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钢琴教学

2024-08-01

儿童钢琴教学(精选十篇)

儿童钢琴教学 篇1

一、趣味性的语言表述

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 针对他们这一特点, 教师就有必要用活泼生动的比喻、形象鲜明的语言去引导儿童进行技术性训练, 使其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而且趣味性的语言对儿童的发散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 在学习1个四分音符=2个八分音符=4个十六分音符的音符时值关系时, 教师可以把一个四分音符比喻成一个西瓜, 从中间切开, 这个四分音符就变成了两份半个的西瓜, 这半个西瓜就是八分音符, 所以, 用1个西瓜=2份半个西瓜, 引导出1个四分音符=2个八分音符。同理, 再以西瓜比喻, 把半个西瓜从中间切开, 推出1个四分音符=2个八分音符=4个十六分音符的音符时值关系, 这种关系经教师趣味性的表述后会显得通俗易懂, 使学生能快速地理解和掌握。再如:在对孩子进行两个指头的交替训练 (尤其是3、4指) 时, 为了防止学生出现粘键的现象, 教师可以把两根指头比作是五个好朋友中的其中两个人在玩跷跷板, 这样, 学生就会很容易地做到教师的要求。

二、技术性的训练指导

(一) 手臂放松的训练

进行手臂放松训练时, 让学生的双手自然地在身旁垂下, 一点也不用力, 抓着学生手腕处, 把他的手轻轻地拿起来, 高于琴键, 然后突然间放手, 让他的手在完全松弛的状态下坠落, 用同样的方法让儿童自己做, 两手互换练习。若学生难以做到完全松弛, 教师可以手拿小球停留在半空, 突然松手, 小球落地, 让学生把自己的手当成教师手中的小球, 模仿小球落地时的运动。

(二) 手指放松的训练

匈牙利钢琴教育家约瑟夫说:“开始就在琴上练习, 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学生是初学, 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指的动作上, 而不是集中在发音上, 这在日后弹奏乐曲时, 会给正确的神经支配造成困难。”所以, 我们可以换种方式, 把学生的手放在腿上 (以便随时感受手指力度的变化) , 告诉学生, 他的手指现在就是小锤子, 这五个锤子兄弟很勇敢, 交替着砍柴, 谁也不需要别人帮忙, 其中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其他四个人要休息, 休息好了才能有力气干活, 干活的时候要努力举高, 锤的要快。经过训练, 学生的手指达到了放松与训练的交替。

(三) 慢速练习

慢速是练习的精髓, 只有速度放慢才能把音高、音长和各种记号注意到, 大脑才能反应过来, 耳朵才能辨别音色。毕竟儿童阶段是学琴的初级阶段,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对以后演奏作品的细腻性、理性会有很大帮助。

三、读谱的正确引导

读谱训练犹如小学语文课的识字一样, 音符就像是音乐中的文字, 不识字, 或者对字词生疏, 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的意思, 识谱也是如此。初学时, 教师要求学生眼睛看谱, 手指自己去找琴键, 可以由耳朵帮忙纠正。只有进行大量正确的识谱训练, 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使各个感觉器官协调得更好, 才能具备准确的键盘位置感。在这个练习过程中, 家长一定要耐心引导, 不要完全代劳, 若在儿童自己认出音高之前家长已说出, 就会使他们逐渐养成懒惰的习惯, 懒于识谱, 懒于思考, 这会导致儿童在学琴的道路上越走越窄。

四、结语

虽然儿童年龄小, 自觉性差, 且在理解力、反应能力等方面均不如成年人, 但是通过学习钢琴, 通过日常学习中对他们口、脑、手、耳等各方面感官的综合性训练, 会使他们的反应能力在同龄人中遥遥领先, 对他们的全面发展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儿童的钢琴教育中, 教师一定要结合他们的日常生活, 针对他们的年龄、心理以及性格等方面的特点, 采用适合他们的方法进行教学, 切不可采取恐吓、高压的政策使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能使学生在有所收获的同时感到快乐。

此外, 教师要对著名的四大教学法 (达克罗士教学法、高大宜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铃木镇一教学法) 及其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将其运用于平时的教学当中, 不断吸收新的教学方法,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使教学具有艺术性、科学性, 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

摘要:钢琴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我们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提高。本文从教师语言的表述、技术性训练、读谱这三个方面对儿童钢琴教学方法这一恒久的课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儿童钢琴教学方法 篇2

儿童是人生的一个发展阶段,家长为了培养自己孩子的一技之长,他们通常会让孩子 一 接受钢琴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钢琴。因为这不仅是门学问,也是开发儿童智力和右半脑的最佳途径。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忍耐力、组织、协调、理解、听辨能力,还可以对孩子的听觉、视觉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钢琴教师培养儿童学习钢琴必须要运用适当的科学方法,让在早期接触钢琴艺术教育的儿童少走弯路,较好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呼唤他们幼小心灵的情感,陶冶他们幼小心灵的情操,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钢琴教育对儿童智力因素的影响

人的智力生理基础无疑是人的大脑。智力开发,就是尽可能充分地开发人脑的生理机能,使人脑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更为协调、更有效率。学音乐,正可以尽可能充分开发人脑的生理机能。医学家发现,音乐家的大脑比普通人要发达得多,特别是大脑左半球容量比普通人多。左右脑之间的纤维比普通人粗。而这些脑生理特征在7岁前就开始学音乐的人脑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人的智力从功能上讲,除了记忆以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感知觉、理解力、想象力,而音乐恰恰能够增强人这三方面的能力。

1、感知觉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孩子必须全力捕捉音响的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化,音色、音高、音强。比如,让孩子辨别音高(降调、升调),可以使他们的听觉乃至全身心充分的启动,极其细微的感知音高的任何一点差异。长期接受这样的训练,孩子的耳朵对世界的感知更为敏锐、微妙、准确。例如,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让幼儿感知、区分音高和音色,这样,在学习新乐曲的同时,幼儿也体验了不同的音乐感受。

2、理解力

很多人小时候都觉得读书很苦,但是许多学了音乐的孩子读书后,往往学习很轻松,不太吃力,原因在于们对学习上的许多问题都能比别的孩子理解得更快、更透。音乐所要表达的往往是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感情。孩子长期接触音乐,可以从音乐中直接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而不需语言的“转译”。当《梦幻曲》的乐声萦绕在孩子的指尖时,孩子体会着理解着乐声中所包含的喜怒哀乐。虽然,这种理解也许达不到成人的深度和高度,但它却是儿童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成人理性灌输的结果。儿童就能通过音乐语言理解那些通过日常语言所不能理解的细节和微妙之处。孩子的“感性和理性得以融洽、升华。”就是因为音乐有如此魔力,所以我们在欣赏散文或诗歌时会播放一些与此相近似的音乐,来帮助理解。

3、想象力

音乐所要表达的一切都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他们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并且通过人的想象转化成为种种形象和情感。想象力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基础,没有想象力也就没有人类的创造。音乐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对同一首乐曲可以有无数种不同的想象结果。因此,学音乐可以让儿童的想象力较少受经验干扰,而得以充分的活动、运作。长此以往,孩子的想象力将会得到极大的增强和丰富。

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记忆力、情感能力等等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孩子的智力结构。学音乐可以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孩子智力结构趋于完善,使儿童更加聪明。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音乐开发智力。通过学习音乐,可以使孩子的记忆、协调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由此可见,音乐在开发儿童智力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钢琴教学方法

