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就业

2024-07-14

择业就业(精选十篇)

择业就业 篇1

一、“先就业再择业”不利于择业者社会心理的成熟

结合近几年大学生就业情况, 加上对已往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先就业后择业”观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部分毕业生认为“先就业”就是随便先找个单位, 于是, 当理想职业与现实状况相差较大的情况下, 他们就在短时间内频繁跳槽、辞职考研或考公务员等。出现这种认识上的偏差, 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理解好“先就业后择业”观的实质。“先就业”, 是要求我们摈弃陈旧择业观念, 即等待国家分配, 盲目定位, 期望值偏高的心态。通过先就业, 在涉世之初积累社会和工作经验, 在工作中不断进取, 在社会竞争中发现机会, 为以后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二是随便找个单位, 盲目降低期望值。许多学生认为, “先就业”就是先随便找个单位, 不管其岗位如何, 只要单位要我, 我就去, 反正我也不会呆太久, 不适合就走人。于是在就业时, 盲目降低自己的期望值, 当理想与现实相差较大时就跳槽走人。三是急功近利, 存在“骑驴找马”的心态。不少学生持有“一毕业就要赚好多钱”的想法, 特别是面对社会“富人”一族, 其急功近利心态更迫切, 总想一毕业就满足自己的物质欲, 却不知年轻人更应看重专业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及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因此在就业时, 总想往高薪水工作领域跳, 甚至不顾及其兴趣、爱好、专业等因素。于是就当现实薪酬与理想薪酬相距较大时, 跳槽就频繁出现。其实, “先就业后择业”观是让大学生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 从观念上接受、肯定自己的职业选择。而绝不意味着仓促就业与频繁跳槽, 大学生就业要考虑清楚了再出手。不要仅仅把第一份工作作为人生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小小“跳板”, 实际上, 它更是人生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开端。“万丈高楼平地起”, 一个好的职业开端将是个体今后获得职业成功和职业满意必不可少的条件。

如果毕业生只是带着盲目性和短期打算走上工作岗位, 既不利于他们专长的发挥, 也不利于为自己找到良好的社会定位, 更不利于他们社会心理的成熟。在他们需要学习与积累的阶段, 不能打下良好的事业基础。倘若跳槽, 虽然有短暂的工作经历, 也难以帮助他们得到更好的工作岗位。

二、用人单位不甘心只做“培训基地”

“先就业”确实是一种比较务实的就业态度, 近些年来, 越临近毕业, 大家找工作的要求就越低。然而, 企业并不高兴, 尽管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愿意“屈就”, 企业却不一定愿意“笑纳”这些人才。一些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强调, 不要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期想法, 高流动率会让用人单位望而却步。一位人力资源主管说:“我们这里不是培训基地, 请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

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低“成活率”和频繁跳槽现象, 使企业培养人才的苦心“付之东流”。这让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不得不小心谨慎。某地产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的一份调查数据, 在过去12个月到18个月内, 人才流失增加了38%;其中73%的雇员是从前一份工作辞职过来的, 24%的雇员已经有过3份或更多的工作, 22%的雇员有可能在加入的次年离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是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大都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态度, 让不少用人单位培养人才的苦心“付之东流”, 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没有任何一个企业会承诺以“先就业”为前提, 一定给予从业者“再择业”权力。企业对高职学生的“频繁跳槽“是防不胜防。

三、“先就业后择业”不是解决就业之道

“先就业后择业”不是解决就业之道。首先, 整个就业市场需要同步增长的需求市场, 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经济积极扩张, 产生更多职位来容纳、消化继续增长的新劳动人口。就此而言, 即使个人与企业克服了客观障碍, 没得到就业机会的人仍然没有岗位去接收, 不会因为不加选择的全天候就业形态而增加岗位数量, 容纳完所有亟待就业的劳力。无条件就业不是创造新岗位的方法, 只是个人解决竞业的态度与择业机会稀少之反映, 不属于解决途径。其次, 在于就业市场是就业问题不是择业问题。对客观障碍屈从的人, 只是意味着他把本来可以获得的机会让渡与他人, 转移了岗位, 留在愿意克服障碍的人手上。但就业压力来自过大的供应面对过小的需求, 也就是说, 就业因为同期人数巨大发生激烈竞争。这就表明, 就业问题的第一性是就业竞争, 是能不能得到工作权利的问题, 而不是择业竞争, 取得满意工作机会的问题。择业发生于个人职业规划中。困难发生于第一性, 即取得岗位的困难与取得岗位机会的稀少增加的这种取得艰苦。人们本来就没有充分就业机会, 又何谈择业, 何谈不就业呢?

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高职院校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主要可从以下几点把握好:

1. 认清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为自己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生涯, 又称职业发展、职业发展历程, 它是一个人在一生中所从事的各种职业的总称, 或是一个人一生中从事各种职业工作的历程。而职业生涯设计则是对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大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就是协助个人达到和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 认清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并在评估内外环境的优劣、限制等的基础上, 设计出合理可行的、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业生涯设计要以“兴趣、爱好为中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最初的原动力。从事一项自己喜欢的职业, 职业生涯就会变得更有趣、更为有意义, 也更易获得职业满意与成功。很多成功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正是对足球的执着和热爱, 才使贝利步入足坛, 把足球事业作为他终生的职业目标, 也正是足球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荣誉和财富。

2. 珍惜现有的工作机会, 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找工作时, 很多大学生喜欢将自己所找的岗位跟周围的人或周边的同学对比, 其往往仅从待遇这一方面进行对比。比如, 搞技术的人跟做销售的人进行对比, 搞IT行业的跟做化工行业的对比……一系列的对比后, 如发现自己的待遇不好, 就会出现挫败感、情绪变得低落, 进而对所选择的工作失去信心, 人也变得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甚至随意丢弃现有所择岗位, 与签约单位毁约等现象。其实这种心态是不对的。原因在于这种对比是较片面的, 部分是由于行业结构或个人努力程度的不同而造成的, 进行这种对比根本没太大意义。我们在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后, 就要认真、有毅力、有信心地坚持下去, 一步一个脚印, 努力向人生的职业高峰攀登。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 珍惜现有的每个工作机会, 脚踏实地, 努力向前, 才是职业选择成功的基础。

