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仪式

2024-07-30

成长的仪式(精选四篇)

成长的仪式 篇1

随着传播媒介进入电子化时代, 特别是互联网以其锐不可当的气势横扫全球后, 电子传播与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的融合, 使大众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消费的媒介和手段。在这种新型的消费社会中, 仪式性消费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

(一) “仪式传播”概述

仪式传播的概念由美国的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在他的《传播文化的研究取向》论文中正式提出。他把传播的定义划分为两大类:传播的传递观和传播的仪式观。在两种观点中, 凯瑞更倾向于从仪式的角度定义传播。

“仪式”一词, 在《辞源》中的解释为:“典礼之秩序形式等, 礼节规范。”中华文明作为唯一一个保存至今的古文明, 与中国社会对仪式的重视不无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仪式的构想, 主要是儒家所推崇的“礼”。礼就是一种仪式行为, 它是古代君王的治国之术的精髓, 对形成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统治都是必要的。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复杂社会体, 而造成中国文化一体化的凝聚力, 就是人们共同遵循的日常仪式所塑造的信仰体系。而从仪式的角度定义传播, 传播一词与“分享”、“参与”、“联合”、“团体”以及“拥有共同信仰”这类词有关。[1]由此可见, 传播和仪式一样, 都是一个有秩序的话语体系。

凯瑞认为的仪式传播是:“以团体或共同身份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神圣典礼, 它并非指讯息在空中的扩散, 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为, 而是共享信仰的表征;传播的起源及最高境界, 并不是指智力信息的传递, 而是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2]。总的来说, 传播其实是一个建构社会关系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股控制秩序的力量———仪式———作为一种有效的象征符号, 成为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的表征。一旦社会生产或主流思想发生某种变化, 那么作为表征的仪式也一样会转变形态。

(二) 传播构成现代仪式性消费行为

大多数的仪式活动是离不开消费的, 再加上现代社会传播技术取得质的飞跃以及消费社会极度商品化的现状, 许多消费行为也具备了仪式的特征, 形成各种仪式性消费。比如电商“双十一”购物节就是一种新兴的商业化的节日仪式, 而传播媒介在这一仪式性消费活动中则扮演了参与者和生产者的角色。总的来说, 仪式性消费就是由传播行为而构建出的一种有秩序性的消费模式。

从消费的角度看传播, 传播就绝对不仅仅是信息分享的过程, 而是与生活消费方式密切相关, 是一种仪式性的行为, 甚至左右了仪式活动的组织形态和文化形态。在仪式活动中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得以交流和共享。因此, 在我们日常的消费行为中仪式传播是无处不在的, 比如我们在朋友圈交换和分享商品、微店的信息以便重申友谊和增进了解时, 就是在通过传播媒介进行仪式性的消费。

随着我国消费市场的逐步成熟和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 现代消费者群体, 已经摆脱了对商品使用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依赖, 而是转向追求个人价值的展示以及商品附加的符号价值的消费。在这一背景下, 消费品所蕴藏的符号价值得到凸显, 人们参与仪式活动的次数越来越频繁, 仪式性消费行为越来越普遍。同时, 在现代消费社会中, 由于受消费至上主义、拜金主义、市场化的影响, 一些人对于消费的解读日趋肤浅、短视和庸俗化, 使得仪式性消费失去了应有的重视, 并忽视了它的信仰内涵和在重塑个人身份认同、社会归属感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仪式性消费行为分析

如果说仪式是一种秩序, 那么仪式性消费行为就会有它内在的规律性, 通过这些规律我们不仅可以预见人类消费行为发展趋势;同时可以通过引导消费者行为, 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推动宏观经济发展。

(一) 仪式性消费行为特征

1. 消费需求的动态性。

随着消费社会的商品化和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 我国的消费者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而越来越复杂, 这种动态性的表征也就日趋明显。消费者的需求即个人对生活消费的内容、手段、形式的选择具有不断变化的动态性。首先, 现代人消费需求的个性化特征越来越凸显, 但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经济水平下, 这种个性化的诉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一直在推陈出新, 而人类个性和消费品的符号象征是互联的, 这意味着消费者个人、消费群体的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改革和发展。

