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的目标

2024-08-24

财务管理的目标(精选十篇)

财务管理的目标 篇1

目标分解的困境

1.部门之间各自为战。

各部门只关心自己目标的达成, 对于其它部门, 甚至联系紧密、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部门目标, 也不闻不问。各部门还忽视部门目标的基本价值归属———为整体目标服务。这就要求各部门对自身目标必须在分解时注重与利益相关部门充分地沟通, 使目标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总目标的可分解性, 部门间的相关联性, 利益的合理分配和流动性, 组织价值的认同感与合作意愿等, 是目标分解需要考虑的几个关键因素。只有协同作战, 部门的目标才能顺利达成, 组织总目标才能实现。

2.下级消极待命。

上级的有限精力和人员流动的快速化, 造成对下级的认识严重偏离。上级容易从自身角度出发, 依据自己的主观判断, 忽视下级的需要。更糟糕的是, 下级对自身认识不清, 不是过高估计自己, 就是一味地过度“谦虚谨慎”, 这就加大了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成本, 使目标分解变得更加困难。对能力不够而分配了较高目标的下级, 他们只会消极应对;对能力强但目标较易达成的下级, 只会浪费有效劳动力。同时, 由于目标分解不合理, 造成上级领导对目标控制不力等问题。因为子目标的不合理会使部门领导必须花费更多精力在事后对下级部门或个人进行目标修正, 造成领导者角色的偏离, 使组织运转出现混乱和低效率。

3.目标簇难以回归总目标。

目标分解必然形成一系列的目标, 称之为目标簇。目标簇能否完整地回归总目标是需要关注的问题。目标分解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总目标, 如果目标簇不能回归总目标, 从本质上说目标分解是失败的。目标的分解大多是一种刚性的分拆, 缺乏一种有机的互补。就像一座众多积木搭成的建筑物, 分解就是把积木一块一块地分开, 回归就是把分开的积木重新还原。分拆的刚性化, 使得还原时需要花费更多的额外成本, 甚至无法复原。有机互补就像为每一块积木编号, 让每块积木都对号入座, 让其分解容易、还原简单。在管理实践中经常出现目标的不可控制性, 让目标回归时难以按既定程序进行。例如, 销售部门以一定销售额为目标, 投资部门的任务是用额定的资金进行风险投资或其它。由于销售部的目标未达成, 直接影响到投资部的资金使用, 从而造成企业初始目标的偏离。

4.下级利益被侵蚀。

目标分解要求分解具有层级性, 下级目标以上级目标为延伸。部门领导由于拥有本部门的绝对权利, 容易产生其为达成自身目标而牺牲下级目标的动机, 现实中最直接的表象就是部门整体业绩或口碑差, 但是领导却经常成为个人楷模。依目标分解的程序来看,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垂直方向的个人利益凌驾于部门利益的情况, 但是这并不能保障上级领导就不侵犯下级利益。比如一棵树, 总目标是根部, 领导是节点, 目标簇是分支。树需要营养, 它从根部通过节点流向每一个分支, 为了自身目标, 节点可能吸取本不应属于它的养料, 而使后面的枝干生长时没有充足的营养而枯死。

5.组织整体缺乏灵活性。

在目标分解过程中, 目标已经确定不可改变, 因为改变只会加快、加大组织的混乱和产生混乱的概率。但是计划是面向未来的, 未来存在许多可变因素和不确定因素, 总目标开始就使得组织运作缺乏弹性, 无法通过权变来适应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 而目标的继续分解, 也会放大这种情况。另外, 目标管理从目标的制定、分解到实施等工作会形成大量的书面文件, 这些文件之间也会存在相互矛盾和冲突, 于是解读文件、填写各种表格会成为一件成本极高的工作, 还会使组织丧失灵活性。

困境产生的原因

1.缺乏横向分解。

目标分解强调一种自上而下的垂直分解, 比如总经理-部门经理-部门财务主管-会计等, 犹如放射性的树状物, 由一个中心逐级分化成多个中心。管理幅度的存在, 使得多方向性成为其必然要求。目标的分解以同一目标的不同角度、不同职能进行细化, 以适应不同部门的内在要求。分目标不能独立于总目标而存在, 也不能独立于其它目标而达成, 这就要求在目标分解过程中必须加强横向交流和沟通, 与上级协同制定目标时, 充分考虑对方的理性诉求, 促使目标合理化、理性化, 为以后的工作开展铺平道路。从这层意义上说, 目标分解应该像一个网, 不但有前后一致的分解, 也有左右的协调沟通。

2.上级对下级认识不够。

目标分解是一种结果导向型, 也就是把焦点放在部门与员工的任务达成上。结果导向型必然要求目标的分解更加合理和可具操作性, 这不但要求下级员工对自身能力、性格等都有充分认识, 更需要上级对下级的足够了解, 这样才能制定出适合下级运作, 同时上级容易掌控的合理目标, 因为领导不可能了解每个职能部门的情况。客观原因的存在, 使得领导在制定目标时, 易造成下级目标定位不准确, 不但影响自身目标的达成, 还严重影响到目标次级分解中的精确性。在整个组织层面, 随着目标分解的层层推进, 分目标会不断偏离初始目标的原始定位。

3.员工缺乏团队意识。

目标分解诸多困境的产生, 与员工缺乏团队意识有着必然联系。团队意识的缺乏容易造成在目标分解过程中非合理化和执行过程中的主观随意化, 也容易使上级在进行目标分解时出现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对自己不利的目标经常采取抵制措施, 对自己有利的就过界争取, 甚至利用各种关系寻租。这就极大地破坏了目标分解过程中的整体性和完善性, 使目标分解过程处于不可控状态, 造成不可知性过重的风险。

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深领导对下属的了解, 建立有效的授权管理机制。

领导对每一个员工的了解要继续深化, 因为这是领导的基本职能。对当下较热门的组织扁平化, 在这层意义上是不可取的。随着管理幅度的加大, 领导对下属的认识将付出更多的成本, 而成本到达一定程度以后势必大于扁平化所带来的收益, 从而影响目标分解中的合理性。界定适度的管理幅度, 加大领导自身的能动性, 加强对下属的认识, 是完成目标分解必不可少的工作。同时通过架构组织也可以帮助领导加强对下属部门或个人的认识。据以往经验, 一个组织是否拥有有效的授权机制, 事关成败。缺乏授权易造成在目标分解过程中的权利和资源配置稀缺, 造成部门之间配合失调, 以致直接影响总目标的达成。有效的授权机制能使部门领导以最小的成本了解更多的下级部门和员工的有效信息, 因为只有内部领导才能以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大的收益, 才能充分提高目标分解的效率和精确性, 为日后目标的达成做好铺垫。

