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欲望

2024-06-26

创新欲望(精选十篇)

创新欲望 篇1

一、营造和谐氛围, 激发创新欲望

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只有建立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的心理得到放松, 发散性思维不受压抑, 学生创造的火花才容易迸发.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们不应该居高临下, 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注意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位学生, 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多肯定、多鼓励、多引导、多启发,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自主学习、积极思考, 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即使学生在提出或解决问题中出现错误, 也不要轻易否定, 更不能指责, 而应该用一种平和的口气, 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自我辨析.

总之, 学生能力是他在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教师要做的就是为他们能力的发展营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为他们创造自由、宽松、愉悦、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培养问题意识, 启迪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长疑则长进, 有所疑, 才能有所异, 进而有所获.如果没有疑问, 就不会有新见解.爱因斯坦认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 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 应始于问题意识, 但问题意识不是与生俱有的, 而是靠后天培养的.学生能发现, 提出问题, 是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 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应把提问的机会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遇到问题, 多问几个为什么.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敢于想前人之所未想, 敢于发己之所欲发.

三、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新的导向, 是创新的动力.布鲁纳说过:“学生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首当其冲要注重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 求知欲, 才想学, 才爱学, 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在数学教学中, 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选择一些紧扣教学内容的实际问题, 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发现数学无处不在, 生活时刻离不开数学.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尊重个性发展, 发展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个性的发展, 往往蕴涵创造力的幼芽和基础.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 必然不可忽视其个性特征.但传统的教育教学把极富个性特征的学生塑造成了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学生.而未来社会各条战线上要求的人才是具有独特性、和谐性和主体性的个性化的人才.而不是“模子式”的人.因此, 我们必须摒弃“一言堂”“唯师独尊”“唯书独尊”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要充分相信学生, 并鼓励其自发行为, 使学生在我们面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敢于表现自我.对学生好奇、求知、探索的欲望, 教师要给予极大的扶持鼓励, 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 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培养其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五、鼓励自主参与, 提高创新能力

能力是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同样, 实践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摇篮,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的天性.“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因而, 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尽量做到有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 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 规律让学生自己总结, 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 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拓展, 只有这样, 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创新欲望 篇2

教育要面向21世纪,面向知识经济,就必须改变旧的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未来社会日益表现出高变化性、高竞争性、高创造性、高合作性和高冒险性,只有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能适应、才能成功、发展。21世纪教育要解决的最重要总是就是如何造就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广泛开展创新教育。

江泽民主席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具有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是否能够长期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创新的人才要靠创新的教育来培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学的原理、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教学时践,开发学生的创新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人才的新型教育。所以从广义来说,凡是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创新志向,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思维,增长创新才干,开展创新活动而进行的教育都可称为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是知识记忆型的人才,也不是能力标准型的人才,而是培养具有广博的知识,又具有突出的能力,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才干的新型人才。新的时代,新的教育思想、理论,也为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一.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志向。任何事物的前进与发展,都离不开动力。创新欲望即是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一个毫无创新欲望的学生根本无法与老师配合上好每一堂课,因此,我们教师就应把激发学生的创新志向摆在首要位置。

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志向,首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意识的产生。只有自由、民主的氛围,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如果师生之间等级森严、界限鲜明,教师以“真理拥有者”自居,以自己或书本是非为是非,用惟一的答案作为衡量标准,就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单一的轨道,学生只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只要记住所给定的答案就可以了,无须进行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湮没,创造能力被扼杀,教育也就死水一潭。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思考和检验的多元性,并要及时鼓励和肯定。

教师在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试想一个胆小怕事,没有主见,只知道附和别人的学生如何能谈的上创新力的培养与发展?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训斥,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不懂的问题。

以我班学生为例,从前上课时,学生胆小不敢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制约,也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发现这些情况后,我及时做了研究与总结。课堂上注意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尤其对提出不同意见或勇于坚持自己见解的学生,不论他们答对、答错我都给予不同程度的表扬。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我发现学生比以前爱举手了,爱发言了,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能得出不同的答案,有时竟出乎我的意料。我想这就是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了提高的表现吧。

