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组织

2024-08-28

牙周组织(精选十篇)

牙周组织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门诊部收治的84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牙周炎临床症状诊断标准确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2例,观察组患者中女性为20例,男性为22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1.2±2.1)岁,病程为(2~12)个月不等,平均病程(5.3±0.6)个月。对照组患者中女性为19例,男性为23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32.6±0.7)岁,病程(1~14)个月不等,平均病程(4.6±1.3)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纳入标准:(1)患者病程时间<2年;(2)患者愿意通过手术进行治疗;(3)患者年龄>20岁:(4)患者无合并性口腔疾病;(5)患者牙周出血指数<24%;(6)患者口腔卫生良好。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根面平整、龈上龈下的洁治等基础治疗,同时宣传一些口腔卫生的相关知识。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周组织手术实施前需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测量与记录,例如PLI、PPD、SBI以及AL等,之后进行手术,手术的方法包括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结合植骨以及单纯性植骨,分为对患者每个患牙的远中舌、近中舌、远中颊、近中颊、舌侧以及颊侧的位点进行记录,在治疗3个月之后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如治疗后PPD在4MM位点数以下以及全口出血指数在15%以下的患者给予正畸继续治疗。正畸治疗:对患者牙齿的排列进行整齐式处理,处理完后通过保留间隙以及滑动法关闭牙间隙进行修复。同时在进行治疗时需宣传口腔卫生的知识以及维护口腔矫治器的方法。注意:在治疗时如出现炎症情况,需减轻施加的力度,牙力均在20~50g之内,同时进行3个月一次的牙周维护。对照组患者对于单纯性正畸治疗,方法与观察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治疗所需的总时间。

1.4 疗效评价

治疗后显效:牙周表现以及红肿、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治疗后有效:牙周表现明显恢复正常,红肿、疼痛等临床症状未得到减轻。治疗后无效:牙周表现以及红肿、疼痛等临床症状无任何减轻或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并以(%)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3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14%,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牙周炎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导致牙齿缺损的主要因素为牙周炎,牙周炎主要是由于牙龈和牙骨质间隙之间存有较多的食物残渣以及细菌,该环境下助长了厌氧微生物的生成,如该环境被损害则会导致牙周的抵抗能力下降,从而诱发牙周炎[2]。加重牙周炎病情的主要因素是牙龈周围不良修复体、牙齿不够整齐以及食物残渣堵塞等。有关研究表明,吸烟、生活精神压力以及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均是诱发牙周炎的因素之一。其治疗牙周炎的原则主要是针对病变受损的牙周组织、牙周韧带、牙骨质以及牙糟骨进行有效的修复,使其能够再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3]。据相关医学专家提出单纯性的采用正畸治疗牙周炎可以有效的将移位牙齿的功能提高,并提升美观度,但正畸治疗后新生骨中的牙周膜无法与根面很好的进行连接,仅仅只能通过结合上皮进行愈合,并不能达到再生的目的[4]。相关研究提出,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正畸是矫正牙齿以及解除错牙合畸形的总称,正畸治疗主要是通过将牙齿进行移动,将新咬合的平衡建立起来,使其能够改善患者牙组织的损害。咬合不平衡会使得牙周炎患者的周组织损伤的程度较快,同时会导致牙齿存在病理性移位的情况,从而加重牙周炎的病情,因此正畸在牙周炎治疗中显的尤为重要。周组织再生术主要是为正畸治疗制造有力的条件,彻底治疗牙周炎就必须将损伤的牙周组织进行修复,并使其再生。周组织再生术主要是改善牙周的附着,使得在实施正畸治疗时更加安全,而正畸治疗则能够很好的维持再生术的效果[5],正畸治疗与周组织再生术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6]。因此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具有显著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单纯性正畸治疗的效果,由此可见,在牙周炎的治疗中应用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牙齿的美观,提升牙齿的功能,因此临床可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春龙,沈宏瑜.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20):2052-2054.

[2]郑仲奎.牙周组织再生术—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的初步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9):1853-1854.

[3]梁晓敏.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与植骨术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J].广东牙病防治,2004,12(3):177-179.

[4]徐琦.牙周正畸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28(1):249-251.

[5]王志洁,王玲,周秀青,等.引导组织再生+根内骨内种植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08,30(3):295-296.

牙周组织 篇2

【关键词】重度牙周炎;牙周牙髓;牙周治疗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64-02

牙周炎疾病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它是一种炎性反应破坏性疾病,该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疾病特征表现为牙齿松动、有牙周袋、牙槽骨吸收等[1],SBP(龈上洁治与龈下刮治)是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方式,可以将牙石与牙菌斑清除,治疗效果较好[2]。不过针对重度牙周炎病例而言,患者不仅需要接受基础治疗,还需给予抗菌治疗,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本文主要对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牙髓联合治疗与单纯牙周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患者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间收治的72例重度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病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牙周治疗,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在23至76岁间,平均年龄(36.51±6.28)岁。观察组给予牙周牙髓联合治疗,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在22至76岁间,平均年龄(36.23±6.1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①入选标准。临床附着水平超过6mm,或者经根尖片可观察到牙槽骨破坏超过根长的2/3,经牙髓活力测定仪,可确定为非死髓牙患牙;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②排除标准。患牙存在牙体牙髓疾病;在1年内有牙周治疗;3个月内有抗生素使用史;存在系统性疾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给予牙周治疗。实施局部麻醉,选取患牙部位,实施开髓、拔髓操作,不给予根管治疗,也不加用任何药物。

观察组:采用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将派丽奥软膏()置于牙周袋中,放药次数为4次,每隔7天要复查1次。

1.4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PD),比较患者第4、7、14周后的指标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收集所有重度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资料,均数±标准差(X±s)为计量资料,给予t检验,P<0.05表明对比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的牙周指标对比

从患者治疗前的指标情况上看,两组患者在SBI、PPD、PLI指标对比上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牙周炎的产生主要是因G厌氧菌感染所致,有相关资料表明,牙周炎的发生同EBV、HCMV有较大关联[3],重度牙周炎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中的重点与难点,对于重度牙周炎患者而言,他们的牙周组织遭到破坏,牙髓表现为亚临床状态,存在病变牙髓,对牙周治疗会产生一定影响,不利于牙周组织的恢复[4]。重度牙周炎可能会诱发其他并發症,患者需尽早接受治疗,缓解疾病症状。

在以往的牙周炎治疗中,一般给予单纯的牙周治疗,基础治疗包括刮治、整洁、感染清除,牙菌斑去除等,不过在重度牙周炎治疗中,不仅要给予基础治疗,还需采取抗菌治疗,将局部刺激物去除,使牙周组织感染症状得以缓解,将牙髓感染途径阻断,使活髓保留[5]。若治疗过程中,未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牙周症状,则无法使其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不能为牙周组织的修复提供条件。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采取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后,SBI、PPD、PLI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表明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便于确保余牙牙周的健康,及时对菌斑进行控制,对牙周骨组织的再生非常有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牛建杰.重度牙周炎病例牙周牙髓联合治疗的应用与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4(11):80-81.

[2]桂湧,冯琛琛.牙周-牙髓联合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4,23(04):457-459.

[3]王兴文,陈永辉.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在重度牙周炎病例中的疗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9):2872-2873.

[4]任凤娟.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在重度牙周炎病例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0,31(15):2148-2149.

