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英语专业实践

2024-08-04

旅游英语专业实践(精选十篇)

旅游英语专业实践 篇1

一、重构高师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构建与当前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是提升基础教育英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 也是高师英语专业的历史使命。为此, 安庆师范学院把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确定为:面向基础教育, 根据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主线, 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为内核, 通过整合生产劳动、见习、实习、教师技能训练、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业论文、教育科学研究等实践教学环节, 将英语专业技能训练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有机地融合到课内外教学实践中去, 同时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 从而构建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系的构建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从实践教学的目标、渠道、形式、过程、考核、监控等多维度进行整体设计, 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全方位、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总体框架由三个板块组成: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培养手段、实践教学的条件保障。三个板块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形成一个互动式的实践教学体系[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包括若干实践教学模块, 从总体上分为课内和课外两大模块。因而, 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非线性网式立体结构的特点。

2. 师范性原则。

教学能力素质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标志, 是师范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时, 我们坚持把服务基础教育发展作为高师英语教育的重要职责, 强化教师技能训练, 彰显“英语教育”特色。

3. 全程性原则。

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特点, 坚持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位一体,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前后衔接、循序渐进、贯穿全学程4年不断线。

4. 开放性原则。

拓宽实践教学渠道, 建立时间、空间、内容“三维”开放的实践教学机制。在保证见习、实习、微格教学、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基础上, 以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开放教师研究项目、各级学科竞赛、学生科研立项等为平台, 积极探索与尝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践教学内容, 建立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形成大实践教学观。

二、高师英语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

基于以上思路和原则, 学院构建了高师英语专业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并建立了良好的运行机制。

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

作为地方高师英语专业, 学院把目标定位为:面向基础教育, 为安徽及周边地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通过对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选修与必修等课程进行科学有机的优化组合, 我们设计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 构建了突出“师范性”、增强“实践性”的课程体系。总体设计既突出了高师英语专业的师范性, 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又注意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结构上, 扩增了实践性课程的门数、学时和学分比例, 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出率占整个专业教学的40%左右。

2.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强化英语专业基本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首先要促进教育思想从知识传承性教育向人才创新性教育转变, 专业课程从中心地位向载体地位转变[2]。为此, 学院积极倡导在教学中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 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 课堂实践活动时间达50%以上, 实现知识性课程技能化、实践化。根据语言学科的特殊性, 我们坚持采取小班教学, 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语言应用机会, 不断加强专业基本功训练。同时, 积极开展英语角、语音语调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语话剧表演赛、电影模仿秀、英语文化节、读书报告会等课外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弥补课内活动的不足, 用社会大课堂弥补小课堂的不足。

3. 完善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全面提升学生教学能力。

学院坚持“大实践”教学理念, 打破课内外、校内外的界限, 完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 努力实现三个结合: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显性教学和隐性渗透相结合。除了在《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群系统传授相关教学理论和系统地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外, 学院对教师职业技能进行全程渗透式训练。一方面, 在课程编排上, 我们将教育类课程采取序列化编排的方式, 在大学4年中不断线地平行安排, 使学生的职业意识得到持续的强化;另一方面, 我们要求教师要把新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中去,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让学生能够带着现代教育理念走出大学校门, 走向基础英语教学的讲台。同时, 要求将教师职业技能渗透到日常的课堂教学组织、内容、教法的示范中去, 让学生在教师的显性教学和隐性渗透中不断掌握和汲取教学能力素质的有益“养分”, 缩短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现实的距离。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专项训练与实战演练相结合。学院制定了《安庆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微格教学训练方案》, 要求每一位师范生在教育实习前必须接受微格教学的综合训练, 把复杂的教学行为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技能 (如导入、讲解、语言、提问、评价、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结束、课堂组织、复习等技能) , 并对每一技能进行目标训练, 如导入新课要做到衔接性、启迪性、含蓄性、生动性、创新性等;讲授新课要做到语音洪亮、发音准确, 语速得当、富有节奏, 语调变化、抑扬顿挫, 思路清晰、表达正确, 以及表情、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的正确使用等[3], 学生的课堂执教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发展。同时, 延长教育实习时间, 将毕业教育实习时间由原来的6周延长至一学期。为促进学生就业, 加强实习指导与就业指导的结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择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和支教实习等多种形式。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校内外、课内外结合。在校内外结合中, 学院把中小学的一线优秀英语教师或教学能手请进来, 参与学生微格训练的指导、介绍教育教学经验、解答学生在教学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疑惑;同时, 每学期安排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到中小学校去开展见习、研习、校外辅导员、见习班主任等活动。在课内外结合中, 学院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加强课内外链接, 促进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如, 通过每年定期举行的英语教学设计、教学技能大赛、英语说课大赛等, 加速学生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能力的形成进程。

4. 拓展实践教学渠道, 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学院积极开展以教育科研为核心的创新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学生科研立项,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 将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纳入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组织学生进行教育调查, 让学生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特点和方法, 养成研究的意识、习惯,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课程研究和创新能力。

重视毕业论文中的实践训练, 学院从建立完善的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入手, 实行导师负责制, 加强从选题、资料搜集、提纲、初稿、终稿和答辩的全程指导和监控。注重毕业论文中的研究过程及规范训练, 实现了毕业论文写作与英语写作课程的有效互补, 毕业论文与教育科研的有机融合, 使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应用性有了明显增强。

学院还将社会实践纳入了教学计划和学分管理, 规定大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内容涉及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志愿服务、义务家教、校企合作, 区校共建等方面。

5. 优化实践教学条件, 加强实践教学的保障。

学院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基地建设、制度建设等, 完善了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保证了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为构建一支既懂基础教育又懂高等教育、既能胜任英语教学又能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学院要求英语专业教师轮流到中小学挂职锻炼, 或定期、不定期地深入中小学任课、兼课, 深入课堂听课、评课, 了解、熟悉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活动规律, 提高高师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示范”能力, 提高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能力。同时, 积极从中小学引进具有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到高师英语专业担任专、兼职教师, 教授英语教学法等课程, 参与学生见习、实习、微格教学训练等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

学校加大投入, 加强实践教学基础建设。一是加强语言实验室、外语自主学习中心、英语广播电台等实践场所、实践设备、实践软件的建设, 积极创设课内外语言学习和应用的环境, 保证英语实践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二是积极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构建校内外结合、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教学基地体系。

为保障实践教学规范有序的推进, 学院先后制定了《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纲要》、《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训练及考核办法》、《关于加强教育实习管理的若干意见》、《外国语学院学生创新学分实施管理办法》等文件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制度保障。与此同时, 学院不断强化过程管理, 全面实行实践教学的责任制、导师制和督导制, 形成了质量管理、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运行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仍然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完善与创新。

(王先荣, 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安徽安庆246133;曹长德,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安徽安庆

246133)

参考文献

[1]王守仁, 朱刚, 王文宇.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11) .

[2]薛小荣.质量工程背景下的管理类专业学生多层次实践教学培养体系构建[J].中国市场, 2008 (09) .

