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制药

2024-08-02

新华制药(精选十篇)

新华制药 篇1

2012年3月底, 同时在深圳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新华制药被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 (简称“信永中和”) 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资本市场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出现的第一份否定意见。信永中和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指出该公司内部控制存在以下两个重大缺陷:

(1) 新华制药子公司山东新华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对多头授信无明确规定。但是, 在实际执行中, 该医贸公司的鲁中分公司、工业销售部门、商业销售部门等三个部门分别向同一客户授信, 使得最终的总授信额度过大。

(2) 该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定, 对客户授信额度不大于该客户的注册资本。但在实际执行中, 对部分客户超出客户的注册资本授信, 使得授信额度过大, 同时医贸公司也存在未授信的发货情况。

二、基于COSO五要素的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分析

COSO内部控制五要素包括控制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五部分。控制环境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 管理层的态度和企业组织结构更是定下了内部控制的基调;风险评估意味着分析和辨认实现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 是内部控制的前提;控制活动是旨在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为内部控制的核心;信息与沟通旨在取得及时、确切的信息, 并进行有效的沟通, 为内部控制提供条件;监控着眼于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有效运作, 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1. 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既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 又是企业内部控制理念的核心, 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效果有着直接并且重大的影响。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根据新华制药2011年度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新华制药的组织结构设计较合理, 符合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但各部门在实际履行过程中并没有有效地发挥其职能。新华制药下属子公司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定, 对客户授信额度不大于该客户的注册资本。但在实际执行中, 对部分客户超出客户的注册资本授信, 使得授信额度过大, 同时医贸公司也存在未授信的发货情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新华制药的内部审计的结果和质量不高,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加强。

2. 风险评估

风险影响企业实现其目标、危害其经营, 所以我们要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新华制药与欣康祺医药存在着长久的合作关系, 但是欣康祺医药长期以来一直把医药业做成金融业, 其主要盈利模式是从上游赊购拿货, 再以低3%~5%的价格现销给下游, 同时将赚取的现金投入期货市场以获取收益, 这种获利方式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也是其最后资金链断裂的根本原因。欣康祺医药作为新华制药的大客户, 而新华制药的高官们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没有在销售前充分了解欣康祺医药的情况, 对欣康祺医药进行资信评估, 同时实时关注其动向, 从而造成此次损失的发生。

3.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控制活动的发生贯穿于整个组织, 遍及各个层级和各个职能部门。从新华制药内控重大缺陷产生的原因来看, 主要问题集中暴露在销售业务流程设计和执行以及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监管控制出现了问题。

(1) 对销售活动的控制

2011年中期, 欣康祺医药为新华制药第五大客户, 共向新华制药采购1999.1万元, 占其营收总额的1.31%。2011年中期, 新华制药应收账款前五名客户中没有欣康祺医药, 第五名为新华制药寿光有限公司, 欠款金额为898.8万元。但2011年年报显示, 欣康祺医药及其关联方欠新华制药货款总计6073.17万元。由此可知, 新华制药2011年下半年向欣康祺医药销售商品不会少于5174.37万元。

新华制药2010年中期报告显示, 新华制药对欣康祺医药的销售额为4314.5万元, 在2011年上半年仅向欣康祺医药销售了1999.1万元, 销售商品已经大幅减少, 但是在2011年下半年对其销售商品的金额却又大幅增加, 主要是因为销售部门为了追求较高的销售额, 达到企业的销售目标, 忽略了风险。由此说明企业对于销售活动的内部控制做的很不到位, 导致企业年末计提了大量的坏账, 致使新华制药2011年度增收不增利。

(2) 对子公司管理控制

新华制药全资子公司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缺少多头授信的明确规定。在实际执行中, 医贸公司的鲁中分公司、工业销售部门、商业销售部门分别向同一客户授信, 造成授信额度过大, 进而承担了较大的风险。由此可见, 该公司内部控制流程存在设计重大缺陷。子公司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对客户授信额度不大于客户注册资本, 但实际业务中对部分客户授信却超出其注册资本, 表明该公司内部控制执行也存在重大缺陷。而这些问题集中出现在子公司医贸公司, 也就是说, 新华制药对子公司的管理控制存在问题。

(3) 对应收账款的控制

新华制药应收账款内部控制联动体系缺失。财务部门、信用部门与销售部门的协调永远是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中的重要问题。销售部门往往片面追求高销售额, 忽视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 导致应收账款大幅上升, 增加了收款风险。四川长虹电器就曾在其客户美国APEX家电进口公司拖欠国内多家公司巨额欠款的情况下, 仍对其签订巨额合同, 最终导致资金无法回收, 公司出现巨额亏损。

4. 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 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 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新华制药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信息沟通较少最终导致企业大额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其下属全资子公司医贸公司的鲁中分公司、工业销售部门、商业销售部门分别向同一客户授信, 造成授信额度过大, 超过其注册资本的赊销以及发生未授信发货的情况。

5. 监控

企业内部监控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是通过管理过程中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有效的监督可以及时纠错查弊, 从而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然而, 在我国, 许多企业缺乏对会计监督的应有重视, 监督体系成了一纸空文, 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新华制药被出具否定意见报告案的根本原因是其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着缺陷。内部控制问题不是一个短期的问题, 而是长期形成的。可是, 在信永中和出具否定意见报告之前, 新华制药内部并没有发现其在应收账款制度设计以及执行方面的缺陷, 暴露出其应收账款监控薄弱, 还有待加强和完善。

三、总结

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财务报告错误和舞弊行为的第一道防线, 也是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真实、完整的内在机制。“第一次”总是会格外引人注目, 新华制药由于其在授信管理及授信额度管理存在重大缺陷, 且对关联方的应收账款的计量和分析存在明显缺陷, 因而被出具了国内第一份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否定意。

参考文献

[1]朱建弟.新华制药案内控失败责任浅析[J].首席财务官, 2013, (2) :62-64.

新华新闻新华国际 篇2

今年11月14日是第三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是“糖尿病教育与预防”,口号是“认识糖尿病,我们在行动”。近日,卫生部、世界糖尿病基金会联合在京举办’2009中国在行动——糖尿病国际论坛。糖尿病虽为慢性病,但其危害及蔓延速度已远在许多传染病之上。紧迫的现实是,每10秒钟世界上就有1名糖尿病病人死亡;到205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将猛增至3.8亿。200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2.46亿。其中,中国人有4000万,居世界第二。

让高危者自己走入预防干预队列

在此次论坛大会上,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向中外各界人士通报,今年,中国糖尿病防控策略作出了重大调整。政策上最大的突破是,糖尿病防治进入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列。

2009年是中国医改起始年。医改确定的重点政策之一是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从今年开始,政府为所有城乡居民平均每人出资15元,2011年达到人均20元,用以提供九大类服务。向糖尿病及可能发展为糖尿病的人群提供专项防治指导服务就包括在其中。

孔灵芝说,在医改的背景下,国家糖尿病防控的基本思路是,在广泛开展面向大众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的同时,瞄准最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的人群,重点实施预防控制战略。

具体行动实施分三步走。其一,组织专家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画像”——用体重、血脂、血压、腰围、吸烟、年龄、家族病史等多个标尺,圈出高危人群的具体范围。谁符合这个标准,谁就需要进入预防干预管理队列。其二,通过各种方式对“画像”进行宣传,使人人知晓、人人对照,使处在患病风险中的高危人群自己走出来,寻求血糖检测。其三,在社区提供便捷的血糖检测服务与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据介绍,目前在我国城乡各地,血糖检测已成为医保报销项目。遍布全国城乡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已经使血糖检测成为一项十分方便可及的服务。