其次, 这种消费需求的动态性变化具有无限性特征。仪式性消费是一种物质产品和精神追求相融合的复合体。从物质产品的消费来看, 随着物质材料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 消费者对物质产品的质量、价格、包装、服务上的期望也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不断发展的无限性;从精神产品的消费来看,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必将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 因此相较物质消费, 人类对精神产品的消费更加没有终极。

2. 消费观念的趋同性。

趋同性是指消费者的行为总是与其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消费性格, 以及当地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保持一致, 受到相关群体和社会舆论的影响。

所谓相关群体是指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组织、团体和人群等。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 经常受到家庭成员、同窗好友、邻居、同事对此商品评价和推荐的影响, 这种信息的传递与共享使得人们的消费观念更为一致或更趋多元, 进而使消费者最终的选择与他所处的人际圈趋向同一。同时在社会舆论这种无形但又强大的力量作用下, 大多数消费者的个人消费观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因为价值观具有传递的作用, 所以当消费者吸收了那些影响人们选择、规定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以及什么对人们是“好的”的社会价值观时, 就会使人们在选择消费对象、购物方式、消费环境时与当时的舆论主流方向保持同步。在现代仪式性消费活动中, 这种趋同性就更加明显。

3. 消费动机的可诱导性。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 维持已引起的活动, 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引起动机的原因有两类:内在需要, 外在诱因[3]。由于自身的局限性, 个人可能有时对自己的需求没有清楚的意识, 这时候一些外在的因素 (大众传媒、企业、相关群体) 就可以来刺激消费者的需求, 诱导购买动机产生。这种消费动机的可诱导性正是商业化仪式性消费普遍存在的原因。

(二) 仪式性消费的发展趋势

把握仪式性消费的发展趋势, 因势利导, 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挥消费对生产力发展的引导作用, 以及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都具有积极意义。在消费社会中, 仪式性消费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仪式性消费更趋理性。

传统的仪式性消费是一种炫耀性和铺张性的消费行为, 例如在婚礼、丧葬等活动中的随份子行为多是为了讲人情、要面子、摆阔气, 这种行为主要是碍于被周边的社会压力和错误的仪式观念所左右。而现代的信息传播方式克服了这一缺陷, 网络传播具有广泛的传播时空、非强制性的特点, 人们对家庭责任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开始产生与时俱进的蜕变, 在消费领域中适度的、合理的、健康的消费正在成为一种潮流。人们在进行消费决策时一般都经过深思熟虑, 对消费有自己的标准和原则。

2. 仪式消费更加商业化。

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时移境迁, 人们的价值观念取向更趋于务实, 不再避讳对金钱和物质的追求, 而且还能正视金钱的作用, “金钱不是万能的, 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得到了普遍认同, 这正是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进步的体现。在这一基础上, 更加商业化的现代仪式性消费似乎不可避免的, 没有任何阻碍的渗透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这一商机, 策划出各种不同的噱头, 将消费和各种仪式活动结合在一起, 如青岛的啤酒节、3月7日女生节、刘三姐文化旅游节等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营销节庆。

三、仪式性消费行为的启示

(一) 仪式使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向统一, 满足深层次需求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为满足各种需要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体模式和基本特征。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具体包括劳动生活方式、消费活动方式、家庭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生活方式、文化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等。其中, 消费生活方式不仅是生活方式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与其他生活方式子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4]

在仪式性消费中, 消费者即是参与者也是生产者, 他们除了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物质满足, 还逐渐诱导和操纵生产者按照自己新的需求, 开发出能够展现自身价值、获得成就感的产品。因为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仅是物质无法满足人的需要, 完整的家庭生活、满意的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重要的因素。而仪式性消费很轻易地就与消费者之间构成了一种新的沟通方式, 不同与普通消费, 它将仪式的庄严感和成果归功于消费者, 使消费者切实地产生幸福感和成就感。因此, 仪式性消费满足了人们心理深层次的需求, 是一种最健康的社会黏合剂和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二) 仪式成为文化和消费间的纽带, 具有社会整合功能

