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生物检测

2024-08-22

食品安全生物检测(精选十篇)

食品安全生物检测 篇1

生物传感技术检测食品成分

利用生物传感技术能够将食品中的大多数成分进行检测, 例如食品中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胆固醇等。

在高分子膜上固定氨肽酶和氨基酸氧化酶, 通过对H2O2的测量, 能够得出蛋白质的分解率, 进而对水解蛋白质的生物反应情况进行分解程度的控制。Radu, G.L.等通过H2O2检测电流型酶电极进而对蛋白质进行检测。这种传感技术的检测时间大约在5到9分钟。

食品中的糖类检测也广泛的应用生物传感技术, 并且利用生物传感技术还能够将食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检测, 现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对双糖和多糖的检测中。例如美国YSI公司的糖含量的测定仪能够在1分钟之内检测出食品中的葡萄糖的含量。

同时, 有机酸也可以通过生物传感技术进行测定, 并且能够实现对L-乳酸的选择性检测, 这种检测方法是化学检测所不可能实现的, 2到3分钟就可以对食品中的有机酸进行检测。生物传感技术也可以对维生素C以及B族维生素进行检测。

检测农药残留物

农药能够保证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发展, 同时对人体的健康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不合理的使用农药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一旦农产品中的农药超标, 还会对人体健康安全成为严重的威胁, 传统的农药检测方法成本花费比较高, 且步骤比较麻烦、时间消耗比较长, 而生物传感技术却有着传统方法不具备的优点。生物传感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农药残留物的检测中, 利用安培免疫传感器检测traxin杀虫剂, 只需要花费1到3分钟, 可以利用安培酶免疫电极、流动注射分析免疫传感器等对杀虫剂阿特拉津进行检测, 硫磷的测定可以利用光纤免疫传感器进行。

Dilek等人可以利用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生物传感器对软饮料或商品甜味料片剂进行检测, 在明胶膜上固定住羟基酯酶与乙醇氧化酶, 将其与溶解氧电极相结合进行检测。生物传感技术还能够对食品中的防腐剂、酸味剂、鲜味剂等进行检测。

生物传感技术检测微生物

如果食品被有毒的微生物污染, 就会造成疾病的出现, 是食源性疾病。当前, 人们的生活以及卫生条件逐渐改善, 抗生素的使用比较多, 人体抵抗病菌的能力逐渐下降, 这种食源性的疾病越来越多, 因此在食品中对微生物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确保食品是否受到了微生物的污染。生物传感技术比较快捷, 灵敏性也比较好, 能够很好地检测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 避免生产商产生的食品质量受损, 甚至造成经济损失或是法律纠纷。微型传感器中具有DNA片断的探头, 能够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这种检测方法能够将蛋黄酱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

检测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生物毒素是生物产生的对其他生物造成影响的有毒物质, 为了避免毒素对食品产生影响, 就需要做好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 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 利用光线免疫传感器检测花生以及玉米油中的黄曲霉毒素。水产品中的毒素检测主要是利用免疫传感技术, 通过建立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检测平台, 将碱性磷酸酶进行标记, 然后对水生毒素, 例如贝毒进行检测, 从而实现现场检测。如果鱼类放置时间比较长, 就容易出现组胺酶, 这是一种能够造成食物中毒的毒素, 通过组胺酶以及K值进行测定, 从而确保食物的安全。

检测食品的新鲜度

在食品品质检测中, 食品的新鲜度是十分重要的标准, 主要是对家禽肉、鱼肉以及乳类的新鲜度进行检测, 匕首型的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由Kress等人研发的对肉类的新鲜度进行检测的方法, 生物传感器的探头能够深入到食品内的2到4毫米处, 对其中的葡萄糖的浓度进行检测, 从而明确肉类的新鲜度。鱼的新鲜度检测是Volpe等通过黄嘌呤氧化酶, 并与过氧化氢电极相结合, 对鱼讲解过程中出现的磷酸肌苷 (IMP) 、肌苷 (HXR) 和次黄嘌呤 (HX) 的浓度进行分析, 从而确定鱼的新鲜度。乳酸传感器是我国检测牛乳新鲜度的重要方法, 还可以通过对牛乳肢解产生的短链脂肪酸的含量, 确定牛乳产品的新鲜度。

结束语

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要求 篇2

一、微生物实验室设计

微生物实验室由准备室、洗涤室、灭菌室、无菌室、恒温培养室和普通实验室六部分组成。这些房间的共同特点是地板和墙壁的质地光滑坚硬,仪器和设备的陈设简洁,便于打扫卫生。

二、微生物实验室基本要求

(一)准备室

准备室用于配制培养基和样品处理等。室内设有试剂柜、存放器具或材料的专柜、实验台、电炉、冰箱和上下水道、电源等。

(二)洗涤室

洗涤室用于洗刷器皿等。由于使用过的器皿已被微生物污染,有时还会存在病原微生物。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置洗涤室。室内应备有加热器、蒸锅,洗刷器皿用的盆、桶等,还应有各种瓶刷、去污粉、肥皂、洗衣粉等。

(三)灭菌室

灭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和各种器具的灭菌,室内应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烘箱等灭菌设备及设施。

(四)无菌室

无菌室也称接种室,是系统接种、纯化菌种等无菌操作的专用实验室。在微生物工作中,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一项主要操作,这项操作的特点就是要保证菌种纯种,防止杂菌的污染。在一般环境的空气中,由于存在许多尘埃和杂菌,很易造成污染,对接种工作干扰很大。1.无菌室的设置

无菌室应根据既经济又科学的原则来设置。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无菌室应有内、外两间,内间是无菌室,外间是缓冲室。房间容积不宜过大,以便于空气灭菌。最小内间面积2×2.5=5m2,外间面积1×2=2m2,高以2.5m以下为宜,都应有天花板。

