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教育同行

2024-07-31

爱与教育同行(精选十篇)

爱与教育同行 篇1

一、幼儿教师应提高对师德的认识

所谓道德, 是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的老师。作为道德的楷模, 教育的对象应该包含至少高度民主负责的敬业精神, 知识转移, 真诚的爱的能力的科学态度。高素质人才的培训需要的时间, 其基础与老师的言行和教育质量的整体素质能力有直接关系。我从事幼教工作已经十六年了, 回顾自己的经历, 有一个由浅到深的道德的理解, 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重点从业务能力, 专业文化学习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提高幼儿园教师修养, 拥有宽容公正的爱心

道德需要培训, 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一位教师的修养!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文化、身体和心理训练成为语言规范健康, 礼貌礼仪, 作风正派的人, 成为别人的典范。在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 观念更新快, 信息快速增长, 生活节奏快, 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 在社会, 但也能提高他们的身体和心理训练, 提高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的困难挫折的承受力, 始终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 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以确保每个儿童都有权获得公平的教育, 促进每一个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他们作为一个老师每一个动作, 都在影响着孩子, 对孩子们播种爱心。

三、树立榜样,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师德不只是学识问题, 更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问题。因此对于师德除了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 更关键就是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师德。本人结合自己的情况, 总结出以下几方面。

1. 重视学习和实践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这是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终身教育, 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 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 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 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 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以便真正有所提高, 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

为了不充实自己的部分, 在平时的工作中, 我收集和积累的各种小件物品, 走出去听到的教训, 对自己的印刷和装订套上网有用的信息, 方便自己学习。我扩大知识量, 在孩子脸上是运用自如。在教学中, 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是指”内容,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水平, 开发设计, 设有各种活动。同事之间。我们是好姐妹, 姐妹遇到困难的时候, 我会帮助他们温暖。我的心是孩子的朋友, 母亲, 是信任。同事好伙伴, 好姐妹, 谁真正想帮助他们。因为在我心中有爱, 所以我觉得我的生活变得更精彩, 因为有爱在我心中, 我会在我的职业生涯的不懈追求, 因为有爱在心里, 让我变得更青春, 美丽, 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我爱我的孩子, 爱我的工作, 爱我的幼儿园。我用我的青春、对音乐的热爱和奉献精神也得到了领导, 家长和同事的认可, 让我尝到了丰收的喜悦。

2. 严以律己, 注重言行

教师不仅要用爱和行动感染孩子, 同时更应用行动榜样影响孩子。因为小孩子在小时候通过模仿来认识感知世界, 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认识世界。教师的一举一动可以影响孩子们的榜样, 她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所以当你对小孩子生气想发火时, 当你的言行没有为人师表时, 请想一想, 一面面小镜子正照射着你!”于是, 我在孩子们面前非常重视榜样作用。

3. 培养良好的内在素养

重点培训典雅的美学, 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学习, 培养自己各方面的兴趣, 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自觉地借鉴祖国优秀文化的营养, 如艺术专业幼儿教师享受各种更多的外国绘画, 手工作品, 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调动各种教学生孩子多种感官元素, 并参与学习, 形成最佳的教学体系, 但也必须了解目前, 它代表以及如何使用和应用教学, 巧妙地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

总之,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作为教师有义务好好培养祖国的下一代, 作为教师就应该有一种奉献的精神, 让我们用行动和爱去培育孩子们的心灵, 相信平凡的师爱, 一定会发挥出不一样的力量。

摘要:培养跨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需要的是时间, 其基础与老师的言行和教育质量的整体素质能力有直接关系。

爱与教育同行 篇2

陈建平

教育本身是一项充满智慧的活动,只不过当它变成一项任务去完成时,就变得枯燥了,观看了《微型师德案例》,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被最美的女教师的事迹感动着,为《美丽的圈套》和《爱让我们成就彼此》所折射出的教育智慧而折服,《寻找最美的乡村女教师》更让我领悟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只有注入了爱与希望,才能赋予智慧的光芒,这样的教育才是我们所推崇和向往的。

(1)用生命诠释对学生的爱

“最美教师”的义举正是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高尚师德的最好诠释,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最美教师,美在责任。张丽莉老师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实实地做事,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2)“美丽的圈套”彰显育人智慧

