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监控管理系统

2024-08-12

网络监控管理系统(精选十篇)

网络监控管理系统 篇1

网络时代下计算机技术发展特征是网络规模日益扩大、自身复杂性逐渐增加。目前, 各种网络软件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 也面临很多挑战。高校校友管理系统主要承担校友资料录入、查询以及修改和统计, 根据不同权限向高校学生提供个人资料查询服务。同时, 创建校友网站也能最大程度发挥母校桥梁作用, 为校友之间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并逐渐实现资源共享。

一、高校校友网络管理系统设计

1. 需求分析。

在开发网络软件系统时, 需求分析必不可少, 是最终实现设计验收和网络维护的重要依据。系统设计进行需求分析需建立在可行性分析研究基础上, 并对项目所需完成工作进行综合确定。本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班级管理、新闻管理、以及个人管理 (留言、相册等) , 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交流论坛、点歌功能、许愿墙以及BS实时聊天 (群聊、私聊) 系统等。

2. 设计目标。

通过校友管理系统, 为在校学生及毕业生提供交流平台。充分借鉴现阶段网络服务模式, 结合互联网位置属性及移动属性, 实现人际交往目的。基于以上目标, 校友网络系统在设计时应具备移动性支持、个人资料链接、页面设计、群组交流、个人相册、实时通信以及论坛交流等功能。同时, 本系统设计时要求其自身具备安全性, 即权限管理和密保功能。该系统也要具备完善的维护功能, 能够根据校友需求及时对数据进行管理, 包括添加数据、删除资料以及修改操作等。

3. 服务器划分。

服务器端主要划分为三个层次, 即网页层、业务应用 (控制) 层及数据库层。其中网页层主要依靠“JSP”来实现, 与客户端进行通讯, 并负责处理基础业务, 实现数据转换;业务应用 (控制) 层主要对网络业务的逻辑性进行核实和验证, 并在访问数据库的同时, 控制层进行业务逻辑验证。同时负责访问数据库, 实现数据存储、数据更新、数据查询以及资料删除等操作;而数据库层则保障系统具有可维护性、可管理性, 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可拓展性。

二、高校校友网络管理系统实现

1. 系统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实现本校友网络系统数据传输功能, 可运用“Servlet”方式进行交互式浏览, 对数据进行完善和修改, 并生成具有动态化性质的“Web”网站内容。整个实现过程如下:由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实施请求, 再由服务器端将客户端请求信息输送给“Servlet”, “Servlet”可将请求信息生成为响应内容, 并一并将其传送给“Server”。而内容生成过程中是否具备动态化特征, 则取决于客户端请求内容。

2. 数据字典。

系统在生成相应数据流程时, 只是对数据储存和数据流间关系进行简单描述, 而并未细致阐明每个数据流、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处理过程。因此, 本次系统设计不仅要对以上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也要为系统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数据字典”, 为未来系统维护奠定基础。

数据项:也被称为数据元素, 属于基础数据单位, 不能进行再分解。如校友账号、学号及所修专业编号等内容。

数据流:属于已经被定义的完整数据结构, 也可由若干数据项组成。若已被定义, 则可将结构名称及结构编码直接体现在描述栏中。若该数据流由多个数据项及数据结构组成, 则须按照结构组成特定的描述方法来定义数据流。

3. 界面设计。

本系统设计出6个功能界面, 分别为登陆、密码修改、校友录、帮助、退出、系统设置界面。

4. 系统实现。

本系统与移动通信充分结合, 并衍生出很多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 如分享图片、聊天 (文字、语音、视频) 、音乐、论坛交流、校友许愿墙等。为校友学查询、学习带来便利条件, 并为其业余生活增添更多乐趣。

5. 性能测试。

以内网作为测试环境, 结果显示, 在网络通畅条件下, 用5次1000并发访问接口, 其平均响应速度<3.5ms, 且内存占用、CPU压力也较为合理。说明本系统软件能够满足校友使用需要, 其性能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 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三、结语

网络监控管理系统 篇2

【中文摘要】公安内网管理监控系统已经在全国得到了部署和使用,一些现成的商业或者组织研制的监控系统已经能很好的解决了“一机两用”问题和公安内网客户端安全管理等关键问题。课题研究开发了一款简易初步的局域网监控系统,适合于地市级单位使用,以节约成本。论文首先对目前的内网使用安全状况及其原因分析做了简要介绍,并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提出了本课题的研发内容。其次,对系统研发过程中所用到的数据库知识、开发环境知识进行了介绍,为后续的描述做了铺垫。随后,对系统的用户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设计了各个功能的用例。在通过对用例的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概要设计,得到了系统框架结构与类结构。第四章则重点阐述了系统各个模块的详细设计。最后,讲述了系统的实现与测试方案设计。本研究实现了如下模块:1)检测和发现网络中存在的计算机通过MODEM,ADSL,双网卡及其离线方式等设备接入网络行为。2)记录各种非法上网的计算机信息,如上网时间,持续时间,客户端地址,计算机的IP地址,MAC地址等。3)详细记录非法上网计算机的计算机名称,单位,上网方式(代理,拨号)。4)便捷的查询设计功能,多种条件查询支持对一机两用信息进行信息查询统计。5)能够将本级监控系统管辖范围内的监控信息以数据库形式分类存储并上报,并实现监控或者病毒信息发布平台,实现数据上传邮箱备分。本文所设计的内网监控管

理信息平台特点如下:1)本文所构建的监控平台采用服务器/浏览器(B/S)框架构建系统,在服务器端以ACCESS和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服务器提供了数据库服务功能。2)本系统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策略,用了三层架构的框架进行开发,使各模块的类结构非常清晰。在数据库设计方面,使用了数据关系图,比较直观、易懂。在整个系统的研发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了效率,同时最小化了设计错误。3)本系统充分利用了Visual Studio 2005的集成开发环境在界面和数据库开发上的优势进行了系统实现,使用了.Net Framework 2.0的框架和VB.Net的开发语言,使得开发效率非常高,并且框架比较成熟和稳定。4)在系统测试方案设计上,本文在对传统V型和X型测试设计方案的分析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改进的测试方案对系统各个模块进行了测试。整个测试方案以黑盒和白盒单元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使测试更有效,更灵活。

【英文摘要】At present, the network controll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whole nation for security purposes.Currently, a series of available monitoring sy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 by a number of commercial and organizational agencie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one machine, dual use”.Here, we developed a simple preliminary LAN monitoring system, suitable for being applied in city-level governments to reduce costs.The first chapter is dealing with the current security situatuion of internal

network of the security departments.We also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describe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propose the major contents of the present study.In the second chapter, we introduce the knowledge of database and programming environmet in detail.In the third chapter, we analyze the customer requirements for security monitoring, and design the principal modules for the whole system.In the fourth chapter, we mainly pres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ules of the systems.Finally, in the last chapter, the test design and cases for the system are present.Our study achieved the following modules:1)Detecting and identifying the connection way for the computers being monitored, including MODEM, ASDL, pairs of network cards, and offline behaviors.2)Recording the information all kinds of illegal access to internet for the computer, including online time, duration time, computer’s IP and MAC addresses and so on.3)Recording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 illegal computer, including name, department, network connection ways(proxy or dial-up).4)Easy query of data sets for the purpose of security searching and checking.5)Saving and uploading the suspected alert data to the high-level security monitoring center;developing the platform of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publishing;realizing the

submission of alert data using email system.Features of present network monitoring security system:1)The monitoring platform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server/browser(B/S)framework.On the server side, SQL Server 2000 and ACCESS database software are used.2)The system design follows the object-oriented strategy, developed under the three-tier framework, therefore the class structure for each module can be clearly present.In the design of database, we graph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data, which can be vividly understood.In the whole development process, we can effectively accelerate the programming and reduce the design mistakes.3)Our system extensively used the developing environment of Visual Studio 2005, which can easily make the system realized.By using.Net Framework 2.0 and VB.Net, the developing effectiveness is very high, and the system is stable.4)On the design of system testing, we not only used the traditional V-and X-type testing design, but also introduced an improved testing method.The entire testing is carried out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black and white box units, to make the testing more efficient and flexible.【关键词】内网监控 一机两用 数据上报 信息发布 系统测试 【英文关键词】Monitoring within the network One machine Data reporting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System testing 【目录】公安内部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4-6Abstract6-7

