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设计实验

2024-07-07

开放设计实验(精选十篇)

开放设计实验 篇1

开放实验室是指学校在保证正常教学和科研任务外, 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 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实验设备进行一些开放性、创新实验[1]。教育部在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鼓励学校将实验室和图书馆资料对学生完全开放, 一方面充分利用实验资源, 另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 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条件[2]。现在是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开放实验室系统的商业软件, 这些软件看似内容丰富, 但是很多功能不实用, 不能满足所有专业实验室的要求, 所以各个高校都纷纷启动实验室开放的研究工作。

本文根据本校区实验室资源情况和实验需要开发一个双向互动的实验室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以预约实验, 同时提供课程实验大纲, 电子版实验指导书等功能, 将传统的时间和内容固定的实验模式转变成灵活的网上预约模式。该开放实验管理系统符合学校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体现了高能力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思路和总体方向[3]。

2 系统需求分析

开放实验室系统除了完成注册、登录等基本的功能之外, 根据需求还需要完成下列功能:

1) 申报实验项目。只有教师用户具有该权限, 教师在线浏览实验项目相应实验室的预约情况, 选择空闲的时间段进行预约, 查询预约审批, 审批通过后学生才可以浏览预约。

2) 浏览和预约实验项目。学生用户在线浏览所有实验项目, 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预约未满的实验进行预约, 预约审批通过后按照规定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实验过后在线提交实验报告。

3) 审批实验申请。实验管理员对教师和学生用户提交的预约申请查看是否合理, 合理的申请则审批通过, 不可以的则撤销申请。

4) 添加和删除实验室。对于新投入使用的实验室, 实验管理员需要在系统中添加其信息, 包括实验室介绍、容纳人数、电子实验指导书等等。另外, 实验管理员还可以删除系统中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室信息, 涉及的预约同时也被删除。

综上所述, 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上四个方面, 用功能结构图展现如图1所示。

3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系统的需求, 系统设计按照功能的不同划分为四个模块, 包括用户信息、实验项目、信息发布、用户留言。实验管理员能具有所有模块的操作权限, 其他用户只具有部分权限。

3.1.1 用户信息模块

系统用户分为学生、教师和实验管理员三类, 用户信息模块相应的分为三部分:学生信息、教师信息和实验管理员信息。学生和教师用户只管理自己的个人资料, 包括注册、登录、个人信息完善等功能, 实验管理员需要管理各类用户资料, 除此管理员还可以设置用户权限和黑名单。如图2所示。

3.1.2 实验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 是该系统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模块。将该模块细分为三个部分:添加和删除实验室信息、预约实验、查询预约情况。具体的操作流程为:首先, 实验管理员将实验室信息登记到系统中, 教师选择相应的实验室在线预约实验项目, 学生查询开放的实验项目进行预约;其次, 实验管理员审批学生和教师的预约, 符合条件的预约审批通过, 不符合的预约审批不通过;最后, 教师和学生查询预约情况, 如果审批通过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这些操作界面简单明了, 符合人们的操作习惯, 并且操作过程对用户透明, 免去为用户培训操作流程的麻烦。

预约系统有三个限制条件:人数限制 (预约人数不能超过容纳人数) 、实验时间冲突限制 (在同一时间每人只能预约一个) 、预约实验限制 (一周内每人预约实验数目不能超过三个) 。另外, 系统可以添加黑名单, 对预约成功三次未到的用户自动打入黑名单, 黑名单用户不能预约任何实验, 需要实验管理员解除后才能进行预约。

3.1.3 信息发布模块

该模块主要实现一些公告和通知的发布, 只有实验管理员具有该模块信息的增删改权限, 其他用户只有浏览该模块信息的权限。

3.1.4 用户留言模块

该模块为系统用户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用户在留言模块通过浏览留言和回复留言的方式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反馈。

3.2 数据模型设计

用户表user (用户名, 密码, 邮箱, 用户id)

学生信息表student (学号, 姓名, 班级, 用户id)

教师信息表teacher (职工号, 姓名, 部门, 联系方式, 用户id)

实验管理员信息表admin (姓名, 联系方式, 用户id)

实验室信息表lab (实验室名称, 实验室介绍, 实验室id)

实验项目信息表experiment (用户id, 实验室id, 实验项目id, 实验室开放时间, 容纳人数, 实验项目状态[通过/未通过/可以预约/不可以预约])

预约表book (用户id, 实验项目id, 预约状态[成功/不成功]) messageidid

留言表 (用户, 留言, 标题, 内容, 时间)

回复表reply (留言id, 用户id, 标题, 内容, 时间)

公告表news (公告内容, 发布时间)

上面所有的表管理员都具有增删改查权限, 教师和学生除了浏览权限, 教师可以完善实验项目信息表的部分数据项, 学生用户可以管理自己的预约信息表。

4 关键技术

本系统采用ASP.NET技术, 使用三层架构:表现层 (HTML语言和.NET控件) , 业务逻辑层 (.NET编程 (基于C#语言) ) 和数据访问层 (SQL2008) [4,5,6], 系统首页效果如图3所示。

5 结束语

开放实验室系统在保证正常教学和科研情况下, 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 方便实验室开放工作提供管理的平台, 同时给学生和教师通过该平台可以互动交流, 但该系统在提高管理效率, 开放性能更先进、功能更完善方面仍然不完善, 这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林卉, 胡召玲, 赵长胜, 等.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27 (3) :152-155.

[2]李晶晶.高校实验室开放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 :65.

[3]杜月林.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实验平台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32 (3) :202-204.

[4]周家浩.上海市区生活垃圾内河集装化转运系统的实施[J].上海建设科技, 2012 (6) :39-42.

[5]高扬.基于.NET平台的三层架构软件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1 (2) .

测量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设计 篇2

测量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设计

测量学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实验实践教学是其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验审的建设与管理是加强测量专业学科建设的`重点.据此,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测量实验室为例,提出了开放式管理模式的初步没计方案.

作 者:魏海霞 高照忠 WEI Hai-xia GAO Zhao-zhong 作者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10刊 名:地矿测绘英文刊名: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年,卷(期):200925(2)分类号:P27关键词:测量 开放管理 实验预约 名额限定 项目分管

数字测绘开放实验室模式设计与实现 篇3

关键词:数字测绘开放实验室 开放模式 B/S框架结构

中图分类号:P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234-01

引言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基地,是实现通识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阵地。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校测量实验中心建设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学校内涵建设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目标要求,目前的课堂实验与实践教学模式已经严重滞后于专业培养方案;实验中心软硬件设备添置速度与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严重脱节;目前在非测绘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使用的经纬仪配合平板仪的平面图测绘法在生产中已经淘汰,而高、精、尖、新、专等测绘仪器与设备却几乎束之高阁,大面积测绘新仪器的陈列闲置已经成为制约我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

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条件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资源效益,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观念和意识,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而鉴于测绘仪器操作技能对测绘工程师和土木工程师的特殊要求,测绘技术快速发展和测绘仪器更新换代的客观事实,以及测绘数据处理软件的普及与频繁升级,数字化与测绘工程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1-3]

1 开放实验室建设内容及已具备的条件

健全的制度是开放实验室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完善的管理系统则是开放实验室保持良性运作的保障,而开放模式和开放项目的建设则是开放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因此,数字测绘开放实验室建设应从开放实验室制度体系建设、实验室开放模式建设、实验室开放项目建设和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开发建设四个方面进行。[4-6]

1.1 开放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开放实验室建设的正常运行和良性运作的保障。开放实验室基本制度包括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项目、实验室开放学生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预约制度、实验室安全和卫生制度、教学实验技术成果奖励办法、仪器工程租借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为了优化配置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专业软件以及技术研究人员,必须建立开放实验室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另外,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制度建设可以确保因实验室开放而带来的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检测维修以及技术改进等问题不致影响开放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1.2 开放模式建设

开放实验室的一般工作程序是对于确定的实验项目,由仪器使用者提出申请,经主管教师审查通过后由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安排、培训,实验后上缴仪器并提供实验成果及工作总结。数字测绘实验室对实验场地的要求比较高,我校测绘实验中心在三个校区均有实验室,实验场地包括校内试验场和校外实习基地,因此,我校数字测绘开放实验室的开放模式必须综合考虑既有条件,构建适合我校校情的开放模式。