2.加强对领导权力的监督, 充分发挥员工自我管理的能力, 建构目标修正机构。

在目标分解过程中, 领导权力滥用现象较严重, 它对下级利益会造成较大损害。领导的利己主义、包庇主义、资源违规调动等都是目标分解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领导权力滥用现象。领导权力的滥用会影响整个部门甚至组织目标的合理化, 因此只有加强对领导的监督, 才能彻底贯彻好目标的逐级分解。目标管理的贡献是系统地提出了员工自我管理, 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 把目标真正分解到个人, 提高他们的归属感和组织凝聚力。员工在目标分解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我控制和自我认知的能力, 帮助上级领导合理制定自身目标, 避免出现领导的主观随意性等。同时对目标执行过程中的偏离现象, 要适时地进行合理修正。目标的后期修正并不独立于目标分解, 它是目标分解的后期构成。在目标分解时难免由于信息不对称或内外部环境变化而引起非科学化, 为下级执行带来较大困难, 为此应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对组织分解目标后期进行有浮动的整体性修正。专门的职能部门的优势在于对目标整体性的把握, 它能根据目标的实施进度, 结合总目标的情况, 对各个分目标进行合理修正, 避免总目标与分目标的不统一。这种修正应该建立在部门组织层面, 也就是对部门的目标进行修正, 而不细化到个人。

3.充分结合部门与个人利益, 降低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

财务管理的目标 篇2

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和种类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预期实现的结果。它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有效的基本标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行为导向,是财务人员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目标制约着财务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会产生不同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因此,科学的设置财务管理目标,对优化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财务管理目标的设置,必须要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符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需要,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意图。另外,财务管理目标还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层次性。相对稳定性是指尽管随着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目标可能会发生变化,人们对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如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务管理是围绕国家下达的产值指标来进行的,所以那时的财务管理目标可以看作是“产值最大化”。改革开放初期,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从关注产值转变为关注利润。这时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但是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相对稳定。财务管理目标的层次性则是指总目标的分解,即把企业财务的总目标分解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形成部门目标,甚至再进一步分解到班组和岗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财务目标的分解应该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同时进行,以保证财务目标的落实与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实相一致。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篇3

【關键词】 财务管理;目标;选择;最大化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标。从根本上说,财务目标取决于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

1不同利益主体财务管理目标的矛盾与协调

企业从事财务管理活动,必然发生企业与各个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在企业财务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是所有者、经营者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企业必须处理、协调好这三者之间的矛盾与利益关系。

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企业价值最大化代表了所有者的利益。现代公司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经营者不持有公司股票或持有少量的股票,其经营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因为经营者努力工作的所得不能全部归自己所有。此时他会选择干得轻松点,不愿意为提高股价而冒险,并设法用企业的钱为自己谋福利,如坐豪华轿车、奢侈的出差旅行等,因为这些开支可计入企业成本由全体股东分担。有的甚至蓄意压低股票价格,以自己的名义借款买回,导致股东财富受损,自己从中渔利。由于两者追求目标不同,必然导致经营者利益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冲突,即经营者(经理)个人利益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矛盾。

2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

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受到企业本身管理决策各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因此,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要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企业经营管理措施、战略决策等方面联系起来考虑。企业也正是通过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和改善外部环境这两大因素来实现其财务管理目标的。

(1)项目投资和资本结构,这是决定企业报酬和风险的首要因素。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而企业实施科学严密的投资计划将会大大减少项目的风险。不少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大多是由于投资失误所致。因此,应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审议制度,规范和约束投资行为,对投资决策的主体、内容、程序、原则、责任、监督等做出明确规定,以尽可能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具体操作时还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确定项目方面,实行“统一规划、民主集中和专家评审”的可行性论证方法;二是在使用资金方面,实行“投资预算,总量控制和封闭追踪”的专款专用办法。

(2)投资报酬率与风险。企业的盈利总额不能全面反映股东财富,在风险相同的前提下,股东财富的大小要看投资报酬率。需要运用“货币的时间价值”观念,将项目投资和收益期间所有各项相关成本与收益贴现。采用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决策质量。收益和风险是直接相关的,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收益,收益面向未来,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风险。企业决策时,要在报酬和风险之间做出权衡,研究风险、计量风险,并设法控制风险。风险报酬率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回避态度和风险程度(可用变异系数计量),因此,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和多种筹资的方法来控制风险,多经营几个品种,多种渠道筹资,把投资的风险(当然也包含部分报酬)不同程度地分散给债权人,以求最大限度地扩大企业财富。

3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3.1企业价值最大化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特性

当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特性,是指财务管理系统中目标要素的固有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从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来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性:

3.1.1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财务目标与现代企业主体空间范围保持一致,与企业所处的环境相适应,而且兼顾、协调各相关方利益。

3.1.2系统性

财务目标是财务管理系统的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目标的设置,应以系统整体最优化为首要原则。因此,财务目标不仅应兼顾利益主体各方的利益,达到系统最优化,而且应引导企业财务行为在持续经营期内始终服务于其财务目标,避免短期行为的发生。

3.1.3操作性

操作性是指企业财务目标确定的方法是可行的、可操作的。

3.1.4效率性

效率性要求财务目标的设置,一定要考虑资金利用的效率,争取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这不仅有利于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有利于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3.2净资产收益率指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在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的前提下,不断增加企业的财富,使企业的总价值达到最大。通俗来说,企业价值是指通过市场评价而确定的企业买卖价格,它全面地体现了企业目前和将来的预期收益、获利能力、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综合性。并且,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相比,有着更为深远的现实意义。企业价值最大化注重在企业发展中考虑问题,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来满足各方的利益要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扩大了考虑问题的范围,它不仅考虑了股东的利益,同时兼顾了债权人、经理阶层和一般员工等其他利益相关着的利益。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才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章一峰主编. 金融热点问题聚焦[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2.

[2]彭宏超,马广奇(教授).论财务管理假设[J].财会月刊(综合),2007,(4)

[3]王化成.财务管理理论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1)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财务管理的目标框架 篇4

一、股东财富最大化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西方财务理论界提出了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 采用最佳财务策略, 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 使股东的财富达到最大;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与利润最大化等以往的财务目标相比考虑了风险因素的影响, 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 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股票价格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 便于考核和奖惩。

然而, 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很大的缺陷性。首先, 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不发达, 不适宜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我国的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很完善, 证券交易也不很规范, 股票价格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而且上市公司的比重较小, 存在大量的非上市公司或企业, 这部分公司或企业的价值难以计量, 不适合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其次,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本身非常抽象, 难以计量, 且股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难以准确确定企业的价值, 并且资本市场中过多的不可控因素引入财务管理目标显然是不合理的。再次, “股东财富最大化”容易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集团及社会的矛盾。“股东财富最大化”只重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 而忽视了债权人和经营者的利益。企业所有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有可能做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忽视经营者的利益常常导致道德风险, 而过分强调所有者的利益还会忽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加剧企业与社会的矛盾。

