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特点

2024-07-12

审计特点(精选十篇)

审计特点 篇1

一、审计原则特点分析

(一)促使准则体系完整化

审计准则体系的完整化,能够使在不同领域的注册会计师获得更多的规范要求,从而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避免统一业务层面的盲目竞争。审计原则中对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其指明了工作方向,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成了新的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遵循审计原则,将其作为工作的前提基础,约束自身行为,以便为企业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

(二)符合国际发展要求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不断交融,我国也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力求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这一形势的影响下,我国审计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国家为符合国际发展形势,满足企业对外贸易要求,对我国审计原则进行了一定的完善,充分借鉴国际审计准则,深化趋同主张,在结合我国实际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引入国际先进审计理论,以保证我国经济市场的稳定性,推动我国企业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朝向国际化的道路快速前进。

(三)结合我国实际国情

企业的发展、社会与人民的利益都无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有密切联系。现阶段我国的设计原则中,充分结合了我国实际国情,按照我国法律法规和准则体例进行了适当调整,更加符合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使用要求,并满足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有效提升了审计工作的实效性。

(四)突出风险审计理念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注册会计师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受到多种风险的影响,导致审计工作实效性无法充分发挥。因此,在审计原则中,突出了风险审计理念,对审计工作中的投资者决策风险、财务信息真实性风险等进行了有效预防,并要求注册会计师具备风险识别、应对能力,尽量降低风险对审计工作质量的影响,保证审计效率。

二、审计原则在审计实务中的影响作用

(一)全面提升审计质量

审计作为市场经济活动健康的保障,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注册会计师严格遵循审计原则,提升审计质量。现阶段的审计原则中对审计工作中的具体要求进行了明确,要求注册会计师提升对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视程度,并将审计质量作为考核标准。同时要求审计部门能够从审计职业导则、审计质量监控、审计责任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并严格落实对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对审计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估,有效提升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对审计质量的提高有有着重要作用。

(二)促进审计流程系统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的流程也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现阶段的审计原则中,对审计工作流程进行了规范,明确提出了审计工作的目标、内容和相关要求,为注册会计师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和依据。注册会计师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照审计原则,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规范审计工作行为,实现审计流程的系统化,同时,在不断地实践运用中,审计原则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有助于推动我国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提升了风险应对能力

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审计工作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审计原则中突出了风险审计理念,并对注册会计师在实际工作中的风险应对进行了明确规定,为注册会计师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同时,审计原则中着重强调了对本山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这对提升审计人员风险领域、重大风险的判断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并能够促使审计人员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实现审计成本的降低,有效规避审计风险,更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和抗风险性、实效性以及工作效率。

(四)影响审计意见

审计人员在审计完报表后,需要对其是否符合标准发表审计结论,即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需要对报表的合理性、准确性、真实性等负责,并提出适当的审计意见。一般审计意见可以分为保留意见、无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等五种,由于审计原则中突出了风险设计理念,并将审计重心前移到了对风险的控制上,因此,使注册了会计师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更容易收集审计报告相关资料,提出更具影响力的证明依据,以提升审计报告的权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审计意见的类型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结束语

审计原则在审计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对规范、指导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有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的审计原则具有促使准则体系完整化、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符合我国国情以及突出风险审计理念等特点,能够保证经济市场的稳定性、公平性,为企业提供了健康的发展环境。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审计原则也需要在实践运用中不断完善创新,以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促进审计流程的系统化,提升审计工作的风险应对能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摘要:审计工作是对企业经济行为、财务管理进行规范的一项管理活动,审计原则是注册会计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守的准则。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不断变化,我国的审计原则也在不断的完善改进,并在维护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审计原则的特点及其对审计实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审计原则,特点,审计实务,影响

参考文献

[1]宋晓琳.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特点及其对审计实务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5,1(1):38-39

[2]吴爽.论新审计准则的特点及对审计实务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7(14):45-49

审计英语语言特点及翻译研究 篇2

审计英语及其文本内容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的推动下,我国涉外企业规模、数量、效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审计人员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涉外企业实现良好的经营效果的重要保障。审计人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还应通晓审计专业英语语言特点,掌握审计专业英语的翻译技能。在专业文本内容翻译和审核过程中,减少因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翻译歧义、障碍与文化休克,确保涉外审计专业业务的顺利开展。审计英语又被称作审计专门用途英语,就是以审计专业业务为服务对象,在词汇、语篇、语义方面体现审计专业及审计业务的特点,有助于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涉外企业经济活动效益性、安全性、合法性及一惯性进行鉴证监督。

审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和审计专业知识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形成的特殊语言变体,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审计英语涉及审计活动主体、客体的基本情况介绍。审计英语文本中,一般会对专业审计机构、审计人员进行分类介绍,如一般审计英语文本会将审计主体分为:政府审计机关、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三大类,涉及税务专业人员、企业财务人员及注册会计师等人员;而审计客体主要针对涉外企业或跨国企业及一定时期内财务收支、财政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统计资料。其次,审计关系及审计标准介绍。审计英语文本一般会详细介绍审计主体与客体间的委托或授权关系,并根据审计工作执行、审计对象特点对经济法规、审计标准进行阐述。再次,审计内容与审计目标。审计英语文本一般将检查审核工作、资料收集工作、证据整理作为其内容核心,因此审计英语文本有别于其他专门用途英语。同时审计英语文本中一般会将审计具备目标,如涉外企业资料合法性、一贯性、效益性作为审计活动主要目标进行阐述介绍。最后,审计方法及程序介绍。审计英语文本一般将审计人员搜集证据、制定审计报告、审计任务执行、审计目标总结的方式与手段进行集中介绍,同时会对审计活动程序进行阐述,将审计通知书送达、审计调查、审计报告意见书、审计决定等各个环节内容给出明确的介绍和解释。

审计英语语言特点

审计英语词汇特点。首先,审计专业术语繁杂。所谓审计专业术语就是指在审计学科、审计业务领域及审计行业内专门使用的特定词汇,因为这些审计专业词汇具有特定含义,因此在审计专业领域内应用范围较广,使用频率较高。尽管审计专业术语词汇数量众多,但总体上其主要分為:对义性、单一性和时代性三大类。对义性词汇主要是指概念在词义逻辑上呈现一定关联或矛盾的词汇。在审计领域,对义性词汇数量较多,例如:assets(资产)与liabilities(负债)、appreciation(升值)与depreciation(贬值)、deficit(逆差)与surplus(顺差)等。单一性词汇主要是在审计领域内,仅能表述单一词义的专业术语,如auditing(审计)、internalaudit(内部审计)、tangible assets(有形资产)、Commission(佣金)等。而时代性词汇,主要是指随着审计技术、审计范围、审计业务不断发展涌现的新型词汇,这些词汇体现了审计专业理论外向性发展及涉外企业经济活动的最新动态及方向,例如management audit(管理审计)、information disclosure(信息披露)、risk-oriented audit(风险导向审计)等词汇代表了审计专业业务的时代属性。其次,审计专业术语中缩略语现象较为普遍。普遍实用缩略语是审计专业英语词汇第二大显著特点,这与审计英语缩略词本身意义准确、简洁及便利的特点有着直接关系。在审计英语中,缩略语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一主要为首字母的缩写词,其二为截短词。首字母缩写的审计英语词汇,是将专业词汇首字母根据英语习惯,进行大写并连接的词汇变化形式。例如:GAAP(会计公认准则)、FASB(财会标准委员会)、GAAS(公认审计准则)、VAT(增值税)等首字母缩略词提高了审计人员书写与阅读效率。除此之外,在审计英语中,单词截断现象也非常普遍,如:Acct(账户)、Bal(余额)、Cap(资本)等。最后,审计词汇中复合词与派生词数量较多。涉外审计业务经常涉及法律、财会、国际贸易等多元学科,因此经常会出现审计专业词汇与其他专门用途英语词汇复合来表述特定含义的词汇,如:audit appeal(审计复议)、audit hearing(审计听证)、double-entry accounting(复式会计)等。