《美丽的圈套》中老师接这个班的第一天,老师在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看到了学生身上的优点,因此她不动声色地先观察分析班里几个影响最大的“坏学生”,根据观察、摸底,掌握了治理班级的资料和方法,才想出应用“美丽的全套”这一方法与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配合老师去鼓励和表扬学生,学生在老师与父

母共同鼓励下,不断的取得进步,老师的苦心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

其实,老师采取的行为依据的理念与原则是: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和信任。

(3)爱让我们成就彼此

“爱让我们成就彼此”的微型师德案例。看着看着,我的心随着忧伤的音乐波动起伏,我被里面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老师对学生的看法和做法可以改变学生和影响学生的一生,作为老师要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变化,并且找出使之变化的原因;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且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爱与教育同行 篇3

关键词:学困生;关注;转化

一、学困生现状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1】。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老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但现实中学优生受到的关注更多于学困生,甚至一些学困生被忽略掉,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面对这些情况,尤其是自己也成了孩子的妈妈后,对于学困生流露出更多的关爱,如何帮助学困生从学习困境中走出来,也成了我教学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通过观察和了解,发现我们班级的学困生有以下特点。):

(1)学习不主动,缺乏积极性。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抄袭作业,觉得学习是为家长为老师的一件苦差事,无学习目标。部分学困生沉迷网络、不健康书籍及早恋。

(2)学习缺乏自信心。多数学困生小学就恐惧数学,自认学不好

数学,时常喊难。遇到困难与挫折就退缩

(3)学习习惯差。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课堂练习不

重视,不主动,解题过程杂乱潦草。

(4)学习方法不正确。提问意识薄弱,被动听课,即使听不懂

课后也不主动解决;错题不能及时订正,查漏补缺意识差。

二、学困生成因分析

我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家庭原因: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评价单一,家长只关心孩子成绩及排名,而忽视自己孩子的能力,关心少了些,唠叨多了些,甚至一些家长打骂孩子,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逐渐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及厌烦心理,自暴自弃。

(2)社会原因:网络、手机普及,青少年缺乏自控力,很容易沉迷与此,家长对孩子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学习上不上心。

(3)个人原因:小学基础薄弱,即使在初中努力认真的学习,但是一次次的失败,让他们屡屡受挫,打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不善于交流,羞于提问,课堂上“喂一口吃一口”。思想认识水平较差,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习目的不明确。

三、学困生转化策略

1.爱心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不要吝啬对学生的爱。教师对“学困生”的爱,可以满足他们的自尊心

和情感,能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学困生”,课堂上是教他们知识的老师,课下可以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促使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由喜欢数学教师,到喜欢数学学习,因此爱的投入是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内在动力。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将分层进行到底

(1)分层教学: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应遵循“可接受原则”,“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组织教学,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首先,根据学生学习水平,我将学生分成A,B,C三等,平时的备课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差异性,组织各类提问,有容易题、中等题、难度题。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教学中对A类学生提“问题中有几个未知数?怎么设?”或要求学生来读题目;对C类学生提“问题中哪些语句反映出等量关系,读出来,并将它用方程表示出来;对B类学生提“该方程组的解是什么?”。其次,练习环节中设置不同层次的习题,学生可自主进行选择。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习题设置如下:

A:解方程组:

(1) (2)

B:解方程组:

(3) (4)

(2)分层作业:

课后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对于学困生、中等生一般布置基础题,目的是让学困生进行强化训练;优等生则以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练习为主,如要求学生多做研究性习题,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处理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学困生要求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3.生生指导,实施“一对一帮扶”

由于班级中学困生占了将近30%,作为一名班主任兼任课老师,工作时间与精力有限,如何课间课余都能关注到他们每一个人的学习,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引起了我的思考。分析所任教的班级特点: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比例约为1:1:1.其中学优生的成绩特别优异,学习能力强,学习轻松,兴趣浓厚,团结同学,有团队精神。基于此,我在班级里开展了“一对一帮扶”活动。

“一对一帮扶”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高、师徒关系融洽。指导生工作认真负责,能力很强,能根据被指导生的学习情况还能为其出题目,考查落实基础知识,希望被指导的学生在考试中能有所进步,行动实在很让人赞赏;被指导生在这股学习氛围中也能够积极配合,认真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展,班级课堂有序活跃,学习热情高涨,几次单元考下来,学生的成绩都有稳定的提升,几个学困生虽然成绩还是不理想,但是从学习的状态来看,已经进了一大步!这样的“一对一帮扶”活动势必要继续开展下去!