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创新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但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学生积极思考,老师适当辅导,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首先要敢想。想象力可以使人插上幻想的翅膀并产生强烈的将理想变为现实的愿望。有创新力的人还要善思、勤思。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新性思维,而学生独立地不依赖他人解决学习中阻碍进步的困难大为重要。在这一点上,教师应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教学中应避免教师念答案、学生抄答案的陋习,养成自己独立地寻求答案的能力,才会使学生在今后语文乃至各方面社会生活知识的学习中终身受益。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把主导作用发挥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例如,“的”“地”“得”是语文课本里使用频率很高,读音相同的结构助词。学生虽然经常接触到它们,但对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地”,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得”,不甚了然,因而运用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错误叠出。为了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我要求他们每人从书上摘录带有“的”“地”“得”的句子各三个,并要求他们结合复习什么是名词,什么是动词,什么是形容词,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观察、研究、讨论,这三组“的、地、得”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讨论过后进行总结。最后,得出凡是用来修饰、限制名词的后面用“的”;凡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形容词或动词的词语后面用“地”;凡是用来补充、说明前面动词或形容词的词语,它的前面用“得”,问题解决了。学生个个都会意地笑了。

在课堂教学中,我还经常引导学生推敲词语,通过比较去发现、去获得知识。例如,教学《燕子》这课最后一段时,我先让学生把课文默读一遍,然后问“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自然段中有什么词跟我们平常的说法不一样,:”这时,他们个个像猎人搜寻猎物一样,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起来。后来,几个学生终于发现了问题,他们说:“平常我们都说,电线有几‘根’,而课文上却是用几‘痕’。”我肯定表扬了他们看书认真仔细,肯动脑筋之后,趁热打铁,继续问他们:“课文里为什么不用几根电线,而用几痕电线?咱们大家讨论一下。”学生经过看书看图,讨论,终于明白了:“电线在远处,连停在上面的燕子都只成了小黑点,当然,电线更看不清了,所以用‘痕’,不用‘根’。”我又问:“如果把‘痕’改成‘根’,行不行?为什么?”他们说:“不行,因为用‘痕’能说明电线离作者远,如果用‘根’,就说明电线离作者近,那样线上停着的燕子就不能说是小黑点了。”

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意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地培养的。

三. 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如果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是创新教育的动力源泉,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主要手段。那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就是创新教育的中心任务。

7月2日的《中国化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该文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大学生与幼儿园的娃娃谁聪明?文章中有这样一段内容: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 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才底气十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天,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幼儿园的孩子:“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刻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铁环!”“是足球!”“是鸡蛋!”“是布娃娃脸上的小酒涡儿!”“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不由得感慨万千。这个事例把传统教育的弊端揭露得淋漓尽致。为此,有人形象地比喻,学生入学时像个问号,到毕业时却像个句号。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过分看重其统一的一面,忽视其丰富个性的另一面,喜欢以统一模式衡量和要求学生,对有独到见解和敢于标新立异的学生,鼓励不足,压制有余;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是处处压抑他们的好奇心,以便使他们“专心学习”。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学生,不是越来越健康、活泼,而是越来越颓废、无生气、缺乏创造性。结果造成了一批墨守成规、人云亦云、死气沉沉的缺乏独立个性的小绵羊。我们必须认识到是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优秀教育家和教书匠的根本区别之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 一位教师都应该考虑一个问题:当学生出现“奇思怪想”、“奇谈怪论”时,你能否从中发现创新的萌芽?这是对教师智慧和能力的挑战。可以说一个没有主见,不敢推陈出新,求异、求变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发明创造的。试想牛顿如果发现苹果落地后,不去想为什么它不向天上飞,而向地面落,恐怕也不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卡特看到壶盖被蒸汽顶起来后,不问自己为什么,世界上又怎会有蒸汽机,怎么会有工业革命呢?可见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发明创造都与这种敢于求异,敢于创新的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教师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并以“个性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为目的,承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反对教育的整齐划一与陈旧僵化,要时刻注意对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我经常利用课文,启迪联想。联想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促进求异思维的培养。对同一内容,启发学生从不同方面去思考,想像出不同的情节与场面。如对《小音乐家杨科》结尾的一段,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杨科死了,为什么还睁大眼睛?”学生们设想种种情况,发言热烈,有的说:“杨科死不瞑目。”有的说:“杨科想再看一眼心爱的小提琴。”通过这种求异思维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但要注意的是还要在求异中求佳。求异是过程,求佳是目的。求异是要求以同一事物为依据。进行不同方向的思维,探究问题的答案,决不是学生瞎猜,准确的答案只有一种,学生可能提出不同说法,通过讨论,最后应肯定一种最佳答案。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科技在创新,文化在创新,经济在创新。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要靠创新的教育来培养。我想,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没有一大批富有创新才能的成员努力发挥其创新能力,创造出一大批科技成果并及时转化为生产力,那么她就不可能强盛起来。所以,老师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学教育抓起,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出大批的创新人才贡献力量,为我们的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贡献力量吧!

