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结尾点亮数学课堂

2024-05-12

精彩结尾点亮数学课堂(精选五篇)

精彩结尾点亮数学课堂 篇1

一、精选练习, 学以致用回顾所学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 每一个知识内容的获得, 都能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有所体现.因此, 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投入到实践操作当中去, 学以致用, 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个必要环节.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结尾, 是适用范围最广, 也是最容易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的方式之一.

例如, 在带领学生们学习过反比例函数的内容后, 我请学生试着解答这样一道习题:已知, 一次函数与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相交于点P (-2, 1) 和Q (1, m) , 那么, 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和点Q的坐标分别是什么?当x为何值时, 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学生们刚刚接触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课堂练习不宜过于复杂.通过完成这道习题, 学生亲自借助对反比例函数概念与性质的准备把握求出了关系式及Q (1, -2) , 并通过作图的方式 (如右图) 得知, 当x<-2或0<x<1时, 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本次课程所学知识内容得到了综合回顾与运用.

这种课堂教学的结尾方式是比较常规的一种, 操作起来也很简便.很多教师在本次课堂教学完成之后, 都会将此次知识呈现的过程向学生们进行一个总结性的梳理, 虽然也能够起到全面回顾的作用, 却仍然停留在单一重现的层面上.教师不妨精选相关练习来替代理论上的描述性总结, 既能够实现学以致用, 又可以让回顾所学的过程生动灵活.

二、首尾呼应, 有问有答过程完整

虽然一次数学课程分为多个环节, 但这些环节所追求的整体目标都是同一的, 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因此, 教师在进行各个课堂环节的设计时, 都需要注意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课程结尾的设计自然也不例外.为了达到这个效果, 教师可以不用另外为结尾内容与方式另辟蹊径, 只要对本次课程的导入环节进行配合与呼应就可以了.

例如, 在开始对三角函数的内容进行教学之前, 我先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所示, AB表示一个电线杆, 在距离其25 m的D处, 用高1.2 m的测角仪CD测得电线杆顶端A的仰角α=22°, 并已知sin22°=0.3746, cos22°=0.9272, tan22°=0.4040, cot22°=2.4751, 则电线杆AB的高度是多少 (精确到0.1 m) ?这个实际性很强的问题让学生们对三角函数的神奇作用十分好奇.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 我又将这个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 请大家运用本次所学知识予以解答.几十分钟前, 大家还对这个问题摸不着头脑, 现在却可以熟练地通过AE=CE×tanα=DB×tanα=25×tan22°≈10.10, 最终得出AB=AE+BE=AE+CD=10.10+1.20≈11.3 (m) 的正确答案了.

首尾呼应的结尾方式, 不仅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与完整性, 也让学生们能够更加轻松地接受课程结尾, 并对之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与感悟.在课程导入环节, 教师经常会运用提问的方式拉开本次教学的序幕. 这时的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设置悬念, 如果能在课程结尾处将该问题的解答呈现给学生, 自然让大家从思维上重温了本次学习的内容, 并将学习之处的悬念落到了实处.

三、设置悬念, 激发热情开启新知

前文提到, 设置悬念是课程导入的常用方式, 意在激发起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实际上, 这种教学思路不仅仅只适用于课程的开端, 结尾部分同样适用, 收获的效果同样理想.如果教师能够在一次数学教学结束之后, 总结所学并针对下一次学习设置悬念, 将会为数学课堂添加一丝全新的气息.

例如, 在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进行过教学之后, 学生们已经掌握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在课程结尾处, 我想带领大家对这些方法进行总结与回顾, 然后说道:“今天, 我们通过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 了解到了一元二次方程有时会有两个不等的实数解, 而有时则会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那么, 是不是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会有实数解呢? 怎样来判断这个方程是否有实数解? 下次课程, 我们来继续研究.”简单的一个叙述, 让学生们在悬念中开始期待下一次课程的学习了.

于课程结尾处设置悬念,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提升具有双倍的加速效果.原因在于, 一方面, 以悬念结尾, 能够让本次课堂学习在一个新的高潮中结束. 它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热情中关注本次知识学习, 将对于当次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贯穿始终.另一方面, 本次课程中所设置的悬念, 能够为下一次数学课程埋下伏笔.当新的内容教学开始时, 无需教师再次进行过多课堂预热, 学生们只要想到上次课程结尾处的悬念, 便会自然对本次学习燃起兴趣, 教师便可节省很多课堂时间, 一举两得.

