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烟尘

2024-08-17

电焊烟尘(精选三篇)

电焊烟尘 篇1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根据焊接倒块的作业范围以及工艺要求, 采用复合可伸缩性上、下调节风管, 可移动范围在10.5 m。主要部件为:DN250移动式升降排尘罩, 罩口面积为1 m×1 m, 罩口控制风速为0.7 m/s;XPL-50-11水喷淋系统以及DTPL-1.8-111型湿式焊烟除尘器;4-72-11型离心通风机, 并配有消声器, 底座固定硬连接。此套装置由江苏东太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具体实施, 共投资12万元。电焊烟尘除尘装置简易图见图1。

1.2 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及职业卫生定量分析等方法, 其定量分析方法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要求[2,3], 在满负荷生产条件下对焊接工作场所治理前后粉尘浓度进

行职业卫生检测。采用定点进行CSTEL及个体CTWA检测, 连续3 d, 设定点采样点1个, 每天4个样品;个体抽样检测1人, 3 d样品数15个, 按3 d最高浓度值判定结果。

2结果与讨论

治理前电焊烟尘CSTEL为12.6 mg/m3, 超限倍数为3.15倍 (最大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 ;CTWA为5.2 mg/m3 (PC-TWA为4 mg/m3) 。治理后CSTEL为2.8 mg/m3, CTWA为0.98 mg/m3, 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 其治理后CSTEL下降了4.5倍;CTWA比治理前下降了5.3倍。

从结果对比分析, 治理后的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均低于接触限值, 车间空气净化率达92.6%, 车间内作业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采用DN250移动式升降排尘罩, 可根据作业高度的变化上、下调节, 其控制点到作业面可调节高度为0.5~1.0 m。同时该装置采用了湿式焊烟除尘器, 该除尘器为水幕式, 位于室外, 所产生的废水进入沉降池, 通过两级沉降, 经过滤后水排入厂区内排水系统, 池内沉渣采取定期清理, 符合国家环保排放标准。

公司在对小范围非固定电焊烟尘治理中, 打破了以往的除尘方式, 利用复合伸缩管、上下可调排尘罩等新思路创出了一条新的除尘途径, 且整套除尘设施便于操作、维修、保养, 工人易于掌握和接受, 为今后广泛地运用移动电焊烟尘治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实例。

摘要:目的 开发研制一套移动式焊接烟尘处理装置, 为非固定电焊烟尘治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 对该套除尘系统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采用除尘装置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进行检测, CSTEL为2.8 mg/m3、CTWA为0.98 mg/m3, 比治理前分别下降了4.5倍和5.3倍, 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 该套移动式电焊烟尘除尘设施符合局部通风排风系统的设计原则, 罩口风速及控制点风速足以将产生的尘源吸入罩内, 达到高捕集效率, 效果良好, 可供同行业借鉴。

关键词:移动式,电焊烟尘,治理,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杨璇, 赵容.治理电焊烟尘的通风措施探讨[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4, 3 (1) :32-33.

[2]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电焊烟尘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我县某机械制造业工龄多于1年的从事电焊作业的工人作为观察对象, 共选出86名电焊工人。其中男82人, 女4人, 分别占95.35%和4.65%, 这可能与男性较多从事生产性粉尘较多的职业有关。年龄18~50岁, 平均年龄32岁;工龄1~32年, 平均工龄9.7年。

1.2 调查方法

1.2.1电焊工职业健康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询问职业史、既往患病史、家族史、X线胸片检查、内科检查、心电图、肺功能、尿常规、血常规等。

1.2.2电焊作业现场电焊烟尘的检测:

遵照GBZ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与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采样规范》的相关内容与要求, 通过定点采样与个体采样相结合的方式, 测定接尘工人作业现场的电焊烟尘 (总尘) 浓度。

1.2.3电焊作业现场卫生学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相关的职业病防治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采用χ2检验对两样本率及多个样本率总体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电焊工作业现场的电焊烟尘 (总尘) 浓度检测结果

遵照GBZ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对该机械制造业的14个检测点进行检测。个体采样结果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表示, 定点采样结果计算超限倍数。其中定点采样的9个检测点数中, 3个电焊烟尘超标, 超标率为33.33%;个体采样的4个检测点数中, 3个电焊烟尘超标, 超标率为75.00%;电焊烟尘的超标率达到46.15%。详见表1。