10月15日

激发探求欲望唤醒创新意识 篇3

“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教师提示和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练习。在自学时,教师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特别能创造性学习的学生,可对“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另一方面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检测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如。我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提出了4个自学问题:①观察比例80:2=200:5中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②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上面发现的规律?③是不是任何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例验证。④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先进行自主尝试、自主思考、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在这基础上合作交流、反馈,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探讨,规律让学生揭示,从而达到自主理解,领悟运用知识的目的。

“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注意教的内容,对学生通过自學已经掌握的一律不教。教的要求不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发现的毛病。教的方式是“兵”教“兵”,我让每4名学生为一小组,好、中、差有机搭配,优生可帮学困生。即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教师则要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五分钟,就能通过补充更

在“当堂训练”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的训练,教师的主导作用是:①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确保能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②训练内容重在能力培养,不搞死记硬背。③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如在学习“乘数中间有O的乘法”例题后,做练习题106x258,学生算好后,再让学生用交换因数的方法进行验算,即258x106=27348,在验算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把第二个因数106十位上的0去乘第一个因数这一步省略掉,于是我请把0省略和没省略的两位学生分别把算式抄在黑板上,并问:两种方法是否都对?哪种简便?我表扬了省略用0乘这一步的同学,因为他们表现出了一种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激励全体学生今后更好地创造性学习。

另外,学生在课堂训练时,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在巡视过程中,给他们“开小灶”做到“日日清”、“堂堂清”,使他们获得成功,取得进步,对于优生可在“当堂训练”中穿插拓展练习,给优生新的挑战机会。这样的课堂作业。实际上是高强度的训练,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很有作用。它能及时反馈出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进行补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度紧张地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减轻了课外负担。

总之,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实践发现学生们有了可喜的变化,当发现问题时,他们首先打开课本寻找答案,作业写完后会翻书、预习。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求知欲增强了,乐于积极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中,大胆创新、体验数学的价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同时课堂教学的改革。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有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有较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教学功底。因此,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不断总结自身教学经验,还要学习他人的宝贵经验。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把与时代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诱发创新欲望, 培养创新意识 篇4

一、激发童趣, 保护好奇心

好奇心是发挥想象力的起点, 是创新的萌芽。爱因斯坦说过, 他没有特别的天赋, 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使人类的创造性想象不断地展翅高翔, 不断地促使人们对未知的东西进行探究。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儿童的天性, 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加倍爱护和引导, 在课堂上不断地给学生创造机会, 创造情景,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学完《秋天的雨》一课后, 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秋天, 我采集了五颜六色的树叶拿给学生看。学生惊喜地看着各种各样的树叶, 兴致勃勃地议论着。一个学生好奇地问:“老师, 树叶到了秋天为什么变得这么漂亮?”还有的说:“树叶变了颜色还进行光合作用吗?”“树叶妈妈舍得让树叶离开吗?”“树叶长的不一样, 是树叶妈妈为了辨认自己的孩子吗?”孩子们心里充满了好奇, 我倾听着, 赞赏着, 也欣喜着。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不断去探究、去创造。