4.科学指导,培养数学学习习惯。

学困生在小学阶段,就存在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进入初中,随着知识的增多与深入,学好数学难上加难。因此,要引领学困生学好初中数学,必须要求他们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主要重点培养以下几种习惯:

(1)预习习惯(2)听课习惯(3)书写习惯

(4)作业习惯(5)纠错习惯(6)提问习惯

5.肯定学习成果,激发学习自信心。

每个孩子的学习认识水平与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不宜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尤其是学困生,成绩落后,受到多次挫折,原本就缺乏学习的自信心。作为任课老师,我们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肯定的话语都会使他们在犹豫中受到鼓舞,增强自信。学困生,我们评价的起点与定位都要低,发现他们成果中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尤其是每次单元考试结果后,如果学生有进步,我肯定是投以赞赏的眼光,表扬的同时期望他们再接再厉;而对于退步的学困生,通常我会采用“忽视整体,夸大局部”策略,引导他们暂时忽略自己的成绩,发现在考题中某一方面的进步,大力赞赏,加以肯定,积极鼓励。而对于不足的方面进行细心的讲解,直到理解为止,消除对知识点的恐惧。让他们能意识到其实考题没有那么难,只要平时再多努力些,成绩一定会慢慢上来的。虽然很累,但相信这样一次次的坚持与关注,学困生不会在低分面前放弃自己,自暴自弃,而继续保持住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相信在学习的队列中也不会落后太多。

每一个孩子作为一个灵动的生命体,在教育中都应该得到最基本的尊重。每一个老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生命化教育应该从每一个细节着手,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有爱心、耐心、细心地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侯一波,《一个都不能落---名师提升学困生的针对教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在教育的道路上,爱与责任同行 篇4

四年前, 我接任初三 (3) 班的班主任。开学第一天, 一个叫小楠的女孩就引起了我的注意:穿着稀奇古怪的衣服, 肩膀上还剪出了一个心形的大洞, 和班里的其他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耳朵上还戴着一枚耳钉, 长长的刘海把一半的脸都遮了起来。对于这个学生, 我早就听闻过她的大名。在班里, 她气焰嚣张, 根本不把老师和同学放在眼里, 还有一些学生经常跟在她后面, 俨然把她当成了大姐大。下课后常有外班的男生来找她。以前的老师告诉我, 每天都有工贸的男生在校门口等她, 简直像一个女流氓, 还经常和老师顶嘴, 最好不要去惹她。周末放学, 刚出校门, 我看见她和一个染着黄发的男孩手拉着手逛街, 我连忙追上去问她那是谁, 她朝我瞟了一眼, 满不在乎地说:“是我哥!怎么了?”目光中充满着不屑和挑衅。那个男生也朝我瞪着眼睛。我有些茫然失措, 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就算是兄妹也要注意点影响, 早点回家。”她大声说了句:“要你管。”就头也不回, 拉着那个男孩扬长而去。当时我很生气, 真想不再管她。但冷静下来, 我暗暗告诫自己:“不能这么快就被学生打败了, 强大的外表不代表内心的强大, 我应该先了解一下她的家庭情况再说, 也许这个孩子是得不到关爱, 才故意表现出这种目空一切的样子。”

于是, 周末我按照地址来到她家, 当时她在卫生间里洗衣服, 她的妹妹在外边看电视。我蹲下来和她一起洗, 并试着和她聊天, 一开始她不理我, 低着头看也不看我。我就给她讲了几个幽默的小故事。她忍不住笑了起来, 并且和我聊了起来。她告诉我, 她的爸爸妈妈很喜欢打麻将, 每次都把家务活和看妹妹的任务交给她, 她是敢怒而不敢言。交流中, 我发现她看我的眼神不再有敌意, 可是当我想和她深入交流时, 她却保持了沉默。当我要走时, 她突然拉着我的手欲言又止, 我微笑着和她告别, 因为心锁的打开还需要时间, 需要用爱走进她的心灵。