审计英语语篇特点。因为审计业务本身具有客观性,因此在语篇方面主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句法以被动句、复合句为主。被动语态作为专门用途英语追求规范性、客观性的重要手段,能直接表示审计英语中审计活动与企业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审计英语中,被审计企业及相关内容经常被置于主语位置,凸显出审计对象的明确性,同时也降低了审计主体本身的主观色彩,与审计业务客观性形成高度吻合。另外,审计英语中还大量采用陈述句和复合句,其中复合句能对复杂审计概念及审计业务进行详细阐述,其主要由多个从句、短语组合构成,同时搭配并列结构、非谓语动词等。因此,审计英语文本句式虽然较为复杂,但是逻辑关系明确,对审计内容能够有较强的阐述作用。而为表现复合句严密的逻辑性,审计英语一般会采用大量逻辑性连词联系上下文,例如for、as a result、due to、because、owing to等表述因果关系的连词;but、although、though、however、nevertheless、while等表述转折关系的连词;furthermore、maddition、moreover、so、thus等表述逻辑次序的连词;if、provided、suppose等表示假设的连词。其次,审计英语时态、修辞手法简单。审计专业英语中,时态一般较为简单和单一,主要采用一般现在时为基调,这是因为审计英语文本以介绍审计原则、审计方法、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手段为主,一般现在时可以凸显审计活动中所存在的客观经济活动现象及问题,因此成为审计英语句式中最常用的表达时间概念的语法形式。另外,审计活动一般基于涉外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图表和公式等内容,集科学性和严肃性为一身,因此在审计英语语篇中语言一般正式、可信及客观,很少采用普通英语文本中惯用的修辞手法。这是因为夸张、比喻、讽刺及拟人等手法会极大破坏审计业务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同时,审计英语语言为凸显科学、客观的特点,经常采用:定义、分类、描写等三大修辞方式,也就是使用定义凸显审计活动的本质,然后据概念本质进行审计活动的分类,表明不同审计业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再从不同角度如实描写,反映涉外企业经营活动的特征。

审计英语翻译原则与方法

审计英语翻译原则。审计英语翻译是译者对审计信息客观内容专业性、逻辑性、简洁性的语言译介活动,因此必须符合专门用途英语翻译“客观、专业、通顺”的三大原则。首先,客观性原则。审计英语在语法上以一般现在时和被动语态为主,用来阐述以数据为基础的业务活动内容和效果,旨在强调审计信息客观性,同样在审计英语翻译中,译者也必须要根据一般现在时特点和被动语态特点,在翻译过程凸显审计活动中所发现的客观事实及审计对象的客观行为和反应,摒弃译者对审计行为的主观判断,减少译者感情色彩对原文的影响。其次,专业性原则。审计英语语言涉及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因此在术语选择上既要规范,又要严谨准确,文体信息的措辞要符合审计专业理论和惯例要求,将审计法案用语语体与审计对象、审计主体之间的关系准确地表达出来。最后,通顺性原则。通顺性原则就是要求译者译文一方面要符合汉语规范要求,避免硬译死译、文理不通、结构混乱现象。另一方面,审计英语文本主要针对涉外企业经营活动规划、活动实施步骤、过程、结果的逐步审核,具有一定的程序性和连贯性,因此译文必须要凸显各个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

审计英语翻译方法。审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以主要以财务数据报表为基础,客观真实反映涉外企业经济业务。审计英语文本内容讲究真实、准确及审计信息和审计报告的清晰,而为保证其内容的完整真实,当前审计英语翻译主要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翻译方法,即包括直译、意译等翻译在内的,由译者将审计英语文本信息译介为汉语信息,并保持原文風格的语言译介方式,其主要目的就是保留审计英语文本信息完整,传递原文本审计信息。审计英语翻译方法主要包括:一是增译和减译相结合的翻译。增译和减译主要是以传递审计信息意义为主要目的的翻译方法,译者根据审计文本语境、汉英语审计语言表述习惯及逻辑关系,增加或减少审计原文内容。增译主要是根据审计文本语境主动增加某些名词、动词及关联词等,让汉语译文含义更加明确,译文结构更加完整,同时符合汉英语各自的行文习惯,而减译则是指减去审计英文文本中多余词汇。二是转换翻译。所谓转换策略,就是译者以审计英语信息意义为翻译重点,调换及转移审计原文内容,如审计术语引申、词性与词序转换、主被动转换、词类转换等。三是分译与合译相结合的翻译。分合翻译作为审计翻译中最常用的方法,主要通过融合或分离审计英语文本中的不同句子成分,改变原文的表达形式,同时保持审计信息所传递的意义不发生变化的翻译方式。分译可以保证译文中单词、短语和从句的独立性,而合译可以使译文更加简洁紧凑、增强不同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联系。

审计英语翻译策略

翻译过程动态化策略。审计专门用途英语在词汇、句式上具有与普通英语显著不同的特点,因此决定了其翻译过程在策略选择上不能过于单一,而要针对词汇、句式和语篇,主动、灵活地选择翻译策略,适应不同需求。首先,审计术语翻译策略。审计英语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复合词、缩略语,同时随着经贸活动的发展,术语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译者翻译过程中必须要依据术语形式和内容的动态变化将意译法、音译法、直译法、原型翻译法等技巧加以灵活运用。针对审计活动中早已广泛认可的约定俗称,译者可直接采用直译法,根据字面含义直接翻译,如audit直译为“审计”、internal audit译为“内部审计”。而针对复合词汇,译者可将直译和意译方式结合,对审计专业核心词汇运用直译,而修饰词汇则采用意译,如audit hearing可译为“审计听证会”。针对缩略语,可多选用意译法,将缩略语和具体审计情景结合,译文要反映缩写字母真正代表的词汇。其次,句式翻译策略。审计英语文本是为详细介绍涉外企业经营情况及其效益,同时对相关经济活动问题进行审核剖析,这些审计内容均需要严谨与精确的语言及大量词汇、分句予以限定和修饰,因此审计英语文本往往句式极为复杂。针对以上特点,译者要依据其句式情况和翻译目的,灵活选择分译、合译、倒译及拆译等方法,保证其逻辑含义。例如,译者可以运用顺序翻译法对与汉语结构类似的英语文本进行直接翻译,而对与汉语语义结构和表达习惯相反的句式进行转换翻译,颠倒原文的句式顺序以保证逻辑准确性,对审计英语文本主句、从句逻辑关系不紧密的情况,可用拆译法对其结构简化处理,以降低其翻译难度。

翻译模式规范化策略。审计英语文本翻译要求译文必须符合审计活动专业、客观、独立、规范的行业标准及要求,但当前我国审计英语翻译主要采用“审计英语文本一译者一译文”的以译者为核心的翻译模式,导致翻译模式过于传统和主观化,因此审计英语翻译必须根据现有翻译模式发展特点及审计工作需求,建立更加规范、系统、专业的审计英语翻译模式。首先,在审计英语翻译活动之前,审计主体及相关机构要根据审计活动需求,建立审计专业翻译队伍、审计英语专业语料库、审计英语资料库以及审计英语翻译计划与管理机制,对存有疑问的审计英语专业词汇、术语、审计企业特点建立翻译咨询及检索渠道,以保证审计英语翻译工作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其次,翻译过程中,审计行业和审计英语译者要严格遵循审计英语翻译计划要求,对审计专业术语、翻译内容进行专题讨论和反馈,保证翻译策略的及时调整。最后,翻译结束后,审计英语译者和审计行业、机构要针对译文进行多次校正,将译文交给审计专业机构开展译文质量评价,根据译文评价结果进行修改或二次翻译。

审计特点 篇3

关键词:专项资金审计,案例分析,特点与方法

财政专项资金是政府为扶持 、发展某项特定事业而专门设立的资金, 是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特定时期、 特定政策的一种特殊财政手段。譬如有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工业发展资金、淘汰落后产能资金,关闭小煤矿等专项资金。 财政专项资金的大量投入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其设立、分配、使用、管理以及后续绩效评估环节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非常必要, 本文结合两个实际审计案例分析专项资金审计的特点与方法。

一、案例简况

(一)甲项目概况

甲项目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计划中的智能制造装备项目,2011年12月获得国家 补助资金7 000万元,首批拨付4 200万元资金, 到2013年底项目验收通过, 甲项目对申报单位要求严格,对前期研究基础重视,项目竞争也非常激烈。 某集团取得这个项目是实力的展现,同时也是荣誉的象征,在报纸和网站都有相关报道。

在审计这个项目时, 甲项目专业内容非常强,被审计单位也比较配合, 处于对这个项目开发情况的疑问,审计人员 专门到研发现 场进行实地 勘察,相关硬件和软件一应俱全,项目的真实性没有问题, 审计重点就落到了资金管理和有效使用上。

(二)乙项目概况

乙项目是环保类资金项目, 乙项目承担单位作为定点治理排放重金属企业, 获得的国家财政补贴资金800万元。 项目资金在2013年2月到位后,进行了治理设备招投标,经过两次废标,第三次招标成功,共有四家单位中标作为环保设备的提供方。 其中采购的两套装 置已经进入 使用检测阶 段,达标后支付了尾款,合计金额仅占项目额的8%左右。 占项目资金量达到50%多的设备仅支付了预付款70多万元, 由于中标方与项目承担单位的方案存在争议, 截至2014年5月, 设备没有到位,项目没有进展。