定点采样的电焊烟尘超标率明显低于个体采样结果, 经χ2检验的统计结果表明, 定点采样与个体采样二者的电焊烟尘超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2.38, P<0.05) 。定点采样电焊烟尘浓度 (CTWA) 范围为0.29~73.17mg/m3, 其电焊烟尘浓度的超限范围为0~21.4mg/m3;个体采样电焊烟尘浓度 (CTWA) 范围为0.31~35.1mg/m3。

2.2 电焊工健康状况

对86名电焊工人全部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其肺功能检查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 (FEV1.0) 、用力肺活量 (FVC) 及1秒率 (FEV1.0/FVC%) 。1秒率 (FEV1.0/FVC%) 异常者3人, 异常率3.48%。X线胸片检查结果显示有6人出现肺纹理紊乱或变粗异常样, 异常率6.97%。后经复诊核实, 均未发现相关的尘肺职业病者。此外, 86人中主诉咳痰者有26人、主诉胸闷者37人、主诉胸痛者43人、主诉气短者19人。

2.3 电焊作业现场卫生学调查结果

通过对职业病防治情况的调查了解, 该机械制造业会有维护人员对其防护措施进行定期维护。该机械制造业86名电焊员工中有82人经过了职业卫生培训;84人能够按职业规范做到佩戴个人防尘防护用品 (手套、工作服、眼罩、劳保鞋、防尘口罩、头盔、耳塞等) , 达到97.67%;仅2人佩戴的防尘口罩不符合职业要求。

3 讨论

此次调查中定点采样的电焊烟尘超标率明显低于个体采样结果, 定点采样与个体采样二者的电焊烟尘超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该研究结果同黄云彪[1]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当需要对作业现场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评估时往往采用定点采样的方式, 但其测得的电焊烟尘浓度 (CTWA) 是通过背景水平推算得到的, 误差较大。通过对作业现场的调查分析可以获知个体采样所获得的电焊烟尘浓度 (CTWA) 值更符合电焊工人本身的接尘水平。而且个体采样相比较定点采样而言简便、可靠。因此在今后对电焊工作业现场的电焊烟尘 (总尘) 浓度进行检测时可多采取个体采样的方式。

此次调查中电焊烟尘浓度 (CTWA) 偏高, (CTWA) 超标率达46.15%, 最高达到73.17mg/m3。这可能与该机械制造业作业现场的通风条件不足, 作业环境窄小有关。因此, 企业需要更进一步采取必要的通风净化措施, 重点改善局部的通风方式, 从而使得整个作业环境的通风条件获得良好的改善。第1秒用力呼气量 (FEV1.0) /用力肺活量 (FVC) 异常者3人, 异常率3.48%, 该研究结果同姜方平[2]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可能与电焊工人的平均工龄 (9.7年) 较短有关系。根据笔者查阅的相关文献, 电焊工人作业现场电焊烟尘往往对其患上相关的职业病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长时间作业在此种工作环境中的电焊工人容易表现出肺组织的病变症, 也可通过人体呼吸系统产生慢性的锰中毒。X线胸片检查结果显示中有6人出现肺纹理紊乱或变粗异常样, 异常率6.97%, 可见肺纹理紊乱变粗为主要的肺部损害。后经复诊核实, 均未发现相关的尘肺职业病者。尽管如此, 仍需要提高其防尘防护意识, 更加完善地佩戴相应的防尘防护设备, 增进其职业健康。

此次调查者中没有出现职业病患者, 可能与该监测哨点企业对电焊员工的职业卫生培训落实到位, 员工们能够按职业规范佩戴个人防尘防护用品有关。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道路的提出, 企业能否向可持续发展道路转型已经成为其未来克敌制胜的法宝, 而具有丰富经验的工龄较长的工人则代表了企业的未来。众所周知, 电焊烟尘不仅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 同时电焊烟尘对人体健康也有着极大的损害, 长期身处于电焊烟尘 (总尘) 浓度较高的作业场所中更容易产生身心健康问题。因此, 企业更应当立足当下, 放眼未来, 采取必要的措施通风排烟净化空气, 加强重视电焊烟尘的防治, 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如此, 员工们也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目的:分析襄汾县某机械制造业电焊工人烟尘的接触水平与电焊烟尘对其接触工人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2月-2014年2月对该企业86名电焊工人进行了健康检查, 同时对电焊作业现场进行了卫生学调查, 并检测其作业现场的电焊烟尘。结果:定点采样的9个检测点数中, 3个电焊烟尘超标, 超标率为33.33%;个体采样的4个检测点数中, 3个电焊烟尘超标, 超标率为75%;电焊烟尘的超标率达到46.15%。定点采样与个体采样二者的电焊烟尘超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第1秒用力呼气量 (FEV1.0) /用力肺活量 (FVC) 异常者3人 (占3.48%) 。X线胸片检查结果显示86名电焊工人中有6人 (占6.97%) 出现肺纹理紊乱或变粗异常样, 后经复诊核实, 均未发现相关的尘肺职业病者。结论:电焊烟尘对人体健康损害严重, 企业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护技术与治理措施, 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

关键词:电焊工,尘肺,健康

参考文献

[1]黄云彪, 王宇, 施渊, 等.造船行业电焊烟尘检测方式及结果的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1, 28 (3) :159-160.