精彩结尾点亮美术课堂 篇2

执教了一堂《下雪天》的美术手工课。从导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整堂课下来氛围比较好,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唯一的不足之处——虎头蛇尾。尽管整节课准备得很充分,课堂气氛也调动得很热烈,但到课堂结尾气氛“骤然降温”。我挑出几件最好和最差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表扬优点和指出不足之处,然后下课。这种结尾方法使受到表扬的学生兴高采烈,充满自信,被指出不足之处的学生得到及时的更正,但我分明感到那些大多数没有受到评价的学生失落感明显表现在了他们的脸上。我在结尾时只关注到了小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激发起全班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留给听课者一种美中不足的感觉。为此,如何使美术课的结尾变得精彩,使它在整堂课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成了一直困绕我的难题。由此,我意识到美术课结尾的重要性,是一个值得我反思和研究的问题。

二、反 思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创造了许多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开拓了美术课程资源。但我在反思和总结这些教学方式之后,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重形式轻实质、单调呆板的课堂结尾形式仍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出现。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重视导入,忽略结尾

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包括我自己),在备课的时候,对美术课的导入部分,怎么设计教学环节等方面深思熟虑,绞尽脑汁,却忽视了对每一课结尾的精心设计。每次上课的感觉都是开头部分很是精彩,到了结束部分,感觉很一般甚至有些失望,让人感觉不够完美。在平时的课堂上尤其如此。即使能在课的结尾作些总结,也仅是停留在对本课内容的总结评价上,有些形式主义,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二) 形式单调,语言平淡

美术课结尾在一堂课中只是一个小环节,有的教师认为它微不足道,不值得小题大做。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习惯于单一的作业讲评分析,或采用简单的问答式的结尾方法。低年级的学生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这节课的所学,这种结束方式形式单调、内容空洞、语言平淡,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 时间紧迫,寥寥收场

美术教学中有的课难度大,课堂40分钟对于师生来说过于短暂。尤其是低段的孩子,自控能力差,教师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具有创意的作品。与此同时,还要不时的停下来整顿纪律。有时一堂课快结束了,很多学生还没完成作品,即便教师精心设计了精彩的结尾,也无用武之地。到最后迫于无奈,只能寥寥收场,匆匆结尾。

三、实 践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我们在美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注意体现出培养目标。在这一年的美术课教学中,我通过上课时对学生学习情绪的观察,课后和学生随意的交谈,以及相关资料的学习,在小学低年级美术课结尾的方法上摸索了一些形式新颖、生动有趣的新方法,教学效果很好,这里例举三个较通用的结尾方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1.故事描述

让学生以讲故事形式描述自己创作的画面,让他们在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也很好地进行构思方面的交流。这种方法适用于赣版教材第一册《稀奇古怪的梦》、第三册《神奇的大树》等。

[实例1]

以赣版教材第三册想像画《神奇的大树》一课为例,我尝试了2个班的教学。一个班里,我采用传统的问答式小结,你们喜不喜欢今天的美术课?通过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很少有学生对这样的结尾感兴趣,整堂美术课下来显得淡而无味。 在另一个班里,我通过指导学生设计梦的“神奇”,再让他们手拿自己精心设计的画面,有声有色地把里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大多数孩子竖起小脑袋,听得津津有味,听到精彩的情节,还会情不自禁地鼓掌。通过教学实践,使我感受到采用故事描述的结尾方法对课堂教学非常有用。

儿童天真可爱,活跃同时又调皮,捣蛋。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考验和挑战每一位授课老师,刚刚走进校园的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虽然,他们已经开始了学生生活,但爱听故事的特性还仍然存在,对故事还是特别感兴趣。在低年级美术教学环节中尝试“故事结尾”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参与者,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也很好地进行构思方面的交流,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展示欣赏

展示欣赏法是把学生单个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展览,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创作或成功的喜悦。低段的学生十分渴望得到老师表扬、鼓励。当创作完成后,展示作品就十分重要了,教师可以选择多样化的展示方式。

(1)个人展示

[实例2]

例如第二册《鲜艳的花朵》一课,我事先准备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展板,画面上有蔚蓝的天空和五彩缤纷花园。课堂结尾时播放化蝶的音乐,让每一个学生将自己制作完成的各种各样的纸质蝴蝶贴到画面上,然后互相欣赏,品评。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堂课。

(2)集体参与

[实例3]

在上第三册《下雪雨》这一课的课堂结尾中,当学生把自己的剪好的雪花粘在我事先贴好纸板上之后,我启发他们把大家剪好的雪花重新堆出一个小雪人,让它又能陪小白兔一起玩耍。然后又启发他们为小雪人创造一个美好的家,让他们集体用彩笔在纸板上画了房子、树木、以及别的小动物等。