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产权理论的发展, 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地位得到了提高, 仅仅关注股东单方面利益的股东价值最大化财物管理目标已经不能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 企业应当关注其他的利益相关者, 并把他们的利益目标纳入其考虑范围。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弥补了股东财富最大化仅注重股东利益而忽略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不足, 符合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中的相关者是指企业的相关者, 包括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职工和社会。国家在企业的利益主要是要求企业正常纳税, 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投资者在企业的利益主要是要求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 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效益;债权人在企业的利益是要求企业降低财务风险, 及时支付利息, 按时还本;经营者在企业的利益是要求从经营管理中得到锻炼, 提高声誉, 获得劳动报酬;职工在企业的利益是要求保障工资, 改善工作环境, 更希望企业长期生存而不至于失业;社会在企业的利益是要求维护市场的公正, 改善生态环境, 等等。不同的相关者对企业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 他们之间有相融合的一面, 也有相矛盾的一面。而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应满足各个相关者的利益需要, 才可能促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不会因为损害部分相关者的利益而造成财务危机。“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 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如何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是正确组织企业财务活动的关键。财务活动过程是人的活动过程, 也是处理财务关系的过程。财务关系处理得好坏主要取决于他们各自利益满足度的高低, 如果各相关者的利益满足度达到最大, 那么财务管理才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如果各相关者的利益满足度较低或某个相关者的利益没有得到满足, 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财务困难和财务危机, 这也说明企业财务管理尚未完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是有利于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符合各方面的目标利益, 是我国目前最适合的财务管理目标。

三、股东财富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比较

首先, 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是以新古典产权学派为产权理论基础的。该学派认为, 股东是风险的主要承担者, 因此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由股东单方面享有。以新古典产权理论为基础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突出了股东的地位, 强调了股东对剩余产品的索取权, 并且认为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统一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必要保证。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产权理论基础的, 强调应该围绕着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要求而均衡展开, 并最终达到增加企业长期总市场价值的目的。

其次, 两者遵循的公司治理结构大为不同。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种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制度, 是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出现而逐渐形成的。财务管理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管理系统, 其目标直接反映着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遵循“股东至上”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 股东作为物质资本所有者, 其地位是至上的, 而其他利益相关者则利小势微, 获得授权的经营者只有按照股东的利益行使代理权才是企业有效率的保证。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遵循的是“共同治理”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 企业不仅要重视股东的利益, 强调股东对经营者的监控, 而且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雇员等的利益, 实行共同监控, 达到各方利益的一种均衡与制约。

再次, 两者对不同资本的重视程度不同。现代资本理论认为, 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企业是一个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契约集合体。这些资本的所有者也可以据此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提供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另一类是提供物质资本的所有者。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只重视物质资本所有者的权益, 体现了“以物为本”的管理理念。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既重视物质资本所有者, 又重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认为, 人力资本和物资资本都是构成企业的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 劳动作用于生产资料创造了价值, 收益分配就应该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分配, 即按人力资本在社会财富创造过程中的贡献的大小和物质资本在价值创造和实现中的条件作用来分配。

最后, 两者追求的效益不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所追求的是单纯的经济效率。将企业资源配置是否有利于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评判优劣的标准, 考虑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 但是这样做难免会导致外部不经济, 如造成环境污染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追求的是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该目标认为, 企业要真正实现其市场长期总价值的最大化, 就必须不断地增加企业的财富, 以确保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但是, 在这个过程中间, 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如保护生态环境, 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等。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得出, 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相比,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考虑问题更加全面, 所涵盖的面更为宽泛。从长期来看,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更加适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

四、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综合来看,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体现了企业产权的分享。根据现代企业理论, 企业是由一系列契约组成的。通过契约, 各生产要素为获得一定的报酬同意在一定的限度内服从企业经营者的指挥 (王化成, 1999) , 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这就是说, 企业是一个特别的市场契约, 它替代了市场的价格机制, 而并非是一个股东创立的组织, 因此相关者也应相应地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并且, 随着所有权结构的发展与变化,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 股东单方面享有企业所有权的观点, 已不再符合现实发展的需要。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分享企业所有权的制度安排, 已经被很多企业认可并投入企业的实践。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 人力资本专用性的增强, 经营风险的不断扩大, 风险承担者已经由单一的股东变成了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 等等。因此, 企业不再被视为属于股东资产的集合体, 而成为一种具有治理所有在企业的财富创造活动中做了专用投资主体的相互关系的功能的法律框架结构。利益相关者理论所分析的, 企业的所有权应该由股东等诸多利益相关者共享, 也就是说, 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应该由包括股东在内的若干利益相关者共享。因此, 从产权理论的角度看, 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依据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比股东财富最大化更加适应当代企业的所有权分享状况。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遵循了“共同治理”的逻辑, 在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逻辑下, 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大的财富。股东财富最大化认为, 股东承担了企业的全部剩余风险, 因而也应享受企业全部的剩余索取权。但是实际上, 现代企业不只是股东才承担风险, 其他利益相关者也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根据契约理论而言, 企业实际上是一组多边契约关系的集合体, 作为一种团队生产或长期合作的集合, 企业的任一利益相关者的随意退出或机会主义行为都可使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遭受损失。为了避免这方面的损失, 必须缔结长期契约, 确保一个可预期的利益补偿, 而这种“共同治理”的模式恰恰是有助于确保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合作的。这种强调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持续发展的“共同治理”的治理模式也使得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更佳选择。

相关者利益的财务管理目标其实是囊括了现金流量最大化、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是其财务管理目标的整合。相关者利益是企业能正常地生存, 收入大于支出, 能按时偿还债务、支付利息, 满足现金流量最大化目标。相关者利益包括职工的利益, 也包括各分厂的利益。企业生产不出来, 就根本谈不上未来, 也就没有利益。从社会的角度来看, 只有社会总生产量的增加, 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所以这符合产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关者利益的量化表现形式是利润。但是, 这种利润不是刻意塑造的利润, 而是被各相关者认同的利润。它不仅满足了经营者对利润的需求, 而且也可以满足国家、投资者、职工等对现时利润和未来利润的需求。因为他们既要现时利润减少风险, 又要未来利润进行效益扩张。所以,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与利润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源是一致的。相关者的核心是投资者, 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 他们需求的未来价值是首先要满足的。但这并不是说其他相关者不需要未来利益。国家需要税源, 债权人需要有潜力的贷款者, 职工需要安定的工作环境, 经营者要有生存的空间, 社会更需要发展、繁荣等, 这些都说明相关者同样需要未来利益的增加来使自己的利益真正地达到最大。所以说,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有利于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符合各方面的目标利益, 是我国企业目前较合适的财务管理目标。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从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理论而言, 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从以股东主权为基础的单边治理理论到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多边治理理论, 这种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考虑了诸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要求, 克服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狭隘性, 重视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 适应了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力图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符合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

参考文献

[1]施箐.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 2003.