电焊烟尘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检查对象来源于2015年5—7月沈阳市大东区某汽车制造厂在辽宁省职业病防治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上岗前工人,以及在岗的电焊工,危害因素主要为电焊烟尘。其中岗前检查者男性130人,年龄(27.5±3.1)岁;在岗男职工154人,年龄(29.1±6.5)岁;两组人员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岗职工工龄为(7.5±4.4)a,工龄<5 a者为71人,占46.1%;工龄在5~10 a者为52人,占33.8%;工龄在10~16 a者为31人,占20.1%。剔除标准:糖尿病患者和长期饮酒、大量吸烟(10支/d)者。

1.2 方法

对154名在岗职工和130名岗前检查者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血常规用依地酸二钾(EDTA-K2)抗凝,生化项目取分离血清检测,血细胞参数分析采用贝克曼库尔特LH-75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用贝克曼库尔特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采用速率法,总胆红素(TB)和直接胆红素(DB)检测采用钒酸盐氧化法,葡萄糖(Glu)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尿素(Ur)测定采用酶偶联速率法,肌酐(Cr)测定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测定采用高校液相色谱法。血压、心率都在体检者静息状态下测量。现场采样点设定、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参照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采样规范》和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

1.3 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检验数据输入SPSS 17.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文件,首先将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用秩和检验。接触组不同工龄段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用±s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用Md(P25P75)表示。接触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以及接触组间不同工龄段检测指标的比较,按α=0.05水准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检测结果

对照组的岗前检查者没有电焊烟尘接触史,而电焊工岗位接触电焊烟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均未超标,见表1。

2.2 血细胞参数检验结果

血细胞参数的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有减少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血生化

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ALT、Hb A1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T、Ur、Cr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接触电焊烟尘的不同工龄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接触电焊烟尘不同工龄组间Hb A1c存在差异,11~16 a工龄组与<5和6~10 a工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10 a工龄组与<5工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检测项目无工龄组间差异。见表4。

2.5血压、心率比较

接触组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降低(P<0.01)、心率也减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注:CSTEL—检测的短时间接触浓度最高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CEL—计算的超限倍数;EL—国家标准规定的超限倍数;CTWA—短时间或长时间定点采样,通过计算所得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高值。

注:a为Md(P25~P75)。WBC—白细胞;RBC—红细胞;Hb—血红蛋白;PLT—血小板。

注:a为Md(P25~P75)。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B—总胆红素;DB—直接胆红素;Glu—葡萄糖;Hb A1c—糖化血红蛋白;Ur—尿素;Cr—肌酐。

注:aP<0.05,bP<0.01。Z1为<5a与6~10 a比较,Z2为6~10 a与11~16 a比较,Z3为<5 a与11~10 a比较。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r—尿素;Cr—肌酐;Hb A1c—糖化血红蛋白

注:a为Md(P25~P75)。

2.6 血压和心率工龄组间比较

接触电焊烟尘不同工龄组间血压和心率无差异。收缩压随工龄的延长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6。

注:z1为<5 a与6~10 a比较,z2为6~10 a与11~16 a比较,z3为<5 a与11~16 a比较。

3 讨论

电焊时产生的烟尘取决于焊条种类和金属母材。电焊作业时在电弧高温作用下,焊芯、药皮、焊接母材发生复杂的冶金反应,生成大部分为氧化铁,并可含二氧化硅、氧化锰、臭氧各种微量金属和氮氧化物的混合烟尘或气溶胶,逸散在作业环境中[1]。本文调查的汽车制造厂电焊工人在焊接作业时主要采用弧焊和点焊这种工艺技术,大部分是电阻电焊,少部分是二氧化碳气保焊,这种电焊技术是以正负极通足够大的电流,在板的接触处产生大量的电阻热来焊接金属母材,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电焊烟尘。该厂的电焊烟尘中有害的金属烟尘主要有氧化铁、氧化锌、氧化镉气溶胶及铜烟等,有毒气体为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还有电磁辐射和电弧光辐射。