11-12

第一章 绪论11-171.2 课题研究现状12

1.1 1.3 一1.5 论文公安内网建设背景机两用问题12-13组织结构15-16背景介绍17-26

1.4 课题主要内容13-151.6 本章小结16-17

第二章 系统技术

2.2 系

2.1 网络安全监控系统17-18

2.2.1 软件开发技术统技术基础分析18-1918-1919-22术20-22发环境22-23建模工具24-252.2.2 数据库技术192.3 开发技术和编程语言

2.3.2 ASP.NET 技2.4.1 ASP.NET 开

2.5 UML 2.3.1 系统开发体系19-202.4 系统开发工具22-24

2.4.2 数据库工具选择23-242.6 本章小结25-26

第三章 系统需求

3.2 系统3.4 数据分析与概要设计26-32架构设计26-28管理功能30-31设计32-41计32-33辑处理33辑设计33-36据库表设计34-36信息查询流程设计

3.1 成熟系统案例26

3.3 系统数据流分析28-303.5 本章小结31-324.1 监控系统功能设计

第四章 系统详细4.2 系统性能设4.2.2 业务逻4.3 数据库逻

4.3.2 数

4.4.1 4.2.1 以XML 传递数据32-334.2.3 统一管理业务接口33

4.3.1 数据E-R 图设计33-34

4.4 系统主要流程设计36-3836-37

4.4.2 信息删除流程设计

374.4.3 信息添加流程设计37-38

4.5.1 CA 认证体系

38-39

4.5 系统安全体系4.5.2 数据加密设计38-40394041-6141-424.5.3 用户权限控制39-404.6 本章小结40-415.1 系统实现平台41

4.5.4 日志管理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5.2 数据接口格式规范

5.4 系统功5.3 监控网络布线模块实现42-44能模块实现44-5744-47

5.4.1 联机设备注册管理实现

5.4.3 客5.4.2 监控信息数据管理实现47-49户端数据收集管理实现49-5252-56测试57-605757-58试59-6061-6362-63

5.4.4 报警数据上报模块实现

5.5 系统5.4.5 内网信息共享平台实现56-57

5.5.1 测试需求57

5.5.2 测试计划5.5.3 测试目标575.5.4 黑盒测试

5.5.6 系统性能测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2 研究展望64-66 5.5.5 白盒单元测试58-595.6 本章小结60-616.1 全文总结61-62致谢

63-64

网络监控管理系统 篇3

关键词:WMI;SNMP;网络设备监控

中图分类号:TP39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2-0060-03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购买了大量的网络设备(包括服务器、电脑、交换机等)用以承载自身信息化的建设,随之而来的是多数网络设备由于缺少监控导致业务系统经常中断,不仅影响了企业业务的正常运作,也给维护人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此外,来自不同厂商的网络设备中不可避免地包括各种异构系统平台,给统一监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本文旨在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B/S架构的基于SNMP和WMI的网络设备监控系统,基本覆盖各异构网络设备,当设备出现故障或征兆后能及时、自动地向网管人员发出预警。

1 SNMP、WMI概述

SMNP是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的缩写,意为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是最早提出的网络管理协议之一,目前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支持,其中包括IBM、HP、SUN等大公司和厂商。如今SNMP已成为网络管理领域中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大多数网络管理系统和平台都是基于SNMP协议的[1]。

WMI(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Windows管理规范)是管理Windows设备的一种基础规范和标准方法。Windows系统用户可以借助WMI对本地或远程计算机进行管理,WMI允许通过一系列公共接口访问操作系统各个组件,WMI帮助系统管理员更加高效的完成计算机系统的管理[2][3]。

2 系统设计

2.1 网络设备对象分析

目前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实际应用和管理中,存在各种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和各大厂商的网络互联设备,导致管理困难。本文结合本企业的网络设备现状,设计了一套基于Web的网络设备监控管理系统。本企业多数服务器、PC采用Windows系统,由于微软已将WMI作为系统管理的核心,因此,服务器类设备已基本满足基于WMI组件的数据采集;其次是公司內各种交换器、路由器等设备,为满足该类设备的监控,采用基于SNMP协议进行采集。最终,本文所实现的监控系统将基本覆盖企业内网络设备的监控和管理。

2.2 系统框架设计

通过对基于SNMP协议和WMI组件的研究,设计架构了基于B/S结构的三层网络设备监控管理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分别是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和数据展现层。

2.3 系统基本功能

2.3.1 系统配置功能

本系统为适应多种异构系统的数据采集,开放了基于SNMP和WMI两种数据采集模式,用户可根据采集设备能够匹配的数采模式进行设置。一般而言,Windows系统服务器都采用WMI模式,数据的实时性更好;而其他网络设备,本文采用了基于SNMP的采集模式,该模式数据稳定性更好;此外,本模块配置了对所检测网络设备各系统参数(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网络负载、磁盘使用率等)的预警阈值设置,用户可根据日常运行情况对设备预警阈值进行设定,若系统监测到采集数据超过了设定的阈值,可向指定用户发送邮件及短信提醒。

2.3.2 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

该功能分别基于SNMP和WMI两种数据获取方式进行采集,根据用户在配置模块中所做设置,自动采集网络设备运行数据并存于SQL Server数据库,通过对数据进行不同的处理以满足如触发报警事件和展现多种形式数据的要求。

2.3.3 数据展现模块功能

该模块主要包含单个网络设备状态查询、所有被采集设备每日数据采样一览、历史监测数据分析等界面;界面主要以图形化形式展示网络设备、服务器等运行情况。

3 系统实现

3.1 实现平台

本系统基于微软.NET平台开发,优势在于基于Windows系统的服务器、PC设备已有成熟的基于.NET的WMI API,开发时只需要引入System.Management命名空间,主要使用到的类为;对于非Windows系统平台的网络设备,本系统引入了目前使用较为广泛且开源的SnmpSharpNet包[4]进行基于SNMP协议的开发。

3.2 软件主要实体类结构及关系

软件所设计实体,如图2所示,Device类作为Router类、Server类和Computer类的抽象父类, 各个具体设备实体类包含获取各设备基本信息的属性或方法。如Server类具有获取各个进程(ProcessStat)和硬盘(DiskStat)信息的相关方法,Router类具有获取网络(NetworkStat)相关信息的方法,这些信息都会包含在具体数据结构中。最后的工具类(WMI+SnmpService)将负责具体连接设备并获取相应指定信息。

3.3 关键技术实现

通过WMI和SNMP方式采集网络设备数据过程比较相似且获取进程数据较为复杂,因此,以下实现关键技术的代码将以获取进程信息为例,获取其他信息可仿照以下代码。

3.3.1 WMI和SNMP连接及执行查询语句代码

①WMI方式:

public ManagementConnectPool(string mpusername, string mppwd, string mpspace, string mpserver)

{

// 初始化wmi连接对象,设置用户名、密码、命名空间、机器地址

System.Management.ConnectionOptions Conn = new Conne

ctio Options();

ManagementObjectSearcher mos = new ManagementObject

Searcher();

this.username = mpusername;

this.pwd = mppwd;

this.space = mpspace;

this.server = mpserver;

Conn.Username = mpusername;

Conn.Password = mppwd;

Conn.Authority = "ntlmdomain:"+ConfigurationManager.App

Settings["domain"];

string scopestring = "//" + mpserver + mpspace;

System.Management.ManagementScope Ms = new Managem

entScope(scopestring);

Ms.Connect();

mos.Scope = Ms;

}

②Snmp方式:

///

/// 通过此方法可以向snmp服务发起一个请求,获取该oid下所有信息

///

public static DictionarygetWalkValue(string host, string community, string irootOid)

{

Dictionary

foreach (ManagementObject mo in moc1)

{

N0 = Decimal.Parse(mo.GetPropertyValue("PercentProcessor

Time").ToString());

D0 = Decimal.Parse(mo.GetPropertyValue("TimeStamp_Sys

100NS").ToString());

break;

}

Thread.Sleep(1000);

ManagementObjectCollection moc2 = mcp.getQueryResult("Select * from Win32_PerfRawData_PerfProc_Process where IDProcess = '" + pid + "'");

foreach (ManagementObject mo in moc2)

{

N1 = Decimal.Parse(mo.GetPropertyValue("PercentProcessor

Time").ToString());

D1 = Decimal.Parse(mo.GetPropertyValue("TimeStamp_Sys

100NS").ToString());

break;

}

cpuUsagePerProcess=((D1 - D0)==0?0:((N1 - N0)/(D1 - D0))*100);

return cpuUsagePerProcess;