3. 在竞争中发展自己, 在发展中规划自己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培养雄厚的竞争实力, 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较强的专业基础和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 避免出现所谓的“眼高手低”现象, 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也是目前很多用人单位选拔大学生毕业生着重考察的一个方面。

4. 不断地完善自我, 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一些有效的支持政策, 如大学生创业“免收创业前两年税收”等。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 要善于发现自身存在的潜能, 打破“铁饭碗”的传统就业观念,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进行自主创业。把自主创业当成职业生涯的一部分, 在创业中寻求人生的快乐和奋斗的精神点。再者, 目前我们所处的是知识经济的信息社会, 每天的信息量瞬息万变, 知识就是财富, 要善于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研究显示:在大学所学的知识, 毕业三年后有50%的已跟不上时代发展, 可以想象, 不主动去学习新知识, 毕业几年后一名大学生就可能成为现代社会的“文盲”。因此, 高职院校毕业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毕业并不意味着学习生涯的结束, 相反它是另一种学习方式的起点: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地完善自我, 取得更好的发展, 获得更多的职业成功与职业满意, 以便更好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5. 不能一味地只盯住大城市, 要树立到中小城市、农村去的观念

如今,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 很多领域人才已相对达到饱和, 而在一些中小城市却出现了人才匮乏现象, 特别是一些优秀的高科技人才尤为缺乏。只要你是一块“金子”, 走到哪里都会发光,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 国家正在积极开发西部, 为此也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西部发展的人才优惠政策, 高职院校毕业生要积极响应西部志愿者计划, 敢于锻炼自己, 在最需要的地方施展自己的才华。

参考文献

择业与就业 篇2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聚集在本班教室召开一次题为“创业,就业”的主题班会。我们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等到学有所成的那一天,我们面对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就业问题,这也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当前,就业形势不太乐观的社会前提下,怎样才能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呢?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为将来择业和就业奠定基础,最后预祝本次班会取得成功!活动内容:

此次主题班会主题是学生应尽早开展职业规划设计,了解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为就业早做准备。由班主任给大家上的第一堂短暂职业指导课,同学们都表示受益匪浅,开始对今后职业规划投入极大的热情。参加班会的同学就当前大学生最关心的择业、就业和创业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踊跃发言,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各班气氛都十分活跃。班主任在听取了同学们的发言后,对目前中职学生的就业形式和就业压力做了简要分析和介绍,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着重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对自身特点和优势进一步认识,有 的放矢地学习专业和有关职业方向的知识,并适时更新相关资讯,同时还鼓励同学们积极创业。创业就业班会,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后要多方面提高自己,思想和行动一致,把这次班会的主题贯彻到实处。

时光荏苒,青春行走在时间的河岸,渐行渐远。随着大三的到来,毕业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们即将开始新的征程,那我们首先面对的难题就是:求职,就业。一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1说到求职就业,这里有两个词,分别是就业与择业,大家怎么理解这两个词? 择业指人们以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作为基准来选择并获取职业和用人单位,就业指获得工作。

2同学们会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理由是什么? 我认为在如今的社会形势下,我们应该先就业再择业,理由如下: 先择业后就业首要考虑的是自身理想的实现,而先就业后择业则是现在社会上谋求独立,再去追求自我的理想

第一:从社会现状的角度出发,如今就业形势严峻,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为数众多的毕业生只着眼于少数热门行业。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而众多毕业生长时间没有工作,也必然会造成社会上的种种的负面影响。先就业后择业因为找工作的时间相对较短,故能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的稳定

第二:从家庭的角度来讲,作为一个早已年满十八岁的成人,应该有这份挑起家庭责任的担当,至少不能再增加家庭过的压力。由于现实情况的严峻,先择业比先就业必然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的成本,加重家庭的负担。因此考虑到家庭的因素,我们应该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这种能更有效缓解家庭压力的方式

第三:从大学生本身的角度来讲,我们没有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如何能对社会有真正理解和准备我建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需要一专多能型人才。现代社会,从事任何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都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要懂得专业学习是职业生涯的前提,要充分利用学校为你提供的学习条件,打好文化基础,学好专业知识技能。尽可能多获得几张专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保证自己的动手能力,手头证书越多,就业机会越大。

2.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在企业中立足之本。职业道德的内涵很广泛。包括要有责任意识:对自己所作的事情负责,是一个职业人的先决条件。要有合作意识:现代企业中越来越重视团队精神。还要有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等。以及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岗敬业,应该注意从一句礼貌用语、爱护公共财物、严格遵守纪律做起,培养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良好的职业品质同时也是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比如,一个对人热情友好、乐于助人的人能得到同事的好感;一个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能得到领导的赏识;一个谦虚好学、踏实肯干的人能得到师傅的赞扬。很难想象一个不讲奉献、自私自利、贪图安逸的人,能得到领导、同事的亲睐。

3、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要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树立“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的观念和意识,树立:先就业后成才、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后创业的就业观。不要高不成,低不就,求职择业以自我为中心。

4、要锻炼和培养创业精神和成才意识。要根据社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明确自己努力方向,坚定自己职业理想和成才信念。有些学生有“等、靠、要”的想法,应该学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从低起点开始,向高层次努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正逐渐被市场的价值规律所打破。受过良好高等职业教育的技术工人,将成为就业市场的热门人才。先择业必然会因为对社会不成熟的认识而付出大量时间和心理上的成本。所以我们应该脚踏实地,首先寻求一份能使自身独立的职业,并在社会中成熟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在实践中重新探究自身的规划,在经济有保证和对社会认识成熟的前提下,再进行择业,追求自我的理想。这才是更稳妥更有效的路子。