牙周组织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原位细胞凋亡试剂盒(Roche German);OPN和BSP多克隆抗体由Larry W.Fisher博士(National Institute of Dental and Craniofacial Research,Maryland,USA)馈赠;PCNA和Bcl-2单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试剂盒、DAB显色剂(北京中杉);Tris/HCI(Sigma USA),蛋白酶K(MERK German);OLYMPUS显微镜及照相系统(JAPAN)。

1.2标本制备

取出生后第15、19和25天的BALB/c小鼠12只(山东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引颈处死,解剖分离含下颌第一磨牙区下颌骨,新鲜配置4%多聚甲醛固定、10%EDTA脱钙2个月,近远中向5μm连续切片。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的发育和上皮剩余的分布和细胞形态。

1.3 免疫组化

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PCNA、Bcl-2、OPN和BSP表达进行免疫组织定位。常规石蜡切片水化至水,3%H2O2室温孵育10 min,PBS冲洗,正常山羊血清室温孵育20 min,倾去血清,滴加的PCNA、Bcl-2、OPN和BSP抗体(均1:100稀释),37℃温箱孵育2 h。PBS冲洗,滴加生物素化羊抗小鼠IgG,孵育15 min后滴加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滴加DAB液镜下显色,苏木素复染3 min,常规脱水、透明封片。

1.4 细胞凋亡检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dT-mediated-dUTP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石蜡切片常规脱蜡水化至水,按照细胞凋亡原位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常规脱水封片,镜下观察照相。

以PBS液代替TUNEL反应液作阴性对照。凋亡细胞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核,为覆盖整个细胞核的棕黄色或褐色着色。

2 结果

2.1 HE染色

上皮剩余细胞靠近牙骨质表面呈簇状分布,主要分布于牙颈部和根分叉,簇内细胞数量不等,排列无规则,相互重叠,部分细胞界限不清,胞核不规则呈较强的嗜苏木精染色(图1)。

2.2 TUNEL检测细胞凋亡

小鼠出生后第19天,牙槽骨形成活跃,可见较多新生成骨细胞,牙周膜主纤维斜形埋入颌骨内。TUNEL结果显示,牙周膜中可见较均匀分布的凋亡阳性表达的成纤维细胞(图2)部分成骨细胞呈凋亡阳性表达,可见观察到凋亡小体存在。牙根根分叉处的牙周膜牙骨质侧可见较多的ERM,部分呈TUNEL阳性表达(图3)。

2.3 免疫组化

牙周膜牙骨质侧的上皮剩余细胞呈PCNA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图4),大量成纤维细胞呈PCNA阳性表达;上皮剩余细胞呈Bcl-2阴性表达,牙周膜牙槽骨侧Bcl-2阳性表达强于牙周膜牙骨质侧(图5)。OPN的免疫组化结果示,牙骨质与牙周膜界面可见较强的棕黄着色,上皮剩余细胞呈阳性表达(图6)。未见ERM细胞阳性表达BSP。

3 讨论

上皮根鞘(Hertwig’s epithelial root sheath)的诱导功能结束后,发生断裂,部分上皮细胞离开根面,迁入牙周膜,形成上皮剩余。牙周发育期牙槽骨改建活跃、牙周膜主纤维走向调整,上皮根鞘断裂后最终形成上皮剩余,所以上皮根鞘断裂后所经历的更新或塑形形成上皮剩余也是牙周组织正常发育的一部分。本研究结果表明,牙周组织发育过程中,上皮剩余细胞与牙周组织中的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一样都可观察到细胞凋亡。成熟的牙周组织中的上皮剩余细胞在受到炎症等信号刺激后呈现增殖活性,可参与牙源性囊肿的发生[2]。牙周组织发育期上皮剩余细胞可发生细胞凋亡,但我们研究结果未发现此时上皮剩余细胞出现明显的增殖活性,提示其可能缺乏相关刺激因素,从而为表现明显增殖活性。有研究证实,伴随牙齿萌出,建合期在咬合力作用下上皮剩余表现出明显增殖的活性[3]。

细胞培养证实上皮剩余细胞可分泌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和骨吸收因子(bone resorbing factor),从而认为上皮剩余可能有抑制骨性结合,维持牙周膜间隙的作用[4]。Hasegawa等[5]发现在牙骨质修复中,上皮剩余细胞表现PCNA活性,其可能参与牙骨质的修复。OPN和BSP都是骨矿化相关因子,在骨质的形成和矿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骨矿化相关蛋白可能在牙骨质的形成中发挥一定作用,有研究已证实OPN在牙骨质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6]。本研究结果证实,牙周发育期的上皮剩余细胞也表达OPN,与他们的实验结果相一致。上皮剩余并不是完全无用的剩余结构,在某些特定时期或刺激因素下可表现出积极的生物学性状,从而发挥某些生物学功能,不过其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牙周组织形成过程中上皮剩余细胞的组织形态、细胞增殖凋亡。方法:TUNEL(TdT-me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TUNEL)法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牙周组织发育中上皮剩余细胞凋亡的情况。SP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核抗原(PCNA)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骨桥素(OPN)和骨涎蛋白(BSP)的表达。结果:牙周膜牙骨质侧可见上皮剩余(theepithelialrestofmalassez)沿牙骨质表面成簇分布,根分叉和牙颈部较多,细胞数量不等,可见不规则核,簇内细胞相互重叠、排列无规则,TUNEL结果示上皮剩余中可找到凋亡阳性表达细胞。免疫组化可见上皮剩余细胞阳性表达OPN,但PCNA和BSP在此期上皮剩余细胞中为阴性表达。结论:在牙周发育过程中,伴随牙槽骨的改建和牙周膜纤维束走向的调整,上皮剩余经历塑形过程,细胞凋亡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上皮剩余细胞的OPN阳性表达提示其在此过程中可能参与牙骨质的发育。

关键词:上皮剩余,细胞凋亡,牙周发育

参考文献

[1]Haku K,Muramatsu T,Hara A,et al.Epithelial cell rests of Malassez modulate cell proliferation,differentiation and apoptosis via gap junctional communication under mechanical stretching in vitro[J].Bull Tokyo Dent Coll,2011,52(4):173-182.

[2]Talic N F,Evans C A,Daniel J C,et al.Proliferation of epithelial rests of Malassez during experimental tooth movement[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3,123(5):527-533.

[3]于西佼.上皮根鞘和上皮剩余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性状和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7.

[4]Rincon J C,Xiao Y,Young W G,et al.Production of osteopontin by cultured porcine epithelial cell rests of Malassez[J].J Periodontal Res,2005,40(5):417-426.

[5]Hasegawa N,Kawaguchi H,Ogawa T,et al.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pithelial cell rests of Malassez during cementum repair[J].J Periodont Res,2003,38(1):51-56.