有一次, 她肚子疼得厉害, 脸色惨白。于是我把她领到办公室中, 给她冲了一碗红糖水, 又灌了一个暖水袋让她敷上肚子。午饭时我听说她没去食堂吃饭, 就特意到外面买了面包、牛奶帮她热好了给她, 她捧着牛奶, 轻轻地叫了声“老师”, 就流下了眼泪。等她情绪稳定下来, 就向我倾诉了她的遭遇:她是妈妈带过来的拖油瓶, 所以她的父亲只爱妹妹。父亲给钱也是只给妹妹。而她的妈妈也不怎么喜欢她。再加上她学习基础较差, 同学们也不理睬她, 所以她感到生活很没意思, 她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 于是就和外边的男孩子交往, 让其他同学不敢瞧不起她, 此时的她已成了泪人。面对这样一个不幸的孩子, 我也流下了眼泪。那一天, 我和她聊了许多, 我告诉她:不管怎样, 这里就是你的避风港, 这里就是你的家。只要你来, 老师就一定会帮助你。她微笑着点了点头。

为了让她尽快走出困境, 我和她的父母沟通, 劝他们负起责任。另外, 我在班里组建了助学小组, 帮她补习功课。每周抽空和她谈心、聊天。后来, 她在周记中写到:“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但是现在我发现, 和那些无父无母的孤儿相比,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还有关心我的老师和不计前嫌帮助我的同学们, 我要努力改变自己来回报老师和同学们!另外我想对你说: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我以后要叫你姐。”这一声“姐”说明了她的心锁已经打开, 我用我的爱

慢慢走进了她的心灵。毕业后一直到现在, 我们都保持联系, 经常在QQ上聊天, 我经常鼓励、督促她好好学习。每年放假她都会来看我, 我们已经不再是师生关系, 而是姐妹关系。

爱与责任同行 篇5

又一个美丽的五月已经悄悄地来到身边,空气里到处飘荡着芬芳的气息,在这暖意融融的季节里,在这个平凡又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迎来了属于我们的节日。

一直以来,人们都亲切的称我们“白衣天使”,把我们比作生命的使者、健康的卫士、爱神的化身。我们是天使,而我们总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让自己更称职于这个角色。那就是“爱与责任”。

病人住院,本身在心理上就承受了一定了的压力,用一个天使般爱的笑,让他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树立对自己的信心,走出痛苦直至康复出院,所以我们的爱就是加油声,就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安慰的微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是仁爱核心之所在。我们的前辈南丁格尔更是把爱用无私地奉献诠释得淋漓尽致。作为21世纪白衣天使的我们也要把无私的爱与奉献转换成对病人的优质护理服务上。认真施行治疗措施,做好病人的身心护理,关注他们的病情变化,耐心细致的处理各个病人的疑问。当四季的脚步轮回着无声碾过,当岁月的印痕肆意地无情刻下,走远的,只是匆匆的时光;演绎的,却是敬业人不朽的精神!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就是要用爱心和微笑去绽放每一个病痛的生命之花。爱是一份牵挂,是内心深处最温馨的港湾,爱更是一份责任。因为只有责任才能激发人的潜能,唤醒人的良知,不负责任的人,往往都是那些碌碌无为、鼠目寸光、不思进取的人。逃避责任,就会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机遇,最终被淘汰。作为白衣天使的我们,责任就是用无私的爱去奉献,用无私的奉

献来诠释优质护理。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应该义不容辞的担负和履行自己的职责。履行责任也就成就了尊严和使命。没有责任的人生是空虚的,不敢承担责任的人生是脆弱的。责任是一种使命,一种做人的态度。随着护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护理工作从面向疾病的工作扩展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士在完成常规护理的同时,承担了为病人提供健康教育,解决护理问题的责任。通过一段时间的整体护理临床实践,尤其是通过给病人当责任护士,融洽了护患关系,又提高了业务水平。这是临床护理领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

自“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以来,我院紧紧围绕活动要求,围绕着改革护理模式、明晰责任分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患者体验、强化专业能力、保证患者安全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这段日子里,有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故事,而我们无暇将它们一一记录下来。假如有人问: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能再有一次机会,让你重新选择,你会选择什么职业?我一定会响亮地回答:白衣天使。因为这是我今生今世无悔无怨的选择!