二、务实自己,开拓进取。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多如牛毛,竞争激烈,求职眼高手低,用人机构挑三拣四,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低迷,各国失业率增加,许多大公司裁员)2 在学校求学期间,最重要的并不是你每个学期都能拿奖学金,而是在大学期间你首先要要给自己定位(也就是作好职业规划,记住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真理啊!!)将来靠什么谋生.并且一定要为这个远大目标树立一个短期内可以实现的小目标,其次就是在谈恋爱的同时把学业修好,起码不要挂科~~~~~~,可能你所选的专业与你将来所从事的一生的事业毫无关系(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最好是与你的远大目标相关联的, 3 如果你上述未作好,毕业即失业很可能成为现实,因为你可能在学校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网吧,花前月下,和宿舍的床上.但是你仍然可以就业(看大门和清洁工同样也是属于就业,但我知道你绝对不去做一个“低贱”的工作.)4 就业后,自己可怜的薪水远不够花,你还要不停的跳来跳去(或者挑来挑去)(如果你的职业规划没作好,这时你就很快面临一些烦恼了:我到底能干什么,我以后准备从事什么样的职业~~~~)5 如果解决了就业,(薪水尚可的话),生存问题也就解决了,下一步就是发展了(如果你所从事的工作恰好是你的规划.恭喜你!发展就靠你以后的工作表现了),如果你不喜欢这个工作,你就得为以后远离这个工作作准备-----培养自己一种独立生存的能力(离开了这个工作我照样活的很好)---这种能力很重要!6 就业.择业之后就是事业了!每个成功的人都有自己的事业,谁都不想为别人打工一辈子,当然,能作到这一步确实寥寥无几,不过只要不放弃自己最初的梦想,只要去拼搏奋斗,都会成功的!

三、爱岗敬业、1.乐业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一个人如果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职业将是很快乐的事。喜欢某一职业是不是就叫乐业?

乐业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态度;其二是行为。在态度上,应是发自内心的对职业的热爱。而要想发自内心地去爱,就必须了解、理解他在社会上的地位、意义,使自己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把自己从事的职业当作事业去追求。只有在这样的工作理念下,才可能在行动上不怕苦、不怕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去工作。(简述乐业事例)

2、故事展示:把职业当成事业

许多年前,日本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但她万万想不到,上司安排她洗厕所!这是谁也不愿干的活,更何况她是一个从未干过粗重活的细皮嫩肉的姑娘。开始,她一接触马桶就恶心得呕吐,但上司要求必须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她困惑、苦恼过,也哭过鼻子,但她一来就下决心,一定要走好人生的第一步,马虎不得!这时,同单位一位前辈出现在她面前。首先,他一遍遍地抹洗着马桶,直到抹洗得光洁如新;然后,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喝了下去!同时给她一个含蓄的、富有深意的微笑,送给她一束关注、鼓励的目光。姑娘目瞪口呆,如梦初醒,热泪盈眶。她痛下决心:“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最出色的人!”果然,姑娘成了一名最出色的洗厕所的人,并从此踏上成功之路。几十年过去了,她最终成了日本政府的邮政大臣。她就是野田圣子。结论:择业并不难,难的是敬业。一个恪尽职守、忠诚敬业的人,必然能成就事业的辉煌;否则,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挑精拣瘦,无所用心,把事业当成混饭吃的职业,最终将一事无成,平庸一生。

结论: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乐业、勤业、精业,三者相辅相成,乐业是爱岗敬业的前提,是一种职业情感;勤业是爱岗敬业的保证,是一种优秀的工作态度;精业是爱岗敬业的条件,是一种执着的完美的追求。

四、职业素养的主要内容

(一)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职业人”在一定的社会职业活动中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并在个人从业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处事公道、服务民众、奉献社会;职业道德的基本素养有遵纪守法、严谨自律、诚实厚道、勤业精业、团结协作、任劳任怨、开拓创新。职业道德的养成,唯有在职业道德的训练和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应该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二)职业形象。职业形象泛指职业人外在、内在的综合表现和反映。外在的职业形象指职业人的相貌、穿着、打扮、谈吐等他人看到、听到的东西;内在的职业形象指职业人所表现出来的学识、风度、气质、魅力等他人看不到,却能通过活动感受到的东西。职业形象与个人的职业发展紧密相连,在人的求职、社交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良好的职业形象对职业成功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三)职业态度。职业态度是个人对职业生涯的设想及其有关问题的基本看法。它包括职业生涯设计、对正在从业或即将从业的看法等。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在校的职业技术教育给予的知识和技能是有限的,而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当代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知识能力满足无限的社会要求,可能的契机和途径是对学生职业态度养成的最好教育,好高骛远是行不通的。

(四)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人们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活动方式。③高职院校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不仅需要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操作和训练,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这是走向“职场”的基本条件。

(四)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人们在各种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协调、完成

年轻人择业难于就业 篇3

不是无法就业 而是不愿就业

在这个看起来并不轻松的毕业季,我们走近大学生,也走进企业,了解了招聘与求职的部分情况。大多数企业表示:招聘计划并没有缩水,相反我们这两年的大学生招聘计划一直是在扩容的。大部分的学生说:“找工作没有感觉特别难,但找份满意的好工作确实不容易。”也有企业HR直言:很多大学生不是无法就业,而是不愿就业,因为他们对工作的期望值太高了。

以深圳的一家广告公司为例,公司为拓展业务招聘文案策划人员若干名,月薪3000元,条件只是文职类专业的毕业生。该公司通过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会定下了6人,最后只有2人来报到上班,不来上班的理由是,或嫌工资低,或称要为下一次公务员招考做准备。来上班的2人中,也有1人在上班一周后离职了,原因是工作内容枯燥无聊。

笔者咨询了海南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他们表示也为大学生就业感到着急。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校方会给每个学生一份三方协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在学生成功签订三方协议后,学校还会发放一定金额的补贴,以鼓励大学生就业。同时,学校还千方百计地将用人单位请进来,尽力做好宣传、服务工作,可是,招聘单位在校园等待求职者的现象却时有发生。此外,有一些大学生投机取巧,为了签订三方协议而随便找一份工作,在单位工作一两个月,签订协议交给校方后就离职。

毕业季,全国各大高校校园中到处张贴着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各大中小企业的宣讲会、招聘会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但是,部分中小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不禁让人深思: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基层单位、企业招人难,究竟是怎么回事?