牙周组织 篇4

【关键词】侵袭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63-02

牙周炎是因牙菌斑生物膜导致的牙周组织疾病,属于常见口腔疾病,是导致成年人发生牙齿丧失事件的首要原因[1]。侵袭性牙周炎与慢性牙周炎在临床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都有明显差别,其临床症状通常发展较为迅速,而且对牙周支持组织往往也会造成明显的破坏[2]。牙周基础治疗是牙周炎临床治疗中的基础环节,其主要目的在于清除牙周组织局部致病要素,降低炎症症状的临床表现程度。本文择取94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牙周基础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口腔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9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55例,患者年龄介于19-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2±2.6)岁。患者的纳入标准如下:(1)患者的第一恒磨牙或者是切牙表面存在明显的附着丧失。(2)患者的牙石指数≤2.00°。(3)患者无严重全身性疾病病史,形如糖尿病,以及艾滋病。(4)患者未接受过正规的牙齿正畸和修复治疗,(5)患者不存在明显的咬合创伤。(6)排除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女性。

1.2治疗方法

针对所有侵袭性牙周炎确诊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通过划分象限的方法为患者实施龈上和龈下刮治,并在手术过程中为患者实施双氧水冲洗,去除患处周边的刺激性因素。手术结束后为患者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并为患者以口服方法使用甲硝唑片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以及复合维生素等药物,并以此建构系统化用药方案,为患者实施炎症控制,逐步消除患者的临床感染症状。对于牙齿松动度程度>Ⅱ°的患者,应当为其行牙周夹板固定术。

要嘱咐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的前四周每周接受一次复诊,在患者牙周位置塞填盐酸米诺环素,从患者手术后时间满1个月开始,要求患者每月复诊一次,连续观察半年,并动态监测患者的临床指标。

1.3临床评价指标

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附着丧失以及牙槽骨吸收高度等临床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选择( ±s)来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证明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附着丧失以及牙槽骨吸收高度等临床指标都显著降低,前后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本次研究中,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附着丧失以及牙槽骨吸收高度等临床指标都显著降低,前后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牙周疾病和龋齿疾病是口腔科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两类疾病。其发病率水平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以及不同的人口种族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3]。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揭示的结果,我国人口群体中的牙周疾病发病率显著高于龋齿疾病的发生率[4]。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牙周炎疾病将会逐步成为我国人口面对的首要牙科疾病[5]。牙周炎疾病本身包含多个亚型,其中侵袭性牙周炎是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程度均比较明显的疾病类型,尽管在现代口腔科临床医学研究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尚未实现对侵袭性牙周炎病理机制的清晰认识,但却有研究报道了部分高毒性致病微生物,以及人体免疫防御功能缺陷与侵袭性牙周炎临床症状之间的直接相关性。侵袭性牙周炎多发于年龄在30岁之下的青年患者,并且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快的发展速度,通常在发病早期就能够导致患者的受累牙齿出现明显的松动和移位现象,并以此对患者的咀嚼效率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由于该疾病具有显著的家族聚集特征,因而会给患者及其家属的日常生活,工作实践以及社会交往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也给口腔科医师开展牙周炎疾病的临床治疗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应当引起广泛关注。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结果,充分揭示了以牙周刮治和药物治疗为代表的牙周基础治疗手段,对于改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炎症症状临床表现状态,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所发挥的显著作用,适宜在临床中予以普及使用。

结语:

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实现对炎症症状的有效控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宜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璐.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3,25(11):1636-1637.

[2]麦蕙晶.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06):109-111.

[3]阎滨,周愔.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5,29(03):205-206.

[4]程曼莉.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04):57-58.

牙周组织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雄性SD大鼠 (昆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速眠灵注射液 (1.5 ml/支) (昆明制药厂) , CTGF (中国医学科学院昆明医学生物所惠赠) ;计算机图像分析仪 (Leica DFC280, 德国) , VEGF一抗及免疫组化试剂盒 (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正畸用镍钛螺旋拉簧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 , 正畸测力计、正畸用结扎丝 (杭州天美公司) 。

1.2 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

8 周龄、体重190~210 g、雄性SD大鼠45 只。麻醉后, 将动物固定于手术台上, 快速涡轮机于下颌2 颗中切牙唇、舌、远中面紧贴龈缘的牙颈部预备一深约0.2 mm的沟, 不锈钢结扎丝嵌入沟内将2 颗下中切牙从牙颈部结扎为一整体;用结扎丝从下颌左侧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穿过将结扎丝在第一磨牙近中扎紧, 穿入镍钛螺旋弹簧, 弹簧的另一端再穿入一结扎丝;正畸测力计测量螺旋弹簧力量, 力值为0.59 N (60 g) 时用结扎丝将弹簧固定;釉质粘合剂将2 颗中切牙粘接进一步固定;以2 颗下中切牙为支抗向近中移动下颌第一磨牙, 整个矫治过程忽略支抗丧失 (图 1) 。术后每天观察大鼠生命体征, 矫治器损坏、脱落及时按同样方法修复。

a:模型正面观 b:模型面观

1.3 实验分组及标本采集

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建立后, 随机分为3 个实验组 (每组15 只) : CTGF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加力对照组。于左侧下颌第一恒磨牙舌侧近远中根之间骨黏膜下, 从0 d开始每隔1 d注射1 次0.1 ml CTGF (10 ng/ml) 于CTGF组, 0.1 ml生理盐水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加力对照组不做干预。分别于加力后1、3、7、15、21 d每组每个时间点取3 只大鼠, 脱颈法处死大鼠;分离大鼠下颌骨, 在下颌中线处将其一分为二。取右侧下颌骨, 作为空白对照组;取左侧下颌骨作为实验组, 40 g/L多聚甲醛固定24 h, 20%甲酸脱钙24 h。梯度乙醇脱水, 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组化以鼠抗人VEGF单抗为一抗。

1.4 VEGF表达定量研究

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检测VEGF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每张切片随机选取9 个视野, 经计算机采图后, 通过分析软件对样本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

SPSS 11.0 统计软件包处理, 多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牙周组织改建及VEGF表达的变化

2.1.1 正畸大鼠牙周改建组织学观察

正畸加力后1 d, 大鼠牙周组织有改建, 并于加力后7 d达到高峰。压力侧改变:加力后1 d, 牙槽骨表面未发现破骨细胞, 骨缘光滑未发现骨吸收;加力后3 d, 牙周膜腔变窄, 靠近牙周膜处牙槽骨出现破骨细胞; 加力后7 d和15 d组牙周膜腔变窄, 牙槽骨边缘出现明显蚕蚀状骨吸收陷窝, 陷窝内有单核或多核破骨细胞;加力后21 d, 牙周组织开始修复, 骨吸收陷窝内可见明显新骨沉积。

张力侧改变:加力后3 d, 可见张力侧牙周韧带变宽, 细胞成分增多;加力后7 d与15 d牙周膜腔增宽, 细胞成分增多更为明显, 牙槽骨边缘可见链状排列的成骨细胞和新骨形成;加力后21 d, 可见更多新骨形成, 牙槽骨边缘可见链状排列的成骨细胞。

2.1.2 VEGF在正畸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

空白对照牙周组织中仅少量VEGF表达。正畸加力后1 d, 大鼠张力侧、压力侧牙周组织中出现VEGF表达, 并逐步提高。加力后7 d牙周组织中VEGF表达达到高峰, 张力侧牙周组织中VEGF表达增加, 压力侧牙周组织中VEGF表达也有增加 (图 2) 。加力后21 d, 压力侧、张力侧大鼠牙周组织中VEGF表达均明显减弱。

2.2 CTGF对牙周组织改建及VEGF表达的影响

2.2.1 CTGF促进正畸大鼠牙周组织改建

CTGF及NS干预后压力侧:加力后1 d, 3 个实验组均出现组牙周膜腔变窄, 牙槽骨边缘出现骨吸收陷窝, 陷窝内有多核破骨细胞;但CTGF组牙槽骨表面破骨细胞数多于NS对照组及加力对照组。加力后7 d, CTGF组破骨细胞数、骨吸收量及新骨形成明显多于NS对照组及加力对照组, 并可见破骨细胞体大多核, 数目较多, 牙槽骨表面骨吸收陷窝较多。加力后15 d, 3 个实验组牙周膜玻璃样变区缩小, 骨吸收陷窝内可见新生血管, 牙槽骨吸收呈锯齿状;可见形态不典型的破骨细胞。但CTGF组新生血管数, 骨吸收量多于NS对照组及加力对照组;加力后21 d, 3 个实验组压力侧牙周膜玻璃样变区已消失, 牙周膜宽度接近空白对照组。