针对高危人群进行指导教育

一组统计数据显示,1993年,我国疾病经济负担达3208.0亿元;2005年增加至23606.4亿元,其中慢性病经济负担占14761.7亿元。与1993年相比,2005年,我国GDP增长了418.5%,疾病负担则增加了639.5%。2004年,我国用于糖尿病的直接医疗费用即达574.69亿元。糖尿病为疾病负担的“大户”之一。

另一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约有2/3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有6400万人处在糖耐量受损状态,发展为糖尿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非常高;有超过1/3患者在被诊断为糖尿病时,已经出现了眼部、肾脏和心脏受损等并发症。

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有97%患的是2型糖尿病。大量证据表明,80%的2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糖尿病素有“沉默的杀手”之称,其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并发症却可以致残、致死。

分析长久以来我国的糖尿病医疗服务花费模式,孔灵芝指出,我国糖尿病直接医疗费用80%以上用在了并发症的治疗上。这是错误的治疗策略。而这一错误,源于我们不能把高危人群找出来,及早实施预防干预;不能及时发现早期病人,实施早期治疗。

审视糖尿病完整病程及所对应的医疗服务与支出,早期检测、早期治疗、预防并发症花费相对较小,被称作便宜的治疗;延缓并发症、治疗并发症花费巨大,被称作昂贵的治疗。孔灵芝说,在医改政策支持下,锁定糖尿病高危人群,重点为其提供服务,必将大大减少糖尿病发病率,并大大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昂贵的治疗费支出。而且,针对高危人群进行指导教育,被指导者更容易接受,教育的效果更好。

立足预防的“3.3.3策略”

在此次论坛间隙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孔灵芝告诉记者,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先生在任时曾主持通过联合国决议,把1991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糖尿病基金会共同发起的世界糖尿病日变为联合国糖尿病日。从此,糖尿病防控被赋予了政府责任。在我国,将糖尿病等慢性病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实施国家防控行动,也已有十几年。在立足国情、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卫生部不断调整着防控策略。

孔灵芝介绍,1998年,卫生部即针对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控提出“六个转变”的策略调整,即由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由医疗、科研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由以城市为主向城乡并举转变,由高层向基层转变,由专业行动向群众运动转变,由卫生部门向全社会转变。2001年,卫生部又提出了“十个转移”的策略调整,即以疾病为主导转为以健康为主导,以患者为中心转为以人群为中心,以医疗为重点转为以预防保健为重点,以医院为基础转为以社区为基础,以重疾病防治转为身心健康和环境的协调统一,从卫生部门转为多部门和社会参与,从专科医生到专科与全科互动,从医生管理到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共同参与的团队管理,从治疗为主转移到管理为主,从强调治愈到强调医疗照顾。

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卫生部进一步归纳出我国慢性病防治的基本策略——“3.3.3策略”,即面向3个人群(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关注3个环节(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规范性治疗),运用3种手段(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疾病管理),并先后编写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等一系列慢性病防治技术规范文本。

据悉,以“3.3.3策略”为指导,近年我国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预防与临床的结合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投身健康教育,从关注疾病到重视综合控制多种危险因素,从单学科到多学科联防联控,使许多病例得到了早期识别。与此同时,2003年卫生部组织开启的为期5年的“中国糖尿病管理项目”共覆盖40余万人口,管理糖尿病患者5000多人。同时,开创了以社区—医院一体化系统服务为核心,卫生部、疾控部门、学会、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多部门合作的运行机制,为我国启动实施糖尿病防控新战略奠定了基础。

论坛观点

辽宁省副省长滕卫平:防控糖尿病政府要行动

对于我国的糖尿病发病情况,政府高度担忧。20年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增加了10倍。糖尿病还会导致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糖尿病并发症还可以致盲、致残。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今后将会给我们的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现在最紧迫的是要建立起糖尿病防治体系。现在,大医院的防治水平并不低,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防治力量薄弱,社区医生不懂怎么去控制糖尿病,乡村医生不知道什么叫糖尿病。这种现状急需改变。近期,辽宁省准备在鞍山搞一个城市试点,建一家糖尿病专业医院,在这家医院建立一个防治糖尿病的培训中心,培训基层的医生、护士;建立一个糖尿病患者教育中心,向每名当日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提供一周的防治指导教育。

吉林省长春市市长崔杰:发展经济牢记健康第一

我们为什么要发展经济?就是要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可是,没有健康,还有生活质量吗?现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有些不平衡,在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上也有些不平衡。治疗这条腿长,预防这条腿短。我们不仅要研究治病,而且要研究怎么防病。通过抓预防,少得病,不得病,得病后早一点治。预防不仅仅是预防疾病,还包括人生活环境的改善、保障体系的建设、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这都是我们需要做的。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郭岩:健康应成为政策制定的基本价值取向

在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许多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也在导致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构建健康公平的总体社会政策框架,以健康为中心整合相应的社会政策。从改善人们日常生活的环境条件入手,关注国民的终生健康问题。要从宏观经济、社会和卫生政策方面采取措施,改善社会的分层结构,在全社会倡导平等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强调以健康为中心,引导健康生活方式,控烟、限酒。总之,我们制定任何一个政策,都要首先想一想它对健康的好处。这应该成为所有政策制定的基本价值取向。

卫生部糖尿病管理项目常务副组长许樟荣:给医保支付体系“打补丁”

慢性病的诊断明确,医疗费用相对固定,医保基金对其进行统筹支付的风险相比大病支付的风险也小很多。所以,在医改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改变观念,加大投入,保证社区对慢病防控的基本卫生服务供给。各地社保部门应与卫生部门联手,在现有的基础上为医保支付体系“打补丁”,增加对慢性病防治的医保报销比例,以遏制慢性病被拖成大病后,医疗费用大幅增长给医保基金带来的支付压力。

目前,我国在从事糖尿病诊治的基层医疗机构专业人员准入制度上还缺乏相应的规范。一方面,基层医院对患者缺乏从发病到治疗的一系列过程的记录,造成病情数据不连贯,给医生的诊治带来了麻烦;另一方面,许多大医院往往不认可下级医院的检查结果,也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花费。国家应加大对专业人才培训的投资,着力解决基层专业人员短缺问题。

专家建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春明教授:应开发糖尿病防治社区适宜技术

众所周知,合理膳食与适当运动相结合,是保持健康体重、预防控制糖尿病的最有效方法。但大部分人却不知道如何控制体重,怎样吃出健康。糖尿病社区适宜技术给出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管理和行为干预的方法,为社区综合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对糖尿病社区适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可提高医务人员糖尿病防治的理论水平和技能,规范社区糖尿病防治行为,提高糖尿病的综合防治效果,降低医疗费用,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同时,要为糖尿病高危人群提供个体化的公共卫生服务,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指导与干预,定期为其进行血糖监测并随时调整和改进个体干预方案。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光伟:生活干预6年推迟糖尿病发病14年

始于1986年的大庆糖尿病20年随访研究,是由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大庆市第一医院与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共同完成的一项糖尿病长期预防研究。6年的研究证明,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等简单的生活方式干预,能让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发病风险降低30%~50%。同时,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能预防或推迟糖尿病发病长达14年。

糖尿病到底有多危险?跟踪发现,在1986年之后的20年间,当初的对照组有93%已发生糖尿病,17%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另有12%死于其他疾病,44%的人至少经历过一次心肌梗死或脑卒中。这些人在参加临床试验时平均年龄仅为46.6岁。这样的结果更凸显了干预的重要性——糖尿病前期是名副其实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如果不进行干预,几乎不可避免都会变成糖尿病病人。

这项研究带来了很多启示:干预措施要得当,以中等强度为宜;强化时间要足够长,以确保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健康教育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除了医务人员,政府、媒体都要参与其中。生活方式干预应更早开始,无论高危人群还是一般人群,都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贾伟平:防治糖尿病需医院社区无缝衔接