钢琴享有“乐器之王”的美称。它的体积是乐器中比较大的,然而钢琴是一种技术性很高的乐器。孩子要掌握它,不在一招一式,而要一朝一夕长期不懈的努力练习。而他们的钢琴教师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要怎样做呢?钢琴教师培养儿童学习钢琴必须运用适当的科学方法,让在早期接触钢琴艺术教育的儿童少走弯路,较好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呼唤他们幼小的心灵情感,陶冶他们幼小的心灵情操,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激发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唤起一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的话,那么不管他的老师多么的优秀也会感到措手无策,学习钢琴也是如此。所以孩子学习钢琴前最先需要他们对钢琴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孩子学习钢琴才能够顺利进行。儿童的最初审美情感体验处在低层的美感水平以“悦耳悦目”为标准,他们只会用自己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作为依据进行评定事物。因此作为他们的钢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把“听觉”“视觉”作为培养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第一步,让他们对钢琴充满好奇,产生兴趣,从而自己主动的去学习钢琴。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儿童对钢琴兴趣的产生,有两种。一种是自发的,也就是其自身对某些事物比较感兴趣、倾向性较强,这是一种客观的行为,在钢琴学习中即儿童对钢琴本身及其所发出的声响的兴趣。另一种就是后天需要培养的,只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与气氛,并提供良好的音乐教育及指导,这种兴趣是可以能培养出的,即儿童对演奏钢琴的兴趣。

兴趣的发展又有着不同的程度,最初的兴趣,尤其对于儿童来说,属于“有趣”。钢琴对于学前期的初学儿童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是比较容易产生自发的兴趣的:开始时,也许是儿童对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钢琴的一种好奇心,于是乎便又“按”了几下琴键,又对其高低不同的奇异声响产生最直接的兴趣,而这也许只是儿童觉得新奇好玩。可是也可能当他第二次在看到钢琴时,这种新奇感就没有了,觉得“不好玩”了,于是也就对钢琴不感兴趣了,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就不想学了的原因(当然,如果是一个有天赋的孩子,那就另当别论了)。由此可见,这种儿童对钢琴本身的自发产生的直接兴趣并不十分专一,也不是非常稳定,很可能只是暂时性的。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兴趣从“有趣”水平发展为“乐趣”。这时的兴趣已然分化,即是从儿童对钢琴本身的兴趣发展对演奏钢琴产生乐趣。这时的兴趣就比较专一和稳定,把艰苦的学琴过程视为一种乐事。

教师的语言对于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人,学生是被传授的对象,两者需要沟通与合作,其桥梁便是语言。由于学前期儿童的大脑和思维的发展有限,加之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较困难。因此,教师的语言能力就成为与学琴儿童相互沟通的关键。这里的语言能力,并不是指“口若悬河”、“引经据典”,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幼儿园或刚刚上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所以,教师就应尽可能地讲“儿童语言”,即是把自己所要表答的内容,要求儿童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儿童全都能听懂的,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所以,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而有条理,幽默风趣,语速要慢,语调要抑扬顿挫。总之,要能使儿童听清听懂老师的话语,并尽可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儿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主要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这种直观形象的思维使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凭借具体的形象的联想来进行的,而不是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即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认识事物。因此,在儿童实际的学习中,应尽量将那些概念知识比喻成他们生活中的熟悉的实物,进行一种形象的类比,这样有助于儿童的理解。当儿童是通过生活中他们知道的,甚至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来学习理解那些概念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强。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实物概念,并对那些概念用直观形象不断的支持和强化,儿童易于理解并产生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授课时,教师对于教材的选择对儿童学习的钢琴的兴趣也有重要的影响。在选材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必弹的,另一类是选弹的。必弹的,像用于初学习的拜尔、车尔尼599、巴赫初级钢琴曲集等等这些是绝对具有权威性的,效果显著的教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对于大多数年龄低幼,刚刚开始入门的小朋友来说,这一类的教材显然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缺少趣味性,因此要做到少而精,但决不能取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用诱导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添加进来。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主动选择,老师弹几首给学生听,学生喜欢哪首就练哪首,有时碰到是自己会唱的或是听过的歌曲所改编的曲子,那就更兴奋了!这样,学生对所弹奏的曲子非常感兴趣的话,学习的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2、课堂的气氛

孩子们上钢琴课时虽然都带着好奇心,但是难免也会有紧张的情绪。因此,作为他们的钢琴教师一定要先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这时他们的学习才能继续。然后钢琴教师应该注意把上课的地方适当的加以布置,让孩子们一走进教室就想到上钢琴课,并想到钢琴上去练习。当孩子们没弹好或者弹错了,千万不能给予训斥,那样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利用他们的优点去弥补他们的缺点,他们没弹好,你可以带着他们慢慢,细心的指导他们并让他们改正错误。对于儿童来说,课堂的气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气氛不活跃,儿童们就没兴趣好好的上课,所以课堂的气氛一定要活跃,要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充分的展现自我,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一堂课下来。不仅使孩子们心情愉悦,还让他们学到了一定的知识,这样才达到了上课的要求。

3、钢琴教学的环境

钢琴教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应该是一本活生生的百科全书,孩子们问什么就能马上回答什么,这样孩子们就会把教师当作崇拜者,并树立自己的志愿。另外,教师给孩子们的感觉应该是平易近人、态度亲切。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们,要多多注意他,主动的亲近他、了解他、开导他、鼓励他,让他也能融入到其他的孩子们当中。教师还要主动的和孩子们聊天,快乐和他们一起分享,当他们不开心的时候要安慰他们。还要做到和他们一起玩,一起做游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取严格的教学态度,对于他们不懂的知识需耐心的讲解。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应该是教师、朋友、父母三者的化身,这三者要同时体现在教师身上,不但要像父母一样的疼爱他们,还要像小朋友一样和他们一起融洽的相处。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们和教师之间就建立一种很深刻的友谊,孩子会爱戴教师、喜欢教师、尊敬教师、听教师的话,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敢于问教师,学习的效果明显。教师这样全面的了解学生,根据他们的性格、爱好、智力条件、身体情况等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布置、进行上课,教学成果才显著。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孩子才能教好孩子。

良好的环境造就优秀的人才,孩子们只有在良好的环境里才能健全的成长。学习钢琴也是如此。在良好的学琴环境里才能造就优秀的人才。

4、家长给孩子们的环境

家长花了巨大的精力和物力让自己的小孩学习钢琴,他们不了解学习钢琴是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他们急于求成,对孩子过分施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要求小孩,孩子们做不好或不愿做。家长便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采取“武力”。如:小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不集中,一般只能持续练琴时间15——20分钟,而家长却偏偏要他们练习一个小时,孩子们练到30分钟就不想练了。家长就强制的要求他们练,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们学习钢琴的信心慢慢减弱,兴趣全无,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从而由喜欢到不喜欢,由到厌烦到厌恶最后后悔学习钢琴,最终导致放弃对钢琴的学习。因此,在学习钢琴这个漫漫长路上,家长必须认识到钢琴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乐器,并非是可以一步求成的,而是一朝一夕、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练习才能看得到成果,因此家长要做到对孩子们收放自如,不要过分施压,根据孩子们的注意力特点,控制好孩子们练琴的松紧度,让孩子们在良好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钢琴。家长给孩子们学习钢琴的环境非常重要。也是作为一名合格钢琴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5、教学方法