CTGF及NS干预后张力侧:加力后7 d, 3 个实验组均出现牙周膜腔增宽, 细胞成分明显增多, 牙槽骨边缘可见链状排列的成骨细胞和新骨形成等, 但CTGF组骨细胞产生和新骨形成均较NS对照组及加力对照组明显增高 (图 3) ;牙周膜纤维排列较规则, 血管与骨新生旺盛。加力后15 d, 3 个实验组牙周膜纤维趋于致密, 血管新生数目多且分布于新生骨表面附近的牙周膜内, 以CTGF组显著。加力后21 d, 3 个实验组牙周膜纤维分布与宽度接近空白对照组。

2.2.2 CTGF促进正畸大鼠牙周组织中VEGF表达

CTGF及NS干预后结果:加力后1 d, 3 个实验组压力侧及张力侧牙周组织中VEGF表达均出现增高, 但3 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加力后7 d, CTGF注射组压力侧及张力侧VEGF表达均达到高峰期, 且高于NS对照组及加力对照组 (P<0.05) 。加力后15 d, CTGF组压力侧及张力侧VEGF表达均高于NS对照组及加力对照组 (P<0.05) (表 1) 。

3 讨论

正畸矫治力所引发的牙周组织改建包括牙周膜和牙槽骨改建。牙周膜位于骨/牙界面, 是一种变异的骨膜, 具有明显的骨吸收和骨形成能力。新生血管对于正畸牙周改建及骨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及其受体VEGFR参与正畸牙周组织改建[9,10], 在正畸加力兔及鼠牙周组织压力侧和张力侧中的表达均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9]。局部重组VEGF注射、丹参注射可增加牙周组织内VEGF表达, 增加血管化, 加速牙周改建, 从而加快牙移动[9,10,11]。正畸力作用下, 牙槽骨吸收、新骨形成与局部血管增生、 血循环量增加相一致。局部组织供血量增加, 有助于提高牙周组织氧含量, 还可促使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 有利于新骨形成。本研究发现, 在正常牙周膜组织中, VEGF有少量表达;正畸加力组大鼠牙周组织中VEGF表达增强, 加力后1 d压力侧检测到有散在的VEGF的阳性信号, 加力后3 d组压力侧、张力侧VEGF表达增强, 加力后7 d VEGF表达达到高峰, 加力后21 d VEGF表达有所减弱 (图 2) 。上述研究结果与刘建林等[9]研究结果一致。研究结果显示, 作为重要的细胞因子, VEGF参与正畸牙移动中的牙周组织改建。

与对照组比较, 加力后7 d CTGF组 张力侧 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 加力后7 d CTGF组 压力侧 ② P<0.05;与对照组比较, 加力后15 d CTGF组 张力侧③ P<0.05;与对照组比较, 加力后15 d CTGF组 压力侧④P<0.05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 最初由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分离得到。CTGF相对分子质量38 000, 编码349 个氨基酸。CTGF为CCN蛋白质家族成员。最初认为该家族由CTGF、Cyr61及Nov组成, 故命名为CCN家族。CCN家族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和38半胱氨酸保守性。CTGF在胚胎发育、骨折愈合、细胞增殖和分化、血管形成、肿瘤发生等众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CTGF通过多种不同途径对VEGF转录及表达进行调节, 并影响细胞基质 (ECM) 及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ase, MMP) 等的产生。同时, CTGF是组织创伤修复过程中TGF- β/Smad信号通路的重要信号介质。

近来研究发现, CTGF可有效促进创伤后组织修复[7,8]。CTGF在正畸牙周组织中表达增高, 参与正畸牙周改建[6], 因此, CTGF可能成为正畸临床应用的有效备选生物制剂。本研究发现, 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牙周注射CTGF后, 压力侧牙周膜腔变窄, 血管增生活跃, 牙槽骨边缘较早出现骨吸收陷窝, 陷窝内多核破骨细胞较对照组增多。张力侧牙周膜腔增宽, 细胞成分明显增多;牙槽骨边缘成骨细胞和新骨形成均多于对照组 (图 3) 。CTGF组压力侧、张力侧VEGF表达强于对照组 (表 1) 。

综上所述, 本研究结果显示:CTGF干预可上调正畸大鼠牙周组织中VEGF表达, 加速正畸大鼠牙周组织改建。但CTGF调控正畸牙周组织改建及下游相关信号传导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Melsen B.Tissue reaction to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Anewparadigm[J].Eur J Orthod.2001, 23 (6) :671-681.

[2]齐娟, 毛靖, 谢晖, 等.鼠牙正畸移动中牙周膜功能状态与牙根吸收的关系[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5, 21 (6) :815-818.

[3]Igarashi A, Nashiro K, Kikuchi K, et al.Connective tissuegrowth factor gene expression in tissue sections from local-ized scleroderma, keloid, and other fibrotic skin disorders[J].J Invest Dermatol, 1996, 106 (4) :729-733.

[4]Shimo T, Kubota S, Kondo S, et al.Connective tissue growthfactor as a major angiogenic agent that is induced by hypoxiain a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J].Cancer Lett, 2001, 174 (1) :57-64.

[5]Brigstock DR.Regulation of angiogenesis and endothelial cellfunction by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 and cys-teine-rich 61 (CYR61) [J].Angiogenesis, 2002, 5 (3) :153-165.

[6]Yamashiro T, Fukunaga T, Kobashi N, et al.Mechanicalstimulation induces CTGF expression in rat osteocytes[J].JDent Res, 2001, 80 (2) :461-465.

[7]黄琼, 胡燕华, 李琦涵, 等.CTGF对角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J].眼科研究, 2004, 22 (6) :569-572.

[8]马绍辉, 董少忠, 王晶晶.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透皮吸收实验[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 17 (3) :152-154.

[9]刘建林, 林珠, 李永明.局部注射VEGF对大鼠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 2004, 13 (3) :272-274.

[10]付春茂, 孙新华.兔实验性牙移动牙周组织中VEGF受体2 (VEGFR-2) 的变化[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8, 24 (2) :288-289.