英语专业实践报告 篇2

我们小组的主题是关于通讯工具方面的,展现了从古到今的通讯发展史,并且用英语短剧的形式呈现。我们小组成员互相配合,通过在网上查找资料,了解并收集有关资料,寻找过去与现在科技的不足之处,创造新的科技,使得英语与科技创新巧妙结合。

现有通讯网络同时具有的高度集群和无尺度的网络结构,客观上为人类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提供了无限的潜力,但现有的通讯工具不具备帮助人们有意识管理和拓展自身交际网络的功能,人们对通讯网络的利用停留在非常初级的层面上。再以手机为例,每个人当然可以看到自己手机中存储的号码信息,可是你却永远无法知道你手机中另外一个人的手机中的号码信息,当然这涉及到隐私的问题,但至少可以说明你无法通过手机实现中间人的功能,人们无法知道自己在通讯网络中的位置,进而无法通过手机中的现有信息来有意识的认识更多人。换句话说,现有的通讯工具只能使人们具备管理树状结构资料的能力,而不具备管理网状结构资料的能力。比如,万维网之所以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就在于网页之间具有相互跳转的能力,互联互通是互联网的本质,互联互通才能发挥网络节点的创造力。手机,早已不仅是通话的工具,在很多方面也给人们带来好处和便捷。要解决现在的问题,未来的通讯工具必须增加几个方面的功能:网络地图、网络导航和网络拓展,并能够得知通讯人所在的位置等等。这样一来以后的通讯工具将变得更实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将会变得更加密切。因此,我们小组对未来的高科技通讯工具也做了适量的幻想。也许有些功能在不久的明天就会拥有,这也给快速发展的通讯工具的未来带有了一定的神秘色彩。

当今社会已离不开英语--这一全世界运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因此对我们这一代年轻学子来说,学好英语非常重要。学好英语不仅仅是掌握一门语言,同时也拥有了一把万能钥匙,打通了更多道路。据我们小组调查发现,在许多学生辛辛苦苦学英语的同时,他们往往忽视了英语的乐趣所在和真正的实际应用,而更的是注重语法等训练。我们今后应该更加注重实际英语口语等应用,其实这才是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也是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

当然,我们小组展现的内容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场景设计不够生动,内容不够充实,没有太多能体现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的环节......因此,我们更加需要向其他小组学习,借鉴他们在实践活动调查和准备中的经验。

通过这次课程,使我们大家更能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进行科技创新,为国家,为未来贡献一份力。同时,我们更应该学好英语并能够学以致用,只有这样

旅游英语专业实践 篇3

摘 要: 工科院校特色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是适当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科学、合理的特色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英语专业虽有诸多实践课程但缺乏体系的问题,提出构建英语专业“倒金字塔”形,多维度的立体化实践课程体系,弥补了体系缺乏的不足,凸显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特色。

关键词: 英语专业 特色 实践课程体系

1.研究背景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附录《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外语人才培养存在的五个不适应,即:“思想观念的不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不适应;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不适应;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不适应;教学管理的不适应。”《意见》要求“要从21世纪对外语人才的需求、21世纪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出发,重新规划和设计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英语专业数量激增,英语专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势,但“各院校英语专业发展极不平衡,水平参差不齐,英语专业学科建设形势不容乐观”①(何其莘,2005)。针对各院校客观存在的办学差异,唯有“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自主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并选择复合的专业,努力培养出服务于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受到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创出学校和专业培养人才的特色(《意见》)”。本文从实践教学体系的解读入手,分析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现有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模式及存在问题,试图提出构建特色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模型。

2.实践教学体系的解读

实践教学实际上是一个首先应用于理工科教学体系的概念,要系统研究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自然离不开对这一概念的解读。

2.1概念理解

《教育大辞典》对实践教学的定义是:“实践教学又称实践性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管理、实际操作、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实际教学中,不同的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了解读,如康涛等(2004)认为:“所谓实践教学体系,是指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所有实践教学环节,如生产劳动、专业劳动、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科研活动、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组成一个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教学体系。”张耀宇(2010)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解释:“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由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所构成的统一整体。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具体的实践教学计划。”唐人提出:“实践教学体系是指与专业课程体系相对应的实践技能训练体系。它以专业课程体系为基础,既与技能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同理论课程教学保持同步、且相互融合。但它却并不等同于纯理论教学,与其相比,实践教学则具有相对独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低年级与高年级的延续、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特性,是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实践技能体系。”

2.2基本特征

根据上述概念解读,不难发现实践教学体系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首先,实践教学体系显然应该是一套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应的教学体系,该体系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其次,实践教学体系应具有延续性。实践教学体系贯穿高等教育各专业的人才培养各阶段,从低年级一直持续到高年级。

3.特色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2000年,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第十条指出:“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订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指出要以“实践教学”为重要指标。

3.1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新构建的特色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可以有效解决以下问题: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系列课程缺乏体系问题;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两张皮问题;英语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失调问题;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缺乏体系性、层次性问题;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如何保持相对独立性问题;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特色性问题。

3.2实践意义

3.2.1对促进教学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行不悖,是对理论教学的进一步充实和延伸,更是对理论教学效果的直接检验。与此同时,完善、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理论教学体系的有力保障。英语专业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旨在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新时期如何通过构建相对独立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该项研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

3.2.2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

英语专业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将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张皮的局面,保持实践教学相对独立性同时,确保所建立的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相适应,努力构建基于平行四边形形态的多维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杨贤玉,柯宁立,2011),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既熟悉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新时期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

3.3特色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形态构建

人才素质的全面培养应包括两个基本方面: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付红霞等(2008)在对本校三届英语专业四年级应聘回来的学生经过访谈后发现“实践是他们最薄弱的环节,用人单位非常介意他们是否实习过、有无相关工作经验”。

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似乎较多侧重于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而对于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明显重视程度不够;仅在毕业前安排社会实践,对教学全过程只起到检验结果的作用,而无法对结果进行修正、补充。因此,英语专业只有通过实践型的教学体系建设,才能真正将‘应用型”落到实处。

本研究认为构建起相对独立的特色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能从根本上解决英语专业实践课程缺乏体系的问题。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具体体现为:(1)独立设课:如实习,实践,实验课程;(2)课程体系的模块化;(3)课内外结合;(4)突出强调实践性。

3.3.1基于模块化、层次化的特色体系

在《大纲》中,实践课程几乎谈不上体系,除毕业论文之外,几乎无任何有关实践课程的建议,显然“这种安排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明显脱离并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杨贤玉,柯宁立,2011)”。

英语专业实践课程模块化体系的构建,首先吸收借鉴诸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理论,其次结合《大纲》理论课程模块框架构建一套与理论课程体系模块相对应的模块体系。具体而言,就是实践教学体系按照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求体现模块化、特色化,保证四年不断线。

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英语专业所有实践课程共由三个子体系、诸多模块课程共同构建而成:实践(实验)性课程体系+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体系+课外活动体系。实践(实验)性课程体系具体由以下模块课程组成:

认识性课程模块:认识实习。认识实习主要是参观东风汽车公主要生产厂,目的在于让学生具备汽车基本知识背景,为专业学习提供基础。

语言技能训练与实践课程模块:该类课程包括专业四级TEM-4强化训练、专业八级TEM-8强化训练及语音强化训练。专业四级、八级强化训练旨在帮助学生熟悉了解国家等级考试题型并进行基本训练,从而顺利通过并获得合格证书,以适应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对于训练学生语言综合实践技能帮助较大。语音强化训练保证学生纠正语音、语调问题,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准确的语调及节奏感。

专业实践课程模块:模拟商务谈判主要通过模拟商务谈判活动,提高学生应用外语进行商务谈判的能力。本课程实践性较强,也具有实用性,可以指导就业实际。

设计性课程模块:包括外贸实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外贸实务课程设计主要通过外贸单证和实务环节作业模拟外贸业务流程,使学生能适应将来可能从事的贸易业务。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实践设计并根据实践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最基本要求。

验证性课程模块:包括社会实践和公益劳动。社会实践要求学生结合专业实际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具体要求,并通过从事和参与相应的社会实践,锻炼自己并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促进今后学习提高。公益性社会劳动是高校的基本要求。

实验性课程模块:计算机强化训练,本课程分七个学期分散完成,分别对学生计算机能力做出不同层次要求,从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训练到高级管理能力训练,保障学生四年学习不断线,以便适应社会对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基本要求。

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体系主要以课外形式进行,通过规定各类课外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活动的学分,鼓励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如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等级考试,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等。