1.3 实验室开放项目建设

我校测绘实验中心目前具有各种传统的测绘仪器、数字测绘采集仪器资源和种类比较丰富完备的数据处理软件资源,可完全满足校内相关专业学生、教师以及校外培训人员等使用对象的开放需求。因此,实验项目可针对校内相关专业学生的课程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与实践、毕业实践、大学生科技创新等类别,非专业学生的课程综合实验、课程实践和测绘技能竞赛等类别,校内教师纵横向科研项目、校外测绘技术人员培训等类别,分别在场地、设备、软件、开放模式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建设和设计。

1.4 数字测绘开放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

针对上述建设内容,开发数字测绘实验室开放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实验项目预约、仪器设备出借、仪器出入及项目开设状态查询、仪器设备管理、仪器操作与实验项目技术指导等环节的实时在线管理功能。总之,可将数字测绘开放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概括为学习子系统、教学管理子系统和实验管理子系统,各系统功能组成如图1所示。[7]

2 开放实验室运行分析

考虑到我校实验室管理人员配备比较紧张,任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数字测绘开放实验室主要针对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开放。目前开设的开放实验项目主要是针对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如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实验、电子全站仪使用操作实验、GPS-RTK实时动态定位实验以及电子全站仪采集数据的数字化地形图绘制实验。

从实验运行结果看,目前主要存在几个方面问题,(1)仪器借出与归还工作量大,目前我校实验人员编制紧张,是制约数字测绘开放实验室持续运行的主要因素;(2)占用学生大量课外时间,影像学生进行仪器操作训练的积极性;(3)开放实验室与实验室原有教学任务同时运行,且开放实验项目增速较快时,实验人员与指导教师工作量激增,与现有的机制存在严重冲突。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开放实验室的运行效果,今后将着力在课内实验与开放项目的课时分配、开放实验项目考核激励机制、将开放实验与高校测绘技能比赛挂钩、测绘专业高年级学生参与实验管理等方面完善开放实验室运行模式,并在制度补充完善、系统功能改善等方面进行数字测绘开放实验室建设。

参考文献

[1]温浩,王宏.开放实验管理系统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296-298.

[2]魏海霞,高照忠.测量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设计[J].地矿测绘.2009,25(2):47~48.

[3]郭志和,梁正伟.测量实验室开放建设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286-287.

[4]王铁生,张冰,周建业,刘敏.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J].矿山测量,2006,2:47-50.

[5]胡沈荣,曹雨丽,陈宏.高校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2:62-64.

[6]郭范波.基于“三明治”培养模式的工程测量教学改革[J].台州学院学报.2008,30(3):66-70.

[7]杨碧石,束慧.开放式实验教学系统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166-169.

[8]李荣雨,周斌.基于B /S模式的化工储罐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0,37(6):39-42.

开放设计实验 篇4

中心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依托“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个省级精品课程以及校级“机械设计基础”精品课程, 不断对实验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 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教育目标;坚持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教学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水平的科学素养和勇于探索的实践能力。构建基础、综合、创新三个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体现加强基础、因材施教的实验教学原则, 达到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初步建立了理论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据专业特点实行分类、分层次实验教学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新理念。在实验教学方法上, 注重教与学结合, 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互补,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系统训练与创新培养相结合, 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实验、自主探索研究和自主创新实践。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一、开放实验教学对学生在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课程学习中的作用

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课程在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中, 是一门承上启下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 它既有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知识, 而且包括着应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一系列独特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门对学生既有吸引力又比较难学难懂的课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实验教学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课程讲述的是机械技术基础理论, 是从生产实践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在实际的机器中, 由于各方面的需要, 各种机构和零部件种类繁多, 外形和构造很不相同, 它们往往具有共同的特性和内在联系。由于学生缺乏生产实践知识, 感性认识有很大差异, 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的机器实例, 学生知道的很少, 只能使学生对机器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我们通过实验教学《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 使学生学会分析测绘简单机构运动简图, 结合开放实验教学, 开放电动机器结构立体模型, 学生可利用课外学习时间, 弄懂各种机器的复杂运动。如学生通过看可运转的单缸汽油机模型, 懂得了它怎么把燃气的热能通过曲柄滑块机构转为曲轴转动的机械能, 理解了为提高输出功率和运转平稳性, 可采用4组曲柄滑块机构配合工作, 采用齿轮机构来控制各汽缸的点火时间, 采用凸轮机构来控制进气阀和排气阀的开和关。在蒸汽机模型中, 可看到它也采用曲柄滑块机构, 把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曲柄转动的机械能, 用连杆机构来控制进气和排气的方向以实现倒、顺车。从这两部会动的机器中很快找出并理解了它们的共同特点:机器都是由几个机构按照一定的运动要求相互配合而组成的, 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运动, 在工作时能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来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成机械能, 只要分别掌握各类机构的运动本质, 再去研究任何机器的运动本质就不困难了。这种实验是一种模拟环境下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理论教学中较为抽象的概念通过仪器设备的演示变为直观的现象, 学生通过直观现象的观察, 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对今后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良好的训练。

开放实验室机械零件综合陈列室, 是我们中心经过新老教师几代人的努力, 坚持不懈地从工厂的废品堆里收集了大量的废弃、失效零件及报废机器, 建成了全部以真实零件组成的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真实客观的大型的机械零件真品 (珍品) 和机器机构陈列室, 尤其是展出的各种失效零件都是在机器工作中实际破坏的零件, 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代表性, 用教师和学生的话讲:“看了真的东西, 心里感到踏实可信, 大开眼界”。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二、开放实验教学对学生在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作用

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课程中最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环节, 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课程所学理论知识、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获得工程技术训练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前辅导老师要讲解多种减速器和部分机构的结构, 同学们在课程设计中会遇到许多疑难问题, 包括识图问题、减速器结构的视图表达等, 课程设计的同学需要多次观察、学习开放实验室教学陈列廊的课程设计优秀作品及易出现的问题, 以及实验室中多种减速器和部分机构的结构图, 有的同学还多次观看教学陈列廊。开放实验教学辅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课程设计。

三、开放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

开放实验室也可以说是给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开放和自由的实验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实验中心创建机械创新活动中心, 全部是开放实验项目, 中心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 每年都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培训与制作活动, 重点培训智能机械的传感器测试技术、电动机的驱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 (包括单片机技术和可编程控制器技术) 及机器人制作技术,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设计竞赛。并鼓励三、四年级的学生到实验中心做助研工作, 先后接收学生参与完成了多项校实验基金开发项目、实验设备改造及实验演示程序编制、教学课件和网络课程编制等工作, 使学生在实际科研工作中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 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中心利用课外时间, 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进行创新实验的学生, 或个人、或组成小组,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 查阅资料, 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独立完成实验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通过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 还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和责任感有很好的作用。学生的创新作品多次参加校、省乃至全国的设计创新竞赛, 共获得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各类奖15项, 机械创新活动中心被学校授予“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称号。

四、结束语

经过我们近几年的开放实验教学的不断摸索, 形成了分层次、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通过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整个完整过程的实验教学和训练, 使学生得到严格的实践训练。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各尽其才, 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摘要:开放实验教学在高等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本文根据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教学对该课程学习中的作用及对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进行了摸索和实践, 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扬周琴.浅谈开放物理设计性研究性实验[J].实验室科学, 2005, (5) :43~44

开放设计实验 篇5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发布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安防环保卫生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维奇、范深根。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实验室(以下简称开放型实验室)设计中的辐射防护要求,目的在于从设计上保障工作人员及附近居民的健康和安全及保护环境。

本标准适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及应用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实验室辐射防护设计,也可供已建成单位在扩建和改建中参照使用。

本标准不适用于乏燃料后处理厂和铀矿冶金系统实验室的辐射防护设计。2 引用标准

GB 8703 辐射防护规定

GB 4792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 11806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 EJJ 6 加工处理裂度材料临界安全规定 3 术语

3.1 开放型实验室

指由一个或多个处理非密封的放射性物质的实验室,实验室内设有热室、屏蔽工作箱、手套箱和通风柜等设备,还有为实验室正常运行所需的各种辅助设施。3.2 开放性放射性工作

指非密封放射性工作,即在箱室或工作台上正常操作工作中,有可能引起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污染的工作。3.3 开放型实验室分区

为控制污染,在设计上把实验室内分成数个区域,不同区域的设计要求不同。3.4 白区(一区)

该区为实验室内不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区域,一般情况下,该区无放射性污染。白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冷”工作间(如试剂、药品间),“冷”实验室等。

3.5 绿区(二区)