牙周组织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和试剂

36 只2 月龄清洁级健康雄性 (为避免激素水平变化对硬组织吸收的影响, 只选雄性) 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8 只。Simvastatin (美国默克公司) , TRAP染色试剂盒 (Sigma Aldrich公司, 美国) 。

1.2 实验方法

Simvastatin 溶解到10 g/L羧甲基纤维素钠 (Carboxymethylfibric Sodium, CMC-Na) 溶液中, 实验组每天8:00以Simvastatin 按每kg体质量给10 mg剂量灌胃给药, 对照组灌以相同体积的CMC-Na溶液, 连续灌注7 d。第8 天, 2 组动物均按说明书以0.5 ml/kg肌注速眠新全身麻醉后, 固定于操作台上。参照Kaynak等[2]的方法, 于上颌双侧磨牙区腭侧造成牙周组织创伤。手术第2 天继续以Simvastatin 10 mg/ (kg·d) 剂量连续7 d灌胃, 对照组灌以相同体积的CMC-Na溶液。

术后第8 天, 大鼠全麻下行心脏灌注固定术。立即切取上颌双侧第一、第二磨牙连同牙周软硬组织, 左侧磨牙区获取的标本于40 g/L多聚甲醛中常温继续固定24 h, 右侧磨牙区获取的标本于40 g/L多聚甲醛中4 ℃条件下继续固定24 h。

1.3 组织学观察

左侧磨牙区获取的标本按照采用分层脱钙逐步修切法[2], 常规制备5 μm厚的颊舌向牙及牙周组织联合切片, HE染色。右侧磨牙区获取的标本常规冰冻切片后按照说明书进行TRAP染色。光镜观察并参照Kaynak等[2]的方法, 用半定量客观指标进行组织学评价。具体指标如下:

损伤处牙周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检测到牙周组织有炎症细胞浸润时记分为1, 没有则为0;损伤处牙周膜纤维的量:见不到牙周膜纤维成分记分为0, 能见到但密度不高记分为1, 纤维密度高时记为2;牙周膜胶原束形成的程度:胶原纤维束排列无规律, 纤维排列不清而有丰富的血管和成骨细胞则记分为1, 纤维形成良好并有成骨细胞则记分为2;根面牙骨质 (或牙本质) 吸收陷窝:计数牙根表面吸收陷窝的数目;破骨 (或牙) 细胞的数目:记数破骨 (或牙) 细胞的数目;破骨 (或牙) 细胞的形态学比较:有正常皱褶状边缘的细胞记分为1, 没有皱褶, 细胞边缘规整清楚者记分为2;牙槽骨内成骨细胞的数量、形态及成骨细胞活性:成骨细胞的活性状态由成骨细胞的形成面即骨形成表面决定, 它的定义为在新形成未矿化的骨基质表面有相邻的骨样或立方样成骨细胞[2]。如果观察到该表面及相邻细胞则记分为1, 否则记分为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 2 组之间配对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组之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组织学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如表 1。从表中可以看出, 对照组36 例中有28 例表现有炎症细胞浸润, 而实验组仅有17 例有炎症细胞浸润;组间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图 1) 。

实验组牙周膜内胶原纤维的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尤其是呈一定方向平行及斜行排列的胶原纤维, 且纤维之间有新生血管, 纤维束排列也比较致密有序。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图 2) 。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更多的新生牙槽骨形成。新形成的牙槽骨矿化程度较低, 沉积于原有的牙槽骨表面, 其中可见较多成骨细胞, 部分标本有骨岛形成 (图 2) 。对照组破骨细胞数量平均是4.36 个, 而实验组则是3.11 个, 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吸收陷窝的平均数量分别是1.22和1.39, 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2 组之间破骨细胞的形态学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 (图 3) 。

(D:牙本质, P:牙周膜, A:牙槽骨, 下同)

对照组有18 例在未矿化的骨基质表面有立方样成骨细胞, 即活跃的成骨细胞, 而实验组有27 例有活跃的成骨细胞, 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图 4) 。

3 讨 论

化学药物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 可以克服转基因治疗、组织工程技术存在的技术条件复杂, 费用高, 周期长而难以推广的问题[1]。

Mundy等[1]发现, Simvastatin体内可以促使新骨增加, 同时使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内BMP2的基因表达增强, 所以认为合适剂量的Simvastatin 可以治疗骨质疏松症。随即一系列的研究证明了他们的推测[3]。

我们发现Simvastatin可使牙周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减轻, 炎症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 并且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胶原纤维的数量和排列程度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首次从体内证实Simvastatin对牙周组织的炎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这与Sakoda[4]的对上皮细胞的研究结果一致。

Simvastatin不仅可以促进皮质骨的再生, 抑制松质骨的吸收, 而且对破骨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具有明显影响, 尤其是明显抑制破骨细胞活性[5,6]。我们的实验表明, Simvastatin可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 尽管Simvastatin组吸收陷窝的数目较对照组少, 且具有差异性, 但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细胞表面皱褶缘在2 组之间并没有统计学差异。故Simvastatin对破骨细胞活性的作用结果及其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本实验中牙槽骨的新生也比较明显, 表明Simvastatin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活性。Kaji等[7]和Jadhav[8]等认为Simvastatin对成骨细胞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加其BMP2与骨保护素 (OPG) 的表达, 从而促进成骨细胞分化。

综上所述, 我们初步证实全身应用Simvastatin可以抑制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 促进骨质新生, 并抑制牙根及牙槽骨的吸收。因此, 全身应用Simvastatin可以有效地治疗炎症或损伤引起的牙周组织缺损性疾病。但本实验只观察了急性炎症的结果, 对慢性炎症为主的牙周组织尚需进一步做较长期的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Mundy G, Garrett R, Harris S, et al.Stimulation of bone formationin vitroand in rodents by statins[J].Science, 1999, 286 (5446) :1946-1949.

[2]王渝, 臧光祥, 孙宏晨, 等.提高牙及牙周组织联合石蜡切片质量的探讨[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5, 40 (5) :437-438.

[3]Erdemli B, Serin-Kilicoglu S, Erdemli E.A new approach to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J].Orthopedics, 2005, 28 (1) :59-62.

[4]Sakoda K, Yamamoto M, Negishi Y, et al.Simvastatin de-creases IL-6and IL-8production in epithelial cells[J].J Dent Res, 2006, 85 (6) :520-523.

[5]van Staa TP, Wegman S, de Vries F, et al.Use of statins and risk of fractures[J].JAMA, 2001, 285 (14) :1850-1855.

[6]Oxlund H, Andreassen TT.Simvastatin treatment partially prevents ovariectomy-induced bone loss while increasing cor-tical bone formation[J].Bone, 2004, 34 (4) :609-618.

[7]Kaji H, Kanatani M, Sugimoto T, et al.Statins modulate the levels of osteoprotegerin/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appaB ligand mRNA in mouse bone-cell cultures[J].Horm Metab Res, 2005, 37 (10) :589-592.

牙周组织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

实验用36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佳木斯大学动物试验中心提供) ,体重(250±10)g。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实验组和对照组3组、每组12只。不限食水,室温22~26℃条件下饲养。

1.2 材料和仪器

丹参注射液(三九药业有限公司,1.6g/mL); 可降解性医用胶原膜(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工程研究所,1cm×1.5cm);12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公司);电热恒温培养箱;三用恒温水温箱;双目光学显微镜(日本Olympus)。

1.3 样品的制备

1.3.1 梯度浓度复合膜制备

用1mL移液管分别准确量取丹参注射液0.2mL(0.32g)、0.3mL(0.48g)、0.4mL(0.64g)、0.5mL(0.80g)备用,编号A、B、C、D 4组。将胶原膜分别置于上述不同丹参液中,4℃干燥至丹参液完全吸干,4℃保存备用。在建立的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动物模型上植入不同浓度的丹参复合膜,术后2周后处死动物,5mm左右的组织片,固定脱钙、脱水、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观察复合膜吸收情况、结缔组织内炎症情况和牙齿移动情况。

1.3.2 丹参复合生物膜正畸牙齿移动模型样品的制备

在实验组大鼠的术区植入0.80g/张的丹参复合胶原膜,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正畸牙齿移动动物模型,力值为60g,实验组每天更换胶原膜。两组动物于正畸加力7、14、21d,分三批处死,取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区及牙周组织,组织切片标本按常规方法制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1.3.3 牙槽骨高度和骨密度的测量