当前我国的糖尿病防治任务越来越繁重。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医疗卫生体系的最基层网络。糖尿病防治工作越来越需要落实在社区。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推进及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将发挥更大作用。对于糖尿病防治,医院和社区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功能定位,制定出量化可行的规范管理措施及流程。在执行过程中以病人为中心,流程通畅,无缝衔接,才能提高糖尿病的防治效果。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陆菊明:大医院应为基层提供技术指导

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开展健康教育,可以促进社区人群普遍掌握糖尿病防治知识,转变对糖尿病防治的态度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国际糖尿病联盟已经宣布,2009年~2013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都将定为“糖尿病教育与预防”。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糖尿病知识的普及程度都远远不够。鉴于糖尿病的低龄化趋势,家庭和学校应当担负起健康教育的责任,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在慢病防治的过程中,大医院、专家也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一方面,综合性医院应加强筛查、发现慢病患者的职能,承担糖尿病的确诊工作,并为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来的急症或疑难重症糖尿病患者提供诊断和救治;另一方面,综合性医院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呼吁政府部门对慢病政策进行适当调整,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协调开展工作。

论坛寄语

陈竺(中国卫生部部长):

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是增加经济发展后劲、延续“中国经济奇迹”、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需要。“健康中国2020”在战略研究阶段包含5个方面的专题,在其中之一的公共政策研究中,慢性病防控和健康促进研究占据核心地位。

科菲·安南(联合国前秘书长):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在全球的快速增长,因患糖尿病死亡的人数已与艾滋病的致死人数不相上下。但纵观全球,防治糖尿病却面临忽视与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我们必须联合起来,将糖尿病放在优先关注的地位。否则,未来我们很多简单的目标恐怕都无法实现。

杨文英(中国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

体重每增加1公斤,患糖尿病的风险就增加至少5%。肥胖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肥胖人群中有大约50%的人会患上糖尿病。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诊断时有超重问题。

安尼·卡布(世界糖尿病基金会主席):

我们需要尽快掌握应对慢性疾病流行的方法,建立能够有效应对慢性疾病的医疗卫生系统。我们需要一个模式,在基于社区的慢性疾病门诊管理、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和基于医院的急诊、三级护理之间建立一个健康的平衡关系。

国际糖尿病联盟总裁吉恩·克劳德·穆班亚:

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发布的糖尿病地图显示,我们没能很好地控制住糖尿病。对于糖尿病的威胁,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孤军奋战来战胜它。要打赢这场与糖尿病的战斗,整个国际社会必须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诺和诺德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索文森:

应对糖尿病的关键在于预防、早期发现、保证治疗的可获得性及提高治疗水平。实现这一举措离不开政策的长期支持。

印度果阿邦卫生部部长拉恩:

今天,印度有超过4100万人患有糖尿病。据估计,这一数字到2025年将上升至8000万人。政府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认真应对糖尿病及其对社会、经济和民众心理带来的影响。印度政府和企业必须携手并肩,提升公众意识,共同采取行动应对糖尿病。这是战胜糖尿病的唯一出路。

《与时间赛跑》作者斯蒂芬·里德:

全世界大约有2亿人患有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政府部门应该更加努力,控制这些对全球健康、国家繁荣和家庭生活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

媒体声音

健康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硕:宣传慢病防治政策是专业媒体的责任

作为一张全国性的卫生行业报,积极宣传国家的慢性病防治政策、及时报道国内外重大科技成果、准确传播有关慢性病防治的信息和知识、大力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是《健康报》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急性传染病相比,目前公众对于慢性病的了解程度还不高。作为专业媒体,《健康报》要在报道过程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整合各方力量的基础上,确保慢性病相关报道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把最新的防治理念和最实用的诊疗技术带给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及人民大众。同时,我们还要为报道寻找恰当的角度,实现对受众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记协新闻发展中心主任王大龙:共同搭建健康传播平台

由政府出面组织媒体、专家、患者、企业等社会公众共同搭建一个健康传播平台,有利于实现健康知识的有效传播。

新华制药 篇3

目前,企业拥有3家分公司和8家控股子公司,总资产约6.27亿元,员工2300多名,主营业务涉及图书报刊、商业包装、金融票据印刷以及数字资产管理、云平台服务、创意产业发展、绿色检测认证、中外文化交流等众多领域,是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大型优质印刷服务提供商。是首批“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和首批“中国印刷行业AAA级信用企业”。

记者:近年来,凤凰新华印务由单一的图书印刷业务合作延伸到标准合作、品牌合作和资本合作,充分激发产业链资源优势。请您谈谈贵公司是如何充分激发产业链优势的?凤凰的转型之路是怎样的?

张在健:近年来,凤凰新华印务在凤凰集团的支持下,对外实施兼并重组,在先后控股盐城、扬州、通达、制版等4家传统印企的基础上,对内加快转型升级,以绿色印刷、数字印刷、创意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带动产业发展,形成上下游关联、产品互补、资源互补、功能互补、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不断延伸产业链,沟通产业链内容;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国际业务拓展,并成立凤凰传媒国际(伦敦)有限公司,实现 “全球贸易、数码印刷和文化交流”三大板块业务功能。

记者:据报道,凤凰新华印务近年由“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变,由传统加工业态向创意经营业态转型跨越。请您具体谈谈凤凰新华印务是如何向创意经营业态转型的?在这条转型之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与挫折?

张在健:在凤凰集团的支持下,凭借“以出版为主业的凤凰集团具备内容创意、地方政府提供政策资源与场地、北京阳光狮人创意公司提供创意理念,优势互补、强强联手”的优势条件,与下关区人民政府、北京阳光狮人公司共同合资成立了凤凰新华创意产业园,瞄准数字、创意这一朝阳产业,并陆续承接了国家数字版权产业基地南方内容制作基地、华东最大云计算数据中心、亚洲第一条“POD数字连线”按需印刷等重大项目。通过建设专业园区服务于数字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逐步向创意经营业态转型。园区规划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分为A、B、C三个主体区域,分别包括数字信息、数字职教、影视及文化创意三大板块。

我们在转型之路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比如人才缺乏的瓶颈。与传统产业建设不同,产业园重在创意,而创意又主要在人,具有高度创新思维和实践经营的高端人才是园区建设和运营的灵魂。以“数字和创意”作为主题来做园区,作为传统印刷复制企业,凤凰新华企业自身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园区建设等多方面成为短板,尽管我们有非常好的规划与预期,在2012年年初推进园区建设时明显地感到吃力。复合型、经营性、文化创意以及金融领域的领先人才缺乏是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人才方面,凤凰集团给与了大力支持,首先是在集团内部抽调骨干直接充实;其次是凤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园区设立分站,凤凰新华创意园从发展角度,一批高端博士后人才被引进园区;第三,凤凰新华12名员工被集团分批送往美国佩斯大学进行专业培训。今年9月份,与英国大学联合举办的“数字与创意”高端培训班也将在伦敦正式开班;另外,入驻企业在园区落户后,所具备的高新技术人才,也是一个突破口;园区主动参与的合作项目,带来的专家也是园区人才建设的重要来源。凤凰新华创意园逐渐通过自己培养、外部引进、项目带动等多渠道基本完善了人才队伍问题。