仪式性消费活动主由传播媒介组建, 最终形成了现代社会五花八门的文化活动。每一个人的出生、入学、升职、结婚、生育、死亡等都被赋予了高度仪式化的内涵, 人的一生也是由仪式消费活动安排的, 像是庆生仪式、入学典礼、婚宴、丧礼的普遍存在就能证明这一点;传统文化也与消费行为联系密切, 每一年以端午的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的赏月点花灯、春节联欢晚会等庆典活动为标志性符号, 以及遍布在日历上的、每个月都有的形形色色的小型节日, 这些都是传统的仪式性消费活动。

由此可见, 我们的文化早就被打上了仪式的烙印, 更是与经济消费密不可分。尽管我们从很多仪式消费活动中很容易找到大众传播工具在其中运作的痕迹, 但是对消费者群体而言, 它仍然是一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饕餮盛宴, 并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分享来获得归属感和幸福感, 最终提升社会凝聚力、帮助塑造共同的社会信仰。

摘要:文章运用詹姆斯·凯瑞的仪式传播理论, 来审视现代社会消费群体的行为。探讨和梳理仪式性消费行为的兴起、特点、趋势, 将现代仪式性消费行为升华为一种“共享信仰的仪式”, 并以自身的影响力参与到社会结构转型的重建中, 最终达到社会整合的功能。

关键词:传播,仪式观,消费

参考文献

[1]周鸿燕.隐藏的维度:詹姆斯·W·凯瑞仪式传播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2年, 第8页.

[2]詹姆斯·W·凯瑞.丁未译.作为文化的传播[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年, 第7页.

[3]单敏飞.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可诱导性及其应用[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7卷第5期.

[4]柳思维.现代消费经济学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 第39页.

难忘的成长仪式作文 篇2

上午九点左右,同学们和家长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操场。虽然今天的天气很热,可是这丝毫都不影响成长仪式的有序进行。随着小主持人们的精彩开采白,活动正式开始。

首先是庄严的升旗仪式,接着是区里的领导给我们送上丰厚的礼物――精美的蛋糕以及丰富的课外书。区里的赵区长还帮我们点燃了生日蜡烛,所有同学们一起许下了美好的心愿。

接着是活动的第二部分,张辅导在简短发言以后,带领我们所有同学庄重宣誓:“十岁的我们敢于担当,充满理想……”同学们铿锵有力的声音在操场久久回荡。

今天活动最令我难忘的是感恩的环节。我们所有同学一起朗诵了《弟子规》,一起为爸爸妈妈老师演唱了《感谢》这首歌,然后把事先写好的感谢信读给爸爸妈妈听。我妈妈听了特别感动,夸我写的好。

张辅导后来又带领同学们行庄重的汉礼,用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们的教导之爱,同学伙伴的陪伴之情。

伴随着满天气球的.放飞,成长仪式也进行到了尾声。牵着爸爸妈妈的手,我们依次走进明礼之门,乐学大道。同学们纷纷在此合影留念,不舍离去。

站哨:当兵人的成长仪式 篇3

刘金标

站哨,顾名思义,站岗放哨,是军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每一个穿上军装的人,他都多少会有这么一段难忘的记忆。徘徊在站哨的故事中,每个当兵的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站哨是检验更是考验,站哨让我们学会面对、学会处理问题、学会坚持原则,站哨是当兵人的成长仪式。

若干年后,当我们回望自己的军旅生活时,会发现,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在站岗保家为国!我们在体现着自己从军的价值!我们还会领悟,当兵可能不打仗,但当兵不可能不站岗!