}

②Snmp方式: 本文以windows系统的MIB库为例,因此采用了MIB中hrSWRunPerfCPU 的cputime作为计算单个进程cpu占用率的参数。以间隔一定时间分两次获取各进程(hrSWRunPerfCPU:cputime)数据,第一个参数为cputime1,并累加此时cpu总时间为total_cputime1,第二个即为cputime2,cpu总时间为total_cputime2,因此单个进程cpu占用率计算公式为:

[(cputime2 - cputime1)/( total_cputime2- total_cputime1)]x100%,具体计算代码如下:

public ListGetCpuUsagePerProcess(string oid,string community,string hostIp)

{

Decimal cputime1 = 0, cputime2 = 0, total_cputime1=0,total_cputime2=0;

SnmpService snmpService1 = new SnmpNet.SnmpService(community, hostIp);

var result1 = snmpService1.getWalkValue(oid);

网络监控管理系统 篇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变迁的加剧, 高校与外部社会公众的联系日益加强, 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 高校自成一统的运营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在众多方面对高校产生着更加重要的影响, 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交织在一起, 使各类突发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如:心理危机导致学生轻生、休学、厌世甚至精神失常;意外性群体伤害事件导致校园内或校园外侵入的暴力事件。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学生是受社会关爱的群体, 家长和社会各界都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人身权利等给予了极大地关注。而现实社会又是纷繁复杂的, 各种不同人格、性格的学生、教师同处在一个拥挤的空间内, 很容易发生各种矛盾和意外。其中偶然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 (尤其是安全意外) 又是社会舆论格外关注的, 往往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被动。因此, 高校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注重大学生心理教育, 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除此之外, 高校还要增强预警意识, 一般情况下, 突发事件都有一个酝酿、发生、发展、乃至蔓延的过程, 总会有一些信息和情绪通过各种渠道和迹象显现出来。高校要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 采用先进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建立信息搜集和综合监控平台, 对校园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 并根据监控结果分析和把握事件的动向, 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随着考试类型的增多, 依靠老师监考已无法满足现状的要求。因此, 还可把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作为考场考试管理的辅助工具, 用于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公务员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等重大考试活动。通过安装在各考场上端的摄像机, 使考场内所有方位的情况在屏幕上显现无遗, 从而可以减少考场监考人员的数量, 减轻了老师们的压力和负担。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考场舞弊事件的发生。如若发生意外, 可随时调取现场录像进行查找。考场内的摄像机可随指令调整角度, 一旦发现学生有小动作, 还可以通过调节焦距来一个特写进行确定, 并进行图像记录。因此,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对考生起到震慑作用, 防止考生存有侥幸心理, 有效监管考场作弊行为, 保证考场纪律。

校园视频监控系统是高校日常教学管理的一种比较先进的工具。院校领导可在办公室内随时通过前端摄像设备视察校内图书馆、实验室、实训室及各教室内的教学状况, 实现远距离巡视。另外, 校外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作为远程客户通过因特网上权限登陆, 对校园远程实时监察和了解。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可实现互联网上的“家长开放日”和远程视频教学。让学生家长坐在家中通过因特网上权限登陆, 就能浏览自己子女在校学习的实况以及科任老师授课的全过程, 从而增加家长对学校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生活的了解, 提高院校教学管理的透明程度, 共建和谐校园。

可见, 视频监控系统不但对维护高校的教学秩序发挥重要作用, 在校园安全防范方面也同样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 校园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实施校园科学管理很有必要。国家教委有关文件已明确表明, 各省市地区拟定陆续在辖区内各大中小学校统一建立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如某省教委已向其所属的各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等发出通知, 在未来五年内将全面建立校园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相关规定。

二、广角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1、广角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概要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继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C C T V) 和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D V R) 之后的最新形式, 融合了视频编码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数据库技术、流媒体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的综合应用系统。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 视/音频数据的采集、编码、解码、存储等环节都以数字形式实现。而视频流的传输则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整个系统的管理和配置等功能由视频监控管理平台软件实现。这种视频监控系统是一种全数字化、全网络化的系统, 可以同现有的多媒体系统、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集成, 方便地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同时在系统中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报警、远程控制等功能。

广角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即是以广角软件为核心, 采用“通用流服务架构体系” (U S S A) , 支持多种云台编码协议、网络编码协议, 支持多厂商视频编码器设备。由管理软件实现强大的管理和配置功能, 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视/音频数据采集、编码、传输、转发、存储和解码等全程管理。结合嵌入式视频编码器和网络摄像机, 实现了基于网络的点对点、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远程实时现场监视、远程遥控摄像机以及录像、报警等功能。广角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支持多人同时监控 (或多监控中心) 、跨区域分级监控, 可以实现多达几千个监控点的超大规模监控系统, 还拥有高质量的视频图像、强大的用户管理功能、系统的兼容性、方便的可扩展性等众多优点。

2、广角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组成

广角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由监控前端、网络通信平台、网络管理服务中心、视频系统总控组成, 详见校园广角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示意图。

监控前端包括摄像机、视频解码器、远红外探头、温度传感器、报警联动等设备组成。可以依据用户及安装环境的不同需求, 另外加配防护罩、雨刷、避雷器等.

网络通信平台由路由器、交换机、无线网桥、防火墙、通信线路等设备组成。通信线路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双绞线、光纤、有线电缆、专线、帧中继、X D S L、无线局域网、卫星、微波、G P R S、CDMA等。

网络管理服务中心由网络设备、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管理服务器、视频服务器等组成。广角监控管理软件提供了完整的监控中心管理、录像管理、报警管理、用户认证和权限管理、服务器集群管理等功能。广角监控管理软件基于拥有专利的流媒体分布式处理技术, 能够在复杂网络环境中优化视频流的传输控制, 提供大容量、高质量的网络视频传输和处理。

视频系统总控中心由网络设备和显示终端组成。监控终端可采用普通的P C机, 无需安装任何专门软件, 只要使用标准浏览器访问监控管理服务器。第一次访问会自动从服务器下载一个控件。用户使用只需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就可以访问视频监控系统, 并根据权限管理的设置使用系统功能。对于系统总控中心室, 通常会配置高性能的PC机作为监控终端, 并建立电视墙系统和院校领导监控平台。

广角网络监控系统是一套完全基于IP网络, 采用B/S (Browser/Server) 结构设计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代表了目前国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先进水平。

3、广角网络监控系统特点

广角网络监控系统与传统的闭路电视系统相比, 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1) 高质量系统所采用的自适应高性能流媒体设备, 图像清晰、实时性好, 根据网络情况, 传输速率可以在1~25帧/秒间自适应调整, 并将QOS (Quality of Service) 应用于接入层中的视频监控, 提高视频监控效率。

(2) 功能强强大的智能监控管理软件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图像监视选择权, 能控制镜头的三可变, 即变倍、变焦和光圈。还有对云台转动的有效管理, 以及实现报警和安全策略、电子地图控制、联动报警的功能。

(3) 安全性高利用网络安全技术使信息更安全、可靠。支持网络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隧道的加密数据传输, 使得视频图像在远程监控时更加安全。

(4) 管理性强对网络用户实行权限控制, 设置访问权限, 视频的存储和发送简单、便于管理和查询。

(5) 适用性强用于多种网络平台、充分地利用现有网络资源, 如:DDN、CDMA、HDSL、ISDN、ATM、LAN、W A N、微波等、支持断线重连 (如PPPOE) 等。

(6) 充分利用网络带宽支持多种分辨率:4CIF、2CIF用户可根据与服务器之间的可用带宽, 进行调节;支持组播技术可以对多个设备 (如手提电脑等) 视频分布。

(7) 可扩展性强能够持续平滑升级和扩展, 降低对系统的整体投资成本。

(8) 兼容性强提供更多产品和功能的选择, 采用国际公认的标准协议和信息网络, 使得和其他系统的兼容变得简单。

(9) 易操作客户端无需安装任何视频监控软件, 只要使用浏览器并输入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访问视频监控系统。

(10) 稳定性高系统由一个硬件服务器及若干软件客户端组成, 工作高效稳定。

三、结束语

在校园内安装广角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事实证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根据对已经安装了该系统的几所院校调查结果来看, 突发事件和意外事故下降了;考场作弊几乎为零;校园安全问题也得到了保障;教学方面的督导工作和巡视工作也相应减轻了劳动强度;教学质量明显地提高;校园管理井然有序。目前国内外的校园视频监控技术也很成熟, 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很广, 也有很多可行的广角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和安装施工方案, 请有需求的读者参阅有关安防监控系统方面的资料。