记者:数字转型、绿色转型是印刷业转型的大方向,但这在细分领域里情况是不尽相同的,具体到企业的转型,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那么,凤凰新华印务对于这两个大方面的转型上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在健:“数字化和绿色印刷”是凤凰新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数字印刷方面,2011年,与香港文高公司合资成立了凤凰数字印刷技术公司,引进德国、芬兰和香港当今国际先进的数字管理技术,推进印刷数字化改造工程,率先构建了全国首条全流程印刷数字化工艺及管理系统,实现零距离业务承接,为全媒体跨平台出版提供服务。此外,还成立了“数字资产管理中心”以及华东最大的云计算中心;数字化转型升级,快速提升了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并充分利用不同地域和各子公司的地方文化资源,为调整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奠定了基础,强化了凤凰新华在行业中的前沿地位。该项目还获得了江苏省文化产业引导基金的支持。

在绿色印刷方面,积极实践,进行技改研发,相继投资4000万元进行集中供气、集中供墨、集中收废的设施建设和PUR技术设备改造,构建了ERP系统、墨控系统和数字印刷设备;积极参与印刷复制业环保标准的研究制定,使用LED照明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为绿色经济、低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积极参与国家绿色印刷标准的起草工作,同时积极进行国产PUR热熔胶的生产实践和推广;通过积极实践绿色印刷, 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同时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产能。凤凰新华及旗下4家印刷企业2011年全部通过国家首批绿色印刷认证,占江苏省获证企业的近1/4,在全国新华企业排名第一。在此基础上,公司和江苏省印刷技术研究所合作建设了江苏绿色印刷实验室、成功申报成为总署质检中心江苏分中心。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凤凰新华印务研发中心,实现既有商业盈利,又有技术研发的产学研一体化运作模式。

记者:近年来,书刊市场持续低迷,请您分析一下影响书刊市场发展的因素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张在健:互联网技术发展以及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使得书刊市场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份额不断减少,格局不断刷新。2013年,书刊印刷市场环境依旧不容乐观,市场需求有待拉动,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份额日趋萎缩。对于大部分传统的新华企业来讲,转变发展方式,远比引进设备、技能提高更重要。只有正视残酷的现实,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转型升级,寻找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定位,构建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紧跟政策、紧跟市场,才能确保持续健康发展。

nlc202309032134

记者:作为成功转型走出独特特色的企业之一,您有什么经验愿意与行业同仁分享?或是对于正在艰难徘徊在生存边缘的书刊印刷企业有哪些呼吁与忠告?

张在健:转变发展方式,催生企业内动力。转型升级的目标立意应在于最终转变发展方式。过去我们主要研究“如何生产、如何管理”,我们现在应该更多地研究“为谁生产、生产什么、谁来生产、按什么标准生产”;对于传统的书刊印刷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远比引进设备、技能转变更重要。多媒体时代下的印刷,不再是纯粹的工业生产,而是一种产业链边界大幅延伸的一体化商业市场。只有摆脱原有的低端竞争模式,向高额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集约型发展方向跨越,跳出价格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寻求更大的效益空间,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企业应变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蓬勃发展。

参与国际竞争,创造经营外动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分享全球经济发展成果,快速提升企业自身能力则是一种外动力运用的最佳途径。通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全球化的视野和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跳出封闭的领域,接触世界先进印刷技术、设备和产业理念,从而能够借力加速转型升级,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国际化规范化的合作,不但是对企业内部能力的一种检验,合作所带来的企业管理、生产技术标准化、环保程度等方面的要求,也促使企业在短期内管理内力快速提升,在前行的道路上羽翼更加丰满、成长更加迅速。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在未来的几年内,贵企业的发展规划与愿景。

肩负振兴使命,坚定发展信心。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新华”系印企来说,是危机也是契机。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担负起振兴的使命,抓住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发挥国有企业优良传统,谋求新一轮格局中的发展,重振“新华”企业雄风,建立“新新华”时代。

张在健:未来几年内,凤凰新华印务将在近年来“改革、转型、创新”的阶段性成果基础上,以“巩固转型成果,提升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引领产业升级”为目标,加快经济发展,巩固数字化建设,加大国际拓展步伐,夯实基础,创新发展,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综合实力,提升企业的经营创新能力,力争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新华网《新华E刊》杂志评析 篇4

关键词:新华E刊,特色,评析

当前, 人类社会正处在资讯发达的信息时代, 信息传播活动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媒介则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 单一媒介形式独占人们信息接收渠道的情况被彻底打破, 传播媒介的类型越来越多样化, 博客、播客、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纷纷涌现。由于诞生的时间较短, 新媒体在传播内容的深度和权威性等方面还难以与传统媒介相抗衡, 因此新媒体大多选择了将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与自身的技术优势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发展, 典型的例子就是网络上正在流行的电子杂志。

电子杂志, 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由于计算机进入多媒体时代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出版物。它具有传统杂志的属性, 例如有固定的栏目、按顺序连续出版等, 但是由于它借以存在的载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已不再是普通的纸张, 而变成了互联网, 这就使得电子杂志与一般的纸质杂志相比, 具有许多先进的特性。《新华E刊》是新华网创办于2007年7月的一份综合性电子期刊, 分为国际、时尚、和娱乐三个子刊, 它“把本周或当前热点话题、焦点话题深化, 通过Flash的形式来展示, ……是以时政为主题的、以新闻为主体的网刊, 特点是不定期出刊, ……并把访谈和直播也放进去, 这是新华网的一大创新。”[1]《新华E刊》以新华网为依托, 利用其丰富的信息资源, 用独特的视角审视近期的焦点事件, 凭借灵敏的新闻嗅觉深入挖掘新闻背后不为外界了解的内幕故事, 做出中肯、独立的评论, 即不失权威主流媒体的稳重和大气, 又能够通俗活泼、贴近生活, 在众多网络出版物中独树一帜, 日益拥有广泛的读者, 它的成功, 有着众多独特的因素。

一、无可比拟的信息资源优势

《新华E刊》是新华网改版所催生的电子期刊, 它自诞生之日起就拥有新华社这个得天独厚的巨大的信息资源宝库:“新华社在全国设有33个分社, 在20个大中城市设有支社或记者站,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设有分支机构;在香港、墨西哥城、内罗毕、开罗和布鲁塞尔设有亚太、拉美、非洲、中东、欧洲5个总分社, 并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社。……日均播发文字新闻信息稿11, 000多条, 图片900多张, 音视频新闻20余条。”[2]作为中国政府的官方媒体, 新华社在进行诸如两会、奥运等题材的政治新闻和重大事件的采编制作时有着其他任何国内媒体难以企及的信息优先权和授权独家发布的优势, 它既是国内少数几个拥有驻外记者, 能够进行国际新闻采编的机构, 也是国外媒体报道中国时首选的信息来源。新华网将新华社新闻信息所具备的权威性和准确性移植到网上, 新华社也在各个方面给予新华网以大力的扶持, 与新华网共享新闻信息, 甚至直接为新华网采编稿件, 新华网则充分依托新华社国内外150多个分支机构, 组成了包括新华网编辑部、新华社各大编辑部门、国内分社、驻外分社和协作媒体在内的、覆盖全球的新闻采集网络, 为网民提供丰富、权威、快速的原创新闻。这种新闻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新闻采集力量的保障, 使得新华网彻底避免了其它同类型新闻网站没有自己的采编人员, 新闻大多是来自转载的尴尬情况, 从而能够发布准确、独立、深刻的评论和分析, 起到服务广大受众的作用。如今, 新华网已经成为海内外网民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日均页面浏览量和页面点击量在全球新闻网站中都位居前列。