让爱与教育同行 篇6

一、正确“传道”

职教德育任课教师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应该是师爱的典范。任课教师要把“传道”作为首要任务。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近年来,由于学生、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中职生的厌学现象十分严重。但是厌学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明确,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因此,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这一点。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要让学生真正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今后就很难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其次,教师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当前社会的“用人”形势,克服自卑心理,使学生认识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中职生仍然大有用武之地,一定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2.实施成功教育,引导学生从自卑、自弃转化为自信、自强

据调查,中职生大多数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在初中时,他们由于学业基础差、升学无望,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抱着“失败者”的心态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如果班主任及各科老师继续以“恨铁不成钢”的目光去看待他们,脱离实际地去要求他们,那他们就会产生混日子的想法,更有甚者会自暴自弃。作为德育任课教师应根据这种心理现状,加强师生沟通,帮助学生对未来充满自信。(1)尊重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要尊重学生就必须爱学生。如果教师对学生充满了爱,就会为学生着想,不做学生伤心的事,不说学生伤心的话。教师只有用真诚的爱换取学生的信任,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才能得到真正的交流,才能听到学生的心里话,及时发现他们身上鲜为人知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建立自信。(2)欣赏学生,走进学生的快乐。欣赏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尊重的基础上,我们要学会欣赏。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为此,采取“赏识教育”,多赞赏学生、鼓励学生,由“食指指责式”变成“拇指夸奖式”,体验到“我也能行”“我也可以做个好学生”,从而逐步增强自信。再次,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师相修养,深入学生,寓教于情,真诚相待。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精神饱满、挥洒自如的仪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信。

二、授业解惑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每年向社会输送几百万青年。如果在每年走上社会的数百万中职毕业生中,即使有少数人以“失利者”的心态待人处世,就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巨大的压力。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应及时帮助学生从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为此,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的德育教学课程显得十分重要。

1.开启充满美满希望的人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要帮助学生“学会方法”。即学会规划职业生涯的方法,做到对未来“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树立既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又催人奋进、奋发向上的发展目标;珍惜学生时代,目标明确、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为未来添加筹码,争做人生的赢家,清清醒醒过一生。

2.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要帮助学生“树立观念”。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生涯规划是连接学校教育与职业社会的桥梁。以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过程为载体开展成功教育,让学生在自我设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为自己搭建通向成功的台阶,看到希望、看到未来,相信“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更比一代强”。

3.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以落实在“规范行为”作为衡量德育实效的重要标志。即为了职业生涯的成功,积极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职业生涯规划教学重视活动,重视学生参与的理念,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项目和案例中“做中学”,从而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以有用、愉快的方式,在快乐德育中让学生感悟到成功的体验。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学生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能真正理解师爱内涵的德育任课教师,并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落实在与学生交往的言行中,才能成为中职生内心中的朋友和恩师,才能成为被同事、学校、社会认同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丁芳.浅谈职校教师如何做好德育工作[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1(2).

爱与教育同行 篇7

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在上海举行, 会议强调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并要求辅导员队伍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并且提出了要努力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作为一名在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深受鼓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投入更大的热情, 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意见》的颁布和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 党中央、国务院乃至全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和对大学生的关心与爱护。经济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教育界也应与时俱进作出新的举措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 无论形势怎样变化, 教育的力量源泉———“爱”不能改变, 是“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是“爱”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是“爱”让教育成为人类最光辉的事业。

这里说所的“爱”主要指师爱, 即教师对学生的爱, 就是热爱学生, 关心学生, 尊重学生。师爱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她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感, 又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 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因此, 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融入师爱, 让爱与思想政治教育同行。

1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 就不能称其为池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力量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热爱学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体验, 决定着教师的行为选择。

首先,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关心学生, 进而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接近学生, 了解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 因而也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教师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特长、性格、脾气以及当前的思想状况, 才能因材施教, 把思想工作做到点子上。第二,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尊重、信任学生, 从而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学生才会无所避讳地向教师敞开心扉, 倾吐心声, 教师才能有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第三, 只有爱学生, 使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与信赖, 才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和学习氛围, 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潜在能力, 从而做到人格与心智的同步发展。

更重要的是,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热爱学生, 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才会投入自己的全部力量从事教育事业,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兢兢业业, 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无怨无悔地奉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同时只有热爱学生, 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 规范自己的言行。教师无小节, 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教育作用, 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 以自己的学识去教育学生。