课外活动体系中规定的主要活动与英语专业技能的训练实践紧密相关,属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此类第二课堂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还是一种锻炼,巩固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目前,英语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在经过多次磨合后已逐步完善,从而形成由“一节(外语文化节),二杯(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六赛事(英语主题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歌曲大赛、主持人大赛、男女篮球赛、校园十佳‘名星人’大赛)”主导构成的丰富体系。

由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共同构建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形态,按照学时比例图示如下:

图2 理论课程模块构建 图3 实践课程体系模块构建

上图中理论与实践模块分别呈现层次化,课时设置正好相反,相互补充。理论课程模块呈现正三角形态,实践课程模块呈现倒三角形态,二者结合正好构成完成的平行四边形形态,较完美地体现了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的结合,最终构建起基于模块化+层次化的特色实践课程体系。就该体系而言,理论课程体系侧重专业基础、专业理论,实践课程强化语言实践和专业实践,二者相得益彰,恰好符合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3.3.2基于多维度的立体化体系

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属于二维形态课程体系。二维形态基于模块说将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分为横向和纵向维,一般由课内实践课程+课外实践课程共同构建,其中课内实践仍然是主体。按照二维理念构建的课程体系图示化后呈如下形态:

图4 两维形态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然而,基于上述形态构建的实践课程体系似乎过于简单,未能具体体现实践课程的各方面内容。根据大多数工科院校的实践经验,实践教学部分课程在校内完成,部分在校外,如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

图5 多维度立体化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如此一来,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不仅在内容上得到进一步充实,而且从形态上得到深入扩展。多维立体化实践课程系的构建,既突出体现了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方方面面,同时注重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有助于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

4.结语

戴炜栋(2010)在第四届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期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目前外语专业发展很快,但也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例如如何根据不同地域、不同院校类型办出专业特色,如何使外语专业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等。这些问题与我们的办学定位密切相关,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过程中,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因校制宜,特别是构建起与理论课程体系对应的既保持相对独立又能与理论课程相结合的完整体系,才更有利于英语专业人才的成长也能增加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然而,要真正有效落实实践课程体系,尚需解决好以下问题:(1)实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胡文仲(2008)指出师资力量不足是目前“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瓶颈”。(2)实践课程监控体系的建立。在多数院校的实践教学中,课内、校内的实践比较好监控,而校外、课外的实践教学明显不好监控,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不解决好上述问题,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得不到保证。

注释:

①2005年7月13日广州,何其莘在英语专业评估院校培训班上的讲话.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第四届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期工作报告[J].外语界,2010,(3):2-6.

[2]董金玉.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8-90.

[3]杜欣.关于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构建完善再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2):154.

[4]段成.对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84-89.

[5]段成.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3):8-11.

[6]付红霞,郝玫.理工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J].外语界,2008,(6):25-33.

[7]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卷本)[Z].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8]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21.

[9]何其莘,等.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24-26.

[10]胡文仲.新中国六十年外语教育的成就与缺失[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3):163-169.

[11]康涛,黄华彩,彭泉开.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水平[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8-140.

[12]李吉英.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0,(10):609,611.

[13]李英.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学理论,2011,(08):176-177.

[14]欧阳旭东.重新认识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主导作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8(2):87,88-89.

[15]唐人.外语专业学科实践教学 体系构建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8,(4):112-114.

[16]孙小军.需求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184-186.

[17]田纯广.外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J].科教文汇(11)(中旬刊),2009:161-162.

[18]王家义,张建明,张从益,杨永和.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及其体系设计研究[J].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0,(6):135-138.

[19]肖琦姝.关于构建高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的思考[J].大家,2011,(3):182-183.

[20]杨贤玉,柯宁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57-60.

[21]杨贤玉,柯宁立.工科院校特色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外语界,2011,(1):53-58.

[22]张绍杰,杨忠.外语学科博士研究生教育: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语,2009,(1):4-8.

[23]张耀宇.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4):45-50.

旅游英语专业实践 篇4

一、工学结合的理论依据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童学敏,2007)。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依据,受到职业教育推崇。

建构主义的主要理念是: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因此,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者“知识的意义建构”,而非教师对知识的传授(王朝晖等,2008)。同时该理论十分强调动作技能学习。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而技能培养十分关键。根据该理论,高职教育应该实施产学结合,使学生置身于真实工作环境中,经受职业训练,跨越学用界线,获得基本的实践技能,从而增强自身适应产业的综合能力。

二、实施工学结合的背景

高职校改革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的有效举措。要大力发展旅游业,人才问题是关键。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中国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会像现代制造业那么出彩,原因是缺乏大量英语听说能力强和实用技能高的毕业生。懂专业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特别是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知识及良好的英语会话能力,已成为旅游行业对所需人才的先决录用条件。高职校作为给产业培养输送人才的机构,应当满足学生的需要、满足产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模式,强调实践性课程,多听取产业界的意见,教学内容紧贴产业的发展,教学方法上增强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同时研究如何使毕业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工学结合模式有利于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使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无缝结合;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使教师通过带学生到企业现场实习,进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高职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我校旅游英语专业工学结合的具体措施

(一)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要求,确定高职校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此,学校发动老师,开展人才市场的调研工作,了解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调研发现,培养服务于第一线、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功底和语言交际能力、掌握旅游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外向型旅游英语实用人才已成为高职校当务之急。

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根据所确定的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和改革教学方法。将专业知识课程、经验课程和活动课程并举,把课程内容与工作课程结合起来,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设置的基础,并邀请旅游行业专家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建设能反映专业特色并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学校根据旅游行业所需的岗位能力要求,建成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核心课程模块,根据旅游行业的不同的岗位技能设计就业方向的课程模块,同时将这两课程模块组合在一起,形成多个不同方向的课程体系。

(二)明确旅游英语的岗位群,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校改革的大趋势,其形式多样,如任务驱动、项目引导、顶岗实习、课堂进企业等,提供学生机会与未来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其中核心内容是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岗位群有导游(地陪、全陪)、景区讲解员、旅行社计调、旅游市场策划和销售、票务预定,以及各星级酒店总台、餐饮、客房、销售等工作。高职校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让学生在旅游岗位的实践加强学生对旅游岗位的感性认识,增强职场工作能力,了解旅游行业最新动态,建立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与人沟通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工学结合。

1. 校内旅游实训室的建设

高职校的改革与建设应始终将建设适应现代化教学与实践的实训室作为专业建设的大事来抓,其中设施完备、设计合理、具有仿真性。学校建成的现代酒店实训中心、客房实训室、茶艺室、酒吧实训室、导游模拟实训室等都具有“教、学、做”一体化特点,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实训室部分向外开放,接待学校,接待客人。如现代酒店实训中心同时可接待300多名客人,中餐、西餐、自助餐,中外贵宾络绎不绝。每当有客人光临,学生就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现场服务,工学结合,流利的英语、微笑的服务都给客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校积极寻找校企合作机会,实现校企双赢,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保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施。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重点,开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组建由专业教师、行业骨干和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不仅在课程中引入业务流程和工作项目,而且加强企业对学生实践训练和技术培训的指导工作。为了保障校外实习的顺利进行,高职校应与企业签定协议,明确学校和企业的责任。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承担学生进企业的生产、教育、培训活动;校方则负责派出实习指导教师,配合企业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教育(陈白璧,2008)。

学校先后与无锡20多家旅游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成立了无锡康辉旅商营业部,该营业部也开启了无锡高职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典范。营业部经理由学校老师担当,导游由老师和具有导游资格证的学生共同担当。经过老师不懈的努力,营业3年来,旅游线路从华东线拓展到全国及海外,承接的旅游团从境内到境外,营业额在无锡康辉所有营业部中名列前茅,老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并引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敲开了旅行社行业的大门。

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工学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

由于青年教师大多数缺少企业背景或者缺乏运用英语从事涉外旅游活动的经验,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参与实践锻炼,以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同时要求他们考取相关专业证书,以建设“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目前学校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60%以上已获得相关旅游行业资格证,成为双师型教师,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指导学生工学结合,提高实践技能和岗位能力。

四、结语

通过工学结合,高职校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实训条件得以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增强,就业工作得以推动和发展,学校办学特色不断增强。学生通过工学结合的实践,熟悉和了解了今后的就业岗位,学习目的得以明确,奠定了零距离就业的基础。同时减少了企业招工的困惑,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成本。

当然,工学结合这项工作对于高职校旅游英语专业来说是任重道远的一项工程,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为学生负责,为企业发展服务。

摘要:文章以高职校旅游英语专业学生为例, 讨论了实施工学结合的具体措施, 分析了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在专业教学中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法, 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校,工学结合,旅游英语

参考文献

[1]陈白璧.旅游英语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 2008, (4) .