二、详细的受众分类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就提出了“分众化传播”的概念, 他预言, 传媒未来面临着分众化、小众化趋势, 原来广播的综合频道将被窄播的专业频道所取代。时间早已印证了阿氏的预言, 电视频道越来越多、“岷江音乐”等“窄波”频道的热播、“色影无忌”等专业网站的出现说明受众细分化已是一个难以阻挡的大趋势。在“分众传播”方面, 《新华E刊》做得更加出色和彻底, 它并没有像其他传统的纸质媒体那样, 在同一份刊物内开辟不同的专栏和专刊, 分别刊登不同的内容, 以达到“分众”的目的, 而是完全分为国际、时尚、和娱乐三个子刊, 彼此之间相互独立, 甚至可以错开时间单独发行。如此一来, 就可以将内容做得更加的细致和专业, 准确的命中不同类型读者的兴奋点, 在第一时间引起受众的注意, 这一点对于形式多样、竞争激烈的网络出版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 三个子刊集合在《新华E刊》这个统一的刊名之下, 能够给人留下一个完整的品牌期刊的印象, 非常有利于还处在发展阶段的刊物提升自己的形象和赢得更多的读者。

三、多媒体技术的充分应用

电子杂志属于电子媒体, 有着电子媒体的一切优点, 它的内容丰富多彩、版式灵活多变, 还可以插入清晰的图片、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直观的视频……。多媒体技术的出现, 将传统媒体上还刚刚进入“读图时代”的读者, 又推进到“多媒体时代”。

打开《新华E刊》, 读者看到的绝不仅仅是呆滞的文字或者图片, 而是被各式各样的多媒体特效包装起来的页面。首先会有悠扬的音乐响起, 这些乐曲大多与页面的内容紧密相关, 或舒缓或激昂, 给读者一个舒适的阅读氛围;杂志页面上文字会以多种不同的字体和颜色来显示, 在有的文字背后还有超链接, 分别链接到不同的新闻报道或者博客页面, 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有的文章会有视频内容, 带领读者领略新闻现场的气氛……。《新华E刊》将多种传播手段紧密结合, 让视听信息同时服务于人的眼、耳、手、脑, 从而体验到一种立体式阅读的享受。

四、独特的发行方式

传统的纸质杂志除了少数的赠阅品之外, 绝大多数采用的是付费阅读的方式, 虽然杂志的价格并不十分昂贵, 但读者在进行选择阅读时仍然会将价格因素考虑在内, 这就给纸质杂志的大规模传播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此外, 纸质杂志是有形的物质实体, 读者想要随时随地的阅读就必须将它随身携带, 这对于那些小开本的杂志或者新闻纸印刷的时事周刊类杂志来说并不困难, 而那些用铜版纸印刷的时尚杂志携带起来就非常的不方便, 这也是传统杂志最大发行量大多维持在百万份的原因所在。相对而言, 电子杂志都是通过网页下载、P2P (点对点) 平台等进行免费下载传输, 同时还提供多点传输、断点续传等技术来保障传输过程的高效和稳定, 读者只需要下载一款特定的客户端软件, 并且进行订阅操作, 电子杂志平台运营商就会定时把用户订阅的杂志发送到读者的面前, 这样“免费的午餐”对于读者来说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因此电子杂志的阅读下载量动辄以千万份来计算, 任何传统杂志都难以望其项背。

与上述这些发行方式都不同的是, 《新华E刊》采用的是网页阅读的方式, 《新华E刊》的所有内容都在新华网的页面上, 读者只需要掌握基本的上网技能, 打开新华网的网页, 点击心仪的《新华E刊》某期的封面就可以进行阅读, 无需付费也无需安装任何软件, 没有任何繁琐的操作步骤的出现, 这无形中拉近了刊物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增加了刊物的亲和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 在表现形式和内容深度上不断改良, 新媒体与传统媒介之间的界限也不再泾渭分明, 媒介融合已是必然的未来, 在网络环境下, 受众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任何拘泥于现有形式, 拒绝变化的媒体都将会被时代所抛弃, 只有像《新华E刊》这样转变思维定势, 打破不同媒介之间的藩篱, 勇于创新的媒体, 才能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潘天翠《新华网的新面貌》[J]网络传播2007年第08期

跨国制药企业仿制药发展策略 篇5

同时为了在巨大的仿制药市场中分一杯羹。

各大跨国制药企业纷纷通过调整公司架构,调整药品开发战略和经营模式等手段进入到仿制药领域。

2.1并购仿制药企,成立自己的仿制药部门

进军仿制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把仿制药企业纳入自己的麾下,直接壮大自己的仿制药业务。

,日本第一三共支付40多亿美元购买印度兰伯西实验室的控股股权。

在,赛诺菲去年先后收购了瑞士的Helvepharm AG、墨西哥的 Laboratorios Kendrick SA 公司和巴西的 Medley SA 三家仿制药企业,还追加投资 20 亿美元控制捷克仿制药企业Zentiva NV 公司,并在同年 7 月控股了一家印度疫苗公司 Shantha Biotechnic。

年2月,雅培花费62亿美元收购比利时的Solvay药业,面向新兴市场销售仿制药;2011年3月辉瑞以36亿美元收购美国King制药,原因之一也是看中了其主要的.仿制药业务。

而诺华拥有的山德士仿制药子公司多年来通过并购和业务扩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的仿制药公司。

此外,辉瑞、默沙东也成立了自己的仿制药业务部门,专门负责公司的仿制药业务,把仿制药作为公司重要的战略布局。

2.2与仿制药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授权品牌仿制药

跨国公司一方面加大并购仿制药企,亲自涉足仿制药业务,另一方面,由于新兴市场高市场潜力与低生产成本的特点,除了收购仿制药企外,跨国企业与仿制药企进行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仿制药市场,并分担市场风险。

除了上述的辉瑞海正合作成立海正辉瑞公司,面向国内国际市场销售仿制药外,2010年辉瑞还与印度 Strides Arcolab 公司,Aurobindo 公司和 Claris公司三家公司签署合作伙伴协议,进行仿制药的生产,销售合作。

印度公司利用辉瑞公司在世界上强大的营销能力和品牌优势,向海外主要是美国市场销售其仿制药。

辉瑞公司可以利用印度公司低成本、高质量生产的优势,扩大其仿制药产品链目录,同时利用印度公司在本地的销售网络扩大市场,给公司带来快速的销售增长和可观的利润,加大其在仿制药市场的话语权。

另外,针对到期的品牌药,跨国制药企业通过授权仿制药企业销售其品牌仿制药( Branded Generics),也叫授权仿制药(Authorized Generics,Ags)。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在一些新兴市场,由于对劣质药品感到担忧,消费者愿意为知名厂家生产的仿制药支付更高的价格。

这些药品的包装上印有当地或国外生产厂家的名称,这被视作为产品真实性和质量控制的标志。

如:葛兰素史克在20与印度仿制药企业瑞迪博士(Dr.Reddy’s)签署协议,瑞迪公司生产的产品将接受 GSK 的质量控制检查,并最终打上GSK 的标示销售。

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 制药工艺 应用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制药技术日新月异。技术的研究程度也上升到了更高水平,更加准确细致地改善人们身体的各个部分的机能,使人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更有效的提升。诸如基因工程技术、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细胞工程及单克隆抗体等,也已成为生物制药方面的热点词汇,而肿瘤药物、免疫性药物、冠心病治疗药物等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药品。由此可以看出,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方面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同时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生物制药技术逐渐成为制药工艺的中流砥柱,成为制药工艺发展的强心剂。

二、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中的应用

1.在研制冠心病治疗药物方面的应用。冠心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疾病,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冠心病的患者约有100万。在冠心病防治方面,目前市场上出现多种防治药物,冠心病防治药物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西药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日益发展,基因操作技术得到迅速地发展,其中,基因测序技术及基因治疗的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已经逐渐进入商业化开发阶段,促进冠心病临床治疗的进展。