2 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桥梁

现在的大学生人多是独生子女, 不论其家庭经济状况如何, 都是家庭的中心和宠儿, 由于在以往表现的聪明、学习成绩好, 受到老师及亲友的过多关注。进入大学, 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 优越感荡然无存, 就会产生失落感, 原本脆弱的心灵会变得更加多疑和敏感。加之这个年龄段正处于青春躁动期, 渴望友谊、爱情, 渴望得剑他人的理解和信任, 然而自己又不善于和人沟通、交往, 不会主动地去理解他人。因此, 他们特别愿意与老师接近。因为在他们的心中, 教师是社会的典范, 道德的化身, 人类的楷模, 父母的替身, 于是就像花草树木趋向阳光一样趋向教师, 想和老师谈谈学习和生活的感受, 聆听老师的教诲, 期待老师的关心。但同时他们对老师也有畏惧感, 不敢与老师接近, 不会与教师主动交往, 见了老师拘束不安, 甚至惊慌失措。这就要求教师自觉主动地深入到学生中间, 了解他们的忧愁、烦闷和苦恼, 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 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走出心灵的困境, 用爱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学生会以其特有的敏感, 经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感受到教师的善意和真诚, 就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 消除畏惧感, 敞开自己的心扉, 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向老师倾诉。

3 教育重在育人

我们常常讲教书育人, 教书与育人是同等重要的, 现在高校中存在一些只教书不育人的怪现象, 实际上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也是对学生缺乏爱心的表现。热爱学生的教师, 决不会把教学看作是枯燥乏味的重复劳动。他面对的不是冰冷的粉笔、黑板, 而是一张张生气勃勃的、求知若渴的面孔。通过他的教学活动, 不仅让学生获得新知, 也学会做人的道理, 使自卑者学会自尊, 后进者懂得上进, 悲观者看到希望, 冷漠者重燃激情。他会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中感到无限的欣慰, 获得无穷的乐趣。如果对学生缺乏爱心, 只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 为维持生存而教, 教学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那么, 他讲课时的眼神是空洞的, 语言是干瘪的、乏味的, 精神是疲惫的, 神情是冷漠的, 相应地, 学生也是冷漠的、沉闷的, 甚至是敌视的、烦躁的。这样, 教师就绝不会在教学的过样中感受到乐趣, 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 把握教育的真谛。高校的课堂教学, 不仅要注重授课的信息质量和信息强度, 还应讲究学生的心理态势和学习情绪。学生在课堂上应有正常的情绪生活, 这种“正常的情绪生活”来自师生的心灵相印和感情相通。教师自己必须情绪饱满, 激情洋溢, 把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通过教学活动体现出来,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 接受教育。教育心理学家专门研究过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影响, 发现在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心情愉快, 精神舒畅, 反应灵敏, 容易形成师生之间的, 思想交流, 激起感情共鸣, 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的热情和爱, 并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老师所授学科上去, 增强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和信任度, 只有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 实现教育的功能。而学生良好的情绪反应反过来又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情绪, 二者合理互动, 良性循环, 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反之, 如果学生对老师有反感和抵触情绪, 就会心情烦躁, 如坐针毡, 精力分散, 思维消极, 反映迟钝, 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要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作为大学教师, 就必须坚持教书以育人为本, 师德以师爱为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工作, 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 是一项潜移默化、随时随地的思想交流与行动表率, 不是靠单纯的课堂教学就能做好的, 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爱心, 有人说人心是最难打动的, 也有人说人心是最容易打动的, 这就要看用什么样的方式与方法, 只要抱着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并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 就一定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楷模。

让我们大声呼吁, “从现在起, 从我做起, 奉献自己的爱心, 让爱与思想政治教育同行”!

摘要:面对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教育的主基调不能改变, 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说教, 要充分融入教育工作者的爱心与行动, 用爱去感化, 用行动做表率, 做到真正的教书与育人并重, 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只有这样教育事业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师爱,源泉,桥梁,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崔德华.爱与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 2007, 4.

[3]何新文.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J].大众科学, 2007, 24.