钢琴演奏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它是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的乐器,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兴趣很浓烈,但是会因为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而使兴趣减弱,甚至丧失兴趣,那么怎么才能使孩子们一直保持兴趣去学习钢琴呢?这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因为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作为依据的,所以在儿童钢琴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采用适当的科学方法。启发教学就是很好的一种方法,如故事法、儿歌法、游戏法等等。

儿童钢琴教学点滴谈 篇3

一、从儿童学习的兴趣出发

培养儿童的兴趣,使之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学习,犹如能源与发动机,是一种促使其不断进取的动力,老师的语言对于儿童尤为重要,由于学生一般年龄都较小,爱动、怠惰心理比较强,所以想让他们愉快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做一些有趣的类比,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强化他们对学习钢琴的兴趣。

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使之具有稳定性,是推进钢琴教学过程有效展开的重要环节,是使教学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首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充分尊重儿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教师应正确积极地鼓励儿童学习钢琴,帮助他们形成主动、积极的内在动力,使幼儿感受到爱护、关注、鼓励、支持、赞许等,这样儿童的钢琴学习才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稚嫩到成熟,从失败到成功。

三、弹奏技巧训练,情感审美教育相结合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建造起美丽的钢琴艺术大厦,就必须打造好牢固的基础工程。基本技能训练只是钢琴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掌握了钢琴演奏技术之后,必须要向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方向发展。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弹奏的方法,但是他们不懂音乐,更不知如何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他们弹奏的只是没有生命的音符,而不是音乐。为此我们应明确教学方向,在重视学生弹奏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儿童喜欢幻想,幻想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也是一种智慧、聪颖的反映。因此,音乐教师要用动人的音乐艺术形象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还要为孩子们架起想象的天梯。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音乐”。让孩子学会聆听音乐和感受音乐,这才是学习钢琴的真正目的。兴趣是学生学习钢琴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钢琴学习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有了对钢琴稳定而持续的兴趣,就可以激起对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进而获得良好的学习钢琴的效果。

(作者单位 吉林省柳河县建设小学)体育课分层次教学初探/程黎

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体育技能差异较大,假如习惯性地运用传统的组织方法进行教学,很难解决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这个矛盾。为此,我进行了几种尝试性课堂教学改革探讨,认为采取分层次教学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了检验分层次教学的效果,我选择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采取对照手法进行实验。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基本情况的测查,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手册成绩为依据,进行评价及分层分组。教学中实行综合分类推进和单项分类推进的方法,以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综合分类推进——按每个学生的体育成绩(取素质五项总成绩),依据每个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推进,各项都差的学生,一个阶段只侧重推进2~3项,定期重点调查,分阶段侧重推进。

单项分类推进——按每个学生单项成绩,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采取分层次教学组织形式,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識、技术、技能,实行分层次考核办法,并根据课题设计要求,每学期必须测查一次,年终或期末做一次层次调查。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平时根据自报情况,随时测验进行调整。

一、各层次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的制订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课次目标。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根据体育教材的特点,应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力争使每个学生的目标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实践证明:阶段目标的确定,在教材的达成度上,第一层次为100%,第二层次为85%,第三层次为60%以上。课次目标的确定,在内容方面,好的学生应增加内容,中等的完成一个,差的完成两个中的一个。在完成次数、距离、时间、质量的要求上,应对第一层次提出较高要求,其他层次适当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达标教学是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达标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顺序地进行教学。如采用“低起步,中速跑,冲刺要搞好”的原则进行教学,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二、采取按体能分层的教学组织形式

对实验班的学生,根据事先测得数据,按学生的体能情况分成固定的好、中、差三层。为了便于测验与分层,我选择50米跑、50米×8往返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铅球等五项。按五项之和的总成绩取380分以上为好,270~375分为中,265以下为差。这种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一年或一个学期调整一次。

上述分层和分组都是以学生五项总成绩划分的,适用于综合分类推进。为了更好地实行单项分类推进,根据教材、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搞一些临时性的按体能、技术、心理分组教学。如学习山羊分腿腾越,学生按原固定的顺序练习几次后,可能出现能独立完成的,在老师或同学帮助下完成的。如果完不成,这时教师可采取弹性分组的方法进行教学,按完成的程度分组教学,各层次还可随时升降,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

1 启发诱导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好尝试点,设计好问题和练习顺序。教学中,先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观察和初步探讨,使学生形成认知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知识、技能的学习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拟定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层次。学生在尝试过程中一般进行如下几项活动:观察教师的示范,分析教材,重温某些技能,练习体会动作,对所学技术动作进行类比,在练习和研究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提出的问题,达到掌握新知识、技术、技能的目的。

3 适当练习,强化技能形成

对于一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师可配置一些素质练习;对技术性较强的教材,可配置一些辅助性和诱导性的内容,编制好练习顺序,让学生反复练习。安排练习内容必须注意合适的梯度,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有时可把某一动作进行适当的引申和变化,使之与整个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注意对各层次学生加以区别对待。

4 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搜集与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如,观察动作、提问分析、考核等。通过及时反馈评定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练习。

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身体素质明显得到了提高。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运用体育知识技能、自学锻炼、自控、自我保护、组织竞赛和裁判等能力进行详细测查与比较后,结果发现,实验班学生均高于对照班学生。实践证明,体育课实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也有利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增强体系,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基本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同时,它又能够从分层确定教学目标着眼,从实行分层次组织形式入手,注意有层次地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因而针对性强,便于管理,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分层次教学中,对教师要求是较高的,所以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体质和体育成绩情况,并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

儿童钢琴教学 篇4

(一)成人的心理、生理特点

成人相对于儿童来说,在心理和生理发育上已经趋于成熟,骨骼、肌肉等也发育完善、基本定型,思维发育成熟。从生理上讲,成人的肩、臂和手都比较有力量,弹琴时手指不会软绵绵的,弹出的声音也不会觉得很弱。但是,在学习中成人会出现肩部高耸、手腕僵硬、灵活性差及手臂的力量往往不能完全放到指尖上等问题,由于手指支撑不容易做好,会使弹奏时速度受到限制。从心理上讲,成人年龄普遍在20到50、60岁之间,相对儿童来说经验丰富,能够很快理解教师所讲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品进行表达。

(二)成人的学习特点

成人学习钢琴的目的十分明确。他们有坚强的毅力,有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并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成人学习钢琴的特点是理解能力强,但是学习起来较慢。大多数成人学琴者手指比较僵硬,有的曾经接触过钢琴,有的从来没有接触过,基础不一样,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 成人学生知识面比较广,理解力比较强。

成人学琴者社会经验丰富、知识面比较广,对音乐的理解力比较强,他们多是在理性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学习钢琴。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受过严格系统的训练,在弹奏时常常出现节奏不均匀,速度不统一的问题。

2. 成人的学习热情很高,有意注意时间较长,可以根据需要克服困难。

人类的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二者之间以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进行划分,有意注意的发展通常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于成人钢琴学习者的注意主要是有意注意,而引起有意注意原因包括:(1)成人对钢琴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2)成人对钢琴兴趣的依从性。从成人学习钢琴的特点不难发现他们目的十分明确,“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越能引起和维持。”当学琴时遇到困难,成人会通过意志的努力,使注意力坚持在学习钢琴的任务上,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习特点