摘要:文章论述了当前高等院校校园管理的复杂性, 提出采用先进的校园视频监控管理办法, 并扼要地介绍了目前监控技术比较先进的广角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关键词:校园管理,视频监控,广角网络

参考文献

[1]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郑李明.安全防范系统工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黄河.综合布线与网络工程[M].建工出版社.2004

[4]钟吉湘.建筑智能化施工[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网络监控管理系统 篇5

目前,视频监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煤矿生产的各个重要环节。当中,大部分煤矿使用的视频监控系统基本上都是模拟(CCTV)和早期的数字(DVR)系统,它们的性能和稳定性都不高,特别是模拟监控系统传输距离受限制、易受干扰、无法实现远程联网、图像存储需要大量像带、难于检索查询。早期的基于PC+图像采集卡的(DVR)系统,由于可靠性和网络性能都比较差,所以较难实现多监控中心和多级管理,也不能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的要求。

现在,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TCP/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由于其具有分布式接入、便于共享访问和控制、视频信号占用带宽资源少、图像质量好、易于存储和管理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因此,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采用网络视频监控技术是发展的大趋势。

下面就某煤矿网络监控方案为实例进行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系统总体目标

煤矿安全网络监控系统建设目标:以成熟的高新技术为支撑,依托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构建一个多功能、全方位、先进可靠、开放性的煤矿安全远程视频网络监控系统。

系统建设要求

1、一个主监控中心:暂定主控机房为整个系统的中心,管理所有矿区监控点图像。设置系统主服务器。根据具体情况,在主控或者分控中心要具有图像存储和电视墙功能。

2、分监控中心:设置在矿区的监控值班室,可以设置3×3 DLP大屏幕显示器,或者由常规监视器组成电视墙。并需设置网络视频解码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设置存储图像功能。

3、多级分控:在县级相关部门、市级管理部门设置分控中心,通过网络登录系统,即可看到实时监控图像,并根据权限对系统进行各种操作。

4、该煤矿前端共有9个监控点:井上4个,分别为主井口、副井口、监控值班室、主扇机房;井下5个,分别为采煤工作面一个、掘进工作面2个、中央变电所1个、主运输大巷1个。设备包括有网络设备、网络视频服务器和监控摄像机等。

系统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要充分考虑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注重实效,做到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维护方便。为此,根据矿区的现实情况,设计了本网络监控方案,系统由主监控中心、煤井监控室和煤矿监控点三大部分组成,系统结构示意图见图1。

主监控中心设计

可选解决方案一

主监控中心设置在市县的管理部门,是整个系统的管理中枢,主要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客户端和前端视频的管理。

主监控中心配置iDVR Directory目录服务器,用来逻辑管理用户的登陆等。要求在煤矿各分监控中心配置iDVR Archiver视频存储转发服务器,以用来管理记录指向到该服务器的视频服务器的视频流。这样,主监控中心、分监控中心、前端摄像子系统三部分建成了一个完全基于网络的功能非常强大的网络视频系统。

设置在煤矿的分控中心(煤矿监控值班室)的Archiver视频存储转发服务器提供图像的存储、回放、服务。每个视频流若假设以CIF格式进行图像存储,需要网络带宽512K左右,因为网络条件的限制,Archiver服务器需要安装在矿井的分监控中心,这样录像数据不占用矿区到市县的网络带宽,录像数据被存储在本地分监控中心的Archiver服务器上,为了保障Archiver服务器上数据的安全性,可以考虑对服务器数据进行加密。市县的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察看各矿区的实时图像,也可调阅回放矿区分监控中心Archiver服务器上存储的图像。

可选解决方案二

主监控中心设置在市县的管理部门。它是由系统服务器、网络视频解码器和大屏幕显示系统等组成。系统服务器是整个网络系统的管理中枢,主要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客户端和前端视频流的管理。

主监控中心配置的iDVR Directory目录服务器,用来逻辑管理用户的登陆等。而iDVR Archiver存储转发服务器,用来管理记录指向到该服务器的视频服务器的视频流。这样与前端子系统就建成了一个完全基于网络的功能非常强大的网络视频系统。

目录服务器和Archiver服务器都设置在主监控中心。这样能够最有效地保证录像数据的完整和准确,但是同时也就要求具备较高的网络带宽,根据实际传输数据的情况,暂定以CIF的图像效果进行录像存储,如果每路视频按照512K的网络带宽计算,则网络实际带宽不能低于4.5M,这样便与实际提供的网络情况有差距,本方案设置仅供参考。

Archiver服务器提供图像存储、回放、服务。每一个Archiver服务器可支持40个摄像机图像存储、浏览。这40个摄像机可以是系统内的任意40个位置的摄像机,不必按照顺序或区域设置。

如果系统扩容,或需要对所有的监控点同时录像,则就需要在主控中心设置高效率的系统服务器组,这样可以支持多个Archiver服务器,多个Archiver服务器与目录服务器可以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使对整个系统的管理非常合理、高效、安全。

电视墙功能选项

若监控中心显示部分要求还原模拟信号建电视墙,则系统可选用网络视频解码器,可以将数字视频还原为模拟视频信号,按需要可配置多个网络视频解码器以组成电视墙。网络系统对网络视频解码器的数量没有限制。

虚拟矩阵功能选项

iDVR3.0版本软件支持“虚拟矩阵”功能,系统原理见图3。

iDVR3.0软件通过控制视频流的发送方向,配套使用AV1500e-R解码器将数字视频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由图3可以看见,一个摄像机经编码器生成视频流可以同时传送到3个模拟监视器。该软件通过控制视频流的方向,可以完成模拟矩阵的矩阵切换功能(Matrix),如顺序切换、程序切换、群组切换、点切换等等。这种切换较模拟矩阵系统更加方便、更加快捷。

iDVR系统件

AVinfo的iDVR(Ver3.0)版本软件具有管理几千个视频流的能力,支持多服务器结构,客户端的数量理论上没有限制。软件升级、维护、参数设置全部都可通过网络远程进行。联网的授权用户都可通过登陆iDVR目录服务器查看系统内任意一路监控图像及存储的图像文件。

分监控中心设计

分监控中心设在各煤井的监控室,如果采用主控中心方案一的设计方案,分控中心需设置Archiver服务器服务器一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需要安装电视墙。如果考虑安装电视墙,则分监控中心由网络视频解码器、模拟监视器及分控中心的电脑终端等设备组成。但分监控中心要根据实际管辖的监控点数量,设置网络视频解码器和模拟监视器的数量。

如果采用主控中心方案二的设计方案,则分控中心只需要配置电脑终端,通过客户端软件,并在规定的权限内察看监控图像。

多级分控点设计

网络上的任意一点,比如矿区领导的办公室等,只要登录系统的主服务器都可以成为一个分控点,这样每一个分控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监看并且控制前端监控点,包括查询、回放录像文件。

煤矿监控点设计

煤矿监控点分布在所辖的各煤井,主要由前端监控摄像机、云台、云镜解码器、网络视频服务器等设备组成。

前端摄像机视频信号经网络视频服务器模数转换和压缩之后上传网络。对煤矿井上监控点的摄像机可以直接就近接入网络视频服务器,之后经网络交换机上传网络。对井下监控点的摄像机,由于距离网络视频服务器较远,则要借助光纤和视频光端机接入网络视频服务器,之后也经网络交换机上传网络。

网络视频服务器是一个嵌入式设计的、采用MPEG4编解码格式的网络视频接入设备。其具有1个10/100M以太网接口(RJ45)、1个视频输入接口(BNC)、1个控制输出接口(RS485/RS232)、1路透明数据传输通道(RS232)、3路报警输入接口以及1个中继输出。其以太网口可直接连接到网络交换机(或网络集线器)上;任一个网上监控人员可透过网络实现对摄像机镜头、云台和灯光、雨刷等的远程控制。其还可以接入各类报警探测设备。

客户端的浏览

网络内合法用户可以按照它的级别使用IE浏览器,通过登陆Server观看摄像机图像。其软件界面相当丰富,可以提供16画面分割、9画面分割、4画面分割、全屏放大显示。每一个画面均提供25帧/秒实时显示。软件支持 “分组”,每一“分组”的内容以及“分组”之间的切换顺序和时间间隔,用户可以任意设置。