2.在研制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肿瘤是现代社会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不断进步,抗肿瘤药物日益增多,预计在未来的5年内,我国抗肿瘤药物将得到迅速的发展,比如可以运用基因治疗法治疗肿瘤,主要运用γ-干扰素基因治疗骨髓瘤;可以运用基因药物抗体,抑制患者体内肿瘤的扩散,可以运用IL-2受体的融合毒素,促进CTCL肿瘤患者疾病的治疗;运用基质金属蛋白酶(TNMPs),可以抑制患者肿瘤血管的扩散,同时可以阻拦肿瘤在机体内的转移。关于这方面的药物,未来将成为抗肿瘤的主要药物之一,给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目前,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已经有三种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相信不久就可以得到广泛地应用。

3.在研制免疫性药物方面的应用。无数的临床试验表明,现代社会大多的疾病都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免疫力低下或者免疫缺陷都可以引发多种疾病,比如风湿性关节炎、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以及哮喘等等。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开始研制出相关的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比如,美国Cetor′s公司目前已经研制出TNF-α抗体,这种抗体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方面,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有效率可达80%以上。在哮喘疾病治疗中,Genentech公司已经研制出单克隆人源化免疫球蛋白E抗体,这种药物可以有效地改善哮喘患者的疾病症状,促进患者疾病的治疗,目前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阶段。此外,在糖尿病治疗方面,一些公司还研制出基因疗法,即在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细胞中,注入胰岛素基因,使工程细胞能够全程供应胰岛素。

4.在研制蛋白质治疗药物及基因重组多肽药物方面的应用。基因重组,主要指將两种不同生物的DNA进行有机结合的技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可以将两种完全不同的生物基因进行融合,使一种基因进入到另一种基因中,摆脱生物物种之间的束缚,并在分子水平上对一些重要基因进行相关的操作。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可以研制出相关的蛋白质治疗药物及基因重组多肽药物,比如,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可以研制出激素、多肽、细胞因子、蛋白质、酶、单克隆抗体及疫苗等等。

5.在研制神经性药物方面的应用。运用生物制药技术可以制造多种神经性药物,这些神经药物对脑中风、脊椎损伤、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等疾病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有胰岛素成长因子rhIGF-1。同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还有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因子(NGF),这两种因子主要用在脑萎缩硬化症患者及末梢神经炎患者的疾病治疗中。

中风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试验表明,由生物制药技术研制出的CerestaL可以有效地改善中风患者脑力方面的症状,对中风患者的疾病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临床医学中,CerestaL已经逐渐进入Ⅲ期临床阶段,相信未来会在中风疾病治疗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前景

1. 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面临的挑战

伴随着生物制药产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愈加紧密,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的步伐刻不容缓。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虽然在人才方面,我国所拥有的数量已经十分庞大,但真正拥有科技创新能力的精英少之又少。同时,与国外相比,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缺乏技术高超的带头人。一个新兴的产业,倘若没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并且深谋远虑的领头羊,即使拥有再多的科技研发人员、再先进的技术及设备,那也是一盘散沙,成不了气候。当然,我们也不能闭门造车,即使我过生物制药技术发展迅猛,但仍旧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依旧需要与国外合作交流。因此,只有加强国内外合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我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好的结果。

2. 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领域也到达了分子水平。同时,对人体遗传物质的研究以及对各种疾病的致病机理的探索,也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使得生物制药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目的更加明确。在未来,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与药品的研发,更渗透到有关人体生长发育和生存的各个方面。

毕竟,生物制药技术的产生本生就是为了人们能够拥有更加强健的身体和更长的寿命。而科学家的关注点,也逐步转移到提高产品研制的成功率、降低试验制造成本、拓宽药物适用市场范围上。总之,与各个学科的结合与发展,再试图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使生物制药技术带来更多收益,为医药行业提供更多价格低廉、效果明显的药物是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四、结语

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关系到其他各个领域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经济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不可忽视的方面之一。而它的发展,也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依赖大量科技人才和资金的投入,也需要正确的引导。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运用,也暗示着更方便、更有效的生物制药的出现,给和谐社会的建设更添一丝活力。

【参考文献】

[1]张蕊,田澎.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分析及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16-21.

新华制药 篇7

关键词:制药工程技术,制药工业,制药水平

1 我国逐步加强对提升制药工业水平的重视程度

20世纪70年代, 由当时的燃料化学工业部负责管理医药工业的工作, 并在燃料化学工业部的燃化大组下设一个医药小组, 主要负责医药工业的生产管理工作, 并在1974年将医药小组升格为司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国家医药管理局建立。90年代后期, 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 很多工业行业管理部门被撤消, 但组建了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 在新一届政府第一次会议上, 决定由药监局负责对食品的综合监管工作, 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以说, 从我国的药品管理机构设置和更迭来看, 随着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医药的重要性必然凸现出来, 也就必然受到国家和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

2 提升我国制药工业水平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 我国的食品消费占总收入的比例, 即恩格尔系数由原来的50%下降到40%, 但是与此同时, 人们的用药量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且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药品的应用概念已经从治疗、预防、康复扩展延伸到提高生命、生活质量等各个方面。这里从两个侧面举例说明:一是反映生活水平提高的新需求如减肥、生发、增智等等的药物比例逐步攀升;二是一些医药科技发展新成果, 如抗抑郁、痴呆、禽流感等的药物, 进一步丰富了新的健康消费内涵。可以说, 丰富多彩的医药品种, 其数量之多, 丝毫不逊色于服装业。个性化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趋势, 直对应着个人的特点, 所以具有更丰富的需求, 这必将推动制药业的蓬勃发展。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药品人均消费水平还是很低的, 例如:与美、日等国家相比, 我国药品人均消费还不到它们的十分之一。从绝对值方面比较, 美国居于第一位, 从相对值方面比较, 日本的药品消费与美国不相上下。而且美、日、德三国的药品消费总量占世界总消费的二分之一。从国内的情况看, 从非典时期以来, 人们的药品消费已经从治疗用药, 拓展到如V c、卵磷脂等调理性药品等个人消费为主的保健品方面, 而且增长态势明显。例如上海的传统膏方的销售量近几年连年增长, 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些都充分表明, 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消费能力和投入正在显著提高, 因此, 我国的医药品市场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3 制药工程技术与制药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21世纪是生命和健康产业的世纪, 作为健康产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制药工业要获得持续的发展, 要不断提高制药水平, 就不能离开制药工程技术的发展。因为只有依托制药工程技术才能开发药物新品种, 实现产业化和商品化, 而且要提高老品种的质量, 使成本得到降低, 也需要工程技术为依托。在我国, 无论是中成药业、化学制药业, 还是药物制剂业, 抑或是生物技术制药业, 要想获得持续发展。都必须要充分发挥制药工程技术的作用。

4 我国制药业与制药工程技术的发展概述

4.1 以化学制药业为例看我国制药业的发展

近半个世纪以来, 我国的化学制药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 已经跻身为国际化学原料药的主要生产国之一。这些原料药物作为普药都已经过了专利期。其出口产值仅在2004年就已实现近60亿美元, 2005年近80亿美元。在药物质量标准得以保证的前提下, 市场竞争其实也就是价格的竞争, 而在价格竞争中, 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生产工艺, 其中很多大的药物品种的竞争更集中体现在了工程技术方面。例如:经过十多年的激烈竞争, 我国的Vc已在国际市场占据了主体地位, 而且很多著名的维生素生产企业如罗氏现在都已从Vc生产领域正式退出, 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的是中国的二步发酵工艺工程技术。从世界范围来看, 很多普药原料药的生产大国如印度、韩国、巴西等, 其很多药物品种的价格与质量领先于我国, 究其原因, 主要是我国在工艺工程技术上处于弱势地位。例如他们的药物晶型控制及其稳定性要强于我们, 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尽快提高结晶单元操作的工程技术水平。