落后择业观导致年轻人就业难

之所以出现就业难,问题出在这些应届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上,落后的择业观念给他们的就业带来困难。

“这是我第3次来找工作,之前几份工作太没挑战性了。”24岁的小周从西安工业大学毕业后,跟父母一起在深圳生活、工作,毕业仅一年时间,小周已经跳槽两次了,其中第一份工作仅仅维持了3个月,第二份工作持续了7个月。现在,她继续在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招聘网站上投递简历,希望找个更好的工作。

当问到她的求职意向时,她说“最好是本专业的工作,周末双休,单位按照工资比例缴纳五险一金。还有,工资不能太低,4000元以下我不会考虑。”此外,“不加班、离家近、不辛苦”也是她挑选工作的要求。

此前,她已收到不少企业的面试通知,但由于对薪酬和工作内容不满意,她表示“不会去”,原因是“工资太低,我也不爱做重复琐碎的工作”。这也是不少招聘单位对部分九〇后的评价。一家企业招聘人员告诉笔者,有一名应届毕业生声称,他进公司不做基层工作,否则其专业优势没法发挥,个人价值也无从体现。也有年轻人一进工作单位,就跟部门主管表示不接受加班。

由此可看出,现在有部分年轻人有盲目求高和不切实际的心理,他们单向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无不在其考虑之中,却忽视了如此完美的单位能否接纳自身。不掂量自己的才学,不给自己合理定位而盲目求高,最终导致不少大学生与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找不到工作就在家啃老

大学生毕业后因“眼高手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怎么办?有一部分选择了赋闲在家,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这群人中有对就业过于挑剔的高校毕业生,也有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为由自动离职的年轻人,还有创业幻想者,以及没找到轻松工作宁愿在家呆着的常年求职者等等。他们其实并不是就业难,更多的是择业难,于是“无奈”选择躲回家中,继续在父母温暖的羽翼下衣食无忧地生活,不愿长大,不想出去工作,不肯承担成年人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幸子在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大专毕业后,参加过几次招聘,也面试过几家单位,但她觉得应聘单位不能满足她的要求,就没再出去找工作了。幸子的父亲是做餐饮、酒店生意的,家庭还算富裕,所以她没有来自家庭的经济压力。如今赋闲在家,幸子白天在家睡觉、上网,晚上和一些好姐妹出去聚会、逛街。每个月月初,父亲会帮她还上个月的信用卡账单,有时是七八千元,有时达一两万,基本都是跟朋友聚会和购物的花费。幸子说,之前面试的几家单位开出的工资都不能供应她的正常开销,上班根本没有意义。现在,幸子的父亲帮她报了个公务员考试的培训班,她偶尔过去听课,希望能够通过培训,考上公务员。

大学生就业难,有的认为高校的扩招制造了扎堆的大学生;有的认为经济增速放缓,单位用人缩减;有的认为“官二代”、“富二代”拼爹拼妈搅乱市场,缺失公平竞争的平台……这些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不可否认,大学毕业生自己的定位不准、心态不正、“眼高手低”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人选择了逃避就业,或考研、考公务员,或出国,甚至是在家“啃老”。但这些都只能是短暂的逃避,未来他们该何去何从?

择业就业 篇4

一、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 抽取河南某高校的380名毕业班学生为被试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就业方面感受到的压力较小, 故只测量毕业生班的学生) , 由分管毕业班就业工作的辅导员老师利用课间发放、回收问卷, 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最后共回收有效问卷349份, 有效回收率为91.84%, 其中男生173人, 女生176人;学生干部70人, 非学生干部279人;农村学生241人, 城镇学生108人。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测量工具

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 用于评估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发展水平 (胡艳红, 2004) 。该量表共23个项目, 由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社会支持、职业信息收集、学绩和目标设定6个因子组成。采用五点评分标准, 对每个项目按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计分, 择业效能感总分为6个因子的均分, 得分范围为1-5分, 得分越高, 表示择业效能感发展水平越高。

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 从职业素质、就业竞争环境、自我认识与定位、就业心理预期、缺乏求职帮助和专业供求矛盾六个方面评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感受水平 (陈宇红, 2009) 。该问卷共包含59个项目, 每个项目按无压力到压力很大5个等级记分, 就业压力总分为6个因子的均分, 分数越高, 说明体验到就业压力越大。

三、研究结果

(一) 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的现状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 高校毕业生的总体择业效能感发展水平并不高, 处于中等水平 (M=3.44, 稍高于理论中数3, 在比较成熟的4分以下) 。通过频数统计发现, 低分组 (低于3分) 48人, 占总人数的13.75%, 中间组 (3分-4分) 为270人, 占总人数的77.36%, 高分组 (高于4分) 为31人, 占总人数的8.88%, 基本成正态分布。进一步通过方差分析发现, 三组被试的就业压力感受水平 (F=5.14, p<0.01) 存在显著差异 (高分组<中间组<低分组) , 这说明高校毕业生择业效能感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层级分布差异显著。

表1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择业效能感的各因子发展处于中等水平 (均值都在4分以下) , 他们在择业效能感上的信心水平从低到高依次是目标设定、职业信息收集、学绩、社会支持、自我评价和自我概念。进一步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择业效能感各因子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说明高校毕业生择业效能感的发展不均衡。

(二)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现状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 高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力的平均数为2.20, 稍低于理论中数3, 处于中等水平。从引起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来源的排序来看, 排在首位的是就业心理预期, 其次是职业素质评价和缺乏求职帮助, 排在后三位的是求职竞争、自我认识与定位和专业供求矛盾。

(三) 高校毕业生择业效能感和就业压力的关系

为探讨高校毕业生择业效能感和就业压力之间的关系, 首先采用相关分析发现, 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和就业压力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在-0.110和-0.528之间, P<0.05) , 这不仅体现在总体上, 也体现在各个因子上。然后根据总体择业效能感的平均分, 将被试分为高低两组,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择业效能感高分组学生在就业压力各因子上的得分都显著低于低分组 (t=-3.21, P<0.01) 。这说明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越高, 所体验的就业压力就越少。