由于网络视频系统的传输方式是组播,网络视频服务器在没有客户浏览时并不向网络发送视频流,仅仅发送数量非常小的监听IP包,因此网络内部的码流压力并不是很大。同时,系统使用了若干个分布式Server,以及对应的具有组播管理功能的交换机对组播进行管理,这样有效地降低了各个区域之间的网络压力。

系统软件iDVR(Ver3.0)功能

为了保障整个网络系统能正常运行,系统管理软件iDVR(Ver3.0)具有系统维护管理功能,其是专指系统管理员借助系统软件的维护管理功能对其管辖范围内监控站点、摄像机、云镜解码器、网络视频服务器、网络视频解码器、分控用户等进行配置管理和维护管理,在具体运作上可以进行远程设备测试、故障诊断、参数配置修改等操作。

iDVR(Ver3.0)系统管理软件要运行于系统业务管理终端(或服务器)上,运行环境为2000/Windows NT/Windows XP/Windows。

iDVR(Ver3.0)管理软件主要特点有:

·软件平台采用B/S架构设计,具备高度的开放性,可以与其它安全防卫系统、管理系统扩展,无限制的分布式的服务器数量;

·支持VM虚拟矩阵和报警管理;

·多站点同时实时监视、多站点同时存储;

·可在任意影射的服务器上存储(SAN, NAS, etc.),能连续、计划或基于事件进行记录,在NAS或其它媒介上根据时间表复制资料;

·支持多批视频服务器同时升级;

·可更改网络客户端用户口令;

·配置管理功能可设置云镜解码控制协议;

·用户管理可设置用户登录ID、用户名称、用户密码、用户优先级、用户类型等;

·分组管理可实现视频流的分组分部门管理。使不同的用户只能观看所分配的摄像机;

·视频服务器管理可设置视频服务器ID、名称、IP地址、端口号等。

系统主要特点

标准化嵌入式设计

系统主要设备采用先进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设备精巧,稳定性高,有自启动功能,适合无人值守的应用环境。可透过网络,实现远程软件升级。

网络化、数字化

系统采用标准的TCP/IP协议,能架构在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和无线网络之上,可任意设置网关,完全支持跨网段、有路由器的远程视频监控环境。

高清晰度图像

图像压缩采用MPEG-4 格式,图像清晰度高。在低带宽或者多次路由的条件下,仍能传输每秒25帧的高质量图像。

多权限管理

各级控制中心和各分控终端可以对管辖范围进行实时监视和控制,但不同的用户可根据职务分配不同的控制权限。

单播、组播、服务器组播

系统能提供单播、组播、服务器组播功能。单播即当有用户请求时才发送图像,没有请求不占用网络资源,从而使网络带宽利用率更高。(服务器)组播功能是当多用户集中请求访问某一路图像时,此路图像由中心服务器转发给发出访问请求的各用户,从而节省了带宽资源。

多画面图像切换、显示

监控的图像可根据地点、权限分成监控组,以全屏;4、9、12、16分割方式显示,组内图像可自动轮巡,切换时间可以任意调节。

人性化软件界面

系统软件和客户软件的操作界面全部为中文界面,并具有简洁的功能提示。

设备简单,便于施工

通过使用Idvr3监控系统软件,极大地简化了整个监控系统的设备数量,不仅减少了系统调试周期,还提高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远程系统维护和系统管理

系统提供远程访问功能,维护人员不必到达设备现场,就可修改设备的各项参数;可远程增加、删除和修改用户、监控地点以及用户的控制权限等信息,提高了设备的维护效率。并且受修改信息的用户只要再重新登录,即可得到重新分配的信息,大大地减轻了软件维护工作量。

防病毒入侵

系统前端设备采用嵌入式技术,操作系统固化在芯片之中,不易受目前网络中爆发病毒的侵害。

良好的可扩容性

当系统扩容时,在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只需要将增加的监控设备加入监控地点组别,这样就完成了全部的系统升级扩容工作。

结语

网络监控管理系统 篇6

关键词:电网 监控信号管理 电力系统 监控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b)-0070-01

在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中,电力传输与其监督管理互相结合,这就要求监督控制信号工作的开展要以电网系统的实施操作情况为基础。因此,该文以一体化监控信号对电力系统监控的管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监控信号的名称规范与监控类别进行划定,在结合相关信号监控工作的基础上,对电力系统监控中,一体化监控信号的显示方式及其对异常信号的处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1 监控信号的名称规范与类别划定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电力系统中监控信号的名称的表示方法为:N+V+E+S+I,其中N代表电力系统中的变电站名称,V为电压级别,设备名称和信号规范分别以E和S表示,I则表示间隔名称。监控信号名称的规范为:监控信号名称要与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的表达反应相符,进而使信号监控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系统地掌握当前电力运行的具体情况。

以方便信号监控工作人员对电力系统的监控工作为原则,可将监控信号划分为如下三类:(1)由于操作不规范或设备自身出现故障而导致的电网运行不正常的监控信号;(2)反应电网内部的一二次电气设备运行不正常以及设备自身运行状况出现变动的监控信号;(3)体现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的运行模式与运行情的监控信号[1]。

2 信号监控工作简述

监控信号的分析与处理是电力系统调整与控制一体化的关键性工作,是实现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的重要保障。由于监控信号管理设备每天会从电力系统运行设备中获取数以万计的监控信号,要实现对全部信号的监控与管理是不现实的[2]。因此,如要确保体化监控信号管理效率的高效性,就应对系统所获取的相关信号进行科学划分,进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1 即时信號监控

所谓即时信号监控是指在负责信号监控的工作人员对电网的全部监控信号进行类别划分的基础上,对部分关键和紧急的第一、二类信号进行及时分析并处理。然后,通过所收集到的一、二类信号判断出当前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在对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部分进行全面收集和分析后,将相关结果传递给系统维护人员,进而为电网调度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

2.2 后台信号监控

通过一体化监控信号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历史信息监控信号的后台处理与分析。监控信号管理在电力系统中后台信号的监控,在保证了监控信号真实性和广泛性的同时,也通过对以往电力系统的安全隐患进行的综合分析,提高了故障防护和应对措施的针对性。

3 一体化监控信号在电力系统监控中的显示区域及方式

对电力系统监控中一体化监控信号的显示区域及信号在各区域中的显示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是提高整个电力系统调控监管效率的必要手段。下文就一体化监控信号在电力系统各区域中的显示方式展开了详细说明。事故信号区:在该区域内通过将电网设备因故障而跳闸以及影响变电站安全运行的信号进行显示,以便为监控人员提供系统故障成因的合理分析。开关事故跳闸区:该区域主要显示电力系统中各项开关的位置在非法操作时的变位信号。状态信号区: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信号在此区域得以显示。遥测越限区:若线路负荷、电压、电流以及功率和温度等遥测信息超出了正常使用限度,则监控信号便会在遥测越限区域显示出来,以便为系统维护人员提供相关的越限信息。最后便是一体化监控信号显示的综合区域,即综合信号区。整个电网的远动信号、试验信号以及AVC(高级视频编码)事项信号均会经由该区域显示到电子屏幕当中,进而为电力系统的综合维护提供可靠而有力的综合信号信息。

4 电力系统监控中一体化监控信号对异常信号的管理

4.1 操作伴生信号

所谓操作伴生信号是指当相关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出现变化时,监控系统随之出现的一种随设备运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类别信号。由于此类信号具有复位较快的特征,因此,在实际监控中具有较大困难。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需要采用过滤伴生器来对此类信号进行屏蔽和隔离,具体的隔离原理为:若监控系统接收到具有伴生信号的相关电力信号,则主程序便会将此类信号先置于缓存区,如果系统在较短的时间里(一般为3~5 min)获取到了信号的归复事宜,便不会将此信号送出。若在短时间内未获取到此信号的归复事宜,则会将该信号显示在系统的状态信号区,以便为工作人员对此类信号的处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3]。

4.2 设备定值不科学的信号

由于电力系统部分保护装置自身所具备的返回值以及启动定值同监控信号参数规范化运行值出现重合,使得相关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出异常信号。针对这一问题,在充分了解监控信号的基础上,电力系统的监控管理人员需要与保护设备定值调整的工作人员进行协商,并就设备当前的定值进行合理调节,从整体上预防并解决设备由此产生的异常信号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电力系统中做好对相关电力信号的监控工作,并以此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推动电力产业发展并满足人们用电需求的前提。电力系统应在保证其自身供电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一体化监控信号管理的实施提高其自身的安全性能,并通过监控信号管理的相关措施,提高系统对各个异常信号的处理能力,确保用电安全。

5 结论

该文通过划定监控信号的名称规范与类别,并结合电力系统的实时信号监控与后台信号监控,从开关事故跳闸区、事故信号区以及异常信号区和遥测越限区等方面对一体化监控信号管理对电力系统的监控区域和显示方法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对电力系统监控中一体化监控信号对操作伴生信号与设备定值不科学信号的处理方法展开深入探讨。可见,未来加强一体的监控信号管理在电力系统监控中应用的研究力度,对于促进我国电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蔺慧.基于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监控信号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0(12):162.