实验室内从事隔离操作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区,事故时可能出现污染,但能及时发现和清除。绿区包括:热室、屏蔽工作箱、手套箱的操作房间或存有密封容器的房间。

3.6 橙区(三区)

实验室内工作人员不经常停留的区域,只有在进行去污、检修和取样等工作时才进入。该区在正常运行时也会出现污染,污染一般能清除。橙区包括:热室、屏蔽工作箱、手套箱的检修区、放射性污染物暂存间和去污间等。3.7 红区(四区)

实验室内放射性物质所在的区域,操作时外照射很强,空气污染严重。红区包括:热室、屏蔽工作箱、手套箱的内部及辐照室等。4 开放型实验室辐射防护设计一般原则和主要任务

4.1 在设计开放型实验室设施时,必须遵循保证在设施建筑物内部工作的人员、设施建筑物外部工作人员、相邻区域内的人员及公众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均不超过为他们规定的相应剂量限值这一原则,力求实现辐射防护最优化,把工作人员受的照射控制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

4.2 外照射的防护设计,主要靠屏蔽层、增加与放射源之间的距离、限制照射持续时间或综合这些措施来实现。

4.3 内照射的防护设计,主要采用合理的布局、密封、负压技术、配备良好的个人防护用品、去污手段、通风、空气净化系统、妥善地处理放射性废物等措施或综合采用这些措施来实现。

4.4 开放型实验室的设计必须遵守基本建设程序,认真执行设计审批制度。在各设计阶段,根据有关规定,写出相应的安全分析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书。设计必须执行国家颁布的安全、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

4.5 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开放型实验室的设计,需由主管部门授权的设计单位承担。

辐射防护和三废处理设施与主实验室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同时验收。

4.6 开放型实验室辐射防护设计中,要有预防事故措施和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措施,除注重那些几率小、后果严重的事故外,还应注意那些后果虽不严重,但易出现的事故。

4.7 辐射防护设计人员应参与工艺方案、设备布置、三废处理、去污检修等方案的论证,使辐射安全措施在方案中得以落实。

4.8 开放型实验室设计中辐射防护设计的主要任务。4.8.1 辐射屏蔽设计。

4.8.2 辐射监测系统的设计。

4.8.3 根据设计进展,编写设计各阶段的安全分析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

4.8.4 配合工艺合理地布局及分区;配合各工种制定有关保证辐射安全的措施和设计标准;会审各工种设计的与辐射防护有关的设计文件和图纸。4.8.5 从辐射防护角度出发,对实验室的发展提出建议。

4.9 开放型实验室辐射防护设计中应考虑到实验室未来的退役,为未来退役提供必要的方便条件。5 剂量限值和辐射照射控制原则 5.1 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5.1.1 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限值见GB 8703,该值是指一年内所受外照射剂量当量与一年内摄入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之和,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

5.1.2 在一般情况下,连续三个月内一次或多次接受的总剂量当量不要超过年剂量当量限值的一半。

5.1.3 放射工作人员一年中允许摄入放射性核素的量及工作场所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导出浓度见GB 4792表B1或GB 8703附录E。

5.1.4 存在内外混合照射的情况下,按照GB 8703第2.4.3条中给出的公式进行计算。

5.2 公众中个人的剂量限值

公众中个人受到的年剂量当量限值见GB 8703第2.4.2条。5.3 放射性物质污染表面的导出限值

5.3.1 操作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的体表、衣物及工作场所的设备、墙壁、地面等表面污染水平,应控制在GB 8703表2所列值以下。某些特定情况下,表2中的值可适当提高,有关细节见该表附注。

5.3.2 放射性物质运输的辐射防护标准见GB 11806《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开放型实验室的分类及工作场所的划分

6.1 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导出浓度和相应的比活度,将放射性核素分为极毒、高毒、中毒和低毒四个毒性组(见GB 4792附录C),各组的毒性组别系数分别为10,1,0.1和0.01。

6.2 根据实验室使用放射性核素的等效年用量(实验室所用各种放射性核素的年用量乘以各自毒性组别

系数乘积之和),将实验室分为三类,各类实验室等效年用量见GB 4792表4。6.3 按实验室所使用放射性核素的最大等效日操作量〔最大等效日操作量为各种放射性核素的实际最大日操作量与该核素毒性组别系数之积除以操作性质的修正系数(见GB 8703附录F)所得的商之和〕,将实验室分为三级,最大等效日操作量见GB 8703表1。开放型实验室的选址及总平面布置

7.1 第一、二类实验室不得设于市区(经有关领导部门会同放射卫生防护及环保主管部门审批者例外),第三类实验室及属二类的医疗单位可设于市区。

7.2 一类实验室的工作场所、二类实验室从事干式发尘操作的工作场所应设在单独的建筑物内。

二、三类实验室的工作场所可设在一般建筑物内,但应集中在建筑物的同一层或一端,与非放射性工作场所隔开。

7.3 根据实验室的性质、规模和当地的环境条件,应在实验室周围划定适当大小的非居住区及限制区。

7.4 实验室选址时,必须调查研究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实验室可能产生的污染源项及放射性物质和放射性废物的贮存与运输等因素,进行最优化分析,对预选点进行综合评价,择优选定。

7.5 实验室所选地址,必须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实验室设计。7.6 实验室在总平面布置时,一般应将实验室区域分成控制区与非控制区,所有可能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实验室和房间都应设在控制区内。

7.7 实验室一般应按当地最小或较小频率的风向布置在居民区的上风侧,控制区位于非控制区的上风侧。

7.8 实验室室外路线设计应合理布置人流和车辆道路,保障射放性工作人员只能按指定路线进入实验室,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入,避免交叉污染。

7.9 从事开放性放射性工作的各实验室布置上应相对集中,联系密切的实验室可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或设通道连接,并设总卫生出入口。单独的实验室自设卫生出入口。

7.10 经常运送放射性物质和放射性废物的实验室区域,应该设置专用道路。7.11 较高等级的实验室可用于操作较低等级实验室所对应的放射性活度,但在较低等级实验室中操作较高等级实验室所对应的放射性活度时,必须对该实验室进行改建或扩建,使该实验室的各项辐射防护条件符合相应的较高等级实验室的各项要求。开放型实验室的分区与房间布置 8.1 甲级实验室按四区原则布置 8.1.1 白区(一区)

8.1.1.1 正常操作情况下,持续停留在该区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年剂量当量值不大于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限值的十分之一。

8.1.1.2 不存在任何空气污染的危险时,最敏感的器官可能受到的外照射剂量当量不超过每年5mSv(0.5rem)。

8.1.1.3 不存在任何外照危险时,空气污染年平均浓度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导出浓度值的十分之一。8.1.2 绿区(二区)

8.1.2.1 正常操作情况下,持续停留在该区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年剂量当量值一般不超过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限值的十分之三。个别情况下可能超过十分之三,但不应该超过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限值,并保证能够充分控制向白区(一区)或实验室外部扩散的污染。

8.1.2.2 不存在任何空气污染的危险时,最敏感的器官可能受到的外照射剂量当量一般不超过15mSv(1.5rem)。

8.1.2.3 不存在任何外照射危险时,空气污染年平均浓度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导出浓度值的十分之三。8.1.3 橙区(三区)

8.1.3.1 正常操作情况下,工作人员在该区停留的时间也受到限制。持续停留在该区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年剂量当量值可能会超过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限值。

8.1.3.2 不存在任何空气污染危险时,最敏感的器官可能受到的外照射剂量当量可能会超过每年50mSv(5rem)。

8.1.3.3 不存在任何外照射危险时,空气污染季平均浓度可能超过放射工作人员的导出浓度值。

8.1.4 红区(四区)

正常操作情况下,必须严禁工作人员进入,设计上要控制该区对其它区域或外部造成污染,对外照射要进行屏蔽。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大修),经全面去污后,在剂量人员的严密监测下工作人员才能进入该区。

8.2 各区的布置,原则上污染严重的区域应依次被污染较轻的区域包围起来。如果白区靠近橙区或红区,则应有一个隔离区,使得不能直接地、不受控制地从白区进入橙区和红区。

8.3 当红区仅仅靠墙壁或屋顶同外界分开时,不论是在正常操作还是在事故情况下,屏蔽体厚度和密封性均应足以屏蔽外照射和防止污染扩散。

8.4 为避免交叉污染,对位于同一个区域内,形成不同污染形式的操作,应分设在单独的房间;可能产生放射性气体污染的房间应该隔离布置,以防止污染的扩散。

8.5 a污染严重的区域容易导致空气中a放射性气溶胶浓度的升高,因此在房间布置上和辐射安全设计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8.6 设计上各区应按规定的颜色区分开并设区级标志。