[4]彭行荣.论辅导员的责任与使命[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爱与责任同行 篇8

一、理想信念让人充满激情

要做“好老师”的我们, 更要有理想信念, 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 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我们应利用课堂平台, 借助校园阵地, 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让每一名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树立远大理想, 立志报效祖国。

二、无私奉献, 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一名好老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 尊重、理解学生, 以人为本, 关心爱护学生, 是我们正确处理与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 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 就会“亲其师”, 从而“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爱, 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 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 其内涵极为丰富, 既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 又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

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要做新时代的一名合格教师、一名优秀教师、一名好教师, 我们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技能。首先, 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扎实练好基本功, 从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教学语言等方面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要加强研究性学习, 研究的途径多种多样, 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 要经常撰写论文, 参加课题研究、案例研究, 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 应进行反思与交流, 教学和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后都要思考自己的成功之处, 也要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让我们对教学、教育的认识从浅至深, 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

四、要有仁爱之心, 善待问题学生

小波同学又没交作业, 开学半个月了, 他交作业的次数屈指可数。他不是不交作业, 就是在课上说话, 弄得本组的成员总告他的状。我怎么样才能让他写作业, 爱学习呢?我为何不用李镇西老师对问题生转化的方法呢?于是我对他说, “你什么时候能按时完成作业, 就上我办公室领奖品”。我等了一天, 他没来;第二天, 还是没有来;第三天, 他早早地在我办公室门口等我呢。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奖品, 我在抽屉里拿出了一个日记本, 给了他。他说了声谢谢, 微笑地离开了。直到现在, 他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之后我怕他反复, 又在不久之后特意写了一封报喜信让他拿回家, 给他妈妈看。现在同学们都说他变成了爱学习、有礼貌、有爱心的孩子。教育是一种无声的艺术, 这种艺术能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这种教育, 没有严厉的指责, 有时也无需苦口婆心的劝导, 短短一句话、区区一封报喜信, 同样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好教师除了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之外, 还要对学生有爱心和责任心。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爱”与“责任”, 二者是分不开的。“爱”是责任的体现, 而“责任”是爱的化身。爱与责任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是教育、教学中师生互动、和谐的保障。做新时代的教师, 就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不断提升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

爱与教育同行 篇9

一、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 也是永恒的教育主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师大计, 师德为本。”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作为人民教师, 就要为人师表, 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古今中外, 无数事例证明, 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 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

良好师德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 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才能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对教育管理者而言, 只有真正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才能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才能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永恒的主题常抓不懈。

二、看清师德建设形势的紧迫性

应该说我们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不错的, 大多数教师能够遵守师德规范, 他们工作态度端正, 治学严谨,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但也不可否认在这个队伍中有部分教师的事业心不强, 职业情感淡薄, 奉献意识与敬业精神较差。他们有的在岗上出勤不出力, 工作敷衍塞责, 教学马虎应付。有的教师不了解学生需求, 不根据实际情况备课, 不改进教学方法, 不因材施教;有的教师知识更新的主动性与运用新知识的自觉性不强, 他们参加教科研与教改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工作因循守旧, 工作能力跟不上形势需要;有的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 热衷于第二职业, 利已主义、享乐主义与中庸思想较为严重等, 这些因素都会制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面临的这些问题, 虽然只是个别现象, 或者说是局部的问题, 但是在推进新课改当今形势下, 如果不及时解决, 就有可能蔓延整个队伍, 影响到这个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就会阻碍教育教学改革大局的深入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清醒地看到师德建设面临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要理性思考, 科学分析, 探索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探索师德建设的有效性

在师德建设过程中, 我们对师德问题的分析, 要看清它是属于违背道德的问题还是属于一般的职业倦怠问题。如果是严重违背道德的问题, 就必须要严肃批评教育, 甚至给予相应的处分, 帮助改正。如果是属于一般职业倦怠的问题则要以引导教育为主, 帮助克服思想波动, 坚定理想信念, 培养爱岗敬业精神。虽然说教师职业是高尚的职业, 并且社会上还赋予了教师职业诸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样的神圣光环, 可教师毕竟是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 所以我们不能用神的标准去衡量教师。对师德建设面临的问题, 我们必须要秉持冷静、客观、包容、乐观的态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怎样才能做一名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呢?我认为:

一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正如在汶川地震中那一位位遇难的人民教师, 面对灾难他们一心想的是他们的学生, 不顾自己的生命, 毅然选择的是救助他们的学生, 最后英勇牺牲。他们的事迹无不让人震惊, 无不让人为之而感到骄傲, 这就是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所体现出的高尚的思想品质。作为一名教师, 就要向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教师学习, 把毕生献给事业, 献给学生。

