机组解列作为分段关闭装置动作条件,导叶关闭至分段关闭拐点以下,经过电调PCC控制程序判断,将开出分段关闭动作信号至控制电磁阀,实现分段关闭,满足调保计算的要求。对上面4种分段关闭程序进行优化完善。

4.1 分段关闭动作条件

发电机从并网运行状态出现解列时或有停机令时,开出一定时间的分段关闭动作允许。

4.2 分段关闭控制的动作及复归

以上对于双线圈的控制电磁阀,当导叶关闭至导叶反馈测值小于分段关闭的设定值时,或分段投入开关接点接通且分段关闭动作允许,如果导叶反馈测值大于复归设置开度时,分段关闭控制程序开出一定时间动作控制电磁阀;分段投入点进行开关量和模拟量双信号判断,目的就是防止导叶反馈测值出现故障时,造成分段关闭无法正常投入。当分段关闭投入后,导叶反馈测值小于分段关闭复归设置值时,开出控制电磁阀动作复归。

以上对于单线圈的控制电磁阀,分段关闭动作开出后,导叶反馈测值小于分段关闭复归设置值时,开出动作控制电磁阀复归。

4.3 分段关闭满足可动作条件

机组并网状态,没有停机令的情况下,分段关闭满足可动作条件。

对于程序中count_u、count_k、count_f数值大小根据PCC程序中的扫描周期和调保计算数据进行修改。

5 结语

部分水电厂在分段关闭控制程序中,只将分段关闭投入点(拐点)作为判据,试验中满足调保计算要求,但没有结合实际运行情况,考虑分段关闭控制程序误开出、拒开出和频繁动作。通过完善和优化能确保分段关闭控制程序正确开出动作,满足调保计算要求,符合运行工况。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水利电力学校,林亚一.水轮机调节与辅助设备[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鲁奇气化工艺优化控制 篇10

1煤质影响因素分析

1.1灰熔点

受煤炭价格、化工产品市场的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为了有效降低煤制气装置的生产成本,原料煤采购按照热值计价,广泛开拓煤源、原料煤采购的多元化带来制气装置原料的多元化。由于各产地煤的灰熔点各不相同且相差较大,在鲁奇气化炉工艺操作时,无法选择最佳汽氧比。①按高灰熔点煤选择汽氧比,会造成灰熔点低的煤易结渣,结渣部分影响气化剂的均匀分布,容易出现气化炉工况恶化;另外还有可能达到T3温度,熔融部分将灰熔点高的煤包裹,阻碍煤与气化剂接触,不利于完全反应,导致碳流失,表现为炉渣中的黑核现象。②按照低灰熔点煤选择汽氧比,则高灰熔点的煤表现为灰细,不利于排灰和制气,造成生产负荷加不上,同时增加煤气水产量,加大污水处理费用。

可见,多煤种配烧时,各煤种灰熔点在一定范围内,且相差不大,便于控制理想的汽氧比,在保证提高反应温度的同时,降低了灰中残碳量,提高了碳的利用率,且随气化温度的提高,蒸汽分解率提高,污水产量下降,污水处理费用下降,气化炉运行更为经济。

1.2挥发分

煤的挥发分对鲁奇气化炉运行工况影响不是很大。煤中挥发分升高,能造成副产品焦油和中油的产率增大,粗煤气产率下降,粗煤气耗块煤的单耗随之增加。可见,煤中挥发分低,煤气产率增加,气化炉运行更为经济。

1.3灰分及矸石

煤中矸石含量及灰分增加时,会出现下列状况:①矿物质燃烧灰化时要吸收热量,大量排渣要带走热量,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②为防止气化炉结渣,要适当提高汽氧比,这样就降低了气化炉的操作温度,影响了气化强度,蒸汽分解率降低,煤气水产量提高,粗煤气产量减少;③煤中灰分及矸石增加,固定碳含量相应减少,煤气产率降低;④灰分及矸石增加,加剧了设备磨损(主要是炉篦刮刀、护板等部件),另外导致煤灰锁上下阀运转周期缩短,设备检修频次增加,开停车频繁;⑤灰分过高时,影响反应物扩散速度和热量的传递速度,使气化反应总反应处于扩散状态,阻碍了固体表面和内部气化反应有效进行,炭核也会进入灰区,导致灰锁温度升高,严重时导致各反应层紊乱,造成气化炉工况恶化,影响气体质量和产量。