大鼠在正畸加力前及处死前拍摄磨牙X线牙片,Digora数字化牙科扫描仪及其软件对研究部位进行测量。牙槽骨高度的测量,从牙槽嵴最高点至根尖点与牙长轴平行的垂直距离。骨密度的测量:选择牙根周围五个区域作为测量点,所得数值的均值代表根周牙槽骨的骨密度。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undefined形式表示,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丹参复合生物膜剂量效应实验

光学显微镜下术区复合膜均完全吸收,结缔组织内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各组结合上皮无明显根向迁移,各组牙齿移动距离见表1,各浓度组均可见新生牙槽骨和牙骨质,新生牙槽骨高度大于新生牙骨质样组织,其中以D组(0.80g)组牙齿移动距离幅度最大,见大鼠磨牙移动距离测量结果(mm)A、B、C、D 4组分别为(0.798±0.235)、(0.971±0.329)、(1.108±0.396)、(1.307±0.448)mm。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磨牙移动距离

见表1。

测量结果经t检验表明,加力7d、l4d和21d时,实验组牙移动距离均大于对照组(P<0.01),2周和3周时牙移动距离之比为1.3:1。

2.3 牙槽骨高度和骨密度(BMD)的测量结果

牙槽骨高度和骨密度(BMD)的测量结果见表2,实验组的牙槽骨高度平均丧失0.396mm。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牙槽骨高度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的牙槽骨密度平均降低0.037g/cm2。实验组与对照组牙槽骨密度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

2.4 HE染色结果

对照组:压力侧毛细血管受压,管腔缩小呈棱形,牙周膜纤维排列紊乱。牙槽骨表面吸收活跃,近牙槽嵴顶处以潜掘性骨吸收为主,中部为直接骨吸收,骨吸收陷窝内有较多破骨细胞,颈部牙骨质也有吸收。张力侧牙周膜血管增生扩张,间隙增大。新生血管主要分布于近新生牙槽骨一侧。实验组:牙周膜腔宽度变化不明显。压力侧牙周膜纤维排列不规则,但仍有方向,玻璃样变不明显,牙槽骨表面骨吸收非常活跃,以直接骨吸收为主,血管周围及牙槽骨吸收区可见大量破骨细胞,未见牙骨质吸收。张力侧成骨活动极明显,有大量新骨生成,压力与张力侧血管化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可见牙周组织张力侧牙周膜纤维的排列与受力方向一致,牙周膜腔增宽,血管扩张,细胞成分明显增多,牙槽骨边缘可见成骨细胞和新骨形成。

2.5 透射电镜结果

7d时对照组成纤维细胞的质膜不完整,成骨细胞状态不良,胞质内蛋白合成的功能明显低下,骨基质斑块状溶解,走行紊乱;而实验组骨小梁周边区可见大量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在成骨细胞的胞质内有粗面内质网,部分粗面内质网扩张呈囊泡状,囊腔内可见分泌的蛋白粒子,破骨细胞的胞质内有初级溶酶体(图1)。14d时对照组成骨细胞增多,在成骨细胞内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少量的线粒体,线粒体嵴清晰,骨细胞的状态欠佳,细胞质膜仍呈溶解状态;实验组成骨细胞明显增多,细胞器内粗面内质网的数量开始增多,蛋白合成的功能完全恢复(图2),吞噬细胞含丰富的线粒体与溶酶体,可见较多吞噬颗粒,沿牙槽骨一侧可见较多破骨细胞,细胞突起多,细胞的合成与分泌功能旺盛。21d时对照组骨小梁的边缘区可见大量的成骨细胞生成,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蛋白合成功能旺盛;而实验组骨细胞和骨基质状态恢复(图3)。

3 讨论

3.1 丹参复合生物膜对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的影响

在正畸力作用下,伴随牙齿移动出现的是牙周组织的损伤与修复过程,这种损伤与修复在压力侧与张力侧均可发生。本实验通过肌注丹参注射液,发现实验组牙齿移动明显比对照组快,14d和21d时牙移动距离之比为1.3:1。这些现象说明:丹参复合生物膜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作用是与促进牙周组织改建密切相关的。通过研究表明,在改善徽循环方面可产生以下作用:①扩张微血管。②促进毛细血管再生,开放大量闭锁的毛细血管。③促进血小板解聚,降低血液粘滞性。④ 增加毛细血管壁张力,减少渗出。在矫治力作用下,牙周组织很快出现缺氧性损伤,继而出现炎性介质的渗出与释放,造成组织的炎症性损伤,丹参复合生物膜就是通过改善牙周组织微循环减轻了组织的缺氧性损伤与炎症性损伤,增强耐缺氧能力。另外,在丹参复合生物膜作用下,牙周组织还表现出较活跃的组织修复功能。组织细胞的这种修复功能,一方面清除与降解变性坏死的细胞与纤维,另一方面不断合成与分泌胶原,形成新骨,完成牙周膜的改建,这是因为局部牙周组织徽循环的改善,为牙槽骨的吸收与新骨生成提供了物质基础[2,3]。此外,丹参复合生物膜还可抑制磷酸二酯酶[4],使细胞内cAMP含量升高,引起细胞内代谢改变,使细胞被激活,促进牙周膜与牙槽骨的改建。

3.2 丹参复合生物膜对牙槽骨高度和骨密度的影响

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对牙槽骨高度也会产生影响。本实验发现正畸牙在移动过程中,其张力侧与压力侧的牙槽骨高度均有丧失,两侧丧失的程度基本一致,并呈水平型吸收。在正常情况下,牙齿的整体移动,应是压力侧牙槽骨壁吸收,张力侧牙槽骨壁增生[4]。而牙槽嵴顶吸收多由于牙的倾斜移动造成,因为倾斜移动时应力集中于牙槽嵴顶,从而导致牙槽骨高度的丧失。正畸牙在移动过程中,张力侧牙槽骨增生,成骨细胞活跃,压力侧牙槽骨吸收,破骨细胞活跃[5,6],实验组牙槽骨高度的丧失和骨密度降低均少于对照组,这都说明了丹参复合生物膜在影响牙槽骨改建和重建,从而导致了牙槽骨高度和骨密度发生变化,本实验发现,丹参复合生物膜在正畸牙移动的过程中,减缓牙槽骨密度的降低[7],考虑可能与减少机体中矿物质的丢失有关。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尚不多见,而本研究只是一项初步研究,需长期跟踪观察才能更好地探讨牙槽骨高度的丧失及牙槽骨密度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总之,丹参复合生物膜在正畸过程中牙周组织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可减轻牙周组织在矫治中的损伤,包括缺氧性损伤与炎症性损伤,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牙周组织的修复能力,包括清除变性坏死组织的能力和形成新生牙周组织的功能,从而促进牙周组织改建。丹参复合生物膜在正畸过程中牙槽骨高度和骨密度的变化,提示了在影响牙槽骨改建和重建,可能与减少机体中矿物质的丢失有关。但丹参复合生物膜的应用研究中,尚有许多问题需在进一步实验中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Numabe Y,Ho H,Hayashi H,et al.Epithelial cell kinetics with at collagen membranes:a study in rats[J].Peniodontal,1999,64:706-712

[2]Karados TB.A new periodontal membrane biology based on thiotropic concopts[J].Orthod,2000,77:508

[3]仝毅.牙周韧带细胞结构的电子显微镜观察[J].华西口腔医杂志,1988,6:223

[4]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年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84-306