[2]王化成.再论财务管理目标[J].财务与会计, 1999

[3]周俊婴, 李媛.基于博弈视角的“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探讨[J], 2011.

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思考 篇5

摘 要:随着现代企业的构建与国有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随之发生变化的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时期不同,针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看法每个人也会存在不同。本文对于各个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没有进行集中研究,而是纳入了和财务管理目标相关的知识,财务管理目标确立的原则、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等等都包括在其中,并且在现阶段,我国企业应该地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行采取,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最大化

财务管理目标在中西方财务理论界中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对象,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确定,关系着财务活动开展的顺利。但是很长时间以来,针对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很多人之中都会出现不同的概念,这是由于,企业总体目标对于财务管理目标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也是要进行遵循的,与此同时,经济环境的好坏也会对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时期不相同,针对财务管理目标,人们的看法就会不同。

一、财务管理目标概述

1.财务管理目标的内涵

伴随着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就是财务管理理论。其中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截至目前,有4种代表性比较强的观点先后出现,它们分别是:利润最大化原则、股东财富最大化原则、企业价值最大化原则和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的增值原则。

2.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原则

2.1财务目标与组织目标。一个组织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就是财务活动,那么它就一定要遵循组织的总体目标。但是这种目标还是不同于企业目标的。当目标或者社会目标等非经济目标地地位是支配的时候,这个时候,从属就是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地位。当企业的经济目标处于支配地位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一致于企业主要目标,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或者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一致于企业经济目标的。

2.2财务目标与社会目标。财务目标和社会目标不仅有相互统一的一面,而且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企业在对自己目标追求的过程中,对它的创新肯定是不断进行的,将新技术、新产品引进并且进行开发,从而将新产品和服务带给社会,对社会的需求有所满足,这就是企业财务目标和企业总体目标与社会目标互相统一的一面;但是企业一味的追求自己的目标,财务一些非法手段,或者违背商业道德,例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对职工和其它企业利益进行侵害,破坏资源等等。一个良好发展的企业既要考虑企业的财务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 又要兼顾企业的社会目标, 并在两者中谋求均衡。

2.3财务目标与非财务目标。企业目标中,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都是其中所包括的内容。在市场中国产品的占有率、顾客满意度、研究和开发、生产率、人力资源等其他标准都是在非财务目标中所包含的内容。企业的总体目标与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都是相互统一的,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可以将企业的总体目标有所实现。所以,企业的非财务目标协调于企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统一于企业财务目标。

3.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特点

3.1相对稳定性。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由财务管理环境进行决定的。财务管理目标的相对稳定性也是被财务管理环境的相对稳定性进行决定的。这一特点对我们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我们对符合财务管理基本环境和财务活动基本规律概括出来,并且可以使人们都认同这样的财务管理目标的正确性。

3.2多元性。财务管理目标受财务管理环境复杂性所影响,所得出的结果是多元的。在这多元目标中,处在支配地位的目标,我们就叫做主导目标,剩下的地位都是属于支配,它

能够配合主导作用,我们就叫做辅助目标。它要求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可以将主导目标的正确性有所确定,找出其中的主要矛盾,其次再对和主导目标协调一致的辅助目标进行确定。

3.3层次性。不同层次的系列目标将财务管理目标组成,这就是层次性的概念。层次性之所以会存在于财务管理目标中,它的主要因素就是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中会出现很多层次,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是它分出来的两个目标体系。它要求我们要把财务管理的共性相结合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核心为总目标,将各项具体工作做好。

二、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观点分析

1.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最近几年中,比较流行的理财观点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当今理论界中,它也是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优形式。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是要将财务管理的职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样做对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可以将盈利能力进行提高,对企业资产总价值最大有所实现。然而,有些人的观点还是不一样的,他们认为这个目标计算公式中,和未来企业报酬和风险相适应的贴现率的预计是很难达到准确的,极有可能出现一些误差,这肯定会对企业价值计量的准确性有直接的影响,事实上,可操作性在这种观点上还是没有很多。

2.利润最大化。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利润最大化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尽管一些当代经济学家也曾对此提出异议。在经济中,往往是以利润最大化概念来分析、评判企业的业绩,因此,利润最大化就被设定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这样设定财务管理目标,其原因有三个:第一,人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为了消耗剩余产品,而剩余产品的多少,可以用利润的多少来衡址;第二,在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上,资本将流向能实现址大增位的企业,而会计对增位的计址指标就是利润;第三,只有每个企业都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整个社会的财富才会实现最大化。因此,以利润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的一面。

3.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主要是由股东出资形成的,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理所当然地,企业的发展应该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在股份制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在股票数量一定的前提下,当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则股东财富也达到最大,所以股东财富又可以表现为股票价格最大化。

三、关于选择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点思考

市场经济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选择的主要经济模式,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历程是很波折的。比较国外的企业,职工利益和职工权力在我国应该更加的被重视,将社会财富不断的进行积累,还要将各方利益作为重点,将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进行实现。所以,在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选择的时候,被股东这一利益集团所束缚,根本与我国的国情不符合,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只有企业价值最大化才可以做得到。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财务管理目标中,存在不足的就是利润的最大化,要尽量进行弥补,还要对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进行考虑,这对于统筹安排长短期规划有很大的帮助,合理选择投资方案, 有效筹措资金, 合理制定股利政策。第二,它将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不足进行弥补。股东最大化中股东的利益才是重点,针对其他关系人的重视根本就不够。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在对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有所保证的基础上,可以最大化企业的整体价值,兼顾了包括企业股东在内的所有相关者的利益。第三,将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进行了反映,站在某种角度上来讲,有越多的股东财富,就会有越大的企业市场价值,对股东财富最大化结果进行追求,能够起到企业资产保值或增值的作用。

因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比较适应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特性,风险和报酬是在这其中一定要进行考虑的,这样的方式肯定还会影响到财务管理活动以及各利益关系人之间的协调,企业所有者、经营者、职工和政府的利益都可以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有所满足,从而将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提供给了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效益,这样就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稳

定性有一定的保证。所以,我国现阶段比较适合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尽管这其中还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企业价值的计量出现困难、在相关利益协调中出现问题,但是通过不断发展的企业价值评估技术,不断完善的企业制度设计,针对上述的几个问题,解决都是很容易的。所以,将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作为我国现阶段的财务目标还是最可取的。

参考资料:

试析公路交通财务管理的目标 篇6

【关键词】 公路交通 财务管理 目标

在经济效果及利润、利益为首的当今公路运作企业蓬勃发展中,财务管理成为公路运作企业需要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财务办理需要实现一个怎样的管理目标,向什么样的具体方向发展,这仍然是众多公路运作企业正在积极追寻和研究的主题。参考国外企业发展的具体实际,再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本文针对公路交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提出幾点行之有效的建议。