二、案例分析和对比

(一)甲项目资金流向成疑

1.查阅账册资料 。 对于大额的资金流出要追踪流向, 特别关注财政补助资金是不是用于这个项目, 项目资金开支的真实性如何。 调阅账务资料和凭证, 在翻阅凭证中发现除了与高校合作签订 金额占到补 助资金50% 的技术合同外, 还存在很多笔支付给咨询公司的咨询费、服务费,总金额占比10%左右,最大的疑点是发生咨询业务比较频繁, 查看原始票据是手工开具,每张开票金额都是9 900元。 依据职业判断, 非常专业和高科技的项目, 并且这个项目已上升到影响国家战略, 专家与技术力量除了高校和项目承担单位, 支付大量咨询费到其他单位值得考量。 鉴于开发票的一家公司就在当地, 我们查阅了此公司的工商和纳税信息,确实有此公司,并且纳税状态正常。 审计人员按照工商注册地址进行实地查找, 没有找到这家公司,问门岗没有听说过有这家公司,这些情况很值得怀疑了。

2.询问当事人 。 审计人员有了初步判断,这里有问题。第二天直接叫来项目负责人,问咨询费是怎么回事,据其回答专家是项目承担单位找来的, 咨询公司并不认识这些专家, 开票金额对应的是专家的劳务费开支, 咨询公司的作用就是开具正规发票便于公司走账冲抵。 其实很明显项目研发过程中的劳务费是直接可以作为研发支出的, 经过相关人员的签字确认就可以入账, 项目负责人的解释是不懂财务, 其实在翻阅凭证中看到在此项目中有直接劳务费开支, 而且是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才完成的支付, 所以这里的不懂财务只是说辞。

3.涉嫌套取资金。 继续往下查,发现咨询公司发票冲抵了原来项目经办人的备用金, 当初备用金是以借款的形式打入不同的个人账号, 并且备用金的用途是差旅费。 又经过对经办人的询问得知,实际情况是按照10%的手续费购买了咨询公司的发票, 通过发票冲抵 了原来的借 款 , 开票额的90% 流入到了不同人的个人账户 , 根本就没有出差的任何发票冲抵, 这种形式的资金流转涉嫌贪污。 在这个时候,考虑立案审计,要查深查透,揭露出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国家财经法纪。

(二)乙项目开支过于谨慎

此项目的开支局限在设备采购的预付款上,招标过程中的费用,设备检测中的动力、人工、材料等费用,均没有列支。 翻阅凭证看到收到财政资金一笔800万元, 三套设备预付款支付五笔账,共计136万元,账务处理非常简单,没有什么疑点。项目负责人及财务人员对财政资金的使用非常谨慎, 担心项目验收、 审计部门质疑项目资金的正确使用, 和项目直接相关的开支也没有列支。 在询问项目进展情况时, 其人员提出很多关于项目开支的内容,不知道能不能列支,到底列支多少合适。 其实在项目按质保进度的前提下, 合理的开支计入项目经费是非常必要的,比如项目管理费用,其中有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 现有设备的折旧费用等。

(三)两项目比较

1.甲项目制度约束滞后。 对应项目资金, 财政部门会出台资金管理办法, 特别是规范合理真实列支方面,会提出具体要求,而甲项目的资金管理办法出台较晚,项目要结题验收时,财政部才出台。集团公司只对国家长期每年都有的补助项目有管理办法和监督措施。

2. 乙项目缺失规范约束 , 开支过于谨慎。 乙项目财政部门也没有出台此类项目资金使用的指导意见, 只是在2013年6月主管部门环保厅发了一个通知, 要求按照可研报告进度完成项目建设, 同样集团公司第一次获得这类项目补助资金, 内部没有出台规范的制度。与甲项目相比,乙项目在使用资金方面比较保守, 推进项目执行缓慢, 可行性报告上论证的日期是开始于2012年10月 , 项目达效 在2013年10月 , 实际到2014年5月 , 仅投入使用两套装置, 关键的设备预计建成达效要到2014年年底,导致大量财政资金沉淀到项目承担单位,无法按照预期使用。 除项目承担单位执行不力外, 在项目经费的使用上过于谨慎也是一主要原因, 导致财政资金示范效应大打折扣。

3. 两项目问题总结。 两项目都存在相关的制度规范约束不到位问题, 甲项目进展顺利,但资金使用不规范, 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重大案件线索;乙项目进展迟缓,资金使用保守,没有发挥出财政资金应有的效益。

三、专项资金审计的特点与方法

(一)深入了解专项设置的背景,重视项目申报立项情况审计

每个专项资金设置有其相关的背景和原因,查找与其相关的官方的、民间的各种资料,包括立项依据,资金分配,管理要求等,从逻辑上判断出问题的可能性。 通过调查、观察、分析等方法,做好对专项资金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概预算的审计。 主要审查申 报项目可行 性研究的规范 性,背景是否真实存在,建设条件是否能落实, 可行性研究内容是否齐备完整,技术经济论证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实际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借以评价有无虚假申报、 重复申报立项的问题,有无选项不当,违背科学规律出现人为项目、人情项目等问题。

(二)追踪资金流向,重点审查合法合规性

任何一项专项资金都要运用到专门的项目建设上, 以资金运动为主线, 资金流向哪里, 审计就跟踪到到哪里。 审计过程中,有必要对项目资金拨付管理及使用情况整个流程进行追踪审查。 要对照项目审批文件中规定的资金额度、用途、到位、管理、使用每个环节进行核对。 按照资金运行轨迹跟踪审查, 采用顺查法对照项目审批文件审查,可以全面有效地判断合规合法性。

(三)关注支出单据真实性,分析业务发生的真假

通过职业判断, 对可能存在问题的单据,采取到相关单位询证、银行查询等方式延伸审计, 如果出现内容虚假的支出凭证, 就可能存在套取专项资金等违纪违规问题, 所以对各类项目支付凭证加鉴别很有必要。 支出凭证应当附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应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 确保与经济业务事项相符。不符的票据要分析原因,看是不是虚假交易或事项。

(四)实施项目程序性审查及效益的分析

首先是进行程序审查。 重点关注工程建设中有无重大损失浪费及质量隐患,包括项目建设工程的设计是否经有权部门批准,是否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项目建设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是否具备工程建设所需的资质等级;供货单位是否经过招(投)标和实行政府采购。 然后是进行效益考察。 重点分析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所取得的各种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达到程度如何。 包括检查项目计划制定是否合理,项目完工验收是否达到预期效益有无立项不准、 责任不清、管理不善或工程质量等原因造成的浪费或事故隐患等。根据审计情况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确保国家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五)加强专项资金结余形成原因审计

01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特点 篇4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1844年, 英国政府颁布了《公司法》,并对其进行修订

B.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创立了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

C.1887年,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成立

D.1905年11月,《会计杂志》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的正式杂志发行创刊

2.以下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从1844年到20世纪初,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时期

B.从20世纪初开始,全球经济发展重心逐步由欧洲转向美国,因此,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审

计得到了迅速发展,它对注册会计师职业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C.1936年发表《独立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检查》之后,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点是

保护债权人为目的的资产负债表审计

D.1933年美国《证券法》规定,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的财务报表必须接受注册会计师

审计,向社会公众公布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

3.以下关于财务报表审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分为通用目的编制基础和特殊目的编制基础

B.财务报表审计是由注册会计师完成,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政府审计

和内部审计不会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C.财务报表通常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

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D.一般来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通常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提供给外部利益相关者

使用。在许多情况下,财务报表的信息也供管理层进行内部决策

4.以下关于账项基础审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账项基础审计又称详细审计

B.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合计和过账上

C.这种审计方式是围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来进行的D.注册会计师开始采用审计抽样技术,此时抽查数量相比以前下降较为明显

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风险导向审计核心内容的是()。

A.识别风险

B.消除风险

C.评估风险

D.应对风险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旧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始于辛亥革命之后

B.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了《会计师条例》,确立了会计师的法律地位

C.1985年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师法》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开始复苏

D.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

册会计师法》

2.以下选项中,属于合规性审计的有()。

A.确定会计人员是否遵守了财务主管规定的程序

B.检查工薪率是否符合工薪法规定的最低限额

C.经济主体是否遵循法律法规中适用于该系统的规定

D.审查与银行签订的合同,以确信被审计单位遵守了法定要求

3.以下关于不同阶段审计方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在账项基础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详细检查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B.制度基础审计以内部控制为基础,改变了传统的审计方法,强调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

C.风险导向审计扩大了审计范围,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D.审计风险模型的出现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