8.7 甲级实验室应设在独立的建筑物内或设在隔离的建筑物侧翼,放射性工作必须在专用房间内进行。

8.8 甲级实验室白、绿区之间应设卫生出入口,卫生出入口应有淋浴和存放专用工作服及个人衣物的地方,并配有剂量监测仪表;绿、橙区之间应设卫生闸门(或气闸),备有检修用品、剂量仪表及个人防护用品,并根据可能污染情况,设气衣冲洗间。

8.9 乙级实验室工作场所按三区布置,可不设检修区。

8.10 乙级实验室可设在建筑物的侧翼或单独的区域,在其房间组成中,必须设有卫生出入口。

8.11 甲、乙级实验室在选取表面材料时,要求材料表面光滑、对污染的吸附性差、且易清除污染的放射性物质。此外材料应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耐火性和耐辐照性。

8.12 甲、乙级实验室操作间地面应采用塑料覆面,特别要注意塑料接缝处焊接的平整,对与设备、套管及墙壁的连接处要做成圆角,并有一定高度。甲级实验室操作间墙壁和天棚涂以油漆,乙级实验室操作间墙壁的油漆涂至墙裙高度。8.13 甲、乙级实验室的管线,最好采用暗设,穿墙套管应保证密封。

8.14 甲、乙级实验室应设置去污间(或去污小室),位置靠近红区,以便于从红区拆出的设备部件的去污。

8.15 甲、乙级实验室的门和窗应便于清洗和去污,绿区和橙区的门、窗设计应有较高的密封性能,橙区的窗必须是固定的不能开启的,绿区的窗一般也不应开启。

8.16 甲、乙级实验室根据工作人员的数量和工作服受污染的程度,可设计专用洗衣房或在实验室内部设置洗涤间,其下水排入实验室低放下水系统。

8.17 丙级实验室一般设白区、绿区二个区或只设一个区进行布置,其设计同一般标准化学实验室。房间布局不要太挤,要有良好的通风。地面采用水磨石,局部地方加活动塑料覆面。开放型实验室人员活动和物料流动 9.1 开放型实验室人员活动

9.1.1 开放型实验室各区之间人员的活动,在进入时,通行路线只能是从白区至橙区,出来时则相反。

9.1.2 设计上应该保证工作人员在不同区域间的通行,必须通过卫生出入口或卫生闸门。

9.1.3 若实验室设事故出口,其位置及类型的设计,应保证对放射性污染保持可靠的控制,事故出口门的开关应灵活方便。

9.1.4 红区严禁设卫生设施,橙区原则上不应设卫生设施。设在白区、绿区的卫生设施,设计中应考虑尽可能减少被污染和污染扩散的危险。

9.1.5 绿区可以设饮用水间,但应选在不易污染、人流集中的地方,采用脚踏式或肘式开关。

9.2 放射性物料的流动

9.2.1 为使污染扩散的危险减到最低程度,放射性物质和样品的运送通道应尽可能短捷且与工作人员的通道分开。

9.2.2 放射性管道不允许通过白区、绿区。放射性固体废物应从橙区运出。废物的运输路线应避免通过白区和绿区,运输路线应尽量短,以便将照射的可能性和阻塞的可能性减至最小。

9.2.3 放射性物质必须在封闭的容器内运输,容器的设计应保证事故时不易泄漏及具有屏蔽能力。运输应使用专用车辆,并保障运输容器在运输中的稳定性。10 开放型实验室放射性物质的密封和通风

10.1 从事开放性放射性物质工作的各类设备和装置,设计上应采用密封技术。根据其工作特性分别提出密封要求,防止放射性液体泄漏和放射性气体及气溶胶逸出。

10.2 操作易挥发的高毒、极毒放射性物质及产生大量放射性气体和气溶胶的工作,应尽可能把污染源局限于较小的工作容积内并高度密封,限制可能被污染的体积和表面。

10.3 实验室的气流流向应是从放射性污染可能性小的方向流向污染可能性大的方向(从白区流向红区),各区之间维持一定的压差(一般白区负压为零毫米水柱;绿区负压为3~5mm水柱;橙区负压为10~15mm水柱;红区负压为20~30mm水柱)。

10.4 为保障操作放射性物质的箱、室的负压,设计上可采用负压自动调节阀。10.5 设计上应保障每个房间有足够的换气次数,白区换气次数一般在2~5次/h或自然通风;绿区换气次数为5~10次/h;橙区换气次数为10~20次/h;红区的换气次数视小室的大小可以20次/h~30次/h。

10.6 甲、乙级实验室工作场所的进风应当经过粗过滤器过滤,并且防止吸进来自实验室其它部位排出的气体。

10.7 甲、乙级实验室的排风应经过过滤,红区的排风一般应经二级过滤,为使排风系统可能受到的污染减至最小,应把过滤器直接安装在手套箱、工作箱和热室的顶壁上。过滤器前后应留取样口,以确定过滤效果。

10.8 丙级实验室进、排风不需过滤,但在设计上应考虑以后安装过滤器的可能性。

10.9 风机能力的设计,应留有一定余量。若实验室内有二个或多个排风系统时,这些排风系统的开启和关闭应设计成程序控制。

10.10 需要建立烟囱的实验室,烟囱高度经计算确定,实验室屋顶的废气排出口,须超过周围50m范围内最高屋脊3m以上。

10.11 在排气烟囱内应设有气体取样口,取样口的设计必须使所取样品有代表性、容易实现取样和取样时无危险。11 开放型实验室设备及上下水的设计 11.1 开放型实验室设备设计

11.1.1 实验室所用放射性设备的设计,除满足工艺要求外,还应性能可靠、经久耐用、操作灵活、拆卸方便,应尽量使放射性设备的各个部位都能清洗去污。11.1.2 所有可能进行检修的放射性设备,要求能将物料排空,以便于清洗、去污,尽量减少检修人员所受剂量。

11.1.3 对有可能进行取样的放射性设备,均应设计取样管头,取样线路应尽可能的短。

11.1.4 放射性设备部件的设计必须考虑到运行和维修时,使工作人员所受的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

11.1.5 阀门和管道的连接应设计成尽可能少的死区以及易去污、检修和更换,并避免杂质集聚。11.1.6 放射性废液贮罐的设计必须设有排气设施,以防贮罐产生超压或真空状态。

11.1.7 甲级实验室放射性物质的操作应在热室、屏蔽工作箱或手套箱内进行,乙级实验室放射性物质的操作应在屏蔽工作箱或手套箱内进行;丙级实验室放射性物质的操作一般在手套箱、通风柜或工作台上进行。11.2 开放型实验室上下水设计

11.2.1 甲、乙级实验室凡有污染风险的操作间,在其出口附近应该设置洗手池,并选用脚踏式或肘式开关。

11.2.2 甲、乙级实验室操作间地面发生污染时,应采用干式去污,故房间地漏下水可接工业废水下水系统。

11.2.3 甲、乙级实验室白区和绿区间卫生出入口的淋浴水可接到工业废水下水系统,绿区和橙区间卫生闸门处的气衣冲洗水应接入低放下水系统。

11.2.4 饲养动物的实验室,进行放射性实验前的动物房冲洗水排入一般生活下水,含有放射性物质后的动物房冲洗水应排入低放下水。

11.2.5 甲、乙级实验室操作放射性物质的专用设备室内,应设低放下水系统。

11.2.6 含有放射性物质的低放下水,原则上不允许通过生活下水道、雨水下水道和工业废水下水道排放。特殊情况下,设计时应经实验室所在地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11.2.7 在可能出现放射性污染因去污而需要大量水的场合,应设计有足够排污能力的低放下水系统。11.2.8 当实验室室外的上水管道与放射性废液管道平行敷设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3m,其标高应高于放射性废液管道。当交叉敷设时,应设在放射性废液管道的上方,距离至少大于1m,且交叉处应避开放射性废液管道的焊缝并给废液管道加套管隔离。12 开放型实验室放射性废物处理 12.1 开放型实验室放射性气体的处理

12.1.1 实验室工艺设计中,应力求减少放射性气体的产生量,使外排的放射性物质尽可能的少。

12.1.2 放射性气体和气溶胶在排入大气之前,应采取衰变、过滤等措施,并经烟囱排放。对所排气体应进行取样和监测,使排出的气体及气溶胶在不同地区空气中产生的污染不超过相应地区空气中的限值,并做到合理可行尽量低。12.2 开放型实验室放射性废液的处理

