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警

2024-06-13

风险预警(精选十篇)

风险预警 篇1

财务预警指数 (简称FEWI) 方法是财务预警方法的一种。企业财务预警从时间层面可按财务风险的无警期、潜伏期、发作期和恶化期来进行警兆分析与识别, 从空间层面可设置警兆指标、建立预警模型和构造指数体系进行警情分析和预报, 包括统计预警、模型预警和指数预警三类方法。统计预警和模型预警的主要缺陷是统计指标的选取和对回归模型的滞后分析存在有效性偏差。指数预警则是建立在统计预警和模型预警之上的一种以定量预警为主的综合性预警方法, 是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思想, 构建预警指数体系, 分析和界定企业财务运作状况, 预报警情、化解风险和防范危机。财务指数预警系统从时间层面可划分为先导指数预警子系统、同步指数预警子系统和滞后指数预警子系统, 从空间层面又可划分为财务战略环境风险指数预警子系统、财务资源配置风险指数预警子系统和财务利益相关者风险指数预警子系统。

一、三维财务风险预警机理分析

(一) 基于外部经济环境波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理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高潮和低潮的反复出现, 经济运动不断经历高涨→下降→低潮→回升→高潮的循环, 是国民经济的景气循环与多种经济现象的综合表现。经济周期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理论和企业增长周期波动理论。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理论指出宏观经济增长存在周期性波动, 这种波动受景气阶段的影响呈现繁荣与萧条。企业增长周期波动理论指出企业受市场竞争、内部控制和科技创新等因素的影响, 经营活动呈现滑落、复苏、扩张、滑落的周期性波动。外部经济环境波动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必然表现, 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外生变量,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必将导致各种经济组织出现周期性的财务风险。一类是因行业环境引发的财务风险, 其机理是:行业环境变化→行业波动→现金流量变化→财务风险。另一类是因市场环境引发的财务风险, 其机理是:市场需求变化→供需形势变化→市场波动→现金流量变化→财务风险。

(二) 基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和经营流程失控的财务风险预警机理

企业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及盲目投资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从内部控制的三要素理论到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继而从萨班斯法案到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标志着人们对内部控制风险机理认识的提高和风险应对措施的完善。虽然内部控制是企业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行制约、自行控制的一种内在机制, 但是内部控制制度不是万能的, 任何内部控制环节出现劣化、脱股和断链, 都可能产生风险并导致危机。内部控制导致财务风险的机理包括三类, 一类是因经营流程失控引起的财务风险, 其机理是:经营流程失控→经营波动→现金流量变化→经营财务风险;另一类是因投资失控引发的财务风险, 其机理是:投资失控→投资波动→现金流量变化→投资财务风险;第三类是因筹资失控引发的财务风险, 其机理是:筹资失控→筹资波动→现金流量变化→筹资财务风险。

(三)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财务风险预警机理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多元化的利益相关者契约集合体, 其发展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 企业不仅要为股东利益服务, 同时也要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可分为外部利益相关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 也可分为财务利益相关者和非财务利益相关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人。美国经济学家布莱尔将利益相关者定义进一步变化为:所有那些向企业贡献了专用性资产, 以及作为既成结果已经处于风险投资状况的人或集团。因此,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 必然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关系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利益相关者为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 必然要求从企业剩余中索取相应的收益, 二是利益相关者投入的专用性资产可能处于风险中, 利益相关者必须保留对企业的必要控制权。利益相关者关系引起的财务风险包括两类, 一类是因供应链价值关系的变化引起的, 其机理是:供应链关系恶化→供应价格变化→现金流量变化→财务风险, 另一类是因利益相关者投入价值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 其机理是:利益相关者关系恶化→利益相关者专用性资产减少→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缔约成本增加→现金流量变化→财务风险。

二、三维财务风险预警理论模式

(一) 基于波特钻石理论的三维财务风险预警综合模式

“钻石模型”理论是由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 主要用于分析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为何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认为, 决定一个国家某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有四个:生产要素 (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 , 需求条件 (市场份额、市场竞争实力和潜质) ,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 (产业积聚和集群) , 企业的战略、结构、同业竞争;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 形成钻石体系, 政府 (金融政策、财税政策) 和机遇 (科技创新) 是影响这些因素的两大变数。波特“钻石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由于竞争力是企业资源配置的综合能力, 风险是企业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引起的收益不确定性, 因此竞争力和风险是企业的基本属性, 二者从不同的侧面阐释企业的生存、发展、危机和失败。一方面, 竞争力和风险有共同的基础, 二者都是企业所处的环境、资源状况和能力的综合表现结果, 另一方面, 竞争力和风险存在反向对应关系, 一般情况下, 竞争力强的企业, 风险抵御能力就强, 竞争力弱的企业, 风险化解能力就差。因此, 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同样可用来分析企业风险。

波特“钻石模型”从四个竞争力因素和两个变数方面揭示了企业竞争力的来源,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而言具有三维特性。一是波特“钻石模型”反映了企业财务战略环境风险维度特性。企业的财务竞争实力离不开财务战略, 其实施和控制离不开企业所处的战略环境, 既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整合效应影响, 又受到产业链、行业链的辐射集聚效应影响。外部财务环境不仅是企业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源泉, 更是企业产品与服务市场的天然归宿, 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脱离或不匹配外部环境的企业财务战略, 必然造成企业竞争力的下降, 从而给企业带来战略环境风险。二是波特“钻石模型”体现了企业财务资源配置风险维度特性。波特“钻石模型”所揭示的四要素双向特性均需要通过有效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来保障, 而财务资源配置是企业内部运营的基础, 财务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失效是企业内部运营风险的源泉。三是波特“钻石模型”映射了财务利益相关者协调风险维度特性。利益相关者为企业注入了资本、知识、劳动、政策等专用性资产, 在要素市场、产品市场等方面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协作, 在利益上既有共同点又有冲突, 正是这些矛盾和统一推动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 构成了企业利益相关者协调风险。

财务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在按照自己的轨迹运转的同时又不断与外部市场和利益相关者发生关系, 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 其内部各个元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或非加法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其运作过程总是在有序中存在着无序, 在无序中酝酿着风险, 在风险中隐藏着危机。从时间层面分析, 财务风险的显现是一个渐进过程, 一般要经历无警期、潜伏期、发作期和恶化期, 而其显示性标志可分为先导标志、同步标志和滞后标志。从空间层面分析, 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来自于企业外部环境、内部运营和利益相关者, 从而产生财务战略环境风险、财务资源配置风险和财务利益相关者协调风险。根据以上分析, 可以建立如图1所示的三维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模式, 并可将企业三维财务风险预警方程式描述如下:

时间等式:三维财务风险预警综合系统=先导预警子系统+同步预警子系统+滞后预警子系统

空间等式:三维财务风险预警综合系统=财务战略环境风险预警子系统+财务资源配置风险预警子系统+财务利益相关者协调风险预警子系统

(二) 基于波特钻石理论的企业财务战略环境风险预警子系统分析

财务战略环境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环境风险因素的变化引起整个理财环境的不确定性, 包括行业竞争环境风险和市场竞争环境风险。根据波特钻石理论, 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同业竞争是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行业因素, 市场份额、市场竞争力和潜质是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市场因素。同时, 在行业和市场外, 科技创新机遇和政府金融政策与财税政策, 又是影响行业和市场的重要因素。按经济周期波动理论, 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和市场环境不可能一成不变, 而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处于波动之中, 表现为行业竞争结构变化和市场需求变化, 这些波动和变化最终必然转化为行业风险和市场风险。因此, 企业财务战略环境风险是在行业竞争环境和市场需求环境的波动中产生的, 是行业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综合性表现, 要求企业财务战略、结构与市场适应能力的柔性化。

企业是在一定战略和组织结构基础之上的行业和市场竞争主体, 不仅要在一定的战略指导下以优化的组织结构参与行业竞争, 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参与市场竞争以获得市场份额。在行业竞争中, 企业时刻面临行业内竞争对手的威胁, 与竞争对手的博弈与合作关系也必然影响到行业的成长性, 而行业的生命周期和成熟度又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竞争优势和风险应对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上, 在一定程度上能化解企业的财务风险, 但核心竞争能力的刚性特征又是企业财务战略僵化的源泉。在行业竞争环境风险方面, 科技创新的突破性进展更多的是为企业带来了挑战, 企业长期形成的核心竞争能力可能会瞬间被打破, 而要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既需要时间又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性产业。同样, 政府政策性变化也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重大变数, 要求企业必须调整经营性财务战略, 以适应产业政策, 而这种调整有时会滞化企业的竞争优势, 从而使企业丧失竞争的先机, 带来风险。在市场风险方面, 波特指出, 国内的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动力, 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预期性需求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化解风险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然而, 市场是非均衡的, 既存在信息的不对称, 又存在产品的异质性和报酬差异性, 恶性竞争和市场失灵有时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恶果, 同时, 政府对市场的规范和约束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但政府在处理市场失灵中的有限作用和政府失灵无法挽回财务困境中的企业破产命运。因此, 企业是在行业和市场竞争的环境中获得生存, 又是在行业和市场综合风险因素作用下接受洗礼, 财务战略环境风险构成了企业的基本成长特性。