(2)内间应当设拉门,以减少空气的波动,门应设在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上;外间的门最好也用拉门,要设在距内间最远的位置上。(3)在分隔内间与外间的墙壁或“隔扇”上,应开一个小窗,作接种过程中必要的内外传递物品的通道,以减少人员进出内间的次数,降低污染程度。小窗宽60cm、高40cm、厚30cm,内外都挂对拉的窗扇。

(4)无菌室容积小而严密,使用一段时间后,室内温度很高,故应设置通气窗。通气窗应设在内室进门处的顶棚上(即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最好为双层结构,外层为百叶窗,内层可用抽板式窗扇。通气窗可在内室使用后、灭菌前开启,以流通空气。有条件可安装恒温恒湿机。

2.无菌室内设备和用具

(1)无菌室内的工作台,不论是什么材质、用途的,都要求表面光滑和台面水平。

(2)在内室和外室各安装一个紫外灯(多为30W)。内室的紫外线灯应安装在经常工作的座位正上方,离地面2m,外室的紫外线灯可安装在外室中央。

(3)外室应有专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盛有来苏儿水的瓷盆和毛巾、手持喷雾器和5%石炭酸溶液等。

(4)内室应有酒精灯、常用接种工具、不锈钢制的刀、剪、镊子、70%的酒精棉球、工业酒精、载玻璃片、特种蜡笔、记录本、铅笔、标签纸、胶水、废物筐等。3.无菌室的灭菌消毒

(1)薰蒸:这是无菌室彻底灭菌的措施。无菌室使用了较长时间,污染比较严重时,应进行薰蒸灭菌。可用甲醛、乳酸或硫磺薰蒸。(2)喷雾:在每次使用无菌室前进行。喷雾可促使空气中微粒及微生物沉降,防止桌面、地面上的微尘飞场,并有杀菌作用。可用5%石炭酸喷雾。

(3)紫外线照射:在每次使用无菌室前进行。紫外线有较好的杀菌效果。通常应开启紫外线灯照射30~60min。

(五)恒温培养室1.培养室的设置

(1)培养室应有内、外两间,内室是培养室,外室是缓冲室。房间容积不宜大,以利于空气灭菌,内室面积在3.2×4.4=14m2左右,外室面积在3.2×1.8=6m2左右,高以2.5m左右为宜,都应有天花板。

(2)分隔内室与外室的墙壁上部应设带空气过滤装置的通风口。(3)为满足微生物对温度的需要,需安装恒温恒湿机。(4)内外室都应在室中央安装紫外线灯,以供灭菌用。2.培养室内设备及用具(1)内室通常配备培养架和摇瓶机(摇床)。常用的摇瓶机有旋转式、往复式两种。(2)外室应有专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手持喷雾器和5%石炭酸溶液、70%酒精棉球等。

3.培养室的灭菌、消毒 同无菌室的灭菌、消毒措施。小规模的培养可不启用恒温培养室,而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

(六)普通实验室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生物检测技术;食品检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 R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5-117-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人们对于食品不仅要求吃的放心,更要求吃的健康。但是,最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如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以及牛奶、地沟油、毒豆芽、染色馒头、塑化剂有毒食品、双氧水凤爪、下水道小龙虾、农药残留敌敌畏、毒生姜、面粉增白剂等事件,不断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对于食品企业的形象造成极大的损害,同时也导致公众对有关部门的信心急剧下降。食品安全问题关系重大,除了因不良商家违法追求经济效益,也在于食品检验技术和惩治措施不到位,给了商家可乘之机。因此,食品安全问题需要监督部门监督、生产单位负责、社会公众监督和反馈,需要社会全体各阶层的不断努力。通过对食品的检测,能够科学的发现食品中蕴藏的危险,从而达到保障食品安全的目的。一般来说,人们对于食品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食品的新鲜度、农药残留、食品的成分和含量以及是否为转基因食品关心度较高。

2 常用的生物检测技术

长期以来有着广泛应用的物理、化学、仪器等方法,由于内在的局限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食品检测的全部要求[1]。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其在不同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生物技术检测方法因其具有精准、高效、灵敏、成本低以及应用范围广泛的特点,在食品检测方面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具体常用的技术主要有生物传感器技术、PCR技术、免疫学方法、生物芯片、DNA探针等。

2.1 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是根据分子识别原件,比如抗原、DNA、酶等,与待测物特异结合之后产生的热、光等信号,通过信号转换转变成易于输出和操控的光信号或者电信号,经过放大输出得到检验结果[2]。生物传感器技术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效率高且操作简单,但是由于需要较高的计算机和微制造技术,制约了其使用和发展。生物传感器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主要用于测试鱼类、肉类等食品的新鲜度,以及检测食品的滋味和熟度,控制食品质量。

2.2 PCR PCR又称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根据酶的链式反应特征以及酶的变化情况对食品进行检测和评定。PCR技术是将克隆与转基因相结合进行检测的,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一技术因其精准度高得到人们的注意和发展。PCR技术只需要微量的物质,就可扩增到所需要的片断,然后对样品进行分析。目前来说,PCR技术对实验要求严格,对设备和人员的要求也较高。

2.3 免疫学方法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反应是一切免疫测定技术的最基本原理[3],在食品检测方面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原理是将特异的抗体标记上酶,制作成酶标抗体,制作成的酶标抗体既具有酶底物的特征,又具有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征,当酶标抗体与抗原结合之后,能够根据底物的颜色深浅判断抗原。因为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使得这项技术有着较高的灵敏性和稳定性,但是当蛋白质的浓度较低时,可能会出现阴性。

2.4 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把生物识别分子排列在载体之上,利用特异性亲和反应进行检测。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同时把大量的探针固定在支持物上,具有很高的通量,从而可以高效地完成大量的样品检测,它是生物技术检测手段里面最快速、最适用的高新技术[4]。由于其具有快速、高效的特性,在进出口食品监督管理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展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

2.5 DNA探针 DNA探针又称基因探针技术,是通过在已知的DNA或RNA链上加上标记(生物素或者同位素),做成探针,可以检测被检测物中是否有与其互补的序列,从而检测微生物的存在。目前使用的主要有异相杂交和同向杂交技术2种。DNA探针的关键是探针的构建,必须根据具体的检测目标进行构建,一般以待检测微生物的特异性保守基因序列为DNA,也可以根据微生物的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进行构建。