(一)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

儿童正处于发育期间,他们手部的骨骼发育是逐步完善的。儿童生理的发展顺序是从大肌肉延伸到小肌肉,小肌肉精细动作的学习滞后于大肌肉动作的学习。儿童学习钢琴这一动作技能是一种“自动的、迅速的、正确的、柔和的动作,它不是一个单一的动作,而是一连串的上百个肌肉与神经的协调的动作。”因此可以看出,由于儿童手部小肌肉发育相对迟缓,在学习钢琴时,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进行指导,要避免不恰当地练习导致手部的伤害。另外,儿童相对成人的手指较柔软、灵活,但是不足之处是手型容易变形,需要教师经常提醒,还要经常考虑布置手型的练习作品。

(二)儿童的学习特点

儿童相对成人来说,学琴的目的虽然也十分明确,但是学习目的及动机多是家长的外在力量影响的,内部真正的学琴需要并不十分明显。由于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儿童理解能力较差,克服困难的信心相对不足,注意力集中也相对成人较短;但是儿童尚未发育成熟、各方面没有定型,他们的可塑性极强,只要教师能抓住该特点,进行科学的教育,使学生掌握正确地弹奏方法,将会对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成人和儿童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对于钢琴学习的影响及所产生的异同点

(一)成人和儿童在学习钢琴过程中的相同点

1. 成人和儿童通过钢琴的学习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

西方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钢琴这个被人们称作“王子”的乐器更是具有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的力量。钢琴的学习强调主体的参与性,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是通过弹奏钢琴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钢琴演奏中,成人和儿童能够对弹奏的曲目做出相应的评价,比如喜欢或不喜欢,为什么等等,因此,成人和儿童都可以从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2. 在钢琴的学习中成人和儿童遇到困难时都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帮助

学习钢琴是一项非常艰苦的活动,需要人体多个部位的运动。在钢琴学习到一定阶段时,成人和儿童都会遇到一些困难(不论是手型的问题,还是对作品的理解问题),这些问题不时地困扰着学习者。遇到问题时,学习者都会有挫折感,严重的还会影响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甚至产生厌学、辍学的情况。在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适当的给予鼓励,可能会使想要放弃学琴者继续努力学习下去。激励有时可以起到比斥责、讽刺更突出的效用。因为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尤其是教师的称赞。教师适时的称赞和鼓励,能够增强他们学琴的信心;可以促使学习者自觉地改掉坏毛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成人和儿童在学习钢琴过程中的不同点

1. 成人与儿童学习动机不同

心理学中“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人的各种活动是在动机的指引下,并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良好的动机会产生良好的活动效果。外在的动机是在外界的要求与外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行为动机。内在的动机是由个人内在的需要而引起的动机。

就成人与儿童学钢琴的目的来说,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儿童学琴是希望掌握一技之长为升学提供保障,或者是为将来从事钢琴专业打下基础。而成年人学习钢琴是希望充实自己,实现儿时的梦想,达到自娱自乐、陶冶情操的目的。由此不难看出,成人学习钢琴和儿童学习钢琴的动机有很大的不同。成人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学习目的十分明确,主要是内在动机。由于儿童的认知和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他们的内在动机相对成人较少,“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人的内在的需要,才能成为活动的推动力量”,大多数儿童是在家长的压力下学琴,尽管有些儿童也很喜欢钢琴,但是相对成人学习者,他们缺乏明确的学琴目标和愿望,缺乏动力。

2. 成人钢琴与儿童钢琴教学方法上的不同

由于成人与儿童学琴者的动机不同,教师应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在成人钢琴教学中,学习应该循序渐进、不易过快。由于成年人的记忆能力和手指的灵活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给钢琴的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眼、脑、手、心的不协调,都会影响弹琴的效果,因此,教学进度不宜太快,布置的作业不应太多。

(2)对于儿童来讲,应在一定的时间内应布置一些同等难度的作品来巩固学到的知识,从而提高儿童学习的兴趣。此外通过布置一些难度稍浅的作品,有助于增强儿童学琴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不宜急于赶进度,只有在这个时期打好基础,才能为儿童更深入一步地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成人钢琴与儿童钢琴教学教材的选择不同

钢琴教材的选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由于成人与儿童在生理、心理及学习钢琴的特点方面的不同,所以在选择钢琴教材上也是不同的。

(1) 成年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根据成年人的需求和特点, 选择教材时应以人们所熟悉的中外名曲和具有实用性的教材为主。如《成年人应用钢琴教程》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共同课教研室李菊江、黄佩莹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 《钢琴基本教程》 (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 韩林申、李晓平、徐非、周荷君编.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哈农练指法》和《车尔尼599》效果更佳。

2)由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在选择教材时要注意趣味性,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最好能选择彩色图书,增强吸引力。如《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 (1一5册) 、汤普森的《现代钢琴教程》 (第一册) 、拜厄的《钢琴基础教程》、《车尔尼599》、《车尔尼849》、汤普森的《现代钢琴教程》第二册及《小奏鸣曲集》等教材。

当然,学习钢琴还有其他很多影响因素,成人与成人之间、儿童与儿童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教师应采取适合的钢琴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好的钢琴教育成果,造就优秀的钢琴人材。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 学习钢琴的人越来越多, 从5岁左右的儿童到50、60岁的老人不等, 由于学琴者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特点, 使得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在学习钢琴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就成人与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异同进行探讨, 以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钢琴教育,成人,儿童

参考文献

[1].张应辉.儿童钢琴教学现状思考.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1.

[2].卢蕾.论儿童学习钢琴.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4.

[3].周洲.从儿童钢琴教学的需求——谈儿童钢琴教材 (一) .小演奏家.2006.10

[4].韦承甫.钢琴教学中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广西教育.2006.10

[5].苑韵、毕雪梅.浅谈成人钢琴教育.教育与职业.2007.3

儿童钢琴教学 篇5

我国业余钢琴考级活动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20 余年,期间关于考级的话题喜忧参半,许多家长和琴童对考级存在着诸多疑惑。为此,本文就钢琴考级对儿童钢琴学习的影响、儿童钢琴考级的误区以及该如何走出误区进行了反思,旨在对当前的儿童钢琴教学有所启示。

起始于1991 年的业余钢琴考级制度,每年都会吸引几十万琴童参加。仅上海一个城市,从最初的300 人报考,到2002年基本稳定在每年2 万人次左右,钢琴考级已经成为许多琴童一年中主要的专业社会性活动。

一、儿童钢琴考级中的误区

因为钢琴考级对于儿童的学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得它在家长和琴童心目中成为一种神圣的、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与目标。但是,物极则反,盲目的追求也会产生许多误区。

误区一:家长的期望值过高。钢琴学习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项一次性投入大,投资期较长的教育投资,更何况还需要家长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辅助。家长的高投入,当然就期待高回报。笔者身边有不少家长存在这样的心理:让同年龄的儿童互相攀比考试级别,认为级别越高越能代表水平,使得学琴旅程变成一场博弈,逐渐丧失学琴本来的乐趣。

误区二:考级水平的盲目拔高。尽管教育部一再重申不得将艺术考级结果与升学挂钩,某些家长仍然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理,希望孩子们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就能完成最高级别的考试。

为此,他们要求老师压缩学琴时限,拔高孩子水平,取得最高级证书后就将钢琴搁置一边。这种盲目拔高的训练势必会破坏学琴的自然进程,使得琴童的技能技巧和音乐感觉得不到稳固的发展。