最后以择业效能感各因子为自变量对总体就业压力做预测,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 发现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进入回归方程, 调整后的决定系数为0.164, F值为12.38, 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48, -0.222 (p<.01) , 即择业效能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概念对就业压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四) 分析与讨论

本次对高校毕业生择业效能感和就业压力现状的调查结果, 符合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校毕业生的总体择业效能感发展并不高, 处于成熟和不成熟之间的中等水平, 且表现出不均衡的发展特点。这可能与当前大学生自身的职业成熟度降低有关, 今年高校大规模扩招, 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 大学生整体数量急剧增加, 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素质, 也就在客观上降低了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具体来说, 高校毕业生择业效能感各因子的发展不平衡, 其中目标设定、职业信息收集发展相对较低, 这说明高校毕业生在目标设定和职业信息方面更需要帮助。当代大学生追求张扬个性, 但对职业目标的取向和准备有所下降, 变得有些无所适从, 目标定位不清晰, 甚至脱离现实。另外, 高校毕业生对职业信息的了解较低, 如职业道德规范、规章制度, 对求职人员的职业潜在要求 (服饰、礼仪等) , 对自身要从事的职业的了解度不够, 许多学生不能主动去了解一个职业和一个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一般还是以专业为基础, 被动就业。因此,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时, 应提供科学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全面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人格和职业能力, 树立职业意识, 提高职业素质。需要注意的是, 尽管在自我评价和自我概念因子的得分较高, 但综合以上分析, 恰恰说明了大学生有盲目反映和了解自己的倾向。

二是高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压力处于中等水平, 从压力各维度的波动来看, 就业心理预期和职业素质评价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最大。就业心理预期和职业素质评价可以算是内在的就业压力, 这说明引起学生就业压力多是个人内在原因, 这需要引起就业指导部门的注意。因此, 高校毕业生要积极转变自己的职业观, 不能由“大众化教育”的门进入了大学, 却要求以“精英教育”的标准进入社会就业, 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毕业生在择业时要遵循现实性原则, 摆正自己的位置, 明确自己的优劣势, 为可能的或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尽早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以尽快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同时, 毕业生在求职时要善于调整就业期望值, 当求职遇到挫折时, 要仔细分析原因, 到底是自己的职业素质达不到岗位要求, 还是其他原因, 据此调整职业目标, 争取更好的机会。

“就业”与“择业”的关系 篇5

“就业”与“择业”的关系如何?

就业还是择业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一些毕业生缺乏必要的自信,就业时“饥不择食”;另一些依然抱着“天之骄子”的心态,就业时“好高骛远”,脱离社会需要。这两种倾向都将导致就业成功率的下降。学校和社会曾向大学生呼吁“先就业,再择业”,以缓解就业压力。此呼吁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即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与择业,避免好高骛远的择业心态,提高学生的第一次就业率,稳定就业局势。但有不少大学生缺乏对自己和社会的正确认识,以为先就业就是忽视自身条件,迎合就业岗位的需要,只要有用人单位接受,就盲目签约。这种现象尤别是培养职业精神、培养肢体技能、口头交流、书面交流、与他人共事、影响他人、收集信息、适用定量工具、提出和回答恰当的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就每一种技能的训练给大学生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近日在上海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称,中国大学毕业生中只有10%左右具备在外企工作的技能,本土高素质人才短缺将对跨国公司以及向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产生严重影响。欠缺应用技能、英语水平较差,是阻碍中国大学毕业生获得外企工作的主要原因。湖南大学电气与工程信息学院的冯蓓娜老师利用2005年暑假对北京、广卅f、深圳、武汉4个城市的170名本校毕业一到两年的毕业生和所在的28个单位,采取问卷、访谈、座谈会等方式进行了调研。学生反应:除了对学校的课程设计安排有建议外,多数学生还要求给予更多的实习机会,使自己更多地接触社会,增加实际操作经验。单位反应:毕业生相对不足的素质有“工作质量”、“计算机水平”和“专业知识”;绝对不足的是“创新精神”和“外语水平”。对学校教育提出了5个方面的要求: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如待人接物和礼仪方面的培训等;课程设计要合理,加强专业知识;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水平,多给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建立就业网站,与企业加强联系。以上足以说明职业技能的锻炼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要加强而且是越早越好。利用专业学习时间、课余时间,通过寒暑假临时工作等方式积极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以便为进一步的择业奠定良好基础。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择业对策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择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55-02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市场经济地位的提升,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使得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时不知所措,有极大的无力感或挫败感。加之,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致使现在的大学生缺乏把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另外,大部分用人单位注重工作经验的考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率,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一、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1.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竞争愈演愈烈,而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间的较量。在这种大形势和大背景下,社会对人才方面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与能力、复合能力等。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在某种程度上,很多大学生毕业却也意味着失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很多大型国有企业在聘用员工时都采用内部招收式,即某一个岗位需要人时,往往采用内部补给的方式,在该企业内部进行,面对本企业内部员工,并不进行公开招聘。这样,就缩窄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其次,国家公务员考试或是教师、警察等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体制不合理,题型怪异;往往注重形势,成为托关系、找门路的幌子。许多来自农村或经济条件差的学生,空有满腹经纶,因缺乏大的身份背景或稳固的经济基础,虽在此道路上努力拼搏,却屡战屡败。

最后,因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大多数的应届毕业生不得不投身于私有企业当中工作。私有企业就国有企业相比,往往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工作条件差;(2)工资待遇低;(3)个人发展空间小。

另外,很多私有企业对无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压根不愿录用,即使录用也有一套近乎苛刻的不平等的苛刻录用条件或标准。

2.导致就业形势的严峻的主要原因。现在绝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家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缺乏锻炼,自理能力也很弱,但却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极强的自尊感,心灵敏感而脆弱,适应能力较差。诸多因素使得他们对就业形势没有正确、清醒的认识,也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容易被客观因素影响,缺乏恒心和坚持。