[2]廖代英.人工技能技术在电力监控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3,11(9):117.

网络监控管理系统 篇7

1. 监控模块、管理站点以及管理代理之间的通信

模块之间的通信包括自定义消息、管理站点的命令转发、系统初始化的连接建立

(1) 系统初始化的连接建是管理代理随着受控的站点启动之后, 必须将各个应用程序的实例监控的模块注册信息接收, 和监控模块的建立初始相连接;必须将管理的站点发送过来的要求注册广播的报文监听, 和管理站点的建立初始连接。

(2) 管理站点的命令转发是管理站点的控制命令下达, 必须要通过管理代理转发给监控模块.管理站点的命令通过UDP报文发送给管理代理之后, , 管理代理先要识别出该命令是发送到哪个监控模块的, 通过Windows消息形式发送到指定监控的模块, 监控的模块将命令相应的操作处理完后, 管理代理再将其发送给管理站点一个响应报文。

(3) 监控模块和管理代理之间约定好的一系列的自定义消息, 并且向Windows注册, 保证其双方能够正确通过自定义的消息来进行控制和通信操作。

2. 发送、组织和收集监控信息

在受控是站点上, 管理代理和很多应用程序实例的监控模块之间是通过内存映射的文件来进行通信的, 监控信息一般存储在内存映射文件之中.

(1) 监控信息收集是遍历监控模块所对应内存的映射文件。通过遍历能够获得最新被监控的应用程序状态, 监控变量的值等等.

(2) 监控信息的收集时, 需要提供出有效同步的机制, 防止监控模块和管理代理同时的访问同一个监控信息的文件时出错。

(3) 监控信息组织是提供高效安全的数据存储的结构, 能把监控信息完整的记录下来。

(4) 监控信息发送是编码监控的信息, 构造出协议数据的单元, 在通过UDP报文形式发送到管理的站点.

二、关键的技术和它具体的实现

1. 内存文件的映射

(1) 内存映射文件的存储数据结构的设计。为了监控模块的工作需要, 也为了能够更方便的将监控的信息传送到管理代理, 监控模块需要把监控的信息用一定形式来存储.监控模块的监控目标是应用程序当中的变量.因为现在的软件开发中大多数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 在其程序当中各种变量有层次结构上的关系, 并且需要在监控的信息当中体现出来。所以监控信息在逻辑上来说应该用树的形式存在的。

(2) 内存文件的映射实现的管理代理与监控模块间的通信。管理代理与应用程序实例监控模块之间数据交换所采用的内存文件的映射这种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和文件映射和管理代理文件映射视图创建代码如下:

管理代理启动之后, 在它的内存文件的映射视图当中写入窗口句柄, 提供给各应用程序的实例读取.

在监控的模块初始化时, 在管理代理的内存文件的映射视图当中取得管理代理的窗口句柄, 向管理代理内存文的映射视图当中写入内存的文件映射对象名, 并且发送请求注册的消息给管理代理.

2. UDP报文的分组

(1) 分析UDP报文的分组过程。管理站点与管理代理之间采取UDP协议来实现通信, 是由本监控的系统自身特性与UDP协议特点来决定的。就网络的监控系统而言, 报文能够实时快速的传输比可靠的传输重要。所以在监控系统采取UDP协议来作为其下层的传输协议.

管理站点向管理代理发送的请求的报文都是比较小的, 报文当中只是一些对应用的程序实例来进行监控的请求信息, 一般一个数据包就能完成.而管理代理向管理站点发送的通知报文或响应报文的可能会很大, 由于主机与子网是限制接受允许的最大报文的, 所以必须把报文分解为几个较小的数据报来进行传送。和T CP协议不同, UDP协议并不需要完成这些数据包的重组和分解工作, 这些重组、分解和差错控制要用软件来实现.

(2) UDP报文的分组算法

如果TL<=MTU, 能把该数据报直接的发送, 否则到下一步;如果DF=1, 将丢弃该数据报, 否则到下一步;计算能够产生多少个分组, NFB=OTL/MTU;依次的产生第i个分组 (0<=i

其中, 定义了标志 (DF, 用于标识该数据报是否可分) 、包长度 (TL) 、包数 (NO) 、包号 (NUM) 、报文序列号 (ID) , 还有, 原数据报分组标识 (ODF) 、原数据报总长度 (OTL) 、分组数 (NFB) 、原数据报文序列号 (OID) 、最大传输单元 (MTU) 。

三、总结

本文详细的介绍了报文分组算法、内存文件映射和管理代理的功能模块设计等。并在简单的网络管理协议当中协议数据单元和管理信息库扩展的基础上, 设计实现了在应用软件使用的网络监控系统。管理代理是系统通信的中心, 能够通过UDP协议和管理站点来进行通信, 能够将受控站点管理的信息发送出去和把管理站点控制的信息转发的功能;内存映射的文件和受控站点上各个应用程序实例来进行通信, 将各个应用程序的实例监控信息的任务收集完成.

参考文献

[1]康松林, 费洪晓, 施荣华.网络应用软件监控系统监控模块的设计与实现[J].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35 (6) :993-997.

网络监控管理系统 篇8

对现状的分析, 我们已某汽车零件制造加工企业为例, 汽车零件制造最大的特点就是加工设备种类繁多, 例如常见的机加工设备、自动化焊接切割、数控加工以及物流运输等汽车制造车间, 这些部门在企业内多呈规模大、分布广的特点。而这类企业在我国目前多还是采用传统的现场管理模式, 难以对产出率、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工艺流程等环节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和监控, 这样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 其只能够采取滞后的处理方式, 采用事后补救的方式, 这就严重的影响到了管理的时效性, 发现问题较晚, 反应迟钝, 最终使生产的效率严重收到了影响。这种现实的状况也远远不能够满足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大批量订单生产的要求, 要想在市场中利于不败, 管理环节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根据生产企业的实际, 我们按照设备的重要性对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级, 数控设备一般都是关键或者重要的工序, 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 并且安装有智能监控模块和以太网接口, 便于联网监控和管理, 本文中着重对数控设备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进行论述。

2 系统功能设计

表1汽车制造车间制造网络化系统和ERP、设备控制系统

要想实现从企业到用户的网络化就首先要建立制造环节生产和设备的信息化系统。生产现场的相关传感器可以将生产过程中实时的信息传送到设备控制相关系统, 然后设备的监控和管理系统对系统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这些信息通过建模、调度和批量操作等一系列的处理形成整体的共享内部网络。建立这样的系统, 企业从管理人员到操作维修人员, 每一个关节上都可以最及时有效的拿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实时的发出指令对其进行修改和管理。

结合目前汽车制造车间生产管理环节的一些实际问题, 该系统开发的功能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就是系统保证时效性。这一系统功能主要是为了保证用户无论是在现场还是在较远的地方都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相关的信息、资料以及设备加工相关信息;汽车制造车间管理人员也可在第一时间对生产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 对人员、工艺, 设备的管理、故障的状态都能够及时的了解;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人员也可对其实时的进行管理和数据的更新, 保证系统信息的时效性。

其次, 系统应具备多用户功能。这一功能的实现, 首先要把系统分为两个构成部分, 也就是我们都知道的管理者控制端和操作人员控制端。把以上两个终端再细分, 管理人员主要包括远程的客户、汽车制造车间内管理人员、维修维护人员以及技术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则比较单一, 主要指的是现场的操作人员。

最后, 该系统一定要满足安全要求。也就是说该系统必须能够保证数据在存储、传输和处理等过程中不会丢失、泄露, 并且能够系统能够保证重要数据不被剽窃或是受到黑客的恶意攻击, 能够保证相关数据的安全性。此外, 该系统应该能够提供用户分级访问功能, 不同级别的用户按照其身份的不同对系统使用有不同的权限。