[2]王朝晖等.商务、旅游英语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和思考[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 .

专业英语翻译实践总结 篇5

一、翻译实训课程的重要性作为实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课程对于高职教育来说自然非常重要。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更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训课程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杨国祥、丁刚总结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突出实践教学的原则。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人把高等职业教育称为就业教育。因此,尽快缩短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的时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设置一些实践性的课程,比如实训课程,会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翻译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有大量的实践演练和训练,很容易理论化,失去实际意义。相反,只有通过大量的翻译和口译实践,才能在训练过程中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并增加一些必要的方法和技巧,如翻译中长句的断句技巧、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互变、增词减词的翻译方法、口译中的翻译技巧、焊接技巧、句子切分技巧、句子组合技巧、延时翻译和预判技巧等。

二.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翻译培训课程的现状虽然翻译培训课程非常重要,但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翻译培训课程的发展极不平衡。

1.就关注度而言,一些高校非常重视,不仅开设翻译培训课程,还开设翻译实训室。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翻译培训课程的建设不够重视,只是在翻译课程中增加了一些练习。一方面可能是财力物力有限;另一方面,可能是主观重视不够,一些高校根本不开设翻译课程和翻译培训课程。

2.开设翻译培训课程的高校也存在各种问题。

(1)教授翻译培训课程的教师必须具有翻译知识背景,了解基本的翻译理论、技巧和方法,最好具有商业实践背景。现实情况是,一些高校的商务翻译培训课程由纯语言背景但无翻译背景的教师授课,而另一些则由有实践经验但缺乏必要的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的教师授课。结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2)翻译培训班学时不足。有些院校开设翻译培训课程,但课时严重不足。结果,老师的讲课和学生的练习都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翻译培训课程缺乏好的教材,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训教材包括培训大纲、培训说明、培训教材文本材料、培训教学软件、培训教学视听资料等。市场上缺乏这类翻译培训课程的教材,所以在教授翻译培训课程时只能选择部分翻译课程作为教材。这样一来,教学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

(4)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缺乏或不足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商务英语翻译培训也是如此。但现实是很多高校根本没有商务英语翻译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5)校企联盟,产学研不够。在实践教学中,校企联盟、产、学、研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笔者详细调查,该片现状普遍不尽人意。

3.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程改革翻译作为语言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中发挥着明显的作用。商务英语翻译培训课程是商务英语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据笔者详细调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近几年的毕业生中,约有55%从事翻译工作或与翻译密切相关的工作。近年来,作者一直在跟踪该系的毕业生,为相当多的毕业生修改翻译任务,总结他们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广告、商业信函、合同、产品手册、公司简介等的翻译。这些都为作者的商务翻译培训课程改革提供了数据和数据支持。下面,我们将讨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程的改革。

1.关注商务英语翻译培训课程的核心地位和作用。翻译能力是语言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实训课程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亮点。因此,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程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学院的应用外语系已经把它列为必修课。在总结为期一周的商务英语翻译培训课程时,许多学生认为他们所学的知识几乎超出了一学期的翻译课程。当然这里面也有夸张的成分,我们的实训课是在翻译课之后开始的,这自然离不开翻译课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但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实训课的重要作用。

2.认真制定实践教学文件,开发实践教材,对教学活动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注意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笔者认为,应重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重要作用,让其成员参与教学文件的制定和实践教材的开发。同时,应邀请其他从事翻译工作的企业参加。只有这样,发达的教学文献和教材才能在培养优秀翻译人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做好翻译培训班的师资培训。众所周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翻译培训课程的教学,必须重视教师和教师培训。

(1)有业务背景但没有翻译背景的老师,可以送到相关院校培训翻译知识。

(2)有翻译背景但没有商务背景的老师,可以送到相关院校培养商务知识。

中职旅游专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 篇6

积极有效地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入中职语文教学,并彰显其职教特色,无疑对于改善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具有积极意义。

一、依托中职教材,亲近民族经典

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教学实践中,这三个模块不应各自为战,可以通过有机结合达到整体大于部分的教学效果。中职语文教材在每册的每一个单元之后几乎都列有与单元学习要求紧密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每一部中职语文教材不一定是完美的,但毫无疑问,它的编排体现着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与要求,体现着基本思路与步骤,体现着教材编写者的匠心,因此,中职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掘中职语文的教材资源,在依托教材的基础上亲近民族经典。

以中职语文“我们的舞台多精彩——课本剧表演”为例。这个活动开展好了,既能锻炼中职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即听、说、读、写能力,又能在实践活动中考察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其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对此,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一)选经典,依据专业特色。比如,幼师等教育类专业的学生侧重于《孔子》、《孟子》,跟农林相关的专业可以侧重于农学经典之作,模具设计、机械制造专业的侧重于《墨子》等,而我们旅游专业应该多选择古诗文中的记游或写景类作品,如《徐霞客游记》、《天台山赋》等等。当然,侧重于职业并不代表局限于职业。因为经典之作包括一切文、史、哲、科学、艺术,它们在最高层面上是相通的,因此,具体实施的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宽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理解。

(二)讲故事,亲近作者,拉近历史距离。让每位学生寻找一件关于古今中外文史哲经典之作的著者的趣事儿。孟子主张知人论世,了解、亲近一些作者对于学生理解经典也有帮助。比如苏格拉底和他的悍妻的故事、子见南子、墨子和巫马子辩论、庄周与惠施的濠梁之辩等既幽默又风趣,这些饱含哲理的人物故事让学生了解到人物的丰满、风趣,也拉近了历史人物与学生的距离。

(三)编、演课本剧,剧本既要体现专业特色,又要不拘一格。要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比如从亲情、友情与爱情,生活与事业,得与失,艺术与生活,智与美等等既具有恒久价值又与当代中职学生息息相关的契合点切入,以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1)或重“编”、或重“演”,或不同专业友情合作,你编我演。这样不拘一格,既能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又能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还能形成良性竞争、不断进取的学习氛围,可谓一举多得。(2)在活动中巧妙融入专业特色。编、演课本剧时,可以适当融入礼仪、交际,让学生在课本剧中大展专业特长和风采。可借助多媒体制作,借助优质的剧作背景、舞台效果、字幕等,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

中职旅游专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联系专业特点时,不可牵强附会,为了联系而联系,生拖死拽的结果不仅无助于活动的开展,也可能会带来学生的反感。同时也要避免陷入“非语文化”和过度娱乐化的误区。心理学研究和经验表明:“新颖的或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最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内驱力,使他们惊叹世界的广阔,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从而激发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语文教改之路本来就是漫长的,教育者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了解学生,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索与实践。还要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有可为、有所为,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立足地方经济,紧扣旅游文化