4.2 以药物制剂技术和中成药技术为例看我国制药工程技术的发展

相对于原料药生产技术来说, 我国的药物制剂技术要简单得多。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 医药业的技术重点是放在原料药生产的。主要原因是受当时外部的制约, 原料药不能通过进口得到, 只能自力更生、自行解决。另外, 当时很多人片面地认为, 像压片、装胶囊等制剂技术是简单的, 而对制剂的复杂性没有充分深刻地认识到。1975年, 我国在广州召开了全国药物制剂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在全行业首次提出并介绍了GMP药物生物有效性等概念。有些固体制剂人们在口服以后, 并不能完全被人体吸收。1979年, 我国又专门在北京香山组织召开了研究生物利用度的会议, 会上提出了测定溶解度的方法和设施;与此同时, 我国开始普及生物药剂学这一专门学科。如果生物药剂学对于口服剂型的生物有效性提出了要求, 那么例如制粒单元操作等药物制剂工程, 则是这一要求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

目前, 我国的药物制剂出口与原料药出口相比, 比例还是很低的, 这就亟待提高药物制剂工程技术;1982年是国际生物技术制药新时代的开始, 其显著标志是人胰岛素工业化生产的实现。虽然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基本掌握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药物的上游研究技术, 但是必须依托发展生物技术工程, 突破基因表达和蛋白纯化技术, 才能使C干扰素、EPO、CSF等现代基因工程药物实现真正的产业化生产, 所以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这一领域才实现了突破并取得了成功。目前, 对于产业化的基本技术, 我国企业虽然已经基本掌握, 但是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生物技术, 我们在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实现提高和突破。

20世纪80年代初, 经过选型设计、方案审查和试制运行, 我国的多功能提取罐等中成药成套设备鉴定投产, 并在全国正式推广应用。同时, 一批经过技术改造的中成药企业, 在生产装备到和厂房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现在随着广泛使用流化一步制粒、喷雾干燥等设备, 尤其是在质控技术中应用了指纹图谱方法, 进一步深化了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的内涵, 从而有望进一步提高中药生产在线控制, 中药单元操作的设备选型、设计参数、操作参数的优化, 从而使产品质量得到更好地保证, 消耗得以降低, 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5 结论

新华制药 篇8

《制药分离工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在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制药工艺等课程的基础上,研究药物提取、分离、纯化的理论与技术的综合性课程。其研究的对象包括了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工程药物和天然药物等,涉及了化学与生物交叉领域,集成了化学分离与生物分离原理与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制药产品分离原理与技术的科学本质,在理解和掌握传统分离技术的基础上,接受新概念、新知识、新技术,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作好理论准备[1]。现代制药业对制药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需求,给制药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了实现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胜任制药企业工程师的职位,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制药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培养合格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我们在近几年《制药分离工程》的教学中,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与实践,受到了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广泛欢迎,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制药工程专业制药分离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制药工程专业是1998年原教育部专业调整后的一个整合专业,属近年来国内外新开设的交叉学科型专业,目前,在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之中。《制药分离工程》课程内容涵盖了分离技术的所有门类,内容丰富,种类较多。这些内容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工程能力的提高,但由于其中绝大部分内容学生已在其它先行课程中学习过(如精馏和吸收、干燥等单元的内容都曾在《化工原理》中讲授过),因而相关内容的课时安排都远低于各门先行课程,对各部分内容都只是蜻蜓点水,没能进一步深入,原来没学懂的仍然不懂,原来学懂了的得不到提高,而对一些新型分离方法、新知识和前沿内容则介绍不够。

由于当今学生大多没有工厂生产经验,更没有工程体验,对制药生产的工艺流程没有印象,不知道所学的单元操作在药厂是如何进行的,提取分离的机械设备是如何串接的,理论计算对于生产应用有何意义等。所以,不论书本和教师如何讲授,这些实在具体的内容对于他们都是很抽象的,所学的理论知识枯燥死板,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激发创造潜能。再则《制药分离工程》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学生虽然掌握了各单元过程的工艺设计与工程计算,但因缺乏工程的整体概念,不会综合运用各部分知识到工程实践中,当他们面对实际工程问题时,不知如何将其分解为单元过程,更不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2《制药分离工程》教学改进

针对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对《制药分离工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作了调整和改进,以相应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为重点,参考了多部不同风格的制药分离工程教材(如天津大学孙彦编写的《生物分离工程》[2],严希康编的生化分离工程[3],李淑芬、姜忠义编的高等制药分离工程[4]等)编制了我们的教学方案。《制药分离工程》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环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理论课教学,同时更要强化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要充分认识不同教学环节的特点,对各种教学法进行分析,综合运用,开创新的教学法,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设计中各种实际问题能力。

2.1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优化

现今制药业发展很快,每年有大批新药上市。因此,制药工程专业的《制药分离工程》课程,其教学内容除了学习基本理论基础外,还应紧跟形势,使学生了解现代药物发展趋势,药品制造设备及部分药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我们在教学计划中删减一些陈旧、适应性不强的内容,对基础课程中学过的理论仅作简要介绍,着重讲授研究成熟、应用性广的理论、方法和工艺流程。一方面通过查阅文献,掌握现代药物分离制备的最新动态,向学生介绍本学科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本学科与相关学科间的关系,使学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熏陶,另一方面根据本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增加新型分离技术等教学内容,提出与制药工业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的问题供大家讨论分析,让学生充分认识制药工业生产过程。根据学校和专业开出的基础课程内容,学科教学小组对《制药分离工程》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增减。由于河南中医学院制药工程学科分属于药学院,依托于中药学及药物制剂等专业,工程基础课程开设相对较少,因此,在讲述各分离操作基本单元的工艺计算时,扩充了传递基本理论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药物生产常用的一些提取浓缩设备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以满足学生具备工程基础的要求。我们将先期《化工原理》课程中基本的分离单元操作与《制药分离工程》中的分离工程原理内容整合衔接,避免了重复,同时增加《化工原理》中未讲述的分离方法。制药工程专业包括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中药制药三个方向,方向的不同导致分离方法各不相同。我们突出中药制药方向特色,还注重介绍中药制药中的分离方法等。例如:液-固萃取、双水相萃取、液膜萃取、反胶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吸附和离子交换分离、色谱分离、水蒸气蒸馏、分子蒸馏、电泳、亲和纯化、细胞破碎和分离、泡沫分离、沉淀以及中药分离常用的水提醇沉法、醇提水沉法和半仿生提取法等。

2.2 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

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改革制药分离工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首先,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更新《制药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其次,强调理工结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从以科学、严谨、抽象、演绎为主的“理”与以综合、归纳、合理简化为主的“工”结合,建立用理论指导工程技术的观点及技术经济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应当掌握制药分离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受到工程研究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训练。利用理科理论知识与工科工程知识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第三,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这种方式导致师生双方缺少交流,教与学相互脱节,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多年的教学实践证实,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即“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避免单向的知识灌输,通过情境教学导入工程实践问题,围绕问题的解决教会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该教学方法运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课下习题、自学思考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切实感受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欲[5]。

2.3 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制药分离工程》涉及众多的传递理论、工程单元操作和分离工艺流程。在校学生大多未见过药物分离提取设备,对其缺乏基本的感性认识。长期以来,由于这些过程和设备无法在课堂上展示,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过程枯燥无味,给人以纸上谈兵的印象。另外,由于我国对制药企业实行GMP认证,因此,即使学生去企业进行认识实习,也难以进入洁净区参观和学习。为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制药分离工程》的教学中,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变抽象为形象,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展示的各分离单元操作及其设备工作原理用动画、影像、图像等方式在课堂上模拟演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及翔实的教学资料,使得课堂教学活泼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制药分离工程》课程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之中理解了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