易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

4.以下选项中,关于现阶段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说法正确的有()。

A.审计的对象从以前的资产负债表扩大到现在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全部财务报表

B.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综合考虑了企业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关的各个方面,以全面降低

审计风险

C.审计目标是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D.财务报表审计最终是对财务报表是否符合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提出结论

5.以下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是一种降低财务信息风险的保证服务

B.是一种提高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能力的保证服务

C.是一种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的保证服务

D.是一种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赖程度的保证服务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英国政府于1844年颁布了《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必须设监察人,负责审查公司的账目。1845年,又对《公司法》进行了修订,规定股份公司的账目必须经董事以外的人

员审计。选项A说法错误。

2.【答案】C

【解析】1936年发表《独立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检查》之后,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点已从保护债权人为目的的资产负债表审计,转向以保护投资者为目的的利润表审计。选

项C说法错误。

3.【答案】B

【解析】尽管财务报表审计在大多数情况下由注册会计师完成,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财务

报表发表意见,但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有时也会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4.【答案】D

【解析】在账项基础审计阶段,随着审计范围的扩展和组织规模的扩大,注册会计师开始采

用审计抽样技术,只是抽查数量仍然很大,而且在抽查样本的选择上仍然以判断抽样为主,所以选项D错误。

5.【答案】B

【解析】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是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D

【解析】1980年1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开始复苏,选项C描述错误。

2.【答案】ABD

【解析】选项C属于经营审计的范畴,选项ABD属于合规性审计。

3.【答案】ABCD

【解析】选项ABCD均正确。

4.【答案】ABD

【解析】现阶段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选项C错误。5.【答案】AD

浅析农业直补资金审计的特点与现状 篇5

审计机关应本着维护政策执行,助推新农村建设的目的,积极开展对农业直补资金的跟踪监督审计。农业直补资金审计内容,大体上与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内容相似,包括对其资金来源、资金管理、资金发放、内控制度、以及个人违法违规行为等方面进行审计监督。其目的一是以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为中心,保证政策的贯彻执行;二是防止挤占挪用,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三是监督和服务并重,促进政策的完善,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但不同于一般财政专项资金,我国农业直补资金因其自身的特殊原因,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一、补贴品种复杂,手续相对繁琐

以最大限度地支农惠农为目的,我国目前已实行的农业直补项目大都属于分项式补贴,即不同的对象视不同的条件领取不同的补贴,且一般要求直补到户(人)。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分布较广,农户数量巨大、种植及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种类繁杂,再加上补贴的种类和相关规定繁多,导致相当部分农民对补贴政策了解不清楚,整个直补补贴工作宣传压力大、运行程序烦琐、工作成本较高、工作量大。

二、补贴资金分散,规模较小

同样是由于人口分布广、人数巨大的原因,导致补贴资金较为分散,几百上千亿发放出去,实际发放到户不过几十数百元,发放难度较大。除此之外,补贴资金要经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层层审核拨付,发放补贴的资金链较长。

三、补贴政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任何政策都难免有其局限性,农业直补政策也不例外。一是补贴效用的局限性。因为农户拿到手上的补贴金额都不大,对促进增收的力度有限。二是补贴对象范围的局限性。三是补贴政策延续性的局限。

由于农业直补资金的上述特点,使农业直补资金审计也相应具有如下特点:

(一)审计范围广,力量不足。农业直补资金从资金的筹集到层层发放,涉及财政、农业、水利、畜牧、林业等多个主管部门及有关金融机构,涉及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县乡镇村农户多个层级,更涉及许多工作人员及数亿农民群众,范围极其广大。如要保证审计的质量,达到一定检查比例,目前的审计力量严重不足。

(二)政策性较强,不易把握。农业直补资金从补贴粮食、补贴种子、补贴牲畜、补贴农机具……几乎涵盖从生产力、生产资料乃至产成品销售等整个农业生产全过程,共分为十几个大类几十个小类,此外还可根据地区或情况的不同,各地方根据工作实际又在全国性政策的基础上自行补充建立了许多实施细则,使资金细分成更多项目。每一类别的政策相对独立,专业性较强,令审计人员不易把握。

(三)审计手段原始,事倍功半。相比较针对社保资金、金融资金等同样涉及范围较广的资金审计,因农村信息化条件相对落后,农业资金越到基层信息化技术越无法得到应用,许多资料都是人工记录操作,给审计工作造成了巨大阻碍,通常核实一项直补资金需要翻阅堆积如山的纸质档案,甚至需要走访地处偏远、联络不便的乡村,运用传统的审计方式事倍功半。

(四)问题金额较小,审计成本相对过高。由于农业直补资金发放到户(人)时金额较小,问题线索分散、且相对独立,按照审计工作规范化程序,对疑点及问题进行排查时将耗费大量的精力,最后即使查出问题,检查出的问题金额汇总起来却不大,审计成果不明显,却耗费了大量的审计成本。

同时,由于审计力量不足、传统审计手段和方法的限制等多种原因,农业直补资金审计呈现如下现状:

(1)着重真实合法审计。目前对农业直补资金的审计,还主要停留在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开展检查的阶段。更着重于查错纠弊,从管理上、制度上发现和揭露问题,促进直补制度的健全完善,但较少从绩效审计的角度,对直补资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展开研究与分析。(2)主要采取交叉审计方式。在对农业资金的审计中,仍然是采用传统的“上审下”与“同级审”交叉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本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同级监督,以及对下级政府及相关单位的独立审计,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形成全方位的审计监督机制。(3)以传统审计技术手段为主。农业直补资金信息化水平正处于初始普及阶段,2011年我市才逐步开始采取直补资金直接转入农户个人银行存折户头的方式,财政等主管部门才逐步要求基层建立电子台账并联网报送,但还远远达不到社保资金“金保工程”的高度信息化水平。开展审计时,计算机审计技术仅得到了基础的辅助应用,仍然是以传统的审计技术手段为主。

审计特点 篇6

涉农资金是国家对农业的专项投入资金, 是各级政府对农业经济的大力支持。涉农资金的使用要遵循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 要以提高农业经济水平为目标, 以农民使用为前提。涉农资金审计工作是国家审计机关对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与评价。涉农资金审计工作难度高、风险大。涉农资金审计工作涉及的专业多、领域多。我国各级政府对农业问题都给予重要关注, 在农业问题上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确的态度。当前, 涉农资金审计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福建省莆田市基层农村涉农资金的审计过程, 发现了一些当前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一些特点。

二、农村基层涉农资金审计的主要特点

我国农村基层涉农资金审计工作的变化, 是随着不同区域农业特点而产生政策上的区分。以福建省莆田市基层农村来看, 涉农资金的使用就与其他基层农村有重要差别。

1、具有基础建设性特点。

涉农资金审计工作要以农业经济为基础, 建立资金审计的具体模式。审计工作必须要充分发挥审查的作用, 要在农业经济发展中, 时时存在、事事存在, 保证经济工作的运行发展。福建省莆田市农业以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而闻名。在近几年的农业经济运行中, 形成了产业化链条。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农民的固定资产稳步增长, 机械化水平增高。在基础性产业发展的同时, 经济作物规模扩大。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 形成了莆田市农业企业规模的上升, “十一五”末期, 农业企业就达120多家, 国家级和省级企业占近20家。对农业企业的审计工作, 就是要以农业产业结构为基础, 对农机、营销等专业合作资金进行审查。莆田市政府为了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投入, 着重从引进科技成果上入手, 引进的科技成果涉及粮食生产、蔬菜生产、水果生产、林业生产、水产等多方面。对引入的科技成果要进行标准化管理。对农业科技化投入资金进行专项审计。莆田市农业经济的高度发展, 必然需要涉农资金审计工作的细致深入, 涉农资金审计是从农业经济的基础工作。

2、具有质量监督性特点。

我国的审计工作都具有阳光操作的公正性。法治审计, 是审计的主要特征。涉农资金审计工作面对的是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体。拿莆田市农业发展情况来看, 莆田农业发展迅速, 但是, 发展不平衡, 新型农业项目引进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涉农资金使用方面必然要面临一些调整。“十二五”期间, 莆田农业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农业经济方式的转变。其中重要的转变就是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莆田农村整体形势虽然发展良好, 但是依然受生产方式的束缚, 在投资融资方面功能薄弱, 无法实现大量资金进入农业领域。在审计工作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农民的小额贷款受到限制。很多贷款没有直接应用到农业生产上, 农村金融体系处于粗放型阶段。审计工作可以对涉农资金使用进行质量监督, 从而避免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违法违纪案件, 保证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廉洁自律。