3 系统总体设计

结合以上我们所分析的特点, 根据汽车制造车间生产的实际需求, 系统本着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 以帮助企业生产管理效率, 促进企业发展为目的, 该汽车制造车间生产监控管理系统应满足以下功能需求。

作为汽车制造车间生产的管理者, 可以通过该系统较为直接的观察到生产中各个环节, 例如汽车制造车间的基本状况, 系统功能需求, 考虑企业的发展规划, 既要解决实际的现状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新需要。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浏览系统对各个环节实施操作监控, 实时的查看汽车制造车间内机器设备的生产状况, 所有监管数据可以实现实时的沟通、交换;汽车制造车间内的信息以及各个环节的感应服务器能够及时的将各模块的数据反馈到主服务器进行处理;设备执行自动化层能够及时有效的执行主机控制单元发出的各项指令。这就是整个系统应该所能够实现的功能。

3.1 系统硬件结构

这里所提到的硬件首先应该能够满足功能实现的需求, 汽车制造车间内各个环节应连成系统的网络体系, 将加工环节的各个智能模块通过以太网连接在一起, 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体系。这一体系通过各个模块实时的收集有关设备的各种数据和加工状态, 通过模块上的接口HUB同网络连接, 将数据传输至主服务器。其中, 汽车制造车间服务器负责采集来自各个小环节的数据, 再通过网络来传输数据;汽车制造车间服务器与主机通过系统管理机实现数据的传输交换, 数据库管理程序对即时数据进行处理, 将结果反馈给监控管理主机。

3.2 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整个系统的软件按照结构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构成部分, 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用户层、服务器层和数据层。三个部分的功能分工明确, 它们之间的操作和管理可以通过一些物理的手段进行隔离, 以免非相关人员误操作造成损失。

用户层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满足处于不同区域的用户在同一层面进行操作和信息交换, 这一层面的用户均可通过广域网访问该层面, 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操作管理。在满足基本操作的基础上, 可设计相关人机交互环节。在管理界面的设计上应尽可能的符合该组成员的操控实际需求, 另外注意其安全性, 可尽量使用安全性较好的JAVA语言环境开发, 同时又可实现系统的最好稳定性。另外JAVA开发的软件程序可运行环境广, 便于软件的移植使用以及未来的升级扩展。

服务器层通过前面的介绍可以明确其主要所起的作用就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将用户层和数据层有效的连接起来。一方面, 服务器要接受由用户层所发出的指令信息, 将指令进行处理分析后, 将命令发送至数据层。

数据层则是整个数据库的终端。这个层面一方面由汽车制造车间子数据库从各个环节的模块采集相关数据, 然后通过安全保密的途径上传至总数据库, 终端负责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数据处理。数据库应满足汽车制造车间生产的实际需求, 根据汽车制造车间的具体生产过程建立, 由多个层次的子库构成, 可以涵盖如用户资料、设备资料、管理人员信息等等数据库。库与库之间既有联系, 又相对对立, 既保证整个库的完整性, 又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 保证合法用户的使用, 同时避免非法用户的访问或是破坏。

4 结语

在本文中主要结合企业生产地的实际现状和现实存在的实际问题, 对生产过程管理提供了更为高效的管理方法和途径, 有效的控制了原有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 通过计算机数据库开发管理系统, 使整个系统的信息数据能够有效的互动交换, 从管理到生产环节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所开发的系统可以让企业将生产到管理的环节有效的连接起来, 提高企业信息交互生产管理和设备运行效率。

摘要:对汽车制造车间的制造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从中得出如何建立起一套适应当前情况的管理和监控体系, 建立汽车制造车间相关生产数控设备管理的软、硬件体系。这一网络管理监控系统能够对汽车制造车间的生产制造过程及其设备的实际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管, 实现汽车制造车间生产管理的信息化, 提高企业生产运作和管理效率。

关键词:汽车制造车间,生产制造,设备,网络管理与监控

参考文献

[1]饶运清.MES-面向制造汽车制造车间的实时信息系统[J].信息技术, 2002年02期.

网络监控管理系统 篇9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能量监控系统在智能建筑的是智能建筑的组成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该系统在全球的智能建筑风靡,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各种功能和类型的建筑中。该系统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与便利的工作环境,同时尽量节约能源,它可以监控大厦内各种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故障状况,并控制这些机电设备。它不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打印各种报表,给管理人员带来很多的方便,同时,它对机电设备的实时监控,更方便于人员对设备的维护、维修和管理。在节能的同时,又节省了人力、物力,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

2 系统方案设计

2.1 项目概述

本工程建筑面积30191.82平方米,地下1层,夹空1层,主要是设备房及地下停车车库等;地上12层,主要是办公等。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结构类型框架,建筑高度53.3米,长度为73.8米,宽度为49.6米。本工程从附近的开闭所,引来10k V电源,穿管埋地引入本工程10k V变配电室;另在夹层的柴油发电机房内设置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

该公司为适应办公现代化管理以及为满足安全防范的需求,需设计功能完善的公共安全系统,使之成为一座具有良好的可升级性、可扩展性并且“节能、节资、高效、安全”的综合性办公大楼。

此次设计的机电设备主要有风冷热泵机组、循环水泵等冷热源设备,空调机组、新风机组、VRV空调等空调设备,送风机、排风机等送排风设备,集水井、污水泵等排水设备,电梯设备和变配电设备等。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能量监控系统将采集和控制整座建筑的机电设备的数字型号和模拟信号,再通过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输出,实现办公大楼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自动化,如此一来系统更加完善,管理更加高效与便捷,减少了管理人员与劳动力,最重要的是实现建筑设备能耗的节约。系统以致力于创造节能、舒适、安全、高效的办公环境。本项目的机电设备主要有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膨胀水箱、热交换器、热水锅炉、锅炉热水泵等冷热源设备,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等空调设备,送风机、排风机等送排风设备,集水井、潜污泵等排水设备等。

2.2 建筑设备监控内容

2.2.1 送排风系统的监控

主要监控内容应包括

送/排风机:监测手/自动状态、运行状态、故障报警、定时控制风机启停,累计运行时间累计。

对地下室停车场进行空气监测,根据Co含量控制送/排风机的启停。

控制要求:

排烟风机、加压风机在消防报警系统中已独立自成系统,BA系统只做监测,不作任何控制。

2.2.2 给排水系统的监控

本工程中给排水系统主要有集水井、潜污泵、消防水泵、生活水泵、补水泵、生活水箱等设备。

本系统的主要监控内容如下:

监控生活水泵、补水泵的手/自动、运行状态、故障报警。

监测消防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只监不控。并按照相关专业对于系统的要求完成整个自控系统。

监测潜污泵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只监不控。按照相关专业对于系统的要求完成整个自控系统。

监视生活水池、水箱、集水井的超高、超低液位报警。

2.3 建筑能量监控内容

2.3.1 冷热源系统的监控

本项目要求BA通过接口通讯的方式监测冷热源系统等参数。

本系统的要求监控内容如下:

监控机组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自动状态及启停控制。

监控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自动状态及启停控制。

监控压差旁通,保持系统流量和压力的恒定。

监控蝶阀的启停和开关状态。

监控设备的累计运行时间,优先开启运行时间最短的机组,均衡设备的工作。

监控列表汇报所需设备的趋勢显示图,进行比较和存档。

监控当设备发生故障时,进行备用设备自动切换和报警显示。

根据当天室外气象参数(室外温湿度)及最近几天数据记录,对当天所需负荷进行预测,决定开启的机组最小台数。

监控实现设备的最优启停时间控制。

2.4 系统控制策略设计

2.4.1 系统自动监控内容与策略

集水泵:通过DDC设置报警水位,设备自动检测到水位位置并判断是否到达报警液位,从而实现自动报警。

风机:通过DDC设置风机自动开启、停止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节能。

VRV空调:由于图纸中空调设备已选好,我们设计中,设置了VRV接口,从而可以在控制界面上监测到空调的状态以及室内温度。由于VRV空调多联机是独立控制的,所以我们不能对其进行控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空调厂家获得控制权限从而根据送风温度来设定预定值,来控制启停。这样可以实现能量最优控制。

红外探测器:每个房间装有红外探测器,监测这个房间是否有人,并与VRV空调机组联动。

2.4.2 建筑能量监控与节能策略

通过设置VRV空调通信协议,通过授权,可由我们的软件控制。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根据办公大楼各层楼的使用情况对空调启停状态以及时间段进行设置。尽量保证空调不会处于无用运行,保证其利用率,从而进一步节能。