1.实现财务目标同企业的整体目标一致

我国公路单位属于事业单位,追求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公路资金投资效果的最大化。笔者认为最终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属于资产现金回收率的最大化。所谓资产现金的回收率就是偿债能力分析的相关方法,用来说明企业或者企业资产产生的现金能力的指标。

公路运作企业是指以营利作为目的的有关经济组织,获利就是企业的重要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概括公路交通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是生存、发展、获利。

1.1发展的基础是公路交通财务管理目标的立足点。

威胁公路运作企业扎实立足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

1.1.1长期的亏损,是企业终止的重要内在原因。

1.1.2不能偿还已经到期债务,是企业终止的最直接原因。

所以,公路运作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在维持企业生存的大方向上,力求保持住收抵支以及足以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降低企业破产的风险,确保企业能够最终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下去。

1.2持续存在的保障在于制定公路交通财务管理的长远目标。

企业应该在发展之中求得生存。扩大公路运作企业收入的主要途径有两条:

1.2.1通过改善道路的质量,提高道路费收、路政和沿途服务区的相应服务水平,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快速、经济、舒适的功效,吸引更多车辆的流通,以此增加通行费收入。

1.2.2经过科学论证以后,投资新建道路的交通项目,以实现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增加公路运作企业更多的收入。

1.3企业的盈利是公路交通财务管理目标的综合体现。

公路运作企业的本身而言,增加盈利就是最具有综合性的目标。因此,公路运作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使企业的正常运营产生获得的资金和从外部获取的大量资金行之有效地为盈利服务。

1.4生存、发展、获利作为公路运作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要求财务管理应该完成筹措资金,有效使用资金等任务。

企业在确定自己财务管理目标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1.4.1从哪里、以何种方式来筹措资金才能确保付出的代价最低。

1.4.2把资金投放到哪里、以何种方式来收回的经济效益最佳。

1.4.3企业盈利将如何分配才能算合理。

2.公路运作企业的财务目标和企业价值的分析一致

随着企业经营理念的发展,了解认识财务管理目标的深度和层次在不断深化。目前,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目前国内外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相对一致的认识。然而,对公路运作企业的详细价值分析,可以给公路运作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明确定位打下坚实基础。公路运作企业的价值在于企业现在以及将来的收益。然而,任何企业的利润和风险都是共存的。所以企业利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2.1车流量大小。

2.2通行费率高低。

2.3企业经营成本。

3.公路运作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具体定位

经营公路运作企业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垄断性以及利润相对比较稳定等特点,经营业绩也比较突出,在资本市场竞争中融资比较容易。国家把交通基础设施的有挂建设作为重点,加大了交通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公路运作企业的具体规模将会不断扩大,资金需求量也会不断增加,为交通建设筹集大量资金的工作也变得尤为迫切。确切具体的制定公路交通财务管理目标时将面对公路运作企业的资金投入巨大、投资的回收期长等问题,企业在经营过程之中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企业的运作风险

公路运作企业的最主要收入是通行费,通行费的基础则是交通量。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预测交通量是根据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路网分布和现有情况等诸多因素来估计的。

3.2企业的资本操作风险

公路运作企业需要大量银行贷款,其还本付息负担相对较重。有些公路运作企业通行费的收入之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要用来偿还利息和贷款的,在除去管理等费用后就所剩无几;有的公路运作企业甚至还要陷入借新债还旧债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

3.3国外机构汇率变动的风险

人民币和外币的汇率发生一定变化,也有可能会给公论运作企业造成相对较大的汇率的损失。另外,规模较大的道路交通建设是不会无止境地的进行下去的,到一定的时候,公路运作企业一定会转入以管理作为主经营手段的阶段,过于沉重的债务负担将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

因此,公路交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需要摒除两个倾向:

3.3.1财务管理的相对简单化,即财务管理成为财务部门的工作,再也和其他部门无关,淡化或者忽视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性。

3.3.2财务管理的相对顺从化,即财务管理通常仅仅听命于部门或者企业老板,忽视了财务管理部门自身的职责,不能履行财务监督以及控制职能,忽视财务管理的相应的规律性以及客观性。

总结

公路运作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公路运作企业组织相关财务活动、处理相应的财务关系所能够达到的最根本的目的,它决定着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基本大方向,是公路运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上的出发点。公路运作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从它完整的演进过程角度来看,都直接反映着企业财务管理整体环境的变化,反映着企业作为利益集团各个利益关系的均衡,是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完美综合体现。因此,研究公路运作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从影响公路运作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因素着手,以便最后可以做出最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刘长余,和桂玲.应用水资源系统分析的优化理论进行中小型水电站投资决策[J].水利水电技术,2007(10).

[2]吴严培.重视投资决策的事前审计[J].航天工业管理,2008(06).

[3]林芍君,邰晓红,张丽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投资决策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04).

[4]赵秀兰.浅议企业财务决策中的税收筹划[J].机械管理开发,2007(06).

[5]王凤峨.企业文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17).

论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篇7

关键词:财务目标,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0 引言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与分析的方向, 是企业各种理财决策的标准, 科学的理财目标有助于企业日常理财的规范化, 有助于科学理财观念的树立, 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理财效率并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 企业的目标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 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 并且受财务管理自身特点的制约。企业是盈利性组织, 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获利。企业一旦成立, 就面临竞争, 并始终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破产的矛盾之中。企业必须生存下去才可能获利, 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求得生存。因此, 企业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生存、发展和获利。

1.1 生存

企业只有生存才可能发展下去。企业在市场中生存下去的基本条件是以收抵支。企业一方面付出货币, 从市场上取得所需的资源;另一方面提供市场需要的商品或服务, 从市场上收回货币。企业从市场获得的货币至少要等于付出的货币, 以便维持继续经营, 这是企业长期存续的基本条件。因此, 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它能不断创新, 以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取得收入, 并不断降低成本, 减少货币的流出。企业生存的另一个基本条件是到期偿债。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或满足经营周转的临时需要, 可以向银行或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借债。国家为维持市场经济秩序, 通过立法规定债务人必须偿还到期债务, 必要时破产偿债。因而, 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减少破产的风险, 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一个要求。

1.2 发展

企业是在发展中求得生存的, 企业的生产经营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发展, 不能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不能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就会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逐步被排挤出去。因此, 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二个要求。

1.3 获利

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经济组织, 其根本的目的就是盈利。虽然企业还有增加职工收入、解决劳动就业、扩大市场份额、减少环境污染等多种目标, 但是盈利是其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 盈利不仅是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 而且有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从财务上看, 盈利就是使资产获得超过其投资的回报。在市场经济中, 没有免费使用的资金, 每项资金都有其成本, 都要利用其使用价值创造出具有更大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并通过出售收回最初成本并获益。例如各项固定资产都应充分地利用, 要防止存货积压, 尽快收回应收帐款等。因此, 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使企业获利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三个要求。综上所述, 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和获利, 企业的这些目标要求财务管理先完成筹措资金, 并有效的投放和使用资金的任务。