如果考级失败,就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即使侥幸升级,也是拔苗助长、难以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中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钢琴家周广仁教授建议:家长不要急着跟着考级的指挥棒走,看到孩子拿到几级证书就沾沾自喜。98%的琴童将来成不了音乐家,他们学钢琴只是一种爱好。

如果要考级,孩子最好不要跳级,有些孩子刚过一级,就忙着考五级,这种辅导方式培养出来的人,往往基础比较薄弱,成不了大器。

误区三:重技巧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当把“考级”当作学琴唯一的目的时,“钢琴考级”就变成另类的“应试教育”。一切以“考级”为中心,只弹考级曲目,忽视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等科目的学习;只重视技术技巧的反复练习,忽视对速度、力度、表情记号以及音乐情感等音乐内涵的体验,导致很多孩子如同一架只会“弹琴的机器”。

误区四:考前身心准备不足。很多琴童和家长认为钢琴考级重在平时,考试只要临场发挥好即可。其实,钢琴考级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课考试,是一项综合素质的考试,它不仅对儿童的技术技巧、音乐感觉以及艺术素养有要求,对心理素质也是极大的考验。

浅谈儿童钢琴的启蒙教学 篇6

学习钢琴的儿童正在逐渐增加,其学龄也在渐渐提前,这一方面推动了钢琴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钢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什么是钢琴启蒙

“启蒙”就是使初学者得到最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所以,也把“启蒙”叫做“入门”。

在钢琴学习阶段,有人将启蒙教学归纳成为“初级阶段”,而将启蒙教学看做是一个阶段,突出强调启蒙教学的重要性,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语:“程度深的教不了,一点不会的还不好教吗?”“先找个老师学了再说,以后再换个好老师。”在有些人看来启蒙教学是从零开始,是最无关紧要、最简单不过的事了。恰恰相反,钢琴启蒙教学犹如盖高楼大厦,要先打好地基,如果地基不结实,或者打歪了,楼是盖不高的,即使勉强盖上去了,迟早也会裂塌。钢琴教学中的启蒙阶段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前途,首先是能否使学生热爱钢琴艺术,继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便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不负责任的启蒙教学会误导学生和家长,以至于因“先入为主”而养成许多不规范的、甚至是错误的习惯和方法。今后即使遇到好老师,也难以纠正过来,往往不得不半途而废。

钢琴启蒙的对象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教学对象多为学龄前儿童,一般以5周岁左右开始学琴为宜。年龄太小,柔软的手指难以适应;年龄太大,则会错过脑神经发育的最佳时期。自然年龄的大小仅仅是参考的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取决于儿童生理、心理的适应程度,需要考察他们的智力发育情况和音乐素质情况。

第一,开始学习钢琴的孩子至少应当能分辨左右手五个手指,能数十个以上的数,手的条件以松、大、掌宽、指长为好。

第二,作为一般学习,不需要过于苛求,但对于指关节过于软弱的孩子,稍微推迟上琴的时间会更有利于学习。

第三,对于孩子音乐素质的考察,可以通过让孩子表演节目来进行。无论是唱歌还是跳舞,都会反映出孩子的节奏感、音乐感。再通过模拟钢琴或人声发出的音高,模拟拍打各种节奏组等方法测试孩子的音乐听觉、记忆力和模仿能力。

上琴前的准备

第一,要让孩子聆听和感受钢琴演奏的音乐,让孩子跟着琴声摇动身体,跟着琴声唱他们熟悉的歌,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与钢琴亲近起来,成为朋友。

第二,要设计各种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熟悉键盘、学习识谱。5周岁上下的孩子通过几节音标掌握最基本的识谱知识是很容易做到的,掌握了识谱知识就排除了上琴看谱弹奏的障碍。

第三,要在正式上琴学习前,创造机会让孩子观看同龄人的表演,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学习钢琴的正确坐姿及手型

第一,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第一步是从学习正确的弹奏姿势开始,演奏者坐的位置要对准钢琴正中央,座位的高低以小臂与键盘保持同一水平高度为宜,座位前后以肘弯略大于直角。双脚置于踏板前,脚下踩的小板凳要以膝弯不小于直角为好。上身要端正自然,微微前倾,肩和背都要放松,座位只坐三分之一,要感觉到臀部和脚对身体重心的支撑。

第二,演奏者手的姿势应当自然呈圆形,掌关节撑起,指关节突出,手指弯曲的程度要以手指的长短来定,就像是一个小钩立在每个键上一样,手腕自然放平,肘部松开,上身整体呈放松状态。在对孩子进行教学时,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授课,比如让孩子们想象双手各抓了一只十分可爱的小虫子,既不能把它捏死,又不能让它逃走。于是就将小手握成内空外圆的形状,然后把小虫子放到键盘上,让它们出来玩耍。继而将4个手指(2—5)慢慢松开,直到指尖对准键盘,这时就找到了弹琴的基本手型。

钢琴的基本奏法

“基本奏法”包括最基本的三种方法,即非连音、连音、跳音的综合运用。“良好的读谱习惯”指的是边看谱边弹奏,眼睛兼顾乐谱和键盘,看谱和弹奏要有时间差,眼睛视谱要有提前量,读谱要严格做到五个不错(音不错、节奏不错、指法不错、演奏法不错、表情不错)。钢琴演奏的基本姿势的养成、基本演奏法的学习和良好的读谱习惯的培养是独立练琴能力的基本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独立练琴能力才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形成良性循环。要让学生在启蒙之初就懂得练习的目的是演奏音乐、表现音乐,懂得用耳朵去听辨音乐、检验音乐。对于年龄幼小的孩子来说,这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还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要求。

参考文献:

[1]徐锦燕.儿童学习钢琴的负重心理探究[J].艺术教育,2005(02).

[2]李斐岚.试谈幼儿钢琴教学[J].人民音乐,1980(05).

[3]张计.让快乐与愉悦引领中小学音乐课堂[J].音乐教育与创作,2010(05).

试论儿童钢琴教学 篇7

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 以其无限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人们, 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下面, 笔者从生理、心理的角度简单谈谈钢琴教育对幼儿的影响。首先, 从生理学角度看, 弹奏钢琴时, 双手协调使用、手指灵巧飞快地流动以及听觉、视觉、触觉等诸方面的密切配合, 促使脑的左右半球相辅相成、协调发育, 有利于克服“重左 (脑) 轻右 (脑) ”的偏向, 对培养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增强记忆力都大有裨益。其次, 从心理学角度看, 当孩子们被领进钢琴世界以后, 他们的精神生活会更丰富, 视野会开阔得多, 散发性思维活跃得多, 因而智慧和创造性才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当孩子们沉浸在演奏艺术氛围之中, 通过高雅而生动的音乐形象, 定会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因此, 儿童和钢琴交上朋友后, 在钢琴艺术的影响和熏陶下, 不仅能达到增智添趣的目的, 还能起到促进学好文化课的反馈作用。孩子们一旦学习钢琴, 也许音乐就会陪伴他的终身, 成为他心灵的圣地。在这些学琴孩童当中将来必然会诞生伟大的钢琴家、卓尔不群的音乐人才。同样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个外科医生能成功地运用手术刀, 为病人赶走病魔, 是因为得益于多年钢琴的学习;一个能驾驭钢琴的人, 操纵起计算机来, 其灵巧敏捷的反应一定会不同凡响;假如他是一位科研工作者, 每当他的思绪遇到障碍的时候, 从美妙的琴音里也许会产生顿悟, 得到启发……总之, 孩子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 音乐都会使他一生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丰富多彩。