2009年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正式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吸纳为新的教学内容,显现了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中职语文教材在每册的每一单元之后,几乎都列有与单元学习要求紧密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职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现着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同时,也需我们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并立足地方经济,选取学生最感兴趣、最需要了解的问题为切入点。借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

天台旅游业发达,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旅游经济。天台山驰名中外,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到过这片土地,留下了他们深刻的足迹。我们制定详细的计划,把学生拉出教室,置身于大自然中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学期让学生的到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计划图如下:

石梁景区是中国第一部武打片《少林寺》及《少林俗家弟子》等不少影视片的拍摄地,是“唐诗之路”的重要地段。华顶景区是华东地区最佳的养生和避暑胜地,也是兰亭书法文化的源头。赤城山景区山色赤赭,远看如雉堞,山上洞穴密布,树木葱郁,遥望如城堡高矗。琼台仙谷景区有“游黄山天下无山,游琼台仙谷天下无谷”的美称,景色可与温州雁荡山比美!龙穿峡景区有游戏用户家园、“天龙八瀑”等景点,令人感到“天台一万八千丈,一领龙穿秀江东”之气势。天湖景区内有连续的上、中、下三个湖泊,环境静谧,风光独特,是最佳的休闲胜地。

天台山这些景区都有勾连青少年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怀的作用,在景区实地上课比任何关于课程重要的言语都有力。我们以在琼台仙谷景区开展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例,作了以下的活动内容设计:

1.景区的地理位置2.景区的景点有何独特之处3.景区体现了天台山文化哪一方面的独特魅力4.有哪些著名的人物到过此地5.后人怎样评价这个历史人物

天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山水神秀,环境怡人。我们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只有立足地方经济,紧扣旅游文化,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三、强调实践参与,重视应用实用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总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实现。例如音乐家的节奏感、曲调感,画家的视觉形象思维和科学家的抽象逻辑思维,都是在各自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技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获得的稳固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方式。技能的形成不仅要靠学习,更离不开长期的练习和实践。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须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重应用。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的专业旅游人士上,要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服务,因此,中职旅游专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非常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为了避免活动形式单一,枯燥乏味,应尽可能让实践活动形式多元化,从而增强活动实效。(1)比赛竞技类。通过各类形式比赛,利用学生好强不服输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兴趣。如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诗文朗诵比赛,通过自评互评,量化评分,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参与意识。(2)访问调查类。充分结合当地社会资源,指导学生走入社会,展开社会调查。这样做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让学生更好地贴近融合社会,又能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积累素材,从而在体验中形成综合能力。(3)情景仿真类。引导学生模拟情景,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情景剧的表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虽然该活动难度较大,但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在角色中既能加深对活动主题的理解,又能培养合作交流、创造等能力。

活动形式的设计可以多种多样,但内容都要与旅游专业息息相关,都应适宜每一位同学亲力亲为,如体验当地的民俗活动、参加农事活动、吃到纯生态的绿色健康食品、购到地道的养生纪念品、设计导游词、访问历史人物到过的地方等等。

活佛济公、高僧智顗、旅行家徐霞客、诗人李白及寒山子等著名历史人物,都在天台的土地上留下他们济世的传奇故事,成为教育学生最好的教材。道教南宗发祥地桐柏宫、唐代高道司马承祯的天台仙派发源地、天台山方广寺的五百罗汉道场、禅宗祖庭发祥地、日本曹洞宗和临济宗的祖庭、天台山万年寺等都留下了我们旅游专业学生学语文的足迹。领着学生,让学生的脚步踏遍天台的山山水水,是旅游专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特色。

我们在这些旅游景点举行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学参禅,天台是理想的参禅之地,环境幽静。学问道,张伯端所创的《悟真篇》已成为当今世界健身长寿的指南,天台山桐柏宫九峰环抱,溪水潺潺,是中国道教南宗祖庭。学养生,天台药材丰富,满山药草,有黄精,铁皮石斛,云雾茶等,都是上等的养生药材。

旅游专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具有尝试、经历、亲历、“做中学”等特征。它所强调的“实践”不是为了做而做,为了活动而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各种观念的反思和能力的构建。

四、实施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创造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求知需要,也有受到别人尊重、高度评价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中职学生长期以来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缺乏自信心,但他们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特别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因此中职旅游专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建立多元而有效的评价机制,鼓励不同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其自信心。

(一)评价标准多元化,不以同一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或者职高的学生来说,不同学生的语文水平、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在这样的特殊条件下,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不以同一标准衡量、评价不同的学生,实际上体现出真正的公正,反之,则是机械的、不公正的。综合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并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参与方式、探究方式,做出的贡献不同,收获和进步也有所不同。因此,应该本着激励的原则,既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又鼓励创作的个性化,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尽可能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创新的意识,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和主管校领导可以在年终、期末总结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成果时,为每一位付出心血,取得成绩的学生颁奖。

(二)注重过程评价,注重综合性评价。教师和学生在总结和评价中职旅游专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要着眼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与数理化或者技能型的课程相比,语文综合活动课程的成效是很难量化的,也没有标准答案,也很难用“会与不会”来判定。当然,重过程并不是忽视结果,因此,在评判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课程时,过程与结果的评价要有弹性。评价“资源开发型”的课题,要多重视结果,重视学生是否下载或收集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材料是否与主题密切相关,是否撰写了文章或者制作了课件。而对于“生活应用型”这类偏重于生活实践和场景表现的课题,就要偏重过程。“活”是语文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与灵魂。因此,评价标准既要有效又要“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的亮点之一,更是一个难点,在职业学校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体现鲜明的职教语文特色。语文教师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极探索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提高执教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熊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新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2]许敬惜.对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新认识[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

[3]张红.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文献资料,2011,(11).

旅游英语专业实践 篇7

“能力本位”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 也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重点。近年来的高职教育改革与探索中, 教师教育专业在不断调整专业核心能力的定位, 突出了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性、职业性、定向性、应用性、适应性等方面的鲜明特色, 统一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 明确了以学生实践能力为专业培养目标的重点。

本文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育专业为例, 结合实际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经验, 探索有利于培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2 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英语教育专业探索的“实践教学“模式, 就是以学生“英语言语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活动中心而建立起来的把强化学生英语言语能力训练作为教学主要内容, 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教学最终目标, 强调英语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教学为英语言语训练服务, 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理论与技能训练模式。

2.1 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1)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 关注现实问题, 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充分体现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未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语言输入、输出与相互作用假设理论: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 最具影响的理论是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 (Input Hypothesis) 、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 (Output Hypothesis) 和Long的相互作用假设 (Interaction Hypothesis) 。

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是获得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 有效的语言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可理解性;2) 趣味性和实用性;3) 足够的输入量;4) 非语法程序安排;5) 降低“情感焦滤”;6) 课外获取更多的输入。

Swain指出仅仅依靠可理解输入还不能使第二语言学习者准确而又流利地使用语言, 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又需要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出, 输入与输出不可分割;可理解性输出在促进二语习得方面有三个功能: (1) 注意触发功能: (2) 假设验证功能: (3) 元语言功能:在这三项功能中, 注意触发功能尤为重要, 学习者通过输出注意到自己语言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对语言形式进行有意识的分析, 再产出修正后的输出, 提高语言输出的准确性。[1]Swain认为这一过程就是二语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它可以促进二语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控制和内化过程。因此, “在某种条件下, 输出可以促进二语习得, 其方式不同于输入, 但却可以增强输入对二语习得的作用。”[2]

Long的相互作用假设也探讨习得的过程, 它着重讨论会话双方调整会话结构对习得的作用。Long也认为双向作用比单项作用重要得多, 因为在双向作用过程中, 对话者直接进行反馈, 表明它是否是理解对方的含义, 习得的机率增大。从这一点来讲相互作用架设的原理不仅考虑到输入而且还有学习者的输出在习得中的作用。[4]