12.2.1 实验室工艺设计中,应力求减少放射性液体的产生量,尽量采取复用手段。设计上应采用净化、浓缩及固化等处理措施,减少废液量和限制放射性物质排放量。

12.2.2 当采用贮罐贮存甲、乙级实验室产生的放射性废液时,设计上应提供备用贮罐,供事故情况下倒罐用。

12.2.3 放射性废液贮罐应设有液面测量信号装置,以防废液溢出。中、高放废液贮罐所在设备室应有检漏设施,并有足够的屏蔽和防渗漏措施。

12.2.4 若甲、乙级实验室采用管道输送放射性废液时,管线的敷设应便于正常维修,并应有防水、检漏、倒空和去污等措施。依照管道内液体放射性浓度的高低,对管沟提出如下要求:

a.输送高放废液,应设单独管沟,管沟内敷设不锈钢覆面。b.输送中放废液的管沟设碳钢涂漆托盘。

c.输送低放废液的管道可敷设在混凝土管沟内。

12.2.5 室内外所有明设的低放射性管道,都应加以标记,以免这些管道遭受破坏。

12.3 开放型实验室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

12.3.1 各类放射性实验室操作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置脚踏式放射性固体废物收集桶。

12.3.2 各类放射性实验室都应设有废物暂存设施。规模较大的甲级实验室应设计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库,用以收集实验室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废物库内可设打包、减容设备,废物库的设计应能容纳预定时间内产生的废物体积,并适当留有余量;规模小的甲级和乙级实验室,应设有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间,当积存一定量后,送当地放射性固体废物库贮存。13 开放型实验室辐射屏蔽设计 13.1 辐射屏蔽设计原则

13.1.1 任何可能对工作人员产生外照射危害的辐射源均应考虑屏蔽,经屏蔽后的剂量率应符合设计规定值。

13.1.2 设计屏蔽层时,应按设备可能操作的最大放射性活度、最危险的距离和可能工作的最长时间进行计算。此外还应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事故及未来的发展。13.1.3 计算墙壁、地板及天棚的屏蔽层时,除应考虑屏蔽室所在地区的辐射源外,还要考虑到相邻地区存在的辐射源的影响以及因散射辐射带来的照射。13.1.4 原则上不允许在屏蔽层中存在着人与放射源相对的直通缝隙,由于穿管、物料通道等原因在屏蔽层内开孔,造成屏蔽效果的减弱,设计上应进行屏蔽补偿。

13.1.5 当操作同时存在α、β和含强中子辐射的放射性物质时,除考虑该种射线自身的屏蔽外,设计上还应考虑(α、n)反应、轫致辐射及活化作用产生的辐射的屏蔽。

13.2 辐射屏蔽设计标准

13.2.1 设计屏蔽层时,放射性工作人员正常的工作时间按每年50周,每周40h计算。

13.2.2 屏蔽层设计时采用的外照射剂量当量率计算限值如下: 白区不超过0.25×10-2mSv/h(0.25mrem/h); 绿区不超过0.75×10-2mSv/h(0.75mrem/h); 橙区不超过2.5×10-2mSv/h(2.5mrem/h);

红区热室、工作箱和手套箱间的隔墙,在墙、室内的放射源不撤出情况下,在相邻箱、室内产生的剂量当量率不超过(25~100)×10-2mSv/h(25~100mrem/h)。

13.2.3 屏蔽层局部漏束产生的剂量当量率,可根据操作特性适当放宽。

13.2.4 实验室内放射性物质转运容器,其计算剂量当量率在距容器表面20cm处为(2.5~25)×10-2mSv/h(2.5~25mrem/h);实验室内放射性检修设备,其计算剂量当量率在距设备表面20cm处为(2.5~100)×10-2mSv/h(2.5~100mrem/h)。

13.3 某些屏蔽设计参数的选取

13.3.1 直接连接在放射性溶液设备上的排气管道,屏蔽计算时,按管道充满液体考虑,其放射性浓度值按设备内溶液放射性浓度值降一个量级计算。

13.3.2 连接在放射性设备上的非放管道,断流阀及阀后连接到放射性设备上的部分,按放射性管道处理。

13.3.3 由于操作失误或在发生事故时,可能吸进放射性溶液的非放管道,按放射性管道处理。

13.3.4 在屏蔽计算时,所有放射性溶液设备、管道和阀门,都要考虑放射性物质在器壁上的吸附效应。放射性设备及管道,吸附备用系数值从1~3,对放射性阀门其值从1~5。13.4 屏蔽材料

13.4.1 常用辐射屏蔽材料见附录A(补充件)。

13.4.2 设计上应对屏蔽材料性能提出要求,屏蔽层中不能出现空洞,此外还应注意材料的耐热性、耐火性、耐辐照性及经济性。

13.4.3 设计上要考虑材料的多用性,如所选材料既能屏蔽γ又能屏蔽中子,还可做为结构材料。

13.4.4 用铅做屏蔽材料时,要注意铅本身重量可能带来的蠕动,应保证其不发生形变,以免影响屏蔽效果。

13.4.5 用水做屏蔽时,设计上须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发生意外失水事故。13.4.6 在某些特定辐射情况下,必须考虑所用材料产生感生放射性的影响。14 开放型实验室辐射监测设计

14.1 开放型实验室辐射监测设计包括: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场所的监测、周围环境监测及剂量监测系统的设计等。

14.1.1 设计个人剂量监测时,应根据放射性辐射特性、剂量仪表特性及环境特性,选择相适应的监测手段。

14.1.2 工作场所的监测,主要指β、γ及中子辐射水平、空气中放射性气体及气溶胶的浓度和组分、表面污染水平及污染范围、检修及处理事故时的监测设计。14.1.3 周围环境的监测,主要包括排入环境的放射性废水、废气的量和组分,附近居民区内的空气、水、土壤,有代表性的动植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量与组分,以及地面的β、γ辐射水平等的监测设计。14.1.4 规模大的开放型实验室辐射监测中心实验室的设计。

14.1.5 实验室辐射监测用房及剂量监测系统的设计。

14.2 甲、乙级实验室内,凡经常有人活动的放射性工作场所,γ和中子剂量率有可能超过该处设计值时,可设固定式仪表远距离监测。固定式仪表的探头一般布置在可能出现异常照射的地点,安装高度以距地面1~1.5m为宜,仪表应能给出声、光信号。

14.3 甲、乙级实验室内,凡放射性气体或气溶胶浓度可能超过该区域规定的空气浓度值的放射性工作场

所,可设固定式取样系统。取样点要考虑污染来源和气流方向,设在最易发现空气污染的地方。14.4 甲级实验室操作大量α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及烟囱排出口处应设α放射性气溶胶连续监测仪。14.5 甲、乙级实验室卫生出入口及区域间的卫生闸门处应设表面污染检查仪表,对工作人员的体表、衣服及携带的工具等进行监测以了解污染水平、范围,防止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14.6 甲、乙级实验室辐射监测系统控制间及样品测量室布置上,必须考虑外照射、放射性气溶胶、温度、湿度等因素对仪表测量值的影响。

14.7 丙级实验室一般采用便携式仪表和取样器进行放射性监测和取样。15 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15.1 存在临界安全问题的开放型实验室,其临界安全设计应严格执行EJJ6的有关规定。

15.2 注意一般工业安全,应采取措施防止因为一般工业安全事故导致放射性事故的发生(如防火、防爆、防水等)。

15.3 重要系统(如通风系统)及维持安全必不可少的设备应提供的备用电源。15.4 放射性物质贮存场所应严加看管,设计上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放射源的丢失(如加高废物贮存库的窗高、双道门等)。附 录 A 辐射屏蔽材料特性

(补充件)

A1 常用辐射屏蔽材料的特性见表A1。表A1 材料名称 石蜡(D30H62)聚氯乙烯(CH2)x 水

有机玻璃(C5H3O2)碳化硼(B4C)普通混凝土 重混凝土 铸 铁 钢 板 铅 铅玻璃型号/ZF1 ZF6 ZF7 密 度(g/cm3)0.920.96 1.0 1.18 1.8 2.2~2.4 3.1;3.6 7.2 7.8 11.34 3.86 4.77 5.2 量级为1022 — — — — — — 含 氢 数原子/cm3 8.18×1032 8.27×1022 6.69×1022 5.70×1022 — 配方不同,有所差异量级为10