接下来, 就儿童钢琴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现象, 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

“我的孩子能学钢琴吗?”这是很多年轻的家长经常提到的同一个问题。通常学习钢琴需要有音乐才能。所谓音乐才能, 是指人们对音乐要素的认识过程和情感反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它的组成主要包括三部分, 即音调才能、节奏才能和表现才能。但从广泛意义上说, 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可以学习钢琴, 因为每个孩子身上都具有音乐才能, 只是这种能力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深浅不同, 具有差异性。他们当中有的可以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有的只可作为一种爱好来引导, 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来完成教学目标。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以便今后能因材施教, 对学生进行测试是很有必要的。具体内容如下:1.音高感:让受试者听不同音高的音, 回答哪个音高哪个音低。2.音的强弱感:听几对不同强度的音, 辨别孰轻孰重。3.音的长短感:听几组不同时值的音, 比较其长短。4.音准感:跟琴用“啊”模唱不同音高的音, 检验其音准能力。5.节奏感:击拍模仿节奏, 每种节奏两遍内完成均可。6.音乐记忆力:弹几条简短旋律, 每条两句, 每句节奏或音高略有不同, 让受试者听辨两句是否相同。一般来说, 以上大部分项目能完成者, 你可毫不犹豫地加以重点培养;如完成一小部分或没完成者, 只可作为一种爱好来引导。

(二)

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越早学琴越好, 其实不然。从人的生理状况、智力开发以及学习环境来看, 钢琴是最适合从小学习的一种乐器。但是, 钢琴每演奏一个音大约需80克以上的力, 如果学琴的年龄太小, 就无法达到这一力度要求, 这不仅不能很好地学习钢琴的演奏, 而且时间一长还会对孩子手指的正常发育有损害。到了五岁, 孩子的皮质细胞已大致分化完成, 中枢神经系统更趋成熟, 肌肉的发育也更完善, 这为学习钢琴提供了良好的生理条件。而且这个年龄大脑的结构已经成熟, 已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直观的表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从而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同时, 五六岁的孩子几乎是在轻松愉快的幼稚园度过的, 因此有足够的时间来练琴。初学钢琴是会觉得很难的、乏味的, 倘若把这段时期放在孩子上学阶段, 由于负担过重, 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有可能怯于钢琴的学习。因而把握好孩子学琴的黄金时间, 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

曾经有一位家长这样说他的孩子:“为了抗拒练琴把水浇在钢琴上, 看见老师到家里来就捡起石头砸老师……”对如此厌学的儿童, 我们是否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呢?在日本家喻户晓的铃木教学法, 以非常成功地教授很小的孩子学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和长笛著称。我特别推崇铃木教学法, 它是在缓慢和非常关心的教学基础上, 教会年幼的孩子在小提琴上奏出非常纯净而饱满的声音。而缺乏经验的老师, 往往在孩子学琴伊始就严格机械地进行手型、臂膀、肩及坐姿的训练。对连音、跳音、断音等基本演奏方法要求苛刻, 使孩子一开始就觉得枯燥乏味和紧张, 自然对老师产生畏惧感, 厌学便由此开始。我们不妨来听听目前享誉国际的年轻钢琴演奏家叶夫根尼·基辛的母亲是怎么说的:“从6岁正式学琴到今天, 始终没有换过钢琴老师。康特老师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 她在学生面前从不触键盘, 只用言语来教导学生如何去做;她没有纠正基辛不太正规的手指位置 (基辛弹琴时手指离键盘较高) , 而尽量让他保持自己的个性。”笔者认为,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是学好钢琴的前提。教师应当从音乐的角度出发, 通过经常听指定曲目的录音, 培养学生领略音乐的美, 从而抒发音乐的美。在日积月累的沉淀中, 逐步感悟出如何运用各种演奏技巧, 恰如其分地表达乐曲的情感。

(四)

在儿童钢琴教学中不乏这样的老师:把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范奏一遍, 接着讲解一下乐曲当中出现的乐理知识, 便交代学生回家跟着节拍器练习。于是每次回课时, 不是这里错一点, 就是那里错一点。如果要求学生把作业视奏好了再下课, 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在视奏过程中, 视觉应只准用于读谱, 不能将视觉用于看手和键盘上;如果非要看一下键盘不可时, 也只能使用“余光”, 眼睛仍需盯在乐谱上。触觉是训练手的指距感和把位感, 要禁止一弹不准就去看键盘和手。如果错误地将视觉功能用于看键盘和手上, 必然会影响触觉功能的训练和发展, 造成顾此失彼, 使其不能同步发展。在整个视奏过程中, 听觉功能起到了“鉴别”和“验收”的作用。另外, 在视奏过程中, 击拍视唱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边视奏, 一边击拍, 一边视唱, 这样可以集中注意力, 容易把握好音准和节奏。特别要提到的是, 不论速度术语所标的是中速或快速, 都应该用慢速进行练习, 慢速视奏是最有效的练琴方法。在视奏过程中, 速度的忽快忽慢是允许的, 但不准失去节奏的脉搏, 弹弹停停是必须禁止的。

(五)

有了一个好的老师指导, 学生就一定会成功吗?答案不能完全肯定, 因为学习者必须具备一些条件。如:有良好的环境熏陶, 自己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 有持之以恒的勤奋刻苦精神, 有足够的时间练琴……等等。除此之外, 掌握科学、正确的练琴方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这里, 主要谈谈充分认识用头脑练琴的重要性问题。练琴是一个重复的过程, 是靠人的大脑准确地指挥眼睛读谱、双手在乐器上做出正确的动作, 同时支配听觉来分析所奏出声音的正误, 然后重复正确的、纠正错误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 集中精力用脑练琴是多么重要。遗憾的是, 有不少弹琴的孩子, 练琴时思想不集中, 心不在焉, 殊不知如此练琴是十分有害的。因为精力不够集中, 不动脑子, 目的性不明确, 所以根本不可能用自己的耳朵去分辨声音, 结果不言而喻。为了达到好的练习效果, 练琴时要集中精力, 但不一定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和集中时间是一对矛盾体, 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全神贯注时间长了头脑就要疲劳, 在疲劳状态下还继续练琴则是无效的劳动, 等于浪费时间。教师在要求学生练琴时, 应根据其能集中精力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每天练琴的时间。在这里还需特别强调一下, 就是年幼初学琴的孩子, 每天应由家长陪伴着练琴。因为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 而且小孩的情绪也是不稳定的, 他们需要大人的关怀和呵护。你坐在他的身边, 他或许有一种满足感, 也因此坐得住, 能静心练琴。

儿童钢琴教学点滴谈 篇8

一、从儿童学习的兴趣出发

培养儿童的兴趣, 使之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学习, 犹如能源与发动机, 是一种促使其不断进取的动力, 老师的语言对于儿童尤为重要, 由于学生一般年龄都较小, 爱动、怠惰心理比较强, 所以想让他们愉快的学习, 教师可以利用增加语言的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做一些有趣的类比,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强化他们对学习钢琴的兴趣。