2.2 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言语实践能力, 那么学生言语实践的关键是什么呢?依据语言输入、输出与相互作用假设理论, 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与我院外语系学生的实际, 我们认识到输入的可理解性、计划性、科学性、针对性、持续性是有效言语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与保证, 输出则是流利而准确地使用语言的关键。我们在实践与探索中构建了“输入性语言实践与输出性言语能力训练相结合”、“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本模式。

1) “输入性语言实践与输出性言语能力训练相结合”模式包含以下几个层面:阶段计划, 输入方式, 输入项目, 输出方式, 输出项目, 实施方式。 (如表1)

2) “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模式包含以下几个层面:实践项目, 实践要求, 任务驱动, 呈现方式, 落实方法 (如表2、表3) 。

3) “输入性语言实践与输出性言语能力训练相结合”、“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本模式解析。

根据Krashen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理论, 结合我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一二年级学生的语言实践重心在于输入积累, 我们以课程组为单位, 组织教师整合教材内容, 从精选的课文、对话、阅读材料到常用会话句型、英语名言、警句、格言、习语、祝福用语, 英语故事、英语影视、歌曲, 我们所考虑的是输入的可理解性、兴趣性、实用性和降低“情感焦滤”等因素, 让学生乐于接受有利于语言学习的输入方式与输入项目, 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增强学习信心, 从而循序渐进地由完成任务式的输入训练到养成自觉积累有用的语言材料的习惯。

在语言输出方面, 我们调整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教学的比例, 在课堂内给予学生更多练习语言输出的机会与平台, 把课堂45分钟分成前、中、后三部分: (1) 前10分钟, (2) 中25分钟, (3) 后10分钟。在课堂教学前10分钟是指导学生比较自由地训练语言输出的实践时间, 如进行课文朗读、角色对话、主题演讲、故事讲演、名言分享、好文、好片推介、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课堂教学中25分钟主要是知识讲授时间, 讲授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后10分钟是语言输出实践时间, 主要就授课内容开展主题讨论、小组交流、内容复述, 问题陈述及解答等方式给学生提供运用英语语言的机会。

课外则要求学生坚持写英语日记、周记, 以课程组或教研室为单位举行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和英语技能竞赛, 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如英语晨读活动、校园英语角活动、英语俱乐部活动, 英语月活动, 英语阅读、写作、口语、演讲竞赛等等, 给学生提供了训练语言输出的平台。

三年级学生语言实践的重心从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单行道转到专业与职业知识技能训练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知识结构与从业能力相结合, 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实现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我们坚持用听力、背诵、阅读的输入方式, 保证输入习惯与输入量, 调整英语教师职业需要的输入内容, 如背诵英语课堂教学用语, 观看优秀教学或说课视频, 指导学生阅读了解现代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等等。

语言输出实践加强了职业技能训练的针对性, 结合职业技能竞赛 (如英语课堂教学用语口译竞赛、微格教学竞赛、说课竞赛) 、专业实训、教育实习、校外的社会语言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培养作了积极的探索, 为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创造了条件。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建设是一个体现高职教育专业特色、不断适应、满足社会和教学需求的过程, 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实践。只有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课堂内外实践性教学模式, 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 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发挥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体现高职教师教育专业持续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黄辉.Swain的可理解输出假设理论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启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 .

[2]赵飞, 邹为诚.互动假设的理论建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 .

[3]语言学习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http://www.langfly.com/a/20101007/092746.shtml.

[4]陈艳.语言输入和输出理论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3 (17) .

[5]罗雪娟.外语教学提高语言输出能力之对策[J].青海教育, 2005 (6) .

旅游英语专业实践 篇8

一、现状分析

目前, 在我国有关酒店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及教学计划尚处于不断探索与研究阶段。而且大部分任课教师自身理论知识充实, 但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对于酒店的管理情况没有深入的了解, 对于酒店的服务标准没有实践体会。在课堂上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认为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把理论付诸于实践, 对于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完全忽视了, 进而导致英语专业的学生缺少语言实践活动和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不高。因此, 我们需要为学生营造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要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高职英语专业酒店英语课程实践能力培养方式

(一) 建立实训课程

在酒店英语的课堂上, 授课教师应注意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单一的英语语言教学模式, 只能传授学生更多的理论知识, 但是理论知识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培训学生才能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培养自身的酒店英语服务职业技能, 所以教师应在理论课堂上开设酒店英语技能实训课程, 将英语语言知识和酒店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此外, 教师尽量用英语授课, 同时鼓励学生尽量使用英语来回答问题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实训材料的选择应是与理论教学中讲授的酒店服务的各个环节的知识与技巧相匹配的, 二者相辅相成。实训教材以岗位服务为模块, 以具体服务为技能, 提高学生酒店岗位英语实用服务技能。如餐饮岗位模块分为:用餐预订服务和餐厅用餐服务。客房岗位模块分为:客房送餐服务, 维修服务和客房其他服务。同时把酒店服务案例编排在技能实训中, 在酒店英语实训课上完成这些实训任务, 提高学生酒店英语服务的综合技能。将英语语言习得与岗位服务功能相结合, 将相同岗位不同的英语服务技能构成若干实训项目, 以不同的岗位服务功能构成若干酒店英语服务实训模块, 通过这些模块的综合实践, 提高酒店人的酒店英语实用职业技能, 包括:用英语与客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酒店英语礼仪服务得体应用的能力, 酒店英语服务实际操作的能力, 用英语销售酒店产品的能力, 用英语处理投诉的能力, 用英语解决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以及用英语进行个性化服务和创新服务的能力。

(二) 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室

在校内利用现有资源, 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室, 建立前台服务, 餐饮服务和客房服务等实训室, 学生可以把酒店英语服务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情景中,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拟情景和仿真情景进行实际训练, 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工作情景, 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在“实战训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进行情景模拟训练, 巩固知识, 加深印象, 进而提高学生酒店英语职业技能的综合水平。同时, 在模拟实训的时候, 要给予学生相应的实训成绩, 这样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实训课程的重要性。同时, 对于学生的表现, 教师要进行指导和点评, 及时纠正学生在模拟实训的过程中的不足与缺陷, 为学生在日后工作的过程中减少失误。

(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酒店英语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 而教师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却是非常的丰富和广泛的, 这就要求学生课下要加以练习。把学生们按照英语语言知识基础程度不同分为若干小组, 推选出一名学生作为组长, 这名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要相对较高的, 在他的带领下小组成员要共同参与完成教师提出的要求和布置的作业。教师可以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提出明确要求, 比如模仿对话, 角色扮演, 布置网络作业, 把先进的网络教学手段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 进而加大学生的实践练习。

(四) 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职业教育的目标, 这就决定了高职教师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考取中级前厅服务员职业资格证, 中级餐厅服务员职业资格证和中国餐饮职业经理人职业资格证等。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针对相应的工作情景加大加强练习, 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训练, 为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旅游英语专业实践 篇9

一、校本课程开发基本条件分析

1 . 校情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我校地处塘栖镇南大门,是一所农村中职学校,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针对旅游专业建立了四个实训基地:“一山一水一园一馆”实训基地——超山景区实训基地、水北风情街实训基地、塘栖枇杷园实训基地、谷仓博物馆实训基地。这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先天独厚的实践机会,也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做到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又反馈到课堂教学中,开发出适合学生感兴趣、适用性好的校本课程。