二、注重激励, 享受快乐

在教学中, 当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所萌芽时, 教师的积极称赞和鼓励, 能使其产生一种自我满足的愉悦心情。并且, 教师要细心发现学生的创新成绩, 对他们的成功加以表扬和鼓励, 这样能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 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因此教师的激励是学生创新的动力, 能更好地调动和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荷叶伞》时, 当小鱼、蜻蜓、青蛙躲到荷叶姐姐下面时, 我对学生说:“如果你是她们中的一位, 会对荷叶姐姐说什么?”一个学生说:“我如果是小鱼, 一定会说‘谢谢你, 荷叶姐姐’!”我赶紧鼓励说:“你这条小鱼可真有礼貌啊!蜻蜓、青蛙一定都会向你学习的。”接着学生发言更踊跃了:“荷叶姐姐你淋着雨, 冷吗?”“荷叶姐姐, 把我的纱巾给你围上吧。”“荷叶姐姐, 我给你唱支歌吧!”学生在鼓励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感受着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创设情景, 激发创造欲望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是与创造性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情景, 尽量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如模拟采访、互相答辩、讨论辩论、即席发言等等。在学习《美丽的呼伦湖》一课时, 我播放了呼伦湖四季景色的课件, 学生如临其境, 立刻来了兴致。我赶紧说:“同学们, 呼伦湖的景色这么美, 一定有许多游客, 只可惜缺少导游。今天, 你们就来做他们的导游, 相信你们一定会做一个出色的导游!”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 “导游”开始工作了, 有的说:“各位朋友, 欢迎各位来到美丽的呼伦湖。现在是春天, 你看, 湖水是那么清, 那么绿, 岸边的水草绿油油的岸上野花遍地, 红的、紫的、黄的、真是五彩缤纷。如果你骑上马在呼伦湖周围走上一遭, 那才叫神清气爽呢!怎么样, 赶快来吧!”“夏天到了, 你选择了呼伦湖作为旅游地, 真是太明智了。这儿空气清新, 凉爽宜人。坐在湖边, 看着鱼跳跃、鸟儿低飞, 连神仙都会羡慕你的。”就这样, 学生兴致勃勃的介绍着, 每一位“小导游”都用自己独特方式展示呼伦湖的美。创设环境, 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在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中, 锻炼和造就了学生的创造力。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责任, 是素质教育必然要求。培养学生创新力, 必须从诱发创新欲望、培养创新意识做起, 千方百计保护儿童的好奇心, 恰到好处地对学生的成功给予鼓励和表扬, 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

欲望和控制欲望作文700字 篇5

在自己家店铺新店开业当天,考虑到就是有省会城市的一些老总们到来,所以自己也就拿仅有的几件衣服,把自己慎重打扮了一番,虽然平日里就是素面朝天的,也觉得无所谓,但是真正出门去见人的时候,还是想着不管怎么样?能把自己收拾的干净利索一点吧!

都说女人的衣柜里永远都缺一件出门穿的衣服,可能自己平日里也真的并不是太注重穿衣服的人,你去就是每当到正式去一些场合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没有合适的衣服穿!

因此,也就惦记以上说有时间的话,去买一个半裙,这样子的话,和自己之前过年时候的那个半裙是可以,替换着穿的,不然的话就是说一个人永远穿那么一件衣服,也真的是不好的!

找到个空闲时间去了一家正在清仓处理的服装店,原本决定去买一个半裙,最后却看上了一件小外套,是自己之前没有尝试过的风格,就是一个小小的`格子外套,穿在身上试了试,效果也挺不错的,最起码是自己比较喜欢的款式吧!

说到价格的话,相对来说也还可以,100块钱,毕竟就是对于一个小品牌来说,100块钱真的不算是太贵了,可是看了看自己支付宝里的钱,最后还是放下了!

以至于最后自己特别不好意思的走出那家店,真的就是说,当初进店之前想要买衣服,是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可是当自己在控制这种欲望的时候,也是,确实不好意思!

毕竟那家店自己去过好多次了,但是真正的去买衣服也只有那么一次!

后来自己手头的钱变得越来越少,偶尔也会后悔当初没有买下那件外套,因为好多事情你做了也就做了,但是偶尔也会庆幸说,没有买哪件衣服,多少也算是省了100块钱吧?

欲望衍生欲望 篇6

几个月后,狮子妈妈在一处树林中见到了小狮子,小狮子生活的地带食物来源一向丰富,他在这里生活本应一天天强壮起来,但是此时的小狮子却整整瘦了好几圈,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狮子妈妈百思不得其解。正当她要走上前去问问儿子的时候,一个鹿群从远处奔来,这正是捕猎的大好时机,而小狮子也抖擞了精神,做好了觅食的准备。

于是,狮子妈妈躲在了一边,决定看看儿子是怎么捕捉猎物的。只见小狮子做好了隐蔽,等待着鹿群进入自己的攻击范围。不一会儿,一头位于鹿群边缘的小鹿来到离小狮子很近的位置,小鹿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狮子妈妈觉得儿子这时只需张张嘴就可以享受一顿美餐,可令她出乎意料的是,小狮子按兵不动,白白放掉了送到嘴边的食物。

又一头小鹿过去了,两头,三头,越来越多的鹿走过了小狮子的攻击范围,可是小狮子还是没有任何动静,还盯着远处其他正在靠近的鹿群,终于小狮子按捺不住了,凶狠地扑向了鹿群,可由于距离太远,小鹿们轻易地摆脱了小狮子的追捕。