3 生物检测技术应用

在食品检测方面,生物检测技术的主要应用有: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和分析,对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检测分析,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检测,对食品成分和品质进行检测,对违禁药品进行检测。

3.1 转基因食品检测 转基因食品由于产量大等特点,一度受到人们的追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其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蛋白质检测、酶检测、酶活性检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 药物残留檢测 近年来,人们使用的瓜果蔬菜等食物中,表面残留的农药越来越多,这些物质往往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引发疾病甚至威胁生命安全。药物残留多是小分子级别,以半抗原居多,如果进行抗体制备,需要实现其和大分子的偶联行为[5],因而酶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技术是较佳的检测方法。

3.3 食品的成分以及品质分析 生物监测技术中,生物感应器最早应用于食品的成分和品质检测,最早是葡萄糖传感器用于检测食物中糖的含量,现如今,生物传感器还可以用于食品的气味检测和分析。

3.4 有害微生物的检测 通过生物检测技术的生物特征,可以实现对有害生物进行分析,从而避免有害微生物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比如奶制品中的沙门氏菌,可以通过生物检测技术进行,从而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扩散。

参考文献

[1]孙迎慧.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4:131.

[2]邹康平.食品检验中的生物检测技术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7:27.

[3]赵伟.食品检测中生物技术的应用分析[J].民营科技,2014,4:14.

[4]李岩.食品检验中生物检测技术应用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3:369-370.

食品检测中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 篇4

一、食品检测中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意义

食品检测是一项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食品检测方式主要有物理检测法、化学检测法以及仪器检测法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这些检测方法渐渐显现出了许多局限性, 已经越来越不能够满足当今人们对食品检测的需要。近几年来, 生物技术在全球内发展迅速, 随着人们对生物技术的不断研究, 逐渐发现其在食品检测中也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食物可以归结为两种:植物与动物, 而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 归根结底都是来自自然界的生物, 所以生物技术原理完全可以应用于食品的检测当中, 并且其比其他检测方法更加安全、环保、准确、快速, 检测成本也相对较低。现如今, 生物检测技术几乎已经覆盖了食品检测的各个方面, 譬如食品的质量监督、品质评价、生产过程监控以及食品科学研究等等, 并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成果。因此可以说, 在食品检测中, 生物检测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意义。

二、食品检测中生物检测的主要内容

食品检测中生物检测的主要检测内容主要有: (1) 有害微生物:食品当中所存在的有害微生物能够给人体带来巨大危害, 因此这是食品检测的第一大主要内容; (2) 残余农药:很多食品尤其是瓜果蔬菜表面会残留有农药成分, 人们长期食用这种食品容易引发许多疾病, 因此这也是食品检测当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3) 食品的品质和成分:对于很多食品, 其营养成分是否达标或者是否存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和成分, 都必须要经过详细的检测来判定, 尤其是对于一些转基因食品更是如此。

三、食品检测中的主要生物检测技术应用

1 生物酶技术。

在食品检测当中, 生物酶技术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检测技术。生物酶技术主要是通过对食品的结构与性质进行分辨, 从而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它能够有效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使人们吃到放心的食品。另外, 由于生物酶技术的检测准确性与灵敏性也比较高, 因此可以大大提高食品检测的效率和效果。现如今, 生物酶技术已经在我国的食品检测工作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2 免疫技术。

免疫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生物检测技术, 其在食品检测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免疫技术主要是对食品中的蛋白质结构与化学性质等进行分析, 其能够使食品的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免疫技术在食品检测的实际应用过程中, 不但拥有着非常强大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并且还具备非常良好的再现性, 这大大提高了食品质量检测工作的有效性。目前, 我国在食品检测中所运用的免疫技术手段主要有放射免疫技术、电脉技术以及沉淀反应技术等。

3 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高新生物检测技术, 其非常适用于食品检测工作。生物芯片技术的检测原理是利用光导原位合成或微量点样, 在载体表面将大量生物分子进行有序固化, 使其排列成为密集的二维分子, 然后再与已标记的待测食品样品分子杂交, 之后通过特定的仪器可以高效、快速地测定杂交分子的信号强度, 最后分析并确定其样品中品靶分子的含量。生物芯片技术能够一次性对食品样品中的大量序列进行检测与分析, 其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技术的操作复杂、检测序列数量较少、自动化程度较低以及检测效率比较低下等问题, 在食品检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该技术成本较高, 且其应用性能尚未达到相关要求, 因此目前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十分广泛, 不过我国正在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

4 生物传感技术。

生物传感技术也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检测技术, 基于此项技术而研发的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检测当中有着非常好的应用。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处理过的酶、抗体、抗原以及DNA等良好的活性物质作为分子识别器, 使其与待测食品样品进行特异性结合而产生许多光、热等复合物, 然后再将这些复合物通过信号转换器来传播和放大输出, 最后得出相应的检测结果。由于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检测工作中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使用量少、操作简单以及检测速度快等显著优势, 因此发展前景广阔。现如今, 生物传感器已经在食品残余农药检测及病原菌检测等多个方面的检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并获得突破性进展。不过生物传感器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比如其稳定性不够强、使用寿命受限等等,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发展。因此, 相关科研工作者还需要在此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5 核酸探针技术。

核酸探针技术又称为基因探针技术或者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在食品检测当中, 通过核酸探针技术可以对不同的基因链进行非常敏感的鉴别。核酸探针技术是基于“通过特异性结合来源不同的两条核酸链上所含有的互补碱基序列, 能够形成分子杂交链”这一原理, 在已知的DNA或者RNA片段上做标记形成探针, 从而检测未知样品中是否含有相同的序列。现如今, 核酸探针技术在对进出口动植物等的检测方面的应用比较广泛, 其主要检测的物质是一些常见的致病菌和毒素菌, 譬如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等。