2.师情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我校英语教师年龄均在35到45之间,与其它学科相比,具有年富力强、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激情与思想等特点,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感到很困惑,课堂效率难以提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思想压力较大,急需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在学校大力支持下,英语教师的积极参与下,二年前,成立了英语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英语教师各自分工,又相互协作,经常带领学生深入四大实训基础,了解情况,收集第一手资料,并把塘栖的节庆活动、旅游资源和古镇文化等词汇渗透到校本课程中,并设计成五大场景对话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3.学情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体。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周边的农村地区,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运用不够灵活,有待于在实践中加强。而旅游专业班级以女生居多,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个性差异较明显,大多数人对于现在的英语教材很不适应,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学生职业场景中英语应用能力相当低下,实际运用效果差强人意。这就要从学生需求出发,以学生的参与为实体运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出适合学生实情,能在实际中加与运用的校本课程,加快学生的成长。

二、以市场为需求、学生专业发展为导向,制定校本课程目标

中职英语课程改革是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中职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即要提高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的习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要提高学生基本的英语素养,帮助中职学生学习专业英语,以解决日后在他们就业时,所遇到专业上常见的专业英语困难。因此,我校开发英语校本课程的目标是:

1.结合当地旅游文化,指导学生了解塘栖浓厚的旅游文化底蕴,探索塘栖文化的历史习俗、风土人情、现今发展。

2.结合校本教材,把塘栖的景点、特色小吃、住、行等编写成五大情景对话模块,使同学们在实践对话中加深理解,加深记忆,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开口说话能力。

3.结合学生实践活动,引导旅游专业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语言,培养技能,积极实践,提高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

4.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从学生学习态度、参与积极性以及在导游实践中的能力体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考核,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

三、以突出地方特色,好学、操作简单,确定开发校本课程原则

开发校本课程应该从实用性、实际性出发,把握好三个结合:与当地的古镇、旅游文化相结合、与校本教材编写相结合、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

1.从学校实际出发原则。

2.提高学生语言对话能力原则。

3.可操作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

四、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

1 . 因地制宜,充实校本教材内容。塘栖古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丰富。在明、清时曾被誉于“江南十大名镇”之首。悠远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运河文化形成塘栖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对于旅游专业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开发旅游英语校本课程的有利条件。

英语组老师群策群力,积极参与编写工作、分工合作,经历一年多时间的资料收集,根据不同的版块进行图片挑选、文字描述、英文翻译,并请专家进行审稿,精心编排。依据目标性、实用性等原则,编写出《塘栖旅游》校本教材,其内容有印象塘栖、广济桥、塘栖水北风情特色街、八字桥、乾隆御碑、塘栖谷仓博物馆、塘栖美食等中英文介绍。

2.因事制宜,灵活使用教材。《塘栖旅游》校本教材,里面是以每处景点为章节进行篇式介绍为主,涉及大量的句型及生词,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对于其中涉及的生词,老师专门进行教授,以便同学们掌握单词发音。

同时在枇杷节开幕前二个月,同学们进行实地培训与考核,根据学生程度不同,老师把学生安排在不同的景点,每二个同学为一组,进行对话,对话中所出现的问题,老师会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以便学生马上再次操练。二个月的实地操练,学生会话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高,并在2015年枇杷节服务上有着令人满意的表现。

3.因材施教,形成“五个情景对话”模块设计。为了提高校本教材的运用,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运用能力,把原来整篇的介绍,以对话的形式出现,整本教材分成五个情景对话模块出现,涵盖了吃、玩、住、行一系列游玩活动。同学们即复习了句型、掌握了词汇,又提高了情景对话水平,并在真实的语境中操练,效果显著。

(1)迎接客人(meeting guests)模块。要求同学们能根据时间、环境、目标客人的不同,灵活的运用英文欢迎词。使用一些句型。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welcome to Tang qi/guang ji bridge!

——I’m XXX

(2)景点讲解sights explaining模块。能够用英文对著名的景点,比如广济桥、水北街等地的简单介绍。能用英语表达距离、方位。并要求学生能熟练的运用This is...,

It was built in..., it is over... years old,It is located in...等句型。把每个著名的景点都自编出一个对话进行操练。

( 3 ) 点餐( o r d e r i n g ) 模块。要求同学们掌握塘栖特色菜的英文,熟悉并能运用与点餐有关的句型:May I have amenu,please?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May I order...?I’d like to have... What is the specialty of the house?

(4)酒店服务(hotel guest service)模块。要求同学们能用英文描述酒店环境,酒店的位置、交通条件、价格、服务特色。掌握并使用的句型有:Welcome to our hotel, sir! Whatkind of the room would you like to book? A double or a single?Please f ill in the registration form and sign your signature. I hopeyou will enjoy your stay with us.

(5)送别客人(farewell guests)模块。掌握一切杭州所拥有的交通工具表达方式,能够根据不同的客人,用英文灵活为客人提出实际便捷的交通方式。能运用以下句型:How couldI go to...? You may take...

4.因人而宜,形成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法。校本课程是一门实践课,考虑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了多元化评价方法。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就是将评价作为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分析与评估的过程。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是指从过分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转向对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评价。多元化评价方法主要着眼于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交际能力和实际运用水平,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激励。承认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五、校本课程成果展示

1.编写出一本英语校本教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全体教师同仁、学生等成员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合作探讨反思的过程。经过英语组全体成员齐心协力,编制出一本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材《塘栖旅游英语》

2.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评价。校本课程的开发,提高了我校旅游专业学生的情景对话能力,符合市场需求,同学们敢于开口说英语,在2015年枇杷节上的表现令人满意,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近二年有12名旅游专业学生因为在枇杷节出色的表现被评为余杭区优秀志愿者,在高三实习时,多家单位同时聘用。

3.多家新闻媒体竞相报道。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让同学们能够在枇杷节自如的运用英语口语,服务于中外旅客,在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也让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六、 校本课程实际运用效果好

1.效果优势明显,建立高效课堂。以对话形式让同学们去记忆景点,较之以往的篇式记忆,同学们学习兴趣增加了,单词记忆的正确率提高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可操作性强,同学们能更好的进行情景对话。

2 . 教学理念更新,实现以生为本。通过课程开发的实施,我们逐渐认识到教学是探究的过程,应该以生为本,它不再是教师单向的讲解。课堂教学关注的应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3.课程观念更新,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已经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目的明确、操作性强、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体验语言,培养技能,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4.开发校本教材,增强教学实用性。要敢于开发符合自己学生的校本教材。好的教材可以起到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作为中职学校的英语教材应该考虑其专业特点,突出岗位需求,注意语言交际的功能,来增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5 . 理论运用于实际,促进教学和谐统一。通过课程开发,把句型与身边的风景介绍合二为一,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知识难度降低,同时也提高了记忆的效率。教师突出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交际能力。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

摘要:我校学生英语基础十分薄弱,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而教学效果却不理想。为改变这种状况,本人参与了两年来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在分析“三情”的基础上,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目标,通过“三结合五大情景对话”模块的实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三结合是指校本课程开发与当地的旅游文化相结合、与校本教材编写相结合、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五大情景对话”模式是指,充分利用我校地处塘栖旅游胜地的优势,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将当地旅游资源相关的词汇融入到五大情景对话模块中—迎接客人模块、景点讲解模块、点餐模块、酒店服务模块、送别客人模块。实践证明,运用校本教材教学,降低了学生的记忆难度,提高教学有效性,并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无论是学生的基本英语素养还是学生的英语学习体验都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旅游英语专业实践 篇10

“校园英语报”是一门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必修课, 本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为学生提供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 本课程还为英语专业学生创造了一个锻炼自己和检验已学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机会, 使学生能够运用进而内化所学语言知识, 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培养语言编辑和校阅能力。在这个平台上, 学生可以播报校园内的最新时事, 可以书写自己的心情故事, 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分享轶闻趣事和幽默短篇。“校园英语报”这门课程对学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在语言知识方面,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写出用词恰当、语句通顺、逻辑清晰的文章;在编排能力方面,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报刊采编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技能, 能够应用编辑校对符号对文章进行编辑加工, 掌握基本的板式设计能力、图片加工处理能力和文字编排能力;在思想政治方面, 本课程要求学生要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对新闻事件的敏感性。“校园英语报”作为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课程是在第6学期开设的。在此课程开设之前, 英语专业学生已经修习了阅读、口语、听力和写作课程。在这些已开设的课程中, 写作课与本课程密切相关。