[5]段银钟.口腔正畸生物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4,109-145

[6]丁寅,相马俊一,山本照子.丹参对克隆化成骨细胞株MC3T3-E1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6,17(4):261-163

牙周组织 篇8

1 材料和方法

1.1 药物和设备

左归丸(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71201);戊酸雌二醇片(1 mg/片,法国Delpharm Lille SAS生产,先灵广州药业有限公司分包,产品批号:098A-2);酶标仪(芬兰THERMO电子公司,型号MULTISKAN ASCENT);大鼠骨保护因子(OPG)、破骨细胞核因子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美国ADL公司)

1.2 实验分组

选用6月龄未生育纯种雌性SD大鼠46只,体重(300±15)g,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组)10只,去势牙周炎组(OVX-PD组)12只,去势牙周炎戊酸雌二醇治疗组(ERT组)12只,去势牙周炎左归丸治疗组(ZGT组)12只。

1.3 动物模型建立

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动物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下,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大鼠去势术后4周,去势各组大鼠10%水合氯醛麻醉下,以0.2 mm正畸不锈钢丝穿过上颌第一、二磨牙间隙,环绕第一磨牙牙颈部结扎,建立牙周炎模型(每周检查牙周结扎钢丝情况)。

1.4 动物模型鉴定

牙周结扎术后4周,肉眼观察和组织学观察鉴定牙周炎模型。去势术后3个月,组织学观察鉴定骨质疏松模型。

1.5 分组处理

大鼠去势3个月后(牙周炎建模术后2个月),ZGT组,以1 ml左归丸混悬液(含左归丸2.5 g)灌胃;ERT组,以1 ml戊酸雌二醇混悬液(含戊酸雌二醇0.25 g)灌胃;N组、OVX-PD组,分别以1 ml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用药3个月。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迅速取左侧上颌骨,置于4%甲醛溶液中,常规处理标本,沿牙长轴近远中方向制作厚度为5μm的组织切片,HE染色,组织学观察。

1.6 OPG和RANKL检测

大鼠处死后,取右侧上颌骨第一磨牙周围的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槽骨等),4℃生理盐水漂洗,冰浴下研钵研碎,置入Eppendorf管中,称重,每管加入7倍重量4℃生理盐水,移入匀浆管,冰浴条件下匀浆后,匀浆液移入Eppendorf管,于4℃、3 000 g/min条件下离心20 min,留取上清液,存于-70℃冰箱,检测时平衡至室温,按照ELISA试剂盒的要求检测(所有样品均制作复孔,以减小误差);计算OPG、RANKL浓度(OPG敏感度0.01 ng/ml,RANKL敏感度1.0 pg/ml)。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组间的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动物模型鉴定结果

肉眼可见结扎区牙龈红肿,探诊易出血,可探及牙周袋;组织学观察牙龈组织炎症明显,牙周膜内血管扩张,结合上皮结合不紧密,可见向根方增殖,表明牙周炎成型(图1)。随机抽取去势组大鼠,观察骨小梁的变化,鉴定骨质疏松成型(图2)。

2.2 临床观察结果

用药3个月后(去势术后6个月),OVX-PD组牙周菌斑堆积,牙龈红肿,牙周袋深;ZGT组和ERT组牙龈略红肿,牙周袋浅。

2.3 组织学观察

OVX-PD组:形成深的牙周袋,有的深达根尖1/3,沟内上皮下方及固有层有大量炎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充血,暴露牙骨质和牙槽嵴表面有大量吸收陷窝,破骨细胞多,成骨细胞少;ZGT组:牙周袋浅,沟内上皮下方及固有层有少量炎细胞浸润,牙槽嵴及牙骨质吸收陷窝边缘可见较多成骨细胞,可见有较多新骨形成(图3~4);ERT组:牙周袋存在,沟内上皮下方及固有层有少量炎细胞浸润,牙槽嵴及牙骨质吸收陷窝边缘可见成骨细胞,可见有新骨形成(图5~6)。

2.4 ELISA检测结果

OVX-PD组牙周组织中OPG含量明显高于N组(P<0.01),ZGT组和ERT组明显高于OVX-PD组(P<0.01),ZGT组和ERT组无明显差异(P>0.05);OVX-PD组牙周组织中RANKL含量明显高于N组(P<0.01),ZGT组和ERT组明显低于OVX-PD组(P<0.01),ZGT组和ERT组无明显差异(P>0.05)(表1)。

(1)与OVX-PD比,P<0.01

3 讨论

3~6月龄雌性未交配大鼠骨代谢比较活跃,去势后骨的反应敏感,切除卵巢3个月后可获得稳定的骨质疏松模型[2]。国内外多采用丝线或结扎钢丝结扎大鼠牙颈部,可造成菌斑、牙结石堆积,形成局部刺激,获得类似于人类牙周炎的组织病理表现。

骨质疏松对颌骨影响表现为口腔骨(颌骨、牙槽骨或剩余牙槽骨)减少、丢失,牙槽骨吸收导致牙附着丧失。牙周炎与骨质疏松均有复杂的病因,对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二者在细胞因子作用方面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的[3]。上世纪90年代,OPG、RANKL[4,5]被发现以来,它们对破骨细胞(OC)的调控作用一直受到关注,OPG通过竞争性结合阻断RANKL与细胞核因子-RB受体活化因子(RANK)的结合,进而抑制OC分化成熟,诱导OC凋亡;RANKL能诱导前破骨细胞分化成有功能的OC,可增强破骨细胞运动能力并抑制破骨细胞的凋亡而间接促进其骨吸收功能。OC的生成主要由骨细胞微环境中的OPG/RANKL的表达决定,OPG/RANKL的表达失衡参与了骨质疏松的发生[6]。对牙周病的研究表明OPG、RANKL表达的强弱与牙槽骨的破坏速度有直接的关系,Jin等[7]将人的OPG片段从皮下注射到牙周炎老鼠体内,3~6周后鼠的牙槽骨骨量明显增多,表明OPG治疗牙周病有效。

骨质疏松是牙周炎的易感因素,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绝经后骨质疏松多属“肾阴虚”[8],采用补肾法防治骨质疏松在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研究表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雌激素可使成骨细胞(OB)株分泌OPG增加3~4倍[9],鞠大宏等[10]研究证明左归丸含药血清一方面直接抑制RANKL的分泌,使破骨细胞活性降低;另一方面促进成骨细胞分泌OPG,使之与RANKL的结合增多,进而使破骨细胞活性降低,从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在本实验中,左归丸治疗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牙周炎减轻了牙周炎症,通过影响OPG、RANKL浓度抑制破骨作用,促进新骨生成,取得与戊酸雌二醇相同的效果。

本实验所用的左归丸主要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多环节、多途径调节骨代谢,增加骨形成,抑制骨吸收,避免长期服用雌激素的各种副作用;深入研究中医药的作用同时不能忽视牙周炎局部病因研究,中西医结合,提高骨质疏松牙周炎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忠厚.骨矿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03-905.

[2]Cheng PT,Chan C,Müller K.Cyclical treatment of ost-eopenic ovariectomized adual rats with PTH(1-34)and pam-idronate[J].J Bone Miner Res,1995,10(1):119-126.

[3]于世凤.口腔组织病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4-195.

[4]Simonet WS,Lacey DL,Dunstan CR,et al.Osteoprote-gerin:A novel secreted protein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bone density[J].Cell,1997,89(2):309-319.