6 PCR技术。

PCR在食品检测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所谓PCR技术, 也经常被人们称作聚合酶连反应技术, 其主要作用是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分析, 从而判断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等。最初PCR技术主要应用于基因克隆和转基因等方面, 后来经过人们的不断研究与拓展, 如今在食品检测当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食品种类的不断丰富, 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需要运用到更高效率的食品检测方法。生物检测方法是当下所应用的最多的食品检测方法之一, 其既操作简单、高效快捷, 又安全无害, 值得相关工作者大力推广。

摘要:食品质量安全作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如今, 关于食品质量问题的报道在我国各地屡见不鲜, 因此人们对国家食品检测机构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各类食品的检测要求都不尽相同, 所以其检测技术也各有不同, 其中生物检测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食品检测技术。本文主要针对食品生物检测技术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食品检测,生物检测,检测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生物检测 篇5

关键词:食品 微生物 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4-0038-02

为了更好贯彻实施2009年6月1日施行的《食品安生法》,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也给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现将南海区2010~2013年10类食品的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南海区所辖内食品企业生产加工的10类食品,分别为饼干、饮料、糕点、炒货类、冷冻饮品、谷粉类制品(河粉)、馅料、月饼、熟肉制品、桶装纯净水。

1.2 检测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2003与GB 4789.2-2010菌落总数测定》《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3-2003大肠菌群测定》进行检验。

1.3 评价依据

均按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进行评价,样品如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指标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判为不合格样品。

2 结果

2.1 各年份食品微生物检测结果

2010~2013年共检测食品5781份,合格5401份,合格率为93.43%,各年份合格率为89.50%,91.60%, 95.06%,96.65%,有显著性提高(P<0.05),样品中仅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分别为4.07%、1.73%,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均超标为0.78%,各年份超标项目构成比不全相同(P<0.05)见表1。

2.2 各类食品微生物检测结果

十类食品中饼干、月饼、饮料、馅料、糕点类合格率较高,分别为99.20%、97.55%、95.29%、94.81%、93.16%,熟肉制品、谷粉类制品(河粉)、冷冻饮品和桶装纯净水合格率较低,分别为75.20%、77.17%、83.34%、83.86%。不同种类样品的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超标项目比也有所不同,桶装纯净水、饮料、馅料主要为菌落总数超标,熟肉制品和谷粉制品主要为大肠菌群超标,见表2。

2.3 各种类食品各年度检测结果

不同年份不同种类食品合格率也有所不一,饼干、饮料、月饼合格率较高较稳定,熟肉制品、桶装纯净水合格率有所提高,谷粉制品不稳定,见表3。

3 分析讨论

食品微生物检测是保障食品卫生的重要手段,菌落总数主要作为测定食品被污染的标志,也可应用于观察样品细菌的繁殖动态和卫生学评价依据,大肠菌群主要来自人、畜粪便,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评价食品的卫生状况,推断食品中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

(1)从南海区2010~2013年总体合格率分析,食品卫生质量较良好,合格率为93.43%,略高于国内报道的90%合格率[1]。主要原因为《食品安生法》2009年6月1日施行后佛山市南海区监管部门积极对食品生产企业开展法制宣传,加大了对食品专项监督检验,建立了严格的审查和发证制度,加强了监测和执法力度,促进了食品生产环境卫生的整改,提高了食品卫生和法制观念。随着法制宣传和监管整改工作的深入, 食品卫生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2)从各年度检测结果分析,饼干、月饼、饮料卫生质量较良好较稳定,但肉制品、谷粉类制品、桶装纯净水合格率还较低,监督部门应加强此类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进行卫生审查,加大卫生知识的宣传,增加抽检次数,促进生产环境卫生的整改,帮助企业提高卫生管理水平。

(3)从不同种类食品合格率分析,首先食品对于微生物本身就是个良好的培养基,其营养成分和水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在生产加工,消毒、包装、储存不注意卫生,产品就很容易污染微生物并在里面生长繁殖,肉制品、谷粉类制品营养成分和水分含量较高,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合格率较低,饼干、炒货类水分含量较低,不利微生物繁殖,合格率较高;其次,不同种类食品生产加工中防腐剂添加要求不同,能添加的以及允许使用量较大的合格率高,再次,不同种类食品生产加工方式不一,如冷加工和热加工,直接影响了消毒效果,冷冻饮品合格率较低,饼干合格率较高。日后工作要对营养成分和水分含量较高的、冷加工生产的食品,加大抽检频率,加强卫生和防腐剂的使用监管。

(4)从个别种类食品内在分析,月饼与其馅料有关,伍仁馅类的合格率低,受馅料的加工特殊性不能高温杀菌,其馅料合格率较低而影响;桶装纯净水的桶使用时间过长,磨损严重,清洗、消毒不彻底,桶盖密封不严密,是造成桶装水二次污染的重要原因,凡是水桶陈旧、不清洁的产品不合格率特别高。

(5)从产品的来源分析,不合格产品大多数来自小作坊的生产单位,其生产加工环境卫生较差,场所面积小,车间设置不合理,原料和产品混乱堆放,加工设备简陋,车间防蝇、防鼠、防尘设施不全,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漠,生产流程的关键环节消毒不到位,从而导致了食品卫生质量差。

4 结语

以上检测结果表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生法》有助于提高食品生产卫生质量,然而这结果只是监测了食品生产环节的卫生状况,后面还有食品运输、销售环节才到消费者手中,然而微生物会在食品中不断生长繁殖,产品合格率将继续下降,因此只有深入贯彻实施《食品安生法》确保各个食品卫生的关键环节, 才能保证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候风伶,申志新,王英豪等.河北省食品微生物状况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年1月,第14卷,第1期,85~86.