开放设计实验 篇6

【关键词】自主型 开放实验 教学管理平台 设计 实现

在21世纪的今天,实验教学已经许多高校教师青睐的教学方法,它以先进的科研设备、开放的教学环境深受学生的欢迎,伴随实验教学法的逐渐深入实施,自主型开放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的建立也显得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才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实验教学进行辅助,解决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实践型人才。

一、自主型开放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的设计

(一)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系统管理模块是自主型开放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模块主要负责对数据信息进行初始化,此外,它还能根据用户需求自动添加相应的角色和职能部门,并给这些角色和职能部门分配相应的权限。在对该模块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根据实际管理需求来确定相应模块的管理内容,并限制系统管理者的权限。

(二)用户角色设计

教师和学生是自主型开放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的主角,整个实验教学的过程都必须围绕这两个主角展开,根据教师的职责来看,教师的角色可分为实验指导教师、分实验室管理员、实验办公室主任等,每个角色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都是不同的,但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只能扮演一个角色,同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扮演多个角色,以下是对上述几个不同教师角色职责范围的详细介绍:

1、实验指导教师

实验指导教师是开展实验教学的主体,其在实验课程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从职责上看,实验指导教师的职责主要可分为实验课程开始前、实验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及实验课程结束后三个阶段的职责,在实验课程开始之前,实验指导教师应当制定相应的实验课程教学计划,该计划中应包含重点教学内容、教学开展形式、所需实验器材等,在制定好实验教学计划书之后,应交给相关部门审核,经过审批之后才能实施。在实验课程实施期间,实验指导教师应当立足于教学内容,对整个教学过程和进度进行科学控制,确保教学计划有序实施。在实验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逐一进行评价,并将学生各阶段的实验课成绩进行汇总整理,最后记录到档案之中。

2、分实验室管理员

分实验室管理员指的是管理各个实验室的人员,其隶属于实验办公室主任,由实验办公室主任对其工作职责进行分配、监督和考核,从职责范围上看,分实验室管理员主要负责对实验室设施设备、实验器材、实验室环境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3、实验办公室主任

实验办公室主任是分实验室管理员的上级管理组织,他们主要负责对实验指导教师所制定的实验课程教学计划以及学生制定的自主开放实验项目进行审批,并根据每位教师的实验教学计划确定相应的实验室,按照实验科目的不同,对各个实验课程项目进行编号,每个学院在每一学期的所有实验项目都必须在期末进行汇总整理、归类和入挡。

(三)开放实验教师模块设计

开放实验教师模块设计质量与整个自主型开放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的设计质量息息相关,从组成结构上看,开放实验教师模块设计主要可分为五个下属模块,包括实验公告管理模块、实验资料管理模块、实验项目管理模块、实验档案管理模块和实验评价管理模块,不同角色的教师都可以进入该模块进行管理,但是由于教师角色的不同,进入开放实验教师模块后出现的管理界面是不同的,其拥有的权限也是由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来决定的。

(四)开放实验基本信息模块

学校所有学院的实验设备、器材以及实验项目信息都记录在开放实验基本信息模块中,此外,所有学院中各个实验室教师的相关信息及全国、省级、市级的各学科实验竞赛信息也可在该模块中查询。

二、自主型开放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的实现

(一)数据库的优化

自主型开放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往往需要用到一些公共资源信息,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实验教师基本信息、实验器材信息等,这些数据信息按照内容的不同主要储存在设备管理系统和教务管理系统中,为了减少空间资源的浪费,必须对数据库采取一定的优化措施,严格区分本地数据信息存储系统和公共数据信息存储系统,一般来说,实验教学管理平台所需要的数据信息都应当存储在本地数据库中,而共享信息则应当存储在公共数据库中,运用学校管理系统中的公共API接口来实现数据信息的交互。

(二)安全问题的解决

一般情况下,实验教学管理平台都是采用的B/S模式,其在运行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数据信息的传递,若这些数据信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不进行加密,直接采用明文的方式进行传递,则很容易被网络黑客利用非法手段窃取信息内容,最终影响到该管理平台的正常运行,因此,必须采取相关的安全保护措施,在发送数据信息之前,应当对重要信息内容进行加密,接收者在收到加密信息后必须解密后才能查看原始信息,这样就能防止隐私信息被非法分子窃取,提高信息传递的安全性。

结语:

总之,自主型开放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的设计是一项专业性、复杂性的工作,设计者应注重用户角色、系统管理等模块的设计,并根据自主型开放实验教学管理平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优化数据库、加密数据信息等措施来实现实验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钟东荣.基于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的设计与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4):129-129.

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篇7

实验室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重视实践、鼓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基地。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实验资源[1,2],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3],因此,实验室开放[4,5,6]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是保证实验室开放、提高开放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文献[2,3]开发了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但各高校开放管理都不尽相同,许多高校都设计开发了自身的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7,8,9,10],并与其他的系统进行集成。本文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在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框架下,开发了长安大学实验室管理系统。

1 需求描述

我校的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的需求包括:

(1) 通过网络浏览器用户操作界面,实现学生网上预约实验、提交报告、查询成绩;

(2) 教师网上批改实验报告;

(3) 实验室管理员进行学生教师信息管理、实验项目管理、成绩上报;

(4) 实验室管理处对全校实验室、实验室管理员信息管理并统计学生实验学分和教师工作量。

2 总体设计

该系统依照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的6大指标体系和以上分析,设计并实现了学生、教师、普通管理员、超级管理员4大模块集数据录入、查询、统计、打印、报表生成为一体的多功能开放性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其总体用例图如图1所示。

3 概要设计

(1) 系统架构设计。

该系统采用B/S结构设计,应用ASP技术和MS 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

(2) 网站内容规划。

网站内容规划如表1所示。

(3) 开放实验流程。

开放实验流程如图2所示。

4 详细设计

系统逻辑上分为数据层、逻辑层和表示层3层:

数据层 负责存储系统的各种数据,使用Microsoft的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底层系统;

逻辑层 负责实现如用户身份认证、权限判断、实验信息分类等主要功能逻辑;

表示层 IE浏览器即为客户端,用于学生、教师、管理员实现各自应用的功能。

系统功能上主要分为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前台包括学生模块和教师模块;后台包括普通管理员模块和超级管理员模块。

前台主要用“skin.asp”来设计页面及各页面所用函数。函数主要有:左侧页面导航函数left;页面底部函数foot;登录页面函数logon;退出函数logout;学生注册函数reg;学生页面导航条函数student;教师页面导航条函数teacher;页面导航条的外部转向函数redirect;实验室简介函数about;实验室规章制度函数rule;系统帮助函数help;登录主页面函数main;学生注册信息修改函数modify;教师密码修改函数password;学生提交报告函数report;学生预约函数labtable;学生成绩查询函数result;学生查看教师评语函数read;预约结果函数dateresult。

在“user.asp”中调用注册函数、登录函数、学生修改信息函数、教师修改密码函数。在“mid.asp”中调用登录页面主函数、实验室简介函数、实验室规章制度函数、系统帮助函数、学生提交报告函数、学生预约函数、学生成绩查询函数、学生查看教师评语函数、预约结果函数、退出函数。

在“skin.asp”代码中有student和teacher函数,通过这两个函数内容连接到“user.asp”和“mid.asp”,再由它们调用各个函数,每个函数对应一个页面,使其完成各自的功能。

在前台页面设置了后台的入口“系统管理”,管理员输入帐号和密码登录进入后台。后台由“index.htm”链接到“user.asp”,判断是超级管理员还是普通管理员的登录。如果是普管就链接到“puguan.asp”页面,在此页面可以链接到的页面有:学生信息管理页面“student.asp”、教师信息管理页面“teacher.asp”、实验项目管理页面“openlab.asp”、实验成绩管理页面“program.asp”。如果是超管则链接到“chaoguan.asp”页面,在此页面可以链接的页面有:管理员信息页面“admin.asp”、学生实验学分统计页面“tongji_xs.asp”、教师工作量统计页面“tongji_js.asp”、实验成绩认定页面“xuefenrending.asp”、实验项目管理页面“openlab.asp”、网站基本信息页面“information.asp” 、网站导航信息页面“navigation.asp”。每一个页面完成各自的功能。整个系统采用了MD5算法进行加密。生页面导航程序如下:

5 实现

(1) 学生模块

当学生进入长安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首先须注册,登录后进入学生模块。预约实验如图3所示。

(2) 教师模块

教师批改实验界面如图4所示。

(3) 普通管理员模块

普通管理员可编辑开课教师信息,查询预约学生情况,管理实验项目和实验成绩,编辑实验信息等功能。

(4) 超级管理员模块

超级管理员可对普通管理员信息进行编辑,对其上报的实验成绩进行认定。在“学生实验学分统计”、“教师工作量统计”中,可设定条件进行统计,打印报表;在“实验项目管理”中,超级管理员可以选择实验室名称查询该室全部实验内容并有权限编辑。超级管理员还承担对网站信息的管理维护任务。学生实验成绩认定如图5所示。

6 结 语

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经过测试、调试、运行一段时间后,整体运行正常稳定,具有界面直观、操作简便、易于管理的优点,且交互式的计算机录入界面对随时变化的信息资料可以及时添加、更新、修改,达到信息动态管理的目的。同时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使管理者能迅速了解各实验室开放实验信息,为实验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实验课程资料,掌握学生需求,合理设置实验项目,对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详.教学研究型高校实验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9):111-115.