磨砺

当兵站岗,天经地义。然而,站岗的确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酷暑严寒、风吹日晒、孤独寂寞、惊恐危险,每个站过岗的战士都会留下相同的感受和各自不同的经历,因为站岗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情况,不只是对身体的考验,同时也是对意志的磨炼。

目的

站岗是部队一种军事活动的表现形式,是每一个有过服役经历的人必不可少的程序。站岗也分种类:有驻守国门哨卡的边防哨,有保卫重要目标的警卫哨,有重大礼宾活动的礼宾哨,有战斗状态下的警戒哨,有负责观察的观察哨。从哨兵执勤的方式来看,还可以分为固定哨、游动哨、巡逻哨、明哨、暗哨、潜伏哨、徒手哨和武装哨。

功课

站岗,是战士们天经地义的事,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安宁的同时也是培养和锻炼每个战士负责、慎独的精神。站岗,是当一个好兵的必修课。

成长

凡是兵都有站过岗的经历,战争年代,站岗可能就意味着保卫国家,随时可能浴血牺牲,和平年代当兵站岗除了保卫国家,还可以使自己得到极大的锻炼。

责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国家的安宁,为了祖国的强盛,有多少人默默地坚守在祖国的前哨?有多少人“风霜雪雨搏激流”,日夜巡逻在祖国的边防?他们为了什么?一曲《说句心里话》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你不站岗,我不站岗,谁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仿佛就在耳边回荡。

忠诚

军人应该手握钢枪、征战沙场,军人应该用生命去谱写对祖国的忠诚。军人还可以用双手去拯救我们的人民。当我们怀着报效国家、保卫人民的壮志,告别亲爱的家乡,穿上崭新的军装时,我们曾经对着闪闪的八一军徽,庄严宣誓:“我要在岗楼上谱写对祖国的忠诚。”

谁都无法否认军人首要的忠诚就是站岗,为国家站岗,为人民站岗,它是国家的魂魄,是民族的脊梁。也许这样的忠诚看上去有些不显眼,因为军人们脚下的那座岗楼很小,在祖国边疆的旮旯中,在繁华都市的角落里,但军人保卫的是一方领土的安全。一座岗楼虽然算不了什么,但是一座座岗楼相连就会变成国家的钢铁堡垒。军人的忠诚,是血管里沸腾的血液,是生命中鲜活的灵魂。军人的忠诚,是一首无言的诗,是一幅壮丽的画。

警戒

站岗目的通常是为了维护单位安全,接待和警戒作用。所以有军人的地方就会有哨兵。当兵履行职责,往往都要从站岗放哨开始。无论刮风下雨,也不管是白天黑夜,哨兵都要坚守岗位,要随时处置和报告各类情况的发生。有了哨兵的恪尽职守,我们的国家就多了一分安全,我们的人民就多了一分欢乐,我们的生活就多了一分祥和。而军人因为在部队站过岗,因此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注视,懂得了坚守岗位的重要性。

形象

站岗看似很简单,却是人民军队形象的重要标志。天安门前的哨兵、各国驻华使领馆前的哨兵、边境口岸上的哨兵,还有各部队军事机关、重要警戒场所的哨兵,所有这些持枪站岗的哨兵尽管具体职责范围不同,但是他们都代表着祖国履行哨兵神圣的使命。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哨位前才竖立着“哨兵神圣不可侵犯”的警示牌,我们是依照法律和军队条例在为国家尽职尽责和尽忠。

信念

我是一棵小草,

生长在祖国边防;