(三) 基于波特钻石理论的企业财务资源配置风险预警子系统分析

财务资源配置风险是由于特定经营环境或特定条件变化引起的不确定性, 根源于企业特有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 包括经营风险、投资风险和筹资风险。按波特钻石理论, 企业是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的融合体, 投入、运营与产出是其存在价值的最大体现, 然而,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能力的有限性、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管理的差异性, 资源配置失效往往成为企业风险的来源。经济的周期波动和内部控制低效率势必引起经营波动、投资波动和筹资波动, 从而给企业带来了经营风险、投资风险和筹资风险。因此, 企业资源配置风险是经营风险、投资风险和筹资风险的综合表现, 要求企业具有强有力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资源禀赋理论 (H-O理论) 认为资本充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 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规模经济理论指出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 从而提高利润水平。然而, 资源禀赋理论是建立在一定假设基础之上的, 规模经济理论下的企业规模经济除了受到市场容量制约外, 还受企业的管理能力、财务实力和资源条件的限制, 二者均无法解释企业财务资源配置风险的来源。波特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 初级生产要素是指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资金等, 高级生产要素则是指现代通讯、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研究机构等。波特认为, 初级生产要素重要性越来越低, 高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因此, 对于企业资源配置而言, 高级生产要素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而低级生产要素是必要条件。在经营风险方面, 企业处于国际化竞争的大环境中, 来自行业内外部的竞争对手对生产要素 (尤其是高级生产要素) 的争夺构成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外部环境, 同时, 企业经营成长的阶段化特征限制了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配置能力, 可能导致企业产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失效以及企业资本流动性失效, 因此, 对资源的配置效率成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前提。在投资风险方面, 资本的盲目扩张可能带来技术上的风险、市场上的风险和信用上的风险等, 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在筹资风险方面, 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资源支持最终归结为资本的支持, 而资本的有效运转最终归结为企业的现金流量。筹资为企业带来了资本成本, 资金运作的盲目性和失效性势必影响企业的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 最终导致财务关系极度恶化, 陷入财务拮据。因此, 企业是不断在经营、筹资、投资的运作中获取资源, 又是在经营、筹资、投资的资源配置中化解风险, 财务资源配置风险构成了企业的基本能力特性。

(四) 基于波特钻石理论的企业财务利益相关者协调风险预警子系统分析

财务利益相关者协调风险是由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不确定性, 既包括相关支持产业提供的供应商品或资金无法按时兑付的供应价值链风险, 也包括利益相关者专用性资产投入大幅变动引起的关系价值风险。利益相关者是所有那些在企业真正有某种形式的投资并且处于风险之中的人, 包括股东、经营者、员工、债权人、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和国家等。利益相关者要求对企业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然而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 利益相关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可能出于自身的保护性需要而影响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 导致合约破坏, 引起供应价值链断裂, 带来供应价值链风险。同时, 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权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根本, 要求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势必造成利益相关者专用性资产的投入降低, 从而给企业带来关系价值风险。

波特指出, 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与优势产业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 因此应特别注意产业集群现象。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 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 且在地理上集中, 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的整体应对风险能力;促进了企业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降低了交易成本, 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但同时产业集群间企业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地给企业带来风险;产业链中的价值关系处理不当必然影响到企业经营;集群间的资源和产品竞争可能会导致市场上的马太效应;集群间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会损害其他企业的利益。因此, 要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必须对其负面作用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 提高企业应对集群风险的能力, 使企业与集群利益相关者达到协同效应, 从而实现多方共赢。同时, 游离于集群之外的股东、供应商、顾客、债权人, 甚至与企业有战略伙伴关系的利益组织是企业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关系价值和供应价值链同样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经营者和员工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风险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另外, 政府和机遇也是影响利益相关者的重大变数, 政府作为利益相关者的一方, 其金融政策和财税政策直接影响着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而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不但给企业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机遇, 同样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因此, 企业是在与利益相关者合作中获得支持, 又是在与利益相关者博弈中承担风险, 财务利益相关者协调风险构成了企业的基本关系特性。

三、三维财务风险指数预警矩阵

(一) 现金流量与三维财务风险指数预警系统的关系分析

首先, 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追求利润获取价值是企业的根本目标, 而利润和价值是企业投入产出的结果, 其起点和终点都是通过现金流量来表示的, 没有现金流量的利润和价值对企业当期来说只能是“虚构”。其次, 现金流量体现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偿还自身到期债务的能力, 与企业的现金流量密不可分。短贷长投、盲目筹资, 往往使企业因为没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来偿付到期债务而被迫停产和变卖资产, 从而造成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再次, 现金流量决定了企业的营运能力。企业运营始于现金又终于现金, 资金流在企业价值链上起决定作用, 不仅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基础, 更是企业信息流、物流、技术流的先决条件。同时, 现金流量促进了企业的成长能力。企业规模的扩大, 企业竞争优势的打造, 企业地位的提高都需要现金的支持。企业主营业务的增长、资产的增长、利润的增长都是现金的流动结果。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共同构筑了企业风险化解能力, 现金流量又是企业能力的综合反映, 因此, 现金流量能够更好地反映和预警企业风险。

企业是在能力与风险的较量中获得生存, 又是在生存与斗争中酝酿风险, 现金流量构成了企业能力和风险的基石。现金流量是企业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 “企业有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自身的运转状况以及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变化, 最明显最直接地反映于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的变化最能反映企业的整体状况, 企业现金流量和现金支付能力危机是企业财务危机的根源。企业三维财务风险的积聚结果必然导致企业功能的降低, 从而使企业降低或失去鲁棒性 (Robust) , 而企业鲁棒性的降低是引起企业现金流量大幅波动的直接原因, 因此, 现金流量是三维财务风险指数预警系统的基础, 建立在现金流量基础之上的三维财务风险指数预警系统是有效进行企业风险预警的关键。三维财务风险与现金流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

(二) 基于现金流量的三维财务风险指数预警原理与指数编制方法

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三维财务风险指数预警是通过对财务数据和经营资料的分析, 从三个维度的风险来源上构建现金流量指标和辅助指标, 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编制预警指数, 将企业所面临的警况预先从预警指数中进行显示, 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和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 以提早做好防范准备。财务战略环境风险指数子系统是其先导指数预警系统, 包括行业风险预警和市场风险预警, 行业风险预警通过金融环境风险预警指数反映, 市场风险预警通过市场环境风险预警指数反映。财务资源配置风险指数预警子系统是其同步预警指数系统, 包括经营风险预警、投资风险预警和筹资风险预警, 分别通过经营风险预警指数、投资风险预警指数和筹资风险预警指数反映。财务利益相关者风险指数预警子系统是其滞后预警指数系统, 包括供应价值链风险预警和利益关系价值风险预警, 分别通过供应价值链风险预警指数和利益关系价值风险预警指数反映。基于现金流量的三维财务风险指数预警原理如图3所示。三维财务风险预警指数的编制是构建三维财务风险指数预警系统的基础, 其编制方法见表1。

(三) 指数预警矩阵原理及其在三维财务风险预警中的应用

财务风险预警指数只是从数值上反映了企业风险的存在, 其本身并不能揭示企业的财务危机, 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和工具进行分析才能达到预警的目的, 如绘制和分析预警指数曲线、建立和分析指数预警矩阵 (简称IEWM) 等。预警指数曲线是一种时间序列曲线, 虽然能够反映指数随时间的波动情况, 但对于不同维度以及同一维度间的风险预警指数关系难以有效反映, 在综合预警指数分析中有突出表现。指数预警矩阵则弥补了指数预警曲线的这一缺陷, 它将两个指数有效地结合起来, 通过矩阵化分析, 找出规律, 预报警情。如何将财务风险预警指数有效地结合起来并用于财务风险预警, 是衡量预警系统好坏的质量标准。为了有效克服预警指数曲线的缺陷, 有效地揭示三维财务风险的维度特性、整体特性和指数间的关系, 本文借鉴波士顿咨询集团业务组合矩阵 (BCG矩阵) 的思想, 采用指数预警矩阵的方法进行预警指数分析。指数预警矩阵是一种定性化与定量化的风险预警分析工具, 通过构建指数预警矩阵的方法来对定量化预警指数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达到预警风险和危机的目的。其基本思想是:以一个风险预警指数为横轴, 以另一个风险预警指数为纵轴作矩阵图, 并将矩阵图分为四个部分, 每一部分分别位于坐标的不同象限, 并根据预警指数坐标点落入不同象限进行风险预警分析。三维财务风险指数预警矩阵包括财务战略环境风险预警指数矩阵、财务资源配置风险预警指数矩阵和财务利益相关者风险预警指数矩阵。本文仅列出财务风险指数预警矩阵之一:财务战略环境风险预警指数矩阵。财务战略环境风险预警指数包括市场环境风险预警指数 (愈大愈好型) 和金融环境风险预警指数 (愈大愈好型) , 因此, 财务战略环境风险预警矩阵以这两个指数为依据构造预警指数矩阵 (如图4) , 计算公式如表2所示。

企业三维财务风险指数预警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不仅涉及企业战略环境风险指数预警、资源配置风险指数预警和利益相关者风险指数预警, 更需要先进的理念、理论和技术支持。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必须将自己置身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的系统中, 并将“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通过指数预警及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以优化财务战略、合理配置资源、协调利益关系, 达到企业与多方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彭韶兵、邢精平:《企业财务危机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蔡柏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财务管理目标研究》,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8期。

[4]汪嫒嫒:《利益相关者财务预警系统》,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年第1期。

[5]戚拥军、彭必源:《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财务困境成本与收益》, 《财会通讯》 (学术版) 2007年第8期。

[6][美]迈克尔.波特 (Michael E.Porter) :《国家竞争优势》, 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信贷风险预警体系 篇2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行信贷风险防范能力,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建立“各司其责、快速反应”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风险预警是指运用多种信息渠道和分析方法,对授信客户的预警信号进行识别,分析、衡量其风险状况,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以化解风险的主动性、动态管理过程。

第三条

风险预警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预警原则。风险预警工作涉及支行、分行、总行多个层面多个岗位,银行全员都有预警职责。