当代大学生之所以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致使大部分高校在教学中,仍注重对理论知识体系的传授,而使得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往往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缺乏实践操作能力;(2)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准确、清晰,在就业问题上缺乏主见,优柔寡断,眼高手低;(3)在大学学习期间,没有对未来进行很好的预见和规划,也没有进行系统的就业分析或就业指引方面的学习;(4)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条件苛刻,工资待遇有待提高。

二、通过就业规划,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

当代大学毕业生,由于刚刚走出校门,思想比较单纯,对于社会还没有透彻的认识。再加之,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不能独立地接手工作;不能熟练地进行实际工作的操作;更不能快速的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常常被拒之门外。因此,也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使之为此感到迷茫、无助,甚至沮丧,丧失了原本的自信心,以及对工作的热情和激情。

面对此种情况,大学生应当进行提前的就业规划,最好是在大学学习之初就着手准备,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往后的人生道路,并及时的进行规划,以此来应对即将面临的就业挑战和压力。在进行就业规划时,大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如果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在国内比较冷门,就需要时时找机会拓宽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从零开始,积极探索,从自己感兴趣的或比较热门的方向入手。同时,在进入该专业学习的最初阶段,就要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有比较清楚、客观的认识。

第二,对于对自身所学专业缺乏兴趣的学生,可以先决定自己到底想朝哪个方向发展,然后在学习期间可多进行一些相关的社会实践,以此增加自己对该行业的认识,同时为自己赢得该行业相关的工作经验,以此来提高自己在就业形势中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大学期间应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广泛的猎取知识,积极的参与相关的技能考试,以此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有一句广泛流传的俗语,是这样说的“千金在手,不如一技防身”。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技能的重要性,在现代企业中它的作用已远远超过了学历或理论知识。

第四,从学校到职场,学生身份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角色的不同也要求学生能够很快的适应这种转变,甚至在某些时候还要适当的改变自己的性格,使其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和新的工作环境;要从心理上做好准备,积极面对对自己来说陌生的身份,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进而认可自己的身份,充分体现新角色的价值和意义。改变性格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有:(1)多参加学校地社团,广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参与能力、协作能力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2)主动的与人交流,发现自己在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3)积极与人接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多进行集体活动,完善自己的性格。(5)及时并经常的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正确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三、当代大学生择业对策

1.调整就业观念,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职业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行业都为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任何职业只要合理合法,只要是付出了辛苦劳动或聪明才智,就值得大众尊重。俗话说的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以,在选择职业时应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兴趣特长和自身实际,不能因过分追求职业的“高、大、上”,眼高手低,从而失去适合自己的工作機会。

2.利用多种渠道捕捉就业信息。有了一定的择业方向后,就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广泛收集相关的招聘信息。招聘信息的收集有多种渠道,出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手段、人才市场,职业中介外,还可以通过亲戚、朋友、同学等熟人的介绍获得就业信息。而多种就业渠道的打开,也为就业提供了广泛的就业信息源,进而增加就业几率,开拓自己的就业道路,有助于自己早日找到适合自身、并令自身满意的工作。

3.進行仔细的就业信息分析、对比与筛选,从而锁定岗位。获得了大量的就业信息后,就要根据自身情况并结合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对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对比,从而做出筛选。在此过程中,还要对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作一定的了解。比如:企业文化,企业现状、企业前景、企业性质、从事行业、工资待遇等,这样做,便于应届高校毕业生锁定企业和职位。在这个阶段,可以多锁定几个自己相对满意的岗位,随后进行实地考察、面试后,在根据情况做最终选择。

4.做好应聘前的必要准备。在正式去锁定的单位应聘之前,首先,应根据所要应聘岗位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撰写个人简历,力求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一目了然;其次,在应聘之前,应提前给锁定单位打电话进行预约,并了解清楚面试的时间和地点。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单位的面试预约,应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之间间隔一到两天为宜;再次,在确定了面试时间之后,要提前一到两天对应聘职位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温习,巩固一下专业技能与技巧,避免在面试中出现手足无措的状况。

5.注重面试时的仪容仪表。规范自己在面试时的着装,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切忌给面试官留下邋遢的印象;注意平时的言谈举止,为面试养成良好的习惯,把握生活中的细节,适时的表现自己的优点。如进办公室要先敲门;遇见地上有垃圾或杂物要捡起并丢进垃圾筒;初遇考官要问好等。

6.充满信心,沉着应对面试。

在应聘时,要充满自信,冷静的思考考官所提出的问题;紧扣考题,沉着应对;在回答过程中,既要多用专业术语,又要通俗易懂。通过自己的回答,体现自己的真才实学和能力。

小结: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代高校应届毕业生应在校内就提前对自己的就业方向进行系统的规划;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实施社会实践练习,为自己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平时,还应该多注意细节,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良好的性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以后加入工作团队做准备。另外,还应提前调整自己的状态,以此来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邓勿.农科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择业偏向的矛盾分析——基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调查[J].广东农业科学,2012(8).

[2]魏慧冬.大学毕业生择业价值取向及对策研究[J].教育界,2013(34

择业就业 篇7

一、调查对象及过程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下, 调查了沈阳航空职业学院、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机电职业学院、辽宁农业职业学院、辽宁职业学院、辽宁商贸职业学院、辽宁职业技术学院十所学校, 涉及的专业有航空技术专业、桥梁专业、造价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数据通信专业、园林技术专业共2500多名学生, 主要调查择业观调查和就业意向调查, 其中择业观调查包含12 道题, 主要分为:

择业观念、专业对口、就业指导的必要性等情况; 就业意向调查包含8 道题, 主要分为就业单位性质、薪资、地域选择等情况。本研究全部以单项选择的形式进行, 题量合适。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一) 择业观念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 多数同学对择业观念不强, 自己没有感觉到就业压力, 没有自己就业的思想。多数同学认为高职学生不好就业, 自己不积极努力, 就业时候一般都是学院里推荐, 在顶岗实习的时候, 也不努力学习, 有目标的去学校, 比如计算机专业学生, 自己没有学习目标, 是进行网络管理、软件开发、网站设计。在就业时候就是没有特色, 用人单位问你擅长哪方面, 那都知道, 那都有问题, 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影响自身就业质量。