[2]龙科军,况爱武.高校实验教学资源整合研究[J].科教文汇,2009(9):34-35.

[3]张宇波,成丽君.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Z1):82-83,100.

[4]王斌.高校实验室开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武警学院学报,2008(1):49-51.

[5]梁上燕.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2.

[6]徐建东.面向教学的高校开放实验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7]王惟远.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天津大学,2007.

[8]伍尚彬,陈淑玲,洪铭福,等.带嵌入式终端的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构建与实现[J].科技信息,2008(28):70,50.

[9]潘信吉.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9):143-145,154.

[10]王攀,陈少平,王晶,等.基于Web的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2008(10):101-104.

电子设计创新开放实验室建设探索 篇8

1 什么是创新开放实验室

创新开放实验室的建设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 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 还能得到实践能力的锻炼, 同时, 通过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 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书本所传颂的理论知识, 可以避免传统填鸭式教学而造成的“高分低能”现象。创新开放实验室绝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或从属, 而是理论学习的开拓和升华, 是现代化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至关重要的一环。电子设计创新开放实验室主要针对电子技术、信息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等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面向企业需求提供满足行业实际需要的技术型和专业型人才, 其特点就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紧密, 在教学、管理、实践的过程中, 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近几年, 有部分高校开始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广泛开展各种创新科技活动和电子设计比赛, 不仅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发挥了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的重要作用, 还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学校与企业、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让学生得到了更好的锻炼, 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2 创新开放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实验设备落后

电子设计实验室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开发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实验设备是发挥实验室教学功能的基本保障。然而, 有部分高校对实验设备的重视不足, 导致实验室中仪器设备没能得到及时的更换, 仪器陈旧、落后, 部分甚至损坏却没有专人来维修。落后的仪器设备根本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 延误实验进程, 大大影响了实验室发挥其本来价值。此外, 电子设计的有关实验存在一定危险性, 陈旧落后的实验设备也是安全隐患之一, 可能会威胁到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

2.2 缺乏有效的管理

目前, 创新开放实验室正处在边探索边建设的阶段, 很多高校都存在着实验室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根据调查, 有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平均使用率不足60%, 而大型电子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更低。这就说明我们的实验室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究其根本, 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不合理、教学和科研实验的安排脱节、及其仪器设备的管理模式与方法落后是主要原因。此外, 实验室和相应院系之间的工作不连贯也是常见问题之一。不到位的管理工作会导致各实验室不能进行有效的动态化管理, 工作缺乏条理, 还会出现人员编制混乱, 资金周转出现纰漏等一系列失误, 最终将影响实验室发挥其的本来功能。

3 有效的建设措施

3.1 加强硬件建设

要想学生能够快速提升实践能力, 除了学生努力学习之外, 实验室的硬件条件也是必须配备齐全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应专门划分出一处建筑作为实验室, 室内学习用具齐全, 网络等多媒体设备完整。同时, 根据电子设计的专业要求, 应购置常用电子仪器等专业设备。另外, 为了保证各实验室能够正常运行, 实验设备要有专人定期维护和管理, 从而保证各仪器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 提高其有效利用率。在实际的工作中, 为了有效的开展对电子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 并避免在维修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时间的浪费, 要求维修人员要熟悉相关电子仪器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并掌握一定的维修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要求学生仔细了解、分析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的现象和使用情况。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实验室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 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 也减少因实验操作错误而造成的人身伤害。

3.2 严格管理制度

为了实现实验室制度的有效落实与监督, 必须组建创新实验室管理队伍, 保障创新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及学生日常管理。为了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可以在开放创新实验室的学生中选拔具有优秀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的高年级学生作为实验室主管, 低年级学生作为助管, 共同对实验室进行日常管理。不仅避免了实验室和相应院系之间的工作脱节, 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水平。

4 建设创新开放实验室的重要意义

电子设计创新开放实验室是电子信息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组织, 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大作用, 设立实验室的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致力于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是探索新的教育方法, 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一步。

5 结语

电子设计创新开放实验室可为电子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空间, 有助于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有机结合, 促进实践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我们在创新开放实验室方面的建设起步较晚, 还有很多不足。只有对实验室及学生进行合理的建设, 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 相信在各方努力下, 必定能将实验室建设工作推向崭新的阶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双胜.实验室电子仪器设备维修的常用方法[J].现代企业教育, 2011 (11) :243-244.

[2]王树红, 江冰.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 2011 (3) .

智能测控仪表开放式实验平台设计 篇9

关键词: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计算机控制,开放式实验平台

目前,高校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相关实验装置都采用智能测控仪表作为核心控制部件。学生做实验时,往往采用实验装置配套的实验平台与系统程序,按照实验指导书给出方法接线后在应用界面上输入有关参数,运行后即可获得不同的实验数据。这种实验方法对于相关课程学习,可以从感性认识层面对学生起到帮助作用。然而,由于实验装置对学生不够透明,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平台对学生均不开放,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能在实验过程中按照自己的设想改变实验方法,不能进行设计型实验,因而具有局限性。因此,设计一种可以让学生有更多参与性的开放式实验平台很有必要。

1 开放式实验平台概述

开放式实验平台应该满足三点基本要求:首先,硬件平台对学生透明,所有设计用到的文档包括电路原理图、工作原理分析、所用关键元器件对应的技术资料等一应俱全,以方便学生分析电路使用;其次,有基本的软件平台,包括软件功能描述、程序结构与流程图、具体程序及必要的注释,方便学生阅读基本程序;最后,有开放式实验平台的使用说明,供学生实验时使用。另外,硬件设计应该预留部分系统扩展接口,以方便特殊用途。

基于上述基本要求,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平台各部分选择应该考虑与专业课程设置的衔接性,以方便学生在使用实验平台过程中运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尽快了解与掌握其使用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最大程度上发挥平台的优势,增强学生的训练效果。

2 智能测控仪表开放式实验平台组成结构

智能测控仪表核心是计算机,其类型可以是微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工控机等。[1]兼顾应用与教学两方面需要,选择微控制器作为核心部件搭建开放式实验平台,其组成结构图如图1所示。

硬件平台设计依据是工业产品。[2]设计出发点是将产品透明化,即:剖析每一模块对应的功能及原理电路,并提供相应的模块测试程序。设计原则是,每一部分的设计首先保证基本功能,然后预留一定的扩展功能接口电路,以方便不同实践环节的需求。

微控制器选择:考虑实验平台用途,应该选择学生在专业课程中学习过的计算机型号,以方便学生在具体使用平台时可以相对容易地分析平台结构与组成原理。

外输入通道部分:按照工业仪表标准,输入输出信号均为标准电流电压信号,电流4 m A~20 m A,电压1 V~5 V。输入通道基本部分功能是将两路标准电流与电压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数字量送给计算机,对应四个输入接线端子,精度要求为0.5级。预留扩展输入接口电路为频率电压转换电路,开关量输入电路。