二、及时报告原则。相关人员须及时发现各种预警信号,并尽快报告。

三、快速反应原则。对于生效预警信号必须采取应对行动,在紧急情况下,相关人员可以本着有利于保全信贷资产原则,按照规定程序快速反应。

第四条

风险预警工作是授信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办法是《授信风险管理操作手册-对公分册》第十章“授信后管理”中关于风险预警管理的细化。如以前的规章制度与本办法存在不一致之处,则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条

本办法所列行动方案如果触发资产保全、授信审批、政策修改等流程,应按照相应规定和权限办理。

第二章 岗位和部门职责

第六条

客户经理是发现管辖客户预警信号的主要责任人,其职责为:

(一)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

(二)对预警信号提出初步评估意见和行动方案;

(三)将发现的预警信号及时录入CECM系统,并每日通过CECM系统检查其他人员录入的提醒性预警信号,核实后使之生效,并拟订应对预案报请批准;

(四)具体执行风险预警行动方案,并及时报告处理效果和最新情况。第七条

基层经营单位负责人也是发现辖内客户预警信号的主要责任人,其职责为:

(一)督促客户经理完成日常授信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

(二)对客户经理授信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进行指导;

(三)直接参与重点关注客户的授信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

(四)对客户经理提出的风险预警评估和应对预案进行审核,批准实施“紧急行动方案”,并组织和跟进预警行动方案的落实。

第八条

分行对公授信管理中心风险经理职责:

(一)指导客户经理进行风险揭示,协助发现预警信号;

(二)协助经营单位核实预警信号,分析评估预警信号等级;

(三)协助经营单位制定预警行动方案;

(四)直接参与重点关注客户的风险预警工作;

(五)跟进、汇报预警行动方案的落实情况。第九条

分行公司业务管理部负责人职责:

(一)督促、指导辖内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开展风险预警的发现、评估工作;

(二)对上报的预警行动方案进行审核,提出具体意见;

(三)组织、协调辖内经营单位执行预警行动方案;

(四)向分行风险预警委员会和总行公司业务部汇报预警信号发现及处理情况。第十条 分行风险管理部职责:

(一)负责发现本行所在区域内系统性预警信号;

(二)协助发现重大个案预警信号;

(三)对预警信号的行动方案的可行性审核,提出具体意见;

(四)监督、检查分行各层面风险预警工作开展情况;

(五)行使分行预警委员会办公室职能;

(六)向总行风险管理部汇报预警信号发现和处理情况,以及分行风险预警工作开展情况。

第十一条 总行公司业务部职责:

(一)协助发现全行法人客户的预警信号和系统性预警信号;

(二)负责对本条线预警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三)负责组织指导分行重大预警客户和跨分行集团客户的预警工作;

(四)做好对系统性预警反应行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五)向总行风险预警委员会汇报预警信号发现及处理情况,并抄报总行风险管理部。

第十二条

总行风险管理部职责:

(一)负责发现在行业、客户、地区和产品等维度的系统性预警信号;

(二)协助发现全行法人客户的重大预警信号,定期下发《风险警示名单》;

(三)负责发布总行预警委员会识别评估的预警信号;

(四)监督分行预警信号的发现和应对方案的执行情况;

(五)行使总行预警委员会办公室职能;

(六)负责全行预警体系的维护和管理。

第十三条

总行审批部、风险总监和分析员应在日常审查审批工作中关注预警信号,评估预警信号对客户还款能力的影响,科学合理地批准授信方案。审查分析岗有权直接在CECM系统中录入生效预警信号,或者使他人录入的提醒预警信号生效,在使预警信号生效前可以要求分行风险经理出具核实意见。

第十四条

总行发展研究部主要负责关注和研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发现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系统性预警信号。

第十五条 稽核部门主要负责通过稽核检查发现个案预警信号或其他系统性预警信号,负责对预警信号发现、处理流程的规范性进行稽核检查。

第十六条 总行其他条线管理人员通过日常专业条线管理、研究分析、外部媒体等途径识别预警信号,并录入CECM系统,经客户经理或审查分析员确认后生效。

第十七条

集团客户的主管客户经理负责分析成员公司的预警信号对整个集团授信风险的影响,并制订行动方案。各成员公司的客户经理负责分管客户的预警工作,一旦发生预警,除按照规定流程处理外,还应直接将有关情况报主管客户经理和主管分行公司业务管理部,同时报送总行公司业务部、总行风险管理部,以保证信息快速传递,并协同主管客户经理落实预警行动方案。分行辖内的集团客户预警和行动方案要经分行预警委员会批准,跨分行的集团客户预警和行动方案要经总行预警委员会批准。

第三章 预警信号的分类 第十八条

预警信号按涉及客户的数量划分,分为系统性预警信号和个案预警信号;按对客户还款能力的影响程度划分,分为一级预警信号、二级预警信号和三级预警信号。

第十九条

系统性预警信号是指从行业、地区、产品等维度可能会对我行某组合层面客户的还款能力构成影响的预警信号。个案预警信号是指只会对我行单个客户或单个集团客户的还款能力构成影响的预警信号。

第二十条

一级预警信号是指:情况非常紧急,该客户对银行的风险已经基本确定而且非常高,银行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先控制风险,再研究其他对策。

二级预警信号是指:情况比较紧急,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尽快进行评估分析,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三级预警信号是指:情况不紧急,但必须进一步调查分析,了解预警信号的成因和客户风险状况。

第二十一条

系统性预警信号的严重程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主要表现为在国家政策、经济环境、行业趋势等方面发生可能导致客户还款能力下降的变化(详见附件1)。

第二十二条

个案预警信号主要表现为在公司治理、银企关系及履约能力、公司运营、财务指标等方面发生可能导致客户还款能力下降的变化(详见附件1)。为了方便基层经营单位快速判断预警等级,本办法进行了初步评估,但仅作参考,具体严重程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评估。

第四章

预警应对措施

第二十三条

在行动方案中针对系统性预警信号一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不限于此):

1、建议修订信贷政策指引,明确控制或禁止进入区域/行业/品种/评级;

2、建议渐进式退出已涉入的宏观经济面已恶化的区域/行业/品种/评级;

3、建议贷款整体转让;

4、建议组合限额的调减;

5、建议提高准入门槛,规定限制性标准;

6、建议限制或禁止使用某类信贷产品等。

第二十四条

在行动方案中针对个案预警信号一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不限于此):

1、要求采取额度控制措施,如冻结未用额度;

2、要求调整客户的信用评级;

3、建议提前收回贷款;

4、建议处臵抵质押品;

5、要求冻结借款人在本行开立的存款账户,只入不出,扣款归还本息;

6、建议根据合同向保证人追索,要求其代偿借款人应付的本息;

7、建议资产保全人员介入对贷款进行救治等。

8、建议加强担保,如更换保证人,提供更多的抵、质押品等;

9、要求提前进行信贷重检;

10、建议变更授信条件;

11、建议提前对贷款风险分类进行重新评估,降低五级分类;

12、建议或要求暂停新增授信;

13、要求对于该客户予以特别关注,加强监控力度,更加频繁地检查和汇报。第二十五条

“紧急行动方案”是指:对于一级预警信号先控制住风险进一步扩大的措施,如:停止领用未用授信额度,冻结存款账户,扣划账户资金提前收回贷款等。其中:停止领用未用授信额度需要通知分行放款中心(切分的贸易融资额度应通知分行国际业务部);冻结存款账户,扣划账户资金提前收回贷款需要相应合同条款支持。

第二十六条

针对严重程度不同的预警信号,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取不同的行动方案(本办法所列对应措施仅供参考,实际操作时可以根据情况灵活组合、创新):

一级预警信号一般先采取“紧急行动方案”,并随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如建议处臵抵质押品,建议资产保全提前介入,建议采取诉讼等;

二级预警一般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如建议更换保证人,建议提供更多的担保品,建议变更授信条件,建议降低五级分类等;

三级预警信号一般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如要求特别关注预警企业,要求增加检查频次、要求调低信用等级等; 系统性预警信号一般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如建议修订信贷政策指引、建议严格审批条件、建议渐进式退出、建议降低组合限额等。

第五章

预警信号的处理流程

第二十七条

预警信号的发现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

1、授信后管理----按照规定的频率和要求对客户进行跟踪检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识别客户层面的各类预警信号。

2、日常监控----通过审查审批、日常信贷管理、现场和非现场监控过程,识别各类预警信号。

3、研究分析----通过对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发现关于行业、地区等系统性预警信号。

4、外部渠道----通过关注网络、电视、报纸、专题研究报告、其他新闻媒体等,识别各类预警信号。

5、系统识别-----CECM系统可以对预先设定的定量预警指标进行自动识别。第二十八条

客户经理通过授信后管理、外部渠道等及时发现识别授信客户预警信号,同时每日登录CECM系统查看他人录入的提醒性预警信号。

第二十九条

对于发现的或提醒的预警信号(包括总行《风险警示通报》的客户),客户经理应立即核实,并评估判断预警信号等级,提出初步行动方案或措施,填写《预警信号处理审批单》(见附件4),报所在经营单位负责人,经营单位负责人应对预警信号进行核实,对行动方案进行评估。

第三十条 基层经营单位审核后的预警信号应于1个工作日内上报分行对公授信管理中心风险经理。风险经理会同客户经理核实和分析预警信号,协助客户经理研究制订行动预案,并报告分行公司业务管理部负责人。

第三十一条

分行公司业务管理部负责人对送审的《预警信号处理审批单》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后,送分行风险管理部审核。

第三十二条 分行风险管理部评估预警信号严重程度和行动方案的可行性后,签署意见,报分行风险预警委员会审批。第三十三条

分行应每月组织召开风险预警委员会,听取各部门汇报预警信号处臵及效果,研究完善行动方案,遇重大紧急预警可召开临时会议。预警信号不解除,应每月向分行风险预警委员会汇报最新情况。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责成主办客户经理上会汇报。