3、具有主动开放的特点。

审计工作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文化性。涉农资金审计过程中, 要对农业生产的环节进行比对, 主动对农业经济进行必要了解。莆田市农业经济实施的是区域化、规模化、递进化管理。以保护资源为资源利用前提, 对农业污染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理。建立净化系统和再利用系统, 保持资源平衡发展。这就需要审计人员要充分了解经济发展的过程和环节, 明确资金使用的方向, 才能更好的做好审计工作。农业经济发展越快, 对市场的需求越大, 因此, 审计工作要面向市场、要保持开放性的特点, 依法审计、诚信审计。特别是对农业经济财务情况的审计, 更要保持应有的耐心, 审计人员要保持对农民的热情, 在解决问题时, 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

三、做好基层农村涉农资金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

1、做好基层农村涉农资金审计工作是农业资金正确合理使用的保证。

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呈现出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多种经济模式共同发展的局面。农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 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形势。为了加快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涉农资金审计就是为了保证农业资金落到实处, 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侵犯。

2、做好基层农村涉农资金审计工作是实施财务监督的要求。

审计工作是财务工作的监督程序。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 必然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涉农资金审计工作就是及时纠正农业资金应用过程中的缺点。涉农资金一旦出现问题, 就会直接影响农民的根本利益, 造成农民群体的不稳定。涉农资金审计工作就是为农民提供更好的财务工作服务, 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

3、做好基层农村涉农资金审计工作是提高农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

农业经济领域涉及的产业较多, 不同产业之间的经济模式都不同, 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有巨大差别。涉农资金审计工作, 可以明确农业资金的使用情况, 正确评价农业资金在哪些地方实现更有效的利用。涉农资金审计工作可以为政府提供有效的政策参考, 为实现涉农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 创造农业经济的更多增长途径。

四、结论

涉农资金审计工作具有审计工作的特征, 也具有农业经济的特殊要求。通过对福建省莆田涉农资金审计工作的研究, 认为做好涉农资金的审计工作是对农业基础的重要支持, 是实现农业快速稳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李义海, 基层涉农资金与资源环境融合审计模式初探, 《审计月刊》, 2010年06期。

[2]胡玲玲, 开展涉农资金审计, 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中国城市经济》, 2011年08期。

中小企业IPO审计业务特点探讨 篇7

中小企业IPO适用的法律较多

(一)五个基本法律法规

《公司法》、《证券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深圳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二)三份特别规定

《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特别规定》、《中小企业板块交易特别规定》、《中小企业板股票暂停上市、终止上市特别规定》

(三)五份指引

《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诚信建设指引》、《中小企业板块保荐工作指引》、《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董事行为指引》、《中小企业板投资者权益保护指引》、《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公平信息披露指引》

(四)两份细则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细则》、《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限售股份上市流通实施细则》

(五)三份通知

《关于做好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年度募集资金专项审核工作的通知》、《关于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中试行年度业绩快报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在中小企业板试行澄清公告网上实时披露制度的通知》

中小企业IPO条件综合复杂

中小企业股票发行与上市的条件比较苛刻,按照证监会要求,中小企业IPO的发行上市条件规定如下:

(一)发行人资产质量良好,资产负债结构合理,盈利能力较强,现金流量正常。

(二)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

(三)发行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发行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四)发行人编制财务报表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对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应选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五)发行人应完整披露关联方关系并按重要性原则恰当披露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价格公允,不存在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情形。

(六)发行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企业应当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企业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

(七)发行人依法纳税,各项税收优惠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发行人的经营成果对税收优惠不存在严重依赖。

(八)发行人不存在重大偿债风险,不存在影响持续经营的担保、诉讼以及仲裁等重大或有事项。

(九)发行人申报文件中不得有下列情形:

1.故意遗漏或虚构交易、事项或者其他重要信息;

2.滥用会计政策或者会计估计;

3.操纵、伪造或篡改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或者相关凭证。

(十)发行人不得有下列影响持续盈利能力的情形:

1.发行人的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品种结构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2.发行人的行业地位或发行人所处行业的经营环境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3.发行人最近1个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对关联方或者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客户存在重大依赖;

4.发行人最近1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主要来自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外的投资收益;

5.发行人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

6.其他可能对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形。

中小企业IPO程序复杂

企业改制上市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改制与设立、上市辅导、申请文件的申报与审核、发行与上市,四个阶段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阶段:改制与设立

(一)改制、设立方式

1.新设设立:有5个以上发起人发起设立登记;

2.改制设立:原公司资产评估后作为原投资者的整体出资

3.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

(二)改制与设立程序:

1.新设:发起人制定设立方案;签署发起人协议、公司章程;获省级政府批准;发起人认购、缴款;验资;创立大会;申请登记。

2.改制设立:聘请中介机构,拟定改制重组方案;聘请中介机构对拟改制的资产进行审计、评估;签署发起人协议和起草公司章程等文件;设置公司内部组织机构等。

3.有限责任公司变更:首先向国务院授权部门或省级政府提出变更申请并获批;聘请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原股东做股份公司发起人,将经审计的净资产按1:1的比例投入到拟设立的股份公司并进行验资;拟定公司章程;创立股东大会和进行变更登记。

第二阶段:上市辅导

聘请辅导机构对其进行尽职调查、问题诊断、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完善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取消了辅导期至少一年的限制),在企业接受上市辅导时应达到的目标:

(一)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

(二)形成独立运营和持续发展能力

(三)树立诚信意识、法制意识

(四)董事、监事、高管全面了解上市法律法规

(五)具备进入证券市场的基本条件

第三阶段:申请文件的申报与审核

申报与审核手续主要如下:企业和中介机构按照要求制作申请文件,保荐机构向证监会推荐并申报申请文件,证监会对申请文件进行初审,提交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进行审核。

股票发行申请文件主要包括:

1.招股说明书及招股说明书摘要;

2.最近3年审计报告及财务报告全文;

3.股票发行方案与发行公告;

4.保荐机构向证监会推荐公司发行股票的函;

5.保荐机构关于公司申请文件的核查意见;

6.辅导机构报证监局备案的《股票发行上市辅导汇总报告》;

7.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

8.企业申请发行股票的报告;

9.企业发行股票授权董事会处理有关事宜的股东大会决议;

10.本次募集资金运用方案及股东大会的决议;

11.有权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议书的批准文件(如需要立项批文);

12.募集资金运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13.股份公司设立的相关文件;

14.其他相关文件,主要包括关于改制和重组方案的说明、关于近三年及最近的主要决策有效性的相关文件、关于同业竞争情况的说明、重大关联交易的说明、业务及募股投向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说明、原始财务报告及与申报财务报告的差异比较表及注册会计师对差异情况出具的意见、历次资产评估报告、历次验资报告、关于纳税情况的说明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鉴证意见等、大股东或控股股东最近一年又一期的原始财务报告。

第四阶段:发行与上市

1.受理申请文件。申报文件要齐全和形式合规,审计资料最后审计日在三个月内。

2.初审。证监会发行部静默审核申报材料。

3.发审委审核。7名委员,记名方式,同意票要达到5票方为通过。

4.核准发行。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

在所有程序完备并经证监会核准后,公司进行拟订代码、简称,申请报交易所核定;向交易所上市申请;审查批准,发出上市通知书;与交易所签订上市协议书;披露上市公告书,在挂牌前三个工作日内公告;挂牌交易,一般在股票发行后七个交易日内挂牌上市。

企业发行上市的参与方较复杂

企业改制、发行上市牵涉的问题较为广泛复杂,一般在企业聘请的专业机构的协助下完成。企业首先要确定券商,在券商的协助下尽早选定其他中介机构。股票改制所涉及的主要中介机构有: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土地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

券商:制定股份公司改制方案;对股份公司设立的股本总额、股权结构、招股筹资、配售新股及制定发行方案并进行操作指导和业务服务;推荐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其他中介机构,协调各方的业务关系、工作步骤及工作结果,充当公司改制及股票发行上市全过程总策划与总协调人;起草、汇总、报送全套申报材料;组织承销团包A股,承担A股发行上市的组织工作。

会计师事务所:各发起人的出资及实际到位情况进行检验,出具验资报告;负责协助公司进行有关账目调整,使公司的账务处理符合规定;协助公司建立股份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对公司前三年经营业绩进行审计,以及审核公司的盈利预测;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出具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报告。

资产评估事务所:在需要的情况下对各发起人投入的资产评估,出具资产评估报告。

土地评估机构:对纳入股份公司股本的土地使用权进行评估。

律师事务所:协助公司编写公司章程、发起人协议及重要合同;负责对股票发行及上市的各项文件进行审查;起草法律意见书、律师工作报告;为股票发行上市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特别提示: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通知的规定,拟申请发行股票的公司,设立时应聘请有证券从业资格许可证的中介机构承担验资、资产评估、审计等业务。若设立聘请没有证券从业资格许可证的中介机构承担上述业务的,应在股份公司运行满三年后才能提出发行申请,在申请发行股票前须另聘有证券从业资格许可证的中介机构复核并出具专业报告。