我是一个界碑,

守护着祖国的疆场。

祖国母亲啊,

您的儿女永远是钢铁浇铸的哨兵。

说起站岗,自然离不开边疆,而这一首流传在边关哨卡的小诗。正反映着边防官兵巡边守界的理想境界,也表达了边关将士报效国家的坚定信念。

在那里,哨兵要经受艰苦环境的考验;在那里,哨兵还要经受生与死的抉择。

光荣的军人们,用他们奉守戍边人那独有的价值观,他们把鲜血融入那绵延不绝的如铁边关。

站哨“最”感受

赵勇翔柏长均

岁月的年轮不止,就像树的斑驳成为茁壮,只有通过树心圈数来感悟诠释沧海桑田的变迁。五味的军营生活常有感人的画面,定格在记忆的相册里。

最幸福

在一个偏僻的位置站岗,正当自己感到被人遗忘的时候,上级演出队慰问演出,来到每一个岗哨,一位电视里经常看见的军旅偶像出现了,几个漂亮的女兵动情地为你一个人演了“专场”,演出结束后,还让哨兵签名、合影留念,合影时哨兵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洁白的板牙,透着憨憨傻傻的笑。

最激动

当兵N年,从来没有与将军见过面,这次完全沾了哨兵的光,以一名哨兵的身份被将军慰问,首长还与自己亲切握手,边握手还边勉励在部队要好好干,扎根军营、奉献军营,自己激动得都忘了表决心。

最尴尬

由于耳误,把口令听错,和战友对口令的时候不吻合,以致于战友老远就开始高喊:“站住!不许动!”最后发现是误会时,被战友笑话,要是晚上就罢了,可惜是白天,脸红到了脖子根被战友看得一清二楚。

最遗憾

发现可疑目标,自己没敢询问,却被跟你一起站哨的战友抢了先,还成功破获了一起“间谍未遂案”,上级表扬你们时,组织调查情况时,准备给你们一起立功时,你虽然感到遗憾,但还是如实告知上级情况。

最自豪

站哨期间,一不小心逮住了三名小偷,一个人端掉了一个“犯罪团伙”,战友们像对待英雄一样把自己簇拥起来,还戴上了大红花,挂上了军功章,自己的名字被写在了荣誉栏里、见诸报端,哥们儿一下“火”了。

最崇高

看到雄壮威武的队伍齐刷刷地从身边走过,指挥员给自己回举手礼时,感受到军队的强大,觉得自己是钢铁长城中的砖墙一隅。崇敬的情怀油然而生,下意识地挺起胸,握紧枪。

最孤独

夜深人静,抬头望明月,与天上的星星对视,发现自己也是这美好夜色的一景。突然,意识到如此空旷的地域只有自己,觉得孤独,望月观星听涛之后又觉得并不寂寞。

最无情

担任地方某大型活动的执勤哨兵,这时候面前来了一位熟悉的朋友,你们私交还不错,这位熟人想找你走“后门”,给他放行。结果,你像不认识他一样,无情地拒绝。事后找到他讲明情况,得到他的理解,你们还是好朋友。

最冷静

碰见有人在外闹事,哨兵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看到外面乱成“一锅粥”,正准备热血上涌时,握紧枪的手慢慢放松,并迅速地拨

打了值班室的电话,上级及时地给出了处理意见,正好与自己的想法相反,好险!幸好没冲动行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最慌张

新兵下连第一次站哨,在整容镜前小心翼翼地检查帽徽、领花、肩章、腰带等,生怕出现任何问题,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误了岗、拖了哨,去接哨的时候用的是跑步,晚上站哨的时候由于是一个人,经常草木皆兵,来接岗的老兵笑你慌张得一惊一乍的。

最庄严

哨兵交接的时候,哨兵之间的礼仪很庄严,特别是在接枪的时候,互相敬一个军礼之后,目光严肃地接过了钢枪。不仅是一种军人之间的礼仪,更是一份责任、信任的交接。

最可恨

把野猫和耗子奔跑当成“有情况”,结果等哨兵冲过去的时候,已经空无一物,特别是可恨的耗子,搅得人心神不宁,总要担心着,哨兵知道兵不厌诈的道理,所以只要有动静就会去关注。

最感动

当你又冷又饿时,你的上级代替你站岗,并叮嘱你要把大衣穿好,还命令你赶快去吃饭,特别是过春节,所在单位最高首长接替你站哨,让你看春晚、吃饺子。那会儿,感动常牵扯着五尺高的军中汉子,被战友情、同志爱温暖包围着,差点连眼泪都要流下来。