[5]Laey DL,Timms E,Tan HL,et al.Osteoprotegerin ligandis a cytokine that regulates 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and acti-vation[J].Cell,1998,93(2):165-176.

[6]Marie P,Halbout P.OPG/RANKL:Role and therapeutictarget in osteoporosis[J].Med Sci(Pairs),2008,24(1):105-110.

[7]Jin Q,Cirelli JA,Park CH,et al.RANKL inhibitionthrough osteoproteger in blocks bone loss in experimental pe-riodontitis[J].J Periodontol,2007,78(7):1300-1308.

[8]曹亚飞,刘红敏,刘庆思.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与治疗原则探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4):367-369.

[9]Hofbauer LC,Khosla S,Dunstan CR,et al.Estrogen stimu-lates gene expression and protein production of osteoprote-gerin in human osteoblastic cells[J].Endocrinology,1999,140(9):4367-4370.

牙周组织 篇9

关键词:牙周炎:糖尿病;牙周基础治疗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B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9-641-02

研究证实,牙周炎和糖尿病之间存在双向关系,糖尿病可增加牙周炎易感性,其发生重度牙周炎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牙周炎亦会干扰糖代谢。因此,有效控制牙周炎症不但可减轻牙周病变,而且有助于改善糖代谢状况。本研究观察了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60例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标准:①诊断2型糖尿病1年以上,无严重糖尿病并发症;②HbAIc>7%;③无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及感染;④口内余留自然牙不少于15颗;⑤至少6个位点牙周袋深度>5mm;⑥多个位点牙槽骨吸收>根长1/3;⑦半年内未接受牙周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仅临床观察。

1.2研究方法

1.2.1牙周基础治疗包括口腔卫生宣教、控制饮食、运动、全口洁治、酌情刮治、根面平整、去除不良修复体、调合、拔除无法保留的患牙。牙周袋内注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派丽奥软膏),日1次,2周,口服四环素0.25 g,日4次,2周。两组患者均维持原有糖尿病治疗方案。

1.2.2观察项目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检查以下指标:①牙周临床检查指标: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u)。②糖代谢指标: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IC)。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实验组治疗后的PD、SBI、PLI和HbAIC显着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

3讨论

糖尿病与牙周病均为多基因、多因素的慢性疾病,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协同关系: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可加重牙周炎症并影响其治疗效果,严重牙周炎对亦会加剧糖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伴发重度牙周炎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2~3倍,其机制可能在于:①高血糖可使蛋白质糖基化,引发炎症反应,后者激活破骨细胞和胶原酶,导致胶原等基质降解,刺激牙槽骨吸收,加速牙周组织破坏;②蛋白质糖基化可改变多种机体蛋白质(胶原蛋白,血红蛋白)结构而影响其功能,导致伤口愈合能力差、基底膜增厚、细胞功能改变等;③高血糖可损伤血管内皮,减少局部的供血、供氧,阻碍牙周代谢废物的排除,加速厌氧菌生长繁殖及毒素侵袭。

牙周组织 篇10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 -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46例口腔正畸患者,应用计算机双盲法将其随机性分成2组,每组平均73例患者。观察组:14例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7-35岁,平均年龄(14.23±6.06)岁。其中,龋洞者21例,牙龈红肿者19例。对照组:15例女性患者,15例男性患者。 年龄范围8-33岁,平均年龄(13.08±5.47)岁。其中, 龋洞者25例,牙龈红肿者1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不具统计学意义,临床不具有较强可比性。

1.2 方 法

对照组73例患者常规正畸技术进行治疗。治疗前, 先彻底清洁患者的牙齿,对于龋洞治疗时,应给予畸形填充,再进行常规正畸支抗治疗。

观察组73例患者在常规正畸的基础上结合微种植钉支抗技术进行治疗。治疗前,先拍摄曲面断层片、 根尖片[2],正确评估牙槽骨植入部位,准确定位。首先, 对口腔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应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首先选择间隙比较大部位,或是在第1磨牙与第2磨牙之间的膜龈结合处,应用植入器将微种植钉旋入, 直径约为1.6 mm,长度约为9.0 mm。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治疗后,给予合理抗感染治疗,每月复诊1次。 术后拍片如果植入损伤到牙根,则立即取出换位置重新植入或者等植入部位愈合后择期植入。

1.3 指标观察

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牙根及牙周组织的损伤情况,主要损伤表现为:牙槽骨吸收,伴随着牙骨质增生,牙本质及牙骨质均有吸收。按照组织学的表现可以把牙根及牙周组织的损伤可分成3个不同程度,I度:牙骨质出现增生,牙槽骨吸收。II度: 牙骨质出现增生,牙骨质及牙槽骨均有吸收。III度: 牙骨质出现增生,牙本质、牙骨质以及牙槽骨均存在吸收。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对于计量资料,应用方差 ± 表示,并使用配对样本t进行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则用百分比(%)表示,然后利用 χ2进行检验。P < 0.05,说明试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牙根及牙周组织损伤情况

观察组患 者的牙根 及牙周组 织损伤的 发生率23.33%(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3%(4/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1.

观察组患者牙根吸收量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2.

3讨论

微种植钉植入牙槽骨后,通常是牙槽骨、牙周膜均发生改变,牙骨质出现少许增生。当微种植钉对牙周膜造成损伤,与牙根距离非常近时,则会出现明显的牙骨质增生,然后牙根局部开始出现吸收,这可能是牙周膜对牙根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微种植钉支抗加载时,牙槽骨、牙根侧壁以及牙周膜遭到近远中方向的水平压力[3],因为应力比较集中,牙根侧壁及牙槽骨产生广泛性骨吸收。这说明微种植钉植入牙槽骨时,微种植钉无法作为支抗加载,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免牙根及牙周组织进一步受到损伤[4]。本次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牙根及牙周组织的发生率27.4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96%;并且,牙根吸收量 (2.69±1.41)mm显著大于对照组的(1.60±1.23) mm。通过以上数据结果可知,在微种植钉正畸支抗治疗前,应该正确评估患者牙槽骨植入点骨重,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损伤[5,6,7]。在微种植钉正畸支抗操作过程中, 一定要对微种植钉的植入位置、方向进行非常精确的掌握及控制,尽可能避免对邻近的牙根及牙周组织造成损伤。如果发现微种植钉植入邻近牙根后,微种植钉无法再加载与牙根相向的正畸力,这时必须及时将其取出,以便损伤部位可以自行修复,从而避免对牙根及牙周组织造成严重损伤。总之,临床应该高度重视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对牙根及牙周组织产生的损伤及牙根吸收,及时做好预防措施,治疗前拍摄确定植入部位,切勿使微种植钉植入太过靠近牙根,治疗后拍摄复诊,如果发现植入损伤到牙根,则立即取出换位置重新植入或者等植入部位愈合后择期植入,避免或降低牙根及牙周组织的损伤程度及牙根吸收。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对牙根及牙周组织所造成的损伤情况。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46例口腔正畸患者,应用计算机双盲方法将其随机性分成2组,对照组73例患者应用常规正畸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73例患者在常规正畸的基础上结合微种植钉支抗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牙根及牙周组织损伤的发生率27.40%(20/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96%(8/7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牙根吸收量显著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应该高度重视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对牙根及牙周组织产生的损伤及牙根吸收,及时做好预防措施,避免或降低牙根及牙周组织的损伤程度及牙根吸收。

上一篇:云南铜矿下一篇:超高清4K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