学生在完成作品后,特别希望别人能赞赏、肯定自己的作品。通过个人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集体参与的形式来结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协作作画的乐趣,自由的氛围更加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更爱上美术课。

3.设置悬念

疑问、矛盾、悬念、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转入活跃,有利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疑问、悬念”是学习的起点。有时一节课的结尾也是下节课的良好开端,为了引起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兴趣,也为了给下节课做好准备,可以在下课时设置一些悬念。

[实例4]

有一次下课时我告诉学生们:今天回家后找一些装糖果的空瓶子、不用的扣子、各色毛线、花布、各种颜色的豆子,下节美术课用,这时同学们非常好奇地问:老师要这些东西干什么?这时我便故做神秘地说:这是个秘密,不告诉你们,等下节课把准备好的东西拿来你们就知道了。

有“疑”有“悬念”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带着好奇的心学生会积极去准备这些东西,因为他们很想知道老师会让他们用这些东西干什么,而且会急切地盼望这节課的到来。

四、感 悟

作为一个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的干涉是微妙的,既不能让孩子们产生依赖,也不能让孩子们遇到问题而迷茫。一次不成功的课堂结尾,引发了我若干的思考和实践。在这一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我收获了很多,它让我在享受课堂带给我成功、喜悦与兴奋的同时,让我逐步意识到有效的结尾方法让课堂充满生机,它不仅让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让我的课堂洋溢着生命的色彩,散发着活力与魅力。当然结尾的方法要符合教材内容、要符合年龄特点、要注重师生互动。

一堂课的结尾就如一曲乐章的尾声,设计得好,就会有掷地有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之感。我们要尽量做到周密安排、精心设计,做到简洁明快、灵活多变、新鲜有趣、耐人寻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

用精彩的导入点亮数学课堂 篇3

一、生活情境导入法

这是新课改以来使用得最多的课堂导入方法, 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从教材内容和实际的学习目标出发, 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情境, 使学生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 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而导入新课。

案例1:我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 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同学们, 作为大足人你最骄傲的是什么?生:大足石刻。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美丽的大足石刻。 (课件:出示大足石刻视频) 在这里, 有全国第一大的卧佛, 有金碧辉煌的千手观音, 有面目慈祥的养鸡女, 有神情专注的吹笛女, 在她优美的笛声中大足石刻迎来了无数的中外游客!

师:旅游局将近几年的参观人数制作成了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其实这些数据, 还可以用一种新的统计图来表示,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折线统计图。

这样的导入密切地联系了本地的生活实际, 给以折线统计图丰富的背景, 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又为新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故事激趣导入法

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重要特点。一说有故事可听, 再顽皮的孩子也会放下一切, 瞪大眼珠竖起耳朵等着你讲故事。利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 能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动,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案例2: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时, 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自从上次“龟兔赛跑”之后, 兔子很不服气。于是, 它找到乌龟说:“乌龟, 上次只能算你运气好!实际上你连我的一个手指头都不如, 要不我们再比一次!”乌龟见兔子这么骄傲, 就答应了它的要求。它们请来了公正的山羊爷爷做裁判, 山羊爷爷宣布到:“请运动员小兔沿长方形草坪跑一圈, 运动员乌龟沿正方形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小兔说得对吗?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用这样一个故事导入新课, 生动形象地激发了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欲望, 使他们高高兴兴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创设游戏导入法

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教师安排有趣的数学游戏, 让学生在玩中学,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并由无意注意上升到有意注意,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3: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 我就和学生们做了这样一个游戏。师:上课之前, 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请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一部分学生站了起来) 师:请学号是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又有一些学生站了起来) 师:咦, 怎么有些同学站起来了两次?