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使之具有稳定性, 是推进钢琴教学过程有效展开的重要环节, 是使教学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首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 充分尊重儿童,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 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教师应正确积极地鼓励儿童学习钢琴, 帮助他们形成主动、积极的内在动力, 使幼儿感受到爱护、关注、鼓励、支持、赞许等, 这样儿童的钢琴学习才会从简单到复杂, 从稚嫩到成熟, 从失败到成功。

三、弹奏技巧训练, 情感审美教育相结合

“万丈高楼平地起”, 要建造起美丽的钢琴艺术大厦, 就必须打造好牢固的基础工程。基本技能训练只是钢琴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 掌握了钢琴演奏技术之后, 必须要向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方向发展。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弹奏的方法, 但是他们不懂音乐, 更不知如何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他们弹奏的只是没有生命的音符, 而不是音乐。为此我们应明确教学方向, 在重视学生弹奏技巧训练的同时, 还应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儿童喜欢幻想, 幻想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 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 也是一种智慧、聪颖的反映。因此, 音乐教师要用动人的音乐艺术形象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 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 还要为孩子们架起想象的天梯。

关于儿童钢琴教学的看法 篇9

一、儿童钢琴教学的目标

目前, 在儿童钢琴教育中存在着许多引人注意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有些家长想通过学钢琴来开发智力, 培养孩子成材;有的家长自己年轻时没有条件学, 就把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 不管孩子喜欢与否;还有的家长想通过考级对孩子的升学有所帮助, 等等。如果把这些观念作为培养孩子的目的, 必然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了学琴而学琴, 目标狭窄。

让儿童学习钢琴的目的并不是单纯把他们训练成一个机械式的“匠琴手”, 而是要通过学习钢琴使得孩子们对音乐产生共鸣, 同时提升孩子们的艺术修养。不仅如此, 学习钢琴还可以发展孩子们的协调性, 引发他们的理解力、领悟力等。学习钢琴的过程不仅是活动手指, 通过对作品的认识, 还可以了解世界各个民族的特点、风土人情, 学习到一些人文知识, 无形中提高孩子对美的欣赏能力。因此,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明确学习目的, 把培养综合素质作为长远的目标。

二、钢琴教学方法的探讨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铃木说:“天才不能创造, 但是可以而且应当为他们的出现和成长创造环境。”所以, 填鸭式的授课方式适应不了钢琴教学发展的要求。如何让儿童初学时就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音乐, 启发兴趣, 打下初步的钢琴演奏基础, 是儿童钢琴教学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我认为钢琴教学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 音乐感的培养

所谓音乐感, 是指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琴童个个天真无邪、活泼可爱, 但对音乐的灵敏度却表现得不一样。我一弹起琴, 有的学生就手舞足蹈起来, 有的学生却无动于衷。这除了对音乐的兴趣程度的差别外, 先天的差异是不可否认的。音乐后天的培养和提高, 就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内涵, 就要选择旋律性强和情感较好体会的曲子, 让他们在掌握技巧的同时, 尽可能地弹奏出旋律的强弱变化、进行的动力、感情紧张与松弛的变化。教师可以尽量范奏, 让学生先大致地感受作品, 便于更好地理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以用同一乐谱用不同方法弹奏, 让学生听辨旋律的区别, 分析其原因, 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教师要多要求学生分手练, 分手体会左右手的不同要求, 在熟练的情况下, 再双手配合, 同时, 向学生讲述这首曲子处于哪个时期, 表达何种情感, 是悲伤、高兴、忧郁或赞美人物等, 把曲子的演奏风格和演奏者的内心情感融合一体, 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只要有正确的引导方法, 多鼓励学生听赏中外名曲、音乐会等, 学生的乐感就一定会提高。对于初学琴童, 我由浅入深, 逐步地指导学生学习研究作品, 比如:怎样分清旋律、伴奏;怎样理解旋律的进行、走向;怎样划分乐句、乐段, 以及体会它们之间的音乐情感、内涵、艺术形象等;明确节奏的各种组合与速度的快慢变化与音乐特征的关系;领悟各种力度层次、表情记号的音乐意义;懂得分析一般的曲式结构与和声知识, 分清复调与主调音乐的区别, 如何练习多声部的音乐, 等等。

(二) 节奏感的培养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奏和人的生活、行为、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更富于韵律感, 是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的。学生在演奏中效果不理想, 都是因为在节奏方面存在的缺陷:1.速度不妥:一种是速度不符合音乐的要求, 另一种是快、慢分寸没有掌握好, 能力尚未达到, 效果也受影响。2.速度不统一:缺乏节奏感觉, 容易的地方快, 难的地方就慢下来;二连音、三连音、四连音、六连音等的互相组合, 抓不住基本节奏, 造成不统一。要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节奏感, 就要从初学者开始, 全面了解学生的节奏情况, 对节奏不佳的学生, 就要借助节拍器, 从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基本节奏入手, 反复巩固基本节奏。

所有的音乐作品, 除了它们特有的节奏韵律外, 还要凭借不同的速度来表现不同的风格。用什么速度去演奏一首乐曲, 既要尊重乐曲本身的要求, 也要根据乐曲的风格来确定一个合适的速度。这一点在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三) 旋律的培养

“旋律是音乐中最富于表现力的部分”。要表现好旋律, 首先要理解旋律, 只有反复多练、多听, 才能体验到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句子的结构, 以及理想中的音色、表现的内涵等。每一句旋律都要恰当地呼吸, 人说话、唱歌都需要呼吸, 钢琴演奏也是一样。我们常常说弹琴要像歌唱那样委婉动听, 那么, 呼吸理所当然是十分重要的。有的学生弹奏顾不上给音乐有必要的呼吸, 使演奏者和听众都有种不舒服的紧张感;有的学生没有掌握好呼吸分寸, 当然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让旋律表现得跌宕起伏, 如行云流水般流畅, 教师要强调学生边弹边有感情的演唱, 用心表现曲子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尾, 无形中旋律就透着丰富的表现力。

(四) 音乐听觉的培养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钢琴音乐是通过乐音表达思想感情并与听众交流感情的。弹奏音乐作品时对听力的要求主要强调的是对声音、音色的追求, 以及曲调感、节奏感的多声部音乐感。听力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聆听”自己的琴声, 努力分辨自己弹奏的声音是否符合音乐内容的要求, 给自己的声音找毛病, 分辨哪些声音是好听的, 是符合音乐要求的;哪些声音是难听的, 是不符合要求的。钢琴作品大多数是多声部的, 声音这个要素必然体现在每个声部中。只有每个声部都非常讲究, 才能有好的整体效果。有的学生弹奏时对旋律声部比较强调, 而把其他声部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 那么, 其效果就会过于单薄, 缺乏丰富的表现力;有的学生不注意控制伴奏声部, 弹得太重太响, 那样的效果一定也很差。因此, 通过“听”发现问题, 恰当地摆好各声部的位置, 有意识地对各个声部做好安排, 这是音乐表达力的重要环节。