多媒体在教学中显现出了很大的优势,但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不是唯一的万应良药。因此,多媒体的使用应取决于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合理结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将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合理应用,促进了学生的感知与思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习惯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讲解固液萃取内容,利用三角形相图进行固液萃取的有关计算时,如果用多媒体教学,就不太容易讲清楚;而对于课程中所涉及的分离设备及工艺的讲解,若单凭传统板书加上老师的讲授,难于表述清晰,学生也很难理解,配上了分离设备及工艺图,教师一边播放多媒体,一边讲解,直观明了,则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要善于根据社会需求、专业特点、学生情况,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合理地设计、调整、更新制药分离工程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摸索和改良教学方法,提高制药分离工程教学质量,追踪现代制药分离工程技术前沿,为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方面,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前所述,尽管我国众多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开设有《制药分离工程》课程,但该课程的整体实践教学水平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传统意识中还是重理论、轻实践[6]。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只有通过制药分离工程实验才能对课堂讲授的知识加深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制药分离工程的实践内容要和相关课程相匹配,依附于课程教学,也有的独立于课程教学。

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制药分离工程》实践教学进行探索与改革:

(1)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在坚持“厚基础、宽专业”的原则下,适当压缩一些理论教学课时,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2)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实践教学形式可多样化,包括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业务实习过程实践、社会调查研究、课外科技活动、科研训练、各类学科竞赛、参加生产实践等。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尽早地接触实践,学习科研的方法,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和掌握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进行一些感兴趣的实验,自己去探索,从而形成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3)制订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围绕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技能来设计每学年实践教学环节,统筹安排,并用教学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4)建立现代的综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内容上实现由验证性试验向综合性、设计性试验转变,突出创新性和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操作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分离路线,进行相关物质的纯化,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经过几年来对制药工程专业《制药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今后从事制药工程行业工作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技术改造能力和科技能力,切合了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今后,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积极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课程教学质量有更大的提高。

摘要:制药分离工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为了培养合格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结合制药工程专业的特点,依据社会需求,通过对该课程建设的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探索了制药分离工程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制药工程,制药分离工程,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元英进,蒋建兰,赵广荣等.21世纪高校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设想[J].药学教育,2002,18(3):1-4.

[2]孙彦.生物分离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严希康.生化分离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李淑芬,姜忠义.高等制药分离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谢守勇.非电类工科专业《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288-290.

新华制药 篇9

1 制药工程技术的现状

近些年来, 我国药品安全质量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其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 因此必须引起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制药企业的高度重视。只有药品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才能对制药工程技术的改革与创新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但是,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当前制药工程技术水平仍旧有着很大的一段距离, 相关生产设备、监控设施系统等较为落后, 甚至还有部分制药企业缺少齐全的制药装备, 制药工程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也正是因为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 才会极大的制约了我国制药工业的长远发展, 生产出的药品质量普遍不高, 无法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 作为现代制药企业必须清楚认知到产品质量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同时积极建立以技术为核心的产业结构体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大对先进制药工程技术的引进与创新, 从而进一步提升制药工艺水平, 促进我国制药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这几年在我国国民总体消费收入构成中, 药品消费收入所占比例呈现了明显上升的趋势。随着当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药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 人们对药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有足够先进的制药技术来确保制药质量。再加之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新型的医药品种不断涌现出来, 更是需要更多的新型制药技术。另外, 我国当前大部分的药物治疗都是以个人为主体, 医生通常都会根据患者的个人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从而帮助患者更早恢复健康。这种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会促使药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多样, 从而对制药工业的长远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 制药工程技术分析

2.1 常见的几种制药技术

(1) 制药过程分析技术, 制药过程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化学、物理、生物、数学等领域的相关分析技术, 以便于对影响制药质量的综合因素进行研究考虑, 找出可能引起药品之间发生不良反应的一些关键因素, 从而采取措施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2) 制药工艺优化技术, 对制药工艺的各个技术进行深入剖析, 解析制药工程中各个流程的具体操作步骤, 在产品工艺上做到优化、精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满足检测的要求, 使制药工艺有所提升。 (3) 质量控制技术, 药品质量是药品企业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必须要建立一套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药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格要求。

2.2 装备技术问题分析

(1) 粉碎设备。粉碎设备的应用能够促进药材中有效物质的溶出和浸出, 同时其也是制备胶囊、丸剂、散剂、混悬剂等药剂的基础设备。 (2) 提取设备。许多制药企业制药提取设备比较落后, 再加上生产的流程和管理措施存在不足, 导致药品制备效率较低, 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可以说, 提取设备的标准与否, 决定着制药企业能否生产出合格的药品, 关系到制药工业未来的发展。

二十一世纪逐渐成为了生命与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 而制药工业作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产业组成部分, 想要实现持续长足的发展, 就要不断对制药工程技术进行创新与完善, 从而逐步提升制药生产水平。同时还要加大对新技术、新药品种的研发力度, 从而充分保证药品的生产质量, 降低企业经济成本, 并将先进制药工程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依托, 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 推动生物制药业、中成药业、药物制剂业的长足发展。

3 制药工程技术发展方向

3.1 生物技术作为制药工程技术主要的发展方向, 在当前医药领域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生物技术的良好发展将会为我国制药工业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现阶段, 微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制药工程技术。

3.2 在实际的制药过程中, 材料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 而只有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才能给制药企业提供充足的材料资源, 促使制药工程朝着创新的研究方向发展。其中, 生物材料、复合材料都是比较新型的材料。

3.3 相比于化工业的自动化技术来说, 制药工业中的自动化技术包含的内容较多, 传统的制药工艺主要是由人工完成, 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进行生产加工, 不利于企业快速发展, 因此加强对制药生产的自动化控制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研究方向。

3.4 虽然我国制药工业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 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旧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不足, 同样也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目前我国很多制药企业也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纷纷将大量先进的制药工程技术应用于药品实际生产中, 并加大了对制药生产的自动化控制与信息化建设力度, 从而有效推动了我国制药工业的整体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 可以得知, 我国制药工程在经过长时间发展历程之后, 制药工程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再加之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 制药工程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完善, 这对于提升我国制药工业水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更是推动我国制药工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

摘要:现如今, 我国制药工业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 相关的制药工程技术也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极大的有效提高了我国制药工业水平。但是, 就我国当前制药工程技术应用现状来看, 其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致使药品生产质量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如果药品安全不过关, 一旦患者服用, 势必会造成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因此, 加强对制药工程技术的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现本文就从制药工程技术是决定制药工业水平关键的这一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制药工程技术,工业水平,决定关键

参考文献

[1]王丽芬, 李瑞民, 刘风光.超微粉碎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应用[J].价值工程, 2013 (05) .

新华制药 篇10

Pharmadule Morimatsu AB于2011年建立,是日本森松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该公拓展了Pharmadule原先的业务,将为中国制药和生物制药行业带来更高性价比的整体工厂模块化解决方案。

Pharmadule专业制作制药和生物制药行业模块化厂房,其专业服务已经遍及全球。自1986年以来,Pharmadule在全球已交付了超过60座模块化厂房,并完成了数百个概念和基础设计的研究。 Pharmadule有稳固的客户基础,众多国际知名企业都已使用过Pharmadule的模块化技术。

特点:快速支付;固定价格;时间保障;多项目平行执行;有效的验证;条件受控;可预见的结果。

上海森松制药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南汇空港工业区金闻路29号邮编:201323

电话:021-38112058传真:021-33756088-15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新华制药】相关文章:

新华社新华网基本情况03-24

新华社和新华网的区别03-24

新华时范文05-15

保险新华范文05-15

新华时评范文05-17

新华文摘范文05-17

新华新闻范文05-17

新华体范文08-19

新华村镇银行待遇05-26

新华时评网范文05-21

上一篇:主流大数据技术下一篇:反馈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