最健忘

站哨的时候,除了有关站哨的事情,把其他全部忘记,甚至前几日亲友叮嘱的,比如生日、结婚纪念日等相当重要的事情,也因为站哨而忘得一干二净。

最动容

当老兵被摘掉军种符号,已经得知明天就要退伍的时候,仍然戴着大红花,手握钢枪,英姿飒爽,尽心地履行着哨兵职责,军人都明白这是老兵在站最后一班岗,老百姓看到后都夸赞:“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那场面真叫人动容。

哨兵之“九种武器”

赵勇翔柏长均

鱼生于水,而相忘于水;人生在江湖,而相忘于江湖。军营生活还在继续,而对于熟悉,人们往往忽略忘记。虽然部队已经进入到高科技时代,但是哨兵手里传统的这“九种武器”无法舍弃。关键时候,这些东西都能派上用场,为了不被忘却,现归纳整理。

枪:第二生命

枪能有效保护自己并射杀敌人,一般不常用,一旦出枪,便有伤亡。哨兵手里的枪一般配有军刺。枪是维护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被视为哨兵的第二生命,正因为如此,军营就有了“爱枪如命”的说法。枪是哨兵的“身份证”,正如医生的手术刀、老师的粉笔、学生的书包、商人的计算器一样。

橡胶棍(电棒)、盾牌:常规武器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橡胶棍(电棒)是军队纪律严肃性的执行者。持有者一般都是“内卫”,所谓“内卫”不单指武警的内卫,而是指担任纠察和部队大型活动维持秩序的哨兵,一般的场合,只要橡胶棍(电棒)在手,就代表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有时还配合盾牌使用,符合一攻一守,一刚一柔的逻辑。

拒马(地钉、破胎器):避开锋芒的屏障

这让人不得不想起《水浒》里“三打祝家庄”的情景:梁山人马攻打祝家庄时,地面布满了铁蒺藜、陷阱、深沟,军队寸步难行。拒马(地钉、破胎器)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试想,对方如果开着汽车飞速冲击撞人,如果没遮没挡的,人势必要吃大亏,有了这些东西无形就成为保护哨兵的一道有力屏障。

石灰粉:干扰追踪留下的记号

俗话说“就算你化成灰我也认得”,如果把灰洒在身上效果会怎样呢?出现石灰粉的场合说明,我方当时不占优势,给对方制造干扰,或者正在追捕,即使没追上,给目标洒上一把石灰粉也留下“被通缉”的记号。这样,便于其他战友追踪识别。设想一个穿着军装的“敌特”分子混在人群里,肯定扑朔迷离,真伪难辨,但他如果从岗哨路过,被留下石灰粉,做出记号,那就很容易被揪出来,身份一旦暴露,必然会引起众人的警觉。

捆绑绳(手铐):猎人的网

捆绑绳(手铐)出现的地方,一般来说是我方具有了绝对优势,已经将对方完全制服了,为了防止对方逃脱,就将对方束缚。就像是猎人在捕猎的时候,用到的网,抓住之后再慢慢收拾猎物。对方的反抗危险程度决定了捆绑绳(手铐)的用途。安定的环境下,捆绑绳(手铐)是很少能派上用场的。

手电筒(探照灯、监控摄像头):哨兵的眼睛

适用环境多在黑夜,手电筒(探照灯、监控摄像头)是哨兵的眼睛,看自己也看周围的环境,根据警戒范围的大小,手电筒的规格也不完全相同。小的手电筒可以随身携带,大的手电筒拿在手上,远远地看上去还被貌似电棒、警棍,具有震慑作用。晚上摸黑站岗的本事不是人人都具备的,所以手电筒被哨兵广泛使用。