本文主要从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电焊烟尘致人体健康的危害,虽然作业场所中的电焊烟尘的CSTEL和CTWA检测都未超过国家标准,但和对照组未接触电焊烟尘的体检者比较,反映肝功能的酶类和反映肾功能的尿素、肌酐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既往研究表明,电焊烟热是由吸入金属氧化物所致的以骤起体温升高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常在接触金属氧化物烟后6~12 h后发病[2]。还有研究表明WBC、Hb和PLT长期接触电焊烟尘会减少[3]。弧焊和点焊技术在操作中会产生大量电磁辐射,长期接触会影响WBC计数,但该厂接触电焊烟尘工人的健康检查结果显示血细胞参数较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与上述的统计结果不同,是由于电焊烟尘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差别,使血细胞参数有不同的改变。由于该厂电焊烟尘中含有氧化锌、氧化镉等气溶胶,长期吸入含镉的焊烟会造成肾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小管的功能异常,亦可累及肾小球,长期接触就会导致肾功能障碍。这就是本次检查结果中工人血清中Ur和Cr高于对照组的原因。同时本文调查结果显示,接触电焊烟尘工人的收缩压明显低于未接触的人群,并且心率也低于对照组,收缩压随工龄的增加有逐渐减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也是由于电焊烟尘中含有镉,长时间的镉接触会导致血压下降。但有调查表明,电焊烟尘会造成工人心血管异常,以血压增高现象较为突出[4]。这种差异和电焊烟尘中的成分浓度关系密切,虽说血压与年龄和性别有关系,但本次健康检查对象选择都是男性,而且年龄也无统计学差异,所以接触组收缩压的下降主要还是和职业接触危害因素有关。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也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重要部分,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可引起组织缺氧,从而影响肝脏的解毒和代谢功能。氮氧化物和血红蛋白结合成高铁血红蛋白使组织缺氧,致使肺水肿、支气管炎等,使呼吸道感染率增高。一氧化碳与氧气竞争细胞色素氧化酶,使细胞内窒息,长期接触会使转氨酶活力升高。在本次检查结果中,ALT和AST的活力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了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的作用外,与该汽车制造厂电焊烟尘中的锰化物积蓄在肝脏,导致肝细胞周边带的坏死及瘀胆和肝细胞坏死也有关系。还有研究表明,电焊作业工人左、右肝厚和脾厚,以及肝胆脾疾患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在本次检查结果中,Hb A1c含量的升高,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指标,并且随工龄的增加其比例也升高,但Glu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这是由于电焊烟尘中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与氧气竞争结合Hb,使氧气和Hb的结合率减低,组织缺氧从而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包括糖代谢,致使Hb A1c比例升高。

电焊烟尘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多方面的,既往研究表明,长期吸入高浓度电焊烟尘可引起呼吸、神经及循环等多个系统的损害,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电焊工尘肺和慢性锰中毒[6],以及金属烟雾热、电光性眼炎等。电焊烟尘对呼吸系统的损害体现在电焊工尘肺和焊工非特异性肺炎,前者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后者以非特异性肺炎为主。关于电光性眼炎,对电焊作业工人的健康检查结果可见电弧光对眼结膜、角膜及晶状体均有损害,特别是对角膜的损害更加明显[7,8]。还有研究表明,电焊作业中的臭氧致使体内的氧化应激和潜在自由基损伤,致使工人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升高[9]。所以必须重视电焊烟尘的防治。建议企业选择低危害的焊接工艺,采用低尘低毒焊接材料,控制产烟量,做好局部和全面通风,针对不同焊接作业特点给工人配备相适应的个人防护设备。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金泰廣,孙贵范.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2.

[2]韦建华,朱桂珍.一起地下涵道内电焊作业发生金属烟热调查报告[J].广西预防医学.2000,6(1):61.

[3]田河,于彬,杨宝玺,等.某汽车制造企业焊接工艺职业病危害7年变化趋势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4,32(1):8-10.

[4]刘强,汤忆眉,刘建东,等.某客车生产企业电焊作业职业病危害状况调查[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8,34(4):229-231.

[5]魏瑞玲,姜寿涛,陈汉英,等.电焊作业工人肝脾B超征象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0,6(4):59.

[6]俞文兰,周安寿.电焊工职业病危害防制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1-44.

[7]王海清,黄鲜华,刘凤英.电弧光对眼睛慢性损伤调查[J].广西预防医学,2005,5(1):233.

[8]李云华,刘淑波.电焊工眼、鼻、咽喉疾患调查[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6,13(5):292-293.

上一篇:伙伴角色下一篇:科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