第三十四条

预警行动方案批准后的次日客户经理应将预警信号和行动方案录入CECM系统,并负责执行批准的预警行动方案;分行公司业务管理部负责组织、协调、帮助辖内经营单位执行预警行动方案;分行风险管理部应在行动方案获得批准的次日将《预警信号处理审批单》抄报风险总监,并负责监督行动方案的执行情况。

第三十五条

对于一级预警信号情况通常特别紧急,为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可按照“紧急行动方案”处臵:基层经营单位负责人和风险预警委员主任有权批准“紧急行动方案”,事后报风险预警委员会核准。基层经营单位负责人批准的“紧急行动方案”应第二天报风险预警委员主任核准,风险预警委员主任批准“紧急行动方案”应报下次风险预警委员会或召开临时风险预警委员会核准。风险预警委员会如果对 “紧急行动方案”有异议,有权修改,否则视为同意。在此情况下,《预警信号处理审批单》只需基层经营单位负责人和风险预警委员主任签字即生效。

第三十六条

视预警信号严重程度,审批机构如果需要对预警行动方案有修改意见的,要及时将意见书面反馈给分行风险管理部。

第三十七条

总行可以根据外部信息和内部监控发布个案预警信号,流程参照第三十三条和第三十五条执行。分行应对总行发布的预警信号进行评估、核实、制定行动方案,并报告最新情况。

(具体流程详见附件2:个案预警处理流程图)

第三十八条

对于系统性预警信号,总、分行风险管理部会同提出部门进行核实和分析后,判断预警信号严重程度,提出初步行动方案或措施,报告总、分行预警委员会批准发布。第三十九条

对于特别紧急的系统性预警信号,在经总、分行或预警委员会主任批准后,可先发布并采取行动方案,再报总、分行风险预警委员会备案,风险预警委员会有权修改已经批准的行动方案,否则视为同意。

(具体流程详见附件3:系统性预警处理流程图)

第四十条

如果预警信号已经导致授信出现实质性风险,经营单位要提请保全部门提前介入,提供保全意见,或直接进入保全程序。

第六章

风险预警委员会

第四十一条

总、分行成立风险预警委员会,总、分行行长或主管风险管理的副行长任主任,成员由风管部、公司部、保全部、私人部、国际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风管部。风险预警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一)听取个案或系统性预警信号发现及处理情况的汇报;

(二)批准预警行动方案;

(三)批准跨区域集团客户预警行动方案(总行预警委员会);

(四)有权指定某单位或个人开展专项预警调查或执行预警行动方案;

(五)有权批准或修改本办法;

(六)负责建立并维护全行风险预警体系。

第四十二条

分行预警委员会还应讨论以下议题(预警会议纪要内容应简明扼要,应摘要反映预警信号的分析、处臵情况,并及时反映低质量存量客户清收化解情况):

(一)研究和跟踪低质量存量客户风险排查和清收化解情况;

(二)本期新增定性、定量预警信号风险状况分析;

(三)下两个月即将到期不能正常还款授信的风险状况及处臵方案;

(四)上期预警信号的处臵情况汇报;

(五)上次预警会决议落实情况汇报;

(六)总分行预警信号生效或解除决定;

(七)操作风险及合规风险的预警情况。

第四十三条 风险预警委员会办公室设在风险管理部,其具体职能:

(一)负责风险预警委员会会议的组织、材料收集、记录,编写会议纪要;

(二)监督相关单位执行预警应对方案的情况;

(三)向风险预警委员会汇报辖内预警工作开展情况;

(四)风险预警委员会安排的其他工作。

第四十四条 分行风险预警委员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原则上在月初20日内,会议要形成纪要备查,月末报送总行风险管理部,抄送总行公司业务部。同时将有关风险预警信号及处理情况通报全分行。总行风险预警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原则上在月初15日内。遇重大或紧急情况,可随时召开总、分行风险预警委员会。在预警委员会闭会期间预警委员会主任履行其职责,事后报预警委员会核准。

第七章

预警信号的解除

第四十五条

当以下情况发生时,可以提出解除对客户的预警的申请:

1、经过核实,相关人员报告的预警信息不准确;

2、原预警信号情况好转,已对我行授信不构成风险;

第四十六条

个案预警信号的解除由客户经理提出,填写《预警信号消除审批表》(见附件5),经支行行长、分行公司业务管理部负责人、分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同意,报分行风险预警委员会批准后,准予消除,《预警信号消除审批表》应存档。

第四十七条

系统性预警信号的解除由各级风险管理部提出,报同级风险预警委员会批准后,准予消除。

第四十八条

总行发布的预警信号如需解除,应履行第四十六条或第四十七条规定程序后,由总行风险预警委员会或总行风险预警委员会主任批准解除。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对于能及时发现并报告预警信号的贷款责任人,如贷款手续齐全合规、无主观故意,在责任追究时,可根据授信工作尽职规定予以免责;对于未能及时发现并报告预警信号甚至故意隐瞒不报的贷款责任人,将依据有关规定严格问责。第四十六条

对于提醒性预警信号没有及时核实调查而引发风险扩大造成授信损失的责任人,将依据有关规定严格追究责任。

第四十七条

如果基层经营单位负责人以各种形式压制客户经理隐瞒不报,将依据有关规定严格追究经营单位负责人责任。

预警中国经济风险 篇3

前三季度GDP增长率实际可能有10%

吴敬琏首先对经济形势作了三点总体判断:从2001年开始,国内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增 长周期;过去过分地看重GDP的增长,从而积累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在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的同时要防止大起大落,防止经济硬着陆。

吴敬琏认为,今年的形势比预期要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前三季度85%的GDP增 长率可能被低估,根据工业增加值增加165%,税收、发电量分别增加217%和156% 的情况判断,实际增长率可能有10%。

但他同时提醒,有必要预防局部经济过热。

对于经济是否过热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局部出现了过热苗头,但并非全局过 热,货币供应不应急刹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肯定出现了过热,投资、信贷、货币供应量都 增长较快,应采取适度从紧的总量政策。吴敬琏表示他现在的观点更倾向于后者。

吴敬琏指出,目前新一轮经济增长加速主要是由投资增长引起,今年前三季度,全社会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4万亿元,同比增长305%,为199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投资增 长又是由贷款增长支撑,前三季度贷款累计增加2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3万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长尤快。投资与贷款的增长又引发了货币供应过快,至2003年8月末,M1和M2 同比分别增长了188%和216%。他说,如果是民营资本或自有资金投资,再热一点都没 关系,问题是现在的投资很大程度上都是银行的钱,而且是国有银行的钱,这就蕴含着风险 。

吴敬琏指出,M2的适量增加,应该等于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而中国已经有5年以上 的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了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现在我们的货币供应相当于国民生产总 值的170%,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货币过量可以表现为物价指数的上涨,但也可以不表现为 物价指数上涨,而表现为资产价格上涨,形成资产泡沫。

资产泡沫的危害性并不比通货膨胀小,危害时间也很长,甚至可以拖5年。日本的资产 崩盘、香港的房产泡沫都应当引以为戒。今年以来,国内房地产投资增长了34%,钢铁投资 增长150%,机械投资增长74%,煤炭投资增长52%,纺织投资增长626%,均达到了空前水 平。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采取短期调控措施,抑制经济过热。

宏观经济面临中长期风险

吴敬琏说,中国人习惯于储蓄率很高(约为GDP的40%)。储蓄主要是银行存款,银行以 此作为自己的信贷资源贷放给工商企业,新生劳动力创造新财富后再存银行,银行再贷给企 业,这种由大量贷款支撑的增长其实是一种寅吃卯粮的“借来的增长”。在周转的过程中, 增长的高成本、低效率导致了资金的大量浪费,使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积累起来把储户的财 富仓库变成“空仓”。

他说,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效率都不高,集中表现在控制着中国绝大部分 金融资产的银行系统中存在大量不良资产。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过高,投资效率低下,是 东亚金融危机的根源所在,而我国ICOR在1995年以后一直趋于恶化,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 2倍提高到现在的4至8倍(投资8元才能使GDP增长1元)。

他指出,中国能维持低效率的高增长主要依赖三个条件:高储蓄率;国有银行的垄断地 位;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制,这些条件在未来5年~10年内必然发生变化。

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2007年将开放人民币市场,许多优质客户可能转向外 资银行,使目前负有支持增长重任的国有商业银行失去维持运转和“稀释”不良资产的资金 来源。

全面开放的中国不可能长期对资本项下外汇实行严格管制,如果本土企业继续保持低效 率和低盈利状态,只要管制稍有松动,国内资本就会流向国外寻求投资机会。

及早预警防范电费风险 篇4

一是增强思想敏锐性。责成专人积极同政府相关部门联系, 跟踪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 落实节能减排涉及用电客户, 并制定相应风险防范预案, 确保电费按时足额回收。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电费回收工作“一把手”负责制, 把电费回收目标作为一项刚性任务, 并与基层供电所签订责任状。同时积极取得当地政府与公、检、法等支持, 以创造和谐的电费回收环境。

三是强化电费回收过程管控。尤其要抓好技术管控、足额收取预付费售电金额、一户一策、物电互抵等环节, 使电费管理常态化、规范化。

风险预警机制 篇5

一、以病历为中心,提高医疗安全,巩固医疗质量,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案件性。拟将质量分解为基础质量和水平质量。基础质量即日常诊疗及病程观察活动;任何一项医疗活动均只有时间——行为的内涵。为确保基础医疗活动运行的安全、稳定、有效。从源头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全面执行既有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对我院临床医疗活动,实施时间——行为程序监控考核。