狮子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赶忙追上去质问儿子:“刚才那几头小鹿明明就在你的嘴边了,你为何不抓住机会吃掉它们?”小狮子不甘心地说:“妈妈,说不定等一等我能抓住更多!”狮子妈妈摇了摇头,无奈地说:“我的孩子,你这样想就错了,欲望永远难以满足,但机会却是稍纵即逝的。一味地贪心不仅不能让你获得更多,反而会让原本能够拥有的东西也失去。”

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是如果不对欲望加以控制,反使其无限膨胀,那么它就会变成病态的贪婪。同正常的欲望相比,贪婪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它会让你陷入精力和体力的无限透支之中,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和麻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会成为故事中的“小狮子”,永不满足,患得患失。一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的被访问者认为“当今社会整体处于功利和物质化的状态中”,大家普遍认为社会成员太过物质和功利,而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人却还是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金钱、更漂亮的房子、更高档的汽车、更高的社会地位和一切更加美好的东西。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快乐是我们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当人们的欲望无法获得满足,渴望的情绪就无法被释放,心灵受到压抑,就会对生活和心情产生负面影响。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座香火旺盛的寺庙中,一只蜘蛛在正殿的横梁上结网做窝。由于受到寺院香火和诵经之声的熏陶,久而久之蜘蛛也有了佛性。一日,住持发现了这只蜘蛛,问它:“你在我的寺院中结网算是有缘,你既然修炼了这么久,可悟出什么东西?你认为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正想着,突然一阵大风刮起,一滴晶莹的甘露被吹到了蜘蛛网上,透亮美丽,十分漂亮。可不一会儿,一阵大风又将露珠吹走了,蜘蛛失去了美丽的露珠,顿感寂寞难过,于是它对住持说:“人世间最珍贵的不过是得不到和已失去的东西罢了。”

对人们来说,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觉得珍贵。诚然,现代人普遍面临着很大的生活压力,每当人们纠结于升职、前途,为恋爱关系、感情问题而痛苦,为金钱、地位而迷茫的时候,物质主义就会充斥着我们的大脑,似乎拥有了金钱和权势就能解决许多问题。于是,在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的时候,对新事物的欲望和占有会让人们获得情绪上的提升,但是我们扪心自问,这种满足感是不是非常短暂呢?

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有所欲求是人之常情,没有欲望,我们就会丧失原始的生存动力。明确而强烈的欲望能够成为伴你事业成功的天使,当然也可能成为将你引入地狱的魔鬼。欲望能够衍生欲望,如果你能学会驾驭欲望,懂得如何优化欲望,你将不再被欲望奴役。

(摘自机械工业出版社《静心的力量——停下脚步远离躁动的人生》 作者:海华)

激发创造欲望 培养创新意识 篇7

1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想象力的提高,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想象力的作用。想象力是智慧的信使,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率先行动起来, 努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小学生的想象力特别丰富, 只要老师创造条件, 正确引导, 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如, 教学《穷人》一课后, 我引导想象:“渔夫一家的生活已经够艰难了, 现在又多了两个孩子, 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续编这个故事。”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 因此学生对这个问题兴趣盎然, 思维的闸门大开, 很快就编出了不同题材, 不同内容的故事。一个学生说:“桑娜为了五个孩子生活得温暖舒适, 天天吃不饱, 睡不好, 由于长期劳累, 终于有一天昏倒在地。五个孩子吓得哇哇大哭, 这哭声惊动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菩萨带着书童来到桑娜家, 救星了桑娜, 给了她许多粮食和金钱, 从此渔夫一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对他的发言给予高度评价, “请同学们继续大胆想象, 大家一起评出精彩的录到磁带上, 供以后的学弟学妹欣赏。”这就更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同学们跃跃欲试, 连平时不大爱发言的几个同学也举起了手。大多数学生都想象渔夫一家的生活更加艰难, 但五个孩子在桑娜、渔夫两个善良人儿的精心呵护下健康地成长起来;也有的学生设想, 渔夫和桑娜终因劳累过度、饥寒交迫离开了人间, 五个孩子也难逃饿死的命运。

总之, 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要有良好的环境, 教师也要努力学习, 接受新的教育思想, 做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教师, 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有利因素, 创设条件, 设置情景,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 好奇又是兴趣的先导, 是保证人们探索未知世界最隐秘的动力。而好奇心是人的本能, 人皆有之, 只是强弱不同罢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 让每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 让每一个学生知道自己有权利和能力提出新见解, 发现新问题, 这点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 它有利于学生克服迷信和盲从, 树立起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师要把培养学生旺盛的好奇心作为教学目标来完成。在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鼓励学生质疑, 耐心倾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克服教学中的思维定势。