(五) 音乐记忆力的培养

音乐记忆力是一个包括听觉、视觉、动作、逻辑思维活动等各种动作的协调综合, 它和各种能力一样, 可用科学的方法来加以培养。钢琴对培养记忆力有很大的好处, 有些学生学习钢琴时太侧重于动作记忆, 并不是把作品弹熟、能背谱就可以, 而是要在听觉上、头脑中、手指上全方位地熟悉乐语, 特别是对于乐曲中许多较难的乐句、段落、华彩一定要反复、细心地视谱, 直到脑海中能想象出这些音符如何在钢琴键盘上流动, 才能淋漓尽致、尽善尽美地表达, 给人以美的感受。如, 《C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 有一位学生弹得滚瓜烂熟, 可是就是好像缺点什么, 我细细品味, 问题出在太单调, 乐曲的风格没有把握好, 旋律的走向不是很明显, 情感投入不够, 就好像一碗面, 看起来热气腾腾, 香气逼人, 可一尝, 太淡了。所以我先引导她左右手分开练, 边弹边唱, 注意强弱的变化, 技巧的合理运用, 旋律的不断变化, 双手配合时, 更加强调各个声部既是独立的又是结合在一起的。演奏时, 要进入角色, 让音乐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经过点拨, 其演奏的效果跟以前截然不同。因此可见, 学琴者不是要培养动作记忆, 而是要培养灵活灵现、感染人的音乐记忆。

莫扎特曾说过:“人们认为, 我的艺术创作是轻而易举得来的, 这是错误的。没有人像我那样在作曲上花费了如此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没有一位大师的作品没有再三地研究过。”没有一项技艺是不要付出努力的, 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 才能成功, 并不是每一个学钢琴的人都能成为钢琴家。重要的是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 得到乐感、节奏感、音乐听觉和记忆力的培养, 得到艺术的熏陶, 磨练意志, 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雯岚.儿童钢琴手指练习.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7, 12.

[2]周广仁, 吴斌.钢琴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3]司徒璧春, 陈朗秋.钢琴教学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3

谈儿童钢琴教学法 篇10

通过研究和实验发现得出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有三方面特征:一是儿童主要通过最直接的感觉, 以最简单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 来认识世界。他们喜欢较为具体直观的东西, 比如对色彩、图形等的敏感度远远超过对语言上, 易于接受简单的词语;二是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比较薄弱, 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改变;三是儿童对待事物的态度、兴趣、习惯, 已逐渐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倾向。了解了儿童的这些心理特征, 在培养孩子们的时候, 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 把一些简单的基本乐理知识及钢琴的弹奏方法以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来教给他们, 让他们快乐的去学习这些本来比较枯燥的知识。

一、以集体授课的方式来学习五线谱、打节奏等基本乐理把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编排在一组, 大约在6—10人左右, 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并且通过集体授课, 他们可以互相配合练习。首先, 学习五线谱, 我们可以运用最直接的方式, 不用画五条线来告诉他们这就是五线谱, 直接用我们的手指来代替五线谱, 五线谱就像我们的手指一样, 一共有五根, 每个手指代表着一个小音符, 而手指和手指之间也有一个小音符, 比如:我们来找某个音, 小朋友告诉老师这个音在哪里啊, 让小朋友在自己的手上找出来, 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小朋友们很直观的学习到五线谱以及每个音符的位置。其次, 节奏的训练, 节奏不稳, 速度不统一是孩子们在弹奏中容易出现的毛病, 所以在练习钢琴之前, 我们可以先通过打节奏, 先掌握好乐曲的基本节奏, 再去弹琴,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让孩子们养成数拍子的习惯, 集体授课可以让孩子们互相学习, 还可以互相配合, 先可以让孩子们一起打节奏, 之后换成不同的方式, 比如分成两个声部, 或者轮奏式的, 这个训练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培养孩子们自身的节奏感, 还能培养他们的耳朵辨别能力。

二、以一对一的方式教授钢琴每个人是个个体, 都有他自己的个性, 而且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 因此不能再采用集体的授课方式来教授他们钢琴课, 要因人而异, 找到适合他们每个人的方式来授课。

三、弹好一首曲子, 技术是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技术, 音乐表现再丰富, 也会大打折扣。通常情况下, 技术的训练是枯燥乏味的, 我们可以通过做游戏等方式把枯燥的技术转变成生动活友取益, 或读书取益, 也要方面稍多, 才有接谈交换, 或开卷引进的机会。不独朋友而已, 即如在家庭里头, 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 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 不能领会我的教训, 你生活本来应享的乐趣, 也削减不少了。”梁启超不但注意引导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 又十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志愿。

孩子对兴趣和快乐的追求是强烈的, 但也是低廉的。由着自己的兴趣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手工活动, 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失去的梦是找不会来的。失去的童年会给人一生带来许多不幸。

泼的形象, 使孩子乐于接受。1.非连音的弹奏。非连音是孩子最先接触的一种弹奏方法, 它要求弹奏时手臂放松并自然下垂, 利用手臂自身的力量, 通过站立的指尖弹到钢琴上, 表现出的音乐是断开的,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把手指在琴键上的动作用“小鸟飞”来比喻。例如:小鸟从C音飞落到D音, 再依次往后飞, 而手指在琴键上则要稳稳的站住。通过一系列很形象的语言描绘, 让孩子更加容易接受理解。2.跳音的弹奏。跳音有几种不同的弹法, 孩子开始学习的是手指跳音, 要求比非连音的弹奏更为短促、轻巧、有弹性。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把这一技术比喻成跳跃的袋鼠。例如, 我们的手指就是袋鼠, 琴键就是草原, 袋鼠要在草原上奔跑, 就得需要跳来跳去。3.连音的弹奏。连音的弹奏是要求声音圆润连贯, 柔和如歌, 这就需要手指力量的转移, 当然在弹奏过程中, 手腕跟随手指的重心平稳地移动。儿童在弹奏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例如:下键轻重不均匀, 就像我们走路一步轻一步重的, 声音长短不一, 就像是一会儿在走路, 一会儿在跑步似的。4.音阶、琶音练习。音阶、琶音练习主要是解决大指穿指的动作和音乐的流畅性, 儿童常见的问题是大指转指时声音过重, 音与音之间不连贯。我们可以比喻手掌要像一座拱桥, 大指是汽车, 汽车从拱桥下穿过, 要平稳, 这样, 弹奏出来的音乐是均匀、平稳的。5.双音及和弦的弹奏。弹奏双音与和弦就是要求多个手指同时弹下琴键, 声音整齐这就要求孩子在弹奏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力度。我们可以将这一技术比作士兵齐步走, 要求脚步整齐有力。同时, 这也是一个练习听力的很好的练习, 可以通过演奏, 鉴别出声音是否均匀。学习钢琴绝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孩子们必须接受严格的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孩子们的意志力, 增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所以好的练琴习惯也是需要慢慢培养的。孩子们的天性是好动, 但是练琴是一门苦差事, 需要长时间的练习, 所以对于初学的孩子们来说, 在练琴的时间上我们可以做个适当的安排, 小朋友们比较小, 所以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 集中精力的时间也很短, 所以我们要把握住这个特点, 在让孩子练琴的时候给他安排好时间, 一般把练琴的时间分开, 不用集中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 而是分开去练, 一天一到两次, 每次练习的时间20分钟到30分钟不等。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在有效的时间里集中精神去练琴,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次练完, 可以让孩子休息休息, 在做另外安排。

总之, 儿童学习钢琴最重要的是在初级阶段, 我们不光要他们打好基础, 还要培养孩子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陶冶他们的情操, 使他们爱上钢琴, 愿意与钢琴交朋友。

参考文献

[1].李斐岚著《幼儿钢琴教学问答》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9年版.

[2].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9年版.

上一篇:工程措施下一篇:深圳抽水蓄能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