中小企业IPO涉及的技术问题较多

(一)公司架构的设计

公司架构的设计需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上市主体需有可连续计算的业绩,主营业务突出,非主营业务应予剥离。

2.上市主体的实际控制人在最近三年内不能发生变更,主营业务和管理层基本未变,否则会影响业绩连续计算。

3.改制前的重组工作应控制在一定的幅度内,避免构成重大重组行为,否则将影响业绩连续计算。

4.上市主体不得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存在同业竞争,同一控制人控制的其他企业经营与上市主体相竞争业务的,应将有关业务重组进上市主体,或将有关业务转出给非关联方。

5.上市主体的业务体系完整,有直接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业务经营和利润不能依赖于关联交易。

6.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改制是以发起设立、募集设立或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方式进行。以整体变更方式改制的,应首先通过股权重组(包括股权转让、增资等方式)使上市主体在改制前拥有适当数量的发起人(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且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上市主体的发起人具备适当资格,工会、持股会不能作为发起人。

7.股权清晰,不存在潜在的权属纠纷。代持股、信托持股都是不被接受的。

(二)独立性

上市主体要做到资产完整、人员独立、财务独立、机构独立和业务独立,在独立性方面不得有严重缺陷。

1.资产完整。上市主体的注册资本已足额缴纳,股东用作出资的资产的财产权转移手续已办理完毕;具备与生产经营有关的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配套设施,合法拥有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土地、厂房、机器设备以及商标、专利、非专利技术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资产权属清晰,领取了相应的产权证书。

2.人员独立。上市主体的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和董事会秘书等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中担任除董事、监事以外的其他职务,不得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领薪;财务人员不得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中兼职;上市主体有独立的人事聘用和任免制度,独立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在员工社保、工薪报酬等方面与股东单位分账独立。

3.财务独立。上市主体应当建立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能够独立作出财务决策,具有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对分公司、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得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共用银行账户;独立缴税。

4.机构独立。上市主体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经营管理机构,独立行使经营管理职权,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得有机构混同、合署办公的情形。

5.业务独立。上市主体应独立拥有业务经营有关的资质;具有独立的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系统,业务经营和利润不得依赖于关联交易。

(三)规范运作

1.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等相关机构和人员要能够依法履行职责。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执行,以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生产经营的合法性、营运的效率与效果。

3.通过章程及其他法人治理文件明确对外担保的审批权限和审议程序,不得为他人(尤其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提供违规担保。

4.不得有资金被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以借款、代偿债务、代垫款项或者其他方式占用的情形。

5.不得违规进行委托理财,并应注意防范相应的财务风险。

6.最近三十六个月内不得存在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过证券的行为;有关违法行为发生在三十六个月前,但目前仍处于持续状态的,需要进行清理。

7.最近三十六个月内不得存在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的情形。

8.业务经营中存在明显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形(尽管是行业内的通行做法)的,需要进行清理。如部分商业企业发行代币券、购物卡问题。

(四)员工持股

拟上市企业在上市前实施员工持股或管理层持股方案的,需注意以下问题:

1.持股主体。工会、持股会不能作为持股主体,以代持股、信托持股等方式实施也是不被接受的,比较恰当的操作方式是由自然人直接持股或持股公司持股。如上市主体为外商投资企业,不可由自然人直接持股。

2.持股管理方案的设计。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安排,对员工持股涉及的有关事宜进行管理(包括限制转让、离职强制转让、未上市回购等)。

3.审批。涉及到国有资产的,须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

(五)税务问题

税务问题一直是历年审核的重点,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上市主体享受的各项税收优惠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地方政府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不符合国家规定,是不能接受的。

2.上市主体应依法纳税,包括不存在因税务违法而受到处罚,且情节严重的情形;不存在非正常的大额欠税;以适当的身份独立缴税(如已达一般纳税人标准但仍按小规模纳税人缴税的问题)。

3.上市主体的经营成果对税收优惠不存在严重依赖。

(六)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处理

无形资产的处理亦是上市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涉及到对上市主体资产权属是否清晰、持续经营是否存在不确定风险等方面的考量。

1.土地使用权的取得主要采取出让、股东出资投入、租赁和授权经营等方式,不可以采取划拨方式。

2.上市主体一般应自行拥有其业务活动所使用的商标、专利和专有技术,但在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许可使用的方式进行处理。

3.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及以许可使用方式取得其他无形资产使用权的,应注意需要有适当的使用期限以及许可使用的独占性问题,不能存在不确定性和潜在不利变化的风险。

在全球经济衰退和中国经济“保增长、促转型”背景下,创业板的推出或可被认为恰逢其时。国内自主创新、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正蓬勃涌现,对资金的渴望急需满足。改革开放以来,融资不畅一直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加之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更为困难,适时推出创业板,支持中小企业创新融资方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链接

2008年IPO未过会案例主要问题列示描述

·案例1:某变压器公司:

1.国有股权转让不规范,2005年以0.6667元/股向自然人转让。

2.关联交易大,无市场可比价格,无法判断关联交易的公允性

·案例2:某内配公司

1.股份权属纠纷:收购3000名自然人股东,价格1元/股,且股东签名与名册名单不符合。后存在员工举报,理由之一是股权转让未经员工同意。

2.收入确认:原始报表与申报报表最近2年相差1600万元和2400万元,占当期申报数额的80%和72%。虽然2007年集中补缴所得税1500万元,但是被证监会判定为会计基础薄弱,内核不健全。

3.持续盈利性:曾经签订的一份合同约定限制了公司未来的发展。

·案例3:某继电器保护公司

1.国有股权转让:未经过国资委的书面批准。

2.存在重大税收依赖:近三年软件退税占到净利润的28%,38%,40%,退税额过高且呈上升趋势。

·案例4:某煤业公司

1.募投规模不合适:募投88亿元,其净资产才16.44亿元。

2.大股东资金占用较多:大股东2003~2006年占用21亿元,2007年才按照2.25%的年利率归还拟上市公司。但是同时,大股东又向下属公司提供委托贷款,年利率为7%。

3.存在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如:安全费用的提取。

·案例5:某网络通信公司

1.信息披露问题:2005至2007年度公司净利润797万元、748万元、7034万元,解释为重组和职工薪酬变化。某亏损业务2006年存在于上市主体,2007年被剥离,2008年拟又合并进来;并且人均工资从14万元/年降低为9万元/年。证监会认为无法对其合理性作出判断。

电子商务时代网络审计的特点及实务 篇8

网络审计是对以往电算化审计时空观的又一次突破,是现代审计在电子商务时代的新发展,也是电子商务的内在需求。与传统的审计相比较,网络审计呈现以下特点:

(一)网络审计中审计范围扩大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网络将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完整地实现,也就是说,你可以从洽谈、订货、在线(收)付款、开据电子发票以至到电子报关、电子纳税等通过Interne一气呵成。此时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宽阔开放的系统,会计信息处理处于一个开放的空间范围,涉及到交易关联方的各个方面;同时,由于其资源的共享性,能访问会计信息以及接触会计信息的人可能涉及到整个网络用户,当然,对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信息仍有所限制。网络用户,尤其是使用上市公司信息的用户,出于不同的动机,可能采取恶意操作行为,增加了网上行为的控制难度。因此,承担不真实以及非法数据的责任人就不能局限于被审单位,还包括交易双方以及相关的社会公众和网络用户,他们都将被列入审计范围。

(二)网络审计中审计对象具有适时改变性

随着电子商务的网络化经营发展和虚拟公司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商品生产、销售、消费者进行交流、订货、交易,实现了快速准确的数据信息交流。同时,商家、消费者及银行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商品交易的资金支付、结算在网络上实现,资金流动相应变为信息流动。使网上实体通过网络将成百上千的人联结在一起工作,他们可根据业务的需要自由重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投资融资关系、技术协作关系和购销关系等。这些关系主体是变化的,在网络经济活动中构成了审计的对象,而且审计中网络系统的设计、实施等内容也出现在审计对象中。于是,会计客体就变得模糊,审计客体因之变得复杂,审计客体的外延需要重新界定。从交易费用理论看,审计客体的重新界定,一方面增加了交易主体的交易费用,另一方面增加了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所以,网络审计的客体具有虚拟性和适时改变性。