如:学习了《月光曲》一课后, 我问到:“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看哪位同学能夺得智慧星。”我的话音刚落, 中队长郭茜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兄妹俩家里那么穷, 怎么买得起钢琴呢?”小队长杨凯也不失时机地问到:“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 他怎么可能一个人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呢?他是怎么摆脱记者和曲迷的纠缠以及当地领导的热情款待的呢?”这两位同学能在别人看不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这种创造性思维的闪现, 教师要倍加爱护。

再如, 学习了《夜莺的歌声》一课后, 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小男孩看到敌人来了, 不跑不躲, 悠闲地坐在那里一边削木头一边吹口哨, 德国兵怎么就没有怀疑他的身份呢?小男孩带路时, 他们为什么不让小男孩停止吹口哨呢?难道经过国家多年培养的军官还不如一个小孩精明吗?”

如果在教学中能冲出为“考”而教学的束缚, 像这样的“种瓜得豆”所带来的学生学习观念的更新和思考问题方法的变化, 是非常有益的。这种灵活发现在科学研究中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一个人有强烈的好奇心, 他就会不断地变换策略, 并且能够得到成功的果实。

3 培养学生的多变能力

求变就是讲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不要同一。“条条道路通罗马”、“殊途同归”等都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很多的。求变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就是要鼓励学生善于另辟“蹊径”。

如教学中的识字, , 不能只会用偏旁部首分析, 而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 多作思考, 看看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在教学《月光曲》一课的生字“盲”时, 多数学生的识记都是上面一个“亡”, 下面一个“目”, 合起来就是“盲”。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 有位学生说:“一个人的眼睛死了, 看不见任何东西, 就是盲人。”前者是纯粹的字形分析, 后者却融合了想象、描述和意境的诠释, 因而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作文教学中的表达, 更是“求变”的用武之地。同样一个意思, 可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如, 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 在作文课上, 我出了这样一个练习题———《我为妈妈献爱心》, 对于这个作文题目, 我没做过多的讲解, 只提了两个问题:“你准备为妈妈献什么?怎么献?”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 大家积极举手, 踊跃发言。有的说:要趁妈妈没下班, 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给妈妈一个意外;有的说:要做一个“连心”贺卡, 表示永远和妈妈心连心, 妈妈下班回来, 双手捧给妈妈, 祝她节日快乐!也有的说:要买一条妈妈喜欢的丝巾放在她的枕头边, 等妈妈去休息时给她一个惊喜;还有的说要预定一束鲜花送到妈妈单位, 让她也享受一下浪漫人生……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法收到了相同的效果, 那就是每位母亲都被儿女的爱深深地感动了。

教师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 让他们各抒己见, 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就必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本学期, 我带领学生开展了“今天我当小老师”活动, 没想到学生积极性特别高。一个叫朱超的小男孩捷足先登, 他带领大家学习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他先让大家介绍了作者安徒生的生平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然后挑学生读了课文, 并让大家结合课文上下句段意境理解词语。在理解“圣诞树”一词时, 他对同学的解释做了详细的补充, 由圣诞树讲到圣诞节, 又由圣诞节讲到了圣诞老人, 显然他查阅了资料。让学生当小老师, 大家发言的积极性很高, 鉴于学生的热情, 这个活动一直持续了一个学期, 最后, 连班上从不发言的崔龙鹏也主动走上了讲台, 大家都激动得为他鼓掌祝贺。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活跃了, 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 也敢畅所欲言了, 语文课堂真正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 同时也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让我们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用我们创造性的教唤起学生创造性的学, 用我们创造性的思维方法锻炼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用我们敏锐的眼睛发现教材的“点火处”, 并帮助学生再点火。只有我们能换一双眼睛看问题, 换一副脑子思考问题, 换一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与学才会合理地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我们的学生才会有标新立异的冲动, 才会有创造思想和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发展。S

摘要:创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让我们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用我们创造性的教唤起学生创造性的学, 用我们创造性的思维方法锻炼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关键词:创造思维,创新意识,想象力,好奇心,多变能力,自主意识

参考文献

[1]苏兴斌, 吴定华, 卢小奎.构想.实践.体会[M].大地出版社, 1999, 10.

[2]心放.想象力统治世界[M].新世界出版社, 2009, 4.