1.4煤的粒度

鲁奇气化工艺对粒度要求较高,5~50 mm粒度煤≥90%,粒度大小和范围不同,会造成气化炉同一床层截面煤的比表面积不同。在同一床层截面上,气化剂的分布是均匀的,比表面积大的需要氧气多,若粒度大小和范围不同,就会造成气化炉同一床层的反应速度不同,而向下排灰拉动床层下移却是均匀的,这样就可能导致气化炉内床层紊乱。比表面积大的煤(小粒度)因反应不完全和灰渣一起排出,碳在灰锁中继续反应使灰锁温度也升高,同时灰中残碳量升高,因碳流失从而使产气率下降,块煤单耗升高。

实际生产经验表明,鲁奇气化炉中若用粒度大于50 mm的煤偏多,易造成煤溜槽堵、煤锁架桥等加煤故障,影响气化炉高负荷经济运行;而用粒度小于13 mm的煤偏多,容易产生小粒度填充大粒度间隙的现象,同时还会出现大粒度遍布气化炉床层四周而小粒度集中于中央,引起床层不均,局部阻力增大,气化剂通过床层时会出现阻力小的部位通过的气化剂量多,阻力大的部位通过的气化剂量小,不但影响气化炉的产量和气体质量,还易造成气化炉工况恶化、灰中残碳含量高、粗煤气中带出物增加、废热锅炉集水槽容易堵塞、粗煤气洗涤后煤气水中尘含量大等一系列问题,给污水处理系统操作带来困难,并且影响煤气净化系统的操作。

1.5固定碳含量

影响煤的发热量的主要因素是固定碳,固定碳含量提高,则灰分、挥发分等相应含量下降,有效成分增加,有利于制气。但随着固定碳含量的升高,煤在鲁奇炉内就需要更多的氧气参与反应。若气化反应氧气量一定且与煤的发热量不匹配时,由于固定碳含量升高,参与反应的氧气不足,会造成炉内反应速度减慢,煤在炉内停留时间延长,导致各层拉长、干馏层缩短、干燥层缩短或消失。气化炉的工况表现为:粗煤气出口温度在450~490 ℃;灰锁温度在330~380 ℃,在此温度下,煤中的挥发分在干馏层生成焦油的成分多(煤焦油生产大约在320 ℃开始,在430 ℃达到最大值),焦油产量增加,剩余半焦减少,进入气化层后,生成CO、CO2、H2、CH4的有效成分减少,导致块煤单耗上升,影响气化炉经济运行。

2汽氧比对能耗影响分析

汽氧比是指气化剂中水蒸气与氧气的比值,汽氧比是控制气化过程温度、改变煤气组成的重要调节手段,主要根据灰的结渣情况和煤气成分进行调节。固态排渣要求适度的结渣,灰粒度小、粒度大都会造成炉篦不下灰,汽氧比的调整首先要满足排灰的要求。煤气中的CO2含量反映了反应状况好坏,CO2含量作为粗煤气中废气在低温甲醇洗工号被除去,CO2含量高,就意味着CO、H2、CH4有效气成分含量降低。鲁奇加压气化产品粗煤气中CO2含量的高低,是由气化炉内气化层温度决定的,而气化层温度则是由汽氧比进行控制的。汽氧比高,炉内气化温度低,CO2含量高;汽氧比低,炉内气化温度高,CO2含量低。选用较高的汽氧比会使气化反应温度降低,蒸汽分解率下降,蒸汽耗量大大增加,污水处理费用增加。在不引起灰分熔融的条件下,应采用低汽氧比。

3气化炉开停车次数对能耗影响分析

气化炉开车分为冷态气化炉开车、热态气化炉开车、通氧恢复开车,区别在于开车时间的长短。蒸汽、氧气、块煤、电、仪表、装置空气等物料消耗,在气化炉开车阶段,并网之前产品粗煤气在火炬排放,造成千标方粗煤气消耗的升高;气化炉停车,分为事故停车、计划停车,停车过程中物料消耗,粗煤气由粗煤气系统切出排放至火炬,千标方粗煤气单耗升高。由此可见,减少气化炉开停车次数,保持连续运行是保障气化炉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4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对能耗的影响分析