(三)网络审计中审计效率提高

网络审计中审计信息收集可实现实时化、动态化。由于互联网的作用,企业可以实现在线资金调度、在线证券投资、在线外汇买卖、在线资金结算等等,与此同时审计部门也随时可以对企业进行在线审计,不仅实现了审计数据处理集中化,降低了数据处理成本,大幅度地减少了资料传递及处理时间,节约了文件的纸张等费用,而且掌握了被审计单位的最新情况,达到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动态监督的目的。这种网络化的审计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四)网络审计中审计风险加大

首先,由于网络经济活动的虚拟性,使资料记录无纸化、数据传递远程化、信息交流数字化。电子合同、函件、订单的真实与合法性得不到保证,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增加,外来入侵的渠道和手段增多,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不确定,同时由于网络系统中技术性控制措施是由开发方制定的,而产生欺诈行为以及网络的安全无法得到保证,系统运营的风险加大,审计取证的难度同时加大;其次,网络环境下财务数据的签字盖章等传统确认手段不再存在,网络传输和保存中对电子数据的修改、非法拦截、窃取、篡改、转移、伪造、隐匿、删除等可以不留任何痕迹。传统的审计控制制度及控制功能弱化。加剧了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加大了审计取证的难度。

二、电子商务下网络审计的实务运作

由于企业经营实现了网络化,使得网络审计的范围面向整个网络,面向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现以电子商务在商品制造企业中的服务流程为例,分析网络审计在现代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实务运作。

(一)审查电子销售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在电子商务环镜下,审计人员应借助审计专用网络,针对电子销售合同,首先,审查其有效性和合法性,其内容为:1.电子销售合同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有违反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2.电子销售合同是否符合本企业经营方针、政策、计划的要求,履行该合同能否给企业带来预期利益;3.审查经济合同条款和内容是否完整正确。如标的的名称是否规范;数量和质量表述是否正确;价款是否合理;其次,在虚拟化网络中,还要进一步核实用户的真实身份。对方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签订电子销售合同的当事人是否有签订该合同的权利;对方是否有履行该经济合同的能力和诚意;选择对方签订合同的理由是否充分。

(二)审查电子原始凭证的真实性

电子原始凭证的审核包括形式上的审核和实质上的审核。形式上的审核主要指构成要素填列的完整性、正确性,合规性审核;例如原始单据种类是否符合要求;要素是否完整,填写是否规范;印章是否齐全;大小写是否相符,计算是否正确等;实质上的审核主要是对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合法性等进行审核。包括购买货物的电子原始凭证应有相关的验收记录;发生的销货退回退款的,应有对方的收款依据;依合同发生的电子原始凭证应检查合同的相关规定;电子原始凭证记载的经济业务内容是否合法,是否符合有关的规章制度;签章是否真实,在审计之际,必须特别注意各种单据是否经过会计主管的签章认可。由于票据是以电子方式存在,因而,电子签章审计也就有其独特的作用,注册会计师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的电子签章新技术在对签章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后,才可能进入各张单据审计的合法程序,进而检查据以填制电子记账凭证的正确性。而对于会计应用程序的审计,由于智能化审计软件一般都具有数据转换和自动生成会计证、账、表的功能,因此通过审计软件重新生成的数据是否真实,来验证被审计方会计应用程序的正确性并不困难。由此可见,在电子商务环镜下审计的重点,实际上是电子原始凭证等明细数据资料真实性的审计。

(三)审查电子采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电子商务环镜下,需要借助电子工具如电报、电传、电话、局域网等来对原材料供应商、材料价格和质量进行综合调查、比较和分析。如某种材料一定时期内的采购数量、实际价格、平均进货单价、计划价、材料价格差额等。通过计算分析综合价差率可以考核材料采购成本的升降情况,评价采购过程的经济效益。通过计算分类价差率和各类材料采购量在全部采购量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分析影响综合价差率变化的重要因素,找出材料采购审计工作的重点。按采购员、供货单位为标志进行分类汇总计算,通过价格水平的比较,可以评价采购人员的工作业绩,为选择可靠的供货单位提供依据。经过筛选,实施电子材料采购。在此期间,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对采购方式、采购成本以及采购计划完成情况等业务进行审查,更为重要的是,对电子采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适时地审计监督,以确保电子采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审查生产过程中产品成本的真实性

在这一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运用适时跟踪系统,及时掌握市场行情,既可以采用历史成本,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对费用、成本进行测算,以审核费用、成本的高低;同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制定出相应调整的质量、产量指标,与相应的实际指标对比,分析评估产品质量的优劣和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这就是生产过程中实施的在线审计。由于车间一般有产量小、批号多的特点,各批费用又要同时来自于产生料、工、费的各个子系统的电子化数据,并要分别归集和计算。同时,在成本项目中占有很大比例的人力资源成本,其计算与分配方法的合理性也将给审计带来许多困难。因此,注册会计师应适应新情况,根据新准则审核产品成本的真实性。

(五)审查电子合同的履行情况及销售完成情况

在这个阶段,注册会计师主要审查电子合同的履行情况、产品销售完成情况以及销售的收益情况。依法订立采购电子合同是避免合同风险,防患于未然的前提条件,也是强化合同管理的基础。首先,要对采购经办部门是否履行职责进行审计。审查采购经办部门和人员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调查,包括供货方的生产状况、质量保证、供货能力、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每年是否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复审评定,所有供应商都必须满足ISO9000标准要求,考评主要指标包括供货质量、履行合同次数、准时交货率、来料批次合格率、价格水平、合作态度、售后服务等,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作出选择合格供应商的正确决策,使电子合同建立在可行的基础上。其次,要对合同中规定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交货时间、账号、地址、运输、结算方式等各项内容,按照合法性、可行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等四个标准,逐一进行审核。此外,还要对商品价格的制定、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商品的销售利润等情况进行评价。

(六)审查电子票据或电子货币的合法性

首先,对其业务处理的权限进行校验,对其有效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和认证;其次,对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货币资金余额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以及货币资金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合理性等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必须从长期面对的以纸介质作为载体的货币与票据支付系统,转向利用电子工具、电子货币进行的网上结算方式,其职业判断能力亟需加强,保证电子票据或电子货币的合法性。

总之,在企业网络化经营的过程中,为了加强对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审查和监督,注册会计师必须“上网”,利用互连网络技术来建立审计专用网络,实施在线式和连续审计,对企业所进行的业务是否真实、合法,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的信息披露是否完整、可靠,以及对网络系统是否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等进行评价并提供意见,实现网络化会计信息处理、财务管理与网络审计的整合运用。

参考文献

[1]殷锡祥,王德明.电子商务对财务会计的影响[J].财会通讯,2006(10).

[2]刘剑民,周咏梅.网络审计发展中的问题与建议[J].财会通讯,2005(5).

[3]王建军,张召浦.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特殊会计问题[J].财务会计导刊,2006(8).

审计特点 篇9

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是指审计部门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依法对负有经济责任的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经济管理职责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监督。它包括以下涵义:一是审计对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是负有领导责任的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它给定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的范围是掌握经济权力、负有经济责任的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干部, 包括单位领导干部、部门领导干部和负责专项经济工作的领导干部。二是审计内容。按照中办、国办1999年5月下发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 (以下简称两个暂行规定) 要求,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单位、部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领导干部对此应负的责任。由于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类型复杂, 管理形式多种多样, 而且每个领导干部职责权限不同, 因此经济责任审计不可能按照同一内容进行。但就一般意义而言, 经济责任审计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内容:一是领导干部经济决策情况, 即对领导干部的决策管理、决策程序、决策效果进行审计监督, 评价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二是领导干部内部管理情况, 评价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三是领导干部执行国家政策情况。首先是宏观政策, 包括不同时期国家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其次是财经法纪, 包括约束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各种财经法规;最后是廉政规定, 包括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保证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而制定的各种制度规定和纪律。

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作为审计监督在新形势下不断发展和拓宽的新领域, 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具有独特性质的审计方式, 同其他审计工作相比, 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 审计主体具有多元性。

一般的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 审计部门根据年初的审计计划安排就可以直接进行独立审计。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则需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由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财政部门、人事部门等多个部门的配合和协同才能完成, 而不是由审计部门自行安排独立完成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年度计划由审计部门同有关部门协商提出, 经单位分管审计工作的领导审查, 报党委批准后实施;组织实施审计工作的审计组由审计、组织、干部、纪检、财政等有关部门的人员联合组成, 审计组组长由单位党委确定。可见, 经济责任审计是以审计部门为主体, 多部门联合参与的一种审计。

2. 审计对象具有特殊性。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审计单位和部门的经费使用和事业建设成效、经费物资管理情况、执行财经纪律和廉政建设情况, 正确划分领导干部任期的经济责任, 客观公正地评价任期的政绩, 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领导干部。而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是单位或部门, 这些审计都是对事不对人, 唯有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人的审计, 准确地说, 它是由查事到查人, 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监督。这是完全不同于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一般审计最显著的特点。