二、监控及考核项目。

(一)时间程序:考核10个点

1、接诊时含住入或转入即刻的时间及医生诊视即刻的时间。

2、医嘱开列时间。

3、查房时指查某一病员的具体时间。

4、医嘱修改时间。

5、医嘱执行时间:长期的以输液单为据核查,临时的以病历记载时间核查。

6、病程记录时间。

7、病情变化时间及医生到位的准确时间。

8、抢救、应急处理的准确时间。

9、上级医师诊视时间。

10、病人享有病情知情权,应有与病人或家属沟通的具体时间,并要求病人在首次病程记录上签字。

以上10个时间位点要求记录到日、时、分。

(二)行为程序:考核23个位点。

1、医嘱部分:5个位点

(1)开列时间及签名确切清楚。(2)医嘱符合治疗原则。(3)符合书写规范。(4)不得涂改。

(5)执行人及执行时间确切清楚。

2、病程记录部分:18个位点(1)首次病程须记录主要症状。(2)首次病程须记录主要体征。(3)首次病程须罗列诊断依据。(4)首次病程须明确记录治疗原则。

(5)首次病程记录须由本院经治医师完成或审核合格后签全名字迹清楚。无署名记录不合格。

(6)病程记录每周须有主任查房分析意见。(7)须记录主治医师分析意见,每周2次。

(8)明确反映病情变化,必须有生命体征、症状,客观证据变化情况的记录。(9)病程记录要明确反映治疗措施。用药疗效分析、分析意见落实情况。(10)反映治疗变更动因。尤其是临床用药要达到以药代动力学做指向的层次。(11)有对各种(类)检测单的分析,分析要充分结合临床。(12)按时程要求记录。

(13)诊断术语以ICD编码为据规范使用。(14)出院记录不得涂改或有漏项。(15)有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记录。(16)患方拒绝接受诊疗的记录。(17)实施出院病人医嘱知晓签字制度。

(18)诊断疾病分主次顺序排列,主要疾病排到最前,并发症次之,伴随症状排最后。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三、考核办法。

(一)抽检病历不少于开放病床位数的1/3。

(二)受检病历由检查者与科室共同随机抽定。

(三)受检科室安排人员参加考评。发现问题及时沟通交流,确认。

四、考核结果的界定及执行。

(一)考核实行否决制,时间程序位点和行为程序各1点不合要求者或其中一程序2点不合要求者,视该病历为不合格病历。

(二)住院病历有下列情况者,实行单项否决,视为不合格病历。 ①诊断与诊断依据不符合;主诉与现病史脱节;诊断与治疗脱节。

②无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特殊检查和治疗同意书、输血同意书、化疗同意书。 ③术前小结(急诊手术除外)和手术知情同意书未由术者或第一助手书写。

④抢救病人在规定时间内无抢救记录;死亡病人无死亡前的抢救记录,相关时间未记录到分钟。

⑤诊疗方案存在重大错、漏。

⑥错贴检查、化验单,引起医疗纠纷或造成不良后果的。

⑦输血病历无《输血同意书》、《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单》,输血前未按规定检查肝功+HBSAg、丙肝抗体、HIV抗体、梅毒血清学检查的。

(三)对不合格病历实行经济处罚并限期整改。处罚额度为每份扣罚病历奖的2倍。

(四)扣罚的数额上交院财务,不得他用。

(五)考核由医务科完成。临床科室有权监督考核工作。

(六)门诊处方不合格扣20元/张。

(七)各种检查申请单不合格扣20元/张。

(八)门诊病历书写不合格扣20元,不写扣40元。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发生输血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改换生理盐水。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是一般性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病做好记录。

4、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应保留血袋病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发生输液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所输液体,保留或开放的脉通路,改换其它液体和输液器。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物资供应中心、护理部、药剂科。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送至药剂科化验检查。

7、如若患者或其家属对输液反应提出质疑,应按实物封存程序对实物进行封存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发生输血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改换生理盐水。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是一般性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病做好记录。

4、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应保留血袋病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发生输液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所输液体,保留或开放的脉通路,改换其它液体和输液器。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物资供应中心、护理部、药剂科。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送至药剂科化验检查。

7、如若患者或其家属对输液反应提出质疑,应按实物封存程序对实物进行封存

“1+3”安全监控体系医疗安全预警制度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人员的“1+3”安全监控体系医疗安全保障意识和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强化医疗安全的监控机制,更有效的防止医疗缺陷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一)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保障意识和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强化医院“1+3”安全监控体系医疗安全的监控机制,更有效的防止医疗缺陷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全院职工,尤其是医务人员,在实施诊断、治疗和其他服务的过程中,由于“作为不规范”或“不作为”而发生的任何有可能导致医疗事故出现的医疗实践,无论患者与家属有无投诉,都属于医疗安全的预警范围。

(三)原则

医疗安全与精工走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查质量要素的各方面、医疗过程的各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世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为目的。

(四)要求

医疗安全预警工作分级进行。医院及各职能部门、各临床科室,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抓好落实。

二、医院安全预警分级

根据在工作或医疗活动中责任人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成都及后果,将医疗安全预警项目分为三级。

(一)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

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主要是指违反各项规范要求,但是尚未造成患者投诉等后果的行为。

1.医疗文书

(1)门、急诊医师未书写门诊或急诊病历。

(2)为在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例中记录药物过敏史,输血患者未记录输血史。

(3)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及其它记录。

(4)凡决定转出的病人,经治医师未书写转科、转院纪录。

(5)意外死亡病历未当天及时讨论并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

(6)手术未进行术前讨论。

(7)为及时鉴定医院规定的各种医患协议类文书。

(8)造成病历等资料损失或丢失。

2.纪律

(1)工作人员擅自离岗。

(2)对于疑难危重病人,会诊意识和辅助检查科室医(技)师在接到急会诊邀请后,未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诊查患者。

(3)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诊治、发药过程中聊天、打手机。

(4)门、急诊护士未及时将门急诊危重病人转送至急诊科、病区。

(5)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未通过医院专家委员会讨论并经医务科批准而擅自实施。

(6)违反相关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放射性药品。

(7)将院内讨论的有关病人的情况等擅自不负责任地向病人或家属透露。

(8)不负责任地解释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者或家属误解。

(9)违反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

(10)出现医德医风问题。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和应急预案

(一)建立院长负责制,由主要负责人主抓医疗(技术)风险工作。

(二)医院从人力、财力、物力上加大投入,从工作环境、技术力量、设备购置、资金投入、分配形式上,给高风险,高科技,高技术的科室照顾和支持。

(三)设立医疗(技术)风险保险基金,为临床各科医护人员投保。

(四)对高风险的外科、妇产科医师实行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不经准入的人员不允许从事高风险的医疗技术工作。

(五)建立“绿色通道”,对抢救、入院,会诊等实行规范化管理,注重患者抢救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医疗急救网人员24小时处于临阵状态。

(六)对急危症实行科主任负责制,需要会诊者,立即通知医务科,由医务科集中院内外权威专家会诊救治,不得贻误患者病情。

人群风险预警管理研究综述 篇6

1、人群风险预警管理研究进展

目前预警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从线性分析方法到非线性分析方法,从确定性问题的单值分析到模糊现象的范围分析,从单一方法的运用到多种方法的综合等。然而由于人群运动的不确定性和事故发生的突然性,对人群运动状况的判断和人群风险的确定目前还没有完全确定的成熟的科学方法,已经研制和投入应用的人群风险预警系统,大多是从特定的角度,针对特定的环境设计的。以人群运动计算机模拟作为一种预测手段,使用高性能并行计算机系统,在极短时间模拟出可能出现的危险状况,以便指导人群管理措施或应急疏散方案。这一新颖的预警系统近年在梵蒂冈办公大楼开始使用。但计算机模拟与人群当前状况仍可能存在相当的差别,并且这一系统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才能保证提前“预知”可能的危险。

总之,在国内外,现有预警管理理论主要应用于企业和行业层面,而直接把预警理论系统地运用于人群聚集风险控制领域还没有。人群聚集风险的危害和风险的致因因素对于人群风险的评估是必要的,但对于人群风险的监测还是要从实时性、经济型性和可测性综合考虑,不能脱离现有监测技术的能力。

监测所有的致因因素是不可能的,但可以从人群聚集风险的表征特征来入手,比如人群密集程度就可以反应人群聚集风险的一个方面。目前比较流行的是步行人流服务水平规范,该规范从人员流量、密度分级入手,并结合人员行为分析来判断人群步行状态。美国在这方面研究工作相对要早,并开发出了适用于平地和楼梯的行人服务水平方法规范。我国要使用这些服务水平规范,必须要结合具体应用场所的实地状况,以反映实际状态。

2、人群监测技术

传统的人群监测主要是指利用图像监控系统,对人群状况进行视频监控,以下介绍的主要是对于人群具体参数的监测。

人群监测是实现对人群进行定量科学管理的前提和依据,而适用于人群聚集风险管理的人群参数主要是运动参数和行为参数。运动参数主要包括人员流量、人员密度和人员运动速度。行为参数包括突然聚集、突然散开、滞留徘徊、越界等。

对于流量、密度和速度这三类参数,目前可用的监测技术主要有人工统计、机械统计、电子计数、射频识别技术、手机信号扫描技术以及最新发展起来的智能图像监测识别技术。

(1)人工统计和机械统计技术

人工统计和机械统计技术是最为传统的人员计数技术手段。

人工统计方法是在场所的出入口和主要密集区安排人力,按照一定时间段定期上报通过的人数以及某区域内的人数,进而统计得到场所的人员密度。该方法适合于出入口比较单一、计数方向性和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机械统计方法是在场所的出入口安装闸机等装置,每过一人会拨动机械装置计数一次,将场所的所有出入口机械计数联网综合统计得出场所内的人数。