通过VRV空调内部的传感器,传感器监测到房间温度后,实时向控制终端传输温度数据,使我们可以在监控屏上实时观测到室内温度。

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到房间是否有人,若在一段时间内无人,系统会自动将该房间的空调关闭。

2.4.3 本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联动

联动内容:

门禁系统联动灯光控制以及空调控制:主要设置在高管办公室,当刷卡进入时,自动开启灯光和空调。

一卡通与电梯联动:当办公人员刷卡出门或者进门时,电梯自动到相应的楼层。

停车场出入口与CO探测器联动:当CO探测器检测到地下一层的CO浓度高于设定值,入口关闭,自动开启排风扇。等到CO浓度小于设定值,入口打开。

3 初步设计

设计内容包括设计说明、点位表、系统图、平面图、原理图、主要设备列表。图纸目录由总目录给出。

3.1 设计说明

3.1.1 设计依据

1)建筑概况:说明建筑类别、性质、面积、层数、高度及智能化设计标准等级等。

2)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

3)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标准及法规。

3.1.2 设计范围: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能量监控系统

3.1.3 需要请在出设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3.2 项目系统图

A)系统前端采集控制量

模拟量: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输入端);被动式红外探测器(输入端)

数字量:设备故障报警、设备开关状态、超高液位报警、手动自动状态、液位高低报警(输入端);设备开关状态(输出端);

B)系统前端控制设备

冷源: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塔;

热源:水热交换器、热水循环泵、燃气热水锅炉、锅炉热水泵、膨胀水箱等;

消防双速排烟风机

混流风机C)

C)传输方式

DDC与DDC之间的传输方式用485总线方式,该方式采用RVSP通讯线进行性通信,由于DDC数量不是特别多,所以传输距离在100米左右。

DDC与设备之间的传输方式用485总线方式。

交换机与控制机之间用:超五类网线。

3.3 平面图

包括各分站DDC平面布置,只画出设备平面分布,并作出线路连接。

3.4 前端控制设备列表

经过布置和统计,前端数字量输入点位一共有307个;前端数字量输出点位一共有49个;前端模拟量输入点位一共有10个;模拟量输出点位一共有0个。

DDC共用了20个PUB6438SR控制器和13个SIO12000拓展模块。

4 深化设计

深化设计有详细的分系统图、设备原理图、详细的设备机房内DDC与监控设备的连接平面图和接线图及详细的设备材料清单。

5 结束语

本文就某公司办公楼的建筑设备监控与能量监控系统的设计进行介绍,并且通过设计,将办公楼的所有建筑设备实施智能控制。控制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阳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阳宪惠.现代楼宇自动控制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张子慧.建筑设备管理系统[M].人民交通出版,2009.

[4]许锦标.楼宇智能化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GB50314-201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编.

[6]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相关技术导则[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编.

[7]吴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12).

[8]郑姗姗.智能建筑中建筑设备控制技术与建筑节能[M].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主编.

[9]程大章.智能建筑节,2006(7).能的调研与分析[C].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6(7).

[10]王安华.智能大厦空调监控系统的研究和设计[EB/OL].重庆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论文,2005.

[11]Hakan Cevikalp.Research and design of air conditioning monitoring system for Intelligent Building[R].IEEE.1993.

网络监控管理系统 篇10

1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

在这个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中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元素:

1.1 系统管理应用进程 (SMAP) :

系统管理应用进程是系统内的本地软件, 其主要负责在主机、路由器或者终端处理器等单一系统的内部系统管理功能的执行。由于系统管理应用进程能够访问系统参数, 所以其能够管理系统的每一个方面。同时, 还能与其他系统的系统管理应用集成实现相互协作。

1.2 管理信息库:

对于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而言, 无论是网络故障管理还是网络性能管理, 其都是根据相似的模式运作, 都是采用简单的网络管理协议在网管工作站和网络设备架起的相互连通的桥梁。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中, 其不仅是网络管理软件的事情, 还与管理的网络设备具有密切的联系。在网络管理系统设计的过程中, 只有保证网络设备能够收集以及保存本设备和其相连的网络线路的性能参数和相关故障, 才能实现收集和分析。

有人会问:网络管理软件能够管理参数吗?事实上, 网络管理员首先应该明确设备是否能够提供这些参数, 是否能够正确配置设备以提供这些参数。网络管理软件主要是通过系统管理应用进程协议从网络设备中收集数据, 所以其能够定期主动轮询, 进而获取相关的参数, 当然也可以被动的接收网络设备发出的SNMPTrap、syslog以能够进一步获取报警数据。其中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中, 网络管理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网络设备主要是通过不同的管理信息库 (MIB) 进行表述监控的参数。一般的网络设备除了能够支持标准的管理信息库之外, 还会支持与设备型号相关的专用的管理信息库, 以实现扩展功能。所以在管理信息库设计中, 首先应满足能够方便的支持新的管理信息库的定义。如以太网VLAN的划分一般能够通过进行管理信息库进行设置, 但是如果此管理信息库不是国际标准, 或者不同厂家的不同产品型号使用了不同的管理信息库进行定义此功能。如果网络管理软件支持这些管理信息库, 同时加强对VLAN业务逻辑的处理和表达, 那么就能够轻松的完成鼠标拖拽式的VLAN的修改, 从而简化了管理员的操作。

2 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网络安全中的分析

计算机技术管理已经成为一种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 能够将世界各地的层面信息全面综合, 直接地实现资源共享, 但是计算机管理技术要想全面的适应当前的经济建设, 必须把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问题给予全面的重视, 排除高科技的潜在危害, 使社会各经济事业的发展不受网络不良影响的危害, 所以我们就以如何解析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在网络安全中应用的重要性和主要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从而针对性的面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和更新。

2.1 解析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

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带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建设正是借助于高科技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的运用, 才加快了自己的实际经济及发展建设速度, 所以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高领域的技术变革, 以其全新的技术运用理念适应社会各个经济建设发展行业, 为其提供全面针对性的信息, 而且文化传播也不断被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的全面实施而带动, 促使资源共享局面被全面实现。

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承载着更多信任的同时也承载着压力, 因为信息的存储量和运行速度就把计算机技术管理的能力直接扩大化, 忽略了最主要的网络安全的应用, 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面临着网络安全的全面威胁, 例如:病毒、黑客等高科技的技术攻击, 会对计算机信息管理造成致命的打击, 同时促使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计算机信息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掌握现代管理学和计算机的基础理论, 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进行信息数据分析和管理, 成为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适应现代经济的主要技术信息管理形式[1]。

2.2 是当前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一种直接表现

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 提出现代化就是为了与国际接轨, 尊重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就是在借助计算机技术的推动基础上, 完成对工业和社会各行经济的调配和控制的。所以尊重当前的科学技术就是要对其加以利用, 促使社会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 而且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才会保障经济建设的有序。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 即从当前的发展形势出发, 又对以往的信息数据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和总结, 促使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不脱离实际, 使社会的各经济发展形态跟上时代的脚步。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就是把经济发展上面临的有效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利用, 给经济的未来发展和建设提供准确的数据保障, 从而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脱离现实, 全面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当前社会,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代表了整个社会层面上的全面进步, 所以当前的信息技术管理运用就是现实的尊重, 也说明了对社会科学技术的全面重视。

2.3 促使社会的经济发展建设更加适应现代化的要求

当前的经济发展竞争无序性, 要求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必须全面发展建设, 全面发展就是要求把能对之造成制约因素的网络安全防范工作做到位。经济发展建设就是对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网络安全应用的直接表达, 各行业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应用, 既是对其技术发明的肯定, 又是对其进一步健全完善创新的鼓励。计算机信息管理从本质上把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定位, 而且该技术随着计算机系统的更新, 其自身的网络信息安全也随着变化和更新, 有利于防范日常黑客和病毒的入侵, 切实保障用户的利益, 避免隐私信息的外泄, 促使企业的经济利益核心价值观念的建设更加有保障。网络信息安全需要计算机信息管理中每个系统环节的相互联合, 促使计算机信息管理在做好基本软硬件设备时针对网络安全的必要环节做出保护程序, 从而才能保障社会经济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

摘要: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构建的过程中要具有整体性的理念,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是一种数字化的信息系统, 它通过信息技术将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载体的信息资源集中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电子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运行中被各种潜在的网络安全隐患所制约, 所以高科技在提供给我们方便的同时, 也给我们更多的挑战。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技术,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民, 徐跃进.网络安全实验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6.

上一篇:农机发展下一篇:及时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