二要自觉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让自己有价值、有尊严地活着, 应成为我们的职业立场。也只有这样, 教师职业才能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

三要规范自我的文明素养。教师是旗帜, 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 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所以教师要从自我做起, 做出表率, 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 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 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 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

四要关爱每位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 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和老师的尊重, 尤其是那些有特殊家庭的学生, 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 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 用教师的爱去温暖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 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在教师的岗位上, 也许我注定要平凡一生, 既没有名家著书的风光, 也没有“桃李满天下”的风采, 或许永远只是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 但是我绝不会放弃自己许下的诺言———让“爱与责任”一路伴我愈行愈远, 展新风, 育新人, 做一名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摘要:做为一名人民教师, 我深知教师职业的重要, 深感教师责任之重大。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时刻牢记“责任”二字, 静心教书, 潜心育人;我倾注满腔“师爱”, 乐于奉献, 无怨无悔。展时代新风, 育时代新人, 争做一名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这既是我无悔的选择, 也将是我毕生努力的目标。

让智慧与爱相随 让爱与教育同行 篇10

一位老师在上课时向学生提问,发现班里一个学习最差的学生也跟其他孩子一样举起了左手。然而,当他站起来回答时却一个字也答不上来。下课后,老师把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他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老师深感歉疚与感慨,于是私下里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以后,每看到这个学生举左手,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回答,举右手时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在班里学习最差的学生变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还悄悄告诉班里其他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不会时请高举右手。结果,他发现整个班都变的活跃起来了,学习的氛围也浓厚起来。

这是一个育人和教书血肉交融的举动,这是一个尊重孩子、将爱的教育付诸实践的举动。人们普遍认为对于教育来说“师爱”是关键,认为“爱”学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爱”要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其实,对于教师而言,爱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教师只有以责任为支点,通过爱的杠杆将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去撬动学生进步的车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才是目的。而杠杆的撬动是需要智慧的,师爱的智慧在于如何去爱,如何把握爱。

一、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应该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学生”。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换来学生的尊重,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我爱我的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优秀的还是稍差一些的。在语文课上,我经常叫那些后进的学生回答问题,因为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犹豫不决。他们不是不会回答,而是缺乏自信。他们回答问题时吞吞吐吐,生怕自己回答的不对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其他同学都很着急,想要替他们回答。但我并不着急,耐心地等待、引导并鼓励他们,直到回答出来。这时他们往往向我投来信任与感激的目光。虽然这样耽误了一些时间,但这一点点时间换来的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被重新唤起的自信心,是非常值得的。

虽然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老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爱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谁都知道,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于所谓的“差生”,更要给一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豪地说出“我能行”。

二、学会欣赏,懂得表扬的艺术。

正确的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呢。后进生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大难题,他们要想得到表扬是难上加难。对于他们来说,更容易的是自暴自弃。对待他们,教师更应以全身心的爱去感染他们,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一位大作家说过:“人人都是天才。”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后进生也不例外。做为教师则应努力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班有一位沉默寡言、缺乏自信的女同学,由于她成绩差,动作慢,班中的同学都不愿和她交朋友。一次,我偶然发现她得手很巧:用纸折出的小动物惟妙惟肖,用手编制的小饰物漂亮极了。于是我把她的特长介绍给了大家,同学们很感兴趣。许多同学都向她请教制作手工,并主动帮助她补习功课。慢慢的,她开朗起来,学习成绩进步了,也自信起来。看到她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快乐,我由衷的为她高兴。正是在这种民主、平等、宽容的氛围里,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树立起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了,学生个性的幼芽健健康康地舒展开来了。

“厚德可以载物,师爱能够生辉。”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爱是教育之本,情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爱也是一门艺术,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爱,每个人都懂得爱。没有爱的人本身就生活在没有阳光的晦涩空间。爱更是一种责任,她的价值在于付出,当爱与教育同行,爱便有了她更深刻的内涵。

三、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用爱去交换爱。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在与学生交流时我总是蹲下来与他们平视,消除了身高带来的压迫感;在学校里,面对学生真挚的问候,我总是给与热情的回应;在课堂上,“微笑”拉近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更应是教育者和孩子间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础。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己“神圣”的地位,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教师,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上一篇:价值重建下一篇: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