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指标分析 篇6

1.1 操作人员的选用和操作要求

首先,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学历并取得证书, 经过上岗前的培训并通过测试后才可开始工作, 对人员的操作程度要求一定的流畅性, 并且有强烈的责任心, 过程中对每一道工序都严格遵守, 不可随意更改流程并做好除菌准备。

操作要求: (1) 操作人员牢记无菌观念, 整个过程要求无菌操作, 严格按照GB/T4789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进行操作。 (2) 用无菌工具无菌操作取样。 (3) 按照GB/T4789标准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得出实验结果。

1.2 设施设备的放置环境

实验室之内的设备必须具备相应的等级并且有充分进行检查的可能性, 检查时对于主体设备和帮助型设备都进行观察, 对一些有特定要求的设施给予特殊的关注, 使其操作环境正常。

1.3 各种设备及药品的正确配置

1.3.1 培养箱、水浴锅、于热灭菌箱和高压灭菌锅的安装要求:

第一次安装由于对设备的性能不了解要经过试验是否能承受相应的温度和持续性怎样, 了解上述性质到达稳定可用需要多久的时间。设备应当保持清洁干净, 要有一致的清理方法和流程, 增加感应器使内部状态得到观察和控制。

1.3.2 药品配置:

培养基的清理和使用目的都是使使用前的培养菌是干净无污的。主要有三种清理方式:第一种通过高温加压使细菌承受不了温度和压力而死亡, 第二种是用开水煮, 使细菌失去生存环境, 第三种是利用比细菌更小的细孔来讲细菌体排除在外, 得到干净的培养基。

1.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各个工序都应当强调无菌操作, 控制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细菌和生物等积聚并繁殖增长, 包装也必须经过杀菌过程, 样品的选择需有一定典型性, 存储过程遵循常温常态, 不可在阳光直接照射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样品采集之后应当及时送交试验室进行化验, 整个过程尽量不能超过180分钟, 此过程中的样品成分和样式应当保护完好, 并在储存的常态温度下进行。

2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和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有以下几类:

2.1 对食品污染程度指示菌的检验

2.1.1 细菌总数又被称为菌落总数, 指食

品及生活饮用水检样经过处理, 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培养后, 所得1g或1mc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个数, 是判断食品及生活饮用水被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2.1.2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培养

24h后能发酵乳糖、产配、产气、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杆菌。其主要来源于人和牲畜的粪便, 所以研究中经常采用粪便污染指标菌来评价生活饮用水及食品的卫生质量。

2.2 对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

在GB4789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中, 已明确规定某些微生物的数量, 所以我们除要检测食品污染程度指示菌, 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MPN) 的测定外, 还有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等。

3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技术

传统的微生物检测工艺是利用小的样品收集后利用细菌培植经过两三天的时间之后就能知道是否有生物存在。但是速度上还是太慢。这几年国内外学者期望通过提升速度来推进研究的总速度, 并且有相应的一部分方式开始投入试验阶段, 以下介绍这些新的方法。

3.1 采用电阻抗法

这是利用了一旦样品中存在微生物的生长和生命活动就会将养护点内的若干物质成分发生变化, 能够供给细菌生长的成分就会减少, 而这些成分往往具有导电的特性, 变化后的成分通电的情况会发生迟钝, 并根据迟钝的程度来判断出细菌的类别甚至生长程度, 这个方法能够检查出多种细菌成分, 收效较好。

3.2 采用快速酶触反应及代谢产物的检测

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合成和释放某些特异性的酶, 所以根据其特性来选用相对应的底物和指示剂, 并记录反应的结果。如美国3MPetiffilm TM微生物测试片可分别快速测定细菌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3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其又包括两种技术

3.3.1 核酸探针技术。根据碱基互补的原则, 用特定的方法测定标记物。

3.3.2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技术。

其原理为通过加热使双链DNA经裂解成两条单链, 成为引物和DNA聚合酶的模板;然后降低温度, 使寡聚核苷酸引物与DNA分子上的互补序列退火。一般情况下退火温度越高, 扩增特异性越好。

3.4 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细菌抗原和抗体的技术。其有三种技术:

3.4.1 荧光抗体检测技术 (IFA) , 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荧光抗体检测法是在检样上直接滴加已知特异性荧光标记的抗血清, 经洗涤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间接法是在检样上滴加已知细菌特异性抗血清, 待作用后经洗涤, 再加入荧光标记的抗体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3.4.2 免疫酶技术 (EIA) , 其是将抗原、抗

体特异性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原理结合, 是一种新颖且实用的免疫学分析技术。通过共价结合将酶与抗原或抗体结合, 形成酶标抗原或抗体, 或通过免疫方法使酶与抗酶抗体结合, 形成酶抗体复合物。

3.4.3 免疫磁珠分离法 (IMS) , 即应用抗体包被的免疫磁珠, 用一个磁场装置收集铁珠。

3.5 采用仪器法

3.5.1 微型全自动荧光酶标分析仪 (Mini-

VIDAS) , 其主要采用具有优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酶联荧光技术 (ELFA) , 所测的荧光与抗体中抗原的含量成正比。

3.5.2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 (Vietk-AMS) 。

其可以同时对60-~480个样品进行分析, 并且鉴定时间只需2~3h, 这是效率非常高的一个检验系统, 并且也是今后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总结

这些微生物检查工作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水平要求都是很高的, 应当有一个规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从小的环节把握工作, 赢得大的工作效果, 为未来食品的安全性做好保障工作, 通过经验来看, 随着技术的革新发展, 微生物检测的前景是:第一, 更加高效快速, 数量更多; (2) 流程更加规范严整, 更加科技化; (3) 检查结果的精确度和反应点落实在具体的数字上。

参考文献

[1]张洁梅.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 2005, 21, (2) :221-222.