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最小公倍数。

如此创设游戏情境导入新课, 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置于新知的前沿, 这时进入新课, 恰到火候。

四、歌谣谜语导入法

儿童对歌谣、顺口溜和谜语兴趣浓厚, 利用这些方法来导入新课, 可以使学生很快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并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案例4:如教学《年、月、日》就可以这样导入, 师:上新课前, 我们来猜个谜语, 看谁能猜出来。一物生来真稀奇, 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给它脱一件, 年底剩下一张皮。生:台历、日历……师:好, 撕一张就过了一天, 全撕完了就过了一年。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

谜语导入可激发学生的想象, 符合儿童的“竞争”意识, 通过对谜语的分析, 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实物演示导入法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需要, 运用一些实物学具, 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案例5:我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一课时, 是这样引入新课的。

师:“小朋友们,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 看看是谁呀?” (教师手拿自制的机器人模型) 这个机器人是由几个数学图形组合而成的。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跟着机器人一起去探索图形世界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

这里用孩子们喜欢的机器人来引入课题, 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投其所好, 抓住童心,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 又渗透了立体图形的内容, 为后面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六、以旧带新导入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复习导入有利于学生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 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 从而完成以旧引新的任务。

案例6:如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时, 我就先在黑板上出示56x99让学生计算, 对于学生来说这个旧知识非常简单, 唤醒他们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记忆之后, 再出示0.56×99, 问:“同学们会计算吗?”这时大部分学生都已经会做了, 都知道把99变成100-1, 就是“0.56× (100-1) =0.56×100-0.56×1=56-0.56=55.44”, 这样比直接讲新课的效果好得多。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 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所以, 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导入的方法远不止以上几种, 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等选择最恰当、最适宜的一种。只有教师掌握了高超的导入艺术, 才能点亮精彩的数学课堂!

摘要:新课导入是一门教学艺术, 是一堂好课的奠基石。巧妙地设计好开课几分钟,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本文通过列举教学中的一些实例, 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数学,导入新课,技巧,兴趣

参考文献

[1]闫桂芬.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导入新课[J].中小学教师培训, 1996年X3期.

[2]张丽丽.小学数学导入新课的技巧[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3年09期[3].

用精彩结尾奠定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 篇4

一、总结预习式

这种结尾是我们最常见到的, 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我们为了让孩子们能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经常会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 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学习能力, 让他们可以对所学知识有系统的、完整的印象, 为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在学完平行四边形以后, 我让孩子们试着总结: (1) 什么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2) 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3) 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4) 我们在生活中, 还见过哪些图形?通过这样的设计, 既帮助他们理清了思路、把握了教学重点, 又巩固了新知识、强化了记忆.更重要的是, 它还能促使孩子们带着问题去预习, 进入到下一节课的新知识梯形的学习中去, 从而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了过渡和铺垫.

二、延伸拓展式

延伸就是要把已学的知识, 再做进一步的探讨, 让学生们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 把问题想深想透, 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为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和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做好准备.

例如:在教“统计”时, 通过学习和观察, 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统计温度和每名同学家里拥有电脑的状况.那么, 除了这些, 你还能统计什么呢?孩子们都面露难色.这时, 我又提醒到, 想想我们生活中, 有哪些东西是要你统计的呢?你们课后, 可以去了解一下我们的生存空间, 看看我们国家的人口状况和自然环境状况, 这些都是影响我们生存空间的重要因素.你们可以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找资料, 然后把你了解到的, 明天课上给大家说一说.用这样的方式结尾, 既巩固了他们已学过的统计的知识, 又拓宽了思路, 扩大了认知的领域, 让他们在生活中去找资源, 既培养了他们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还为我们下一节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三、趣味游戏式

一提到游戏, 孩子们就兴奋, 因为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 如果在课上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们的兴奋点会被挑起.而在课上穿插游戏也是我们惯用的手段.但是在结尾处设置游戏却不是常见的.因此, 我尝试着用游戏的方式, 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放松, 让他们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 并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

例如:在学完“找规律”时, 我设计了找帽子和围巾的游戏.我让学生们分组, 每三个人一组, 让他们脱下帽子和围巾然后让他们自己选择, 看看有多少种戴法, 如果穿戴整齐, 并回答正确, 就可以出去玩.孩子们听完就立刻兴奋起来.他们要通过一次次的试戴, 才能知道如何搭配.在这样欢快的气氛中, 孩子们依次做完游戏走出教室, 乘着游戏的余兴, 投入了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四、问题启发式

在一节课的结束, 我们可以给学生留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 不作任何解释, 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去思考、验证, 以造成悬念, 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数学.

例如:在学完“百分数的应用”后, 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税收吗?在我们国家哪些人和单位需要纳税呢?我们国家的税收都是用于哪些方面的?通过这些问题, 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我们国家的状况, 也能让他们知道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的结尾, 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 又让孩子们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 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 有利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音乐赏析式

音乐是很多人都喜欢的, 而孩子们更喜欢这种氛围, 他们爱唱歌, 爱玩, 爱跳, 只要是有趣的东西, 都能吸引他们.如果在数学课中, 播放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音乐、童话、故事, 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 孩子们会乐于去学习.让他们在音乐中, 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 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 会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例如:在学完“小括号”以后,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尾:我们今天认识了小括号这位新朋友, 让我们一起听首歌, 你们可要注意歌词哦!然后我播放了这首歌:小括号, 作用大, 题里遇到先算它;睁大眼睛看清楚, 可别马虎忘了它;我们从小不马虎, 人人顶呱呱.孩子们听着歌, 也跟着唱, 在愉快地歌声中明白了小括号的作用, 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 真正做到了在娱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领悟新知识.