二、创新教学安排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 任课老师安排了6次共计12个课时的课堂教学, 其中具体的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如下。

第01次上课为教学导论课, 主要介绍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安排, 为学生讲解“校园英语报”的性质、教学实践要求和考核方式。《校园英语报》共发行6期, 完全由学生负责撰稿、编辑、校对和发行。这门课程的学生分成3组, 每组学生负责编排2期《校园英语报》。第1组负责第1期和第4期, 第2组负责第2期和第5期, 第3组负责第3期和第6期。每组由12~13个人组成, 其中主编1名, 校对2~3名, 其余则为撰稿人兼编辑, 组员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在该组内的职责。《校园英语报》采取主编负责制, 即主编负责确定选题策划和板式, 统筹整份报纸版面。同时, 主编需要协助任课老师印刷和发行其所负责的报刊。校对人员主要负责图文的编排和校对, 同时辅助主编工作。撰稿人兼任编辑, 就主编所选定的题目进行撰稿并编辑, 最后把编辑整理好的图文稿件交由校对人员和主编。在此过程中, 任课教师始终作为指导者和解惑者, 为学生提供报刊采编和校阅等原则上的指导, 解决学生知识性的难题, 但任课老师并不参与具体的报刊编校工作。

第02次上课为新闻写作课, 主要讲述新闻写作要领和简明英语规则。本次课程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简明英语就是“以读者感到清楚的方式组织信息的技巧”, 是读者“只需读一遍即可以理解并据此采取行动的语言”。简明英语“不仅强调语言, 也强调外观设计和排版”[1]。简明英语要求避免写一些中式英语和烦琐复杂的句式。本次上课使用的主要教学参考书为:李长栓的《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关于“简明英语和简明英语运动”的一章;William Strunk于1918年出版的写作教程The Element of Style;[2]史振洪和李展共同编写的《新闻采编与制作综合实训》的部分内容。[3]在本次课堂, 任课老师提醒第1组学生编排提交第1期《校园英语报》。

第03次上课为编辑校对课程, 主要讲解编辑知识、编辑原则、校对知识和校对常用符号。编辑校对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进行《校园英语报》学习实践的重要内容, 同时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 这是因为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将来会从事文字编辑或者出版发行等领域的工作。现实情况是编校知识和技能在英语专业的常规课程设置中却常常被忽视。如果在大学期间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 在工作岗位上就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尽快地融入工作角色, 从而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本次课堂使用的参考书有:《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附录4”, [4]主要讲述的是标点符号的使用和文章行文格式;《科学出版社作者编辑手册》“校对符号”一章, 主要讲解校对符号的类型和使用方法。本次课堂还就第1组提交的第1期《校园英语报》进行了点评, 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在本次课堂, 任课老师提醒第02组学生编排提交第02期《校园英语报》。

第04次上课为编辑排版课程, 主要讲述微软word的编辑功能以及简单介绍了主流排版软件。本次上课的重点是介绍微软word的编辑排版功能和使用。针对有些学生对微软2007版的word使用仍然不熟悉的情况, 任课老师仔细讲解的内容包括:微软办公软件常用的快捷键、“插入”菜单栏下面的页眉和页脚、“插入”菜单栏下的文本编辑、“页面布局”菜单栏下面各个条目。同时, 任课教师还简单地介绍了方正飞腾排版软件和Adobe旗下的排版设计相关软件。本次课堂还就第2组提交的第2期《校园英语报》进行了点评, 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在本次课堂, 任课老师提醒第03组学生编排提交第03期《校园英语报》。

第05次上课为报刊点评和建议。截止本次课堂, 3个小组都已经分别做出了一期报刊。本次课堂针对这3期《校园英语报》进行集中点评。任课教师点评的角度如下:报刊的版式设计、文章选题、语言风格、语言用词和句式、篇章结构、标点符号和写作格式等。通过课堂集中点评, 大家认为在文章选题方面《校园英语报》应该突出“校园”二字, 对读者群有个准确的定位;其次, 选题应该关注目标读者身边所发生的事件、感兴趣的话题和校园里的事务。在行文格式方面, 应该严格按照英语写作的标准格式进行书写, 标题中实词首字母的大写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不规范的中文姓名拼写容易令读者误读和误解, 空格在标点符号前后的使用也是需要小心谨慎的地方。在本次课堂, 任课老师提醒3组同学按时依次提交其余各期《校园英语报》。

第06次上课为课程总结。首先, 任课老师展示6期《校园英语报》, 肯定了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和进步。从第1期《校园英语报》到第6期《校园英语报》, 学生在报刊的版设设计、文章编排、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上都呈现出逐渐进步的趋势。该报刊在学院内部进行了小范围的试验性传阅。传阅过程中该报刊受到学院师生的普遍好评, 然后任课教师将这些评价反馈给学生。其次, 学生自由发言, 对本学期的实践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总结。最后, 任课教师从自身的角度对该实践课程进行总结。教师欠缺相关的专业知识, 同时, 分配给该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 在有限的时间内任课教师在课堂内容上要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 难免存在不足和不当的地方。

三、教学反思

“校园英语报”这门课程已经告一段落, 但是回顾这一个学期, 任课教师有如下反思。

首先, 如果给予学生适当的自由、提供必要的条件, 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出色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呈现出非常优秀的实践成果。

其次, “校园英语报”是一门实践教学课程, 应该突出实践、弱化教学, 而实践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 所以学生在课程中应该享有极大的实践自由。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以无直接利益关涉的旁观者身份参与该教学活动中, 仅为学生提供编校原则的指导和知识的解惑。

第三, “校园英语报”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校园英语报”是由十多个学生组成的编排小组共同制作而成。一份报刊的出版并非个人劳动的成果, 而是集体合作、共同创造的结晶。这门课程要求并鼓励学生具有积极参与的心态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 该报刊纸质版应该在全校公开发行, 并在期数和发行上达到一定的量。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实践必修课, 面对的学生是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这些学生已经学习过英语专业的基础知识, 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大学三年级正是利用和提高这些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时刻, 而开展《校园英语报》的实践学习恰恰给他们提供了这个机会。把《校园英语报》推广到整个学校, 并公开发行。这种做法会给参与报刊编排的英语专业学生带来荣誉感和成就感, 使他们更加积极, 再接再厉, 做出更好的报刊。

第五, 《校园英语报》应该综合利用现代通讯手段, 增加移动终端的呈现形式, 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校园英语报》作为以“校园”为特色的报刊, 应该跟得上时代潮流, 充分利用潜在读者群所熟悉的信息获取渠道, 直接送达他们的移动终端平台上。这些新型的信息获取渠道可以是校园英语报网页、微信、微博或者人人小站等。

最后, 扩大稿源。鼓励其他院系的同学向《校园英语报》积极投稿, 使非英语专业学生与英语专业学生在供稿方面形成竞争。如此, 英语专业学生就会产生危机感, 从而促进英语专业学生认真学习、积极进步。对于那些投稿的非英语专业同学可以在大学英语成绩或者评奖、评优方面进行嘉奖和加分, 让他们产生荣誉感和成就感。如此, 也可以提升那些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出版翻译公司, 2004:162-163.

[2]Strunk, W.The Element of Style[M].New York:Longman, 1999.

[3]史振洪, 李展.新闻采编与制作综合实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上一篇:《石秀》下一篇:蓄能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