食品安全生物检测 篇7

一、沙门氏菌胶体金的染色

沙门氏菌胶体金染色试验

在试验中, 选择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两种菌种, 并取氯金酸、营养琼脂、沙门氏菌抗体、氯化钠、LB培养基等17种试验试剂备用。

试验方法

首先制备菌悬液, 它的制备要按照传统常规方法, 即培养菌株、接种并划线。在LB培养基中培养沙门氏菌种, 并以10倍的系列稀释, 再通过平板培养法计算出所稀释液体的菌落数, 根据菌落数的106倍进行菌液的备用。

其次制备金标抗体, 在锥形瓶中倒入40m L的胶体金溶液, 然后加入浓度为3mg/m L的二抗360μL。形瓶缓慢摇晃10min左右后, 加入0.5g的牛血清白蛋白, 再搅拌10min后进行纯化。纯化后的混合溶液要在4000r/min的低速冷冻离心器中离心20min, 并取出上清液再在120000r/min的高速离心器中离心60min。操作完毕后取出沉淀物, 在离心管中加入40m L刚刚的稀释溶液沉淀物, 再次高速离心60min, 最后在5m L的溶液中溶解沉淀。

沙门氏菌染色的制片方法

取2μL的菌液放置在干净的载玻片上, 在30~37℃的常温室温下风干。风干后在载玻片上滴加乙醇固定细胞, 保持10min后冲洗。在载玻片上培养这2μL的菌液, 并同金标抗体液滴共同培养, 最后冲洗。经过多次冲洗和增加菌液及抗体液滴后, 在常温下吹干。

结果分析

经过载玻片培养菌液和金标抗体会出现胶体金, 胶体金的颜色是鲜艳的橘红色, 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测量。由于胶体金粒径最大只有150nm, 所以一般的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的。此时要对其进行增大, 以采用银增大法, 在还原剂苯二酚的配合作用下, 让溶液中的阴离子与单质银吸附于金胶体的颗粒表面。由于银具有催化作用, 所以吸附了银的金胶体颗粒粒径就会逐渐膨胀, 达到显微镜可视的粒径大小。这种方法对细菌微生物定位和病毒检测都很有效果。

金标抗体的形成

在形成胶体金溶液之后, 就要利用牛血清白蛋白做稳定剂来制备并确认金标抗体, 达到防止免疫金复合物非特异性吸附的目的。

由于金标抗体可以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来测试并接收光谱, 确认金标抗体。所以如果胶体金的颗粒颜色或粒径不同, 溶液的光谱吸收峰值也会呈现出差异。在完成光谱吸收后, 对比合成溶液与胶体金溶液, 观察二者之间的光谱吸收效果差异, 就可以发现它的波峰在向右侧偏移, 这表明金标抗体已经形成。

金标抗体的形成表示金标记物可以确定, 为金标记物形成染色效果, 更便于菌体观测。此时就可以进行对象食品的快速检测试验。

二、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方法试验

试验方法

选择从101-107 CFU/m L不同浓度的沙门氏菌进行纯菌培养, 该试验中包含两种检测方法。

国标方法检测

国标方法即传统的GB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检测方法

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检测

先吸收2μL菌液滴在载玻片上然后风干, 再利用75%的乙醇作为固定溶剂, 在9min左右固定后, 利用PSB-T溶液进行清洗, 并吸干载玻片上2μL一抗溶液, 保持其在30~37℃的常温条件下反应30分钟。反应过后再次用PSB-T溶液清洗, 然后吸干载玻片上的液体后滴入2μL的1:40浓度的金标物溶液, 在30~37℃温度下反应30分钟后, 第三次清洗并吸干载玻片上的增长液。经过三次冲洗发现第一次的作用为2分钟, 而第二次作用了6分钟。最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载玻片, 风干后送到快速检测系统进行最终检测。

被污染肉类中的沙门氏菌快速检测

选择一块被污染过的肉类进行快速检测。先将肉切成小块, 选取25g放入含有1%牛血清白蛋白的PBS-T溶液无菌均质量杯中, 利用高速离心器在10000r/min的环境下进行均质离心1~2min。为了避免染色效果可能由于大颗粒物质堵塞滤膜而出现问题, 利用定量的速滤纸进行过滤处理。再选择用50m L的1%牛血清白蛋白PBS-T溶液进行滤膜冲洗, 最后收集滤液。

用注射器吸取10m L滤液注入膜过滤器中浓缩已得到的菌体, 再用2μL的浓缩液和1m L的未处理液进行快速检测, 以国际鉴定法试验发现。

三、总结

食品安全生物检测 篇8

我国食品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了我国食品生产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均衡, 因此, 要控制食品安全, 运用高科技实施高质量的食品检测工作对控制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微生物检测技术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也是判定被检食品能否食用的科学依据之一, 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 可以判断食品加工环境及食品卫生环境, 能够对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价, 为各项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提供传染病和人类、动物、食物中毒的防治措施。

2食品安全中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

2. 1分子生物学技术

通过大量复制目的菌的高度保守的一段或几段特异性DNA, 并确认这些DNA片段的大小来完成检测, 如果样品中存在目的菌, 就能复制出有关特异性DNA片段, 而复制特异性DNA片段靠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该技术已大量运用到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 并形成标准化, 如SN/T 1632. 2 - 2005《奶粉中阪崎肠杆菌检验方法第3部分: 荧光PCR方法》、DIN 10135: 1999《沙门氏菌聚合酶连锁反应 ( PCR) 检验方法、ISO 20837: 2006《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聚合酶链反应 ( PCR) 检测食源病原体―定性检测用样品的制备》

目前利用PCR技术检测病原菌的商品化仪器有被AOAC、 USDA - FSIS、Health Canada、AFNOR等权威机构认可的BAX@ 全自动病原菌检测系统, 可检测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单增李斯特菌等致病菌, 此外还有Ribo Printer@ 微生物鉴定系统, 可鉴定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单增李斯特菌和阪崎肠杆菌等致病菌在内的1 400多种细菌。

在1996年由美国AB公司推出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与常规PCR仪相比, 它具有特异性更强、有效解决PCR产物污染、自动化程度高, 同时能对起始模板进行准确定量等特点。