( 二) 专业对口情况

现在我们很多学校都注重就业率, 没有注重学生专业对口率, 专业对口率低, 影响学生稳岗率, 就业的幸福指数等。职业院校领导与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的专业对口率, 这是提高专业的知名度, 把专业办好的关键所在, 必须认真总结经验, 让本专业学生不仅就业, 就业指数要高, 让学生就业有一定的幸福指数。

( 三) 就业指导的必要性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 在对“你认为现行的大学就业指导是否有必要”的问题进行调查中, 有87. 5% 的学生。共1000 名选择了很有必要, 有10. 5选择了无所谓, 2% 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必要。这个数据比2011 年有了很大变化, 也就是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高职院校都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让学生了解就业, 知道就业, 就好业, 这是所有负责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心声。

三、策略及建议

( 一) 丰富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 加强对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现在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意识淡薄, 多数学生没有自主创业思想, 尤其在东北的高职院校学生, 思想比较单一, 创业思想落后, 就业指导中心教师, 必须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提高其创业能力。培养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是引导高职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的关键, 因此, 就业指导的内容应全面渗透创业教育。实施创业教育不能只限于设置一门课程或创办一个企业, 而应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要通过多种形式培养高职毕业生的创业精神。此外, 创业教育离不开一定的创业实践环境。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成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来推动本校创业教育工作的具体落实。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既可以是真实的创业环境, 也可以是模拟的创业环境。创业是一项复杂过程, 不是一门课, 模拟一个企业就能成功的, 必须培养学生创业的意识, 提高创业能力, 具有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 创新就业指导的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社会需要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 而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必须以企业需要为契机, 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就业指导课程要积极进行改革, 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培养其创新意思, 提高创业能力, 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为和谐社会创造和谐因素。

( 三) 完善高职学生就业渠道, 建立健全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体系

高职学生的职业选择能力, 需要硬件环境支撑下的训练模式, 需要完善高职学生就业渠道。反观当前的就业指导, 基本是理论教学式, 这种偏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就业指导在充满竞争的就业市场中难有作为, 为此, 设计出一个新的能力训练体系, 让学生在“做中学”, 通过实训课程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 甚至建立相应的实训室, 让学生以实训的形式完成职业选择能力训练, 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就业指导体系, 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选择能力, 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汶录凤.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探析[J].新西部 (理论版) , 2016 (02) .

[2]孙小伟.浅谈高职学生就业的积极性[J].福建质量管理, 2016 (01) .

[3]许宪国.基于“职业带”理论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 (06) .

择业就业 篇8

面对目前就业现状, 大学生应从毕业、就业、择业、创业四个方面来进行就业准备:

一、打好深厚的专业基础, 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大学毕业生

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农业院校毕业生走向社会的必备条件, 没有专业知识作后盾, 就无法胜任专业工作, 即使找到了工作也会失去。因此, 在校农业院校大学生必须抓住宝贵的学习时间, 不仅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 还要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不仅要掌握现有知识, 而且要加强前沿知识的学习, 努力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除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知识外, 参加第二专业、辅修专业、选修和自学其他课程等方式来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使自己掌握的知识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可调性, 这样才能深厚自己的核心知识, 拓宽知识领域, 适应社会需求, 达到高质量的就业目标。大学生除了应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 较高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之外, 还应培养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重视每一次实践机会, 亲自动手、动脑, 培养实践、创新及自学的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效率。要走出课堂, 走出校园, 到广阔天地中锻炼自己, 如参加寒暑期社会实践、勤工助学以及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商业活动等。同时, 毕业生除了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外, 还要加强其它知识的学习。要提高多种综合素质, 包括吃苦耐劳、勇于奉献、勤勤恳恳、踏实肯干、思想敏锐等素质;摒弃目光短浅、胸无大志、急功近利、精明世故、眼高手低、轻视他人、工作拈轻怕重、挑三拣四等种种不良习气。

二、转变就业观, 调整就业期望值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 高等院校毕业生择业产生了很多的误区, 而农业院校毕业生中的误区更为严重, 主要表现在:重城市轻农村, 大多数毕业生喜欢留在城市, 而不愿到工作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部分农科毕业生过分强调个人享受等等。而事实上, 农科毕业生的专业性质往往使得多数学生无法“如愿以偿”。针对这种现象, 毕业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选择职业不能单凭主观愿望, 一个人能从事什么职业, 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如社会的需求, 个人的素质条件, 政策的限制等。农业大学学生必须摒弃旧的就业观, 增强市场观念, 从个人实际出发, 主动适应社会需要,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理想和现实、困难和机遇的关系。大学生就业, 主要是到企业就业, 如果你在毕业时有企业要你, 那你的就业就不成问题了。但很多大学生对企业不了解, 从企业的创始成立到企业的产品战略、经营手段、人力策略等都不明白, 导致不能很好的针对企业制定个人求职策略, 导致求职简历没有针对性, 面试不能切中主题, 因此, 探索企业就成为在校大学生的重要任务了。企业探索的内容是从以下六个方面去了解:基本信息、主营业务、发展愿景、职能设置、文化风格、人力需求。

三、认真分析自己, 运用职业规划进行择业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 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 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就是一个“自我定位, 规划人生”的过程, 大学生毕业时要找到自身和社会的切入点, 就必须认真的分析一下自我, 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对自己充分的了解, 是求职者进行职业规划的依据与前提, 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 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是大学生通向成功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 客观分析环境, 正确选择在校期间努力的方向, 如:立志从事研究工作的, 就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通过考研、留学继续深造;立志从事管理工作的, 平时就要注意管理能力的培训, 通过考公务员、参加选调生等考试;如想经商的, 就要学习相关商业运作等方面的知识。