2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分析

2.1 利润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创造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失去了赢利能力便失去了生存的依托, 发展更无从谈起。利润则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 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得越多, 约接近企业的目标。但是, 采用利润最大化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从目标管理看, 它也符合货币性、可控性特征, 但是, 它没有明确企业赚取利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干什么, 因而不利于建立企业的内部利益的制衡机制, 目标的激励作用也就不十分明显, 这是该目标的重大缺陷: (1) 容易导致经营决策的短期行为倾向; (2) 利润指标主要通过会计系统获得, 容易使经营者产生制造虚假利润的冲动, 忽视了不确定性与货币时间价值的存在。事实上, 对于相同的现金流入来说, 时间越早的价值越大。如今年取得100万元的利润和明年也取得100万元的利润, 二者价值是不一样的。 (3) 没有考虑获取利润和所承担风险的关系。例如, 同样投入500万元, 本年获利100万元, 一企业获利已全部转化为现金, 另一企业获利则全部是应收帐款, 并可能发生坏帐损失, 哪一个更符合企业的目标?若不考虑风险大小, 就难以作出正确判断。

2.2 每股盈余最大化或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最大化

每股盈余是税后净利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之比, 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指税后净利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两个指标衡量的均为股东投入的资本所实现的增殖, 是同一含义的指标的不同表达形式, 同利润最大化相比, 每股盈余考虑了所获利润同所投入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可以剔除企业资本规模的影响, 便于不同企业之间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效率比较。与利润最大化一样, 每股盈余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同样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没有考虑风险因素;以每股盈余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目标, 也没有考虑股利政策对股票市价的影响。因为企业如果向广大股东支付的股利越少, 则存留在企业内部的收益就越多, 再把收益投资于回报率为正的项目。这样企业可以保证每股盈余持续增长, 从而误导投资人及广大股民的投资决策。

2.3 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 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 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 使企业的净资产价值达到最高, 从而使所有者的收益达到最大。这种观点认为: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 其投资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所有者带来报酬, 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股权换取现金。股东财富由其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 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也最终体现为股票价格。在财务管理中, 股票的市价是投资者根据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对股票所做的价值估量, 反映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股票的市价与风险成反比, 投资者所冒风险越高, 投资收益越不稳定, 要求的报酬率就越高, 股票的价值就越低。

事实上, 股东财富最大化有其不足之处。股东财富最大化仅以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为核心, 没有考虑到职工、供应商债权人、政府等相关方面的利益和众多社会问题, 因为其财务目标只是站在投资者或股东的角度说明企业财务活动应该达到的目标, 只强调股东的利益, 而忽略了其他利害相关者的利益, 这样会导致股东财富最大化难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首先, 股东财富最大化需要通过股票市价最大化来实现, 而事实上, 公司股价受外部环境和管理决策两方面因素影响。从公司管理当局的可控因素来看, 股价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报酬率和风险, 而企业的报酬率和风险又是由企业的投资项目、资本结构、股利政策决定的。企业当局可以通过政策方面的选择调节当期利润, 从而调控投资报酬率, 同时国家相关经济政策、国际经济发展及资本流动、投资者信心等外部环境因素都会使股价发生涨落, 因而使股价一定程度上偏离股票价值。

其次, 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富目标并不能保证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1]。如果企业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 将会导致企业种种损伤社会财富的行为, 比如削减员工的工资以增加股东的财富;将借入的资金投放于风险更高的项目转嫁投资风险;为达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而减少社会责任的履行;为实现股票价值的最大而粉饰企业向社会披露的信息。

再次, 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目标也有可能引起企业行为的短期化。因为企业的一些战略性投资, 如无形资产投资、高科技研究投资在几年甚至几十年内可能都难以见效, 短期内不会让股价上涨。

2.4 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 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 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即全部资产市场价值最大。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企业的理财目标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 财务管理目标应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 可以说财务管理目标是这些利益集团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协的结果。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某一利益集团可能会起主导作用, 但从长期发展来看, 不能只强调某一利益集团的利益, 而置其他集团的利益于不顾。各个利益集团都可以折中为企业长期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提高, 借此来实现最终目标。所以应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 并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有哪些优点呢?首先,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理财目标避免了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一个重大缺陷———单纯追求股东利益而忽略企业其他利益群体的存在。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导向下, 企业的各项理财行为是在实现各利益主体利益相均衡的过程中进行的, 企业只有妥善处理企业与各个方面的财务关系, 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效率, 增加企业的价值。其次, 企业价值最大化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与风险因素, 克服了企业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1]。在理论上, 企业价值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按照投资报酬率进行贴现后的现值, 企业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三个因素:未来现金净流量、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和时间。该目标要求企业注重未来现金净流量的创造, 采取必要的措施最大程度地增加企业长远的现金净流量, 从而使企业能够克服利润最大化下产生的短期行为;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率受到风险因素的影响, 风险越大, 所要求的报酬率就越高, 则企业价值就越低。再次, 它更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现代企业理论认为, 企业是投资者、债权人、员工、客户等形成的一个契约, 企业的利润是所有者与签约各方的共同利益。企业价值最大化注重在企业发展中考虑各方利益, 有利于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 共同关注企业的发展, 使企业的财富大大增加。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战略目标, 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第一, 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 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产权明晰, 提高企业效率。也就是要求在企业的各个利益主体在实现各自的利益时, 不能以伤害他人利益的形式来实现, 各利益主体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 会使企业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机制, 在企业价值最大化时, 达到各自利益的均衡。

第二,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导向, 符合企业理财的战略规划。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长期性的特征, 符合战略管理的要求, 财务管理战略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相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

综上所述, 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 在投资决策中企业应努力增加未来的现金净流量;在筹资决策中努力降低资本成本, 控制风险, 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目标。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目标的文献评述 篇8

目前, 理论界对我国企业应选择什么样的财务目标仍有争议, 有关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有14种之多 (王化成, 2000年) , 还有一些新的提法不断出现, 如企业财务的可持续发展、EVA最大化等。

王化成教授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有84%的人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为“企业价值最大化”, 但实际上只有31%的企业将其确定为财务管理目标;有13%的人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但实际上有55%的企业以此作为现实财务目标。华金秋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调查发现,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财务目标明显不同, 国有独资企业的经理人更倾向于选择“实现任期企业利润目标”或“职工待遇指标”、“资本增值指标”, 而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达到股票价格指标”, 民营企业则倾向于选择“净资产目标”或“持续发展目标”。华金秋的研究还表明, 理论财务目标与现实财务目标的确存在偏差。

从理论角度看, 财务管理目标是构建财务运行理论的基石。逻辑严密的理论不能简单的来自于惯例的描述, 不能只靠归纳, 必须采用归纳和逻辑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研究。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为财务理论的研究, 特别是财务运行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只有明确了财务目标, 才能明确财务管理到底是干什么的, 它能干什么, 它该怎么干。