这两种方法适合较为封闭的场所,如地铁、机场等,不适合商业街区这样的开放类场所。此外,这两种统计方法都不适合实时监测统计的需要。

(2)电子计数

电子计数主要是利用票据信息进行人数监测,并利用中心计算机进行整合统计,如电子记录收费箱、自动计数系统、IC卡客流信息采集技术。

这种方法和人工及机械计数的原理比较接近,不适于开放类场所的实时统计。

(3)RFID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利用RIFD可以追踪行人运动轨迹信息,记录人员到达指定位置的时间,综合分析这些轨迹数据,可以定量描述人员在区域活动的多种规律,如:路径选择、滞留时间、通过主要交通设施的时间和行走速度等。

该方法适合于写字楼等固定人员光顾的场所,不适合商业区等开放性大流量场所。

(4)手机信号扫描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基站模拟器确认移动用户终端存在并统计其数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模拟器呼唤范围内的手机终端,在手机终端登录到所述基站模拟器时根据登录信息确认移动用户终端存在并相应地统计其终端数量。一个模拟器覆盖的范围是一个圆,多个模拟器组合起来就相对可以确定手机终端更确切的位置。目前该方法已经开发出来,正在商用化。

该方法适合于面状区域的人数识别,不适合识别狭长型地区的人数,否则需要建立大量的基站。此外,该方法识别周期比较长,不适合做时间序列过短的统计分析。还有一点就是通讯商多家,为统计出全部携带手机人员,前提是综合协调所有的通讯商进行集成设计。该方法有个致命环节就是漏统计和重复统计,无法统计出未携带手机的人和手机关机的人,还会重复统计携带多部手机的人。

(5)智能图像监控识别技术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处理的应用也越加广泛,尤其是采用图像序列处理技术对特定的视频运动对象的自动检测、识别、跟踪在智能監控、智能视觉应用方面有着广泛的前景,也被应用于基于实时图像信息的智能监控系统。

对于人群密度的识别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多分辨率分析和分形的像素统计密度估计方法,另一类是基于纹理分析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可以给出区域内移动人群像素数占环境背景像素数的百分比,方法较为简单,但是当人群密度较高、人群遮挡严重时误差较大。第二类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图像的纹理信息,得出识别区域的人数,但是算法复杂度较高。

这一类方法相对以上的各种方法优势明显,理论上可以实现全天时、短时间序列、全覆盖统计。以前影响该技术使用的薄弱环节就是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识别准确率相对偏低,目前随着识别准确率的不断提升,它的工程化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光明。

财务风险与预警 篇7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在人们不断提升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时,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想要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得到良好的发展, 就必须要对自身的财会工作进行强化和完善, 在企业财会处理过程中, 财务风险与预警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关注, 由于企业的财务风险与预警能够很好的将企业在日常财务管理中所遇到的风险进行规避, 所以, 我们必须要掌握财务风险与预警的原则和方法。所谓的财务风险与预警就是指企业财会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和企业技术管理、生产管理以及财会处理这三者相互并列的具有综合性的管理工作, 企业的财务风险与预警工作不仅反映了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之中所产生的资金耗费情况, 还将成本费用合理的降低, 有利于企业节约资金, 合理配置自身资源, 扩大自身的利润和收益, 最终对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 进而对财务风险采取一些预警措施。

所谓的风险预警机制就是指企业在自身财务管理领域中的风险管理方面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和制约的系统, 风险预警机制能够让企业管理人员事先知道在自身财务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财务风险, 使企业能够在财务风险产生前就针对财务风险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最终达到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减少企业财务损失这一目的。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已经成为近些年来财务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不仅仅是企业降低自身财务风险必经的渠道, 更加是企业形成自身财务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措施分析

(一) 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要分析企业成本动因

所谓的成本动因就是指引起企业成本发生最为根本的原因, 企业成本动因可以被分成两个主要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微观层次方面的成本动因, 也就是和企业具体的生产作业相关联的成本动因, 比如企业的作业量以及物耗等等有形成本的动因。第二个层次就是战略层次上面成本的动因, 比如加工费, 售价等引起的巨额财务费用, 相对于那些有形的企业作业成本动因来说, 企业的战略成本动因对于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的影响更严重, 我国的企业必须要通过对成本动因进行分析, 来找出影响企业无形成本的那些动因, 我们通过对无形的成本动因进行控制, 对价值链进行重组来将企业的财务风险与预警工作落实和强化。

(二) 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要分析企业战略定位

想要分析企业的战略定位, 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分析成本领先战略, 也就是企业必须要通过对自身内部的价值链以及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和了解, 尽最大努力使企业自身在任何一个单元的价值链上面的成本都是行业内最低的成本, 进而使企业自身成为自身行业中成本最低的生产商。其次, 要求我们实行差异领先的战略, 在我们领先成本的同时, 必须要通过发挥自身国内市场所具有的服务优势以及地缘优势, 建立起企业差异的优势, 比如说, 企业可以通过改善销售环节中的服务情况, 使市场得到不断的增加, 相应提高其销售的价格, 进而建立起企业竞争的优势。最后, 企业要实行整合战略, 企业不仅可以通过自身实施的横向整合, 来将企业的规模扩大, 提升企业自身的规模效益, 我们还可以按照行业价值链方向来进行前后延伸, 对企业现有业务的范围进行超越和扩宽, 对企业进行纵向的整合, 重构企业的价值链, 最终提升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

(三) 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要分析企业价值链

单纯的从企业自身的价值链来看, 企业的服务成本、销售成本以及供应成本等等在企业成本结构里面的比重得到日益提升, 所以, 我国的企业首先要将自身行业价值链分析这一环节认真落实, 探索利用自身下游和上游价值链的管理可能性, 从企业管理方面以及机制方面加强对于企业下游以及上游信息的研究以及收集, 需找和购买方以及供应方建立起互利互存这种合作的关系, 以便能够不断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 最终达到持续降低采购成本这一目标, 实现企业销售价格的最大化, 在最大程度上规避企业原料供应以及销售为企业自身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其次, 要求我们必须要做好企业自身内部的价值链分析工作, 通过调整、重构以及合并企业自身内部价值链这一种方式, 对企业内部那些不必要以及不经济价值的活动进行削减和控制, 积极地展开那些能够长时间并且持续降低企业成本的活动。比如说, 加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通过升级企业的技术, 实现企业单元价值链方面的效益与成本最佳的结合。再次, 我们要加强对于企业竞争对手价值链的了解程度,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我们通过对收集对方的信息, 对对方年度的财务报告以及成本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才能够明确企业自身所处的弱势和强势, 明确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最终改变以及调整企业竞争的策略。

(四) 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要求领导高度重视

企业的领导重视与否已经成为了影响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是否成功主要和根本的因素, 如果想要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实效性, 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提升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企业的财务风险与预警从某一种特殊的意义上来说都可以说成是一个企业家的财务管理, 企业自身的领导是一个榜样, 更加是企业财务管理一个影子, 企业的领导作为如果传播到基层员工眼中, 就会被基层员工接受, 也会对企业员工习惯和行为产生影响, 进而形成了企业的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 企业的财务风险与预警都决定于企业领导人员行动以及决心, 企业的领导人员同样是学习企业财务管理以及知识的真实榜样,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内涵具有深刻性的认识, 对于建设企业财务管理具有独特见解, 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思考, 因此, 企业的领导人员必须要亲自参与到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提炼之中, 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各个系统设计进行指导, 领导人员还有提出具有自身个性化的观念, 对独具前瞻性和个性管理意识进行突出和强调。

(五) 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互结合

企业的财务风险与预警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相互结合已经成为了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取得成功最为有效的一个措施, 将其运用到企业之中, 提升企业的财会处理工作所具有的实效性就必须要加强企业财会处理工作和企业管理进行密切结合。企业的财务风险与预警对于管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意义的根本就在于能够对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本质内容进行挖掘, 一个丰富的财务风险与预警内涵, 能够很好的提升财会处理质量, 对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在实践过程中, 企业的财会处理必须要尊重人才和尊重知识, 将人才的指挥和才智进行充分的发挥, 做到依靠管理兴企, 依靠人才兴业。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做到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的方法管理和制度管理这二者并驾齐驱, 如果企业并没有一个完善规章制度, 那么, 企业就不能有效地进行经营和管理活动, 原因就在于, 不管企业规章制度有多么完善, 制度也不可能囊括企业全体员工所有的活动, 并不能从本质上来对每一名员工的行为以及意识进行规范。但是, 企业的制度就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 使其能够成为一种理念和规范, 以此来弥补企业规章制度方面的不足。同样是一种无形的监督, 就是我们所说的无为而治。企业的良好发展前提和基础就是科学管理, 而发展的方向就是财务处理, 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财务处理我们就不能进行经营管理, 因此, 我们在抓好企业财会处理过程中, 同样是对财务风险与预警改造的一个过程。

三、结论

企业的财务风险与预警不仅能够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 更加能够针对预测结果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本文中, 笔者主要从企业实施财务风险与预警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措施这两个方面分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与预警。

参考文献

[1]陈晓敏, 谢立, 刘昱熙, 胡玉明.中航油 (新加坡) 事件:市场失败还是制度失败——“中国版”“巴林银行事件”解析[J].财会通讯, 2005, (06)

[2]何瑛, 曹宇英.电信运营企业实施财务转型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方向——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2)

[3]鲍建青.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基于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31)

[4]陈俊, 王曙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基于对COSO和COCO内部控制体系的整合性探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8, (03)