四、面对创业就业, 理性分析选择

加强高职生的择业教育提高就业质量 篇9

一、高职毕业生存在的几种就业状况

1. 毕业生在求职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制度改革, 毕业生成了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 就业、签约、违约都与学生本身的利益紧密联系, 致使很多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地是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 不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自荐材料的虚假包装, 面试时的自我拔高, 在签约时“脚踩两只船”, 盲目签约、随意毁约, 工作中一不称心就随意跳槽等现象严重地违背了诚信原则。

2. 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的错位

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和自身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 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 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提供等作为选择的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 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 而一味向往经济发达地区, 并且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都以自己意向为目的, 作出不切实际幻想。这样势必限制了毕业生求职的选择面, 也导致部分毕业生难以顺利就业。

3. 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现状存在一定距离

职业道德教育在各高校都常抓不懈。但目前一些学生上岗就业后对工作不负责, 怠慢客户、顶撞上司, 违反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可见, 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现状尚存在一定距离, 学生在学校受到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的间离状态, 难免使学生感到困惑。

二、采取必要措施, 加强毕业生的择业教育指导

1. 端正自我意识,

摆正择业心态, 学会适时调整择业目标高职院校毕业生, 相对于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而言学历稍低, 择业时表面上竞争优势较小。毕业生只有在心理上具备自主择业的意识, 敢于正面竞争, 才能坦然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心理压力。同时, 择业过程也是重新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的过程。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 在多方的就业压力下如何正确认识自我、调试自我, 是在就业竞争的求职之路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 要在“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的背景下, 根据就业中实际情况, 在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 学会适时调整小目标。不少学生目标定得不实际, 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些毕业生缺乏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客观评价, 或者因估计过高而盲目自信, 或者因估计过低而信心不足;也有不少毕业生不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 因而在择业就业问题上显得迟疑、彷徨和烦恼。高职毕业生要学会认识自身在职业技能、动手操作方面的优势, 当然还要正视在学历水平方面的不足和差距, 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色和优势, 敢于竞争, 不怕挫折, 确立就业择业的自信心。

2. 以就业为目的, 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职业技能是个体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主体经验, 是具有一定规范的职业活动方式和操作技术。要掌握其职业技能, 必须通过一定的职业活动, 反复训练职业技能, 牢固掌握其操作技术。高职教育具有双重属性, 既姓“高”, 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姓“职”, 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 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其质量观、人才观的标准是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需具备与高等教育层次相适应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掌握专业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新设备, 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一线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 学校应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加大职业技能训练的比例。基础理论要按照以“应用”为目的, 以“够用、适用为度”的原则。专业课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精讲多练”“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练”“教、学、做”合一。努力做到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技能为主线, 突出“技术性”“技能性”。

3. 加强创业成才教育, 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创业成才”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 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 它不仅提出了“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这一新概念, 而且还用“求职”来注释“就业”, 为传统意义上的就业赋予了新的内涵。对毕业生注入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不断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 培养学生勤奋进取、开拓创新的个性, 使学生由知识的拥有者变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创业者, 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创业人才。

对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工作的思考 篇10

一、自主择业军转服务部门要健全管理和服务体系

相对于计划分配的转业干部, 地方主管部门对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管理服务模式大都比较粗放, 管理服务网络比较薄弱, 针对具体人、具体事的个性化管理机制尚未建立, 就业培训和指导力度以及经费投入都不够。因此, 自主择业军转服务部门要不断健全管理和服务体系。一是要通过加强对自主择业军转人才资源的结构、层次和市场配置规律的研究, 充分利用人才信息网络和人才交流网络, 为自主择业转业干部创建服务平台, 提供人才供需、政策咨询、项目发布等信息, 从而减少择业的盲目性, 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二是要牢固确立服务观念, 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措施、规范服务标准、细化服务项目、拓宽服务内容、改善服务条件, 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造一个服务周到、保障有力、宽松稳定的创业环境。三是要主动提供更多的信息与渠道, 采取切实措施, 支持和帮助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业, 鼓励以个体创业带动群体创业, 并不断总结推广试点经验, 引导更多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到创业发展的队伍中来。四是要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 做好针对性培训, 缺什么补什么, 让他们具备必要的技能, 以此为支撑为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二、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要善于发挥自身优势, 克服不足

就业, 对于广大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来说, 是人生经历中的一次重大转折, 很多需要从头开始。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量体裁衣, 扬长避短, 这是把握就业机会的重要前提。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择业的优势, 总的来说,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具有良好的精神气质和超强的组织纪律性。军队是一座熔炉, 它锻炼人的意志, 陶冶人的情操, 很多优秀的人才就是在军队这所大学校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在这座熔炉深造多年的当代军人, 普遍具有甘愿牺牲、无私奉献的觉悟, 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胆略, 坚忍不拔的毅力, 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 勇于吃苦的精神等优良素质, 这对于任何事业都是极为重要的。二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军人的压力往往大于常人, 但正是这种压力, 使军人具备了更为强烈的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长期的工作积累使他们具备了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三是具有顽强拼搏和执着的敬业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 顽强拼搏的精神, 是在部队生活过的人们的最大收获。长期的军队生涯的锻炼, 锻造了他们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品格, 这既是一名军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和真实写照, 也是转业干部事业成功的基础条件。四是善于团结, 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团结既是军队的生命, 也是任何一个社会团体的生命, 部队干部长期在部队工作, 高度的集中统一, 严格的组织纪律, 养成了部队干部令行禁止、善于团结的作风和较强的团队精神。

与优势相比, 转业干部也相对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是学历知识含量较低, 本科、专科学历中, 党校、函授毕业的占的比重较大。二是知识结构仍显单一, 所学专业以军事知识、党政知识为主, 而社会需要的专业知识明显不足, 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三是就业技能存在不足, 使转业干部因缺乏就业技能而降低竞争能力。而其他诸如观念上的落后、思想上的保守、转业时年龄上的劣势等等, 也是制约他们充分就业的屏障。

三、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要调整心态, 增强意识

上一篇:产生的影响下一篇:榨菜新品系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