2. 对财务管理目标主要观点的评价

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问题中外学者争议一直较大。根据现有资料, 笔者总结出如下主要观点:利润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资本成本最小化、股东财富最大化 (陈毓圭, 1992年) ;现金股利最大化 (刘贵生, 1992年) ;经济效益最大化 (王化成, 1991年) ;所有者财富最大化 (郭复出, 1997年) ;综合现金净流量最大化 (向显湖, 1996年) ;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权益最大化 (曲行远, 2001年) ;资金运动合理化 (杨丹, 1997年) ;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 (王庆成, 2000年) ;资本价值最大化 (彭韶兵, 2003年) ;企业价值最大化 (王化成2006年) 13种。由于上述观点太多, 有些只是一家之言, 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广泛应用,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一评论。现就我国理论界争论较大的几种观点评价如下:

2.1 产值最大化

在1984年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 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 国家采取的是统购包销的方式, 企业自主权有限, 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国家下达的总产值目标, 企业领导人职位的升迁, 职工个人工资待遇, 均同总产值目标完成的程度相连, 所以, 以不变价格计算的总产值是反映企业总的产品生产数量多少的最直观的价值量指标, 自然“总产值最大化”就是当时企业的财务目标。但是, 随着1984—2003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政企分开使得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目标存在如下缺陷:一是与效益相脱节。在产值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 人们会不问成本盲目追求产出量, 最终导致投入产出比递减甚至负增长。二是与质量相脱节。质量的提高需要一定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 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增加产量方面的投入, 在产值目标的引导下, 多数企业是只讲数量, 不求质量。三是与市场相脱节。在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逐渐转变的过程中, 不问消费者需求, 盲目追求产值的结果往往是存货大量积压, 生产受阻, 企业面临破产风险。

2.2 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观点来源于西方经济学理论, 西方许多经济学家都是以利润最大化来分析和评价企业行为和业绩的, 例如亚当·思密、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20世纪50年代以前, 西方财务管理界也大都认为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是财务管理的最佳选择。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目标的优势在于:一是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内全部收入和全部费用的差额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因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 不断改善企业管理, 降低产品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二是一个企业的利润指标比较具体直观, 而且容易获取, 因此, 利润最大化目标容易被企业管理者和职工所接受。

但是, 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目标在实践中存在着以下缺陷:一是利润是一个绝对数指标, 不能反映投入与产出比因此, 不利于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以及不同规模企业的比较。二是利润指标可操作性强, 一定时期利润的增加并不代表企业净资产的增加。三是利润是一个时期指标, 是一个总量值, 它没有考虑取得利润的时间, 没能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四是利润最大化没有有效地考虑风险, 这可能会使财务管理人员忽视风险去追逐高额利润。五是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带有短期行为倾向, 即只重视实现近期利润目标, 而忽视企业长远发展。可见, 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无疑是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是不恰当的。

2.3 股东财富最大化

按照现代委托代理学说, 企业的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在这种关系下, 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由受委托的经营者负责处理。基于委托代理条件下的受托财产责任, 经营者最大限度地谋求股东或委托人的利益, 而股东或委托人的利益目标则是提高资本报酬率, 增加股东财富, 实现权益资本的保值增值。在股份经济条件下, 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的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在股票数量一定时, 当股票价格达到最大化时, 股东财富也达到最大, 所以股东财富最大化又演变成股票价格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 股东财富最大化有其积极的方面, 这是因为:第一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考虑了风险因素, 因为投资者是在对风险和收益进行权衡之后进行决策的;第二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因为不仅目前的企业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 而且未来的利润也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但应该看到, 股东财富最大化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无论是我国还是西方, 上市公司在全部企业中只占一小部分, 大量的非上市公司不可能采用这一指标。二是即使是上市公司, 股票价格也要受多种因素包括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股票价格并不总能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3.股东财富最大化强调了股东利益最大化, 很容易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新的产权理论认为, 股东、债权人、员工都是企业的产权主体, 都有权获取企业创造的剩余财富。不难发现, 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一切以股东利益为出发点的企业财务目标处处捉襟见肘。

2.4 企业价值最大化

所谓企业的价值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 也即股票与负债的市场价值之和, 通俗地说就是企业值多少钱。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有两种计量方法:未来企业报酬贴现值和资产评估值。采用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 具有以下优点:一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 并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二是充分考虑了风险和报酬的因素。三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能克服企业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因为不仅现在的利润而且将来的都会影响企业价值的评估。四是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资源都是向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流动, 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但是,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对于股票上市企业, 虽可以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揭示企业价值, 但是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 特别是即期市场股价不一定揭示企业的获利能力, 只有长期趋势才能做到这一点。其次, 对于非股票上市公司来讲, 只有对企业进行专门的评估才能真正确定它的价值。再次, 在评估企业价值时, 企业未来报酬和与企业风险相适应的折现率很难预计。但即使有以上缺陷, 企业价值最大化仍是目前认同度较高的财务管理基本目标。

3. 研究展望

作为联结财务理论与实践桥梁的财务目标如何付诸实践, 发挥作用, 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是要科学制定财务目标, 确保财务目标特性的充分发挥。在政府制定财务目标时, 既要考虑企业的整体利益, 又要考虑局部利润, 做到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相结合, 未来利益与当前利益相结合, 保证财务目标的全面性。同时, 制定财务目标必须切合我国实际, 确保它的实践性和可检验性。另外, 从理论上要辩证地看待财务基本目标与各具体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保证财务目标的系统性。

二是要提高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 使财务目标与经营管理目标协调一致。企业经营管理是对实物商品运动或者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组织实物生产经营的过程, 就是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从这个意义出发, 生产经营管理的目标是谋求通过市场实现的价值最大化, 或者更具体地说是在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下, 市场实现的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更注重企业总价值的考虑, 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这也正是财务管理以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根本原因。

三要从中国实际出发, 在财务管理实践中突出中国特有的环境特点, 优化理财环境和理财行为。企业财务活动的进行深受环境的影响, 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市场、财税、金融以及法律制度环境及其变化会导致筹资成本和风险的变动。生产经营成本的升降、资金占用的增减、投资报酬和风险的变动、利润的增减, 以及现金流入流出抑或现金净流量的变动, 对财务环境来说可分为这种情况, 就是相对稳定的财务环境, 如经济体制、法律制度等。对这些环境因素一旦认清后, 及时捕捉和发现这些因素的变化, 分析其发展趋势, 判明其对企业财务可能造成的影响, 采取相应的财务对策。

摘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近几年来, 这方面的论著发表了不少, 但众说纷纭, 至今尚无一个妥贴的表述, 以致实务工作者无所适从。笔者以为, 研究财务管理目标, 既要符合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 体现宏观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方式的要求, 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 使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拟就我国理论界已提出的有关理财目标的主要观点作些评析,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财务目标,企业价值,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陈毓圭编译.西方国家公司财务目标理论的演变[J].财务与会计, 1992, (1) .