创新欲望 篇8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 有兴趣, 学生才能高高兴兴地去学, 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 他也能自觉钻研, 加以克服, 并把它当成乐事来做。语文这一门学科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 语文教学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创新的空间极大。语文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去激发学生探求语文知识的欲望。笔者在寻乌县菖蒲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也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因此课堂教学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 就必须敲好开课的第一锤。设计导语的方法多种多样, 不拘于形式, 但都必须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定。在这里我试举两种导入法:第一种———设疑激思法。如讲《最后一课》时, 我这样切入:“同学们,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 它的题目是《最后一课》。那‘最后一课’指什么?为什么作者要把它称之为‘最后一课’?”这样一提问, 就可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其求知的欲望, 使其目标明确且集中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当中去。第二种———讨论启迪法。如讲授《生命的意义》这篇课文时, 我是这样设问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可让学生稍加议论一下, 再用多媒体显示保尔的一段富有哲理性的名言:“人, 最宝贵的是生命……”此时可让学生齐读一遍, 以便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酝酿出对这篇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 然后再介绍作者。这样这段激动人心的肺腑之言必定会引起同学们对人生极其严肃的思考, 对作者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与关注。

好的导语像磁石, 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 能给学生以启迪, 催人奋进。

二、改变教学设计顺序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直接和间接之分, 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 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有了直接学习兴趣, 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想学, 越学越爱学。因此,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我会因时而改变原有的教学单元设计顺序。像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时, 我会把一、二两个单元的顺序进行调换, 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两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 因为只有当学生有过切身的生活体会, 他才会容易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像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就可放在四月中下旬讲授, 这样可以很好地结合即将到来的母亲节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 以便让学生们觉得能够有感而发, 并学以致用, 把语文学习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 这样他们以后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了。

三、优化课堂作业设计

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 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扩大知识面,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过重的课业负担会让学生觉得整个学习过程是枯燥无味的, 对学习丧失兴趣, 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 在每次布置作业时, 我尽量突出一个“活”字和它的趣味性, 并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来让学生完成作业。比如我把以往单纯性地抄写词语改为用“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串讲一个小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写在作业本上,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又能达到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有时我也会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 布置一些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的作业项目。这样教师既布置了作业, 又不给学生增加太多的负担;既给学生留下巩固练习的余地, 又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对所学课文产生浓厚兴趣, 又为下一堂做了很好的铺垫。总之, 做到了作业优化, 才会使兴趣延伸, 真正让作业的脚步跟上了新课改的节拍。

四、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人们总是以榜样为标准, 向榜样的方向努力。尤其中学生大都处于青少年时期, 自己的行为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喜欢崇拜一些人或事物。因此, 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榜样事例、名人名言,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何开展这一项工作,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教室里张贴名人名言警句, 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豪情。如“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 掘得越深, 泉水越清”等。也可让学生在黑板上轮流书写一些哲理性句子。二是经常宣讲一些名人的成功事例, 如用越王勾践成功的事例来激励学生立大志, 吃大苦, 建大业。由于故事感人, 学生觉得生动有趣, 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倍感振奋, 语文基础差的学生也会感到语文课的趣味性, 从而很好地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目的。

修剪欲望 篇9

这天,寺院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对方说自己路过此地,汽车抛锚了,司机现在修车,他进寺院来看看。法师陪来客四处转悠。行走间,客人向法师请教了一个问题:“人怎样才能清除掉自己的欲望?”

索提那克法师微微一笑,折身进内室拿来把剪子,他把来客带到寺院外的山坡。客人看到了满山的灌木,也看到了法师以前修剪成型的那棵。法师说道:“您只要能经常像我这样反复修剪一棵树,您的欲望就会消除。”

客人疑惑地走向灌木,咔嚓咔嚓地剪了起来。一壶茶的工夫过去了,法师问他感觉如何。客人笑笑:“感觉身体倒是舒展轻松了许多,可是日常堵塞心头的那些欲望好像并没有放下。”

法师颔首说道:“刚开始是这样的。经常修剪,就好了。”

法师不知道,来客是曼谷最享有盛名的娱乐大亨,近来他遇到了以前从未经历过的生意上的难题。十天后,大亨来了;十六天后,大亨又来了……三个月过去了,大亨已经将那棵灌木修剪成了一只初具规模的鸟。法师问他,现在是否懂得如何消除欲望。大亨面带愧色地回答说,可能是我太愚钝,眼下每次修剪的时候,能够气定神闲,心无挂碍。可是,从您这里离开,回到我的生活圈子之后,我的所有欲望依然像往常那样冒出来。