2. 2免疫学技术

1) 荧光抗体法。用荧光物质标记抗血清的抗体, 即抗抗体。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样品中的目的菌- 荧光标记抗体结合物或目的菌- 抗体- 荧光标记抗抗体结合物来判断结果。 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内, 国内使用的较多是mini-VIDAS全自动荧光酶标免疫测试系统, 该系统已被AOAC、AFNOR等权威机构认可, 可检验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大肠杆菌O157、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2) 免疫酶技术。以酶标记抗体或抗抗体, 抗原与酶标记抗体, 或抗原- 抗抗结合物与酶标记抗抗体特异性结合。根据酶反应有色反应的有无及其浓度, 即可间接推测被检抗原或抗体是否存在及其数量。常用酶技术分为固相免疫酶测定技术、免疫酶定位技术和免疫酶沉淀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验领域内, 国内使用比较多的有Reveal@ 大肠杆菌O157: H7检测系统、 Reveal@ 沙门氏菌检测系统及Gene Quence @ 李斯特氏菌检测试剂盒、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胶凝集试剂盒等。

3) 免疫磁珠技术。用连接抗体的磁珠捕捉增菌液中的目的菌, 然后将捕捉到的抗原即目的菌划线于选择性平板, 观察菌落; 或用荧光或酶标记的抗抗体进行检测; 或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进行进一步检测。此技术在ISO 166654: 2001《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大肠杆菌O157基准检验方法》上得到了应用。目前可利用该技术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0157、大肠杆菌0145、大肠杆菌O111等进行测试。

4) 免疫层析技术。该技术是一种膜固相免疫测定技术。 滴加在膜一端的样品溶液, 受膜的毛细管作用向另一端移动, 犹如层析一般。移动过程中被分析物与固定于膜上某一区域的抗原或抗体结合而被固相化, 无关物质则越过该区域而被分离, 然后通过标记物的显色来判定实验结果。以胶体金为标记物的实验称为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该技术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和无污染等优点, 可对食品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布氏杆菌、霍乱弧菌等进行检测。

5) 其它免疫技术。细菌直接计数法主要包括流式细胞仪 ( flow cytometry, FCM) 和固相细胞计数 ( solid phasecytometry, SPC) 法。FCM通常以激光作为发光源, 经过聚焦整形后的光束垂直照射在样品流上, 被荧光染色的细胞在激光束的照射下产生散射光和激发荧光。光散射信号基本上反映了细胞体积的大小; 荧光信号的强度则代表了所测细胞膜表面抗原的强度或其核内物质的浓度, 由此可通过仪器检测散射光信号和荧光信号来估计微生物的大小、形状和数量。流式细胞计数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可同时对目的菌进行定性和定量鉴定。目前已经建立了细菌总数、致病性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等的FCM检验方法。

3结语

在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情况下, 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为此, 人们不断地尝试研制和改进检测设备, 研究和创新检测技术, 以求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含量。

参考文献

食品检测中生物技术的应用分析 篇9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 导致食品行业出现很多食品安全问题, 例如, 地沟油、苏丹红、三聚氰胺等。要加强食品安全的检测, 就要把食品检测作为战略性和基础性的工作重点来落实。传统的食品检测技术检测时间长、检测精度低, 难以适应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际需求, 而生物检测技术应用范围广、检测精度高、检测效率高, 是目前食品安全检测中重点推行的检测技术, 因此要对各种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等进行分析, 形成食品安全检测中生物技术的应用要点, 并不断发展食品检测的方法和技术。

食品检测中生物技术是在生物基因、敏感、免疫等特点的基础上, 用科学方法制作检测试剂来检测食品安全。由于生物技术具有范围广、精度高、速度快等优势, 因此生物技术在食品生产、食品加工、食品安全中, 成为广泛应用并安全可靠的检测方法。

基因探针法

基因探针法又叫分子杂交技术, 基因探针法是通过基因的变性、重复性、碱基互补的配对, 对DNA的序列技进行探测。基因探针法的技术关键是基因探针的构建, 主要的探针方法分别是异相杂交和同相杂交。目前, 基因探针的技术在食品的微生物检测中广泛应用, 可检测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李斯特氏菌、志贺氏菌。基因探针法的优势是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这些优势使食品检测的结果更为精准, 缺点是成本高、速度慢、效率低。

PCR技术

PCR技术又叫做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技术是把要扩增的DNA分子当作模板, 把和模板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当作引物, 在半保留复制的基础上, 通过DNA的聚合酶作用实现扩增。由于PCR技术通过变性、复性、延伸三大环节组成, 因此PCR技术的优势是只需要较少的物质, 便可实现所需基因片段的大量扩增, 还能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但这种技术的检测仪器昂贵、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 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免疫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是通过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反应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免疫学检测的技术主要有3种:免疫标记、免疫沉淀、免疫凝集。免疫学检测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广泛, 其特异性强、方便快捷、灵敏度高、检测成本低、分析容量大, 尤其是在蛋白质的结构分析中, 免疫检测特别常用。目前免疫检测中的酶联免疫已经普及性地应用到了食品检测中, 而且基于传统检测的技术, 免疫学已经开发出多种新型的检测技术, 如放射免疫、免疫传感器、荧光免疫、免疫磁性分离、酶免疫等。在PCR—ELTSA的检测技术中, 就是把PCR技术和酶联免疫相结合, 这种检测技术特别适用于大肠杆菌的检测。

酶联免疫是把酶在特异抗体上进行标记, 酶抗标体具有抗体抗原的反应和酶的底物催化特性, 可以和相对应的抗原结合, 通过底物添加, 依照底物的显色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由于酶催化的效率高, 可以把反应效果进行最大限度的放大, 使检测结果灵敏度高且稳定性强, 但是这种技术的使用局限性较大, 大多是用在基因工程的生物体改造和鲜活组织的初步检测中。

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是根据预先设置, 把生物分子进行排列和固定, 由于生物分子有特异性的亲和反应, 因此生物芯片技术可通过分析生物分子的存在和量, 进行视食品检测, 如核酸杂交的反应和抗原抗体的反应。基因芯片的突出优点是高通量, 和传统检测技术比较, 生物芯片可以克服传统检测技术的系统误差, 并且生物芯片的检测数据可靠、检测的自动程度高, 但这种技术在细胞种类多的检测中不能精确定位检测基因。目前, 正在研发中的蛋白质芯片极有可能会改善基因芯片无法精确定位检测基因的缺陷。