[2]王化成.财务管理的国际比较和我国企业的现实选择[J].财会月刊, 2000, (8) .

[3]曲行远.论知识经济时代“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不足及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J].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1, (9) .

[4]向显湖.关于我国财务目标模式的思考[J].吉林会计, 1996, (8) .

[5]王庆成, 郭复初主编.财务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6]彭韶兵.财务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篇9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活动的内容, 指引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向, 完善的财务管理目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最为广大学者接受的财务管理目标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四种观点, 逐一分析利弊, 以期为企业的理财活动提供借鉴。

1 利润最大化目标

利润最大化目标是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这一观点有其自身的优越性, 即有利于社会资源流向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流动, 因而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 这一观点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1) 未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 发生于不同时间点的价值量是不能直接进行比较的。比如, 某上市公司2012年实现利润3000万元, 2013年实现利润4000万元, 尽管在数学上4000万是大于3000万的, 但从财务管理学的角度, 这两者发生于不同的时点, 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也不能得出2013年的经济效益一定较2012年好的结论。

(2) 忽略了风险因素。企业的规模越大, 实现的利润越多, 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越高。片面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往往会使企业忽视了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各种风险因素, 也形成了这一目标的难以避免的缺陷。

(3) 未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如前文举例, 该上市公司2012年实现利润3000万元, 2013年实现利润4000万元, 那么2013年多实现的利润1000万元也有可能是由2013年企业增加的投入所带来的。因而, 利润最大化目标忽略了成本效益观念。

(4) 容易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 会尽量减少和压缩投入大、见效慢的长期支出, 比如新产品的研发、人才的开发等, 因这些项目投资巨大, 会导致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片面行为, 单纯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不科学的。

2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是以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这一观点对于上市公司尤为适用。在上市公司, 股东财富的大小是以其所持有的股票的数量和股票价格两个因素来衡量的。在股东所持有的股票数量一定时, 股票价格最高, 股东的财富也就实现了最大化。这一观点的优点是:

(1) 充分考虑了风险因素。股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证股票价格的稳定,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就会尽量避免各种风险, 因而, 这一观点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下对风险的忽略。

(2)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管理上的短期行为。既然股东财富是由股数和股价两个因素来衡量的, 为了使得股价能够长期稳定的增长, 企业就必须加大产品开发、人才开发的力度, 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安排财务管理战略。因而, 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下的短期财务决策倾向。

(3) 上市公司易于操作, 为众多上市公司所采纳。但是,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由于股东财富由股数和股价两个因素来衡量, 对于非上市公司股东财富的衡量是难于操作的;由于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甚至存在人为操纵股价的可能, 那么把股价作为股东财富的衡量因素是有失公允的。另外, 这一观点过多的强调了股东的利益, 忽略了债权人等其他企业关系人的利益。

3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以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活动的目标。企业的价值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衡量, 即以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或企业预期能够实现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衡量。这一目标存在如下优点:

(1) 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以企业预期能够实现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来衡量企业的价值, 这本身就是资金时间价值观念的充分体现, 因而, 这一观点也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下对风险的忽略。

(2) 考虑了风险因素。既然以企业整个经营期间预期能够实现的现金流量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标准, 在追求其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 企业就必须兼顾在可预见的未来所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采取措施来减少甚至避免风险, 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忽略了风险的缺陷。

(3)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企业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是其在整个存续期间追求的目标。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一样, 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片面性。

但是, 这一观点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比如企业价值的衡量难于操作, 而对于非上市公司更是如此。

4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是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一目标首先强调股东的首要地位, 但是债权人、员工、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和政府也为企业承担着风险。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员工、政府等。在确定财务管理目标时, 不能忽视这些相关利益者的利益。

以上介绍了四种财务管理目标。实际上, 财务管理目标没有好与坏、对与错之分, 每一观点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陷,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不同发展阶段, 确定并调整财务管理目标, 以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 篇10

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社会科技需求与单位价值最大化, 指科研单位通过各项财务活动促进科技事业发展, 向社会提供先进的科研成果, 创新技术, 培养高端科技精英。在实现社会目标的同时, 保证科研单位自身的稳定, 促进科研单位的发展壮大, 实现科研单位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二、影响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因素

1. 在科研单位内部, 影响其财务管理的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1) 科研单位的人才资源, 包括科研人员与辅助人员的业务水平、承担科研任务的能力等。

(2) 科研装备条件, 包括科研仪器设备的配置和使用管理水平等。

(3) 行政管理水平, 特别是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运行机制是否完善等等。财务管理机制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最基本保证。在科研单位中, 财务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因此, 必须十分重视财务管理动力机制、决策机制、控制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并用制度把它固定下来, 从而保障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2. 影响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外部因素主要是

国家的法律法规、财政经济方针政策, 以及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等等。

(1) 国家的法律法规环境。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环境主要是指与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所要遵循的各种法律与规章。科研单位的理财活动, 也与企业等其它部门的理财活动一样, 无论是筹资、投资或是科研消费, 都要和外部发生经济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时, 应当遵守相关的法规、规章。

(2) 财政经济环境。财务管理的财政经济环境主要指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财政预算安排及投资方向等。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应当特别重视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方向, 在调整科研方向时搞好科研活动的筹资与投资管理。

(3) 部门协作环境。搞好部门之间的协作是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搞好部门之间、学科之间的协作, 多学科结合进行科学研究, 已经成为共识。在这个背景下, 财务管理活动必然受到影响, 必须适应其需要。

三、实现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措施

1. 认真做好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的主要作用是, (1) 测算与评估科研开发活动的可预见社会效能及经济效益, 为最后做出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2) 预计财务收支在科研开发业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对科研、开发工作的影响, 测定各项收入、支出的定额标准。

预测要有明确的目标, 要认真收集相关资料, 设定必要的预测模型和预测方法, 从而通过财务预测及时发现在实现财务目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及时加以解决。

2. 完善财务运行机制。

财务运行机制是单位财务管理系统中各个组织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动规律。在科研单位财务活动中, 它包括投资者 (课题资金拨付者) 、单位领导、科研及开发人员、管理服务人员, 以及债权人等各个主体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财务活动中的资金筹集、投放、耗费、收入与分配等客体要素, 以及主、客体之间的联系等等。要处理好这些关系, 就要从如何调动各方积极性出发, 完善科研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 以保证财务目标的实现。

3. 用规章制度保证财务目标的实现。

要保证科研单位财务目标的实现, 就应当在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制度的同时, 结合单位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和管理环境与条件, 建立健全相关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与办法, 使各项财务活动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用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各种财务行为, 保证财务目标的实现。

4. 重视高端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

上一篇:沥青路面维修下一篇:城市滨江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