3. 审计内容具有多样性。

在审计实践中, 由于各个政府部门承担的公共职责不同, 实现的目标各异, 承担不同职责的政府部门所应履行的经济职责应有所区别。但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 审计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一是所在部门职能履行和效果方面的情况;二是部门财政性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情况;三是重大经济决策及政府投资方面的情况;四是执行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方面的情况;五是单位或部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情况;六是个人廉政方面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涵盖了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包括合规合法性责任和效益性责任两个方面, 合规合法性责任是财务审计的内容, 效益性责任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因而, 在审计内容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体现出综合性的特点。

4. 审计时间具有时限性。

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一是被审计的内容具有时效性, 二是审计的方式具有时效性。被审计内容的时效性, 是指经济责任审计所审计的内容必须是被审计人任职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事项及其有关资料, 与此期间无关的事项与资料既不是审查内容, 更不是评价的内容。审计方式的时效性, 是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应坚持先审后离的原则, 特殊情况应通过报批, 先离后审, 否则会降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 也会影响审计的权威性。正因为领导干部、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 要作为组织人事部门或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关进行提拔、调任、免职、辞职、解聘、退休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参考依据, 所以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 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审计报告, 因此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5. 审计风险具有易发性。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范围广、审查的时限跨度大, 需要查阅多个单位多年的会计资料, 容易造成遗漏, 而且有的资料因时间过长, 导致许多重要的经济活动情况无法实现追踪了解。同时, 区分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是属于直接责任还是间接责任, 领导责任还是执行责任, 个人责任还是集体责任, 这也有一定的难度。审计牵涉的关系复杂, 审计人员难以彻底摆脱干扰。同时受审计技术条件的限制, 审计报告一旦不准确, 使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三、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理念

审计的基本理念, 是指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是指导审计实践的一般性原则, 也是贯彻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坚持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 权力责任对等、任期审期一致, 评价客观公正、程序严密规范”原则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为了达到既定的审计目标, 审计主体必须具有基本的理念, 遵循正确的审计原则, 才能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

1. 依法施审的理念。

依法施审是经济责任审计主体必须具有的理念。具有强制性, 权威性、规范性的政策和法规是审计工作的依据, 审计部门必须按照政策法规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具体来说,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形式、程序、范围、对象、调查、处理等必须以法规为准绳, 按规范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审计工作必须在党委领导下, 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进行工作。审计部门作为办事机构, 负责这项审计的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 同时要及时获取党委的重视和有力支持, 增强审计制度的权威性、有效性。

2. 实事求是的理念。

实事求是是对经济责任审计主体的最基本要求, 是审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审计是经济活动责任人以外的, 具有超然独立地位的审计部门实施的综合性、高层次的监督活动, 审计部门不直接实施相关经济活动, 唯一目的是保护国家和全体人民的经济利益, 这就要求审计主体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 深入实际, 全面调查, 认真研究, 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严格按审计程序办事, 做到审计证据确凿充分, 事实清楚准确;客观分析评价领导干部的功过是非。提出的审计报告要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规为准绳, 研究分析审计事项和处理违规的人和事。要分清问题的性质和原因,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制度作出客观公正的处理。以确保审计制度的严肃性, 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和威慑力。

3. 准确可靠的理念。

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与经济权力之间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 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 严格区分前任与现任、直接和间接等责任界限。无论是功劳还是缺点, 应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 该记在谁的账上就记在谁的账上, 凡领导干部直接决策的要明确由其承担责任, 相反则应予以解脱。

4. 公正评价的理念。

公正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主体必须遵循的鉴定理念。对领导干部业绩的审计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但不论采取何种方法, 都必须以公正评价为基本要求。具体做到:一是注重客观条件对主观动因的影响程度。要具体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对主观动因的影响, 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说明。二是注重客观可能对主观因素的制约程度。三是注重客观效果对主观动机的反映程度。作为领导干部改革创新是应尽的责任, 但改革创新会有一定的风险, 往往成功与失败并存, 这就是客观效果对主观动机的反映。

5.“帮促示戒”的理念。

“帮促示戒”的理念, 是经济责任审计主体应把握的指导性要求。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 既要客观地、历史地、发展地分析和研究问题、处理问题, 又要坚持“帮促示戒”的要求, 将促进单位和部门经济、管理水平、提高事业建设效果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 即通过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在改进和深化管理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帮助完善健全有效措施, 规范行政与经济管理;“促”, 即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过程和结果, 产生促动力;“示”, 即通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明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经济管理重要性和严格依法理财必要性的认识。“戒”, 即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发现和揭露各种违法乱纪行为, 严厉惩处各种职务犯罪产生的威慑力, 使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免疫力, 经得住权力和金钱的考验。

摘要:我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尽管得到快速发展, 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不论是在理论上, 还是在实践中, 都需要深入研究, 积极探索。文章就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进行了简述。并针对其特点, 提出了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把握的几个基本理念, 以便更好地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关键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参考文献

[1].李树廷.经济责任审计的回顾与思考.中国审计, 2009 (10)

[2].李树廷.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中国审计, 2009 (11)

[3].吴从勇.构建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中国审计, 2009 (6)

[4].徐守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方法.中国审计, 2009 (19)

浅谈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点 篇10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特定审计机关或其他审计组织接受有关部门委托,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以及领导干部本人对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 包括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 借以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情况的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活动。经济责任审计是融审计监督、组织监督、纪检监督为一体的一种监督手段, 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审计制度。是组织部门考核、任免、选用领导人员的重要参考依据, 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机制, 是企业治理的重要机制。

实行领导干部任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 在于完善干部的管理监督制度,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提高领导干部严格履行职责的自觉性, 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我国1983年恢复了审计制度, 自1986年以来经济责任审计便得到了逐步发展。先后经历了企业厂长 (经理) 离任审计、承包经营经济责任审计, 然后逐步发展到对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999年, 中办、国办下发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两个“暂行规定”, 要求对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全面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审计长李金华在2004年11月29日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上说, 要将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扩大到地厅级领导干部, 标志着对地厅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将形成制度, 逐步做到常态化、规范化。从2005年1月1日起, 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范围, 将从之前的县级以下扩大到地厅级。具体的审计范围、审计管辖、审计组织、审计实施程序、审计要求等按照《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执行。近年来,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在全国普遍开展,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一) 集中性

一般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对象是党政领导干部, 对象的特定性决定了各项审计工作的集中性。因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是领导临时工作调动, 往往都是成批集中在同一时间段里完成的, 这就要求审计机构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对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具有业务量大, 工作时间短, 工作任务集中的特点。

(二) 全面性

党政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 主要是指其所在单位、部门或地区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对有关经济业务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经济责任审计涉及业务部门广泛, 因此它不仅仅是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任务, 同时也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和协作才能够完成。并且经济责任审计也不能局限于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上, 以及对于领导干部是否有贪污犯罪事实的查找上, 更重要的是应从全面和宏观的角度, 深入分析党政领导干部在任期中的行政行为以及经济行为对过去和将来经济发展、部门利益的影响。从审计的角度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这就要求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具有全面性的特点。

(三) 复杂性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不但涉及到企业的经营情况分析评价, 还涉及到企业领导人员的个人责任, 因此, 仅仅就财务收支及报表审计远远不能满足审计要求。审计的职能必须向管理领域延伸。从审计内容来看, 不仅要包括审计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债权债务的增减变动情况, 还应包括对被审计人的重大经济决策、经济管理状况及其个人的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行为进行审计监督。况且, 通常情况下, 审计的时间跨度也比较长, 一般长达3-5年。由此可见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其他审计的复杂性。

(四) 风险性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直接对象是企业领导人员, 即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或法定负责人, 因此, 对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既是对“事”的审计, 同时也是对“人”的审计。首先, 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任期较长, 审计时间跨度大, 审计工作量和难度都加大, 审计的风险也相应增加;其次,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新的审计监督形式,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有待完善, 各类评价标准也不一而足, 评价效果参差不齐, 因此缺乏法律依据和评判标准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面临很大的风险性。

综上所述, 审计工作在逐步的发展过程中日益完善, 但与此同时, 在新的形势下出现的新的问题, 要求我们从拓展审计的思路开始, 根据审计工作的特点, 改进审计各因素, 与时俱进, 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进言献策, 服务社会。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经济责任审计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就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展开论述,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对于科学客观评价领导干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特点

参考文献

[1].刘梅, 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研究.商业研究.2006 (10) 1.刘梅, 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研究.商业研究.2006 (10)

[2].费军, 陈绵云,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 (18) 2.费军, 陈绵云,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 (18)

上一篇:中西方文化交融下一篇:飞行航路解析