报警器(通常为电话、或是电铃):哨兵的喉舌

情况紧急时,当哨兵拿不定主意,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处理好这种情况,向上级报告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一般值班哨位上都有电话,也有电铃,用电铃的时候特别少,除非遇到紧急情况。哨兵往往在使用报警器的时候,处于势单力薄,占劣势,或希望得到救助,甚至在无奈的情况下发出求救待援的信号。

文房四宝(带班员的专利):监督的“家法”。

这是没有杀伤力的武器,“文房四宝”一般指一支笔和一个本子、一个文件夹、一支备用笔芯。对岗哨的交接情况,哨兵的军容风纪、警惕情况以及周围的环境卫生做记录,对履行职责好的哨兵完全不构成威胁,但是对少数个别拖哨误岗的哨兵,还是有震慑、警告的作用,情况严重的,担任巡逻纠察的带班员会认真详细地做好记录,上报军务部门,等待处理。

哨位常见病

柏长均

病症一: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之“恐惧”症

症状分析:该症常发于夜晚,通常在深夜,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

易发人群:列兵、性格内向者

危险指数:★☆☆☆☆

具体表现:刚下连队的新战友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特别是在夜晚的时候,一个人担任一片广阔的区域执勤时,有的同志心理素质差,紧张过度就容易造成“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治疗处方:首先,要做个唯物主义无鬼神论者。许多战友入伍前,都看过恐怖惊悚类电影,听过离奇的鬼神故事,容易瞎联想,担_出现“鬼怪”,老进行心理暗示,最后演变成胆小、怯懦,不联想就自然能驱赶“内鬼”,让勇敢回归,使正气凛然。其次,要进行自我_理调适,利用体闲时间锻炼自己的胆识,可以在僻静黑暗空旷的地方尝试数数,这样可以缓解恐惧。最后,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战友尝试听听轻音乐、参加演讲、诗歌朗诵等活动,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对夜晚站哨恐惧也能起到帮助治疗的作用。

病症二:倚老卖老、以势压人之“拖延”症

症状分析:该症常发于冬季,通常在夜深人静,鼾声四起,被窝热乎身体软绵绵之时。

易发人群:上等兵及以上军衔哨兵

精彩的成长仪式作文600字 篇4

瞧!舞台上,主持人正用着甜美响亮的声音说着:“下面请欣赏情景剧――《第一次》。”然后他们款款走下舞台。

精彩的《第一次》勾起了大家美好的回忆:第一次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踏进校园,第一次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聆听第一节课,第一次戴上红领巾……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第一次中,我们渐渐的长大了!

接着,是振奋人心的诗朗诵《献给十岁》,看,他们把手背在身后,脑袋随着音乐晃来晃去。听,他们的声音多么铿锵有力,朝气蓬勃,让我们热血沸腾。然后,是激情澎湃的《童心飞扬》,雨涵的架子鼓敲得是那么师气,天源的二胡曲《赛马》,仿佛让我看见了:一片一望无边的大草源上,有一匹匹骏马在奔跑着,比赛谁跑得快呢!

盼呀盼,终于迎来了我的节目――《感恩的心》。我手上拿着红烛,从幕布后面带笑容地走上台,然后一个轻盈的转身,就双膝跪地,双手伸直,手心向上,等到相应的的歌词唱起的时候,我们就慢慢起身,把红烛小心翼翼地往上送,我知道,我不能下去跟妈妈互赠贺卡,但是我能用红烛寄托我对家长的感恩,这红烛也能送来家长对我的祝福。

我把手慢慢收回,眼睛看着这红烛,心里满是感恩之情。我等待着她们把手打开的人慢慢收回,就跟着他们一起踮着脚一点一点地转着圈儿,把手一节一节地往上送,然后第一排的人单膝跪地,我们第二排的就跟第三排的双手交叉,慢慢地原地转圈。

随后,我们换成了太阳队形,我觉得:家长给我们的爱,就像太阳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甜蜜。我看着妈妈的笑容光焕发,我以前排练的刻苦,早已烟消云散。

上一篇:中医理论下一篇:审计署绩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