风险预警 篇8

1 高速公路运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保证所构建的高速公路运营风险指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同时又能在预警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对高速公路运营相关人员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 依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可以将高速公路运营风险指标体系分为4个部分, 指标体系大致框架见图1。所选取的指标有定性与定量之分, 对于定性指标,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意见法、主观概率预测法以及交叉概率法等多种方法将其定量化[1]。本指标体系中绝大多数子指标均为定量指标, 这些指标的量化在相关文献中已做了相应研究[2], 本文不再赘述。

1.1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权重的确定应遵循:高速公路运营风险指标体系各子系统中风险值较大的指标权数应较大, 因其为关键指标, 其变化直接决定着高速公路公司运营风险的大小;而风险值相应较小的普通指标的恶化是关键指标的恶化的原因或先兆, 是关键指标变化判断的参照物, 其权重也较小。 权重是多层次综合指标计算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决定指标量化的准确性, 计算的方便性则影响评价的效率。本文采用相对比率法[3], 计算过程如下:

fi为一级指标的权重, i=1, 2, 3, …, m;fij为二级指标的权重, j=1, 2, …, ni;则:

i=1mfi=1, j=1nifij=1 (1)

在一级指标中, 首先按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从高向低依次排列, 然后确定两相邻指标的相对重要度系数:ri (i=1, 2, …, m-1) 。令排位最后一个指标的绝对重要度系数为1, 即rm=1, 可计算其他各指标的绝对重要度系数。即:

ri=riri+1, i=1, 2, , m-1ri=1, i=m

(2)

则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为:

fi=ri/i=1mri (3)

同理, 二级指标的绝对重要度系数为:

rij=rij·rij+1, rini=1 (4)

权重系数为:

fij=fi (rij/j=1nirij) (5)

由此可获得两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F=[ fij]。

1.2 综合指标计算

由前面分析可知整个指标体系由4个初级指标vjt和15个次级指标vjkt构成, 由于层次上的相似性, 可以考虑采用类似的方法对Vtvjt进行计算。需要指出的是, 本指标体系是针对高速公路企业运营状态建立起来的, 体系中的指标及权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应根据不同行为主体的具体情况、不同时期运营环境状况以及企业内部结构与运营方向的转变适时地进行调整和修正。

基于此, 得到时期t时, v1的表达式为:

v1t=k=13f1ktv1kt (6)

其中, f1kt为在时期t时, 政府公共管制风险的第k个指标v1kt的权值, 且k=13f1kt=1。类似地, v2t, v3t均可得出, 且:

Vt=j=14fjtvjt (7)

其中, fjt为在时期t时, 高速公路企业运营风险的第j个指标vjt的权值, 且j=14fjt=1

2 风险值预测

导致高速公路公司运营风险度的因素多种多样, 在众多因素中, 有些是可以了解和明确的, 有些是尚未了解而难于确定的, 即可把高速公路公司运营看作一种“灰色系统”[5]。由于高速公路公司道路经营财务资料的大量收集较为困难, 因此, 在历史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可采用灰色系统预测方法来预测高速公路公司的经营风险度。我们知道灰色理论中宜于用作预测的微分方程模型是GM (1, 1) 模型, 基于此模型对高速公路公司经营进行风险度预测, GM (1, 1) 模型表达式为[4,5,6]:

V (1) (k) = (V (0) (1) -ua) e-a (k-1) +ua (8)

待定参数列为:[au]T=[BTB]-1BTYN。

其中,

B=[-12[V (1) (1) +V (1) (2) 1-12[V (1) (n-1) +V (1) (n) 1;

YΝ=[V (0) (2) V (0) (3) V (0) (n) T

将生成数列的GM模型所得的预测值作累减还原处理, 最后所求得的数据列即为原始数列的预测数列, 还原模型为[5,6]:

V (0) (k) =V (1) (k) -V (1) (k-1) (9)

按照小误差概率p′与方差比c′的大小, 可将预测精度分为4个等级, 各等级标准见表1[6]。

3 结语

近年来, 我国高速公路道路经营中发生的各类风险事件频繁,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加强运营活动中风险损失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目前应用定量方法对风险度进行估算还处在起步阶段。随着人们对高速公路运营风险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高速公路运营模式和运营内容的变更, 新的风险计量理论, 预测方法将不断的出现。为了让高速公路运营预警系统得到较好的应用, 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

摘要:对高速公路风险指标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高速公路经营风险度的计算方法, 并运用灰色理论实现了对风险值的预测, 以推广高速公路运营预警系统的应用, 确保高速公路运营安全。

关键词:高速公路,风险度,预测,灰色理论

参考文献

[1]阮平南, 王塑源.企业经营风险及预警研究[J].决策借鉴, 1999 (3) :2-6.

[2]聂波.收费高速公路经营中顾客行为风险预警指标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 (6) :146-149.

[3]张卓.产品开发内在风险的灰色评价模型[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5, 17 (1) :37-42.

[4]张于心, 邢俊义, 高巍, 等.铁路自然灾害宏观预警实现的方法和途径[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1999, 23 (3) :73-76.

[5]邓聚龙.灰预策与灰决策[M].宜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浅谈电费风险预警管理 篇9

1 客户电费风险预警管理的形成条件

供电企业在供电过程中, 会遇到形式多样的欠费问题。首先如个体工商户, 其用电能量可观, 执行商业电价, 供电企业的盈利空间也相对较大, 但此类客户多以租赁经营为主, 一旦经营不善, 就会出现人去楼空的现象, 供电企业会因此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再如小动力客户, 其以低压三相电作为动力, 进行一些小型生产加工, 这些小企业大多数是外地人租赁场地进行经营, 当供电企业未对其安装预付费磁卡表装置或采取相应风险防范措施时, 遇到经营不善, 他们往往会欠下电费“跑路”。还有一些电费回收风险是因为《供用电合同》签订或保存不规范而导致的。《供用电合同》是约束供用电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凭证, 但合同签订不规范或保管不善甚至丢失也会成为供电企业最大的隐患。现实生活中, 客户私自超过约定用电负荷或容量引发火灾产生诉讼的案例屡见不鲜, 按照举证原则, 如供电企业不能出具《供用电合同》等有利证据, 或《供用电合同》不是与其本人签订, 供电企业便不能有效保护自身利益。所以, 在面对如此之多的电费回收风险时, 采取必要的电费风险预警管理也就成了当前供电企业必须予以提前考虑的问题。

2 电费风险预警管理分析

(1) 客户电费风险预警分析。供电企业一般会根据历史数据, 主要是客户用电能量、信用等级及欠费率指标等情况进行数据整合, 将以往的电费回收率进行整理分析, 参考上一年最高值及最低值, 得出剩余电费回收率的平均水平, 这样便可对客户的电费风险实施预警监测。同样, 对电费回收人员的考核与预警, 也可采用和客户相同的预警机制, 根据历史数据的整理, 对每个电费回收人员的电费回收情况进行计算, 当电费回收人员的预警值与电费回收率相等时, 便对电费回收人员发出预警。

(2) 客户合同到期风险预警。为了方便确定不同客户的不同合同到期预警值, 供电企业通常都会将客户分为长期客户以及临时客户,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及时了解客户意向, 以此来避免客户的流失。供电企业一般根据实际供电情况把长期客户到期预警值设定在合同即将到期的前3个月, 一旦合同进入预警值的3个月内, 就运用预警防范策略进行预警。临时客户的合同预警值一般相对较短, 供电企业通常将临时性客户合同到期前1个月设为预警值, 以1个月期限和客户开展沟通交流, 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从而避免客户的流失及缓解电费回收压力。

(3) 客户信用度风险预警。供电企业一般根据客户的性质将其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客户, 并且供电企业还会根据客户信用等级进行风险预警划分。如果客户欠费时间过长, 供电企业所面临的电费回收风险则会相应提高。一般来说, 供电企业根据高、低压客户的缴费历史记录进行统筹分析, 将客户的信用度风险划分为4个级别。一级信用风险客户, 也就是欠费记录达到3年以上的, 这样的客户预警值设置为3年, 如果客户仍无法偿还拖欠电费, 就将其划定为一级信用风险客户。二级信用风险客户, 将其偿还时间设置为1年, 如1年到期仍将无法偿还欠费的, 就划定为二级。三级风险客户时间是6个月, 供电企业将其预警值设置为6个月, 如果客户可以在6—12个月内偿还欠费的, 则被划定为三级信用风险客户。四级风险客户设置预警值为1个月, 如果客户在1—6个月内偿还欠费的, 则将其划定为四级信用风险客户。

3 电费风险预警管理的应对及化解

(1) 建立客户用电风险分析数据库。建立客户用电风险分析数据库, 是供电企业根据客户用电的实际情况, 在数据库中录入全部用电客户的资料。数据库完成后, 利用该数据库对供电企业、供电所及电费回收人员所提供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并加以分析, 再把上述三种资料中相对应的客户加以归类, 从而将客户的风险预警提示在供电企业的风险预警控制中心内加以传达及流转。

(2) 建立客户用电风险预警控制管理中心。供电企业通过设立风险预警控制中心, 在风险预警控制中心内对供电企业、供电所以及电费回收人员的全部数据进行监控, 对所有欠费客户欠费时间及欠费金额进行精确分析, 以此来划定客户的信用等级。然后将这些客户的风险等级传至控制中心加以分析, 得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最后由供电所或电费回收人员根据风险防范方案进行详细操作或应对。

(3) 供电企业对电费风险预警的具体操作。供电企业一般将企业的电费风险预警标识分为4种颜色:红、黄、黑、蓝, 其中红色代表最高的预警等级, 蓝色表示最低。一旦显示蓝色预警信号, 风险预警控制中心便会通知相应的供电所或电费回收人员, 提醒其用电客户欠费已达预警状态, 需要电费回收人员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 了解客户的缴费意向, 从而达到及时回收欠费的效果。如果出现红色预警信号, 风险预警控制中心便会通知供电所或电费回收人员, 需对欠费客户进行密切关注, 及时催费, 一旦催费失败, 或客户恶意拖欠电费, 供电企业便可根据所签《供用电合同》通过法律手段加以维权进行电费回收。