精彩结尾点亮数学课堂 篇5

数学课堂小结是教师完成某项数学教学任务后的终结阶段,是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升华的行为方式.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堂小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充分认识课堂小结的重要性,努力追求课堂小结的高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的作用,对课堂有效教学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在设计数学课堂小结时应符合以下一些特征:

1.简约性.由于数学课堂上,我们在描述数学问题中的现象和性质时,经常要求语言精练,做到言简意赅,而我们设计课堂小结时也应以“小”为前提,做到简洁易懂,抓住数学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言简而意远.

2.灵活性.虽然教师课前精心备课,但面对的课堂教学情况不一样,这时可从不同角度精心设计几个针对新知识的小问题让学生回答,以便充分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从而让教师及时调控,为下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目标的改进提供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3.引导性.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因而在设计数学小结时,应注重循序渐进的过程.激发学生探新的愿望,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对活跃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设计数学课堂小结的常用途径:

1.系统总结法.所谓系统式总结,就是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例,指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解题方法、数学思想方式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从杂乱到有序、由零散到模块,让知识更条理化、模块化、系统化,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从而精简学生记忆量.这种课堂小结方式,一般适用于新知识密集型课堂教学或单元复习课.

例1合并同类项(七年级上册)课堂小结:1.填空:同类项的意义:所含____,并且____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2如何进行同类项的合并,谈谈你的做法.

本例中,学生对区别同类项有困难,通过填空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学生熟练地找出同类项,为合并同类项打好基础.

2.首尾呼应法.当前,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以问题引导探究,变式展开教学的策略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有些新课就是用提问或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导入的,使整节课拾级而上、纵向发展,但若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极大的挫伤.因此,课堂小结时,应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导入新课时的悬念,使导入和总结首尾呼应,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学以致用.

例2勾股定理(八年级上册)课堂小结:1.在运用勾股定理时要注意什么?2.小明在思考问题时,发现如果三角形两边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本例中,除了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在运用勾股定理时的注意点,而且要引导学生逆向思考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从而为下节课判定直角三角形做好铺垫.

3.拓展式小结法.设置拓展式课堂小结,就是在课堂结束时提出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将课堂小结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例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八年级上册)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习了哪几种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1.根据定义.2.根据对边.3.根据对角线.思考:如果一个四边形有两组对角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

本例中,首先是从四边形边和对角线角度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然后从对角的角度,让学生去思考,便于学生进一步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4.对比式总结.教师将本节课所授的内容与类似的课进行比较总结,抓住它们的异同,使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与类似的内容加以区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

例4普查与抽样调查(七年级下册)课堂小结:

本例中,通过比较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能够清楚地加以辨别,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评价式小结.有效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畅谈他们对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来表达他们发自内心所想所思.因此,课堂小结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

例5“平均数”(八年级上册)的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你对老师的这节课有怎样的评价和建议?请拿出笔,写出你的所想所思,并给这节课打分(满分100),并以小组为单位,算出平均分.

6.趣味式小结法.所谓趣味式小结法,是指在课堂小结时,把当节所学的重点内容归纳整理成几句有韵律的词语或富有诗意的短句.使学生既感到富有情趣,又简明好记,我们称这种课堂小结方式为趣味式小结.其特点是简明扼要而又有趣味性.

例6“一次函数”复习课(八年级上册)的课堂小结:一次函数是直线,数形结合是关键,k值决定增减性,待定系数真方便,长度坐标要对应,灵活应用常检验.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结的形式方法灵活多样,关键是教师在思想上要给予其足够重视,在课堂教学预设上将“重心”后移,教学时间上保证实施,只有这样,才会在备课时自觉地研究教材、学情和各种方法的利弊;自觉地以生为本,因课而宜,认真实施,课后不断反思优化,从而不断完善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走向优化课堂教学之路,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

摘要:充分认识课堂小结的重要性,努力追求课堂小结的高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的作用,对课堂有效教学至关重要.

上一篇:联苯苄唑下一篇:硅酸盐矿物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