4.1CO2返炉工艺

该企业粗煤气中CO2含量约为30%,占粗煤气总体积的1/3,CO2的回收利用具有环保和经济效益双重功效。经过深入研究、试验,采用CO2返炉技术工艺,利用压缩机把来自净化工段的CO2通过空气管线送入气化炉内,代替一部分蒸汽。试验表明,CO2返炉后,生产运行稳定。CO2返炉试验数据显示,未通入CO2时,CO含量为15.8%;通入CO2运行72 h内,CO含量从15.8%上升至20.05%。可以实现CO2大幅转换为有效成分CO,不仅降低了CO2的排放量,而且也降低了蒸汽的使用量,相同负荷下CO2返炉后蒸汽量从35.669 m3/h降至21.607 m3/h,实现了节能环保。

4.2含尘焦油返炉工艺

鲁奇生产工艺中产生的煤气水中含有含尘焦油,含尘焦油如不及时排走,将影响煤气水处理工号的油水分离、回收效果。该企业采用含尘焦油返炉工艺,以减少排放,提高碳利用率。在煤气水处理工号经过含尘焦油循环泵,把含尘焦油输送至气化工号,通过焦油喷射泵送入气化炉内,含尘焦油按照一定量进入稳定运行的气化炉内,以不影响气化炉的工况为标准,能够保持含尘焦油的稳定连续排放,保障煤气水处理工号油的处理和回收效果,并获取含尘焦油中的轻质馏分。

4.3煤锁气回收工艺

原设计鲁奇气化炉产生的煤锁气经火炬焚烧。该企业采用煤锁气压缩机,回收煤锁加煤循环产生的煤锁气,每台气化炉满负荷每小时产生1 200 m3煤锁气,4台气化炉运行,每小时回收4 800 m3煤锁气,回收后的煤锁气进入粗煤气冷却工号粗煤气系统中,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

5气化炉稳定经济运行的建议及措施

5.1根据灰熔点分类堆放

据鲁奇气化炉对煤的特殊要求,煤炭采购中应将灰熔点作为一项主要的控制指标,尽可能集中采购灰熔点相近的煤种。若因采购困难造成灰熔点相差较大,在煤场中应根据煤质、灰熔点等分类堆放,入炉前应将灰熔点相近的煤合理搭配。尽量避免在气化炉上频繁切换使用不同灰熔点的煤,以利于气化炉操作时最佳汽氧比的选择和经济运行;另外采购工业分析相近产地的煤种,有利于气化炉制气温度和操作工况的控制。

5.2降低灰分,加强矸石手选能力

灰分和矸石无任何利用价值,增加了运输成本。煤炭采购中应根据价格合理控制灰分,灰分含量越低越好。此外,在备煤过程中应增加人工拣矸的能力,矸石含量过高,会严重影响设备运行周期,造成设备检修频次增加,开停车频繁。气化炉检修频次增加所带来的费用远远高于拣矸人力成本费用,同时气化炉长周期稳定运行还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5.3根据生产负荷合理选择发热量,保证用煤粒度

根据生产负荷采购相应热值的煤,可通过减少运行炉数量来提高生产负荷,根据生产负荷合理选取适合鲁奇气化工艺的煤,避免盲目追求过高固定碳含量或发热量,造成原料成本过高,气化炉运行不经济。煤炭采购中要严格控制块煤下限率,末煤含量尽可能少,同时在煤运输、装卸、进入气化炉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碰撞和挤压,充分利用块煤。

5.4选择合适汽氧比

通过对气化炉灰样中残碳含量、粗煤气成分的分析,结合现场灰渣的颜色、粒度、下灰量等综合因素,在保证灰不熔融的情况下,根据固定碳含量调整汽氧比提高气化反应温度,降低粗煤气中CO2含量,提高粗煤气品质,以达到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

5.5减少气化炉开停车次数

加强设备检修管理,根据气化炉各部件的检修周期,合理安排气化炉的检修计划。气化炉检修时,制订检修工序卡,做到按标准拆检、复位;每一检修工序完成,检修质量逐项专人验收确认,确保检修过程质量;试运行时要跟踪检修质量,做好性能测试。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控制程序优化】相关文章:

数控程序优化05-08

系统程序优化06-02

公司程序文件控制程序05-07

程序控制技术05-03

反馈控制程序05-27

监理控制程序05-11

质量控制程序07-26

全程序控制加工07-01

控制程序化08-05

采购控制程序范文05-24

上一篇:地面措施下一篇:国税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