建筑企业风险预警系统探究 篇10

一、建筑企业风险内容

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不同于计划经济, 所有企业的本质的经营目的都是赢利, 建筑企业也不例外。但是随着企业飞速发展的过程, 市场的扩张以及承建项目数量不断增多, 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的风险的出现和变化。在企业的管理中, 对风险的管理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相对于其他行业, 建筑企业的投资数量和种类更多, 规模更大, 周期也相对较长, 产品更是较为多样。

(一) 履约风险

建筑过程中, 在工程承包合同生效以后建筑企业要根据合同的规定依法提供给业主一定的预付款保函和履约保函 (通常各为合同价的10%) , 保函方式为现金担保和银行担保两种。但在施工过程中, 技术、成本和资金等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影响建筑企业, 致使建筑企业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 最终导致建筑企业面临履约风险。

(二) 投标风险

建筑企业的运营是以投标为起点的, 只有投标中标之后才能有工程项目并开始建造。但现在的投标市场尚缺乏规范性, 监管也没有落到实处, 就目前而言, 投标风险在建筑企业的主要表现于不能确定的标价盈利空间以及不能准确预计的投标成本与投标回报。

(三) 质量风险

工程质量的高低与建筑的工艺水准、技术是否成熟、材料质量好坏等许多因素有关。建筑企业要承担的质量风险主要有工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的严重程度、由修复工程水平差异导致的工程缺陷的相关费用多少。

(四) 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建筑企业并不能确定自身可获得的营业利润。建筑企业最终获得的工程收入、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消耗的总成本都会对其运营产生影响, 存在运营风险。

(五) 采购风险

在建筑的企业总成本里比重最大的当属材料成本, 通常超过五成, 所以材料成本对于工程成本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因为建筑的施工一般来说时间跨度较大, 建筑材料价格受瞬息万变的供需情况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而难以预计, 尤其在当前全球普遍存在的通胀形势下, 要承担比之前较高的材料采购风险。

(六) 财务风险

2013年10月, 中铁建发出一则公告, 显示中铁建在沙特正在进行施工的一个轻轨项目面临着超过四十一亿元的巨额亏损。财务风险表现为:由于缺乏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不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 致使建筑企业的坏账增多, 资金链受影响;建筑企业的实际能力不能满足在一定时期所进行的建筑项目的总量, 令财务状况不容乐观;建筑企业在进行投标决策的过程中, 缺乏必要的效益分析, 导致建筑项目发生亏损。

(七) 技术创新风险

当今社会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飞快, 同意, 企业要想具有生命力就离不开持续创新。技术创新具有一个显著的特征, 即高收益和高风险的对称性。建筑企业所面临的技术创新风险就是因为技术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受到技术创新过程的可控程度的影响, 而这一过程是难以有效控制的。一项统计显示:商业成功率约为30%、经济的成功率为12%, 也就是说失败率分别为70%、88%。据国内一项对新产品开发项目的调查显示, 7O%的获得技术成果, 但开拓了市场的项目仅有11%。

(八) 工程分包风险

在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 管理层不能与作业层进行即时的信息交流,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制约了建筑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因为作业层, 建筑企业也许无法对工程的管理进行实质上的监管, 使得建筑工程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终导致建筑企业面临无法履约的风险。

二、建筑企业风险预警系统

以企业的危机预警系统组成原理为基础, 可以将企业的危机预警系统分为危机评判子系统、危机监测子系统、危机预报子系统三个组成部分。考虑到对建筑项目的风险管理, 可以将工程项目的风险预警系统分为五个子系统 (见图1) 。

(一) 风险评判子系统

风险评判由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两部分组成。风险估计是指通过对风险的定量分析来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能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后果。风险评价则是指基于各种风险的共同作用, 对风险的各项因素对建筑项目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建筑企业面临的各项风险的风险量作出科学的评价。就建筑工程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的种类而言, 建筑企业应当确立并构建风险警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警度评价指标体系, 建筑企业能正确认识到所面临的风险的性质以及风险的程度。建筑企业在建筑项目的实际建设过程中要面临的风险种类很多。成功构建风险预警系统以后, 建筑企业在系统运作的过程中, 如果发现了更能适应工作的新指标, 就应把新指标加入到警度评价指标体系中去, 这样才能更为及时和准确地发现新风险, 降低甚至规避预警系统的误判和漏判出现的可能性。

(二) 风险识别子系统

风险识别是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是指分析在建筑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要面临何种风险, 并进一步把这些风险按照特性进行分类。风险识别子系统通常由收集资料、分析项目的不确定性、确定风险事件、编制风险识别报告等部分组成。

(三) 风险对策子系统

风险对策子系统是建筑企业存储处理不同情况的风险的方案的对策库。要发挥风险对策子系统的作用, 须完成如下两项工作:一是归纳和总结已实施的对策, 以便于日后借鉴和参考;二是模拟预控对策, 预控对策子系统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和选择警戒状态下和危险状态下的危机管理对策。

(四) 风险预警子系统

风险预警子系统是依据风险评价子系统中得到的风险量, 判断是否有必要发出警报, 如果有必要, 还应判断需要发出哪种状态的警报。如果风险的危害程度较大, 就要及时地向建筑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发出警报。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当前的状态、风险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 风险预警子系统对风险预警所处的区间进行确定, 进而判断风险量处在哪一种状态。

(五) 风险后评价子系统

在风险评判、风险识别、风险对策和风险预警四大子系统完成运行后, 仍有必要对风险预警管理进行风险后评价。风险后评价包括:一是对改进后的风险指标进行再评价, 判断实施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后所获得的效果;二是收集风险计划实施的反馈信息,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决策效率;三是检查预警系统能否准确判断, 如果有误判等情况要尽快地处理。

三、建筑企业风险预警系统建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风险预警系统是建筑企业的战略信息系统。在该系统的生命周期中, 多数步骤需要企业几乎所有部门的大部分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完全构建建筑施工的企业风险预警系统离不开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合作, 特别是高级管理层的重视和所需配套资源的支持程度。同时, 建筑企业采用风险预警管理还必须依据项目的进展情况来确立配套的跨部门协调机制, 并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

(一) 履约风险预警

就一个建筑项目而言, 如果发生违约, 需要支付的违约金额远远超出预计的亏损总额, 这意味着其面临的履约风险被提升。另外, 建筑企业还应充分地考虑企业总资产、全部的保函金额和净资产的关系。当保函金额的比重持续加大时, 建筑企业对履约风险的考虑要特别慎重。

(二) 投标风险预警

投标风险在建筑企业的一切风险中是c最不容易确定的, 相应的控制和风险预警也最不容易把握。建筑企业可以利用会计信息来对投标风险进行预警, 对以下的指标涉及最大的, 即在中标项目的预计盈利空间和投标成本之间建立联系, 以及在签约合同额和投标的成本之间建立起联系。倘若盈利空间或签约合同额持续减少, 但投标的投入持续增加, 就意味着投标风险会对建筑企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三) 财务风险预警

资本金、负债、工程款以及金融机构借款是当前国内未上市的建筑企业的四种主要资金来源。向金融机构借款所产生的财务风险最应注意资金的成本问题, 即利率并非一成不变。因为利率一旦变动, 就会对企业财务费用的风险目标造成一定影响, 要时刻关注并预测利率变化。

(四) 经营风险预警

许多方面的因素会对施工企业经营风险产生影响,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工程成本以及工程结算收入。建筑企业应建立起本企业的收益模型, 在本企业的收益模型的基础上确定有可能对企业带来损失的风险因素, 并建立起相应的指标体系以体现和量化这些风险。

(五) 材料采购风险预警

材料采购风险预警的常用方式是通过风险指标的设定来显示单位成本的降低率。当风险接近或者超过该指标时立即通知相关的部门以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而控制风险。

(六) 质量风险预警

建筑企业在建立质量风险预警以前, 必须核算好质量成本, 完善好质量成本核算帐簿, 并设置好质量成本的预警目标。质量成本越接近预警目标, 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钱来修复工程缺陷, 此时企业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

(七) 工程分包风险预警

业主通常都会对建筑企业采取风险防范措施, 但建筑企业对分包单位却缺乏有实质性作用的风险防范, 这导致建筑企业在与业主发生纠纷时常处于被动局面。对工程分包风险预警的重中之重是建立起对分包单位的指标防范系统, 使建筑企业能对分包单位采取行之有效的监控。

(八) 技术创新风险预警

技术创新的风险的重点是衡量技术创新工作的投资回报, 所以要重视和完善对于技术创新的核算, 准确核算, 若无法按原先的计划实现目标控制, 就要立即进行风险预警。

参考文献

[1]路长平、张桦、高翠娟、李贤军:《基于风险矩阵的装备研制项目风险评估研究》, 《项目管理技术》2011年第4期。

[2]刘伟、张振国、汪志波:《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与预警系统模型设计》,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7期。

[3]周高平、陈远祥、周直:《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风险预警指标设计》,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4]Abdullah J.Al-Shehab, Robert T.Hughes, Graham Winstanley.Facilitating Organisational Learning Through Causal Mapping Techniques in IS/IT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5]史欣向、杨文:《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应用——东风科技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第4期。

[6]田远、刘宁:《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 《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风险预警】相关文章:

债务风险预警06-01

信贷风险预警07-06

客流风险预警07-10

风险预警指标07-20

风险预警制度08-06

风险预警模型08-06

风险预警防控08-28

资金风险预警09-13

质量风险预警流程05-26

风险预警整改报告05-27

上一篇:印度支那下一篇:技术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