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是由识别化学分子和固定化的生物材料、信号放大装置、换能器件组成的分析系统。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检测方面的优势是响应快、操作简便、样品用量少、无需添加缓冲液外的任何试剂、可以联机操作、连续分析和自动测量。目前,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检测上的主要功能是检测牛乳、肉、鱼等食品的新鲜程度和食品的熟度和滋味。如日本研制的生物传感器可以对肉汤风味进行“品尝”, 在肉汤的生产过程中起到了有效的质量控制作用。

虽然各种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广泛应用, 但是检测方法都存在不同的局限性, 因此要不断改进、优化、创新生物技术, 并根据食品检测的实际需求进行检测技术的搭配使用, 从而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生物检测 篇10

关键词:生物技术 食品检测 应用 方法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0-0016-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不再只满足于对温饱水平的追求,人们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由于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敢相信市面上销售的食品,所以引发出很多像开车到农村田间直接购买蔬菜、到香港或到国外购买奶粉等现象。为了保障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我国政府加大对食品检测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多的现代生物技术被应用于食品检测,本文将就当前生物技术水平下的食品检测方法进行探讨。

1 食品检测和生物技术

1.1 食品检测

食品检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人们通常理解的食品检测是较为狭义的食品检测,即根据我国颁布的《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相关的食品检测机构对食品的质量问题进行检测,其中包括对食品本身及其包装、标志等的理化指标以及卫生指标所进行的检测。

广义上的食品检测,是指除了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进行检测外,还要对食品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以及对食品的辅助性材料以及食品的添加剂进行分析等。

1.2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在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之上,借助其他基础科学的理论成果,利用当前先进的技术工艺,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等,对物质体进行改造、加工,为产出某些所需产品或实现某种目的而服务的生化技术。

(1)现代生物技术,就其应用领域,可分为医学、植物、农业、动物、食品、环境等生物技术。

(2)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

1.3 食品生物技术

应用于食品领域的生物技术,也被称为食品生物技术。它主要包括对食品的检测、分析、评价技术。具体来说,是指包括微生物技术、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DNA技术等现代的生物技术在内的,应用于食品质量检测、食品营养结构分析、食品添加剂及辅助材料检测、食品转基因工程等领域的生物技术的总称。

2 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在食品检测过程中用到的生物技术,主要是食品生物技术。由于在食品检测过程中,要面对的问题,和需要检测的指标是非常复杂多样的,所以,应用于食品检测过程中的生物技术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种类的生物技术可以满足对食品在不同指标上的检测。

2.1 应用于食品检测的主要生物技术种类

2.1.1 DNA探针技术

DNA探针技术的原理,其实就是我们高中时代都学习过的DNA核酸链的互补原理。即在一段已知的DNA片段或者RNA片段上利用同位素进行标记,这便是所谓的“探针”来检测被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与这段“探针”互补的序列,从而便可以检测出,在被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此种微生物了。

现在,DNA探针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可以实现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检测。

2.1.2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也称作PCR技术。它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简称。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其实是在生命体外对特定的基因或DNA序列进行快速扩增的一种技术方法。这项技术起初只是应用于基因克隆和转基因检测领域,但是,由于这项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尤其是随着人们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性质不断加深了解,这项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检测之中。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近几年才应用到食品检测中的生物技术,这项技术的检测结果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因此,很快的被食品检测机构广泛使用。

2.1.3 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技术

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技术,也称作ELISA检测技术。它是将生物酶技术与免疫学的方法相互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检测技术。这项技术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在检测蔬菜、水果上面残留的农药、除草剂等时具有非常灵敏、准确的特性,可以非常准确的检测出蔬菜、水果上面的农药残留量。所以它也是世界公认的,检测食物上残留农药、除草剂等有害物质的最有效、最权威的检测技术。

2.1.4 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是将生物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相互结合的一种新的检测技术。这项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在固格体芯片表面构建一个微型的生物化学分析系统,然后,将待测的样品放在芯片表面,将样品中的待测成分一一与芯片上的生物识别分子进行结合反应,进而实现对待测样品的分析、检测。

生物芯片技术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在很小的面积上同时对成千上万种生物分子进行分析、检测,所以这种检测方法具有很大的分析量,因此,生物芯片技术是目前生物检测技术中,检测速度最快的一项技术。与此同时,这种检测技术的检测结果也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对于检测所用试剂的消耗也非常少,可以节省很多检测成本。

2.2 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缺陷

2.2.1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缺陷

在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进行食品检测的过程中,该项技术常常会将检测样品中所存在的已经死亡的菌体列入到检测结果之中,造成检测误差,有时还可能出现假阳性等现象。专家们一直不断努力研究,试图将这项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相结合,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找到一种全新的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存在的缺陷。

2.2.2 生物传感器技术的缺陷

生物传感器技术,是目前生物技术学界主要研究的一项全新的生物检测技术。这项检测技术拥有检测速度快快速,检测结果准确性高,检测性能可靠等众多优点,不过,这项技术现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范围还比较小,其主要原因正是由于受到自身缺陷的制约。虽然这项新技术拥有我们以上所谈到的众多优点,但是由于这项技术的使用寿命短,进行检测的稳定性也很难把握,所以制约了这项技术的推广使用。

3 结语

近些年来,随着生物技术领域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检测技术被应用到食品检测中,大大提高了对食品的检测能力,虽然有些技术还有待我们去不断完善、发展,不过从近些年来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对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抱有充足的信心。不过再高超的食品检测技术也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检测手段,要想让人们真正可以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还应加强对于食品检测方法与技术的深入研究,并对其加以不断优化与完善,以为确保食品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修志.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10(1).

[2]朱昊浩.基于生物技术的快速食品检测研究动态[J].科技资讯,2011(9).

上一篇:表面活性剂处理下一篇:访谈型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