法师笑而不言。

当大亨的鸟完全成型之后,法师对大亨说:“施主,你知道为什么当初我建议你来修剪树木吗?我只是希望你每次修剪前,都能发现,原来剪去的部分,又会重新长出来。这就像我们的欲望,你别指望完全消除。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把它修剪得更美观。放任欲望,它就会像这满坡疯长的灌木,丑恶不堪。但是,经常修剪,就能成为一道悦目的风景。对于名利,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利己惠人,它就不应该被看做是心灵的枷锁。”

大亨恍然。

此后,随着越来越多的香客的到来,寺院周围的灌木也一棵棵被修剪成各种形状。这里香火渐盛,日益闻名。(摘自:《读者》2008年第9期编辑:周南)

欲望之火 篇10

一时间许多人纷纷来到波特物业公司,声称自己就是拜迪,但都被识破了。原因很简单,汤姆只问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你能告诉我拜迪这个名字的由来吗?”真是奇怪了,仅靠说出这个名字的由来就可鉴别真假,所以还是有许多人挖空心思地胡编乱造,想碰碰运气。

这天,公司的接待处来了一位身材魁梧的先生,汤姆习惯性地问他,来者笑了一下,很滑稽的样子,并娓娓道来:“我出生那天晚上,母亲在半夜突然肚子疼得厉害,父亲知道快生了,便急急忙忙起身扶着母亲去医院。谁知刚到村口便看见山顶上冒出火红的岩浆,于是他顾不得快要生产的母亲,返身慌忙叫醒全村的老小,终于使大家平安躲过这场火山喷发的灾难,我也在逃难中呱呱落地,为此族中长者对我的降生视作神灵再生,便通过全村表决,以他们信奉的神灵‘拜迪’作为我的名字……哈哈,是不是很有趣?我的叔叔,你应该是知道的!”自称拜迪的人微笑着上前就要来拥抱汤姆。

“且慢。”汤姆后退一步。“怎么,不对吗?”那人吃惊地看着汤姆。“你说得很对,对极了!但拜迪是个银行抢劫犯,他抢了一大笔款子潜逃,想不到你自动投网来了。”汤姆说完摁响了门铃,立刻从门外进来几名警察。

刚才还声称自己是拜迪的先生,立刻慌了,他歇斯底里地一再否认:“不不,我不是拜迪,我是冒名顶替的啊!”“那你是谁呢?你说的故事足以证明你就是拜迪!别抵赖了。”警察向他靠拢过来。“不可能的!拜迪他已经死了……”话未说完,这位先生忽然惊恐地捂住自己的嘴,意识到自己说漏了什么。

此时,警察已经过来给他戴上手铐,为首的警长对他说:“还是我来替你说完吧,拜迪的确已经‘死’了,在三个月前他抢劫了银行,后来在逃跑途中顺路搭载一个名叫索里的人的汽车,这位索里发现了拜迪装钱的皮箱,便起了贪心,在半道上将拜迪推下了山崖……”

自称拜迪的人顿时来了脾气:“既然拜迪已经死了,你们还抓我干什么?”警长厉声说:“因为你就是杀害他的索里!”那人一听态度更加强硬起来:“你们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我是索里?”只见警长推开另一扇门,门外轮椅上坐着一位眼睛被纱布蒙着的犯人,警长指着他说:“你怎么也没想到吧,被你推下去的拜迪其实并没有死,他只是被摔成重伤,眼睛也瞎了。恰巧被在山下一个叫汤姆的人发现,才捡回一条命。”听到这儿,自称拜迪的先生一边挣扎,一边哈哈大笑:“你说他是拜迪?就算他是,他眼睛都瞎了,难道还能指认出我就是索里?太可笑了!即使真有这么回事,仅凭一则故事就认定我是索里,未免太荒唐了吧?要知道他出生时村子里有那么多人知道他名字的由来。”

这时,轮椅上的犯人说话了:“索里,我在汽车上对你说的关于我名字的故事,其实只是我临时编造成的,因此只有你一个人知道,没想到你这个傻瓜竟会相信警察发布的寻人启事。”

索里一下子软瘫在地,再也说不出话来。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创新欲望】相关文章:

知识空间与创新欲望04-20

修剪欲望05-17

求知欲望05-18

欲望都市07-22

欲望的点滴05-22

扼住欲望咽喉04-09

克制欲望 范文04-21

欲望话题锦囊08-12

《欲望号列车》05-01

学习的欲望05-17

上一篇:中美农业保险下一篇:主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