输出通道部分:可以同时输出两路工业标准的电流与电压信号,对应四个输出接线端子;预留扩展功能为带光电隔离的两路开关量输出,用于驱动固态继电器使用。

显示部分:按工业产品基本要求,设计两组四位七段数码显示,一组用于显示设定值,另一组用于显示实际值;预留扩展接口为带汉字的液晶显示,触摸屏显示。

参数设置部分:基本部分为5个功能键,单独或组合完成参数设置、功能选择等任务;预留接口为与显示共用的触摸屏输入。

通讯接口:基本部分包括RS232接口、RS485接口、USB接口等,以满足多级计算机控制与联网需求;预留扩展接口为无线数据输入输出、CAN总线等。

除了上述基本组成部分外,设计时还可以添加抗干扰电路、实时时钟电路等。

3 开放式实验平台程序结构

按照智能测控仪表功能,其程序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其一是输入显示管理程序,相当于一个小规模操作系统,具体完成开机显示、参数输入显示、运行显示等功能;其二是控制算法对应程序,作为通用的测控仪表,可以用于不同的控制对象。因此,为了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配置不同的控制算法是必不可少的,如基本数字PID算法、扩展PID算法、模糊控制算法、仿人智能控制算法等。

以智能测控仪表为核心构成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工作模式可以是直接数字控制(DDC)系统,也可以是两级计算机控制系统。根据工作模式的不同,实验平台对应的程序结构也有区别。对于DDC系统,微控制器独立工作,主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

限于篇幅,流程图做了简化。键处理程序包括按键识别及包含运行子程序在内的所有功能键处理子程序。需要指出的是,程序实际编制过程中应该从工业应用角度出发做相应处理,如开机后或者参数输入过程中,超过一定时间没有键盘信号,程序将自动进入默认的运行状态,这可以通过在开机后运行除子程序以外的其他键处理子程序中,开始时启动10秒运行延时实现。

对于两级计算机控制系统,程序结构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系统工作过程中以下位机即智能测控仪表构成的控制器为主控机,控制器在每个程序工作周期向上位机发联络信号,并根据上位机具体要求做出应答,如实时数据传送、时间段数据传送等,按照协议完成相应操作,然后再返回其固有运行模式;下位机主程序流程图与图2基本相同,仅在运行子程序最后加入与上位机的通讯子程序,这样就可以保证在每个程序循环周期中与上位机有一次应答过程与数据传送过程。其二是以上位机为主控机,系统工作过程中下位机主要起数据采集与控制信号输出的作用,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上位机运算速度快的特点,完成复杂控制算法的计算,同时可以完成必要的数据与图像处理功能。这种模式对应的下位机主程序流程图如图3所示,其中接收与信号处理部分包括的子程序有参数设置子程序、输入输出运行处理子程序等,每个子程序结束后都返回到发准备应答信号处,形成循环程序。

4 结束语

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10

一、系统设计

(一) 系统的设计原则

实验室的开放要求是时间和空间同时开放, 同时在教学上要求方法、过程、内容、形式也是开放的。实验室开放的结果是将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换成学生, 给学生充分的主动性, 自主预约试验时间, 自主设计实验报告, 自主完成实验, 在反复的试验中不断的改进方法和过程, 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设计过程中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实用性、便捷性为原则, 力求通过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平台, 满足以上的实验教学需求, 同时降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强度, 提高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实现资源共享及合理配置, 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需求, 促进师生便捷式交流, 从整体上提高学校实验教学水平。

(二) 系统框架

本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 具体模块如下:

系统维护模块:主要是数据库维护和系统设置。

交流模块:主要是学生在线提出实验中的问题、提交实验报告, 教师在线答疑、评价实验报告等。

实验室信息模块:主要是实验室简介、实验室教师信息、实验指导书及相关教学资料。

实验设备管理模块:主要是系统管理员记录实验设备相关信息, 更新换旧、检查实验设备是否缺失或者损坏等。

安全教育管理模块:实验室安全工作宣传、统计、考核、测试等。通过该模块可以实施对广大师生的安全教育, 为师生进入实验室之前提供学习、练习、在线测试等网络环境, 使其有效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通过安全知识测试限制不合格者进行实验室预约, 从而有效降低实验安全事故发生率。

二、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一) 用户登录模块

本系统定位是实现实验室开放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 让学生在课程之外有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所以, 访问的用户主要是学生、老师和系统管理员, 并以此作为角色设定的依据。因为不同角色在系统中分工和需求不同, 因此在设计系统时要区别对待。由于本系统是用于内部实验室使用, 所有用户均是本校在校的师生等内部人员, 用户信息都可由管理员从学校信息数据库获得, 所以系统不设计注册功能, 学生、教师 (管理员) 用户名为学号和工号, 密码统一默认为身份证后六位, 第一次登录后可以在相应功能界面中的“密码修改”及时修改个人密码。

用户登录模块主要是学生、教师、系统管理员使用用户账号和密码登录系统, 不同类型的用户登录后拥有的权限不同, 具体如图2。

用户登录时, 三种角色都在统一的用户登录页面, 系统会根据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密码和角色类型在用户数据中查询验证, 若信息都正确返回“登录成功”, 否则返回“登录失败”。

用户登录成功后, 通过Session变量记录下来的用户角色类型, 然后利用Response对象Redirect, 重新定向到相应的功能页面, 并只能进行与其角色对应的各项操作。系统管理员具有本系统的最高权限, 可以对所有的人员、设备信息进行添加、查询、修改、删除等操作, 处理师生实验室预约申请消息和留言信息。

个人中心:登录后不同的用户可以看到自己的信息, 对于教师可以看到姓名、工号、学历、授课班级等信息, 对于学生可以看到学号、班级、课程安排等信息。

实验设备管理:管理员可以通过该模块完成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维护保养提醒、设备的采购申请、耗材的采购、耗材的使用情况等工作。

实验室信息管理:可以查询实验室设备的相关信息, 了解实验室用途及使用能力, 实验室教师的教学贡献等工作。

使用记录:实验室的使用记录、仪器设备的借用记录等。

(二) 实验室预约模块

实验室预约采用留言板的形式, 系统将师生的预约申请消息汇总到管理员的功能页面“处理预约申请”:先将预约信息存入相应的数据库, 当预约信息成功存入相应数据库后, 要将数据库中的预约信息提取显示到管理员的“处理预约申请”页面, 显示信息的载体和媒介为数据控件Grid View和Sql Data Source。在Grid View表中每一行就是一条预约申请记录, 管理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批准, 若批准则将按日期在主页公告栏处展示, 使所有预约者能够及时地查看自己的预约申请是否被批准, 否则就直接删除预约消息。实验室预约时, 学生只允许进行个人预约, 教师可以进行个人预约和班级教学预约。

(三) 交流平台模块

为了使学生、教师以及管理员更好的使用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 有必要建立更便捷的交流通道, 而交流平台是服务于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模块。本交流平台定位为一个留言交流系统, 主要用于学生、教师以及管理员之间的留言交流, 用户可以通过它来发表自己的信息, 同时浏览他人发表的信息。通过交流平台, 学生、教师以及管理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反馈意见,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实验信息等情况。在交流平台中, 学生、教师和管理员先通过用户登录系统登录, 进入交流平台后, 一是学生与教师显示的是查看留言界面, 可以浏览其他人的留言记录, 还可以自己进入留言界面留言, 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的问题进行回复;二是管理员显示的是管理留言界面, 管理员对学生和教师的留言进行管理, 包括回复和删除等功能。

(四)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合理的设计结构可以提高系统运行过程中数据存储的效率, 保证数据安全性、稳定性和完整性。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 采用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 通过对用户和系统的需求分析, 数据库中部分主要数据结构如下:

(1) 人员类信息表:用来存储人员的相关信息, 如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等。

(2) 硬件类信息表:用来存储硬件设施的相关信息, 如实验室信息、设备。息等。

(3) 消息类信息表:用来存储系统运行互动中产生的信息, 如实验室预约信息、交流平台留言信息等。

(4) 发布类信息表:用来存储系统中发布的信息, 如课程安排信息、实验室最新信息等。

在系统中数据库与应用程序的连接主要借助了ADO.NET数据库访问技术Sql Connection, 同时通过数据源控件Sql Data Source直接配置数据源参数的连接字符串, 初始化数据库连接后就可以通过con.Open () 打开数据库, 进行相应的存储、读取操作。

三、结束语

新形势下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对应用型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推进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改革对提升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十分必要。本系统的开发实现了实验室使用的管理、实验课程项目的管理、实验项目在线申请管理、实验教师和学生的管理、设备的管理等实验室开放管理中规范化、信息化和开放化的问题, 提高实验室及其设备的利用率, 同时, 学生可以更加方便的更好地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实验室管理中出现的规范化、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 提出运用ASP.NET 2.0网络编程技术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来开发一套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

上一篇:肺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下一篇:筹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